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家庭教育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传统;网络;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49-02
信息时代,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媒介环境,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关系,家庭教育亦不例外。本文以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就二者的基本特点、内容和实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一、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含义
本文所述的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并非指家庭教育的“古老”与“现代”、“保守”与“进步”等通常意义,而是着眼于媒介变迁与发展视野,即以网络媒介作为家庭成员生活、生存基本方式为临界点,将家庭教育区分为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因此,本文所讲的传统家庭教育,意指前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也就是说,网络尚未进入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交往关系、教育关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常规化媒介手段(诸如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向电视学习教子育女之道等)的支持和在常规化媒介环境里所发生的家庭教育。所谓网络家庭教育,意指人类社会普遍进入信息时代,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交往关系、教育关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网络媒介而引发的家庭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生态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二、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媒介环境的时代巨变,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家庭教育向网络家庭教育的发展、跃迁,另一方面,也使得家庭教育的内在结构、作用方式、实际效果等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而唯有将家庭教育置于历史变迁的长河中,即将网络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比较,才能更为清晰地洞见这种变化,也才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把握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下文将就此展开分析和讨论。
1.从家庭教育发展的环境媒介来看。在传统家庭教育中,教育环境具有封闭性,家长和长辈在教育中具有权威地位,家长总是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代总是扮演着被教化者的角色,这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社会教化中的“父为子纲”称得上是一切文明社会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可能永远保持权威者的形象,因为互联网所营造的网络世界使他们的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而网络的开放互性使家庭教育环境由封闭性权威性向开放性民主性转变。
但是无论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孩子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家长一般不易察觉,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2.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为主,并且从具体的礼节入手,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而到了近代传统家庭教育的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认为只要孩子在考试中有好分数,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就行,而渐渐忽略了对孩子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时代,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主题,不仅要求一个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品德教育或是知识技能教育,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并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能够创新科技的主体——人,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创新的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而品德是良好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良好品德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从而成为人际交往的有利保障。因此传统家庭教育中对品德的重视是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
3.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运作方式来看。中国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传统家庭教育中,首先主张家风对儿童的陶冶,很多家族家庭都重视家风的培养,把家庭和睦、孝敬父母、敬业守法作为家风培养的内容,并以家训家规的形式保留下来,对后代进行教育。其次,主张以正确、正面、正当的内容与方法教育儿童,重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因为儿童的分析辨别能力差,又喜欢模仿,如果周围的人以身作则,就能见贤思齐,反之则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所以由这几点可以看出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教导言行为主。
网络时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家庭教育方式开始向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变革。在网络时代,父母与孩子们面临的是同一崭新的世界,同一全新的知识体系,孩子们在学,父母们更要学而且要有勇气和孩子们一起学,甚至向子女们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网络技术使家长们能通过电脑互联网为孩子们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指导他们从电脑网络中利用各种资源,逐渐成为孩子们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督促者、辅导者甚至咨询者。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再把自己作为权威,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孩子对家长不再是盲目地遵从和依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自主学习,塑造自我。
但是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从古至今都不能否认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出表率,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不管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家长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三、总结
