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大学 课堂提问 教师语言
一、引言
与传统中小学课堂不同的是,由于大学生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课堂教学已不再适合采用全程灌输的方式,但在实际课堂中仍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无奈场面。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对课程的兴趣和自信。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不当,不仅会导致信息传达的失效,而且会使学生对课程理解产生偏差,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从大学生视角研究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及信息传递有效性的最佳实现。目前,学界对于教师课堂提问多有泛泛而谈之作,对其语言角度的本体研究尚不深入,针对大学文科非双语课堂的调查也不多。
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仅指提问句本身,广义则包括提问句、对问题的解释语和引导性话语三部分;本文采用其狭义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提问句并不仅仅为疑问句,还包括表提问意味的陈述句、祈使句。对于如何评价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从“问题主体与提问目的的明确性”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两方面进行评判。“问题的主体”是指提问的问题对象,如“比较比喻与借代”中“比喻”和“借代”即为问题主体;“提问目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提示提问类型,即做什么,如上例中“比较”指示的是理解性提问,另一方面是教师预期要达到的认知目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过程是行为主义理论中典型的“刺激—反应”模型,如何掌握该“刺激”的方式和施压强度会影响“反应”的效率;反之,学生的反应也可以验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此外,语境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会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在课堂语境中,怎样适应不同的课堂氛围及学生反应对提问作出相应的表达调整,也会影响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在此不多作说明分析。
二、调查
(一)受访人
由于理科教学课堂提问多为书面习题的问题,不在口语范畴中,因此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提问的开放性更强的文科课堂。首先,从性别和地域(城市/农村)对受访人进行分类,在文学院选取200位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的受访人,男女比例和城市/农村地域比例大体均衡;其次,为了辅助问卷统计数据的量化结果,本次调查按性别、地域和成绩优劣分别选取了8位受访人进行单独访谈。
(二)材料
本次调查过程中所用到的语料均取自真实的教师课堂提问;问卷中除了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提问语言的反应,还包括对学生课堂思考积极性和作答率等方面的调查,以期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文科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同反应,并能针对学生需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三)统计分析
本次发放200份问卷,共回收194份,经过筛选,留下159份有效问卷,废卷率达18.04%。废卷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为跳题作答,有13张问卷出现该现象,视为废卷。二为答题逻辑矛盾,有22张出现该问题。如在询问课堂中是否积极思考并作答的两道题中,有部分学生在表示从不理会老师提问后,又表示经常主动回答老师提问,这明显有违逻辑。另外也有部分学生误将单选题视为多选题,同时勾选了多个选项。
在159份有效问卷中,女生82人,男生77人,来自城市的学生有86人,来自农村的学生73人。经过访谈记录和各项数据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数据有效。
三、提问语言分类及特点
按照认知要求和特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教师课堂提问语言分为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综合分析性提问以及评价性提问,开放性和难度逐级递增,对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和运用水平也在提高。不同类型的提问,其语言特点各不相同,涉及“语音、语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
(一)知识性提问
知识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X是什么?”或“什么是X?”。此类提问多为特指问,针对问题主体进行提问,看似简单,而实际操作中比较复杂。
1.提问目的不同
就提问目的而言,有两种情况,一为书中已有准确定义,教师提问的目的为提示学生注意,加强理解记忆和活跃课堂氛围,没有过多认知要求。二为有争议的术语定义,有时这种术语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于目前学界的争议有大体了解,并对该术语产生自己的认知。对于前一种定义提问,语音上不会过分强调,重音出现不多,但相对于非提问话语形式,它的音高会提高;后一种则通过重音、停顿等语言手段来强调和暗示。值得注意的是,语音特点是区分提问与非提问、不同提问类型最直接明显的特征,如教师授课时时常因习惯而添加的“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标记就不具有音高、停顿、重读等特点。
2.问题主体的个数不同
知识性提问中出现的问题主体个数没有限制,但主体过多且联系不明显则会出现混乱现象。有效的知识性提问应作到关键词汇简洁、具体、明确、通俗,词汇量有限,且词语并列使用时词汇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在知识性提问中,若只出现一个问题主体,那么其回答方式最为明晰;若出现多个主体,其指示的提问类型就变得多样了。例如:
(1)“什么是字?”
(2)“什么是字、词、语?”
