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 要 本文通过将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这种研究方法结合运动人体科学的特点,对几种常用的分析手段进行编排,已达到对数据的分析层层递进,科学严谨。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统计学 SPSS T检验 相关分析 方差分析
一、前言
通过SPSS软件对运动人体的各项试验分析过程中,存在着步骤不严谨,数据处理相对混乱等问题。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使用SPSS软件急需一个规范化过程。
统计学广泛应用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各项参数分析中,其主要是对成组的数据分门别类,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其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能够检验出单组数据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多组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进而得出期望的研究成果。或者从反方向入手,得出这组数据的不成立,从而给出一个否定结论,同样也具有适度的研究价值。在运动人体科学的统计学研究中,主要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软件不仅可以做到统计学的计算,而且可以得到成组数据的图表,通过图表可以直观的看到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十分实用。但在一些复杂数据的分析中,SPSS软件并不能完全得出,还是需要引入函数计算进行评定,例如在对血液流体特性的研究中使用模糊函数这个概念。文章中使用SPSS软件为IBM SPSS Statistics 19.0版本进行描述。
二、分析与讨论
(一)相关分析法的操作方法
在对生理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通常会用到均值的计算和检验,线性回归以及相关性的计算和检验。在人体科学领域其中利用较多相关性研究为例,通过研究相关性给出两组数据的差异性,得到差异性是否显著,从而做出判断这两组数据之间存不存在联系。例如儿童身高与母亲身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通过偏相关分析,可以剔除两组数据直接差异之间所存在的变量,通过剔除变量,假设差异性降低,那么同样也可以给出一个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有限的联系这样一种结论。对于均值的计算检验也很重要,均值的得出可以通过频率分析,同时得出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只能作为变量存在。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可以进行两组数据的T检验,可以检验出两组数据样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存在研究价值,这是进行相关性研究的基础。对于小样本的检测,样本量小于30,那么误判发生的概率很大,有可能其符合正态分布但是方差不齐,那么需要使用非参数检验替代T检验。如果样本中存在有变量,在进行偏相关分析之前,为了做到科学严谨,还需要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判断分组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对于方差齐性的得出,可以利用F检验,在SPSS中可利用一维方差分析,这里面要求数值F>1,表明差异显著。而线性回归的分析方面,通过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是否符合线性定律,可以对两组数据中是否存在变量给出直观的判断,在SPSS中线性的回归可以剔除变量进行比对。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的sig值表现差异性,在以α=0.05为标准,p>0.05差异不显著,p
(二)利用相关分析法的一般顺序
在进行运动人体学科的大范围调查类数据分析过程中,应当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数据一层层处理,需要进行相关分析的,不可以直接就进行,而是在做相关性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层层筛选,去除掉误判因素,它的顺序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数据的可靠性,包括单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以及数据的方差齐性。2.对两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判断两组数据之间有无其他变量。3.测出简单变量因素下的几组数据均值,对几组数据与总的数据均值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判断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差异,如性别对身高有无关系。根据方差齐性的不同选择是否使用T检验。这一步骤如果无简单变量,就可以忽略。4.如果存在变量,需要将可能的变量作为分组变量与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判断确实存在关联。5.进行相关性分析,如需剔除变量使用偏相关。如果变量因素过多,需要进行多元分析,就要用距离(主成分)分析判断起决定作用的几种变量。相关分析多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这里面的五个步骤根据不同的数据样式可以不全部完成,但是顺序不变。除了数据分析外,如无需测得精确结果而仅作科学研究的参考,或者为了使结果更加利于观察,还可以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散点图可以判断相关性,线点图可以判断线性回归,直方图可以判断正态分布等。
三、举例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生理学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下面给出两个可供分析的思路参考。
(一)举例一
幼童身高与父母身高的相关性分析:数据的筛选测量包括幼童身高、父母身高、父母体重、性别、年龄、城乡区别等。首先,对幼童身高与父母身高数据进行正态分析,和一维方差分析,假设F>1。再以父母身高分别作为自变量对幼童身高这个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假设p
(二)举例二
高原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血液红细胞数目的影响:实验组:高原训练后高水平运动员;对照组:低海拔地区高水平运动员。测得数据:高原训练运动员红细胞数量;低海拔地区运动员红细胞数量;性别;年龄。这组数据主要是要研究高原训练与高水平运动员红细胞数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数据仅用来作为训练参考,那么可以简单利用图表方法进行分析。在这组数据中因变量是红细胞数目,自变量是有无参加高原训练。在这里如果性别分组,年龄作为组变量对于红细胞数目影响不大。那么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只对其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即将高原训练高水平运动红细胞数据与低海拔地区高水平运动员红细胞数量均值之间做T检验,以判断高原训练有无影响即可。
参考文献:
[1] 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61-307.
[2]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151-154.
[3] 胡健颖,冯泰.实用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6-237.
[4] 皇甫伟.SPSS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在英语老师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研究.2007(10):52-53.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过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随诊人口老年化和经济水平的发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评价指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选择因缺血性脑卒中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更早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5.6±7.4) 岁。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诊断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排除标准为:中重度肝、肾功能受损;心肌梗塞;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肿瘤患者。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体检的人群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3.7±8.1) 岁。
1.2方法 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于入院第2d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测定血浆Hcy。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由计算机运用SPSS 17.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
2结果
2.1急性缺血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比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3.81±21.78)岁,对照组 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 (65.22±13.72)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与血清Hcy水平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中,比较了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与Hcy的关系,结果表明,收缩压及血糖与同型半胱氨酸关系较密切(P
3讨论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中国卒中亚行中近70%患者为缺血性卒中。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缺血性卒中的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型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国外研究人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造成年脑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与同型半胱氨酸密切相关一直受到重视,Hcy升高合并高血压者的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约11倍[3]。本研究提示,收缩压及同型半胱氨酸关系较密切,与既往研究一致,提示血压升高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为卒中的高位因素。多项研究证实,而在降低Hcy之后,卒中奉献可显著降低[4]。进一步证实了高Hcy为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有人将受试对象分为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Hcy、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等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Hcy、尿酸水平较高,糖尿病组比糖耐量受损组Hcy水平高,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肌酐、尿酸等相关。结Hcy随着糖尿病的病程进展而逐渐增高,应该作为糖尿病的相关指标进行常规监测[5]。有人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病例组)和无脑卒中患者组(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Hcy显著升高,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随Hcy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随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而增加[6]。由此可见,血糖升高导致Hcy升高,增加卒中的风险,高Hcy为2型糖尿病卒中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中,高血糖与高Hcy密切相关。
对于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的患者,需及时筛查Hcy,测定血压和血糖等代谢指标,对于判断病情与评估预后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8.
[2]杨金新,赵清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4:5827.
[3]Graham IM, Daly LE, Refsum HM, 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Project[J].JAMA,1997,277(22):1775-1781.
[4]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618.
