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00-03
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由于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发生爆炸事故,爆炸发生之后,消防部门及时扑灭了大火,消除了事故的威胁,但却没有考虑到1万t以上的消防废水,连带其中的双苯有机污染物一起进入松花江,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环境事故。这一事故表明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有着不可分割联系,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建设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和后期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统一,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1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报告混淆严重,虽然二者在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及评价方法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但由于诸多原因,二者仍然是两个独立的评价审批系统。多数建设项目选择在项目建设前期单独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没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不利于风险评价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2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关系
安全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同属风险评价,从评价内容上看,都包含有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危害评价,即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可能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的损害程度,以及提出适宜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等。安全危害与环境危害许多时候是相互关联的,安全事故往往同时会引发环境事故,如石化工厂爆炸可引起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海上危险品运输安全事故可造成海洋污染,安全事故造成的有毒气体泄漏可导致大气中毒物浓度超标。由此可以得出,安全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容性。
2.1 相关性分析 目前开展的环境风险评价是以安全评价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两者在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内容存在相关性[1]。重点就评价内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二者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基础。
2.1.1 评价方法的相关性 在评价方法上,两者的评价方法存在相通性,特别是危险源辨识、风险概率计算时采用的方法可以相同的。常用事故树或事件树法来分析、确定项目涉及的危险源和风险概率等。在判别指标上,两类评价都将自然人作为重要的评价判别指标来进行评价[3-7]。
2.1.2 评价程序的相关性 从评价程序上看,两类风险评价在都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价,即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或机率);风险计算和评价,即模拟或推断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的程度;以及提出适宜的管理对策等。
2.1.3 评价内容的相关性 对于安全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来说,建设项目风险识别的内容是相同的。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的风险识别[2]。在风险评价方面,二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均是通过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这两方面来判定风险值的大小的。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相通性,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危险化学品生产或者储存过程;管理措施等方面。在评价内容方面,环境风险评价和设立安全评价具有相关性,都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计算危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最终提出各种风险管理措施和防治措施。
2.2 差异性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虽然以安全评价为基础发展而来,两者间存在相关性的同时,也存在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各自特点、重点和关键点所在[1]。
2.2.1 评价方法的差异性 两类评价所用的评价方法虽然大多相似,但具体又有不同。安全评价在定量评价安全危害时,常用到化学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来确定项目经济损失的大小,同时也使用安全检查表法、等级评分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进行安全水平的定性分析[4]。环境风险评价在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后,常用相关预测软件预测其对周围人群、环境的影响情况。常用方法包括有评分法、概率法、事故树法、类比法、加权法等来进行[3,5]。
2.2.2 评价程序的差异性 在评价程序上,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虽然大致程序类同,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不同。风险识别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价侧重事故原因分析,而环境评价评价中的主要目的是为确定最大可行事故准备;后果计算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价重点在厂界内及附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环境风险评价重点在厂界外环境、生态和人群影响程度;风险控制提出安全对策,消除安全因素,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风险控制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等。
2.2.3 评价内容的差异性 在评价的内容上,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也有明显的差异。安全风险评价通常针对一个装置或系统进行评价,环境风险评价通常是对全部所有装置或系统风险的综合考虑,评价内容的范围和评价对象的范围后者比前者要广。
3 相容性分析的意义及内容
3.1 相容性分析的意义
3.1.1 促进评价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风险评价还处于从起步的定性分析向定量评价的完善阶段,如何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两种评价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风险评价不仅能够补充和完善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促进风险评价的完整性,促进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其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能促进安全评价水平的提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3.1.2 提高风险认识水平 开展风险评价研究,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全面认识安全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间的相通性,不仅能明确风险评价的重点,建立正确的风险概念和思维模式,还能提高对风险和风险评价的认识水平。
3.1.3 促进风险评价发展 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相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风险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奠定基础,促进风险评价的发展和提高。
3.2 相容性分析的思路 根据对其相似性及差异性分析,将环境风险评价有机的融合进安全风险评价的过程中,以保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统一,从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主要分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确定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对策措施,做出评价结论共5个阶段。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主要分为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与评价,风险管理,风险评价结论5个阶段。
