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

篇1

金融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作为枢纽及命脉,它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保障,这些年来,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不畅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受阻。而且,担负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良好发展大任的农村商业银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而农村商业银行成为了我国近些年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金融本身就是不稳定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大环境中,首要任务是了解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优化发展战略,进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进而使其稳步发展。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常见问题;发展战略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现状

近些年农村商业的发展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后来经过股份制改造,依托信用社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的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商业银行,随着它的良好运行,如今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农村商业银行结合旧的农村信用社以及新的市场变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体系。凭借自身良好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农村商业银行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了自己的立足之本,同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及金融改革有着关键作用,尤其是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村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进步。然而,在这个经济市场大环境中,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其发展,要想进一步使农村商业银行稳定运行,就要优化战略部署,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并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在新的体制改革下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其稳定发展,首先,一个完整的体系,就要有内部控制和严格管理,就要有风险管理制度。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填补这一漏洞,完善这一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中有一些管理者有一定的观念偏差,他们不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即便有条文颁布,也因执行不到位而未落实到根本。由于职责分配不合理,内部管理与监督的不到位,从而导致了权力制约不平衡的现象,个别官员、越权等问题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其次,市场导向不明显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一个体系或者说一个企业不能按照市场大环境变化的方向去经营、发展,那必然会受挫,甚至走下坡路。改革后的商业银行虽然拥有了新型商业银行的特性,但仍保留了旧的农村信用社的特点,一方面坚持着辅佐农村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有一定的需求,这样而来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发展的矛盾性。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要发展自身经济,创造自身经济效益。这样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协调统一、协调发展,两者兼顾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在这个市场大环境中要想稳步发展就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一,明确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寻找市场定位,利用自身价值、优势区别其他竞争对手,才能更有方向的前进,提高竞争力。要想占据市场地位就必须突出自身优势,寻找合适的客户群体,在农村地区设置网点,拓宽业务覆盖面。在市场变化中随机应变,稳步发展。第二,完善内控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现状,要想促进其发展就要首先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在制度的明令下激励与约束管理人员,明确责任与权利,对于内部控制,尤其是加强重点环节与领域的控制制度,如:财务管理、借款制度等,从而进一步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意识。另外,需要提高监督意识,完善管理阶层的内部结构,使各个管理阶层把握权利,恪尽职责,互相监督,提高银行的管理与经营能力。最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风险意识,从而使防范风险的观念扎根心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减小损失。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优化战略设计,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内控体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最大价值创造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欢,程凤艳,陈诚,杨晏忠.协同学理论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11,11.

[2]苏鸿龙,周琳,肖俊,郭柳萍.浅谈内部审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定位及具体作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1).

[3]易棉阳,陈俭,杨扬,周宗放.一种确定集团客户动态授信额度的简单算法[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

篇2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小微金融 发展建议

占我国企业总量97.3%的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塔基”,其良好发展对于鼓励自主创新、吸纳社会就业和创新社会管理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近几年不断出台的扶持政策让小微企业看到了曙光,也令一些中小型银行更明确了发展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然而,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且急需配套相应金融服务的关键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理念下重新认识市场环境,把握时机,促进自身与小微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一、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稳固客户群,开辟新的利润区域

随着公司债券、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中型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规模将日益扩大,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将逐步降低。同时,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及农村产业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产生了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些为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农村商业银行应依据自身处于农村、服务三农的地理人文优势及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管理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短、频、快的资金需求,进而拓宽和稳固客户群体,开辟新的利润区域。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服务地方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日益重视,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更应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利用自身人缘、地缘优势协助当地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执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经营理念,切实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进而获得当地居民及中小企业的认可,形成良性循环。

(三)有利于优化自身客户结构,有效分散风险

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客户的争夺战是越来越激烈,同时大客户对于银行的粘性也越来越差,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尽早占领潜力巨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市场,实现客户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同时,积极进行打包、交叉销售,针对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推进私人银行、理财及贵金属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综合盈利能力。

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建议

小微金融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实行战略转型和“二次腾飞”的战略性业务之一,对客户结构、业务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给出几点发展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政策导向,明确市场定位

随着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日新月异,对于由农信社改制而来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必须尽快从依靠传统业务及大中型企业信贷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小微企业,把其“缺点”看成“特点”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施蓝海战略。顺应政策导向,坚持改制不改向,深化“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理念,从盯住大中型企业客户“锦上添花”放贷款,到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真正以服务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转变小微贷款只是协助政府实施的扶贫手段认识,事实上小微信贷是农商行推动利润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在未来残酷的金融竞争中屹立不倒的核心支撑。

(二)优化小微信贷部门组织结构

现在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已设立了小微金融部,在二级支行也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中心。但是在二级支行里,客户经理往往承担着贷前调查、业务营销和贷后管理等不相容职责。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很难保证客户经理能严格执行贷前全面调查,贷后持续重视风险预警信号。为此,建议在小微企业专营中心设置业务营销部、信贷审批部、风险管理部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制衡的部门,其中,业务营销部主要负责前期信贷市场开发、客户需求调研、细分客户类型,受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并收集贷前所需资料;信贷审批部主要负责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并建立客户信用数据库,根据客户特点及需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种类实施审批授权;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和贷后追踪监管,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降低风险。

(三)加强信贷产品创新,优化业务操作流程

因前期对于小微金融业务重视不够及小微企业自身类型多样、经营模式灵活多变等原因,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种类不多且创新不足,不能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真正有效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大胆创新和突破,建立以“量化的市场调研、简化的业务流程、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为目标的小企业专业服务体系,提升小企业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调研产业链上各个角色的利益关系及利益诉求点,分析它们金融需求的特点及经营周期各阶段的现金流入、流出和沉淀特点,针对小企业成长初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等各阶段测算融资需求额度,配套特色产品和服务方案,形成特色产品与全方位服务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和工具

