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市场供应分析范文

市场供应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26

市场供应分析

篇1

[关键词]国际货代;供应链服务;市场规模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12-06

1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分析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现状和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中国跨境物流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仍是世界的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逐渐变成世界的物流集散中心,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跨境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998年至2008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贸出口行业遭受较大的打击,并且连带整个外贸产业链的整体衰退,跨境物流行业作为外贸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不少货代公司都在减员,有些规模小的公司甚至难以为继。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外贸经济的逐渐恢复,跨境物流行业也出现恢复性增长,逐渐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准。而在中国政府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刺激下,市场出现新的机会,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物流业振兴规划的适时推出,助推了行业发展。短期内行业企业受益于税费优惠,而长期政策引导将会明确行业发展模式,有利于:①市场规范步伐加快;②信息平台整合,扩大规模优势;③可能的政策优惠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融资环境;④重视技术创新,有利于长远发展。

根据上海市国际货代行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中国国际货代市场规模已达8000亿元。在未来5年内,都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其中海运国际货代市场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约为7成。

根据测算,中国海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11亿标准集装箱增长到2013年的1.64亿标准集装箱,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空运国际货代市场相比海运而言,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要小得多,大约为15%。

根据测算,中国空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275万吨成长到2013年的380万吨,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诞生于经济日益全球化、服务外包的大背景下。在国际上,供应链管理行业是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尚不是以独立行业形式存在,因此国外并无专门的供应链管理行业分类。但国外此类企业的管理思想、发展途径、赢利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是中国供应链管理企业普遍学习、借鉴的对象,对我国供应链管理行业的产生、发展、未来产业升级均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供应链管理从属于“现代物流”的范畴,其发展已越来越趋于独立,表现出更多自身特色,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亦不断出现。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供应链管理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所采用的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模式。

从物流服务对象来看,企业如果仅仅将运输与仓储环节外包给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节约的成本大部分是由自己组织运输与仓储的所损失的设备设施利用率。供应链管理则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重构与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效率的提高具有更大的作用。

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来看,运输与仓储业务的准入门槛一般较低,竞争激烈,固定资产投资较多,业务利润微薄。而供应链管理服务则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提供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较少,且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可以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进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从供需结构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保守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基本都是供大于求;而专业化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够满足企业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严重缺乏。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简单粗放的物流企业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而且,我国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环境与美国物流业80年代的发展环境极其类似,一是政策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给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新技术革新,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开始迅速普及,铁路集装箱运输也开始迅速发展;三是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企业纷纷通过物流外包、撤出非核心竞争业务来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借鉴美国90年代以后的物流发展特征,我们可以预见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主流很可能是供应链整合管理,而且增值型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供应链管理是比传统的储运服务更为高级的物流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公司的供应链贸易业务包含了采购执行和销售执行两端,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2.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入WTO以后,中国国际贸易额的成倍增长,2001―2009年中国商品进口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商品出口年复合增长率为20.7%,这为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提供了广泛的业务基础。

2009年,中国与物流及供应链相关的总支出约7211亿美元,70%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在过去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中国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潜力很大,推动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是跨国公司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甚至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中国,这会产生大量的供应链贸易服务需求;第二是中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增加了对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的需求;第三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刺激了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衰退之后,中国物流及供应链市场价值年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准,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率。到2011年,中国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价值将达到100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

3 中国跨境综合物流与供应链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1 物流行业竞争格局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总量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业内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物流服务商只能提供简单的传统物流服务,而提供系统化、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不多。

从参与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来看,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一是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邮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国储运等,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二是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如锦程国际、新时代国际、飞马国际、怡亚通、新宁物流等,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三是外资物流企业,如DHL、德迅(中国)、嘉里大通物流、丹沙中福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主要占据高端市场;四是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如海尔物流、神华物流等,利用其与生产企业的密切联系发展供应链服务。

国内目前的物流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内容以及关注的行业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也各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其中,有部分拥有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公司,如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境外国有企业控股的跨境综合物流公司,另有少部分民营资本参股,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使其兼具上述国有、民营、境外三类物流企业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民营资本的介入,使其拥有机制灵活、市场反应速度较快的特点,在细分市场的客户开发和维护方面具有优势,并且拥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依托境外国有资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拥有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本土网络和覆盖世界主要国家的海外服务网络具有规模优势,且海运物流业务和空运物流业务平衡发展,是行业中极少数同时掌握丰富海运、空运运力资源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之一。

3.2 跨境物流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我国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内企业众多,特别是2005年国家政策允许外资企业进入货代行业后,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截至2008年年底,在商务部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8400多家,但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海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26家企业,空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由于历史较短,规模很小,没有品牌影响力,竞争力较弱;少数企业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规模优势,但仍然是地域性的品牌,缺乏跨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具体而言,我国跨境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竞争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竞争较少。由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跨境运输需求旺盛,加之该地区海运、空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对货源的争夺和对运力资源的争夺最为激烈。中西部地区则因经济相对不活跃,跨境运输需求较少,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该地区国际货代服务资源投入较少。

第二,区域内或单一行业竞争激烈,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跨境物流行业尽管市场竞争者众多,但受自身资金实力、管理和技术能力所限,以及由于全国物流市场相互割裂,其竞争表现在某一区域市场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例如长三角区域跨境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对某一行业客户资源的争夺,例如对电子制造行业的客户资源的争夺,而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

第三,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较少,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跨境物流企业只能提供海运物流或者空运物流服务,能提供多式联运(如海空联运)和满足客户其他不同需求的跨境物流企业较少;在提供跨境物流服务时,局限于报关、订舱等传统服务,在提供运输方案优化设计、综合物流服务方面较少,因此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3 供应链贸易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供应链贸易从属于“现代物流”范畴,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但整体来看,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主要竞争还集中在物流运输层面,增值服务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国外同类企业有不小的差距,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商开始出现,但其行业渗透度及服务集成度都还不高,多数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侧重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使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竞争状况呈现出细分市场相对垄断的竞争势态。而且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市场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小,地域集中度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但从理论上讲,所有进口业务都可能成为供应链贸易企业的服务对象,目前供应链管理企业所占份额极低,表明供应链管理企业渗透程度还不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由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是专业的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资源整合、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范围是界定企业模式的重要方面,也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

首先,从资源整合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仅拥有少量固定资产,基本上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类运行风险较小,在发达国家由于底层物流设施较为成熟,社会资源获取余地较大,很多国外第三方物流公司采取这类模式,并能提供较高的物流水平;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物流企业,该类公司需要较大的投入,拥有雄厚的资产、自己的网络与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

其次,以服务内容来说可分集成度较低的功能型物流服务和增值型物流服务,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综合集成服务和系统咨询设计服务。集成度最低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这类企业提供诸如货代、运输、仓储与配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他们的竞争力在于充分有效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功能物流服务的经营效率,达到比自营物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作,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际上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提供综合集成服务的物流企业能够把供应链上的一段或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高度集成、有效衔接,进行运作、管理和优化,他们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的、专业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最后,服务范围是指物流企业所服务的行业范围。有些企业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服务,另外一些企业服务范围很广,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在成熟的物流市场上,物流企业为了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一般将主营业务定位在特定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其物流运作模式是不同的,专注于特定行业可以形成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经对比分析研究,根据企业提供服务内容的深度和覆盖行业和地域的广度,我国主要现代物流企业表现如图8所示。

4 结 论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篇2

实践者不多,但市场正在启动 

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建设了完整的SCM系统的企业并不多,只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少数企业已经建设或正在尝试。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雅戈尔集团则与中科院合作开发。 

但近60%的被采访企业如宛西制药、新华制药、长空机械、安徽叉车机械厂、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等都表示对SCM比较感兴趣或正在建设日程上。新华制药信息主管宾深竣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表示:“SCM系统是加强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竞争力的支持平台。随着企业ERP的实施,SCM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要考虑。”除此之外,其他被采访企业则表示,由于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SCM需求。 

总之,SCM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启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竞争,国内制造和流通企业迫切需要运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进行的研究已经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商、运输公司,转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以便取得盈利的结果并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中巩固商业关系。SCM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尤其是,随着不少企业尝试实施并应用了ERP系统,业务系统必将继续向上、下游扩展,因此SCM必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注重整体解决方案 

用户在建设SCM系统中会遇到什么难题?40%的被采访者表示,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长空机械信息主管王军的解释是,由于企业内部一般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难以自行评断个别解决方案的利弊与适用性。 

他们选择SCM厂商的标准是什么?调查显示,目前被采访企业在选择SCM软件时更加务实,他们希望通过供应链管理适应复杂、变动的竞争环境,从而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进而提升流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能否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正是选择的首要标准。其中,SCM软件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的可延伸性(随企业业务或规模扩展, 是否可以继续支持)又是重中之重。对此,江苏春兰集团网络中心主任邵伯余表示:“事实上,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坏,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和业务流程两方面。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最大的障碍有时并不是来自于IT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管理问题的理解和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消化,来自于对业务流程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的认识。因此,建设SCM必须意识到这更是企业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 

其次,被采访者表示厂商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相关行业的实施经验、队伍的规模(对项目支持的稳定性)等也是考察的重要标准。 

另外,随着用户对SCM认识的不断成熟,对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支持、维护和实施之外,咨询服务也成为一个新的需求。因此,用户将会更加重视咨询服务在系统实施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信息化方案,帮助自己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方案的选型,信息化建议和项目实施计划以及项目实施和监理等,进而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期待成熟的SCM产品 

目前国内SCM市场大概分成两大阵营,高端大型企业被国外I2、SAP等厂商所占据;中低端企业则是国内SCM厂商的客户群。像联想、华为等大企业采用的都是I2的产品,海尔采用的是SAP的APOSCM产品;而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引入的是招商迪辰SCM管理系统,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 

被采访者如何评价市场上的SCM产品?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大多数被采访者一致表示,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但却小巧灵活、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另据赛迪顾问统计,我国SCM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并不多,因而厂商的解决方案真正能使客户的管理流程得到优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SCM软件产品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继续完善。 

随着用户认识的深入,用户对SCM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其涵盖的功能将日益丰富,包括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库存、渠道、价格体系、市场渗透、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SCM与企业已经有的IT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还要使SCM系统顺利运转。 

2003年国内SCM(供应链管理)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2003年SCM市场概况 

赛迪顾问统计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75亿元,同比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11.3%,增幅一般。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82亿元,相对2002年第二季度,同比跌幅达10.6%。其中,高端SCM软件受到“非典”因素影响,第二季度跌幅在20%以上;而低端的物流软件市场日趋成熟、饱和。 

总体说来,国内SCM软件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目前SCM软件的市场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政府及教育等行业没有市场。其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制造、流通、能源三个行业。SCM软件市场的主要拉动力是企业针对物流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模块和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管理软件。 

二、未来5年国内SCM软件市场趋势分析 

赛迪顾问预测,今后5年里,中国SCM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07年将由现在的4.09亿元翻一番,增加到9.54亿元。但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其中2003年增长最快,达到42.5%,从2004年起,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增长速度也逐年放缓,2005年开始,增长下降到不足10%。 

