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市场背景范文

医疗市场背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市场背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市场背景

篇1

关键词:市场化 医疗改革 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55-02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没有推行市场化经济,那个时候是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国家经济的走向,国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计划经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当时个体经济自发性还较弱的前提下,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使中国市场的整体秩序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且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家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也基本上满足了国家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国家整体经济较为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整体策略的调整,我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医疗卫生事业不及时的进行改革,那么其前行的道路必然会越来越难走。因此,在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是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是需要我们积极应对的。分析困境所在,减少改革阻力,提出积极应对改革的策略正是此论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二、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化背景下,要想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起更完善的医疗制度,创建更加公平、效率高的就医环境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现如今市场经济时期,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一个难题困扰着患者就医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医疗体系中,之所以会有许多不良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医疗制度的不完善。没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因此造成了许多类似于“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不仅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大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医疗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有完善的制度来对其进行制约,从而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工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从而也会有利于创建更加公平、效率高的就医环境。

2.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医疗体系,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于目前医疗体系中所存在的影响其自身发展的问题,对其问题及时的进行改善,不仅仅会有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同时也能带来许多其他方面的效益。例如,能够提高患者对国家医疗的满意程度;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些都是从小的微观层面上来看所存在的积极意义。医疗改革所能够带来的成效,不仅局限于微观层面,其在宏观层面更是意义重大。整个大的医疗体系当中,正是由一个个小的问题组成的。解决每一个小的方面以及小的问题,就能够大大的改善整个医疗环境,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而医疗体系的完善,问题的改善,不仅仅可以给医疗领域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对于推动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三、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1.政府的定位不准确,对其职责定位不清晰影响了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是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推行的,因此医疗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实现最优化的医疗配置。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以及医疗机构要分别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清晰的划分出自己的职责所在。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本是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果一切权力都交由市场来掌控,那就会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政府监管不力,政府职能缺失等。这将会给医疗改革造成很大的阻力。因此,要想减少改革的阻力,脱离改革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政府的责任,明确其应该监管的范围,完善各项制度,给予的医疗机构的自应该在政府机构的监管范围内实行。

2.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医疗市场秩序混乱影响了改革的步伐

医疗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作为保障,只有在规范的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制约之下才能使改革顺利的推行下去。但是从目前来看,改革面临着重重阻碍,许多问题迟迟无法通过改革来解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因此造成了医疗市场秩序的混乱。从目前公众所反映的问题有医疗效率低下、医生收红包为自己谋取私利、药价虚高、医疗服务价格混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医疗制度不健全,导致了医疗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度与步伐。

3.部分医生的能力与素质还不够高,为医疗改革造成了阻力

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医疗系统内各医院的配合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这里我们所讲的素质和能力既包括医生对医疗卫生知识的充分认知,还包括医生的医德、责任心等。医疗改革这项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医疗系统内的工作人员来推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医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医生还多数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中。在一些小城市或者区县的医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医生专业素质以及能力并不高,甚至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他们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对改革起到推动作用,甚至会为了一己私利而阻碍改革的步伐。这就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成效。

四、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走出困境的对策分析

1.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政体分开,强化政府责任

国家政府以及相关行政等部门作为推动医疗改革的主体,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政府等部门需要明确好自己的职责,哪些行为可以放权给医疗部门,而哪些行为必须要由政府等部门来积极推动与参与,是需要充分把握好其中的“度”,也就是说政府部门不能管的太多,也不能管的太少,保证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要在国家政府充分把控的前提下来自由发挥其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医疗改革中,政府一定要强化自身的责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协调统一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坚决杜绝政体不分的状况再出现。在之前我们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经常会听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体不分的医疗体制。政府部门掌控医院行政权及人事权等等,公立医院附庸于政府部门,那么行政权力的缺位错位等就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发展。所以,要想使我国医疗改革走出困境,就一定要明确政府职责,政体分开,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

2.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整顿医疗市场的秩序

在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除了政府部门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外,还需要医疗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在公立医院中,一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立足国情与医疗体制的现状,科学的推进改革,充分的完善医疗服务体制。国家政府部门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充分放权给医疗市场,那么医疗市场就要对自身权利进行充分的整合,不能将所有的权利都依附在政府身上,所以在市场化背景下,就要重新理顺自己手中的权利,配合政府部门一起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多种体制与机制,发挥出医疗改革后在市场化大背景下的应有的效率。医疗系统风气的改善将会大大的改善医疗市场的秩序,从而推动中国医疗体系的改革步伐。

3.加大人才整顿力度,提高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医疗系统中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对于医疗改革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医疗,就要加强对医疗系统中人才队伍的整顿,通过培训、定期考核等手段来提高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例如,在医疗系统内部,由国家主导、医院内部执行,定期为医生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与考察。对管理层人员更侧重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医护人员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培训等。培训与考核要进行充分的结合,对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继续留任工作,考核多次不通过者就要实行淘汰制度。除了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外,还应该加强医疗系统内工作人员对国家出台的大政策的了解与把控,使他们能在改革中做到全力配合。

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还是在其他领域中,不管是为了促进企业或行业的发展还是为了对其进行改革,改善其存在的弊端,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一点,那就是人才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人才的建设方面,对人才的培训,一定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决不能走形式。那样既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季宇欢.浅谈如何走出医疗改革困境――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角度看 [J].现代妇女.2014

[2]刘文.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医疗改革 [J].中国经济.2015

篇2

关键词:老龄化 医疗旅游市场 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66-02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单纯的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旅游项目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从而引发大量有医疗需求的人加入医疗旅游大军,引发医疗旅游热潮。同时,老龄化人群增多,人们对健康、养生、疗养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以健康为旅游动机的旅游产品也将成为旅游行业转型的新宠。因此,本文在老龄化这个当今热点问题下,研究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一、医疗旅游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是以康健为动机,由医疗保健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最早期从欧美等医疗条件好的发达国家兴起,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医疗旅游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山东省开发医疗旅游的条件

(一)区位优势

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临近天津、北京,连接江苏、上海,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要地。从旅游业的眼光来看,山东省三面环海,地处环渤海旅游圈,与韩国、日本等国联系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二)旅游资源丰富

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以“一山一水一圣人”和“黄金海岸”两条主题旅游线路贯穿了众多旅游景区(点),有“三孔”“东岳泰山”等世界级知名的旅游资源,有国家级资源百余处,吸引了省内外甚至是国内外大批旅游者。山东省的济南、泰安、曲阜、青岛等城市都是国家旅游城市,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较为先进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符合医疗服务需要。同时,符合疗养和有医疗作用的山岳、温泉、海滨等旅游资源在山东省覆盖面较大,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旅游基础设施,可以开展医疗旅游活动。

(三)医疗技术有保障

山东省是中药材资源的主产地,境内有许多珍贵的中草药植物,丰富的药材奠定了开展医疗旅游的物质基础;山东共有医院1490家,其中三甲及以上医院83所,中医院11所。医疗技术发达,拥有高端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有国内知名专科专家。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在中医医疗方面各有所长,在国内传统中医治疗中对慢性疾病、保健滋养等方面,山东省的中医技术也略有成果,能够满足医疗旅游者就医的技术水平。

山东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道家学说在此地也大有发展,儒家道家有很多典籍学说记载了修身养性的方法和内容,能够为游客提供疗养修身项目,提供疗养基地。

(四)交通和接待条件满足需求

山东省交通便利,水陆空连接的网络交通线给医疗旅游创造了可行条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多公里,居全国首位;公路、铁路、水运旅客运载量达到20亿人次。国内外航空运输线路245条,方便出行。同时,山东省旅游接待能力也是发展医疗旅游的优势条件,省内旅行社居国内首位,星级酒店904家居全国第三位,强大而又良好的接待能力,能够满足接待医疗旅游游客的需求。

(五)老龄化的客源市场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人数最多的国家。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就达到1.67亿,此后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每年以100万老年人人口速度增长。2010年老龄化增长数量达到800万,预计5年内,老年人人口将突破2亿。中国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但老年人人口数量的增多也为开发医疗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三、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

2014年12月,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4】31号文件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发挥山东省医疗保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医疗、保健、疗养、美容等旅游与医疗项目,建设融合儒家道家文化的保健旅游场所,培养中医药健康疗养基地,开展儒家修学、保健养生等内容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山东各地都在推进旅游行业升级和改革,积极开展医疗旅游市场,原黄金海岸旅游路线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的多个海滨城市组合的旅游模式,为海滨疗养保健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泰山、临沂、聊城开展温泉养生旅游有声有色,曲阜及潍坊等地开展民俗文化修生养性的旅游活动。

虽然山东各地医疗旅游活动有所开展,但是山东医疗旅游起步较晚,相对于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医疗技术和医疗旅游的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发展医疗旅游也仅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规模较小,旅游市场没有形成,仅是局限性的保健而已,具有地方医疗特色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或者未充分开发,不能满足医疗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四、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山东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多次强调促进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医疗旅游,但并没有具体行而有效的方针政策。医疗旅游这种新型产业是以两者融合的角度出现的,涉及部门、领域就比较复杂,两者融合起来,缺少管理部门来监督,缺少医疗旅游行业规范及准入标准,也没有完全搭建好医疗业和旅游业协调合作的平台,缺少对医疗旅游行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二)“医”与“游”的结合不够

医疗旅游是“医”与“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是为了旅游行业改革而进行的产品升级,医疗旅游要达到“医”与“游”一加一大于或者至少等于二的效果。但目前,我省开发的医疗旅游,“医”和“游”层面不统一,产业链短,辐射面较窄且平行分离,两者没有很好的融合,看到“医”没有明显的“游”或者“游”中“医”的层面仅局限于养生休闲,开发路径过于狭窄。

(三)医疗标准和技术相对较低

山东省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有规模、有影响的医

疗机构不足,能开展高端医疗服务的机构更是有限,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诊疗项目。省内开展的医疗旅游多以中医疗养、修身养性为主,缺少高端医疗服务及技术。JCI是世界公认的医疗最高标准,我国有15家医疗机构通过了认证。目前,山东省医院没有一家进行国际JCI认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低,技术和水平有局限。

(四)医疗旅游服务机构的缺乏

医疗旅游除了需要一定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支撑以外,还需要具有医疗和旅游两种技能的人员进行导游服务。目前,山东省没有一家医疗旅游机构来专门从事医疗旅游接待服务,大多数旅游机构还主要从事老的旅游方式进行宣传,缺乏医疗旅游信息平台及推广桥梁。

(五)医疗旅游队伍薄弱

介于医疗旅游的特殊性,其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既需要有良好的导游能力,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基础知识。目前,我省大多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及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更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来培养队伍的医疗知识,欠缺业务知识和素养的从业人员队伍基本上没法与旅游者在疗养或者医疗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医疗旅游队伍的薄弱是山东省发展医疗旅游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浩,魏卫.医疗旅游的兴起与发展[J].旅游纵览,2011,07.

