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标准农田合理化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2.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
摘要:本文针对兵团第七师耕地肥力差异及测土配方施肥存在的问题,对土壤改良利用、标准粮田建设及配方施肥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兵团第七师;配方施肥;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部分地区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不仅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且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直接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提高作物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兵团农七师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机构,开展种植业时间长达50余年,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七师大力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和科学施肥推荐,建立了耕地资源管理信息体系。通过对耕地地力的准确评价,实现了合理用肥和科学施肥,真正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1]。笔者对七师农田建设及施肥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同行参考。
1对土壤改良利用的建议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健全耕地养护管理法规体系,依法加强耕地地力建设与保养管理。同时,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对土壤施肥的建议
2.1有机肥的施用
七师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多数耕地土壤质地粘重,通气性差,相对土壤有机质矿化水平较低,应加强秸秆还田和有机培肥措施,以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2氮肥的施用
对氮含量较高和土质较粘重的土壤,氮肥应在作物生育中、前期集中施入,后期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当补充。砂土和砂壤土,氮肥应在全层深施肥的基础上,结合灌水分期多次施入。
2.3磷肥的施用
高磷土壤适当控制磷肥施用量,中、低水平土壤以全层深施为主。作物生育期内,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情况适量追施。
2.4钾肥的施用
七师农田钾含量较高,钾肥的投入应根据作物种类、肥效试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施用。
2.5微肥的施用
铁、锰、锌等微肥由于受土壤pH值、灌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应结合植物营养诊断结果进行叶面喷施。
硼在土壤中的含量与植物体的吸收量相关性较高,可根据土壤有效硼含量及作物种类适量施硼。
3对标准化农田建设的建议
3.1加强耕地地力调查和养分监测
按照《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耕地地力和养分的调查监测工作,建立师团耕地地力数据库系统,并注重定期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要求,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
3.2健全团场耕地质量管理机构和技术体系
要建立健全团场耕地质量管理机构,以主管农业和耕地的团领导为组长,农业、土管、财务等主管领导为主要成员,全面负责团场耕地质量的管理技术推广工作;同时要广泛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建立功能齐全的化验机构和测土施肥技术体系,做好耕地质量定期调查、监测和技术推广工作,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实效。
3.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养地基金管理制度
以有机肥投入量和残膜回收率为标准化农田建设的主要考核指标,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引导和督促广大职工群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加大对土地的投入,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
XXX选聘到职以来,积极为我镇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建言献策,对我镇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镇提供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工作期间,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带政策、带技术、带信息走村入户向农民宣传中央、文件精神,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新品种、新技术,面对面地帮农民分析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
二是认真抓好基础教育和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力度。本着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出发点,举办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业技术,同时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重点,培训他们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带动全村科技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的专长,更好的为全镇农业生产和生活服务。自聘任以来,举办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班6期,无偿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为儒林方、水西方、圈子方等农业生产基地提供科技服务,受益农民达多达1万余次。有效地打为发展我镇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山大的多名农技专家分期分批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技指导,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病虫防治和新品种、新技重点指导农民当前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科技服务,解决了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农民得到了实惠,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学习应用农业新科技的热情。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坚持深入田头,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病虫防治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有关知识。先后组织实施了测土配方、畜禽防治等项长效与突击活动。
同时他对我镇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出的诸多合理化建议已被我们采纳,带来的前沿农业生产技术已使全镇成千上万的农民受益。下步,我们将通过徐坤教授进一步加大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沟通交流,通过其引进新技术、争取科研项目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16年工作目标