大型企业仍将是市场的主体,但大企业市场份额将是先升后降。相反,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在今后五年中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制造、流通、能源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市场的主要部分,占据80%以上的份额。 

篇3

由于源于农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同农业经济学类似的词汇和假定。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市场营销正“走向一个新的主导理论体系”(Vargo和Lusch2004),它提供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途径来理解今天农业供应链所面对的挑战。特别是那些向消费者提供独特产品,从而将自己区别于主流产品的农业供应链的数量似乎在增加。这些供应链已经把自己从主流生产中分离,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寻找新的方式,从客户价值创造中分享经济报酬。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第2部分对竞争的资源优势理论——新主导理论体系的基石进行论述。这一理论为随后的讨论提供基础。第3部分通过对企业在供应链间和供应链内的竞争进行讨论,导出第4部分对于供应链贡献潜在报酬的认识,尽管这种潜在报酬和企业获得的实际报酬可能不同,但是如果企业不能量化供应链内的适当指标(尤其是消费者相对价值)。实际报酬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报酬。第5部分讨论了几种限制消费者相对价值量化和全部潜在报酬实现的壁垒。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些研究结论。

2资源优势理论

企业竞争地位模型如表1所示。公司从竞争过程中汲取经验,如果获得竞争优势地位,公司要不断地寻找资源上的比较优势。R-A理论把资源定义为:可为公司利用的有形和无形实体,能使公司有效地生产或者效率更高地向某一或某些细分市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公司可从竞争过程中汲取经验,如果公司的业绩达到一定程度,其可以获得竞争实力,以及这一实力所依赖的特定资源。通过从竞争中汲取经验,公司要改善经营策略,决定应该投资哪些资源。在资源处理过程中,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社会组织、公共政策、社会资源是影响R-A理论竞争过程的因素,客户的偏好可能改变,竞争对手可能模仿某些资源、供应商可能提高产品价格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会影响资源比较优势及公司的资源。

3供应链间和供应链内的竞争

在R-A理论的术语中,供应链是基于资源比较优势存在的,其结果就是在某一市场或细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地位,使这个链条产生卓越的经济报酬。供应链是有关资源如何运作的典型例子,给出的是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同一细分市场,两个供应链之间竞争,就是要比对手更有效或效率更高。为了实现卓越的经济报酬,企业不仅要参与链链之间的竞争,还要参与链内的竞争。在为资源比较优势展开的持续竞争中,供应链会通过不断改良合作伙伴关系(吐故纳新)而改善资源存量。那些占有的资源能使供应链竞争效率更高的企业,可进入供应链而取代其他企业。企业可能参与多个链,这样,它在配置资源上更具有战略性,能统揽全局以寻求新的机会,并对现有关系的重要性和新关系的潜力做出评价。

4量化客户价值

一个关于企业定价行为对创新利润的影响分析显示,创造更高价值企业往往不能在他们所得回报的价格上,反映他们的价值创造。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市场上参照点的信息缺乏,以及与此参照点相比,企业的创新到底有多好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在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报酬接近潜在报酬,但是必须满足如下的条件:首先,他们应该能合理地评估客户价值相对值。其二,其他供应链成员应有能力量化出他们各自的相关价值。因为下游供应链成员所获得的报酬大小,决定了他们将该报酬传递给上游供应链成员的可能程度。

5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障碍

潜在报酬表明这一报酬不是必须给予的报酬。事实上,在供应链活动中,因为很难量化消费者对市场产品的准确价值,一个企业不可能获得全部的潜在报酬。通常企业不能获得潜在的报酬障碍,可以分成组织间壁垒和组织内部壁垒两类。

5.1组织间壁垒

评估客户价值的信息可以从很多方面获得,其中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外部网络环境中获取的信息是最重要的。量化客户价值需求具有洞察消费者行为的能力。为了评估上游供应商对下游客户市场势力贡献有多少,必须拥有市场势力的洞察力,即了解客户拥有它的客户情况。但是,只有当企业和它的客户发展成牢固关系时,才能获得这些详细的资料。供应链中的脆弱关系,它包括信任和承若的关系缺乏,这是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首要制约因素。第二个制约因素是缺少供应链牢固关系之外的其他交往。牢固的缺点是其对成员的盲目影响,在量化潜在报酬中,为评估相关客户价值,企业需要评估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可能就是他们最近的竞争对手。为了与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者保持联系,企业不应该太多关注他们自己供应链内的关系,但应在业务关系中保持与那些能够提供所需信息的人交往。第三是由于价值创造的创新方式要求创新定价机制,而该定价机制决定创造客户价值的报酬,因而供应链中现有的定价机制可能构成障碍。目前,对于合约、日常事务或者如拍卖等的机构,已经有了固定的定价机制。但是,当这些既定定价机制不是建立在量化相关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或者供应链成员是不情愿地转向新的价格机制时,这个价格机制就成为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障碍。

5.2组织内部壁垒

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合适的网络关系,并且从中获得适当的信息,那么企业内部的一些制约因素可能会抑制其量化消费者相对价值的能力。第一个制约因素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信息应传输给那些对负责价格决策或与客户谈判的人。为了使供应链成员增加报酬,企业也应该奖励为供应链做出贡献的上游合作伙伴。第二是管理者不应该只拥有信息,他们还应该正确理解信息。为了在价格决策中使用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管理者需要正确理解这些具有市场导向作用的信息。在组织中可能存在使用其他类型信息的倾向,以避免信息价值的含混不清。第三是即使获得了相对价值的信息,分派给相关业务并进行了正确解释,它可能始终在决策中不能使用。管理系统应与创造价值的企业目标一致。

6结语

篇4

[关键词]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供应链管理 市场效率

一、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与供应链管理

企业对细分市场进行评估后,就要决定采取何种营销战略。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不同,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就不同,进占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也就不同。一般来说,有三种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可供选择:一是无差异市场营销,指企业把整个市场看成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二是差异性市场营销,指企业决定同时在几个子市场上进行经营活动,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商品及营销组合方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三是集中性市场营销,指企业集中所有力量,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集中企业的营销力量,实行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为的是在较小的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产品极其丰富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之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具体分析三种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运行效率。

二、目标市场效率改进:供应链视角分析

企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要考虑企业资源、产品特点、市场特点、产品寿命期,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战略。但是,无论选择哪种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企业都要结合这些因素来思考目标市场效率的改进问题。而市场效率的改进就有赖于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合理规划和运作。

无差异市场营销只注重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的共同点,而不管其差异点。这样可以节约生产、储存、运输、广告宣传等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但是,我们知道,这种战略对于商流、物流的要求特别高,企业必须从整个供应链来思考效率改进。由于产品单一,企业在商流方面就要着重考虑不同批次商品的更新情况,避免生产日期靠前的商品滞销直至变质损坏,在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选择上要特别注重他们的信息反馈速度和负责精神。在供应商的生产资料供应上也要强调质量的稳定性,确保各批次产品的质量统一性。无差异市场营销面对的是整个市场,也就必然对物流提出较高的要求,企业就一定要整合供应商、分销商及供应链中的其他组织,协同做好各项物流,尤其是生产资料和商品物流。供应商的及时供货才能保证企业的有序生产,而分销商的及时配发货才能保证商品的及时销售和回收。我们认为采取无差异市场营销战略的企业最好与供应商、分销商签订统一的责任协议,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物流系统。

差异性市场营销能以产品和经营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能力,分散经营风险。但是,这种战略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企业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特点,分别设计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方案,满足各个细分市场上的不同需要,这对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都会不断发生变化,这要求企业必须及时获取新的需求信息,并迅速组织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在分销商、生产商、供应商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必要。产品多样化也要求生产资料和商品配送的及时准确、资金的良好回收与分配,所以企业必须选择那些信誉良好、管理能力强的供应商和分销商,把商流、物流、资金流通过信息流整合起来,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在分销渠道的选择上比较适合长渠道和宽渠道策略。本文认为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融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及其他相关组织为一体的信息平台,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良好的伙伴关系维系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市场运作效率。

集中性市场营销特别适用于初次进入新市场的大企业和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能够节约成本支出,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营销对象集中,可提高企业知名度而迅速占领市场。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种战略风险性较大,因为市场狭窄,一旦需求变化或有强有力的竞争者进入,企业可能陷入困境。所以对于企业的信息流要求格外高,而且这种要求不是一般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必须要能够根据现实状况预测未来的市场变化,以便提前做出调整或改变市场战略的行为。采取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的企业最好建立长期稳固的进货渠道和分销渠道,同时建立应对市场突发变化的应急进货渠道和分销渠道,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稳定的市场效率。

综合来说,三种目标市场营销战略都要求供应链中各单位环节的信息流畅通,差异性市场营销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要求突出,集中性市场营销对信息的准确性和趋势性要求突出;在物流方面,无差异市场营销和集中性市场营销强调及时性,差异性市场营销不但强调及时更强调准确性;在商流方面,无差异市场营销和集中性市场营销强调商品的批次更新和质量保障,差异性市场营销更强调商品配送的准确性和有效组合;在资金流方面,差异性市场营销对资金的及时回收和合理分配要求更高。

三、结语

企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和运行是随着企业自身实力、内外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无论选择哪个目标市场营销战略,都必须结合内外环境变化综合分析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组织。只有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形成良好的畅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才能保证企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市场运作效率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供应链,贝塔系数,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药供应链基本特征

中药独家品种类似于国外的新药,而且大多具有自己的传统品牌,并在市场局部范围内多具有品种优势。中药典籍浩如烟海,很多传统验方有待进行市场开发发掘,这给具有爆发性增长前景产品的问世带来机会。同时,中药原材料整体价格持续上涨,部分贵重稀缺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这部分原料又恰恰是产品独特性的保证;2007年以后,国际医药企业更进一步对医药行业的介入,也会对中医药行业的市场风险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2000年到2006年七年间,同仁堂制药市场风险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透视我国医药行业市场风险的程度,以及该风险程度下的资产回报率。

全国大约有1200家中医药企业,在78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以中医药生产和销售为全部或几乎全部经营内容的上市公司有同仁堂、羚锐股份、中新药业、亚宝药业、康缘药业、益佰制药、武汉健民、桐君阁等十家左右。

同仁堂制药是传统的中医药生产和销售企业,历经百年,至今未变,因此可以将同仁堂企业市场系统风险作为中医药生产和销售供应链的市场风险。

二、系统风险

市场风险用贝塔系数度量,即为某项资产(或组合portfolio)的回报率相对于市场回报率的变化程度,同时表明该资产与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公式1[1]如下:

其中:为该资产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之间的协方差,为市场回报率的方差。

贝塔系数是度量一种证券对于市场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贝塔系数大于1,表明如果市场走势良好,则该证券的预期走势将更好。该证券对市场变动的反应较大,对于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所贡献的风险,将超过一种一般或平均的证券。[2]

