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办公室风险管控范文

办公室风险管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办公室风险管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办公室风险管控

篇1

供电公司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实施方案(附管理控制模板)

按照省公司皖电审353号指导意见和市公司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经济平安工程”建设,实施风险常态化管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经济活动风险管理控制模板为载体,以经济平安内部监督的联动工作为推动,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工作,强化业务部门树立风险意识,在继续关注关键环节上的制度与机制的建立、制度的执行与机制的运作这两个方面风险的同时,逐步扩大纳入风险评估的要素,关注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管理,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监督制约机制。围绕公司各项业务环节的管理目标,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分析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保证公司经济安全。

二、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

(一)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组长:张小东

副组长:邓子瑞宋亚

成员:李凤春梅杰唐亚非刘荣海

张军吴军余红姚小平

崔玉民卢山代建国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监察审计部。

主任:张军

成员:李海燕赵江河姬建富刘京王伟冯艳

(二)职责分工

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工作与公司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以经济活动风险管理控制模板为载体,全面落实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重点包括:财务部、营销部、生产部、物资公司和阳光公司。具体(分工见附件2)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本单位(部门)具体风险管理实施计划

(2)负责梳理主管的业务流程

(3)负责分析关键点

(4)负责评估风险

(5)负责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6)负责执行控制活动

(7)负责对风险控制进行过程记录

(8)负责向公司监察审计部报送经济平安风险管理明细台帐、季度报表和评估报告。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具体工作职责:

(1)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2)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

(3)审议监察审计部或风险管理办公室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综合报告

(4)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5)办理公司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三道防线:监察审计部或风险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协调和监督,并结合审计项目对公司风险管理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总体计划和实施细则

(2)负责部署各阶段具体工作任务

(3)负责指导和协调、督促和检查各责任单位工作

(4)负责信息沟通和宣传培训工作

三、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工作措施与计划安排

(一)制定实施计划与学习宣传(8月份)

1.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省、市公司风险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公司的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职责与分工、方法与步骤,制定本单位的实施办法,并积极实施。

2.学习宣传与培训。公司上下深入学习宣传《指导意见》,解读文件精神。公司组织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研讨,开展经济平安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进一步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二)各单位实施风险评估步骤和方法(8-9月份)

1.梳理业务流程

(1)确定业务管理的各项目标,详细说明该项控制要达到的目标

(2)梳理是否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3)梳理是否有清晰的管理流程

(4)梳理是否有明确的管理标准

(5)梳理是否有对应的管理责任人

2.分析关键控制点

(1)找出关键控制点或关键控制环节

(2)分析每个关键控制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等基础资料,如:制度办法、财务报表、合同、工程项目等资料。

3.对风险点进行评估(采取定量法、定性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3种方法)

(1)定量法:按照lec法(见附件3)或内控评价体系进行定量评估。a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b评估风险发生的频率(次数),c评估风险发生的危害程度。

(2)定性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行 业比较、政策分析等。

(3)根据评估结果得出相应的风险提示,风险级别程度为(高风险、一般风险、有风险、暂无风险)

4.制定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责任到人

详细描述实际采用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详细阐述控制部门或控制人实施控制的过程和完成时间、频率等。

(1)确定采取的风险管理策略:是控制风险、承担风险、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风险、其他等。

(2)将风险控制的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

(3)责任人按照控制措施负责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控制,负责风险防范和控制。

(4)形成风险管理模板,主要包括管理目标、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风险评估结果、控制措施、风险管理记录台帐。

(三)经济平安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检查(10月份)

监察审计部定期进行经济平安风险管理专题研究和分析,审核确认各单位自查自评结论,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公司各单位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进行反馈,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经济平安风险管理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都要把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树立“抓经营业务就要抓经济平安”的意识,按照职责分工抓好风险管理,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实现风险的在控与可控。

(二)积极运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各单位开展风险管理自评应积极应用省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将其作为开展风险管理自评的重要手段,分析潜在的风险。

(三)建立台帐。各单位应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明细台帐(附件4),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并以半年为一周期向监察审计部报送。

(四)定期报告。各单位对经济平安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风险,要要及时从外部、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各单位应按以半年为一周期向监察审计部报送一次《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实施情况一览表》(附件5)及风险管理总结报告,实现风险的日常管理。

附件:

1.供电公司经济平安风险管理控制模板

2.经济平安风险管理评估工作任务分解表

3.经济平安风险管理识别与评估方法表

4.供电公司风险管理明细台帐

5.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实施情况一览表(半年报)

附件1:

供电公司

经济平安风险管理控制模板

一、财务部

1、货币资金管理

关键控制点:岗位设置人员分工、资金收入、资金保管、资金支付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公司内部与货币资金业务相关的部门是否选派合格人员从事货币资金的相关业务,是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并明确岗位职责;

(2)不相容岗位应相互是否分离(重点是钱账分离、审核支付记帐分离、银行帐户印鉴管理等)、制约和监督;

(3)供电所核算员的任免、调动是否事先征得县公司财务部门同意,并办理交接手续。

(4)公司内部与货币资金业务相关的部门是否制定严格的发票收据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发票、收据的购买、印制、领用、保管、缴销、作废的管理;

(5)是否设立专人管理并登记发票、收据台帐;

(6)供电所是否以核算员为管理发票的第一责任人管理各类发票;

(7)县公司电费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是否及时全额入账;

(8)县公司营业大厅收取电费的库存现金是否当日存入银行电费帐户;

(9)县公司营业大厅编制的银行缴款单明细是否及时与财务部出纳编制的电费帐户银行存款日记帐相核对。

(10)县公司及供电所库存现金是否设定最高限额,超过限额是否及时存入银行;

(11)财务部出纳人员和供电所核算员是否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并与库存现金日记账余额相核对;

(12)财务部是否组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本部和供电所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并填写库存现金盘点表及清查记录;

(13)公司本部各生产单位自有资金是否统一纳入公司财务管理,各供电所自有资金是否统一纳入阳光公司财务管理并在公司财务部门和阳光公司财务部分别设置“明细帐”、“备查簿”;

(14)是否制定制度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15)财务专用章是否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是否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供电所帐户预留银行印鉴章至少两枚,核算员是否只保管其中一枚印鉴章。

(16)是否制定了库存现金支付的相关制度,库存现金支付范围是否符合规定;

(17)纳人员在付款和结算办理完毕后,是否在凭证上加盖私章。

(18)是否制定了严格的支付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是否根据不同岗位职务设立不同级别的审批权限;

(19)大额资金的支付及对外投资等是否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审议,现金支付范围是否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条例》规定。

2、固定资产管理

关键控制点:计价与折旧、使用及维护、资产处置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所列固定资产入账,每类固定资产账户应附有单独的卡片或表单,资产使用或保管人是否同时担任资产的记账工作。

(2)是否按公司规定计提折旧,折旧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是否符合省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资产价值管理部门、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保管部门之间管理权责是否划分清晰。资产增减变动是否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变更相应卡片。

(4)维修和保养费用是否全部进入当期、或者分期摊入各期的成本费用,是否资本化。

(5)是否制定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的办法并定期盘点。盘点结果是否进行认真分析,经过规定的批准程序后进行相应处理。

(6)是否建立固定资产保险管理工作制度、机构健全,各责任部门是否按照省公司有关规定对理赔进行处理。

(7)资产处置(包括转让、盘亏、毁损、报废、无偿调拨等)是否按规定权限、程序履行申请、审批、处理。资产处置是否及时准确进行帐务处理。处置残值是否及时准确入账。

3、成本费用管理

关键控制点: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是否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归口管理的成本费用年度预算或提出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的建议。

(2)财务部是否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及建议进行初审、汇总和平衡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司全年的预算草案。

(3)是否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召开预算会议,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并下达年度成本计划。

(4)成本责任中心是否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室和生产经营单位。

(5)各责任中心是否严格按照下达的成本费用计划对归口于本部门的费用负责安排支出,并按时与财务部核对使用及节余情况。

(6)各部门的费用发票是否按审批权限由有关领导进行审批签字,再到财务部门报销。

(7)费用支付和记账是否职责分离,财务部门是否设专人对费用报销的原始票据进行审核和复核,确保原始票据真实、合法、有效,报销费用及时准确入账。

(8)是否严格按成本开支范围正确核算,有无弄虚作假,乱挤虚列成本费用或人为调节成本现象,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准确。

(9)各责任中心是否负责对各自控制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财务部门是否负责对公司成本的分析,是否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

(10)是否建立成本考核制度,成本费用实绩是否纳入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

4、农维费管理

关键控制点:农维费核算、预算管理、支出管理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农维费是否在远光系统中单独设立账套核算;

(2)农维费是否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并经预委员会审批。年度中有变更是否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

(3)农维费及农维费差额是否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应予以扣除,农维费及农维费差额是否开具普通发票;

(4)农维费的计提和分割是否由营销部门统一计算;

(5)农维费是否按规定的标准计提,账务处理正确;

(6)农维费支出是否规范。

5、重大决策事项管理

关键控制点:筹资、投资、担保。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发生长短期借款是否在年初应编制融资预,并经公司预委员会审批通过,

