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高中学科教育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学科教育培训

篇1

一、.体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体把握课程目标,.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体.课程内容(如:课程主线和知识结构)等等。作为新教师,对我来说要做到这几点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但经过培训,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获,有经验的老师的讲解,一线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心里开朗了许多。

做到.体把握虽说难度大,但对学生来讲,教师能不能做到.体把握对他们影响深远。因为在.体把握中体现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只有能做到.体把握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做到有条有.,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进入状态,做到.体把握!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也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方案范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现在我们则将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而且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要能举例说明,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使复习课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让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有出色表现。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案例;新课程;教师培训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以来,随着全国各个省、市陆续开始实行新课程,对教师进行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成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部规定,在各地实施新课程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师范类学校的教师也认为,中学在职教师需要培训。各级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也觉得需要参加培训。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培训的大环境,教师培训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定的更新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也尝试了很多种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的方式,反思性的教师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然而,教师们对新课程培训也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的教师对培训不太满意。在教师培训中,有“五大顽症”,培训专家所讲授的理论比较深奥,教师难以接受,培训的形式单一,培训的各方面内容过多,培训考核、管理不恰当。一次关于市级培训的调查表明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对利用课堂教学案例来剖析新课程的理念特别感兴趣。教师既然有对课堂教学案例有需求,我们就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因此,作者设计了一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高中英语教师的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对这次培训进行案例分析。

二、研究问题

(一)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英语教师的效果怎样?

(二)利用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培训,英语教师获得那些方面的收获?

(三)在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教师的过程中,不同的培训环节对教师有何不同的作用?

三、培训案例描述

(一)培训对象

笔者组织培训某地区高中一年级英语教师32名。这些教师已经参加过市级的新课程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下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基本理解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意识地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对新课程理解的水平和实际教学操作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不同教师之间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参加培训教师30名学历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2名为英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教师平均年龄29岁,平均教龄7年。男教师3名,女教师29名。

(二)培训目标

在其他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

(三)培训环节

1、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介绍

上案例课的教师将印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发给受训的每一位教师,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师教学的教案和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师使用的教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案上列出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口头和书面的练习材料。上案例课的教师同时为参加培训教师提示上述内容,只说明上案例中的大致内容,并不说明各项设计的意图,介绍案例的时间为10分钟。参加培训教师提前浏览教学案例的教学方案,为观看教学案例做准备。

2、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录像

参加培训教师观看一节45分钟课堂教学案例的录像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师的个人收获表。本次培训活动结束时,参加培训教师将填写好表格上交。

3、教师自由口头评课

培训教师主持评课,引导参加培训教师评课。每个评课的教师都会得到一本教学参考书作为奖品。当参加培训的教师不积极发言时,培训教师提示一些分析课例的角度,如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可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可以从教师素质的角度等。如果参加培训的教师想要发言,就举手示意。主持教师允许后,参加培训教师说出自己对教学案例的看法。参加培训教师既可以评价教学案例的优点,也可以评价它的缺点或者说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在此期间填写教师个人收获表,具体写出收获的内容。这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是40分钟。有15名教师主动评课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4、上案例课教师讲解案例的设计

上案例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的讲解,说明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安排、平时教学的特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准备课例时遇到的问题、课例录像之前的试讲情况等。上案例课教师还针对前一个活动环节中参加培训教师提出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解释,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上案例课教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

5、培训教师整体评价

培训教师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师提出的关于案例中的问题,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全面的口头评价与解释,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培训教师整体评价时间为20分钟。

四、数据收集

(一)评价表与问卷

研究者即培训者预先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培训活动收获问卷。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活动的进程中随时填写评价表和需要笔头回答个人收获的问卷,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前还要再利用15分钟的时间来填写评价表和需要笔头回答个人收获的问卷。

(二)研究者亲自体验

研究者即培训者在培训现场,观察和体验到了当时培训活动的全过程。

五、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既有定量数据分析也有定性数据分析。分析包括参加培训教师填写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和他们在培训活动中的收获这两个大方面。

(一)对教师填写的中学英语课堂评价表的分析

表1中的数字为选择相应项目的教师数量,总人数为32人。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例的认可成度较高,认可度最高的项目是“符合学生实际、教师的专业素质、师生活动的比例”这三项。教师认可度最低的项目是“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但是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选择“好”这一程度。通过数据可以确定,参加培训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好课。从教师所写的课堂评语中也可以看出教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很高。其中一位教师写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以体验、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法,避免了教师直接地讲授语言的规则。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反思,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对本课例的评价比较高,在观看和评价课例

