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问题调查;手术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手术室护理医学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为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我院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共计400例,以这400例患者的原始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法对这40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满意度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在这4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239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年龄在29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2.12岁;患者身体体重在46公斤至91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3公斤±6.28公斤。
1.2 病症观察
我们对抽选出的400例手术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中属于普通外科损失手术患者193例,占48.25%,外科手术患者151例,占37.75%,骨科手术患者32例,占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占6%。全麻患者103例,占25.75%;局部麻醉患者297例,占74.25。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基本组成为: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6人,护师3人,护士3人。文化层次:.文化2人,大本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
1.4 手术室护理干预调查过程
本次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活动分为两个分析阶段,自2011年03月份至2011年09月份确定为问题调查阶段,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此时期手术室存在的护理方面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并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自2011年09月份至2012年03月份确定为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满意度情况进行重新调查,并将两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汇总
通过对问题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分析,主要问题表现为:(1)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违规操作时有发生。(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核对信息错误,出现未作过敏调查,配错药、输错液体等等现象,引发患者出现术中护理不良事件。(3)护理人员短缺,造成工作压力大,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力不从心,带来一定的手术安全隐患。(4)手术室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5)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不积极,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
1.6 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在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
1.6.1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和各个岗位工作要求及标准,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1.6.2 做好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核对工作,主要检查核对项目有:患者的病症、手术部位、身体体征、过敏原检测统计、患者所属病区、床号、手术方式等等工作。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照要求做好起居安排,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释。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此外,要注意手术转运工作的安全性,防治以外坠落事件的出现。最后,严格按照手术规程,做好术前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对医源感染。
1.6.3 手术中的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位置正确放置,并重新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对手术用具进行再次检查。如果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压疮处理,进行局部按摩。按照手术的要求,做好患者的液体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实时体征监控,确保患者在术中的平稳。
1.6.4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手术器具的清点工作,防范出现手术器具无意掉入患者体内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并且迅速转移,进行病理分析。做好术后转送护理,防治出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害,对术后患者体征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换药。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手术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及满意度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问题调查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1.5%,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52例,占76%;护理干预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护理不良事件0例,发生率0%;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80例,占90%。通过上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手术护理中加大护理干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10,20(12):959.
[2] 杨婧,张莉,张金艳.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11,4(13):978-979.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
护理品质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护理服务的品质,已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1]。为此,我院从2014年7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在我院工作的882例护理人员。在这些护理人员中,有主任护师2例,副主任护师9例,主管护师76例,护师281例,护士374例,培训护士140例;其中有3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研究生,有181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本科,有628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大专,有70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中专。在进行本次研究期间,这些护理人员的岗位均无较大的变动。
1.2方法
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使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手术室品质管理,具体的方法是:根据相关规定,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配合进行手术,定期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数量、质量,定期打扫手术室等。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使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具体的方法是:1)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对器械消毒、药品归类、定量存放等工作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与评价。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的方案。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将相关的操作标准进一步细致化、标准化,做到“有规可依,有据可循”。同时,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护理操作[2]。2)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情况。建立感染监控领导小组,促进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维修技师及监控护士等。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及任务,做到“明确分工,责任清晰”。科室主任与护士长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和跟踪调查工作。护士做好医疗器械的灭菌、消毒工作。技师负责维护设备。监控护士负责监测手术室环境的各项指标,并将获得的信息汇总。3)加强手术室的卫生管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床、壁柜、灯具及相关器械进行清理和消毒。每周定期清扫手术室,每个月对手术室进行一次大扫除。手术室的清扫工作需在净化空调系统下进行,清扫方式为湿式清扫。隔周对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温度、灰尘粒子、湿度等指标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汇总、上报。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促进其接受新的护理理念、知识,以促使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及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两个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各选取150例患者协助进行本次研究。让这些患者填写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统计2014年我院发生的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进行精细化管理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进行精细化管理前,我院共有12例患者发生了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液体外渗,有3例患者被电刀灼伤,有6例患者发生了压疮。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我院共有4例患者发生了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液体外渗,有1例患者被电刀灼伤,有2例患者发生了压疮。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我院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进行精细化管理前我院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复杂繁琐,且对工作质量的要求高。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时,将各项护理工作细致化,明确了进行护理服务的要求和目的,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使其更有责任意识,规范其思想和行为,促使其进行护理服务时不遗漏每个细节,更重视每个细节[3]。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我院对护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等进行了修正,使相关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标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此外,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明确了每位工作人员的任务与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效地推动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总之,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降低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谭洁 单位:中国人民第一八一医院康复科
参考文献:
[1]汪晖.精细化管理促进护理专业团队建设[J].中国护理管理,2015,12(08):905-907.
[2]陈湘玉,谢玮伟,,等.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2010,14(09):615-616.