安全风险评价中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与环境风险评价中的风险识别目的相通,均根据所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等,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发生事故发生的原因。
安全风险评价中的划分评价单元、确定评价方法与环境风险评价中的源项分析目的相通,均为确定通过将一个工厂或工程项目的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识别其中哪些物质、装置或者具有潜在的危险来源,判断其危险类型,了解发生事故的概率,确定毒物释放量及其转移途径等。
安全风险评价中的定性定量分析与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后果计算、风险计算与环境风险评价目的相通,均为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但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关注的对象除了厂界内及附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应加入厂界外环境、生态和人群影响程度。
安全风险评价中的安全对策措施和环境风险评价中的风险管理目的相通,均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应采取的工程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包括应急救援预案。
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相容性评价的新思路,详见图1。
3.3 相容性分析的结论 现阶段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作为项目前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我国的风险评价水平还比较初级,大多数评价报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并不强。现实工作中,由于缺乏对二者相容性清晰的认识,工作人员很容易将两类风险报告混淆。正确理解和掌握两类风险评价的相关性,对于正确理解、认识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突出各自评价工作的重点和有效提高两类评价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与措施等方面浅述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的相容性,通过对二者相容性分析,将环境风险评价有效地融入安全风险评价,通过对两类风险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不仅能够补充和完善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促进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其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能促进安全评价水平的提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4 结论
综上所述,两类风险评价在评价的内容、程序、方法上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通过对两类评价间相关性及差异性的分析,提出将环境风险评价融入安全风险评价的工作思路。将环境风险评价融入安全风险评价,既有利于提高了安全风险评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又有利于促进安全风险评价水平提高,实现社会、环境、经济间的协同发展,并最终实现在风险环境下的风险源的本质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东,赵朝成,赵东风.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在评价目的上的相关性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9):32-33,53.
[2]胡二邦,姚仁太,任智强,等.环境风险评价浅论[J].辐射防护通讯,2004,24(1):20-26.
[3]HJ/T2.1-9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S].
[4]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5]龚理涛,齐惠莲.化工环境风险评价[J].化学工程师,1997(6):37-40.
[6]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482.
关键词: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防范;工作重点
对于工业项目建设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批复及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工业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差异性,在构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上,需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各相关法律规范及技术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然而,在实施中,有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缺乏对相关技术规范的引用,要么过时,要么没有。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内容,与相关工业建设项目存在不符合问题,导致环境风险突出。
一、环境风险构成及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要求
根据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对于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污染源、排污标准、污染控制措施、重大污染源等内容。以某城市科技工程项目环境风险分析来看,燃气及管道安全管理是重点,而对于危险品道路运输则相对较低。从构成来看,环境风险表现为具体的环境风险物质、工业生产工艺,环境受体等部分。如对于某工业企业,其生产工艺需要相应的反应条件,而对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风险源的防控则应该列入重点;对于某电子芯片项目建设,其危险化学品具有高毒、剧毒成分,特别是某些储罐、钢瓶是主要风险源;另外在对化工类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防范上,主要从毒理特性、理化特性、贮存量、贮存方式,以及事故应急预案风险防控列入重点。随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相关总则的提出,对于工业项目所涉及的各类物质风险识与防范措施,主要从原材料、辅料、燃料、中间品、成品及生产过程“三废”排放物理化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应对,从构成成分、分类、数量及对环境污染的持久性,以及造成事故的风险等方面,分别从工业工程、贮运工程、装置工程、辅助设施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价,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二、构建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思路
(1)风险物质的确定与突发应急预案的完善
对于工业项目环境风险的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工业项目爆炸、管道泄露等事故的发生,将环境风险评价及防范工作列入重点内容。然而,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物质确定上却存在较多问题。如某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仅将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小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作为防范重点,而对于地下燃气管道工作只字不提;某液氨项目中对于液氨罐车与吸氨器直接相连,并经由混合器来输送至氨水储罐的工艺装置,未能从事故风险源液氨槽罐车进行防范,而是对氨水储罐进行安全预测,显然是因小失大;某材料项目因使用低毒己内酰胺,在次生及衍生环境风险因素防范上,将一氧化碳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有机胺在热分解中释放无机氨的风险。同时,在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中,对于各类风险源临界量的确定存在模糊,如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规范中,仅将风险识别结果Q值与1进行比较,实施上,对于冰醋酸、盐酸、硫酸、氢氟酸、溴化氢、双氧水、氨气、氯气等危险气体来说,其Q值远大于1。因此,需要从环境风险危险源辨识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种类、临界量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以最小临界量来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对于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完善,需要从应急预案的内容及技术评估中,对不同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进行针对性完善。如明确总则、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机制、处置方法、应急保障、后续处置、附则、环境风险源分析等内容。
(2)引入社会公众的直接参与