的过程中,就可以从案例中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体会到新课程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其中一位老师在填写自己的整体收获时写道:“通过自己观看和评价这节课,我更加体会到做到真正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讲授英语课,复杂语法的讲解,没有母语的帮助,一般学生是很难接受的。而且,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言体验、语言探究、语言规律归纳,在情景中应用。语法课不能只是教师在讲授,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才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通过问卷调查参加培训教师的收获

表2中的数字表示的是选择相应项目的教师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在表中所列的方面收获均比较大。教师还对上述问题做回答,说明了自己的具体收获。

1.观看和评价案例后,您对新课程理念的反思与收获如何?

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语法课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观察一体验一操练~归纳一应用;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从课文中提取含有语法项目的语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充分;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研究新课程理念和自己教学实际的结合;在语法课上,教师要适当利用母语和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

2.听上课教师讲解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后,您的收获如何?

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本案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语法课堂教学的步骤要循序渐进,要借助母语的原因就是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在学校备课组内经常交流,充分考虑到了课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动,随时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语法教学的落脚点是运用语法进行语言交际,语法就应该和语言实际交流结合在一起;上案例课教师的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课程理念比较快;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教师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学习知识,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活动非常实用。

3.听评课(包括参加培训教师评课和培训者评课)交流后,您的收获如何?

从总体上讲,评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的评价到位,既说明它的主要特点也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获取到了多位老师的有益观点;要想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就要把新课程理念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听其他教师的评课,反思到了自己上课的一些缺点,课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值得借鉴;自己评课和听他人评课帮助教师提高评课的水平,而且能够及时获取别人的经验;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学生运用语言情境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也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当时的反应灵活地调整某些教学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课要求教师从语言的意义人手,要让学生首先体会含有相应语法结构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再去分析语言的结构;学生大声朗读是促进学生内化语言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中一位教师这样写道:我想到的是,上一节好课并不只是一个人思考的结果,通过交流讨论,教师们更能发现问题,改正不足,发扬优点,这样集思广益我们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4.您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方式的效果如何?

绝大多数参加培训的教师认为这次培训活动的方式很有效。他们的看法包括:教师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把这节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得比较深入,获得了上好一节英语语法课的启示;教师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能够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上案例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通过评课、交流意见的方式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今后备课有很大启发,共同分享了有效教学的体验。另外,有5名教师将观看教学课例录像与在当场听课比较。他们认为,观看课堂教学案例录像不如在当场听课效果好。主要理由是教师不能观看到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整体表现,体验不到课堂的实际气氛。

六、研究结论

本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高中英语教师的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绝大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效果认可,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培训中的不同方式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通过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每位教师看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方式,再次体验了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式”;通过听上课教师讲解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教师理解到了上课教师的整体设计意图以及设计的方式和全过程,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备课有启发;通过听多名教师评课的过程,教师的思维进一步开阔,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这节课,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获得了更多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篇3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 高校课外体育教学 个体需求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开展现状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引入高校已逐步被认可,已有100 多所高校开设或者准备开设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在该校体育选修课网站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上点击率最为频繁。在高校体育课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符合高校体育选修课的实际需要、更符合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更符合现代社会化人才需要的要求。一些大学已将户外体验式培训课作为体育课程的选修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又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以及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已经具有专属的训练基地,应用于课外体育教学。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桎梏。

传统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灌输中心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过程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强调应试的技巧,而缺少了个性、缺少了人文的关怀。而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既符合传统教育的规律,但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的学习与教育方式,它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

现代的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是由多个针对不同训练目的的项目组成的,这些项目的使用按照不同的训练目的进行排列组合,将不同类别、不同应用层次的项目穿插使用,在安排项目顺序的时候,能够做到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它在项目的组成,课程的设计上充分的考虑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它主要是通过这些设计、实施,达到一个提高和改变的目的。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

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课程安排上更符合教育学关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也更符合马斯洛的,人的能动性是客观环境不断变化产生新的要求,新的客观要求为人所接受就引起了人们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了物质(生物)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理论;并且也更为灵活。所以户外体验式培训在课程的安排原理上更能吸引学习者,也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课外体育中的具体应用