1.1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手术室护理记录单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查找原因,并将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1.2方法
由手术室护士长、护理部质控小组组成检查小组,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标准,针对抽查的2000份手术室护理记录单进行全面检查,仔细核对,查找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
2结果
抽查的2000份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中,检查出不合格护理记录单42份,占2.1%,其中分析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13份记录内容不完整或不准确,占0.65%;10份记录单内容不一致,占0.5%;7份空项,占0.35%;6份有涂改情况,占0.3%;4份有代签名情况,占0.2%;2份未贴标签,占0.1%。
3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
3.1填写字迹潦草,记录内容不完整,项目填写不全
记录单中由于工作忙碌或粗心,护士填写时字迹模糊、潦草,填写不符合规范;有些部分填写未完成,如出血量、尿量等,出现严重漏项现象。
3.2记录单内容不一致,有涂改和代签名现象
部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上手术时间不准确,与麻醉医师没有及时沟通,记录中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间与麻醉记录不一致,记录单有涂改,巡回护士代洗手护士签名等情况。
3.3记录前后观察不仔细,记录不符合实情
如术前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已有压红、压伤等情况,与术中使用电刀、长时间特殊引起烫伤、压伤不同,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疏忽,观察不仔细,没有正确填写记录单,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误解,诱发医疗纠纷。
3.4未贴标签未按要求粘贴手术用物的灭菌指示卡及指示标签,植入物标签粘贴也有遗漏。
4提高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措施
4.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加强培训学习,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护理记录单的重要性,加强证据意识教育,明白护理记录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不断规范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在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利用晨会和业务学习时间,科室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护理记录单书写技巧进行交流总结,尤其是加强指导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书写能力,不断排除日后由于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风险。
4.2强化责任,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强化护理人员责任,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标准,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和书写,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填写记录单时做到字迹清楚、文字工整、表达准确,严禁涂改代签名情况,记录内容完整准确,所有填写项目不遗漏。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手术室护士要经常与手术医生、麻醉师交换意见,加强沟通,保证护理记录单与麻醉记录保持一致,尤其是对于容易造成影响手术护理质量的项目和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项目,一定要重点记录,仔细检查记录单书写内容,保证书写规范和准确性,如实记录相关项目,提高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4.3建立健全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体系
我院为规范护理记录单书写,开展了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文书各环节的质量,具体做法如下:每次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养成出手术室前自己反复检查护理记录单的习惯,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对记录单检查后再带回病区。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每周对护理文件进行全面检查汇总,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指导,定期考核,一旦发现有书写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每一位护士。护理部质控小组每月定期抽查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情况,确保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完整,严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的规范化。
4.4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护理部手术室和非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时统计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量表评价标准对以上调查评分。结果: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较好,患者满意率较高。结论: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理查对;护理纠纷;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69-02手术室是对患者手术和抢救的主要场所,护理工作格外重要。而手术室的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安全是保障手术安全的根本。护理安全是在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患者没有法定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范围外的机体机构、功能或心理上的损伤、缺陷、障碍或死亡[1]。因此手术室的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质量。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必须执行的[2]在我院与护理相关的查对制度有14项,这其中主要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现对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护理部手术室和非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时统计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方法:调查医嘱查对制度;患者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量表评价。统计手术科室护理查对下患者的满意度和非手术科室患者的满意度。量表评价标准:对以上5项执行情况采用3级评价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90分为良好;80分以下为一般。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各随机抽取20名出院患者,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数据处理:对各项检查结果的评分进行汇总、复核、百分率处理。2.结果
2.1查对制度落实情况: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手术室和非手术科室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具体数据,(见表1)。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具体数据,(见表2)。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
表1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查对制度落实情况(优秀率)
查对制度手术室非手术科室医嘱查对制度99%80%患者查对制度100%90%饮食查对制度70%80%输血查对制度90%85%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95%90%表2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满意70%65%不满意10%20%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推进,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普及,医院实施举证倒置后,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范和避免医患纠纷。
本年度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而作为一线科室中的重点科室手术室而言,查对制度依然没有100%的执行和落实到位,分析原因如下:①手术室工作压力较大,手术室的工作需要脑力和体力工作相结合,护理工作繁琐、量大,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容易给护理人员造成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②工作不够细致,电极板灼伤患者,按错吸引器、术体摆放不当、坠床等。③违反操作规程,忽视术中清点制度,对术中物品心中无数,没有及时回收等。④业务水平局限,常见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业务能力不强,出现问题慌张。⑤查对不够细致,术中物品不及时登记造成遗漏等。⑥查对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受到限制,一些特殊患者如麻醉、昏迷、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婴幼儿患者等没有自主行为能力,在特殊的场所受特殊检查时治疗身份正确的识别缺少依据,也给查对工作带来困难[3]。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患者对医疗单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同时应加强相关医疗法律的学习,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要懂得在法律的约束下开展工作,迅速及时的处理和防范手术室中出现的可能引起医患纠纷的情况,使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
加强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很多医院都面临着护理人员资源的短缺,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很多护理人员忙于执行医嘱,疏忽了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存在着护理上的安全隐患[4]。但就本年度查对制度实施和落实的情况来看,手术室的满意率要高于其他科室,查对工作执行和落实的情况要好于其他科室。但仍需加强。
首先要加强查对制度里薄弱环节的培训,本年度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工作中,手术室的饮食查对制度执行的相对较弱,应加大该环节的培训,使护理各项查对制度全面进行,同时提醒各级护理人员重视护理查对制度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年轻护士岗前培训要进行不同护理单元的轮转,以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更为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其次健全护理质量的管理组织构架,使护理查对制度得到监督和落实。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组织构架,使其职权协调统一,在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中能进行全面重点的监控,同时能定时对护理的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指导。继续完善查对制度,在部分医院有安全标识手腕带,该措施也将在本院实行,实行过程中药确保查对制度准确无误的执行,强调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一起核对确认,更加完善了查对制度,使该制度更加有效的执行与落实,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针对目前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可开展弹性排班,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开展APN护理的双班制,进行成组护理,针对查对制度的薄弱环节开展护理流程再造[5]。通过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使本院的医患纠纷有效减少,患者满意率提高。参考文献
[1]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2-253.
[2]李嫦珍,陈秀卿,陈爱双.临床科室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分析与讨论.当代医学,2008(11):16-17.
