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篇1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与策略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健康与保护幼儿生命放在工作首位”。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促进幼儿健康当成主要目的,把幼儿健康教育当做整个幼儿教育首要任务。

1.问题分析

1.1  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如今多数幼儿园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共同点,那就是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虽然多数幼儿教师在理念上明白,幼儿教育要以健康为主,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过多关注幼儿智力开发。他们觉得,当下生活条件不差,孩子们在身体健康方面没有太多问题,因此幼教们更注重智力开发,同样,家长们也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了什么能力。但实际上,身体健康不单单指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幼儿的心理是否也健康。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尤其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如果忽视幼儿健康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1.2  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早期,人们对于健康理解就是能睡、能吃,身体健康。但近几年来,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除身体健康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的健康不只包括幼儿身体每个组织、每个器官的正常发育生长,还要具有乐观、开朗等健康心理品质以及能够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现实中的幼儿心理健康仍是薄弱环节,经常被忽视。我国幼儿心理问题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意志力薄弱、行为控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怕苦怕累、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等。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成年后心理上的问题,都能追溯幼年阶段。因此,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大力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2.解决策略

2.1  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两手抓。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幼儿智力开发而忽略幼儿健康教育,应当明确幼儿成长的过程应是活泼、愉快、健康的,需要将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以“健康第一”基础上,合理开发幼儿智力。在《纲要》指出:“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时,还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按照《纲要》内容要求,要改变过去仅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观念。多数幼儿的心理问题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教育方法、态度及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程度有关。解决当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四种方式解决:(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的培训;(2)为幼儿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和幼儿建立平等伙伴关系;(3)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4)了解幼儿发展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

2.2  开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健康教育课程系统。《纲要》明确规定:“组织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各个领域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寓教育在生活游戏中。”幼儿园的学习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的是幼儿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展开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以集体教育游戏、活动与户外活动等形式进行。而隐性课程也被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和潜隐课程等。隐性课程可分为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健康环境的创设。幼儿健康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使用设备和设施建设等。户外活动的适宜场地是展开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前提条件,为了使幼儿能在户外活动中实现最佳锻炼效果,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的场地,总面积达xxxx平方米,比如风雨操场、塑胶地、天然草坪、仿真草坪、卵石路等。此外,还应在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设置功能较为齐全的小、中、大型器械,除了利用幼儿园现有器械外,还鼓励家长和教师共同利用开发废弃物,改制或自制满足幼儿需求的各种器械,有五光十色的抛接球布垫、活灵活现的民间舞龙、唯妙唯俏的喜羊羊投掷器……。精神环境包括人际关系与文化环境。幼儿可以在健康和谐环境中充分的活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和相处,形成热爱生活、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与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健康服务指的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系列保育设施和卫生保健的活动,比如对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检查。提供生活照顾和营养均衡的食物等。要真正切实有效的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就需要在课程的编排中将幼儿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吸纳和整合进去,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2.3  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幼教占据主导地位,她们不仅为幼儿提供知识,增强技能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幼儿智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幼教专业水平高低与自身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为了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培训幼儿教师,增强其自身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培训幼儿教师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实际问题,查缺补漏。若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则应丰富相关知识;若教育理念错误,则应帮助教师重新树立正确观念;若教育方法不对,则应帮助教师寻找正确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式,避免产生脱离实际和空洞的教学方法。经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知识的储备量,规范其一言一行,有效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关注幼儿健康刻不容缓,它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社会需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27—01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将幼儿感兴趣以及应了解、掌握的健康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在有趣、系统的主题活动中,丰富健康知识、学习健康技能、养成健康习惯。

一、健康教育内容要与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相符合

对于幼儿来说,其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只对自己所了解和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发现幼儿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有价值的主题活动内容。

在开展以健康领域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时,我们非常注重从幼儿身边的事件入手,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健康教育内容来设定和开展主题活动。如,小班幼儿的健康观念很模糊,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行为,如挑食、流鼻涕乱抹、经常露小肚皮等。因此,教师在选取小班主题活动时,就要从贴近幼儿的吃、穿、情感等方面入手,制定“我是健康好宝宝”主题,在进行过程中选取幼儿容易理解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好玩的游戏中掌握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强化幼儿的自主健康意识。

二、健康教育内容要从日常生活中捕捉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在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紧密围绕幼儿的日常生活,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捕捉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使其逐步生成为蕴含健康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内容。如,在中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肯德基等食品感兴趣,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展“美食总动员”主题活动。在这一主题中,教师从多角度切入,从丰富多彩的食物、营养配餐、自己动手做美食等几个方面开展,让幼儿在探索美食奥妙的同时,感受食物的多样性,了解合理膳食与营养配餐之间的重要关系,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

