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石油的化学性质范文

石油的化学性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石油的化学性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石油的化学性质

篇1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重温】回顾已学乙醇的化学反应,从而总结乙醇的部分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结合前面的复习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氢氧键和碳氢键的断裂,根据醇的结构特点分析并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并能够熟练写出相关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3.结合前面的学习,能够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体会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一)课标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4个教学任务,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历年考试试题评价

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具体体现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0(山东省)

22.(8分)现有下列四种有机物:

分析:考察消去反应。

2008(山东省)

6.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

A.乙醇B.乙酸

C.水D.苯

分析:考察与金属钠的反应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种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以下是采用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请根据乳酸的性质和上述信息填写以下空白:

(1)写出乳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6H8O4的化学方程式:

(3)(II)的反应类型是。

分析:考察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2)高考试题

(2010山东)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分析:考察取代反应

(2012山东)

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休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分析:考察取代反应

2009(山东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BI的反应类型为。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考察与羧酸反应酯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2012山东)

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分析:考察官能团和取代反应

五、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结合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够熟练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结合资料介绍和生活实际能够列举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推测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推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对于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回顾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醇的化学性质,从断键的角度推测产物,从而总结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

(三)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编排的位置:

两个版本都是在介绍了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都是把醇作为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代表物进行介绍的,呈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识上的比较:

人教版对于醇的介绍从整体上分析比鲁科版相对简单,具体体现:

1.几种常见醇:人教版主要介绍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共性之处,对于甲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没有介绍。

2.饱和一元醇:两个版本都对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沸点以及水溶性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但两个版本的切入点不同,鲁科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教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3.醇的化学性质:两个版本都介绍了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但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人教版注重实验的探究作用,对于醇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只是在资料卡片上出现,鲁科版则注重从官能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断键上分析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结论: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知识):

1.乙二醇与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规律、沸点的规律

3.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的反应以及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规律。

七、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内容及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从结构上简单区分醇和酚,但是从结构上对性质进行推测方面的能力还不太熟练,尤其对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间的关系上不能很熟练区分。

八、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醇的结构推测醇的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九、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学案导学)

根据已有知识和教材资料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够写出乙醇与金属钠的取代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方程式。

课堂探究:(交流、检测、讲解、练习相结合)

通过课堂小测和交流订正检查学生对乙醇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乙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对于有机物性质的重要性,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同时由乙醇的性质引导学生分别探讨1-丙醇或2-丙醇的性质,知识得到提升;结合对应训练巩固本节知识,体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十、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重点要突出。

2.注意课本知识的整合。课本上是从吸引电子能力的强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可以把此环节变为知识的总结来处理,学生掌握了醇的反应之后,再来看键的极性以及断键就更好理解了。

十一、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的1、2

【投影】学习目标1、2

1.醇、酚的区别;认识几种常见的醇

2.总结饱和一元醇的通式、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订正答案,提出质疑。

【教师活动】【投影】【目标1评价】

1.醇酚的区别(填序号)

下列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属于酚类的是

【目标2评价】

2.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

下列每组物质的沸点高低比较不正确的是()

A.乙二醇高于2-丙醇B.丁烷高于丙烷

C.乙醇高于甲醇D.乙醇低于丁烷

3.【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10(山东省)

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活动】学习目标3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明确下一个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二、醇的化学性质

小组结合57页的【交流研讨】及以前的知识基础,以乙醇为例,预测醇能发生哪些类型的反应,反应时生成何种产物。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举出相应的实例,填写58页表格。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醇在不同部位断键发生反应的类型:

⑴与金属钠发生取代反应

⑵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⑶消去反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羟基中的取代反应:引导学生从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断键的角度来区分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巩固】写出1—丙醇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1.羟基的反应:

篇2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教学

学习兴趣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老师,它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

进行兴趣教学是现行教育体制的要求。教师应该以高度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这对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政治是一门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在学习的科目,但是很少有学生会对学习政治产生兴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授课内容空洞,过多地偏向理论教育,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吸引学生。第二,政治教材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说教色彩明显,缺乏对学生辨析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第三,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共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的地位,进而对其所教课程失去兴趣。第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政治课提不起兴趣。

高中生好学,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概念。但他们的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易持久,对一些较复杂、抽象概念的掌握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甚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倦感。思想政治课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的学科,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充分运用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或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来源于求知欲、好奇心,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当学生因学得好而受到称赞、奖励,获得荣誉,或通过学习,得到某种启迪和灵感,或学会某种技能时,学生的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过于注重理论性的知识使学生在上课时收益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要改变这样的现象,教师就要改变只用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了解学习的内容,而且学到学习的方法。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明显增强。

(二)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紧扣学生的心弦来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个人感情的流露特别是对自己所教学科热爱的流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幽默是一种轻松欢快而又有严肃内容和深刻意义的笑。教师巧妙使用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幽默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而好奇的心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合适的素材能贴近学生心理,带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将有趣的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上课时保持新鲜的感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用幽默,在幽默中透着睿智的光芒,这样政治课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课。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活动与积动的情绪联系越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强烈。教育心理学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教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流情况,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要注重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如果不以身作则,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所提的要求将会变得苍白无力。学生不会喜欢言行不一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也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乐其道,才会乐意学好思想政治课。

篇3

一、重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

德育教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是引领和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标,它决定了教学的总体规划布局、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要求教师学习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德育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传授为手段,以应试为目的”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以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资料辅助教学,开发课程资源;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抓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使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更实在,教学结果更实效。

(二)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是对每一节课在总体上做出的安排、布局,涉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重难点、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设置、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是教师教学准备充分与否的保证,是组织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计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或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成长,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德,这样的德育课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才可能达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才能使德育课“活”起来、“实”起来、“乐”起来。

