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24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

篇1

【关键词】

一、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篇2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课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就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鉴于笔者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启示:

1.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2.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

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

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4.学科综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高慎英、刘良华著.高中新课程教育丛书-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教学音乐素质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种通过鲜明的节奏、欢快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启迪人的特殊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它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赋予教学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直接的作用和功能。

一、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音乐课成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近年来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现象,音乐课堂生机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人认为“欣赏是音乐活动的中心”,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听,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是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感染人。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欣赏具有普遍性,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还是非音乐专业学习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都能有所体验,只是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所欣赏的角度不同,欣赏深度也就不相同。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对音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逐渐地培养音乐素质。要激起学生的审美盼望要想让学生去感知、体验一个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境,那么要发明一个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气氛,激起起学生对这个美感的盼望。在中学教学中,分离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员能够经过很多办法,来吸收学生的留意,比方说把音乐教室布置的富有新意,乐器的摆放很有外型,背景音乐的播放很舒缓。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中学院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当代高中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体会音乐作品中美的境界。这样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养,为提高音乐素质做好铺垫。

四、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由于前期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自身条件不同,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高中学生音乐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普遍的问题就是音乐素质往往不高,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中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最终喜欢音乐,终身受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课本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高中音乐老师要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音乐中享受快乐。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开发音乐课程,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全面音乐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音乐创造力,为以后学生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六、结语

总之,在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发展。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音乐理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丹红.大学音乐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65-66.

篇4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作用

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进流行音乐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这样可以使老师摒弃掉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和知识,并且也有利于学生接受,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使高中音乐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流行音乐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鉴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般情况下会将一些教材中的音乐知识点,然后为学生播放一些对应的歌曲,或者是教材上的一些要求给学生展示一些资料。但是当前社会和事物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音乐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也已经不适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还应该开展一些音乐性的鉴赏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接受一些新的知识,也符合当前学生的接受新事物需求,有利于学生间学习新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知识面有所拓展。同时进行相应的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发现音乐中美,让学生有所喜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讲到民族音乐中的《沃尔塔瓦河》时,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个流行歌曲《下个,路口,见》,这首歌是一个具有民族曲风的流行曲,曲调和歌词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学生也许在听了前一段的话,后面的就会自然唱出来。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风以及这首歌中存在的不同,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以后,然后引入正题,然后再将两首歌曲在曲风、曲调、歌曲元素上进行对比,然后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中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对民族乐曲的印象加深,从而使学生可以在鉴赏对比分析中对音乐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简单的歌词以及轻快的曲调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以及音乐的特点,使学生的记忆有所加深,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二、通过教学活动,开拓学生学习音乐的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音乐教材进行讲解外,还需要不断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探求,为学生寻求更多的课外知识,实现需求的多元化,这样就使得高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鉴赏和分析流行歌曲上,高中音乐教师还需要在了解流行音乐的同时,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优秀的曲子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一下其他优秀作品的存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例如在教材中有一节的内容是讲解中国民乐奇葩,介绍的是二胡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赛马》以及《自由》这两首曲目,其本身不是二胡独奏的乐曲,其结合多种中国的古代乐器,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乐器的多变,也可以展示出其优雅的音色。再如讲到京剧等戏曲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展示在课堂之中,因为这首歌不仅有京剧的元素,同时还具有Rap的风格,这样也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也是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水平有所提升。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只是充当一种辅的角色,不能让其成为课堂的主角。所以教师在选择流行音乐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标准,要使之与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关,可以充实课堂的流行音乐,只有选择出一些可以集艺术与思想为一体的流行音乐,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通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素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负担是相对较重的,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文化课上,所以学生会将上音乐课当作是一种学习中的休息,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很难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加的轻松愉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有所提升。在信息时代学生,教师应该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音乐教学也是如此。有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还是以一种不重视的态度对待音乐教学,往往在上课的过程中匆匆了事,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没有信心进行教学,这样也就造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高中音乐教学中应该起到的教学效果达不到,更不可能得到提升,这样也就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音乐欣赏、器乐教学等,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并感受其中的价值,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通过对一些器乐的了解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篇5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情感教育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一种艺术,其更为讲究是情感的投入与艺术的交流,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不但是人为的教育,更是情的渗透和爱的流露。同时,情感教育作为一个价值不断内化的过程,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每天所面对的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冷冰冰”的,要想把这些“冷冰冰”的知识和思想内容变成学生所适应的饱含感情的知识,就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牢牢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运用教学艺术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手段,让教学充满爱的味道,让教育对象在爱中茁壮成长。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情感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有关因素出发而进行和开展的培养与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近年来,音乐教育研究者针对情感教育态度与音乐素养的培养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解决他们的情感问题,能有效提高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接受能力,从而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可见,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感氛围,实现情感教育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当学生处于一个轻松和谐的音乐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释放,更容易领略音乐当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作用。通过教师对音乐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老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成为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催化剂。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主要言传身教,以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带领学生感受音乐,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实现情感教育。