篇3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幼时肠胃因受刺激而发生不适,即便时间较短也可能“后患无穷”,长大后心情容易焦虑和抑郁。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大约1/5人群经历过上腹部持续或反复疼痛,或者罹患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研究人员先前发现,这类人群比同龄人更容易焦虑和抑郁。研究人员认为,压力激素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不少患者说自己的肠胃问题始于年幼时期,当时他们的心理学体征尚未出现。因此假设,消化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情绪紊乱。这一假设有一定理论支持。近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和焦虑心理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存在关联。肠道和大脑通过交感神经连接在一起,两者之间联系复杂,双向交流,肠道内的变化通过信号直接发送至大脑。

中国职场人士半数抑郁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09年对北京等六省市13177名职场人士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业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处于无抑郁状态的人仅占49.3%,处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分别有25.6%、23.52%和1.58%。

北京工商局通报不合格产品黑名单

近日,北京市工商局通报了新一批不合格食品黑名单。

此次下架的问题食品有,连城县广大食品厂生产的“东方红园”红薯干,二氧化硫超标;郑州市管城区伊源祥食品厂生产的“伊源祥”加州牛排和河南亲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次“卫龙”亲嘴烧均为糖精钠超标;沈阳市馨溢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馨溢源”辣肉卷,山梨酸超标;天津泉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泉源”甘草杏,亚硫酸盐超标;郑州市管城区天赐巧老婆豆制品厂生产的“天赐”开心农场和郑州市管城区福达食品厂生产的“华豫福达”调味面制食品均为苯甲酸、甜蜜素超标;郑州市管城区羽萍食品厂“羽萍”辣到你活该,糖精钠、甜蜜素超标;辽宁丹东丰麟食品厂生产的“丰麟”烤鱼片,亚硝酸盐、亚硫酸盐超标。

基因决定快乐程度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脑中的一种特殊基因决定的。由于人们体内的这种基因结构有差异,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不相同。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行为经济学家德内弗斯是这项研究的发起人。他说,研究对象是一个名为5-HTT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帮助神经细胞回收利用发送信号的化学物质血清素,血清素被认为与情绪波动息息相关。研究发现,5-HTT基因存在“长”、“短”两种结构。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个“长”5-HTT基因的人往往比拥有其他基因组合方式的人更容易感到满足。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每个人的幸福感各不相同,以及为什么有些人相对更容易快乐。

不过,德内弗斯说,“我们的幸福感不完全是由这一基因决定的,其他基因以及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也是个人幸福感不尽相同的重要原因”。

部分纸杯双酚A含量远超塑料杯

由于担心可能诱发性早熟,欧盟宣布将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日前,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研究环境激素的专家对部分生活用品中的双酚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用一次性纸杯中的双酚A含量是一次性塑料杯的30倍,雨水里的双酚A含量是饮水机里纯净水的5倍多。

双酚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常用于制造塑料产品,如太空杯、塑料餐具、水壶、婴儿奶瓶等。最新研究显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至食物和饮料中,可能诱发性早熟,甚至致癌。更重要的是,双酚A可产生雌性荷尔蒙效果,可能导致年轻男性数量骤减,还会导致男婴女性化。

专家建议,不用聚氯乙烯包装材料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尽量少用一次性餐饮盛器,不要淋雨。

我国开始执行国际首个泰国香米标准

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一批泰国香米品牌掺假事件。为了应对市场上泰国香米真假难辨的状况,国家标准委近日的行业标准《泰国茉莉香米品种鉴定及纯度检验方法》(以下简称《检验方法》)于今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该标准由厦门检验检疫局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制定,这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公开的泰国香米纯度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虽然不是强制性标准,毕竟让国内泰国香米行业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它主要涉及泰国茉莉香米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的DNA技术检测法、感官检验法、水煮检验法等3种方法。

这个标准中的DNA方法检测结果准确,但仪器设备要求高,检测费用高,而感官法和水煮法则适合普通老百姓来检验自己买的泰国香米够不够纯。

感官法:香米有独特的潘丹叶香味,行内俗称的茉莉花气味。肉眼观察晶莹剔透、光洁、显微黄色、一般没有腹白。香米粒型明显细长、呈弯腰弓背状。质地较为致密,不易折断。香米煮熟后软滑爽口,米饭凉后米粒不发硬。

水煮检验法:大米煮熟后,平铺在透明玻璃板上,再用另一块玻璃压在上面,施外力将饭粒压扁,若饭粒通体呈透明状,则是香米,若边缘成透明,中心有白粉状,则不是香米。

每天工作11小时心脏病风险增七成

最近研究称,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67%。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7千余名英国工人的工作时间进行长达11年追踪后,发现了这个结果。研究人员说,工作时间长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让心脏病发病比例增高。

加拿大超市每天清理过期食品

把即将过期的食物减价出售或捐给慈善机构,把已过期的食品销毁是加拿大商家的惯常做法。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超市都会在晚上结业前的2~3个小时内,把当天或是第二天必须卖完的食物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掉。那些即使打折后仍未卖完的食品就被当成垃圾处理了。如果因极个别疏漏,没有及时把过期食品下架,一旦被发现或收到顾客的投诉,他们会马上将这些漏网之鱼处理掉,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和自己的声誉。

在法律上,加拿大严格禁止销售过期食品。卫生部《加拿大食品和药物法案》中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可销售劣质食品。在卫生专家看来,食品存放时间过期,会增大被细菌感染的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伤害,因此理所当然归属于“劣质食品”类。加拿大疾病控制中心的食品安全专家明确表示:任何商家都不应以任何形式来销售任何过期食品,这是违反政府法规的。

吃药加糖能增强药物杀菌效果

吃药时加点糖是人们常有的经历,一般来说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药物下咽,而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说,加糖还可能会帮助增强抗生素类药物的杀菌效果。

使用杀菌药物时,有一小部分细菌会在体内转入类似休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细菌并不活跃,因此药物也对它们没有效果,它们会在药物的攻击波中逃过一劫。但在几周或几月后,这些细菌又会变回活跃状态,导致疾病长期持续难以根除。

篇4

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春风”自去年以来就一直没停过。

过去一个多月,《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等多部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和监督的新规密集。

多位受访者均认为,国家层面不断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制定和监管,将助力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并逐步打破高端医疗器械被以“GPS” (GE通用、Philips飞利浦、Siemens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垄断的局面。“到2025年,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水平总体上有望跟国外同步或接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表示。

而在国产医疗器械奋起直追的未来几年里,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体系至为关键。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医疗器械审评技术资源依然缺乏,主要表现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发展速度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审评人员经验不足,外部专家队伍未能很好发挥作用,等等。业内人士建议放开第三方检验机构准入,利用和拓展现有资源。

评审“松绑”

2014年以来,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医疗器械“特批绿色通道”逐步推进以及第一批国产优秀医疗器械,第二批遴选工作即将启动等,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的崛起的政策利好不断。

而随着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指南》等重大政策将医疗器械单列出来作为重点支持发展领域,更是进一步鼓舞了行业破除“GPS”垄断的信心。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收入约2556亿元,同比增长20.06%。赛迪顾问、中研普华等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均预估,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作为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我们发展得比较快,但不能说发展得比较好。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还亟待突破。”姜峰认为。

《2014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1.6万家,其中Ⅰ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占29%、Ⅱ类医疗器械约占54%,而高端的Ⅲ类医疗器械却仅占17%。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都被跨国公司垄断。

高性能医疗器械可能是除军工以外,市场准入条件最为严格的产品。在保障医疗器械上市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速医疗器械技术评价工作,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完善优先评审技术要求,实施有利于创新的医疗器械特殊审批程序。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食药监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下称“总局审评中心”)起草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60余项指导原则, 配合国家食药监总局起草了《免于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等配套文件,并按照新法规要求进行涉及审评程序、专家咨询、补充资料、退审要求的制定修订工作。

“这几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政策、法规的力度和监管的科学性等与以往相比有非常大的提升,审评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审批速度也在加快。”姜峰表示。

在近期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会议”上,总局审评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2014年,该中心审结项目数量增长了48%。2014年,该中心接收审评任务同比增加了14.3%。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去年3月实施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总局审评中心收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209项。目前,该中心已完成189项申请的审查工作,30项申请已通过审查。

放开第三方检验?

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医疗器械大量涌现,审评技术人员资源紧缺的问题非常突出。” 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昕说。

根据公开报道,总局审评中心目前核定编制100人,还建立了由1000多名专家组成的咨询队伍,其中有8名院士,涉及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毒理、生物医学工程、医用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

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CEO奚水指出,由于国内审评技术人员偏年轻、工程背景、研发经验不足,企业经常被告知需要补充无关紧要的材料,这其中浪费了不少时间。

而在姜峰看来,除人手不够和人员经验不足以外,1000多名专家组成的咨询队伍也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生存状况不太好,来自企业的专家在参与审评过程中有失公允;另一方面,由于医院的专家、院校的专家和产业的结合长期以来不被重视,这些专家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并不熟悉,甚至连参加审评的目的有时候都不太清楚。

作为医疗器械技术评价的重要环节,产品技术要求的预评价和复核,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检验,产品安全有效性的技术监督,都离不开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参与。

但不少企业都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发展速度落后于市场的需求,甚至成为医疗器械技术评价制度发展的制约因素。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 医院 财务管理 管理方式

受单位性质与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影响,财务管理以往在医院日常的工作管理中通常会被忽视,但近年来市场经济形式的转变及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转变来应对市场经济形式的转变及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所带来了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仍有大多数医院其各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只重视本部门工作业绩的管理,而忽视了相关财务信息内容的管理。导致医院各部门的医疗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不仅造成依赖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成本。

(二)财务管理的方式缺乏科学性

专项物资的采购比例增大是现阶段我国各医院所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各医院采购环节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招标又或者是没有完善采购的手续等。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医院在账目记录中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失去了其应有的主体性,从而最终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丧失其应具备的科学性,极易造成资源和资产的浪费。