从环境立法到公众参与,从环境影响评价体制建设上多存在操作性缺失问题。环境风险评价具有专业性,社会公众缺乏对其生产、工艺、污染危害的了解,更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因此,针对环境风险评价,要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企业、政府等多重机构的协同,来对工业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进行预案处置。如某化工项目中对油漆、天然气使用较多,而对于天然气中的乙基苯、甲苯、环乙酮、乙二醇单丁醚等物质,其对环境影响较多,而对于广大社会公众,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该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事故缺乏认知,在无社会公众参与条件下,既损害了公众的安全,又给环境污染带来影响。因此,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方法上,要明确工业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以及拟采取对策方法,要从环境影响社会公众参与评价中,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公示,充分发挥公众对环境风险评价的监督作用,化解可能存在的矛盾。
(3)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
从环境风险可能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也是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差异性,对于专家的风险评估与社会公众的风险评估存在差异,而两者的冲突,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如某地政府在一味提升GDP增长效应中引入的重大投资项目,因缺乏环境污染评估论证,在获得项目审批权及环境、社会风险评估中“走程序”,导致后期项目建设中多项污染源引发重大风险事故,由此给社会稳定带来更大影响。可见,从维护社会稳定风险上,加强对环境风险及可能带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增进广大公众对项目环境风险的认知和了解,是降低工业项目环境风险的有效路径。如政府出台《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中,将环境风险评估与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并从项目合法性、环保合理性、项目建设可行性、可能污染及环境事件可控性四个方面进行明确,切实降低环境风险带来的危害。
(4)构建针对性的环境监理体系
环境项目风险评价与监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进行完善。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具体内容,委托环境风险监理机构及监理工作。监理单位要从环境风险评价及批复文件要求上,对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负责。如某化工项目在设计上存在固体化工危险品储藏、运输等内容,而危险源主要有烧碱、聚乙烯、片碱、苯酚等,这些固体化工品在环境风险评价上均为重大危险源,需要从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风险措施上进行完善;再如某集成电路项目中对氨、砷化氢、磷化氢使用量较大,而这些化学品也列入重大风险源,在环境监理上需要从环境风险评价、风险识别、应急处置措施上进行完善。
(5)项目竣工环评验收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根据项目建设不同阶段进行细化。如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上,需要从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工程、环境监测装置、污染防治设备等方面进行完善。如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管理、重点环境污染点巡检、重要环保设施如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监控、报警装置的维护与日常管理,对各类应急救援物质的储备及供给管理,应急演练等制度,明确环境风险防范任务,加强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与管理,确保各项监测设备正常、稳定、可靠运行。
三、结语
工业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工作任重道远,要从思想上树立防范意识,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重点环境污染点的风险评价与识别,完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和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工业项目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101-02
我国环境工程的风险评价存在特有的特点及趋势主要有:一是由污染物数量角度出发,已从简单单一的污染物作用延伸到了多种污染物之间复合产生的作用;二是由环境研究的风险评价焦点角度出发,已从人体健康变成了生态环境;三是由环境风险才类型角度出发,不单单考虑化学污染物、有毒害的化学物,还重视非化学因素造成的有害影响;四是由环境风险评价范围角度出发,已从局部发展成到区域,甚至全球;五是在风险评价技术上由南定性发展成了半定量或定量;六是生态风险的内容不限于生物个体及生物群体,还对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1 环境工程风险评价含义介绍
对于生态环境事件其受到影响的除了人群和生物,还有环境的介质,如水、土壤、空气等等。而造成环境工程受到影响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因素:一是管理层决策,使环境处于长期较差质量,如环境监管部门根据环境的法规审批的项目在正常及非正常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二是客观环境出现的事故或偶然事件,如地震、海啸、设备技术等;三是主观因素导致出现突发性事件,如人为破坏、施工管理不当等。因为化学品的特性及进入方式不同,自然中扩散、传递、转化途径也不同,而且对环境影响时间也不一样,可能是长期、短期,也有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可以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以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因此环境工程风险评价广义上的内容有,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社会影响、、资源需求、产品使用、产品终结处理。狭义上主要内容有,环境资源及质量、人体健康[1]。
2 环境工程风险评价重要性分析
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工业、建筑业等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化学品带来的爆炸、泄露、辐射等时间不断的侵扰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存环境的污染等产生了巨大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成为当代各个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之一。因此对存在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工程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人类安全及生态循环得以保障的最为急切的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对建设项目进行前期飞风险评价,如可能突发事故原因与概率分析并对后果危害进行预测,提出能够避免或减少的对策,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损失到最低[2]。
3 环境工程的风险评价的问题分析
3.1选择风险评价终点
对于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终点一般为一个物种,受体是人,无需选择。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终点却不一样,不仅仅一个,因此需要进行终点的选择,这个选择也决定了风险评价过程。终点选择问题存在于所有的环境组织中,选择的原则根据生态系统及污染物的特性进行选择,了解越多选择越准确。鉴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情况以及评价员的主观性,因此选择的终点不尽相同,对此现在缺乏一个统一的选择方法与标准对评价终点进行选择。
3.2优化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环境风险评价不可缺少的部分。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人为活动造成环境影响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而该过程是通过对已有资料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其中涉及到大量数学计量模型的使用。因此数学模型质量的好坏对整个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涉及模型有:污染物的环境转归模型及时空分布模型、外推模型、暴露模型、风险计算模型等。风险评价是多种模型的有机组合,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连接组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风险评价变得日益复杂,准确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对数学模型的完善与优化是风险评价研究重点工作。
3.3暴露评价
对人体风险评价过程中暴露评价主要是指预测人体的暴露值、暴露时间、频率、途径,表征为受到暴露群体。而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生态暴露评价比人体暴露评价要有难度,特别是暴露群体表征的确定,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的栖息地环境,且该环境差异大,如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生态的暴露评价属于风险评价中基本组成部分,且因为暴露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的特性,因此当前仍缺乏一个可以适用于全部生态风险评价的暴露描述。对生态暴露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成为当前本行研究工作者研究重点项目。