从监管统计数据看,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企业贷款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其中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比平均水平高出四倍,因此,做好小微金融必须以守住风险底限为根本前提,而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和工具是必由之路。首先,加强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在全行范围内营造重视风险防范或控制的氛围,培养信贷风险管理文化,让员工认识到如果控制不好风险造成坏账,之前的工作和付出都将付之东流。其次,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进行持续培训,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专业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人员,提高其业务技能、对风险的敏锐度和道德守法意识。再次,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比较成功的银行小微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风险识别、风险计量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和风险量化技术对以信用风险为主的各类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对贷款进行质量监测和早起风险预警,防范化解风险。

(五)建立与业绩挂钩的约束激励机制

针对微小企业业务特点, 农商行要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侧重对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将信贷人员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 形成责、权、利相结合机制,充分发挥信贷人员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对小微企业信贷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营销潜力和活力,达到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人员三方共赢。

三、结束语

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开始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下限,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贷款利率的放开意味着企业融资渠道将多元化,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如大中型企业将更多通过债券、股票来直接融资,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农村商业银行要以此为契机,顺应金融环境变化,加快小微产品创新,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快速抢占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锋,王玉梅.浅析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3(01).

[2] 何虹.促进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1(11).

篇3

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经济危机过程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各界的重视。我国农村小微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逐渐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依据,提出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

我国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对小微金融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促进银行转型,也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做贡献。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农村地区还不够重视小微金融业务,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如何解决使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长足贡献。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农村小微企业规模小,有时候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已经开始有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意识,还有其他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开始发展。但是由于整体上关于小微金融业务的经验不足,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规划,小微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制度和管理不严格,各项工作环节之间联系不够,这主要是对小微金融业务认识不足造成的;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范围局限,推出的业务种类少,大多数脱离小微企业需求,也不符合小微企业的特点;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对办理小微企业的审核过程不严格,容易发生欠款不归还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是有必要性也有重要性。第一,小微金融业务的金额比较少,推动发展可以让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前来办理,积累客户量,增加银行收益;第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可以让农村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第三,农村地区经济有限,一般金额数量多的贷款业务比较少,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银行不断变革,也可以提高服务能力,也通过办理小微金融业务的客户,为他们提供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业务,保证银行正常收益。

三、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国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提高重视程度

国家重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一方面,各省市县镇政府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业务操作员工的专业能力,并定期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其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开展业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调查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关业务内容。

(二)农村商业银行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

上一点已经提到,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在这个基础上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也是必要的。第一,不能硬性要求小微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要重视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在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他们发展前景的估计,有些企业可能暂时不符合办理条件,但是其日后会繁荣发展,所以要创新业务规则,挖掘有潜力的企业,从而丰富客户群体。第二,农村商业银行要成立小微金融业务团队,专设办理区域,严格要求团队员工的专业素质。此外,还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适当定制业务,这个过程要注意管理。第三,合理规划小微金融业务办理流程。农村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知识水平有限,对繁琐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理解不透彻,也容易打消他们办理业务的积极性,所以要让小微金融业务各环节流程尽量简化。

(三)农村商业银行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种类,注意风险预防

一方面,农村小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类型也繁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扩展小微企业金融种类,这里可以制定不同类型的贷款方案,将贷款利率灵活化,让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种类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小微企业的特点,同时也要保证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不能一味图创新招揽客户。另一方面,在扩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时候,要注意风险预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工商部门和财政部门配合审核企业的营业执照、企业收益等是否属实。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是促进银行自身变革的新途径,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乡镇政府要重视发展农村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根据需求办理小微金融业务,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郑旭琳 单位:江门新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一洪.立足行业及供应链金融发展小微金融——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

篇4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战略;业务;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已然无法继续采用原来的发展战略来应对这场激烈的市场较量。在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全新竞争格局面前,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主动进行发展战略的转型来谋求发展,为自己赢得先机以及竞争优势。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的商业本质与政策目标难以协调统一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之后的产物,因而在成立之初,农村商业银行便承担着大家对其支持“三农”的期待。改制之后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是以自身盈利作为最终经营目标的企业主体,但是地方政府为农村商业银行所制定的政策目标却是实现地方经济的增长与进步。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商业本质与其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协调和统一,因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限制。

2.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比较集中,因而经营风险较大

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初期的业务范围局限在所在城市。在经济体制的变化下,这种经营模式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并成为阻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一,地域限制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一家银行只能将业务范围限制在同一个城市,那么银行势必只能在这个城市中寻找可开发的项目和产业,贷款目标因此也会相对集中,而这种行业与客户集中度过高的情况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比较大的经营风险,一旦这个行业或是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出现经济问题,银行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

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

1.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即:服务三农与中小企业。根据这一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就可以朝着社区型零售银行的目标逐步迈进,通过巩固农村金融市场以及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市场来壮大自己。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对生态农业、“三高”农业以及旅游观光业进行重点支持,提高对农村重点企业的服务水平,并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的方式支持新兴产业与外贸产业;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可以着力于扶持小型高科技企业、城市的绿化建设、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城镇居民可以从中获益的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能更好地发展。

2.扩大业务范围

扩大业务范围是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较低的经营风险都是其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想让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需要着力扩大业务范围。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通过业务的创新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扩大质押、抵押范围,并开发农民出国务工贷款、生态农业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新的贷款类别,巩固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小型企业中的信用贷款地位。此外,还可以为小型企业以及农户提供金融、经济信息以及经济政策的咨询服务,让他们更加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而促进小额贷款交易。

3.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1)提高控股人的持股比例

股权的过于分散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层意见的分歧,基于这一点,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鼓励小额股权人将银行的股权转让出去,从而提高控股人的持股比例,当持股人成为控股股东以后相应的就会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注,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2)吸引实力雄厚的投资者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引进一些实力雄厚、潜力大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入股,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通过投入资金规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力来优化公司决策。此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还可以弱化内部专制现象,让各位受益者之间相互制衡,而他们所引入的先进经营理念也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3)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

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有助于其充实运营资金,并推进其股权与资产结构的改善,让农村商业银行的决策层有更多的制约力量。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大力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让其成为现代化金融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结束语

由农村合作信用社经过改制所形成并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制度与资本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只要可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进,就一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来逐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然后通过业务的创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此外,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控股人持股比例、吸引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等方式来实现。只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农村商业银行才能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下生存并发展。

参考文献:

[1]麦瑞勇.农村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选择——基于对端州农村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J].南方金融,20119(8).