【关键词】 焦虑;抑郁;自我概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13-03
Correlative Research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Among Students in Different Study Stages/ZHUANG Ying*, LI Meng-di, TAO Fang-biao, et al. *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233030),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and correlations among students' degree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in different study stag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 college students, senior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Bengbu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AS, SDS and SES.Results There were extremely remarkabl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students' degree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P<0.01); and the difference was remarkabl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P<0.05 or P<0.01). The degree of self-estee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this correl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degree of self-esteem.Conclusion The degre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evidently. The higher degree of students' self-esteem, the higher degree of anxiety. The degree of anxie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esteem obviously. The degree of female student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Key words】 Anxiety;Depression;Self concept;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21世纪被称为“焦虑”的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际关系的冷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到担忧、害怕和焦虑。焦虑情绪在人群中的泛化呈上升趋势[1]。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轻度焦虑在正常人群中普遍存在,适度的焦虑对学习和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自尊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认知评价,自尊受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自尊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在动力,是对理想自我(ideal self)与实际自我(actual self)间差别的态度,最终表现为个体对实际自我是否接纳(即自我接纳)[2]。为了解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焦虑、抑郁、自尊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为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蚌埠地区分层抽取2所大学、4所城市中学(师资力量较好的中学1所,中等的2所,差的1所),3所农村中学(好、中、差各1所)。再按照整群原则在中学中每年级抽取2~4个班,大学每专业每年级抽取2个班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学生7 315名,回收有效问卷7 104份。其中初中学生1 919名,高中学生1 865名,大学生3 320名;男生3 533名,女生3 571名。年龄12~22岁。
1.2 方法 调查问卷由安徽医科大学国家863计划项目“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课题组编制,经预试验修订后投入使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项目(学校、年级、年龄、性别和户口)、抑郁症状的评定、焦虑症状的评定和自尊的评定。
抑郁量表(SDS)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4级评分,其中有10项是用正性词陈述的,为反序计分,其余10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1~4顺序评分。
焦虑量表(SAS)由Zung编制,包括20个自评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量表中20个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粗分,将各题及总分的原始分数乘以1.25即得到各题及总分的标准分(按照国内现有资料和许多人曾使用过的标准规定:总分标准分62分视为有严重的焦虑症)[3]。
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1993)编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4]。量表共10个项目,按完全符合、非常符合、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评分,计算总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是国内外常用的自尊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5]。将所有被试按自尊量表分数 , 分成高自尊组、中间组和低自尊组3组 (量表分数高于平均数1个标准差以上的为高自尊组,低于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为低自尊组,其余归为中间组) [6],信度系数α值为0.78。
对课题组的调查人员和9所学校的协助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要求。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的方式集中填写,填写完成后由调查员当场收回。
2 结果与分析
2.1 焦虑基本概况 7 104名调查对象中,轻度焦虑症患者822人,现患率为11.6%;严重焦虑症患者119例,现患率为1.7%;焦虑症患者总例数为941例,总患病率为13.3%。
2.2 不同学段学生焦虑、 抑郁、自尊水平比较 从表1看出,大学生和高、初中学生抑郁和焦虑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自尊水平也低于高中、初中学生(P值均<0.05)。从表2看出,高自尊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均显著高于低自尊者(P值均<0.01)。
2.3 不同性别学生焦虑、 抑郁、自尊水平比较 表3显示,女生的焦虑和自尊均高于男生(P值均<0.05),而抑郁得分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学生自尊水平与焦虑、 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表4显示,自尊程度越高与焦虑的相关性越强,而与抑郁的相关性没有表现出这种趋势。
3 讨论
近年来,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国内外学者围绕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认知、动机等变量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高自尊者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尽管如此,仍有研究者发现,高自尊者相互之间的表现似乎比低自尊者更复杂,他们内部可能也有质的差异。有研究指出,有些高自尊者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暴力行为及过度焦虑,而另一些高自尊者却不这样[7-10];也有人从感性层面上提出“自尊越高越好吗”这样的疑问。随着自尊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重视自尊教育、提高自尊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必要对高自尊的异质性问题进行梳理,并指出它对未来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启示。自尊不但与学业成绩、归因、人际关系等因素呈高度相关,而且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11]。自尊除有高低外,还具有异质性差异,即人存在高自尊异质性问题。所谓高自尊异质性(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是指高自尊(high self-esteem, HSE)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多种类型,如假自尊、防御性自尊、稳定与不稳定高自尊、表面上的高自尊、相倚的高自尊和真正的高自尊等。也有学者从自尊的测量方法角度支持了高自尊异质性的存在[12]。根据目前的自尊测量方法,测得的高自尊分可反映出多种可能性:(1)真正接纳自己和感到自己有价值;(2)想给别人一种自己很好的印象,尽管自己并不真正这么认为(和感受);(3)根据社会赞许性回答;(4)含有自我欺骗的成分;(5)防御性地保持一种高自尊的感觉等。因此,同样高的自尊分数可反映出不同的人格特点和表现风格,简单地把高分者都划归一类显然是不合适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和高中、初中学生抑郁和焦虑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的焦虑和自尊均高于男生(P值均<0.05),而抑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自尊水平低于高中、初中学生(P值均<0.05),高自尊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均显著高于低自尊者(P<0.01)。自尊程度越高,与焦虑的相关性越强,和文献报道[7]不一致。
传统观点认为,高自尊者心理更健康,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随着自尊研究的逐渐增多和不断进展,重视自尊教育,提高自尊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高自尊的异质性却提示,不能盲目提高个体的自尊,重要的是要提高或培养人们真正的、安全的高自尊。此外,通过现有自尊测量工具测出的高自尊者未必不存在适应问题,因此不能盲目迷信高自尊分数。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经验和科学的测量手段区分不同类型的高自尊并因材施教,对于安全的、真正的高自尊者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但对于脆弱的、防御的高自尊则应当加以引导,使之朝着安全高自尊转化。
自尊的教育是超越单一文化,形成丰富人格的生命奠基。在世界文化交融的趋势下,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与渗透,加快了单一文化样式走向丰富与成熟的脚步,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维护自我认可的方式都会在文化差异、冲突中整合,这种时代精神所支撑的完整人格,正是自尊教育追求的生命境界。在自尊的教育中,学生被启迪的生命意识逐渐成为发展自我的生命冲动,自尊的日益成熟将成为他们创造和谐世界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罗敏.焦虑问题的理论研究现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181-183.
[2] 钟杰,李波,钱铭怡,等.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41-245.
[3] 罗艳丰,何朝阳,杨福,等.焦虑自评量表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测量结果及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6):2 304-2 306.
[4] 张春妹,邹泓,向小平,等.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588-591.
[5] 孙莹,陶芳标.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1):741-744.
[6] 陈丽娜,张建新.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4):222-224.
[7] 周丹霞,王国松,赵红红,等.大、中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测值比较及相关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88-89.
[8] SALMIVALLI C. Feeling good about oneself, being bad to others? Remarks on self-esteem, hostilit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Aggress Viol Behav, 2001(6):375-393.
[9] AUMEISTER RF, CAMPBELL JD, KRUEGER JI, et al. Does high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 happiness, or healthier life-styles? Psychol Scien Pub Inter, 2003,4(1):1-44.
[10]BAUMEISTER RF, SMART L, BODEN JM. 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t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 In: Baumeister RF,Ed. 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 Philadelphia: Psychology Press,1999:240-279.
[11]张向葵,丛晓波.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教育研究,2006(6 ):15-19.