三、健康教育内容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教师往往更加关注的是对幼儿显的培养,常常会忽略隐性的心理健康的问题。《纲要》中明确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切不可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要重视在一日生活中的培养,也不可忽视集体活动的作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情绪稳定性差,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因而我们在选择小班幼儿主题活动时,就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稳定幼儿情绪、学会表达及调整情绪作为健康主题活动的重点。

篇3

【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risk behavior)是最近几十年来在学前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已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探索需求,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及教育学工作者虽然也开展了一些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总体来说起步较晚而且研究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主要体现在:

1.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

2.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

3.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

4.尽管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园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且整合不够。

在幼儿期间应充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设置专门的教育课程,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同时还需取得社会与家庭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积极建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幼儿心理获得健全的发展是一个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对山东省幼儿园进行随机调查,了解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特点。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编排内容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积极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让幼儿的心理获得健全的发展。首先,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结合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框架及要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框架主要包括:目标系统(含总目标、层次目标、年龄目标和单元目标);内容系统(编排心理教育课程的序列和设计活动方案);组织系统(心理教育课程组织形式和主要方法);评价系统。

3.多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就是学习的课程,运用随机、渗透性的教育特点,为教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在提出构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前提下,探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主题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区域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日常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家园社区合作中;此外还要提高幼儿教师心理专业水平等等。

通过综合考察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可以使我们了解各种变量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程度,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提供一些数据和资料,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出贡献。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课题界定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2.研究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幼儿心理问题行为,促进幼儿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理,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培养他们乐于与嬉戏、友好相处的心理品质。

2.使家庭、社区、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3.增强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研究课题将就下列问题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区域活动、日常活动、家园社区活动的渗透教育。活动方案在不同年龄班级实施。

(四)研究方法

根据问题和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并将诸方法有机结合。如个案法:建立幼儿心理档案,通过对个案分析,追踪研究,探索心理问题的矫治措施。

篇4

关键词:幼儿园 健康教育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46-01

健康成长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对幼儿实施适宜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儿园健康教育游戏化,对于幼儿树立健康理念,提升动手、动脑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游戏对幼儿教学影响深远,健康教育游戏化,对身心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本文针对幼儿健康教育游戏化,进行了简要探讨。

1 幼儿园开展健康教学游戏化的原因

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心强,充满天真和童趣,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仅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且“爱游戏”富于想象力,喜欢探究。然而,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很难注意力持久,所以,幼儿园健康教育必须考虑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并能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人的一生中,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健康教育,要基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使其能够初步认识和了解健康的意义,获得身体的、社会的认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传统的幼儿园健康教育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将一些健康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忽视幼儿的需要与感受。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无法真正融入其中。长此以往,幼儿不仅会对教育内容缺乏兴趣,还容易导致幼儿厌学情绪,影响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幼儿园开展健康教学,要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其能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基础的教学内容,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幼儿健康成长,自身的体验和学习是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其动手技能,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可以使幼儿快速在游戏中受益,在愉快的氛围里,提升健康理念,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2 幼儿园健康教育游戏化策略

2.1 开展区域性的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的参与意识

幼儿园健康教育游戏化,教育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教育游戏化,就是根据教育内容,采用不同方式的游戏活动,开展区域性的游戏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将健康教育活动分成不同的区域,如:分为美工区、语言区、科学区等,在美工区,可以根据教育内容,引导孩子们动手画图,剪纸,拼图等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健康美感意识,提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语言区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演讲活动,如“健康主持讲座”“给大家讲健康故事”等活动,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们的口才,提升孩子们健康意识,促进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需要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参与。在游戏中,幼儿要根据老师的健康教育需求,主动参与,成为游戏的主人。老师只是根据教育内容,给予一些适当的引导,只要是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师尽量不要给学生确定条条框框,要尽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游戏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健康教育的效果。有时候家长工作繁忙,与幼儿日常沟通比较少。在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尽量为家长提供条件,以便于在健康教育中幼儿得到心灵的关爱,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2 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成长

幼儿园健康教育游戏化,可以依托节日节庆的氛围,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如果健康教育没有家庭的支持,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也很难发挥。例如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来临时,可以积极搭架家园互动,平台,组织观摩健康教育活动,如我是妈妈的小宝贝,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主题教学活动,引领家长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增进幼儿、家长对于健康成长的理解,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健康主题宣传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让家长一同参与,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组织开展爸爸妈妈伴我健康成长的活动,让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健康理念,倾听家长对健康教育的建议,在健康教育的理念上,一定要做到家长与幼儿园达成共识,以便于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之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健康教育游戏化,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要在游戏过程中,尽量多表扬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多给于鼓励,不能够以做到好不好,谁做的最好为评价标准,要开发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游戏中展现自我,提升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幼儿树立自信心,在游戏中健康的成长。