户外体验式培训根据个人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制定课程,不仅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能吸引学习者,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学习者良好、健全的个性。比如:一个学习者,他在完成空中抓杠这一项目中,从开始的不敢、害怕到勇敢的跳出这一步,在他完成的同时,他也完成了一次战胜自我、突破自我,也使自己得到了一次提升、一次飞跃。还有一些项目是培养对伙伴的建立信任,从而实现合作。例如“信任背摔”的目的就是让学员们体验站在下面看上面的人时和自已站在上面时完全不同的感觉,从而理解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的道理.同时学会战胜自已和敢于相信同伴、信任部下。让学员真正感受到“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成功的前提”这一道理。

再比如户外体验式培训的项目里面有着很多的有关于沟通方面的项目、课程,如破译密码,它是在看不见、不能说话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与其他的学习者交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项目、课程对学习者在沟通方面、与人交流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户外体验式培训主要的是培养学习者一种团队的精神、一种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的方式,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它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理论通过一种更直观、更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是让学习者学到知识,更是让学习者直观的体验到知识,正如荀子所说:“知之不若行之”,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等等,知就是知识,而行指的就是教育原则、学习的方式。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在体育教学中的三种重要开展方法

(一)提问。

提问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首先,教师在宣布培训项目后,一定要根据项目规则的理解度向学员进行提问,对疑问处逐一解释清楚。其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发现偏离游戏规则之处,应通过提问,确认情况,给与及时辅导。最后,在项目结束分享时,提问的方法最关键。有经验的教师是从来不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员的,而是通过设计精辟的问题,让学员自己领悟寻找答案。换言之,在项目结束是,你想要学员知道的小结内容,通过提问,让学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户外体验式培训中应用较多的互动方式。一般项目开展方案的制定,项目阶段性小结,项目结果的分享,都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加以实施。小组讨论的时间把握很重要,通常在10到20分钟左右。在小组讨论互动中,应要求组长引导,把控时间。另要求专人记录,以便后期的大组分享。

(三)大组分享。

大组分享与小组讨论经常是合并使用的一种互动方式,一般是安排在小组讨论后面。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小组讨论结果,每人时间一般把握在3分钟左右,对演讲精彩之处,应给予掌声鼓励,对演讲的闪光点,应加以发挥和总结。大组分享交流需注意的是:要点提炼和时间把控两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它充分的符合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将它有效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个性和特长,全面培养学习者良好、健全的个性。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兴趣和教育学、马斯洛需求理论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能够通过满足这些需求达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基金项目:1.2012年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XGC2012D08;

2.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331

参考文献:

篇4

穆棱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黑龙江省穆棱市辖六镇二乡127个行政村,总面积6.18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全市现有中小学66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普通初中7所,小学53所,学生总数为21.228人,教师2.602人,其中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82人,占教师总数的3.2%。

2010年12月,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精心组织和授课教师及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穆棱市2010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培训班共培训学员800人,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为了积累培训经验,更好地推进我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长远发展,对今年的培训作如下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

我市教体局领导及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都非常重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充分认识到此项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内容的前沿性,认真安排好培训学校和教师,保证了培训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作为培训地点的学校领导们,都积极配合本次培训活动的完成,并指定计算机房管理员全程参加培训,为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网络环境,保证了本次培训的顺利开展。

二、师资过硬

2010年11月初,由穆棱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了全市40名教师,参加了黑龙江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本次培训,由黑龙江省电教馆的高铁洪和张效宇两位老师担任授课教师,为我市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教学作风严谨,能很好地贯彻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员互动,气氛和谐热烈。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的绩效,主讲教师和各参训学校校长沟通,安排本校信息技术教师全程参加培训,全程配合主讲教师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一步保证了培训质量

三、学员刻苦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培训的学员,每天提前进教室,延后离机房,培训教师们克服疲劳,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不耻下问,虚心求教,自主学习,大胆探索,乐于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展示出了我市骨干教师的风采,展现了骨干教师队伍的优秀之处和闪光之处,从中发扬了骨干教师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硕果累累

通过培训,多数学员认识到培训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对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多数学员认为教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很大,并且认为收获很多,改变了过去对多媒体课件评价时单纯考虑为了应用而应用的问题,解决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多、实效小的问题,以及应用软件的掌握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支持作用。

培训过程中学员的优秀作品在辛勤汗水中产生,他们在深刻的体会中看到了培训达到的最佳效果,尽情的享受劳动的成果和合作的快乐。

篇5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个别机构校区差异辅导范围有所不同,建议家长拨打电话了解情况)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奥数 小升初 中高考

【辅导介绍】根据不同孩子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案,配备辅导经验丰富的课程老师全程指导,各机构收费标准、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详情请家长们拨打电话详细了解。