本文主要着眼于媒介变迁与发展的视野,对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环境媒介、教育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从环境媒介来看,传统家庭教育具有封闭性,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与书籍内容;网络家庭教育则是比较开放,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在父母那里无法学习的知识,父母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从教育内容来看,传统家庭教育比较注重子女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渐渐忽视了品德教育;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父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更为重视,不再单纯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或者品德教育,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运作方式来看,传统家庭教育主要注重父母对孩子的熏陶,主张家风等对孩子的陶冶;网络家庭教育则是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还要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学会用互联网来帮助孩子并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张良才.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62万人,非农业人口20.3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43%。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1.2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1.3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2.1.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2.2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28.6%的多子多女家庭,11.5%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38.7%,一子一女35.4%,独生子30.4%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2.3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6.75, 68%,4.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2.4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2.5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2.6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一)调查的对象
在闸北区全部公办幼儿园中抽取34所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师编制的在园740名教师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740名教师中:(1)年龄的分布为:不满25岁的占19.8%,25-29岁的占19.7%,30-39岁占19.0%,40-49岁占35.7%,50岁以上占5.8%;(2)教龄的分布为:0-4年的占30.8%,5-9年的11.7%,10-19年的确4.5%,20年及以上的43.1%;(3)学历分布为:高中及以下的占1.2%,大专占26.4%,本科占71.8%,硕士及以上占0.8%;(4)职称分布为:未评职称的占19.6%,小学二级占6.6%,小学一级占24.5%,小学高级占47.3%,中学高级占1.8%;(5)所属幼儿园的级别分布:二级园占37.3%,一级园占42.8%,示范园占18.5%。
(二)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由教师基本情况、幼儿园对教师的引领情况和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自觉发展情况等三个方面组成。其中教师基本情况包括反映教师自身特点和所在幼儿园特点的16个项目;幼儿园对教师的引领情况幼儿园对教师“明确指导要求”“、提供指导条件”、“创造提升条件”和“营造工作氛围”四类情况24个项目;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自觉品质,包括教师“与家长沟通”、“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和“进行分类指导”等三个领域的专业自觉品质的24个项目。其中,基本情况的16个项目分别采用数字填充题、等第选择题和类别选择题的题型;幼儿园对教师引领的24个项目和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自觉品质36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的题型。
(三)调查的手段
调查由各幼儿园组织教师采用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
(四)调查数据的处理
1.数据的登录。将各幼儿园教师填写的全部问卷集中;根据问卷各题规定的数据幅度设计Excel输入文件;组织教师将全部问卷的数据进行登录并加以合并。2.数据的整理。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将Excel数据文件转换成SPSS文件;在对数据进行逻辑校验的基础上,删除非正常数据;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通过转换将变量分解和合并形成新的变量。3.数据的统计。通过单变量描述性统计进行现状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类别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自觉品质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自觉品质发展水平的教师自身因素和幼儿园引领因素。
二、研究的结果
(一)现状
1.教师家庭教育指导4类专业自觉的发展水平的现状分别计算教师的专业自觉认识、专业自觉动机、专业自觉能力和专业自觉情感的人数、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按平均数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序;对平均数大小相邻的平均数差别逐对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将统计结果编制成表1-1。表中平均数愈大,表示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愈低;平均数愈小,表示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愈高。表1-1数据表明:(1)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4类专业自觉的水平,自高到低的排列次序是:专业自觉情感、专业自觉认识、专业自觉动机和专业自能力;(2)以上四类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相邻均数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4类专业自觉发展的平均水平是有差别的,平均水平自高到低的次序是专业自觉情感、专业自觉认识、专业自觉动机和专业自觉能力。2.教师在3个指导领域专业自觉的发展水平的现状分别计算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组织指导活动”和“进行分类指导”三个领域专业自觉品质的人数、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按平均数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序;对平均数大小相邻的平均数差别逐对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将统计结果编制成表1-2。表1-2数据表明:(1)教师家庭教育指导3个领域专业自觉品质的水平,自高到低的排列次序是“:与家长沟通”“、组织指导活动”和“进行分类指导”;(2)家庭教育指导以上3个领域的,专业自觉相邻均数差别都具有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3个领域的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是有差别的,平均水平自高到低的次序是“:与家长沟通”“、组织指导活动”和“进行分类指导”。
(二)不同类别教师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的特点
以15个前置变量为自变量,以教师专业自觉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15次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略)将检验发现具显著性意义的结果编制成表2。表2数据表明:1)年龄、教龄、兄弟姐妹数、学历、所学专业、职称、所带班级、子女年龄、家庭身份、家教知识来源、指导知识来源和所在幼儿园级别等不同类别的幼儿园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上具有不同的特点。2)幼儿园教师的这些类别特点具体表现为:(1)在年龄上,80后教师在专业自觉认识和专业自觉能力较差;(2)在教龄上,教龄满5年的教师在专业自觉认识和专业自觉能力上较优;(3)在兄弟姐妹数量上,本人是独生子女的教师在专业自觉认识和专业自觉能力上较差;(4)在学历上,达本科的教师在专业自觉认识、自觉动机、自觉能力、自觉情感和自觉总体上均较优;(5)在职称上,已有职称的教师在专业自觉认识、专业自觉能力和专业自觉总体上较优;(6)在所在班级上,没有带班的教师在专业自觉认识和专业自觉总体上较优;(7)在子女年龄上,未生育的教师在专业自学认识、专业自觉能力和专业自觉总体上较差;(8)在家庭身份上,当父母的教师在专业自觉认识、专业自觉能力和专业自觉总体上较优;(9)在家教知识来源上,主要来之于实践的教师专业自觉认识较优;(10)在指导知识来源上,主要来之于自学的教师在专业自觉的认识、动机、情感和总体上均较差,而主要来之于实践积累的教师在专业自觉的认识、动机、情感和总体上均较优;(11)在幼儿园的级别上,二级幼儿园的教师在专业自觉的认识、动机、能力、情感和总体上均较差,而示范幼儿园的教师在专业自觉的动机和情感上较优。3)未发现在沪生活年限和性格倾向不同类型的教师在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上存在具显著性意义的特点。