(三)医院的财务核算制度有待完善

医院的财务核算制度有待完善也是导致其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一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医院在财务核暗中往往只重视对成本和资金的核算,这就材质其财务核算的内容丧失了其应具备的全面性且对相关的经济效益内容有所忽视。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医院的财务核算制度已作出了相应的转变,但其中有一定的内容有待完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方式完善的策略

(一)提高医院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意识

在市场经济形式转变及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财务风险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这就要求我国各医院能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来应对不同的财务风险,因此,医院的各部门必须切实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断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行强化。一方面,医院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制度来对充分的对财务管理进行分析,为预防财务风险的产生构建相应管控制度,以有效对风险作出预警;另一方面,医院各部门要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充分对进行医疗资源的使用核算,从根本上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

(二)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

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及自身医疗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发展就要才用更加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一方面,要以准确性为目的进行财务信息的搜集,而为了提高医院经营与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医院还必须充分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以促使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为真实有效的了解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还要求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能充分的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医院整体的资产及运营情况来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完善,一方面,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者能对财务核算的范围进行界定。要求依据国家相关的制度规定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界定其范围,以确保财务核算真实性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者能对财务核算的流程进行控制。要求以成本的降低为目的合理的对财务核算的内容进行调整,并合理的控制其成本。同时,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应重视工作的全面性,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能除财务核算之外,还要给予信息的预测、指标的控制等充分重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财务管理与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基于此,针对在市场经济形式转变及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就要求各院能以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为依据对其财务管理的形式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切实有效的提高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与市场经济条件之间的适应性,促进医院在市场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民. 试析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适应市场经济[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

[2]赵兰珍.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05).

[3]袁彭尼.浅析我国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篇6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的主要管理方式,对于提高自身的核心价值、创造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新环境下公立医院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探析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对日后的发展和改革带来的重大意义。

一、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回归公益性”准则下的公益性缺失问题

1.1新医改政策重点为“公立医院要遵循社会效益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坚持将病人当作重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检查、用药及医疗行为。”其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在未来发展中“回归公益性”的主要方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不过,在初期医疗市场化现象严重、监督体制不够健全、财政补偿的力度不足等宏观环境下,国家公立医院已然走上了追名逐利、盲目扩张规模的道路。

1.2“回归公益性”所强调的是,公立医院要更为重视医疗工作的社会效益,而且,其更多的含义是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加大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规程。在实际的医疗工作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社会地位通常因为医疗信息不对称,让服务消费的患者一方陷进被动境遇。同时,伴随着许多高新技术诊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活动中的“物化”现象日渐显著,医务人员更多地注意各种检测报告、复诊报告和影像资料等,反而对病人本身的关心变少,服务意识变淡,缺少对病人的关怀。

2.市场竞争中的粗放式管理方式

2.1新医改政策明确表明,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主动的发展医疗事业,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打造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投资方法样化的医疗机制。目前,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着我国进入WTO后,医疗市场逐渐开放,新医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流入医疗市场,我国医疗行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公立医院即将面临着史上最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非公立医院以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以及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2公立医院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是由于相关人员长期未对内部管理提高重视,将管理模式保持在原有的简单粗放的管理阶段。很多医院进行绩效考核都是用传统的考核制度,采用统一的考核准则,在考核内容上不能体现出真实业绩的贡献值;薪酬分配体制沿用了等级工资体制,薪酬水平和结构不能体现出科学按劳分配的原则,缺少竞争性和激励性;另外,缺少人力资源对自身资本属性的认识,对其资源的投入和开发较少,不能够调动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对于其余生产力要素的促进作用,使人力资源造成很大的流失和浪费。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大我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1.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医疗行业从本质上来讲是服务行业的一种,不过医疗服务本身具有独特的产品属性,使得医疗事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医患之间的关系,含有很强的契约性,患者一方看医生的行为,涵盖着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没有保留的把自身的隐私甚至是生命与健康交到医生手中,并且相信医生会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要考虑位置,而不是医生自身的私利。所以,要强化对医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其职业素质,重点培养医务人员的正确价值体系,让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始终记得“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开销,降低病患的经济负担,认真坚持和履行自身的职业操守和服务承诺,建立起医疗事业的公益形象。

2.强化服务理念,坚持人文关怀

在医院文化的实际建设中,尤其要注意服务文化的建设。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心理和情感服务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加大对患者的心理及感情的服务和关怀变得特别重要和迫切。医务工作人员要明确的意识到患者不但需要超群的医术、快捷有效的治疗,还需要人文主义关怀。

3.培养市场的竞争意识,提升内部科学管理制度

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医疗行业竞争环境下,国家公立医院的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所以,要不停的进行深化改革,改变固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加大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危机意识,重新打造医院的品牌形象。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良好的医院文化可以指引医务人员自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的廉洁奉献、文明行医,将这种意识层面的精神转化成为实际行动。这样不但提升了公立医院的形象,还为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恒丽,张兴荣.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政治学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3(02).

[2]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01).

篇7

1、 社区医疗显著增长,认为能创造500-2900亿的市场;

2、 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这是实实在在的“市场”;

3、 在医改方案下,有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极大地激活市场的需求;

在汹涌的“扩容思潮”下, “医改方案”能否承载业内对医药市场扩容的高度期待?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应首先搞清楚两个概念:

其一,“医药市场”的范畴。所谓的“医药市场”,顾名思义就分为“医”和“药”。“医”就是“医疗”,即指医疗设备、器械以及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服务等范畴;“药”就是“药品”,由医药工业企业通过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向患者提供;

其二,8500亿的使用方向。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这8500亿的投入大概分为三块:医保3900亿,公共卫生机构600亿,医疗机构4000亿。

笔者认为,在医改背景下,这一方案对“医疗市场”的扩容是不言而喻的,但对药品市场却未必乐观。对“医疗市场”而言,国家财政的投入是巨大的。首先,要对其层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等)的改造升级,其次,要组建社区卫生中心。做这些规划与布局都需要采购大量的医疗设备、器械等,这对“医疗市场”利好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对“药品”市场而言,恐怕未必有那么乐观:

1、 用药需求是刚性的,虽然现在和以前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但是人们有病就会去买药、会去求医,这是人的本能,那些因为“看病难、看病贵”而不去求医买药的现象只是个案,因此基本上不存在“被抑制”的“需求”;

2、 有些业内人士认为,“社区医疗”将显著增长,可能会有500-2900亿元的市场空间,认为这是市场的“增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社区医疗”的增长主要是以分流在大医院的人群为前提,这也是“新医改方案”的初衷。那么这部份的“社区需求增量”是以“医院用药需求减少”为前提,是一个“彼消此长”的现象;

篇8

医疗器械属于医药工业中医药制造业的一个子行业。

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Ⅰ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Ⅱ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Ⅲ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根据具体用途不同,又可将医疗器械细分为以下十二大类(见表1)。

二、行业背景

(一)国际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90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长期由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2009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如表2所示。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强生是医疗器械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飞利浦和雅培等,虽然并非专业的医疗企业,但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专注于细分行业产品的公司如美敦力、百特医疗和波士顿科学也同样收入不菲。

目前,全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 ∶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 ∶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全球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继续扩大之势。在人口老龄化压力和新兴市场医疗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美国医疗器械市场保持9%的年增长率;2008年日本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1142亿日元;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新加坡,近年来医疗器械销售额每年上升18%左右。据Kalorama Information预测,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3120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将会以4%~6%的速度增长

从风险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较大,加之医疗行业本身的风险较大,2010年风险资本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风险投资相对谨慎。美国2010年风险资本投资医疗器械行业总额为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美国风险资本更看好已在欧洲获得批准、相对风险较小的产品,融资主要用于国内试验以及FDA批准。具体细分领域集中在心血管产品(如TriVascular的血管内支架、CardioMEMS的心衰压力测试系统)、家用医疗(如Home Dialysis Plus的家用肾透析设备)和医疗信息(Theranos的医疗IT系统和个体化用药)等领域。

(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截至2009年底,中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876家,其中:Ⅰ类3696家,Ⅱ类7869家,Ⅲ类2311家,全国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55765家。目前我国可以生产47个种类、5000个品种、30000余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基本装备需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市场地位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同比增长50%左右,是医药产业中同比增幅最大的行业。由于销售情况出现好转,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盈利显著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近115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根据海关数据,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时创造历史最高记录,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累计贸易顺差额达6742亿美元[1]。这表明国际市场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行业内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一般占55%,中低端产品占45%。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中高端产品仅占25%,而中低端产品则占75%。虽然我国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类手术器械等方面,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产品均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这类产品相对依赖较低的原料价格和人力成本,容易受到原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从企业构成来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较高(90%左右),且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新产品研发投入,仅能依靠低价在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医改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倾斜和医保覆盖面的扩大,由医院设备的巨大缺口产生的市场空间十分可观。据卫生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尽管在中国市场上,外资巨头占据了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80%,然而外资企业一家独大的情况并不存在。因为想在中国市场立足,仅仅依靠品牌和产品并不能掌控市场,还需要推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主动和经销商合作、加强售后服务解决方案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转型期,呈现出外资巨头与本土龙头企业相互向对方势力领域渗透的格局。我国已有多地先后建立了专业发展医疗器械的医疗产业园区,以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例如2011年4月,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引进建设了总投资额达50亿人民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并配套建设国际会展、物流、信息、产学研服务、检测等6大中心,设立共享GMP仓库和实验室,形成医疗器械科研、转化、生产、展销多功能基地。

从风险投资角度来看,2010年,医疗健康产业名列IPO数量最多的四个行业之一,以截至创业板上市一周年的数据来看,各行业企业IPO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是医疗健康,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868倍。在此背景下,各类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先后成立,项目争夺战硝烟四起。

三、行业政策

我国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并加强药品价格管理,药品利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将对医疗器械市场产生利好。医疗器械科技成果一般需要3-5年的转化期,上千万的投入,因此普及型器械的发展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以政策、资金等加以推动,帮助企业走完全程。政府采购导向对促进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相当重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把替代进口产品的国产产品列入医保范围,会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成长机会。基于此背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扶持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

(一)卫生部公布《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2011年3月,卫生部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旨在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今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管理办法》强调,未来医疗卫生机构须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医学装备,应当首选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据此推测,未来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价格和利润也将无法保持原有水平,而产品独特、技术门槛较高的企业将在招标中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二)卫生部启动耗材集中采购

