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标准农田合理化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2.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
摘要:本文针对兵团第七师耕地肥力差异及测土配方施肥存在的问题,对土壤改良利用、标准粮田建设及配方施肥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兵团第七师;配方施肥;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部分地区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不仅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且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直接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提高作物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兵团农七师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机构,开展种植业时间长达50余年,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七师大力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和科学施肥推荐,建立了耕地资源管理信息体系。通过对耕地地力的准确评价,实现了合理用肥和科学施肥,真正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1]。笔者对七师农田建设及施肥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同行参考。
1对土壤改良利用的建议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健全耕地养护管理法规体系,依法加强耕地地力建设与保养管理。同时,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对土壤施肥的建议
2.1有机肥的施用
七师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多数耕地土壤质地粘重,通气性差,相对土壤有机质矿化水平较低,应加强秸秆还田和有机培肥措施,以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2氮肥的施用
对氮含量较高和土质较粘重的土壤,氮肥应在作物生育中、前期集中施入,后期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适当补充。砂土和砂壤土,氮肥应在全层深施肥的基础上,结合灌水分期多次施入。
2.3磷肥的施用
高磷土壤适当控制磷肥施用量,中、低水平土壤以全层深施为主。作物生育期内,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情况适量追施。
2.4钾肥的施用
七师农田钾含量较高,钾肥的投入应根据作物种类、肥效试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施用。
2.5微肥的施用
铁、锰、锌等微肥由于受土壤pH值、灌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应结合植物营养诊断结果进行叶面喷施。
硼在土壤中的含量与植物体的吸收量相关性较高,可根据土壤有效硼含量及作物种类适量施硼。
3对标准化农田建设的建议
3.1加强耕地地力调查和养分监测
按照《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耕地地力和养分的调查监测工作,建立师团耕地地力数据库系统,并注重定期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要求,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
3.2健全团场耕地质量管理机构和技术体系
要建立健全团场耕地质量管理机构,以主管农业和耕地的团领导为组长,农业、土管、财务等主管领导为主要成员,全面负责团场耕地质量的管理技术推广工作;同时要广泛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建立功能齐全的化验机构和测土施肥技术体系,做好耕地质量定期调查、监测和技术推广工作,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实效。
3.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养地基金管理制度
以有机肥投入量和残膜回收率为标准化农田建设的主要考核指标,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引导和督促广大职工群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加大对土地的投入,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
XXX选聘到职以来,积极为我镇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建言献策,对我镇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镇提供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工作期间,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带政策、带技术、带信息走村入户向农民宣传中央、文件精神,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新品种、新技术,面对面地帮农民分析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
二是认真抓好基础教育和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力度。本着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出发点,举办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业技术,同时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重点,培训他们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带动全村科技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的专长,更好的为全镇农业生产和生活服务。自聘任以来,举办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班6期,无偿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为儒林方、水西方、圈子方等农业生产基地提供科技服务,受益农民达多达1万余次。有效地打为发展我镇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山大的多名农技专家分期分批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技指导,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病虫防治和新品种、新技重点指导农民当前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科技服务,解决了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农民得到了实惠,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学习应用农业新科技的热情。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坚持深入田头,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病虫防治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有关知识。先后组织实施了测土配方、畜禽防治等项长效与突击活动。
同时他对我镇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出的诸多合理化建议已被我们采纳,带来的前沿农业生产技术已使全镇成千上万的农民受益。下步,我们将通过徐坤教授进一步加大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沟通交流,通过其引进新技术、争取科研项目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16年工作目标
1、农业调研:以打造“世界的菜篮子”为起点,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深入调研农业发展的特色与不足,确定适合我镇实际的农业特色发展目标。
2、基地建设:继续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建设区域化种植基地、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形成规模化优势。
3、配套设施建设: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农田水、路、电网,为生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高端农产品提供支撑。
4、科研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引入科研项目2-3项。
三、2016年工作计划
明确主题,激发“争”“创”内在动力。国土资源部党组将“建强队伍、勇破两难”确立为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把创先争优工作融入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难题这个中心工作。执法监察局党支部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执法监察业务,着力破解违法行为“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问题:一手抓公正廉洁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一手抓制度创新,寓服务于执法中,从查处的案件中分析违法成因,从制度设计、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找准切入点,让党员自觉投身其中。执法监察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正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具体到执法监察业务工作中,就是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局党支部从思想教育人手,把党员的劲头聚焦到“干”字上,教育全体党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字当头,把党员的才干用在破解难题上,立足本职岗位,主动工作,勇于担当。