3 结语

“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园健康教育,要符合幼儿的发展天性,以便于寓教于乐,增强幼儿的健康观念。然而,在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受各种条件及因素的影响,存在教育形式单一,重结果不重过程等问题的发生,健康教育忽略了幼儿的发展天性。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幼儿园健康教育游戏化,更适合幼儿的科学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创设更多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贾慧慧.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现状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 丁海东.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篇5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8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纲要》中提出要想培养21世纪的人才,必须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智力、知识等智能素质,更要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完整的人格。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热点,毕竟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丞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一、新《纲要》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述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向上、性格活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同时新《纲要》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纲要》中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些领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我们细细分析每一领域当中,都可以看到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将心育目标与某一领域目标有机融合。例如“自我意识”的教育;在小班我们开展了《自我介绍》《我与别人不同》等培养幼儿自信的教育活动。在中班开展了《说出自己的优点》《我为大家服务》等体现自己优势等活动,在大班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教育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重点地在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而这类活动除了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外,还要关注其发展目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例如《木偶奇遇记》中的彼诺超,用他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来教育幼儿,使幼儿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受到启发和教育。这样,便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教育。

二、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传统意义的“上健康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幼儿把教师看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和模仿的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言语和行为中加以仿效。其次,要注重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的同伴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心理发生作用的影响源,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因子,影响儿童行为的发展。再次,要关注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幼儿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新《纲要》更加提倡家园共育的模式。因为家庭环境,家长的观念和行为,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等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和睦的孩子心理安宁、活泼愉快,而家庭冲突的孩子则内心焦虑、心神不宁,常导致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搭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年龄特点,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那么我们幼儿园应向家长大力宣传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注重社区对幼儿的影响。社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社区的生活、社区的道德风貌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孟母三千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讨

篇6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篇7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健康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丰富多彩的游戏在幼儿园健康教育广泛运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为主线、家园整合为面的视角,剖析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理论和应用价值,同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事项,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更好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游戏 幼儿 健康教育 价值

一、引言

随着我们对全民健康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关于健康的内涵理解更为丰富,比如身心健康、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都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我国特有价值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中非常重要而又有特色的因子。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不仅具有丰富的趣味性、艺术色彩,还有着相应的生活元素,这正是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所缺失的内容,同时与健康教育目标之间也有着高度相关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指的是在我国历史上民族体系内不断传承发展的体育活动,而在这一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层内涵,即:体育精神、民族内涵和传统文化。在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游戏是其中主要表现之一。随着当前幼儿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完善和延伸幼儿健康教育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一)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对其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是幼儿健康促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与现代体育游戏相比,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重集体、礼让等内敛的元素较多,现在体育游戏中的重竞争、创新等开放的元素较多,两种元素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协调的发展。特别是在“二胎”政策条件下,幼儿园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更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如朝鲜族的“顶罐走”,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颈部、腰部肌群的力量,还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生活理念,在民族故事的氛围中体验人民积极进取的生活乐趣;在“顶牛”游戏中,用脑袋顶的动作体验牛的角力方式,让幼儿感受模仿的乐趣;在“扎猪油渣”游戏中,幼儿在墙或垫边,通过身体挤的动作,不仅发展力量,增进与同伴之间的感情,还能增进皮肤的触觉感知能力。

(二)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凸显办园特色

目前,幼儿园呈现出教学环境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这一客观需要,现有幼儿园教学资源难以满足,矛盾较为突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晨间活动、集体教学、户外游戏等,幼儿的练习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制游戏器材、欣赏民族服饰、民族音乐赏析等,生活元素、民族内涵等一系列的有效融入,能够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使教学环境更加民族化、生活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简单性、实用性、趣味性,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幼儿懂得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基本玩法后,幼儿在户外活动设置区域自主游戏,多样化的游戏区域设置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资源配备的不足。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为依托,不断丰富和更新幼儿园教学内容,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进而能够诠释和凸显自身办园、立园特色,增强竞争软实力[1]。

(三)增强“家园一体”的教育整合功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意愿和地域环境,折射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一个区域内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无法割舍的民族情结。在国家大力发展民族事业的大好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可以作为枢纽,很好的把幼儿园、家庭、社会以点带面的进行整合。幼儿教师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当中重温民族文化的魅力,把深厚的民族底蕴辐射到幼儿生态环境、幼儿健康教育或一日活动当中,使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家庭成员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促进家庭成员关系、亲子关系亲密,让其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体验运动的乐趣。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简便性,很多材料都可以采用家庭日常用品等,使得其开展变得可以随时随地,如改编为躺在垫上“扎猪油渣”或者“摇船”,就可以在现代家庭的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体验亲子之乐。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展现和诠释其应有价值,能够有效增进幼儿教师、家长对幼儿园健康教育价值的认知,从而提升其对幼儿教育体系的全面理解和有效支撑,同时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思路分析

