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问题 有效 教学模式
一、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笔者认为要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认清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存在些什么问题呢?
1.忽视双基学习,缺少交流合作
作为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我们往往达不到两者与学生学习的和谐状态。有时看似气氛热烈的小组合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往往只是个别人参与小组合作,其他人只是旁观。有人想,或许是我们的学习内容不适合合作学习,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由于学生缺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合作钱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做得很少。这样就导致学生计算能力降低,书写不规范,逻辑推理能力不强,也就使得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常常流于形式。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数学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不能降低。
2.课堂看似热闹,实际效率不高
数学课中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各个教学环节要达到的子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等,只是一味地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常常出现课堂导入冗长,小组交流不合理,教师没有起到点拨的作用的现象。甚至课时过了一多半都还没有进入重点内容学习。结果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把本节课的重点部分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究竟是什么。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时,学生在小学就已经验证过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有的教师在这里又让学生花费时间剪图拼图,在“议一议”部分又不给予有效点拨,以致花费了十多分钟大部分学生还没是不清楚如何验证。实际这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定理的证明到八年级下册才有,这里只需验证一下即可,不必花费太多时间验证,否则重点内容得不到巩固,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质效率低得很。
二、新课改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新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这一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成为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而数学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类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样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笔者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身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欲望,促使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创设情境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从中轻松学到知识。
2.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以“面向全体,尊重主体,播下自信,收获希望,学会创造,迈向成功”为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为介,导悟结合”为教学方法。所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营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获得认识发现与情感体验,才能满足自我潜能发展的需要并激发其创造性。
3.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保证每节课的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死记硬背。训练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速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好比战场上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还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布置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
4.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没有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从“满堂灌”这一极端走向“不敢讲”另一极端,而是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情况出现时,教师即时给予点拨,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此外,自主练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也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有认真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离教现象”主要表现为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点加以改善:(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学生攻克数学难题,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
二、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
自我观念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基本评价。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自我观念。研究表明,自我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人和社会评价的产物,在少年儿童时期尤其如此。所以学校、教师的评价直接塑造着学生的自我观念。因此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内外应多从积极方面评价学生,使他们自尊、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通过这种健康的、富有激励性的自我观念和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针对于不同层次可采取分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较多,如果按中等生的水平授课,长此以往,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课堂质量很难得到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备课分层法、讲解分层法、提问分层法、练习分层法、作业分层法、测试分层法、辅导分层法、作业指导分层法等来教学,这样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促进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不断坚持着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以上从几个宏观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了几点体会,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对广大教育者有所启示,能够为促进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龙林金.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实践与探索.企业家天地,2010.7.
[2]李凤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成功,2008.3.
一、来自数学第一线的作业信息
据调查,当前初中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除了部分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是任务这一层次,经常抱怨作业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不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作业迟交、不交的现象严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业量过大,许多老师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态度,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削弱,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其次,作业形式单一。目前中学数学书面作业为清一色的计算题,这种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不到乐趣,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
二、对布置新型作业的思考
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作业,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应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以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可采用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型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究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作业心态。
最重要的是要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可以设计阶梯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
如学习《分式》的第一节课可布置如下作业。
a.准备型的家庭作业(预习作业)
阅读课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分式的意义。
(2)有理式的概念。
(3)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4)分式的值是零的条件。
这类准备型的作业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b.练习型作业(书面作业)
(1)当?摇?摇?摇时,分