紧扣关节点,提升执法水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如何紧扣关节点,切实提升执法监察水平?局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狠抓作风,将部党组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要求细化为“四个更”(更高、更严、更快、更细),“五个一”(谋划宽广一点、办法想多一点、协调主动一点、落实抓紧一点、同事担当一点),“六个不”(不让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文件在我案头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身上发生、不让秘密从我这里泄露、不让局的形象因我受损、不让来办事的人受冷遇)。局党支部将这些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力。
寻找突破口,积极破解难题。局党支部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对策。采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方式,组织党员轮流到部违法线索处理中心值班,接听举报电话,倾听群众呼声。同时,组织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调研了解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安排党员到基层联系点实地蹲点,摸实情,找出路。此外,开展“我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献一策”活动,动员大家献计献策,要求局每位党员每年至少提2条合理化建议,每年全局评出5个“金点子”。
拓展渠道,破解“发现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对全国2859个县(市、区、旗)实现全覆盖,“天眼”监控违法用地。开通12336举报电话,从部到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通电话,实现互联互通,方便群众举报。加大基层巡查力度,出台巡查规范,实行零报告、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制度,把违法行为掌握在破土动工之时。设置视频监控网点,对基本农田、矿山、违法用地易发区进行实时定点监控,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网上管”的发现方式,将违法行为掌控于手中。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将种植、养殖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系统内资源高效、良性利用,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一是推广“农—猪—肥—渔”的循环经济模式,引导和支持养殖户转向立体养殖,延伸养殖业的产业链。如农场养殖户陈庆文承包30亩鱼塘,塘埂种鱼草,池塘养鱼垂钓,在塘边建猪场,年饲养生猪200~500头,猪粪发酵喂鱼,年收益10万元以上。二是推行“农—牛一沼一肥”和“牛—菌—沼—肥”模式,创建一定规模的生态养殖场,利用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方法,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如三益回民分场利用民族政策,结合生产实际,改肉牛散养为集中圈养,建设1000头养殖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玉米和水稻清鲜秸秆充分利用(或饲料种植),发展肉牛养殖,过腹还田,以牛粪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渣)返田种菜种粮等途径,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回民收入。三是形成了“农—渔—禽—藕”的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农场莲藕生产已取得无公害认证,借助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对荒湖洼地进行了连片综合开发利用,养鱼、养藕、养鸭。四是发展“资源—产品—休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农场连片农田、水面等自然资源,打造蔬菜、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建立科技农园、天然垂钓观光园等,发展农业科技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构建生产、消费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产出率。
农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把作物栽培和动物养殖进行合理组合进行土地利用和技术综合。如推广“稻鸭共生”技术,该项技术在农场示范取得成功经验,在毗邻的望江县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发展生态有机稻米和绿色肉鸭,通过秸秆还田、鸭粪肥田、鸭子除草除虫,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水体等污染程度,改善水稻生产环境,提高粮食品质。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在农业生产的棚架作业区域内,适量养殖禽类(如鸡),能起到生物防虫、补充有机肥、提高土地利用率、向市场提供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单位面积收入的多重效果。如推广吊瓜(食用籽瓜蒌)—土鸡立体生态养殖。目前农场瓜蒌种植近2000亩,以种瓜养鸡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控制面源污染,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一是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尽快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二是加大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要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循环经济理论知识,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知识,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把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等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规划布局,科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农场土地资源、产业基础和城郊区位的优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城郊型农场的目标,科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在产业定位上,以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为总则,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种植业、都市农业(蔬果种植、精品畜牧养殖、生态水产养殖)、现代农业服务业(农产品贸易、休闲农业)等。二是在区域布局上,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模式,确定优质粮基地、绿色蔬果种植、精品畜禽养殖、生态水产养殖等市郊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农业循环经济链,促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稻米、畜禽产品(生猪、肉牛、蛋鸡、青年鸭)和水产(黄鳝、莲藕)等,开展种养结合,推行立体养殖,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培育示范园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经营。由于技术和规模的限制,职工家庭农场一家一户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培育示范园区,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加强园区设施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生产,注重农产品良种、良法配套,完善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生产综合技术体系。重点培育一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牛—菌—沼—肥模式),两个土黑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农—猪—渔—肥循环模式),三个千亩大棚设施蔬菜标准园(立体种植—入园收菜、摘果、参与生产活动的展现科技和休闲模式)。通过园区建设,逐步培植农业公司、合作社等循环型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开展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之具有一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产出率,使循环型农业技术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园林 施工 土壤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土壤特点
