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

网络经济的核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网络经济的核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经济的核心

篇1

一、引言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同的时代需要企业做出不同的应对战略。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无形中就要已经昭示,所有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发展同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网络经济的迅速扩展实际是也给所有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在这种网络经济大潮的刺激下,到底催生了企业的和心境该呈现何种经济形态?企业又该作何战略来应对挑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分析。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竞争的趋势与特点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而网络经济的产生与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地理距离已不再是竞争的障碍,更加使整个社会的资源整合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效率一步步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也今非昔比。那么,与之而来的便是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全世界的经济实体都面临着同样的竞争,强者生存。

网络经济以之为代表的便是虚拟企业的产生。对虚拟产业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具有完整的从生产到销售的功能,但在企业内却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企业为了节约资源或者无力承担其他环节的资源支配,所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其虚拟化,并依靠外部作用来完善缺陷,进而将其创造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虚拟产业的产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进入了全新的竞争模式。

随着经济进一步虚拟化,信息流已经稳居核心地位。信息流在体现在任何企业形态中,而我们所熟知的物流和工作流,在经济发展中无论呈现何种生命形态,最终都与信息流难逃干系。因此,深入认识和研究“信息流”,将会打开企业发展的全新面貌。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谁懂得了信息流的规律,谁就掌握了经济的主动权。可以这样说,信息流已经成为现今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命脉。

三、网络经济下如何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优势

网络飞速发展,为企业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企业为了谋求发展,也不得不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去寻求与自己发展轨迹相和谐的电子信息手段进行自身的完善与资源整合,以达到优化成本、优化资源和缩小与其他企业之间差距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从企业技术联盟和企业管理边际成本两个方面来谈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企业在网络经济下要想改变自己的不利位置,就必须要建立起来一条完善的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的链条。当然,这也是利用网络经济塑造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网络经济的出现催生了各种经济状态,对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而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网络效应,就不得不要求企业在竞争中必须要发挥出规模经济的作用,这也就要求使得企业必须强化其研究与开发工作,抢先一步向市场推出自己的优势产品。但是在每家企业都时刻追求创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维持自己的某种产品长期的技术优势,更不可能在生产技术上一直遥遥领先。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就是这样,总会有后起之秀,来将你取而代之。因此一些企业就必须在竞争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路,寻求自己的技术伙伴,建立起企业之间可靠的技术联盟,共享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彼此资源,使得企业效益最大化。这种新形势下的技术联盟,可以防止因企业单独开发与研究失败后的资源浪费,这种以联盟方式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的将资源开放和项目研究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除了要和其他企业建立起技术联盟之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降低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现今企业之间发展,一再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相对集中与统一的领导机制,这个机制中心必须要对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强化。在企业中,网络技术应用于各个环节中,这具体表现在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方面。网络技术可以保证在企业组织内部的资源共享,分担管理成本。一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交易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的边际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便是网络化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的一个明显优势。同时,这种征兆也昭示了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曲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层收集、传递和处理各类信息的效率,这种运作方式打破了传统企业种种规则的限制,将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网络经济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模式

在网络经济大潮的萌动下,企业核心竞争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在这种压力挑战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一系列明确而又创新的思路,信息化战略是众多选择的一个不二之选。要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就如同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的企业不仅可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对市场前景、内外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析探索,而且这也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起沟通的最便捷的桥梁。另外,该种模式,还是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建立起以其他信息管理的基石。

篇2

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反垄断专家RobertBork指出:“只有在对下列问题作出确定的回答时,反托拉斯法才能是合理:该法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反托拉斯法官按照一个或者几个价值的指导行事?如果基于几个价值,在价值之间产生冲突时如何处理案件?只有在价值目标问题解决以后,才能形成前后一致的实体规则体系。”在传统实体经济条件下,反垄断法主要以自由公平的竞争利益为价值取向。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竞争价值日益受到冲击。

网络经济效应对效率价值的需求

传统反垄断法也追求效率的法律,但传统竞争理论认为,市场能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反垄断法的核心价值是竞争,通过竞争能够实现效率、消费者利益、自由、公正等价值。

但是,“网络经济效应”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是网络经济中最特有经济现象和本质特征。“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一种正外部性,即某个网络的参与者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高。网络经济显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例如,随着入网人数增加,信息网络平均成本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也随之慢慢递减,但随入网人数的增加,网络的收益却同比例增加;越大网络规模,就越高边际收益和总收益。

由于网络经济效应的存在,网络经济中若以竞争为核心价值会引起难以调和的冲突。网络经济中,由一个福利最大化的垄断者垄断可能是最优的结果,完全竞争并非最优结果反而是次优结果。况且,在网络经济中除了垄断和竞争是否有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之外,限制竞争的行为也可能具有经济效率。因此,在一定情况下过分强调竞争的价值反而会背离了反垄断法所要实现的效率目标,不仅不能解释为何要干预过度竞争与恶性竞争,也不能解释为何反垄断法能容忍垄断状态、市场高度集中和适用除外领域的存在。

因此,网络经济效应所带来的主要特点是对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效率的考察方式和以前不一样。网络经济并不是要否定竞争价值的重要性,但要以效率为核心价值,竞争是手段,消费者利益是最终结果。

知识型经济对创新价值的追求

网络经济是突出的知识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网络立法,包括反垄断,对创新价值的追求也越来越突出。

传统经济中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市场中的竞争力量就会消减,垄断与竞争呈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多是知识产品,网络经济中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竞争。企业为达到攫取垄断利润的最终目的,用新思想、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去占领和扩大市场。“但继起的创新又使持久的垄断永不可能出现。创新对垄断的这种正反作用,使得创新的频率不断加快,新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不断出现。”围绕新产品、新标准进行的竞争,始终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企业据此形成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手段。,网络经济除了知识产权和创新因素以外,几乎不存在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必要资本等难以克服的进入障碍,使垄断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并使竞争与垄断间呈现出较高频率的交替性和互为强化与激化关系。虽然垄断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压制和排斥竞争的一面,但在网络经济市场中更有促进竞争、把竞争引向高级化的一面。这是一种与传统垄断市场结构不同的新型垄断市场形态,可称之为竞争性垄断。

创新的商业含义是生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这和反垄断法中效率的价值目标出现一个竞合。因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这样一个接连不断创新过程中,才能够保证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创新与效率是不相矛盾的,创新是形式,效率是实质,对创新的追求其实也就是从侧面对效率的追求。创新不但为占支配地位企业提供了强大压力和动力,并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体验。尤其在网络经济、创新经济背景下,创新速度是越来越快,令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和可替代性增强,也使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超出一般预测能力。网络经济中,创新与竞争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竞争可以提升质量,创新可以使竞争向高层次发展。二是当竞争和创新发生矛盾时,创新价值一定情况下可以高于竞争价值。保护创新,最终是对人的重视,对消费者利益的重视。

因为知识产权是维护创新的,一般来说,维护创新的方式就是给予专有使用权。反垄断法意在消除独占,而知识产权保护意在消除竞争,两者虽有矛盾,但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创新、提高效率目的是统一的。高度垄断与竞争是网络经济的基本特点,企业是靠创新争夺垄断地位,所以在网络经济中重点不是消灭垄断,而是抑制垄断对创新的消极影响。

可见,评判网络经济中的垄断是否合理的标准是创新价值,针对网络经济的反垄断法其价值目标除了以效率为核心之外,其重心还在于创新。对有益于创新,有益于加速技术更新换代的市场垄断,反垄断政策要放松监管力度,即忽略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价格因素,可对这样的市场集中予以鼓励和支持。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

篇3

一、前言

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以信息经济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主流。人类社会的这一重大发展,同样影响了会计这一古老而重要的职业,必将导致传统会计理论发生重大变革和创新,对现有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经济管理及领导决策等产生重大影响。而会计作为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作为经济核算、监督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方法必然伴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变革和发展。

二、对会计组织和对象的影响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企业普遍建立了基于计算机、局域网和互连网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会计处理系统能自动采集相关的电子原始凭证和数据,并按设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流程自动进行业务处理,生成电子记账凭证,然后自动登账,并随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还可通过预测决策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这对传统的会计组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在特定主体范围内指向的客体,会计对象是研究会计理论的起点。传统会计理论对财富的认识主要局限于有形财富,对获利驱动力的认识主要局限于有形资产。在信息经济时代,对会计对象的冲击具体体现在对会计要素的冲击。信息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财富的形成、增值起主要作用。因此,传统会计理论对资产的界定已不适应当今会计环境的要求,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相应地,其他会计要素定义也要做出修改。

三、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界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是受托责任学派;二是决策有用学派。在导向上,前者是面向过去,后者是面向未来;在信息质量特征侧重点上,前者强调可靠性,后者则更着重相关性。传统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经济决策人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在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基础的重心由物质资产转向使企业资产增值、财富增加的信息资产,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信息资产的作用增强。因此,会计目标服务的主体将由物质资本所有者(股东)转向信息资产的所有者。同时,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范围将扩大,财务报告不仅要满足使用者对企业资本、物质等财务资源的增长和创造的兴趣,也要满足他们对计量企业信息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收益的形成过程和有效控制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信息需求。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既注重经济目标,又注重社会目标。因此会计既要注重报告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注重报告企业的社会效益。其中四个方面的信息将在会计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 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 三是提供市场产品和服务;四是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总之,信息经济下,会计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信息,是会计发展的主旋律,代表了会计发展的方向。

四、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在信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全球网络经济初具雏形。会计基本假设根据环境而产生,取决于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一旦环境变迁,人们对反映和监督的经济活动就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基本假设就会偏离现实,依此而建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就会扭曲而起不到正确反映实际经济情况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经济来临之际,信息经济对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传统的会计假设进行重构是时展的需要。