[2]汪敏.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3(19).

篇5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创新;致胜之道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市场越来越受到各类商业银行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紧密结合“三农”,进行有效合理和科学的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其经营目标和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治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架构不合理。农村商业银行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通过清道核资、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初步建立起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但与现代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相比较而言,其具体问题表现在:(1)股东代表的组成未实现“所持一股份有一表决权”原则,组织结构不够健全。(2)沿用原农村信用社行政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较为低下。(3)董事长、监事长、行长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其管理及决策模式较为混乱。(4)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过度,约束不足。在管理架构方面,存在管理层次多、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内部协调能力弱、营业机构内部恶性竞争等问题,使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应对方面应对和处置速度较慢,其竞争力还相当薄弱。

2.发展经营目标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的矛盾。已实行商业化运营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以利润和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又承担着支持“三农”政策性任务的重要使命,其发展经营目标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方面农民及农户所拥有的最大资本――农地(耕地、宅基地)被法律明确禁止抵押,故需要大量“三农”资金的农民农户,因缺乏可以被金融机构所认可的抵押物,被排斥在金融供给大门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及农村区域、农产品经营的特点,农村金融利润点分散且利润率低,农村商业银行基于经营目标和控制风险的考虑,在农村金融市场机构覆盖率低,不能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服务渠道。

3.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适路,无法实现与“三农”需求对接。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参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在传统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业务品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填平补齐”,简单模仿和移植他行已有的城市金融产品和城市金融服务,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和特色性创新少,片面追求产品服务品种上的“大而全”和实施“数量致胜”的竞争策略。这种采取简单“拿来主义”和不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没有与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供需对接。

4.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服务渠道延伸度不够。由于我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数量上还相当偏少,一般采取偏重城乡结合部和城区发展、而收缩农村经营网点的策略,出现城乡布局和区域性分布的严重失衡情况。根据2007年末的统计数字,我国平均每个乡镇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粮囤3.56个,每5.97个行政村分布1个,每万名农民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公为1.54个,拥有银行业金融服务15.89个。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中显示,我国有“零金融机构乡镇”2868个,仅有1家金融机构的乡镇达到8901个。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需合理配置经营网点,科学规划分布区域,向“三农”区域提供较为合理的服务渠道,将金融服务切实延伸到农村。

二、做好特色农村金融创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致胜之道

1.做好制度和监管创新,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监管环境。在制度创新中,要结合农村及“三农”特点,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改革的趋势,需要涉及农村金融方面的诸多政策制度进行创新。在财政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补贴力度,将涉农方面的财政资金尽可能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中进行运作;在担保及保险方面,应创建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在市场开发及市场竞争方面,应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政策调控和政策扶持的差异化,以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

2.加强公司治理,优化管理架构,明确经营目标。在公司治理制度及管理架构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参照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和改革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产权关系方面,应该严格按照“政企分开”及“谁出资,谁拥有”原则,严格执行一级法人管理。在股东结构调整方面,要适当集中股权,增加股东利益相关性和监督意识。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要强化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理激励约束,从而规范其管理权限和合理提高管人员的收入水平。在管理架构方面,要分析同行业管理层次及架构优点,结合自身特点,采取适合自身的扁平化管理架构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做好内部部门协调,提高管理应对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

3.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应尽快建立起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迫切需要将农村信用制度和体系建设提到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日程上。由农村金融的相关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业机构,根据有融资需求的农民及农户信用背景、资产状况、债务情况及行为模式,计算出农民及农户的个人信用分数,建立动态农民农户个体征信系统;对于各类农村企业,可以尝试依照现有的城市企业征信系统模式,初步建立起“三农”企业征信系统,加强对“三农”企业开设、变更、经营状况变动的管理工作,及时录入、更新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起个体及企业的农村信用体系,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紧密结合“三农”特点,纠正农村金融创新错位。农村资金的缺乏原因众多,需要在机构准入、抵押品、信贷担保、微观金融政策等多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使用政府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方式是增加农村资金的很好方式。金融机构还可以开发新的贷款抵押品,如农用车、农业机械等农民拥有的动产,养殖水面使用权、经营权、经济林权、权利质押等作为抵押,以增加金融供给,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三农”及农业、农产品特点,对向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在内涵、功能、营销模式、风险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在农村金融创新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也必须同时要重视和强化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险,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动态平衡。未来的银行竞争是金融创新和客户资源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和紧密结合“三农”需要,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巩固和拓展“三农”客户资源,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使自身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监管研究(内部刊物)[R].2009(2):130

[2]张艳花.农地抵押:争议中的试点[J].中国金融.2009(15):81~85

篇6

一、坚持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把__农商行做大做强。

实践充分说明,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科学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我行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解放思想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对照形势找差距,对照先进找不足,不断增强全行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组建__农商行的大好机遇,努力加快业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去年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35.32 %;各项贷款总额达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1.61%,为支持__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截止今年2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达46.16亿元,比年初净增9.59亿元,增幅26.2%,比省联社下达的全年任务超2.16亿元,超4.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36.94亿元,比年初净增5.5亿元,增幅达17.6%,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净增3.15亿元,占各项存款净增额的32.85%,占储蓄存款净增额的57.27%。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经济金融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遇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从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经济决策中,发现机遇、捕捉机遇、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速度。在增强资金实力、增加有效投入、培养潜力客户、开展跨区经营、拓展发展空间、扩大自身积累、实现上市目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__经济社会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建立“好中求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平台,把__农商行的实力做大做强、牌子做亮做响。