3.4处理不确定性风险
处理不确定性风险作为风险评价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不确定性来自于多种外推的结果,如,非同级生物之间的外推、实验室对野外状况的外推等。对不确定性风险进行定量化的处理,是当前风险评价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需要研究与发展多种外推的理论,并建立科学外推的模型。
4 风险评价的应用
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目的是有效科学的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质量进行提高。环境风险评价首先就工程进行分析,从中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并对项目原有风险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有工艺、包装、运输、原料及燃料用量、贮存等。其次在确定了风险源后,根据选择的模式进行风险评价,最终确定该项目风险的级别,同时对事故造成进一步污染后果进行预测[3]。
5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中的风险评价的发展进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环境状况改善及质量提高的速度。现在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将会给人类更加健康的发展以及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发展提升自我素质,研究创新新的评价技术与方法,为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雷炳莉,黄圣彪,王子健.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J].化学进展,2009,Z1:350-358.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识别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良效果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就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等)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引起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由此进行管理和抉策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认识和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对开展好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分类。
按照环境风险事件分类,可分为突发性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和非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从其评价范围而言可分成三个等级,即微观风险评价、系统风险评价和全国(或宏观)风险评价;若按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领域,则可分为自然灾害的危险评价、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2.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步骤
(1)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是在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识风险影响因素。它包括两个层次:项目筛选和风险因子识别。项目筛选法一是利用核查表筛选,二是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筛选,如德尔斐法等,对一些新的、复杂的、蕴含风险因素的项目进行筛选。经筛选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进行影响识别,确定有那些是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风险因子以及引发的原因。识别项目风险影响是在该项目的一般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识别出来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筛选。
(2)环境风险预计
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预测方法:如初步危险分析法、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方法等,这些风险预计的方法都可用于环境风险评价事故的计算,目前通常采用故障树法和事件树法,它们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使评价的安全性问题更加系统、准确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正确决策。
(3)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可以说环境风险评价是评判环境风险概率及其后果可接受性的过程,事故性风险概率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两种形式表述,即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
二、环境风险管理。
1.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
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于环境风险基础之上,在行动方案效益与其实际或潜在的风险以及降低的代价之间谋求平衡,以选择较佳的管理方案。决策的过程必须在潜在风险和现实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2.环境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显然,环境风险管理属于政府同时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责,而风险管理是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首先政府应该研究制订相关的法规条例及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规定和理论方法,为合理有效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指导和依据。其次,政府的决策者应根据评价出来的风险和可能的代价,以及预防和减少风险措施进行决策,在效益和损失面前进行权衡,同时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公众的可接受性,让公众积极参与进来。最后是政府监督落实各种防范和预防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形成政府监督、企业具体落实、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
三、建议。
1.加强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在吸收、借鉴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型、方法个系统,研究制定环境风险评价的法律程序、相关政策.为在我国科学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2.将环境风险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推动各地政府提高认识,促进监管力度的提高。促进各地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从源头降低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风险意识。对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要加强环境事故隐患教育,通过定期的应急处置预案的模拟演练,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健全环境风险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对居民开展必要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和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培养风险意识和应急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4.加强法制建设,制订有关法律、法规或条例,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源隐患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法律监督,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安全保障。
5.利用科技手段,建设信息化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系统。利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在线数据平台,构建环境风险防范系统,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总之,随着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研究的深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必然会促进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的新发展,为我们更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胡一邦;彭理通.环境风险评价实川技术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0.