扩展型和创造型作业主要用来考查学生是否能把熟知的技能和概念运用于新的情景。这道题大多数学生的能会是:由于x-2=0,因此x=2时,分式的值等于零。但是,虽然x=2时分式的分子为零,但此时分式的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分式没意义。因此当解出x=2后,还要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分子为零,但分母不为零)检验所得结论是否合理。
新课一般都可以布置以上三种类型的作业,这样布置的作业具备多样性、层次性,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三、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作业,教师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1.对一些较难的作业,要作适当的提示或举相似的例子说明,或让学生讨论变流,集中大家的智慧。
2.与其他科任老师协调布置作业,让学生既能完成作业,又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3.批改作业时,给予适当的评语,写一些鼓励性的言词,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必要时进行个别面批。
关键词:开放式 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数学》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这几年来,人教版教材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对青少年的素质教学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学的重点也放到了实践教学上面。新教科书主要突出了中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我们要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还要正确应用人教版新教材。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进作业、进行实践
实际上,传统教学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巨大的,因此,单纯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还是不够的,我们要讲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学习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课后作用的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关键的作用。但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习题都是编者根据教材拟好的,长期进行该类训练不利于学生主动思维的发挥,更别谈创新。
所有,我们可以改变作业练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训练。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我们可以用比例知识将两杯不同大小的水的甜度调节到一致,再让学生品尝检验。通过实践训练,学生不仅很好地运用新知识,还能获得更多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因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要融入实际
教学活动应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作为老师,可以将教材中一些内容改编成与生活实际贴近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的例5时,我们可以改编它的题目,再进行教学,可以把其中的地理位置改编成学生熟悉和生活的城市,结合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以此来教学,能较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他们融入到学习中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谭青兰.数学开放题应该开放式教学[J].湖南教育.2001.(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9-02
一、设计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护理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目的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的多种交流形式;采用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以小组单位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实践创新地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并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都以“90后”为主,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而倾向于实践操作,对网络、智能手机、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学生以上特点,本次教学以“静脉输液”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微课、操作微视频、情景短片、flash动画游戏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明确操作要点,实现在操作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见表1。
(二)学生反馈。学习结束后我们让学生就本次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进行评价,我们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对“您觉得上课过程中,参与的机会增多”、“您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3项的认可度最高,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她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四、教学体会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中职护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资源、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实现在操作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现在大多是以“讲解―接受式”为主的传统教学,这样的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往往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微课、规范化操作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技术,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不同感官冲击,使学习内容更加有趣、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按照课本中以章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是将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以“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常需要登录学校的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观看微课和教学视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互联网检索、阅读教材等方式学习。此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需要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来获取任务解决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转变,可见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学生的“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在信息技术视野教学下,通过两段动画短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让小组围绕任务,查阅教材及网络资料,逐级进行讨论、汇总。教师要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以手机实录制作视频并上传平台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点评。通过汇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她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扮演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学生特点――组建课外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组建若干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需要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达到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比如,对动画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就参加动画制作小组,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向他们介绍Flash、3Dmax等软件,并让学生利用菜单深入研究这几个软件的高级应用方法,自己编制、创作动画片。例如,一个学生用Flash制作了“母亲节快乐”的动画,用动画设计了母亲陪伴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画面优美,情节感人,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得的成就感。而有的同学喜欢平面设计,就参加平面设计小组,我就在课外活动时间,向他们介绍Photoshop等常用软件的,并让学生利用菜单深入研究软件的高级应用方法,自己设计、创作作品。这样,学生通过电脑课外活动,提高了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安排各类竞赛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结合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习兴趣,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例如,七年级的学生我会在学完“中文输入”内容后,安排一次“打字”比赛;在学完“画图”程序课程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电脑绘画比赛。八年级的学生,在学完“FrontPage”课程后,我会安排一次“电子报刊设计” 比赛。九年级的学生,在学生“FrontPage”课程后,我会组织“网页制作”比赛。通过组织各类竞赛,并对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爱好和兴趣。
