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投资的特点范文

金融投资的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投资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投资的特点

篇1

一、后金融危机关于研究金融业FDI的文献综述

世界经济已经由以实物经济为主转向以非实物经济为主,大量的非实物性质的交易使得金融业出现了广泛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FDI突飞猛进,对于金融业的FDI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造成了重创。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首当其冲,显现出下降趋势。金融危机下的金融业的FDI的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金融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1.金融业的FDI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公开对金融业FDI产生积极作用。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下,金融业通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些学者提出,信息公开化,使得信息成本下降,是驱动金融业不断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信息公开化程度和系统的有效性显得越来越重要。Joel F. Houston(2010)通过对69个国家的2400家银行的研究发现,信息公开程度越高,银行利润就越高,风险相对低,同时还能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有效的监管系统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金融业FDI。Sheng-Hung Chen ,Chien-Chang Liao(2011)对母国和东道国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东道国的银行体系竞争力相对弱时,进入跨国银行的利润水平更高。而且,东道国的有效的监管系统,使得外资银行不断进入。

2.金融业的FDI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业的FDI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金融业的FDI是否对金融危机的爆发有推动作用,这是金融业FDI研究中关注较多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此类研究大多是以跨国银行为主要考察对象的经验研究。

跨国银行对金融危机发生的推动作用。很多研究学者认为,跨国银行近些年的发展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Shin(2011)通过研究欧洲银行,认为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跨国金融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金融危机对跨国银行的影响。Stefanie Kleimeier(2012)根据跨国银行的存款与贷款的数据研究认为,不同的金融危机形势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对跨国银行的存贷款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系统性的银行危机中,国内的银行存户会把资金撤回,并存入到安全的国外银行。但有些学者提出,金融危机对于新兴市场的冲击相对小,而且并未对金融业进入新兴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Anet Hryckiewicz(2010)认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素对于跨国银行的扩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2008-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动荡。伴随着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贸易崩溃,在经历了2007年源自先进国家市场的严重金融危机后,在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通过金融、贸易等各个渠道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从发达国家扩散至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传播到实体经济。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衰退最严重的局面。2008年9月,先进经济体的状况迅速恶化,全球资本总流量收缩,资本倾向于流入那些市场更具流动性、更安全的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的特点。

1.危机后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2009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直接外资数额下降了65%,而来自主权财富基金的直接外资则增加了15%。这两种基金共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一比例高于2000年的不到7%,但却低于2007高峰年的22%。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在2010年显示出复苏迹象,但是欧洲联盟(欧盟)提议的管制可能会限制将来的交易。2009年,主权财富基金的筹资也由于初级商品价格的下降和贸易顺差的减少而遭受挫折。但是其直接外资活动并未下降,反映出拥有这些基金的新兴经济体较高的增长率。新投资调整了投资方向,其资金逐步投向初级部门、较不易受金融动荡影响的行业以及发展中区域。

2.国际金融业并购规模扩张

200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额为4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9.7%,是200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2.4倍,是199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4.3倍,表明国际金融业的一级资本在不断增加。200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为9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8%,是200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资产的2.5倍,是199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资产的4.2倍,国际金融业的资产规模有了一定提高,显示了跨国银行资产规模具有集中化趋势。

3.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新兴发展中国家

在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墨西哥、韩国等针对此次金融危机采取了相关的投资战略调整、健全监管系统和促进产业升级,吸引了以发达国家为主的金融业的FDI。如:美国开始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利润再投资为主、多样性投资方式并存的格局。

4.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业FDI呈上升趋势

2007年,中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只有16.7亿美元,而到2008年和2009年,则分别达到140.5和87.3亿美元。其中以海外并购为主。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从2006年开始就明显上升,当年海外并购金额达到12.6亿美元,而2007年则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149.54亿美元。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业FDI呈现发展趋势。

三、对中国的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1.合理制定中国金融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

中国金融业应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合理制定与调整中国金融业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应注重外延式的发展战略,审慎发展海外业务,准确把握国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发展零售业务与中间业务,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注重服务管理精细化与专业化,通过创新思维和服务质量,尤其是打造银行品牌和发挥其竞争优势,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鼓励中国金融企业积极拓展海外投资

政府应当为金融企业提供海外投资的指引与保护、提供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测及建立境外投资风险的预警机制。在实施“走出去”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政府还要规划和细化金融企业海外投资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由此来促使金融企业的海外投资能健康、有序发展。

3.采取更为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方式

要对各大金融机构的聘任制度和任期进行改革,以适应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和竞争的需要。金融企业在实施海外投资战略过程中,还需苦练内功,这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引进与培养人才等方面。由此,为金融企业拓展海外投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篇2

[关键词]项目;投资;风险

项目投资是投资标的明确的长期投资行为。汪克夷、董连胜(2003)认为成功、有效的项目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效益的改善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失败的投资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有时甚至会使企业破产。所以项目投资有较高的风险性。汪克夷、董连胜(2003)认为项目投资风险依据风险因素的性质可划分为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资源风险及管理风险五大类。另外项目投资还具有投资数额较大和生命期较长等特点。

一、项目投资分析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项目投资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项目是否和企业以及集团公司的战略一致,相关的法规政策是否允许和扶持,技术是否成熟,公司是否有相应的资源和能力支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以及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充足和时间上是否匹配,项目对就业和税收的影响等等。定量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单位功能建设投资、单位功能运营费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现值指数等评价指标。

由于项目投资有较长的生命期,所以还要分析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现金流量的特点。项目的生命期一般包括建设期、经营期和终结期三个时期。项目的建设期主要是现金的流出,经营期既有现金的流出,又有现金的流入,在终结期主要是现金的流入。对项目投资而言,对其进行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相关的现金流量来进行财务方面的分析。

在这种现金流量的分析中最困难的是对未来若干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选定设当的贴现率。因为企业在规划期会对项目未来的环境进行假定。一般的项目寿命会超过五年,这样长的时期,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如政治、法律、经济等因素在较短时期内不会变化,但在较长时期会发生对项目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因素中的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贴现率的选定。另外一方面,在项目的建设期和经营期会发生未预料的情形,这些都使项目投资的风险较高。因此,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均会进行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来进行应对。

上述的投资效益主要是微观领域的财务效益分析,事实上还存在宏观方面的国民经济效益,即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有时项目还要考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就业、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分析。

二、现有项目投资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现有项目投资效益的分析体系主要考虑的是财务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相关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这些评价考虑了项目未来的风险和面临的不确定性。但这种分析不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因为在分析中有大量的预测和假设。这种分析能提供大致的判断依据。

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的优点是首先把不同时点现金流量贴现到同一时点,这样有利于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建设运营方案进行比较。其次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把大多数的风险都考虑了进来,并把他们简化到贴现因子中,贴现因子包含了通货膨胀风险、再投资风险、利率风险、流通性风险和违约风险等风险。第三,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把相关成本和相关项目纳入考虑,使项目对企业的影响可以纳入分析体系。由于这一体系简单,容易理解,便于交流,所以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

在运用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时要关注贴现因子的变化,如利率处于上升通道等将会使上述指标与预计发生较大不一致,使已建项目无利可图。另外预测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在一个激变的环境中也会与预测有较大出入,这些都会影响指标的正确性。

其次,在使用内涵报酬率进行项目评价时,设定的目标报酬率不能是项目资金来源的加权资金成本,而应是企业融资后的加权资金成本。在计算加权资金成本时,债务的成本时容易获得的,难点是权益的机会成本估算。目前前一千大国有企业的平均权益报酬率是接近10%,这应作为权益的机会成本的最低值。实际计算出来的内涵报酬率越大于设定的目标报酬率,那么企业就越有安全边际,未来抗风险的能力较强。

最后,现有资金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缺乏实物期权的思想。由于项目的生命周期较长,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根据项目的进展,设置若干里程碑事项在这些关键的节点,会思考是加快,延缓甚至停止项目的进程。而且在采购设备时,尽量多采用通用设别,少采用专用设备,这样就给自己更大的灵活性。同时,对项目而言,技术发展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在采购相关设备和相关技术时一定要慎重,有时可能现在经营租赁主要的设备以待两到三年后性能更优越、价格更低的设备。所以一定要给项目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灵活性,放弃也是有价值的。例如,在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不仅要购买成本低的设备,还要使设备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较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而且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简单易学。

三、项目投资分析的原则

鉴于上述的项目投资分析的特点,项目投资效益分析应遵循下述的原则:

第一,成本效益原则。在项目中要消减不必要项目要素,提高设备的利用利率,使所有的作业都是增值作业。因此要分析项目的所有设备和作业流程,进行价值工程分析(Value Engineer,VE)和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VC)。通过这两种分析消灭浪费和非增值作业。

第二,风险收益原则。由于项目的生命周期很长,所以整个项目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需要对风险进行较全面的预估,这样才能使电信企业的项目投资不会失败。

第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在评价分析的过程中要关注利润、净现值等财务指标,还要关注顾客满意度、流程合理化、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这样“平安城市”视频监控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和系统。

第四,数据可靠相关性高。在对“平安城市”视频监控项目进行效益分析时会考虑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一定要可靠相关,否则就会使定价错误。另外,不同的项目所面临的决策约束条件和决策目标是不同的,再加上环境的动态变化,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单个投资项目对规模庞大的企业的整体运营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有时只分析项目对企业的直接影响,在这些直接影响的范围内,主要分析有该项目和无该项目对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有哪些影响。

常规的项目投资效益分析多采用固定价格体系,这种方法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忽略了员工工资、电力、燃料等对通货膨胀是敏感的这一事实。所以在评价时需考虑类似的变动对项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剑平.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第7页

[2]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第53-62页

[3]杨炉根.深圳电信CRM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7

[4]黄斌.移动通信企业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7

[5]唐晓东.投资视角下城市公用企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2006

[6]张瑛、吕宁华.企业项目化管理组织运作绩效评价研究.江苏商论.2009.6: 104-105

[7]李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消费导刊.2010.3:121-122

[8]邓剑平.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第9页

[9]汪克夷、董连胜.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软科学. 2003. 1:141-144