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体系中,不仅能够实现理想教育目标,同时也能为幼儿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民族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相关元素进行有效收集和整理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内涵丰富多样,而其素材收集整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完善收集该素材,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不同风格内涵的民族体育元素,同时也能实现整个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比如,“编花篮”、“夹包儿跳”等游戏,其开展难度低,基本不需要辅助器材,但是其对幼儿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帮助[2]。

(二)创设民族传统文化环境,开发多样民族体育文化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来源于生活,其中也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都有着一定故事传说和文化起源。创设民族传统文化环境,开发民族体育器材制作、民族服饰欣赏、民族音乐赏析等主题的课程,并将其有效整合成为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综合性课程。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了解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有效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其带着知识经验去参与整个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三)注重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社会性促进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社会性促进作用。通过设计“跳花篮”、“捞小鱼”等一系列多人合作完成的体育游戏项目,进而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助心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更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让幼儿的动手、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注重合作参与,促进谦恭有礼、有序等社会性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幼儿健康、完善心理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价值全面发挥的本质要求。

四、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整个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就必须对其实施过程给予充分有效的把控。因此,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首先,在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将整个游戏形式与幼儿特点、幼儿园环境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体系化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内涵丰富、元素多样,但是想要实现其理想效果,就需要将其进行合理改造,不能脱离幼儿教学的客观性与应用性。其次,要注重活动的安全把控和运动量监控。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起源于田野、农村,与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和幼儿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游戏的场地、器材的安全进行检查,对运动强度的适时控制,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培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事故。

五、结语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成熟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教育元素,健康教育与幼儿培养之间未能形成体系化融合。因此如果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元素融入到整个健康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同时也能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供有效帮助。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这一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为其教育活动的内涵,体育游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幼儿的健康素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全面融入,从而实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 卢蕊.浅析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75-78.

[2] 杨卫东.幼儿园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探究[J].教育界.2013.27:188-192.

篇8

关键词: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需要科学合理的教育以及有效的引导,要通过家园合作的方法和措施,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具体措施和渠道,通过家园合作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的意义分析

1.提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由于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也与幼儿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此,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心理发育状态和身心健康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拟定适宜的、针对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策略,更好地查找幼儿心理异常行为的根源,较好地达到纠正幼儿心理行为偏差的效果。

2.创设全方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创设全方位、多角度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连接成为整体,共同促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好地弥补幼儿心理行为中的异常现象和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挥教育环境的效能。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一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与家庭的密切配合,给予孩子最为温馨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去正确地获得社会上的各种认知,全面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注度不足

尽管大多数家庭都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却没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自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

2.幼儿园与家庭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不足

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在这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不够畅通,没有形成长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主要依赖于班会、家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然而,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难以高效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幼儿园和家庭在知识结构、个体立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难免造成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这就无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措施探讨

1.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的重视度

要使家庭和幼儿园都充分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家园双方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做好幼儿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工作,使幼儿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2.搭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平台

要搭建多样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平台,开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渠道,通过家长开放日、节日庆祝活动、亲子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较好地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将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平台之中,建立家园合作联系单、网络信箱、家长QQ群、微信聊天群等,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的日常化、网络化,较好地通过家园合作平台讨论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为偏差,并通过商议的方式拟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更为通畅和充实。

3.建立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檔案

为了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情况,避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偏差问题,家庭和幼儿园要加强联系和合作,搜集、整理和归纳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要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状态,及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细微变化,从而较好地把握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发育规律,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完善和优化。具体来说,应当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记录幼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心理特征、幼儿园的日常表现、家庭的日常表现、幼儿作品分析等,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状况进行及时、完整的记录,以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成长情况的综合分析。另外,还可以拓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俱乐部,使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都融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俱乐部的活动之中,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状态,更好地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4.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要针对幼儿新生入园时表现出的焦虑心理和情绪加以关注,并适当开展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入园时的环境不适应心理问题。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可以选取一定的主题,开展以幼儿为主体、家长为指导和协助的角色游戏活动,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增强在社交活动中的心理适应性和抗挫折心理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可以搭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桥梁,通过丰富多样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方式和策略,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优化幼儿的心理健康程度,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1(48). 