二、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加大有效投入,努力为“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__农商行如何支持全县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从__是农业大县、又地处沿海的实际出发,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把握信贷运行的方向,突出抓好支持“三农”的工作。要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紧跟全县“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定位,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支农服务,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进一步简化手续,放宽额度,切实办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推行“速贷通”,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要,发展生产经营,实现增产增收。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培养农村地区致富和诚信的带头人。支持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二是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延伸支农服务,大力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发挥好农商行的优势,从龙头企业、流通领域和农户等环节入手,支持发展我县现有资源比较优势的中药材、蒜苔、棉花、蚕茧等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支持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进一步拓展林权抵押贷款,推动林权制度改革。三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用事业。并拓展消费信贷,支持农民购建房和购买耐用消费品等,拉动农村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四是创新担保抵押方式,灵活授信,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扩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吸纳就业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五是创新业务品种和服务方式,提高支农服务效率。加强科技信息建设,加大信贷、结算等新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运用,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支农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圆鼎卡”的服务功能,促进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发行和使用,积极把“圆鼎卡”业务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及“惠农一折通”业务结合起来,使农民用一张卡就可办理存款、贷款、接受国家补贴资金以及理财等业务。

篇7

关键词: 农商行;跨区域发展;异地分支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182-03

0 引言

在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浪潮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逐渐弱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在全国布局。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同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处于第四梯队的农村商业银行(下称“农商行”)在农村金融政策的引导下开始崭露头角。现如今,县域经济发展以及服务“三农”等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农商行在这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农商行特别是跨区域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 文献综述

陈晞,叶宇(2011)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25家中小银行2007-2009年的效率,得出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与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异地分支机构数、资产规模则与经营效率呈负相关的结论。卢独景(2012)运用2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数据对其能否通过跨区域发展降低贷款损失的风险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发现,就总体而言,在异地开设分行可以减少贷款损失并降低不良贷款率。跨区域发展降低风险的作用对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商行更为显著,而资产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则不能通过跨区域发展减小贷款损失。以上结果均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中小银行都适合跨区域发展。

江锋,张晓东(2009)通过对安徽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分析,认为跨区域经营与并购是农商行未来改革的方向。吴湧超、陈莹(2011)认为农商行跨区域发展必须步伐稳健,合规经营,强调差异化定位。

上述文献主要是针对我国农商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特点相似,因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跨区域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而本文则主要从其背景,问题等方面出发,对其现阶段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们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农商行跨区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我国农商行跨区域发展的背景

2.1 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放宽给农商行的跨区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银监会不断了关于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和政策,使得一些资本雄厚并且渴望扩大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农商行加快了跨区域发展的布局。(如表1)

除此之外,全国诸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的辅助政策,如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资本充足、风险管控良好、符合监管准入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参与省内高风险农村信用联社的改制重组及在省内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此外,在农商行最为发达的江苏地区,省银监局在实施省内设立分支机构优惠政策的同时也牵头带领了苏南几大农商行开辟苏北市场,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上述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配套措施的实施给我国农商行的跨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不仅为我国农商行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且有利于农商行规模的扩大和我国经济利益的不断提升。

2.2 跨区域发展已成为农商行突破市场瓶颈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我国农商行逐渐暴露出来的有关规模、资金、人员等限制性因素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

2.2.1 我国农商行多是由以前的农村信用社改建而成,经营规模小,业务种类单一,盈利渠道也主要靠存贷差。尽管有些做得好的农商行在当地所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大,但是由于地方经济总量、产业规模等的制约,也难以进一步的扩大及发掘其他的利润增长点。

2.2.2 同一区域,金融行业竞争的压力加大,尤其是当该地金融运行环境良好时,其他银行的涌入势必会对当地银行进行挤压。因此,若农商行还是将业务的发展仅限于当地的市场,不仅以往的成就难以突破,甚至有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窘境。此外,在金融环境优良的乡镇,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已不再限于简单的存贷款及票据结算,农商行在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正逐渐地被削弱。因此,农商行单一的限制地域经营管理的模式已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跨区域发展的战略正不断地被人们所关注,并成为农商行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2.3 出于分散风险及提高自主经营权的需要 农商行立足于当地,业务规模与营业效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规模有很大的联系。然而一个地区的产业很容易受到周边产业传导效应的影响,即容易出现区域性风险集中的情况。因此,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农商行有必要进行跨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扩大其业务的经营范围,使服务对象异质化,降低风险的集中度;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来使资金使用的风险分散。其次,在自主经营权方面,由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服务城镇的界限不再鲜明,农商行的服务对象开始向城镇居民、大中型乡镇企业转移。在实际的贷款投放过程中,很多时候农商行就像当地政府的自家钱柜一样受到政府的很大支配。而如果在跨区域发展过程中,这种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被适当地减弱,农商行则能够较为自主地决定其资金的有效投放方向。

3 我国农商行跨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为实现对原始经营地区范围限制的突破,延伸业务网络,扩展服务对象群体,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对跨区域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现阶段,我国农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直接设立异地支行、控股成立村镇银行、战略投资或参股异地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合并重组等(吴湧超等,2011)。这些举措对于我国农商行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如在面对陌生的市场,陌生的群体时,怎样才能迅速适应并高效地开展业务经营;主要营业地区由于监管不善导致的资金缺乏等问题会不会给其他地区的流动性带来严重影响。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问题势必会形成农商行跨区域发展又一个新的阻碍。因此,通过结合我国农商行跨区域发展的现状,我们分析、整理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影响我国农商行跨区域发展的问题,并对其解决的对策提出了可行性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对农商行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3.1 资本金相对缺乏 目前我国的农商行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自身资本实力较弱,普遍存在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而跨区域发展设立异地营业网点耗资巨大,且需要一系列配套的物品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此外,由于经营半径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管理成本增加。因此,为了解决跨区域发展带来的资本金缺乏等问题,走资本节约化道路和吸收存款成为了农商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资本节约方面,农商行可通过控股或者参股成立股份制村镇银行的形式,吸引当地投资者参股,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双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还可以较少的资金实现规模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农商行还可在多个地区设立自动存取款机网点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此外,在吸收方面,农商行可对在本行办卡存钱的用户实行激励机制,根据其存款数量多少给予不同的服务。如对于存款较多的客户可为其实行一定低价的理财产品免费机制,免费办理人身保险,逢年过节赠送本行的礼品等。这些特设的服务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吸收农民的资金,扩大存款,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当地民众对该行的认知度和良好亲民形象,加快农商行在异地扎稳脚的步伐。