(2)长短期贷款是否根据年度预算编制月度计划,同时经董事会审批后报省公司审批,经省公司审批后方可借款。

(3)对外投资是否纳入公司预算控制,并经董事会(董事会)审议通过

(4)项目投资与股权投资是否编制效益评价报告并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价

(5)对外提供担保是否提供担保相关资料及风险评估结果,报董事会批准后报省公司审批。

(6)是否建立担保台账、建立跟踪和监控制度

二、营销部

1、用户申请与电价核定

关键控制点:电价审批、电价执行、用户信息分类、申请手续、用电合同、变更用电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分类电价是否物价部门规定,具体用户的电价类别是否根据核定相关信息确定并由双方签订的供用电合同。

(2)单位或个人需新装用电或增加用电容量、变更用电时,是否按照供电营业规则规定,事先到供电企业用电营业场所提出申请,办理手续;

(3)用户申请新装或增加用电时,是否向供电企业提供用电工程项目批准的文件及有关的用电资料,包括用电地点、电力用途、用电性质、用电设备清单等,并依照供电企业规定的格式如实填写用电申请书及办理所需手续;

(4)营业机构受理用户申请,组织相关人员完成现场勘察,是否就供电电源点、电压等级、供电方式、计量装置的配置提出书面意见,和用户协商后,提出供电方案,由营销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供电方案进行会审;

(7)用户确认后,是否委托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8)竣工验收合格后,与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计量方式、用电性质、电价类别及计算方式等;

(9)用户需变更用电(减容、暂停、暂换、迁址、移表、暂拆、更名或过户、分户、并户、销户、改压、改类)时,是否事先提出申请,并携带有关证明文件,到供电企业用电营业场所办理手续,变更供用电合同,确定新的电价类别;

(10)每年定期开展用电检查和营业普查,是否到用户处核对客户用电设备台帐、合同执行情况、电价执行情况、安全用电情况等。

2、用户工程与业扩工程

关键控制点:工程施工、施工质量、工程验收、表计管理、客户档案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是否制定用户工程与业扩工程的内部控制制度;

(2)是否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

(3)是否由用户委托具有施工资格单位进行工程施工;

(4)是否组织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

(5)施工过程中,公司组织施工质量检查:

(6)隐蔽工程、电源点安全可靠性、双电源客户的闭锁装置,是否按照供电方案要求施工,施工质量如何;

(7)工程竣工后,是否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8)用户工程和业扩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是否由计量管理中心配置表计及客户中心或计量管理中心装表;

(9)电费管理中心在接到计量管理中心的装拆单和客户服务中心的业务单及供电合同后是否进行电费建卡或变更工作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电费建卡;

(10)业务单、装拆表单以及合同等相关客户资料是否进行审核归档

3、抄表及表计校验

关键控制点:抄表周期、抄表方式、信息反馈、电费复核、表计校验管理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是否制定抄表及表计校验业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2)抄表员是否按固定日期和周期到用户处抄表,现场应仔细核对表号、互感器倍率等相关的信息;

(3)是否对集抄、远程抄表方式应定期核对;

(4)抄表员对抄回的信息(表码、业务变更情况、电量突增突减情况)是否进行核对并根据异常情况(包括窃电、违章、电量骤增骤减等)如实填报内部工作传单,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内部工作传单进行现场核实处理;

(5)抄表员核实确认抄表数据后是否及时将抄表数据上传到营销mis系统;

(6)电费复核人员是否对抄表数据及业务变更传单及表计轮换、退补电量及违约用电检查事宜进行电费计算、审核;

(7)计量中心是否对用户用电表计进行定期校验;

(8)用电表计定期校验台帐是否齐全,用户是否签字认可,满意度如何。

4、收费

关键控制点:抄表周期、抄表方式、信息反馈、电费复核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是否制定有电费收费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2)电费管理中心是否与银行进行对帐、平帐;

(3)确认后的电量,电费计算结果形成电费应收数据信息是否全部通过审核;

(4)营销部是否定期根据银行进帐单、缴款单统计实收电费,制定电费回收情况表并欠费账龄分析表;

(7)营销部是否依据欠费催缴办法对拖欠电费的用户进行催收,并对电费回收进行考核;

(8)计划部根据营销部销售电量和调度所口子的电量计算线损,是否对异常线损波动进行分析并检查偷漏电等异常情况。

三、生产部

关键控制点:工程项目立项、设计、计划、实施、工程款项支付、验收及竣工决算。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包括“五制”(即项目法人负责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的实施,工程管理组织形式是否科学;

2、工程项目立项是否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和财务评价,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否审查,防止论证不科学而造成投资上的损失和浪费;

3、工程设计委托的单位是否具备资质,是否签订合同;监督工程项目是否严格实行计划管理,投资计划是否报省公司审批,年度资金预算是否落实;

4、是否对施工队伍资质进行审查、实行招投标制、签订施工合同等,是否实行工程监理制,隐敝工程是否由项目负责部门(或业主)两人以上签字认可;

5、是否按合同支付工程备料款和工程进度款,工程质保金是否按合同留足,是否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财务人员是否全过程参与了工程项目各个阶段;

6、工程项目是否存在以预算代决算,工程造价是否突破概预算,是否按要求由相关部门组织验收,竣工验收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审计部门有否进行审计,废旧物资是否按规定办理退库手续,或处理的废旧物资收入是否入账;

7、是否制定了本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工程竣工决算报告具体实施办法,单位对竣工工程项目是否及时编制了工程竣工决算报告,单位投资项目是否实行统计制度和月度分析制度并定期上报、竣工决算报告是否经过单位内部或中介机构的审计,单位财务、计划、基建等相关部门在工程决算报告编制中是否履行了相应的职责,是否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后评估制度。

四、物资公司

关键控制点:材料物资计划、采购、合同、验收、入库、领用、清查。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材料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管理职责是否划分清楚,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

2、材料物资计划管理是否科学,有否根据生产部门需求申请编制;

3、材料采购是否严格实行招投标管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采购权根是否划分清楚;

4、材料入库是否组织相关部门针对材料数量、品种、规格、质量价格进行现场验收,款项支付是否按合同和验收无误后的结算单据进行;

5、材料的领用手续是否完备,仓储人员有否不按规定的手续发料,仓储人员有否及时根据领料单登记材料台帐,财务部门稽核人员有否去现场进行稽核;

6、材料的仓储管理是否科学,有无因管理责任造成材料物资霉变损失或流失;各单位对“二级库”的管理是否有明确具体的办法措施,职责是否明确;

7、有否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做到帐账相符、帐实相符,对盘盈盘亏的材料物资是否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按规定权限报批;

8、单位废旧物资处理是否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9、废旧物资是否单独保管,废旧物资的处理是否及时入账。

10、各物资需求部门是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物资(预算范围内)采购申请报审批部门;

11、预算外采购是否明确专门的审批权限;

12、由招投标领导小组对标书审定后,是否对外统一;

13、非招标采购的询价人与采购人职务是否分离;

14、是否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对询价结果进行书面分析,供应商的确定是否符合比质比价原则;

15、招标采购与非招标采购合同的签订是否经过纪检、审计、法律、财务等部门的审核及会签。

五、阳光公司

关键控制点:各乡镇供电所经济平安风险管理的三大模块(货币资金、营销管理、物资管理)

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主要内容:

1、货币资金管理

(1)是否建立发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

(2)收取的电费现金是否当日送存电费账户(含供电所所在地以外的电工收取的电费),偏远地区且在当地未开设账户的是否在收费人员回到电费账户开设地当天将电费送存电费账户。

(3)核算员是否根据开具的电费发票情况登记应收电费明细账,并根据营销报表登记电费总账,电费总账和明细账每月必须核对一致。

(4)供电所在每月月末是否将当月的零星安装工程、对外提供劳务等零星工程收入、对外提供劳务收入上交阳光公司财务部。

(5)供电所不核算其他业务收支,但是否逐笔、序时登记其他业务收支备查薄。

(6)供电所经费是否须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经费收支备查簿。

(7)供电所核算员是否每日终了要清点现金,将现金实有数与现金日记账的当天余额相核对,保证账款相符。

(8)供电所所有银行账户是否应纳入县公司财务统一管理、核算;供电所核算员是否在每月末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在次月5日前核对完毕并编制余额调节表。

(9)供电所是否在《乡镇供电所财务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现金,是否制定严格的现金支付、审批、复核的程序,是否应设定现金支付的最高限额;核算员在付款和结算办理完毕后,是否在凭证上加盖私章。

(10)劳务费返还、绩效考核奖等自有资金的二次分配是否及时登记其他业务收支备查簿并定期与阳光公司对账。

2、电力营销管理

(1)具体用户的电价类别是否根据核定相关信息确定并由双方签订的供用电合同。

(2)表卡上规定的基础信息资料和设备台帐资料、供用电合同上用户信息是否一致。是否由专职人员到用户现场查看,核实相关用户信息。

(3)抄表员在初次抄表时是否复核用户用电性质及电价类别。

(4)每年是否按规定定期开展用电检查和营业普查,查看计量方式、用电性质、用电容量及设备、电价执行情况等。

(5)用户变更用电时,是否及时进行现场勘察、办理变更手续并变更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卡。

(6)签订供用电合同的人员与审核人员职务是否分离。

(7)高压用户施工是否报县公司审核,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是否由县公司营销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

(8)高压客户工程需组织施工中间检查,是否对用户工程从技术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验收,乡镇供电所业扩工程施工收费是否符合规定并全额上缴阳光公司,施工和验收岗位相是否分离。

(9)装表接电后,是否检查计量正确性,用户验收确认表计轮换进行审核。

(10)是否由线损管理员对装表单或换表单填写的内容,如原表指数、新换或新装表指数、换表前电量、换表后倍率确认等进行认真审核。

(11)是否制定抄表及表计校验业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12)抄表员是否按固定日期和周期到用户处抄表,现场应仔细核对表号、互感器倍率等相关的信息;

