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篇1

 

环境科学专业核心知识单元,代表环境科学各个知识领域的不同方向,知识点分核心和选修两种,核心知识单元是所有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要求具有的基础知识内容。

 

其中,专业基础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环境问题,核心知识点包括水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固体废物污染、全球环境问题,选修知识点包括土壤污染、物理性污染和污染物生物效应。②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生态基本规律、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③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体系、生态学方法论、环境体系解析方法论,选修知识点包括环境质量调控方法论、综合/系统分析方法论。

 

专业原理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生态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特征及过程分析、生态学原理的应用。②环境生物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生物监测原理与方法、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退化环境的生物修复。③环境化学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中典型化学污染物、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④环境地学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球环境系统的基本组成运动规律及演化过程、地球环境系统有机圈层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各圈层的演变规律及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及循环过程。

 

专业技术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水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废污水的物理处理技术、废污水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废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废污水的自然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处置。②大气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原理、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原理、典型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③土壤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特征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典型土壤污染物控制技术。④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固体废物分类与特征、固体废弃物无害化技术与方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⑤环境监测,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标准、水环境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⑥环境影响评价,核心知识点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⑦环境规划,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专业管理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环境管理,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手段,选修知识点包括企业/产业环境管理实践、区域一全球环境管理实践。②环境法律,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法基本概念原则、环境法律制度及法律效力、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国际环境法。

 

专业实践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专业实习,核心知识点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②科研实践,核心知识点包括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③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核心知识点包括文献查阅、论文开题、论文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

 

二、建立核心课程体系

 

围绕环境科学专业各专业类别的核心知识单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承载核心知识点。各门核心课程围绕核心知识点组织基本理论、研究前沿、基本方法、实践案例等内容,形成系统。同时,设置先导课,为核心课程和核心知识点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例如,“环境化学”课程,就需要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及物理化学、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等课程作为先导课,提供环境化学课程各知识点学习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储备。

 

专业基础类核心知识由“环境学基础”和“生态学基础”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学基础”课程坚持“起点高、容量大和观点新”的教学宗旨,系统介绍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人口、各环境要素污染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的培养,课程已经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并积极探索慕课教学形式;“生态学基础”全面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方法,以及现代生态学的最新进展,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

 

专业原理类核心知识由“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地学基础”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生物学”介绍环境生物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结合现实环境中污染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生物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化学”介绍大气、土壤、水及生物相诸介质中环境物质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归趋,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过程及绿色化学中污染减量及消除的化学原理,“环境化学”课程已经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地学基础”课程介绍地壳的基本物质组成特征,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表征方法、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等与环境有关的基本知识,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各种水体的基本特征,土壤的组成特征、形态特征、形成因素和成土过程,地图的基本概念、特征、组成要素、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的基本方法,地形图的应用,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遥感解释标志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形成原因,以及地学基本手段的应用,该课程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 专业技术类核心知识由“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工程学”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以及噪声防治与控制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课程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环境监测”课程全面介绍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监测方案、选择监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评价,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测定及质量控制等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该课程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全面介绍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评价与规划知识的实际应用。

 

专业管理类核心知识由“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学”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学”课程介绍管理学基础知识和主要原理、中国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政策、中国环境管理的体制与制度、中国环境法体系及内涵、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以及部门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等。

 

三、围绕三条主线推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

 

1.环境问题识别和分析主线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综合性科学体系,其核心任务是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促进了环境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围绕着环境问题的识别和分析,形成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管理工具以及具体实践科学体系。围绕具体环境问题识别和分析,组织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点和核心课程,课程之间科学逻辑关系紧密,便于学生认知和学习。

 

另一方面,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资源环境限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空前突出,迫切需要环境科学培养专业人才,应对污染控制、生态修复与环境建设挑战。围绕我国面对的实际环境问题,针对性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起环境问题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以环境问题识别和分析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的急需人才。

 

2.实验与实践教学主线

 

坚持“注重基础训练、强化教学实习、突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验教学理念,围绕核心知识单元和核心知识点,搭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群,严格毕业论文环节,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

 

(1)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验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围绕核心知识单元和核心课程,开设专业实验课程,包括环境监测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生态学基础实验、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着重训练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安全、药品管理等基础实验技能,培养环境科学分析基本方法和技术。