2.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种教育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略音乐的情感,转而形成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音乐演奏的抽象、内涵的特点,结合网络多媒体图片、声音、视频等直观地向学生讲解音乐所蕴含的内在情感,给学生带来音乐演奏听觉美和意涵美的双重感受。其次,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风格相近的音乐曲目,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鉴赏,在鉴赏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美、树立美、鉴赏美、追求美,并在自主研究学习过程中领略各种情感。除外,教师可根据音乐本身所具备的多义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通过多种不同风格曲目的比较,帮助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旋律、节奏等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渗透,能有效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学会用音乐人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和渗透情感中浸染音乐审美的色彩,从而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二)巧用资源,感悟情感

21世纪是个多变的时代,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及走向都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新教育理念下倡导课程向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加强课程学习者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课程与实际的整合与融合。音乐遍布文化领域、教育领域与艺术领域,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现象。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能在无形中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利用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能帮助学生塑造灵魂和丰富艺术情感。因此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好音乐与实际之间的整合,做好斜街工作,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感悟。

首先在选取资源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要贴近生活实际,避免教学内容出现形式、虚假、浮夸现象。其次,用“榜样法”帮助学生感悟当中情感。例如:音乐之父J.S.巴赫、交响曲之父、四重奏之父、音乐诗人舒曼顿等,用这些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道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情感催化。通过音乐与实际生活存在的人与事的整合教学,能进一步加强高中生对音乐的情感感悟。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体验情感

音乐虽然作为艺术课程,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仅仅拥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群体。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高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我们不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大音乐家,但是我们有必要尽自己所能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让学生从情感上得到体现。课程随时会进行改革,老师的“师德”是永恒不可更变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的,音乐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责,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身的品德去感染和启发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和自身行为把“德”渗透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在他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获得人文素养和艺术情感的熏陶,让学生把“德”用于起身,共同成为一个德育之人。如果音乐教师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和充满睿智和人格魅力的德者,那么他定能使学生信之服之。正如教育家加尔宁所说:“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明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身正才能立范”,所以“师德”是古往今来教师为师之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让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情感教育所采用途径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教育,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性与重要性。所以高中音乐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唤起其最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石剑侠.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大众文艺,2011,(09).

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设计;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音乐的教学设计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探究出符合当展需要的音乐教学方法,实施合理的音乐教学设计。然而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落后的音乐教学设计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

一、研究方法

音乐教学设计工作是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设计对教师能够顺利的将课程标准规定培养的目标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设计应从学生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这些方面入手。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形式,致力于创新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方案,探索高效的音乐教学方法。首先,一共针对高中的音乐教师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到了9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回收率高达96%。

二、研究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调查问卷总统计和归纳了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要素不全面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要素中包括了学生分析、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以及设计意图等方面,然而在高中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忽略其中某些方面,使教学设计的要素不全面,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混淆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和教学原理掌握的程度不深,而且对音乐的学习缺乏有效的认识,所以音乐教学的正确理念也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改音乐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音乐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教案的形式出现,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讲稿与课堂的流程,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要素和教学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也较弱。

(三)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当要素分析

1.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前期包含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在调研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的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少对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具体了解,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难点以及教学的方向都没有很好的把控,影响了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由于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混淆,所以很难准确的把控二者,再加上每个高中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能力、阅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每个学校和班级的班风、校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难点时,主要以经验来推测难点,影响了教学的准确性。3.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设计的不准确,导致音乐教学中存在环节不衔接的问题,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重视教师的行为,忽略了学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用。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述,而没有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去感受和反思,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观看音乐视频中的文件,让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改革与创新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有效对策