【关键词】 脑桥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期; 弥散加权成像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opographic Location and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New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WANG Kai,WANG Hai-j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01-004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opographic location and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ND)in patients with acute new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Method:168 patients with acute new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 from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6 and identified b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OWI),were included for retrospective review.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 symptoms:the patients with ND group and thepatients without ND group.The correlations of ND with risk factors,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fferent topographic locations were analysed by statistical tests.Rusult:Among 168 patients,26.8%(45/168)were diagnosed with ND,73.2%(123/168) were diagnosed without ND.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female ratio[57.8%(26/45) vs 43.1%(53/123), x2=5.137],smoking ratio[13.3%(6/45)vs 26.8%(33/123),x2=5.092],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22.9±7.1)d vs (16.9±7.3)d,t=6.137],ratio of worse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77.8%(35/45) vs 33.3%(41/123),x2=31.812] and ratio of lower pontine infarction[44.4%(20/45) vs 30.1%(37/123),
x2=6.038] between two groups (P
【关键词】分层次;柔性;三层架构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高校开设的分层次教学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不同要求、不同风格的课程,并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层次班,配备不同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是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调研得知,在分层次教学的工作中,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分层次、层次调整等情况灵活多变,期中、期末等多个阶段,录入、统计和分析大量的学生成绩、层次等数据。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使用的辅助工具及其有限(主要是Excel软件或下载的其它管理软件);人工手动输入成绩的工作量巨大,而且极易出错,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极低;不能灵活实现信息的综合处理;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信息更新繁琐;考勤和作业的考核过程繁琐;无法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和操作系统。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现有资源和管理决策技术,设计一套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科学实用高效的分层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以促进分层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系统适应数学、英语以及将要进行分层次的各个科目,能够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即具有柔性特点。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而且改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促进分层次教学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结合分层次教学的实际需求,采用软件工程中的关注点分离思想,将系统设计为B/S模式,结构设计为三层架构模式:数据层、功能层和表示层。能够实现功能逻辑与非功能逻辑、业务逻辑与数据逻辑相分离的原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降低了系统的耦合性。
(1)表示层是系统的显示逻辑层,实现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提供各种显示和操作界面,同时负责将界面请求提交给业务层的对应数据操作接口,由客户端接受各个业务接口返回的消息显示在浏览器上。
(2)业务层是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层,由数据加工、数据查询和数据管理接口组成[2]。数据加工接口负责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审核,对分层次进行处理。数据查询接口负责根据用户的请求,从后台数据库中把符合要求的数据信息返回给用户。数据添加接口负责根据用户的请求,将信息添加到数据库。
(3)数据层包括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对象数据集,所有的学生信息、分层次信息、成绩信息等都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
3 系统的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各模块划分的相互独立性原则、数据依赖性较小原则和实用性原则[3],将面向分层次教学的柔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为七大功能模块:
(1)系统首页
主要提供通知、新闻、文档下载、用户登录柔性信息管理系统多项功能。其中文档下载可提供考勤表、常用教学文件等。
(2)系统维护
管理员添加教师用户的初始登录信息,添加/修改教师的个人真实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教师姓名、工号、每个学期的授课系别和班级,还可进行删除和查询操作。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根据权限实现系统的维护功能。
(3)学生信息管理
教师根据权限实现进行学生信息的添加、导入、修改、删除、查询、导出操作。这里需要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系别、班级、第一学期层次、第二学期层次,其中第一学期层次、第二学期层次是由系统自动生成。
(4)学习状态管理
教师根据权限对其所教学生进行学习状态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导出操作。系统提供定期提示功能,为教师用户显示其所教学生的各项学习状态信息,以月为单位定期提示教师关注学习状态差的学生。学习状态包括三项:课堂考勤(具体是到的次数、未到次数、缺勤比例)、作业考勤(即作业完成情况)、表现评定,其中缺勤比例=未到次数/(到的次数+未到的次数)×100%,学习状态差的标准是缺勤比例>33%,或者作业完成情况
(5)成绩管理
教师可以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添加、导入、修改、查询、导出、打印操作,并且提供最终成绩定义功能。成绩信息包括高考成绩、入学考试成绩、各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考试状态、各个学期的最终成绩等。此处用户只需输入各项百分比参数,系统即可自动计算出最终成绩,动态柔性体现为:
最终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中考试占的百分比+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的百分比+学习状态评分×学习状态占的百分比
分层次成绩=(高考成绩+入学考试成绩)/2
(6)分层次管理
用户对层次的标准进行自定义,柔性体现在用户只需输入各项参数,系统即可自动划分出学生的层次,用户也可修改学生的层次,提供调整层次、导出、打印的功能。
层次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由于B等级的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对这一等级分成了B1和B2两个子等级,分别定义如下:
A=层次成绩的前**百分比的学生
B1=层次成绩的中间百分比的学生(选择排序的奇数)
B2=层次成绩的中间百分比的学生(选择排序的偶数)
C=层次成绩的后**百分比的学生
(7)统计分析
系统按照用户定义的需求,以报表和图的形式,进行优率、良率、及格率、平均分、极差率、名次、层次调整比例的统计分析,提供导出、打印功能。通过统计分析功能,反映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及进步状况,为教师教学质量从粗犷管理到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监测和反馈。
4 总结
本文提出了面向分层次教学的柔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着重对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设计。特色是针对分层次教学实现了柔性机制,动态适应各门课程、各种管理操作和用户的多种需求。该系统具有实用性、完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可应用到多个科目的考试中,效果良好,系统在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Xia Li.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Reform[J]. 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2, 29(1): 99102
[2]邱培原.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王咸伟,徐晓东,赵学孔等.开源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选择[J].电化教育研究,2013,2:5965
基金项目: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rjg201312);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rjg201310)。
作者简介:
司亚利(1981-),女,黑龙江讷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关注行为;“90后”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39
当代“90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受同性恋文艺作品影响及其主观行为的考量,进一步探寻影响“90后”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因素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
1研究的理论假设
对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李克特式5点记分方式,得分越低表示对同性恋关注越强,受影响越大。在本次抽样调查的四川省内7所高校的536名大学生中,除男女生性别样本外,对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学历层次,文科、理科、工科、医学、艺术等学科专业的“90后”大学生均有抽样样本。
研究在宏观层面的理论假设:①随着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推进,中国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同性恋行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性道德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②同伴作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他们的性观念、性态度对青年大学生的性价值观、有相当大的影响。
文章分别采用教育层次、学科背景、生源地、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作为分析要素,测量教育、社会、家庭等背景属性对于个人同性恋关注及行为的影响,并据此假设:③个人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同性恋的关注度呈负相关,低学历者性观念、性思想更开放,对同性恋前卫行为的关注度更高;④不同区域的青年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呈显著差异,城市生源的关注度高于农村生源;⑤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存在相关性。
2“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关注、接受及传播行为现状 1“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以网络为主要了解途径在对同性恋关注兴趣度的调查中,问题问及了对同性恋小说、动漫、电影电视影视作品等的感兴趣程度,表示关注的高达9052%。在数据统计时,赋值“喜欢=1”“比较喜欢=2”“说不清楚=3”“不喜欢=4”“不了解=0”,最后分析每一种关注态度的平均值为 46。据此测量,“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题材的文艺影视作品关注度较高,其平均值为 26。
这正好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①:随着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推进,中国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同性恋行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性道德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90后”大学生中同性恋主题文艺作品传播度较高
“90后”大学生对是否了解网络耽美文学流行用语的回答中,完全不清楚的只占5%。而对每周阅读网络耽美小说的时间从3小时以下到10小时以上不等,没有选择从来不看的被试。由此可见,同性恋主题文艺作品在大学生中传播度较高,对关注时间的测量其平均值为 3 2。
3“90后”大学生的婚姻及价值观受到同性恋文化影响,对同性之爱的接受度高在被问及网络同性恋文艺作品对本人及周围人群的影响时,被试认为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婚恋观”和“价值观”,分别占3794%及2146%,其次是“网络流行用语”“手机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多数人认为对网络同性恋文艺作品的关注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及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关于对“同性恋同性之爱”的看法的调查中,对同性恋同性之爱“欣赏接受”“能够接受”的接受度较高,达到3977%。明确表示不接受的仅为2 4 6%。在数据统计时,赋值“欣赏接受=1”“能够接受=2”“说不清楚=3”“不接受=4”“不了解=0”,其平均值为267。
24“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文艺作品传播度较高,受到同伴环境的影响较大调查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对向同伴或他人传播、交流同性恋文艺作品的回答中,明确表示“不会”的为6606%。由此可见,大学生中主动向同伴或他人传播、交流同性恋主题的文艺作品的为2463%。在数据统计时,赋值“会且很频繁=1”“会但不频繁=2”“说不清楚=3”“不会=4”“不了解=0”,其平均值为 36。
因此,正如我们假设②所支持的观点:同伴作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他们的性观念、性态度对青少年的性价值观、有相当大的影响;青少年越是感知到周围同伴对同性恋行为的宽容,越容易接受。由此可见,同伴对“90后”大学生同性恋观念及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
3影响“90后”大学生同性恋关注行为的因素
通过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交互分析百分比表,调查发现受访者的性别、学历、专业背景与父母的职业或者教育程度,对“90后”大学生同性恋关注及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一是女生比男生对同性恋关注度更高。受访的女生中的关注度平均值为 32,低于平均值 46,而男生受访者平均值为355,则高于平均值。二是学历层次高的比学历层次低的对同性恋关注度更高。学历越高其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越高,调查显示专科、本科、研究生对同性恋关注的平均值分别为350、 49、 11。该调查显示,教育程度的假设(假设③)被证伪。研究结果与“低学历者性观念、性思想更开放,对同性恋前卫行为的关注度更高”的大众印象并不相符。三是文科及艺术生对同性恋的关注度最高。从学科专业背景对待同性恋的关注行为方面的分析,文科生和艺术生关注度最高,平均值为 33及 42;理学生其次,均值分别为 46;医学生、工学生及体育生关注度较低,分别为352、358及375。四是城市生源对同性恋关注度高于农村生源。城市生源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高于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其平均值分别为 27、 33及363。地区差异的假设(假设④)得到了证实。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的青年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呈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城市、城镇等经济发达地区比农村等非发达地区,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发生率更高。五是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对受访者同性恋关注度产生影响。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中研究生的关注度最高,高中、大学其次。对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中大学、研究生、高中的关注度较高。父母未接受过教育的子女对待同性恋的关注行为不够明确。比较发现,父亲、母亲是技术人员和干部的受访者的关注度较高,父亲是工人的,关注度最低。这些调查数据印证了我们的假设⑤: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存在相关性。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对被访者同性恋关注行为产生相关影响。