 

(2)专业教学实习。合理安排专业教学实习时间,既能促进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又能为后续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经验。围绕核心知识点搭建专业教学实习平台,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体系,配合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等核心知识点和核心课程,建立环境监测中心、环保卫生管理中心、科学院、环保科技公司、垃圾处理厂等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实践教学基地群,提供直观认识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具体应用的机会,培养知识运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毕业论文。设置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开展实验或设计、结果模拟与分析等毕业论文过程,系统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的综合能力。

 

3.科研创新训练主线

 

营造制度、平台、师资环境,建立稳定的科研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院级各级别科研立项机会,搭建“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省市大学生创新立项”“学校大学本科创新立项”“学院创新立项”多层次立体化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平台,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创新立项机会,逐步提高项目研究质量,严格过程管理,保障创新立项覆盖面。通过团队协作、教师交流、项目答辩等环节,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科研成果报奖。

 

四、核心课程质量保障

 

(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2010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结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多年来的本科教学特色以及相关教育、教学理念,面向国际社会发展及现实中国社会大背景下的特征需求,同时考虑到学科本身的实践特征、时代特征和应用特征,推动与现阶段校内学习相补益的数个社会实践与互动教学平台建设。

 

(2)精品课程群建设。提出并实践“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教改思路,逐步推动各门课程精品建设,形成“精品课程群”体系,有效保障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高质量。

 

(3)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4)优质教材保证。作为知识的载体,教材是本科生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自编出版环境科学专业系列优秀教材。包括1本国家级精品教材《环境化学》,4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

 

(5)推动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建设天津市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现代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实验教学理念,搭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坚守教学神圣,转变师生角色,强化开放综合,学科建设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学生教学效果突出。

 

(6)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探索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并付诸实践,制订“教学效果的双评议制度”“主讲教师竞聘上岗制度”“教学效果的双评议制度(教学督导组评议和学生评议)”等规章机制,有效实现对教师“教”的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

 

实行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课程小组负责制,实现了本科教学的优质师资资源配备,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本科教学的关注和重视。保证教授、副教授百分之百地参与本科教学,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实行“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竞聘上岗”。对列入核心课程群建设的课程实行主讲教师竞聘上岗办法,结合学生评教结果,根据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优选课程主讲教师。

篇2

立足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各有千秋,有必要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充实[1]。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围绕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同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引用了大量实证数据和常规参量,其特点是取材丰富、涉及面宽,适合经济、管理、法律等文科专业[2]。左玉辉主编的《环境学》系统地提出了环境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编写上增加了许多不少资料和图解说明,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人居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引入,使环境科学的范畴过于宽泛[3]。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对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4]。林肇信等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态学、资源保护、环境污染、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环境标准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等专业进行环境基础知识教育的经典教材[5],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治理三废的基本技能。综合对比各版本教材,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近三年来以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作为主教材,吸收《环境保护概论》精华内容,同时注意实时更新学科最前沿信息。但课程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建立环境知识的框架,更多的环境科学知识的获得则是来自对日常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整理的过程。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以所选用教材为纲,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不断对相应内容进行更新和深化,每年授课内容至少有25%的更新,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作为资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农学植保专业的选修课,“环境科学概论”理论教学一般安排3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授总论,主要有绪论,包括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发生和发展以及和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生态学基础等;第二部分讲环境污染与防治分论,主要有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水体环境污染与防治、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简)、物理性污染与环境保护、固体废物与环境等内容;第三部分讲授环境管理的有关内容,主要有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内容;第四部分讲授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为了提高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各章节开始讲解之前,均会将本章节重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适当预习,课堂上提问以前所学相关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各章节结束后,针对当前热门环境问题布置相关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加强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巩固了教学成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扩充性资料。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及网络资源地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讨论等互动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探索。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把课程的讲授内容做成形象直观、教学容量大的教学课件,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板书结合,通过适时板书、巧设提问,在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相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应和创造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除了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外,注重激发学生对环境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问题,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填鸭式”学习相比,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 绿色供应链管理 构建