[3]邓娟,谢蓉芝,吴华颖.完善身份标识手腕带,落实护理查对制度.中国实用医药,2009,2(4):252-253.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现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管理属于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所需的护理人员较多,且工作时间十分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广阔的专业知识,这时仅仅依赖护士长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1]。该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发现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成效显著,可在手术室管理中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手术室护理人员16名,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1.2±1.8)岁。实验组共有手术护理人员16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0.8±1.1)岁。再分别于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室中选取出55例手术案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对象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护理部门每个季度所需要进行的交叉检查内容,将手术室的的质量管理分为6个质量控制小组,分别为教学组、压疮组、消毒组、管理质量监测组、护理文书检查组、五常法组。每个质量控制小组设置质量检控员2名,监控员的选择经过科室领导层的详细考察,选取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担任[2]。并在科室内形成以科护士长、护士长到质量控制员、专科组长的四级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控制[3]。科护士长以及护士长主要负责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整体把握,各质量控制员主要负责所属质量小组的护理质量问题,并对所在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做好反馈工作。依据其中检查出来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由专科组长负责对各手术室开展的手术与专科组进行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配合。②各质量小组的主要控制内容。五常法组主要负责对手术室内部区域划分是否科学合理进行检查,并检查手术室内的环境是否整体、是否做到无菌,符合手术开展的要求。对手术室内的各类标签是否完整、标识是否清晰以及会议记录、药品管理情况等进行检查。教学组:负责对手术室开展的和列培训计划、以及培训落实情况、业务学习情况等进行核查,对护理人员的三基操作落实情况等进行考察。压疮组:对压疮进行评估检查,预防压疮的发生,并对压疮情况进行预防登记,检查患者的手术安置是否科学合理[4]。消毒隔离组:对手术室中无菌物品的放置进行检查,还需要对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室内氧气湿化瓶以及相关吸痰装置的放置、内镜处理情况、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管理等情况。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手术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岗位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术中护理工作记录单以及手术安全核查单、医嘱签名单等进行检查。③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护士长依据手术室中质量控制员以及专科组长的反馈,并结合手术室中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每一小组的质量评价标准。经过手术室的全体人员讨论后修订。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及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病房病历等相关情况是否符合标准。④明确质量控制员的工作职责。质量控制员根据质量控制的标准,定期定时对质量进行检查。另外护理文书的质量检查员对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对护理记录的质量进行检查[5]。质量检查控制员对检查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并在每周都将质量检查的结果汇总出来报告至护士长。相关人员就汇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⑤定期开展培训。对于手术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告知其参与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高。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可在科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需要严格掌握相关的质量方案,之后再由护理组长对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进行讲解。向每位成员发放质量控制标准表,对于其中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标注,并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积极开展组间讨论。讨论结束后可组织专人对其进行调整修改。每个质量小组的成员都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职责。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成员的护理质量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护理操作质量、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开展质量、心理护理开展质量以及护理科研质量等等。每个季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做好统计记录,防止出现较大误差。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0.25±1.23)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2.35±1.87)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1.21±0.98)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1.24±1.97)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2.54±1.11)分。实验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7.24±0.74)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5.85±1.24)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8.21±0.54)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5.37±1.38)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7.44±1.72)分.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进,这种管理模式是在现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提出的,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程度激发,进而促使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相较于之前得到显著增强。由于质量控制小组的分类不同,其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基础护理小组知识对手术室中的区域划分、手术室环境等进行检查。压疮控制组则是对患者的压疮进行评估、治疗,并商讨如何做好患者的压疮预防工作。消毒隔离小组主要是对无菌物品的放置以及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患者手术时的摆放是否合适进行检查等。通过将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由单一的护士长控制改为四级管理模式,就可对管理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晰,形成层层负责的体制,使得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得到全方位、系统化的控制。另外,在手术室中设置不同的质量控制小组有利于使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并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增强[6]。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后,科室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护理部门的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有效提高。护士可直接参与到手术室的管理之中,不仅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手术室护理工作骨干,还可以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积极发挥个人的才能,使得科室的凝聚力、专业发展活力都得到显著增强。将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对质量控制的标准以及内容集体制定,可使得各项工作的重要性都得到明确。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以管理者经验为主的现象,有效提升管理的水平。另外,在手术室中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可将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得以量化,并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科学评分,以此作为每位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这种方式也体现了医院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以及客观性,更令人信服,有利于在科室内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作者:时征 单位:济宁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王素云.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9):94-95.
[2]张宁.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6-108.
[3]李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110-111.
[4]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67-168.
1.1基本资料
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以来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施行前馈控制后的200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施行前馈控制前的200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为对照组,两组各方面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安全隐患评估
要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首先要查找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评估。经过对施行前馈控制前的手术护理工作进行安全分析,总结出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类:(1)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包括手术前对患者的访视不到位,对患者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护理文书不够规范,没有按照要求书写;手术器械准备不够充分,器械不足。这些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和手术室管理不够规范造成的。(2)技术因素:包括患者手术时手术不合适;患者的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术中发生导管脱落等。这些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够细心、缺乏责任感所造成。(3)器械因素:器械因素包括术中某些手术器械零件脱落或丢失;部分器械因故障无法使用。这些是由于相关人员工作不够认真、器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流程缺陷所造成的。(4)感染因素:感染因素包括护理时消毒隔离工作没有做好,无菌操作不到位。这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欠缺所造成的。
1.2.2前馈控制管理
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分析,找出问题,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提出防范措施,以预防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1.2.3建立前馈控制管理小组