(一)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该假设界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在传统经济中,会计主体的范围很明晰,一般表现为独立核算的企业。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加强,会计的主体已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现了网上公司和虚拟企业,这些公司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千万万的个体联系起来,但当业务一结束,又可以在几秒钟内解体。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控股、相互参股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兼并等手段整合,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散,这就使得会计主体对应于两个空间:一个是实的“物理空间”, 即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另一个则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各种网上实体就处于“网络空间”之内。也就是说,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可能立即解散,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主体可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合。在这种情况下,实体概念对于网络公司而言意义不大,这将给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界定这些实体的界限,如何核算和管理这些不确定性的实体,需要拓展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因此,以信息使用者为导向来界定会计主体是与会计目标的要求相一致的,并且,在会计核算上,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来确定哪些信息可进入该主体的信息系统,解决了“网络主体”核算范畴不确定的问题。

(二)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传统持续经营假设认为,一个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地经营下去,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竞争激烈、风险大,会计主体面临的是信息更新加速、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终止。同时,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加剧, 企业被兼并的可能性更大,购并成为趋势,更增加了单个会计主体失去持续经营的可能性。网络企业可按市场的需要,借助互联网适时地介入、退出和转化,一旦完成某项交易则立即解散。这种临时性的网络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将十分普遍, 呈现出“短暂性”、“临时性”的特点,这些状况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变得有名无实,使企业持续经营的假设前提对它们不再适用。完善持续经营假设,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适时介入、快进快出”与现有企业“持续经营、争取不出”这两种经营风格的不同之处,可考虑对类似的会计主体建立项目期间建设。对持续经营假设,应针对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传统意义上的企业, 应继续采用持续经营假设,采用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制原则; 对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或“网上实体”,它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可以在持续经营假设以外采用非持续经营假设。这样使建立在其上的会计方法更具有合理性。当企业一旦获得不能持续经营的证据时,会计处理必须按照清算价值进行。历史成本计量将趋向现实价值或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对这类企业传统会计中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将是“暂时性经营”假设或者“破产清算”经营假设。因此,在信息经济环境下,要建立多种不同的经营假设。

(三)对会计分期的影响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该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期间,以便定期提供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显然,这一假设的提出与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技术受到限制有关。在信息经济时代,激烈的竞争要求决策必须高效率,从而要求及时了解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会计分期的假设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决策的需要,因此,该假设实际已变得毫无意义。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网络财务的普及和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即时的通讯手段带来了即时的操作和调控,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动态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而不必等到某个会计期间结束才可获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公司”出现,各成员之间开展松散联盟,可以在短期内因业务需要整合成公司,也可以在短期内因业务的完成而解散,其存续时间的伸缩性很强,且存在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造成了虚拟会计主体大量涌现,会计主体的外延将大大拓展。鉴于上述情况,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减少决策风险的需要,应对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进行创新,这就必须打破原有会计分期假设的框架,没有必要对会计期间进行整齐划一的划分。可以考虑在会计分期假设对期间的限定上实行浮动制,根据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进行任意划分。如采用季报、月报、旬报、周报等;或根据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实行灵活的不等距时差的报告制度。应对现有会计分期进行改进,变定期为适时,划小会计期,随时反映会计信息,动态掌握会计资料,充分利用网络等新技术,大力推广实时披露和在线交流。在新形势下,可以采用“网上实体的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每次交易结束后编制一次会计报告,既可以使交易的账务处理保持完整性,同时又可有效地避免跨期摊配时人为调节的问题,成本与费用的分配和摊销也不存在不配比、不合理的情况,更加便于会计主体的清算。因此,可以持续经营假设重新表述为: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对于会计分期假设,原来的涵义仍将存在,但对于一些完成交易后即行解散的临时性组织而言,会计分期已无存在的必要,因为不会产生成本费用的跨期分配问题,可以不对其进行分期,直接把交易期作为报表报告期更为合理。

(四)对货币计量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用以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包含货币计量、币值稳定两层含义。在信息经济时代,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很多新型的对公司有重大意义的资产因无法准确计量而不能在现行报告系统进行反映,使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状况与实际脱节。同样,许多知识产权也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列示,如自创商誉、品牌、知识产权、人力资源都在资产负债表中毫无痕迹。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不能计量的资产恰恰是许多新型公司增长最快和最重要的部分。由于网络公司交易空间的扩展,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对有外币业务的会计主体来说,汇率的骤变冲击了币值稳定假设,会导致本位币价值和价格之间的背离,从而加剧其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因此,必须改进计量手段,增加非货币化量度,以适应扩大会计信息含量的需要,货币计量假设要发展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在计量属性的选用上,可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的同时,辅助以公允价值计价,这样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五、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由于受确认标准的限制,只适应工业经济的需要,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核心,对无形资产的反映非常有限,且大部分无形资产项目仍停留在以交易为基础的单个无形资产之上。许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信息被排除在外,更缺乏面向未来的预测性信息和价值信息等,造成会计报告信息数量上的不完整。在信息经济时代, 会计信息的披露要从原来单纯的财务信息转向复合型信息。即企业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也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不确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前瞻性信息和预测信息,这样才能使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地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篇4

文/游 忠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趋势是:素质化、终身化、信息化。互联网是实现这三大趋势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尤其在一些发达地区,网络环境已经日益成为许多学校必要的教学环境,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应该被充分的利用,但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仍在走以前的老路,有时甚至是把过去的板书用电子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已,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造成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

一、网络环境对教师的新要求

网络环境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成为组织者和辅导员,将更多地专注于对教学信息系统运作过程的监控、研究和评价,更多地扮演“导演”角色。因此,网络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网络教学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

要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体现它的效果,就必须把它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它当作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要像以前使用粉笔、黑板或投影片一样熟练,这样在整合时就能得心应手,使课程整合显现出它真正的价值。

为了做到这一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务之急。我们大力倡导课件要“DIY”(Doityourself),把会制作课件作为每个教师的基本技能。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只要教师好好去学,就会很快掌握。

案例一:以前进行高中地理“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一节中“月相”内容的教学时,很难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讲清楚,月相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其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对于类似的比较抽象或跨时空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学生可借助网络环境设置的FLASH小课件非常形象而简洁的解决难点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目的的作用。

2.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学会收集整理大量教学素材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都会发出这样的叹息:“资料太难找了!”其实,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大量的素材。平时上网时加以注意,把可能有用的资料下载下来并分类保存,把这些资源直接变成自己教学所需的素材。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比较有用的网站。

cbe21.com/subject/geography/(中国基础教育网-地理);

dir.sohu.com/science_technology/geography/index.html(搜狐-地理);

google.com(搜索);

k12.com.cn(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210.39.136.105/Sites/dili/(地理教与学)等网站。

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公司开发出了较为完备的资源库,如清华同方、洪恩、中教育星、K12等公司,其内容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及动画。平时做课件时教师只要熟练地运用开发平台,能够真正做到为我所用,便可以大大缩短制作时间,真正做到运用信息技术。

3.网络教学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恰当运用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光有技术还不行,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资源共享优势可以较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于有些课题完全可以进行网络化教学,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并未完全得到贯彻。

真正的网络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积极上网,在网上获得新知。这里的网络可以是Internet网,也可以是地理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内容所专门制作的局域网。根据本人的实践,考虑网络传输和中学生自控能力有限的因素,教师运用学校局域网进行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今年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大胆地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案例二:高中地理“2.9大气环境保护”(见:jstzedu.com/jyez/jyyz/diliziyuan/daqihuanjinbaohu/index.htm)

在本课中,我采用单机版与网络版交互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单机投影上主要进行课堂的组织活动,学生利用网络版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本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两种方式进行本课的自主学习:一种方式通过直接阅读电子教材,解读课本内容,点击教材内相关链接进行学习;另一种方式可以通过点击网络课件左侧本课三大部分内容的“导航条”进行分步学习。最后,进入“地理论坛”中大气环境保护的专题讨论区,让学生匿名或实名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进行相关的讨论和问题解答。

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我发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能相互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特别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效果也鼓励我继续进行以后的教学实验。 

4.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注意新旧教学手段的融合

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所以,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在一堂课里全部使用信息技术,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最简便、最佳的方法。

5.网络教学要求教师有效控制网络、控制课堂 

对于学生的网络控制,我的观点是必须“前紧后松”。学生在没有形成网络学习习惯之前,必须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进行网络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切忌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实行所谓的“开放理念下的课堂学习”。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网络学习习惯,有了网络学习的技能,再慢慢放开网络控制。放开控制也有先有后,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哪些同学先放开,哪些同学后放开,都要仔细考虑,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网络环境对学生的新要求

网络可以将优秀教师编排较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集中起来,网络技术在信息储存、传递和呈现方面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使学生的学习在极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自作性,易使学生“卷入”信息交换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但是网络环境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1.网络环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上网技能和初步的制作技能

对学生进行电脑技能培训,网络班的学生的文字输入水平等技能是必须要过关的,如果文字输入都不过关,那么仅在网上被动阅读,而无法进行快捷地交流,没有交流也就谈不上网络学习。所以,为了更好地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网络学习技术培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上网操作技能,包括网上浏览信息、查询、收发电子邮件、使用BBS等。这样,师生之间就可以及时交流信息,达到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制作技能主要包括初步的演示文稿、文字处理和网页制作技能。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搞些调查或收集工作,成果可以是文字、图表,也可以是图片、视频、录音等多媒体素材,然后让他们按一定思路将自己的调查成果展示出来。同时学生也需要将材料制成演示文稿、小报或网页,展示给大家。

篇5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会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大多数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相关信息的使用者交换并且信息,因此传统的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于是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实现创新,进一步改革会计理论与方法,使之与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的新特征