1、农业调研:以打造“世界的菜篮子”为起点,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深入调研农业发展的特色与不足,确定适合我镇实际的农业特色发展目标。
2、基地建设:继续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建设区域化种植基地、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形成规模化优势。
3、配套设施建设: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农田水、路、电网,为生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高端农产品提供支撑。
4、科研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引入科研项目2-3项。
三、2016年工作计划
明确主题,激发“争”“创”内在动力。国土资源部党组将“建强队伍、勇破两难”确立为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把创先争优工作融入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难题这个中心工作。执法监察局党支部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执法监察业务,着力破解违法行为“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问题:一手抓公正廉洁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一手抓制度创新,寓服务于执法中,从查处的案件中分析违法成因,从制度设计、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找准切入点,让党员自觉投身其中。执法监察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正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具体到执法监察业务工作中,就是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局党支部从思想教育人手,把党员的劲头聚焦到“干”字上,教育全体党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字当头,把党员的才干用在破解难题上,立足本职岗位,主动工作,勇于担当。
紧扣关节点,提升执法水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如何紧扣关节点,切实提升执法监察水平?局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狠抓作风,将部党组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要求细化为“四个更”(更高、更严、更快、更细),“五个一”(谋划宽广一点、办法想多一点、协调主动一点、落实抓紧一点、同事担当一点),“六个不”(不让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文件在我案头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身上发生、不让秘密从我这里泄露、不让局的形象因我受损、不让来办事的人受冷遇)。局党支部将这些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力。
寻找突破口,积极破解难题。局党支部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对策。采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方式,组织党员轮流到部违法线索处理中心值班,接听举报电话,倾听群众呼声。同时,组织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调研了解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安排党员到基层联系点实地蹲点,摸实情,找出路。此外,开展“我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献一策”活动,动员大家献计献策,要求局每位党员每年至少提2条合理化建议,每年全局评出5个“金点子”。
拓展渠道,破解“发现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对全国2859个县(市、区、旗)实现全覆盖,“天眼”监控违法用地。开通12336举报电话,从部到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通电话,实现互联互通,方便群众举报。加大基层巡查力度,出台巡查规范,实行零报告、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制度,把违法行为掌握在破土动工之时。设置视频监控网点,对基本农田、矿山、违法用地易发区进行实时定点监控,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网上管”的发现方式,将违法行为掌控于手中。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将种植、养殖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系统内资源高效、良性利用,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一是推广“农—猪—肥—渔”的循环经济模式,引导和支持养殖户转向立体养殖,延伸养殖业的产业链。如农场养殖户陈庆文承包30亩鱼塘,塘埂种鱼草,池塘养鱼垂钓,在塘边建猪场,年饲养生猪200~500头,猪粪发酵喂鱼,年收益10万元以上。二是推行“农—牛一沼一肥”和“牛—菌—沼—肥”模式,创建一定规模的生态养殖场,利用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方法,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如三益回民分场利用民族政策,结合生产实际,改肉牛散养为集中圈养,建设1000头养殖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玉米和水稻清鲜秸秆充分利用(或饲料种植),发展肉牛养殖,过腹还田,以牛粪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渣)返田种菜种粮等途径,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回民收入。三是形成了“农—渔—禽—藕”的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农场莲藕生产已取得无公害认证,借助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对荒湖洼地进行了连片综合开发利用,养鱼、养藕、养鸭。四是发展“资源—产品—休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农场连片农田、水面等自然资源,打造蔬菜、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建立科技农园、天然垂钓观光园等,发展农业科技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构建生产、消费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产出率。
农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把作物栽培和动物养殖进行合理组合进行土地利用和技术综合。如推广“稻鸭共生”技术,该项技术在农场示范取得成功经验,在毗邻的望江县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发展生态有机稻米和绿色肉鸭,通过秸秆还田、鸭粪肥田、鸭子除草除虫,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水体等污染程度,改善水稻生产环境,提高粮食品质。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在农业生产的棚架作业区域内,适量养殖禽类(如鸡),能起到生物防虫、补充有机肥、提高土地利用率、向市场提供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单位面积收入的多重效果。如推广吊瓜(食用籽瓜蒌)—土鸡立体生态养殖。