(一)教学设计不与教学方案混淆

为了改变教师将二者混淆的现象,可以通过制定和推广通用的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格式,让教师可以将教学设计与教案进行有效的区分,逐步的将教学设计的内容规范化。

(二)改变教学设计中的要素不全面现象

1.分析学生与教材的内容。首先,要分析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每一个学生音乐的起点以及当前音乐的水平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音乐学习的风格。其次,要对每个学生之间存在音乐水平的差异进行肯定,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认识到这些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为音乐教学提供设计的依据,帮助学生认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发掘学生自身的音乐潜能,提高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2.教学目标和依据分析。高中生学习音乐是大多数学生音乐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因此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认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同学生之间音乐学习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分层次的确定教学目标,全面的开展音乐教学,深化音乐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有效的鉴赏音乐的作品。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和分析。在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区分,其中教学重点通常是客观的,不以教学对象的改变而改变。而教学的难点具有主观性,不同的学生教学的难点是不同的。教学重点是从学科的知识结构出发的重点,教学难点与学生教学对象的学习条件、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条件有较大的关系。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音乐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学科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心灵上获得美的感受,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音乐学科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与其他的智育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更加突出和棘手,从而导致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普遍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由于音乐学科拖后腿,对于践行新课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思想依然还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如今的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为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使得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音乐学科作为一门高考非考试科目,遭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冷遇。有很多学校,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挤占音乐课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的开展。除此以外,由于音乐学科不受重视,使得很多的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很多学校连一间音乐教室都没有,更不用提各种音乐器材和设备了。这种音乐设备器材的不足对设备依赖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教学模式单一

音乐学科本应该是一门学生较为喜爱的学科,然而现如今,高中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要么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跟唱式教学,要么就是把音乐课完全当成了专业理论课,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范唱、识谱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连好好欣赏一段音乐的机会都没有。

3.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然而,过犹不及。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完全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会给学生演奏和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却不对作品进行解释,从而使得一节音乐课下来,学生除了听到了一堆的音乐,却没有足够的能力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涵。

二、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教育宣传,肯定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充分挖掘音乐学科的价值功能,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要加强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价值。同时,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的音乐设备至少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样,在硬件上的条件具备了,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改进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学科既是一门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强烈艺术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既要把握住它的专业性,又要把握住它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音乐乐理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教师要注意一定的教授技巧,而不要一味地进行“灌输”,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诸如把乐理知识的讲授同游戏、音乐欣赏、表演等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发挥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开放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教学内容局限在音乐教材上,而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音乐教学资料。例如,可以适当在音乐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而又具有一定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范围,开拓学生的眼界。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不但不会拖高考的后腿,反而会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心态,健康的学习理念,从而为有效地进行高考冲刺提供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努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努力通过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红星.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8期

[2]金奉,龚家胜.高中音乐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华章.教学探索,2011年第01期

篇8

一、我国高中音乐课堂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为了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都做出了一定的转变。但是,我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并没有采取得当的措施,导致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高。因此,笔者对当前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1)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2)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我国新课改发展的需要;(3)我国高中音乐课堂的课程安排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我国高中音乐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低,所以,这样不利于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我国高中音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导致老师上课任务无法按时完成,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仔细研究我国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从而不能确定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样就不能够保证课堂的高效顺利完成。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时,没有对我国的音乐课本进行仔细的研究,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不合理,这样就不离于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2.我国高中音乐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处于一种老师对课堂起主导作用的状态,师生互动非常少,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上课效率就会非常低,这样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提高。

3.在我国高中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观念还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导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就是,老师上课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课本为主,这样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我国偏远地区的高中音乐课堂缺乏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平时也不注重学生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上进步不大,从而造成教学培养的效果不明显。

三、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高中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高中音乐老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问,调动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进而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

2.高中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多种方式教学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活跃高中英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

3.高中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仔细研究我国音乐教学的大纲和课本,明确每一次课程要设计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制订一定的教学目标

篇9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生本教学策略;实践

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进展,使生本教学理念得到了积极的重视。生本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革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更加注重学生潜能与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了全新的塑造与启迪,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以生为核心,以学定教

1.以生为核心,因材施教

高中生青春飞扬,多数人对音乐持积极态度,特别对流行音乐节奏情有独钟,然而,涉及到音乐课堂、音乐知识,学生却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状况、学生的音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分层引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大帮哄集体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音乐天赋、基础知识状况实施分组教学。