一、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指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狭义上讲,循环经济仅指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广义上的循环经济则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形态,技术方法有清洁生产、物质流分析、环境管理等,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既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国际科学基金(NRC)资助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提出,其概念和内涵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Jeremy Hall将其定义为: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仍然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只是更加关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吸收了环境管理的思想,但又不同于―般传统意义的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把企业内部和链内节点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整体,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具体涉及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四大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即实现尽可能短的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高的产品质量、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实施绿色供应链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可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从而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而造成的罚款;可塑造企业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为企业增添无形资产,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关系

1、具有相似的提出背景与目的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今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资源及生态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公害唤起了人们对发展模式的反思,石油危机成为人们节约资源能源的导火索,废物管理战略的转变要求人们循环利用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共识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最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早期的循环经济萌芽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环境保护思想兴起的时代,正式提出这一理念是美国学者鲍尔丁(1965),他在《地球像―艘宇宙飞船》一文中提出,人类不应将地球看作是垃圾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并使用“循环其废物(re―cycle its wastes)”及“循环流(circular-flow)”等词语。首先使用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这一术语的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图奈(1990),而现在,“循环经济”一词已被广泛提及,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环境的日益关注而产生的,它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供应链的目的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可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环境、生态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日益关注,其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解决环境问题。

2、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支撑

循环经济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考虑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其资源流动方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表现为经济增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减少。

而绿色供应链则将“绿色”和“循环意识”理念融入供应链,使得整个供应链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是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种有效途径。绿色供应链涉及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它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供应链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及它们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

3、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大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

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的最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经济活动的微观层面。

循环经济则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人地和谐、共同发展的观念,其研究的范畴不仅包括企业或部门层次上的问题,还涉及到生态工业园区和社会层面上的各类问题。可见,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要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得多。

4、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能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微观层面,要求企业在纵向延长生产链条,范围涉及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的处理和再生;在横向拓宽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面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无害化处理。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三、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1、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估体系中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和评估,不仅要考虑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因素,而且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法规指标和积极环境管理指标等,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其中,将非绿色企业排除在绿色供应链之外,或者强制企业达到绿色标准后方可加入该绿色供应链。

2、加大对于绿色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绿色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领导者和维系者,应加大对绿色化技术的投入和推广,为其它节点企业提供大量的绿色培训和绿色技术支持,不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组织机构,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能力,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以追求绿色供应链的全局最优。

3、在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中推行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

生态设计又称面向环境的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把改善环境的努力和对污染的预防从设计开始做起,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尽可能选用绿色材料,优化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

清洁生产则要求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均按iS014000标准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实现:改变工艺,将排放工艺改成少废或无废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设计现场循环回收和利用工艺,建立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循环利用系统;加强厂内生产过程的管理,力争最合理地利用资源。

4、延长生产链条,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

延长生产链条通常的做法就是在供应链中加强对于逆向供应链的管理,即从用户手中回收产品,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分类、检测,直到最终处置或者再利用。回收回来的物品有两条物流路径:一是有利用价值的物品经过再制造、再分销,被并入正向物流;二是无利用价值的物品进行报废处理,如经过粉碎、焚烧掩埋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延长了生产的链条,使得绿色供应链成为―个闭合的环境型循环,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或抑制其对环境造成危害。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的健康发展。

篇4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 环境成本 投资 业绩评价

一、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环保总署是第一个通过正式程序推动环境管理会计采纳的国家性机构。各大会计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地探讨和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指南或准则,如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CMACanad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cPA Australia)、菲律宾注册会计师协会(HCPA)和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JICPA)等。为了交流与协调各国对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许多国际机构和企业均出版了不少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指导性文件(如USEPA,1995;UNDP,2001;AGE。2001;GEM,2003;Envirowise,2003;IFAC,2005),还有与之相关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环境成本核算指南(EC,2001;UNCTD,2004)和统计核算与报告方面的指南(Eurosiat2001;EC,2003)。这些报告和指南对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构建和实务推广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尽管这些指导性文件内容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不同国家的指南并补充各国的案例研究和实验项目;由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支持的具体环境管理行动介绍;强调不同层次的环境管理会计方法应用(肖序等,2005)。另外,国际标准组织于1996年推出了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业绩评价、生命周期评估等几个部分,更是对环境管理会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专门机构主要有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特勒斯协会(TeUusInstitute)、PollutionPreventionResourceExchange(P2Rx)污染防治资源交流、欧洲环境管理会计协会(EMANetwork-Europe,E~N-EU)、英国环境局、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社会和环境会计研究中心(CSEAR)、亚太地区EMA协会、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和经济与社会事务署可持续发展都等。其中,欧洲环境管理会计协会(EMA Network-Europe,EMAN-EU)于1997年从欧盟环境和气候规划组进行的“生态管理”Ecomac(Eco-ManagementasaToo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研究项目发展而来。EMAN旨在把前期工作建立在环境管理与管理会计功能的现存和潜在关系上以寻求促进的途径。欧盟(Eu)曾经发起过一个关于环境与气候的研究项目。EMAN-EU建立了自己的网站(theEnvironmentalandSustainabflityManagementAccountingNetwork),成立环境和可持续管理会计网络就是为了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会计问题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个交流的平台。定期向成员发送电子通讯,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截止到2006年已经召开了9次会议。并且EMAN-EU每年都出版有关的书籍。在欧盟及其他组织的资助下,EMAN得以迅速的发展,目前在欧洲、亚太、美国和非洲建立了四个地区网站。