资产的投资或者证券的投资往往可以视为套利工具或保险策略(hedging)。如果某一股票或证券的贝塔系数为负值,即在市场走势较差时,这类证券预期走势较好;反之,在市场走势较好时,这类资产预期的走势较差。那么,将贝塔系数为负值的股票纳入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中,实际上可以降低了组合的风险。根据西方实证研究的结果,在西方的市场上至今没有发现贝塔系数为负值的股票。但是根据对2000年到2006年同仁堂市场系统风险的实证研究,发现该企业所代表的新药供应链的市场风险在经济下滑年份为负值。

贝塔系数的计算可以有两种算法。一种方法是最小二乘法计算,另一种方法则可以用上述定义直接计算而成,两种计算方法的本质相同,都是基于同一时期某项资产的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的历史数据计算而得。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贝塔系数,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即为贝塔系数。

三、新药供应链系统风险实证分析

以同仁堂2000年至2006年的每月平均交易价格[3]和同期上证A股[4]的月平均价,作为同仁堂回报率和市场回报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每年的贝塔系数,如表1所示。

1.经济下滑年份

2003年和2005年贝塔系数为负。表明这两个年份中医药企业的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成负相关关系,即当市场下滑时,中医药行业的业绩呈上升趋势。

2003年春天是全国性的非典,非典疫情波及全球。全年中有几个月的经济活动处于半停滞状态,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城市北京。与其它产业链停滞状况不同的是,当时抗非典药品供不应求,有些中药的供应处于极度供不应求状态,特别是同仁堂的传统中药牛黄上清丸等纯中药药品的供应。从而出现了医药供应状况与其他产业链供应状况相悖的现象。当时经济发展速度为8.5%,市场回报率平均为11.28%。

以上证A股指数作为市场回报率(按每月A股指数平均价计算),同仁堂公司股票价格回报率为股票回报率,同仁堂股票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之间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6.35%.

再看2005年,该年份是股市最低迷的年份,这一年里股市几近崩盘,大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市场信誉因此受到严重质疑。这一年中的每一个月份中,中医药行业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的变化完全相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4.53%。细算结果详细内容略。

可以看到,在经济异常年份里,新药供应链的风险-回报与市场的风险-回报变化呈反方向移动。在经济异常年份里,其贝塔系数为负值。

2.经济正常年份

在2000年到2006年的其他五年里,同仁堂股票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成正相关,这五年的贝塔系数平均值为:

β=(0.9937+0.8997+1.0305+0.4041+0.4094)=0.7475

2004年和2006年稳定在0.4左右,其风险随市场变化的波动性较小,波动程度不及市场波动程度的一半。

四、风险回报率

贝塔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系统性风险因素的异动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程度。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表明了证券的期望收益与该种证券的贝塔系数线性相关,描述这一线性关系的直线即证券市场线(SML)。这一直线的截距是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只要证券市场的期望收益大于无风险收益率,证券市场线将是一条斜率向上的直线。

不考虑经济异常年份,在2000年到2006年间正常年份的五年中,经过计算,同时期市场平均回报率为10.58%[5]。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存款利率,求其平均值得到市场无风险利率,为2.58%:

这一风险回报率低于市场同期风险回报率。

结论:

新药行业在经济状况正常年份,其股票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成正相关关系,股票的系统风险平均在0.7,小于市场系统风险。在最近的两个经济正常年份中,中医药行业的市场风险稳定在0.4左右,长期来看,其系统风险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在经济状况异常年份,股票与市场回报成负相关关系,风险波动程度明显低于市场波动。新药供应链的风险,能够很好抵御市场下滑损失,其系统风险为负。表明新药(中医药)供应链不会放大市场风险,相反,对市场风险有明显平抑作用。

与系统风险较低相适应,正常年份的风险回报率略低于市场风险回报率。

资产的系统风险为负值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首先证券市场不是完全市场,这样的市场背景与CAPM的基本假设条件不能吻合,因此用CAPM可以找出不完全市场下的系统风险为负的股票。而在完全市场背景下的实证结果,实际上没有贝塔系数为负值的股票[2]。其次,市场收益不稳定,而中药供应链的收益基本稳定,这是医药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即市场对药品的需求受市场的走势波动程度的影响不明显,具有自身较强的行业特征。

作者单位: 王静,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会计系;王来生,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Brealey and Myers, Principle corporate finance, New York,McGraw-Hill, 2005.

[2] Stephen A. Ross, Corporate Finance, New York,McGraw-Hill, 2000.

[3] 雅虎财经网(cn.finance.省略).

[4] 东方证券网(省略.

篇6

[关键词]书商书目 出版社书目 图书馆

[分类号]G253

1 前言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面向全国图书馆馆配市场的、非新华书店系统的大型书商崛起,并逐渐占领馆配市场。它们抢占市场的重要法宝就是向图书馆提供据图书出版情况自行编制的采访书目(以下简称书商书目),因为对中大型图书馆来说,书目是馆藏建设的生命线。时至今日,书商书目已凭借自己品种较全的优势力压“新华书目报”成为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主角”书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书商书目亦非完美无缺,其所谓的品种较全,也是相对的。

相对于书商书目,出版社作为整个图书市场的源头,它的书目理应是品种最全的。笔者曾试图通过查找书商书目相对出版社书目品种上的不足来补充馆藏,但实际结果却出乎意料。出版社对外公布、使用的征订书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版社的实际出版状况,它与书商书目一样也存在着不足,由此引发了笔者想深入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 研究范围的确定

书商书目涵盖众多出版社的图书信息,而出版社的书目只是针对自己出版图书状况的一个描述,两者宏观上并没有可比性,因此只能通过具体化书商书目,将其所有书目按出版社分类,再将其分别与对应出版社比较。

2.1出版社的选取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编撰出版的《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一书,2006年科技类出版社排行榜如表1所示:

综合对外数据的规范程度及收集数据的便捷性,抽取其中的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四家出版社作为研究对象。

2.2书商名单的确立

选取目前国内较有实力的三个书商: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为教图、百万庄、三新。

2.3数据来源

对于书商书目直接向书商索取,而出版社书目则通过各自的网站下载获得,上述四个出版社的网站上都有更新及时的全品种书目供下载。

2.4图书范围及类型的筛选

主要根据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学历层次来确定。发往高校的书商书目一般都要求适合大学及以上水平,高职高专及以下水平的图书是被剔除的。因此本文对出版社的书目也进行相应的筛选。时间跨度为整个2008年,即作为研究对象的图书是2008年出版的。

3 比较分析

3.1覆盖品种方面

3.1.1出版社对外公布的所谓全品种书目并不是真正的全品种,它并未包括书商书目中的部分图书,如表2所示:

注:原有量指出版社书目中包含的图书的量(剔除高职高专及以下水平后);综合总量指综合三书商与相应出版社提供书目的量;缺失量指各出版社书目相比综合总量缺少的量;缺失率=缺失量/综合总量。

从表2可看出,四家出版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书目缺失现象,经调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出版社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编、印、发,产、供、销等环节本应是一条完善的“链条”,而现行模式中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这主要体现在编辑与发行、发行与仓库管理间的信息不对等。编辑部门经手的图书信息不能很好地传递到发行部门,一旦图书信息发生变更,发行部门无法及时得知与更改;新书入库情况也往往与发行部门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发行部门拿到的书目清单不能反映真实的库存情况。

另外,网站系统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人民邮电出版社缺失的13种书目中,虽然在书目下载处未包括,但其中的《2007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和《2007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在网站首页的图书查询处却被搜索到了;而科学出版社410种缺失的书目,无论是通过全品种书目下载还是在网站首页的图书查询处都找不到,却有其中的59种在网站“馆配专区”的“可供数据下载”处被查找到,这些理应包括在它的全品种书目中。通过与出版社沟通得知,这是因为网站的不同模块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管理,这也是各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体现。

・书目制作不规范或不准确,导致统计结果可能产生误差。相对书商书目,出版社的书目错误较多,主要体现在出版时间上。一种书的出版涉及多个环节,因此便会产生多个日期,如出版日期、印刷日期,它们往往是不一致的,印刷日期并不代表就是出版日期,而制作数据的人员未必受过专业的编目培训,因此他们对于出版日期项的填写就不能保证正确无误。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导出的826种书目中有28种是出版时间错误的,将本不是2008年出版的归到了2008年,原因就在于将印次时间当成了出版时间。如该社IS-BN号为978―7―112―09057―0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一书,它的实际出版年为2007年,在2008年3月进行了第三次重印,而在该社的书目中,其“本版时间”显示为“2008.3”。这势必会对按出版年代统计新书量的结果造成影响。

这方面问题本文在比较时已经尽可能纠正,尽量将误差降低到最小,使统计的数字接近实际。

・出版社只负责出版、不负责发行的图书很难统计在列。由于经营管理以及生存上的需要,“合作出版”在出版界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由此导致了出版与发行上的不一致,这也是出版社的书目不能涵盖书商书目的最主要原因。这里的合作出版,概念比较宽泛,凡是出版社与外界联合、共同出版的均可称之为合作出版。一般来讲,合作出版时出版社负责提供书号,其他具体细节由合作双方商定,合作出版的图书,出版社不一定负责发行。

――出版社与图书工作室或文化公司的合作出版。图书工作室或文化公司是近年来图书出版市场上的新锐,由于没有出版、发行权,他们只能与出版社合作,进行一些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以及营销方案研究和实施的工作。这种形式合作出版的大多数图书出版社不负责发行(或者只发行新华书店等主渠道),而是以“发行授权书”的形式由图书工作室或文化公司发行,造成为这部分图书在出版社书目中的缺失,而书商作为图书市场的二级渠道商,往往成了图书工作室或文化公司的主发行对象,从而出现上述一些图书在出版社书目中没有而书商书目中有的现象。

――出版社间的社际合作出版。出于选题、资金、风险等方面的考虑,有些出版社会选择与其他出版社进行社际合作,这种情况出版的图书不定会由哪家出版社发行,因此出版社的书目缺失也就“理所当然”了。同时,在出版机构不断合并、重组的大背景下,社际合作出版的现象也日益增多。通过对比发现,科学

出版社,与同隶属于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下的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和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之间就存在较多合作出版的情况。在表2中,科学出版社缺失的书目除去上述提到的因内部管理上的失误导致遗漏的59种外,剩下的351种中有227种(高达64.67%)是属于社际合作出版的,即由科学出版社与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或与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如《中文版AutoCAD 2008建筑制图100例》一书,是由科学出版社与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但在科学出版社的书目中就未包含此书。这也是科学出版社书目缺失情况较其他三家出版社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自费出书的情况。一般来讲,自费出版的图书都是由出经费的一方自行发行,因此以征订为目的的出版社书目中通常不会包含此类图书。自费出书的个体主要为两类:文化公司(图书工作室)和个人作者,对于前者因为有着较好的发行渠道,因此在书商书目中大多还是能够有所体现的,而对于后者所出的图书,多数专业性较强或读者面较窄,印数很少,加之发行渠道有限,因此往往不被任何书目收录,这也是以书目圈选为购书主渠道的图书馆馆藏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3.1.2书商书目不全,未能涵盖各出版社的所有出版品种表3列出了三家书商书目在各出版社图书上的缺失数量,各书商间差别还是较明显的。