前馈控制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另选护理经验丰富且工作认真负责的护士为组员。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科室的护理安全进行管理,需深入科室,指导手术室的日常工作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分配,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予以改进,并建立考评机制和可追溯机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召开手术室安全管理例会,对手术护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方法,以消除安全隐患。
1.2.4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
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前馈管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和相关制度。比如,术前必须有两名护理人员对手术物品进行准备与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接,避免手术相关物品准备不足的情况出现。手术中输血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保证供给手术患者的血液不出现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工作流程,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5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做到工作认真负责,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善于与人进行沟通。很多时候,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的想法,安抚患者的焦躁、紧张和不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让患者配合治疗,配合手术准备。同时也要学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时要告知家属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沟通时注意方式和技巧。
1.2.6加强医疗设备与其他重点环节的管理
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安排专人对手术室的运行仪器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备用仪器也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对于各个重点环节的管理也要加强,比如输血不良反应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危重病人及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管理等等,这些重点环节往往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应当做到全程监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2.7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
制定护理人员考核与培训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让护理人员熟知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带年轻护士,以提升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经常开展护理技术操作的观摩和示范教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举行技能操作比赛,让护理人员在竞争中发现不足,提升自己。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技能水平考核,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流程和操作方法。除此之外,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以及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精神。1.3评价方法比较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馈控制前后安全隐患发生例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数据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前馈控制管理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例数较实施前大幅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综合评分较实施前大幅度提升(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喉癌,均行手术治疗;排除伴随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41~74岁,平均(45.3±6.8)岁;全喉切除术34例(28.3%),部分喉切除术86例(71.7%);TNM分期:Ⅰ期4例(3.3%),Ⅱ期57例(47.5%),Ⅲ期44例(36.7%),Ⅳ期15例(12.5%)。将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喉癌切除与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病房访视与手术知识宣讲、心理安慰、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手术、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常规巡视等。观察组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表现在:①循证分析:首先对手术室环境、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患者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收集喉癌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文献报道和业内交流经验寻找解决办法,并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循证,根据所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并建立资料库,以指导科室喉癌护理工作。②循证应用:巡回护士通过访视获取证据并与器械护士交流,为手术护理配合做好全面准备;患者到手术室后,护士根据术前访视资料准确把握患者心理与意愿,进行心理疏导与建立信心;术中注意病房保温、安静及微笑服务等,以提高护理服务舒适度;术中正确交流,不讨论与喉癌手术无关话题;根据医生与护士交流信息优化术中医护配合,尤其是器械传递、输液、输血及手术室清点核对等基本操作与技能;术后与病房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后到病房进行回访,根据回访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术后向患者发放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仪表和举止、服务态度、疑惑解答、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反应时间、舒适护理、隐私保护及病房环境等8个问题,每个问题1~1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向医生与患者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医生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10分,大于8分为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共调查医生9人,均对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对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5人,医生对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价值
手术室风险较高,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以规避风险,保证手术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各项数据,以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的护理相关风险方面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200例,其中观察组为手术护理过程中使用了护理标识的100例患者,对照组为手术护理过程中没有使用护理标识的100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31.2±3.1)岁;护理时间7~33d,平均护理时间是(14.5±3.9)d。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22~61岁,平均年龄(30.9±2.9)岁;护理时间7~32d,平均护理时间是(14.7±2.5)d。在性别、年龄以及护理的时间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在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分类如下。
1.2.1患者。主要包括:①患者身份标识。对患者进行身份标识,主要方法是为所有观察组患者戴腕带。专业护理人员给患者佩戴明确标有患者基本个人及疾病信息的腕带,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操作对象的准确性。患者进到手术室后,手术的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者需根据腕带对患者进一步核对,识别患者[2]。病情不同,患者的腕带颜色不同,这样以便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区分,利于手术室人员迅速了解病情。患者若病情较稳定,则戴蓝色腕带;若患者为ICU患者,则佩戴红色腕带。手术开始之前,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应该对患者个人信息进行详细核对,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住院号码、住院科室、患者床号以及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等疾病相关信息,便于核对及适时采取恰当手术的方式。②患者过敏标识。若患者有过敏史,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完善的过敏物标识,以利于手术室人员注意用药。如患者若对头孢类的抗生素过敏,则在患者腕带上进行记录,必要时应在常规腕带之外再加特异性腕带,如加戴黄色腕带并在其上标注过敏物名称。在手术室内,应将患者过敏物再登记在专门的过敏牌上,挂于患者的输液架之上。③患者管道标识。手术结束时,患者常已有许多功能性管道连接体内外,主要包括输液管和各种引流管,将这些管理加以明显标识,能够使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明显降低[3]。使用颜色不同的标签安置于引流管和输液管接头的位置,以利于区分各个管道,防止护理错误发生。④患者手术位置标识。对于拟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主刀医师在手术之前一天在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标识画记,对于拟实施急诊手术的患者,应于手术的医师在明确手术方案后立即标注手术的部位。此类标识需要保证在手术室内进行消毒和铺巾之后,仍然能够清楚的看到。
1.2.2警示标识。护理标识中的警示标示主要包括:①普通药标识。手术患者所需要的输液药物种类很多,为防止发生护理操作的失误,应明确标识各类药物,将每以种药物功能、药物用途、用药的时间进行详细标注。若药物需要提早备于注射器内,则需要在药物外包装上贴标签。②查对标识。查对主要指手术室内严格并且十分有效的一类护理管理的措施,是通过手术室人员特别是护士反复进行查对,以降低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减少护理错误的方法,可在进行查对后在专门的标识板上进行标注。③术中用药标识。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用到很多种药物,其中一些药物的外包装和药物性状相似度极高,容易造成取药错误,应对药物标注不同的颜色,写上药物名称和药物用途,以减少使用错误率。
1.2.3环境标识。包括:①设备标识。用火符号标注电凝器和电刀等器械以防燃,用水符号标识以防湿,各种医疗器械要分别进行清洗标识。②区域标识。因手术室有严格环境要求,各个区域所要求的清洁度和消毒级别不一样,故需要标识各个区域,减少感染发生。用红色标注污染区,用绿色标注无菌区域。③环境警示标识。与手术室的门外挂显示手术的进程的警示牌,以为患者的家属起一定提示作用。④卫生标识。为每间手术室的清洁物品例如抹布和拖把等进行手术室号码的标识,防止交叉应用引起的交叉感染。
1.3数据汇总:每季度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一次,总分100分。出院时与患者访谈,了解护理满意程度。每季度统计护理出错率,累积后计算全年总出错率。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评分以及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出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风险很高的科室,在工作时护理工作者常要面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相关风险,纠纷多。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利于护士关注到护理服务的细节以及手术安全相关管理措施,预防风险,处理风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即使用护理标识组)明显比对照组效果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说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可起到降低风险,减少发生护理错误差错的可能性,提高护理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国平,张健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8):1668-1669.