例如,一些学生由于音乐素养不高,对于音乐旋律总是把握不准,这部分学生应单独列为一组,重点进行基础知识、基础音符的训练。

另一部分学生天生有着良好的音乐艺术细胞,对音乐有特殊的感觉、领悟与把握,或者曾经受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教师则应该给予他们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例如,可以让他们自行学习教材上的曲目、自行谱写一些旋律等。

这种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模式能够带来良

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定教,以兴趣为核心积极引导

生本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核心开展音乐教学,关注学生的

音乐基础能力,加强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分层教学,使不同类别、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力。

例如,在学习“现代流行音乐”这一课时,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流行音乐兴趣,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流行音乐知识等开展教学。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自行演唱、表演出自己喜欢、熟悉的旋律,从学生的唱功、旋律把握情况等入手给予评价,为学生提供自由展示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能力。

二、多媒体营造气氛,形象化引导

在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下,音乐课无疑成为学生放松精神的娱乐性课堂。教师要本着生本理念,体会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想学生之所想,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打造并呈现出一个生动活泼、有滋有味的音乐教学课堂。根据所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形象化情境,通过多媒体工具,使学生享受音乐的美,尽情陶醉在音乐世界中,从而调动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一著名曲目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旋律特征、曲目风格、感情韵律等,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曲目作者阿炳的生平事迹、人生经历等,并对应附上《二泉映月》这一背景音乐,使学生边听故事、边欣赏曲目,边揣摩、领会曲目中的旋律与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在音乐世界中展开想象。

在听完一段曲目旋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说出对这首曲目的理解,以及欣赏之后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达到生本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才艺展示,自由创作

生本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整个课堂中扮演主体角色,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课堂空间,使学生成为音乐欣赏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承担指导、评价等责任,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气氛,倡导学生自由展示。

例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这一章节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自我展示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已有的经历等唱出自己心中的西北民歌,尽情地展示出自我风格,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展示,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的演绎给出合理的评价,并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到音乐欣赏课堂的生机,使他们能够自由发挥、自行创造。

四、小组合作,体现生本

小组合作教学是生本教学的一种形式。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布置音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小组互动交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在小组内部展开合作、主动交流,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本教学策略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尝试研究出更多的创造性教学模

式,打造出更为生动的生本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声乐教学;男高音;训练技巧

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有些男高音带有浓厚的“地道方言”味道,破坏了声区声音的纯粹,导致声区的声音出现颤抖、与歌曲本身脱节等现象。一旦声区声音出现差错,那么整首歌曲的表现力就会不自然,显得刻意做作,进而影响演唱者实力的发挥和音乐舞台的表现力。

一、声乐教学男高音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夯实基础

一首歌是否可以准确无误表现出来,最重要因素是演唱者中声区演唱方式是否正确。男高音训练步骤是先中声区,再高音区,中声区的发音是否正确是影响高音发音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男高音基础训练部分的中声区,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声区演唱基础才能够思考高音的演唱方法。就如同建筑工程而言,如果没有牢固的地基作为支撑,整栋建筑物就会出现倒塌现象。因此,中声区不能打开声音或者发音方法不正确都会影响高音区的发音效果,给将来高声区的发展留下“隐患”。如高音区发出的“明亮”声音实质是紧逼喉咙发出的喉音,高音区发出的“结实”声音实质是演唱者演唱方式不正确而发出低音。随着演唱者音域的拓展,学生在中声区演唱过程中养成的“坏习惯”就会理所当然地带到高音区,喉咙会越来越用力,直到失去控制。由此可见,学生在高音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源于中声区。一旦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这种坏习惯或者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的话,就会增加学生喉咙声音不受控制的风险性。长久发展下去,学生中声区的声音就会演变成“喉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男高音声乐训练过程中,需要转移关注的焦点,着重关注学生的中声区发音部分,并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中声区音色,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和学生演唱水平。