4结论
通过大量调查及定量分析,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现代的、开放的网络信息传播,促进了“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行为和性观念多元化趋势;家庭教养、同伴影响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对其影响重大;高校婚姻观、性道德观等性教育是引导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性观念与行为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不同职业;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尿酸;相关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1],中国成人肥胖率为7.1%, 估计肥胖人数6000 多万。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不仅影响人们体型的美观,更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它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人体是否超重或消瘦的可靠指标。2002 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专家在对中国肥胖相关研究数据进行Meta 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适合中国成人的体重指数(BMI)。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不同职业人群,分析了超重及肥胖与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并将其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影响进行了比较,以便更好地对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人群进行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金融、教育、医疗、机关事业单位的14061例 人群为分析对象,男6347例,女7714例。其中金融行业2878例,男1272例,女1606例;教育行业3755 例,男1725 例,女2030例;医疗卫生行业4275例,男1382例,女2893例;机关事业单位3153例,男1968例,女1185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受检者当天禁食,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按体重指数将受检者分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
1.3判断标准 ①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规定的标准, 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其6.11mmol /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④高血脂:总胆固醇≥5.7 mmol /L;或甘油三酯≥1. 71mmol /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420μmol /L,女>340μmol /L。
2 结果
2.1通过对14061例体检人群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得出14061例人群中超重者男3200例,女1865例,检出率分别为50.16%和23.99%;肥胖者男875例,女394例,检出率分别为13.71%和5.07%,性别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男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0.42%和13.79%,女性分别为24.18%和5.1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也明显增加。
2.2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尤其是高甘油三脂血症是所有相关危险因素中相关性最大的因素。
2.3通过对四种行业的分别统计比较后发现,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高均为机关事业单位,分别达49.08%和16.37%, 60岁以下各年龄段机关事业单位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其他行业,机关年轻干部肥胖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行业。
2.2不同职业体检人员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的相关性见表1~表7。
3 讨论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肥胖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中国也不例外[2]。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体重指数异常与遗传因素、饮食与体力劳动、年龄与性别、吸烟与饮酒、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及睡眠时间等息息相关。
本次研究中显示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性别上也有差异,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可能是因为年轻女性较男美心强,比较注意形象,关心体型,有较强的控制体重意识, 而女性在30岁后超重检出率明显增加,50岁后肥胖检出率也明显增加,这可能与事业和家庭密切相关,加之活动不足、饮食不合理,极易致超重或肥胖。女性约从50 岁始进入更年期,卵巢功能日渐衰退,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发生肥胖的概率增加[3]。
本次研究中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越高,且超重及肥胖组的高血脂、高血糖 、高尿酸检出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这可能与年龄增长后代谢水平下降引起体重指数增加有关,体重指数异常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组,可能与体重指数异常与年龄成正相关,而糖尿病又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患者较多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BMI与甘油三酯关系最为密切,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高甘油三脂检出率明显增高。提示体重指数对甘油三脂影响较大。严格控制体重,对于控制及预防高甘油三脂血症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体重指数与中老年人群血胆固醇有相关性,其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着BMI 水平的增加而降低。HDL-C 是外源性胆固醇,俗称清道夫胆固醇,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减轻体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HDL-C 水平,减少低HDL-C 血症患病率,研究表明,降低TG/ HDL-C 可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4]。超重及肥胖与高尿酸血症存在密切关系。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从食物中摄取嘌呤量的多少对尿酸浓度影响很大。日常膳食中动物蛋白含嘌呤较高,摄入过多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特别是内脏性肥胖研究的深入,发现内脏性脂肪蓄积、胰岛素抵抗和多种脂肪因子的分泌等多种危险因子严重影响了血尿酸肾脏排泄、肝脏合成增加及脂肪因子内分泌调节作用等[5]。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过量酒精摄入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6]。
本次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职业人群中,机关事业单位肥胖的检出率最高,尤其是年轻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行业,这可能与机关干部的工作性质有关。机关干部工作压力大、静坐工作、缺乏运动、体力消耗少、作息无规律,频繁参加应酬、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吸烟、酗酒等,最终导致肥胖症在机关干部人群中尤为突出。吸烟会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敏感性增加, 促皮质素释放因子分泌增多, 内分泌异常, 最终使内脏脂肪增加, 导致胰岛素抵抗。酗酒可使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增多, 血管硬化, 尤其对高甘油三脂血症者极为不利。睡眠时间短与肥胖相关,目前,研究发现[7],睡眠时间是影响瘦素和脑肠肽Ghrelin(一种脑肠肽激素)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瘦素和脑肠肽都在调节能量代谢、抑制食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睡眠时间短严重影响瘦素水平,影响能量代谢,增强食欲;睡眠不足还可能引起疲劳,导致身体活动减少;同时也可能增加进食机会, 最终引起肥胖[8]。睡眠时间过短作为导致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其重要性可能并不亚于运动不足[9]。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健康, 能改善血液循环, 有助于建立侧支循环, 降低血脂和血液黏度, 疏通循环。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因素不断积蓄, 导致超重及肥胖患病率明显增加。总之办公自动化、交通现代化、工作脑力化、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是造成超重及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防止超重及肥胖的根本。应立足于对不良生活方式的早期干预,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健康饮食方式、足够的运动、良好的心态、不酗酒、不抽烟、认真对待自身情况等。在竞争的社会当中要学会调节工作节奏, 减压放松, 学会休息, 时刻意识到健康是生存的根本。同时, 单位要加强职工健康教育, 正确引导合理膳食,严格控制油盐的用量, 大力宣传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多种行为习惯,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并贯穿于疾病预防、治疗及各类丰富的文体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2]郑庆昆,黄晓波,曾伟,等.成都市中老年人群体质指数与血脂相关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24.
[3]梁迎接,刘丽丹.成人肥胖症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83.
[4]Bertoluci MC,Quadros AS,Sarmentoleite R,et al.Insulin resistance and triglyceride/HDLc index are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Diabetolog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2010,2:11-16.
[5]罗洁,张瑞林.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5):457.
[6]Cea-Soriano,Rothenbacher D,Choi HK,etal.Contemporary epidemiology of the UK generalpopulation[J].Arthritis Res Ther,2011,13:39.
[7]Taheri S,Lin L,Austin D,et al.Short sleep d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leptin, elevated ghrelin, and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J].PLoS Med,2004,1(3):210-217.
【关键词】再灌注;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中多见,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后较差,病死率高[1,2]。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其疗效肯定[3,4],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收治的行PCI治疗AMI患者进行分析,旨在研究不同再灌注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地区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其中男103例,女62例,年龄41-80岁,平均59.4±4.8岁。根据缺血心肌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56例,PCI手术在6小时以内,第二组54例,PCI手术在在6-12小时之间,第三组55例,PCI手术在在12-24小时。经比较各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
1.2方法:对PCI治疗各组患者首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血管情况及梗塞位置,对梗塞血管行PCI机械建立再灌注,术前对患者给予肝素1000U静脉注射,并口服阿司匹林和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术后给予肝素2-3天,后持续长期应用维持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后定期随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观察心脏的大小和心功能的变化;记录12导联心电图,评价初始梗死范围以及患者随访期间的终点性事件。
1.3评价指标:以TIMI分级法测定PCI术后再灌注血管的再通情况:0级:血管闭塞远端无血流,造影剂不能通过;1级:部分造影剂通过闭塞段,但充盈不能完全;2级:造影剂能充盈血管,但充盈或消除的速度较缓慢;3级:造影剂能完全充盈血管,充盈和清除速度正常。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记数资料采用率或者百分比表示,以P
2 结果
2.1 各组间造影结果比较:行PCI治疗后的各组血流再通情况按照TIMI分级显示第一组Ⅲ级为98.21%,第二组98.15%,第三组94.5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组间超声结果比较:住院期间各组的LVEF、LVEDD、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组患者出院1年后随访复查第一、二、三组患者其LVEF、LVEDD、LAD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各组随访心血管事件比较:出院1年随访第一组与第二组心源性死亡、再次心梗、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无差异,第三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绞痛的发生率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高,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每年新发疾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死亡率高达30%以上,随影像介入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技术不断进步,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13%下降至近来的不到4%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要点是早期再灌注,使梗死相关动脉早期持续地开放和血运重建,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室功能和改善预后。目前比较有效的再灌注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介入疗法、药物溶栓,二者均能够开通梗塞血管,挽救濒死心肌,但药物溶栓治疗再通率相对较低,并且再梗死发生率高达15%~20%,而PCI治疗由于再通率较高,已经成为目前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
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梗塞至心肌发生透壁性坏死有6小时时间延迟,在该时间段内使冠状动脉再通可以使即将缺血坏死的心肌获得挽救,而近来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在12h以内再灌注亦能使患者获益。本研究发现6小时内行PCI者血管再通率最高,其再通后血流TIMI分级达到Ⅲ级的比率最高,梗死后初始以及1年后复查的LVEF、LVEDD、LAD等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优于其他组,这表明在6小时内对梗死血管再灌注再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研究实验结果提示心肌梗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需6小时才能发生透壁性坏死,在此时间段内恢复再通,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和心功能。
本研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1年随访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LVEDD、LVEF、LAD等指标无差别,而第三组与一、二组心功能参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再灌注时间的早晚能够影响患者梗死后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总之,PCI最佳手术时机为6h内,24h内行PCI虽然能改善患者预后,但易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因此,AMI的患者行PCI操作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争取使濒死心肌得到再灌注,有效减少梗死面积,阻止心室重构,从而改善预后,降低心源性猝死、再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Hwang SY,Ahn YG,Jeong MH.Atypical symptom cluster predicts a highe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first-tim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Ko-rean Circ J,2012,42(1):16-22.
