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数学教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一堂数学课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多、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培养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跟数学创造力可以真正得到体现,更可以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面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高中数学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现在的学生个性明显,他们往往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代的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去捕获他们的心灵。工整的板书,精练的语言,独特的思维,巧妙地引导,非凡的耐心等都可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四、 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的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学生学好学会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上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听懂了,但当他自己真正实践解题时却发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教学,真的结果会是这样吗?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如果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能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呢?
五、与同事交流,进行教学反思
找同事进行交流,同事之间相互听课,相当于我们为自己找一面镜子,去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取得相互间长足进步。同样作为高中教师,因为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要面对的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所以更容易找到共同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做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的完善。比如: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阅读数学教学理论等。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一堂数学课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多、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培养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跟数学创造力可以真正得到体现,更可以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面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高中数学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现在的学生个性明显,他们往往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代的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去捕获他们的心灵。工整的板书,精练的语言,独特的思维,巧妙地引导,非凡的耐心等都可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四、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的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学生学好学会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上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听懂了,但当他自己真正实践解题时却发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教学,真的结果会是这样吗?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如果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能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呢?
五、与同事交流,进行教学反思
找同事进行交流,同事之间相互听课,相当于我们为自己找一面镜子,去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取得相互间长足进步。同样作为高中教师,因为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要面对的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所以更容易找到共同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做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的完善。比如: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阅读数学教学理论等。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新课程的特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基本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也为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提供选择空间。
新的课改的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有很多突出优点,以前的教材按知识的逻辑顺序、先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操作步骤,再例子,最后是学生模仿解题。这是一种“理论+例子+练习”的模式,着眼点在知识本身,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机械传授,简单习题化,讲授与学生实际脱节等问题,学生们被淹没在大量的重复性模仿练习中。而新教材中诸如“观察”、“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插件内容,突出探索性,注重数学本质,突出数学应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材内容的探索性、启发性、开放性和情感教育性的价值,为学生构建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
探究学习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串串数学问题,用“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其实施步骤包括:①提出问题;②探求问题;③解决问题;④拓展问题;⑤深化问题。其相应的组织形式为:①创设情景;②自主学习;③合作探究;④巩固应用;⑤反思小结。
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组织教学上,因而在备课方面,认真做到备教材、备学生,注重学生主体,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景呢?
1、联系广阔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新教材的大多章节的新课内容都是由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入的。教师可以利用眼前,或学生生活阅历中熟悉的又很有趣味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学生却极少或没有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研究过的问题,将其恰当地引进课堂,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趣味故事创设情境。有许许多多的趣味故事与数学知识相关,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语言描绘,情节会更加感人。带有感彩的故事,能够打动人心,使学生精神更加兴奋、精力更加充沛,灵感便会产生。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就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如何巧解算术难题:计算1+2+3+……+100=?的故事。
3、根据身心体验创设情境。创设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的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首先要进入情境之中,有必要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更能渲染创设。
4、恰当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学生非常喜爱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它能一下子把学生从课间散乱的心境中聚拢,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5、图画展示创设。图画直观性强,一幅好的图画把问题展示的更加具体、形象,也可通过图画探索画中的数学奥秘。《基本不等式》的新课内容就是通过2002年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图案引入的。
6、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运用网络互动创设多媒体教学中的情境,能够是学生快速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潜能,把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探求之中去。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创设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敢于发表己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的进行。教师要相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的探究,不要怕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不要横加指责,强令修正,应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误养正,完成学习任务。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最显著的特点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表现,即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充足,是否有意义,是否是为着索要探究的问题展开。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充足的时间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关键词:师生互动;多媒体;解题模式
反思近年来的数学教学,可以发现相当部分的学生到高中学习后,数学成绩大幅下降,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消失,数学能力严重不足.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施教,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组织师生互动活动,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中,组织师生互动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暴露自己的思想,活跃他们的思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现自己,提升自己,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案例1 教学“简单的线性规划”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自己寻找类似题目,让他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规律和确定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将整个探索过程推向了.
学生:我们在学习解析几何时遇到过一道求解直线斜率的问题,“已知A,B两点的坐标是(1,2),(2,1),过点(0,-1)的直线l和线段AB相交,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请大家用简单的线性规划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它!大家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这位学生讲述了他的解题思路:首先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则设y=kx-1,A,B两点始终分布在直线的两侧,根据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的规律,能够得到k-3和2k-2这两个式子异号,算上线过A,B点的特殊情况,可得(k-3)・(2k-2)≤0.
教学感悟:现代的课堂和以前不一样了,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课,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获得创新思维的灵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学会了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师则从学生的自由展现发挥中获得教学启发,组建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得到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相关心理学理论,问题会激发人的求胜欲,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努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规律,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2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的教学. 最值是函数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特别对高一学生而言,习惯了求解二次函数在R上的最值问题,对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理解有点困难,特别是对“动轴定区间”或“定轴动区间”的问题更凸显思维层次的不足.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最值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可设计如下问题系列,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问题1:已知f(x)=x2+2x+2,x∈R,求f(x)的最小值.
问题2:已知f(x)=x2+2x+2,x∈[-2,5],求f(x)的最小值.
问题3:已知f(x)=x2+2x+2,x∈[0,5],求f(x)的最小值.
问题4:已知f(x)=x2+2x+2,x∈[-5,-2],求f(x)的最小值.
问题5:已知f(x)=x2+2x+2,x∈[t-1,t],求f(x)的最小值.
问题6:已知f(x)=x2+2ax+2,x∈[-2,5],求f(x)的最小值.