二、环境管理会计框架研究

(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相关研究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于1998年发表了《组织中的环境管理:管理会计的作用》。该报告定义了环境管理实践、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术语,简要概括了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挑战和目标,讨论了会计人员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IFAC,1998)。2005年8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布了《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这份指南共分6章,第1章讨论了公司为什么关心环境问题,会计概念和语言,环境会计概念和语言。第2章讨论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环境管理会计包括的信息类型,环境管理会计的用途和利益,环境管理会计对现行会计实务的挑战。第3章探讨了实物流信息。包括能源流、水资源流、材料流和废物流,主要采用了投入产出法。第4章探讨了环境成本和收益的货币流。第5章分析了环境管理会计在内部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场所和组织层,材料层和项目层等不同层次。第6章分析了环境管理会计和其他类型的会计及外部报告的例子,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会计与国家会计和报告、环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和报告、环境管理会计和公司环境业绩报告。

(二)Roger,L,Burfitt等的相关研究 RogerL.Burrlu等(2000)在文章《环境管理会计的当前进展―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复杂框架》中提出环境管理会计分为货币环境管理会计和实物环境管理会计两大部分。在环境管理会计工具方面提出内部和外部、自愿和强制、过去和未来、短期和长期维度,以及环境管理会计信息生成的规范性要求,并指出管理的不同层次会对环境管理会计的诸多工具有所侧重。RogerLBurritt(2004)在《环境管理会计――(清除)通往绿色愉快土地的障碍》――文中在分析传统管理会计障碍的基础上,引出环境管理会计,指出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工具包括环境成本分析、投资评价和业绩管理,并对每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做了说明o

(三)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相关研究 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sMA)的一系列有关环境问题的《管理会计指南(MAG)》强调实用性。如第31,37,40,45号指南分别探讨了综合业绩指标、公司环境战略、商务决策中的环境会计工具与技术,I$014000的醉和实施等。

(四)捷克共和国环保署的相美研究 捷克共和国环保署颁布的环境管理会计实施指南(2003)中阐述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应用范围、环境成本的概念、内容、环境保护措施、环保设备、污染预防的原则、环境收益、材料和能源流;监控环境成本和收益的要求。其中对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和说明。

(五)Maliah Sulaiman等的相关研究 Maliab Sulaiman等(2006)在《面向可持续未来的环境管理会计》中提出必须将环境管理会计提高到战略层次的观点,认为实现保护环境同时提高公司底线不是不可能的。指出环境管理会计的四大要素是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风险评价以及信息系统。并在文中引用了企业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学院的关于公司对环境反应的五级分类法。

(六)联合国的相关研究 联合国作为一个官方性国际组织,由其下属的经济与社会事务署可持续发展部(UnitedNationsDivision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DSD)于1999年组织了一个“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专家工作组。工作组现包括来自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中国、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芬兰、德国‘、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