【热门辅导】

小学:小学各年级奥数拔高、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及应变能力提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串讲、作文框架脉络梳理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讲解;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查缺补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学、电学等重点难点基础夯实;初中英语语法、数学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及阅读理解等得分点提升;中考重点难点辅导、各科基础夯实;

高中:高考理综、文综重点科目得分点突破讲解,针对基础薄弱的考生给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艺考生、特长生文化课针对性辅导;高中各科重点知识点梳理,高考冲刺辅导。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结合所在城区位置,寻找离家就近的机构和校区,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把您孩子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详细描述一下,老师会给您做针对性分析。

【苏州市】

——沧浪区——

苏州市沧浪区京翰教育沧浪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4

——常熟市——

苏州市常熟市学大教育常熟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高新区——

苏州市高新区京翰教育高新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3

苏州市高新区聚智堂名师教育新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2

苏州市高新区学大教育新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工业园区——

苏州市工业园区京翰教育园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5

苏州市工业园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苏州园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54

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大教育工业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大教育科文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大教育苏玲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金阊区——

苏州市金阊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姑苏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1

苏州市金阊区学大教育金阊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昆山市——

苏州市昆山市京翰教育昆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6

苏州市昆山市聚智堂名师教育昆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4

苏州市昆山市聚智堂名师教育昆山城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19

苏州市昆山市学大教育苏盛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昆山市学大教育昆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平江区——

苏州市平江区学大教育苏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平江区学大教育苏汇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太仓市——

苏州市太仓市学大教育太仓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太仓市学大教育苏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吴江市——

苏州市吴江市学大教育吴江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吴中区——

苏州市吴中区京翰教育吴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21

苏州市吴中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吴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3

苏州市吴中区学大教育吴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相城区——

苏州市相城区学大教育苏蠡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张家港市——

苏州市张家港市学大教育张家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台州市】

台州市椒江区学大教育椒江凤凰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7

台州市温岭市学大教育中华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7

台州市玉环县学大教育玉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7

【太原市】

——万柏林区——

太原市万柏林区学大教育理工大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小店区——

太原市小店区京翰教育南内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83

太原市小店区京翰教育长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13

太原市小店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赛格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15

太原市小店区聚智堂名师教育长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35

太原市小店区学大教育区政府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小店区学大教育长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杏花岭区——

太原市杏花岭区京翰教育三墙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23

太原市杏花岭区京翰教育府西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84

太原市杏花岭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解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16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太钢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漪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旱西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三墙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迎泽区——

太原市迎泽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迎泽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36

太原市迎泽区学大教育桃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篇6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周培源等著名科学家倡议建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会员的主体是工作在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从成立以来,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工作,提高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策略与实践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科技辅导员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工作作为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3年来,结合国内外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力推大学与中小学衔接、校内与校外相衔接、专家与科技辅导员对接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内外科技辅导员共同发展的培训策略。

依托大学和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培训骨干与送培到基层相结合

从2009年开始,协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建立了4个“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整合和利用这些大学以及校外教育机构业已形成的培训资源,根据各个培训基地的不同特点,结合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骨干科技教师与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截至2011年底,培训人数达38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协会还成立了科技教育培训专家团,这支由科技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培训团队,每年都根据各地的需要送培训到基层。如2011年,分别将培训送达西部、四川省绵阳市、山西省太原市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等地,培训科技辅导员近万人。

加强理论探索,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研究,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为了促进协会的培训工作,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组织力量启动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实用研究”。研究成果编成《科技辅导员培训指南》、《科技辅导员学习指南》、《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工具丛书,成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高自身能力,参与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的重要依据。

科教合作探索适应发展的培训方式方法

“科教合作”是协会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的理念。在协会的培训中,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具体化为科技工作者、科学教育研究者和科技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开发的培训课程,邀请一线科研人员、高校科技教育研究者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科教合作――高中科学教师培训新探索》、《在项目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两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引导科技专家逐步从研究人员向培训师角色转变,引导参加培训的科技骨干教师向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转变。这种“科教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各个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培训运作系统建构和运作机制探索,必将为今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创新人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有效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未来探索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将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在科技辅导员培训中坚持“科教合作”的原则,不断推进人力资源与课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断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策略,努力形成能满足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不同需求的培训体系。具体做法包括:

整合资源,形成品牌

每个培训基地都将打造出一个特色项目、建设一个资源平台、合作一个研究课题、开发一套实践课程,进一步推进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并充分利用协会网站等电子化资源共享与互动平台,把培训教材做成资源包,在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技辅导员,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科教合作,多方互动