2011年卫生部重新启动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系统。高值医用耗材是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2004年,卫生部曾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8省市进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目的是挤掉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分,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试点的范围为普遍使用的心脏介入类医用耗材、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三大类产品。经过集中采购,耗材价格确有下降:心脏介入类耗材降价376%,心脏起搏器降价152%,人工关节降价243%。2007年,卫生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3]。《通知》规定,“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由卫生部审批,其集中采购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少,各地采购价格差异大,价格虚高问题较为突出,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2008年,卫生部进行了第一次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这也是卫生部第一次大规模采购医用耗材。这次集中采购,实现了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全国统一价格,为全国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奠定了基础。

卫生部集中采购,将减少企业产品进入终端销售的流通环节,产品价格预计会有明显下调,这将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药物和器材的价格,但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走偏,出现例如“中标死”等问题。同时,如果卫生部集中采购要求降价,可能促使外资企业的产品降价,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进军,这将会对国内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构成巨大威胁。

(三)新医改国家将投入千亿巨资装备县级医院

据测算,目前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西部地区甚至超过50%。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投资总需求已达1000亿元(含设备投资),这包括全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截至2010年6月底,中央专项投资200亿元已分3批下达。

依此政策,首先,基建行业的水泥、沙石、门窗、上下水管件和瓷砖、玻璃、灯具等医疗机构常用、必需设备行业以及新兴低碳行业将明显受益。由于县乡村建设的地域性等特点,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价格和运输成本等优势,在政府招标采购中胜出几率更高。

其次,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将获得巨大市场空间。卫生部明确表示,此轮县医院建设必须全部装备CT,部分经济发展和诊疗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配置核磁和直线加速器,三类设备将纳入国家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其中CT选择16排以下(含16排),核磁选择10T以下,直线加速器选取普通、三维适形和立体定向放疗设备。

四、投资重点关注领域

2007 年到2010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年销售收入增长保持在20%左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医疗器械是医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影响,医疗器械将随着整个医药大行业的发展迎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面对形形、千差万别的医疗器械,究竟哪些领域值得投资呢?根据我们的分析,未来以下细分子行业将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1)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适用于社区快速诊断的POCT类仪器,家庭用小型、多功能、快速诊断治疗仪器。

(2)可替代进口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如高场强CT、MRI、高精度内窥镜。

(3)人性化康复辅具:设计人性化、细节周到、使用方便的家用康复辅具。

(4)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能够快速给出可靠的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设备及配套试剂。

(5)肿瘤放化疗设备: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专业设备。

(6)医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性能极佳的人工骨、口腔填充材料、人工皮肤、人工器官、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

(7)系统性医疗信息软件:远程医疗、个人电子信息整合与医疗资源对接等软件。

下面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七个重点细分领域的行业、市场和技术方向。

(一)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

社区、家用等电子仪器属于医用电子产品中的一类。

医用电子产品最主要的应用范畴是快速诊断与治疗,由于医疗需求的增长医院等医疗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将医疗装置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研发成可居家使用的小型医疗设备,可以让人们随时监测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有利于病人自身健康,再加上设备小巧、使用便携,将有可能作为消费性电子产品走向市场。

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将是21世纪前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曾出任布什和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的保罗·皮尔泽也指出“保健产业蕴含着兆亿美元的商机”[4]。根据BCC Research的最新调查报告,至2012年,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04亿美元,仅血糖测量仪就有89亿美元的商机。其他包括辅助复健、治疗、监视等有益健康的家用医疗装置也将有大幅增长。报告还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家用医疗电子发展的主力之一,家用医疗电子市场的销售额区域性分布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与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占有全球家用医疗电子约70%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仅占约30%。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家用医疗电子市场主要被强生、罗氏与拜耳三大龙头所占据,并且都拥有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其他包括微软、英特尔、飞利浦等半导体、硬件与软件厂商也开始逐渐将焦点转移到家用医疗电子市场。涉及领域包括便携式设备(诊断影像、氧气治疗和病人监护)、家用设备(生理监视器、疾病管理、康复、遵守监督和医疗信息终端)、安全设备(耗材鉴定和数据保密)以及无线技术等。

据国内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总销售额仅有140亿元,仅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4%,而在国际市场上这一比例一般在2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家用便携式医疗设备技术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1.小型化、低成本。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需要产品小型化。因此,未来家用医疗设备可能会尽量采用SoC、SIP(系统封装)或高密度模块。然而高密度集成有一些技术困难有待突破,例如把多传感器放在高密度的范围内时,信号会互相干扰,参数较多,处理困难等等。同时家用器械成本不能过高,否则一般家庭将无法负担,产品市场会受限。

2.低功耗、智能化、信息化。由于人体的生理周期长,有些检测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时间,因此需要医疗器械超低功耗。同时,为符合数据采集处理、体内控制、远程医疗等要求,未来家用医疗器械将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重庆金山公司的胶囊内镜,可通过口服胶囊代替常规内窥镜检测,在体内每分钟拍照1~2次,并通过无线把图像传输出来,可以持续8小时,对病人损伤小、无痛苦。进入体内的仪器还要符合体外可控性,这就需要体内与体外通信,例如低功耗的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

(二)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超声、X线、CT、核磁共振、内窥镜等设备。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Karolama的报告,由于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各国对医疗行业投入的增加,从2010年开始全球超声设备行业将以6%~8%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2012年将达到50亿美元。另一份来自IMS的数据表明,到2012年中国国内超声诊断设备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超声医学设备包括B超和彩超两种,国内生产超声诊断设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品以黑白超声设备为主,同质化严重、企业数量众多、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在高端彩超市场,跨国公司则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近9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经有一批拥有研发实力的国内领先企业开始推出高端产品,如便携式彩超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超声设备技术含量体现在数字3D影像、多普勒造影、造影剂技术、软件系统升级、仪器便携性等方面。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设备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检测器多列化、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计算机运行速度等方面。由于政府对医疗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医院X光机设备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中国医用X光机设备市场每年将以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2年将达到87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跨国公司在高端X光机(心血管、胃肠机,移动C臂以及DR)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超过80%的DR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供应。由于三级医院对于X光机产品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国内企业在高端X光机方面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本土企业更多的以较低的产品价格在相对低端的市场进行竞争。

核磁共振成像既是科技界炙手可热的重点跨学科领域之一,又是高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及生物医药领域。用于人体的核磁共振装置依其磁场强度可分为高磁场与低磁场两大类型。前者一般为15-30T,价格在15-3百万美元,而后者一般为02-05T,价格在50万美元左右。低场机由于价格优惠更适用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缺点是性能不如高场机。据预测,随着临床应用,包括神经、心血管和乳腺影像的增长,到2015年全球MRI设备市场将增加到74亿美元。目前全球MRI市场仍由飞利浦、通用和西门子主导。

利用内窥镜可以直观显示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内窥镜领域无论从技术、临床和市场来看,都在不断变化。未来内窥镜技术将向微型化、集成化、远程会诊和远程治疗等方向发展。相关的胶囊内窥镜、内窥镜病理信息远程会诊等领域值得关注。

(三)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交叉学科。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十年内康复辅具市场将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我国老年人中,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约有2700万人,半身不遂的约有70万人,82万老年性痴呆病人中约有24万人长期卧床。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

康复辅具产品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在我国市场上仅能见到约1/5左右。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辅助器具领域已形成产业,制定和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与整个康复辅具产业相比,仍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

由于尚未建立辅具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没有国家或集团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成果很难进行转化,导致了中国康复辅具产品存在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业价值不高等问题。目前康复辅具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大多只是简单的仿造,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辅具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尽管科研院所研究的相关课题如钛合金下肢假肢组件、肌电假手、2C运动储能脚等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很多产品从研究院向产业化的衔接还不成熟,难以顺利产业化发展。

辅助技术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个体性。每个服务对象的个体特征不同,康复目标不同,则会要求不同的康复产品,有些可以对市场产品进行改装,有些则必须定做。未来康复辅具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个体化和无障碍两个方面。

(四)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

临床检验分析领域涉及生化分析、生物学检验和实验室仪器行业。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是临床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460亿美元左右,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5]。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体外诊断费用占到医疗费用的20%-30%,而我国只有10%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临床基础生化、免疫检测试剂技术十分成熟,目前国产和进口试剂质量已不相上下,开始逐步替代进口高端产品。从测试设备上来说,高端的诊断设备仍是由进口产品(罗氏、贝克曼、朗道等)占据大半市场份额,在国内三级医院的高端市场占据垄断地位,价格普遍比国产同类产品高1-5倍。国产产品具有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优势,用户集中在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中低端市场。

未来临床检验分析的技术发展方向将向诊断设备的快速化、结果可靠、配套试剂价格低的方向逐步发展。仅做试剂而没有生产设备能力的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同时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也将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一大部分。

(五)肿瘤治疗设备

2008年,全球有1270万人患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第五届亚太癌症预防组织大会预测,从2008年至203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从每年的1240万增至2640万[6]。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和社会压力等因素,我国患恶性肿瘤的人数急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在过去30年增长了80%,肺癌、肝癌、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改变不同,还有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

现在约有70%的肿瘤患者可以使用放射治疗手段,常用的放疗设备包括:x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医用加速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加速器工厂。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成了以生产直线加速器为中心,包括钴60、模拟机、后装机、伽玛刀等治疗主机和剂量仪器、定位设备、模室设备、计划软件、网络系统全套放疗设备的生产能力。中国的放疗设备不仅已占据国内50%以上市场,而且开始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此外,对肿瘤患者实施准确定位的热塑膜与碳纤维定位技术、适形铅模块屏蔽技术以及放疗剂量仪、三维剂量场分析系统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也在临床广泛应用,所有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中,国产设备占有率可达65%-70%。

其他治疗设备理论上优于传统放疗设备,然而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尚不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只能针对性治疗某些肿瘤,未来在超声、光疗、激光等领域获得巨大技术突破的企业值得我们关注。

(六)医用植入材料与人工器官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医用材料应用广泛,分类多,常用的医用材料包括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骨科内置物、口腔材料、组织工程用材料、载体和控释材料等。