三体现课程的整合性――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同其它学科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键盘指法时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可选取一些英语课程作为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对课文内容和单词的记忆。学习汉字的录入时,可以让学生录入一些课本上喜欢的篇目,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在学习“画图”程序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美术课程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电脑绘画创作。这样,学生容易感受到时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是相关联的、统一整体。
四做到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到学校办公室任职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打破那种传统的题海型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的作业模式。
一、作业内容要精练选择,精心设计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巩固提高数学知识又考虑数学思想的渗透。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精选的作业题既可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效率。
二、作业布置要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教育要素的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布置必须有层次性,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要求原则。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作业。如可以将作业设计分为必答题与选做题。适量的、基础的、典型性的题目必答。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做,从而对作业在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使学困生能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让学生喜爱做作业。
三、作业形式要灵活多变,富有情趣
1.变“传统习题”为“探究习题”,使学生在类比探究中生成新知识。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便能牢固记住过程和结果,还能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
2.变“布置作业”为“设计作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去编制问题和习题,以巩固和完善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使学生享受到了自我创造的愉悦又使他们主动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
3.变“笔答作业”为“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总之,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一个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认知过程。教师应该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途径
初中数学作为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着关键性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升学与学校的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着力点是通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掌握必要的探究方法,尝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究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只有充分尊重数学的教学规律,深入的进行教学研讨才能不断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不够
初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强,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开拓精神较为强烈。在数学学习中,初中学生一般怀有较强的疑问精神,对于数学难题有较强的探索精神。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将学生的这种探索发现精神充分的鼓舞,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长。而当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过分的注重了数学知识的教授,没有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原有的积极探索精神,导致学生的思维较为定势,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开发。
1.2教学手段与方法较为落后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对于很多同学来讲都是枯燥无味的,很大程度上使依靠自制力进行强制性学习的。如果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沿用传统的、落后的方法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必定会导致学生更加的反感,不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当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师对于先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掌握的较少,不能根据学生与教学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是陈述课本,拓展习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时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过少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大都集中在课堂当中,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对于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都是在普通不过的常理。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对于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机会就几乎为零,很少有教师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数学实践教学,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也仅仅局限在数学课堂当中。数学实践机会的丧失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思考能力有着毁灭性的影响,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很难进行实践应用。另外,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的结合现实实际,使学生理解数学的真正用处,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观念,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2.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完善途径与措施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着指导性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的教学探索,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效果。
2.1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与保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定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探索,实现学生间的沟通,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断进行问题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设置不应过大,以免影响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形成盲目的悲观。难度设置也不能过小,造成学生盲目乐观的心态,不利于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进行相关的跟踪指导,对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是遇到的较大困难教师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指点,增强学生解决问题成就感,这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2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科技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不断的深入,有效的现代科技手段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教学,不断提高授课的现代性与时代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实现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深入运用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在多媒体媒介下进行数学学习能够更加投入,学习效果也会大大的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更多的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掌握并能熟练的运用多种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现代科技手段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益性。
2.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思维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需要进行相关教学,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在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学习的自主性。数学的课堂应更加的开放,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的局限于课本的相关知识,教师还应进行更多的数学拓展,联系实际进行发散思维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还能开拓思维,发散思路,这对于今后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景斌.中学数学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新疆 初中数学 学习目标 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工作者对我国教育的审视,教育模式中“教”的缺陷显现地较为明显,因此,在新课改中,大部分的改革都是针对教师的“教”,但是对于学生的“学”往往比较忽视。事实上,学生如何学,是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如何获取知识、需要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把握知识的一般性规律,是教师教学有效性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就以新疆地区某初中为例,分析创建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设置的有效方式。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以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能力为参考