城市土壤的形成是人类长期活动的结果,主要分布在公园、道路、体育场馆、城市河道、郊区、企事业和厂矿周围,或者简单地成为建筑、街道、铁路等城市和工业设施的“基础”而处于埋藏状态。城市土壤与自然土壤、农业土壤相比,既继承了原有自然土壤的某些特征,又由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使得土壤的自然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遭到破坏,原来的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使一些人为污染物进入土壤,从而形成不同于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的特殊土壤。
1城市土壤结构凌乱
城市土壤土层变异性大,呈现岩性不连续特性,这导致不同土层的结构、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容重及与其有关的通气性、排水性、持水量和肥力状况有显著差异。城市土壤土层变异性大,土层排列凌乱,许多土层之间没有发生联系。此外城市生产和生活中常产生一些废物,如建筑和家庭废弃物、碎砖块、沥青碎块、混凝土块等,需要进行处理,其中填埋是处理废物的常用方法,其和自然土壤发生层的土壤碎块混合在一起,改变了土层次序和土壤组成,也影响了土壤的渗透性和生物化学功能。
2城市土壤紧实度大,通透性差
紧实度大是城市土壤的重要特征。城市中由于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大,人踩车压,以及各种机械的频繁使用,土壤密度逐渐增大,特别是公园、道路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土壤容重很高,土壤的孔隙度很低,在一些紧实的心土或底土层中,孔隙度可降至20%~30%,有的甚至小于10%。压实导致土壤结构体破坏、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紧实度增加,持水量减少。
此外,土壤紧实度大还会对溶质移动过程和生物活动等产生影响,从而对城市的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如城市公园游人较多,地面受到践踏,土壤板结,透气性降低,有的树干周围铺装面积过大,仅留下很小的树盘,影响了地上与地下的气体交换,使植物生长环境恶化。城市土壤容重大、硬度高、透气性差,在这样的土壤中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根系发育不良甚至死亡,使园林植物地上部分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长期这样下去,必然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枯死。
城市地面硬化造成城市土壤与外界水分、气体的交换受到阻碍,使土壤的通透性下降,大大减少了水分的积蓄,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减慢,加剧土壤的贫瘠化;根系处于透气、营养及水分极差的环境中,严重影响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园林植物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甚至有可能导致其死亡。
3城市土壤固体入侵物多,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元素缺乏
由于城市土壤很多是建筑垃圾土,建筑土壤中含有大量建筑后留下的砖瓦块、砂石、煤屑、碎木、灰渣和灰槽等建筑垃圾,其常常会使植物的根无法穿越而限制其分布的深度和广度。土壤中固体类夹杂物含量适当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尤其是粘重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但含量过多,会使土壤持水能力下降,缺少有机质。
4城市土壤污染严重
工业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人们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水泥、石灰、炉渣等废物残渣,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理化性质变坏,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土壤的组分和性质。城市污染物主要有污水、污泥和固体废物等。污水成分复杂,其含有的悬浮物、有机物、可溶性盐类、合成洗涤剂、有机毒物、无机毒物、病原菌、病毒、寄生虫等成分,进入土壤后可以改变土壤水的性质或成为土壤的组分,影响土壤水分功能的发挥,抑制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活性及物质循环。固体废弃物大都含有重金属,甚至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经过长期暴露,被雨水冲洗和淋溶后,溶入水中,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长期以往将导致城市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二、园林绿化施工中土壤质量管理的现状
1现状
目前由于人们常常看重园林绿化的设计景观效果,从而对园林植物种植方面比较偏重,而忽视了土壤的重要性,园林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建筑过程中挖掘出的地下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或山地土壤进行填埋建植,或不论土壤条件即就地栽植。相当数量的园林土壤普遍存在来源复杂、pH值偏高、有机质含量低、有效养分低、容重大、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的发展,如何管理园林土壤质量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土壤在园林绿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展了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的探索。首先,对本地园林土壤进行大量调查,并依据调查研究数据制定园林土壤质量地方标准,为规范园林土壤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上海于1998年、重庆于2005年分别制定实施了相应的地方标准。其次,各大发达城市逐渐建立了园林土壤检测机构,以加强对园林栽植土和其他栽植基质的检测分析和质量管理。
2问题
对园林土壤质量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往往都是到植物出现生长困难或病虫害但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园林土壤才被引起重视。由于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是长期、持久的,短期的生长表现并不明显,人们也往往偏向于重视栽植效果,导致了“能栽活、养不死”的观念长期存在,少数绿化施工养护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土壤改良上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经费,承包期结束便一走了之,给城市绿化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园林工作者已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园林土壤质量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园林土壤资源的破坏和污染严重
由于绿化工程一般是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有些建设工程在开工时就把质量良好的表层土当垃圾运走或填埋,而开展绿化时只剩下了贫瘠的土壤,造成了土壤资源的破坏。另外,园林土壤作为一种城市土壤,其污染源远多于农田土,受污染的程度远大于农田土,主要污染来源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水、酸雨、降尘、汽车尾气、农药、化肥等。这些物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生物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威胁到城市树木、花草的正常生长,从而极大地影响绿地质量和绿化效果。
园林植物设计、栽植和养护不科学
由于有的园林设计往往注重构思和形式,追求“看得见的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土壤的适应性,导致了园林植物的栽植盲目性。此外如果园林土壤养护不当将造成土壤退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有些园林工作者认为土壤缺肥,就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结果引起土壤结构板结。在灌溉时,特别是市街绿地基本是撒水车喷撒,水流量大,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冲走表层土壤,水分也不易渗透到根系。目前,园林养护基本还是以经验为主,缺少以土壤或叶片养分诊断为基础的科学指导以及合理、有效的养护规范,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加重,且增加绿化成本、污染环境。
三、园林绿化施工中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及建议
1土壤改良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开发,在建设园林式城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导思想下,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应用为武汉营造生态型环境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然而,环境因素对不同品种植物的影响很大,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必要物质,对植物的成活、生长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在园林施工工程中,通过土壤改良来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的关键工序。
2合理化建议
通过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园林土壤表层
园林土壤的表层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加强对土壤表层的挖掘、堆放、运移的过程管理不仅能节约施工费用,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有限的表层土资源。但是,由于土木建设和园林建设往往是不连续的,加之一些园林工作者珍惜保护表层土的意识不强。所以,保护园林土壤表层土还是要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引导建设者珍惜保护园林土壤资源。