[3]张忆普.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方法.陕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风险评价兴起于七十年代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尤以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独领。在短短20多年中,就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而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风险评价处于萌芽阶段,风险评价内涵不甚明确,仅仅采取毒性鉴定的方法;八十年代中,风险评价得到很大的发展,为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技术准备阶段。美国国家科学院(NAS,1983)[1]提出风险评价由四个部分组成,称为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别,剂量一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并对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定义。由此,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美国EPA制定和颁布了有关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但大多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例如,1986年了致癌风险评价、[2]致畸风险评价、[3]化学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价、[4]发育毒物健康风险评价、[5]暴露评价、[6]超级基金场地(Superfundsites)危害评价和风险评价[7]等指南。1988年又了内吸毒物(sytemictoxicants)[8]和男女繁殖性能毒物[9,10]等评价指南。1989年,美国EPA还对1986年指南进行了修改。因此,从1989年起,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由此可见,原先的风险评价主要限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许多有害废物管理也是着眼于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的。近几年来,生态风险评价业已被人们所重视,已处在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同等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价还没有一套方法指南。尽管有人将NAS模式加以改变后用于讨论生态风险问题,生态风险评价原则上也可按其四个方面进行,但由于生态风险评价不完全等同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因此美国EPA从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风险评价指南的制订工作,1992年确定了一个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制订工作大纲[11],原则上给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从研究内容上看,大致上与NAS提出的“四步法”相同,但每一方面的重点和方法又有不同的内容。该大纲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为问题阐述(Problemformulation),描述目标污染物特性和有风险生态系统,进行终点选择和有关评价中假设的提出。问题阐述是确定评价范围和制定计划的过程;第二步为分析阶段(analysisphase),主要从暴露表征和生态效应表征两个方面进行;第三步为风险表征。
显然,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已基本形成。相对来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生态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总的来说,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
·研究热点已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转移到生态风险评价;
·从污染物数量来说,已由单一污染物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
·从环境风险类型来说,不仅考虑化学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而且还要考虑到非化学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评价范围方面来说,由局部环境风险发展到区域性环境风险,乃至全球环境风险;
·生态风险不仅仅只考虑到生物个体和群体,而且考虑到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技术处理上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方向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特别是生态风险评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评价终点的选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终点,只有一个物种(受体为人),而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却不止一个,终点选择就成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关键。对任何不同组织等级都有终点选择问题,终点选择原则上根据所关注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来进行,对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了解得愈深刻,终点选择就愈准确。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不同评价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终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
2.模型优化模型在风险评价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险评价是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根据有限的已知资料预测未知后果的过程,这就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才能完成。模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评价涉及的模型很多,主要有污染物环境转归模型、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暴露模型、生物体分布模型、外推模型、风险计算模型等。风险评价就是由这些模型的组合,借助于计算机来连串在一体的。随着风险评价越来越复杂,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和完善各种数学模型始终是风险评价研究的重要方面。
3.生态暴露评价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暴露评价是测定人体暴露值大小、频率、途径和暴露时间,表征受暴露的人群。在生态风险评价中、暴露评价相对人体健康暴露评价来说是特别困难的,尤其对暴露群体的表征,针对不同物种,它们栖息地环境差异很大,如水生环境、陆生环境和其他特定环境等。目前对生态暴露评价的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一般认为生态暴露评价是测定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存在形态、生物有效性以及与所关注的生态组分的接触状况。生态暴露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由于暴露系统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暴露的描述能适用所有的生态风险评价。由于对存在风险的种群认识不完全、污染物有效性的因子了解不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