[2]杨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篇9

【关键词】幼儿 健康教育 策略

幼儿健康教育涵盖了生活卫生教育、安全教育、身体锻炼、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的规律,坚持经常化、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实施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幼儿健康教育实施原则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一样,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坚持经常性原则。幼儿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幼儿教育活动融入到幼儿日常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同时,要坚持随机教育后和个别教育的原则,避免“三天打鱼,两天上网”现象的出现,幼儿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将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结合起来,将教育孕育于游戏活动中。

其次,坚持多样化原则。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记忆力、认知力、持久度都还不成熟,健康教育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如果采用单纯的说教方式,无法起到教育目的。为此,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在方法和途径上要坚持多样化原则,要将幼儿园日常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将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将引导示范和操作时间结合起来,将游戏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

第三,要坚持全面发展原则。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通过各种活动组织方式而幼儿在体质方面得到增强的基础上要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社会性和个性方面的良好发展。

最后,要坚持实适度原则。幼儿在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能力较弱,在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掌握规律,根据幼儿的实际而制定教学计划,并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承受负荷和强度,要以达到身体素质训练为目的,同时兼顾幼儿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组织途径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在一日常规中渗透,还需以专门教育为基本途径,在结合其他领域教育的基础上,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方可收到最佳效果。

首先,要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

其次,要提出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

其三、注重将幼儿健康教育和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幼儿健康教育涉及领域较为宽泛,专题健康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将健康教育活动和音乐、语言、美术、科学、社会等领域的活动结合起来。如在实施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以角色游戏来进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就可渗透健康习惯、健康行为的教育。

最后,要将幼儿园健康教育和家庭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幼儿园健康教育和家庭健康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发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的健康习惯较好,而回家后则在家长的影响下又容易形成不良的健康习惯,这就是家庭健康教育和幼儿园健康教育没有得到较好的配合。

三、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家长的迫切希望。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案例时有发生。为此,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注重让幼儿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幼儿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示范、演示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幼儿的健康技能和习惯。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其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健康教育过程中。传统幼儿健康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一些幼儿常在学习中表现出自卑、沮丧、自闭等现象,而因教师的忽视让幼儿心理蒙上阴影,从而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如情绪情感的教育“我们多能干”中通过启发幼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有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应急能力训练“我该怎么办”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的心理能力。在意志品质培养活动“为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体会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

总之,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多途径、多角度地思考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海娟、白雅娟: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及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原则;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24-01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重要的舞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的初期心理系统的形成、人格特点的培养乃至人生发展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园的硬件、软件等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首先明确了幼儿园的基本职能:保障幼儿生命与幼儿健康。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知道?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幼儿园如果能在幼儿成长阶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有力的办法和措施,保护幼儿心理稳定、健康、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有重要引导意义的。

(二)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人格健全稳定

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家庭环境和关爱氛围,这时候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发脾气、爱哭,乃至自闭、性格怪异等问题。这时候,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园老师如果能够掌握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情绪变化,积极引导幼儿心理朝着健康、阳光、开朗的方向发展,就能够促进幼儿人格趋向稳定、健全,幼儿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向上。

(三)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生活,对于每个人都很宝贵和重要。卢梭曾经于1762年发表的《爱弥儿――论教育》,对儿童的权利与自由做了较为经典的阐释。促进幼儿快乐、开心成长是每一个幼儿园机构、每一个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稳定的人格,培育良好的心理系统,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即在人获得应有尊严的前提下使人的体力与智力取得充分的发展。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一种主体际的活动。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它内含着不同的主客体关系。”主体性原则,即要求老师切实尊重受教育者――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要努力尊重幼儿的内心需求,从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协同性原则。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自我的封闭系统,而是开放式的多元的发展模式。协同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注重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发展性原则。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变迁的重要理论。任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是唯物主义发展论的基本观点。发展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活动要有前瞻性、发展性,努力适合幼儿身体、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三、实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丰富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教师要积极学习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智力保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让幼儿主动模仿各种形象丰富、有趣的事物,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幼儿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同时,老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要领悟自己的语言、行为、动作都会都对儿童人格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学会引导、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因为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最能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也容易获得幼儿的认可,促进幼儿快乐学习。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策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开展活动中,注意给幼儿自由选择、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主动与家长展开沟通,提高家园合作共育的水平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要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幼儿家长展开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多从家庭环境中了解幼儿成长的经历、语言与行为的特点、性格发展的规律,从中找到合理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方法。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让孩子变得勇敢、开朗、自信,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注释:

篇11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1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幼儿园体育活动

在实际的幼儿园活动情境中,许多教师受“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观念的影响,对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关切有加,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没有引起相应的关注。而幼儿期又正是认知、自我意识、情绪能力及社会交往发展的关键时期,若可以抓住这段时期,向幼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化解发展危机

