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大学 课堂提问 教师语言
一、引言
与传统中小学课堂不同的是,由于大学生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课堂教学已不再适合采用全程灌输的方式,但在实际课堂中仍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无奈场面。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对课程的兴趣和自信。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不当,不仅会导致信息传达的失效,而且会使学生对课程理解产生偏差,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从大学生视角研究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及信息传递有效性的最佳实现。目前,学界对于教师课堂提问多有泛泛而谈之作,对其语言角度的本体研究尚不深入,针对大学文科非双语课堂的调查也不多。
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仅指提问句本身,广义则包括提问句、对问题的解释语和引导性话语三部分;本文采用其狭义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提问句并不仅仅为疑问句,还包括表提问意味的陈述句、祈使句。对于如何评价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从“问题主体与提问目的的明确性”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两方面进行评判。“问题的主体”是指提问的问题对象,如“比较比喻与借代”中“比喻”和“借代”即为问题主体;“提问目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提示提问类型,即做什么,如上例中“比较”指示的是理解性提问,另一方面是教师预期要达到的认知目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过程是行为主义理论中典型的“刺激—反应”模型,如何掌握该“刺激”的方式和施压强度会影响“反应”的效率;反之,学生的反应也可以验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此外,语境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会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在课堂语境中,怎样适应不同的课堂氛围及学生反应对提问作出相应的表达调整,也会影响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在此不多作说明分析。
二、调查
(一)受访人
由于理科教学课堂提问多为书面习题的问题,不在口语范畴中,因此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提问的开放性更强的文科课堂。首先,从性别和地域(城市/农村)对受访人进行分类,在文学院选取200位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的受访人,男女比例和城市/农村地域比例大体均衡;其次,为了辅助问卷统计数据的量化结果,本次调查按性别、地域和成绩优劣分别选取了8位受访人进行单独访谈。
(二)材料
本次调查过程中所用到的语料均取自真实的教师课堂提问;问卷中除了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提问语言的反应,还包括对学生课堂思考积极性和作答率等方面的调查,以期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文科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同反应,并能针对学生需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三)统计分析
本次发放200份问卷,共回收194份,经过筛选,留下159份有效问卷,废卷率达18.04%。废卷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为跳题作答,有13张问卷出现该现象,视为废卷。二为答题逻辑矛盾,有22张出现该问题。如在询问课堂中是否积极思考并作答的两道题中,有部分学生在表示从不理会老师提问后,又表示经常主动回答老师提问,这明显有违逻辑。另外也有部分学生误将单选题视为多选题,同时勾选了多个选项。
在159份有效问卷中,女生82人,男生77人,来自城市的学生有86人,来自农村的学生73人。经过访谈记录和各项数据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数据有效。
三、提问语言分类及特点
按照认知要求和特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教师课堂提问语言分为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综合分析性提问以及评价性提问,开放性和难度逐级递增,对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和运用水平也在提高。不同类型的提问,其语言特点各不相同,涉及“语音、语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
(一)知识性提问
知识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X是什么?”或“什么是X?”。此类提问多为特指问,针对问题主体进行提问,看似简单,而实际操作中比较复杂。
1.提问目的不同
就提问目的而言,有两种情况,一为书中已有准确定义,教师提问的目的为提示学生注意,加强理解记忆和活跃课堂氛围,没有过多认知要求。二为有争议的术语定义,有时这种术语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于目前学界的争议有大体了解,并对该术语产生自己的认知。对于前一种定义提问,语音上不会过分强调,重音出现不多,但相对于非提问话语形式,它的音高会提高;后一种则通过重音、停顿等语言手段来强调和暗示。值得注意的是,语音特点是区分提问与非提问、不同提问类型最直接明显的特征,如教师授课时时常因习惯而添加的“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标记就不具有音高、停顿、重读等特点。
2.问题主体的个数不同
知识性提问中出现的问题主体个数没有限制,但主体过多且联系不明显则会出现混乱现象。有效的知识性提问应作到关键词汇简洁、具体、明确、通俗,词汇量有限,且词语并列使用时词汇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在知识性提问中,若只出现一个问题主体,那么其回答方式最为明晰;若出现多个主体,其指示的提问类型就变得多样了。例如:
(1)“什么是字?”