有学者提出,学习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想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就必须要先分析当地的政策方针、班级的学习基础,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一般经验,着力解决以往学习目标制定中不统一、规范性差、个体性被忽略的现象。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如何设置有效的学习目标,在此之前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新疆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大多是维吾尔族人,用于日常交流的语言多为维吾尔族语。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往往还面临着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转换的问题,初中时期,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数学知识的接受上存在的阻力也大小不一,但这给教师分析班级学生真正的数学学习能力施加了压力。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自能力,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成了教师共同的心声。但要肯定的就是,在设置学生学习目标时,要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能力作为基本参考,以师生互动方式为主,一定能够找到一个提高新疆地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式。
二、每位学生在每个时期学习目标不同
教师教学是一种以班集体为单位,由教师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大纲设置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活动。学生学习是通过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以及自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内化,从而灵活运用知识的活动。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过程,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结果,这两者都必须要以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基础,有学习目标的引导,才能使教学和学习事半功倍。
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学习目标是根据学习主体转变的,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才能起到控制和激励的作用,而且,要将学习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行为目标个结果目标、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尽量做到不同学生、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学习目标。
三、设置科学合理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一个十分系统、复杂的过程,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班级学生的水平等,以下就简单分析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1.分析教材
该初中是新疆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初中每位数学教师都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烂熟于胸,而且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要讲的内容,大多可以信手拈来,他们熟悉所教教材中的每个概念、公式,这样的教师团队,已经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教材排版都是按照知识由浅入深的顺序编写的,前一节知识的学习正是后一节知识的铺垫,这也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必须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讲课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制定学生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科学地运用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
2.借助电子设备设置学习目标
该初中,数学课堂要求用汉语授课,因此,对于班级学生和授课教师来说,要想学好数学,最基本的知识传授交流不能有太大障碍,因此,该校在教学中加入了电子设备,多媒体设备能够将以往仅仅通过书本、声音、黑板传授的知识,用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加立体清晰,借助电子设备设置学习目标,确实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学习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映衬
教师的教法,在具体的教学中展现的最为明显,教师在选取教法之前,必须要尊重班级里每位学生的现实状况,在每节课开始之前,了解每位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据此分析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可能最薄弱、最难以理解的地方,而且在课堂设计之前,教师的课堂设计必须要考虑本节课的预期目标,并思考要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教材内容,如何引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该如何安排,以及本节课的延伸知识必须要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当所有环节安排好了,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可行性之后,再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并不一定必须要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共同前进,而是希望每个环节都能成为下次目标的引导,分阶段、分步骤去实现。
四、结语
新疆地区数学学习条件较之发达地区弱,而且师生同时还面临着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转换的障碍,因此,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更加科学合理,我国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新疆地区奋斗的学者们,应当目标一致,总结实际经验,制定有效的初中数学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为国.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教材与新型师生关系[J].现代阅读,2011,(20).
[2]薛建民,王永安.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talent in different fields is also increasing, and talent in all areas of mathematics as the master basic skill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train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mathematical ability, so in order to maximize students' mathema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it must be mor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to carry out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hrough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build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to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eaching a comprehensive set forth, and for the limitation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ontent knowledge, explore a new training model used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limitations of knowledge; course reform; new training model
1 高中数学教育培养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的主要方式,也是其今后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的开展中,着重探究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育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中数学教育已经日渐成为了高中教学的重点,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成为了校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课程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教育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教学理念,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在日渐拓展,教学培养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和丰富。