3.2 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农商行组建异地支行,需要增补大量的从业人员,而从总行抽调的业务人员只是杯水车薪,且由于对当地业务的不熟悉,使得农商行的跨区域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如今,农商行普遍采取招聘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方法,但这些应届生普遍存在业务实践不熟练,对当地的文化认知不全面的问题,因此,人才问题成为农商行跨区域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农商行可以采取加强同财经院校沟通与合作的方法,建立实习基地,进行人才储备。如2012年,江苏沐阳农商行与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合作建立了培训与项目研究基地,吸纳金融等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并对优秀的实习生予以优厚的待遇鼓励其继续选择该行工作。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该行的社会认知度及企业信誉;除此之外,农商行还可以通过分类指导式的方法加强银行内部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如银行跨区域发展后管理链拉长,需要培养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银行跨区域发展后科技人员缺乏,需要培养学术科研团队;银行员工普遍存在对当地人文金融环境的熟知度不够,需要对同客户打交道的基层员工进行本土化培训等。最后,各银行还可以加强对内部的考核机制,如对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银行员工拼搏奋斗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工作不认真负责的员工也要进行惩罚,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

3.3 风险控制问题 农商行起步晚,以往的管理制度明显落后于股份制银行,对那些实行跨区域发展战略的农商行更是如此。银行的风险管理缺乏健全有效的控制机制,稍有不慎就会给银行甚至整个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农商行的风险主要体现在:①新成立的异地分支机构多以新员工为主,业务不熟练,容易产生操作性风险;②出于扩大业务的需要,扩大了对贷款对象的坏账容忍度,贷款门槛放低,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使一些贷款成为死账、滞账、呆账,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农商行在跨区域发展之初,应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督促异地分支机构落实当地贷款客户的经营及信誉情况,审慎放贷。同时应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避免不必要的操作风险。此外,异地分支行还应加强同总行的信息联络,建立健全该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3.4 面向农村的金融理财产品创新性不足 目前我国农商行主要依靠单纯的存贷款利差以及收取手续费等方式进行盈利,对金融理财产品领域涉足较少。而在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大肆扩张的今天,缺乏农村理财产品的创新机制会给农商行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农商行应面向农村积极设计适当的理财产品投放当地的农村市场,如可投放农业保险产品。农村地区的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而农产品的生长易受天气的影响,天气的反复无常经常会给对农产量的增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农商行可以通过为农民的农作物产量等农民担心的东西提供担保等方式,以赚取保费,提高盈利。此外,农商行可以针对当地的农作物产品设计相应的期权、期货,以对冲价格波动和市场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金融机构改革的浪潮下,农商行实行跨区域发展模式是应当慎重考虑的战略决策。抓住机遇,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方能做大做强,否则异地分支机构会严重拖累农商行经营业绩及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于农商行的跨区域发展战略,本文认为应该顺应市场的要求,不能在政策好时贸然跟风,也不能在一片大好形势下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因此农商行应当找准市场定位,广纳人才,审时度势,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出适应当地实际本土特色的金融产品。此外,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还要求农商行要立足所在城乡,准确定位,加强与当地民众的沟通,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制定一系列符合当地特色及政策规定的发展方针,力求在安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做大做强,做精做深,并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发展战略,以保持银行持续盈利能力,只有这样,农商行才能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站稳脚跟,立于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保军.关于中小银行开设异地分支机构的思考.金融电子化,2010(12).

[2]陈晞,叶宇.2007-2009年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7).

[3]卢独景.跨区域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的影响.金融论坛,2012(06).

[4]江锋,张晓东.物竞天成下的经营管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11).

[5]吴湧超,陈莹.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实践与发展思路.河北金融,2011(09).

[6]王长江.资本合作化蛹成蝶-江苏张家港农商行实施对外投资战略探微.中国农村金融,2012(18).

篇8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阐明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维持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其核心是科学化,方式是产业化,过程是生态化,结果是效益最大化。。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出如下界定:所谓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断发展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使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财务、信贷、人力、机构等资源的配置作用得以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市场规律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产业加以规划和发展,发展目标应该是产业主体目标利润化、金融业务多元化、产业运行市场化、产业管理法制化、产业技术现代化。总之,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发展。发展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失去了发展,一切将无从谈起。

(二)总量。发展必然要求总量有所增长,没有量的积累和扩大,发展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的总量包括资产总量、负债总量、中间业务总量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指标。

(三)结构。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结构优化。全行主营业务都存在一个结构优化问题。具体到信贷结构来说,结构优化包括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等几个方面。

(四)质量。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必须遵循“有质量”和“可持续”的理念和原则。这里的质量包括资产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涉及业务发展的多个方面。

(五)效益。效益是银行经营的目的和生存发展的保证。以效益为目标,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六)规范。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规避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遵章守法、规范经营。。

(七)创新。加快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是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强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保证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至2009年9月,中国已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有27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由2003年的384.8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9290.50亿元,增长了22.4倍;税后利润由2003年0.9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73.2亿元。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多位于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和江苏,这三个地区共有14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他13家则位于安徽、内蒙古、天津、还有东北和西部地区。。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只有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还有2008年成立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规模较大,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550亿元、1827亿元和1500亿元,共占27家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2%,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其余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均在300亿元以下。

虽然这些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本金规模、业务竞争能力、市场份额、信息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农村商业银行急需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竞争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要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地通过加大投入取得自身经营实力的快速增长,而是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不以牺牲后期发展资源为代价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实质就是稳定健康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村、农业、农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今后我国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肩负信贷支农重任,农村商业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三农”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加大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有效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需求;扶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的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大力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金融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健康有序发展原则,是建立在一定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基础之上的发展,这将有助于逐步控制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

最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有实质意义。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改变以往粗放经营粗放管理的方法,坚持树立风险控制、成本约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先进管理理念,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有利于实现农村商业银行自身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康. 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达100家[J].21世纪经济报道,2008,7.

