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特色农业市场分析范文

特色农业市场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特色农业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特色农业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形象定位;旅游;双城市;主题口号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73-02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不断成熟,潜在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更加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只有那些能形成生动、鲜明而强烈的感知形象的旅游目的地,才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不远千里到此游览和观光。双城市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现已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其旅游知名度很低,形象定位模糊,这已经成为制约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双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旅游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双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拓展客源市场,促进双城市的旅游业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旅游形象定位的概念及原则

形象定位是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前提,它为形象设计指出方向。形象定位是建立在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两方面基础之上的。地方性分析提示地方的资源特色、文化背景;市场分析提示公众对旅游地的认知和预期,两方面的综合构成旅游形象定位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旅游发展全面的形象化表述,提出旅游形象的核心内容,即总体形象[1]。

对旅游地的形象进行定位时要突出独特性原则。在当今如此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目的地要想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要想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在旅游形象定位时就必须要显示出其鲜明、独特、深刻的个性,只有新颖独特的旅游形象才能扣人心弦,让人浮想联翩,从而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出游兴趣、对目的地的好奇心和想到目的地旅游的冲动感。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还应该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因为我们对城市的旅游形象定位最终是为市场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定位时就必须先对市场和潜在客源进行调查与预测,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然后站在旅游者的角度,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地资源特色,对城市进行整体的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还应体现动态性原则。我们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逐步加深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另外,由于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价值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因此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也应该具有动态性。

二、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基础分析

(一)地方性分析

1.地理区位及交通

双城,又称双城堡,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它是黑龙江省的南大门,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处在省会哈尔滨市区西南30公里的松嫩平原上。其交通十分便捷,距哈尔滨国际机场仅30公里,另有京哈、拉滨两条铁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条公路,松花江主航道还通过本市永胜、临江两个乡,并且在临江乡的三家村设有船站。可以说双城市的水、陆、空交通条件都十分便利。

2.历史文化

双城市是东北历史名城,满族发祥地之一,曾流传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之说。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拉林河畔煮酒谈兵,境内至今仍保存有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遗址。

双城市的主要人文景观有承旭门、观音寺、魁星楼、双城堡火车站、民俗文化步行街。时期,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设在双城,它是中外驰名的纪念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它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城市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及锡伯族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满族人口最多,可利用各民族的奇风异俗,积极开展民俗风情体验游。

3.生态农业及新兴食品工业

双城市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曾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农村经济工作综合先进县、畜牧业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双城市结合自身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游,并试图将双城市的农业与全省的农业特色相结合,进一步微缩、整合,最终达到使游客游双城就能游全省现代生态农业的目的。双城市现已开发的生态农业旅游度假村有农丰镇花果山度假村和兰棱镇休闲旅游度假区,游客们在度假村里可以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欣赏田园风光,采摘蔬菜瓜果。

双城又是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之一,曾被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世界五百强企业瑞士雀巢公司、杭州娃哈哈、台湾旺旺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先后在本市投资建厂,使其逐渐形成了粮食、肉制品、乳制品、禽蛋四大产业链条和大农业―大畜牧业―大加工业―大市场的产业化格局。现如今,双城市正利用这些新兴的工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由于这是周边地区所没有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在旅游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市场分析

双城市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和新兴食品工业等旅游资源,但由于双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双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还有部分仍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由于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旅游景区规模小,形象不突出、不鲜明,缺乏吸引力、感召力、诱惑力、刺激力,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宣传促销活动,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及市场影响力都不高。因此,双城市缺乏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及有招徕力的旅游口号或旅游标志。

双城市的主要客源市场来自于市内及哈尔滨市、阿城区、五常市、肇源县等周边地区,以“周末游”为主要旅游方式,对短途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外,由于双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就设在双城,它是中外驰名的纪念地之一。因此,双城市的省外及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来自于那些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史感兴趣的人和那些现已侨居国外的当时诞生的将领的家属及其子女。

三、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一)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

根据以上对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以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依据的原则,将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体验“绿色”生态农业,追寻“红色”历史文化。

定位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的基本依据有两点:一是双城市所拥有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这是旅游形象形成的基础。由于双城市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又处在松嫩平原上,其所拥有的土地均是全省最标准的黑土地,而且耕地面积大,所以适宜开展现代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双城市所拥有的这些特色资源,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发展双城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另外,由于双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革命历史遗迹,这就构成了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二是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特征,这是旅游形象定位的市场需求。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长期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高压生活状态,使人们迫切地想要回归生态本原,到那种空气中充满着田园气息和鸟语花香的恬静安逸的地方好好地休养生息。而这种市场需求正好给双城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因此,双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应以生态农业游和历史文化游为主要内容,辅之以新兴工业游、宗教文化游和民俗风情游等其它旅游形式。