(三)影响教师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的因素
以幼儿园4个“引领变量”和15个教师“自身变量”为自变量,以教师的“专业自觉总体”为因变量进行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编制成表3-1。表3-1数据表明:(1)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本调查范围内与教师专业自觉总体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具显著性意义的因素有6项,依影响力的大小这些影响因素自大到小依次为:幼儿园为教师工作营造的工作氛围、幼儿园为教师提升专业自觉创造的条件、幼儿园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明确提出的要求、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是否主要来源于指导实践经验的积累、幼儿园为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的指导条件和教师是否已经获得专业职称。(2)上述6个项目对教师专业自觉品质总体发展水平的决定系数R2=.382,意思是说:这6个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教师专业自学品质总体发展水平的38.2%。(3)根据表内数据可以建立一个由6个影响因素预测教师专业自觉品质总体水平的回归方程,这个回归方程为:Y专业自觉总体=.220X营造工作氛围+.220X创造提升机会+.181X明确指导要求-.094X指导知识来自实践+.137X提供指导条件+.077X未评职称(4)对这一回归方程实际意义的理解可见表3-2:
三、分析与讨论
(一)结论
1.现状分析发现,闸北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四类专业自觉品质的发展水平是:自觉情感最好、自觉认识次之、自觉动机第三、自觉能力较差;三个领域是:与家长沟通最好,组织指导活动次之,进行分类指导较差。2.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年龄、教龄、兄弟姐妹数、学历、所学专业、职称、所带班级、子女年龄、家庭身份、家教知识来源、指导知识来源和所在幼儿园级别等不同类别的幼儿园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自觉品质发展水平上具有不同的特点。3.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教师专业自觉总体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具显著性意义的因素有6项,依它们的影响力自大到小依次为:幼儿园为教师工作营造的工作氛围、幼儿园为教师提升专业自觉创造的条件、幼儿园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明确提出的要求、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是否主要来源于指导实践经验的积累、幼儿园为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的指导条件和教师是否已经获得专业职称。
(二)建议
1.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孩子养尊处优、劳动意识淡薄
近年来,人们的收入日益增加,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家长对教育子女也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也给教育子女带来了负面影响。[1]
2.家庭结构简单化,致使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
中国过去的家庭成员较多、结构复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家庭的成员结构日益简单化,由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小家庭居多。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溺爱孩子、过度保护、重智轻德,这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3.家庭稳定程度降低,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据社会学学者调查显示,离婚夫妇“婚姻年龄”一般是在婚后六年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父母的依赖性还很大。由于父母的不和,孩子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变得自卑、孤僻、等现象。
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
3.1教育目的的比较
我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按照父母为孩子设计的人生规划把子女培养成“才”,子女要顺从大人的意志发展。家长们往往以职业的好坏、挣钱的多少来衡量子女是否成功,而忽视成长阶段应有的童趣与快乐,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目的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目的性较强,往往会适得其反。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而很少受到家庭的干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美国学校和校外少儿组织从小教导孩子的准则。
3.2教育内容的不同
在中国,父母对于顽皮的子女往往会失去耐心,认为他们不符合教育成才的标准,这样极易忽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据调查,家长们回答“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家长会有什么反应”时,40%的家长对孩子“训斥”、“警告”,48%的家长以“不耐烦”、“不屑于”或“敷衍”的方式对待,可见我国父母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还需要提高。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父母会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会给他设定很多规矩与框框,会鼓励孩子提问,鼓励孩子求异思考;让孩子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3.3教育方式的不同
我国家庭教育的方式表现在:(1)孩子少说多做,循规蹈矩。(2)缺少民主,父母包办。(3)服从父母、听父母的话。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美国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比较宽松与民主,保持孩子思维上的独立性与创新性。
二、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
1.两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
美国在过去四个世纪里,有大约5000万人移民到这里,其他国家开玩笑地称它为“融炉”。由于多样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很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文化。
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人为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特别是封建观念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脑海中,保守自闭的想法影响了大多数人。
2.经济体制不同
美国用人体制比较完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人们不必一生都从事一种职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能生存,能在社会上立足就行,对工作没有高低优劣的看法。[2]
中国社会注重学历,生存压力大,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工作上。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目的就是找一份好工作、一生稳定,这也是理想生活所必需。
3.不同的价值取向
美国人珍视自己的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注重个人利益,拥护个人发展和自我认识,这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孩子和自己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孩子的价值追求得到父母的尊重。
中国人推崇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在中国人的哲学中,个人价值要服从集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重视孩子的“自我”。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往往为孩子设计未来。
