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药市场现状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市场被人们称为朝阳行业,行业的利润增长很快。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医药分家趋势的明朗化,再加上外资巨头的纷纷涌入,使得我国医药市场营销竞争愈演愈烈。所以医药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医药代表与国际一般的医药代表群体不同,国内的医药代表医学,药学的专业人员以外,还有很多都是毕业于其它毫不相关的专业,甚至还有一些医药代表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培养既懂医药专业知识又懂营销技巧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医药市场营销》的课程,就是为了能够培养这样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仍然有许多地方急需提高。
一.《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
鉴于医药行业本身专业的特殊性,普通的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的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由此《医药市场营销》作为培养洞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活动规律,讨论医药市场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应用型课程也就应运而生。虽然是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但是其内容都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被动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实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找到适合市场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进,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医药营销人才。
二.对《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1. 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医药市场营销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大体分为前修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前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关系、高等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营销学、企业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医学、药学、医药基础学、解剖生理学、医药商品学等课程。前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必备前提,而且这些都是今后学生从事医药营销具体工作中会用到的知识。
2.丰富教学材料与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黑板板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特别是这门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好的教学活动包括合理的教学计划,精心编排的教材,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库,行业数据库,还需要借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用ppt来展示具体的图标信息,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由于今后学生工作会用到特殊的软件来进行市场问卷的设计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还要教会他们使用营销实训软件等等课本以外的知识。近几年国家正在大力改善高校的教学设备,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还有一点也要改变,由于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属于理论研究方向的,所以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市场分析,营销策划,案例讨论和模拟实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培养。
3.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当做教学工具,通过营销市场的真实案例所呈现的营销行情,引导、鼓励和要求学生从复杂的医药市场表现中,运用所学的营销知识,在案例的启发下,学到通过书本难以讲授的市场营销思维和实际运用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作为案例总结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沟通和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站在药企和医院的角度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介绍民营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通过对医疗市场针对性的营销,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其市场竞争力毫不亚于部省级的公立医院;在讲授品牌策略时,介绍河南宛西制药―一个曾经既无区位优势,又无地域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河南的道地药材“怀地黄”,以及医圣张仲景这一中医名人的品牌效应,伴随着“药材好,药才好”的口号,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一举打造成了六味地黄丸的第一品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关注和留心生活中的成功的医药营销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对今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4.改进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当前各大院校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时候,大多把药与营销分开,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求具备营销的技巧以外,还要具备完整的医药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知识,才能向医生和患者提供完整的作用原理,副作用和用药禁忌,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打开市场,所以具体教学的时候尽量穿插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讲授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时,可以介绍现代化的药物剂型如控释制剂、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现代化的制药工艺等;讲授品牌策略可以结合“地道药材”等,知识的交叉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灵活运用。随着近些年医药市场的放开,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为医药市场的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通过开展社区营销,会议营销,演讲营销等方式,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疗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给相应的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将会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市场环境,让学生明白,从上游产品的生产到终端的医疗服务的营销整合,才能最大化市场。
5.加强校企合作,强调实战
《医药市场营销》的教学要服务于实际的市场,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学校要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比如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写实习报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邀请往届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佼佼者回学校做主题报告,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建议;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开展订单班,通过学生自己报名,企业考试选拔的双向培养模式,使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尽量培养那种出了校门就可以上岗进行工作的复合型的人才。
三.总结
总之,只要付诸行动,同时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最终肯定会获得成功。也正是所有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的需要,也是培养中国医药营销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朝阳.论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来源的模式创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周筱莲.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6)
[3]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5)
我国的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医学科研机构和其他共九个类别。医院是主要的药品消耗单位,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等也消耗一定的药品,但相对来说后者数量要少得多。医院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三种,其结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医院数目变化情况(家)
分类 195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8年 2008年
综合医院 2692 7859 10424 11872 12599 12902
中医医院 4 678 2080 2591 2518 2610
专科医院 85 694 1362 1543 2271 2494
医院数合计 2803 9902 14377 16318 17764 1839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
诊疗和入院人次增加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22.03亿次。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为21.32亿次,占96.8%;营利性医疗机构为0.63亿次,占2.9%。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诊疗人次数的88.7%。在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中:医院13.05亿次,占5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46亿次,占2.1%;卫生院7.03亿次,占31.9%;妇幼保健院(所、站)0.86亿次,占3.9%。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数增加0.92亿次,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减少0.07亿次。2008年门、急诊人次数为21.05亿次,占总诊疗人次的95.6%。综合医院分科门诊构成情况是:内科占30.7%、外科13.4%、妇产科10.2%、儿科7.5%、中医科6.6%、其他科室占31.6%。2008年全国居民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平均次数为1.7次。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为6,669万人,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为6,500万人,占97.5%;营利性医疗机构为143万人,占2.1%。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入院人数的91.9%。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中,医院为4,668万人,占7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万人,占0.2%;卫生院1,621万人,占24.3%;妇幼保健院(所、站)307万人,占4.6%。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人数增加509万人,卫生院入院人数减少5万人。医院、卫生院每百诊疗人次入院3.1人,每百门、急诊人次入院3.3人。2008年全国居民每万人口入院526人。