面对提问(1)时,它指示的回答方式为“字”的定义;而问句(2)中的问题主体略多,且问题指向不如(1)句明确,学生会对该问题形成多方面的认识,从而出现多种回答方式,回答定义、比较三者差异、举例说明均可,这三种回答方式分别对应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三种提问类型。
3.问题主置不同
当一个提问中出现多个问题主体时,就问题主体出现的位置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X是什么?”的回答表现为定义知识性,而对“什么是X?”的回答则更多样,将其认定为应用性提问的学生较多(见表1)。
表1:对“什么是X”提问的回答方式的比较分析
女 男 城市 农村
选项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A 94 59.12% 68 82.93% 26 33.77% 43 50.00% 51 69.86%
B 8 5.03% 8 9.76% 0 0.00% 5 5.81% 3 4.11%
C 54 33.96% 3 3.66% 51 66.23% 35 40.70% 19 26.03%
D 3 1.89% 3 3.66% 0 0.00% 3 3.49% 0 0.00%
(注:调查选取“什么是字、词、语?”为代表,表中A.回答字、词、语的概念;B.比较字、词、语的差异;C.举例说明哪些是字、词、语;D.其他)
问卷结果显示,59.12%的学生会将“什么是字、词、语?”理解为知识性提问,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其视为举例说明的提问;在访谈过程中,当被问及“字、词、语是什么?”时,8位受访人一致将其视为定义式的知识性提问。这就表明提问主体与疑问词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学生对提问的不同理解。
(二)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比较X和Y”或“X和Y有什么区别?”。这类提问方式既有特指疑问句也有陈述句或祈使句,语义清晰,主体间关联明确,符合话语交际的语用合作原则,即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简明准则和真实性准则。如:
(3)“比较词创作中‘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区别。”
(4)“颠、巅、槙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理解性提问(3)和(4)句所指向的提问意图十分明确,(3)句问题的主体为“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4)句主体为“颠”“巅”和“槙”,在提问中都很突出。调查显示,该类提问的有效性最高,98.76%的学生都会从问题主体的异同来回答。这两个问题都遵循了信息适量准则和信息简明准则,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同时老师在提问过程中着重强调提问主体,所以大大提高了提问的有效性。
(三)应用性提问
应用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举例说明X”。该类提问多为陈述句或祈使句,语音方面语调平缓,一般只出现一个问题主体,均为单句,语法结构简单。虽然应用性提问符合语言本体的简明要求,但课堂教学中也极易出现失效,这在于该类开放性提问造成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因提问压力和例举范围过广而难以作答。如:
(5)“举例说明j、q、x语音演变规律。”
(6)“从方言举例说明j、q、x语音演变规律。”
相较于(5)句,(6)句将举例范围缩小至方言,增强了提问的具体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联想。
(四)综合分析性提问
综合分析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分析/归纳X的特点/起源/发展过程……”。此类提问也多为陈述句或祈使句,词汇选择多样;与知识性提问相比较,该类提问较为复杂,教师在提问时有时会违背信息简明原则,导致学生对提问有多种理解方式,回答时也会出现偏差。调查显示,因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此类提问目的难以在课堂现时实现。
(7)“分析中古帮母演变的规律。”
(8)“根据这篇论文,归纳一下比喻型词语的特点。”
(9)“根据亚里士多德对诗歌的阐述,说说诗歌的起源。”
以上三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综合分析性提问注重对事实材料的分析解读,客观性较强。如“帮母演变的规律”“根据这篇论文”“根据亚里士多德对诗歌的阐述”,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观点或著述,回答时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说。
(五)评价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评价X在研究领域中的作用/贡献/优缺……”。这类提问多为陈述句,词汇选用范围广,牵涉面广,指向的内容较为抽象。虽然学生发挥空间大,但在现实操作中会因学生知识的欠缺引起理解误差,且答题范围并不十分明确。就提问目的而言,该类提问并非要求学生在课堂进行实时回答,而是作为课后作业,旨在巩固知识,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兴趣。
(10)“评价一下小句中枢说在语法研究领域的贡献。”
(11)“根据你的想法,说说‘两文三语’政策的优缺点。”
例(10)的问题主体为“小句中枢说”“语法研究领域”和“贡献”,例句(11)的问题主体为“两文三语”“优缺点”,主体明确,语言表达方面都很明晰,但是学生很难在短时间的课堂时间内给出比较全面的回答。从这两个例句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评价性提问虽有一定事实作支撑,但与其他四类提问比较,主观性十分明显,类似(11)句中“根据你的想法”的例子,在收集到的评价性提问的语料中仍有很多。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语言习惯,也会出现一些典型提问方式混用现象。如:
(12)“分析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什么。”
(13)“总结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优缺点。”
虽然在(12)问句中出现了“分析”,但在理解过程中并没有误差,因为整个提问的主体偏向“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且重音也落在“语言”“言语”和“区别”三个语言单位上,所以仍然属于理解性提问;(13)句中的主体偏向客观“总结”而不是主观评价,虽然出现“优缺点”,但仍属于综合分析性提问。总之,要判断提问类型,须从认知角度来划分,否则会出现一系列模棱两可之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提炼出有效课堂提问语言的共同特点:1.语音方面:问题主体部分音高提升,有重读;出现多个主体时,每个主体之间都会有停顿。2.语汇方面:词汇量有限,主体关键词不超过5个,词汇简洁通俗,有明显的关联性。3.语法方面:多单句,少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少,结构简单,语序会影响提问表达。4.语用方面:符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范围明确且主体具象化;有时为了提示学生注意,还会有习惯性的自我重复。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不同的语言风格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间接影响提问的有效性;有86.44%的学生表示幽默的风格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会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思考效率。
四、结语
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大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各类反应,经过分析研究发现课堂氛围、语言逻辑表达等方面都会影响提问的有效性及反馈率。据此,按照不同提问类型,本文又分别阐述了大学课堂教师的提问特点。事实上,幽默生动的提问方式、恰当具体的语言表达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放性的提问类型能使大学生在课后更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总之,基于大学生视角的教师课堂提问语言研究尚不算精深,仍需要进一步结合大学生独特的课堂心理以及教师提问本体加以分析。
(本项目由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支持,本文为项目一期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汝昌.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J].外语界,
1996,(2).
[2]许绍康.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进展[J].心理研究,2008,(3).
[3]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4]张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培养;激励手段;学习方法;自学能力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困境。经常听见老师抱怨说英语没法教了,学困生越来越多,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力出的不少,学生还是一直走不出英语学习的低谷。现在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但为了考试,老师们以应试为主,重视词汇学习及单纯的语法学习。有的同学为了学好英语,天天背单词,背课文,不惜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到了背诵上,早也背晚也背。结果呢,要么背下来了,但很快又忘了。要么就干脆放弃不背了。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并把英语课当成负担。对于这种情况,我进行思考和分析,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根据我的观察,随着年级的升高,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一)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前5分钟对话练习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就要会进行交流。每次课前进行日常交际,就本单元的重点话题展开。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学生。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意情感沟通,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激励手段并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激励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表扬。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各种激励技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一)以赞美为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哪怕是一句不起眼的赞美之词,也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因此,平常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总是耐心地听着,了解他的心声。答对问题时,更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总会在上面批上“Good”、“You can do better”“Very good”“Excellent”等鼓励性语言。