[2] 吴爱民.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7,8.

[3] 王吉,成邵敏. 关于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与强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金融,2007,7.

篇9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篇10

一、为何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

虽然国家一再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并没有构建垄断的意图,邮储银行的建立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恢复可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已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不得不制定一个相对稳固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愈来愈狭小的市场优势。对于先天不足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本身已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乐观: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其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区域性一级法人,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小于其他商业银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和效率影响较大。二是银行业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成立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也在陆续进驻,使其所在城市的金融企业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有一个飞跃,同时各家金融企业都在调整目标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将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和方式产生影响。三是农村商业银行都是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过来的,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不再享受免征所得税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从经典的营销学理论而言,SWOT分析是一个普遍运用且科学性较强的分析工具。这种分析工具通过对公司企业的内部情况: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以矩阵的形式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对企业进行分析与定位,并制定相应战略。因此,从金融市场形势与营销学定位分析理论,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既有科学性,也有必要性。综合二者,进行SWOT分析,可以说实际操作意义较强,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二、对农村信用社的SWOT分析

(一)外部威胁。一是已经存在众多竞争对手,国有商业银行依旧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与客户群体,邮政储蓄银行又占据了农村商业银行大量的存款市场,农村银行的市场空间相对狭小;二是新竞争者的加入。如国家对境外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陆续进驻,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分支机构的建立,更增大了竞争的压力;三是客户的需求偏好转变:城市客户群体对于金融工具的需求已逐步偏离传统业务,而向证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聚集,且投资理财正成为城市客户炙手可热的需求,而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其资本金、影响力和硬件的制约,还不具备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能力。

(二)外部机会。一是农村银行原来的主营项目运作比较成熟。如,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市场等;二是能争取到新的用户群。通过巩固原有市场和对现有客户群体实行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逐步渗透到其他关联市场领域中和有可能争取到新的客户群体;三是利率政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最高上浮可在2.3倍以内,使农村商业银行有了较为充分的风险溢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信贷风险;四是有利的政府政策。农村商业银行的直接管理权交由省级人民政府,可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在一定的市场领域有所突破。

(三)内部劣势。一是资本金规模。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规模不大,按照商业银行单户贷款比例不超过资本金10%和集团客户贷款总量不超过资本金50%的规定,农村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只能介入贷款量较小的中小企业,增加贷款风险;二是市场份额小。在城区市场农村商业银行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份额均较小,从而使其在竞争中在产品、技术、服务手段上都无法同商业银行抗衡;三是技术落后。尤其是科技力量较之大型商业银行,差距明显;四是产品单一、滞后。农村商业银行产品依旧侧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匮乏,在服务上缺少服务终端,在结算手段上,缺乏信用卡、外币结算等;五是网点布局不合理。主要网点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城区缺少网点,造成城区居民对其缺乏认可,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六是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一定差距。

(四)内部优势。一是效率较高。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快,中间环节少,使其业务开展的效率较高;二是特殊能力。主要针对其他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白,开展和完善一些特殊的业务,如与担保公司合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产品;三是产品创新的便利。针对现有市场与潜在市场,能够及时地引用相对成熟的经验和产品,以满足与引导现有市场与潜在市场,减少研发和试点的成本和中间环节。

(五)分析结果和发展战略。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十分突出,竞争压力较大,而自身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为了规避劣势,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的发展战略,从自身寻求出路,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借鉴其他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及时更新技术设备,消化历史包袱,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展壮大。从外部威胁而言,要避开商业银行的优势市场,而选择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走服务地区经济的中小型银行路线,提高产品研发力度和效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城市金融市场竞争的方向。

三、基于SWOT分析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一)积极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架构,强化内部控制。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因此要严格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来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仅考虑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更注重银行本身的安全和稳健运行。要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通过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优化银行的治理行为。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形成以董事会为核心,由监事会、经理人等共同构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银行公司治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每一项业务的规定程序和手续,使业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制度的有效运作提高业务开展的透明度,切实防范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二)打造流程银行,再造竞争优势。农村商业银行是区域性银行,决策链相对较短,更容易打造现代流程银行,形成竞争优势。农村商业银行要本着“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管理合规划、以顾客需要为中心”的原则,着重从会计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定价体系进行流程再造,合并多余及重叠的部门,形成一个流程由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体现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的决策思路,提高效率,消除浪费,缩短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竞争力。

(三)加强管理和营销,提高经营能力。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成立在各省的经济活跃和发达地区,银行业竞争相对激烈,因此要确定有效的目标市场,建立切实有效的客户筛选机制,综合运用行业、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把握客户的经营走势和资金需求情况,以动态的观点制定优质客户评价标准,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进行科学地培育和取舍。以长期、动态的观点,按照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淘汰期划分四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标准培育和取舍。

(四)加强金融创新,推进科技建设。一是要根据银行的市场定位,先后建立培育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等,为各类不同类型的目标客户量身定制具有自身经营特点、适合客户发展的业务品种。要借鉴其他先进银行经验,开发适合银行发展的产品,要形成业务系列产品。二是加强科技建设规划。要按照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客户关系维护的要求,认真分析论证,制定科技建设规划,提高科技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篇1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篇1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承诺已全方位开放金融市场,银行业已和世界各大银行进行直面竞争,中间业务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宠”,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所热衷,日益成为金融机构提高资产质量、增加经营收入的重要途径。就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现有体制和经营状况看,如何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不脱离服务“三农”的基本市场定位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垫江支行近期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重庆市垫江县,地处渝东北地区,距重庆主城2小时车程,未享受任何国家优惠政策的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劳务经济大县,同时也是重庆首批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试点县之一。由此,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垫江支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1.垫江支行2010年各项收入及比例可以看出,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项,在全行四项收入中占比偏低。2010年48个考核机构,每个考核机构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均值为6.04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与贷款利息收入比为1:36.6。