首先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具有多元化的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计量属性呈现多元化,同时会计核算方法也呈现多元化。还有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以电子符号代替了财务数据,网络数据代替了纸页数据,并且网络数据已经成为财务信息输出的主要方式。再则就是网络环境解除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更加紧密,会计信息与其他经济信本文由收集整理息构成信息整体,共同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与企业财务同步,并且能够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同时加以智能的分析与预测,并将结果呈献给企业管理者。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作为知识经济产物的会计在网络环境下,其理论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所以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跟上信息时展步伐。还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会计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而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改革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可以避免会计改革进入弯路,最终为会计改革提供保证。除此之外,随着会计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要求会计理论要不断加强创新,同时会计理论的创新与会计实践的改革相辅相成,会计理论的创新可以为会计实践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保证会计实践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的创新

1、会计目标的创新

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要重新审视与认识会计目标,明确企业会计为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因为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及时的提供比较全面的会计信息,同时网络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查询与跟踪提供了可能。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及时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类型之后,然后针对需求者的需要为其提供有关事项的会计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渠道与其及时沟通,进行双向交流,因此,未来会计的目标将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信息。

2、会计基本前提的创新

会计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和出发点,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基本前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基本前提的创新。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使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更许多方面呈现外在不确定虚拟化状态,这便导致了会计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积极拓展会计主体的外延。而会计基本前提中的持续经营假设就是一个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地经营下去,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可以重新表述为:“与企业经济利益有关的组织或者是联合体,从组建开始到这个组织实现经营目标这个期间为其存续期间”。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该假设是建立在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能够使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需要等待会计期末,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就可以及时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于是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受否规定会计期间也不再重要。网络对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突破,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进行交易和记录,也丰富了货币计量的形式,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会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篇6

 

六大方向

 

2010年,是中国国民经济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在国家的最新规划中,三网融合被作为新兴信息产业的重点方向之一,与下—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商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并列,十分引人注目。

 

我们注意到,在上述六个新兴信息产业的重点方向中,新兴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属于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为基础的产业开发范畴;下一代通信网络引领的产业涵盖了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服务开发与集成以及应用开发与集成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各个层面的水平集成;物联网所代表的产业发展趋势,则是以传感器技术开发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开发带动的端到端的产业垂直集成。

 

如果发展新兴信息产业选择的六个方向具有不同内涵的话,在国家战略新兴信息产业层面上的三网融合应该具有特别的含义。

 

 

国家把三网融合定位在战略新兴产业,就已经表明了三网融合不会是应对性的短期政策,也不会是简单的局部利益平衡措施。同时,既然作为新兴产业,它就不应该是传统产业体系的发展和延伸,而应该以全新的产业结构出现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这正是国家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所以,从产业政策分类的角度看,三网融合不应该与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方向混淆,更不可能与物联网混为一谈。

 

遵循上述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上不少关于三网融合的定义是不够准确的。那么,三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一个产业方向。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目标,具备什么样的内涵和外延呢?

 

垂直整合、水平分解与融合重构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新兴产业,特别是新兴信息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

 

在过去企业垂直化经营的时代,企业形态是大而全的。从钢铁业、汽车业、电信业,直到计算机制造业都是如此。随着全球化大分工的加剧,为了集中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许多传统产业开始了延伸性的水平功能分解。例如把制造、零部件加工、销售、人力资源、财务、呼叫中心等业务外包,企业自身转型为设计、集成和服务的提供商。互联网技术,为这种延伸性的水平分解提供了技术手段。这种外包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更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但是,这种转型只是业务的水平延伸。并没有改变原有产业的形态。该模式的优势,仅仅是相对于那些依然保持垂直化经营模式企业的,一旦所有企业都进入这种新的模式,产业的发展就不可避免遇到新的瓶颈。与之相对,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新型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网络电子商务和许多Web 2.0的聚合服务、工业界的敏捷制造都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从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到过去十年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通信信息服务业,都已经到了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调整经济结构,从生产角度看是转变生产关系,意味着在更大的格局下对产业治理结构进行优化。这种优化,不仅仅要靠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还需要开发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由于生产关系的转变不仅涉及到传统产业中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功能的改变,还会打破传统的产业划分,建立跨越传统产业结构的全新的新兴产业治理结构;同时,传统产业中的监管体制、投资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也需要重新建立。

 

所以,与业务水平延伸的“分解”模式相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关系,建立全新的产业治理结构正是一种新环境下的“融合”。这种融合,将以它自身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为突破传统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优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工具。

 

三网融合的方向感

 

在本轮国家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中,推动产业融合从三网融合开始,也就是从媒体产业开始,是因为媒体产业的职能就是信息传播,应该成为产业融合的最好切入点。

 

互联网的发展是最好的例证。

 

互联网产业兴起时,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涉及信息和传播的媒体产业进行水平延伸。提供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包括新闻网站、黄页服务、网络阅读,远程教育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Web 1.0,已经被公认为互联网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其后,互联网进入了信息融合的发展阶段:搜索引擎、信息聚合RSS、电子商务平台、可编程Web、服务聚合等Web 2.0服务大量涌现。Web 2.0,其本质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传播生产关系的重构。正是这种生产关系的转变,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次新的飞跃,这是有目共睹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由于媒体产业只涉及信息传播,它应该是、也必然是通信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切入点。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互联网上复制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并根据互联网的特点进行功能的水平延伸,包括时间、空间和承载媒体的延伸;第二个阶段则是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关系,转变了传统传媒业的经济结构,形成了以融合为基础的网络新媒体产业,在互联网范围内形成了新的产业治理结构。

 

按照互联网信息传播产业发展的轨迹做推论,三网融合实质上是在推动更大范同内对媒体产业的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并蕴含着未来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对媒体产业以外的传统产业,通过经济结构的变革推动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三网融合的关键在于融合,融合不是传统产业的功能延伸,不是传统产业利益的再分配,融合是创新,融合是颠覆性的创新,融合是生产关系革命,融合是经济结构转型,融合是建立新的产业治理结构!

 

同理,目前以广电掌握着播控权为基础对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开展的三网融合,仅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上的产业融合的序曲。等待着我们的,将是通信、广电和互联网的媒体产业意义上的融合,而推动和实现这种融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将形成一个新的“三网融合产业”,为媒体产业的融合服务,还为同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融合提供服务,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篇7

关键词:粗糙集; 信息熵; 离散化; 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志码:A

Fault diagnosis of B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rough set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WANG Faxing1, SHEN Yonghong2

(1. Tongda College, Nanjing Univ. of Post &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46, China;

2. School of Mathmatics & Statistics, Tianshui Normal Univ., Tianshui Gansu 741000, China)

Abstract: Rough set can only process quantization data, and the ability of fault-tolerant and generalization is weak, meanwhile, BP neural network has the dimension disaster problem. So a rough set attribute discretization method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 is proposed. The attribute is reduced to solve the dimension disaster problem of BP neural network. BP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 brought by attribute reduction. The exampl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for fault diagnosis.

Key words: rough set; information entropy; discretization; neural network; fault diagnosis

收稿日期:2009-05-08修回日期:2009-08-28

作者简介: 王发兴(1981―),男,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小波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E-mail)

0引言

粗糙集理论是PAWLAK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1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具有无须提供除问题所需处理的数据集合之外的任何先验信息,仅根据观测数据删除冗余信息,比较不完整知识的程度――粗糙度、属性间的依赖性和重要性来抽取分类规则等的能力,其主要思想就是在保持系统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知识约简,导出问题的决策或分类规则.目前,粗糙集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决策分析、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故障诊断等领域.[1]

粗糙集模式识别的核心思想是首先导出问题的决策或分类规则,然后以此构成识别器对待识样本数据进行识别.当待识样本数据满足分类规则的条件时都会得到准确的识别结果,但当条件不满足时往往会有识别错误或不能识别的现象发生,其容错能力和推广能力相对较弱.BP神经网络是神经网络中最具代表性的1种,具有较强的模式分类能力,且容错能力和推广能力相对较好.但当网络维数较大或输入样本较多时,网络训练时间过于冗长.鉴于以上分析,在文献[1]中给出基于信息熵的属性离散化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克服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各自用于模式识别时的缺点,将两者加以结合,从而建立1种基于新的离散化算法的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识别模型,以期在故障诊断识别中能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1粗糙集理论和信息熵

1.1粗糙集理论

1.1.1知识表达系统和决策系统

定义1在粗糙集理论[2-7]中,知识表达系统被定义为1个四元组S=(U,A,V,f).其中U={x,x2,…,xn}为对象的非空有限集合,也称为论域;A={a1,a2,…,am}为属性的非空有限集合;V为属性值域,V=∪a∈AVa;f:U×AV为一信息函数,表示对每一a∈A,x∈U,f(x,a)∈Va.当上述知识表达系统中属性A=C∪D,C∩D=Φ,其中C为条件属性集,D为决策属性集时,也称知识表达系统为决策系统.该系统通常采用决策表表达.[2-5]

1.1.2不可分辨关系

不可分辨关系是粗糙集理论中的1个重要概念.在决策表中,描述对象的属性是1种不精确信息,这种不精确信息造成对象之间是不可分辨或不分明的,观察这种不可分辨关系的对象正是粗糙集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定义2S为知识表达系统,若PA,则定义属性集P的不可区分关系ind(P)为:

ind(P)={(x,y)∈U×U,a∈P,f(x,a)=

f(y,a)}(1)

如果(x,y)∈ind(P),则称x和y是P不可分辨的.不可分辨关系实际上是1种等价关系,具有不可分辨关系的对象是属性值完全相同的对象.符号U/P表示不可分辨关系ind(P)在U上导出的划分,称ind(P)中的等价类为P基本类.