门诊和住院费用上升
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医疗费增长幅度略有上升。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急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117.7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8.8%;出院病人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为4,283.7元,比上年增加373.0元,增长9.5%。与上年比较,门诊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上升0.2个百分点,住院医疗费增长幅度上升0.8个百分点。医院级别越高,病人医疗费用越高(见表2)。
表2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2.5%,检查治疗费占29.7%;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在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3.7%,检查、诊断、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6.6%;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检查诊断费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用药金额呈现上升态势
根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hina Pharmaceutical EconomyNet(以下简称CPN)”推总数据显示(以下如无特定说明,金额均指推总金额),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的总金额为981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半年已达到金额573亿元,与2008年同期比增长率达到23.85%。从图1中可以看出,医院购药金额随着季度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呈现上升态势。按此趋势预测,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CPN药品分类采用WHO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ATC)编码,共分为15个大类。在2008年医院用药大类排序中,全身用抗感染药仍雄居首位,全年用药金额为28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28.76%。其次为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用药金额为17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7.51%。首位比次位高出64%,显示出全身用抗感染药仍有明显的优势。第三位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为12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2.43%。第四位是作用于消化系统及代谢药,总金额为11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83%。第五位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总金额为10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00%。前五大类药品购入金额占2008年医院购药总金额的81.53%。
2008年上半年,各大类药品均呈持续性增长,大类排序未见变化。与2008年上半年同期对比,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增长13.23%,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长22.11%,心血管系统药物增长34.09%,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增长29.09%,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增长18.57%。在前五类药品中,增长率最快的是心血管系统药物,而第一大类全身用抗感染药已明显放慢了增长速度。从图2可以看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类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购药市场中还有很大的差距,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用药市场中要超越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类还需要一段时间。
图1:2008年~2008年上半年全国医院购药趋势及预测
关键词:中药市场;营销环境;变革
中图分类号:F74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中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具有特殊竞争优势的行业。本文就中药企业本身、供应者、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及公众进行微观环境分析,为中医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助力。
一、企业
随着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以及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中药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这也为中药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机遇。以稳定上涨的国内市场做后盾,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利器,中药企业才能走向世界,未来的市场将会是全球化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中成药制造高技术产业企业1555个,全国中医药工业(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2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两成。中医药全行业实现利润632.6亿元,同比增速为18.1%,工业总产值、利润率的增速超过同期医药工业平均水平。[1]
二、供应者
原料药材企业是中药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我国主要的中药材供应者有中药工业企业自建基地、专业基地公司、合作社、协会等。[2]多为组织分散农户的“公司+农户”方式。我国80%以上的中药材种植是由药材种植户和药农承担的,而这些种植户,大多是小面积种植,一户种植几亩、十几亩。[3]虽然近年内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推行下取得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扩大,但是中药材供应商的规模化程度和集中度仍然不高,难以形成产业联盟。且我国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中药材供应商管理标准。[4]
三、营销中介
营销中介是指把产品从生产商流向消费者的中间环节或渠道,本文中分为农户到中药制药企业的上游流通商与中药制药企业到患者的下流流通商。[5]上游流通商主要包括中药材流通市场,以及近几年来发展的期货交易和“互联网+”模式。下流流通商主要包括零售商,以及新兴的电商模式。
目前药材市场呈现出专业市场与众多产区市场和集贸市场并存的状态。通过中医药管理局、医药局、卫生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通过而开设的中药材市场有17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药营销也渐渐走向“互联网+中药”模式。但是我国药品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管不严、药品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存在,发展中药互联网营销模式还需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四、顾客
从顾客角度来看,中药企业的顾客分为个人顾客、产业顾客、中间商顾客、政府顾客几类。由于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熏染,我国对中医药的认同感相对较高,但质疑声音也不少。国家对于中医药给予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将对顾客的购买决策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五、竞争者
我国中药制造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据统计,2012年中药制造行业企业数达到1900多家,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企业数量十分多,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较大。首先,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在中药制造行业各个领域展开竞争。其次,随着前期在建及拟建项目的不断开展和建成,产品更新快,新产品不断涌现。再者,随着中药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行业利润降低。企业间的竞争更日趋激烈。
六、公众
公众是企业营销活动中,与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关系的各种群体的总称。然而国内中医药普通公众对中医药态度并不乐观。有学者于2012年对分布在全国25个人省的各年龄的阶段的6850人就中医药认知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对中医药事业呈积极肯定态度可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多数国民心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在问及“生病首选的就医方式”时,只有19.21%的人选择首选中医,23.57%的人选择了“先西医后中医”。这些调查说明中医药要想发展,与公众对于中医药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
七、小结
我国中药市场现状良好成长中,然而中药质量问题屡屡存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中医药法律未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国药市呈低迷之势,只有市场调控及其重要。
在此现状下,中药市场想要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企业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筛选和无公害规范种植,健全中药材行业规范,加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建设中药材追溯系统,打造精品中药材。开展中药资源出口贸易状况监测与调查,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作用,探索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211
[2]杨光,郭兰萍.基于两阶段划分的中药市场供需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29-330.