2.垫江支行2010年中间业务收入任务分配及考核分值对比及分析后发现,支行在任务分配上,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仍然很低,贷款利息收入是中间业务收入的30倍,而分值比例相差不大.说明垫江支行领导2010年对中间业务收入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收入结构仍不理想。

3.2010年12月止,垫江支行48个被考核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完成情况来看,全年有56。25%的机构,也就是一半多点的机构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接近一半的机构没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说明基层领导和员工重视不够,开展中间业务效果不明显。

4.2010年,中间业务的其它指标进度情况:全行发卡5.3万张:活卡率为75%。

5.从农村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中间业手续费收入项查询出9个子项,我行只有5个子项有收入来源,其余4个子项无收入来源。

6.中间业务收入的机具只有2个类型,其中POS机4台,只分布在县城2个酒店;全县48个机构,ATM机12台,城内6台,乡镇6台。

二、开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基层领导和员工重视不够,开展中间业务信心不足

从以上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垫江支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任务分配、2010年中间业务收入完成的实绩可以看出,中间业务收入确实太低,尽管从总行到支行的领导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基层领导和员工重视程度不够,把中间业务当作可有可无的“副业”,实际效果较差。这与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展要求相差甚远。据了解,我国一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20%至40%,而国外一些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占比已高达70%以上。由此说明,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工作确实起点太低。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中间业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不完善

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疏于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业务规划、业务指导和有效协调机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县级支行一般以一个职能部室人员代为管理,内部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也不完善,从而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协调发展。

(三)电子化水平低,硬件投入不足

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也是实现金融经营和业务处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和规范程度。而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时间迟,整体水平低,如基层乡镇的ATM机布置太少,POS机几乎为零,全市仍至全国进度不齐,是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业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由于中间业务电子化要求高,从而对业务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其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新招收的年轻人,文化程度和电子化水平较高,但又处于业务学习阶段,从而形成人才断层现象。取得保险资格的员工更少。

另外,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目前普遍缺乏健全、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目前一些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在营业柜台外宣传业务,没有将一些保险产品的风险向客讲明,讲透,存在误导行为。而临柜人员基于对保险产品确实不甚了解或为了完成任务等原因,就默认保险公司营销员任意误导。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法律风险也将日益成为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

(五)业务品种单一,创新品种不多

“创新”是通过对中间业务的项目或规模的外部扩张,创造出新的业务品种,建立新的金融服务领域,深挖现有中间业务内容,以提高业务质量为重点的内涵改造。受大环境的影响和硬件因素的制约,农村商业银行只开办工资,代收代付,票据承兑等较少的中间业务,其它的中间业务尚属空白。

(六)宣传力度不够

因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单一,人员素质不高,商业银行点多面广,且地势分布较偏僻,宣传组织不力,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进程参差不齐,商业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而其他专业银行的竞争意识强,且服务的客户群体对金融产品的接收力相对较快等多种因素制约,加之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宣传力度不够。综合上述因素,制约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先决条件

农村商业银行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中间业务。尽管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克服把中间业务当作副业、对其经营管理和发展关注不够的思想倾向,排除中间业务能否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新的增长点的疑虑,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理解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辩证关系。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和依托,中间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和深化,确立三马并驾,齐驱共进,同步开拓,协调发展的思路,才能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软环境。

(二)健全机构,加强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基础

中间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具有批量化的特点,讲究规模效益。农村商业银行必须以总行为主,县级支行为辅,分为市县两级单位,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分工负责、整体营销的中间业务管理体系。

首先,改善内部管理体制。组建专门部门具体负责中间业务的市场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做好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推广;负责中间业务品种的宣传介绍推销;负责全行中间业务的协调与管理,包括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业务指导、统计分析、考核评比等;负责承办营业部门不便办理或不能办理的中间业务;负责总结业务经验,组织经验交流,推动业务开展,负责选拔培训中间业务的专门人才等,为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合规运作、规避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中间业务操作规程,完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针对每一种中间业务的重要风险点,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从基本制度上保证中间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建立完善中间业务财务管理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和中间业务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以保证中间业务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再次,强化和完善中间业务考核体系。农村商业银行,尤其是处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将中间业务带来的直接收益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年度经营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不断扩大其在数个业务目标中的权重,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证领导者业绩、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并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营销有特殊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重奖,有效调动各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内部激发发展中间业务的活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

(三)提高电子化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关键环节

中间业务的拓展与提高迫切要求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农村商业银行集中科技力量攻关,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形成完备的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另外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ATM机和POS机到基层,到乡镇,提高电子货币的使用范围和应用程度。必须发展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又具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既懂国际金融惯例,又谙熟中国国情,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又精通现代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条件,从严把关,把那些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人员充实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强化对现有已涉足中间业务的操作管理人员的培训。

同时做好员工中间业务的法制教育与法律培训,使法制教育与法律培训工作紧紧围绕银行中间业务拓展情况,使商业银行经办员工及管理人员,尤其是业务一线员工,熟悉与中间业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员工树立依法开展中间业务的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确保实现既拓展中间业务,又切实防范中间业务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才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篇1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日益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并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三农”的发展具有深化和推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类重要的涉农金融机构,近年来,其发展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和传统金融理论,首先分析了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于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针对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现状;改革;三农经济

引言

小型商业银行的概念,主要是指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的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近年来,由于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逐渐占据商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小型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至今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但它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支持所在农村经济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治理机制、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问题,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现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些发展问题,才能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准确的思路。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两大焦点问题,而解决现代农村(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农村金融问题,同时,农村金融的改革也可以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在新形势下整体改革的一个切入口。

农村商业银行是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而产生的。2001年11月29日,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式成立。此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在我国逐渐扩展开来,但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如下:

(一)不良贷款率较高

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沉重的负担,贷款无法收回等问题日渐成为影响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业绩和效益的阻碍因素。笔者认为,“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当地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等因素引起的。

(二)金融创新不足

创新产品的开发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外国商业银行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凭借某些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展开竞争,如汽车等产品的消费信贷领域,而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商业银行,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创新机制尚不完善,面临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更新慢等弱点。