(13)对集抄、远程抄表方式是否定期核对;

(14)抄表员对抄回的信息(表码、业务变更情况、电量突增突减情况)是否进行核对并根据异常情况(包括窃电、违章、电量骤增骤减等)如实填报内部工作传单,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内部工作传单进行现场核实处理;

(15)抄表员核实确认抄表数据后是否及时将抄表数据上传到营销mis系统;

(16)电费复核人员是否对抄表数据及业务变更传单及表计轮换、退补电量及违约用电检查事宜进行电费计算、审核;

(17)计量中心是否对用户用电表计进行定期校验;

(18)用电表计定期校验台帐是否齐全,用户是否签字认可,满意度如何。

(19)电费发票是否根据当月抄表员实际抄回的用电量及相应的电价开具,发票上填写的单价、用电量和总金额应当核对一致。

(20)mis系统打印电费发票前,是否对票面进行核对。

(21)微机员与抄表员职务是否分离。

(22)收费员收取的电费是否全额上缴县公司电费专户,是否存在截留。23、编制欠费清单交责任电工(收费员)是否单独保管用户的欠费发票。电费资金的缴存、记账,抄表和收款是否职务分离。

(23)是否根据销售电量和供电关口电量计算线损并设专人对台区线损进行管理。

(24)线损在每月的测算值应在一定的区间内,若差异太大,检查是否存在设备故障或偷、漏电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反映。

(25)是否存在将预收性质的电费冲抵应收,是否将回收老欠电费抵当月应收或用其他资金垫付或经费冲抵,以达到通过对工作绩效考核的情况。

(26)核算员是否每月记录电费账,核算电费明细账,核对各台区电费回收情况,定期与县公司财务部核对电费往来。

(27)是否建立上门催收、电话催收或制定其他催收制度。

(28)核销电费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电费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3、物资管理

(1)领用物资是否及时入库,领用物资与实际入库是否一致。

(2)验收后是否及时进行帐薄登记,能否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不涂改,日清月结,并保持帐、卡、物三相符。

(3)是否制定了仓储保管的相关规定,是否对仓储保管员的职责做了详细说明。

(4)仓储物资是否堆放合理、牢固、包装完好,摆放整齐、通道畅通、存取方便。

(5)库容库貌是否干净整齐,库存物资是否做到“四号定位、五五码放”。

(6)是否根据需要设置安全员岗位并制定相应的职责,消防、防盗、防潮设施配备是否齐全。

(7)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消防、防盗设施的检测并进行记录。

(8)物资保管员是否能正确报警和使用消防器材,是否制定了危险品管理制度。

(9)易燃、易爆物品是否按照标准规定存放,是否存在混库现象。

(10)对生产或工程结束后退回的剩余材料是否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以确保其成本开支的真实性。

(11)是否进行经常性和定期性的盘点,确保在库物资数量同计算机库存数、帐、卡、物四相符。

(12)盘点后的盈亏是否认真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3)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物资领用审批程序,并得到有效执行。

(14)特殊物资(如事故备品)是否由使用部门申请后经专门人员审批并办理领用手续后方可领用。

(15)仓管人员发料前是否对领料单中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签字审批手续等进行认真的校对,能否做到严格按单发料。

(16)发料是否坚持先进先出原则,以缩短物资在库时间,防止物资过期变质。

(17)是否存在白条抵库的现象?物资领用后是否能够及时、准确的记录领用情况?

(18)工程中以料抵工的零星废旧物资是否在决算中重复列支拆除费用,是否按照权限处置废旧物资。

(19)是否存在隐瞒废旧处置收入形成帐外资产的情况。

附件2:

供电公司经济平安风险管理评估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主要内容

工作内容分解

分管领导

责任人

责任部门

配合部门

时间安排

1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措施。

1、转发文件,组织人员学习省公司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宋亚

张军

监察审计部

公司各单位

8月份

2、制定下发经济平安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通知

宋亚

张军

监察审计部

公司有关部门

2

根据省公司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要点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分解风险管理模板,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1、货币资金风险管理控制模板

张小东

吴军

财务部

公司各单位

8月份

2、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控制模板

张小东

吴军

财务部

公司各单位

3、成本费用风险管理控制模板

张小东

吴军

财务部

公司有关部门

4、农维费管理控制模板

张小东

李凤春

吴军

卢山

财务部

阳光公司

各乡镇供电所

5、重大决策事项管理控制模板

张小东

吴军

财务部

6、电力营销管理控制模板

唐亚非

余红

营销部

客服中心

7、工程建设管理控制模板

梅杰

姚小平

生产部

各生产单位

8、物资管理控制模板

刘荣海

崔玉民

代建国

物资公司

9、各乡镇供电所风险管理控制模板

李凤春

卢山

阳光公司

各乡镇供电所

3

完成风险的识别、评估等

将评估结果,明细台帐、报表、报告报送审计部和分管领导

宋亚

张军

监察审计部

公司各单位

9月份

4

监督与监察

监察审计部组织对各单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宋亚

张军

监察审计部

公司各单位

10月份

附件3:

经济平安风险识评估方法——lec法

经济平安风险评估方法参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中的lec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风险程度的一种方法,公式是:d=lec。其中:l——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大小;e——风险发生的频度;c——一旦发生风险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

l的取值参考

e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风险发生的频繁程度

10

完全可以预料(会发生)

10

每天

6

相当可能发生

6

每周一次,或偶然

3

可能发生,但不经常

3

每月一次

1

发生的可能性小,属于意外

2

每季度一次

0.5

很不可能发生,可以没想到

1

每年-至两次

c的取值参考为:

分数值

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对企业)

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对干部个人)

100

特别重大损失(达500万元以上)、特别重大影响(国家)

违法犯罪,情节十分严重,影响特别恶劣

40

重大损失(达100万元以上)、重大影响(省)

违规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15

严重损失(达10万元以上)、严重影响(市、省公司)

违规违纪,情节较重,影响较严重

7

较大损失(达1万元以上)、较大影响(本单位)

违规违纪,情节一般,影响较坏

3

一般损失(达1千元以上)、一般影响(所属二级单位)

违规违纪,情节较轻,影响较小

1

引人注目,需要补救(范围较小)

不构成违规违纪,影响轻微

d的取值参考为:

分数值

危险程度

评估结论

>16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高风险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修改

中风险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低风险

<20

没有风险

暂无风险

附件4:

供电公司风险管理明细台帐

部门(单位):

年月日

控制模板

关键控制点(风险点)

基础资料来源

风险识别

风险类别

风险评估(定量)

风险评估(定性)

风险等级

风险管理措施

有无内控制度等

内控制度是否完善

执行考核是否有效

发生概率(e)

发生可能(l)

发生后果(c)

风险值(d)

问卷调查

集体讨论

行业比较

政策分析

风险策略

管理工具

管理责任人员

单位负责人:

填制人:

附件5:

经济平安风险管理实施情况一览表(半年报)

年八月二十七日

本期实施风

险评估事项

对应

模板

主要情况描述

风险属性

风险

处理

策略

现有风险

未来风险

风险

一般

风险

风险

暂无

风险

风险

一般

风险

风险

暂无

风险

1

2

3

4

备注:1、“对应模板”项按经济平安风险管理规定的模板名称填列,如基层单位有改动,则按基层单位改动后的对应模板填列。

2、“主要情况描述”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实施过程的简单描述、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原因应从外部、内部影响因素分析,内部因素分析应从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风险属性”项请在对应项直接划“√”。

4、“风险处理策略”项请按照省公司“审工作19号”文规定填列,即填列“控制、承担、其他、需上级协调解决的风险”。

5、本表按评估的事项一事一列。

篇2

关键词:裂缝成因 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

中图分类号:TU3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粉煤灰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领域的节能、降效、减排和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商品混凝土应用也更加迅猛发展。同时,商品混凝土的大量使用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了一些质量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使用了商品混凝土的现浇楼板经常产生裂缝问题。似乎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成为目前不可克服的一种质量通病,这种情况既困扰着施工单位,如果处理不妥,轻者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等,使用户和施工单位、房产商(建设单位)的之间因质量缺陷产生矛盾和纠纷,严重的将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根据多年实践,加强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运输、施工过程等各环节质量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裂缝是可以控制、避免的。

1、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

商品混凝土是一种由粗细骨料(砂石)、水泥、水及其他掺合料和外加剂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从微观上看,商品混凝土又是由水泥、砂、石、空气、水等多相结合体,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收外界影响的不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种:①、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不同型号水泥,水泥含碱量不一样。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会析出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胀,体积增大到三倍从而使混凝土胀裂产生裂缝。砂、石含杂质异物多和级配层次不合理等因素也会产生混凝土裂缝。②、商品混凝土下料计量偏差,如砼水灰比、坍落度大,造成砼收缩性大、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③、砼运输不及时,到现场的砼时间间隔超过或已过初凝或终凝时间,使新旧砼在结合部位收缩不同而产生裂缝。④、振捣和压光时机掌握不当,未能有效消除因砼内、外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形成的温差裂缝。⑤、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尤其被太阳曝晒产生裂缝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⑥、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以及混凝土水化热高等,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时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⑦、养护期失控,终凝尚未完成即载荷使用或养护期内载荷超过混凝土已增长的强度。构件承受荷载所产生的裂缝:如、构件在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⑧、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板刚度不足产生挠度过大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而使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2 、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施工控制措施