尼泊尔、荷兰、新西兰、挪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SaintLueia、斯洛伐克共和国、瑞典、瑞士、英国、坦桑尼亚、美国、津巴布韦的政府官员。还包括来自国际组织的成员,如经济与社会事务署可持续发展部(uNDS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所(UNU/IAS)、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欧盟委员会、欧盟环境署、欧洲会计师联合会、国际环境地方理事会(ICLEI)、生态管理会计网络(EMAN)、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以及来自于学术界、私营工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成员。专家工作组从1999年开始一直召开学术会议,对环境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专家工作组与奥地利联邦运输、创新和技术部合作开发的《环境管理会计:程序和原则》(2001)。在这份报告中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了定义,系统论述了公司年环境支出,具体包括废物和排放物管理,预防和环境管理、材料采购价值、加工成本和环境收益。并对公司范围的环境管理会计进行了阐述,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中的环境因素、从利润表中提炼支出数据,公司范围的材料流余额、组织存货管理和生产计划、一致性与合并。同时还进一步的讨论了过程流程图和成本会计,包括作业会计和流动会计。报告中还介绍了环境业绩指标和环境投资评价方法。

(七)网络会计公司的相关实践 网络会计公司(ArehurAndersen(AA)会计公司开发)一种“生态会计”的模型及配套软件程序,其功能在于帮助企业对环境总成本及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确认、追综、累积、估算及管理,并定义了一百多种环境活动,以成本矩阵形式组织和表达所有数据。其程序包含三个阶段:确认环境成本;计量环境业绩;分析评估提出替代方案,且各阶段都包含具体的实施步骤。这是环境信息被纳入会计系统的很好的例子。

三、环境成本会计研究

(一)美国的相关研究 美国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主要得力于美国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EPA)的有力推动。为执行1990年的“污染防止法案”,EPA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专门的环境会计项目,旨在“促进和激励企业全方位地理解环境成本,并将其运用于决策”。1993年由EPA、美国商会、企业圆桌会(theBusinessRound Table)、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AACE国际组织等联合发起了一个“国家工作室(nationalworkshop)”座谈会,公布了《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EPA,1994)。这是环境管理会计最早的重要文献之一。这份报告提出,为发展环境会计需要解决四个中心问题:对相关术语与概念的良好理解;创造内部和外部的管理激励;教育、指导和推广;开发和传播分析工具、方法和系统。此后,EPA的环境会计项目与多方合作,沿着两个方向展开工作:一是理论研究,为企业应用提供指南;二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案例研究和基准(benehmarking)研究。在第―个方面,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EPA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作为企业管理工具的环境会计入门:关键概念和术语》的重要报告,后来被广为引用。首先,该报告阐述了环境会计的意义,界定了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其次,EPA将企业内部环境成本分为传统成本、隐藏成本、或有成本、形象和公关成本四类,此外还有外部的社会成本。这五种成本的计量难度依次递增。最后,分析了如何将环境会计用于成本分配、资本预算、流程或产品的设计等。EPA认为,成功的环境管理体系必须对全部环境成本进行汁量,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决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环保总局下设的(PollutionPreventionResource.Exchange,P2Rx)污染防治资源交流是集合了八个地区环境信息的国家网站:美国东北部废物管理官方协会NEWMOA(Noztheast)、东南部废物减量资源中心WRRC(Southeast)、北美五大湖地区污染预防圆桌会议GLRPPR(GreatLakes)、西南部零废物网络ZeroWasteNetwork(Southwest)、平原污染预防地区信息中心P2RIC(Plains),山脉草原污染预防地区信息中心Peaksm+Prs,il'ies(Mountain)、西部地区污染预防网络WRPPN(PacificSouthwest)和西北部污染预防资源中心PPRC(Northwest)。TopieHubTM项目是污染防治资源交流的产品之一,而其中的环境管理会计TopieHubTM是由美国东北部废物管理官方协会研发的,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环境会计信息的网站。其中包含了丰富和先进的环境管理会计信息:背景和总览、对传统会计变更的原因、环境管理会计实施、辅助活动和相关链接等。

(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1997年发表的《环境角度的完全成本会计》堪称在环境管理会计上最有影响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推行FCA的许多条件当前尚不具备,但政府和研究者应积极组织研究,企业也应保持足够关注。