(二)以学生为榜样,推动教学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愿望。我经常观察,多找几个英语学得好,口语表达不错的学生在班上朗诵课文,读完后,就可以对大家说:“怎么样,很好吧,我相信很多同学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明天谁来试一下?”有了这样的榜样,其他学生也会暗下决心,一试高低。这样的活动进行多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就提高了。
三、用灵动的教学方法去驾驭课堂
(一)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并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小组比赛、情景课堂、导游解说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学有所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话一点也不假。光教给他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技巧。比如教词汇时,告诉他们首先要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然后结合课文去巩固词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掌握词汇。比如我在教授单词blackboard时,让学生把它拆成black和board两部分来记忆,然后通过造句来巩固对单词的记忆,如: The students are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now.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单词,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的遣词造句中。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通过文字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减少难度和障碍,有助于他们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知识。阅读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的学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或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性阅读等几种形式。通过大量的、长期的阅读,不断补充新信息,发现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以扩大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水平。
四、培养学生灵活的自学能力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诸多的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通过自学,学生还可以学会理解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问
1 提问要贴近学生实际
提问要贴近学生实际,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给学生合适的思维空间。
1.1 提问要富有吸引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心灵共鸣。提问内容要更具情趣,使之“心愤愤,口悱悱”,对问题探究充满期待和渴望。
1.2 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驱使学生主动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 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3 因材施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针对不同不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的查找或记忆类型的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的问题,例如: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等;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可提问一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需要综合分析、创造性地回答问题。
4 面向全体,遍地开花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从而要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继而推动每个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教师只接受自己预设的答案,把自己意料之外的回答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能盲目地否定。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给你带来意外惊喜,不可预约即是精彩。
5 教师态度要安祥而自然
小学生的心智处于敏感时期,他们上课时的目光追随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此,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神态要安详而自然,以神态给学生自信;教师提问时,切忌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当众让学生出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提问语气应和缓,带有启发性,说话的声调应是起伏变化,能将提问的重点显示出来,并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用词必须准确,并以“请回答”“好吗”等平等待人的谦词,使同学们始终体会到教师的信任、鼓励和赞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6 培养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习了《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精确观察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7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时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并不理想,这不仅仅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小学语文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问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中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提问效果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知识的讲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内容不合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要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和讲授的重难点,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中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合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往往未能体现课文内容讲授的重难点,导致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一些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问题的难度较低,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未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体现创新性,课堂提问的问题未能体现出新颖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对于问题失去积极性,提问效果不理想。
(二)提问方式不完善