[10]王晶香、张雪梅.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投资回收期浅析.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2:13-16

[11]许志元.常规公交项目投资策划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8

[12]王红宾.基于BOT项目的投资评价方法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3]王文英.策略与目标成本指关系之探索性研究——透过两企业之比较个案.Chiao Da Management Review.2007(2).P203-248

[14]卡普兰、诺顿着,博意门咨询公司译: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计分创造企业合力,商务印书馆,2006

篇3

关键词:开发区 金融服务 土地 产业集聚 地理位置

一、开发区现有金融服务模式利弊分析

现今开发区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政策性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土地抵押(或者质押)融资”。政策性融资是国家通过建立政府银行或对银行体系的间接引导,以比市场优惠的条件为特定的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是指通过股票(债券)的方式吸纳市场的闲置资金。土地抵押(或质押)指债务人以土地使用权担保债务履行的法律行为。

这些模式首先对投资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享受比较好的金融服务,这样便不能使经济实力比较弱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满足融资需求,这与开发区鼓励企业先发展、大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特点违背。其次对开发区主城区的金融实力要求严格。它要求金融工具比较丰富、金融体系比较健全,才能保证金融服务的进行。而目前,我国开发区遍布于东、中、西部各个地区,金融实力不一,甚至有一批开发区由于起步较晚,达不到金融工具丰富、金融体系健全的要求。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需要进行开发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二、开发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对于金融服务的创新,大部分学者从金融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金融服务应该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生态四个方面进行(吕芳,2008年)。但处于发展初期的开发区金融特点不明显,金融水平大部分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金融工具、金融体系都未健全的前提下,从金融特点的角度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可行性是很低的。然而开发区的发展特点突出,从发展特点的角度研究开发区金融服务模式具有显著意义,具有可行性。因此以开发区的发展特点为主、金融特点为辅,扑捉金融需求,发现金融服务缺口,进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三、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以下发展特点:

1.政府支持力度大。开发区具有政府的性质,在开发区发展初期,对于政府的依赖性很强,而我国的开发区大部分也都处于政府扶持阶段。

2.投资吸引力大,土地大开发。开发区投资越来越多,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项目土地投资占比大。

3.设立工业园区,鼓励产业集群发展。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以中石油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园,石化产业集群,将带来产业集聚效应。

4.地理位置突出,便于外贸、离岸活动进行。开发区地处西南、华南、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交通方便,并且在钦州保税港区优惠政策的作用下,使外贸、离岸活动便利。

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新视角

而在纵观相关学者对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看法中,首先发现了土地开发与实物期权可以相结合评估土地投资价值,为金融机构是否需要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供了参考因素;其次发现了产业集聚能带动金融服务的发展,在政府的推动作用下能够形成产业金融平台;最后发现了地理位置的便利,能带动离岸金融服务,以新加坡金融服务发展为鉴。因此,本文从“土地、产业、地理位置”这三个新视角进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1.在土地方面,实行土地期权金融服务模式

在开发区的金融服务中,关于土地的金融服务是很重要的。土地开发投资是一种不确定的非金融类资产投资,可以引入土地期权作为投资决策的工具,属于土地开发投资的实物期权。

2.在产业方面,构建产业金融平台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侧重发展石化、物流产业,形成了小型的产业集聚规模。产业集聚促进金融发展,因此构建产业金融平台,一方面,让企业实现资金“融资—投资—再融资”;另一方面,加深同一领域产业资金融通。

3.在地理位置优势方面,实行离岸金融服务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程度高且毗邻保税港区,离岸金融服务是其必然的趋势。开展离岸金融服务,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以抗衡人民币币值的波动,因此借鉴新加坡模式,在政府推动下,为企业提供离岸金融服务对于提升开发区金融服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从土地、产业、地理位置这三个新视角研究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是开发区金融服务的一个重大突破,将为解决开发区企业融资需求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萍.基于金融视角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兰州大学.2011年.

[2]邓爽.基于模块组合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张金明,刘洪玉.实物期权与土地开发决策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5):92-95.

篇4

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制约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因素,并给出了解决科技企业融资

难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情况

1.1体制机制创新

北京市政府会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级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中关村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形成了中央、北京市、区县协

同推进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体系,确定了科技金融工作组开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协调落实试点政策、促进科技金融机构聚集发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金融宣传推广和信

息交流活动等五项工作内容和部市会商机制、联系服务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工作组议事机制和集中办公等五项工作机制。

1.2信贷服务创新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传统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科技企业快速对资金的需求。目前,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16家银行

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信贷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共为5250家/次企业提供授信额度1033亿元,实际发放贷款

722亿元,其中2011年新发放贷款313亿元,示范区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1.3金融市场创新

在积极推动信贷服务创新的同时,通过金融市场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也成为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

设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了有序的股份转让服务平台,对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综合融资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新增挂牌企业24家,参与试点企业总数达到159家,已挂牌企业103家。

1.4融资渠道创新

不同的科技企业因细分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为满足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在广开融资渠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重

点建设“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及小额贷款。

二、制约金融和科技有效对接的因素

2.1 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天然障碍

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资金需求量大,缺乏固定资产,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大量的、不同性质的资金。有关资料统计,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三个阶段

,所需资金比例一般是1:10:100。而且科技企业在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往往只有一项技术或知识产权、专利,难以形成有形资产作为融资抵押物,知识产权或专利又难

以作价,资本的投入无有效担保,此外技术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以及资本退出机制的风险,都使科技创新的投资风险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因此,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

天然障碍。

2.2现有的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对其的需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来源通常有: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商业贷款、信用贷款和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银行信贷资本,中

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科技保险等。 由于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投入有限

,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亦难以满足科技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门槛很高

,导致了当前流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不足。 --!>

2.3科技型企业自身特点导致其融资难

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阶段性特征决定其投资价值与投资风险。北京的科技企业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示范区现有企业近两万家,其中十百千企

业300多家,高成长瞪羚企业3000多家,其余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每年新增企业近3000家,自灭死亡企业也近3000家。多数企业具有规模小、无形资产比重高、财务管理能力弱

、信用水平低等特点,而且很多企业家都出身与技术人员,在企业的管理上存在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缺陷,这些都是造成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措施

第一,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建立以科技企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孕育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组织,创造出支持科技

创新的新型金融工具,探索建立覆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和投融资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组合金融服务体系。设立风险补助资金。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服务体系,打破领域分割、业务独立的现有服务体系,按照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引导各类金融服务

组织进行业务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激发各类突破性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对接不畅的矛盾。

第三,不断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政金企进一步深化合作,了解科技企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各方协同努力完善科技

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积极发展各种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平台,培育发展集成型科技金融服务商、科技金融中介服务联盟等市场化的平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利用平台型国有投融资服务企业促进资源整合。

第四,大力支持创业投资聚集发展,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发挥国家相关部委和北京市设立的创业

篇5

一、民间金融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一)民间金融的定义

民间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正规金融活动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民间借贷。广义的民间借贷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狭义的民间借贷指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

(二)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民间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手续简便、放款快捷、利率灵活等特点广受中小微企业的青睐。近些年来,随着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1、民间金融市场缺少监管机制。民间金融由于其形式多样,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造成政府监管出现很多空隙。不能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在金融业务运行中会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同时,民间金融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导致其发展不规范、业务单一化,影响其健康快速发展。2、民间金融机构缺少抵御风险的能力。民间金融机构大部分是吸收社会上闲散资金,投资给需要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其经营时间短,规模小、资产少,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民间金融由于其担保物少、利率高,在遇到金融危机时容易出现收不回投资额和利息,使民间金融机构濒临倒闭。3、民间金融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其投资利率远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投资利率,导致金融市场中存在非正常竞争、容易出现非法集资,对整个金融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容易引发社会问题,造成社会不安,影响金融秩序正常运行。

二、分析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微企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他们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活跃市场、解决就业、创造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产少、发展迅速、相当一部分集中于高科技产业。他们拥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工作效率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创造利润高。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快速发展中,缺乏大量的资金支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因为其资产规模小、抵押质押金额少、信用等级低、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导致他们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融资低、贷款难等困境。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微企业融资少、贷款难一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其成立时间短、资本少、信用度低、可提供的抵押物少等特点,无法在大型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导致其发展出现瓶颈,阻碍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存在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外部原因是与我国国情和金融体制有关,内部原因和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分不开。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导致我国中小微企业贷款少、融资难的困境。1、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实施的金融政策。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制度性特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国有企业,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有各种政策支持对国有企业贷款也积极配合,提供丰富的资金资源。2、中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小微企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他们数量多、规模小,能够用于抵押质押的资产少、信用等级低、财务不健全等特点,从商业银行融资相当困难。商业银行有各自的审贷系统,中小微企业的申贷资料在银行系统中评分较低,能够获得贷款数额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3、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有限。尽管中小微企业盈利水平高,但是由于其资本少,风险承受能力低,不具备上市筹资的条件。这样导致这些企业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限制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阻碍其发展和壮大。

三、民间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的相互作用

(一)民间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

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相比具有期限灵活、手续简便、融资快等特点,深受中小微企业的信赖。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1、手续简便、融资快成为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正规金融机构因为中小微企业成立时间短、贷款综合评分低、财务信息不健全,抵押质押物价值不高等,审核贷款程序繁琐,放贷时间长,有可能延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是民间金融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及时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满足其发展的需要。2、融资费用低,能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低于民间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但是高抵押质押也需要一定的成本,相应的其他融资费用也会增加。最后导致实际利率高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同时、还可能审核通过的贷款金额少于申请数额,误失投资商机,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微企业对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

1、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民间金融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向民间金融机构融资后发展迅速,可以及时还清贷款,从而促进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再投资,有助于资金的高效利用,对民间金融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2、中小微企业的特点也有助于民间金融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具有地域性特点,大多是实体经营,风险可控。民间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这些企业,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

四、如何完善金融体制使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在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时,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力量,将会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发展民间金融,不仅可以有效调节市场经济中的资金配置,让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帮助其发展壮大;而且能促进金融体制更加健全,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快速健康发展。