针对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不难看出,除了要掌握商品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性,严格把握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拌制计量和运输关,更重要的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一般可以从商品混凝土拌制现场和施工现场控制两大方面人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

2.1 商品混凝土拌制现场控制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使用商品混凝土之前,一般均要考察供应单位并与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合同中不仅应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供应时机,更应明确施工实际需要的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初凝和终凝的时间等技术指标要求;②、施工单位根据供应合同并结合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更应注重对商品混凝土单位的现场质量监控。即要控制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与外加剂等)的质量,更要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下料计量的准确性,确保拌制后并经过运输的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初凝和终凝的时间等技术指标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

2.2 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控制措施: ①、当使用商品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时,首先应在浇筑前做坍落度测试,并掌握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的具体时间,按实际测试的坍落度要求控制施工进度和划分浇筑区段和分层厚度。②、在浇筑混凝土前按施工方案认真模板及支架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并浇捣过程中监控模板的变形情况,控制不致因为模板及支架挠度过大而影响混凝土挠动,并尽量避免由于提前拆模而产生板缝。③、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都较大(均在180mm左右),混凝土振捣后清除其中的游离水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采取让混凝土在模内静置一段时间(时间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让游离水自由挥发或从模板缝隙中渗出。④、正确把握商品混凝土的收浆和压光时机。商品混凝土振捣后应进行二遍收浆和压光,第一遍收浆和压光应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第二遍收浆和压光应在初凝完成时终凝刚开始时进行。⑤、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捣后完成之后,将要逐渐凝固、硬化,这个过程主要由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而水化作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完成。因此,为保证根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在施工后及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方法:用湿草袋、湿麻袋和薄膜复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薄膜复盖养护效果较好),并经常浇水使之保持湿润。晴朗的白天每隔2小时浇水一次。混凝土的浇水养护起止时间:用普通水泥时,浇捣12小时后连续潮湿养护不少于7昼夜,如果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时则养护时间延长2倍为14天;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时,浇捣20小时后浇水养护不少于14昼夜。⑥、严格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期的载荷。整体浇捣好后,在强度未达1.2Mpa时,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得上人和载荷,待强度达到10Mpa时,才可陆续堆放物体,应分散、分次加载,尽量避免集中堆放,形成集中荷载,同时控制堆载时吊车卸物冲击。⑦、加强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供货的时间管理,同一施工区段尽量不要因商品混凝土运送不及时面设置施工缝,如若非留不可则应按规范设置。⑧、对预埋管线的构造加强处理。即在预埋管线走向500mm宽度范围内用6@150钢筋网片加固底部,线管粗细控制小于板厚1/3,从而避免由于布线走向产生裂缝。

篇3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榆安委办发[2018]9号文件(榆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米工贸字[2018]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长:矿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员:

生产部部长

安质部部长

动力部部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科科长

培训科科长

环保科科长

办公室主任

综采队队长

巷修队队长

运输队队长

财务科科长

应急救援科科长

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二)领导组成员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煤矿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单位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负债人200元。

xxxxxxxxxxx矿井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开局之战”。

二、具体任务

结合工作实际,对各股室、站所、大队以及涉电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要求排查,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林草系统安全无事故发生。同时建立落实风险“常态研判、动态管控”和“每日隐患排查、动态清零”制度,实现风险全感知、隐患全排查、责任全落实,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现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和具体措施,将风险化解在隐患前,消除在萌芽中。

三、整治重点

(一)林业和草原局集中整治重点

要进一步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将林业草原安全风险管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整治重点,同时搞好森林草原安全生产检查和护林防火等工作,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隐患得到全面治理,重点问题得到解决。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局属各股室、站所、大队、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人郑强华兼任办公室主任,杨秀蓉负责处理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精准管控,强化安排。加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检查,对各股室、乡镇林业站、检查站的值班制度、安全巡逻制度、防火用火制度和重大事故及时报告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做到安全防范摸清风险底数,加强监督检查,科学确定风险等级,汇总风险数据并作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付之行动。

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增强防范意识。定期组织专业队伍对单位辖区内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关键环节开展解剖式安全检查,并对隐患整改情况定期复查验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推动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活动,使安全理念、安全常识进机关、进林区、进家园,增强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是强化执法力度,严肃事故调查。将按照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对集中整治期间发生的每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原则开展调查。

四、工作安排

将严格按照此次全县的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行动的时间安排,从2020年7月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集中排查、自查自纠阶段(即日起至8月31日)

结合实际制定的“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方案,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认真开展自查纠纷,对林业和草原局的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全面辨识安全风险、排查隐患,制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坚决整改消除隐患。

(二)集中整治,巩固成效阶段(9月1日至11月30日)

采取“四不两直”、“三带三查”(带着执法查、带着媒体查、带着专家查)、突击检查、明察暗访和回头检查等多种方式,对自查纠纷情况进行全面整治,贯彻落实风险辨识全面、风险可控受控、每日开展隐患排查、隐患动态清零以及严格把控管制措施的落实。坚持标本兼治,认真梳理总结,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为重点。

(三)“回头看”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组织开展综合督查,对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除整治、责任落实、长效机制等情况开展“回头看”,层层传输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集中政治取得显著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高度重视此次的安全生产“排险除患”整治工作,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州、县行动部署上来,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明确,局长亲自部署,副局长、工会主席具体负责,局属各股室、站所、大队、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分头落实,结合实际,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深入开展自查纠纷,全面辨识掌控风险,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严格把控,务实工作绩效。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全面进行到底,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局机关组成安全生产自查工作组对林草局机关、各站所大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检查主要通过森林草原防火巡查、现场隐患排除、查阅资料、台账登记及演练等主方面开展。严格按照把控要求,切实履行责任,不走过场形式,全方位进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将继续以“牢牢守住安全生产这条底线”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各股室、站所、大队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范意识

篇5

推进属地化建设是降低海外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是海外经营风险防范的当务之急。

文 张磊

全面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

构建分级管理、高效运行的风险管控组织体系。2010年初,为强化对海外风险的监控,构建“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格局,中土集团了《海外风险预警信息管理办法》,明确了海外风险防范的组织架构,初步形成海外风险管控的三道防线。第 道防线:海外风险防范领导小组,负责对海外重大风险预警的相关应对措施进行集体决策。第二道防线:海外风险监控办公室,负责对海外风险预警信息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对海外经营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综合监控。第三道防线:各海外经营机构。办法中明确规定各海外经营机构是预警层面的基本单元,是预警信息的第一报告单位,其行政领导是海外风险防范的第责任人。

2011年,中土集团《关于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相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风险管控体系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集团总部设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海外风险监控办公室的基础上,改组设立风险内控管理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及日常工作。各海外事业部设置风险管控专职岗位,由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海外市场、海外项目风险信息,分析并撰写海外市场风险管理报告。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运行,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面防范、重点控制”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夯实持续监控、定期检查的风险管控规章制度。2011年,相继了《重大风险事件分析报告制度》和《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方案》,明确要求各海外事业部谨慎选择海外经营的国家和地区,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不进入外交部、商务部等明令警示的海外市场和行业领域,不进入不能形成有效监控的海外市场,不进入在一定时期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的海外市场。

对于经识别认定的重大风险,由风险内控办公室牵头,组织海外经营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具体的风险管控方案,并细化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特别要注意的是,总法律顾问、企业法律事务中心要参与重大经济活动谈判工作,提出规避法律风险的建议措施。

2013年,中土集团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该文件强化了总部各部门、各经营单位各类风险相关信息收报力度,包括风险信息、风险管理动态和风险案例分析,境外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要定期扫描、备份重要文档资料,并适时带回国内交由主管事业部保存、备案。

在规章制度的落实方面,中土集团每年组织一次对重点海外市场的内控与风险管理专项检查,对重点市场的重大、重要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调整和改进建议。

推进多层次、无缝隙的风险管控报告机制。一是各海外经营单位定期(每季度)对所管辖市场的宏观系统性风险与微观经营性风险进行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报送的内容须包括风险预警信息、风险案例、风险管理工作动态等内容。

二是风险内控办公室定期(每半年)召开一次海外风险预警信息专题会议,分析海外经营各类风险的潜在因素,研究海外经营各类风险预警的应对措施。

三是对于重大风险事件,在风险爆发的24小时内,海外项目负责人将第一时间向驻外机构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进行工作汇报。在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完毕后,各经营单位按要求向总部风险内控办公室提交专项报告。

四是对于紧急风险事故,各单位需按照相关规定,启动风险预警并按程序提交上报。突况报告可以采用口头报告、电话沟通、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

五是对于海外特定市场不便于评估的特定风险,海外经营单位可聘请专业风险测评机构运用定量化的测评方法进行专项风险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完善海外风险管控的远程信息平台。自2012年成立信息化管理部以来,中土集团信息系统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风险信息系统的建设以集团公司总部办公自动化平台为依托,逐步满足集团公司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尤其是对于海外经营单位,将各海外市场.海外项目的风险预警指标纳入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平台,可通过信息集成的方式实现海外风险信息的高效综合管理。