(二)注意声区的过渡

声区的过渡主要是指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由于音色和声带机能发生改变而致使声音的变化。如由中声区向高音区过渡过程中会产生声带机能由重渐轻、胸声渐少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声乐训练过程中主要讲解消除声区衔接之处出现的换音技巧。声区衔接之处出现的换音主要表现在掩盖高音、换声、关闭丹田等。相较于女高音声乐训练而言,男高音的自然声区”在生理上是有界限的,要想男高音在声区衔接之处将g音符转变成#g音符,就可能出现喉咙无法出声或者声音无法自然过渡等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传授学生如何利用声音过渡的方法将声音罩盖起来,进而有效保持声区转换音色,解决嗓子干燥问题。

二、声乐教学男高音训练技巧

(一)头声区的训练

头声区训练主要针对假声和轻机能方面的训练。演唱者在发出假声的一刻由于声区转换方法的不当而造成声带受伤现象。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在加强声乐教学男高音训练技巧时,主要训练学生声区如何准换、假声发音方法。首先,就假音发声训练而言,演唱者需要在声门留一条缝隙,确保声音的正常发出。其次,演唱者需要利用头腔共鸣的演唱方法提升声音色彩效果。头声区的训练主要包括a2b2以及b2c2为组合的音。a2音相较于b2音而言,其声音色彩较为浓厚,因此演唱者在发音是应该提高声音力度,使听众感觉更加明亮、欢快。c2音相较于b2音而言,稍显暗淡。因此演唱者应该尽量降低声音力度。

(二)换声区的训练

换声区的训练主要针对男高音的换声点而言,男高音的换声点相较于女高音而言,需要淡化换声点,不要过渡强调换声点位置,避免出现演唱者声音状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完成换声区转换训练。如学生第一次接触男高音训练时,会产生心理压力而影响水平的发挥。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避免出现心理过度紧张情况。其次,通过“共鸣腔体”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调节母音音量,让学生完成不同音区的准换工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嗓音声部进行鉴定,判断换声点位置是否正确。

(三)胸声区的训练

胸声区的训练主要包括对胸声区声音位置和声音色彩的训练。就胸声区声音位置而言,教师需要训练学生对喉咙声音的控制以及低音区向中高音区准换的节奏控制。一名优秀的男高音演唱者需要具备完美的声线以及控制声音力度的技巧,才能驾驭各种声区的音色。就胸声区声音色彩训练而言,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声区的声音了解音乐背后的本质,根据男高音演唱艺术形式实践胸声区歌唱方式,为扩宽学生音域提供坚实的基石。

篇11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文化分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72

通过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现状,我们会发现音乐鉴赏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音乐鉴赏课作用的发挥。“文化分析”教学模式旨在从音乐的文化性出发,引导学生利用文化来鉴赏音乐,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1.落后的教学观念

当前,高中音乐教师开始摸索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效率的方法,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成绩。笔者认为,要想改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那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要思考以下这两个问题:(1)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师如何明确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宗旨?(2)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鉴赏课,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鉴赏课的魅力?然而目前,很多高中音乐教师没有深刻挖掘教学改革背后所隐藏的内涵,这就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2.单一的教学模式

音乐鉴赏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这门课程中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同时这门课程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如果教师将音乐鉴赏课等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并且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就会大大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始终采用“示范式”教学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教师也将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文化课来开展教学活动。在“示范式”教学方法的束缚下,学生很少有机会去鉴赏音乐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施展自身的才能,因此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遥不可及。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文化分析”教学模式站在文化渗透的角度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位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此种教学模式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然后合理地引导每位学生。通过将“文化分析”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又提高了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文化分析”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应用

1.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音乐鉴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形式的创造者。从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任务中可以了解到,音乐鉴赏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该如何开展音乐鉴赏教学呢?(1)引导学生捕捉、发现音乐美。(2)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当学生能够利用自主分析音乐这个艺术形象,能够自主感知音乐这个形象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审美体验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从当前的音乐鉴赏课中了解到,很多教师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化分析”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营造轻松的鉴赏氛围,激发学生的鉴赏灵感。

2.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当前,高中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法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再加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此时大家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升。很多音乐形式、音乐风格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当教师开始将“文化分析”教学模式应用到音乐鉴赏教学中时,要适当调整音乐作品,将新潮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中,将高中生鉴赏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同时,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限定时间,给学生自主鉴赏音乐作品留出一定的时间,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在学生自主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另外教师要表扬那些有独特想法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 “文化分析”教学模式被运用到音乐鉴赏课时,高中音乐鉴赏课不再等同于传统的音乐鉴赏课,其融入了民族文化,彰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挖掘了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展现了音乐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剑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音乐时空,2015(3).