(一)完善我国金融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民间金融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中缺少对民间金融的有关规章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民间金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金融市场合法与非法的区别,让借贷双方清楚明了地进行投资,保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从而使民间金融机构和正规的金融机构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二)引导民间金融投资方向,避免和降低风险的发生

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混乱,近些年来出现很多投资担保公司,用吸引人的高利率借入资金开辟市场。但是时过不久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纷纷倒闭,老板跑路造成投资者损失惨重,不仅没有得到高的投资回报率,就连本金也收不回来。所以国家在制定规范民间金融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要引导其选择投资的合理方向,防范投资风险的发生。同时让民间金融机构参与大型项目的融资,使民间金融机构的投资更加多元化,达到分摊风险,降低损失的目的。

(三)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利率逐渐走向市场化

现在我国央行已经设定正规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设定最高上浮比例。这为我国利率实施市场化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宏观调控作用。民间金融存贷款利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也应根据央行利率变动实施上下浮动。使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平等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

(四)建议中小微企业完善自身,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篇6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进程

以我国1979年改革开放为开端,综合来看外资银行在华投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分割点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6年11月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实施。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之初至加入世贸组织之前

这一阶段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领域尚处于尝试时期,而我国也仅仅采取试点的措施引进银行业外国直接投资,并没有具体的开放时间表。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和业务也是由我国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逐步调整和规范。这一阶段可划分为三个过程。

一是1979年至1993年,为外资银行进入和起步发展期。1979年,批准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日本输出入银行北京代表处,拉开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年7月,批准外资银行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机构,从事外汇金融业务;1990年9月,上海成为继经济特区以后率先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起,允许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地域进一步扩大到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七个沿海城市。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共有76家,平均每年设立五家,资产总额为89亿美元。

二是1994年至1997年,外资银行进入快速发展期。首先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使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更加透明稳定,如1994年,我国颁布了规范外资银行管理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其次,在一些区域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如1996年12月,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办理人民币业务。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快速增加的时期。如图1.1所示,截至199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达到270亿美元,四年内增长了2倍。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到164家,四年内增加了90家,每年净增加20多家。

三是1998年至2001年,外资银行进入调整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确定性的影响,银行业开放进程有所减缓。1998年外资银行资产总量出现了负增长,到2000年外资银行资产才又开始增加。截至2001年底,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为177家,四年内仅增加了13家,每年净增加不到4家;如图1.1所示资产总额达到450亿美元,四年内增长了67%,年增长率明显下降。

第二阶段:从加入世贸组织至2006年11月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实施

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承诺,自加入时起,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向所有客户从事外汇业务,无地域限制。人民币业务先放开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入世一年内,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和武汉;两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三年内,开放昆明、北京和厦门;四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和西安;五年内取消地域限制。另外在入世两年内,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入世五年内,允许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审批标准不含经济需求测试或营业许可的数量限制。申请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金融机构需在中国营业三年并连续两年盈利。承诺意味着加入WTO后五年内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在华资产数量迅速增长,到2006年已经达到了9279亿人民币。2008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是13448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16%,增长加速明显。同时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在入世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2006年底新外资管理条例的实施至今

2006年12月1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正式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完全履行了加入WTO对银行业的有关承诺,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截至2008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利用外资余额为1.3万亿元,同比增长7.37%。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银行在华设立237家代表处。12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28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157家)、2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5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家。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116家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为57家、外资法人银行为25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为50家,包括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基本面健康,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的影响有限。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特点分析

从理论上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可选择路径大致有四种:在中国开办独立的分支机构、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份、与中方合资建立新的银行、成立外商独资银行。但实际上,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形式是前两者。随着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外资银行在华投资表现为明显的来源国特点、地域性特点和投资形式特点。

外资银行来源国情况分析

在我国发展的跨国银行,较多地来自与我国属同一区域的亚洲国家。按资产来衡量,来自亚洲的跨国银行占了在华外资银行的56%。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我国改革特点有关。

改革初期我国银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但是却在其他行业积极引进FDI。外资商业银行不能在华扩展人民币业务,因此大多外资银行进入动机是跟随原有客户,以对原有客户开展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服务。如日联银行天津分行基本上就是跟随日本丰田公司在天津建立公司而设立的。由于在我国的FDI大部分来源于亚洲地区,因此便出现了外资银行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的情况。随着银行业进入门槛的不断放低,笔者相信跟随策略将不再是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动机,会有更多的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与中东欧国家不同的是,由于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依赖国际势力与金融机构,因此未来在华经营的跨国银行母国来源将具有多样性,并不会像依赖于欧洲发达国家进行改革的中东欧国家那样――跨国银行来源国多集中于一个地区。欧美银行多属发达国家,其金融系统的发展较为成熟,大量新的欧美银行进入无疑会增加我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地域特点分析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外资银行主要选择设点在其金融或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外国银行80%以上都将网点设在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金融中心,加拿大的外国银行则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等经济发达地区。外资银行在我国进行投资时也不例外,在我国的投资表现出如下特点。

重点布局在大中城市。外资银行依据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务容量及客户分布情况,把其机构重点布局在中国沿海大中城市,并辐射到中、西部地区城市,而不像中资银行那样依照中国的行政区划来设置机构并对其作相应的定格。

以京、沪、深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外资银行在华设点的策略为:分别以京、沪、深为中心向周围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形成辐射之势,并借此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把服务纵深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城市。

沿海的大中城市是外资银行机构发展的中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的外向度也较高,沿海的大中城市是外资银行机构发展的中心。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大连等发达地区占所有外资银行机构数目的一半以上。

发达地区多是对金融服务要求较多的地区,外资银行要开发国内市场必然会以此为据点,而内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多年受制于行政指导,因此转变观念,以需求为导向扩张机构应该是内资银行向外资银行学习的方面。否则经济增长带来的银行业利润的增长将由外资银行较多地获取。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路径特点分析

外资银行在华投资路径以2003年12月公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构管理办法》为节点,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构管理办法》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对该非上市金融机构按照外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对该上市金融机构仍按照中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管理办法”实施前,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多采取独立设置分支机构的形式,“管理办法”实施后外资银行在华投资更多地采取参股形式,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

以参股形式进入和获取中国市场。在2006年12月11日以前,受中国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时间表限制,外资银行采取入股方式提前进入中国国内银行市场,以其自身良好的形象和业绩,推广了外资银行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同时,为弱化进入一个国家初期风险较大的情况,外资银行采取参股国内银行的方式,以充分利用国内银行分支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从而快速进入传统人民币业务领域,达到其迅速赢利的目的。

参股对象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管理办法”公布后,很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均有外资银行参股。同时,我国成立时间较短的部分股份制银行,如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等由于业务发展迅速,也成为外资银行参股的重点对象。第三,一些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成为外资银行参股的对象。统计数据表明,至2002年底,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上海银行8%股权,国际金融公司持有南京商业银行15%股权,加拿大丰业银行持有西安市商业银行12.4%股权。

参股地域以沿海和中心城市向内地和周边地区发展为特点。这也是国际银行跨国投资的共同性特点之一,外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成本与效益的统一,主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务容量和发展潜力以及客户分布情况等作为参考,审慎选择入股地域。因此,在经济发达的中国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往往是外资银行优先进入的地区。

少数控股成为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主要特点。跨国公司FDI的股权策略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独资经营方式,即拥有全部股权的95%及以上。二是多数控投,即拥有全部股权的51%~94%。三是对等控股,即双方各自拥有股权的50%。四是少数控股,即拥有全部股权的49%以下。而根据2003年《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目前单个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入股比例均未超过20%,因此均属于少数控股。但近两年也有例外的情况值得主意,即外资银行在参股国内银行时,以大股东身份对国内银行实施较大的影响。如2006年11月,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投资团队收购了广东发展银行超过85%的股份,其中花旗银行持有20%股份,其合作者IBM持有4.74%的股份,虽然与中国人寿、国家电网持股比例相当,但是花旗银行在实质上却已经获得了广东发展银行绝对的经营控制权。

对策建议

外资银行的业务在中国迅速扩展,压缩了中资银行的一部分利润空间,同时也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总体竞争力,有利于银行业稳定性的提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坚持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总思路,无疑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在坚持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应注意。 注意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的新特点,保证国家金融稳定。针对近两年出现的外资银行通过不同手段控股中资银行的情况,应充分评估控股对中国银行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影响,完善相应

法律法规,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加强监管提高中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多层次多元化银行服务体系的形成。继续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同时要从深层次上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业务创新机制及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从制度上增强国有银行的活力。

篇7

【关键词】金融资本形成 经济增长

一、金融资本形成特点及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一)金融资本形成特点

我国金融资本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资本形成主要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而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加强对金融资本形成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面对各类金融问题,降低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的变化,我国固定资产规模逐渐得到拓展,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固定资产呈现出逐年倍增的增长趋势[1]。

2.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类型结构的变化,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以及城乡投资结构的变化三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类型结构的变化方面,结合经济类型标准,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可以分为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我国投资主体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国国有经济在投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而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逐渐增加。

其次在资金来源结构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流程和收入分配结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我国预算内投资经济呈现出理想状态的时候,非国有资金投资也会扩大,易于造成投资过热的问题;而当非国有资金投资减少的时候,则会出现总投资下降的情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自筹与其他资金资金来源占比明显上升和财政预算内投资的逐渐减少,充分说明企业投资主体的地位逐步得到强化[3]。

最后在城乡投资结构变化这一方面,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深入实施,城镇和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力度逐年上升,越来越发挥着与足轻重的效果。

(二)经济增长源泉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逐渐倍增,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9.9%,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实体仍然没有受到较大冲击,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率的提升等面。

二、金融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金融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主要可以通过金融资本适度形成促进经济最优增长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最优状态的偏离及其恢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金融资本适度形成促进经济最优增长的理论逻辑