[2] 丁清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J].安徽医学, 2008, 29(5): 627-628.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流行病学;农村;相关因素;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20―01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为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最高。人类广泛流行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除引起患牙疼痛,咀嚼不便外,进一步发展可致患牙丧失,影响儿童的消化能力,有时还可继发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心肌炎、关节炎、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为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我所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盐城市亭湖区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科自从2008年以来每年从临床抽出5名临床医务工作者参加儿童口腔健康检查。
1.2 调查对象:为我区(城镇和农村)托幼机构在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1.3 调查时间:2008年~2013年采用入园方式进行口腔健康。
2 结果
2.1 表一:4-6岁儿童患龋病率数据分析表
2.1表2:城镇儿童与农村儿童龋病率分析表
3 讨论
从结果显示:1、儿童总龋齿率逐年增加;2、城镇儿童患龋病率逐年下降而农村儿童患龋病率逐年增高。城镇儿童家长在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和育儿过程中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方面明显高于农村儿童的家长。分析相关因素:随着城市广泛开展口腔卫生的宣传,和自我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龋齿的流行趋势,城市逐步患龋率下降,农村逐步上升,值得引起重视。故儿童口腔保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农村。
我们认为健康教育核心在于以下四点:第一、加强托幼机构及家长的重视;第二、广泛使用氟化牙膏、氟化泡沫法及电离法进行龋齿防治;第三、大力加强口腔健康教育的辐度和深度;第四、要广泛开展家长、幼儿教师进行传播和普及口腔知识和技能,关键是提高孩子们的防治口腔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有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有许多炎症因子、体液因子变化〔1,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文献报道较多,但能够利用调节SICAM1水平进而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用法还没有成为临床常规,本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AMI患者PCI术后血浆SICAM1水平影响,明确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7月经心肌酶、心电图检测及临床症状,按ACC/AHA标准诊断AMI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3~71岁,平均(578±131)岁,所有患者均给与拜阿斯匹林、硝酸酯、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治疗,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AMI患者接受PCI治疗但未接受疏血通药物治疗,观察组为AMI患者接受PCI术的同时接受疏血通药物治疗。
12 标本收集测定
所有AMI患者PCI术前、术后(包括用药组及对照组) 30、60 min、6、24 h及3 d,采静脉血20 ml。放入含有02 ml 2%EDTA塑料试管中 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血浆)置于-80℃冰箱中待测,试剂来自COULTER公司,严格按说明操作。
13 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判断血管病变部位,置入67 F指引导管,送导引钢丝过闭塞处,用球囊扩张闭塞部位后置入相应支架。观察组为PCI术同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入。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市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10 ml加5%葡萄糖或09%盐水250 ml中,于PCI术同时静脉点滴,以后每天1次,观察3 d。
14 统计学分析
样本均数以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t检验。
2 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血浆SICAM1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1),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血浆SI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1),见表1。表1 AMI患者PCI前后血浆SICAM1水平变化(略)
3 讨论
SICAM1介导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中粒细胞之间的黏附,因而参与许多炎症及免疫反应。黏附分子一方面黏附白细胞,使其迁移至内皮下,摄取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另一方面还促进斑块裂隙,最终促进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管腔闭塞。本实验观察到AMI患者血浆SI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文献报道一致〔3〕。 本实验发现PCI术后血浆SICAM1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提示PCI可使血浆SICAM1水平进一步升高。有学者〔3,4〕发现在心肌缺血区域SICAM1 mRNA于灌注后1 h开始升高,6 h左右达高峰,并在24 h内维持最高水平,孙志军等〔5〕对24例AMI患者血中SICAM1进行检测,认为再灌注后SICAM1水平进一步升高。PCI使闭塞血管再通,因而导致PCI术后的血浆SICAM1急剧升高,此外,PCI时球囊对斑块挤压,斑块撕裂破碎可使斑块中SICAM1释放入血,可能是引起PCI术后血中SICAM1水平升高的又一原因。
疏血通注射液的有效成份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样物质。其中水蛭素动力学遵循二室模型,一次用药后其分布相半衰期为015 h,消除相半衰期为1~2 h,主要通过肾脏原形排出。文献报道疏血通注射液有治疗心绞痛,有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调节TXA2与6KetoPGF1α平衡等作用,并可防止PCI术后再狭窄〔5~7〕。本实验观察到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AMI患者PCI术后血浆SICAM1水平,说明疏血通注射液可能在防止AMI患者PCI术后白细胞黏附,稳定斑块中起一定作用,这可能也是防止PCI术后再狭窄的一个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耀强,李志梁,赵霞PCI术对冠心病患者hsCRP TNFα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3
2 李方红,赵九安,徐涛,等AMI患者PCI术后对血浆BNP水平变化的初步临床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1):567
3 司良毅,陈运兴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RN2酰半胱氨酸的保护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657
4 张璇,胡长村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TXA2及6ketoPGF1α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5):3367
5 孙志军,杨智勇,秦铮,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701
【关键词】 舒芬太尼后处理; 2型糖尿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PI3K-Akt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of th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in rats and its relation with PI3K-Akt. Method:24 healthy male SD rats weighing from 180-20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n=6): nondiabetic mellitus sham operation group (NDM-S group), nondiabetic mellitus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NDM-I/R group), nondiabetic mellitus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group (NDM-SP group) and nondiabetic mellitus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 wortmannin (PI3K-inhibitor) group (NDM-SP+W group). More healthy male SD rats were made into T2DM model (Glucose≥16.7 mmol/L) by the following method: feeding them with high-sugar and high-fat diet for 6 weeks to induc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iving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with the dosage of 35 mg/kg. Selected 24 rats that were successfully molded and keeping on feeding them with high-sugar and high-fat diet for 2 more weeks. to They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n=6)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diabetic mellitus sham operation group (DM-S group), diabetic mellitus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DM-I/R group), diabetic mellitus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group (DM-SP group) and diabetic mellitus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 wortmannin group (DM-SP+W group). The model of rats with myocardium ischemic reperfusion was made by the following method: carrying out threading or ligation below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of coronary artery, blocking for 30 min and giving reperfusion for 120 min. But threading can only be carried out for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s. After 5 min’s stabilization of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s, it should be blocked for 30min and reperfused for 120 min. For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groups, sublingual IV injection of 1.0 μg/kg sufentanil was given 5 min before the reperfusion, while sublingual IV injection of 15 μg/kg wortmannin and 1.0 μg/kg sufentanil were given for the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 wortmannin groups. Blood sample was taken after 120 min’s reperfusion to check the cTnI level. Myocardial tissues were collected after rats’ death to check the AI of cardiomyocytes by TUNEL method and the Akt, p-Akt level of myocardial tissues by Western blot method.Result:Compared I/R, SP and SP+W groups with S group of both NDM and DM rats, the cTnI level in plasma of the former groups was obviously elevated, as well as increased AI and p-Akt level(P