(二)双城市旅游形象口号设计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由一句精辟而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主题口号加以概括和表现,它是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而旅游形象的口号设计又能反映出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内容,将旅游地最具优势的特征加以提炼,概括成一句口号,最终达到打动旅游者,激发其出游的意愿。一个恰如其分、通俗易懂、真实诱人的宣传口号对旅游形象的定位宣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对双城市旅游资源的分析和旅游形象的定位可看出,双城市可以建立以生态农业和历史文化为主,以现代工业、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为辅的旅游形象。因此,双城市的旅游形象口号可拟定为如下: “游生态农业,品双城文化”;“探寻双城历史,感受民族风情,体验现代工业,回归生态本原”;“生态农业民族情,新兴工业双城行”等。

四、结语

旅游形象是城市的灵魂,旅游形象的塑造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关键。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又是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重要前提,对于指导城市旅游开发、产品设计和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将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体验“绿色”生态农业,追寻“红色”历史文化。但是,旅游形象定位并不是一经确立就一成不变的,它是具有动态性的,应该随着旅游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和当地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和予以更新。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篇2

建立市场分析师队伍

2010年山东省成立了以棉花、花生、蔬菜、苹果和食用菌等5种优势特色农产品为监测重点的30多人的分析师队伍,由农业专家和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超市有关人员组成,分品种建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定期会商制度,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市场预警工作。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山东省28个基点县的基层调查员负责本辖区的信息采集、上报和对采集点的管理工作。同时,在10个蔬菜价格速采县和2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品种确定信息采集点,实行每天上报价格信息和及时上报市场变化情况制度,形成了上下贯通、反应敏捷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开展市场监测预警工作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山东省农产品市场预警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任务、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农产品市场异动等情况,及时组织省农技站、棉技站、果茶站、信息中心的分析师及市县联络员定期进行会商,每年针对5大系列(棉花、花生、苹果、食用菌、蔬菜)10个品种的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定期预警信息

建立价格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

山东省是全国大白菜主产区,近几年来,受市场供求形势的影响,大白菜价格呈现“过山车”式的波动。对此,山东省农业厅、青岛市农委和胶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确定把大白菜市场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提升农户综合营销能力的重要举措。

完善监测预警队伍

在现有5名蔬菜市场分析师的基础上,选择和吸纳胶州、肥城、苍山、齐河等部分大白菜主产县的大白菜合作社社长、大白菜专业市场负责人和蔬菜专家为市场分析师,不断加强分析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并将大白菜预警信息及时上报农业部。

充实信息采集点。以胶州为重点,在平度、岱岳、宁阳、莒县、莒南等5个县目前已建立大白菜信息采集点的基础上,再选择大白菜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的肥城、胶南、苍山、禹城等4个县的种植大户和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信息采集点。

强化监测预警工作

按照大白菜生产特点和季节要求,适时组织分析师、专业市场调查员定期会商,研判全省大白菜生产和市场形势,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上报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并通过胶州大白菜网、山东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热线、12316手机短信等形式,大白菜生产信息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种植、销售计划,不断提高农户综合营销能力,促进大白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加强领导

篇3

1.1 项目公司

1.2 项目简介

1.3 客户基础

1.4 市场机遇

1.5 项目投资价值

1.6 项目资金及合作

1.7 项目成功关键

1.8 公司使命

1.9 经济目标

2.0 公司介绍

2.1 项目公司与关联公司

2.2 公司组织结构

2.3 [历史]财务经营状况

2.4 [历史]管理与营销基础

2.5 公司地理位置

2.6 公司发展战略

2.7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3.0 项目介绍

3.1 特色农业园 开发目标

3.2 特色农业园开发思路

3.3 农业园开资源状况

3.4 项目建设基本方案

3.4.1 规划建设年限与阶段

3.4.2 项目规划建设依据

3.4.3 特色农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3.5 项目功能分区及主要内容

4.0 所在城市农业园市场分析

4.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4.1.1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农业园的影响