微观经济学认为生育价值的创造和视线信用支持的金融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是宏观理念下,又该如何正确证实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首先给予一定的假设。首先假设经济是封闭状态下的,国民经济部门中只有金融部门和真实部门,其中真实部门中包含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那么社会总资产可以分为真实资本和金融资本,各种资本之间可以通过竞争机制加以调节。其次可以假设经济结构和规模经济保持不变,资源流动性较高,资本和劳动力等呈现出最优配置状态,那么社会总产出则实际由社会总资本在金融部门与真实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进而得出生产函数:

Y=F[Kr,Kf]

s.t.Kr+Kf=K

在公式当中,Y代表着社会总产出,是真实资本,Kf代表着金融资本,K代表着社会总资本,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产出函数即为一次齐次函数,资本同质。

(二)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最优状态的偏离及其恢复

金融资本的适度形成,会使经济增长呈现出最优状态,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理论假设。在实际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当中,也会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信息的滞后性或者是各类决策的失误等问题,造成金融资本形成难合人意的情况。

基于不存在制度等意外冲击的影响下,金融资本和真实资本向合意比例的调整过程是通过社会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实现的。如果金融资本不足,那么就会造成金融部门发展滞后的问题,影响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中服务的质量。

与此同时,真实部门当中如果投资所形成的真实产品及服务难以达到既定收入水平的实际社会消费能力,那么也会造成真实产品以及服务价值下跌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收入,造成收入效应问题。消费者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降低消费支持,提升金融资产的投资力度。但是如果资本大量进入金融部门,也会使金融部门发展速度过快,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金融资产价值出现泡沫化或者膨胀化现象,金融资产价格将会与实际资本价值相互背离,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泡沫经济形势由此逐渐发展而成。

在金融资本转移不会受到影响的基础上,真实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技术水平以及规章制度等内容产生一定变化的时候,则需要结合这些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形成一个新的利润平均化模式,有效分配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达到资产的有效转移。金融资本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资本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结合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情况,不断开创调节性的模式,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金融资本的形成能够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需要加强对金融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在明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借助金融资本适度的形成以及促进经济最优增长的理论逻辑,使我国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能够呈现出最优状态,降低金融资本发展轨道偏离等问题的发生几率,促进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内容摘要]:目前,国际融资已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外国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等,我国不仅在国内广泛筹集资金,也将国际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我国应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 [关键词]:国际债券 国际股票 海外投资基金 外国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融资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的加快,对资金需求的增加,国际融资越来越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融资的种类特点及其绩效进行探讨,进而对国际融资在我国运用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根据国际融资关系中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层次来分类,有存在双重债权债务关系的间接融资,还有只含单一债权债务关系的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 1.国际债券融资 国际债券即发行国外债券,是指一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企业、私人公司、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等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以外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国际债券主要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两种。 欧洲债券融资主要有如下特点: (1) 管制松散。欧洲债券市场的所在货币当局,对银行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管制都很松。如果在美国纽约市场发行美元债券,美国对此审查相当严格很难获准;而在欧洲货币市场发行美元债券,手续则较为简单,不需评级机构评级,也不必向任何机构登记注册,而债券注册则只向当地证券交易所提交说明书即可。 (2) 币种多样化。欧洲债券可以有更多的货币种类选择,而且当一些借款人想展期筹集较大金额的资金时,欧洲货币市场都能满足这些需要,满足货币种类和数量的需要。 (3) 交易集中。欧洲债券市场的交易全部在证券交易所里成交,没有场外市场,要接受证券交易所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监督。 (4) 资金调拨方便。欧洲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不存在限制和标准。加上在欧洲的一些金融中心,银行林立,业务经验丰富,融资类型多,电讯联系发达,银行遍布世界各地,资金的调拨非常方便,若融资后需调换成各种所需货币,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换并调拨到世界各地。 外国债券融资主要有如下特点: (1) 发行外国债券首先要对借款者进行评级。借款者涉及许多机构或公司企业,其信誉程度决定了能否发行债券及借款的数额,资信高的可以获准发行,且发行限额较高。如日本政府规定,发行日元债券,属政府级即aaa级,贷款数额可不受限制;aa级的限定只可发行300亿日元;未评级的只能发行100亿日元。 (2) 外国债券发行额较大且筹资多国化、多样化。美国就规定在美国发行美元债券,规模至少5000万美元,从世界发行境外债券筹资数额来看,相当可观约占国际筹资总额的60%。 (3) 资金使用无严格限制,但不得干扰债权国的财政金融政策。发行外国债券筹到的资金,其具体的用途及使用进度,债权国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但债券毕竟是在外国发行,各国的经济、金融、税收等政策和法令又各异,在发行过程中要熟悉掌握和注意执行当地的法律。 (4) 外国债券要受外国当地有关金融当局的管理,因此筹资手续相当复杂。比如,在美国发行扬基债券要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而且,外国债券融资对资信评级、申请手续和报送的资料都要求较严较细,非常复杂。 2.国际股票融资 国际股票即境外发行股票,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国际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国内外交易所上市。     国际股票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 永久性。这是由股票融资这一方式决定的,由于股票没有期限的限定,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要求退股,因此,引进的外资能够成为永久的生产性资金留在企业内,而不至象一般合资或合作企业一样,会因合同到期或意外变故,外方抽回资金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是通过发行b股融资,筹资国吸引的外资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b股只能在外国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而不能卖给国内投资者,因此筹资国所筹外资就较为稳定,该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也不会受到游资的冲击。

    (2) 主动性。通过股票吸引外资,筹资国可运用法律和政策性手段约束投资者的购买方式、购买种类、资金进出的方式、税率等,并做出相应的规定,筹资国还可以自主决定哪些行业、企业允许外商投资,哪些不行,从而正确引导投资方向。 (3) 高效性。国际股票融资有利于对外发行股票的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走向世界。国外股票持有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企业因股票向外发行,无行中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信誉,有利于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 3.海外投资基金融资 海外投资基金融资的作用在于使社会闲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并在一定较长的期间维系在一起,这对融资者来说相当有益。此外,稳健经营是投资基金的一般投资策略,因而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相当有益。 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海外投资基金的共同特点是,以开放型为主,且上市销售,并追求成长性,这就有利于具有持续赢利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获得资金,得到快速的发展。 (2)投资基金不能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避免了投融资双方利益失衡,融资方资产流失及丧失控股权等弊端。 4.外国直接投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一、国际直接投资超越了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其二、国际直接投资超过了国际银行间贷款成为发展中国家外资结构中更重要的构成形式。 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角。自外国直接投资产生伊始,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在达到了16.1%,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了39.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趋势却又急转直下,发达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5-1999年,美国和西欧的相互投资由840亿美元增加到2863亿美元,增加了240.8%。其中,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488亿美元增加到582亿美元,欧盟对美国的投资由351亿美元增加到228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9.3%和549.9%。由于美国和欧盟间相互投资的迅速增加,其相互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按对内直接投资额计),就由1995年的25.3%提高到了1999年的33.1%。 (二)间接融资 1.外国政府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是由贷款国用国家预算资金直接与借款国发生的信贷关系,其多数为政府间的双边援助贷款,少数为多边援助贷款,它是国家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是:(1)贷款条件比较优惠,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政府贷款具有双边经济援质,按照国际惯例,政府贷款一般都含有25%的赠予部分。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世界各国政府贷款平均年限为30.5年,利率为3%。具体来看,日本政府项目贷款转贷期限一般为30年,利率2.2%左右;德国政府贷款转贷期限一般为20年,利率0.75%-3.25%。(2)贷款与专门的项目相联系。比如,用于借款国的交通、农业、卫生等大型开发项目。(3)由于带有一些政治因素,有时规定购买限制性条款。所谓购买限制性条款,是指借款国必须以贷款的一部分或全部购买提供贷款国家的设备。(4)政府贷款的规模不会太大。政府贷款受贷款国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支与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其规模不会太大,而且,一般在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共同投资组建并共同管理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旨在帮助成员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和平衡国际收支。其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以发展基础产业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对低收入的贫困国家提供开发项目以及文教建设方面的长期贷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提供小额中长期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特点是: (1)贷款条件优惠。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一般利率较低,期限较长,如国际开发协会,主要是对低收入的贫困国家提供开发项目以及文教建设方面的长期贷款,最长期限可达50年,只收0.75%的手续费。 (2)审查严格,手续繁多,从项目申请到获得贷款,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3.国外商业银行贷款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从国外一般商业银行借入自由外汇。它按其期限的长短不同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对流动资本的需求或为了支付进口商品的贷款而借入资金的一种银行信贷。其特点是期限较短,用途不限,无须担保,形式灵活,手续简便。中长期贷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而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其特点是期限较长,风险较高,借贷双方须签订协议并有借款人所在国政府担保。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的特点有三个,一是贷款用途不受限制,企业可以自由使用;二是贷款供应充足,企业可以灵活选用币种;三是与发达国家国内同类贷款相比,其利率较低。 二、国际融资方式的创新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证券化以及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金融领域的创新业务日新月异,国际融资这一业务也不例外,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型融资工具,例如:项目融资中的bot、abs,国际股权融资中的存托凭证,债券融资中的可转换债券、中期债券、“龙债券”、欧洲票据,以及风险基金、战略结盟式融资、结构融资等。 融资方式的创新扩大了资金来源的渠道,不仅给投资者带来较高且稳定的收益,也提高了投资者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也推动了金融管制方式的调整,进而刺激金融机构进一步进行创新活动。 三、国际融资的经济绩效 (一)弥补资金短缺,加快经济发展 国际资本的流入为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开拓了融资渠道,缓解了资金的供求矛盾,为一些正在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例如,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资金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单靠我国的资金积累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把视野扩展到国际范围实行国际融资。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当前本国无力举办的重要项目搞上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融资有利于受资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升级 首先,国际融资能带来大量的适用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其次,通过市场竞争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外溢,加速技术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最后,还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研究。这些从长期来看都将从根本上提高受资企业的技术水平。 (三)培养了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的生产和管理,他们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而且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给受资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国际融资有利于国际分工,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资金、管理及全球网络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国际融资,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和市场网络,把受资国生产的产品销往海外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其冲击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的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出口和进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上: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发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曾对52个东道国1995年数据进行的一项统计分析(可以把它称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贡献弹性分析),论证了跨国直接投资流入和其对制造业出口贡献的正相关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吸收跨国直接投资人均1%的增长,制造业出口增长0.45%,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0.78%,低技术产品增长0.31%。;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进口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者在运营的初始阶段由于往往对我国市场和当地投入要素可供性了解有限,其进口可能要比后来阶段为多,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说,跨国直接投资对出口市场扩大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甚至随着进口的增多,可能出现负效应,但是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这种进口有利于缓解国内供给的不足,特别是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供给的不足,将会增强东道国产品的竞争力。