做好施工前中后期的土壤检测管理工作
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村项目为例,对土壤改良前、中、后期进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保证改良后土壤的各项技术指标(主要为环境质量指标和营养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
3)对土壤改良划分相应的技术标准
以一些示范或重点绿化工程为试点标杆,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工作。可根据绿地功能类型(如广场、游园、街道绿化等)来对土壤改良及土壤改良前的原土进行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制定最低及最高标准,从高到低进行分级,能够提高土壤改良项目在绿化工程施工中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行业内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在行业内对土壤检测及土壤改良形成相应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有助于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化、科学化施工,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对武汉市园林绿化施工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建立并落实科学的设计、栽植和养护规范
全面调查本地区园林土壤的本底特性,内容包括土壤的形成背景及其组成、物化性质等,促进园林土壤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根据调查结果,给研究设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因地制宜,提出有效治理和改良土壤的技术。在苗木栽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壤条件,科学地规划、选择植物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降低绿地建设成本,充分发挥土壤质量检测的作用。在养护工程中注意对有机肥料的使用,尽量少使用化肥,以免破坏土壤结构及酸碱性;灌溉应小水慢慢浇灌,让水徐徐渗透土层中,保证土壤持续供水;另外应经常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is a series of technical organization the floorboard of th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from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reparation for construction phas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site technical management, completion acceptance stage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贯穿在公路施工的每个阶段,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施工技术管理,要想保证工程高效、优质的进行,就必须加强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保障公路的施工质量。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要符合经济节约的基本原则,也要讲究经济效益。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综述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一般指与技术保障、技术数据以及技术文件有关的管理活动,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等工作。施工技术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技术管理工作,而且必须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应尊重科学,按照科学的要求进行组织施工;将技术管理工作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经济效益;要贯彻国家的技术发展政策,将其发挥到公路施工过程中去。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⑴、技术交底:提供施工规范与工艺规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计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的质量,工程进度的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⑵、信息系统:技术改进以及合理化建议,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显然,施工技术管理的这种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安全、优质、低耗和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三、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一)、供应与消耗协调一致,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尽可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二)、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二者相结合,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本着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都要严格遵守。
(四)、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原则。履行合同约定,落实季节性施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要避免施工断断续续资源利用不足,要防止出现突击赶工的现象。 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四、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设施是一个由路面、路基、桥隧涵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决定了公路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工程的质量优劣的标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能对预期的施工目标起到保障作用,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资源消耗,从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多方面的和谐统一。 重视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实现科学施工可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从而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并且能快速高效和安全的进行施工组织工作。只有加强技术的管理方可建立一支稳定而且可靠的施工专业队伍,并且能够对技术骨干以及先进的设备进行合理分配,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方法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专业技术业务素质。
五、公路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和健全技术核定与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保证工程在如期交付使用。为此,施工前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一)、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人事制度。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在技术管理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二)、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可以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进行。
(三)、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对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主要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以及采购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与设计选用的相符等方面进行会审。避免出现因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严重后果。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施工依据。
(四)、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业技术人员通过向施工工人进行施工设计图的技术交底、施工工艺交底、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
(五)、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公路安全交付使用。
六、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工;编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确保与施工进度同步。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