以上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来的,由学生最熟悉的在R上求最小值出发,逐步改变定义域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思考对称轴在区间内、区间左侧、区间右侧等情况的最值问题,经历上述求解过程后,学生理解了区间与对称轴相对位置不同,则最值点位置不同,进而提出“定轴动区间”和“动轴定区间”的问题,学生就更易理解了.
教学感悟:思维始于问题,问题启发思维.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而且是一条激发学生思维、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系列性的问题可以较全面地覆盖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的过程,当学生直面数学问题时,他们的思维会活跃于平时,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感知数学的动态变化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使用,它能将静态的图象转化为动态呈现,从而学生通过图象动态的变化直观感知其中的复杂关系,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轻松而理性地思考数学问题.
案例2的教学,用几何画板生成函数图形,动态地呈现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与区间相对位置关系对函数最值的影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把握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实质. 再如对指数函数图象的教学,在探究底数的变化对图象的影响时,借用几何画板可以演示图象随着底数而变化的过程,把过去比较抽象的问题变得很直观,真正实现学生对函数图形的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感悟:现代认识心理学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对事物的“感知”是认识的起始,最初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认识,通过对表象的加工和理解,能够促进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最终形成“概念”和“符号”.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不例外,直观的“感知”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 过去受限于作图工具的限制,只能手工制图,画出的图形是静态的,缺乏过程感,有时还很容易掩盖图形的重要规律,造成学生错误的“感知”,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形象的动态中,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学规律,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
由初中升入高中,学生们在数学能力方面的差距在扩大,当遇到课外作业不会做、考试考不好,而周围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显得轻松时,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我数学基础差,脑瓜不灵. 因此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抑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的发挥. 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必然会限制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成长. 面对学生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数学的困惑.
教学感悟:(1)不要吝啬你的爱与耐心,当学生在听课、作业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更多的辅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克服学习中的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我可以的. (2)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与成就感,自信心与成就感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细心观察学生,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给他们一种言语性的暗示:你很棒. 以此来建立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在作业的难度上应当控制,作业太难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积淀数学解题思想,提高学生快速解题能力
在高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解题思想,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思想、整体代入的思想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决策使用哪种数学思想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思想的训练,让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去探索解题规律,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案例3 数形结合思想的积累.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数学思维. 在解题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节省解题时间.
例:求lnx=cosx解的个数.
代数解法:lnx的定义域限定在(0,+∞)中,cosx在此定义域中的取值范围为[-1,1],而lnx在值域为[-1,1]内的x的取值范围为■,e,cosx在此定义域中的值域是cose,cos■,由此可知,在定义域中有且仅有一个实数根.
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如下.
数形结合:求解方程解的个数,即为求图象交点的个数,我们可以发现在(0,+∞)上y=lnx呈逐渐上升趋势,两者的图象只能在1,■上存在一个交点,即方程只有一解.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阅读―研究
在教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面临学生的基础差,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我校学生的中考成绩一般都在重点线下50分左右。同时新教材可读性强,容量大,要求高这两个特点,如何利用课堂40分钟,使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自学能力,发展探索应用能力,我在新授课尤其是概念课的教学中,尝试了“问题----阅读----研究”的新教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教高2010级6班、高2011级3班在各级各次考试中居同类班级的第一。
所谓“问题----阅读----研究”新教法,就是教师把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研究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总体思路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1.教学过程概述
下面结合“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高中新教材第一册(下)),P13页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先组织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后,点明主题,由于角的概念己推广到任意角,今天我们来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并利用投影仪出示如下的阅读思考题:(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定义域是什么?(3)函数值是什么?(4)单位圆中的正弦线、弦线、正切线,(5)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如何确定?(6)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然后布置学生看书P13页--P17页,同时要求学生针对各个思考题,若书上找到答案,就用圈点、划线等方式标记,若书上没有答案的,就自己动脑筋,把思考结果写出来。其间教师进行巡视,一方面观察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总结来就是采取两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处理三种关系。
两种形式:
(1)活动在全班内进行。
(2)先在全班内进行,然后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导论。
三个阶段是:
(1)理解知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一般情况是按思考题的顺序,依次由一位同学就其中一个问题发表见解,如能得到师生的认同,就进行下一个,如认为回答不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同学订正或补充,若意见发生分歧,教师应及时地讲解。
(2)应用知识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书上的例题,练习题,采取的方式是先让学做例题(根据需要由一个几个同学上黑板演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反馈予以讲解,再通过练习题予以巩固。
(3)归纳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小结各延伸性的小结,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的归纳小结尤为重要,否则学生会有一盘散沙的感觉。
三种关系:
(1)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目的能否达到,关键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2)答疑辅导并进行必要的讲解,(3)掌握教学的进程,问题的深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辨证统一的,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应用“问题----阅读----研究”的教学法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经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指点来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就能力的培养来说,应结合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启发,在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如刻苦学习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等)。以此促进数学能力的形成。
(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上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不善于或不敢发言的学生,则应热情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难度不大的问题,并对回答过程中的点滴“闪光点”予以表扬。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下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后的几点思考
2.1 关于是否要进行课前预习的问题,经了解主张课前预习的多为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而中上等学生则同意不预习,看来应该区别对待。
2.2 目前的阅读方式基本上是被动式阅读,这说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主动阅读的成分。逐步由被动式阅读过度到主动式阅读,应该怎样进行操作?
2.3 经过实践的检验,从2010级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高一6班试用这种教学方法,至今四学期多,笔者从所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你对目前的上课方法是否满意?结果是80%的同学回答满意。(2)你认为课前预习好还是不好?结果40%的人认为不预习好。51%的人认为预习好,另外有9%的人认为无所谓。因此,在新授课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但基本上可行。而在复习课中能否采用这种方法?如何改进?还需在实践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