[2]冯迪.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S1):133-134.
[3]万翠,崔伟.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医药,2015(13):60.
[4]杨素娟,周黎华,李梅.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135-136.
[5]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
一、活动主题:
评选优秀护士
二、活动时间:
2016年5月8日至5月12日当天
三、活动内容:
为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充分激发我院广大护理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表彰奖励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我院护理工作者“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四、先进行如下活动:
(一)评选“优秀护士”活动; (二)为在职护士购买护士鞋;
(三)开展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大练兵护理技能操作比赛; (四)召开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
时间安排:
(一)5月9日前完成“优秀护士”评选工作。
(二)5月1日前完成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海选赛;5月9日前完成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总决赛。
(三)5月10日下午14:00召开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 (四)4月20日前各护理单元将鞋码及数量汇总上交护理部,5月9前下发护士鞋。
评选条件:
(一)“优秀护士”评选条件
1.本单位在册在岗且连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一年以上的护理人员。
2.热爱护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关心体贴病人,在文明优质服务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并得到同行和病人的普遍好评。收到感谢信或书面感谢者优先;一年内收到患者投诉或出现差错事故者取消评选资格。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现象,无迟到早退,全年请假不超过3天。
4. 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技术熟练,业务水平较高,成绩显著;获全国、市及院内各项护理比赛者优先。 5.近一年未发生任何护理差错事故。
6.近一年内以本院第一作者发表各种期刊论文者优先。
评选办法和要求
(一)各科室(护理单元)按照评选标准,自下而上,层层评选、逐级推荐,确保推荐质量。 要求:五病区1名、四病区1名、三病区1名、手术室1名、急诊科1名、影像检验体检心理共1名、眼科耳鼻喉皮肤共1名、口腔科1名、大公馆分院2名。
(二)护理部按推荐名单和申报材料评出“优秀护士”5名,每人奖金300元;评选优秀护士长3名,每人奖金300元。
(三)护理技能操作比赛
1.比赛目的:提升全院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掀起岗位练兵热潮。 2.比赛项目:无菌技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3.比赛要求:将全院护理单元划分为9个区域,按照五病区、四病区、三病区、手术室、急诊科、影像检验体检心理、眼科耳鼻喉皮肤、口腔科、大公馆分院进行划分,各区域进行护理技术大练兵决出2名代表进入决赛,共18名选手进入决赛。
4.决赛由护理部统一组织,18名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抽签,抽到无菌技术组、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组、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组各6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120例病患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0.5)岁。其中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45例,泌尿科手术患者25例,五官科手术患者15例,骨科手术患者20例,其它手术患者1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访视病人,掌握需求 负责本次手术的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天要访视病人。依据手术室的护理记录表,先向病人作自我介绍,然后向病人依次讲解入室须知、麻醉方法与手术流程,介绍室内环境、手术时间、个人卫生要求以及皮肤准备等事项[1]。还要告知患者,为了自身的财产安全与麻醉安全,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需要卸掉首饰、手表、假牙等配件,让病人全力配合手术室的安全防范。巡回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巡防时,还要关注病人的问题需求与心理状态。对有问题的病人,需详细解释并耐心指导;对于不良心理状态的病人,需进行安慰,舒缓病人的紧张心理。护士对其执行的事项,要逐条登记,做好评估分析。
1.2.2 提升医护人员意识 传统观念下的手术室工作与其他科室工作相比,具有封闭性,手术室工作即是做好手术室的隔离与消毒,并对其严格管理,保证手术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2]。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传统的观念意识已不再适用,必须转变这种观念,提升医护人员的意识,能够更加人性化的考虑病人的想法与感受,还需要通过病人家属或好友了解病人的心理与需求。
1.2.3 利用音乐缓解病人情绪 在病人等待手术期间或者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舒缓、柔和、轻松、慢节奏的背景音乐,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播放音乐时,要注意音乐音量,根据病人的意愿需求来选择音乐类型,给病人塑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从而舒缓病人情绪。实际方法:在手术室装置一台总控制台,要包括收录机、切换机与CD机,再与各个手术室进行连线,每个手术室装置两只挂壁式的小型喇叭,并且安上控制开关与音量控制器。
1.2.4 建立多元信息渠道 对于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为重要,要始终保持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其中可以通过口头沟通交流的方式,告知患者家属关于手术的各类信息,还可以通过在手术室外指定位置安装电视屏幕,通过计算机进行连接,实时告知家属手术进程,同时还要插播麻醉后与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与护理手段,做相应的健康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 结果
2.1 术前调查结果
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后,评估分析得出:情绪明显好转的患者90例(75%);与原本情绪无多大变化的患者20例(16.7%);仍然紧张的患者7例(5.8%);其它3例(2.5%)为记录不全已出院。调查反馈率为97.5%。详情见表1。
表 1 120例患者术前调查情况
注:3例病人的记录资料不全
2.2 术后随访结果
用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通过调查表问卷的方法对12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经调查表上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反馈数据得出:其中有2例(1.7%)患者表示室内温度偏低,2例(0.8%)患者对于背景音乐不满意,其它均为满意。120例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总满意度达到97.5%,对心理护理的需求率达到100%。详情见表2。
表 2 120例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人们对于手术室的感觉是神秘又恐惧,病人家属非常希望病人得到尽可能多的安慰,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增强与病人交流沟通的主动性。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室巡回护士要和病人建立好护患关系,与病人多接触交流,增强亲切感。等到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患者见到熟悉的面孔,会衍生随和感,一定程度上能稳定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情绪。在手术进行时,医护人员要学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手术顺利成功完成。
要把病人作为中心主体进行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就必须转变传统护理模式,提升护理理念。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实践护理,体现了舒缓病人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必要性,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要清楚手术台上的是一个有感情和意识的人,必须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舒缓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3]。120例患者的术后随访也体现了病人对于心理护理的100%需求,更应该支持与推广。
慢节奏音乐与优美旋律对于舒缓病人焦躁情绪有一定作用,可以塑造舒适的氛围。音乐辅助治疗,许多地方都有成功先例,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医疗部的口腔科用音乐辅助拔牙,舒缓病人疼痛感[4]。本文通过术后随访120例患者,高达99.2%的病人满意音乐辅助疗法。
病人家属是即将需要进行手术病人的强大心理支撑,因此,需要家属了解病人的实时手术情况。通过在手术室指定位置提供给家属实时了解手术情况的媒介,增强了与病人家属的交流沟通,让家属对手术更有信心,同时能有效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
1.大连大学,辽宁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力以及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材的应用,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健康观念、服务质量要求的变化,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对现代化护理管理理念认识的深入,手术室护理管理向着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专科化、信息化发展。
[
关键词 ] 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20-03
不断更新变化的医学模式,迅速发展的医学技术,逐步提高的手术专业化程度和复杂度,以及外科手术量的大幅增加,都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护理管理者探索管理新模式,转变管理理念[1]。随着现代化护理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出现的新型手术室管理模式给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借鉴。手术室护理顺应医疗需要也逐步更新自己的技术、拓展自己的业务、改进自己的理念。许多护理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综述如下。
1 手术室法制观念的提高