[2]袁萧玉.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效率的措施[J].音乐时空,2014(9).

篇12

关 键 词:《西方音乐史》 音乐本体 音乐思维

《西方音乐史》是高师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音乐史论课程,它主要论述西方音乐中的各种音乐现象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以及对这种演变过程的哲理性思考。在音乐各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化和深入的情势下,《西方音乐史》在构建合理的“音乐理论课程体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习《西方音乐史》,既是对学生已有的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补充、丰富并加以整合的过程,又是对西方音乐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溯源、求证、提炼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

西方音乐史首先应当是西方音乐本体形态嬗变的历史,是作曲手法演进的历史。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历史的目的是认识和揭示西方音乐在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和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本质,在把握这种音乐现象自身发展的逻辑关系的同时,来探求它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以及它的发展与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音乐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音乐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的发展逻辑,具体体现在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的表现形态和结构形式——创作手法,即作曲家的作曲技法的演变上。可以这样说,作曲手法是特定时代的作曲家的精神活动的结晶,它反映出音乐的具体物质形态与物化的表象细节。因此,“在音乐史研究中,固然必须了解不同时期有关音乐体裁和风格的某些史实,但更重要的是了解音乐本身。史实不过是干巴巴的骨架,只有音乐才能赋予骨架以生命和意义。”①音乐作品反映音乐历史的本真面貌,或者说,真正的血和肉是音乐的本身。因此,我们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音乐史实的观察、对音乐现象的“外围性”考察,而应当深入音乐的内部去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对一部音乐作品或者一个时代乃至整个音乐发展的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是离不开对音乐本体的具体声音结构和技法层面的分析与探究的。正如中央音乐学院的黄晓和教授所说的那样:“研究音乐本体,无论如何,始终应该是音乐学的核心的核心。”②因此,我们在《西方音乐史》的学习与研究中,如果想获得音乐的完整印象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就应该把音乐本体的分析纳入教学的重要、有机的组成部分,力求更多地从音乐本体的嬗变轨迹及其因果关系中找出并理清音乐发展的线索。以此证明在空间和时间上鸣响着、流动着的音乐,是怎样作用于听众,怎样发挥着它的艺术效应和美学效应的。况且,由于音乐自身缺乏语言艺术中的那种语义性和造型艺术中的那种具象性,因而在接触音乐作品的内涵问题时,是很难将内涵与声音形式这二者分割开来而完全采取二元化方式进行阐释的。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我们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必须以音乐为本,切实加强音乐本体分析在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具体说来,《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音乐本体分析,是对作曲家的作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所进行的解构性的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是对作品本身的体裁、形式的认识与判断;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是对音乐形式赖以产生和建立的“物质材料”所进行的再认识,即:对作品的旋律特征、音的组织手段、和声、结构布局、织体、配器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事实上,通过音乐本体分析,我们能够实现对作曲家创作过程及其创作手法的认知与辨识,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历程。众所周知,任何一位作曲家的艺术经验与技巧的成熟都需要有一个锤炼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的发展正是无数作曲大师在对作曲手法进行锤炼、创新与发展中而不断发展的。而正是作曲家在创作中的不断求异与创新,推动了音乐创作与音乐思维的不断发展,最终推动了西方音乐文明的不断发展。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音乐技术手段的充实,音乐本身的丰富多彩也就不可能想象。”③作曲技术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为创作者提供了某种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作曲技术“具有一种相似于艺术思维的特性,或者说,技巧操作就是创作中艺术思维的一种具体方式。因此,运用技巧对经验进行处理时,无异于如此这般地来感受、来体验、来思考。”④作曲家的创作正是把他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特定历史环境的情感,通过特定的音乐表达方式而加以表现。当然这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是作曲家通过学习、继承、借鉴、融合、吸收那一时代的特有的创作手法,并开拓出新的创作手法而以具体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不管是作曲家的个人情感,还是他所采用的特有的表达方式,都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换句话说,音乐技法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特定时代的观念和思想。作曲家在具体的音乐创作过程中,除了彰显出作曲家的个性和个人情感之外,同时也传达出作曲家对于人、对于社会的诸多体验与思考。伟大的音乐艺术家最能敏感地感觉到现实的苦难,并通过自己所擅长的艺术手段,表达出自己以及同时代人的心灵与叹息。作曲家在创作中包容着深刻的苦难、绝望和悲泣,也创造出幻想、梦境、美好的天国,竭力以“希望”来弥补人们现实的“缺憾”。