另外,中土集团搭建了内控与风险管理。。群、微信群等,做到国内国外各层级风险信息的随时沟通和资料共享,较好地避免了国内外时差和通讯联系不便等不利因素。

相关体会

全面风险制度建设是防范海外经营风险的根本举措。根据多年国际工程管理的经验,海外经营的市场风险,要依靠健全风险预警、风险防控的各项管理程序来防范。特别是作为总承包商,要通过对企业在各海外市场经营得失的分析,逐步形成各市场海外经营风险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新开发的海外市场,要对其进行全方位情报分析和风险分析,谨慎考察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最终形成该市场是否是一个值得进入的“好市场”的科学评价。

加强前期商务运作能力是预防海外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从事海外经营的企业要建立相对完善的项目信息收集、筛选系统,与各目标市场驻外使馆、所在国政府、当地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按照项目信息的来源、项目资金渠道、项目商务条件、技术标准等不同层次进行逐级筛选,以保证项目立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项目投标阶段,总部职能部门要对不同海外市场、不同规模的海外项目进行分级管理,灵活采取多种报价策略,有效平衡合理报价与报价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确保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

选择联合体方式承揽国际工程可以有效化解海外经营风险。当下的国际工程市场,如果一个总承包项目,其所在国经营环境复杂、项目实施难度大、项目规模超过单一承包商的承建能力或需要承包商为项目融资时,为规避或分散风险,承包商往往会与其他工程公司、金融机构等组建成联合体,共同承揽实施该项目。

实践证明,联合体方式承揽国际大型工程项目,由于联合体内各成员所处的环境不同,具有不同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优势,能够促使大型项目的潜在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和降低。如与当地公司合作,可以部分规避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外汇风险、治安风险等;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合作,可以部分规避或转移商务风险、技术风险等;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可以部分规避或转移金融风险等。

海外项目风险防范需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国际工程的风险管理,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制订风险防范的各项措施。尤其是对海外大型项目的合同管理,各海外经营机构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合同要件研究,结合海外市场实际状况,组织技术、商务、财务、法律、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对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逐条、逐款的仔细审核,识别对外合同中的潜在风险,并抓住源头,防患于未然。承包商要尽可能争取对自身有利的合同条款,企业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中心要参与重大经济活动谈判工作,并提出规避风险的法律意见。

推进属地化建设是降低海外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从事海外经营的企业要有计划地实施多种形式的属地化建设,充分利用当地各类资源,在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向当地公司看齐。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及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及上级单位的统一部署,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迫切性。有效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全面改善我街金融生态环境。

二、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街道各部门作用,多方协调、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逐步完善提高街道对辖区金融风险的处置和统筹管理的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使辖区内的金融业有序健康发展。

三、工作措施及分工

街道成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村、社区、派出所、司法所及其他站办所,实现信息共享,纵向联动,横向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并明确了各站所的工作任务。

(一)由社区和村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进行宣传摸排管控。

(二)由街道文体站对辖区内的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进行宣传摸排管控。

(三)由街道民政办对辖区内的养老机构进行宣传摸排管控。

(四)由街道农机站对辖区内的农机合作社进行宣传摸排管控。

(五)由街道农经站对辖区内的养殖、种植合作社进行宣传摸排管控。

(六)由街道民营办对辖区内的小额贷款机构、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宣传摸排管控。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要严防发生金融风险。我街已经成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

篇7

按照XXXX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为切实做好XXXX安全工作,确保安全工作形式持续稳定,结合XXXX工作实际,特制定XXXX2019年安全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安全工作重要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城管系统中心工作,坚持“责任清晰、基础牢靠、培训到位、管控有力”的工作原则,抓基础、抓隐患、抓制度、抓培训,通过夯实各项安全基础工作,使管控能力有较大提升,确保全局安全工作有序平稳,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重点任务

1.抓基础,强化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一是要设立XXXX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和细化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和管控措施,让全体干部职工有章可循,杜绝违规操作。二是要在办公区内重点位置设置安全提示板、安全宣传教育展板、安全隐患风险点公示板等。三是要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带队开展一次安全检查,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必查。日常检查由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员负责,办公室定期检查指导各部门安全工作,要求检查记录详实、准确,不丢项、无盲点。四是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及时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隐患发生频次。

2.抓细节,强化体系建设和管控措施。一是要牢固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意识。在安全生产“三公示”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细化落实领导班子、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安全员在安全工作中应负的安全责任。二是要延伸细化各办公场所、食堂、办公区、车辆等各点位安全管控措施、明示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预防管控方法,并公示在显著位置,使责任人熟知熟记,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在重点岗位、区域、消防通道、电梯口、等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疏导指示,明确注明危险等级、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程、逃生方式等,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3.抓隐患,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一是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类安全隐患点逐一制定管控措施,指定管控责任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完成整改或消除安全隐患的重大安全事项,要及时上报XXXX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办公室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对各类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杜绝带病运行。采取维修、增设、更换等多种方式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各类设施、设备功能齐全完好,运行安全靠。

4.抓培训,强化警示效果和安全意识。一是要树立“培训警示不到位也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要结合工作职能、岗位特点,科学制定相应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内容、方式和时间,实培训范围实施全覆盖(含临时用工人员),培训合格率100%。二是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针对性强,重点放在特种设备操作,特殊岗位安全防护,车辆安全行驶,消防设施使用及灾害逃生方法等。在保证按规操作的同时培训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掌握。三是采取集中授课、示范讲解、现场演练和部门竞赛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使每个职工都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保障事故发生时及时疏散撤离。

篇8

关键词:横向科研;科研合同;风险管控;知识产权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一般是指高校接受企、事业等单位委托开展的科研活动或者是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类型的科研活动[1]。随着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日益重视,高校作为前沿科技成果的聚集地,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日益增速。高校与社会各领域和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横向合同数量日益增长,在不断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开花落地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是在上述转型过程中,科研合同从订立到履行,从过程管理到经费使用都存在风险点,要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需对上述关键风险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本文以某医学院的横向科研合同为例,分析横向科研的发展趋势,找出风险因素,并就相应的风险提出管控对策,以期提升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引导高校横向科研的发展。

一、某医学院横向科研现状

(一)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不断增长。某医学院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在利用自身医学方面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产学研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及经费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度横向科研合同签约经费9892万元,占全校科研总经费的19%,而2019年度横向科研合同签约经费达3.02亿元,占全校科研总经费的33%。这一趋势表明在科研成果产学研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横向科研日益受到重视,在学校整体科研活动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二)合作内容更加多样化。既往横向科研合同以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类为主要形式,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推进,高校与社会各领域和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增加的同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合作形式不断增多,合作内容更加多样化,合同审核和过程管理也更加复杂化和精细化。(三)合作单位类型趋于复杂。某医学院横向科研合作单位的类别趋于复杂化,特别是与企业单位的合作逐年递增。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和产品的优势,越来越注重前沿技术的研发以及研究经费的投入。而高校作为前沿技术的聚集地,企业把与高校的合作看作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捷径和技术进步的可靠依托[3]。2009年度,某医学院的横向科研合作单位共229家,合作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政府机构(125家),且大部分为国内机构或单位,企业仅77家;2019年度,合作单位增至383家,除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外,合作企业的数量增加至189家,还扩大到社团组织、国外非政府机构、自然人等。(四)科研合同单项签约金额日益增加。近年来,高校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主要职能外,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的能力的提高,单项横向科研合同的金额也屡次创下新高。如2009年度,某医学院单项横向科研签约合同最高为700万元,2015年增至1100万,2018年增至7800万,不断创历史新高。

二、横向科研合同风险要点

横向科研活动的确立以及执行,一般以签署科研合同的方式对参与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约束。从前述数据分析来看,随着横向科研合同数量的增加、合作内容的丰富化、合作单位类型的复杂化以及合同签约金额的日益增长,加上不同项目的成果产出和结题要求不同,所涉及的合同内容和条款也存在较大差别,势必会增加合同管控的风险点。因此,在横向科研合同的全流程管理过程中,风险点和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一)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管理风险。科研合同的管理过程一般包括订立和履行两个方面,而隐藏在此过程中的风险点首先是对合作方资质的审查风险。在合同签署前,容易忽视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的调查,与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的主体签订合同[4-5]。其次是合同制定过程风险。科研合同的签署流程一般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相应模板起草科研合同,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法律专业知识不足,很难意识、了解、防范条款背后的潜在风险[6],或者存在片面追求合同经费的现象,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合同风险。再次是合同履行风险。横向科研的管理较纵向科研而言,往往存在重签署轻结题的现象,合同签署后缺乏对合同履行过程的跟进和管控,容易因履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造成的纠纷隐患。(二)知识产权条款风险。鉴于科研合同在智慧成果方面区别于其他性质合同的独特性,在科研合同履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专利权、著作权以及技术成果等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因此,在科研合同条款订立时,如果对项目履行过程中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分配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极易造成职务成果的流失。另外,随着对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近年来科研合同中出现了关于“背景知识产权”的约定。背景知识产权一般是指合同签约各方在合同生效日之前由合同一方产生或持有的,或者一方在技术开发合同有效期内产生或持有但是超出合同范围或与合同无关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著作权、未公开的技术报告和数据等,有时也被称为背景成果、背景发明或背景专利[7]。在企业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单位的合同中,经常出现要求高校一方授予其对高校背景知识产权的免费使用权,由此容易导致高校背景知识产权流失。(三)学校名称使用条款风险。作为国内医学领域的知名高校,某医学院在国内外的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界具有高的影响力,经常有社会机构慕名寻求合作,以解决其在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者寻求技术突破;但同时不排除某些机构意图借用学校或者学校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的名义,通过对其产品进行夸大或不实宣传,甚至从未合作过的单位或机构都会假借高校的名义进行不法宣传。如近5年来,通过某医学院官方“维权打假”专栏通报的、未经许可而使用学校名誉进行宣传的案例就有10余项之多[8]。如果在双方的科研合同中不加以约束,极易造成学校名誉权被恶意侵犯。(四)医学伦理管理风险。随着研究者伦理意识的不断增强,伦理审查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及重视,特别是临床医学科研项目,伦理审查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临床科研项目中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防线之一[9]。尽管2016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临床科研项目伦理审查监管机构,相关法律中对于临床科研项目的监管规定较为缺乏,加上部分研究者的伦理意识淡漠或者为达成签约目的而刻意隐瞒等原因,容易造成涉及伦理审查的项目在履行时未取得伦理审查批准,进而造成侵犯受试者权益的风险。(五)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风险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人类遗传资源包括人类遗传资源材料和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等遗传物质的器官、组织、细胞等遗传材料。人类遗传资源信息是指利用人类遗传资源材料产生的数据等信息资料”。由于人类遗传资源的遗传材料中包含了丰富的基因遗传信息,相关研究在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其的充分利用和法律保护已经上升为世界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10]。近年来,我国对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视,凡从事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采集、收集、研究、开发、买卖、出口、出境等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未获得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授予批件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或以其他形式对外提供。近几年,非法进行我国遗传资源采集或出境的事例频频发生,科技部官网公布的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案例就有6项[11]。作为医学类院校,科研合同中经常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相关研究,人类遗传资源成为需要重点把控的风险点之一。