【Key words】 Sufentanil postconditioning;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PI3K-Akt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06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经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易患因素,糖尿病人群更易罹患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死和梗死后并发症[1]。2型糖尿病作为最普遍的糖尿病类型,在糖尿病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减轻由2型糖尿病因素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就显的具有迫切的临床意义。舒芬太尼是一种强阿片类镇痛药,具有消除半衰期短、镇痛作用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2]。研究表明,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有关[3],但是舒芬太尼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目前的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拟研究舒芬太尼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200 g,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参展文献[4]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高糖高脂饲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批号:905B0314,Solarbio公司)35 mg/kg,72 h后测量空腹血糖≥16.7 mmol/L并伴有糖尿病症状(多食、多饮、多尿、毛发变黄等)即可视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继续高糖高脂饲养2周后可用于本实验。温度18~25℃,湿度50%~60%,自由饮水。
1.2 实验分组 取健康的正常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n=6):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DM-S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非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NDM-SP组)、非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渥曼青霉素组(NDM-SP+W组)。另取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24只,按照上述方法分为四组(n=6):糖尿病假手术组(DM-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DM-SP组)、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渥曼青霉素组(DM-SP+W组)。
1.3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参照文献[5]进行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腹腔注射20%的乌拉坦3 mL/k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实验台上,针状电极刺入左、右前肢和右后肢皮下,动态监测Ⅱ导联心电图。行气管切开置管并连接HX-300小型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为:潮气量8~10 mL,吸呼比1:2,频率65 次/min。于左侧胸壁第3~5肋间胸骨左缘0.5 cm处开胸,钝性分离肌肉,剪断肋骨打开胸腔,暴露出心脏并剥离心包膜,以左冠状静脉主干为标志,在左心耳下方可见一明显的血管即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用7-0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的标志为:结扎后心尖部缺血发白,心电图ST段抬高,T波高耸,结扎线以下心肌组织发绀并活动减弱;松开结扎线后,心电图抬高ST段或T波逐渐回落,心肌组织反应性充血。上述S组只穿线不结扎;SP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舌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批号1130902,宜昌人福医药有限责任公司)1.0 μg/kg;SP+W组于再灌注前5 min分别经舌下静脉注射渥曼青霉素(批号LG10014,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15 μg/kg、舒芬太尼1.0 μg/kg。
1.4 cTnI的测定 再灌注120 min后,大鼠开腹找到腹主动脉取血2 mL,4 ℃ 4000 rpm/min离心15 min,后移取上清液于-80 ℃冰箱中保存。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TnI浓度(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5 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再灌注120 min后取下心尖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按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说明书进行操作:切片后常规脱蜡后用PBS缓冲液漂洗,3%H2O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蛋白酶K消化,加TUNEL反应液,漂洗,加酶标抗体,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每张切片光镜(400倍)下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即凋亡细胞数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取5个视野的平均值。
1.6 心肌Akt、p-Akt蛋白表达的测定 再灌注120 min后取左心室100 mg,用生理盐水漂洗数次,剪碎后加入裂解液,14 000 g/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用BCA法进行蛋白定量。根据蛋白定量结果加入总蛋白样品和上样缓冲液,煮沸5 min,然后在12%分离胶/5%积层胶上进行电泳,用电转仪将凝胶上分离到的蛋白转移到PVDF膜上,5%BCA封闭2 h,用兔抗鼠Akt和p-Akt单克隆抗体(稀释度1:10 000,ABCAM公司,美国)4 ℃孵育过夜,次日用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稀释度1:5000,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孵育2 h,加ECL发光液显影。采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以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和GAPDH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反映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均数及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法),非糖尿病大鼠和糖尿病大鼠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2.1 非糖尿病大鼠与糖尿病大鼠体重和血糖的比较 与非糖尿病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进食、进水和尿量均明显增加,毛发发黄易脱落,体重下降,血糖明显升高(P
2.2 各组大鼠血cTnI浓度和AI的比较 非糖尿病大鼠中:与NDM-S组相比较,NDM-I/R组、NDM-SP组和NDM-SP+W组血浆中cTnI的浓度、心肌细胞的AI均升高(P
2.3 各组大鼠心肌Akt、p-Akt表达水平的比较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k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大鼠中:与NDM-S组相比较,NDM-I/R组、NDM-SP组和NDM-SP+W组心肌组织中p-Akt的表达增加(P
3 讨论
研究认为,围术期糖尿病患者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在50%以上,其麻醉和手术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2~3倍[6]。糖尿病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后果更为严重,预后很差。因此探讨如何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参照文献[7-8]确定舒芬太尼和渥曼青霉素的给药时间及剂量。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细胞许多的生理过程,包括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等活动,是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信号分子。PI3K可磷酸化肌醇环上的3位羟基,生成三磷酸磷脂酰肌醇,三磷酸磷脂酰肌醇作为第二信使,使Akt磷酸化后激活,活化后的Akt(p-Akt)可激活eNOS,eNOS是生成NO的限速酶,是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下游效应分子。p-Akt通过激活eNOS,促进心肌细胞合成NO,NO可减少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开放(MPTP)[9]。MPTP被认为是心肌保护作用的关键通道,MPTP开放后线粒体内促凋亡物质细胞色素C(Cyt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释放至胞质中,分别通过不同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因此减少MPTP的开放可以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10]。研究显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11]。
本研究结果表明,除了DM-S组和NDM-S组外,其他组大鼠心肌缺血后,心电图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T波高耸,再灌注后血清中cTnI的浓度升高。cTnI增高可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证据[12],提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成功。与DM-S组和NDM-S组相比较,其余各组p-Akt表达增加,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PI3K-Akt通路有关。舒芬太尼后处理能够减轻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血浆中cTnI的浓度降低、AI降低、p-Akt的表达增加。给予PI3K拮抗剂渥曼青霉素后,其保护作用消失,提示PI3K-Akt通路介导了舒芬太尼后处理对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糖尿病大鼠在给予舒芬太尼后处理,上述指标未见明显改变,提示舒芬太尼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没有保护作用,PI3K-Akt通路不参与该过程。研究表明糖尿病因素可通过影响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上游多条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来减弱吗啡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13]。因此推断糖尿病因素可能是通过GSK-3β的蛋白磷酸化水平阻碍了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2型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心肌损伤越严重[14]。另外本实验选择的舒芬太尼给药量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来说剂量可能不够。所以,舒芬太尼后处理对非糖尿病大鼠和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机制还有待后期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没有保护作用,PI3K-Akt通路不参与该过程。
参考文献
[1]黎路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41-142.
[2]张红,刘金玲.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种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56-58.
[3]李靖,王建刚,田首元,等.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4):444-446.
[4] Shinohara K,Viswanad B,Asrat L,et bination of high-fat diet-fed and low-dose streptozotocin-treated rat:a model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pharmacological screeing[J].Pharmacol Res,2005,52(4):1307-1315.
[5]隋海静,邓琳,杨雪,等.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74-76.
[6]陈政文,张玲.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70-1072.
[7]于静,郁丽娜,张冯江,等.舒芬太尼后处理和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9):1069-1073.
[8] Shinohara T,Takahashi N,Ooie T,et al.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dependent activation of akt,an essential signal for hyperthermia-induced heat-shock 72,is attenuated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heart[J].Diabetes,2006,55(5):1307-1315.
[9] Balligand J L,Feron O,Dessy C.eNOS activation by physical forces:from short-term regulation of contraction to chronic remodeling of cardiovascular tissues[J].Physiol Rev,2009,89(2):481-534.
[10]吴云,顾而伟,方卫平,等.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7):652-655.
[11]吴洋,夏中元,赵博,等.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人参皂甙Rb1预先给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3):358-360.
[12]李佳,王芾,林艺,等.心脏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比值诊断急性心肌梗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3-6.