四、国际融资在我国的运用 多渠道的吸引外资,积极稳妥地培育国内资本市场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之一。为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不仅在国内广泛筹集资金,也将国际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我国主要采取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等融资方式。 我国发行国际债券开始于1982年1月22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首次发行了100亿日元私募债券期限12宽限期5年从1982年1月29日起计息年利率为8.7%半年息一次宽限期后每年还款8%,此后的几年间中国在国际债券场都很活跃这一阶段的发行条件较好利率接近伦敦同业拆借利期限一般在7年以上。 我国利用股票进行国际融资是从1991年上海、 深圳两地发行的b股开始的,到1994年底共有50余家上市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放b股,上市总额达30多亿人民币,筹集外资数亿美元。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在美国上市的n股、在英国上市的l股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s股都属于国际股票。 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融资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尽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导向,将更多的外资引向中西部、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借债方面,要在计划管理、债务监测、借款使用、管理法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卢汉林:《国际投融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2.   史燕平:《国际融资学教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1月。 3.   储祥银:《国际融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4.   张昌彩:《中国融资方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篇9

关键词:证券投资 特点 风险性 管理措施

市场经济是面向所有资金持有者的产业平台,社会主义市场交易活动可在法律范畴内任意进行,这些都推动了市场剩余资金的流通运转。为了摆脱传统产业收益不足的局面,现代金融业为资金持有者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平台,帮助资金持有者实现经营收益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潜在的市场风险,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也要做好市场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抗风险处理措施,把投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证券投资作用

作为金融产业比较重要的活动构成,证券投资是创造收益的有效方式,由投资者们参与股票、证券等产品的买卖,按照预定周期交易之后赚取相应的差价,最终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水平。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金融行业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其对社会主义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意义。

(一)筹集资金

借助证券活动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尤其是发展中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经营所需的资金数目,为日常经营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例如,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规划对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难以扩大发展的根本因素,解决资金筹集问题可依赖于证券交易活动,按照特定周期为投资者提供收益,减小了企业承当的资金运作压力。

(二)优化管理

资金链收支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活动之一,关系着固有资金额度的调配情况,并且对资金收支具有宏观性的影响作用。借助证券投资扩大了资金链的收支范围,同时为企业管理给予了优化性的指导,帮助经营者解决实际营运中的决策性困境。企业可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利用市场交易方式解决内控管理问题,并且引导资金链收支的均衡性。对于管理局势落后的企业,也可利用证券交易活动锻炼市场营运能力。

(三)辅助调控

国家在发挥经济调控职能阶段,利用证券交易搭建金融产业调控平台,服务于广大投资者的交易活动,这些都是颇具经济意义的交易行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干预金融产业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是宏观干预经济事业的有效方式,降低了传统证券经济体制的风险系数。而证券投资能够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为国家参与调控给予了先进的指导,广泛收集与金融相关的市场资料,全面提升了国家调控金融经济的政策性作用。

二、证券投资的主要风险形式

作为金融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证券投资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收益平台,也为集资者们创造了更多的资金储备方式。因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尚处于改革阶段,证券投资活动还处于风险期,任何一项证券投资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风险问题。证券投资项目执行阶段,其风险形式主要包括: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等两种,这些都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一)系统性风险

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例如,国家经济政策变动限制了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对金融产业、证券市场、经营企业、投资个人等造成全面性的影响,这种风险是对金融体系的市场冲击,风险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非系统风险

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把证券投资主体范围缩小,其是企业或个人投资的一种行为,从主体角度分析投资的风险性,往往是由某一个局限性因素造成的,这类风险不是系统性的,仅仅是对投资主体造成的风险损失。

三、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特点评估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证券投资市场运筹范围不断扩大,为各类投资者们提供了市场交易活动空间,带动了金融产业链的稳步运转。证券投资前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投资者不仅要纵观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化,还要对各类项目收益额度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找出一套适合本项目投资的运作方案。针对上述两种风险形式,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风险特点的评估工作,再提出切实可行的资金调配方式。证券投资风险特点评估结果:

(1)客观性。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具有客观性特点,这是不受主观意识变动的风险问题。详细来说,证券投资风险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甚大,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动会带来价格变动,投资者买入与卖出价格差额超标,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盈利水平的降低。

(2)未知性。风险是未知的,固然具有未知性特点,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无法预知风险发生的时间。证券投资受到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对于投资收益预期水平无法感应,同时也难以判断风险对行业造成的具体损失,这些都来源于投资决策的不可预知,以及外界环境变动对投资造成的风险影响。

(3)破坏性。证券投资风险问题形成,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或是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作用,或是对金融体系营运产生危害,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证券投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其造成的破坏性具有不利作用,投资者往往会蒙受惨重的损失,这也是所有证券投资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四、从投资准则优化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金融产业体系优化调整背景下,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投资者们对风险评估与控制方式更加重视。为了避免证券投资决策失效造成的不利影响,投资方应坚持良好的投资准则,严格规范证券交易活动流程,才能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统筹原则

按照统筹兼顾原则能够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帮助证券投资者带来预定的收益额度。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的不稳定性,证券投资在创造收益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投资者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额,对证券投资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掌握投资风险以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对策。当遇到市场风险时期,要从收益与损失两个方面给予调控,保障投资项目收益达到理想状态。

(二)分散原则

证券的多样化,建立科学的有效证券组合;证券投资在分析、比较后审慎地投资。市场经济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趋势,经济投资活动也应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从而保障了资金投入的收益性。对于证券投资而言,资金持有者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减小资金的集中密度。例如,购买股票时,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几种股票进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益来源的途径。

(三)投资程序

确定投资方案、选择证券经纪商、办理证券交割、办理证券过户。投资程序执行情况对最终收益也有影响,必须要做好详细的投资操作规划,按照特定流程执行证券交易方案,进而实现市场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投资交易活动实施全面性的分析,探讨市场交易秩序的具体方案,对证券交易潜在风险执行综合判断,尽可能减小风险投资失效带来的资金损失。

五、科学应用证券投资方式防范风险

经过较长时间的编制与规划,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调控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执行了一系列的营运决策。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具有广泛的危害性,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投放资金的完全流失,并且对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多方面的危害。科学利用证券投资方式是很有效的对策,根据实际情况执行投资方案,降低了证券投资的风险系数。

(一)证券套利

利用证券的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差价进行套买套卖,从中获取差额收益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当现货和期货价格差异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可根据收益额度大小及时买卖交易,避免证券囤积过久而耽误了最佳收益,这也是减小长期投资风险的可行性办法。证券套利交易方式要考虑投资周期,并且对证券产品价格波动时刻关注,选择最佳时机完成交易。

(二)证券包销

对于新发行的证券,按一定的价格全部予以承购,即在证券发行前线按全价给发行者,再由银行向市场公开发售;发行者按规定付给银行一定的包销费用。“包销”投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投入,扩大投资方在证券市场的占有率,经过分销之后,可大大减小投资者的风险承当范围,并且降低了经济损失额度。

(三)发行

银行利用其机构网点和人员等优势,发行证券的的单位在证券市场上以较有利的条件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从中收取发行手续费的行为。对于这种投资,市场风险系数很小,即便出现了市场性的经济危机,也有庞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基本可以对投资者全面赔偿,避免投资失效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六、结束语

证券投资是金融产业盈利的主要方式,在总业务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近年来市场投资活动比较热门的选择。对于投资者们来说,证券交易必须要做到“风险控制全面化,项目投资科学化、收益分析精确化”等要求,这样才能在金融市场中赚取理想的投资收益。对于证券投资前期风险评估之后,投资企业或个人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编制一套合理的证券投资方案,并且在投资活动阶段严格执行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01)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09)

[3]寻卫国,刘万方.引入“独立监督实体”理念改进基金治理[J].金融会计.2008(07)

篇10

关键词:金融投资体系;金融环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投资的内涵和特点

金融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得未来收益,主动承担一定的风险,将资金投入在货币、证券和信用及与之相联系的金融市场活动中的经济行为。金融投资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产生的投资方式,是建立在商品经济的资金商品化、货币化、资金交易的市场化以及信用证劵化的基础上的,是新时代社会信用制度和现代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产生的新的产物。金融投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流动性

金融投资是将资金投入到货币、证券和信用中的,是以有价证券公司为中介单位进行流通的。在金融投资的过程,由于它是一种无形资产投资和虚拟投资,所以资金的流转是非常快的。当代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多是进行金融投资,进行金融投资就是为了在偿还期限内进行资本积累,这一特点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会在偿还期限内对自己的资金进行大量的来回调动,这就造成了金融投资过程中资金的高速流动。

2.高风险性

由于金融投资是将资金投入到证券等上面,由于证券和股票价格本身价值具有不稳定性,也就造成了金融投资的不稳定性,即风险性。经济状态是多变的,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多变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进行金融投资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同样的,相比于实物投资而言,金融投资在面对和实物投资同样的风险下,还要面对其他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所以金融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性的投资方式。

3.高收益性

金融投资虽然具有高风险性,但是它也具备高收益性。金融投资是一种虚拟投资,它的投资方式并不与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投资时资金的投入和撤出是很便捷的,并且金融投资能够利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来获得巨大的差价利润,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开始采用这一投资方式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当然,金融投资的高收益性还要来源于投资者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在恰当的时候进行资金的投入和撤出才会获得高收益,否则会因为撤离不及时造成资金套现的状况,从而损失自己的资金。