课堂提问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调互动性。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提问形式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这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以及教师提问这一问题的原因都不了解,导致问题设计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未能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另外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固定的答案分析,对于有些学生的创新性回答未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只重视问题的提出,忽视了问题的回答,教师虽然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指导者,如果不能够重视问题回答内容,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提问的效果也会不理想。一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模式相对单一,如果学生回答内容与答案有所差距,教师也不会认可,仅仅认为答案是固定的,单一的,这种提问方式难以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互动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完善,导致提问的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课堂提问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相结合,问题的提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阅读,从而掌握本文的重难点。课堂提问的内容需要难易程度适中,能够充分照顾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课文的知识,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比如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讲授乌鸦喝水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大家思考除了文中乌鸦的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积极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改善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需要改变仅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新课改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提问中应该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想的","有什么异同"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讲授中可以通过一个段落的阅读,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在《大禹治水》这一课文中,有一段落中描写道大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阅读这一段文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禹会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体现出大禹的哪些品质,这是大禹良好品质的反映,由学生自己发现这一问题,同时也就找到了答案。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这样与单一的提问相比效果会更好。
(三)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课堂提问中学生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学常识的教学,同时也是培养人的教学,学生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赞美,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具有固定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不能够完全按照固定的答案作为判定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和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对于教师的答案也可以进行质疑,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语文问题的答案大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提问或者是质疑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能够以多个角度观察问题。
结语: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素养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培养,教师在问题提问中需要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适时赞美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松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问题探究[J].都市家教,2013(3).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语言;主体;多媒体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石。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笔者认为活跃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创设:
1.情感交流活跃法
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也可以和学生对话, “你喜欢什么课?” “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学习?”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能在较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为活跃课堂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2.动手操作活跃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是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是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形象化。例如: 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课外可以进行搜集,整理知识活动,把读到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古诗词、谚语、歇后语、优秀习作等摘抄或裁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并配上彩图,自制成漂亮的知识积累本,教师每月利用一节语文课堂给予学生展示评比空间,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对较好的给予鼓励,对差点的给与帮助指导,这样既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记忆,又活跃了学习氛围,把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有情趣的活动。
3.趣味游戏活跃法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创设选择游戏,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低年级学生教学常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3.1找朋友
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近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个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你是我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
3.2买东西
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商店找,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3猜猜看
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这样教师把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学生对有趣的语文知识就会倍感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趣味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4.多媒体活跃法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草原的美景和浓郁的风俗民情。我寻找了一些草原和浓郁的风俗民情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草原的美和浓郁的风俗民情;教学《詹天佑》一课,为指导学生弄明白“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我先利用CAI课件演示居庸关、八达岭的山势特点,接着动画演示铁路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让抽象变为具体,突破难点。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达到优化教学效果。
5.教师情态活跃法
制约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关键的还是教师的心态、情态,机智。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
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用心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学环节设计要胸有成竹,做到教学过程清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
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语文教学情趣。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应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使活跃的课堂教学得以调控。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运用教学技巧,成功使用课堂教学活跃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校外教育,2009.