协会的培训将继续推动大中小学对接互动、科技专家与科技教师对接互动、教师培训与教师对学生培养对接互动、科技辅导员培训与教师科技活动对接互动、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课题项目对接互动等,形成机制,促进发展。

示范带动,送培基层

协会将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使骨干教师在当地学校以及区域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科技馆的作用,坚持送培到基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如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联盟机制。

重点推进专题性培训项目

篇7

20XX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08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XX]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nn40.com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XX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XX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XX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八、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研修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篇8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篇9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一、全市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中小学89所,其中小学42所,初中3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

全市中小学现有教职工9345人,其中专任教师9173人。专任教师中,小学3314人,初中3397人,高中1918人,职中426人。小学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6.7%;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6.3%;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

占比9.5%;职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3.7%,中级职称教师占比52.5%。

在职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1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2人,省特级教师20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8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师德模范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36人,泰州市、**市“名校长”、“名教师”26人,县级以上各类骨干教师1010人。

二、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教育系统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泰州第一、全省一流”的奋斗目标,沿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社会教育”的战略路径,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我局先后两次被评为**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一次被评为泰州市“人事(编制)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建设先进县(市)”,2011年被评为“泰州市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市”、“泰州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市”,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把师德教育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一是坚持用思想教育引领人。扎实开展一年一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把师德建设与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与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结合起来,**教育系统涌现出了无偿捐献骨髓的叶彪、勇救落水学生的杨向明、救人不留名的谢兵等英雄模范人物。二是坚持用实践活动培养人。深入开展“家访周”、“双诺双评”(“学校向社会承诺、教师向家长承诺”、“家长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和帮困助学“阳光行动”等系列活动,规范广大教师的师德行为,激发广大教师的爱生热情。三是坚持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市师德建设十条禁令》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广大教师执行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四是坚持用快查严处警示人。切实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肃查处和追究师德失范的人和事,坚决杜绝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歧视学生等不良师德行为的发生。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好学生、发展好学校的重要条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开展全员化教育培训。按照全省所有教师每五年普遍轮训一次的统一规定,制定落实在职教师全员培训规划。2013年暑期,市教育局组织了6个类别、24个班次、2400人次的集中培训活动,各学校开展了以实施新课标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近三年,教育系统先后选派40多名英语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以及其他管理人员,分别赴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接受为期四至八周的培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二是组织常态化学养测试。建立完善市本、校本两个层面的教师学养测试制度,按学科、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把学养测试和基本功大赛的结果与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挂钩,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三是打造高层次名师团队。先后印发《**市“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的评选、培养机制。市级层面组建特级教师讲师团,校级层面组建名教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帮带组,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四是发挥区域性教研作用。在全市小学、初中分片区建立了12个区域教研中心,放大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区域教研中心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教研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实践能力。五是实施随堂性学业监测。学校选拔精干力量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委员会,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随堂检测,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评比和公布检测结果,同时把检测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使之成为培养教师和提高效率的制度化、常态化抓手。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和水平。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举措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一是严控农村教师进城。严格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工作的意见》(泰委发〔2008〕58号)确定的原则和市人社局、教育局《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调配工作的意见》(泰教人〔2010〕8号)确定的规则,严控农村教师进城,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二是招聘计划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最近几年,我们招聘的新教师90%以上都安排到了农村学校,有的年份100%的招聘计划都下达给了农村学校。加大紧缺学科教师招聘的力度,2010-2013年,我市共招聘音体美学科教师

62人,每年音体美学科教师招聘计划均占当年教师招聘总计划的20%左右。三是要求改教人员回归定岗。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部分音体美专职教师改教了其他学科,导致音体美学科教师愈加紧缺。对此,我们要求学校在安排课务时,让改科教师回归音体美学科教学。四是组织学校结对共建。研究出台《**市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共建工作考核办法》,按照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义务教育学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要求结对双方学校互派一定比例的教师轮岗任教,对结对双方学校实行捆绑考核,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学校的辐射效应。五是安排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多年前,我们就启动了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作,并把到农村学校支教的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今年起,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申报一级、高级教师都必须具备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支教(任教)的经历。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在校际之间交流,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六是进行师范生定向培养。2012年起,我市启动了五年制师范生定向培养工作,委托泰州师专为我市单独编班定向培养五年制师范专科生。对经过培养、考核、测试合格的毕业生,市编制部门在当年我市教师招录计划中切块专项下达编制使用计划,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配备需要,安排到有关农村小学任教。2012年和2013年分别招录了18名、27名定向培养师范生。