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常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如术前查对制度落实情况、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等,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通过定期进行法律常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执业,保证患者和自身安全[2]。
2 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改善
2.1 护理理念的更新
随着我国医学科研能力的整体提高以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和可利用资源,将整体护理、循证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3]。现代化手术室管理将工作拓展到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与手术室护士有了更多的互动,手术室护士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多专业的术前照顾及咨询,方便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教育,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标准对室内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可陪伴在患者身边,帮助其降低消除不安情绪。同时,护士应保证手术室的安静,准确及时与术者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局麻清醒患者,在确保正常工作的同时要适当和患者传递手术信息。手术结束后,完善术中记录单,并安全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同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详细地给予术后指导,告知患者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及手术结果。通过术后随访可以获得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护理的评价、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恢复状况,对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巨大的帮助[4-5]。
2.2 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手术器械趋于复杂化、多功能化和精细化。技术的进步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具备高度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随机分配配台护士难以让护士和医师达到默契,易出现沟通上的偏差。在特定的手术中护士与医生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默契程度提高,熟练程度提高,避免减少失误的同时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手术室工作应该培养专业人才,实施手术室护士专业固定,完善加强专业护士的培训。新仪器引进使用前,应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实现专科化,每种医疗器械都由专一的人员来使用[6]。
2.3手术室护理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全方位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大力提倡,部分三甲医院根据自己的情况,借鉴先进的经验,设立了手术室患者家属等待区、麻醉苏醒区,患者家属在等待区中可以第一时间获知患者的手术图片或影像信息以及手术进展情况,护士也可同时对在此区中等待的手术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和手术状态解释,医师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第一时间联系到家属,便于通知协商手术的变更,提高手术质量[7]。
3 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
3.1手术室新型护理管理理论的运用
现代化的手术室既需要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更需要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模式,手术室管理从只针对人员、物品逐步拓展到提高信息利用率、最大化利用时间以及提高专科技术等细节方面。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尝试,可将管理理论大致总结如下:①PDCA循环管理法:吴小红等[8]将PDCA循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计划、应用实施、标准检查、问题处理的循环模式,对细节问题进行量化考核,并通过各环节控制督导,每循环一次,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②“6S”管理模式:“6S”管理源于日本的“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李志荣等[9]通过在手术室实施“6S”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服务满意度由85.38%提高到95.35%。③扁平化管理:该法的重点是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剔除流程中无效和低效的环节,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合理地组合和调配以达到全过程、连续性管理和服务。李胜云等[10]通过手术室工作流程重组,取消无效的层级管理,并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2009年、2010年手术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为30.9%和69.9%;平均护士年加班时间从723 h减至651 h;手术间利用率则由2008年的42.3%提高到2010年的56.6%。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2.8%提高到94.6%,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93.4%提高到98.9%。④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该模式将层级管理与专科分组、APN排班模式相结合,层级管理思想具有直线指挥、分层授权、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等特征,具有秩序性和效率性[11]。手术室专科护理根据手术特征划分组别,专科护士对该组的手术物品准备、手术器械传递、特殊器械应用等有针对性地学习,进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12]。陈玉巧等[13]将手术室全体人员进行5层分级及对每组专科分组内部划分层级,明确各层级人员的权责,适当调整集权和分权,并制定APN上班方法,规定A班上班时间为8:00~16:00,P班上班时间为15:30~22:30,N班上班时间为8:00~12:00和22:30~次晨8:00,根据当日手术量安排A班人数,一般P班2人,N班2人,以手术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手术需要为原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⑤持续质量改进法:该法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关注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方法。罗群等[14]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质量标准和标准流程,同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并定期考核。再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质量反馈,通过反馈信息,组织讨论,对标准、流程进行改善,杜绝错误再次发生。⑥护理标识法:吴雪琼等[15]将护理标识分为3类:患者类、警示类、环境类。患者类包括记录病人一般信息的腕带、管道管理卡、过敏警示牌以及特殊病人红色腕带警示牌。该方法的执行,使护士压力感降低,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得到提高。
3.2 手术室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文化建设
Denise等[17]通过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促进围手术期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减低了患者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受伤或死亡。我国卫生部办公厅于2010年印发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用于指导规范手术室工作。李春丽等[16]通过术前访视核查、护理员接患者时核查、手术等候区核查、手术间核查及病区护士长核查五方面的共同查对,充分体现出全程式服务,确保了患者手术安全。
3.3 手术室物品管理
由于手术室一次性医用消耗品和贵重医疗物品较多,应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并由专人管理。对各种麻醉包及成本较高的医疗物资根据情况固定基数,按照基数领取并按班交接,同时作好使用记录。对低价格的小物品,浪费现象较普遍,应使全科人员参与监督管理。楼建红[18]采用“五常法”,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使物品取放有序,节约了查取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因物品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同时由于标识清晰,大大减少了浪费和重复消毒灭菌。林小茜等[19]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中,通过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制定计划、提出措施、实施计划,检查督促这样的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一次性物品的有效使用率。周培明等[20]在手术室建立二级库房,利用研发的二级库管理软件,实施二级库管理。该材料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生产管理、领用管理、统计报表和维护。经过该方法的管理,方便了手术室对耗材使用情况的把握。
3.4 手术室信息数字化管理
现代化手术室的发展要求加快手术室信息化的建设,国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对手术室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探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急速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更加异军突起。手术室不仅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更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手术信息的采集、汇总、整理、报备、分析是医院整体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部分三甲医院将手术室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管理模式融合,使手术的安排实现了数据对接,患者所有信息均完整提交数据库进行保存管理,并可通过数字信息得到相关手术量化资料,为医疗同行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相关数据,同时也为医护人员作出正确的医疗决策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
4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控制