但就当前我国高中数学的教育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仍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多数课程的开展仍依赖于“教师讲授,学生笔记”的形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充分全面的思考,灌输式的学习也导致了学生对数学课程兴趣的日渐衰减,学习研究的主动性消失殆尽。此外,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多数学生过分依赖于“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成绩,而这却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问题的实践性探究,纯粹的公式记忆和习题练习,也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创新思考的能力,从而错过了提高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2 高中数学新型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2.1 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数学学科的起源与发展都与实践探究紧密相关,从圆周率的计算到不同数学定理的提出,实践探究与应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就必须将教学模式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并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角度出发,在讲授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同时,更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为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奠定基础。注重高中数学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还能够有力地保证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从而更为全面地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2.2 注重教学模式的普适性
现代化高中数学教育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其应用价值在于对不同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应性。在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中,为了保证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综合提升,必须能够从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对高中数学的教育开展进行引导和改进,从而切实有效地实现高中数学新型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保证新型教学模式下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数学教学培养模式在强调校园普适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群体的普及适应性,能够在教师的数学课程开展中有效地帮助教师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2.3 重视对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培养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育的创新培养中,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就要首先实现学生和教师间的角色转换,通过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展的中心,进而促进高中数学课程的针对性开展。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能够使教师充分认清数学课程开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在新型培养模式中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数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的同时,对培养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使新型培养模式能够更为全面地带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3 高中数学走出知识局限,构建新型培养模式方案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走出知识的局限,并不是一个虚妄的话题,它是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变革下的必然趋势,是对未来科学教育的新一轮探索,因此需要教育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3.1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在多数高中的数学课程教学开展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仍停留在教师讲授知识,学生笔记记录的阶段,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的授课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范畴,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则更为有限。加之数学课程教学设备的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为了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脱离课本知识内容的局限,就要在实际教学的开展中更多地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师的课程内容教学中,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与改进。高中数学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分析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的处理方案探究为途径,带领学生通过验证,归纳以及实践探究等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知识内容的探究和学习中。在这一新型培养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不仅在课程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中摆脱了课本知识的局限,也逐渐建立起了现代化课程教学的流程,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对高中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方式的有效优化。
3.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
为了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更为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就要以学案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引导,并在学案要求下完成数学课程的预习和练习,从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反馈,使其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要首先制定目标索引模块,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制定问题引导模块和反思模块,从而更为全面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同于教学教案,教学教案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文本,而学案导学模式的开展则侧重于利用学案载体,使教师更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学案导学新型培养模式中,教师要在课程开展之前,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学案内容进行编写,为了保证学案内容在数学课程的开展中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将更为丰富的探究型实践活动融入到学案导学中,从而引导学生在积极配合课程问题研究的同时,能够更加主动地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建立起合作探究的意识,为其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
探究分析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高中数学新型培养模式下,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就必须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要首先强调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基础,并利用合作学习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数学问题的探究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分析时,教师也可以创设出对应的问题情境,并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提出问题的处理方案。在完成了数学问题探究分析后,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问题分析结果进行整体评估,并将最为优化的方案介绍给其他学生,通过对有效探究方式的共享,提升班级学生的数学问题平均探究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模式应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还要对选题内容进行筛选和优化,并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实际出发,设计丰富的探究性问题,为了有效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还要针对问题的开放性进行提升,并在课程知识的讲解中,将问题的探究过程放在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位置,从而使学生在分组探讨的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实现知识迁移,为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剖宫产;大出血;新生儿窒息;麻醉处理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33-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4%~6%[1],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8%的产妇死亡是由于产后出血[2]。因此了解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掌握病程发展,提前制订好抢救和干预措施,是帮助产妇安全度过危险期的关键。本例通过对抢救过程的回顾,分析产妇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各种危险因素,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借鉴。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体重69 kg,因31+2周妊娠,阴道持续流血入院,B超示完全性前置胎盘,拟中止妊娠,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红细胞(RBC)3.21×1012/L,血红蛋白(HGB)105 g/L,血细胞比容(HCT)30%,血小板计数(PLT)145×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1.8 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26.2 s。入室开放静脉,监测心电图(ECG)、无损血压测量(NI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备好抢救用品。选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开始各项生命征稳定,顺利剖出一男婴,体重1.8 kg,皮肤青紫、无呼吸,HR 107/min,Apgar评分3分。将婴儿置保温台口咽吸引,行面罩加压通气,给纳洛酮0.2 mg。婴儿青紫未改善,呼吸未恢复,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后心率降至68/min,静脉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1 ml,行胸外按压,心率升至85/min。追加1∶10 000的肾上腺素1 ml,脐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及5%葡萄糖5 ml。婴儿肤色转红、呼吸渐恢复,心率回升至110/min,SpO2 99%,Apgar评分达8分,后转监护室观察治疗。