对自身身体活动能力的肯定程度对其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尤为重要[1],幼儿年龄越小,其身体的活动能力越是其行为的基础。埃里克森的发展危机理论很好地证明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幼儿处于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这一阶段幼儿希望主动地做一些事情,获取胜任的满足感(如在母亲做饭的时候,幼儿给母亲递东西),但是由于身体活动能力的影响,他们的很多活动被成年人禁止,这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存在差距而产生内疚感,这可能会对幼儿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造成间接和深远的影响。[2]所以,若要解决这一危机,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促进幼儿基本动作机能的发展。而在体育活动的内容之中恰恰包含大量对幼儿进行肢体训练的内容,如走、跑、钻、爬等。通过体育活动,幼儿的各项机体功能得到训练,为满足他们的主动感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体育活动中蕴含大量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幼儿体育活动除了可以协助幼儿规避潜在危机外,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社会适应及交往能力、表达和调节自身情绪能力的培养、自我概念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基于以上两点分析,不难发现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最优选择。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渗透途径分析

(一)榜样示范渗透

幼儿的认知特点具有极大的具体形象性,一项研究让3~5岁幼儿用“我是个……”和“我是个……的男孩(或女孩)”的句型,说出关于自己的10项特征。大约50%的幼儿描述了自己的日常活动,而对心理特征的描述几乎没有。[3]基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若要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让内在的心理素质以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注重树立榜样。

1.教师的榜样示范渗透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活动的指导者,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许多运动技能都是依靠教师的镜面动作示范,在模仿中习得的。同样,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许多心理因素会以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被幼儿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地调试自己的情绪状态,以积极的状态感染学生,在活动中适时展示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例如开朗友善、幽默乐观、自尊自信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更需要注重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掌握一些心理健康及维护的知识与技能,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培养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为良好的榜样示范提供前提。

2.幼儿的榜样示范渗透

在发挥教师榜样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幼儿的榜样作用。幼儿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之间年龄相仿,心理因素相似,榜样的行为更能被幼儿所接受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中的榜样,使得幼儿主动向榜样模仿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榜样幼儿的表扬语不可过于泛化,切莫单用“很好”“不错”等表扬语,需要根据幼儿实际展现出来的品质运用表扬语,将内化的心理品质外显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便于幼儿直观感受,加深对目标心理品质的理解。

(二)活动环节优化渗透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蕴藏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何将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作为切入点展开,进行分析整合,寻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方式。

1.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设计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挖掘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第二,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体育活动目标有机融合。(1)深入挖掘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前阶段的心理健康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适应及交往、表达和调节情绪、促进个性形成、培养良好习惯。要挖掘教材中所隐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学前阶段的心理健康要素的基础上,对体育活动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归纳、整合。内容分析可以通过“宏观+微观”的方式进行。首先,分析体育活动的四项基本内容(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运动器械)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大的方向上做好保障。其次,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坚持大的指导方向的同时把握差异性。例如,幼儿园常见的操类体育活动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体操动作的练习以及排队和变换队形练习。在体操动作练习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更多是规则以及习惯的培养,而后者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更多的是合作协同,基于它们心理健康因素的不同,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时,采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2)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融入教学目标当中。在当前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设计上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这一环节中,秉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的目标描述缺乏操作性,所以既定目标难以通过活动得以实施,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于是这就要求幼儿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技能掌握为本位的目标观,转变过于强调目标传授、技能掌握的倾向,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时重视目标的操作性,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性,在目标设计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中,也可以单独成列,构建四维目标体系,使活动目标的知情意行相互融合,以此来促进幼儿心理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

2.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实施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参与、体验深刻地影响着其情绪、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展开环节中,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参与,及加深体验上。[4]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这种监控不仅体现在对幼儿安全的监控上,而且还体现在对活动中生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监控上。(1)切实提高幼儿兴趣、参与,加深体验。幼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在活动中产生并形成的,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参与和体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心理素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体育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坚持以游戏的形式为主导,运用多种媒体和手段,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发多种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愉悦的心情,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这既有利于实现认知与技能目标,又可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积极的情绪表达能力。(2)做好有效教学监控。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实施中生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本身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预设”突出的是教育的计划性,但真实的教育活动由于主体及情境的因素,以及互动式交往活动的深化,教育的过程充满着变数,充满着无法预知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这就是教育的生成性。[5]对于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是在活动实施中产生的,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基于此生成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大有裨益。