4.1手术部位的感染控制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也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出台多部手术室相关管理规范,包括了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部位清洁规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文件,制定了明确的行业执行标准,也提高了政策的执行力。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手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为手术室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降低危险因素和寻求有效预防上,通过研究显示,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控制手术过程中人员数量,减少人员走动,保证空气质量;②合理备皮与术前肠道准备;③合理应用抗生素;④术中维持患者体温正常稳定,防止低体温发生;⑤合理使用引流管;⑥严格无菌操作[22]。
4.2严防术中低体温
Journeaux[23]建议明确低温标准定义,用以指导手术患者体温保持措施。在手术期间由于各种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原因相对较多,使术中患者的体温保持正常成为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手术中在病人躯体非手术部位覆盖盖被、体温监测,静脉输液、输血均采用加温装置、用加温的液体冲洗体腔;术后进入苏醒室后即电子测体温并准确记录;苏醒室内的病人给予保暧。
综上所述,我国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手术室护理模式、护理管理理念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依据现代化护理管理理论,大量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手术室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手术室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手术室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当从我国当下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寻求适合我国医院手术室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护理工作向更高更精层次发展。
[
参考文献]
[1]陈秋英,李荷花,林晓玲.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208-209.
[2]田秀玲.手术室护理的有关法律问题及护理安全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10(5):119.
[3]彭淑平,李世荣.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8-139.
[4]伍淑燕,陈美婵,冯正华,等.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1,17(34):114-115.
[5]韩春丽.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99-200.
[6]李英,雷琳,陈焕,等.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8):1057-1059.
[7]敬洁.参观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见闻[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91-92.
[8]吴小红.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3):176-177.
[9]李志容,查玉玲.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90-691.
[10]李胜云.手术室扁平化管理之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87-89.
[11]文英.浅谈科室护理目标层级管理[J].医学信息,2012,23(2):344-346.
[12]孟庆美.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对医护配合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4-55.
[13]陈玉巧.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6-117.
[14]罗群.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09,24(7):1878-1880.
[15]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4.
[16]李春丽,曹芳,陈锦丽.“五次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6):572-573.
[17]Scherer Denise,Fitzpatrick,Joyce J.Perceptions of Patient Safety Culture Among Physicians and RNs in the Perioperative Area[J].AORN Journal,2008,87(1):163-175.
[18]楼建红.“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0-71.
[19]林小茜,史力方,陈小花,等.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54-57.
[20]周培明,常后婵,曹艳冰,等.建立二级库提高手术室贵重耗材的管理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85-186.
[21]张岭南,王玥.医院手术信息资源与管理支持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0):59-60.
[22]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61-62.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手术室护理; 心理应激; 护理满意度
人文护理是指将在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核心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尊严,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只重视手术配合,忽视了患者的人文关怀。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形成新的护理模式,更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8例患者均2012年1-6月在局麻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5岁,平均(46.2±10.2)岁。入组标准:(1)年龄18~75岁(2)患者意识清楚;(3)局麻手术。排除标准:(1)年龄75岁;(2)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和)严重心理应激障碍;(3)全麻或昏迷者;(4)合并其他无法正常交流合并症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28例采用局麻下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原发疾病类型、手术方案以及麻醉方法等非检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人文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统一培训手术室护理人员 对手术室护理人会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人文护理能力和意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1.2.2 手术患者的人文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常规探视患者,在查阅病历和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交流掌握患者基本病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和水平,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应激状态,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在患者心理应激状态降低到许可水平方可进行手术。(2)术中护理。局麻患者术中清醒,因此,术中要照顾患者情绪,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涉及患者病情的交谈,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由1名护士负责与患者主动交谈,做好沟通和安慰工作,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必要时给予症性提示,以安抚患者。
1.2.3 手术后随访 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安返病房的第2~3 d,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术中的感受和需求,收集反馈信息,然后汇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与SD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通用条查表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228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28份,回收率和回收合格率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SAS与SD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人文的最基本含义是人性与教养,其核心是把人放在核心位置,以人为行事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文关怀理念在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人文精神。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医学模式已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人文关怀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也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人文护理在临床科室护理中得到有效加强,但是手术护理中,人文理念的贯彻尚存在一定差距,手术室护理人员往往只重视手术配合,忽视与患者的交流。山慈明[1]研究认为合理的术中沟通对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孙爱华[2]研究认为术前访视和术中对患者进行周到的关怀,有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术后恢复。高瑞英等[3]对3000名手术患者进行人文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在研究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重点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人文护理技能培训,提高人文护理意识[6-7],强化患者的术前访视工作,术中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8],注重保护患者隐私,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疏导工作,术后进行必要的随访,掌握反馈意见,以对工作进行进一步深化和整改工作。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心理应激水平,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山慈明.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效应观察[J].中原医刊,2008,35(7):94,F0003.