台上产妇子宫大量出血,注射缩宫素,明胶海绵填塞,缝扎创面未奏效。出血量达1500 ml,新开放两条输液通路,输林格液和万汶1500 ml,行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子宫出血迅猛,已达2500 ml,又输液1500 ml,加输红细胞悬液1000 ml。查血:RBC 3.2×1012/L,HGB 76 g/L,HCT 23%,PLT 62×109/L,PT 14 s,APTT 55.1 s,纤维蛋白原(FIBC)2.2 g/L,输新鲜冷冻血浆600 ml。止血仍困难,决定改行子宫全切,失血达5000 ml,血压降至50/30 mm Hg。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间断静推苯肾上腺素100 μg/次,静滴0.01%的苯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在85/55 mm Hg左右。复查血:RBC 2.1×1012/L,HGB 67 g/L,HCT 20%,PLT 35×109/L,PT 22 s,APTT 112.2 s,FIBC 0.8 g/L,D-二聚体1.9 mg/L。此时患者刀口及桡动脉穿刺处渗血,考虑患者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但考虑患者出血迅猛及硬膜外麻醉,未应用肝素,继续补充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加入血小板、冷沉淀及纤维蛋白原。给予5%生理盐水250 ml、地塞米松10 mg,间断静注葡萄糖酸钙。应用苯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在100/60 mm Hg左右。患者出血渐止,成功切除子宫。术毕统计失血共7500 ml,输晶体液2500 ml,胶体液2500 ml,红细胞悬液12 U,血浆1600 ml,血小板17 U,纤维蛋白原4 g,冷沉淀100 ml,葡萄糖酸钙4 g。复查血,RBC 3.41×1012/L,HGB 108 g/L,PLT 102×109/L,PT 16.2 s,APTT 45.3 s。观察无活动性出血,送患者返病房,复查凝血无异常,拔出硬膜外导管。随访患者恢复好,未发现并发症,痊愈后出院。
2 讨论
新生儿窒息指新生儿出生后1 min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并伴有呼吸循环障碍的状态。国内报道为4.7%~8.9%[3]。新生儿窒息因素分胎儿因素和孕母因素。胎儿因素有脐带因素,羊水Ⅱ、Ⅲ度混浊,早产儿等;孕母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等[4]。本例胎儿系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产妇又有前置胎盘,并且存在前置胎盘的产妇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72%和17.93%[5],前置胎盘影响子宫收缩,极易导致产后出血[6]。所以新生儿窒息的孕母和胎儿因素均有,必须提前预料到,做好婴儿抢救准备,以防措手不及。
本例产妇既要重视新生儿窒息抢救,更要重视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因其极易发展为DIC而危及产妇生命,这是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7]。而掌握风险因素,及时明确诊断,提前制订救治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8]。对于DIC的诊断,有如下标准[9]:①存在引起DIC的疾病,如病理产科,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②有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和休克;③血小板正常3 s),FIBC降低(
大出血并发DIC非常危险,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只有去除原发诱因,才能从根本上治愈DIC,一旦去除诱因,适当对症处理,病情多会迅速好转或治愈。对本患者评估后行手术治疗是正确的,且产科诱发的DIC在子宫清空后治愈率最高[10],本例患者预后符合这一论断。
本次抢救的特点是及时控制症状,如补充血容量抗休克,补充凝血因子,纠正酸中毒,生命体征支持等,这些措施可为手术创造最佳条件。而以往对输注血浆、凝血因子有争议,认为是“火上浇油”。但急性失血,患者往往无明显的高凝期,而是迅速进展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因此积极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在DIC的过程中可提供良好的止血[11]。本例抢救中未察到DIC加重趋向,相反因及时补充血浆、凝血因子、冷沉淀后,患者出血渐止,凝血功能逐渐恢复,使手术顺利完成,挽救了产妇生命。
DIC初期是凝血亢进,应用肝素阻断高凝的恶性循环是治疗DIC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应用的理想时机是高凝期,这一时机把握困难,并且有报道肝素治疗DIC并没有明显提高产妇抢救成功率[12]。本例患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凝血检查项目多有异常,应用肝素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出血,所以对肝素的应用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总之,对产后大出血并发DIC要高度重视,应了解高危因素,掌握病情进展,备好抢救措施,根据病情及时对症处理,帮助妇婴度过危险期。
[参考文献]
[1] 梁朝霞,陈丹青.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新特点[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1):897-898.
[2] 崔红,陈静,刘彩霞.2001年和2011年产后出血的救治及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6):167-168.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2-910.
[4] 杨沽,房桂英.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7):108-109.
[5] 刘彩云,龙雁,唐荣瑜.凶险型前置胎盘39例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7):850-851.
[6] 罗方媛,陈锰,张力,等.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五种止血手术疗效的比较及止血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9):641-645.
[7] 徐淑静.1例产后出血并发DIC诊治的经验教训[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101-102.
[8] 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等.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44-146.
[9] 彭晓鹰.16例产后出血并发DIC的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253.
[10] 林建华.凝血功能障碍致产后出血的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93-95
[11] 郝锋.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18):31-3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函数;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是通过变量的教学引入的,学生首次接触变量,相比于常量来说变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这是重要的转折,因此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就必须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结合初中数学函数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①在分析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其认识的直观性,例如,可以通过动图展示温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时间变化等来展示变量带来的改变;②紧密地结合函数概念教学,函数概念是教学的重心;③在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让学生利用绘图软件作图,更加直观和快速地绘制函数的图像.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在函数概念学习中的应用方略
初中数学函数的基本概念内容主要有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常量、变量和函数等,函数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从常量到变量的转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为此,可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信息技术设立问题情境来引出函数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新概念的学习也应该结合学生原有的对概念的认识来开展,通过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
2.性质与图像教学的应用方略
性质与图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等,数形结合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用手绘图既费时又费力,而应用几何软件画图,不仅仅能够动态地展示函数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同样也能够使得函数轨迹更加直观,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体验知识的产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函数图像,动手参与,做知识的探索者.以反比例函数为例,教师可以通过Excl展示反比例函数的生成,以U=X・Y为例,即Y=U/X.这个函数的变量为X,Y,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为U,输入Excl表格中生成图像,选择折线图中的反比例函数,可以得出.在相同的坐标下,通过改变U值的大小,观看图像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函数图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思想.