4.1.2 农业园宏观政策

4.2 城市周边区域经济环境

4.3 城市市城市规划

4.3.1 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定位

4.3.2 城市中心城区的五大问题

4.4 城市土地和农业园市场供需

4.4.1 城市市土地出让情况

4.4.2 农业园市场供需

4.5 城市农业园供需

4.5.1 商圈分布

4.5.2 商业业态分析

4.5.3 城市商业现状分析

4.5.4 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4.5.5 城市商铺价格分析

4.5.6 商业农业园供需分析

4.6 消费者调查

4.6.1 居民消费特点

4.6.2 农业园潜在消费者问卷调查

4.7 竞争分析

4.7.1 竞争分析的方法

4.7.2 竞争项目分析

5.0 开发模式及QB区选择

5.1 [RRR城]及QB区项目

5.1.1 [RRR城]的开发背景

5.1.2 [RRR城]项目

5.1.3 [RRR城]开况

5.2 项目竞争战略选择

5.2.1 山水绿城SWOT分析

5.2.2 [山水绿城]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

5.2.3 QB区项目

6.0 QB区方案概念设计

6.1 规划设计主题原则

6.2 产品组合和功能定位

6.3 建筑风格和色彩计划

6.4 建筑及景观概念规划

6.5 智能化配套

6.6 QB区各地块设计要求

6.6.1 农业园功能配置要求

6.6.2 A13地块设计要求

6.6.3 A21地块设计要求

6.6.4 A08地块(局部)设计要求

6.6.5 A22地块设计要求

7.0 营销策略

7.1 预计销售额及市场份额

7.2 产品定位

7.2.1 各项目的住房产品定位

7.2.2 农业园定位

7.3 定价策略

7.3.1 住房项目的定价策略

7.3.2 农业园的定价策略

7.4 销售策略

7.4.1 住农业园的销售策略

7.4.2 农业园的销售策略

7.4.3 品牌发展战略

7.5 整合传播策略与措施

7.6 电子网络营销策略

8.0 项目实施进度

8.1 项目工程进度计划表

8.2 项目工程进度管理体系

8.2.1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

8.2.2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

一级计划——总控制进度计划

二级计划——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

三级计划——月、周计划

9.0 项目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

9.1项目风险分析

9.1.1 项目市场风险分析

9.1.2 项目工程风险分析

9.2 项目风险的防范对策

9.2.1 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2.2 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9.2.3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6.0 QB区投资估算和开发计划

6.1 项目投资估算

6.1.1 项目开发成本估算

6.1.2 开发费用估算

6.1.3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6.2 项目开发计划

6.2.1 开发分期 69

6.2.2 项目开发进度计划表 69-72

6.3 项目人员和组织机构配置 72-73

6.3.1 组织保障 72

6.3.2 组织机构 72-73

6.4 项目融资计划和财务费用 73-74

7.0 QB区财务与投资价值分析

7.1 销售收入

7.1.1 销售价格

7.1.2 销售收入

7.1.3 项目税费率

7.2 项目现金流量

7.2.1 全部资金的投资现金流量表

7.2.2 自有资金的现金流量表

7.2.3 主要经济数据指标汇总

7.3 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

7.3.1 盈亏平衡分析

7.3.2 敏感性分析

7.4 结论

7.4.1 项目投资决策结论

7.4.2 项目总体效益评价

11.0 公司无形资产价值分析

11.1分析方法的选择

11.2 收益年限的确定

篇4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市场分析

1 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南海子、绿色度假村、白春兰绿色家园、灵应寺等10多家各色旅游项目落户盐池,累计接待游客30万多人,收入可观,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2 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2.1 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2.2 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2.3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3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开发实证分析

3.1 市场分析

哈巴湖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盐池县中北部王乐井乡境内,南北长38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16万公顷,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属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之一。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草原省至内蒙古草原省的过渡地带。根据调查,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分属76科,276属。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荒漠类型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同时保护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沙海兼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2 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垂钓、休闲、娱乐、商贸的概念。生态景观旅游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3.3 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娱乐、垂钓、商贸的概念。

(2)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结合区内独具特色的沙漠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开发建设哈巴湖自然博物馆、哈巴湖度假酒店、沙地运动乐园:马场、治沙天然博物馆、哈巴湖牧耕田园农(牧)家乐等景区。

(3)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多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山庄果园”、“垂钓走廊”、 “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篇5

关键词:农村产业市场;农牧产品;农村旅游;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山东农村经济现状

据中国统计局统计,2006年底我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农村人口在中国13亿人口中占了56%。山东总人口9,0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435万人,占71%。这个比例已经比往年的比例数字提高了很多,当然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的丰硕成果。但农村的人均收入与城镇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农村打工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民的人均收入是增加了,但这不是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手段,毕竟城市的容量有限,也将趋近饱和。作为拥有中国大部分土地的农村,应当立足于自身资源,积极开发、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市场,积极配合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将我国的农村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型特色农村。

二、山东农村产业市场开发策略

(一)农牧产品产业市场的开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获利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构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国农科院将从七个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1)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2)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控制、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等系统;(3)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山东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4)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5)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和旱作农业示范,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切实搞好防沙治沙工程,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搞好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和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7)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等。