(三)德国的相关研究 德国关于环境管理会计最重要的成果是奥格斯堡(Augsburg)大学管理与环境协会(IMU)设立的“生态效率――材料流动会计”的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流量管理的手段减轻环境压力和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德国技术合作协会(GTZ)下设的“环境导向的成本管理”研究项目特别关注非产品产出的成本,旨在尽量降低非产品产出的数量,从而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损害。德国Lueneburg大学“可持续性管理中心”也在研究“当代环境会计(CEA)”。德国联邦环境部(BMU)和联邦环境局(uBA)在1996年颁布了一套环境管理会计的手册,强调环境成本的分配问题。

(四)国际会计公司的相关研究普华对CormackManufacturingPty Limited环境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2002)中说明了环境管理会计分别在制造业务单元、关键制造过程以及单个产品的应用,并对现行环境管理会计框架提出了改进意见。因为不同企业对环境管理会计的若干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不一样,所以在这份案例中专门列示了术语表并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同时对环境成本采用了五级分类法:0和1级成本记录在总分类账中并且是可控的,2和3级成本是指那些或有的或者无形的,并且是主观的非量化的。4级成本是外部成本。该案例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0和1级成本上。通过更改会计科目,使得隐藏的成本明晰化,进而通过各种工艺中环境因素的对比进行方案的取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收益比较,改进订单预测减少存货陈旧,改善存货控制,降低包装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预防灾害。在该份研究中还总结了教训,包括对环境成本定义应事先同意并一贯执行;对于2和3级成本没有办法量化,但应

定性说明;在环境管理会计应用层次方面主张如果在单个产品上应用有难度的话,可适当提高层次,并需对标准成本及如何获得有一定了解;建议分阶段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本身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框架。

四、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一)环境业绩评价的研究 2000年USEPA在《绿色股利――企业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的关系》中提出了推行环境战略以增加企业价值的建议,并设计了全部成本评价法。该组织还研究了AT&T的绿色会计实施经验和五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等大量的案例。RogerLBurritt等(2002)在文章《文化特征与环境管理会计用于职员业绩评价:来自于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的证据》中列举了文化对公司环境管理会计的影响,环境管理会计信息用于职员的业绩评价以及评价在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之间的比较。JeffS.MeDanid等(2000)在《环境经济增加值――HSE战略的财务指标》中将传统的EVA增加环境影响因素,并将其与HSE组织的战略及业绩考核结合起来。

(二)环境成本预算的研究 特勒斯协会(Tellus Institute)是―个关注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非盈利性研究组织,创建于1976年。该协会的“商务与可持续性”项目涉及能源、水、废物、交通和综合的政策设计、研究、技术支持和实施、课程开发和培训以及软件开发。如EPA与特勒斯协会合作开发的P2/FINANCE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在资本预算决策中考虑环境成本因素。只需要输入默认参数、初始投资成本和年度经营成本,该软件就可生成方案摘要、现金流分析和盈利性分析(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折现回收期三个指标)等报告。

五、环境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一)单独的案例 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中的第三个目的,EPA了一系列经典的案例研究报告,并希望案例中的经验有助于其他公司开始运用环境会计。如EPA于1995年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实施“绿色会计”的案例研究报告。AT&T的经验主要是:将绿色会计与为环境设计(DfE)、全面质量管理(TQM)、污染防止(Pollution prevention,P2)、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M)等结合起来,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承诺,建立了一个跨职能的团队,发行了"AT&T绿色会计术语表”,开发了一个文献评价程序和公司自我评价工具。另―个有名的个案研究是关于加拿大安大略水电厂(Ontario Hydro)在决策中所采用的“完全成本会计(FullCostAccounting,以下简称FCA)”(EPA,1996)。这个案例强调将环境成本及其影响纳入企业的计划和决策。该公司的经验与AT&T相似,建议修改现有会计体系,扩展现有财务评价框架,支持FCA的研究、培训和实施。