3.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的诊断、鉴定等功能使之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与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息息相关。在教学的评价环节,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因为,这两种评价的侧重各有不同。过程性评价注重强调幼儿的参与程度,强调幼儿的努力程度,而终结性评价注重幼儿活动的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过程中获取积极心理体验,在结果中强化体验,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习得的。对于广大的幼儿体育教师而言,应该坚持以下两点:首先,幼儿园体育活动强调体验性,所以要淡化甄别和选拔,秉承发展的理念,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为不合理的评价容易使幼儿形成自卑、胆怯、缺乏主见等人格缺陷,会妨碍学前儿童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高。综上所述,对于广大的幼儿教师群体来说,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只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健康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强化自身对学前儿童的榜样示范作用,致力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富有人情味的体育活动环境,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董静,郭敏.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田澜,张大均.论心理素质教育的“两高一深”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篇13

关键词:龋病;口腔健康;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牙齿对幼儿身体健康相当重要,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其中龋病最为严重。笔者查阅幼儿口腔健康方面的资料后,发现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寥寥无几,a尚未形成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所及之处也少有深入。由此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和更具现实意义。以下根据查阅的各类有关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资料,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分析和对幼儿园口腔教育的反思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探寻幼儿园如何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为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论文相关概念界定

1.龋病

龋病(caries),亦称“龋齿”,俗称“蛀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笔者在查阅众多的材料中发现,现行资料、著作和论文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很少。笔者认为幼儿口腔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概念为:各幼儿园、各家庭等其他社会社区对幼儿开展有关乳牙的知识介绍,采取爱护乳牙的预防措施以及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教育。狭义的概念为:指幼儿园承担起对幼儿口腔健康的教育,包括让幼儿建立对乳牙的认识、对龋病的认识和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以及联合家长进行教育。笔者在此论文的研究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狭义方面的研究。

二、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笔者主要采取的思路是从国内口腔健康整体状况和所调查的幼儿个别状况这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1.整体状况分析

我国的学者一直比较重视幼儿口腔健康问题,在不同时期对其都有专门的调查和研究。幼儿龋病随着年龄不同,地域省市的差别,患龋率也不一致,尤其是5岁后的幼儿龋病呈严重趋势。

2.所调查幼儿园状况分析

笔者选择了某市的一所甲级幼儿园,调查时间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园有详细病历记载的幼儿进行调查。

全园有病历卡的小朋友(从小班到大班,托班尚未进行体检)共有720人,小班(3~4岁)有病历记录的90人,其中有44人患龋,患龋率48.9%;中班(5~6岁)有病历记录的276人,其中有96人患龋,患龋率34.8%;大班(6~7岁)有病历记录的354人,其中有211人患龋,患龋率59.6%。

从中看出,该幼儿园小朋友患龋率在35%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龋人数也呈上升的趋势,大班达到顶峰即患龋率在60%左右。而中班患龋率明显呈下降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乳牙和恒牙开始交替。但到大班,由于家长、教师、幼儿对乳牙的保护还没有重视,于是磨牙开始患龋病,高发的磨牙龋病位在上下的Ⅴ、Ⅳ四个大磨牙。虽然一些患龋的乳牙都已被恒牙取代,但是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刚换的下门牙左右Ⅰ号也患上龋病,又加之磨牙龋病,因此患龋率又从中班35%上升到60%。

三、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现行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1)国外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国外对口腔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无论从普及程度、课程安排、政策落实还是相关方面的研究,都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比如意大利小学中推广“牙齿健康教育”活动;美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中提到,把牙齿健康作为重点领域中的一点突出;在日本开展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范围涉及孕妇等等。

(2)国内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我国研究者和幼儿园对口腔健康教育慢慢地重视起来。然而我国幼儿口腔健康教育开展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家长、教师对牙齿健康方面的忽视,以及当前在我国保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在法律法规、教育政策上尚未对健康教育形成重视。

2.所调查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笔者采用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10名平均教龄在5年以上和3名平均工龄在2年以上的医务人员,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该园的幼儿教师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口腔健康教育在该园有没有开展以及开展的程度;(2)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是如何落实口腔健康教育的;(3)在口腔健康教育中保育结合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部分是对该园的医务人员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平时医务人员在晨检工作中有没有涉及幼儿口腔健康的检查;(2)面对幼儿龋病有没有采取过相应积极的措施;(3)对病历反映出的龋病严重性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4)在保护幼儿乳牙的过程中是如何跟家长建立沟通平台的。

通过访谈,笔者对该园口腔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1)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该幼儿园开始开展保护牙齿工作是在2004年,但是并没有一开始推行就立刻重视起来,随着幼儿园推行主题教育形式后,慢慢的将爱护牙齿纳入到一个主题活动中来做,但仍没将爱护牙齿的活动融入到一天的生活中,没让幼儿养成主动爱护牙齿的习惯,也没有跟家长建立长久的一个反馈形式。另外,保育员工作和教师教育的工作没有形成有机结合而是脱离的。