(2)“什么是字、词、语?”
面对提问(1)时,它指示的回答方式为“字”的定义;而问句(2)中的问题主体略多,且问题指向不如(1)句明确,学生会对该问题形成多方面的认识,从而出现多种回答方式,回答定义、比较三者差异、举例说明均可,这三种回答方式分别对应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三种提问类型。
3.问题主置不同
当一个提问中出现多个问题主体时,就问题主体出现的位置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X是什么?”的回答表现为定义知识性,而对“什么是X?”的回答则更多样,将其认定为应用性提问的学生较多(见表1)。
表1:对“什么是X”提问的回答方式的比较分析
女 男 城市 农村
选项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A 94 59.12% 68 82.93% 26 33.77% 43 50.00% 51 69.86%
B 8 5.03% 8 9.76% 0 0.00% 5 5.81% 3 4.11%
C 54 33.96% 3 3.66% 51 66.23% 35 40.70% 19 26.03%
D 3 1.89% 3 3.66% 0 0.00% 3 3.49% 0 0.00%
(注:调查选取“什么是字、词、语?”为代表,表中A.回答字、词、语的概念;B.比较字、词、语的差异;C.举例说明哪些是字、词、语;D.其他)
问卷结果显示,59.12%的学生会将“什么是字、词、语?”理解为知识性提问,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其视为举例说明的提问;在访谈过程中,当被问及“字、词、语是什么?”时,8位受访人一致将其视为定义式的知识性提问。这就表明提问主体与疑问词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学生对提问的不同理解。
(二)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比较X和Y”或“X和Y有什么区别?”。这类提问方式既有特指疑问句也有陈述句或祈使句,语义清晰,主体间关联明确,符合话语交际的语用合作原则,即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简明准则和真实性准则。如:
(3)“比较词创作中‘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区别。”
(4)“颠、巅、槙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理解性提问(3)和(4)句所指向的提问意图十分明确,(3)句问题的主体为“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4)句主体为“颠”“巅”和“槙”,在提问中都很突出。调查显示,该类提问的有效性最高,98.76%的学生都会从问题主体的异同来回答。这两个问题都遵循了信息适量准则和信息简明准则,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同时老师在提问过程中着重强调提问主体,所以大大提高了提问的有效性。
(三)应用性提问
应用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举例说明X”。该类提问多为陈述句或祈使句,语音方面语调平缓,一般只出现一个问题主体,均为单句,语法结构简单。虽然应用性提问符合语言本体的简明要求,但课堂教学中也极易出现失效,这在于该类开放性提问造成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因提问压力和例举范围过广而难以作答。如:
(5)“举例说明j、q、x语音演变规律。”
(6)“从方言举例说明j、q、x语音演变规律。”
相较于(5)句,(6)句将举例范围缩小至方言,增强了提问的具体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联想。
(四)综合分析性提问
综合分析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分析/归纳X的特点/起源/发展过程……”。此类提问也多为陈述句或祈使句,词汇选择多样;与知识性提问相比较,该类提问较为复杂,教师在提问时有时会违背信息简明原则,导致学生对提问有多种理解方式,回答时也会出现偏差。调查显示,因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此类提问目的难以在课堂现时实现。
(7)“分析中古帮母演变的规律。”
(8)“根据这篇论文,归纳一下比喻型词语的特点。”
(9)“根据亚里士多德对诗歌的阐述,说说诗歌的起源。”
以上三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综合分析性提问注重对事实材料的分析解读,客观性较强。如“帮母演变的规律”“根据这篇论文”“根据亚里士多德对诗歌的阐述”,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观点或著述,回答时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说。
(五)评价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方式是“评价X在研究领域中的作用/贡献/优缺……”。这类提问多为陈述句,词汇选用范围广,牵涉面广,指向的内容较为抽象。虽然学生发挥空间大,但在现实操作中会因学生知识的欠缺引起理解误差,且答题范围并不十分明确。就提问目的而言,该类提问并非要求学生在课堂进行实时回答,而是作为课后作业,旨在巩固知识,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兴趣。
(10)“评价一下小句中枢说在语法研究领域的贡献。”
(11)“根据你的想法,说说‘两文三语’政策的优缺点。”
例(10)的问题主体为“小句中枢说”“语法研究领域”和“贡献”,例句(11)的问题主体为“两文三语”“优缺点”,主体明确,语言表达方面都很明晰,但是学生很难在短时间的课堂时间内给出比较全面的回答。从这两个例句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评价性提问虽有一定事实作支撑,但与其他四类提问比较,主观性十分明显,类似(11)句中“根据你的想法”的例子,在收集到的评价性提问的语料中仍有很多。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语言习惯,也会出现一些典型提问方式混用现象。如:
(12)“分析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什么。”
(13)“总结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优缺点。”
虽然在(12)问句中出现了“分析”,但在理解过程中并没有误差,因为整个提问的主体偏向“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且重音也落在“语言”“言语”和“区别”三个语言单位上,所以仍然属于理解性提问;(13)句中的主体偏向客观“总结”而不是主观评价,虽然出现“优缺点”,但仍属于综合分析性提问。总之,要判断提问类型,须从认知角度来划分,否则会出现一系列模棱两可之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提炼出有效课堂提问语言的共同特点:1.语音方面:问题主体部分音高提升,有重读;出现多个主体时,每个主体之间都会有停顿。2.语汇方面:词汇量有限,主体关键词不超过5个,词汇简洁通俗,有明显的关联性。3.语法方面:多单句,少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少,结构简单,语序会影响提问表达。4.语用方面:符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范围明确且主体具象化;有时为了提示学生注意,还会有习惯性的自我重复。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不同的语言风格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间接影响提问的有效性;有86.44%的学生表示幽默的风格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会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思考效率。
四、结语
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大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各类反应,经过分析研究发现课堂氛围、语言逻辑表达等方面都会影响提问的有效性及反馈率。据此,按照不同提问类型,本文又分别阐述了大学课堂教师的提问特点。事实上,幽默生动的提问方式、恰当具体的语言表达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放性的提问类型能使大学生在课后更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总之,基于大学生视角的教师课堂提问语言研究尚不算精深,仍需要进一步结合大学生独特的课堂心理以及教师提问本体加以分析。
(本项目由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支持,本文为项目一期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汝昌.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J].外语界,
1996,(2).
[2]许绍康.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进展[J].心理研究,2008,(3).