[3]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六年级(上)人教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领域改革不断,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素质教育的提出,提升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师们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课堂提问教学,以使课堂提问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具体探究如下。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容易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
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二)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
卖弄花枪,玩花拳绣腿是教学之大忌。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因为它无助于认识的深化。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新认识
要改变语文课堂提问现状,提高提问的实效,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提问重精
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有位教学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提问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师生互动的上课形式。课堂提问的教学过程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提前下,根据老师的课堂提问,积极思考和反思课堂所学的教学内容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课堂提问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课堂提问教学是有益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如何能更好地开展提问教学,需要老师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条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教学策略:
1.提问教学策略之导入
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四个过程:知识的导入、知识的分析、知识的巩固以及知识的总结。有效的提问教学策略需要从知识的导入入手,教学导入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亲近感。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有熟悉感会更易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老师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在夏天的时候经常见到的植物有哪些呢?这些植物中生长方式很奇特的有哪些?通过设置这些贴近生活,容易勾起学生回忆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当学生想到爬山虎,这种抗拒地心引力的绿色植物,他们就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这种知识的导入方式更自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教学策略之分析
提问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分析。学生由于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他们在分析文章时,难免会遇到跑题、偏题的情况,不能正确地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内涵,在这个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老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学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这一课时,老师提问颐和园里美丽的建筑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对于这些细节问题,学生在阅读时通常是不会留意的,如果教师不设置问题进行引导与提示,可能学生就一跳而过,自动屏蔽了。这些细节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打开思路,让他们尽情领略颐和园的美。这样有效的提问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多新的体验和想法,培养学生用开放性的眼光去思考所学的知识,从细节处去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
3.提问教学策略之巩固
提问教学过程中做到对知识的巩固是不太容易实现的,同时也是不容易进行操作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巩固往往都是通过利用大量的课后题集的反复操练来实现的。这种巩固知识的方式十分枯燥、无聊,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在厌烦和无聊情绪的影响下,学生的巩固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在知识巩固的过程中多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产生兴趣,多质疑,多反思。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这一首诗时,学生在学习了本诗的文法后,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对这首诗达到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抓住本首诗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山的地貌,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抓住本首诗中的重难点就是诗人对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彻悟。提问学生自身是否也有许多对生活不解的情况,并将这些情况表达出来,使其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与讨论的话题。这些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还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情感也得到了增强。
4.提问教学策略之总结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75-03
作者简介:谢小红,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余丽华,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前各高校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培养方式、模式到控制招生人数、改革招生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等多种途径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即课堂教学关注却显不足。作为研究生培养当中的重要环节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研究生进行知识传输与学术探讨的重要阵地,教师的学术水平及人格修养在此将得到充分的展示,研究生的一些能力的培养也必须借助这一平台得以实现。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研究性与前沿性不足、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不够、教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1.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上研究性、前沿性、应用性不够突出。从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大多能够注重研究性与前沿性,注重知识的应用性,也存在不少课堂教学时单纯介绍国外有关学科的知识体系,不能联系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情况,不了解国情,讲授的知识无助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研究问题。也有些课堂表现为只注重现有知识体系的介绍,缺少前沿理论的传输,缺少利用当前一些重点与焦点问题的引导,导致一般性知识讲授有余,而研究性与前沿性不足。
(2)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性。课堂教学作为教与学活动的整体,只有各个要素的整体联动,教与学两方面同步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仍存在着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的现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不足,参与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够。学生在学习中大多仍习惯于“听”与“记”,而缺少“思”与“问”。有些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缺乏”问”的能力;有些则是由于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满足于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给学生,不能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也不能激发学生将其不知通过“问”的形式提出来,通过“思”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造成教与学、学与研不能有效结合。
(3)教学方式方法上规范有余,多样性与灵活性不足。研究生都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与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是指点迷津的导师,而不应是手艺师傅。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单纯以“教学规范”要求来实施的倾向,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灵活性不足,很多教师均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按照固定的模式施教,一堂课由教师从头讲到尾,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以教师讲得透为标准,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忽视作为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个性的充分施展,更无视了学生不同个体的差异,大都共性有余,个性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与提高。