人是历史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作曲家也不例外。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进行音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关注音乐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音乐观念和思想。我们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走进了音乐家的现实生活、实现了与作曲家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贴近并融入了音乐家的现实体验与情感领域,同时也直接地触摸到作曲家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灵脉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要从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对于西方音乐历史的认识、理解与把握,不使音乐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成为“空中楼阁”,首先就应当立足于对音乐本体的充分认识、理解与把握。究其根本,在学习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中,作品分析是观照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和揭示音乐本真状态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最佳方式。

如果从加强音乐本体分析的角度来审视现今高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现状,情况却令人担忧。从教材来看,各地使用的高师《西方音乐史》教材大多使用的是“编年史式”的音乐史。这类教材是通过著作者的“一己之见”回答了音乐的“什么”,而对于其“为什么”却缺乏逻辑分析与论述。这类教材对具体的音乐本身较少关注或漠不关心,因而,缺乏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历史深度,其理论思考的结果就如同“海市蜃楼”。好的《西方音乐史》教材应当既有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又要对作曲家的作品技术手段进行逻辑分析与论证,并把作品放置在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及心智的范畴里去探究他的作品的时代意义,对这些史实与作品本身进行理性的思考。音乐史不是音乐事件的记录,它只能由音乐作品构成,事件及其记载不能取代作品在音乐史学中的主导地位。从现实教学来看,一个普遍的教学模式也是停留在史实叙述的层面,这从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在这一学科的教育教学观念的严重滞后。有的教师热衷于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的奇闻轶事,更有甚者干脆就照本宣科,着实把《西方音乐史》上成枯燥乏味的“阅读课”。致使学生的思维停留于音乐知识的表层,其直接结果是阻断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判断力,扼杀了学生的认识事物规律中的探究性思维,使学生最终远离了音乐,远离了西方音乐文化。

因此,在高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以音乐为本”的教学观念,把握音乐本体才是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的“硬道理”,切实把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放在各阶段的音乐自身特点的分析与归纳。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有极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对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品能够从直觉上去把握音乐,既能够深入到音乐内部从微观上进行分析,又能够从宏观上从史学、美学、社会思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如今,在大力提倡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的高等教育中,作为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摇篮和前沿阵地的高师音乐院系,要培养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西方音乐十分敏感、热爱西方音乐文化的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认识到《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的施教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为稳步提高高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与科研,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音乐发展的历史纷繁中,在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乐谱和丰富的音响图画的编织中停驻,去寻觅、去思忖、去感悟,然后进行纯粹的感性体验之外的深层思考。

注释:

①(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6年版,第37页。

②黄晓和,《要关注音乐本体的研究》,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第91页。

③(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著,《19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④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社,第440页。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92-01

一、简要论述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指的是人们在亲在参与的基础上直接形成的对活动的体会与认识。通过人们行之有效的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其认知程度,形成牢固的记忆。高校音乐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指的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行为规律,积极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更好的将教学内容进行还原与再现,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想象性体验。形象性,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特点。音乐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因素组成的,具有情态、动态、生态等特征。在高校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将音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相互结合,并积极帮助学生打开音乐思维通道。音乐是一门艺术,建筑、绘画、语文等均有一定的个性与特色,而不同的艺术之间也有一定的共性,也就是通过引起人们的想象而达到共鸣的一种艺术。不同艺术在开拓人们思维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因此,还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各种艺术的掌握,加强不同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表现力的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与音乐的整体表现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只有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感受音乐的美感。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演变,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音乐艺术不想文字艺术那样具体,也不像视觉艺术一样直观。