1.1.3粗糙集的下近似、上近似及正域

定义3令XU,R是U上的1个等价关系.当X为R的某些等价类的并时,称X是R可定义的,否则称X是R不可定义的.称R可定义集为R精确集,称R不可定义集为R粗糙集.粗糙集可以用两个精确集,即粗糙集的下近似和上近似描述.其定义[3-6]如下:R-(X)=∪{YU/R|Y∩X≠Φ}(2)

R-(X)=∪{YU/R|YX}(3)其中,也称POSR(X)=R-(X)为X的R正域.

1.1.4属性约简

在决策表中,不同的条件属性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一些属性可提供丰富的信息,对产生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他一些属性却似乎可有可无.因此,可以在保证决策表具有正确分类能力的同时,对条件属性进行约简,去掉不必要的冗余信息.这就涉及到对属性约简的问题,其定义[3-4,6-7]如下:

定义4对于一给定的知识表达系统S=(U,A,V,f),条件属性C的约简是C的1个非空子集P.它满足:(1)a∈P,a都是D不可省略的;(2)POSP(D)=POSC(D),则称P是C的1个约简.

1.2信息熵

信息熵可表征信源整体的统计特征,是总体平均不确定性的量度.对于某一特定的信息源,其信息熵就只有1个,不同的信息源,因统计特性不同,其熵也不同.SHANNON定义自信息的数学期望为信息熵,即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量H(X)=E[-log P(xi)]=-Ni=1P(xi)log P(xi)(4)式中:P(xi)表示事件xi发生的先验概率.

给定知识表达系统S和U为论域,P为U上的等价关系,令U/P={X1,X2,…,Xn},记P(Xi)=|Xi||U|,则依据式(4),可定义知识P的熵[8]为:H(P)=-ni=1P(Xi)log P(Xi)(5)2BP神经网络结构及BP算法

2.1BP神经网络结构

BP神经网络是指具有非线性传递函数神经元构成的、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的前馈网络,在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9-10]该网络通常由输入层、隐层(一层或多层)和输出层组成,层与层之间多采用全互联方式,同一层单元之间不存在相互连接,层间的连接权值和节点的阈值通过学习调节.理论上已证明,1个单隐层BP网络可以实现任意维到维的非线性连续映射,而且各节点均采用Sigmoid函数时,1个隐含层就足以实现任意判别分类问题.[11]常见的3层BP网络模型结构见图1.图 13层BP神经网络模型

2.2BP算法

BP算法是建立在梯度下降法基础上的适合于多层神经元网络的1种网络学习算法,主要思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2个阶段[8]:第1阶段(正向传播过程),给出输入信息通过输入层经隐含层逐层处理并计算每个单元的实际输出值;第2阶段(反向过程),若在输出层未能得到期望的输出值,则逐层递归地计算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差值(即误差),以便根据此差调节权值,就是可对每个权重计算出接受单元的误差值与发送单元的激活值的积.因为该积与误差对权重的(负)微商成正比,将其称作权重误差微商.权重的实际改变可由权重误差微商逐个模式地计算出来,即它们可以在该组模式上进行累加.

3故障诊断模型

3.1基于信息熵的粗糙集属性离散化方法

对于决策表S=(U,C∪D,V,f),对每个连续型条件属性a∈C,论域中其有限个属性值经过排序后为la=va0

对于断点cai,决策属性值为j(j=1,2,…,r(d))的实例中,属于集合X且属于a的值又小于断点值cai的实例个数记为lXj(cai),大于断点cai的实例个数记为rXj(cai),令lX(cai)=r(d)j=1lXj(cai)rX(cai)=r(d)j=1rXj(cai)(7)因此,断点cai可以将集合X分成两个子集Xl和Xr,且有H(Xl)=-r(d)j=1pj log2pj, pj=lXj(cai)lX(cai)(8)

H(Xr)=-r(d)j=1qj log2qj, qj=rXj(cai)rX(cai)(9)因此,定义断点cai针对集合X的信息熵为HX(cai)=|Xl||U|H(Xl)+|Xr||U|H(Xr)(10)综合以上所述,可给出如下基于信息熵的属性离散化算法,为此首先引进记号:记P为已选取的断点集合;B为候选断点的集合;H为决策表信息熵;Va为属性a的值域;初值由式(6)取为H=H(X),其算法步骤如下:

(1)P=Φ,H=H(X);

(2)计算对每个断点c∈B针对集合X的信息熵,记为H(c,X);

(3)若H≤min{H(c,X)}或者min{H(c,X)}=0,则结束并转式(10),否则转式(4);

(4)选择使H(c,X)最小的断点cmin加到P中,B=B-{cmin};

(5)由步骤(4),断点cmin将集合X划分成X1和X2两类,依据步骤(2)针对X1和X2分别计算使得H(c,X1)和H(c,X2)取得最小的断点,分别记为cmin1和cmin2;

(6)若min{H(c,X1)}

若min{H(c,X1)}>min{H(c,X2)},则转(8);否则转(9);

(7)令X=X2,H=H(X2),转(2);

(8)令X=X1,H=H(X1),转(2);

(9)选取X1和X2中断点数目较少的集合记为Xr(r=1 or 2),并令X=Xr,H=H(Xr),转(2);

(10)对任一属性a,若存在断点ca∈P,而ca=min{Va}或ca=max{Va},则依据离散化时区间的选择对得到的断点集P进行检查,从而决定对断点ca进行取舍.

3.2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的构建

3.2.1故障诊断系统结构

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框图见图2.图 2故障诊断系统结构

3.2.2构建过程及步骤

构建过程及步骤如下:

(1)构造学习样本集.从收集的原始数据中产生所需要的学习样本,数据的多少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神经网络的大小,测试的需要及输入、输出的分布等.其中,网络大小最为关键,通常较大的网络需要较多的训练数据.

(2)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及决策表的形成.基于粗糙集的算法对数据的要求之一就是属性必须是离散值.然而,在实际应用领域,相当多的数据是连续的,因此要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离散化后的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值形成1张二维表格,每行描述1个对象,每列对应对象的1种属性.

(3)属性约简.对离散化后的数据利用粗糙集进行约简, 得到约简后各子神经网络输入.

(4)将约简后的属性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并训练神经网络.

(5)输入诊断集进行故障诊断,并输出诊断结果.[12]

4应用实例

选取文献[11]中给出的某变压器的20组故障诊断样本数据对本文所述方法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所构建的故障诊断决策表见表1,其中,A={s1,s2,s3,s4,s5}表示条件属性,分别表示所测的变压器中H2,CH4,C2H6,C2H4和C2H2的相对值;D为决策属性,有5种决策值,分别是无故障、低温放电、高温放电、低能量放电和高能量放电.

对表1样本数据进行基于信息熵的粗糙集属性离散化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见表2.表 1变压器故障诊断决策表序号s1s2s3s4s5D146.1711.3733.128.520.620241.8833.5114.558.760.540333.4629.3232.9927.782.550446.8135.988.457.490.310515.2221.9817.8546.920.00160.8943.8827.0427.980.001735.1350.968.155.650.001837.9830.957.8723.010.001911.1921.7911.3052.982.392100.9516.0112.8968.410.9621115.0322.193.2657.961.0321220.0831.073.9843.221.5321358.0118.664.688.629.7831486.996.485.281.030.0031585.866.984.512.560.0031683.687.964.452.720.5631720.2316.961.6924.7434.5241826.8616.762.9838.9613.6141943.9224.416.6223.910.5442048.1210.884.2322.4623.684

表 2离散化后故障诊断决策表序号s1s2s3s4s5D1524350245443033546704553220514471161546117353111835351191347721012475211141762121517721373337314713113157121131671214317221684182216841944363420622584

按照粗糙集理论所给出的基于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进行约简后形成如下3个约简属性组合,分别为{s1,s3,s5},{s1,s4,s5}和{s1,s2,s3}.任选其中1组作为输入节点构建神经网络.不妨取约简属性集{s1,s3,s5},由于故障类别共分为5种,因此选输出节点为5个,选隐层节点为6个,误差精度为0.001.利用样本数据对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其误差曲线见图3.网络经过61次训练就达到预定精度要求.

图 3BP神经网络训练误差曲线

利用表2所给待识样本数据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检验,其结果见表3.从检验结果分析,与文献[11]中的识别结果基本一致,仅有对样本8的识别结果不相一致.在文献[11]中对实际故障为中温过热的样本8识别结果为低温过热,而此处识别结果为高温过热.虽然两者识别结果有些差异,但两者对故障类型的认定完全一致.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故障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表 3故障诊断及诊断结果(最后1列为检验结果)序号实际故障H2CH4C2H6C2H4C2H2检验结果1正常7.35.73.42.73.102低温过热12012033830.5413局部高温过热20.619.87.560.91.5224铁心多点接地4297156598025有局部放电1563933446036工频续流放电200471511512947层间绝缘不良98121322951528中温过热58761822029围频放电31.25.41.312.513.1410磁路高温过热7251813912995.82

5结论

随着设备结构的日趋复杂,故障类别也日趋多样,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对故障类别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故障诊断中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是1个真实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样本的分类边界不确定,故障与征兆之间的关系往往也不确定.本文在分析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各自用于故障识别时的优缺点的基础之上,充分将两者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并针对粗糙集只能处理量化数据的特点,给出1种基于信息熵的粗糙集属性离散化方法,从而建立1种新的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发现,该模型对所给样本基本都进行准确识别,且与文献[8]相比,所需属性数更少.因此,该模型的提出将为有效进行故障识别以及其他诸如识别、分类等领域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可靠性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永红, 王发兴. 基于信息熵的粗糙集属性离散化方法及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 44(5): 221-224.

[2]郭小荟, 马小平. 基于粗糙集的故障诊断特征提取[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43(1): 221-224.

[3]胡寿松, 何亚群. 粗糙决策理论与应用[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4-51.