4.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是理性的。美国家庭用最基本的理性原则对待孩子。认为培养孩子的义务和其他社会义务是一样的。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以道德为基础,抚育孩子的义务是家庭的而不是社会的。
三、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1.对婴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1.1“早期教育”不是“超前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使得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通过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无疑是将早期教育理解成了超前教育。
1.2“学习”与“游戏”两不误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总是不断的督促孩子要多学少玩。但对孩子来说,实质上是在人为地干涉甚至扭曲儿童成长的过程,其结果往往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家长们更应该研究如何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学习,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气氛中嬉戏和成长,不能将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要做到两不误。
2.对大学时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虽已成人,但初入社会,如果前期家庭教育不成功的话,这个时候其心理是比较脆弱的,需要家长掌握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引导。[3]
2.1由“家长式教育”转向“平等式对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更应注意相互尊重,在保持相对平等关系的前提下开展对话与交流,这样他们才能敞开心胸,主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
2. 由“功利式教育”转向“个性化教育”
当前大学生的不少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就是一种读书过重的功利观造成的。中国功利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走入死胡同,难于发挥他们的潜能。
3.由“被动式教育”转向“社会性教育”
关键词:卢梭;家庭教育;自然教育
一、引言
卢梭是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他虽然没有系统地提出家庭教育的思想理论,但是《爱弥儿》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的一部教育著作,本文主要是以《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系统的阐述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自幼酷爱读书就是效仿他父亲的行为,而在《爱弥儿》一文中卢梭也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最好的老师是父亲,最好的保姆是母亲,所以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责任重大。父亲除了生育孩子这个职责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将孩子培育成一个合乎社会道德的人。母亲首先的职责就是亲自哺育孩子,而且在六七岁之前最好是由母亲照看,可见卢梭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自然教育为主
(1)教育目标――自然人。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因此他认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要充分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和思考问题,应该按照儿童特定的年龄阶段教育儿童,反对本末倒置的教育方法,在社会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没有判断能力的儿童,他们的行为却表现的如同一个大人一样,这样的儿童他们是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生活,毫无人生自由和乐趣。卢梭希望父母让儿童在自由、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2)自然惩戒。卢梭认为在面对儿童的失当行为应采用自然惩戒的一种教育方法。例如,家长面对孩子们的撒谎行为不要急于惩罚,因为孩子们为了逃避惩罚有可能再次撒谎,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撒谎的后果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而且,如果因为孩子的骄纵行为打坏某样东西,父母不要下意识的给他修补,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感觉到不适应。
2.家庭教育的方法
(1)家庭和睦。卢梭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们抵抗不良风俗的侵蚀,家庭和谐则父母感情和谐,母亲更乐意履行自己的职责,父亲也乐意担负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兄没之间更加亲密,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善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孩子们外在的人际交往。
(2)爱教有度,一视同仁。卢梭认为做父母的不能溺爱更不能偏爱孩子,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当一个母亲过于关爱自己的孩子时,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母亲的过于溺爱不是在帮孩子清除障碍,而是给他创造更多磨难,在将来有更多的苦痛等着他。而且作为父亲更不能偏爱某一个子女,对孩子应该给予一样的关心。卢梭指出父母不要偏爱和溺爱子女的教育方式,至今仍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3)循序渐进。卢梭认为儿童的成长是由特定的年龄特征的,父母应该按照儿童特定的阶段进行教育。幼儿跟儿童期的孩子们,对事物缺乏清晰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概念,这时候主要以身体养护为主。进入少年阶段以后,身体已经发展完备,主要以智力教育为主,当成年以后,身体和智力已经完善,这时候开始进行情感教育和劳动教育,循序渐进的开展教育。
三、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自然教育
儿童的成长有着自然发展规律,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进行家庭教育,让尚处在让儿童期的孩子们有个快乐童年,代替各种学业负担,还孩子快乐的童年。在儿童长到十二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智力的开发,同时伴有磨难教育培养他们坚强勇敢的性格,同样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培养儿童必须的生活技能,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在这样慢慢由松弛到严格的管理方式上,让儿童成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独立自主的新人。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和睦是家庭生活的核心,父慈子孝,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友爱,夫妻之间相亲相爱,家庭成员之间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们才能感受家庭的温暖,这是抵抗一切不良习惯最好的武器。同时作为父母要重视加强自己道德修养,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模仿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能产生积极效果,所以,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涵养,树立良好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转变教育方式
中国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偏爱子女,同时在对孩子的管理上过于专制。而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家庭教育教育方式是值得中国父母学习借鉴的,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榜样示范、磨难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环境陶冶以及实践教育等方法,希望通过对卢梭家庭教育方式的学校,从而促进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的转变。
⒖嘉南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