(二)实践性体验。对于高校学生来讲,音乐艺术不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启发并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艺术体验。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的体验音乐艺术,那么,就不会在根本上传授音乐艺术。音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如果单纯的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无法真正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来,那么,学生就不会体验到音乐的奥妙,其在掌握、理解音乐知识上也会存在很大困难,更何谈音乐作品的。所以说,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将学生吸引到音乐活动中来,将学生与音乐相互结合,指导学生亲自体验音乐、领悟音乐、探寻音乐,更好的掌握与理解音乐,进而达到创造性的应用目的。通过教学活动再现或观摩,使学生真正教学内容环境中,通过体验、学习、感悟获得经验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虽然说,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准确,但是,使学生失去了自主体验与参与的机会。为了展现学生情感表现力,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真正了解学生喜欢作品的类型、音乐风格、技术处理上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学生真实心声的表达,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不断摸索、不断探讨、真正体验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探究性体验。在高校教育改革浪潮中,探究式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探究式教学创新性的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在实际音乐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这一点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的音乐比较、选择,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在上课伊始,教师需要积极营造多种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多方面学习与摸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能力。通过真实的角色扮演、语言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等活动,进一步鼓励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与内心体验,在本质上促进学生与音乐精神的共鸣。

通过探究性体验,不仅将学生与音乐艺术进行充分结合,而且,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及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想象性体验,实践性体验,探究性体验,详细论述了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丁颖,周春蕾.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J].现代经济,2009(09).

[2]周海琼,周敏,蔡美玲“.体验式”教学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凌立文,黄文玲,方永美.浅谈体验导向的电子商务课程改革[J].科教文汇,2009.

篇14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的桎梏仍未完全解开。虽然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推进的力度较大,但是部分高中教师甚至学校管理层认为,提高高考升学率才是最主要的目标,除了部分将要进行艺术单招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可以放一放、缓一缓,许多学生因为高考,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于应试学科,对于非应试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明显降低。

2.部分教师教学改革步履蹒跚。与其他学科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研究相比,音乐学科则要冷清很多,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学研究的具体措施还停留在工作计划和完善资料等浅层,没有真正深入地组织教学研究。部分音乐教师在自身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也停滞不前,没有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改革对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水平较为低下。

3.教学手段与空间迟迟未见改善。教学手段的优化与教学空间的拓展,应当成为有效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两大重要抓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落实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存在短板,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手段,或是没有完全掌握使用技巧,不能将课内外音乐教学资源有效融合起来,教学成效不高。

4.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停滞不前。当前,高中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呈现两个主要态势,一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较少,二是年轻教师较少,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师资力量的建设,没有能够形成以专职科班出身的师资为主体、其他兼职教师作为补充的优质师资队伍,甚至将音乐教学岗位作为照顾特殊教师的途径,这些都影响了音乐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有效高中音乐教学突破的途径

针对上述的四个方面问题,我们应当从深入分析根源入手,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突破当前制约高中音乐教学成效提升的瓶颈与困境。

1.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还原音乐教学本来面目。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还原音乐本来面目,首先要严格按照课时安排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高质量地进行,提高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其次,在音乐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掌握过硬的技能技巧,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为音乐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2.强化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绽放音乐课堂精彩魅力。导致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和参与愿望,以单向的灌输模式或是师徒式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音乐教学。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强化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思路,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教学的对象,而要将他们当做双边活动的平等个体。在音乐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相互探究,不仅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研究,还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丰富课堂信息容量。在音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中,尤其是试唱等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进行示范指点后,可以将训练巩固、考核过关等任务安排给学生的训练小组,在牵头学生的带领下,每一位学生都要进行技能技法的强化训练,并进行点评,达标方可过关,对于未达标或是存在训练难度的学生则由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帮助他突破训练难点,提高训练成效。改进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参与到课堂双边活动中,并且在相互帮助协作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创新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发挥应用多种手段强化改进效果。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师要从优化教学手段和拓展教学空间两方面入手,将创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在音乐教学手段的优化上要与时俱进,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曲目,让学生在欣赏中不仅增强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培养对音乐的爱好。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与音乐相关的趣味内容,如著名歌唱家的背景资料、趣味故事、励志成才事迹等。这些方面能满足学生的追星需求,尤其要对高中生对音乐明星近乎崇拜的思想引起重视,教师可以选择介绍积极向上、主流的乐坛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避免盲目追星。其次,教师在音乐教学空间的拓展方面要有所创新,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无论是声乐类还是器乐类活动,教师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既可以单独组织,又可以联合校外专门机构,或是音乐院校课外辅导机构,或是音乐院校课外辅导机构、校外活动机构进行联合训练,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强化特长生的培养和专业训练,为有志于进行音乐深造的学生拓展成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