[4]PAWLAK Z.ROUGH set[J].Int J Comp & Infor Sci, 1982, 11(5): 341-356.

[5]曾黄麟. 粗集理论及其应用[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 8-41.

[6]王国胤. 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117-140.

[7]梁吉业, 孟晓伟. 信息熵在粗糙集理论中的应用[J]. 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25(3): 281-284.

[8]袁曾任. 人工神经元网络及其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66-68.

[9]马维国. 纺纱生产BP神经网络模型[J]. 2004, 13(3): 57-59.

[10]张长君, 邹开其. 恶劣气象条件下高速公路匝道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6, 15(3): 86-88.

篇8

(讯)社群是互联网时代主流的人文特征,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崛起,社群思维成为打开网络消费商业生态的金钥匙。其实,豆瓣、Q-zone、微博等社交平台早已蕴含社群经济的理念,只是早期的社群经济以兴趣为中心,组织结构形式松散,以精神层面的社群模式为主导;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APP应用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成本,使社群经济+电子商务创造了更多商业生态,如微信朋友圈的社群广告、小米手环的微信营销、“罗辑思维”的聚合推广等。那么,社群经济如何成为网络消费新的驱动力量呢?

社群标签化特征有助于精准营销,提高转化率。社群是由具有共同特征和兴趣爱好的人自发聚集到一起形成的组织,遵循着契约精神和群组规则。对外界来说,社群的共性特征彰显了其独特的个性标签。如果商家的主题宣传活动能够找到对应的社群标签化人群,有利于其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商品的促销转化率。比如:微信朋友圈的BMW、VIVO、可口可乐等推送广告即运用了社群标签化营销的手法,在朋友圈引起广泛的讨论,达到品牌宣传效果,有利于提高促销转化率。

社群互动分享更易形成口碑效应,裂变式传播。PC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广告传播多为商家主动式的分发,消费者被动式的接受,难以产生共鸣、转化率较低。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广告追求易传播性,高水平的广告创意通过社群渠道以互动分享的方式传播、扩散、讨论,产生“病毒”式营销效果,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比如:小米手环与微信合作,接入运动排行榜占领封面活动,极好的宣传了小米手环精准计步的特性,通过朋友圈排名激发用户的竞赛趣味,从而促进销量的提升。

社群基于信任关系催生信任经济,低成本营销。PC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销售推崇流量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红利结束,购买流量的成本变得昂贵,基于社群的信任关系产生的信任经济彰显出更多的低成本营销实惠。社群中可信度较高的熟人在朋友圈子内推荐,比海量的流量引入形成的购买力更强。比如:“罗辑思维”聚合了众多忠实受众粉丝,通过两年多的品牌打造建立了较高的社群人气和信任度,其筛选和策划的广告宣传创意能够快速产生回应,获得广大粉丝的支持和参与。(来源:CNNIC 文/陈晶晶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课程;整合;模式;建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笔者认为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几种教学模式

1.班级授课演示型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教学课件或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借助网络教室,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屏幕、广播将学习内容传送到学生机上。在课上,教师随时可以进行网上测试,教师通过监看后可随时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变化不大。但由于借助了现代媒体,信息量增大,教学手段有了变化,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教学效果通常比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些。

2.自主学习个别化探究型

这种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辅导来实现。它主要是运用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或教育城域网进行的。在个别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网络在资源与交互上提供的支持,使学生获得及时、充分的个别辅导。学生的自我趣向将得到最大发挥,学生需要什么知识、什么技能都可以得到满足。如果是集中式上课,学生人数不宜多,以20~30人较为适宜,否则教师无法兼顾。这种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3.群体协作交互型

群体协作交互型学习模式是借助于网络,让学生互教互学,合作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价值。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合作方式有三种:竞赛、合作和互教互学。

4.群体讨论型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丰富活泼,并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讨论的不同主题,在丰富的资源库中自行取用合适的资源。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探讨进行教学活动。

二、实施建议

英语学习包括行为和认知,记忆和思维、归纳和演绎,综合和分析,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口语活动和书面语活动,理解和表达,交际活动和智力活动,形式和内容,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因此,我们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时注意以上教学模式的交互使用,各取所需,用其所长,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同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广开信息渠道,丰富网上资源

学校和教师要想方设法丰富网上资源,开通信息渠道。要借助有关学习网站的搜索引擎和相关网站链接,特别是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网站链接。另外,学校应为英语教学购置丰富的英语视听、阅读等方面的音像资料,供师生查阅学习,为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物质保障和便利。

2.分析学习特征,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社会背景、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期望、学习风格、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及知识结构。通过输入大量贴近学生英语水平的音像材料和读物提高学生接收、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思维、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的能力,增强语言的分析加工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强化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精选学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内容的选择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除了运用好已有的教材外,还要根据对学生状况的分析,精选各种音像及阅读资料,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教学目标。

4.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自主学习

以上介绍的四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来创设的。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大胆突破。例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5 Welcome to the unit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根据教材上出现的五个国际慈善机构在网上查阅有关信息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然后对搜寻的资料进行整理、重组,然后进行小组和大组交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大大地增强学生对各种慈善机构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时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探讨目前仍处于刚起步阶段,仍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只有去大胆实践、探索、总结、反思,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新途径,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增加新的活力,迎接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吉庆,李宝敏.基于多种通讯机制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现代教育技术,2001(3).

篇10

关键词:价值链;网络商城;小微企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2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仅在互联网上由第三方网络商城提供交易、支付平台以及纠纷裁决的销售实体产品的小微企业,规模10人以下,年营业额100万以下,行业平均毛利润率30%左右。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化的主体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中屡屡陷入经营困境,存活率很低。本文认为小微企业应该扬长避短,借助网络商城交易平台,运用价值链解析企业核心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实施虚拟化经营,依托核心能力实现价值链互补,在市场中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才能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

一、价值链理论简述

价值链模型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模型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包括企业从供应一直到最终的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其特点是可以具体追溯价值的增值过程,一般包括内部供应、生产、外部发运、销售、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计划、研究开发、采购等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其特点是很难直接对各个活动进行效益的评价。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对于不同行业、规模、性质的企业,价值链中每个活动实际创造价值的大小都是有区别的,每个活动创造的价值减去其产生的成本就是企业获取的利润[2]。企业需要对价值链上的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不能创造价值的活动应该进行流程重造或进行精简,以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二、基于网络商城经营的特点

1.会员等级制

为了保证诚信交易,网络购物平台对消费者有较为严格的审核制度。成为会员需要进行基本的身份证查验与存档。会员等级是基于成交金额累计而得,辅以买卖双方互评进行统计,如针对买家有好评率、差评率等,针对卖家有服务、发货及时、质量等几项评分。会员等级制减少了买卖双方交易中的资质识别成本,同时增加了买卖双方的退出成本,也无形中为卖家提高了进入门槛。其中,发货时间尤其重要,为杜绝“空手道”公司的泛滥,如未能按约定时间发货(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货单号为准,发货单号可在网上实时查询托运路径与时间),买家可以无条件申诉并退款,同时给予卖家差评和极低的综合评分,较低的商誉意味着关门歇业。

2.搜索比价

比价搜索引擎可以理解为搜索引擎的一种细分,即在网上购物领域的专业搜索引擎。购物搜索引擎是从比较购物网站发展起来的,比较购物最初的设想,是为消费者提供从多种在线零售网站中进行商品价格、网站信誉、购物方便性等方面的比较资料,随着比较购物网站的发展,其作用不仅表现在为在线消费者提供方便,也为在线销售上推广产品提供了机会。并且出于网上购物的需要,从比较购物网站获得的搜索结果比通用搜索引擎获得的信息更加集中,信息也更全面。商品能否被搜索到取决于商品标题和价格设置这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卖家商品标题与买家输入的商品标题关键字相匹配才能被搜索到,而且买家习惯于设定价格范围,并且按照价格升序进行商品排列。即使买家通过设定其他字段,如卖家所属地、是否包邮等进一步缩小搜索结果,最后的搜索结果页仍会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通常网络买家的习惯是只看前三页。由此可见,卖家面临比价搜索这项销售业务流程环节的残酷竞争。

3.交易资金第三方托管

网络购物是无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而且无法让顾客在付款前接触到商品实物,顾客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过往买家评价等静态信息进行初步选购,然后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与卖家销售员进一步咨询并决定是否下单。整个交易过程双方都是不见面的。为减少交易风险,出现了交易资金第三方托管公司,其作用是为网络交易的双方乃至线下交易者提供“代收代付的中介服务”和“第三方担保”。 基本模式是买家在网上把钱付给第三方资金托管公司,托管公司收到货款之后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物之后再通知托管公司,托管公司这时才把交易资金转到卖家的账户上。交易到此结束。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如果出现欺诈行为,托管公司将进行赔付。一般交易默认在十天结束,购买者可以在十天内进行产品试用,如有货未收到或质量等问题可以申请退货或换货,交易资金经协商可以持续延期托管。

4.交易纠纷由资金托管公司和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公司共同解决

在交易过程中如有货不对版、严重质量问题、涉嫌欺诈等行为,买方可以申请由资金托管公司解决。售前的咨询交流文字、产品描述与图片均可作为证据。纠纷解决期间,交易资金将被冻结。交易结束后,如有质量问题可先与卖家协商,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由网络交易平台公司出面交涉。如确系卖家过失,根据过失轻重程度,卖家将会受到产品搜索屏蔽、暂停营业、罚没保证金、交易账户内资金冻结,直至强制销户的惩罚。因为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等的,买家相对卖家是弱势方,所以网络交易平台对卖家的约束会非常多且异常严格。从长远看,这实际上是个多赢的策略。买家、卖家、交易平台、交易资金托管公司都能在明确、严格的规则制度下健康发展。有效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三、基于网络商城经营的小微企业价值链活动分析