4.创新队伍管理机制。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建立健全了四个方面的管理机制。一是绩效考核机制。2010年、2012年分别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逐步形成了务实管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内在的进取动力。各学校不断深化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岗位、职务、职称、考核奖惩等管理手段,学校管理秩序持续优化。二是岗位管理机制。今年6月,我们根据省、市人社部门的统一要求,在教育系统事业单位部署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对所有教师进行岗位定等评级,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将与绩效考核制度一样,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职称评审机制。突出师德表现,进行满意度测评,把师德表现作为职称晋升的刚性要求,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突出工作实绩,扭转长期以来过于重视论文、课题的倾向,加大教育教学实绩在职称评审指标中的分值和权重。突出支教经历,把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在校际间交流,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推进队伍的大融合、素质的大提升。四是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011年,组织实施了中小学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的系统工程,通过公开报名、民主测评、学校推荐、笔试面试、组织考核,89人进入了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经过为期四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重点工作推进、学校管理实务见习等方面的脱产锻炼,23名后备干部被选拔任用到学校领导岗位。2013年,启动了第二轮学校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

三、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和困惑

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还客观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一方面,最近几年,小学增设了英语课程,普通高中增设了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而编制标准并未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现行的教职工编制,城乡学校实行的是两种标准,不适应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小班化教学的形势和要求。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最近几年,我们虽然已经通过公开招聘给农村学校补充了不少教师,也增加了农村学校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但是城乡学校在教师年龄、学科、学历、职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而且这种不均衡现象难以在短时期内从根本上消除。

三是农村年轻教师不安心。一方面,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以及教师本身家庭的原因、婚嫁的需求等,都致使部分农村年轻教师人心不定;另一方面,吸引和激励农村教师的机制不活、力度不大,也影响了农村学校年轻教师扎根农村的坚定信念。

四是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五严”规定背景下,由于不允许统一组织学业质量测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衡量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教师之间有效竞争机制的建立缺乏现实的、必要的基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打算

今后一段时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队伍。

一是加大岗位交流力度。按照满足需要、有效激励、多措并举、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组织调配、自主请调、校内平衡以及支教调节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片区内校际之间符合条件教师的调配和流动,逐步解决部分学校教师总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不断缩小校际之间在师资配备上的差距。继续深入推进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农村学校的工作,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在乡镇校际之间岗位交流的工作,把支教经历和岗位交流经历作为职称晋升、提拔任用的必备条件。

二是加大杠杆调节力度。根据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新要求,重新确定教师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总量,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强化绩效考核的针对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不断加大对教师师德行为、教学业绩的考核力度,真正做到优德优先、优绩优酬,从根本上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研究出台激励性政策措施,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逐步消除城乡学校教师配置不均衡现象。综合运用绩效考核、岗位交流、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多种措施,形成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合力,有效激发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篇10

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4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4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4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4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4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4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4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篇11

目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学历达标率不高,教科研能力偏弱。这导致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的出现。二是专业教师缺乏,学科结构不合理。多数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是“理化将就,数学饱和,中文泛滥,其他稀缺”。特别是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任务几乎都由饱和的学科教师兼任,“学非所教,教非所学”。三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师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真心实意地把教育当事业来做,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中还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科研中弄虚作假等。

针对上述种种不足,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能够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队伍,我校(贵州省习水县回龙镇中学)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路子。

第一,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教师集中学习。除了学习上级部门统一的继续教育教材外,学校还随时补充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并重视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新风尚、新榜样。除了全员学习外,学校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骨干教师培训和其他专业培训,培训回来的教师要对全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培训,学校教师牢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许多教师还养成了主动学习、相互探讨的良好习惯。学校加强了对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及后期继续培训,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对一地进行传帮带,让新任教师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对于教师的离职进修,学校一直十分鼓励,尤其支持教师参加薄弱学科和缺失学科的进修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科师资紧张的情况。