[3]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4]张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培养;激励手段;学习方法;自学能力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困境。经常听见老师抱怨说英语没法教了,学困生越来越多,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力出的不少,学生还是一直走不出英语学习的低谷。现在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但为了考试,老师们以应试为主,重视词汇学习及单纯的语法学习。有的同学为了学好英语,天天背单词,背课文,不惜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到了背诵上,早也背晚也背。结果呢,要么背下来了,但很快又忘了。要么就干脆放弃不背了。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并把英语课当成负担。对于这种情况,我进行思考和分析,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根据我的观察,随着年级的升高,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一)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前5分钟对话练习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就要会进行交流。每次课前进行日常交际,就本单元的重点话题展开。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学生。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意情感沟通,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激励手段并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激励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表扬。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各种激励技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一)以赞美为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哪怕是一句不起眼的赞美之词,也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因此,平常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总是耐心地听着,了解他的心声。答对问题时,更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总会在上面批上“Good”、“You can do better”“Very good”“Excellent”等鼓励性语言。
(二)以学生为榜样,推动教学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愿望。我经常观察,多找几个英语学得好,口语表达不错的学生在班上朗诵课文,读完后,就可以对大家说:“怎么样,很好吧,我相信很多同学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明天谁来试一下?”有了这样的榜样,其他学生也会暗下决心,一试高低。这样的活动进行多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就提高了。
三、用灵动的教学方法去驾驭课堂
(一)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并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小组比赛、情景课堂、导游解说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学有所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话一点也不假。光教给他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技巧。比如教词汇时,告诉他们首先要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然后结合课文去巩固词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掌握词汇。比如我在教授单词blackboard时,让学生把它拆成black和board两部分来记忆,然后通过造句来巩固对单词的记忆,如: The students are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now.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单词,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的遣词造句中。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通过文字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减少难度和障碍,有助于他们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知识。阅读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的学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或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性阅读等几种形式。通过大量的、长期的阅读,不断补充新信息,发现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以扩大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水平。
四、培养学生灵活的自学能力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诸多的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通过自学,学生还可以学会理解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问
1 提问要贴近学生实际
提问要贴近学生实际,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给学生合适的思维空间。
1.1 提问要富有吸引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心灵共鸣。提问内容要更具情趣,使之“心愤愤,口悱悱”,对问题探究充满期待和渴望。
1.2 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驱使学生主动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 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3 因材施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针对不同不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的查找或记忆类型的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的问题,例如: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等;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可提问一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需要综合分析、创造性地回答问题。
4 面向全体,遍地开花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从而要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继而推动每个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教师只接受自己预设的答案,把自己意料之外的回答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能盲目地否定。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给你带来意外惊喜,不可预约即是精彩。
5 教师态度要安祥而自然
小学生的心智处于敏感时期,他们上课时的目光追随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此,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神态要安详而自然,以神态给学生自信;教师提问时,切忌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当众让学生出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提问语气应和缓,带有启发性,说话的声调应是起伏变化,能将提问的重点显示出来,并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用词必须准确,并以“请回答”“好吗”等平等待人的谦词,使同学们始终体会到教师的信任、鼓励和赞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6 培养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习了《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精确观察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7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的功能,而无效的提问则会让学生感到反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因此,课堂提问需要艺术,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参与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控制整个教学,这种状态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采用课堂提问手段能让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善于动脑,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