(2)幼儿园医务人员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幼儿园医务人员在检查牙齿时,只是大略地记载有无患龋的牙齿数目,没有跟患有严重龋病的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也没有提供一些与该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预防龋齿措施。这些检查资料只作为年终资料整理时的参据。

四、幼儿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反思

现今我国在爱护牙齿方面跟国际上还有一段差距,除了中西方观念意识不同外,主要在于我国有部分家庭对口腔健康还没有重视。为了让幼儿能够拥有一口健康的乳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行:

1.教学和保育结合,与家园结合

在教学上从把口腔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题活动开展并融入到生活中进行教育,提高幼儿的爱护牙齿意识。加强保育员与老师的配合。

2.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期口腔健康进行宣传

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定期张贴在幼儿园宣传栏里。

3.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和医务室的装修

口腔保健室采用儿童化装修,对幼儿园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训练,并了解幼儿的心理。

研究中的大量实例举证,保持幼儿口腔健康的工作应该融入到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贯彻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时要保育结合、家园结合,不能使这样的教育活动孤立化开展。幼儿园应该对老师和校医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正确引导幼儿认识牙齿及牙病和换牙,不要因为牙齿脱落而感到恐惧,也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看牙医。只有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有牙病及时治疗这些措施,会使大部分幼儿能够有健康的口腔和灿烂的微笑。

参考文献:

[1]黄世勋.幼儿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45.

篇14

一、健康教育成效分析

1.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形成。围绕办园理念定位,坚持做到扎实开展一日保教常规活动,以此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2.提供幼儿足够活动空间,保障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不断改善健康教育条件,扩展和软化了户外活动场地, 安装了校园广播,进行了时间调控分年龄段坚持每天的早操和户外活动,积极创建了有利于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的物质环境。

3.教师健康教育意识与时俱进,有效开展安全保健活动。各年龄班将安全保健纳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每周坚持安排两次安全教育活动,幼儿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4.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了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情感态度。一是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是我们将社区实验挖掘的民间游戏融入课程供教师选择,并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活动需要。

二、当前我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在基本动作发展和技巧方面呈现发展不均衡和不稳定性增长趋势。造成该结果的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班额大,老师指导难度大,幼儿活动随意性较大。

二是专业器械投入不够。尽管有数量充足的小型器械,但供幼儿进行钻爬投掷的体育器械严重不足,幼儿体育活动中几乎没有开展这些方面的活动,导致幼儿的钻爬投掷技能差,动作发展较弱。

三是过于重视兴趣而忽略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目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就是兴趣为重”,多以游戏形式开展,基本上看不到体育教学活动。

2.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不全面性。在幼儿健康领域发展水平评价中,评价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体现出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三、努力方向及对策

(一)以一日活动为依托,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我园健康教育基本性的发展

1.深化宣传教育。幼儿园对教师、家长、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教育,举办家长学校,邀请儿科专家做讲座,利用宣传窗、家园联系栏、班级论坛等做好预防幼儿各种季节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落实《重庆市幼儿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注重学习与督促相结合,坚持行政领导每周进三次以上班级督察保教常规、每月一次保教常规大检查、每期一次饭堂评比。

3.各年龄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安排或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有关健康的常识、健康的情绪体验。

4.提升保教人员素质。幼儿园积极开展各岗人员的学习研讨活动。

(二)在现有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多角度健康教育评价新机制

1.对环境的评价。(1)符合健康卫生要求的幼儿生活活动的物质环境。(2)提供、创设丰富的健康领域教学的机会、情景、环境。(3)提供丰富的器材、宽阔的场地。

2.对幼儿的评价。以现有评价标准为主,修改完善评价内容。

3.对教师的评价。以自评为主,园评以自评为依据,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日常保育岗位检查、幼儿健康状况及家长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

(三)以户外体育活动为突破,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在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凸显本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1.统筹安排健康教育活动,均衡体育活动形式,保证体育课的有效开展。根据各年龄班的课程容量,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内容,均衡体育活动形式,坚持按规定严格保障体育课的活动次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保证幼儿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及健康快乐的情绪体验。

2.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幼儿户外活动环境,保障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创设能满足幼儿全部需要的、进一步体现现代复合型的活动场地,添置固定的大型器械作为整体环境中的一个要素,构建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复合型幼儿活动环境。如,将活动区域可划分为:平衡区、钻爬区、跳跃区、玩沙区……并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鼓励教师从木头类、竹子类、稻草类、民间类等,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

(四)加强本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内容的整合性,增强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