[2] 孙爱华.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文护理[J].海尔滨医药,2011,31(2):136-137.
[3] 高瑞英,杨文香,管翠霞.3000例手术患者的人文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53-154.
[4] .人文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37.
[5] 朱晓素,李晓玉,徐小琴.人文精神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3):245.
[6] 张聪慧.对肿瘤患者实施人文护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115-116.
[7] 闫春燕,徐建萍,庞俊.护理软技能在临床人文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4-45.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病区护理信息系统 设计 应用
护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二维条码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和专用腕带等设备基础上,覆盖护士的所有工作内容,它包括三大模块:护理临床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护理管理[1]。现在就NIS的架构及应用进行阐述。
1 护理信息系统
1.1护理临床工作站
1.1.1患者管理 患者入科、转入、出院、转科时间可据实调整;设置电子床位一览表、出院患者电子回访单等。
1.1.2医嘱管理
医嘱确认、生成 进行医嘱核查,确认时自动生成条件成熟的医嘱。对于输液、注射类医嘱,确认时自动打印出当天的条码标签。
医嘱执行单 查询、打印医嘱执行单、条码标签等;抗生素用药标示首次执行信息,起到警示作用。
分类药品单 查询、打印、发送各类领药单,可查询历史药单信息。
医嘱执行确认 确认每条医嘱,记录执行人及时间,对于不符合执行要求的有日志记录。
1.1.3护理文书管理 包括体温单、危重护理记录单、监测记录单、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录入等,可与CIS共享。
体温单:数据录入后形成电子体温单,符合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方便护士操作,节省时间。监测记录单:记录体温、心率、脉率、呼吸、血压、SPO2、瞳孔等。危重护理记录单:支持结构模板式录入,亦可自行编辑;出入量通过医嘱执行信息提取,自动进行班次汇总;书写时间严格控制;出入量汇总信息及体征信息可自动传送到电子体温单上。
药物试验结果登记 阳性结果用红色标记,醒目,起到提示作用,自动在医嘱单上体现为(+)、(-)。
1.1.4物资管理 实现了物资的全程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化、透明化管理[2]。一次性物品,根据消耗自动生成请领单,由相关科室及时送至病区;被服、办公用品、清洁用品则根据科室请领,按需送至病区;加快了物资传递,防止物品积攒。
1.1.5费用管理 包含日清单和欠费管理、费用查询、医嘱计价管理等,保证收费合理、增加通明度。
1.2护理管理模块
1.2.1护士长工作手册 直观了解科室工作情况,合理制定计划,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建立护士信息档案;登记考试考核成绩;书写工作计划、总结;记录培训、抢救危重患者、公休座谈会内容;进行质量检查与分析、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压疮管理、护理工作量统计;进行护理科研、论文、著作汇总等。
1.2.2护理资料管理 可查询制度、预案、职责、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
1.3移动护士工作站
移动护士工作站借助无线网络覆盖,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标本采集、技术操作等核对患者的身份,能够跟踪医嘱执行的整个周期,体现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使护理管理高效、实时、可控。
1.3.1医嘱信息 进行医嘱查询、执行确认。医嘱执行确认,通过腕带和项目条码进行核对,记录执行时间及操作人,执行状态有声音提示,并有相关文字提示。
1.3.2护理信息 录入体征信息,为临床工作站提供三测单数据;监测记录采集监测数据及信息记录,为监测记录单提供数据;巡视查房,通过扫描患者腕带确认巡视;标本采集时通过扫描患者腕带及试管条码,进行确认;输血接收,通过扫描血袋条码,进行血袋接收确认;输血确认,通过扫描患者腕带及血袋条码,对输血记录进行确认,可自动核对输血正确性。
1.4质控点的设置
1.4.1 文书设置记录、修改、审核权限 如危重护理记录单,实时书写,护士长24小时内审签。审签后的护理记录、药物过敏试验登记的结果和时间,修改权限均在护理部。
1.4.2自动监控等级护理巡视情况 每次PDA扫描、生命体征的测量等均默认为巡视病房;其他时段,根据分级护理要求扫描腕带完成巡视,自动形成巡视单。
1.4.3 护理操作PDA床边扫描执行 注射、输液、输血、标本采集类医嘱,仅保留护士长PC机确认权限。遇到PDA故障时,启动应急预案,护士在执行单上记录执行时间、执行人签字备案,用护士长的权限进行确认。
2 应用效果及体会
2.1提高工作效率 软件的开发与流程组建,拓展了护士工作站的功能,PDA的应用,保证了记录真实、及时,简化了记录程序。腕带识别系统的应用,减少了护士工作中的反复查对[3],提高了效率。
2.2增进工作安全 责任明确,护士执行医嘱,使网络每项信息来源的执行都有据可查,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
2.3提升工作价值 凝聚了护理人员的智慧和精华,程序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得到验证,日趋完善,使工作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
2.4降低人力、物力资源消耗 电子护理文书,避免重复劳动,缩短书写时间,防止纸张浪费,完成数据统计工作,节省了人力及耗材,降低了成本。
2.5真正实现 “无纸化办公” “无纸化办公系统”通过自动整合资源,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工作流程,使管理更趋完善。
3 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软件功能尚不完善 如登陆较慢、程序运转有小失误、软件需要不断升级等。
3.2 PDA的局限性 屏幕易损坏;扫描枪易碎;容量不够大,使图像的传输受到一定限制,且屏幕小,年龄大的护士在操作时有一定困难;网络系统易受其他局域网干扰,有时信号中断,运行速度慢等[4]。
4 小结
护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前瞻性的的远景。但软件还需不断开发、升级,以更好地保证护理安全,提升品质,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宋振兰,王猛.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9,4(12):55-56.
[2]曲华,宋振兰,朱永健等.信息化技术在手术室工作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院,2010,1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