(二)督促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方法,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且还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
(三)反馈、调控的作用
课堂提问能让教师及时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起到衡量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启迪、暗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并为学生设定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自主阅读文章。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抓住题眼,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一开始并没有兴趣。因此,学生应当深入钻研教材,从问题的题眼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话,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让学生初读课文,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比较顺利。问题的题眼,通常指的是从问题中寻找关键词词语,这种词语往往能概况题目的特殊性,甚至可以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目的,题眼是文章重点叙述的部分。利用矛盾设置的疑问,吸引学生进行精读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能直接进行,应该让学生在一步步地思考中,得到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直来直去地问问题,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对此感到乏味,甚至还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思维,因此,课堂的提问一定要具有目的性。
(二)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可以说,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充分地掌握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对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状况,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各不相同。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促使学生的参与,推动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提问问题时,应该明确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说,学生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让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拓宽思维空间。
(三)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性,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推进,并经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问题不能太过简单,这样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问题的提问也不能过于困难,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愿意思考,不爱动脑子。只有适当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往往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新颖有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问题新颖,才会让学生感到愉快,愉悦地接受,轻松地完成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并不是要让学生回忆什么,而是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受到思维训练。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回答问题。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勤于动脑,要把是否有利于激发思想,培养能力作为问题设计的出发点。
三、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11-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人们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不断受到启发式教学冲击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视问题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尽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增加课堂提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于频繁的提问,造成提问的数量过多;二是不断进行重复提问;三是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四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五是打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控制问题答案;六是忽视学生的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提高策略
(一)控制问题难度
课堂提问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抑止心理,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内容时,需要控制问题的难度。此外,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需要以学科内容为依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将问题设计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应当掌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学情,以学生的知识层次、教学目标和思维习惯等为依据,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其次,教师应当学会因势利导,变换难度较低问题的提问方向和角度,有效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图片中的农家生活安逸,勤俭淳朴。通过转换提问角度的方式,将原本简单的看图说话转变为看图思考,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生活方式、穿着打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提问效果的目的。
(二)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话,多数教师在解释“无赖”时直接询问学生“无赖”的意义,而曲问则是从另一角度进行提问,可提问学生如果小儿是个“无赖”,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儿。这一问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无赖”的古今异义,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进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加深学生对“无赖”意思理解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时,不但需要让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质量。
例如,在讲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上下文间的联系入手进行提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从文中的反常现象和矛盾之处提问,此外可以从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方面进行提问。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有效发挥课堂提问教学对拓展学生思维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高效教学核心是课堂提问,准确、恰当、新颖的提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合适的问题难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闵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