原因分析:

・各书商同出版社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其能采集到书目的数量。如今大多数有实力的书商都是要求出版社主发图书,然后再根据收到的现书情况自己制作书目,因此书商书目的量主要取决于出版社主发图书的量,同出版社合作关系好的书商能拿到的新书自然也是相对多的。

・利益的驱使使得书商不愿向图书馆供高折扣的图书。书商毕竟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对于那些折扣高、利润少的图书,尤其是科技类图书,书商进货时是比较慎重的。众所周知,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成本较高、印数也相对较少,因此出版社给出的折扣一般不会太低,而书商与图书馆间的协议折扣是固定不变的,为攫取尽量多的利润,书商只能在书目中减少科技类等高折扣图书的数量,对于那些在图书馆采购竞标中靠低价取胜而自身实力又相对较弱的书商,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根据各图书馆要求进行剔除等工作时的不当操作也会使得书商发送给图书馆的书目数量少于其实际拥有量。如高校图书馆一般要求书商发送的采访数据是不能包括大学以下水平图书的,因此有些书商在制作书目时往往会对含有“儿童”、“中小学”、“高职高专”之类字样的数据统统删除,而这些书的真正适用对象有时并非如字面所示。如科学出版社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一书,表面看起来是跟儿童有关,不适合大学生读者,就很可能被书商删除。其实不然,它实际上是面向高等学校的有关学前教育的著作。

3.2书目内容方面

总体来讲,出版社书目与书商书目在内容方面比较相似,都有较完备的字段,基本都能囊括题名、责任者、ISBN、定价、页数、适用对象、丛书名、内容简介、出版日期、版本等项,著录也较详细。只是在书目信息的正确性方面出版社书目略显不足。

由于大多数出版社书目主要是期货书目,是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出版计划编制的征订书目,而正式出版时在出版时间、定价甚至题名等方面都可能会发生变动,从而造成书目信息与实际图书信息不符的情况。本文研究的几个出版社书目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有明显的输入错误,以科学出版社为例,其书目中有几种图书的ISBN号分别显示为9778―7―03―021233―7,973―7―03―021002―9,978―7―3―021539―0,这种错误势必会影响到购书时的工作。

而书商,尤其是一些实力较强的书商,主要根据出版社主发的图书由专门的编目人员自己制作书目数据,是现货书目,因此数据相对准确、规范。

但书商书目也并非尽善尽美,比较发现,碰到两个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情况时(版权页明显的注明两个出版社的名称),在出版项的填写上书商书目往往比较随意。综合书商书目与出版社书目,并通过国家图书馆、卓越等的网站核实,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58种新书(不含高职高专及以下),但三家书商的采访书目的出版项均未做到完全、清楚的标注,要么著录成清华大学出版社,要么只显示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严重影响图书馆采访人员对图书的选择与判断。

4 结论与对策

在面向图书馆的图书供销链中,出版社和书商均属供应商的范畴,他们的书目情况基本反映了整个供应市场的书目状况。

作为图书的“发源地”,出版社书目并非想象中的全面,囊括出版社出版的所有品种的图书,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图书并没有在其书目中体现。尽管出版社已逐步意识到书目的重要性,在书目的制作、方式上都较以前有较大改观,但从市场的需求以及同书商比较而言仍存在不足。而且应该看到,本文取样的是全国579家出版社中的佼佼者,其它一些出版能力差、规模小的出版社的书目更是可想而知了。

因此,希望出版社在盈利的同时考虑一下自身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责,不仅要出好书,更要将好书“推送”出去,尤其是向具有保存社会文化功能的图书馆推介。具体而言,就是要完善自己的书目,使自己出版的所有图书能及时、完全、清晰地呈现在图书馆面前。

书商书目在当下虽仍是主流书目,但在品种的覆盖上并不能达到百分百,而且不同的书商间差别也较大。当然,书目绝对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判断书目优劣的唯一标准,还要看书目的适用性、针对性,不顾适用性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增加只能是徒劳。在重馆藏建设的今天,拓宽书目来源渠道,提高书目整合能力,按需推送,是书商发展的长久之计。

・整合书商书目与出版社书目,以形成相对完善的供应市场书目。

综上可以看出,无论书商书目还是出版社书目都不能完全反映出我国图书市场的整个出版状况,因此,当前图书馆只能采取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尽量减少漏选好书的可能性。

首先,仍以书商书目为主,毕竟目前在书目质量、配货及后续服务上书商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专业优势。但可以适量扩大合作书商的数量,以弥补单一书商书目品种不全的问题。

表4描述了三书商书目在分别和综合起来两种情况下较出版社书目的缺失量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合作书商数量的增加大大降低了图书缺藏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从表4可看出,即使三家书商联合起来也未能囊括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每个出版社平均都有几十种的缺失量。全国共579家出版社,试想如果只是单纯依靠书商书目圈选图书,图书馆每年要失去多少种图书的选择机会。因此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通过出版社书目补充书商书目刻不容缓。不妨先尝试找一些优秀出版社合作,将他们的书目定期与馆藏书目进行比对、,对于那些因书商书目中没有而造成图书馆缺藏的优秀作品,及时通过书商追订,或联系出版社补配,以降低缺藏率。

・图书馆应主动向供应商提出合理要求,引导供应市场书目良性发展。

篇7

1 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概述

1.1 系统架构。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主要由远方用电现场和主站计算机系统组成,远方用电现场包含电能计量装置和厂站终端设备,主站计算机系统包含通讯设备、采集服务器、数据以及综合应用层等,在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远方用电现场以及主站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在通讯网络作用下,实现电力数据的稳定传输。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属于一个电能相关数据采集系统,涵盖整个地区输电网不同电压等级电能,能够对电量、负荷等多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实现信息传输、数据查询、以及信息发布等,对供电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电量、负荷和线损数据进行科学化管理,最大程度上满足供电企业运营需求,能够为市场营销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保证市场营销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 系统组成

1.2.1 远方用电现场表计。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中大多由全电子多功能电能表实现电力数据信息的统一配送。全电子多功能电能表的输出接口主要分为RS485接口和低压配电线载波接口,能够有效满足终端采集器的运行需求。电能表内置乘法器,能够对电功率进行准确测量,准确获取最大需量、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多项参数,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2 端设备。终端设备是集抄管理系统中的核心,据现场供电条件可分为单表采集器和多表采集器两种。采集器完成用电现场的各类数据采集、储存工作以及和主站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

1.2.3 通讯网络。按照采集数据的通讯方式及媒介的不同,分为RS485总线网、单导线脉冲采集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网。

1.2.4 采集服务器。实行并行采集,按照一定的负载均衡原则,将通讯链路和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前置设备,支持对一终端多通道的自动切换。

1.2.5 数据处理设备。利用数据库的表分区技术、分数据文件存储技术等,支持双机或多数据库服务器同时运行。

2 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的典型功能

2.1 档案管理。面向各应用领域实现对各类档案的查询及统计功能。可进行大用户、终端等信息的统计,并可对档案操作日志进行查询。通过档案维护功能,可以对系统的基础档案进行全方面的维护及管理,脱离C/S结构,直接利用WEB实现了对用户、终端、表计档案的添加、修改及删除。修改各档案信息保存后再刷新实时库,修改信息可保存进系统数据库,从界面左侧的树上便可看到档案显示。

2.2 远程数据自动采集。面向全局系统采集电能量采集终端或者电能表的所有数据,内容包括:正、反向有功电能量数据、四象限无功电能量数据、负荷曲线、表计状态、重要时间信息进行自动采集,所有数据均带时标。

2.3 线损管理与分析。采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即支持传统的对数据块进行获取、统计和分析的功能,又支持对单个数据单元的操作,彻底解决了复杂的电力系统报表中多源分片、不规则分组、行列对称、统计分析等难题,能够为线损管理与分析展现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

2.4 报表。面向全局面向全网,通过定制丰富的报表参数,可以在生成前选择统计时段和各种电力对象,系统还可以对选择的多少进行设置,可以为单选或多选。打破了传统报表月报、季报和年报的局限性。

3 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3.1 应用说明。就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其通讯采集程序采集回终端电表数据时,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之后批量存储于商用数据库内,产生计算任务。待其它接口数据直接存入商用数据库并产生计算任务后,程序加载后对计算任务进行读取,并依据相关规则及费率模型开展精准计算和分析,从而为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中,应用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能够对采集返回中的非法数据进行准确辨识,针对无法采集的数据,系统能够通过一定方式自行修补,以保证数据完整性,确保线损分析工作中数据的完整程度较高。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计算和统计功能,系统内部含有计算处理程序,能够对市场营销分析中的整点电量、日电量、线损以及极值等进行计算和分析,对数据完整率进行科学化统计。系统可以通过列表和趋势图分析功率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并开展用电逐层分析和异常分析,对系统综合数据进行准确查询,以准确把握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数据汇总情况以及用户综合数据,通过多用户的用电对比分析,依据绝对变化值和相对变化率实现大用户数据用电数据排名。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能够对过滤阀值进行灵活设置,实现功率因数查询,从而确保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的高效进行。

3.2 实际应用

3.2.1 电量分析。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中,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依据不同需求对特定区域下的电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量分析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以计量点、用户、营业所以及分局等作为数据查询对象,合理选择数据查询时间和条件类型,包括区域分布情况、行业分布情况以及电压等级等。待系统出现支公司电量统计表后,能够更加直观且清晰的观察到供电企业售电量,以份额较大的用电大户作为市场营销分析的重点关注对象,开展专题分析,准确其售电量的动态信息,对供电企业售电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化分析,进一步提高完成售电量指标的具体方案,找准市场发展突破口,从而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

3.2.2 分类用电分析。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中的应用,便于供电企业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行业发展态势以及电压等级开展电量统计和查询,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情况,及其对供电企业利润的具体影响,准确把握电量增减趋势,并将行业电量统计情况形成直观的统计图,为供电企业经济分析提供极大便利。

3.2.3 分类电量趋势。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能够对不同行业及电压等级下电量情况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在选定数据查询对象、数据对比时间以及查询条件类型后,能够直接输出查询结构,并实现数据与图形之间的有序切换,便于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分析用电户的电量变化规律,分析其主客观原因,便于供电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售电量和利润关键点,全面提高供电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8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股票价格 货币流通速度 金融创新

1 引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股票价格不断攀升,1996年格林斯潘用“非理性繁荣”一词形容当时股票市场。在90年代末短暂回调后,股票价格继续冲高,形成又一次更为猛烈的新千年繁荣。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全球各国股票走势瞬间逆转,股票价格应声下跌。股票市场过山车般的运动再一次刺激人们的神经,为什么在短短二三十年中股市会达到如此高位?为何波动如此剧烈?本文试探究货币供应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国的救市行为的效果,股价未来走势。

理论研究多为供应量增加导致股票需求增加,如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愿意的现金余额与其收入的比率是比较稳定的。在货币需求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若货币供给变动,则货币供需之间必将产生失衡。人们必将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多余”的资金流入股市、债市。实证方面,berkman(1978)使用m0数据,lynge(1981)数据m1和m2数据研究了货币供应量变化和股市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和股市价格之间存在着逆向变化的关系。pearce、roley(1983)使用1977-1982年的周数据检验了股票价格对货币供应变动公告的反应,指出未预期到的货币存量的变化与股票价格变化是负向关系。

2 实证分析

2.1描述性分析

摘取美国自1959年到2008年的道琼斯工业指数(dj),国民生产总值(gdp)以及m2的数据,得出图1。可以看出除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外,道琼斯工业指数与m2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70年代中期以前股票价格较低,相对较平稳;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小幅波动不断上行爬坡;1994年以后,股票价格走势让人心惊肉跳,股指如火山积蓄够力量,开始喷发。道琼斯工业指数以近乎直线的走势开始飚升,然后迅速回落,如同坐过山车。无独有偶,m2几乎在同一时间转折,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m2第一次扩张,1994年前后,再一次扬头向上。两者配合默契。

2.2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var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是货币经济学领域的主流方法,并已被广泛的使用到此类问题的研究之中.

var模型要求系统的平稳性,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gdp、m2、dj在各个研究区间都是不平稳的,在对变量进行了差分处理后,在1%的置信水平下,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都是平稳的。从前文可知,m2和dj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其进行var估计,通过aic准则确定各自的最适滞后期,得出表1.