国产骨科材料包括骨折用固定钢板、螺栓和骨水泥等在内的常规材料,由于生产厂家竞争逐渐激烈,使其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医保费用控制加强,使其近年来增长非常迅速,在2010年首次压倒进口材料,占据国内市场主流。与骨科材料类似,国产心血管支架也逐渐有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2010年,我国心血管支架类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其中进口支架与国产支架零售额之比为1∶1,表明国产支架已在植入式支架这一高端器械产品市场上站稳脚跟。所以涉足相对技术门槛较低领域的材料企业,关注价值将逐渐降低。

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都属于长期性植入装置,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是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所在,因此国内外医疗厂商正在大力研制各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材料,以取代传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此方面有所突破的企业才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

(七)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及相关软件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出席2011中国数字医院建设高峰论坛暨首届县医院数字化促进改革与发展大会时表示:2010年中央财政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层卫生信息化专项总计投入了27个亿。数字化医疗及其解决方案已成为这次改革的主角。“十二五”规划提出75%以上的城乡居民都要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到2013年国内医疗IT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亿元人民币,未来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6%,而其中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投资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甚至有望高达45%。

由于看好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国内外各大医疗企业纷纷进行相应产品的开发,英特尔、IBM、GE、迈瑞医疗、东软医疗等众多公司不约而同地展出了最新的医疗信息化产品,且目标大多剑指基层,展会现场中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已随处可见。国内医疗领域软硬件供应商龙头也开始着手布局健康服务领域。

目前我国已初步实现数字化医疗,但仍存在医疗信息系统不统一的情况,这一现状将在未来五年内得到逐步解决。根据国务院和卫生部相关政策分析,未来医疗信息化将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具备医疗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参与国家信息化统一标准制定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占据长久有利地位,一些小的、仅能提品、无法进行标准化和区域信息共享服务的信息技术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因此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企业规模和现有优势十分重要,新设立的小企业风险将会非常大。

五、总结

从产品构成来说,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群对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诊断治疗仪器等小型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更高,今后中国将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日本一样,需要更多的植入式血管支架、矫形器械、家用电子诊断仪器、心房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各种大型电子诊断设备等。而这些中高端设备将主要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同时,中国具有全球最强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能力,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袋、普通外科器械产品、各种医用纺织品等。在经济和产业转型过程中,中国将仍然占据着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

此外,因为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技能水平较高,近年来成为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的产品“外包生产”重要基地。包括通用医疗、西门子、IBM等在内的医疗器械巨头为节约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相继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生产线,直接在当地生产并就近销售。随着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亚洲生产规模的扩大,今后几年,亚洲国家医疗器械外包业务也将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会为外包承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不可忽视的是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负面影响因素。首先是在全球资源紧缺背景下,加之国内经济通胀预期,上游原材料如石油、棉花、电力、钢铁、化工原料、劳动力等成本将维持上涨势头,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生产中断。其次,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利润将带来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 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回顾[EB].(2011323) http:///zjgx/t20110323400831.htm.

[2] 卫生部.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EB]. (2011329) http:///gzdt/201103/29/content1833615.htm.

[3]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 [EB]. (2007629) http:///zwgk/200706/29/content666514.htm.

[4] 保罗·皮尔泽. 财富第五波 [M]. 知识出版社,2004:1012.

篇9

那么,你知道自己下载的是来自一家公司的软件吗?

这些产品全部由位于珠海的“奥美科技”公司开发,迄今为止,它们已经成功推出了两百多款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在获得盛大JOY开发基金200万元风险投资后,备受资本青睐的奥美正在进行B轮融资。

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健康类市场正在成为跨界焦点,奥美结结实实地踏准了这一波浪潮。不过对于创始人何方平而言,智能医疗之梦才刚刚开始。

军医大学走出的创业者

与很多有着技术背景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何方平有医学背景。1979年他考入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之后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读完医学硕士。20世纪90年代初,何方平脱下军装来到深圳,从事保健品推广和医疗设备的开发。

何方平是个冒险者。在智能手机远未普及的2005年的一个医疗展会上,何方平看到了国外有很多患者和医生使用医疗软件管理病情,他深受触动,之后在2006年底开始组建团队,从开发PDA平台开始,走向了医疗软件开发之路。

何方平希望将医疗行业信息化延伸到移动终端,成为移动的健康管理者。有感于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因为民众的关注和社会参与度不够,在奥美软件成立之初,其定位就是“健康教育的普及”。奥美在应用商店上成功推出了风靡一时的“催眠大师”,软件采用数字音频合成技术,精确调制声波频率,通过音乐治疗诱导人脑进入睡眠状态。“催眠大师”的火爆让何方平意识到自己找对了方向:将移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结合起来,是一个极妙的创意。团队先后推出了“大病预警”、“糖尿病计算器”、“健康决策树”等上百款被用户认可的应用软件,一举奠定了奥美在医疗应用领域的江湖地位。

同样积累了百万用户、目前也在进行B轮融资的春雨掌上医生创始人张锐毫不掩饰自己对奥美的欣赏。相比做媒体出身,从网易副总编辑的职位上辞职创业的张锐,何方平的医学背景是最大的优势:他的医校同学们分布在各大医院和科研机构,大多已是博导、教授,据何方平介绍,这些人都是为奥美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的专家。奥美团队里这样的技术型内容提供者有二十多人,他们会根据大众健康里的热点来规划内容选题和制作,然后IT工程师、销售管理人员再配合后期,协同合作完成从内容生产到应用商店的流程。

求医问药APP

几个开发者、一款产品、几千万用户、数亿美元估值,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亮点。营收模式没有或者前景不明朗,都无法阻止投资者的热情,传统的估值衡量标准似乎已经无法衡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用户基数和用户黏性成了最关键的指标。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电信巨头AT&T每年因移动医疗产生的收入已经高达40亿美元。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A)移动医疗方面的负责人Jeanine Vos曾在媒体上宣布,亚洲移动医疗的市场价值将从目前的5亿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70亿美元。从清科披露的数据来看,2011年VC/PE角逐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持续高温,1~9月所披露的投资事件达84起,金额超223亿元。

何方平相信长尾理论:人的需求是无限大的,有大众的、有小众的,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在面对大众推出众多知识普及类和健康管理类应用软件之后,何方平开始考虑面向医生和医院的应用。医疗领域的知识量每隔几年就会翻一番,这意味着没有医生能够记住所有的知识。但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数据库,让他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快速查询到需要的信息,这是他极为看好的一个方向。

奥美推出的付费软件“全科医生”便是完全面对医生用户的,他们在临床决策时如果需要相关信息,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获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差错,同时软件还可以开展即时的情景式培训。

“按照官方数字,中国医务人群是600万医务人员,100万在校学生,跟十几个亿的普通人群相比,它算是小众,”何方平认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商业价值相当可观,“美国做这个市场的上市公司有两三家了,都是直接面向临床医生服务的。”

据Manhattan Research Report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美国医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人达到了72%,中国医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奥美在这一领域还可大有一番作为。

医疗软件的“红海”搏杀

何方平并未掩饰奥美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事实。“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看看哪些适合我们,哪些不适合。”何方平说,总结下来,一是广告模式;二是收费模式,用户自己选择带广告自己不付费,或是付费,去掉广告;第三种是基础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增值、复杂的功能,要求用户付费,可以按年度收取费用。奥美有数款付费使用软件,但这些收入相比奥美的投入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创业者教父”蔡文胜看来,互联网产品是赢者通吃,开始谁领先不重要,关键要在爆发成熟期领先。蓝驰创投的一名合伙人告诉记者,健康医疗是新技术产业升级背景下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奥美现在关键是要继续占领用户的手机。圈了足够多用户后,后期盈利是自然的事情。

相比盈利,更让何方平苦恼的也许是应用商店上软件的无序竞争。打开苹果应用商店,用户可以搜到上万种健康医疗类软件,“早已是一片红海”。不过奥美有自己独特的“蓝海竞争优势”。

篇10

论文摘要: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已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从非价格竞争角度人手,分析医疗机构服务成本快速上升的原因。在存在大量“自由”患者的医疗服务市场中,非价格竞争起着主导作用,导致医疗服务供方会争相通过扩大规模、配备名医等 ,达到吸引患者的目的,从而引发医疗费用的快速攀升。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面临着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是最重要方面之一。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有很多人认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医疗市场处于垄断状态,缺乏竞争,因而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院缺乏控制费用的动机。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竞争越激烈,商品价格会越低。那么,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与医疗费用 (因为在医疗市场内,患者对服务的购买往往是不同服务的集合 ,因此使用医疗费用作为消费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有否特殊之处?笔者对此作一探讨。

一、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

医疗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市场,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者信息缺乏以及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只能选择是否就医以及到哪里就医,但是对 “产品”的选择权很有限,需要作为供给者的医生为其选择所需要的服务。其次,医疗市场的搜索成本很高,因为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经验、技术,每个医生有不同的技能及个人习惯,加上医疗知识的专业性较强,患者在获得医院或医生的足够信息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不用很高的搜索成本 ,无法确定所得到的服务是否质优价廉。第三,如果医疗服务市场有医疗保险的介入会导致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价格不敏感,缺乏搜寻市场最低价格的激励 ,很可能产生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倾向。

这些都容易导致市场上的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联并不明显 ,供给诱导需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市场上的需求数量与价格的关联也不明显,这是因为患者所购买的医疗服务通常是必需的,加上几乎没有替代品,因而需求弹性较低。而且由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而他们存在着质量偏好,在几个医疗服务供给者之间选择时,通常首先考虑一些非价格因素,如医疗质量等,这就降低了在供给者选择中价格的重要性。尽管消费者最关注医疗质量,但是无法直观地对医疗质量进行判断。

二、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

竞争是市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大类。非价格竞争是指供给者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 ,“差别化”是非价格竞争的核心。对医疗市场,“差别化”更多体现在“质量”方面。

在卫生经济学领域,医疗服务质量可以用三种方式衡量:第一种是要素投入的质量,如提供医疗服务的种类及其复杂程度,以及能否实施大型复杂手术等;第二是诊疗过程的质量,如疾病的诊疗过程或住院床日的长短、检验量以及处方量的多少等;第三是医疗产出或诊疗结果的质量,如病人在三个月内因同一种疾病的再住院率以及病人死亡率等。不可否认,对患者而言,后丽种衡量质量的信息很难得到 ,而且就算得到这方面的信息,但是由于不同类型以及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可比性较差,也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患者往往更加注重第一类质量,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