第二,为了及时给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对50岁以上的老教师给予政策上的照顾,让他们提前退休。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和定向招考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政府主管部门安排定向招生计划,用于在生源地定向招收高中毕业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这样可以保证招得进,也留得住。目前习水县已经开始实施该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完善对教师师德及业绩的考核评估方案。学校通过大力表彰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对教师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年度考核等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以新课程精神为出发点,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教师平时的工作表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科组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在教科研上取得的成绩等方面都被纳入考核范围。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方式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出他们争优创先的意识及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篇12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27人,女性17人,年龄在23~45岁之间,分别是来自四川省12个市州下属44所不同县级以下初中的地理教师,地域分布广,具有较强代表性。被调查者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30人,大专11人,中等师范1人。专业结构为地理科学18人,汉语言文学1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美术3人,计算机2人,历史1人,教育学2人,英语1人,其它1人。表明初中地理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任教科目结构:专职地理教师31人,兼职地理教师13人,兼任科目有:体育1人、数学4人、信息技术2人、生物1人、英语1人、历史1人、语文1人、美术1人、物理1人。表明地理教师师资短缺,兼职较多。入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学地理教师中,参与国家级培训21人次,省级培训16人次,市级培训17人次,区级培训15人次,校级培训16人次,县级培训5人次。被调查者均参加过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国家级培训者占被调查者的47%,表明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等级较高,培训素质较好。在参加此次培训的遴选方式中,96%的教师是受领导安排,仅4%的教师是主动争取。由此看出,教师培训的个人积极性不高。除个人因素外,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行政干预性较强可能是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初中地理教学状况简析

(1)教材使用情况:中国在2001年义务教育改革以来,发行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各地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在44所调查学校中,使用人教版教材21所(48%),北师大版3所(7%),使用中图版4所(9%),湘教版5所(11%),其它11所(25%)。被调查者大多在教学中只参考了学校规定使用的教材,少数教师也参阅其它版本教材。(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影响你的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28名教师认为地理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10名教师选择课时少,10名教师选择教学资源不足。有4名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生素质差,7名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对地理中考分数的期望。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及分数由各地教育局规定。地理是否参加考试及其分值的高低反映了该科目的重要地位。被调查者均认为地理应参加高考,若以百分制计算,27%的教师认为地理分值应占100分,其余认为分值应少于50分合理。

3.教师培训需求剖析

从培训内容上看,100%的教师期望获得各地理知识点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案例培训,50%的教师希望获得课堂管理方法的培训,93%的教师认为应接受地理学和教育学发展前沿知识培训。从培训时间上看,50%的教师认为1个月的集中培训时间过长,46%的教师认为培训不应占用暑假休息时间。

二、结论与讨论

1.对初中地理教育重视不足

被调查者有64%的教师直观感受到地理科目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其直接表现为地理不参与升学考试,有的地方参与升学考试但分值比重较低。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多样。一是学科本身的原因。地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地理教育相对于其它学科教育而言,教育历史时间较短。二是地理学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还未能被大众所熟知和认可,不可避免对地理教育比较忽视。三是教育管理者要在各个学科之间进行平衡涉及到各个利益体关系,改变地理弱科的传统还需要时日。但提高对初中地理教育重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增加地理课时和在中考中的分值。

2.农村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中学因为编制和教育财政原因,以及学校领导对地理教育的不重视,所以不能保证专任和专职地理教师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地理教学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兼任教师未经过系统的地理学学习和训练,加上授课任务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势必会影响地理教学质量。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培训内容是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地理教育的理论前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还处于较低的需求层次,业务水平还需提高。

3.教师缺乏发展专业能力积极性

44名被调查者中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只有2人,其余均为主管领导指派。作为一名教学实施者,研究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大多数教师只是熟悉指定使用的教材版本,而少有对其它版本教材进行研读和借鉴。这表明教师在业务上缺乏钻研精神。与教师访谈后总结原因有:一是因参加培训不能上课,导致课时津贴等收入降低。二是培训名额少,即使争取也未必能够选上;三是地理科目不受重视,职业前景与其它科目相比暗淡,自我提升的动力缺乏。

三、改进建议与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地理教育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意识,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面对21世纪的全球问题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地理教育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全社会都要重新审视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农村中学地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同时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向社会介绍地理、向学生推销地理,帮助家长重新认识地理,传播地理科学的社会经济意义,使社会、学生、家长、乃至全人类改变对地理教育的认识。

2.提高地理教师综合素养

地理教育的振兴关键是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提高现有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刻不容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提供良性竞争的平台,让地理教师同其它科目教师一样具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学校层面在地理教师评定职称、奖金分配、课时安排等方面与其它科教师同等对待,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地理教师培训力度和激励机制,让教师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发展状况和新成果;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应对个人发展持有积极的认同感,要有追求专业发展良好意识、愿望、兴趣和行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3.加大农村地理教学设备投入

篇13

关键词 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一体化;新型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65-02