方括号内为t检验数值,第一阶段m2对道琼斯工业指数影响较为显著,其滞后一阶、二阶数系数分别在5%、10%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验证,选择滞后期3,得出m2是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格兰杰原因,这与向量自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相一致。第二阶段模型的解释力显著下降,m2变化率对道琼斯工业指数变化率影响急剧减弱,gdp对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影响力加强。第三阶段从统计量反映的信息反映国民生产总值以及m2无法解释道琼斯工业指数变化。

2.3理论分析

2.3.1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直接效应减弱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多种渠道,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传导效应主要反映在货币供应增加,居民手中现金余额增加,从而股票的需求增加,推高股价。间接效应为利率机制、通货膨胀机制和价值传导机制。

从三个阶段的分析显示,m2变动率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与政策当局逐渐放弃将货币供应量最为货币政策关注工具分不开。美国在1994年正式改用联邦基准利率最为货币调控工具,而不再盯住m2,货币供应量的直接传导效应减弱。更多的是通过中间变量发挥作用。因此未考虑其他中间变量的模型解释力随着m2逐渐失去美联储的关注,解释力逐渐降低。

2.3.2股价的影响因素呈阶段性变化,m2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局限性加大

第一阶段,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价格变动影响较大。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货币供应量受到约束,经过了战后复苏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加大。货币供应增加,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大,是重大利好。

第二阶段,美国经历了三次石油危机,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经济低迷时,用货币政策刺激效果较弱。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所反映出的经济形势转好的信号更能改善人们预期,股市对国民经济的反应敏感度高于货币供应量。

第三阶段股市疯狂的时期,gdp和m2已无法解释其变化。这也反映出这一阶段股市逐渐脱离实体经济,互联网时代到来,过高的预期催生了一场互联网泡沫,股价狂升。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日益加剧,衍生出大量准货币,实际货币供应量的远大于m2,且转变迅速,实际货币供应量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用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衡量指标越来越体现出其局限性。

3 模型修正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以m2为货币供应量指标,不能准确反映货币供应的变化。因此,对货币流通速度和金融创新对实际货币供应量以及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对前文模型进行修正。

3.1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货币的实际供应量由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数量共同决定,货币流通速度会对实际货币供应量产生乘数效应。

从每一次扩张和收缩的经济周期来看,扩张期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收缩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流通速度是顺周期的。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在货币供应量一定得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货币扩张乘数,实际货币供应量成倍增加。特别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支付手段不断创新,进一步加速了货币流通速度。而经济陷入衰退期,金融市场反应迅速,货币流通速度骤降,资本市场瞬间流动性消失,这次次贷危机正体现这一点。虽然政府不断注入资金,但整体预期差的情况下,货币不流通,仍无效果。

3.2金融衍生工具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空前,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全球场内衍生品2006年交易量增长19%,10年间增长6倍。日益复杂化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对原有货币供需体制造成巨大冲击,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

(1)金融创新导致传统货币供应量定义模糊,计量困难

金融创新后,金融资产之间替代性空前加大,货币的定义变得模糊。如银行创新业务所推出的now(可转让提款通知书),既具有交易性质,又有资本性质。同时金融衍生工具日益具备货币特征,转换速度快。如果要将这些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纳入货币总量,扩大货币乘数,难以计量。

(2)金融创新是货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金融创新提供了大量兼具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新型金融工具。既满足人们的流动性需要,减弱了流动性偏好,另一方面刺激其投资性需求,人们增加货币性金融资产。从而,衍生金融工具所创造出来的购买力并没有冲击消费品商品市场,而是推高了资产价格。

在实证分析中,用m2作为货币供应量进行分析,越来越不理想,特别是股价下跌时。主要原因是货币流通速度和金融创新的共同影响。两者对市场反应灵敏,变化速度快,且短期内可能变化剧烈,而m2变化需要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同时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两者综合起来实际货币供应量与m2发生偏离,特别是萧条期。

4 结论

本文采用美国59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存在一定影响,但m2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逐渐减弱。其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创新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综合作用,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与m2偏离,大大减弱了货币供应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对模型进行修正,定性分析两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对股票价格的冲击。

目前,遭遇金融海啸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加强监管,为刺激经济发展,大量投放流动性。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在实体经济未找到新的增长点的情况下,过剩流动性很可能再次流向资本市场,同时,经济慢慢复苏,企业经营业绩慢慢好转,股价未来很可能酝酿另一次更为猛烈地上涨。特别是当金融创新潮再次来临,会加剧波动,给监管当局带来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利率市场;核心企业;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6-02

首先让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根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已达到5204.64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308.57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896.07万户,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纳税额占到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我国GDP的60%。中小企业面临的是充分竞争市场,具有灵活、高效等特点,能有效引导了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增长。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并在我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

截至13年6月,我国四大行国内个人活期存款余额就达到10.35万亿元,活期存款的利率为0.35%,而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接近4%,13年下半年至14年初经常甚至超过5%。货币基金的收益超过活期利息的10多倍。“余额宝”自13年6月13日开通存款业务以来,9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规模超过4000亿,通过天弘货币基金进行运作,七天年化收益率一度超过7%,目前仍在5.6%以上。

第一个例子说明,数量巨大,并且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贷款,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中小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和数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2)传统的抵押模式阻碍了轻资产企业获得贷款。我国银行业目前仍然是依靠抵押来获取安全性的老思路,因此重资产的大型企业、资金状况良好的企业往往容易获得贷款,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往往因为抵押物不足无法取得贷款。

(3)金融的定价机制比较紊乱。2011年以来货币环境总体稳中偏紧,并且这种状态在2014年将延续。数量工具控制下,大企业贷款具有天然优势。同时,由于利率水平整体较低,小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资金价格上与大企业的差异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个例子说明,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面临成本提升的压力。在以往的模式下,金融机构坚持审慎原则,仍然把贷款资源配置大幅倾向大中型企业;而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正发展倒逼银行进行改革。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净息差,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的出路在于增加非利息收入和把贷款投向其更有定价能力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目前国内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很小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2013年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21.5%),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成了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净息差收窄的重要选择。欧洲和美国的大型银行正是通过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提升定价能力,使得净息差大大高于我国。(2010年美国银行业净息差3.7%,远超我国同期的2.5%以及2013年的2.68%)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未建立征信系统,且单笔业务量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耗费大量的交易成本。并且即使花费高昂的成本也无法保证贷款的安全,此类贷款的高风险性与银行的审慎原则是相悖的。因此,我国银行业陷入了这样的窘境: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银行需要开拓定价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来增强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作用重要但普遍资产较轻、风险较高,与银行贷款的审慎性不符。而设计合理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良方。

供应链金融是指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机构,利用各自优势,整合信息流、物流状况,使信息充分流转,最终形成新增的、低风险的业务合作,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链更高效运转的一种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

站在银行角度,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的一种业务模式,银行依托核心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的控制规避供应链单一企业的信用风险,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站在供应链各企业角度,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上个企业利用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满足自身资金周转需要并维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站在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的角度,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技术平台的作用是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中能够触发融资的信息按钮,比如订单的签发、按进度的阶段性付款、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入库、存货变动、指定货代收据的传递、买方确认发票项下的付款责任等。

在整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帐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

然而我们发现,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只是使得部分中小企业贷款成为可能,实际操作中,虽然得到了核心企业的担保,以及更加充分的信息,银行依然面临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道德风险。因此,当前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在抵押品价值估算方便、变现能力强的钢铁、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领域,希冀通过抵押物的变现能力来减轻流动性风险。事实上,由于不直接参与产业链的业务环节,银行得到的信息总是不充分的,因此,银行应该跳出依靠抵押品来保证安全性的老思路,依靠取得充分的信息,通过价值成长判断来保障贷款的安全性。获取充分信息的最佳途径就是让业务的直接参与者核心企业深度参与该业务,把产业链中最有话语权、信息掌握最充分的核心企业利益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度捆绑起来。拥有充分的信息后,银行的利益保障不再仅仅依赖于流动性好的抵押品,从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业拓展上也可以大幅放开。

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安全的解决方案――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如下图):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贷款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再将该笔贷款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委托该银行以较高的利息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在此过程中银行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1.银行以低于市场的利率向核心企业贷款

2.核心企业向银行申请委托贷款

3.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势将该笔资金贷给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4.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势将该笔资金贷给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

5.核心企业掌握上游供应商的资信情况,并要求上游企业进行应收账款抵押

6.核心企业了解下游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并要求下游经销商进行货物、单据抵押

如上图所示,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核心企业资信状况优秀,但本身不需要贷款,而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属于轻资产中小企业,不符合贷款要求,但急需资金支持,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民间融资,但成本高昂。通过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参与业务的多方都能受益。

1.银行方面。银行仅仅需要与核心企业发生直接信贷关系,核心企业资信优良,担保充足,各类审批手续简单便捷。虽然贷款的利率低于市场水平,但贷款安全性很高,低于市场的利率部分也能通过委托贷款的手续费得到补偿;

2.核心企业方面。由于核心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具有较高的掌控力,并且对其资信状况、经营状况非常清楚,委托贷款业务的风险可控,通过这笔业务,核心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收益。同时,与上下游的贷款业务加强了多方的联系,强化了合作关系。并且为供应商提供资金,可以改善其资金不足导致的效率低,供应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状况,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提升其渠道拓展能力,批量进货能力,从而促进核心企业业务的发展,增加企业效益。

3.上下游中小企业方面。由于规模偏小、风险较高,资金问题往往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解决,成本非常高。通过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一方面得到资金支持且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由此可见,在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核心企业深度介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为银行以及整个产业链带来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卫东.A白酒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分析.河海大学MBA毕业论文.