(三)准确地整合知识结构。教学要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除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外,更重要的是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对于教材提供的内容,要深刻把握其内涵,掌握其知识性和思想性,然后灵活运用,做出取舍,把最有价值、最核心、最有探究性的内容拿出来综合应用。

(四)注意收集、分析、处理教辅资料

开展教学单纯依靠教材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必要的课外资料或经典案例,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典型性,让教学内容更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多关注社会时政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功能,多阅读报纸杂志和课外资料,主动丰富课外知识。知识比较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让学生信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是帮助学生体验复杂社会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多媒体以文本、声音、图片、图像、视频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行为习惯

(一)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课堂学习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职生普遍认为,把专业课学好,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就可以了。中职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空洞的说教,没有认识到德育课其实是一门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是生动活泼地主动参与探究从而获得人生经验或指导思想的课程,是一门真正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课程。有部分中职生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和记”、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究的低层次学习阶段,这使得厌恶学习德育课的情绪加重。所以,要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扭转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和观念,培养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中职生往往是中考的失意者,自卑感或挫折感还在影响着其思想、情绪和言行。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或初中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先适当降低对这部分中职生的要求,让他们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逐步建立起学好德育课的信心。同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分析发展的前景,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开展谈心对话,进行心理疏导交流,使学生重拾信心,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德育课的学习中来。

(三)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中职生一般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成绩不太理想,这增加了中职生的学习挫败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注重培养中职学生“学会求知”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多地体现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如预习、主动探究、上课主动参与、听课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自学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设计,要备“教”还要备“学”。

(四)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部分中职生自律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较容易出现说话、睡觉、玩手机、发呆等现象,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教育管理,极有可能会大面积出现类似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要及时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让学生专心上课,这是提升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

德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特色,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比如引导学生通过看报纸、翻杂志、上网搜寻、请教老师、关注广播电视等途径,去学习、感知、领会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素质和立志报国的使命感;倡导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当教学能正常开展,学生状态不错的时候,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是看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特别是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的深度。教师教得精心,学生学得专心、入心,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组织师生的有效互动呢?那就需要优化教学的设计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产生灵感,迸发新思想,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为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选择恰当的教法,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思维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认同感,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堂中的渗透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价值观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中职生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走进课堂,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钱观、享乐观、价值观等,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际交往虚拟化等。面对这些问题,德育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和优良品德。

篇4

关键词:优化课堂; 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22-001

巴班斯基说过:“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根据这一理论,上好政治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负担,不搞加班加点,用合理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为此,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一、巧设引言,情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导入,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常识,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又如在讲矛盾的对立统一时,我就举了坡的《琴声》诗来导入:“若言琴上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等等。

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明确这一重要哲理,对于克服目前尚为普遍的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倾向,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哲学认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作为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能像物理、化学教学那样借助于实验的手段,让学生直接通过现象的观察来探索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

三、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政治教学中,如果我们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一味地在改革教法上下工夫,忽视学生学法的具体指导。在教学中必然会出现知识“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状况,而学生则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尊严、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此外,还要巧用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进行精神产品生产的工具,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的传输来实现的,语言的优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始至终的,其对于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学内容的表达、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语言,渲染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理交融、教与学的统一。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

重视多媒体的使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的发展一般来说是相互适应的,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是以“一本教材、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作为实施媒体的。落后的教学媒体,产生的是低下的教学效率。这与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方式极不协调,同时也滞后于国际教育的发展。从我国政治教学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看,在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中,教材不仅包括课本、教参、挂图,而且包括了音像教材、教学软件;在教学用具中,也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展开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网上资源,使思想政治课更直观、形象与生动,能较好地融入意境,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那不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重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对于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里所说的“应用”对学生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练”。这种“练”不仅仅是课外的作业练习,更主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练习。实践证明,只有把教学过程中的这种“练”解决好,才能有助于其他所有“练”(包括考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益。

篇5

一、初中政治课学情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许多初中政治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也在尝试运用一些积极的措施进行课堂教学的改善,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等等。但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了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法,学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另外由于在思想上还存在“政治学习就是要记,就是要背,就是要将课本内容背熟”的错误观念,从而出现了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教材内容,不顾学生实际的进行知识灌输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此种种,导致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没有切实的提高。因此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打造有效课堂,进行有效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由于政治课无论是从学科性质上还是具体内容上,都强调和注重的是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学起来又是十分的枯燥和不易理解,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生硬传授,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到无聊和思想松懈。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进而有效的将教材知识进行传授。一方面,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课件,通过影音资料、图片、动画等方式,创设与课堂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政治学习的枯燥为有趣。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投入饱满的热情,在具体的讲授中可以运用肢体、表情等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有效的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可以高效的进行。

(二)安排教学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只有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才能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学有效性才能够得到显现。由于政治课程中存在较多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而这些概念对于初中阶段知识储备还不是特别丰富的中学生而言还是不易理解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安排一些课堂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而将晦涩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例如在初中二年级的政治课程中主讲“法律”,因此,可以针对一些具体的法律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辩论会、模拟法庭、今日说法”等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在参与中提高。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调查中我们发展多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只是采取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即讲授法,偶尔运用一些讨论法和问答法,而且多是在课堂上的随性而发,缺乏合理的安排和涉及,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不能持续。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必然不利于学生政治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而且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采取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录音机、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开展学生自学、自讲、教师引导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政治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公民道德教育中“勤俭自强”一课时,可以播放我国在建国初期的影像资料和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勤俭节约,自立自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进而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设置诸如“如今经济发展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或者虽然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很严重,那么,如何解决呢?”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同学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更能培养学生“勤俭自强”的优良品质,收到独特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综合学习,实现学生能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