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问题 有效 教学模式
一、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笔者认为要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认清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存在些什么问题呢?
1.忽视双基学习,缺少交流合作
作为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我们往往达不到两者与学生学习的和谐状态。有时看似气氛热烈的小组合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往往只是个别人参与小组合作,其他人只是旁观。有人想,或许是我们的学习内容不适合合作学习,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由于学生缺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合作钱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做得很少。这样就导致学生计算能力降低,书写不规范,逻辑推理能力不强,也就使得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常常流于形式。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数学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不能降低。
2.课堂看似热闹,实际效率不高
数学课中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各个教学环节要达到的子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等,只是一味地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常常出现课堂导入冗长,小组交流不合理,教师没有起到点拨的作用的现象。甚至课时过了一多半都还没有进入重点内容学习。结果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把本节课的重点部分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究竟是什么。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时,学生在小学就已经验证过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有的教师在这里又让学生花费时间剪图拼图,在“议一议”部分又不给予有效点拨,以致花费了十多分钟大部分学生还没是不清楚如何验证。实际这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定理的证明到八年级下册才有,这里只需验证一下即可,不必花费太多时间验证,否则重点内容得不到巩固,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质效率低得很。
二、新课改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新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这一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成为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而数学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类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样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笔者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身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欲望,促使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创设情境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从中轻松学到知识。
2.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以“面向全体,尊重主体,播下自信,收获希望,学会创造,迈向成功”为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为介,导悟结合”为教学方法。所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营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获得认识发现与情感体验,才能满足自我潜能发展的需要并激发其创造性。
3.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保证每节课的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死记硬背。训练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速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好比战场上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还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布置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
4.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没有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从“满堂灌”这一极端走向“不敢讲”另一极端,而是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情况出现时,教师即时给予点拨,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此外,自主练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也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有认真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离教现象”主要表现为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点加以改善:(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学生攻克数学难题,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
二、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
自我观念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基本评价。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自我观念。研究表明,自我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人和社会评价的产物,在少年儿童时期尤其如此。所以学校、教师的评价直接塑造着学生的自我观念。因此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内外应多从积极方面评价学生,使他们自尊、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通过这种健康的、富有激励性的自我观念和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针对于不同层次可采取分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较多,如果按中等生的水平授课,长此以往,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课堂质量很难得到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备课分层法、讲解分层法、提问分层法、练习分层法、作业分层法、测试分层法、辅导分层法、作业指导分层法等来教学,这样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促进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不断坚持着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以上从几个宏观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了几点体会,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对广大教育者有所启示,能够为促进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龙林金.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实践与探索.企业家天地,2010.7.
[2]李凤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成功,2008.3.
一、来自数学第一线的作业信息
据调查,当前初中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除了部分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是任务这一层次,经常抱怨作业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不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作业迟交、不交的现象严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业量过大,许多老师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态度,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削弱,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其次,作业形式单一。目前中学数学书面作业为清一色的计算题,这种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不到乐趣,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
二、对布置新型作业的思考
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作业,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应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以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可采用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型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究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作业心态。
最重要的是要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可以设计阶梯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
如学习《分式》的第一节课可布置如下作业。
a.准备型的家庭作业(预习作业)
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分式的意义。
(2)有理式的概念。
(3)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4)分式的值是零的条件。
这类准备型的作业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b.练习型作业(书面作业)
(1)当?摇?摇?摇时,分
扩展型和创造型作业主要用来考查学生是否能把熟知的技能和概念运用于新的情景。这道题大多数学生的能会是:由于x-2=0,因此x=2时,分式的值等于零。但是,虽然x=2时分式的分子为零,但此时分式的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分式没意义。因此当解出x=2后,还要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分子为零,但分母不为零)检验所得结论是否合理。
新课一般都可以布置以上三种类型的作业,这样布置的作业具备多样性、层次性,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三、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作业,教师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1.对一些较难的作业,要作适当的提示或举相似的例子说明,或让学生讨论变流,集中大家的智慧。
2.与其他科任老师协调布置作业,让学生既能完成作业,又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3.批改作业时,给予适当的评语,写一些鼓励性的言词,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必要时进行个别面批。
关键词:开放式 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数学》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这几年来,人教版教材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对青少年的素质教学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学的重点也放到了实践教学上面。新教科书主要突出了中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我们要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还要正确应用人教版新教材。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进作业、进行实践
实际上,传统教学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巨大的,因此,单纯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还是不够的,我们要讲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学习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课后作用的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关键的作用。但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习题都是编者根据教材拟好的,长期进行该类训练不利于学生主动思维的发挥,更别谈创新。
所有,我们可以改变作业练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训练。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我们可以用比例知识将两杯不同大小的水的甜度调节到一致,再让学生品尝检验。通过实践训练,学生不仅很好地运用新知识,还能获得更多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因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要融入实际
教学活动应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作为老师,可以将教材中一些内容改编成与生活实际贴近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的例5时,我们可以改编它的题目,再进行教学,可以把其中的地理位置改编成学生熟悉和生活的城市,结合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以此来教学,能较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他们融入到学习中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谭青兰.数学开放题应该开放式教学[J].湖南教育.2001.(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9-02
一、设计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护理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目的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的多种交流形式;采用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以小组单位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实践创新地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并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都以“90后”为主,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而倾向于实践操作,对网络、智能手机、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学生以上特点,本次教学以“静脉输液”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微课、操作微视频、情景短片、flash动画游戏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明确操作要点,实现在操作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见表1。
(二)学生反馈。学习结束后我们让学生就本次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进行评价,我们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对“您觉得上课过程中,参与的机会增多”、“您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3项的认可度最高,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她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四、教学体会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中职护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资源、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实现在操作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现在大多是以“讲解―接受式”为主的传统教学,这样的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往往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微课、规范化操作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技术,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不同感官冲击,使学习内容更加有趣、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按照课本中以章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是将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以“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常需要登录学校的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观看微课和教学视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互联网检索、阅读教材等方式学习。此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需要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来获取任务解决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转变,可见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学生的“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在信息技术视野教学下,通过两段动画短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让小组围绕任务,查阅教材及网络资料,逐级进行讨论、汇总。教师要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以手机实录制作视频并上传平台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点评。通过汇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她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扮演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