(一)价值链基础性活动分析

1.供应与生产

网购主要依赖搜索引擎。当搜索某项商品时,默认按照短期内交易数量降序排列。意味着,旺销商品不仅会被买家搜索到,同业竞争对手也能迅速获悉旺销商品各方面的信息。竞争优势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消蚀殆尽,甚至被反超。单一化、大批量生产有巨大的滞销风险。

自办工厂对于基于网络销售平台的小微企业来说是毫无竞争力的,只能依托区位经济优势采取虚拟化生产的贴牌生产方式才能增强企业自身基础性的生产活动价值。同时,协助上游产成品供应商优化供应链,发展有较大上升潜力的零部件及原材料上级供应商,共同结成长期战略联盟。最终要作为供应链上的链主企业,通过实时与节点企业逐级共享销售、库存、产品结构清单信息,使生产活动价值最大化。

2. 销售与售后

由于网络商城对卖家的严格监督,以及不同于传统销售的钱货两清,卖家的销售过程从被搜索到、售前、成交、发运交付、用户体验期、付款、售后是不可割裂管理的系统化整体。产品能否被搜素到取决于美工部门、虚拟生产部以及市场部。美工负责产品拍照、修图美化、产品描述、产品上线及网页维护。市场部负责产品价格定价、促销及品牌推广与维护。售前与售后是销售部的职责范围,发运交付属于配货包装部门,任何一个业务环节的过失均会导致交易失败。传统的职能划分管理方式显然不适合网络平台销售。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通过流程重组与有竞争力的奖励分配制度相结合,促使各部门职责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基于销售业务流程,重组为拉动式的项目团队管理方式。以销前环节为中心,拉动虚拟生产、美工部、市场部、配货包装、售后各业务环节。按每单销售额作为团队的提成奖励,售前占较大提成比例,因为提成是销售员的主要收入来源,剩余奖励比例由各个业务环节负责人均分。这种项目团队因职责相互渗透,利益相互关联,通过长期磨合最终能形成以市场变化为导向的自发学习,自发修复并成长的自适应型团队。

3.外部发运

虽然只能选择第三方物流进行外包服务,但责任并不能完全外包,仍然属于完整销售流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发货总量越大,越有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讨价还价的资本。可以与之结成长期战略合作同盟,降低发运单价。再通过对第三方投递员的绩效考核,利用发运节约余额资金实施季度或年度奖金奖励。实际上没有增加总成本,又达到了有效管理第三方投递员的作用。但前提是能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结成战略同盟关系,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发货量增加,其实质还是依赖于企业核心能力才能最终提高销量,销量等于发货量。

(二)价值链支持性活动

1.采购

生产销售的企业其采购活动主要是对生产原材料的采购。采购活动的服务质量首先取决于生产计划制定的准确性与提前期,其次是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依赖于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供应商管理则依赖于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各节点上的畅通传递与执行,实际上是供应链管理。

2.人力资源

薪酬福利制度要服务于自适应团队建设,招聘计划要根据销售预测制定临时兼职雇员的招聘渠道开发与管理方案,还要依据团队建设需求做好常规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3.财务

在商品发出后,在不存在退换货的情况下,需要3-15天才能收回货款。依赖品牌效应与销量保证,延长应付款账期,缩短应收款账期,保持畅通的融资渠道。资金周转与现金流量预算是关注重点。

四、结论

基于网络商城经营的小微企业通过构建基于业务流程的自适应型团队管理与公司品牌文化作为企业核心能力,才能有效打通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虚拟化经营,与节点企业有效形成价值链互补,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共同生存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新技术 烟草 网络安全 建设 管理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帮助下,烟草企业内部的订单交易、货款支付等均变得更为方便,然而在实际网络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当中经常发现,企业内部的网络存在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运营安全。因此本文将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简要分析新技术发展环境下的烟草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

一、影响烟草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的原因

1、自然原因。所谓的自然原因指的是在烟草企业内部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电子计算机等因质量问题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出现故障,或是因为停电、火灾等自然原因导致数据损毁、丢失。除此之外,网络中节点多元异构性和多样性,电池在网络节点中的实际续航能力,以及网络设备耐高温、抗寒冷能力等也会对烟草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由于自然原因很难进行提前预估和判断,因此管理和建设安全网络中的困难和阻碍也比较多[1]。

2、信息传输。在传输网络数据的过程当中,数据很有可能未得到有效的加密保护,在无线模式或是广播等方式下,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黑客的非法入侵,通过非法破解网络秘钥,强行入侵企业内部网络;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信息数据在中途遭到拦截阻断,路由协议等遭到私自篡改,某些黑客或企业竞争对手为窃取烟草企业内部数据、非法获取重要信息,还有可能会采取伪造虚假路由信息等方式,这同样严重影响了企业网络安全。

3、隐私泄露。在物联网下,烟草网络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电子标签与无人值守设备,而设备一旦遭到劫持将直接导致企业内部隐私信息和机密文件大量泄漏,还有可能不法分子在用户登录的界面当中安装追踪软件,对用户的登录信息和浏览记录等隐私信息进行恶意追踪,从而进行非法勾当。物联网只有具备极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够有效保护内部隐私信息的安全[2]。

4、自身缺陷。企业内部的网络建设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即使是在新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仍然没有设计出一款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任何一种网络当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安全漏洞,特别是在遭受黑客的非法入侵、木马病毒等恶意攻击下,网络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可能遭到损毁和破坏,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盘。因此物联网自身若缺乏安全稳定性将为黑客等不法分子以及木马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物联网下的烟草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

1、安全路由协议。物联网平台下的烟草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各网络节点中均有属于自己的路由协议与算法,因此需要以具体的路由算法为基础对安全协议进行划分,譬如说根据位置信息建立地理路由或根据数据信息建立层次式路由等等,尽量弥补路由的安全漏洞,以免发生丢失或损毁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2、隐私信息处理。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烟草网络系统在采集和传输隐私信息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保障其安全性,防治隐私信息被中断拦截或遭到恶意篡改与窃取。因此可以在网络系统中增添基本的定位功能,利用电子地图、卫星信号或手机移动信号等进行位置确定,采用位置伪装技术如将IP地址进行隐藏或时空匿名等方式对查询、阅览隐私信息进行全方位安全保护。3、访问认证控制。在物联网下,用户在登录烟草网络系统时需要交换会话密钥用以确认申请者的真实身份,防止网络系统遭受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3]。另外,还需要在网络系统当中加入信息认证功能,只有通过对对方真实身份信息进行确认之后才能够同意其访问申请,利用随机密钥预分布技术、公钥认证技术等物联网的认证机制,合法认证用户,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3]。4、采用密钥系统。烟草企业内部的财政报告、数据报表、发展规划等重要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从而有效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在传输数据报告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处理,在接收数据只有进行解密才可进行阅览和使用。在物联网技术下,可以采用VPN即虚拟专网保护远程节点,也就是说各网络节点中的通信节点在具体的网络结构当中使用密钥协商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密钥分配中心对密钥系统进行管理与分配,尽量使用复杂的密钥算法,提高其完全程度,并且将密钥的周期压缩至最低,即使已经截获部分密钥并进行破解,也无法生成新的密钥。

结论:总而言之,在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之下,烟草企业的发展与互联网和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在顺应社会和时代潮流,不断建设网络的过程中,烟草公司需要重点注意其安全性问题,通过定期对内部网络进行病毒查杀以及加密重要数据等,切实做好网络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企业内部生产运营安全。

参 考 文 献

[1]马强. 试谈烟草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方法[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08:93-94.

篇12

[关键词] 复杂性; 情境性; 网络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黄越岭(1972—)男,重庆北碚人。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教育研究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

一、引 言

近年来,网络教育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其飞速发展的背后却是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集中体现在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上。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掣肘因素中,普通教育的评价方式和网络教育现有评价方式在评价当下网络学习时显得格外的“力不从心”和“不合时宜”。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认识不够,我们所使用的网络学习评价策略中情境性成分不足。因此,正确解读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和情境性意蕴,探求网络学习评价的新路径,对于推进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复杂性与情境性:网络学习评价的双重意蕴

网络学习评价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依据一定的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学习者的学习作价值判断的过程。[1]网络学习评价具有复杂性与情境性的双重意蕴(如图1)。

(一) 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意蕴

复杂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才被发掘的新的认识论工具与方法论法宝。与经典科学不同,复杂性科学视域中的世界是在本体论意义上区别于简单世界的客观存在,它不再以牛顿体系和笛卡尔的思维方式为基准,而是超越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被动反应论和简单还原论,注重事物的潜在性、无序性、偶然性和非线性等因素。[2]

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哲学观与世界观的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网络教育及其学习评价的复杂性就是由此而来。网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学习模式移植到网络平台之上,事实上,网络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复杂的人机交互、人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信息技术、网络文化等多重要素。网络学习评价渗透在网络学习系统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评价的主体、对象、方法、标准、技术等都会影响评价本身的成败以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与科学性。基于网络学习本身的复杂性,网络学习评价与网络教育系统的非线性渗透及关联,网络学习评价就变得不再简单。

1. 不确定的混沌

网络学习评价的内容、标准表现出多维向性的不一致。就评价内容而言,包含了网络学习资源的评价、网络学习支持平台的评价、网络学习者的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就评价的标准来说,有美国的ECC标准——网络课程认证标准(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 Standards)、Quality On The Line标准(线形基准质量),欧洲的CWA (Quality Assurance Standard)标准,我国教育部科技司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DLTS(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等等。网络学习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对象相互交织,使得网络学习评价的方法、标准失去了确定性的使用界线,从而走向了“不确定”的混沌:评价的目标层次不同、评价的标准层次各异、评价的内容层次交错、评价的方法维度难以“穷尽”。