如果患者能 自由选择医院、医生来获取医疗服务,也就是说对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而言,市场份额的获取更多需要取决于患者个体的判断,加上患者的 “质量偏好”,促使无论是供给者还是消费者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商品(医疗服务服务)质量方面,最终导致非价格竞争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患者无法成为一个好的“购物者”,必须借助大量补充性信息,如医院的品牌、规模、就医环境、设备配置以及是否有名医等来间接判断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而对医疗机构而言,只有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医疗装备竞赛 (MedicalArtns Race,MAR)应运而生,如竞相购买高科技诊疗设备、提供高档次就医环境以及配备名医等,以此说服消费者认为医院能够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从而诱导和引发了超前服务和过度服务,浪费了部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造成了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严重错位。

三、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特点及表现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较为特殊,不论对供方还是需方的行为,约束力均有限。具体而言,医疗机构的服务供给没有限制;而患者的就医行为,在其能力支付范围内,似乎也没有更多限制。在这种背景下,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正在逐渐增大。首先,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市场。1980—2006年,仅综合医院的数量就从 7859所增加到 13120所,增长了 0.7倍,而反映病源基数的人口数量仅增长 0.3倍,也就是说市场的需求量有所扩大但是供方数量的增长速度更快。其次,需方的选择权越来越大。从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来看,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 1980年的 21.2%上升到 2005年的52.2%,虽然个人支付比例上升并不能直接反映医疗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 ,但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越来越多的投入来自个体消费者,而这类患者的就医行为不受约束,因此医疗机构需要花费更多的力量,以尽可能吸引这些患者前来就医。此外,从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看,50.4%的城市居民和 87.4%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迅速,截止到 2007年 9月 30 13,参合率达到了85.96%,但是由于诸如医疗费用报销管理等原因,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仍然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自由”患者主导竞争的态势。基于存在大量“自由”患者这一现实,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以非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模式的市场。医疗机构为了增强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病源,投入大量的成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诊疗设备、配备高端技术人才等方面,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同时,我国公立医院的产权属于国家,这也导致了许多医院在“大搞建设”时不会太多考虑成本 一效益问题。另外,由于医生替病人选择服务以及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只要医疗资源进入市场,提供者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尽可能让患者多利用服务,这也成为了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1990—2005年,医院平均门诊费用从 10.90元增长到 126.9元,住院费用从 473.30元增长到 4661.50元,即便去除物价增长因素,相关涨幅也非常惊人,而且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水平 。

四、认清“非价格竞争”的意义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的确存在着激烈竞争,最终结果就是刺激医疗机构争相配置设备、大搞建设,而国家对这一趋势的管控措施除了“堵”以外,基本是无计可施。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紧张推进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应从非价格竞争的角度出发,利用调控政策来纠正被扭曲的竞争模式,理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政策的关键是对需方的就医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并尝试利用支付方式改革对供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在此基础上对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督监测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当前,国际医疗体制改革的趋势是引入 “管理竞争的理念。“管理竞争”就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竞争。近年来 ,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卫生领域,其基本作用是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并减缓医疗费用的增长趋势。从实施效果看,“管理竞争”也确实为医疗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普及带来了促进作用。

无论是国外经验还是对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现况的分析,都提示我们,政府的管控、引导作用对医疗服务市 场的正常有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医疗服务市场很有可能会危害到社会个体的正常生活,并最终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当然,一个完全依靠政府管控的医疗服务体系也不可能实现社会资 源的高效利用和体系本身的高效运转。因此,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在目前非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模式下,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应当更加强调政府对现有竞争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使之朝着更加有利于控制费用、改善公平和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非价格竞争本身是能够为患者带来好处的,因为作为一种以质量竞争为主要手段和目的的竞争形式,从理论上讲,会带来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是有利于人民健康促进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上的非价格竞争被扭曲,由此产生的各种负 面效果,如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资源浪费、诱导需求、道德损害等,掩盖了非价格竞争带来的好处。将现在“不好 的非价格竞争”引导成为“有益的非价格竞争”的关键是政府出台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反映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的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定期质量公布制度。只有将患者群体对质量评价的关注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才 能够校正医疗机构现在的畸形投入及建设模式,从而实现非价格竞争的本来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敏兰.个人医疗消费支出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J].消费经济,2006,4(22):62—66.

[2]AllOW.K.J,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of medical care.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63,53.

[3]Satterthwaite.M.A.Competition and equilibrium asa driving force in the health services sector.Man aging theService Economy :Prospe ct and Problems ,New York,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4]林 皓 .医院市场特征的经济学综述 [J]国外 社会科学,2006。(4):51—55.

[5](美)格列高里 ·曼昆著,梁小民译 .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6]Dranove D M.Shanley,and W.D.White.Priceand compe tition in hospital markets:The switch from patient—driven to payer—driven competitio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93,34:179—204.

[7]Pope G.C.Hospital nonprice competition andmedicare reimbursement policy.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89,8:147—172.

篇11

关键词:经济管理;新医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一、新医改下医院提升经济管理效益的背景

1.当前,中国的医疗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首先是政府对医院的拨款逐年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医院依靠政府的拨款已经越来越难以生存下去了。所以,要想让医院维持自身的经营,必须要从自身出发,革除不必要的财政支出,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医院将会完成市场化的转变,医院将要靠自身的医疗技术来赢取市场的青睐,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2.现如今,民营医院已经在医疗市场中立有一足之地,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条件设施和服务通常要比公立医院来得好,这也为公立医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政府在扶持公立医院的经营,而另一方面,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公立医院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堪忧,医改势在必行。

3.在民营资本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医院在控制运营成本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节省开支,医院往往需要优化内在的经济管理模式,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想方设法帮助医院获取利润,维持医院的日常运营。经济管理这种模式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降低医院经营的成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往往又缺乏必要的联系,这也导致了许多医院没有得到有效的经济管理的成本核算,导致经济管理的效率低下。经济管理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并非依赖于个别人,而是需要调动全体医疗人员的共同参与,如果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从自己做起,那么医院的支出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扩大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新医改是从哪几个方面促进医院进行经济管理改革的

1.医院的营收模式将异于从前

新医改的实施将会改变此前传统的医疗收费模式,在传统的收费模式中,由于医院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往往会做出许多侵害患者权益的事情,譬如乱收费、多收费,乱检查、开大处方等。如此一来,人们对医院心怀戒备,对医院的口碑会有所斟酌,加之医院的收费乱象抬高了患者就医的费用,导致病人对医院有所恐惧,而不敢去医院就医。新医改将会切实改变以上不良现象,新医改实施之后,医院必要要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切实做好为病人服务的工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病人可以更方便的就医,让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新医改还减少了医院的一些收入来源,且对医疗结算作了一定的规定,医院收费将会按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收费。重庆市渝北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公立医院和村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品目录零差价率销售,减少了药品加成收入,降低了老百姓的医药费用,但同时也相应的减少了医院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的收入来源。

2.医院的监管模式将更加全面

在以往的医疗体制中,医院的监管往往会存在漏洞,从而使患者处于被动的一方,被医院牵着鼻子走。而新医改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新医改倡导的是以病人为主,医院为仆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服务,病人占据了主导地位,享有更多的主动权。再则,国家对医疗机构加大了监管力度,如医保倡导“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措施,医保中心聘请专家随时监控病人的费用,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拒绝支付。这样一来,病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就会占据自主性,也会更加关注医院在各方面的表现,并在无形之中增加对医院的监督。所以,医院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必须秉着公开化、透明化、具体化的理念进行经营,只有这样,医院才可以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三、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提升医院经管效益的方法

1.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

如今,医院的经营与往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随着越来越看重医院的市场化,也就意味着医院与医院之间面临着直接竞争。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如“等待”“依靠”等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下医院发展的趋势,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其它行业也在转型,国家的市场经济会更加的完善,医院经济管理的观念也在迅速更新。新医改下的医院将会更具市场活力,更符合老百姓的需求。

2.调整医院自身的经营战略

由于医院的市场化经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将会加剧,医院必须想方设法利用经济管理这一理念深入到医院的内部,提升医院的经营效率,增加收入,控制成本。医院应当主动放弃一些陈腐的经营理念,主动适应潮流,从而使医院更加符合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理念。调动医院活力,引导医院积极创新,摆脱死板刻板的经营模式,以此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医院战略的制定要依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而做出调整,切记不可盲目跟风,更不能轻易的去尝试未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

3.敢于创新,勇往直前

在新医改和时代的发展潮流之下,没有哪种理论是亘古不变的,医疗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医疗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在这个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了科学的经营模式,才是最终的获胜者。无论是医院的成本核算,还是筹资和投资,以及卫生评价,经济管理必将完成对传统管理制度的过渡,最终完成由依靠经验到预算管理的转变。在医院的管理层方面,也要踊跃创新,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用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精简医院的管理层,做好医院人员的财务分配工作,确保医院的人事和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在新医改的潮流之下,任何医院都不可避免的要转变自己的经营方式,但是无论如何,医院的主要功能都是救死扶伤,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不追求过高的经济效益。虽然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追求有所不同,但在新医改的大潮之下,一切皆以群众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观念必将深入人心。经济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如果医院用好管理人员,优化经济管理的制度,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态度,,这样,医院就会得到良性发展,从而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廖丽兰.新医改下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5,05.