(二)行业案例集 EPA发表的行业研究报告比较注重环境影响突出的行业,如电镀行业、化工与石油行业。1997年休斯顿大学接受EPA的委托与“墨西哥湾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BCSD--GM)”合作,对5家实施环境会计制度的化工与石油公司进行了为时一年的基准研究,比较了其使用的环境会计方法(EPA,1997)。研究目的是使参与研究的公司能对其环境成本会计体系的形式和功能在讨论后有所改进,也对环境成本会计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个公司在背景文化、环境成本会计制度设计、经营与资本支出决策、总体优势与劣势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1998年,EPA了―份关于公司环境机会评价的案例研究报告(EPA,1998)。污染防止的目的是“双赢(win-win)”,即公司既减少废物也节省成本,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为了更完整地说明企业在选择污染防止项目上面临的挑战,EPA分析了美国的三家化学品制造业公司不成功的污染防止项目。研究发现,污染防止投资项目财务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困难、不确定的市场条件、监管问题以及成本、收益和风险信息的不足。此外,特勒斯协会1998年为EPA编写了一本环境成本会计案例集,其中包括资本投资(24个案例)、流程与产品成本计算(9个案例)和战略规划(6个案例)三组案例(EPA,1998)。2000年,特勒斯协会为EPA进行了另一项案例研究。在与有关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描述了在9家美国医院中运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情况和运用环境管理会计提高环境业绩、降低成本的机会(EPA,2000)。2002年EPA将过去的环境会计项目及相关成果转交特勒斯协会接管,同时要求其开展国际项目。特勒斯协会随即在波士顿成立了“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与信息中心(EMARlc)”,由EPA出资并由EMARIC接管和拓展美国EPA环境会计项目,并于同年5月建成了“环境管理会计国际网站(省略)”,成为美国和国际上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信息来源。2004年6月该网站已有320多个条目,其中一半以上的内容可以免费下载。EMARIC目前已经是个独立的中心。

(三)问卷调查 1995年EPA与特勒斯协会合作,对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成员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制造业公司在其常规性资本预算程序中考虑环境成本的方式和程度(EPA,1995)。调查发现,许多公司只考虑了环境成本中容易计量部分,低估了环司将环境成本计入制造费用,或按错误的标准分配到产品,妨碍了有效的业绩控制、产品定价、激励制度及其他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活动。对于战略规划,如流程优化、市场渗透、公司形象等,也因不准确的成本信息而受到不利影响。美国EPA在FCA的发展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FCA帮助地方政府识别、评估和管理城市固体废物实际成本,有利于城市管理决策和规划。

篇5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作用;环境成本;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119-02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基本概述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

迄今为止,不同组织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有所不同。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专家工作组提出的,他们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为满足组织内部进行传统决策和环境决策的需要,而对实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等)、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确认、收集、估计,编制内部报告和利用它进行决策”。这个定义强调了环境管理会计范围内须考虑的实物流信息及货币流信息,以及环境管理会计通常使用的信息分析技术。

在过去的十几年,针对企业环境事件导致的经济后果越来越多,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专门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机构,如Tellus学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环境管理会计专家工作组以及美国环保署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与咨询中心等。这些机构对环境管理会计(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的定义阐述如下。

1.Tellus学会:环境管理会计是组织说明其业务的物料使用和环境成本的专门会计。物料会计,是通过跟踪工厂或营运场所物料流量的方法,将其投入和产出反映出来,以达到评价资源效率和发现环境改进机会的目的。而环境成本会计是进行环境成本的确认,并将其分配到物资流或公司经营的其他有形方面。

2.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开发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来达到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它包括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但更侧重的是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全成本法,收益评价和环境管理战略的规划。

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部环境管理会计国际专家组:环境管理会计是用来辨识和度量当前生产流程的环境成本以及采取污染预防或清洁流程的经济效益的各个层面,并且将这些成本和效益集成到日常业务决策中的一种机制。

(二)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财务会计的区别

环境管理会计起源于环境会计,它是环境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会计由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两部分构成。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第一,环境财务会计是专门关注与环境相关的投资、环境负债、环境收益和支出,及与组织环境业绩相关的其他重要支出的外部会计;而环境管理会计是专门关注资源流动的实物信息,同时关注相关成本、收入货币信息的内部会计。第二,环境财务会计需要向外呈送相关的环境财务报告,并且这种外部报告具有强制性;而环境管理会计没有专门的外部报告要求。第三,环境财务会计是帮助外部利益关系人了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财务和环境的影响;环境管理会计则是帮助内部管理者了解环境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三)环境管理会计的特点

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公司内部成本,不包括企业难以确认的外部社会成本或外部环境成本;强调与环境有关的成本,如废弃材料的损失价值、废物管理成本;强调以实物量表示的材料和能源流动的信息;强调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但也可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许多领域,并日益用于外部报告。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作用