2. 涵疑式的取向

网络学习评价及评价结果受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主观能动性影响极大。因为参与评价过程的人的角色身份不同,施测者与被测者以及其他评价参与人员的复杂性,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价值期待的落差使得网络教育的评价结果受到不可避免的干扰,尤其是受到社会性的价值期待和政策性的价值规范的影响。科学取向(Scienctistic Approach)的评价主张通过严格的测定数据来评价,要求评价主体价值中立,控制相关的变量,剔除无关变量,以获得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人文取向(Humannistic Approach)的评价与此正好相反,坚持对网络教育价值的人文判定,反对用还原论式的方法将评价从文化语境中剥离出来。在这种相互排斥的价值取向的冲突中,网络评价日趋走向了涵疑式的融合性取向(Integration Approach),既不像科学取向那样价值中立,也不完全遵循人文取向的人文判定,而是走向了标准模糊的“中庸”。

3. 开放式的情境

根据网络评价科学性与可靠性的要求,所获取信息要“尽善尽美”,通过信息的占有、分析、处理,使信息朝有序化方向发展,保证信息的客观与准确,从而得出结论。然而,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生、教学辅助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分散在各个地方,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组织结构,信息采集传递难度大、成本高,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收集信息的有效性。同时,要使信息量增大、有序性递增,就必须保持学习评价的情境开放性。网络环境的开放和信息量增大使得情境中各要素的不确定性增加,可控制性降低,这样一来,信息的有效性降低而信息有序化难度倍增。因此,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必然随着环境的开放而更加显著。

4. 运动性的过程

网络学习评价活动具有动态性和情境性。首先,网络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次,网络学习评价中技术要素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尽管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网络化的评价快捷简便,但技术流程往往也是限制被测对象发挥,阻隔施测人员作出客观判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况且,完整的网络学习评价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等多个复杂过程。这些动态的情境性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序化和线性流式的作业,而是交互式的冲突和虚拟性的情景对话。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学习工具的更新,网络学习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就变得更为常态化。

(二) 网络学习评价的情境性意蕴

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后的又一重要研究范式取向。该理论主张:知识容纳于情境之中,知识是情境性的;学习是一个参与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应该是通过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由周边参与渐进到核心区域的过程,这就是著名的LPP理论——合法的边缘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基于学习过程的这种情境性、互动性和过程性,情境性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评价也应该是过程性的,因而应实施情境性的学习评价。

网络学习的情境性是指网络教育的知识表征和教学实施都需要建立在情境学习基础之上。网络教育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具有全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的资源学习环境,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从而改变教学结构和评价。[3]因为网络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准永久性分离”,所以必须依赖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经验共享情境化,网络学习评价的情境性由此喷薄而出。

1. 知识语境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建构起来的,这个“情境”并不是说学生要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学习,更多时候是指知识或经验所在的“原生语境”。网络知识的呈现不是单一化的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学习者和学习内容间的有机互动。教师的经常性缺席使得知识情境化的任务就落在了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身上,他们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来表达知识的各种形态,这些形态具体呈现为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录像等。换言之,在网络环境中我们多是用数字化形式把知识的获取过程情境化。因此,功能性情境主义(Functional Contextualism)主张设计具有情境驱动功能的学习环境,注重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刺激功能,网络学习评价必须考虑情境因素。

2. 学习过程的情境性

在网络学习中,学习程序和学习资源大部分都是预先设定的,其过程逻辑就是计算逻辑和控制逻辑。但是网络文化空间中的知识具有传播的广泛性、时空的开放性和虚拟的交互性。由于网络环境自身信息的数字化以及其快捷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使得网络学习评价的情境性生成概率与速率激增,情境生成的最终结果更为复杂。因此,从计算逻辑和控制逻辑出发,设计具有刺激功能的虚拟情境,学习评价就过渡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与反馈,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跟踪与数据统计等具体的程序操作过程。为了减少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避免将人对象化和客体化,评价过程中赋予学习者一定的操作权和选择权,添设人机、人际互动机制,以满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需要。

3. 评价要素的情境性

情境学习理论将学习的要素分解如下:故事、反思、认知学徒制、合作、辅导、多种实践、清晰表述学习技能与技术。[4]主张在评价中采用要素评价,对要素进行考察。[5]网络学习评价依靠网络技术平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和故事情境中构建起远程认知学徒制。而在认知学徒制和情境学习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指导者,同学之间的关系成了搭档关系,整个评价体系由合作、辅导、技术、反思等共同构成。在网络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技术革新给网络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有效的情境性考试必须奠基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革新之上。[6]

云计算、三位虚拟课堂、移动学习等新技术突破了当前评价环境的限制,通过虚拟情境的创设,描述完整且复杂的事件,呈现出了实践范畴内的操作可能性。

三、从实然走向应然:网络学习评价的

复杂性与情境性的旨归

(一)网络学习评价的实然状态:复杂性缺失与情境性不足

1. 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缺失——单一化与同质化的弊病

我国网络学习评价起步相对较晚。一方面,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评价复杂性的实践基础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了网络学习评价复杂性的缺失,呈现出单一化与同质化的弊病:首先,在评价对象上,忽视了多元教育利益相关者及其复杂关系,缺乏有差异的分层、分类评价;其次,在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上,很少考虑网络教育诸多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第三,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未能重视网络教育的特殊性,缺乏定性评价方法,一味采用定量的、外在的评价。

2. 网络学习评价的情境性不足——板滞化与训练化的倾向

受布鲁姆(Bloom)分类目标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知识目标被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这种针对文本知识的评价目标,考查的多是孤立的知识点,忽略知识产生、获得和使用的情境,使得评价板滞化,很难考查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导致学生习得惰性知识,还误导教学走上了题海战术的训练化倾向。在网络学习评价实践中,还必须考虑成本因素对其评价活动的限定性。网络学习评价只能在一定时空、一定范围和基本条件上进行,从而使得网络学习评价本身所蕴含的情境性受到限制。

(二)网络学习评价的应然目标:复杂性与情境性的有机耦合

自后现代主义主张知识的境遇性开始,转变知识学习观就成为了知识学习的先决条件,需要重新确立一种新的知识学习的评价范式,以重新审视知识存在的哲学依据。网络学习评价同时兼具复杂性和情境性的双重意蕴,复杂性和情境性相互交融、有机耦合于网络学习的评价过程之中。一方面,网络学习评价的情境性丰富了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情境性是复杂性的重要起因;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揭示了网络学习评价的情境性——复杂性是情境性的一种内在架构。因此,网络学习评价的理想目标就应该是复杂性与情境性的有机耦合(如图2所示)。

首先,网络学习评价是一种在虚拟情境中考察学生学习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评价。情境学习理论认为,需要注重知识的情境性,让学生在复杂的客观世界中建立起适应新时代的世界观与知识观,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网络学习评价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按照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方式创设真实的情境;(2)提供多元化的角色和观点;(3)支持协作性的知识建构;(4)促进对所形成的观点进行反思;(5)促进阐释、清晰的表达,以使隐性知识显性化;(6)对任务中的学习实施真实性的评价。[7]这使得网络学习评价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其次,由于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复杂性,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非线性干扰,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结果的不可逆性等特征。基于这种复杂性,要实现情境性评价的目标,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网络学习评价的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等各个方面的复杂性。兼顾评价目标的针对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正确处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形成性和终结性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评价结果的时效性,依据情境性的学习评价标准,在复杂的情境评价过程中,完成网络学习评价情境性与复杂性的和谐统一。

四、六位一体:基于复杂性与情境性

耦合的网络学习评价路径探寻

网络学习评价兼具复杂性与情境性的双重意蕴,然而却面临着对复杂性认识不足和情境性缺失的问题。同时,网络学习评价又具有自组织、非线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征。因此,要实现网络学习评价复杂性与情境性相统一的目标,就要建构新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路径方面进行必要的新的探索(如图3所示)。

(一)目标路径:明确与优化评价目的

网络学习评价应以有效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获得主动、全面的发展为评价目的的最高追求。具有复杂性与情境性的双重意蕴的网络学习评价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评价目标,而是要让学习者针对学习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挑战性”的态度,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评价的目标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学习者的行为,促进学习者的发展。评价开始之前,使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对评价目的进行明确说明。同时,必须坚持“目标优化”原则,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各种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

(二)内容路径:丰富和细化评价项目

网络学习评价因为其复杂性与情境性的双重特征,所以网络学习评价的范围涉及较为广泛,它既包括传统学习评价的内容体系,也包括网络学习评价自身特有的内容部分。因此,网络学习评价的实施,首先在于把评价目标内化为具体的评价项目,也即评价的具体内容。在进行评价内容设计时要以“学习者”及其“学习活动”为中心,[8]兼顾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与情境性,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学习评价内容具体化、多元化,整个评价过程具有进程性和动态性。一般来说,网络学习的评价内容必须包含对网络学习资源的评价,主要关注网络学习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9]对网络学习支持平台的评价,主要关注网络传输、教学、交互、师生支持、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10]对学习者的评价,一是客观的维度,包括测验成绩、完成时间进度、学期分数等,二是主观的维度,包括学习满足、成就、偏好等。[11]

(三)规范路径:修正并规范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的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和水平才是符合要求的、良好的或是优秀的。[12]在设计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轴,结合评价目标进行分层分级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基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建立一套最低标准的指导策略和教学媒体选择方法;重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鼓励采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等。[13]使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分析并建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标准,进行多方面、立体化的评价。