篇12

关键词 保险 互联网 融合方式

一、引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商业健康保险迎来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处于蓬勃发展浪潮中的“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的模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实现疾病评估、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线上服务;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记录。这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医疗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受到各大商业保险公司的青睐。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与保险的结合秉承的是HMO模式的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HMO是一个垂直的高度整合系统,为会员提供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全方位一体化健康服务,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和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2014年,爱康国宾作为中国HMO模式领军者,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到健康保险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方案。自此之后,借助于HMO模式的中国“互联网医疗+保险”正式开始,并形成了三种成型的结合模式,即自营自建模式,融资控股模式和紧密合作模式。

二、理论研究

(一)不同结合模式简介

为了更好地实现核心竞争力转型,国内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状况不断调整与医疗医药融合的方式,实现对长期资本运营风险的控制。当前市场上,秉承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保险公司主要采取了自营自建、控股决策、紧密合作这三种结合形式。首先,自营自建式。当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文背景,又有相应的互联网技术予以支撑时,可以利用自身医疗保险的优势地位,开办线上线下的医疗问诊的诊所。其次,控股决策式。控股权分为对互联网医疗的控股和对医疗部门的控股两种形式。两种控股方式在效用方面存在差异。最后,紧密合作式。这种模式包含合资合作、认证加盟等形式,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疗之间通过制定的规则进行相互制约,服务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投保人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二)不同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自营自建模式在我国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平安。与凯撒医疗体制类似,平安推出自己的线上医疗APP,同时组建了线下万家医生医疗团队。其凭借旗下商业健康险股份有限公司的8000万客户资源以及3000家医院定点的优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月前,其全资收购的快易捷药品网已经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且已和2500多家医院签约合作,其高端医疗保险业务占据了40%左右。然而,“平安好医生”的NPV是极大的负值,这种“烧钱的土豪”模式,并没有与自身的保险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甚至还没达到资产配置的需求。自营自建模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需要满足较长的投资周期,明确的政策指导,健康管理的思维模式,公立医院体制的转型冲击,移动医疗设备的普及投入等诸多条件。目前,这种模式只发展到体验式经营程度,互联网公司也难以获得网上药品交易平台资格。在“互联网+医疗”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保险端的进入十分困难。

相比之下,融资控股医疗机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为简单。类比于滴滴医生的大家医联的商业模式,借助“挂号网”的独特形式,微医集团破解了分诊治疗的坚冰。在当期“互联网+医疗”尚未成熟的时候,让医院当移动端的领头羊,凭借其固有资本,解决最重要的移动医疗设备的问题,实现“终端+云平台”模式。融资控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资要求少,短期获得的收益显著,具有可行性,资本拥有杠杆效应。此外,保险公司对医疗资源的控股,使其可以当即共享医疗诊治获得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在政府政策放开民营资本收购医院的政策背景下,当前开展收购控股医疗机构尝试的保险公司并不在少数。近期,山东潍坊一家大型医院51%的股权以近12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而保监会此前曾批复阳光保险投资该医院,成为融资控股的里程碑事件。毫无疑问,融资是未来形成利益体的一大模式。

最后,与互联网医疗进行紧密合作,是现行保险公司采取的主要进军方法。类比于美国的UnitedHealth Group,国际医疗保险公司CIGNA,纽约Oscar等公司,保险公司借助第三方平台给予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保险计划。随着2013年泰康在线与咕咚互动式保险服务“活力计划”开启了合作新篇章,大都会人寿、中英人寿阳光财险等公司迅速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互联网医疗保险产品。据统计,入驻互联网医疗的企业共有50多家,保险公司就占了其中的1/5,其市场发展不容小视。虽然这是一种浅层次、低投入的合作,但是具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和较低的风险。虽然市场的同质性突出,但随着后期合作进一步加深,即使没有自己的医院,保险公司也可以做到在基础医疗、专科治疗和复杂治疗之间顺利转换,同时共享数据。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种最稳妥的发展计划。

三、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HMO模式下“保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受到了消费者、保险公司、互联网医疗、线下医疗四方博弈行为的影响。整体而言,三种模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培养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只有充分抓住了消费者对移动端医疗的潜在需求,合理培养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打造互联网医疗消费习惯,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模式的构建中,而保险公司投资线上医疗未来收入的现金流大小,也是以居民健康管理意识为基础。

第二,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线下医疗机构作为一个没有完全被约束的机构很容易使得整体的帕累托最优消失,线上医疗与线下医疗之间存在的委托成本明显制约了彼此的发展,再加上卫计委强硬表示的互联网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而不能开展诊治方面的工作,互联网医疗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保险公司分阶段进入互联网医疗市场。经过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每一种模式都只适合在某一阶段投资,并且是在该阶段具有相应资本和营运能力的保险公司才能进入。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踯躅,社会医疗保险依存度过高,如果不是像平安一样拥有各种资本及最大市场份额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更加建议保险公司采取第二和第三种模式,进行初期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的投资。

第四,加大医改力度,允许医生自由执业。保险与互联网医疗的结合过程中,涉及保险、线上医疗、医生、消费者、线下医疗五个端口,在现阶段我们能获得的医疗资源就是医生。HMO模式在美国施行得如此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个体医生的自由执业制度。医生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医术竞争力,还可以让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务,而不敢乱开大药方、搞过度医疗。让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者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敖雪.借鉴管理式医疗发展商业健康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5-09-07.

[2] 陈粤凤.“互联网医疗+保险”为保险公司开辟蓝海[N].中国保险报,2015-07-08(006).

[3] 陈书涵.以“互联网+”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5.

篇13

关键词: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风险问题;管理措施;风险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7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8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均有了良好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体素质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这种意识也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项目的研发已成为高新科技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研发具有跨度大、研发时间久、难度系数高、法律要求严格、安全方面要求严苛等特点,这就增加了医疗器械研发的高风险,因此如何有效规避研发风险,提升研发质量是当前我国医疗界以及众多医疗器械研发人员所关心的问题,那就必须要了解现存的风险,并加强研发项目的风险规避与管理工作。

1 我国医疗器械研发背景与风险管理现状

1.1 研发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情况,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健康状况,这就在无形之中提升了社会对医疗器械以及各种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与要求,可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就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规模较大或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注册率则相对较高。现阶段我国各个等级的医院中国产医疗器械应用率和占有率偏低,大部分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或精准型医疗设备和器械均购于国外,就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自产的医疗器械科技含量较低、研发与生产均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大部分医院对我国国产的医疗器械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质量评价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医疗器械研发能力低、生产企业规模小、自主知识产权不足等,因此我国若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增加医疗器械研发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研发工作力度,进而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核心竞争力。

1.2 风险管理现状

为提升医疗器械的研发质量,医疗器械行业以及相关研发人员的风险意识与其管理意识均有显著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提升研发质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专家认为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措施及管理程序的制定应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主要包括企业规模、企业结构和组织机构、产品特点以及产品的作用方式等内容,并根据国家或国际相应标准在企业中建立起风险程序管理文件,以此对研发风险的识别方式、评估方法以及应对对策进行有效规范。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培养或从外部吸收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行业标准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T 0316-2008),其内容明确了风险管理工作的组成及评审等信息,国家已于2016年1月26日了YY/T 0316-2016版行业标准以及《医疗器械YY/T 0316应用指南》(YY/T 1437-2016),其将于2017年1月1日实施。除此之外,《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也是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有关医疗器械研发及风险管理要求和标准。

2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面临的风险问题

2.1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特点带来的风险

当代世界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核心的世界,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科技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各个方面均有医疗器械的应用,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各大医院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患者身体机能以及各项技能的恢复或康复干预等,均有不同种类医疗器械的参与。医疗器械在人类身体健康方面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同时医疗器械的应用具有十分强烈的专业性,若错误应用不仅会对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应用者造成身体上的创伤,因此针对医疗器械的研发工作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法律以及医疗安全方面提升了要求和标准。医疗器械的研发不仅具备普通产品研发中所拥有的未知性、创新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还具备投资高、周期长、多变性等特点,这对其研发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2.2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环节过多带来的风险

上文中提到医疗器械的项目研发存在较多的特点,为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碍,而特点相对繁多且复杂,那么在研发过程中的任意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研发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是研发失败。比如,一个新型的医疗器械的研发过程十分复杂且漫长,需要工作人员在研发之前进行初期市场调查,了解当前市场对即将研发产品的需求性以及其他数据,并且还要根据调查数据对该项目的研发可行性进行细密的分析,可行性报告通过审批后需要据此由专业人士进行该研发项目设计方案的理论验证,对研发产品的预制品进行质量和可用性检测以及对研发产品的临床试验应用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符合相关标准后将其送检,有关部门对该产品进行合格审批后其才能进行最终的批量生产和销售,不仅周期漫长,其研发和生产还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予以支持,在上述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即使是十分微小的失误、数据误差、细微的差错或不达标等问题,都会导致该项目的整体研发失败。

2.3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的双重特性带来的风险

每一个新型产品的研发过程都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并且还需要研发人员在该过程中不断的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探索,普通的科研产品研发之路就已经有非常多的困难,而医疗器械的项目研发不仅具备普通产品的特性,同时还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种双重特点为其研发造成了十分巨大的风险。例如,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存在的技术风险,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会给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带来市场风险以及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为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带来的市场政策风险;项目研发资金紧张以及周转不便利而给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医疗器械项目研发成功后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瑕疵或残次品等带来的质量风险等。

3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风险应对与管理

医疗器械项目研发属于一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活动,同时也是研发活动,这种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也是当代社会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表现,同时新型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项目研发提供了动力,在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其研发工作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因此当前时期我国医疗器械项目研发风险规避与管理已成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在风险规避与管理工作的实施中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四点:

3.1 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加强其自身对国际先进科技的学习,提升科研技术水平。我国医疗器械项目研发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用先进的科技进行项目研发,将科技融入产品中可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上述优势外,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落后技术在研发中所造成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数量,规避研发风险,因此企业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医疗器械的研发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进行新产品项目研发过程中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对企业资料的应用率能够产生最大化的提升。高效组织结构的建立能够充分利用企业项目研发中心的资金、人力资源以及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研发风险的应对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质量,由此可见,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根据研况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对其项目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对医疗器械市场进行科学预测

一个科研项目是否研究成功,不仅取决于该产品的应用性、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还需要有良好的市场接受度,也就是说,医疗器械的项目研发安全性、实用性以及有效性方面均已得到官方认可,但也并不证明该产品已经研发成功,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接受度,即产品有市场需求,满足双方面条件才能证明产品研发成功。因此在研发之前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对其研发风险的规避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研发单位结合实际成立市场风险和需求预测小组,以降低市场风险。

3.4 政策风险的应对与管理

政策风险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项目研发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保证企业项目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对政策风险予以重视并进行有效规避。做好政策风险规避需要企业持续且密切地关注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动态,因为医疗器械属于一种特殊产品,因此政府为其颁布了注册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以保证其安全性。企业在规避政策风险时必须对该产品的法律法进行深入了解,保证在产品研发前期进行正确立项,同时密切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的动态,再有新的政策出台时可及时按照要求对研发工作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研发顺利开展。

4 结语

总之,在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新时期,医疗行业中的医疗器械研发工作数目激增、规模扩大,但是也因此带来较多的研发风险,企业应对研发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此制定风险规避与管理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在项目研发方面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平,欧阳昭连,池慧,等.TRL及其在我国医疗器械技术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5).