七、公路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要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填写竣工报告,组织预验收,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竣工验收的工程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单项工程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
八、结语
当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公路施工中要全面的实施、贯彻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通过实践证明,把先进的施工经验与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建设项目的施工当中,以创新的施工技术取代落后的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咏梅.浅析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方法,山西建筑,2007,33(24).
[2] 刁树民.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粤府〔*〕83号)精神,为做好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度重视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市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能源贫乏,长期以来所需能源90%左右要靠外地调入。加上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随着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土地等主要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从现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已成为我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节约资源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配套政策和工作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缓解我市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建立起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的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三)具体目标
初步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政策配套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制定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期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大幅度提升全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水平,创建一批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机关;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基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全面整合、构建废物再生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率,基本形成全市循环经济的主体框架,各县(市、区)和*高新区基本建立起再生资源回收与产业利用体系。到2010年,我市资源生产率有所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每万元GDP能源消耗下降13%;每万元GDP水耗下降到26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3%;耕地面积保持不少于20.07万公顷。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适宜推广农村沼气农户的30%。每万元GDP的SO2排放量控制在3.10千克以下;每万元GDP的COD排放总量控制在3.58千克以下;各县(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内;清洁生产企业达到30家;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三、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重点
(一)积极推进能源节约工作
1、突出抓好工业节能。抓紧编制《*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切实抓好食品、纺织印染、生化制药、五金、建材水泥、陶瓷、机械装备等主要产业的节能降耗,大力挖掘管理节能,重点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用能跟踪管理,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及能源利用状况、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的比较情况,并落实节能降耗目标。制定主要能耗产品能效指南,引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力争用3年时间,使亚洲铝业、风华高科、星湖科技、蓝带啤酒、骏马水泥、永盛纺织、鼎丰纸业等20家重点骨干企业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供电局负责。
2、扎实推动建筑节能。积极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以公共建筑的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建筑工程节能监督,在设计、监理、施工等环节把关。定期组织开展全市建筑节能专项大检查,对不符合要求或达不到标准的工程项目限期进行整改,新建民用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开展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制定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规划。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程。在节能建筑中大力推广塑钢、玻璃钢中空玻璃窗,低辐射镀膜玻璃窗等节能门窗,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认真执行《广东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95号)、《关于限期禁止城区建设工程项目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实施意见》(肇府〔*〕39号),在*年底前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启动限用粘土墙材制品工作,大力推广新型墙材,提高水泥散装率和发展商品混凝土,发展资源节约型建筑业。此项工作由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负责。
3、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节能。优化道路网络,提高和改善道路路面质量。加快淘汰油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汽车。优先发展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以公共交通方式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鼓励购买高质量、低污染、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和低油耗汽车。充分利用西江、绥江黄金水道潜能,建立西江快速干线。大力推动内河航运等节能运输方式。加快老旧船舶的淘汰速度,加强对报废船舶的监管,禁止低质量船舶的投入营运,推荐高效、节能的船型,加快更新旧船型的步伐。加强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的有效组织,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运输企业开展现代物流的资源整合,建立运输信息平台,发展集装箱运输,降低车辆空驶率。此项工作由市交通局、市公路局、*海事局、西江航道局负责。
4、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逐步建立规范的产品信息制度。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在民用建筑中广泛推荐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特别要大力推进LED(发光二极管)应用于灯饰工程,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在公共场所、道路、景观灯光工程等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可控照明,开展路灯与景观灯光联运试点,在住宅楼道全面普及声控节能灯。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夏季空调温度的设置标准(不低于26℃)。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市市政管理局、市建设局、*供电局负责。
5、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大力开发生物能源,加大沼气池推广建设的力度,推广节柴灶。在城市对既有建筑,在不影响质量、安全和建筑立面外形的前提下,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市建设局负责。