三、风险管控措施

(一)完善审核制度,加强信息化全流程管理。针对科研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的风险,某医学院对合同审查实行“院系审核-科研业务审核-法律事务审核-校级领导审核”的四级审核制度,从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审核,有效降低了合同风险。此外,除了规范合同模板,同时要求提供合作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在国家企业信用系统中核实相关企业信息,进行签约主体及行为能力的审查。某医学院还建立了横向科研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替代了传统的办公软件的管理模式,使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为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加强知识产权条款审核。根据《合同法》规定,除另有约定以外,委托开发合同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合作开发合同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合作开发的各方共有;技术转让合同一方后续改进的技术成果,其他各方无权分享,而仅由后续改进方享有;履行技术服务合同和技术咨询合同产生的新技术成果,则遵从“谁完成谁拥有”的原则[12]。某医学院根据各类不同的合作模式,制定不同的知识产权条款模板,在保证学校知识产权不流失的前提下,极力争取应得的知识产权。同时加强背景知识产权条款的审核,明确未经我方书面许可,合作方不得在合作项目之外使用或者授权任意第三方使用学校的背景知识产权,有效防止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通过对知识产权条款严格把控,确保连续14年未出现任何横向科研合同知识产权纠纷。(三)规范学校名誉使用条款。为有效保护学校的名誉权,某医学院在订立横向科研合同时,明确要求添加关于学校名称使用的约束性条款。未经学校的书面授权,合作方在市场推广或向消费者宣传该技术(含技术产品)过程中,不得利用学校或者下属单位(机构)、专家、学者、医师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如果合作方违反上述约定,应赔偿学校相应经济损失,按照合同标的额支付违约金,并将该规定写进了相应的合同签订管理办法,有效防止了横向科研合作单位对学校名誉权的侵犯。(四)建立医学伦理审查模块。为提高对涉及人的医学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性、尊重受试者及公正性等重要伦理要素,某医学院建立了横向科研医学伦理审查机制,在合同四级审核环节同步启动伦理审查模块,将取得伦理审查批件作为合同签署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了《关于涉及的人类受试者技术转让合同文本语言的补充通知》,明确了关于研究相关伤害赔偿事项、申办方监查报告数据分享、数据安全监管计划以及研究结果发表等各方面可接受的样本语言,进一步完善了横向科研项目的伦理审查。(五)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控。某医学院将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机构设立在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框架下,进行有机统一的管理。在横向科研项目中,若是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或数据的相关研究,将取得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的批件作为签署合同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有效防止了人类遗传资源的流失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某医学院在应对横向科研合同中风险管控的实践,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各类风险的发生,肯定了相关工作的成效,其实践经验是值得推广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到,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强,合同信息安全的风险也在上升,有必要加强对信息化系统保密性管理,建立智能化风险预警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横向科研合同风险的管控和预防。

参考文献

[1]温雪馨,黄玛莉.试论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与服务[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26-27.

[2]蒋艳萍,吕建秋,田兴国,等.从制度建设谈广东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5(5):104-108.

[3]王婷,于滨,李电东.科研院校横向项目技术合同的签订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0):275.

[4]陈胜.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J].西部财会,2012(8):61-63.

[5]孙逊.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风险管理和监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30-31.

[6]李梦,单艳华.基于合同管控医院横向科研课题风险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6,29(6):409-411,415.

[7]人民网.技术开发合同中“背景知识产权”如何约定[EB/OL].(2018-08-23)[2020-08-10].

[8]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维权打假专栏”[EB/OL].

[9]刘丹,曾圣雅,邓璠,等.我国临床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7):829-832.

[10]何荣山,张才琴.论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知情权之法律保护[J].广东社会科学,2018(3):238-24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处罚”[EB/OL].

篇9

为有效贯彻国资委“管理提升”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在2013年的工作会议上,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列为2013~2015年工作重点,并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同年,广东电网公司在深化创先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了2013~2015年全面风险管理总体创先关键举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中仍然缺乏成熟有效的建设方案。针对目前的情况,江门局认真学习《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南方电网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研究与探索了江门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江门局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运转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获取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2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现状诊断

随着创先工作的有序开展,江门供电局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对比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2.1风险体系覆盖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江门局虽然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并未建立覆盖全部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如战略、市场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风险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2.2专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目前,江门局安全、财务与经营、法律、廉洁四个领域已经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各领域之间的管理工作尚未有效的统筹协调。专项风险管理工作由各专业部门牵头开展,各专业领域之间交叉和重合的风险管控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统筹。随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公共关系风险也纳入风险管理的范围,自此风险管控涉及专业面更广泛,如果各领域之间缺乏系统运作和协调性,这七大类风险管控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法全面管控。

2.3风险数据库的实用性有待提升

各专业领域的风险数据库只是对风险信息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具有大而全的特征,不适用于日常工作。目前各专业领域都识别出大量的风险点信息,但是对于一些真正影响企业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策略的重大风险,没能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风险数据库只是风险点的累加而实用性不强。

2.险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风险文化和风险意识的建设水平不高。目前,江门局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亟需提升,部分人员对风险管理不够积极主动,对于风险的危害性、易发性不够重视。各领域风险文化建设举措执行力不强,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此外,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

3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现状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江门局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探索创新,专业归口、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规范运作”的原则,参照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规范要求,坚持“整体部署、分专业分步实施、逐层推进、持续改进”的思路,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一般风险管理要求,又符合电网行业特征,既符合国资委风险管理要求,又具有南网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3.1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风险管理运作机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组成。

3.1.1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指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以及各自的职责权限划分。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应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专业小组、审计部、下属分子公司等各主要参与主体。

3.1.2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指运用一体化工作方法,对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结构化设计后形成的规范化管理机制。该机制包含了风险管理工作的业务分类、流程设计、管控策略、统一规范策略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3.1.3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指各级单位在组织职责要求和规范化要求的指引下,于业务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并产生成果的过程。风险管理运作机制要求公司各级单位在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协同下,在业务管理PDCA循环中,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工作,并形成风险库、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方案、监督评价结论等成果。

3.1.险管理信息系统。指公司用于支持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与业务应用系统结合,具备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报告等功能,支持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风险管理流程。

3.1.5风险管理文化。指公司各级员工对待风险的价值观、理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应承接公司整体文化体系,覆盖上下各级员工,将风险管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3.2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江门局按照风险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设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组织支持。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归口部门、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

3.2.1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局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部门主任及县(区)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组成。各县(区)分子公司需按照市局要求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1)统筹领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审批风险管理方面制度和流程;(3)审批并签发风险环境分析报告、风险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报告;(4)审批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5)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6)审批、决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3.2.2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挂靠在企业管理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企管部负责人担任。各县(区)分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或综合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3)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环境分析、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4)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跨领域重大风险应对策略及方案;(5)指导、监督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6)组织开展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3.2.3风险管理归口部门。按照“专业归口”管理原则,市局风险管理由七个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各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分工详见表2,县(区)分子公司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详见表3。主要职责:(1)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落实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2)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环境分析;(3)负责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工作;(4)组织制定专业领域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5)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6)负责开展专业领域风险评价工作,撰写专业领域风险管理报告。

3.2.4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归口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业务部门应指派一名风险管理联络员作为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在业务部门的联络窗口。主要职责:(1)配合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2)落实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环境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活动;(3)配合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4)配合开展风险管理评价工作,配合编写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3.2.5监督部门。监察审计部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部门,主要职责:(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制定风险监督相关制度;(2)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方案,并组织实施;(3)按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部署,对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4)根据监督情况,编写风险管理监督报告。

3.3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

为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江门局制定了各类工作指引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3.3.1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江门局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规定,按照网省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部署,结合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遵守以下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控;(2)突出重点原则。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和重要流程的管理为重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3)有效落地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力求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嵌入日常业务流程及管理规范,确保实效落地;(4)成本效益原则。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与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应兼顾成本与效益,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3.2制定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指引。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指引》《绩效考核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表梳理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修编工作指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工作指引》。各项工作指引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提供指导和规范。3.3.3制定管理体系评价标准。江门局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运用风险管理评价理论、成熟度理论,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4结语