2.影响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1)担任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是勿庸置疑的。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经验、所学与所带课程的相关性、研究方向与所带课程的相关性、研究成果、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学工作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2)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导向不利于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目前,高校普遍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也制定了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反映出不少的问题。一是评价主体设置不科学,大多由院系领导、院系督导、学生组成,各占一定权重,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结果。从形式上看似乎考虑全面,可以全方位评价,但从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矛盾仍比较突出。二是评价标准过份注重教学规范,主观性太强,可操作性差,基本理念仍是规范大于创新,其导向作用会促使任教教师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实施教学。从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上看,由于对每一条款的把握均需评价人主观判定,可操作性不强。三是评价结果运用不科学,导向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励不足,惩处有余,实行一票否决制挫伤了教师积极性。而由于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难以很好地运用评价结果,其导向必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甚至会引导教师投评价所好,评价结果无论优劣,都会事半功倍,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3)生源差异太大,加大了研究生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难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来,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专业基础差甚至无专业基础的学生被录取为各专业的研究生。一个课堂中十几个学生,有些有着良好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功底,有些则是转行而来,授课内容深浅难以把握,无疑加大了教学难度。
二、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途径
1.建立健全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1)完善现行的评价体系。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评价者必须是接受过专门培训且为评价对象信任与接受的人选,应突出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的作用,增加其占评价得分的权重。为保证专家评价的科学公正,应由各单位推荐产生,且对各专业的评价小组中至少有一名熟悉本专业知识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研究生课堂教学经验,熟悉被评价者所授课程的标准要求与内容。评价者在教师中应有一定的威信,为人诚信公正。要正确引导学生评价,保证客观公正,可组织不同层次、类别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对研究生课堂教学应单列评价体系。在保证科学公正实施评价的前提下,降低系级督导评价所占权重,可将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权重各设置为40%。
(2)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首先应突出研究性与前沿性特点,应充分体现岗位任职应用的特点与要求,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必须突出对施教教师独有的个性特点的肯定。应避免注重规范性评价有余、忽视激励创新与个性教学的趋势。评价标准还必须考虑充分满足授课对象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3)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革以奖惩和排序为目的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为了不使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受挫或排斥参与评价,要对评价结果及相关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保密。对教师课堂授课评价的应用应以激励为主,应针对反映出的问题,个别交流,提出改进建议;要树立授课质量优秀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建立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教师资格审查与激励制度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为此,应建立相应的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提倡研究生导师担任授课教师,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原则上应由研究生导师担任。避免导师长期不授课,而由一些讲师或无资质的教师担任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课程的现象。同时,在计算课时或课酬时应给予充分的激励系数。
3.注重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
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是前人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对所有问题的探讨均应融入授课教师个性化的对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应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研究的课题或领域给学生开设专题,传输不断创新的最前沿的知识系统与研究成果,引导研究生有效开展各专业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研究。
4.教学方式方法上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
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之,则会抑制甚至扼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有关部门在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未来十年要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为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其次要大力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教师可专题介绍本学科的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由研究生根据不同专业或不同研究方向组成研讨小组。教师归纳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各讨论小组的讨论成果可作为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优秀的成果可集结成文推荐发表,以此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林.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2]李浇.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科技文汇,2009,(6).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提问策略
一、引言
提问是师生课堂上的一种交流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策略;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能否娴熟地使用提问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组织影响很大;教师的提问方式、深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深度有重要影响,会提问的老师不仅要求学生会回答,而且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掌握知识情况,激发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激活思维,调动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课堂提问是老师最喜爱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对教学的损害。
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提问的明确目标:从学生兴趣、考察知识前后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2.逻辑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是指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提问的艺术体现。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从教学内容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不能太多、太滥,而要适度。教师不能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而要事先考虑提出问题是否有效,学生能否正确回答,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矫正。
4.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问题太难,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启而不发”;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所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
6.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促进思维的发展,引起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策略
1.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相结合,提高参考性问题的比例。