6、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及迎峰度夏、迎冬度枯工作,加强以节电和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的需求侧管理,到2010年节电5亿千瓦时(年平均节电1亿千瓦时)。建立与健全需求侧管理组织体系和长效运作机制,落实管理制度和经济激励措施,加快负控装置建设,强化重点企业用电管理,推广典型经验,协调好社会、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利益。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牵头,市供电局协同负责。
7、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在*年上半年,市直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和*高新区要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以及能源利用监测工作。组织建立市级节能信息传播体系,建立公益性的节能节电咨询网络,为全社会提供节能政策、技术的咨询服务。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要定期向市经贸局等节能主管部门上报能源消耗数据。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协同负责。
(二)全面开展节约用水
1、*年底前,制定节约用水规划和全社会节水目标。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抓好端州区作为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建设,各县(市、区)要选取一批镇、村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此项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物价局协同负责。
2、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年底前,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纺织染整、生物化学、造纸、啤酒等高耗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对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促进企业不断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重点抓好纺织印染、生物化学、造纸等行业的节水工作。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升。严格限制高耗水建设项目。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牵头,市水利局、市发改局、市物价局协同负责。
3、加强城市生活节水管理。提高用水装表计量率,继续推行居民用水总表分装到户,市政、环卫、绿化、学生公寓推行计量用水。结合河道整治,在有条件的河岸设置输水泵站,方便绿化、景观用水。要加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改造,推广经过合法认定的管材,进一步降低管网漏失率,到2010年,自来水管输漏失率要减少到10%以下。加强消防、市政、环卫等公共用水管理,严禁偷采、滥采、无证取水等非法取水活动,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市政、环卫、绿化用水提倡使用中水、雨水和河水,逐步减少将自来水用作绿化和环卫用水。积极发展大型综合性设施屋顶雨水集蓄利用。此项工作由市市政管理局牵头,市建设局、市发改局、市水利局、市物价局协同负责。
4、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集蓄节灌等高效农业灌溉技术;抓好旱作基本农田和集雨补灌等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在缺水地区培育和推广抗耐旱高效作物品种、免耕技术、节水精播技术等旱作农业节水综合配套技术。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负责。
5、创新市场机制。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研究适当提高水利工程、工业及自来水厂取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以及污水处理费标准等计划草案。通过法定的程序调整各类用水比价关系,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项工作由市物价局牵头,会同市水利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局负责。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1、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在工业节材方面,加强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林产、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指导企业按照规范设计项目,尽可能优化并采取资源消耗水平较低的工艺技术;各重点行业分别确定一批高耗材企业,定期公布企业名单,监控材料消耗状况,并指导加强材料消耗核算;更多地利用边角余料、再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在建筑节材方面,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和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探讨用建筑垃圾替代混凝土等公路建设节材技术。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公路局负责。
2、节约木材,开发木材代用品。积极调整原料结构,逐步降低木材在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比重,积极推广竹材并寻找其他代用材料。加大对废旧木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对新鲜木材的需求。此项工作由市质监局、市林业局、市经贸局负责。
3、改进产品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引导包装行业转变观念,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减少包装资源的浪费;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倡导简洁实用型、易回收利用、易降解、易处置的包装;加强监督检查,凡生产、销售列入国家或省、市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或包装物使用后进行回收;改进大宗原材料产品包装方式,在化工、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中推广运用大吨位包装袋,在轻工行业积极推行轻质包装材料;发展散装商品,限制袋装水泥,大力推广散装水泥,逐步建立散装水泥推广体系。此项工作由市质监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负责。
4、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星级宾馆推广能够多次使用、大包装的洗发液、沐浴液容器,代替一次性的小容器,并逐步减少或取消免费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在具备条件的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毛巾等。大型商场、超市逐步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此项工作由市质监局、市经贸局负责。
(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与矿产
1、加强规划管理。实施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搞好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严格按照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施最严格的用途管制。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确保国家和本地重点项目、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支持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产业项目用地。规划部门要在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中,严格约定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地率、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并加强跟踪管理,严格追究违约责任。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负责。
2、加快工业向集聚基地集中。积极引导工业项目进入开发区或工业区,有计划地进行布局调整在治理整顿中撤销和核减的开发区以及需要淘汰的零星工业项目和企业,或置换土地。对已拆除厂房并实施土地复垦的,可将相应土地指标平移至工业园区。要加强分期实施的大型工业项目预留规划用地的管理,对规划预留用地,必须根据实际到位资金情况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分批确定供地数量。适当提高工业区建筑容积率。新设立的企业,除少数具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和工艺外,提倡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优化工厂布局,提高厂房利用率,严格控制企业建设大广场、大草坪等非生产用地,工业企业的建筑净容积率要提高到0.8以上。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负责。
3、严格保护耕地。逐步建立起各级政府负责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启动“沃土工程”,推进土地复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增加优质耕地面积或新增建设用地,适当提高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成本,通过提高用地门槛,尽可能少占用农用地。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负责。