(三)资本充足率很低

资本充足率,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很低,距《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相差很大,这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同时也给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增加了风险。

(四)发展过程存在严重分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分化现象”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要引起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仅发展速度较快,而且资产质量也比较高;而另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效率低下,而且不良贷款率很高,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绩的发展。不同区域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间极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能否合理地运用当地优势进行自我发展也是影响其业绩的关键因素。

(五)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风险控制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授权分责以局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风险控制执行还不严;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具体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和交易风险管理监控手段还比较缺乏;有关风险管理的制度和评估方法也不完善。贷款发放、资金交易、债券买卖还未实行风险度管理,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对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和考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和标准。

(六)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

“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定期存款业务的比例明显偏高,中长期业务的开展降低了资本流动性,增加了风险;(2)关联贷款问题比较严重,农村商业银行一般会优先满足对政府重点项目和当地的重点企业的贷款,而对与之相关联的大股东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宽松,由此引发“关联贷款问题”。

(七)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

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事关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其发展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目前国内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以下情况: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效率低。当前的员工培训机制没有考虑到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形成专门的档案管理。

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属性、发展阶段的限制,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障碍,对于新形势下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根据以上现状分析以及经典金融理论提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现有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要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并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要从深化改革入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完善治理机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规划”两个方面。

1、完善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好的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高效率运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完善治理机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解决制衡机制,首先,要依法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充分尊重股东大会的最高决定权。同时要提高公司业务透明度,使股东大会按照银行的真实状况作出决定。其次,要逐步健全董事会、银行管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机制,当前首先要认真解决在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2)逐步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要正确划分银行各级机构的权限。建立起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人才流动机制。这样才能够使银行始终保持充分的活力。(3)尽快完善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股东和相关利益人能够对银行加强监督,使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其利益。

2、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对自身实力进行准确的衡量和定位,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在实现发展之前,必须先立足本地,这是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好自身的各种问题之后,对经营范围所在区域进行认真调研和详尽分析,研究发展的可行性,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这是十分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循序渐进,通过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将可持续发展向纵深推进。

(二)适当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

在提高现有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地适量地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是十分必要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从现实情况看,要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发展乡镇企业所需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来解决。目前这一任务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承担的。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太弱,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事实证明难以很好地承担这一任务。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商业银行可以立足于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贷款业务,通过自身业务与三农发展的有效融合,实现双赢。

三、结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地方财政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便把“立足本地,服务中小”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转移投向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企业大集团的时候,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担负起发展地方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任,为稳定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金融市场的强势发展、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挑战在于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货币政策频调加大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难度和客户需求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系列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在于客户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劣势在于新型产品和业务收入低、营销观念薄弱、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取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在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在本省其他市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跨区域经营,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在经济条件发达地方的农村商业银行考虑引入国内外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启动上市申报程序,力争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和业务方面进行定位,并从科技技术管理系统、渠道发展、会计结算服务平台、企业组织文化等方面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婷.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篇14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对策

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政府机关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大幅度提升。从“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了解到资金缺口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应从农村商业银行入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力度,确保当地政府机关与农村商业银行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农”问题和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继而强化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效果。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问题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能够实现银行机构与当地政府机关相互衔接的目标,但是也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出现问题,这就应针对各方面问题展开有效分析,全面提升相关人员对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掌握力度。从多方面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大量资本流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商业服务水平下降。而且在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化发展水平提升的条件下,还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效果变差,农村商业银行“脱农”问题层出不穷。第二,对于“三农”服务来说,其对于农村底层群体贷款发放有很高的要求,据此提高农村社会底层群体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农村地区“扶贫”目标。但是在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银行体系金融服务水平受到层层制约。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必然导致农村社会底层群体生活水平和农村整体经济下降,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出现严重问题。第三,为实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这一政策目标,就应增加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注入力度。尽管这样能够改善农村地区老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也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下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受到层层制约,继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第四,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业贷款风险比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支农贷款过程中出现金融风险,继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经济实力。此外,多数农村商业银行还存在贷款方式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政府机关“三农”服务要求。限制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可持续发展对于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综合发展实例和信贷支农水平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内涵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现实作用和农村地区信贷支农效果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多方面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银行运营成本降低和控制风险分散的目标,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会受到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贷款质量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适当措施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贷款质量,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下降,第二,在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农村政府机关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不足,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超出相应标准,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综合管理水平下降,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和银行机构社会地位。第三,与其他银行体系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三农”服务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应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政府机关的支持下扩大“三农”服务覆盖面,确保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受农村地区综合发展形势和“三农”服务水平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覆盖面与农村综合建设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综合建设的支持力度。从宏观层面的角度出发,一旦农村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社会地位下降,其可持续发展水平也会受到层层制约。

相关政策建议

从以上几方面研究中,了解到农村商业银行在“三农”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应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现有发展形势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标准化政策建议,积极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中潜藏的问题,确保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目前来看,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问题的政策建议有很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力度

未调整农村商业银行现有发展水平,就需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工作模式实施优化调整,同时强化农村商业银行转制效果,妥善处理农村商业银行中潜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相关人员对农村地区“三农”服务本质和宗旨等方面展开有效分析,同时遵循商业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优化处理,或者在一系列标准化政策的支持下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力度。这不仅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综合发展力度,还能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使得农户收入能够满足农村全面建设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要求。

对支农金融产品实施创新处理

在对农村商业银行制定政策建议之前,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应对当地农户融资需求和农业发展水平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按照各方面了解对农村商业银行中现有的支农金融产品实施创新处理,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支农金融产品的经济效果,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金融产品在支农服务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对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方式实施优化处理,拓展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解决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处于共生共荣的状态。

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协调关系

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将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三农”服务要求结合到一起,据此规划合理的农村商业银行政策建议,有效处理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过程中衍生而出的问题。而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协调水平,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在于当地政绩观相互合作的条件下获取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强化农村商业银行因地制宜水平和分区管理效果,充分彰显农村商业银行统一管理优势。一旦农村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有关部门能够在商业手段和标准化政策的支持下解决各项问题,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