篇10

关键词:县域用电市场;多维尺度分析法;MDS;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体系;聚类分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03-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02

1 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低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形势下,受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节能减排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以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用电市场呈现发展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态势,该电网公司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经营压力。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战略的逐步推进实施,国网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管理要求向县公司全面延伸覆盖。该地区近年来也加强了县公司的上划工作。截至目前,该地区共有43个县域供电公司,县域用电市场已成为该地区用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近14个月县公司全社会用电量占该电网公司的比例基本在60%左右。因此,加强县域用电市场分析能够辅助电网企业经营决策层在当前用电市场疲弱态势下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和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因素,挖掘盈利潜力,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进程,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对下一步工作做出正确决策。为了更好地掌握县域用电市场的特点,并对未来用电发展进行有效的预判,本文结合多维尺度分析法和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体系,开展该地区43个县域供电公司用电市场分析研究,分析县域用电市场变化趋势,辅助该电网公司制定有效措施应对当前用电疲软态势,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2 县域公司用电市场现状概述

该电力有限公司肩负着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首都北京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使命。营业区域包括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5市,43个县(区、市),面积10.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77万人。以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14个月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43个县公司全社会用电量占社会用电量比例在60%左右,而且县公司用户数占全部用户数据的比例达到74%以上,可见县公司用电市场具有用户数量多、用电分布广、中小企业用户集中等特点。

当前该地区县域公司用电市场整体上呈现两类不同的变化特征:以传统高耗能行业用电为主的区域,过去由于高耗能行业粗放式发展,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型工业企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不断深入,产业发展大幅放缓,用电量大幅下滑;京津周边及沿海地区,受国家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的利好,不断涌现以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聚集区,用电量稳定增长。

随着该地区用电市场增速的进一步放缓,迫切需要深层次、细粒度地了解该地区用电市场变化情况,传统粗放式的分析模式不能深层次、更细粒度分析用电市场变化,从而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无法满足企业经营辅助决策的需要。为能准确分析该地区县域用电市场变化趋势,精确把握该地区县域公司用电市场变化特征,利用MDS建立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体系,并基于此开展县域公司用电市场聚类分析研究。

3 基于MDS的县域公司用电市场聚类分析研究

3.1 基于MDS的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体系

传统的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将用电市场以全社会用电总计为根节点,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各行业类型之间具有相应的从属关系,共分为99个行业类型。

一般的用电市场特征分析,是针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用电4大行业类型进行分析,由于对象不超过10类,分析结果往往针对性不足。为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行业细分研究,通过应用多维尺度分析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构建多维统计分析视图。通过行业用电体量、行业类型的产业归属、行业用电特征、行业产值特征4个维度构建行业用电市场细分的指标分析体系,对99个行业类型进行整合重组。如图2所示:

多维尺度分析法(MDS)是分析各行业用电市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多维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可以将不同行业用电市场之间的联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对各行业之间的总体联系进行深入观察。

应用MDS开展行业用电市场聚类,确定出13类用电及行业特征不同的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

在此基础上,以2015年1~7月的用电数据为基础,确定出不同分类的用电情况如下:

3.2 基于行业用电市场聚类模型的县域公司聚类分析

在用电市场行业细分的基础上,构建数据聚类分析模型,对43个县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相应的聚类结果。聚类分析模型通过应用Clementine12.0进行建模,综合比对:K-均值聚类、两步聚类、异常聚类、Kohonen聚类4种聚类分析法的基础上,最终选择聚类效果较理想的两步聚类法。数据分析模型如图5所示:

3.3 聚类结果分析

在用电市场行业细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据聚类分析模型,对43个县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相应的聚类结果,结果如下:

第一类:高耗能行业集中分布,用电体量整体较大,第二产业用电下滑明显的县级供电单位,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遵化市供电公司、国网迁安市供电公司、国网迁西市供电公司、国网卢龙县供电分公司等11家单位。

第二类: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新型产业聚集,第三产业用电增长速度较快的县级供电单位,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唐山市曹妃甸区供电公司、国网电力有限公司张北县供电分公司等9家单位。

第三类: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用电增幅明显的县级供电单位,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电力有限公司怀来县供电分公司、国网玉田县供电公司等9家单位。

第四类: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增长明显的县级供电公司,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三河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香河县供电有限公司等7家

单位。

第五类:全社会用电量下降明显的地区,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电力有限公司怀安县供电分公司、国网电力有限公司青龙县供电分公司等7家单位。

4 县域公司聚类分析启示及地区用电市场发展应对措施建议

通过开展县域公司用电市场聚类分析及用电市场特征研究,总结该地区县域用电市场未来的变化特征

如下:

第一,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以高耗能、矿采选业为主导的地区用电需求将持续低迷。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的调整阵痛将无法避免,短期内将增加这些行业的下行压力;唐山迁西县、遵化市、迁安市受当地企业整合的影响,用电量将持续下降。

第二,京津冀产业转移带动该地区对接区域城乡用电稳步增长。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不断落实,该地区迎来了区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先天的环京津地缘优势,受京津冀一体化辐射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特别是以廊坊为代表的北三县,其人口已突破70万,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另外,固安、大城、香河、三河等地随着北京服务业的疏解,大量人口也涌向该地区,人口的爆发增长促进了居民用电量的高速增长。

第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型产业用电将步入高速增长期。从该地区各地市“十二五”规划及各地市“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情况,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总体基调,可以预计,未来该地区将继续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将步入高速增长期。例如,廊坊的电子信息产业吸引了华为、富士康、京东方、微软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齐聚廊坊。张家口张北县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2015年8月,《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规划(2015~2020年)》正式

获批。

第四,发展新型农业成为带动地区第一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张家口怀来等地区的特色食品加工业、承德丰宁等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水平居河北省前列,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各类农业园区数量居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两市第一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6.09%、16.34%。

针对上述发展趋势,提出若干该地区用电市场发展应对措施建议:

第一,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市场。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重点关注新兴产业用户,提前了解新兴产业用户特性。

第二,深化用电市场分析。开展重点企业信息调查,建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库,对于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实施标签化管理,形成常态化的市场调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趋势,利用多种途径保持与企业的顺畅交流。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及社会责任,为重点企业提供节能增效解决方案,做到互利互赢。

第三,加大电能替代推广力度。创新电能替代设施建设模式与电能替代推广机制,探索建立电能替代激励机制。同时要强化宣传推广,扩大电能替代成效。

5 结语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不断推进,该地区用电市场疲软态势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新常态。加强县域用电市场分析,有利于深层次剖析用电市场异常原因,辅助电网企业经营决策层制定有效应对措施。通过对该地区电网公司43个县域供电公司用电市场的聚类分析研究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在当前复杂的用电外部形势,能有效辅助网省公司进行实际用电市场分析,是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分析方法,但是该方法仍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基于MDS的该地区电网公司县域用电市场聚类分析方法要进一步推广还需要做好如下两点工作:(1)进一步优化或丰富行业分析指标体系,训练分析聚类模型参数,优化完善行业用电市场聚类模型;(2)开发县域用电市场分析应用,导入用电数据后,系统自动进行数据聚类分析,并给出初步结论,可以大大缩短人工分析时间。

参考文献

[1] 于崇伟.电力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 孙茂文.电力企业中长期电力市场分析预测[J].电源技术应用,2013,(5).

[3] 王志刚,曲巍,黄爱颖.天津市电力公司售电市场实时预测分析系统建设及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9(1).

[4] 张宏山.县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系统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8.

[5] 康重庆.售电市场中售电量的风险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19).

[6] 王小军.气候变化对区域农业灌溉用水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

[7] 郭崇兰.杭州市极端气象因子与工业电力消费关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8] 范F.中国电力需求影响因素解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2,(11).

[9] 于静冉.各类用电市场影响因素及开拓策略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6).

[10] 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版)[S].

[11]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S].2015.

[12] 马莉.国外电力市场最新发展动向及其启示[D].国网能源研究院,2014.

[13] 袁健.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D].山东大学,2014.

篇1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供应链网络;空间价格均衡;变分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9-0044-06

Urbanrural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Design and

Analysis Based on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WANG Ke, LI Zhen, ZHOU J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Brief analyses of the current fragmented status of urban and rural commodity market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discrepancy of spatial price are presented first in this paper. After that, a framework of how to apply this theory to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is proposed. Moreover, a specific case study on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typical community structure is illustrated in order to give a deepen description of the framework.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upply chain network;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variation inequality

1引言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党的十以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促进社会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借助商品流通市场这个载体经济来完成。因此,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条件下,有必要借助城市商品流通市场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将农村市场纳入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提高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效率。

商品流通一体化体系的建立就需要依赖于物流和供应链的一体化设计。高效的现代城乡供应链体系能够减少城乡间物流成本,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它又是城市工业产品和公共服务输向乡村的有效途径,因而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和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流通体系发展也是商品流通及农村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早已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例如,刘伟华等提出了基于核心销售商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模式[1];刚翠翠和任保平提出了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中发展连锁经营的实现对策[2];张学海分析了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就目前相关文献而言,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一般局限于农村视角,而对于城乡流通体系的研究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很少采用数学建模等定量分析方法,且在研究过程中没有考虑城乡居民福利的改善。

空间价格均衡(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简称SPE)理论的研究起始于Enke[4]、Samuelson[5,6]等对空间分割市场间的价格关系及贸易问题的研究。Nagurney及研究团队对SPE理论与交通、物流及供应链网络优化问题进行了许多深入研究[7~9]。国内学者关于SPE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孙会君和高自友研究了基于SPE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10];张贝等则在双层规划模型基础上,考虑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11];叶彩鸿等利用SPE准则来优化一个三级供求网络的物流配送量[12];周艳山等研究了一个两级供需网络并建立了以SPE为约束的供应链优化模型[13]。可以看出,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一般供应链网络背景下的空间价格均衡问题,而很少将SPE理论应用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供应链模式设计与分析。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城乡供应链发展形势,分析了城乡商品市场分割现状与空间价格差异,将SPE理论引入到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中,系统介绍了利用SPE理论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及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承载城乡间商品流通的供应链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我国城乡商品市场分割现状与空间价格差异

目前,我国城乡商品市场仍然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无论在市场化程度、市场容量还是市场化效率上都是严重失衡的。这里可以通过比较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衡量城乡商品市场的分割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该思想来源于Samuelson的“冰川模型”[6],即不同地区的商品价格在考虑运输成本之后仍然存在的差异反映了这些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程度[14]。

图1显示了我国近十年(2002~2011年)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这十年中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一直存在一定差距(农村高于城市),说明农村城市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分割现象;2002~2008年间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差异较大,2009年后差异相对较小,该变化趋势被认为与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家电下乡”等促进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的惠农政策密切相关。