4、盘活存量用地。积极采取多种途径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置换工作力度。按照《关于加快金融机构抵债土地处置的若干意见》(粤国土资发〔*〕73号)提出的转让、收购、托管、置换产权等4种方式处置,尽快消化盘活抵债土地。加快老村旧镇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协调推进置换和复垦,集约开发利用置换节余的土地。对废弃的土地要整理成耕地或农用地,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负责。
5、推进资源整合。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对现有农用地、灾毁土地和各类工矿废弃土地的综合整理;搞好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闲置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整合矿产资源,从保有储量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入手,加快现有矿山整合重组步伐,采取股份制和联合办矿等多种形式,推动有限矿产资源向大型骨干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开发,集约发展。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市安监局、市经贸局负责。
6、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在*年6月底前,制定完善我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按规划限定的准入条件和矿山开发规模与矿山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合理设置采矿权,防止“大矿小开、一矿多开”。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协同负责。
(五)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1、加快资源再生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四会市金属资源再生加工基地、高要市塑料回收再生加工基地以及市废旧设备拆解回收企业要按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区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有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采取标准化、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建立健全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建成全国金属和塑料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园区。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市经贸局负责。
2、扩大工业“三废”利用规模。加强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企业管理,重点抓好化工、轻纺、建筑行业、机械行业“三废”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到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经贸局负责。
3、搞好生活废弃物收集利用。要开展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资源的试点并逐步推广。有规划地开办各类废弃物资交易市场,建立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回收废弃物资网络。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改变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单一方式。规划建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发电厂,使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逐步形成卫生填埋、焚烧发电、高温堆肥等多形式、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的格局。此项工作由市市政管理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协同负责。
4、发展生态型循环农业。推进生态示范村的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和沼气工程,实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推进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等处理利用,发展秸秆养畜。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鼓励农用塑料回收利用。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负责。
5、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贯彻落实《广东省清洁生产联合行动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工商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我市6家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的示范效应,促进提高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完成全市8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期间,培植30家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工作。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负责。
四、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指导和监管
(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措施融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并且要加快制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规划和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从源头上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因规划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同时要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把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各县(市、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和分解目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围绕各自职能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来指导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消费结构。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汽车配件、林浆纸一体化等支柱产业,推动环保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工艺、技术和设备。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由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负责。
(三)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管理监督
加大资源节约执法力度,要坚决执行和贯彻《节约能源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法》以及《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将资源节约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节能、节水情况的执法检查,依法保护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规范市场秩序,查处不符合规定的用能、用水产品和器具的生产和销售,查处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单位,依法推动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高效、公正、廉洁的行政执法队伍。
五、加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激励和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项目、宣传培训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该项资金由市经贸局(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安排计划,会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实施,并由市财政局负责监督和管理。现有的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林业生态效益等专项资金,都要按一定比例优先安排重点资源节约项目,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对重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可优先考虑纳入市政府性贷款项目范围。抓紧研究制订促进节能、节水产品推广的鼓励政策;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新增用地,优先安排供地计划,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及城市、镇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按规定给予优惠。