根据问题内容不同,英语教学研究专家Barnes将问题分为事实性、推理性和开放性问题。Tsui、Long和Stato等人把Barnes划分的这些类型概括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又被称为YES或NO问题。通常这类问题答案唯一,提问者已知答案,若回答者能解答,即可用“YES或NO”回答;参考性问题也被称为WH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知道答案,回答者对问题的答案大多是或然的。展示性问题的提问者不是为了寻求未知信息,而是为了考查回答者是否知道这类信息。例如,语言词语、生活常识等。目前,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大部分是展示性问题。Barnes发现,大多数老师都喜欢选用那些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对参考性问题在课堂上使用很少。参考性问题可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各有特点和侧重,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若要使学生有较高的参与率,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教师就需要随时调整提问方式,在教学中交互使用这两种提问方式,发挥其各自特点,促进学生参与,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尽量考虑这两类问题的有机结合。例如,可先用展示性问题引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对话,再用参考性问题深化话题的讨论或先问1—2个展示性问题,然后问一些需要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对于具有较高语言交流水平的学生,教师设计的提问应以参考性问题为主,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语言交流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一定比例的展示性问题,只要能起到复习、巩固原有信息的作用就行,但无论是面对哪种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整体设计都要尽量以参考性问题为主。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7—0085—01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语文课堂师生相互提问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部分学生不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人以杂乱之感;老师提问的艺术水平不高;老师的评价语言不够合理规范等,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兴趣动机、语文学习的社会氛围有关。到了高中阶段,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如初中阶段那么浓了,投入的时间少了,吃老本的思想严重;教师教法陈旧,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浓;受浮躁风气和功利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表现出淡化语文的倾向。这些现象和问题是广大语文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但它们成了一种客观存在。
一、实施有效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学习语文,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去思考解决?提问对促进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明白设置问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相当一部分学生惯于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情景下的“静听”,懒于动脑、动口,思维活动不够充分,进而厌倦思考回答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外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明确教学目标,要让教师“教有所得”,学生“学有所获”
一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有所得”与学生的“学有所获”要相关联。针对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要考虑学情,要兼顾到好中差三大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基础,分层接受有关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分类分层设置问题,能充分尊重学生,能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如指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好中差合理分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课堂讨论大阵营中来,表现自己,完善自己,在交流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充分掌握学情,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让他们同时进入学习思考状态,人人都有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汇报交流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做好全面总结工作。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学有所获”,同样,教师也会感受到“教有所得”、“教学相长”是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重视课堂“生成性”问题,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有效提问
首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刺激学生的思考点,并对学生做出某些暗示,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其次,有效提问就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学中的一个概念,更是教育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能,通过有效提问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得到提高。
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因素
1.做好提问准备,明确提问意图。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对自己准备提问的问题做好预设,为问题明确提问目的,使课堂提问真正为教学服务,提升提问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处理好每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把课堂教学各个阶段割裂开来,通过目的明确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2.合理选择提问对象。学生之间的学习实力存在差异性,语文教师在提问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课堂问题选择合理的提问对象,使学生在提问中真正获益。课堂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其知识容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问题既可以激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可以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利用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3.精简问题,提升问题价值。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整篇课文似乎都可以提出问题来,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仅仅将提问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的作用就是过滤教学信息,将某些知识加工传授给学生。语文课文中的问题颇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在课堂上提问。语文教师在提问前必须考虑到问题的价值性,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过滤掉,以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提问效率。
4.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一些浅显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起到刺激引导作用,而过于难的问题又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提问前,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经历与能力,为学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做到难易合理,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会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5.建立和谐的课堂提问氛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后,全体学生无人回答,整个课堂鸦雀无声,课堂氛围十分紧张。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数学等其他学科教学,语文课堂提问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并不是单一的。在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得到放松,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的心理拥有安全感。在提问时,对待学生的回答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与鼓励,不能对一些回答错误的同学一味地批评,要让每个回答的学生得到尊重与赞扬,让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想象。
6.合理运用学生回答问题时间。在提问后,学生们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组织语言,这时他们最需要的环境是安静。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确保学生们都明白了提问的意图,然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后就必须催促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他们觉得等待时间会降低教学效率。实则不然,充足的考虑时间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7.及时准确的评价,尊重学生回答。学生的知识有限,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无法做到完美回答的,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合理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答案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答案的创新之处要采纳并对学生做出表扬。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中肯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积极回答教师问题,配合教师教学,创造和谐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完成教学反馈,方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来看,素质教育的推行仍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的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婷汝 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2]邵怀领 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01)。