[13] Cross E R,Hsu A K,Gross G J.Diabetes abolishes morphine-induced cardioprotection via multiple pathways upstream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J].Diabetes,2007,56(1):127-136.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危险因素;相关性
胆石症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于中国内该病患病率高达11%左右,以结石位置为依据,可划分为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由于发病部位大不相同,故治疗方法不一致。现阶段,诸多临床医师多采用MRCP、B超等影像学手段来明确结石发病部位,但易忽略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等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胆石症患者上述因素与结石发病部位间的相关性,本文主要择取我院收治的123例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胆石症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80例,男43例,年龄22~86岁,平均(56.87±15.34)岁;63例胆总管结石;60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胆囊结石均通过腹腔镜证实,所有患者排除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干扰性疾病。
1.2方法 对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3例胆总管结石及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史、肝功能检查结果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并抽取空腹血予以肝功能测定,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予以MRCP检查。
1.3观察指标 肝功能正常值:AST(天冬氨酸转氨酶):0~40IU/L;ALT(丙氨酸转氨酶):0~40IU/L;TBIL(总胆红素):3.4~17.1mmol/L;AKP(碱性磷酸酶):40~150IU/L;DBIL(直接胆红素):0~6.8mmol/L;GGT(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0~50IU/L。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
2 结果
2.1基本资料 125例胆石症患者中女性占65.04%(80/123),男性占34.96%(43/123),≥60岁者占43.09%(53/123)。胆总管结石组63例,男性占44.44%(28/63),女性占55.56%(35/63),年龄22~85岁,平均(56.78±14.12)岁;胆囊结石组60例,男性占25.00%(15/60),女性占75.00%(45/60),年龄23~86岁,平均(54.25±15.13)岁。两组间患者黄疸、年龄(≥60岁)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肝功能分析 两组ALT、AST、DBIL、GG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胆总管结石与年龄、AKP、DBIL的O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胆石症患病率易出现升高现象,女性亦为胆石症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学者经临床分析发现,年龄分布与发病部位存在相关性,与性别却无显著相关性[1]。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高龄(≥60岁)的女性患者胆石症患病率较高,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黄疸属于胆石症发病部位的高危因素,而与其他临床症状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相关文献报道吻合。此外,胆石症患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ALT、AKP升高属于诱发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GGT升高亦为胆总管结石梗阻的特异性指标。有学者认为,利用GGT取值可预测胆总管结石,其特异度为72%左右[3]。本文研究发现,AST、ALT、TBIL、GGT、DBIL、AKP均属于诱发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与结石部位具有相关性。考虑到胆石症患者肝功能、临床特征与其发病部位具有相关性,故临床上必须要强化影像学检查。
综上所述,黄疸、高龄(≥60岁)及AKP、DBIL异常升高常与胆总管结石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必须要强化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部位,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方海明,章礼久,等.胆石症发病部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05):565-567.
[关键词] 职业性噪声聋;听觉诱发电位;纯音听阈测试;稳态诱发电位;40 Hz听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
[中图分类号] R76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60-03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从事高分贝音量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机械噪声导致职业性噪声聋也逐渐增多,已成为尘肺后另一种高发病率的职业病。目前,我国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主要依赖于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有关语言频率纯音测听的阈值,临床中采用往往会受到受检测者主观意识影响,影响诊断结果。郑倩玲等[1]报道职业性噪声聋中有66.67%的患者为扩大聋或伪聋。而听觉诱发电位是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客观听力测试检查方法,避免主观意志对诊断的影响。本文通过观察语言频率纯音测听阈值与听觉诱发电位对职业性噪声聋的测试结果,探讨听觉诱发电位与职业性噪声聋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选择只接触生产性噪声而未接触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工龄3年以上、有听力损失且配合检查的申请职业性噪声聋鉴定的人员为研究对象,男女不限。排除标准:经声导抗检查中耳功能异常者;有化脓性中耳炎、药物性聋、先天性聋、突发性聋等耳部疾病史者;伴有其他全身疾病,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近期使用过耳毒性药物者。
1.2 研究对象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高频听力损伤≥50 dB和语频听力损伤≥25 dB为诊断标准,选择2009年2月~2011年9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人民医院行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职业性噪声聋患者45例,其中,轻度噪声聋24例(轻度聋组),中度噪声聋21例(中度聋组);男37例,女8例;年龄31~55岁,平均(35.5±3.47)岁;工龄2~17年,平均(9.4±3.46)年。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听力检查的25例正常受检者为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5~59岁,平均(36.5±3.29)岁,工龄2~15年,平均(9.1±3.27)年。三组年龄、性别、工龄、工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3 检查方法
所有听力检查项目均在工人脱离噪声作业7 d后进行。①纯音听阈测听(PTA)检查:采用丹麦产OB922型纯音听力计,在本底噪声<30 dB的隔音室内测定,测试双耳的气、骨导听阈,测试频率为500、1 0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测试方法严格按照国家《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GB/T16403-1996)规定进行操作。②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测试:采用美国智听公司ASSR仪,于隔音的电屏蔽室内受检者平静卧于检查床上,前额发际前0.5 cm处接记录电极,同侧耳垂接参考电极,眉间置接地电极,各电极间阻抗大于5 kΩ。按照500、1 0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进行稳态听阈测试,得出反应值。③脑干诱发电位(BAEP)测试:于隔音的电屏蔽室内受检者平静卧于检查床上,采用美国智听公司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将引导电极的正极放在前额发际前0.5 cm处,一侧乳突部接负极,另一侧乳突部放置接地线。采用4 000 Hz短声波刺激,从80 dB测试强度开始,每次下降5 dB。测量结果包括: BAEP反应阈值,Ⅰ、Ⅲ、Ⅴ波的出现率、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的峰间潜伏期等指标。④40 Hz听觉诱发电位(40 Hz AEP)测试:于隔音的电屏蔽室内受检者平静卧于检查床上,采用美国Smart EP诱发电位仪,电极放置方法同ASSR测试,以短纯音刺激,每秒9.9次,刺激持续时间100 μs,带通滤波为5~40 Hz,持续扫描100 ms,叠加512次,刺激频率为500、1 0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患者PTA与ASSR值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受检者PTA与ASSR测听值均低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PTA值与ASSR测听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组间PTA与ASSR值变化趋势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ASSR反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722(P < 0.05)。见表1。
2.2 不同组患者BAEP反应值比较及其与PTA的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BAEP反应值低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BAEP反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 = 0.670(P < 0.05)。见表2。三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Ⅰ~Ⅲ、Ⅲ~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不同组患者40 Hz AEP测听值比较及其与PTA的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40 Hz AEP测量值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组内PTA值与40 Hz AEP测听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40 Hz AEP测听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 = 0.835(P < 0.05)。见表4。
3 讨论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长期处于生产性噪声环境中的人们逐渐产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功能障碍。众所周知,超过140 dB的噪声容易导致急性听力损伤,而长期处于90 dB以上噪声者会出现慢性听力损伤,称为慢性噪声聋。此种患者临床中多出现耳内出血、鼓膜破裂、耳鸣等症状,重症患者还可出现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症状[2] 。目前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依据是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其规定纯音测听阈值反应患者是否可判定为职业性噪声聋。但此种方法不能避免受检者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导致出现伪聋或扩大聋。
ASSR是一种客观性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采用不同声频输入刺激量,通过对输出量扫描得到ASSR反应值,其与PTA听力测试一样可以描述患者的听力曲线,因其避免了患者主观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测量结果比较可靠。王涛等[3]通过多频听性稳态反应评估听力正常青年人纯音听阈,发现多频听性稳态反应与纯音测听听阈呈正相关,可以用于对噪声聋的评估。周峰等[4]对伪聋和扩大聋患者采用ASSR检查,其听力损伤程度均有减轻,其认为ASSR可作为伪聋和扩大聋的鉴别诊断依据,对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听力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8年郑倩玲等[5]通过回归模型评价ASSR与PTA检测职业性噪声聋的相关性,认为ASSR可真实的评估受检测者听阈值,并对如何利用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提出了设想。本研究显示,ASSR检测对照组、轻度和中度聋组患者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PTA和ASSR具有正相关性,与王涛等[3]研究结果相似,说明ASSR可用于评估职业性噪声聋。
BAEP是声音刺激后产生的神经电位,也是脑干损伤后产生的一种比较多见的神经电位,对BAEP检测可客观地反映耳蜗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声音刺激后可产生BAEP神经电位,随着声音刺激逐渐降低,BAEP神经电位波峰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诸波中Ⅴ波最后消失。临床中通常以能引出Ⅴ波的最小声音刺激为反应值。本研究对照组受检者BAEP测听值低于轻度和中度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BAEP存在正相关关系,r = 0.670(P < 0.05),与孙杰等[6]研究结果相似,说明临床中检测BAEP可用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辅助诊断。众所周知,BEAPⅠ波可以反映耳蜗的神经功能,本研究三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Ⅲ、Ⅲ~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Ⅰ波为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即耳蜗功能受到损伤。
40 Hz AEP是脑干潜伏期的听觉稳态反应电位。韩德民等[7]认为,40 Hz AEP可客观地较好地反映语频率的听阈值。方新[8]通过对比研究,于国内首次提出将40 Hz AEP作为临床中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指标。梁晓阳等[9]采用40 Hz AEP评估72名噪声工作工人,结果显示500 Hz和1 000 Hz的纯音听阈正常时,其40 Hz AEP值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当纯音听阈提高时,两种测试方法所得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梁晓阳等[9]认为40 Hz AEP能够客观地、更准确地评估言语频率的真实听阈。本研究显示,对照组40 Hz AEP测量值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PTA值与40 Hz AEP测听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TA阈值与40 Hz AEP测量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40 Hz AEP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言语频率阈值。
总之,我国目前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主要依据言语频率的纯音测听阈值,其结果多受受检者主观因素影响。笔者通过研究发现,ASSR、BAEP和40 Hz AEP可更客观和准确地评估受检者真实听阈,可避免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郑倩玲,刘移民,杨爱初,等.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39-2041.