目前农场瓜蒌种植近2000亩,以种瓜养鸡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控制面源污染,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一是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尽快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二是加大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要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循环经济理论知识,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知识,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把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等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规划布局,科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农场土地资源、产业基础和城郊区位的优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城郊型农场的目标,科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在产业定位上,以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为总则,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种植业、都市农业(蔬果种植、精品畜牧养殖、生态水产养殖)、现代农业服务业(农产品贸易、休闲农业)等。二是在区域布局上,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模式,确定优质粮基地、绿色蔬果种植、精品畜禽养殖、生态水产养殖等市郊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农业循环经济链,促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稻米、畜禽产品(生猪、肉牛、蛋鸡、青年鸭)和水产(黄鳝、莲藕)等,开展种养结合,推行立体养殖,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培育示范园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经营。由于技术和规模的限制,职工家庭农场一家一户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培育示范园区,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加强园区设施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生产,注重农产品良种、良法配套,完善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生产综合技术体系。重点培育一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牛—菌—沼—肥模式),两个土黑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农—猪—渔—肥循环模式),三个千亩大棚设施蔬菜标准园(立体种植—入园收菜、摘果、参与生产活动的展现科技和休闲模式)。通过园区建设,逐步培植农业公司、合作社等循环型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开展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之具有一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产出率,使循环型农业技术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园林 施工 土壤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土壤特点
城市土壤的形成是人类长期活动的结果,主要分布在公园、道路、体育场馆、城市河道、郊区、企事业和厂矿周围,或者简单地成为建筑、街道、铁路等城市和工业设施的“基础”而处于埋藏状态。城市土壤与自然土壤、农业土壤相比,既继承了原有自然土壤的某些特征,又由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使得土壤的自然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遭到破坏,原来的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使一些人为污染物进入土壤,从而形成不同于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的特殊土壤。
1城市土壤结构凌乱
城市土壤土层变异性大,呈现岩性不连续特性,这导致不同土层的结构、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容重及与其有关的通气性、排水性、持水量和肥力状况有显著差异。城市土壤土层变异性大,土层排列凌乱,许多土层之间没有发生联系。此外城市生产和生活中常产生一些废物,如建筑和家庭废弃物、碎砖块、沥青碎块、混凝土块等,需要进行处理,其中填埋是处理废物的常用方法,其和自然土壤发生层的土壤碎块混合在一起,改变了土层次序和土壤组成,也影响了土壤的渗透性和生物化学功能。
2城市土壤紧实度大,通透性差
紧实度大是城市土壤的重要特征。城市中由于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大,人踩车压,以及各种机械的频繁使用,土壤密度逐渐增大,特别是公园、道路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土壤容重很高,土壤的孔隙度很低,在一些紧实的心土或底土层中,孔隙度可降至20%~30%,有的甚至小于10%。压实导致土壤结构体破坏、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紧实度增加,持水量减少。
此外,土壤紧实度大还会对溶质移动过程和生物活动等产生影响,从而对城市的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如城市公园游人较多,地面受到践踏,土壤板结,透气性降低,有的树干周围铺装面积过大,仅留下很小的树盘,影响了地上与地下的气体交换,使植物生长环境恶化。城市土壤容重大、硬度高、透气性差,在这样的土壤中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根系发育不良甚至死亡,使园林植物地上部分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长期这样下去,必然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枯死。
城市地面硬化造成城市土壤与外界水分、气体的交换受到阻碍,使土壤的通透性下降,大大减少了水分的积蓄,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减慢,加剧土壤的贫瘠化;根系处于透气、营养及水分极差的环境中,严重影响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园林植物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甚至有可能导致其死亡。
3城市土壤固体入侵物多,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元素缺乏
由于城市土壤很多是建筑垃圾土,建筑土壤中含有大量建筑后留下的砖瓦块、砂石、煤屑、碎木、灰渣和灰槽等建筑垃圾,其常常会使植物的根无法穿越而限制其分布的深度和广度。土壤中固体类夹杂物含量适当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尤其是粘重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但含量过多,会使土壤持水能力下降,缺少有机质。
4城市土壤污染严重
工业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人们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水泥、石灰、炉渣等废物残渣,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理化性质变坏,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土壤的组分和性质。城市污染物主要有污水、污泥和固体废物等。污水成分复杂,其含有的悬浮物、有机物、可溶性盐类、合成洗涤剂、有机毒物、无机毒物、病原菌、病毒、寄生虫等成分,进入土壤后可以改变土壤水的性质或成为土壤的组分,影响土壤水分功能的发挥,抑制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活性及物质循环。固体废弃物大都含有重金属,甚至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经过长期暴露,被雨水冲洗和淋溶后,溶入水中,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长期以往将导致城市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二、园林绿化施工中土壤质量管理的现状