篇14

2015年7月7日,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鸣钟挂牌(1509.HK),成为继凤凰医疗之后,第二支赴港上市的国内医院题材股。7.55港元的招股价,对应的市盈率约为33倍,从过往的数据来看,这已经是最近三年来所有港股IPO的最高倍数,也是港股医疗、医药行业IPO项目有史以来的最高倍数。

和美医疗成立已十余年,旗下主要品牌为“和美妇儿”及“现代女子”等。其招股书显示,以2013年集团收益计算,和美医疗在中国所有私立妇产科专科医院集团中排名首位,市场份额约占13%。

在位于北苑路的和美医疗北京总部,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陈伟接受了《首席财务官》专访。

波动中的逆势IPO

2015年7月上旬,A股遭遇了连续20个交易日的巨幅下跌,暂停IPO也成为救市政策之一。与此同时,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市场都在剧烈波动。

尽管选择此时上市,似乎并不是个好时机。但7月7日和美医疗仍以每股7.32港元如期开盘。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持续震荡以及恒生指数接连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用陈伟的话说,“和美医疗以最快的速度赶在市场大幅调整之前完成了全球路演及定价发行,而且招股价定在最高限,依然超额认购很多倍,说明投资人对价格不敏感。最近三年来,香港资本市场所有IPO中我们是定价最高的,估值最高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我们的认可。”

和美医疗上市的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建银国际,已于6月30日截止公开发售,国际配售第一天即获得四大国际著名投资基金抢购。

“在机构投资人名单里,有东南亚最著名的长线政府基金,也有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欧美最著名的长线基金,这种情况还是很少有的。”陈伟不无兴奋地表示。

谈起此次IPO,陈伟颇为感慨:“一个好的行业,好的公司,在正确的时机选择了正确的资本市场。”

事实上,和美医疗最初是以A股为上市首选地,但及时扭转了方向。时间成本是和美医疗“弃A赴港”考虑的首要因素。从去年7月启动上市到今年7月正式挂牌,正好是一年的时间,如果在A股排队,可能要等待3年左右。就在和美医疗香港挂牌之前,中国证监会宣布IPO发行暂缓,截止目前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数量仍然超过500家。

“我们没想到香港资本市场对医疗概念股估值这么高,并且他们的效率也特别高,从申报材料到最后通过聆讯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相比之下,A股的不确定性比较大”作为拥有十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行经验的资深保荐代表人,陈伟坦言,为了把握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的契机,和美医疗果断选择了医疗题材稀缺的香港资本市场。

在医改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医疗服务行业一直受资本青睐,成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关注热点。2008年鼎晖投资通过旗下两只人民币基金投资和美医疗,目前持有和美医疗10.25%的股权。在医疗健康领域中,鼎晖一直是先行者。从2003年开始鼎晖就布局大医疗,第一笔投资是2004年投资慈铭体检。

据陈伟描述,2008年多家国内外著名VC/PE在追逐和美,之所以最终和鼎晖联手,是看中了鼎晖有很多医疗项目的经验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选择接受投资的时机很重要,鼎晖进来之后,对和美医疗的公司治理规范以及探索高端模式方向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医疗股“以稀为贵”

此次和美医疗逆势IPO受到市场追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资本市场医疗股的“以稀为贵”。

内地企业凤凰医疗集团开创的“托管+供应链”模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并于2013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当时香港市场的第一支“医院股”。凤凰医疗参与公立医院和国有企业医院改革的主要模式是托管,包括京煤集团总医院、门头沟区医院等。在实施托管之后,这些医院都保持着原有的非营利性,但凤凰医疗通过建立供应链业务,从所构建的非营利性医院网络当中获益。

有别于凤凰医疗的托管模式,和美医疗旗下的医院均为自营,并且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医疗服务,这一块的营运收入占其总收入的94%以上,药品、耗材的供应链业务销售所得占比则不到6%。所以,和美又被称为港股第一家“纯医疗股”。在投资人看来,这种收入模式有效避开了政府对药品的定价政策,所以毛利率更有想象空间。和美招股书显示,集团上市前三年的毛利水平分别为46.3%、46%和50.5%。

陈伟表示,托管模式的营收很大一部分依靠药品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托管模式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操作,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但他也透露,“和美在未来的收购中,不排除托管模式,区别是我们仍然会专注于妇幼保健类的专科医院。托管本身不是目的,引导高端客户分流才是重点。”

政策红利下的蓝海

国家生育政策“单独二胎”的全面实施,对提升了整个妇产科的市场空间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除此之外,受益于整个社会办医的鼓励政策,近十年来医疗产业一直受到各方追捧。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首次明确提到了对社会办医进行资本化探索的支持态度。

在全行业翻红的大背景下,和美医疗一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招股书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和美医疗营业收入分别为7.503亿、8.332亿和9.358亿。以妇产科为主的医院服务业务,一直占到和美医疗总收益的94%以上。

陈伟非常乐观的表示,“从政策层面,这几年一直对我们是利好,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医疗产业,尤其是医生多点执业和医院设立审批程序的简化,对民营医院来说是春天,相信未来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中高端市场大门刚刚打开,蛋糕非常之大。”

正如陈伟所言,在医疗需求明确呈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中高端医疗显示出了强劲的市场需求。和美医疗所服务的女性消费者,均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相对于公立妇产医院,私立妇产专科医院的优势十分显著,首先,舒适的就医环境及贴心周到的服务尤其吸引有消费能力的都市白领精英;此外,私立医院愿意支付高于公立医院的薪酬来聘请经验丰富的医生,因此医疗水平也有保障。

为“莆田系”正名

从事医疗产业已有20余年的和美医疗创始人林玉明,是福建莆田人,这一略显特殊的身份总会碰到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即多年来以“莆田系”为代表的民营医院口碑欠佳。尤其是今年3月份莆系医院和百度翻脸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印象深刻。百度新闻官方微博称:在百度累计拒绝的1.3万多违规医疗机构中,莆田系占6成以上,并会加大整治以莆田系为代表的违规医疗推广。莆系很多医院依赖搜索引擎的患者导流,在业内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陈伟表示,“莆田系医院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以前口碑很差,目前也是发展得良莠不齐。但莆系在中国民营医疗的发展上有不可否认的位置。在莆系民营医疗里,我们是从一开始就走规范化发展道路的医疗集团之一,我们对专家、技术、服务都非常重视。并且,林总的胸怀比较宽广,现在和美的高管团队是非常现代化的,来自各个专业领域。”

正如陈伟所说,和美医疗确实是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尝试连锁化道路、实行现代化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深圳和美率先获得JCI认证,这代表着医院服务和管理达到了国际水准。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是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由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专家组成,目前已经给世界40多个国家的公立、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指导和评审,13个国家的78个医疗机构通过了国际JCI认证。

另外,上述提到的“依赖搜索引擎导流”在和美并不存在。陈伟解释道,“和美妇儿做的广告很少,主要是依靠口碑,因为高端人群往往有非常强的辨识能力。我们更愿意回归医疗的本质,相信医疗服务会对消费者产生更多的粘性。”

此次和美医疗在香港上市,无疑是对旗下医院的品牌形象产生的正向影响,也为所谓的“莆田系医院”正名。陈伟强调,和美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建高端妇儿医院,并在就医环境、人才引进、设备投入、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升级,从而来保证医疗品质及服务质量。

集团化,标准化

和美医疗目前在中国七个城市运营11家医院,过去三年旗下医院营运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成。据招股书显示,和美医疗此次募集的约15亿港币中,有60%将用于北京、厦门、南京、杭州及重庆的新医院项目,这些新项目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使用;而募集资金的另外15%则将用于收购新医院。

随着和美医疗成功上市,将会更加重视流程建设及制度规范,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集团化的运营管理优势将会更加凸显。陈伟表示,“集团化管理的难点在于标准化。连锁一定要做到标准化才能快速复制,包括管理流程、服务流程标准化,以及品牌和装修设计等。接下来我们还会在财务信息系统和客户管理信息系统上加强建设,这也是和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对于新医院项目的投资回报时间,陈伟向记者介绍:“新设医院的筹备期为一至两年,一般两到三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和美医疗在招股说明书指出,其单体医院扭亏为盈平均而言需要3年。未来集团的利润增长还是来自于规模效应,通过提高非医疗部分的管理水平,降低连锁的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专业医疗管理人才对于社会办医是极其重要的。在陈伟看来,和美医疗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优质医护团队也是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和美医疗集团拥有66名主任医师、128名副主任医师、151名主治医师及139名驻院医师等484名医师;另外,每张病床的平均从业合资格医护人员数为1.63人,远高于政府规定的同等级医院0.88人的水平,能够为病人提供的服务更加细致独到。

“医师多点执业此前实行的是审批制,而现在是备案管理,只需要登记,不再需要批准。这是民营医院吸引公立医生特别好的人才契机。”陈伟补充道。

十年投行磨一剑

作为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群体,董秘可谓兼“宣传员、监督员、服务员、规划员”等职责于一体,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不过,这些来自各方的压力对于多年游刃于资本市场的陈伟来说,并不算什么。在加入和美医疗之前,陈伟担任国信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曾经完成多个IPO、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尽管陈伟是今年3月才从国信证券离职,但却对和美非常了解,因为他以前曾作为国信证券保荐代表人希望培育和帮助和美医疗在A股上市。

正式加入和美半年以来,陈伟的主要压力还是在上市过程中。他坦言,千头万绪要理顺,包括和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各个中介机构的协调,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表。“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都是非常严格的按照最初设定的时间表来完成计划,按期解决各个问题,选择了合适的中介机构,内部组建了强有力的推动团队。”

从知名投行转型做公司董秘,在陈伟看来,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转型。“投行十年,做过很多个项目,驾轻就熟。现在是时候沉下心来深耕一份事业,尝试一份更有挑战的工作。最关键的是,我特别看好医疗这个行业。”

做了十年投行的陈伟,对资本市场自然是非常熟悉。董秘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总协调人,不仅要协调各个机构,也要协调公司各方面资源,非常考验个人综合能力。“对我而言,专业知识肯定没问题,包括合规和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关系维护,都没问题。香港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居多,他们非常积极地关注着公司的一举一动,公司需要和投资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但是,身处一个好的行业、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往往还不够,怎样去和投资者做好沟通、展现公司的投资亮点,往往对于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更加意义重大。毕竟,有的时候投资者也是需要被教育和引导的。”陈伟表示。

CFO小传

2005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后即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在国信证券任职8年,先后担任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部项目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曾多次被评为“明星保荐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