3.函数应用中的应用方略
新一轮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如何将函数的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是教学的重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生活场景可以通过函数建立模型来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也会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变量、方程等知识的理解.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也能够更好地创建问题情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认知和学习工具,引导他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二、应用策略的具体化操作
1.创建情景
(1)问题情景的创建。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对数学问题情景进行创建,同时将更多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也能够为下一步的学习环节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建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在具体的应用中也可以交叉融合使用.例如,问题情景的出现可以通过讲故事、图像、视频、模拟实验、现场活动等多种情况实现.在函数的新概念教学和引入中,通过恰到好处的问题情景的引入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视频动画以及图片等信息来介绍函数的变量,并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让学生去理解事物存在的某种映射关系,从而理解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而在学习函数基本概念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生活中变量导致的变化.比方说,在PPT中,教师将问题提出来,例如,用60m篱笆创建一个形状为矩形的场地,如果该矩形的长为10m,那么其面积为多少?若该矩形的长为15m、25m或者20m,那么其面积又分别为多少?提出问题后,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可站起来独立回答.教师在该活动期间应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精准地创建函数关系,学生是不是可以利用函数的知识将矩形的最大面积求出来,学生能否精准地回答出自变量的实际取值范围.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函数模型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函数理念认识与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模拟试验教学情境的创建。采用实验的方式取得数学知识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一些实验条件通常无法在课堂中实施,而通过信息技术则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模拟实验场景.几何画板是一种专门为课堂设计并开发的教学软件,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图形和图像,能通过简单的技巧和操作来进行绘图.学生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软件来动手做数学实验,发挥想象空间去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提供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函数之间的融合也可以扩展知识的获取通道,并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场景和手段.例如,实验过程、重要数据、实物模型、百家思想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很多课本上无法展现的、没有的、容纳不了的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极大地提升并改善了教学的资源环境.
3.提供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对于学生的促进和帮助有着很大的价值,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对人的认知过程提供参考.比较常见的认知工具有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集工具、动态/静态工具、问题/任务表征工具.提供认知工具要充分地利用网络化的背景,教师要积极地在网络中搜集和函数有关的认知工具,借助浩瀚的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发挥网络化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发挥其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这自然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呢?下面本人将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建议。
一、明确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低效的原因
1.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有的一些评价体系过于关注成绩,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其他阶段或方面的进步,这种理念势必会造成教学过程中重心的偏移,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只是机械的模仿与记忆,难以形成学生独特的数学思维,阻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由于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缺乏主动探索的热情,课堂气氛也便死板许多。
3.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接受程度,一味的按照教学规划与进度要求进行教学,学生的接受状况被忽略,使得教师与学生难以形成统一的步伐,教学效果也便大打折扣。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动力,而不断的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过程便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在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注意不断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同时,创设情境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2.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新课改以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学活动过程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彰显,学生可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初中数学的课堂也必将更加高效。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指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指导之下积极思考,认真探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更快速高效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3.给予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学生在经过种种问题的解决过程过后,探究了其中的数学概念、原理,这时,往往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展示思考成果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因为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的同时,也能更为明显地暴露出其中的问题,有助于师生共同努力,解决学生学习上的误区。高效课堂的构建绝不能缺少展示这一环节,因为,缺乏了展示的课堂便缺乏了应有的活力。
4.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点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华之所在。生活中面临的许许多多的现实数学问题,无不是需要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解决的。数学问题数不胜数,若想真正的脱离题海战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之道,也只有这
样,学生才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学习的主人。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之中,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教会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在学生领会知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安排有趣的教学内容,将其中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内容中,有“空间里的平行关系”的知识,教师可以以教室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中棱、面等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应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比较其异同的过程中发现以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6.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会产生具体的差异,学生都有其独有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相比自己以前都有提升,从而促进整个班级数学水平的提高,形成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便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理念等都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不注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极易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兴趣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便会自觉主动地积极思考,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作为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
8.适时激励评价。新课改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应该恰当的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及时的评价,即便是一个赞许或者是期待的眼神,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需要为学生送出鼓励的话语,因为,可能正是因为某一次小小的鼓励,学生便有可能终身受益,成为学生生涯中的一笔财富。让学生在激励中得到肯定,获的满足,从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总结
总之,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投入于其中,认识到现存的问题并根据改进措施及时改进,深入贯彻各种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切实地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数学思想的形成,就一定能够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校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
一、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归因分析
1.由数学学科特点导致的学习心理障碍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逻辑的严谨性显著增强.这种严谨性表现在高中数学知识间环环相扣,构成纵横交错、条理严密的逻辑演绎系统.学习和应用时,高中数学更讲究有理有据、逻辑规范、完整全面.因此,学生常有讲理无据、述理不清之感.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数学的又一特点.高中数学更多地用形式化、符号化的抽象语言进行思维表述.因此,数学有比其他学科更远离“现实情景”之感.