(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逐步推行农业水价改革,整顿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水价秩序。贯彻落实全国水价改革与节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适当适时调整工农业和居民用水价格。进一步完善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方式。尽快建立合理的电价体系,如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季节性电价等,形成合理的电价体系,通过科学引导电力消费,改变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以达到更有效地合理使用电力。供电部门要认真落实和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由市物价局、*供电局负责。
(三)加快科技创新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传统工业尽快走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工业。在每年的科技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资源节约技术创新的研发。要增加科研的投入,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增加重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对重点领域制定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设置一些新的技术标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积极作用。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负责。
六、切实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由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统筹解决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贸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对辖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负总责,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定期检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落实情况,要把资源节约等工作任务作为重要考核目标内容。
(二)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产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制定支持资源节约的地方财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政府节约资源管理和公共设施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市统计局要加强能源、水等资源消耗方面的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工作,建立我市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公布我市资源节约相关数据,并协助市经贸局做好重点企业节能监督工作,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于*年初步建立起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加强对节能节水执法监督人员和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开展“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分钱”的资源节约宣传和实践活动。各级工会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市国资委、市法制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本单位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配合推进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
(三)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形式,开展各种资源节约、循环经济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开辟公益宣传栏目,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清洁生产、绿色经济知识,形成全民参与、互促共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机关带头做好表率
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要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的意见》。政府机关有关部门要加强公共财政对政府机构节能、节水改造和节约资源的支持和管理,对纳入政府采购的节能、节水产品要优先采购,带头绿色消费。要抓紧研究制订市直机构电耗、水耗、油耗的定额标准。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节电、节水、节油、节约用纸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争取3年内在建设节约型政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年,市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做到用水、用电量要分别比*年节约10%。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积极调整、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的工作、学习和作息时间。
(五)实行工作考核和奖罚制度
建立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统计、考核和奖罚制度,把考核成绩纳入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高新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对资源节约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因渎职、失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污染环境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
按照省经贸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经贸电力资源〔*〕198号)要求,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试点期限为*年至2010年。结合实际,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步骤如下: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阶段(*年1-6月)
*年1-6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工作方案。并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和措施。各新闻单位要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宣传报道,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于*年6月底前将本阶段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启动试点阶段(*年7月至*年12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以及有关职责分工和任务分解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同时,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确定一批重点试点单位,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市一级确定端州区和*高新区作为重点区域,并在全市选定一批企业和产业园区列入市发展循环经济试点计划,并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产业园区申报列入国家和省的试点计划,推进建设、环保、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等领域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在县(市、区)一级,要确定1个镇(街道)和1个社区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重点单位,推动一批企业成为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其中端州、高要、四会各2个,鼎湖、广宁、怀集、德庆、封开、高新区各1个。*高新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生态型工业园区试点。
(三)深化试点阶段(*年1月至2009年12月)
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包括各县(市、区)和*高新区、有关单位]每半年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效。
*年起,每年底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和*高新区要对本年度的试点工作进行总结,由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奖惩建议。各镇(街道)的考核评价由各县(市、区)和*高新区负责组织实施。
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确定工作计划和重点,明确目标和任务,深化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