[2] 张倩,高下.噪声性聋预防机制的最新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06-3107.
[3] 王涛,华清泉,黄治物,等.多频听性稳态反应评估听力正常青年人纯音听阈的探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3):156.
[4] 周峰,刘薇薇.耳声发射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中的意义[J].2007,25(12):739-740.
[5] 郑倩玲,朱光华,夏丽华,等.应用多发稳态诱发电位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临床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700-1702.
[6] 孙杰,陈艳梅,马娟,等.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的分析[J].2010,28(12),924-925.
[7] 韩德民,许时昂.听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43-355.
[关键词] 职业性噪声聋;听觉诱发电位;纯音听阈测试;稳态诱发电位;40 Hz听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
[中图分类号] R76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60-03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从事高分贝音量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机械噪声导致职业性噪声聋也逐渐增多,已成为尘肺后另一种高发病率的职业病。目前,我国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主要依赖于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有关语言频率纯音测听的阈值,临床中采用往往会受到受检测者主观意识影响,影响诊断结果。郑倩玲等[1]报道职业性噪声聋中有66.67%的患者为扩大聋或伪聋。而听觉诱发电位是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客观听力测试检查方法,避免主观意志对诊断的影响。本文通过观察语言频率纯音测听阈值与听觉诱发电位对职业性噪声聋的测试结果,探讨听觉诱发电位与职业性噪声聋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选择只接触生产性噪声而未接触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工龄3年以上、有听力损失且配合检查的申请职业性噪声聋鉴定的人员为研究对象,男女不限。排除标准:经声导抗检查中耳功能异常者;有化脓性中耳炎、药物性聋、先天性聋、突发性聋等耳部疾病史者;伴有其他全身疾病,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近期使用过耳毒性药物者。
1.2 研究对象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高频听力损伤≥50 dB和语频听力损伤≥25 dB为诊断标准,选择2009年2月~2011年9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人民医院行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职业性噪声聋患者45例,其中,轻度噪声聋24例(轻度聋组),中度噪声聋21例(中度聋组);男37例,女8例;年龄31~55岁,平均(35.5±3.47)岁;工龄2~17年,平均(9.4±3.46)年。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听力检查的25例正常受检者为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5~59岁,平均(36.5±3.29)岁,工龄2~15年,平均(9.1±3.27)年。三组年龄、性别、工龄、工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3 检查方法
所有听力检查项目均在工人脱离噪声作业7 d后进行。①纯音听阈测听(PTA)检查:采用丹麦产OB922型纯音听力计,在本底噪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患者PTA与ASSR值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受检者PTA与ASSR测听值均低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PTA值与ASSR测听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组间PTA与ASSR值变化趋势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ASSR反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722(P < 0.05)。见表1。
2.2 不同组患者BAEP反应值比较及其与PTA的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BAEP反应值低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BAEP反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 = 0.670(P < 0.05)。见表2。三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Ⅰ~Ⅲ、Ⅲ~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不同组患者40 Hz AEP测听值比较及其与PTA的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40 Hz AEP测量值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组内PTA值与40 Hz AEP测听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40 Hz AEP测听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 = 0.835(P < 0.05)。见表4。
3 讨论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长期处于生产性噪声环境中的人们逐渐产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功能障碍。众所周知,超过140 dB的噪声容易导致急性听力损伤,而长期处于90 dB以上噪声者会出现慢性听力损伤,称为慢性噪声聋。此种患者临床中多出现耳内出血、鼓膜破裂、耳鸣等症状,重症患者还可出现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症状[2]。目前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依据是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其规定纯音测听阈值反应患者是否可判定为职业性噪声聋。但此种方法不能避免受检者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导致出现伪聋或扩大聋。
ASSR是一种客观性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采用不同声频输入刺激量,通过对输出量扫描得到ASSR反应值,其与PTA听力测试一样可以描述患者的听力曲线,因其避免了患者主观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测量结果比较可靠。王涛等[3]通过多频听性稳态反应评估听力正常青年人纯音听阈,发现多频听性稳态反应与纯音测听听阈呈正相关,可以用于对噪声聋的评估。周峰等[4]对伪聋和扩大聋患者采用ASSR检查,其听力损伤程度均有减轻,其认为ASSR可作为伪聋和扩大聋的鉴别诊断依据,对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听力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8年郑倩玲等[5]通过回归模型评价ASSR与PTA检测职业性噪声聋的相关性,认为ASSR可真实的评估受检测者听阈值,并对如何利用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提出了设想。本研究显示,ASSR检测对照组、轻度和中度聋组患者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PTA和ASSR具有正相关性,与王涛等[3]研究结果相似,说明ASSR可用于评估职业性噪声聋。
BAEP是声音刺激后产生的神经电位,也是脑干损伤后产生的一种比较多见的神经电位,对BAEP检测可客观地反映耳蜗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声音刺激后可产生BAEP神经电位,随着声音刺激逐渐降低,BAEP神经电位波峰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诸波中Ⅴ波最后消失。临床中通常以能引出Ⅴ波的最小声音刺激为反应值。本研究对照组受检者BAEP测听值低于轻度和中度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阈值与BAEP存在正相关关系,r = 0.670(P < 0.05),与孙杰等[6]研究结果相似,说明临床中检测BAEP可用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辅助诊断。众所周知,BEAPⅠ波可以反映耳蜗的神经功能,本研究三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Ⅲ、Ⅲ~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Ⅴ峰间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Ⅰ波为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即耳蜗功能受到损伤。
40 Hz AEP是脑干潜伏期的听觉稳态反应电位。韩德民等[7]认为,40 Hz AEP可客观地较好地反映语频率的听阈值。方新[8]通过对比研究,于国内首次提出将40 Hz AEP作为临床中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指标。梁晓阳等[9]采用40 Hz AEP评估72名噪声工作工人,结果显示500 Hz和1 000 Hz的纯音听阈正常时,其40 Hz AEP值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当纯音听阈提高时,两种测试方法所得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梁晓阳等[9]认为40 Hz AEP能够客观地、更准确地评估言语频率的真实听阈。本研究显示,对照组40 Hz AEP测量值与轻度聋和中度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PTA值与40 Hz AEP测听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TA阈值与40 Hz AEP测量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40 Hz AEP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言语频率阈值。
总之,我国目前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主要依据言语频率的纯音测听阈值,其结果多受受检者主观因素影响。笔者通过研究发现,ASSR、BAEP和40 Hz AEP可更客观和准确地评估受检者真实听阈,可避免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郑倩玲,刘移民,杨爱初,等.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39-2041.
[2] 张倩,高下.噪声性聋预防机制的最新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06-3107.
[3] 王涛,华清泉,黄治物,等.多频听性稳态反应评估听力正常青年人纯音听阈的探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3):156.
[4] 周峰,刘薇薇.耳声发射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中的意义[J].2007,25(12):739-740.
[5] 郑倩玲,朱光华,夏丽华,等.应用多发稳态诱发电位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临床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700-1702.
[6] 孙杰,陈艳梅,马娟,等.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的分析[J].2010,28(12),924-925.
[7] 韩德民,许时昂.听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43-355.
[8] 方新.应用40 Hz听觉相关电位反应阈判断客观听阈的探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5,21(6):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