篇10

一、国内某地出现肺炎阳性病例后,按照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实行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要在2个小时内自行启动风险防控触发机制,立即对疫情发生地自病例发病日(如未公布具体发病日期,以病例报告之日为准)前14天以来的返来桦人员主动开展排查管控和核酸检测,在2天之内实现排查清仓见底,确保不漏一人,及时发现并上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外地肺炎阳性病例在我市出现行程轨迹后,驻中心各窗口单,要先行展开自行排查,在接收上级密接协查函后,第一时间启动内部流调工作,开展全员排查,同步利用大数据追踪与病例行踪轨迹有重叠的人员,确保疑似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全部核实并上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市民服务中心一楼监测点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发热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排查、登记、报告制度,强化提级管控。

四、对排查到的涉及疫区返来桦人员,要及时上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11

关键词:风险管控;内部控制;重要性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

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为防范控制经营风险、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现状来看,大部分国企的内部控制管理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各业务管理领域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业务管理领域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风险控制活动;设置了监察审计部,对主要业务领域初步实施了内控制度监督评价惩处;各级人员对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升。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内外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理论和实践,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体系,突出表现在内控基础尚不牢固,内控运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实现信息化支持等,内控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内控基础尚不牢固的具体体现在:缺乏系统的内控政策和制度;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组织体系和明确的管理职责;缺乏内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和流程体系;没有对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和预控;尚未形成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内控管理运作机制不健全的具体体现在:业务管理领域缺乏明确的风险自我控制机制,目前只停留在零散内控管理阶段,管理水平和内控效果参差不齐;缺乏风险战略管理机制。未设立风险战略管理机构,无法统筹管理各部门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对全局性重大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控制。内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内控效率不高,无法实现在线精细化管控。内控管理的缺陷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完善、高效的内控体系,提升内控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三、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攻坚阶段,如何搞好企业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问题。因此,建立以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目标,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企业五要素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迅速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四、高度重视风险管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国有企业要按照依法从严治企的各项要求,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的意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处理好内控与发展、效率与风险等方面的关系。加大企业经济安全文化的引导和灌输,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内控意识的培养;规范员工行为,使其深刻认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途径;明确各单位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巩固风险管理初始阶段的成果,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规范管理和经营安全的企业目标。

五、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内部控制重点

企业要想完善其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可或缺,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的思想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时时进行风险管理,事事想到风险存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整个企业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适应的组织机构。通过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风险制度以保证企业在日后行事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企业借助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及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所处的风险阶段,及时不断地调整企业的应对策略,以降低企业风险。此外,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预测风险的存在,使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准备,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六、风险管控的平台和载体是内控运作的保证

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以及风险战略管理、业务风险自控、监督评价奖惩、信息沟通等是内控运作机制的核心平台和载体。运作原理是: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任务,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各业务部门每季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制定部门风险自控计划;内部控制办公室审核汇总各部门季度风险自控计划;召开内控委员会季度工作会议研究审批后下达计划,将管控责任和具体任务落实到部门和岗位;业务部门按照计划开展风险自控改进工作;内部控制办公室每月跟踪,每季末开展监督评价,通报各部门当季风险管控完成情况,并纳入绩效指标考核;凡未完成管控任务的部门除在通报及绩效指标中予以公布外,在下一季继续实施。通过这一内控常态工作机制,有效实现风险管控的落地,形成了风险管控PDCA闭环管理,确保内部控制运作持续良性循环。

七、风险管控有效开展依靠监督评价

篇12

每年春季正值森林高火险期,为坚决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贯彻落实,从3月1日起,在全镇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工作,现将开展工作以来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自接到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要求以来,我镇从各个方面加强落实:一是建立各村排查工作台帐和整治清单,对森林防灭火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实行严格管控、定期排查;二是及时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工作会议,做到政策与要求上传下达,督促各村认真落实防火工作;三是积极主动做总结,总结提炼排查整治过程中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好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将森林火灾防患于未“燃”。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警惕意识

按照“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工作方针,森林防灭火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从源头预防,要做好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首要问题就是民众防火意识问题,通过宣传,提升警惕意识,我镇组织全体干部签订防火承诺书与承诺墙、村民签订森林防灭火农户承诺书,各村设立森林防灭火检查点,每天安排人员值守,对清明期间民众进行文明祭祀劝导,各村每天派人巡查林区,走访森林火灾风险隐患点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台账,镇森防指挥部及时对隐患点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定期督导各村森林防灭火隐患排查工作,压实责任,力求整治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日常工作。

按时完成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资料上报,及时开展会议培训与学习,确保我镇森林防灭火工作有序推进。

篇13

【关键词】内控 风险管控 施工企业

一、引言

施工企业主体业务是工程施工,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业务发生频繁、管理链条长等特点,由此引发的经营管理风险相对较高。本文从财务内控角度出发,探讨施工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保障,开展风险评价分析以及强化风险应对策略。

二、问题分析

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内控体制方面。存在内控岗位设置不规范,组织体系不健全,内控活动开展不顺畅,风险管控不到位,难以达到全面风险管控要求等问题。

预算管理方面。未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执行预算不够严格,随意变更资金支付预算等问题。

资金管理方面。资金管控不够严格,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对资金岗位的内控牵制和检视程度不够,网银、POS机等支付手段的审核不到位,网银Ukey、支票使用等存在漏洞,易发生资金安全风险。

工程管理方面。工程管理粗放,工程直接费入账不规范,工程间接费列支数额过大,结、决算出具不及时。

材料管理方面。存货控制薄弱,材料周转周期长,采购手续繁琐,渠道单一,采购成本高,部分材料库存时间长,采购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资产管理方面。资产管理流程存在瑕疵,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未落实到位,资产的使用、回收、处置随意性较大,易造成账卡物不一致等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施工企业应以财务内控为核心,在量化的财务数据基础上,根据全面风险管控目标,制定风险战略,构建内控w系,以财务内控为核心管控企业经营活动的潜在风险。通过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框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保障,开展风险评价分析,强化风险应对,构建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等具体措施,完成“内控体系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全链条的内部控制过程,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目标。

(一)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构建内控体系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按照国家出台的内控规范,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制订现金预算、资金管理、网银管理、财务印章管理等内控管理制度,对收款、开票、资金、资产、成本、费用等重点风险管控领域从制度上进行细化、优化。

加强内审体系建设。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开展内部审计和内控自我评估等工作。通过内审机构的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内控薄弱环节,及时作出修正改进。

(二)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保障,改善内控环境

突出财务内控在内控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以财务内控为核心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打造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基于财务为核心的内控组织体系,在组织内部组建风险与内控办公室,协调内控与风险管理组织工作。组建专业工作组,负责各专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体实施。

打造人力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建立内控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员工岗位成长成才。打造内部人才市场,培养“有公心、懂经营、善管理”的内控人才队伍。完善行为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宣传培训。积极借助简报、专刊、手册、内控专题网站等媒介,全方位开展内控宣传,积极营造内控建设良好氛围。采取人员集中培训、阶段性个别辅导等措施,促进内控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三)梳理风险管理流程及开展风险评析,做好风险评估

风险与内控办公室牵头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制订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各岗位职责,详细界定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各流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各业务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对内外部环境、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材料管理、资金风险、资产管理等重点风险领域进行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最终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为实现风险管理标准化,保证风险评估的效果,可针对重点风险领域设计风险评估模板,由各业务组在开展业务时引用。审计业务组负责开展内控体系的评测工作,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估控制风险,开展内控测试,检验控制效果。风险与内控办公室汇总各业务组的风险评估报告,汇总各单位发现的风险点以及对策,整理形成汇报材料报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进行决策。

(四)改进控制手段措施并强化风险应对,优化控制活动

针对重点风险管控领域,强化财务内控措施,采取针对性手段予以解决。

加强预算管理,提高执行力度。建立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根据施工企业特点,突出工程预算、财务预算,抓住重点;改进预算的编制方法,做好各层级之间的沟通,确定合理的预算范围。强化预算的执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尽可能按照预算执行,出现与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时,需要严格履行预算变更流程。

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健全银行票据使用登记簿,按时完成银企对账工作,保证资金安全;加强资金支付管理,对货款支付、费用报销和个人借款实行严格控制;强化对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审查,实施网银付款三级审核机制,避免资金支付风险;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全过程管控,定期盘点,及时托收,防范违约风险。

加强工程管理,树立品质品牌。深化工程投资预算管理,开展工程成本过程管控,动态分析工程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目标;规范工程其他费用管理,强化工程其他费用支出财务审核,确保入账依据充分、资料齐全;加强竣工决算管理,提高决算报告编制质量。严控工程质量,从设计、施工、物资各环节把控,确保质量和工程创优;对外做好民事协调,对内强调部门协同,内外联动解决施工难题,攻坚克难完成工程任务,以优质工程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品牌。

强化计划管理,优化物资采购。抓好物资计划的管理,组织做好对物料采购的分析评价,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避免物资出现错购、漏购等现象,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浪费。做好设备及材料市场的调研分析,建立物资采购标准成本体系,物资管理人员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建材行业的分析预测,计算出材料、人工、机械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税金等标准成本,更好的指导物资采购工作。