2、采用各种销售技巧,提高农业综合获利能力。(1)错季节:季节性差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一是实行设施化种养,使农副产品提前或延后上市;二是通过储藏保鲜,使农副产品拉长销售期,变生产旺季销售为生产淡季销售或消费旺季销售;三是开发适应不同季节的农副产品新品种,实行多品种错季节上市;(2)鲜嫩产品:如今,人们崇尚鲜嫩食品。农产品开发也必须适应这一新变化趋势,发展一些鲜嫩农副产品品种,无疑会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3)低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来降低成本,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来支持价格竞争;(4)高品质: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开发和推广一些名、优、稀、特新品种,以新品种来引导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满足多层次的需求;(5)工艺造型:人们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还要具备一定的观赏功能,如香蕉型的长型小西红柿、飞碟南瓜、黑色花生等,这些工艺化、造型化的农产品前景势必更加广阔。

(二)农村旅游产业市场的开发。农村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依托,由农民参与经营和服务的旅游业态。山东农村分布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巨大。积极开展农村旅游,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欲望,又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由于山东的农村旅游尚处于开发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二是未认真分析当地资源优势及客源市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三是设施简陋,缺乏人性化设计和管理。针对上述制约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策略来摆脱束缚,求得更好的发展:

1、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前,山东农村旅游的开展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科技示范型。通过旅游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如山东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集蔬菜科研、生产、开发、观摩、培训、会展、旅游为一体,已建成“三园三区五中心”,即蔬菜高新技术创新园、农业博士创业园、外商投资园;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新品种试验示范区、现代化设施试验示范区;智能化信息管理中心、蔬菜高新技术培训中心、展示交流中心、现代化生物工程种苗中心和蔬菜保鲜加工销售中心。二是农业观光型。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农园、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和森林公园等,如山东临沂盛能农牧观光园,目前已构成了特色农牧观光园、现代化乳品生产区、观光休闲区三个景区,建成了天然牧场、鸵鸟和梅花鹿养殖场、百鸟园、百花园等十二个代表性的景点。三是生态农业型。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向游客提供回归自然的休闲体验,如日照留民营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生产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树造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四是农村民俗型。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的“农家乐”形式为主。

2、合理规划当地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因此,如何塑造旅游品牌和形象并向消费者充分、有效地传播,成为旅游企业的当务之急。首先要进行市场分析和资源规划整合。方法是通过对客源地市场状况、历史文化、民俗、资源状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提炼,为品牌定位做准备。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塑造品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所在,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定位方法提炼出特定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定位。最后要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将旅游地的主题传播出去,实现品牌传播。品牌传播要借助各种公关活动,典型的形式包括新闻稿、新闻会、招待会、名人到场、产品参观等。再者要注重口碑传播,口碑是大多数出游者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良好的口碑对任何旅游品牌都尤为重要。

3、便利性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有鲜明的道路指引。通往乡村旅游点的平坦之路是农村旅游通往成功的引入道路,道路的好坏是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第一印象,同样影响着旅游者的心情。便利、鲜明的道路既能将旅游者顺利的引入,更能方便他们的出行,不至于使得他们因为道路的泥泞而影响了休闲情趣。其次,必须有安全的停车住宿环境。安全的住宿环境是游者出行的第一保障,以便于旅游者的安心休息,养足精神,进而次日可以进行更多项目的消费。最后,要求景点员工能够热情服务。给旅游者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就要求提高接待人员的素质,尽量给予出行者温馨服务,让他们找到回家的感觉,消除疲劳,提高重游率。

(三)农村文化产业的开发。从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在山东农村的发展仍然比较薄弱,我国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别很大,发展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同时也说明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就是要积极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实现由物质需求型农业向文化消费型农业的转变。如何发展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既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为城乡统筹发展开拓更大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任务。

在新的条件下使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包括农业实现更大的融合,形成新的产业构架。例如,文化产业中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旅游业与现代农业间的融合正在成为时尚,而更多的门类也正在和农业进行交融,这一点将会在中国农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2、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方面,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以美国为例,农业历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在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农业的内涵及形态也随之变化,其多功能性日益显现,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众多的产业体系,如以农业园艺、农村景点为主进行观赏、旅游、休闲和教育的农业文化产业体系,使得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不再仅仅是人们的衣食之源。

三、结束语

山东农村产业应在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下形成产业体系,再反过来作用于农业,使其加速市场化,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势发展,形成产业与微观主体、产业与宏观经济之间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对农村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开堂,陈昌福.农村文化建设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第2期.

[2]奚国泉,李岳云.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