(四)方法路径:评价手段走向多元化和立体化

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以量化评价、教师评价、综合性评价为主。教学评价的发展观要求评价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强调多种评价方式的相互结合与补充,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形成多元的评价方法“结构塔”。评价方法应坚持三个原则:(1)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2)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3)自评和他评等多元化评价主体相结合。[14]具体来说,可以根据评价的目标编制有效的测验试卷,对评价对象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性评价;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完成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还可以自动组卷,进行自适应测验。特别要注重操作措施形式的立体化,利用多种媒体集成、多向信息交流、同步异步通信等技术手段,在虚拟的情境中考察评价对象。比如,设计相关功能让参与课程学习的教师、学生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评价;以设置学习测评模块,包括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综合练习、测评结果; [15]将电子笔记、学习白板记录情况等质性评价与学生浏览学习内容次数、交流次数等量化评价相结合;将课程反思、平时作业、课程作品等过程性评价与试卷测试等结果性评价相结合;[16]通过作品小组互评,学年评价实现多元化评价主体相结合;设计资源浏览次数统计、技能操作次数统计和学习进度统计;通过聊天室、同步或异步讨论区统计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次数和质量,考查学生的清晰表达能力,故事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等等;在成本可以承受的前提条件下,还可以实施视频多向交互来展开必要的观测,观察学生的技术掌握和反思能力。

(五)过程路径:评价操作迈向数字化与自动化

根据信息论观点,网络学习评价的实质可以分解成信息加工的系列过程。网络学习评价系统中,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来编制测验试题,对评价对象进行总结性评价;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完成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还可以自动组卷,进行自适应测验。网络环境下的测验信息收集都以电子文本或电子数据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多渠道收集,还便于统计分析,减少评价人员的工作量,甚至实现评价的自动化。虚拟化的网络情境和程序化的工作流程使得网络学习评价统计更为方便,免去人为环节干扰,较易获得真实的结果。为了使评价中情境要素的能量最大发挥,可以开辟专门的访谈区,持续、同步地自动跟踪和记录评价对象的状态,如作业情况、考试分数、学习时间、发言的次数、正确率等,并用数据库记录下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其分布状态、变化规律、数据间的关系,揭示出蕴含在数据中的问题和本质原因。该过程可以借助SPSS等统计软件,也可以自编程序,设计操作流程。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其分布状态、变化规律、数据间的关系,揭示出蕴含在数据中的问题和本质原因。

(六)结论路径:评价结果的建议性与公正化

基于网络学习评价的情境性和复杂性,不同的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归结方法,采用多种结论形式。对于量化指标,宜采用标准参数法、极值参数法和分等级法;对非量化指标,则先定性,再作定量分析。评价结果的形式要丰富化:一是综合判断,从总体上对评价对象提出定性、定量的综合意见;二是分析诊断,在分析过程中进行系统的诊断,对评价对象的状态、优缺点等进一步作出诊断。评价结论的呈现与评价结果的反馈并不意味着评价活动的终结,这也正是评价复杂性的体现。要使评价结论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结果档案的管理与查询至关重要。为每一个参加评价的评价对象和工作人员建立个性化的专属评价档案,存入安全保密的数据库,记录他们参与评价的信息和数据,并且可以随时查询,不仅可以对评价对象的发展起到永久性的指导作用,还可以对评价活动提供有效的监督,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透明。

五、结 语

在复杂性视域中探讨和解决网络教育的情境性评价无疑是后现代知识观之后的革命式探索,也是解决当前网络学习评价积弊的一条崭新的价值路径。诚然,由于这种评价模式与复杂性、情境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内在张力,对其开展的探索与应用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持续性的研究。也只有深刻认识网络学习评价的复杂性和情境性,才能不断优化网络学习的评价过程,提高网络学习评价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10] 高丹丹.论网络学习的评价[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1):25~29.

[2] 邹霞.论e-Learning与高校教育改革的关系——兼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中国电教化教育,2002,(10):8~11.

[3] [4]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31.

[5] 赵蒙成.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考试:原理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7):51~53.

[6] [7]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8] [12] [15] [16] 王均霞,陈明选. 高校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8):70~76.

[9] 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96~99.

[11] 洪明洲. 网络教学课程设计对学习成效的影响探究[DB/OL].[2012-10-20].http://mgt.ba.ntu.edu.tw/management/download/.

篇13

【关键词】网路信息环境 创新教育改革 课程整合 课堂教学

近年,凭借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我们人类社会的众多领域中引发着各种日趋深入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逐步深入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教育改革的走向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学校各专业各学科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无不被赋予了网路信息环境的内涵。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教育发展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课题。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普通教师,笔者的肩上也担负着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积极融身于创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方法的重任。笔者主要担任河北工程大学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河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外聘教学工作。这门课程与现代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彰显了信息网络技术与环境对本门课程的影响和迫切要求。

1 网络环境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1.1我国网络环境概况

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世界第一。同时,CNNIC宣布截至7月22日,我国CN域名注册量也以1218.8万个超过德国.de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这三项重大突破令世界瞩目,互联网大国规模初显。报告也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网络媒体、网络商务等互联网深层次应用比例大幅提升。目前中国的国际出口带宽已经有493,729Mbps。学生比例约为23%。

1.2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多年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在网路信息环境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也被烙上鲜明的时代特色。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勇于创新式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方法。

1.3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达到了空前高度,“教师即教育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教师作为有自己特定思想和认识能力、思考能力的人,应该结束长期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地“教育家”形象。在此趋势下,由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也开始注意探求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并出现了可喜局面。向科研要素质,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专业型教师的倡导,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育研究已逐渐成为社会要求,也成为群体自觉。

2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基本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的素养。课程整合具有非凡的意义,即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体系,需要构筑一个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实际可行的策略。具体可以如下:要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3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堂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师、学生和家长这几方面均愈来愈能方便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在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数字化之外,完全可以也有必要利用网络平台来辅助正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这样学生家长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深入和更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

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效。

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辛勤耕耘,积极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教学的课堂和课外,我们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新等.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王琨媛等.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经营管理者,2008,7.

[3]李海静.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的整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5.

[4]邵正喜.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5]胡启国等.基于群策AHP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6]游晓霞.论大学英语大班多媒体教学结构设计.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篇1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结合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信方式,主要是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它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通信过程中资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满足局部地区的一个企业、公司、学校和办公机构的数据、文件传输需要,而且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进行信息交换、储存和处理,同时可以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计算机通信革命带来以下这些重要事实: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传输设备)之间不再有本质上的区别。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和视频通信之间也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单处理器计算机、多处理器计算机、局域网、城域网和远距离网络之间的区别也日趋模糊。这些趋势导致了计算机产业与通信产业的日趋融合,从元器件制造到系统集成皆是如此。另一影响是发展了能够传输和处理各种类型数据和信息的集成系统。不论是技术本身还是制定技术标准的组织,都被迫向能够完成各种通信的单一的公用网络系统发展,通过这种网络能够简单且统一地访问到全世界的信息源和各种信息。

二、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防范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脆弱性和漏洞正是风险产生的客观条件,威胁或攻击是风险产生的主观条件。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普及,信息的传送变得异常的便捷和快速,这对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但是因特网组网技术的开放互连性给人类带来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潜在能力的同时,也为外部世界非授权进入你的信息系统、非授权获取、窃取你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同等的机会,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①硬件组件。信息系统硬件组件的安全隐患多来源于设计,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物理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这种问题是固有的,一般除在管理上强化人工弥补措施外,采用软件程序的方法见效不大。因此在自制硬件和选购硬件时应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这类安全隐患。②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安全隐患来源于设计和软件工程中的问题。软件设计中的疏忽可能留下安全漏洞;软件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冗余以及软件过长过大,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脆弱性;软件设计不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导致软件的安全等级不能达到应有的安全级别;软件工程实现中造成的软件系统内部逻辑混乱,导致垃圾软件,这种软件从安全角度看是绝对不可用的。软件组件可分为操作平台软件、应用平台软件和应用业务软件。这三类软件以层次结构构成软件组件体系。操作平台软件处于基础层,它维系着系统组件运行的平台,操作平台软件的任何风险都可能直接危及或被转移到或延伸到应用平台软件。对信息系统安全所需的操作平台软件的安全等级要求,不得低于系统安全等级要求,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组件的操作系统安全等级必须至少高于系统安全一个等级,因此强烈建议安全服务组件的操作系统不得直接采用商业级和普遍实用的操作系统。应用平台软件处于中间层次,它是在操作平台支撑下运行的支持和管理应用业务的软件。一方面应用平台软件可能受到来自操作平台软件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应用平台软件的任何风险可直接危及或传递给应用业务软件。因此应用平台软件的安全特性至关重要,在提供自身安全保护的同时,应用平台软件还必须为应用软件提供必要的安全服务功能。应用业务软件处于顶层,直接与用户或实体打交道。应用业务软件的任何风险,都直接表现为信息系统的风险,因此其安全功能的完整性以及自身的安全等级,必须大于系统安全的最小需求。一般来说,外购的商业化应用业务软件比自制应用业务软件更安全些。③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协议。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中,局域网和专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具有相对封闭性,因为它不能直接与异构计算机网络连接和通信。这样的“封闭”计算机网络本身基于两个原因比开放式的因特网的安全特性好,一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相对封闭性,降低了从外部计算机网络或站点直接攻入系统的可能性,但信息的电磁泄露性和基于协议分析的搭线截获问题仍然存在:二是专用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较为完善、成熟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权限分割等安全机制。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与通信结合形成计算机网络,使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输和利用等五大自然信息功能通过现代可能基础上形成的各种信息技术在全球人类社会这个更宽广的空间综合起来,这将是一场更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但机遇与风险并存,在当今大规模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无论采取多么完善的信息安全手段,风险也总是存在。因而适宜的方法是在整个网络通信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应用智能化的分析控制方法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经济与社会效益、风险与费用中寻求达到风险最小、效益最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