以上所反映的是我国总体城乡市场分割情况,下面具体以长三角地区5个主要农产品市场为例比较几种典型蔬菜的空间价格差异。图2为5个市场在最近一个月内(2013年2月10日至3月10日)6种蔬菜的平均价格统计。可以看出,同一种蔬菜在不同市场内,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市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韭菜的平均价格相差达252%(最低197元/kg,最高694元/kg)。即在长三角地区这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农产品市场也存在着明显的市场分割,空间价格差异显著。

上述分析显示:地区差异(即使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对于某些商品(特别是时效性强的鲜活易腐产品)的价格具有重要影响。而缩小地区差异,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商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加强供应链一体化运作。SPE理论正好为跨区域的供应链网络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3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思路与研究框架

31空间价格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分析

SPE理论(参考文献[5])描述的是被空间相隔的供应市场和需求市场之间的商品运输量、交易成本及商品价格存在的相互影响并最终达到均衡状态的关系。它是大跨度区域内商品流通所普遍遵循的价格规律。

SPE理论为分析大跨度区域内的商品流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与传统的供应链研究通常从优化的视角考虑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不同,SPE理论还为本文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城乡一体化供应链进行分析和论证提供了便利。

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一项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属性,特别是农产品供应链还关系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民生问题。因此,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管理通常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参与,并需要考虑社会的总体福利状态。不同的流通体系结构或定价策略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市场表现,而通过空间价格的均衡状态,可以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流通体系结构或供应链设计所导致的社会福利问题。即考虑均衡状态下各个区域的商品价格、交易规模、交易成本等要素,分析各方的利益分配和福利状况,从而使流通渠道的选择和供应链设计能够让商品流通趋向于预期的状态和目标。

32基于SPE的城乡供应链研究框架

基于SPE的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分析主要遵循设计分析论证调整完善并不断重复直至提出合理方案的基本思路(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供应链设计。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出发,将城乡商品流通全过程(工业品从原材料加工及农产品从种植饲养源头到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中进行管理,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主要包含供应链结构、供应链内部协作机制、产品定价策略与利益分配等问题。

(2)均衡分析。合理有效的供应链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利用SPE理论,分析相应的均衡状态,主要考虑均衡状态下的商品价格、成交数量及流通成本等要素。通过对各方行为方式的建模,得到的均衡状态反应了该供应链设计下各方的最优行为方式及系统的全局状态,为供应链设计的有效性论证提供了基础。

(3)社会福利分析。在均衡状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供应链设计目标,如社会总流通成本优化、增大城乡农产品供给数量及缩小城乡农产品价格差异等,对均衡状态下的社会福利状况进行分析,如消费者剩余、城乡居民福利及社会流通成本等,从而论证供应链设计的有效性。

(4)调整完善、提出方案。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最终提出有效的供应链设计方案及相关政策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综合集成的社会计算模拟方法[15,16],结合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实验,对供应链进行模拟分析。4具有典型群落结构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设计

下面以城乡农产品供应链为例,结合上述研究框架对不同的结构模式进行分析。

图4显示了两种典型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其中,直接型(图4(a))是一种最简单的流通方式,即由乡村农户直接进入市场进行农产品交易。该模式在众多中小城镇相对普遍。而因为乡村农户的分布通常具有部分聚集、相对分散的特征(如农村村镇、居民点),也使农产品流通形成了另一种具有典型群落结构的集运模式(图4(b))。在这种模式下主要由大型超市、配送中心、合作社等收购农产品,再由这些“中介”通过自己的渠道将农产品销往城镇农产品市场。

通过供应链均衡状态分析,就可以有效地比较这两种供应链结构所导致的不同的市场表现结果,并进一步分析相应的社会福利问题以及对城乡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影响。

现假设在某一城乡区域中共有m个农户和n个农产品市场,i(1≤i≤m)表示第i个农户,j(1≤j≤n)表示第j个农产品市场,且仅考虑某单一农产品。si表示第i个农户的该农产品的生产量(si≥0,所有农户生产量组成向量s),生产成本 pi是生产量的函数,即pi=pi(s)。dj表示第j个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量(dj≥0,所有市场需求量组成向量d),销售价格rj是需求量的函数,即rj=rj(d)。

41直接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直接型模式可以等价地描述为由m个供应市场(乡村农户)和n个需求市场(农产品市场)共同组成的商品流通市场,进而可以直接利用SPE理论中的基本均衡模型[5,7]进行分析。

假设第i个农户运送到第j个农产品市场进行销售的流通量为qij(qij≥0,所有流通量组成向量q),单位交易成本(含运输成本、市场管理费用等)是流通量的函数,即cij=cij(q)。则该模式下的均衡条件可表示为:

42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针对如图4(b)所示的具有典型群落结构的集运型模式,假设在农户和农产品市场间设置了l个村镇农户店,k(1≤k≤l)表示第k个村镇农户店。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村镇农户店进行交易,村镇农户店可以自由选择农产品市场。

421农户的均衡状态

假设q1ik表示第i个农户运送到第k个村镇农户店的该农产品数量,交易成本为c1ik=c1ik(q1ik);交易价格为ρ1ik。对于每个农户i,要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最优决策可以表示为如下模型:

maxlk=1ρ1ikq1ik-pi(si)-lk=1c1ik(q1ik)

stsi=lk=1q1ik

q1ik≥0,k=1,2,…,l (3)

所有农户同时达到均衡可用变分不等式[7]表示为:

mi=1lk=1c1ik(q1ik)q1ik+γ1i-ρ1ik×q1ik-q1ik+

mi=1pi(si)si-γ1i×si-si+mi=1si-lk=1q1ik×γ1i-γ1i≥0(4)

式中γ1*i是在均衡状态下式(3)中目标函数关于约束si=lk=1q1ik的拉格朗日乘子,可以理解为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愿意付出的最大单位生产成本;式(4)中3个变分不等式的经济含义分别为:在均衡状态下如果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存在交易,则此时的边际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之和正好等于交易价格,若边际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之和大于销售价格,则不会有交易发生(即无利可图);当边际生产成本大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愿意付出的最大生产成本时,则农户选择不生产;当存在生产活动时,还应满足供需平衡。

鉴于乡村农户分布的典型群落结构特点,农户与所在群落外的其他农户店之间通常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农户选择就近交易。这一特点也可以通过上述模型反映出来,当农户与较远的村镇农户店因为运输等因素使边际交易成本大于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差时,则因无利可图不会有交易发生。

422村镇农户店的均衡状态

村镇农户店在收到农产品后,又将其销售给下一级的农产品市场,期间会产生一定的存储费用c2k=c2k(q1ik)。假设第k个村镇农户店与第j个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价格为ρ2kj,交易数量为q2kj。

与前述农户的均衡状态分析类似,村镇农户店要求利润最大化时决策模型的最优性条件也可以用等价的变分不等式表示。所有村镇农户店同时满足均衡条件用变分不等式表示为:

mi=1lk=1c2kq1*ikq1ik+ρ1*ik-γ2*k×[q1ik-q1*ik]+

lk=1nj=1[γ2*k-ρ2*kj]×q2kj-q2*kj+lk=1[mi=1q1*ik-nj=1q2*kj]×[γ2k-γ2*k]≥0(5)

其中γ2*k是村镇农户店要求利润最大化时的目标函数关于供需平衡约束nj=1q2kj=mi=1q1ik的拉格朗日乘子。

423农产品市场的均衡状态

农产品市场在选择村镇农户店以购进农产品时不仅要考虑村镇农户店的报价,同时还要考虑相应的交易成本。假设第k个村镇农户店与第j个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成本为c3kj=c3kj(q2kj)。而第j个农产品市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价格为rj,类似于上述均衡状态分析,农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lk=1nj=1[ρ2*kj+c3kj(q2*kj)-r*j]×[q2kj-q2*kj]+

nj=1[lk=1q2*kj-dj(r*j)]×[rj-r*j]≥0(6)

424供应链的均衡状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的SPE状态就是寻找一组均衡解(s*i,q1*ik,γ1*i,γ2*k,q2*kj,r*j)同时满足式(4)、式(5)和式(6)以使由农户、村镇农户店、农产品市场构成的整体达到均衡。

对于这类变分不等式问题可以采用Nagurney等[17]提出的修改投影算法求解;也可以利用Matlab、Cplex等软件包含的成熟的算法工具箱进行求解。本文将利用变分不等式与互补问题之间的关系,将变分不等式转化为互补问题进行求解,详细内容可参考Nagurney[7]关于变分不等式与优化问题、变分不等式与互补问题的详细描述。

43算例分析及模式比较

针对上述两种典型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本节将结合具体的算例进行分析和比较。首先给出所涉及的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并代入以变分不等式形式表示的均衡条件的互补问题[7]中,再结合流量守恒约束,利用Lingo11软件包进行求解,得到不同供应链模式的均衡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

现假设在某一城乡区域中,共有4个农业大户提供农产品生产供给,两个农产品市场面向城市需求市场进行农产品销售,且4个农户分别位于空间分隔的两个群落内(如图5所示)。4个农户的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p1=4(s1)2+s1s2+8s1,p2=5(s2)2+s1s2+7s2,p3=4(s3)2+s3s4+10s3,p4=6(s4)2+05s3s4 +15s4。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d1=-3ρ31-2ρ32+1500,d2=-3ρ32-ρ31+1200。

431直接型

该模式(图5(a))下,各个农户直接进入农产品市场进行交易,假设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11=3q11+3,c12=4q12+5,c21=4q21+55,c22=2q22+3,c31=4q31+5,c32=3q32+3,c41=4q41+55,c42=2q42+3。

将以上函数代入式(1)的互补问题并结合流量守恒约束式(2)进行求解,求得均衡状态下农户的生产规模为s1=680,s2=629,s3=667,s4=554;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为r1=29886,r2=29585;各农户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流通量分别如图5(a)中的标注所示。

432集运型

该模式(图5(b))中,4个农户所处的两个群落各设置了一个村镇农户店。两个群落间的空间分割导致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外的村镇农户店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所以仅考虑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的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111=15(q111)2+3q111,c121=15(q121)2+4q121,c132=2(q132)2+4q132,c142=15(q142)2+5q142。

两个村镇农户店的存储成本函数分别为:c21=15(q111+q121)2,c22=15(q132+q142)2。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311=3q211+3,c321=4q221+55,c312=4q212+5,c322=2q222+3。

将以上所有涉及的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代入式(4)、式(5)和式(6)的互补问题中并结合供应链各层间的流量守恒约束进行求解,得到均衡状态下农户的生产规模为s1=1542,s2=1285,s3=1467,s4=1162;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111=ρ121=19342,ρ132=ρ142=20170,ρ112=ρ122=ρ131=ρ141=0;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211=ρ212=27821,ρ221=ρ222=28059;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为r1=29548,r2=29270。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量以及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量分别如图5(b)中的标注所示。

433两种模式的比较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导致了不同的均衡结果。集运型模式在农产品市场上的终端销售价格低于直接型,而总体生产和交易规模却大于直接型。图5显示了不同模式下的具体流通情况。当然,这一结论与两种模式各自的交易成本结构密切相关。通常,集运型模式因为专业化服务和运营而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达到一定的交易量后,平均交易成本较低,因而促进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并降低了销售价格。

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计算不同模式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状态。本算例中,直接型模式发生的总流通成本为124458,总利润为627866;集运型模式的总流通成本为838006;总利润为767379。可以看出集运型模式的总利润和生产交易规模都有较大的提高,而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低。因而从理论上验证了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相比于直接型模式在促进城乡物资流通、稳定物价方面的优势。

5总结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城乡商品市场分割与空间价格差异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利用SPE理论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分析的一般思路与研究框架,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研究实例。实例显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对于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交易规模及物流成本等影响城乡社会福利状态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影响,而基于SPE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正为这类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伟华, 刘彦平, 刘秉镰.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 [J]. 软科学, 2010, 24(4):48-52.