1现状
目前由于人们常常看重园林绿化的设计景观效果,从而对园林植物种植方面比较偏重,而忽视了土壤的重要性,园林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建筑过程中挖掘出的地下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或山地土壤进行填埋建植,或不论土壤条件即就地栽植。相当数量的园林土壤普遍存在来源复杂、pH值偏高、有机质含量低、有效养分低、容重大、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的发展,如何管理园林土壤质量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土壤在园林绿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展了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的探索。首先,对本地园林土壤进行大量调查,并依据调查研究数据制定园林土壤质量地方标准,为规范园林土壤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上海于1998年、重庆于2005年分别制定实施了相应的地方标准。其次,各大发达城市逐渐建立了园林土壤检测机构,以加强对园林栽植土和其他栽植基质的检测分析和质量管理。
2问题
对园林土壤质量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往往都是到植物出现生长困难或病虫害但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园林土壤才被引起重视。由于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是长期、持久的,短期的生长表现并不明显,人们也往往偏向于重视栽植效果,导致了“能栽活、养不死”的观念长期存在,少数绿化施工养护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土壤改良上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经费,承包期结束便一走了之,给城市绿化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园林工作者已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园林土壤质量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园林土壤资源的破坏和污染严重
由于绿化工程一般是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有些建设工程在开工时就把质量良好的表层土当垃圾运走或填埋,而开展绿化时只剩下了贫瘠的土壤,造成了土壤资源的破坏。另外,园林土壤作为一种城市土壤,其污染源远多于农田土,受污染的程度远大于农田土,主要污染来源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水、酸雨、降尘、汽车尾气、农药、化肥等。这些物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生物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威胁到城市树木、花草的正常生长,从而极大地影响绿地质量和绿化效果。
园林植物设计、栽植和养护不科学
由于有的园林设计往往注重构思和形式,追求“看得见的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土壤的适应性,导致了园林植物的栽植盲目性。此外如果园林土壤养护不当将造成土壤退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有些园林工作者认为土壤缺肥,就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结果引起土壤结构板结。在灌溉时,特别是市街绿地基本是撒水车喷撒,水流量大,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冲走表层土壤,水分也不易渗透到根系。目前,园林养护基本还是以经验为主,缺少以土壤或叶片养分诊断为基础的科学指导以及合理、有效的养护规范,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加重,且增加绿化成本、污染环境。
三、园林绿化施工中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及建议
1土壤改良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开发,在建设园林式城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导思想下,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应用为武汉营造生态型环境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然而,环境因素对不同品种植物的影响很大,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必要物质,对植物的成活、生长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在园林施工工程中,通过土壤改良来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的关键工序。
2合理化建议
通过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园林土壤表层
园林土壤的表层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加强对土壤表层的挖掘、堆放、运移的过程管理不仅能节约施工费用,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有限的表层土资源。但是,由于土木建设和园林建设往往是不连续的,加之一些园林工作者珍惜保护表层土的意识不强。所以,保护园林土壤表层土还是要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引导建设者珍惜保护园林土壤资源。
做好施工前中后期的土壤检测管理工作
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村项目为例,对土壤改良前、中、后期进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保证改良后土壤的各项技术指标(主要为环境质量指标和营养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
3)对土壤改良划分相应的技术标准
以一些示范或重点绿化工程为试点标杆,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工作。可根据绿地功能类型(如广场、游园、街道绿化等)来对土壤改良及土壤改良前的原土进行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制定最低及最高标准,从高到低进行分级,能够提高土壤改良项目在绿化工程施工中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行业内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在行业内对土壤检测及土壤改良形成相应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有助于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化、科学化施工,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对武汉市园林绿化施工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建立并落实科学的设计、栽植和养护规范
全面调查本地区园林土壤的本底特性,内容包括土壤的形成背景及其组成、物化性质等,促进园林土壤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根据调查结果,给研究设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因地制宜,提出有效治理和改良土壤的技术。在苗木栽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壤条件,科学地规划、选择植物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降低绿地建设成本,充分发挥土壤质量检测的作用。在养护工程中注意对有机肥料的使用,尽量少使用化肥,以免破坏土壤结构及酸碱性;灌溉应小水慢慢浇灌,让水徐徐渗透土层中,保证土壤持续供水;另外应经常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