2.新教材不足引发的学习心理障碍
新教材中,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诸多知识点上存在脱节现象.例如,立方和(差)公式、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等被高中教师视为“常识”的知识,而初中数学已经删减.学生诸多的知识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心理负担.新教材知识跨度大、思维方法跳跃快、教学时间少.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便有多次不同知识特点和思维模式上的跳跃:从“集合”到“函数”,从“函数”至“立几”,从“立几”到“解几”,数学真成了“思维的体操”.
3.教学不当诱发的学习心理障碍
任务心理和惯性思维导致不少教师的教学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例如,赶进度,不按课标要求教学,提前讲授或拔高要求教学有关内容,学生力不从心.课堂教学方法的僵化古板,缺乏有效教学情境,重结论轻过程等,学生在毫无兴趣、被动应付的状态下学习,能有好心情吗?
4.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自卑心理,定式心理、浮躁心理、依赖心理等.如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学生从初中来到高中后,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原来的“佼佼者”可能沦为“平庸者”,自卑心理油然而生.二是高中数学无论是知识的深广度还是教学的节奏感都明显高于初中,学习压力感陡增.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和心理障碍矫治对策
1.帮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1)数学语言趋向符号化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和结论,而高中数学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交织使用,且比初中更趋于抽象化、符号化、形式化.例如,高一数学触及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大都趋于符号化、形式化.这种抽象程度上的突变陡增了学生思维的梯度,学生常有抽象、玄乎、远离生活情境之感.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多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介绍各种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和意义,有意识、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多种语言互相转化训练,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和抽象思维水平.
(2)推理运算趋向形式化
高中数学的推理运算更多的是符号化、形式化的推演.比如,初中数学也涉及了函数的单调性,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函数图像特征进行直觉思维判断,而高中主要是从代数的角度通过数式运算进行推理判断,思维难度加大了.对此,教学上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思维形式转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引导和训练,并适当通过比喻、直观教具等降低思维梯度和难度.
(3)思维方法趋向理性化
在思维方式和抽象程度上,高中与初中大不相同.首先,初中数学思维较程序化、模式化、套路化.如,解分式方程有非常程序化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易模仿掌握.其次,初中数学在思维层次上较“感性”化,常常以直观、特例等代替严格的形式论证.如,初中通过几个特例的观察就得到了不等式的性质,而高中需要严格证明.因此高中数学在思维方式上更加“理性化”.以机械化、程式化、模仿性为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学中加强数与形、特殊与一般、直观与抽象等思维模式的转换训练,注意变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4)知识网络趋向交汇化
知识量上的急增是高中数学异于初中数学的又一鲜明特点.学生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信息量比初中明显增多,而练习、消化的课时却相对减少,这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有“应接不暇”,被教师“拖着走”的感觉.而且高中数学内容更加复杂化、交汇化,如解析几何、代数、平面几何、三角等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知识的交汇性显著增强.
2.在新课标理念下改进教法和优化学法
(1)注意高初中知识内容的衔接
高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了解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铺垫,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心理上有“水到渠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