4.依赖于金融资产

金融投资在市场上进行投资时依靠的是金融资产,是依赖于金融资产进行的一种间接性的投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会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到股票、证劵和货币等上面,通过多种金融投资的方式来为自己谋取利润。依托于金融市场的投资是投资方的一种资金战和速度战,投资者会随时关注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当出现机会是就会将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来占有公司的一定股份,时机到的时候进行抛售来赚取巨额的价格落差。

二、金融投资体系

在对金融投资体系进行分析时,我们要从金融投资体系的构建来进行研究和说明。研究金融投资体系构建要从是否能够很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是否能够促进金融行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构建金融投资体系时,要从本国的金融资本出发,考虑本国金融行业的基本状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来促进人们参与金融投资的热情。通过宣传和经济政策的指导,以及开放金融投资渠道来鼓励各行各业的团体及个人参与到金融投资中来,从而增加金融投资的主体,使我国的金融投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我国金融投资体系的主体更加广泛。

第二,国家相关的经济开发部门要努力为想要进入金融投资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渠道。通过金融交易场所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来达到金融创新的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基础设备,充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达到全方位为投资者服务的目的。只有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参与到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中来,才能够维护我国金融投资体系的完整性,从而达到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目的。

第三,因为金融投资的过程是需要中介来完成的,为了避免出现垄断和促进金融投资行业的良性运行,我国相关经济部门要充分根据国内的金融投资环境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多建立以民营为主的金融投资中介机构,利用市场来管理金融投资行业。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经济部门还要通过制定相关的信用制度和自律制度来规范金融投资中介的经营环境,并且充分利用社会大众的监督职责,对金融投资中介的经营进行监督,避免出现利用金融投资的漏洞危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事件。

第四,在进行金融投资体系的构建中,国家应当充分发挥投资市场的间接监督者和调控者的职责,站在战略高度来监督金融投资市场的运行。不应该作为经济调控主体去干预金融投资市场的正常运转,应当充分做到尊重市场金融经济。只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控而不是直接干预,应当主导让市场来管理市场的局面,通过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来调控金融投资市场的良性运转。

第五,在构建金融投资体系时,相关经济部门要做到从本国国情出发,立足于本国金融投资行业的现状,通过完善金融投资制度等工作,达到为金融投资者服务的目标。一方面,相关经济部门在金融投资体系的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到金融投资环境中的复杂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对各种因素进行改善,避免不必要因素对金融投资体系构建的干扰。另一方面,相关经济部门要根据本国金融投资的环境,制定出适合的法律政策,通过立法和监察制度来对构建金融投资体系时出现的非物质因素进行改善。

三、金融环境评估

对于投资者而言,进行金融投资时要对金融环境进行评估,然后进行资金投入。在对金融环境评估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科技和管理环境系统方面。因为现代经济就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经济,衡量金融投资环境的时候,观察它的科技发展状况和应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为资金投入做好准备工作。金融投资环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投资环境越稳定。对于科技情况而言,由于金融投资是依赖于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所以投资者在准备投资时,通过检验对方的科技水平不但可以确定投资环境的安全与否,还可以保证自己的资金真正地投入到对方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而言,一个上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说明它的投资渠道越顺畅,对它进行投资时,在安全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一切操作都是便捷的。在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如果上市企业的人力资源很充足,那么就能够使金融投资的空间不断扩大,金融投资的环境不断得到完善。

第二,金融企业环境系统方面。金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多利用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投资,而金融投资企业是专门为了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服务的。考察金融投资环境时,考察金融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对于金融企业的专业机构而言,一个金融企业的成熟程度可以从它的金融机构上看出来,机构数量越多的金融企业它的投资环境越安全。其次,对于金融企业的硬件条件而言,一个金融投资企业的硬件设施越完善,给投资者的感觉就越安全。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资金的流通是依赖于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完整的硬件系统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最后,从社会生活状况而言,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可以观察该地区的投资社会生活状况,一个地区人们的投资观念越强烈,说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越安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金融投资体系的建立及金融环境的评估,都是为投资者提供顺畅的投资渠道并为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服务的。国家通过建立金融投资体系来保证我国金融投资体系的完整性并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只有当国家的金融投资体系比较完整时,投资者才可能放心地进行投资。他们进行投资时,会认真对金融环境进行评估,避免出现投资失败的状况。总而言之,构建金融投资体系和进行金融环境评估都是以服务投资者为宗旨的,只有投资者不停地参与到金融投资中来,才能够维护金融投资体系的完整,维护国家金融经济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金融衍生 风险 控制

后危机时代,人们逐渐地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们注意到,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回避价格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得到良好的投机效益等一系列优势,使它得到人们的热切追捧。然而它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很多的危害性,。只有把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产生良好的推动效用。下面先是讲解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形成原因。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一)特点分析

杠杆性指金融衍生工具采用杠杆交易原则,即投机者可以采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翻倍的资金运作机会,这一特点就使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增加。虚拟性指金融衍生工具脱离了实体经济,依附于合约力进行交易,这一特点使它具有泡沫性。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多,特征复杂,还能进行双向交易,这一特点使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风险性。它还有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它可以满足投机者不同的需求,使投机者可以利用自己已知的风险进行定价选择。它汇集了很多地方的交易者进行交易,降低了寻找价格和对象的信息成本。

(二)风险形成原因

在自身特点上来说,它受标的价格影响,标的未来的价格受供求关系、政治因素、投资者及消费者心理预期、全球经济环境等很多因素影响。它的虚拟性和杠杆性加大了风险,以小博大的特点也加大了风险性。还有信息不对称也易引起信用风险。企业管理层的市场偏好和内控制度对风险也有影响。其中市场偏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有的管理层在风险发生时没有及时止损,侥幸心理使赌注越下越大,最终没有资金的支持,导致了失败。衍生工具发展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法律跟不上它的发展节奏,在发生纠纷时也就没有了相关法律的保障,不能很好地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这也加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措施

(一)准备预提投资风险

后危机时代,虽然经济得到缓和,但金融衍生工具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避免可引起企业破产的投资风险时,可以选择以下两种策略加以控制:一是根据资金总量来设定一个安全值,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详细分析市场风险,标出企业可能在未来遇到的风险。通过这一值的确定,可以规避盲目乐观、赌博式的投资方式。二是预提风投准备。金融衍生工具同其他投资不同,它引起的损失可以大于投资额度。企业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时知道盈利是目的。只有先在市场中保证了能够生产下去,才能在以后不断发展壮大。风投准备可根据赔付的金额大小进行确定,它的比例要考虑到,如果此类金融衍生工具失败,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项目正常进行经营。一旦偏离了这条原则的准备金都不可取。准备金太多就占用了总的资金量,造成了资金浪费。准备金太少就容易带来失败的风险。

(二)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衍生工具失败多是由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的,这类问题发生时要及时进行有效解决。授权行为要通过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审核,总经理可以上报方案到董事会,董事会对此研究分析,经过董事会同意后总经理进行相关执行工作。执行时,把交易信息上报董事会备案,上报监事会监督。后危机时代,在处理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影响时,会牵扯到非常专业的财务、法律、风控问题。避免在这三大方面出现问题,还要成立相关专家组的委员会,由此进行投资方案的审核分析。董事会提供授权,监事会提供监管支持。交易时有关资料进行备案。与金融衍生工作相关的一切资料文件上报到董事会,它包括金融品种,选择分析的过程和相应操作者,它为企业管理以后在处理相似问题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以后的审核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相关工具的保管工作由指定人员进行。当发生金融衍生工具的买入卖出时,需要总经理、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方相应的指定负责人,在同一张授权书上亲笔签字后进行。这样可以防止一方指定负责人一手操办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相关人员素质培养

后危机时代,经济得到复苏发展的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操作时,相关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不仅不能提高企业在此类金融衍生工具方面的经济效益,还会降低去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如果操作人员道德素质不足,就会为了给自己增加私房钱妄自违规操作金融衍生工具,这样一来一旦失败就会对企业带来经济上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结束语

后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同样具有风险和相应的收益。在分析了产生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类风险情况后,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可以大大避免一旦发生风险时对整体资金的影响,使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得以有序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宋丽.论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发展[J].金融观察.2007

篇12

关键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77-03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的实力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呈逐年上升态势。《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688.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7%,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占据对外直接投资排名的第五位,为发展中国家之首。可以明确,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扩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也带来了我国企业提升自身实力的机遇,对于我国融入全球经济、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了解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变化趋势。

国外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文献很多,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了众多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理论,如邓宁(1981)在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及“J”曲线、刘易斯·威尔斯(1983)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1983)的技术地方化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经济学者提出的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坎特威尔和托伦蒂诺(1990)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托伦蒂诺(1992)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穆恩和罗伊(1993,2001)的不均衡理论。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积累了大量顺差的国内企业便开始涉足海外直接投资。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杨国亮、王玲(2010)分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美国培育跨国公司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在促进企业“走出去”、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姚树洁等(2010)认为,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打造世界强国和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但中国海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趋势与特点

进入21世纪,随着“走出去”对外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对外投资快速增加。2002—2010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49.9%,对外投资的年流量由2002年的27亿美元猛增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投资状况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处于不同经济水平的发展阶段,企业对外投资水平也不同。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发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处于第二阶段末、第三阶段初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于3 000—5 000美元之间且快速增长。一国净的对外直接投资,等于该国对外直接投资减去吸引的外资流入,具体表现为负值减少,且呈逐渐上升态势。

总体来看,截至2010年末,中国13 0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直接投资企业1.6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当年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86.3亿美元,以银行业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为主;非金融类601.8亿美元,占比87.5%。进一步考察,2010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97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43.2%,同比增长54.7%,跨国并购领域主要涉及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产业以及专业服务产业;中央企业和单位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24.4亿美元,占流量的70.5%,排名第一。就存量来看,截至2010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余额3172.1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6.5%,英国的18.8%,法国的20.8%,德国的22.3%,与发达国家相比,投资数额差距较大;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中央企业和单位也占据主导,占比77%。