规范资产管理,夯实运营基础。细化资产购置、置行为报批程序,细化签字流程。增加资产购置可行性分析,减少不必要资产购置行为。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审计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清查盘点,财务部门及时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卡、物一致。充分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把控好资产变动、处置等关键环节,实现资产全过程联动管理,稳步提升资产管理质量。

(五)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长效机制,强化内部监督

施工企业应着力建立内控执行责任机制,引入自我评价改进机制,完善内控协同监督机制,通过强化上述“三项机制”,及时发现内控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阶段性总结与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内控体系不断优化提升。

一是建立内部控制执行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内部控制执行“第一责任人”;二是引入内部控制评价改进机制。以财务部为牵头部门,定期开展阶段性风险控制总结会议,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动态管理;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协同监督机制。强化对重要单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联合监督检查,提高对舞弊、违规、违纪等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以财务内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量化分析,有针对性制定风险战略,优化流程和组织职能,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控制效率。

通过建立以财务内控建设及应用为核心,涵盖组织保障、责任落实、协调督导、宣传培训、评价考核、内部监督等各方面的内控体系,可以构建风险管控“三道防线”(各业务部门标准流程执行防线、风险与内控管理职能部门管理防线、内部审计部门监督评价防线),分层次落实各岗位风险管控目标。有效推进内部控制工作与日常工作、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通过改进财务内控措施,强化工程项目内控执行,以账务数据为依据深入开展工程项目数据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竣工决算效率,有效杜绝预留工程成本空间、滞后摊销其他费用等现象,合同结算效率明显提升,有利于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工程项目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巍.浅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IT项目风险管理的关系[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

篇1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网公司“大营销”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户的消费权益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公众对供电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从主观和客观要求供电企业把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全面改善经营和服务、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满足国内外监管等要求,放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因此营销服务工作需要以更高标准来满足客户对电能的安全性、可靠性、服务响应、知情权等更多的要求。

山东省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集约化建设全面试点单位,坚持集约化、专业化、扁平化方向,对95598客户服务、计量器具检定配送、营销稽查监控等核心业务进行了省级集约。聊城供电公司为了适应省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与客户服务工作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不断探索营销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赋予营销管理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整体营销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最终来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持续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电力公司;营销服务;更高标准;管控体系;建设构架;三道防线;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1.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构架

1.1管控体系内涵:

营销服务管控体系是指从营销业务活动入手,针对业务流程节点存在的内外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决策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督与改进等方法与手段,对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提出控制标准和要求,以实现对营销服务风险的动态监控、实时预警,变事后控制为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为事前控制,确保各项风险因素可控在控,达到避免和减少各类风险所带来的各项损失的目的。

1.2管控体系内容:

营销服务管控体系主要内容是:一个目标、两大体系、三项统一、四大机制。

1.3管控体系特征:

1.3.1一个目标

是指以实现营销服务一体化、统一管理模式、营销服务全面风险防范为一个目标。

(1)确保营销活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高效运营,达成与“大营销”战略相匹配的营销风险最优化。

(2)统一管理模式保护企业在“大营销”建设过程中不至因客户意外事件或服务人员人为错误而遭受重大损失,确保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3)实现营销与规划、建设、运行、检修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确保营销服务内外部一体化运作,尤其是电网企业与客户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

(4)保障“大营销”体系建设的有效性,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与效果,降低实现大营销体系改革目标的不确定性。

(5)实现营销服务管控水平的提升。变事后的纠错为事前、事中的过程控制,变结果式的管理为过程可控的管理,避免服务没有预见性、前瞻性,减少补救式服务的存在,使优质服务常态化。

1.3.2两大体系

是指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两大体系融合,对营销服务进行全过程控制。

(1)营销服务管控体系的建设实质上是对风险的控制,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控制,风险是营销服务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同是也是外部风险防范的落脚点。

(2)营销服务风险管理框架把风险与控制当作一个事件,把控制与风险融为一体,其逻辑关系为目标――风险――管理,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防范或者是减少失误、损失的发生。

1.3.3三项统一

是指统一制度表单、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作业规范。

直用、引用、补充、细化新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形成一套适合地区供电公司使用的管理工作标准、管理工作流程和表单;对岗位业务标准、作业规范、管理标准进行了三方面统一,使风险管理真正具有“全员性、规范性、严肃性、科学性”。

1.3.4四大机制

是指四大机制驱动,保障营销服务“1234”管控体系持续优化。(四大机制)

(1)风险管控流程运行机制:引用体系化建设模式,应用PDCA的系统循环,制定营销内部控制与营销服务风险防范两大系统的运作机制。

(2)风险识别与预警预控机制:成立风险识别小组,在供用电服务关键要素:客户需求、员工服务、社会与法律法规的外部环境中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利用讨论会互动的方式,集思广益,识别风险,划分等级,建立风险源信息库。

(3)风险分析与改进机制:对于发生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改进,从风险发生的识别准确性、预警的及时性、预控的合理性、应急响应预案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不足,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进行查漏补缺,推进两大系统的持续改进。

(4)风险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通过设计营销风险管控的考核值,对营销服务管控体系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反馈,不断完善风险管控指标库,对营销服务进行系统的动态检查和评价,强化营销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两大系统的有效落实,并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与激励机制。

2. 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2.1文化引领,助推营销风险管理

对于风险管理环境的建设,首先各级管理层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程序,从技术上认真做好不同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处理好管控与发展、效率和风险等方面的关系。另外要根据现实工作的实际情况, 加大了企业风险文化的引导和灌输,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加强职业道德、风险管控意识的培养,规范员工行为,使其深刻认识风险管理的目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2.2制度保障,规范风险运作机制

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不应与实际管理活动相分离,风险管控不能与业务流程相脱节。供电公司各管理层要结合营销服务管控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全面查找风险管控环节与业务管理制度相矛盾的方面,并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使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实施环节、“大营销”业务管理制度三者之间达成一致。

2.3三道防线,构筑风险防范屏障

第一道防线:各层级组织的业务执行单元及岗位。建立不同岗位各司其职、相互协助的工作机制,选用责任心强、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人员从事关键岗位工作,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由“自我约束”控制作业服务偏差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各层级组织的业务管理单元及岗位,通过建立业务管理行为的“自我约束”与对第一道防线的“尽职监督”,形成营销业务风险管控的“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由营销服务管控体系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办公室”组成,对风险管控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客观、独立、持续的监控,对各层级组织风险管控的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可靠性做出评价、优化和完善。

图2 营销服务管控体系的三级防线

2.4明确职责,强化风险管理执行

2.4.1建立健全营销服务管控体系组织架构: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制定“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工作部署,监督落实 “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审定“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操作方案和保障方案;确定“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中营销专业范围调整等重大事项;决策“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涉及的重大问题等。

成立营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负责各工作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负责营销服务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督察督办;负责风险管理报告的编报;负责协调办理风险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设立营销风险应急工作小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决策部署;负责依据营销服务管控体系的风险应对流程,分析研究重大风险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并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重大风险问题;负责营销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

2.4.2关键环节防范

对于低风险:由营销部各业务部门借助改革后已梳理出的供用电安全风险、电费安全风险、现场作业安全风险、供电服务安全风险和营销自动化系统安全风险,按“风险提示-风险确认-风险消除”三环节方便快捷地完成。

对于中等风险:由风险管理办公室统一接收、科学分派任务、限时完成风险应对,定期统计风险应对成果、汇总风险应对报告,实现应对手段信息化、应对流程标准化。

对于高风险: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将梳理出来的风险点并入稽查监控范围,一旦发生此类风险由营销风险应急小组进行解剖式分析,对内可采用消极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对外可采用积极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利用、风险分担、风险保留),集中有限资源,实现风险响应快速化、风险应对团队专业化。

2.4.3落实责任,强化风险控制的执行。由相关管理单位负责人兼任各业务流程责任人,把流程执行结果与责任人的岗位考核、晋升直接挂钩,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业务流程中关键风险控制点的执行责任明确纳入每一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以此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制;将风险管控执行责任最终落实到每个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实现全过程控制。

2.5分步实施,推进管控体系建设

供电公司现阶段开展的营销风险管控工作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对量、价、费、损等基本环节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选择部分重点营销业务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建立风险控制子系统等基础性工作,最终实现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

2.6构建体系,注重科学方法运用

2.6.1注重运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在对营销业务风险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时,采用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 利用与营销风险有关的指标值之积来评价营销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R)=风险发生概率(P)×风险发生后果/影响程度(I)

表1风险发生频率(P)的取值表

注:P为风险事故发生概率。

表2营销风险损失等级标准

注:I为营销风险损失后果/严重程度。

风险矩阵如图3所示。利用该风险矩阵可以通过风险发生频率(P)和风险后果/影响程度(I)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在考虑现有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基础上,依据营销专业历史经验进行评估判断。

图3风险矩阵

2.6.2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营销各业务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

营销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员工完成日常业务所需要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二是员工完成特定风险管理职能所需要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其中,员工完成日常业务所需要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主要体现在各业务的流程制度中。而员工完成特定风险管理职能所需要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则主要包括:营销风险管理情况报告、营销风险监督报告、营销风险预警报告、营销风险事件报告。

2.7监督评价,促进管理水平上升

2.7.1营销风险管理工作的监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营销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及结果的监控,二是对供电公司营销业务活动中所面临风险的监控。

2.7.2根据内外部风险管理要求,结合营销绩效考评指标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评价,通过有效的基于改革后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不断对风险管理目标值进行改进和完善,优化风险管理流程,经过持续改进,确定指标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