(一)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如今,企业的发展也不单单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现今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再是“事后治理”,而是从最初开始就要进行全程控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必须注重环境效益,它要求企业从整体效益出发,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下面以一项设备购置决策为例说明环境管理会计在投资决策分析中的运用 (采用净现值法) 。

例如,某企业将要投产的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残余物,该残余物可以用两种方法清除。

1.采用蒸汽去除法。所需设备投资50万元。每年发生的开支有:购买材料6万元,交纳排污费6万元,生产控制支出4万元。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一种有毒废气,企业目前没有处理该废气的能力。但国家近几年将会颁布一部有毒废气排放的控制法规,企业的行为很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经过估算,罚款额将高达150万元(假定罚款在设备报废时一次性支付)。

2.采用碱式去除法。该工艺不释放任何废气,只会产生1种含碱废料,废料可回收制造肥料。其费用:设备投资100万元,购材料8万元,交纳排污费2万元,生产控制支出3万元,碱废料回收1万元(假定两套设备使用年限均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无残值;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折现率为15%)。两种方案投资及现值,见表1。

表1 两种方案投资的比较 元

资料来源:龚凌、李锋民,《论环境管理会计》,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第1期。

注:60000×(P/A,15%,10);*1500000×(P/S,15%,10);*500000+301128+301128+200752+370770-250940

从表1可以看出,方案1的净现值是大于方案2的净现值,应选择方案2。如果不考虑环境损害的罚款支出,则方案1的净现值就是1 052 068元(1 422 838-370 770),小于方案2的净现值,应选择方案1,这一错误决策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提高质量

环境管理会计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环境管理理念,环境管理理念要求企业采购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材料和使用清洁的能源。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成本企画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售后产品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利用。

环境管理会计是一种应用技术。作为企业环境污染主要动因的资源流动与消耗,需要企业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系统去跟踪、识别和分析整个资源流转,深入各环节分别计算废弃物发生成本,寻找全面提升环保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在动因。“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由于消费者对企业质量的信赖,必然会增加对其产品的购买,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环境管理会计向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进行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为企业整体的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支持,向利益关系人提供改进环境业绩的保证,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如从事清洁生产的工厂可以给公众留下正面、有形的提示,向公众传递该企业是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是保护环境的企业,是善待环境的企业等有利信号。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可以获得资源的节约、政府的奖励、企业形象的提升、知名度的扩大、员工意识的提高,对员工健康损害的减少等好处,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四)更好地预测环境成本和效益

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认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从投入到衰退整个生命周期将发生的环境成本,帮助企业识别和预测环境管理活动的财务利益和其他商业利益,预测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所产生的环境效益。通过比较成本、效益,更好地计量和报告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以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从而保障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在实践中可采用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传统管理会计的指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三、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在我国,不论是当前的环境管理制度,还是企业自愿实施的环境管理体系,都存在着与环境管理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有: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可以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所确定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其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把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分析中,使企业投资活动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另外,要使企业环境行为得到控制,必须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通过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进行检查,以发现偏离目标的行为并及时纠正,这需要通过建立环境业绩评价体系来保障其实现。创建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我国企业同样存在环境活动和环境业绩

我国企业,尤其有污染能力的企业只要运转,就必然会或多或少地给环境带来污染,许多企业也确实为环境净化保护做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企业就应该对环境保护活动的业绩予以适当的反映和对外报告。

(二)对外开放也要求我国尽快创建环境会计,以便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些大型外国企业进入国内,我国企业不仅面临残酷的国内竞争环境,而且必须接受世界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现在的许多企业在实力方面同国际大型企业相比较差,从长远来看,如果不重视环境治理及核算,将不利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危机。

(三)企业内部管理也需要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不单单为企业对外提供环境信息,还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服务,为企业长期、短期预测与决策、日常控制、事后分析评价提供有益信息,从而保证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四)环境管理会计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环境管理会计对于政府利用环境会计信息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改善环境质量;投资人及社会其他方面清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确定企业的环境经济效益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结语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已经对企业产生影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虽然环境管理会计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理论及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其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管理会计认识的深入、研究的深化和应用的普及得到解决,我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志莹.推进我国企业应用环境管理会计的建议[J].科技资讯,2007,(3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