行业地域特点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的行业类别。截至2010年末,存量在100亿美元以上的行业有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这六个行业累计的投资存量2 801.6亿美元,占比88.3%,六大行业的占比分别为30.7%、17.4%、14.1%、13.2%、7.3%、5.6%。从地域上看,亚洲、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各占71.9%和13.8%;大洋洲、欧洲是存量增幅最大的地区,2010年末中国在大洋洲、欧洲的直接投资存量分别是86.1亿美元、157.1亿美元,分别是2005年末的13.2倍、12.3倍。就国家而言,2010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累计达2 888亿美元,占比91.1%,其中以中国香港为首,其余依次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澳大利亚等国。排名靠前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则主要反映了“避税天堂”的优势,很多企业在注册后,资本便转投他国,因此,这两地的实际投资量并不体现真正的投资效果。另一方面,从流量上看,与存量数据大体类似,90%以上的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只是采矿业的占比相对于批发和零售业有所下降。地域方面,除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外,对非洲的投资较上年增长46.8%,反映出国家对非洲地区的重视。从行业数据分析,投资境外服务贸易型企业,主要在于便利国内企业的出口,占领广阔的海外销售市场;而兼并收购科技型企业则是为了便于掌握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境外金融领域的投资,是为了学习与借鉴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创新金融工具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当前的金融危机也为跨国投资机构投资那些陷入困境的发达国家的大型金融机构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偏重资源加工型和生产加工型企业。就前者而言,主要是为了获取国外的石油、矿产、农林及渔业等资源,以满足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而后者主要目的则在于延伸产业链或是发挥比较优势以占领当地市场,同时带动相关产品、设备、零配件的出口,这也是生产加工型投资集中在亚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

二、动因分析

从上文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同,与日本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所描述的也不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与现阶段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联的,这既是经济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首先,企业获取战略资源满足内在发展的需要。随着新兴市场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越来越受到资源等瓶颈的制约和限制,而海外投资正好能够获得企业生产亟需的战略资源,进而满足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那些难以获得和模仿的、稀缺的、可供专用的资源,都会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手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广泛地参与到跨国生产网络当中,而那些不具有优势的上游生产活动往往在国外。为了寻求稳定的供应方,避免外部冲击对供应链和整个生产活动的影响,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也为了在整个生产链中获得更大的增加值,中国企业具有向国外零部件、能源、资源甚至研发等上游价值增值活动进行投资的战略需求。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行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并购国外那些具有丰富经验和优良声誉的金融机构,不但有利于我们解决金融服务水平落后的局面,而且有利于拓展国外的金融市场。只有获得了稀缺的资源、先进的经验、良好的声誉,我国的企业的发展才有后劲,进而才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我国在特定国际分工链条下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主要是通过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制造业来嵌入全球生产网络而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产业发展的。入世以来,尽管我国很快融入了世界新兴制造业的国际生产链条中,但是仅仅参与了这些行业的部分生产环节,即其中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而没有在整个行业上获得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的加工制造业徘徊在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获得的利润微乎可微。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利润逐步缩水,甚至有些企业走到了破产的边缘。面对这一劣势,企业内部逐步产生了技术升级的需求和动力。同时,企业的治污成本也因为国家不断强化的环保要求而提高,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开始有了对外转移生产的动机和需求。只不过这类对外投资还不占主流,在截至2010年末的对外投资存量中占比仅为5.6%。

再次,我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企业在很多时候是依靠贴牌生产、依靠香港等地贸易中间商的订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掌握外部市场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服务网络。这种对外部市场高度依赖却又不能掌握主动权的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在对外销售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增加了扩大投资和再生产的风险。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增加了出口企业在国内投资的风险,降低了投资收益。随着出口企业的发展壮大、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竞争激烈度的增强,这些企业对进一步投资的风险控制和收益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也逐渐产生了对外投资建立自己所能掌控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服务网络的迫切需求。这类投资在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在2010年对外投资存量中,我国在商业服务领域的对外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7.3%就是体现。

最后,金融危机前后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也是促使我国政府和企业近期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动力和压力。从动力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为我国近期对外直接投资降低了成本。作为金融危机的产生国,美国经济受危机的影响最直接也最为严重。经济增长的停滞、消费和投资增长大幅度减少、出口增长率的降低,加上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导致近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保持贬值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可以降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本币成本,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从压力来看,金融危机期间美元的走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出现缩水,国家倾向于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尤其是金融危机前的大量贸易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而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如此巨大的美元储备必然带来巨额损失,政府必然会利用多种渠道降低储备贬值的风险,其中就包括使用外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 马光明.评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势增长——成因探析与趋势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2011,(9).

[2] 项本武.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7).

[3] 姚枝仲,李众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国际经济评论,2011,(2).

[4] 张远鹏,杨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导刊,2011,(3).

[5] 张为付.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ZHANG Yao-yi, ZHANG Dong

(Economy college ,Center Minzu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1 ,China)

篇13

【关键词】 女性投资者 投资心理 性格特点 风险偏好

Abstract : As the 21st century soci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women started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brisk, women investor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proportion increase year by year, and start taking a position..This project mainly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the form of depth interview survey analysis, and taking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men and women investors investigation object, in view of the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and men and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investment difference analysis. This topic with graphics, charts, analysis female investors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use they have a great investment potential, risk control ability is very strong, financial investors should be abandoned for women of prejudice, and encourage women investors use their own character advantage, brave in the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Keywords : Women investors Investm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Risk preference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行业,一个国家的金融发达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其国际地位的高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除去消费支出后的结余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将储蓄存入银行获得利息,而更多的将目光放到了投资理财方向,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可见证券投资已成为现今社会中极其普遍的投资渠道之一。

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使用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男性和女性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男性和女性在心理素质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和影响程度都有所不同,但目前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分析尚属空白。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研究,以了解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各种心理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进而帮助人们克服不良投资心理因素的干扰,提高财富水平,同时试图找到女性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定位。

1. 研究背景与相关文献

1.1理论背景

心理因素是人类欲望、目标和动力的根源,也是多种类型的植根于偏差、过度自信、情绪等人类错误行为的基础,而这些错误与偏差影响着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金融分析师的证券投资决策,故而现在投资专家和广大投资者对心理因素越来越重视。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和金融心理学一致认为:人们不是完美的信息处理者,他们会频繁地产生偏差、犯错误和产生感性的幻觉。由于股票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而这一点容易致使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失去理智、迷失方向,例如:由于投资心理乘数效应的作用,一些投资者在行情好时会加倍乐观,并在行情下跌时加倍悲观,这样会令投资者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对投资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具有健康的投资心理有助于做出理性、正确的投资决策。

1.2相关文献综述

投资人格雷厄姆于1949年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认为良好的投资心态特征的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投资者一旦被过度贪婪所控制,就会损害其投资动机。①其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耐心和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国内学者彭贺在《金融心理学》一书中曾对股票投资者成功个体的心理因素做了调查,并做了因素分析,提出了8个因子:决策力、情绪稳定性、情绪波动性、独立性、冒险性、聪慧性、专注耐心、贪婪性②。这八个因子对解释投资成功的累积贡献率为60.506%。虽然心理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目前来看学术界缺少针对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心理因素影响的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在金融市场这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中女性一般只处于工作人员等不具核心性质的岗位,而真正步入证券投资领域的操盘手及基金经理等高管人员则极为少见,认为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忽略了女性内在性格中的优势。本研究拟抛开传统观念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调查出发,通过对女性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调查与分析,从中发掘女性投资心理特点的一般规律。

2. 研究方法

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异,提起男性往往会想到大气、豪爽、阳刚、勇敢等形容词,而女性则相对温柔、腼腆、谨慎、矜持,那么性格的差异是否会导致他们投资心理的差异呢?这些差异会给他们的投资行为带来哪些影响?为了研究男女性格差异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表现,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北京地区的证券投资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总计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6%,其中女性投资者247人,男性投资者231人。随后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在证券投资领域有研究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进行深度访谈,结合他们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所调查女性投资者的具体分析

3.1女投资者年龄结构

据统计(如图-1),女投资者平均年龄为33岁,并且女投资者年龄结构呈头大脚轻的椎体状,其中18-30岁(含30)占70.49%;30-50岁(含50)占14.75%;50-70岁(含70)占14.76%,由此说明18-30岁年轻女性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态,将资金用于证券市场各种证券投资上以获得收益,相比较而言30-70岁的中老年女性对资金的使用方式较为保守,主要用于储蓄。这也体现出女性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3.2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

如图2可知,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主要分布在了解基本常识(49.18%)及具备一般专业知识(31.31%),极少的一部分女性(9.47%)是在不了解投资常识的基础上进行投资的,由此可知女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前提就是掌握投资常识,具备足够的知识素养,足以见得女性对待事物慎重考虑的性格特征。表-1 体现了女投资者在对即将投资的证券产品进行分析时的依据,50.82%的女性都根据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16.39%根据专家意见来确定,而只有11.48%的女性根据朋友的推荐选择证券投资,这也说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底蕴以及对投资证券的谨慎态度。

3.3女投资者偏好的投资品种

由图--3可见,女性投资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风险小、收益低的证券类型,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进攻,说明女性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加。

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对比分析

近几年,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投入工作与事业的趋势下,使得她们的理财与投资意识逐渐增强,实际表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具有很多性格特征方面的先天优势,诸如喜欢稳中求胜、厌恶风险程度强烈的性格特点,使得她们在投资稳定模式的技巧方面略高于男性。

(1)投资经历分析

从数据统计来看,我们调查了男女性投资者的投资经历,并分别以饼图的形式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很形象地看出,女性投资者中新开户的比例占52.46%,占据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而投资经历在3年以上的比例则相对很少;但与此相比,男性投资者中则新开户的比例相对很少,仅为12.82%,大部分分散在投资经历相对丰富的区域。从以上数据中,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女性投资者的交易意识相对较弱,拥有较为薄弱的投资经历;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女性在近几年开始重视自己的理财投资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

(2)目前资产配置比较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男女对比图表(图-5)中显示:

在前两项全部为存款和主要为存款的配置方式中,女性的所占比例均大于男性,而资产配置为混合型和主要为股票基金的方式中,男性比例明显加重,尤其在股票和基金为主要的配置方式中,男性比例为25.64%,将近为女性比例的2倍。可以得出,女性在投资时更趋向于风险很小甚至无风险投资资产,可见女性属于保守型投资模式,在初涉投资项目时,表现得小心翼翼,选择稳定度大的项目;而男性更趋向于冒险型投资模式,一般倾向于收益比较大的项目,即使风险较大也会毅然选择。

同时,男性和女性在投资目的方面也大相径庭,比如问卷调查中的第8题,调查结果如图-6,可以看出男性普遍选择有风险,收益较高的投资,而女性重在保值。

(3)亏损承受能力比较

在研究男性和女性的亏损承受能力比较,我们小组成员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析,见下图:

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女性有52.46%选择承受亏损在10%以内,而能够承受30%以上亏损的仅有9.84%,而绝大部分男性可以承受20%以内的亏损,这个比例是女性的两倍之多。从比例的分析来看,通常情况下,女性在投资方面更加谨慎,只要亏损超出自己的预期范围,她们将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来阻止交易的进行,这为她们在投资过程中取得稳定的收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从以上数据以及图表所反映的女性投资心理状况中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年,尽管女性已经不断开始步入投资领域,尤其是青年女性的投资意识大大增强,但是在男女对比的情况下,女性在投资过程中有很多性格上的优势,比如说,谨小慎微,风险厌恶程度很大,使她们偏向于选择一些稳定型证券;此外,尽管有很多女性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向发展,但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对投资形势动荡的敏感程度依然十分显著,这使得女性属于稳定投资型人群,更适合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模式。

4. 结论与启示

4.1主要结论

4.1.1女性近几年开始越来越重视投资理财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在近几年国家经济形势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女性都开始投入市场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女性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强,处于20-30年龄段的女性比例越来越多,涉足金融领域的女性比例也越来越大。

4.1.2女性投资者所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属风险稳定型,并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男性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明显高于女性,同时遭到风险打击的程度也相对增大。由统计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厌恶风险的程度很高,同时对证券投资动荡十分敏感,因此她们更愿意选择债券、基金之类的稳定型证券。

4.1.3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对证券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此外,女性投资者更加谨慎。根据调查表明,当一只股票跌到有价值时就买进,涨到被高估时就卖出,女性对股票市场的变化多端更加敏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启示

4.2.1女性较男性有很强的投资潜力,应减少目前投资业对女性的歧视。对金融部门而言,应该摒弃对女性工作能力的偏见,善于挖掘女性的工作能力,创造适合女性晋升的良好环境,将女性金融从业者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③。同时,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让女性在事业发展道路上有足够的参与竞争的机会。对社会而言,应该通过社会舆论倡导男女平等,维护女性合法的受教育权利,给予女性同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增加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4.2.2女性应该利用自身性格特点的优势,勇敢涉足投资行业。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倾向于选择标准化、稳定化的职业,逃避变化多、创造力强的行业。然而,调查表明,女性相比男性有其自身在投资行业的发展潜力,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细腻、灵敏、直觉力强的潜力,加强其专业能力的学习,并敢于尝试,敢于投资,使其成为职业发展的优势。

4.2.3女性面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很强,可增加金融领域高端人才中女性比例。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应重视女性认真负责、细心等特点,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大对女性专业人员的录用比例,给予女性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注释:

①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②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③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参考文献:

[1]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2]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陈家女.股民的大众心理与逆向思维[N].现代经济信息,2010.

[4]余学斌,戢涛,张秀娟,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散户投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5]林毅.散户的自我定位和心理误区[N].上海证券报,2008-01-07.

[6]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7]翁学东.投资心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N].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詹丽芳,女,汉族,出生于1991年4月,山西省忻州市人,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热衷于科研写作项目,现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多次获得奖学金以及各类活动奖项。

第二作者:

张隋新,女,1991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担任系生活部部长。

冷玥瑛,女, 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目前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任金融系编辑部部长职务。

焦释莹,女, 1990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肇东市,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平时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篇14

(一)投资学专业的学科门类划分宏观意义上所说的投资,多指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投资规划等投资经济学问题,从学科属性而言当归属经济学学科门类。相近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微观意义上所说的投资,应指以政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等主体对某一经济活动的投资行为,具体包括投资项目分析、评价、规划、决策、资金筹措、资金投入、项目监控与项目绩效评估等投资管理行为,从学科属性而言,当属管理学学科门类。相近的学科是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显然,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创办的投资学专业,应以微观意义的投资经济活动管理为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将投资学归属在经济学一级学科、金融学二级学科门类之下,笔者认为是有欠科学的。

(二)投资学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与联系微观意义上的投资理财活动主要站在政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的角度研究问题,投资学专业教学活动,也是为这些投资主体培养应用人才的。金融即资金的融通,是研究货币资金流通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研究问题,主要为金融中介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前者站在金融机构柜台外,后者站在金融机构柜台内,二者是投资与被投资、服务与被服务、营销与被营销的关系,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从笔者搜集分析近30所本科院校投资学专业教学方案来看,课程设置基本上以金融投资方向课程为主,与金融学专业课程交集太大,界限也不是十分明显,没有形成显著的投资学专业独立化、个性化学科特色。从投资学专业与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来看,投资学专业主要为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投融资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特别是为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输送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投融资管理与投融资咨询专业人才。而金融学专业则主要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与咨询专业技术人才。但大多数院校投资学专业也把为各种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专业人才作为其培养对象,可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例如,武汉科技大学2014提交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投资学)设置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全面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投资专门人才,拟为证券、期货、基金、信托、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投融资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专门人才。当然,投资与金融的联系在于,从微观来说金融投资是经济主体投资活动与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活动的交集;金融的本质其实是经营活动资本化的过程,与投资的本质并无区别。

(三)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的特点1.复合性与交叉性。投资学专业是一门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保险学与风险管理等多门学科于一身的复合性与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复合型金融投资人才,既要有经济学基础知识,更要有扎实的专业项目投资知识,既要熟悉宏观的投融资政策背景,又要精通各种投融资的微观技巧。例如,广东商学院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数理分析型、市场营销型、实践应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应用性与实践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训练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教育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点。3.国际化与地方性。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全球性、全国性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开放,对于金融投资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金融投资意识与操控运营能力十分重要。例如,东北财经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投融资管理专业人才。但对于实业性投资专业人才,适应地方经济的要求则明显重要于国际化的需要。4.创新性与发展性。创新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投资学专业具有注重实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性特征,同时还具有针对实际问题、面临具体情境、解决具体问题的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性特征。5.微观性与营利性。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专门是为企业培养投资管理专业人才,而非培养宏观层面的产业投资规划与管理人才,同时也就具备了显著的追求投资效益的营利性特点。

二、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现资广义地说既包括传统的以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实体性产业为投资对象的实业投资,也包括以证券、期货、外汇、黄金、期权、基金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投资;既包括以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性投资,也包括以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营利性直接投资,还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非营利性公共(财政)投资,也包括国际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特殊领域的投资活动;既包括宏观层面的产业布局、产业投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创业投资、项目投资、金融产品投资。近年来,这些领域的投资活动及投资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专业人才。狭义的投资则专指金融性间接投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前提也要以投资活动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为前提,并由此规划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方案。投资人才专业能力体现为管理投资活动的应用能力,如图2所示,具体体现为对某一投资项目的分析、评价、规划、决策与效益评估等方面能力。按照具体职业规划,可以是直接投资运营也可是受聘充当投资顾问,发挥投资咨询与策划作用。

笔者分析了已经开设投资学专业和2014年新申报投资学专业的近30所本科院校专业教学方案,如图3所示,约60%院校的投资学专业基本定位于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投资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备……的高级投资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方法。[3]结合所列核心课程分析,可以看出,教育部对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侧重于金融投资人才培养。例如,沈阳化工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胜任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咨询及管理工作。再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金融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投资业务操作和管理。山西财经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具备投资实务专业技能与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业务技能。如图3所示,30%院校的投资学专业定位于金融投资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实业投资领域房地产投资专业人才培养。

例如,广州商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为:本专业融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和其他各类投资于一体……[4];例如,长春光华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处理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国际投资等方面的……面向大中型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结合注册投资咨询师(RCE)的考试知识要求,按照应用型培养目标在各个模块进行课程修订,已经形成实物投资课程与金融投资课程并重、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协调搭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推进的投资学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另有不足10%院校的投资学专业定位于金融投资方向投资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公共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例如,湖南工业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具备处理公共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理财等投资实务及资本运作基本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投资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在专门投资机构从事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理财规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湖南农业大学投资学专业建设特色是从经济体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把握投(融)资理论及实务,并以公共投资(尤其是农村公共投资)的方式与效率作为研究特色。

三、新设投资学专业特色的形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以下简称目录),这一举措,在规范专业名称、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但由于专业种数大大缩减,一些学科门类会出现扎堆、雷同、恶性竞争等问题。《目录》将原有的635种专业缩减为506种,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在基本专业中有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中有32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基本专业中外国语语言文学就包含了62个小语种专业。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一般只能在352个基本专业减去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再减去62个小语种专业、剩余的260个专业中选择,而全国截至2014年6月有本科院校共875所,每所院校专业数大多在40~50个,平均办有每个专业的学校数应该在875×45÷260=151所。如果这些学校专业名称一样、课程设置雷同,势必造成恶性的无差异竞争局面。为此,教育部门可尝试允许各本科院校申办同一专业名称下的适应地方经济需要、形成本校特色的专业化方向。如图4所示,投资学专业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公共投资、实业投资或项目投资、金融投资等专业化方向或投资管理、投资规划或投资咨询等专业化方向。鉴于所述我国经教育部审批备案的投资学专业基本上侧重为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培养金融投资人才的现状,新设投资学本科专业若要形成本校专业特色、适应地方经济需要、形成明显的与金融专业的区隔,最好选择公共投资、实业投资或项目投资专业化培养方向。鉴于公共投资就业面较窄,可避开金融投资的无差异竞争,开设实业投资或项目投资管理专业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