[2]刚翠翠, 任保平.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1, (3):21-25.

[3]张学海.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2, (7):21-25.

[4]Enke S. Equilibrium Among Spatially Separated Markets:Solution by Electric Analogue [J]. Econometrica, 1951, 19(1):40-47.

[5]Samuelson P.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2(42):293303.

[6]Samuelson P. Theoretical Note on Trade Problem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4, (46):145-164.

[7]Nagurney A. Network Economics: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Approach [M]. Kluwer Academic Pub, 1998.

[8]Liu Z, Nagurney A. Multiperiod Competitive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Inventorying and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Equilibrium Reformulation [J].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2, 13(3):471-503.

[9]Yu M, Nagurney A. Competitive Food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 to Fresh Produce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4(2):273-282.

[10]孙会君, 高自友.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7):39-42.

[11]张贝, 高自友, 张好智.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 [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 2005, 5(5):63-69.

[12]叶彩鸿, 董新平, 李丽. 一类基于SPE的物流配送量优化模型 [J]. 管理学报, 2007, 4(3):284-287.

[13]周艳山, 姚锋敏, 滕春贤.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理论的二层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 [J]. 运筹与管理, 2010, 19(2):22-25.

[14]柳思维, 唐红涛. 关于城乡二元商品市场格局及城乡商品市场和谐发展的探讨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1):82-88.

[15]盛昭瀚, 张维. 管理科学研究中的计算实验方法 [J].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5):1-10.

篇12

一般来讲,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即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涉及到的变量较少,只要采用专门的公式来处理相关信息,就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在计算机上面处理这些信息。结构化决策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 在非结构化决策中,可能提供出很多正确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精确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出哪个解决方案是最优。也没有规则和标准能够衡量那种方案是最佳解决方案。在没有决策支持系统作基础的情况下是难以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决策的。 因此,企业智能综合决策支持系统(Inter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应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良好的交互性,适用于非结构化决策的支。 一、智能综合决策支持系统IDSS方案设计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应以支持经营决策为主要目的,故IDSS应支持: 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分析决策支持;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决策支持; 经营决策,其中包括产品决策、销售决策与财务决策等。 1.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决策支持 为了支持外部环境调查分析,IDSS系统中应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因素的检索机制: §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和法规,尤其是金融、财务、税收、外贸进出口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的市场行情及产量、价格等;产品市场分析;主要原、燃、材料供应情况及价格等等。 2.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决策支持 IDSS应支持:产品分析、市场分析、资金利润分析、盈亏分析等。 市场分析决策模块 包括市场开拓决策、销售策略决策等。 市场分析模块应提供: §市场面分布分析 §市场产品竞争分析 §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程度分析 §开辟新市场分析 为此,IDSS应提供市场潜力模型,以便支持管理者考虑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占领未实现市场,开辟未开发市场 销售决策支持 IDSS应包括: §预测模型(可用于销售量预测、价格预测等) §市场潜力模型 §价格模型 这些模型作为销售决策的支持工具,可用于正确选择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和重点市场,制定开拓、占领和扩大市场的方针;战备和策略,正确地制定产品的价格政策和促销策略等,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产品决策模块 该模块将能提供: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 §产品销售增长率或产品所处寿命周期位置分析 §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产品获利能力分析 §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 §产品生产能力及适应性分析 §产品技术能力分析 §产品销售能力分析 &n

篇13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分析;预警区间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31-03

1 引 言

供求关系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效分析,不仅可以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而且也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太完善,所以研究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把握好房地产市场供求方面的情况,对于了解规范房地产市场,保证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供求协调度分析的方法

2.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所以利用这一方法分析具有多变量的房地产市场是有效的。分析的步骤如下:

(1)初始化指标

此时,即称αk为第k项贡献率;

(5)确定主成分的个数,建立主成分方程

选取主成分个数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累计贡献率,一般以85%为界限,即若前K-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小于85%,而前K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则就取K个主成分。

2.2 3σ法

基于3σ法,通过计算各个指标数据系列的中心值和标准差,得出偏离中心值1倍标准差的区间即[E-σ,E+σ]属于正常运行区间;偏离中心值1~2倍标准差的区间即[E-2σ,E-σ]和[E+σ,E+2σ]属于基本正常区间;偏离中心值2倍标准差以上的区间即[-∞,E-2σ]和[E+2σ,+∞]属于异常区间。这样就得到了评价供求关系协调度的5个区间。

3 应用分析

3.1 指标的选取

借鉴西安、沈阳等城市的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的选取标准,结合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本文选取的反映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关系的指标体系:商品房销售面积/竣工面积x1;商品房空置面积/前3年商品房竣工量x2;商品房均价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x3;商品房销售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x4;商品房竣工面积/销售面积x5。

3.2 原始数据

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房地产年度报告》上的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和整理,得到2000―2009年我国的房地产供求协调度指标如表1所示:

3.3 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1)初始化指标

将表1数据标准化,结果如表2所示。

第一个主成分可以看成是x1,x2的综合变量,可以解释为第一主成分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现房供求匹配问题和商品房的空置率;第二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居民的购买能力。所以在研究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问题时,不仅要注重现房的供求匹配问题和居民的购买能力,还要注重将商品房的空置率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促使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根据式(1)、式(2)、式(3),可求出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K,见表6。

3.5 确定协调度指数区间

基于3σ理论,选择1倍标准差和2倍标准差作为预警区间的界限。通过计算得到房地产供求协调度指数数据的均值E=-0.015和标准差σ=2.770。根据3σ法计算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预警区间如表7所示。

3.6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的供求协调度指数K画出全国房地产供求协调度指数预警图如图1所示。

从图1 可以看出2000―2009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K总体上是处于正常区间和基本正常区间的,从图2可以看出 2000―2009年商品房空置率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03年K值是不断上升的,但还是保持在负向基本正常运行区和正常运行区,即供大于求,供求市场萎缩。这也就说明了在这几年房地产市场消化了大量商品房。K预警图也显示了从2004年供求指数走高至供不应求,K值接近中间值,即供求接衡。2005年供求指数持续上升,说明供求市场持续升温出现供不应求,2006年供求指数K有所下降,但依然处在正常运行区间,房地产市场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2007―2009年房地产供求协调指数变化较大,其中2008年供求指数大幅度降低,但依然处在正常运行区间,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相应地,2008年商品房空置率急剧增长。可见,2008年对商品房需求的降低是相当大的。2009年供求指数又大幅度的上升,但还没有超过基本正常运行区间。但2009年的商品房空置率有所下降。通过对图1和图2的分析,说明了由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对供求关系的分析是有效的。

4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房地产供求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基本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分析出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状况,政府可以根据分析出的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涛,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房地产供求协调关系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7(14):105-106.

篇14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分析;预警区间

1 引 言

供求关系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效分析,不仅可以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而且也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太完善,所以研究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把握好房地产市场供求方面的情况,对于了解规范房地产市场,保证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供求协调度分析的方法

2.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所以利用这一方法分析具有多变量的房地产市场是有效的。分析的步骤如下:

(1)初始化指标

此时,即称α?k为第k项贡献率;

(5)确定主成分的个数,建立主成分方程

选取主成分个数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累计贡献率,一般以85%为界限,即若前k-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小于85%,而前k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则就取k个主成分。

2.2 3σ法

基于3σ法,通过计算各个指标数据系列的中心值和标准差,得出偏离中心值1倍标准差的区间即[e-σ,?e+?σ]属于正常运行区间;偏离中心值1~2倍标准差的区间即[e-2σ,e-σ]和[e+σ,e+2σ]属于基本正常区间;偏离中心值2倍标准差以上的区间即[-∞,e-2σ]和[e+2σ,+∞]属于异常区间。这样就得到了评价供求关系协调度的5个区间。

3 应用分析

3.1 指标的选取

借鉴西安、沈阳等城市的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的选取标准,结合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本文选取的反映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关系的指标体系:商品房销售面积/竣工面积x?1;商品房空置面积/前3年商品房竣工量x?2;商品房均价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x?3;商品房销售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x?4;商品房竣工面积/销售面积x?5。

3.2 原始数据

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房地产年度报告》上的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和整理,得到2000—2009年我国的房地产供求协调度指标如表1所示:

3.3 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1)初始化指标

将表1数据标准化,结果如表2所示。

第一个主成分可以看成是x?1,x?2的综合变量,可以解释为第一主成分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现房供求匹配问题和商品房的空置率;第二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居民的购买能力。所以在研究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问题时,不仅要注重现房的供求匹配问题和居民的购买能力,还要注重将商品房的空置率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促使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根据式(1)、式(2)、式(3),可求出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k,见表6。

3.5 确定协调度指数区间

基于3σ理论,选择1倍标准差和2倍标准差作为预警区间的界限。通过计算得到房地产供求协调度指数数据的均值e=-0.015和标准差σ=2.770。根据3σ法计算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预警区间如表7所示。

3.6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的供求协调度指数k画出全国房地产供求协调度指数预警图如图1所示。

从图1 可以看出2000—2009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k总体上是处于正常区间和基本正常区间的,从图2可以看出 2000—2009年商品房空置率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03年k值是不断上升的,但还是保持在负向基本正常运行区和正常运行区,即供大于求,供求市场萎缩。这也就说明了在这几年房地产市场消化了大量商品房。k预警图也显示了从2004年供求指数走高至供不应求,k值接近中间值,即供求接衡。2005年供求指数持续上升,说明供求市场持续升温出现供不应求,2006年供求指数k有所下降,但依然处在正常运行区间,房地产市场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2007—2009年房地产供求协调指数变化较大,其中2008年供求指数大幅度降低,但依然处在正常运行区间,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相应地,2008年商品房空置率急剧增长。可见,2008年对商品房需求的降低是相当大的。2009年供求指数又大幅度的上升,但还没有超过基本正常运行区间。但2009年的商品房空置率有所下降。通过对图1和图2的分析,说明了由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度指数对供求关系的分析是有效的。

4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房地产供求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基本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分析出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状况,政府可以根据分析出的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