[3]魏建和,屠鹏飞.我国中药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思考[J].中国现中药,2015,2(17):94-95.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07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医改下医保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本文在新医改背景下探讨高校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探寻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医改;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45—02
医药企业属于我国的朝阳产业,随着新医改方案和配套方案的不断实施,所谓的关系营销和利益营销在该行业不再具备明显的优势,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然而,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药品销售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人才主要是经验型、学术型以及营销型,医药营销人才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复杂的变化、医药行业的巨额利润促使大量医药企业和药店崛起,因此,医药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医药营销专业。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研究,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了高校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新医改政策
“十二五”期间的医改主要是在健全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及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指出:“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将基本药物及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各级卫生部门将和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以省为单位,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规范的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医改是一场全面而深层次的改革, 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个人和企业的每个方面。“十二五”期间出台的医药行业政策可谓是历年来最密集的。围绕医改、药品挂网集中采购、药品市场整治、药品价格、产业发展等方面而制定的系列政策,给医药及相关行业带来了相应变革,加速了医药行业迈向更健康的发展轨迹。然而,新医改政策的强势来袭颠覆了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许多小企业纷纷倒闭,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医药市场特点
邹铃等人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一文中强调,学生必须具有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杨玉良在《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中强调,要促进跨学科、跨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刘献君在《论高校学科建设》中强调,学生要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21世纪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也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的复杂变化,目前,在中国的医药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都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一些新兴医药企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抢占优势,各企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医药市场的竞争就是市场营销的竞争。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更需要有新一代医药营销人才的加入,以取得发展和进步。
二、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即医药市场的产品——药品的特殊性。药品具有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的疾病的功效,正确地选择与使用药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种特殊性使企业更希望招聘到既有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营销技能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这也决定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贴近医药市场的特点和要求,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为医药企业服务。
(二)医药营销专业存在不足
我国医药高校设立医药营销专业起步较晚,多数院校从2006年左右才开始相继设立,培养的医药营销人才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专业设立时间短暂、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另外,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毕业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行业背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学生医药基础知识薄弱
据调查,高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医药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究其原因,除了医药知识本身复杂、难学以外,学生对医药营销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也是主要原因。很多学生觉得,从事医药营销工作只需要了解一些医药学相关知识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他们没有意识到高校建立该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这些年来,医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属于营销型人才,在学术上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将会是特别大的障碍。
三、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市场定位,巩固医药基础知识
面对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在教学上应突出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开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第二,从开学之初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医药学知识的重要性。第三,提高教学上的兴趣度,努力让医药基础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且不枯燥。第四,突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对医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医药和营销知识完美结合。
(二)处理教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打通学科专业限制,搭建本科教育培养的平台,为学生打下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不折不扣地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改革,让学生在选课、选师、选时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需求。
(三)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该通过课程的结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加强校外合作建设,比如与企业公司或者药厂合作,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拥有超强的职业服务理念,为将来发展成为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中国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唯有顺应大势,转变观念,夯实基础知识,才能在未来巨大而深刻的产业调整和营销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
[2]袁胜军,邱重植,曾藓雅.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3]邹铃,王小合,任建萍,应维华.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J].健康研究,2009(3).
>>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分析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USPTO中我国专利引用状况的统计分析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上市 浅析我国的专利权保护问题 我国专利权的行政保护浅析 论我国银行业的专利保护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专利保护社会信用问题探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分析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专利分析软件的功能现状分析 我国专利质量状况及其影响要素探析 我国专利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论我国的立法批准制度 新常态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分析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状况的KMV模型运用与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在评价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中的应用 论我国新药注册审批制度的变革对新药研发的影响 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国家知识产权局.拜耳收购:暗藏进军国内中药市场玄机?[EB/OL]. [2015-05-07]..
[3]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2013年药品审评报告[EB/OL]. [2015-05-07].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280.
[4]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EB/OL]. [2015-05-07].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5] 丁锦希.美国药品专利期延长制度浅析-Hatch-Waxman法案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启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9):A113-A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