[3]鲁志鲲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0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作用激发配置有效开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相关的教学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通过问答,使学生获取完整的篇章信息和准确的信息分布,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课堂提问是计划性和目的性都非常鲜明的一种教学活动。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影响教学效果妨碍学生发展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关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对象不能面对全体学生
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经常提问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而对于差生很少或几乎不提问,这说明差生不受教师的关注。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调查显示,有近35%的小学生很少举手发言,而且二、四、六三个年级呈现递减趋势,表明随年级增加,小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课堂提问。
(三)提问后教师评价不恰当
问卷调查中,62%的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回答进行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表明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受到重视。但调查中也发现只有60%的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评价,仍有40%的教师提问后评价方式不恰当。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教师身上,表现在:
1.教师备课不深入
在小学,语文老师多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繁杂,备课时间会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排列顺序、问题表述等方面考虑的就很少,而且很难做到和学生兴趣点相连接,从而导致问题过难或枯燥乏味等问题。
2.教师课上处理生成问题能力差
之所以差生在提问时不受重视,不是差生不受老师喜欢,是因为教师设计问题梯度性差,问题对于差生过难,教师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生成新问题以应对差生不恰当的答案,于是为避免时间浪费,干脆找好学生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3.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小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标准答案,有理即正确,为了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激发学习兴趣,多数教师一味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空洞的赞美,不能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其实并不喜欢这样近似虚假的鼓励,渐渐失去参与课堂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前设计
1.清晰明确
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知识积累,缺少社会经验,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调查也显示教师对于各个学段的问题设计重点是不同的,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清晰明确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的教师这样问:“作者是怎样浏览金华的双龙洞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把学生弄晕,不知从何答起。若问:“能把作者游双龙洞的地点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定会跃跃欲试,接着问:“每到一处,作者有什么见闻?从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这样把问题分解开来,并做到问的具体明确,不仅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回答,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真正做到有效提问。
2.抓兴趣点
小学生另一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寻找课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的兴趣爱好的切合点,使问题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天呢?”学生由此进行争辩,想出多种结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锻炼了求异思维、争辩能力和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乐于思考、愿意参与,使教师的提问有效而有趣。
3.突出重难点
语文学科中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如何形成与发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突出重难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实现教学目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跟作者谈起《水浒传》时曾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是个含义颇深的重要句子。有位教师为了体现其是文章的重点又是难点,设计了四“问”:“设问”:《水浒传》的内容作者不清楚,鲁迅却记得牢,仅仅是因为记性的好坏吗?“反问”:是鲁迅在夸耀自己读书认真吗?“追问”:仅仅是风趣的批评吗?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深问”:鲁迅是不是只关心作者一个人?教师一步一步问,帮助学生逐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理解重难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提问有效性提高。
另外,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课前设计还要注意问题的深度、梯度和外延问题,争取使问出的问题深浅适宜、层层推进、并给学生留有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二)课上实施
1.提问时机恰到好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提问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而且小学生年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求教师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等。
2.提问方式灵活多样
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加之小学语文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免有些枯燥,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方式上灵活多变,以不同的提问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
3.提问对象广中有重
由于每个人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一个班级中必定会有对于语文学科学习优秀与不优秀之分。但是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教师提问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的,只是问题的难易程度会有所不同,或者说在教学板块中各有侧重。
4.问后评价丰富具体
小学阶段不仅是积累知识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品格,尤其是自信心形成的阶段;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又是没有标准答案,有理即正确。因此教师问后评价对学生的知识与品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应及时的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恰当而具体的评价。优秀的地方加以表扬,不足的地方引导其改正,加以鼓励。
(三)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施者,其课后反思是必须的。通过反思课堂中提问时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教师可以总结自己的提问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促进学生发展,有哪些不足之处,又有哪些处理的较好之处,以此来作为下一次备课与讲课的借鉴。一次一次调整,一步一步改进,从而能够真正实现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张玲菊.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微探.课堂教学.文教资料
【关键词】数学 提问 原则 技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一、有效的提问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课堂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
二、提问方式的转变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是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三、提问对象单一的转变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信条,是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提问,它可以是:师问生答,生生问答,教师引导。例如:我在讲解《体积的换算》这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知识,这时一位女生马某问:为什么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紧接着我没有马上告诉她准确答案,而是让同伴回答她的问题,我适时点拨。这样这节课学生学得有兴趣,对难点的理解很轻松。
四、问题的精心设计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六年级“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体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看着立体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提问要遵循提问形式的科学合理,更要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