长期以来,探索农科教一体化之路是一项重大课题。福建r业职业技术学院高举“农”字大旗,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经过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科教一体化高职教育办学之路,为培养高素质“三农”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贡献[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实施该工程的高校之一,充分利用学院农科教一体化模式的优势,自2013年起,承担了专科学历教育的部分任务,分别开设了园艺(茶叶、果树、蔬菜)、畜牧兽医、生物技术(食用菌)等专业的学历教育课程。从2013年4月至今,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 494人,并率先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福建模式”。

1 农科教一体化的内涵

农科教相结合是科教兴农的实践形式,实质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和劳动者的素质。“农”是指大农业,包括多项农村社会事业(工商建运、农林牧副渔、服、财教文卫体等);“科”是指大科技,包括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普及应用;“教”是指大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2]。有学者详细阐述了农科教结合的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分别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3]。这3个阶段反映的农科教结合层次和要求是不同的,每一阶段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农科教一体化的内容包括3层含义,一是农科合作科研,主要解决农业科研、农技推广问题;二是农教合作培训,主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三是科教合作教育,主要解决农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在农科教一体化模式中,科技、教育是手段,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与教育的合作为“三农”发展服务。

2 农科教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 符合农业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规律

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既需要依靠教育,又需要科研,且在一定程度上科研是教育的本源。走农科教一体化道路就是将农业、科研、教育相合一,这符合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是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是经济社会特别是“三农”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需要农业、科研、教育等部门紧密结合,发挥农科教统筹的合力,农科教一体化则是必然选择。

2.3 现有农科教结合的不足必然催生一体化的发展

当前国内农科教结合主要还是以政府为统筹的农业部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三者协同推进农科教结合的模式。具体有3种类型:一是农业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 二是科研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三是教育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第一种模式主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第二种模式主要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工作,第三种模式主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工作[4]。这3种模式最大的不足就是农、科、教三者之间缺乏合力,资源整合不够。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还未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机制,农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协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实现学科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二是农科教结合背景下的平台基地建设不足,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技推广进度缓慢[5];三是农、科、教三者统筹不够,紧密程度不够。农科教结合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旧的管理体制造成的部门条块分割弊端依然存在,各行其职的局面仍然存在,削弱了政府统筹协调力度。

3 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践

3.1 培养目标

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新生招生、入学考试、录取工作;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期组织实施面授,每年2次,每次10 d;对完成学业并通过毕业审核的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颁发毕业证书。深入省内各县、市,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班[1-2],使学员的市场营销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利用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线咨询、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开放性的空间,变“短期集中培训”为“不间断培训”。

3.2 实施过程

3.2.1 招生报名。福建省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高中毕业生、已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其他人员等是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的招收对象。在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招生过程中,按照农民自愿原则,采取基层农业部门推荐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组织生源;按照成人专科学历教育招生的要求和条件,严格把关,做好报考资格审核;根据报名时间要求,认真做好考生信息数据的录入、校验、归档工作。

3.2.2 入学考试及录取工作。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安排,组织入学考试,从农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从业报告3个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在考试、改卷和录取过程中,规范秩序,加强对考试招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监察。录取后及时完成学籍注册等工作,确保学员顺利入学。

3.2.3 教学管理。由承担教学任务的各系负责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针对学员从业现状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将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和技能鉴定紧密结合[1,3]。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计划及专业教学计划,每年2次,每次10 d,按期组织实施面授。在面授过程中,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大胆创新教学机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实践。严格考勤,规范考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成人学历教育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学员日常教学与考勤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规范有序。

3.2.4 班级管理。在新生报到后及时建立各班学员的学籍管理档案,掌握每名学员的个人信息和学籍情况,做好学员的信息核对工作。由于学员每年只有20 d面授时间在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可能随时和学员见面,所以保持通畅的联络方式特别重要。针对这一特殊性,做好并及时更新班级通讯录、创建QQ群和微信群、各班设立班干部和各地区小组长,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近况和及时传达紧急通知,同时也能促进学员和学员之间以及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6]。每学期面授报到时,及时统计并上报学员的报到情况,及时和未报到学员联系并摸清未报到的原因。课余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员需求。

3.2.5 毕业生管理。学员毕业前收取相关资料并进行核对,认真进行毕业审核,及时完成毕业生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3.3 办学条件保障

3.3.1 资金保障。由省财政专项拨款,每个学生每学年补助 4 000元,用于免除学员的书本费、学杂费、职业技能鉴定等考试费用及集中面授期间的食宿费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7]。

3.3.2 生源保障。优先推荐和招收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骨干、村主干,兼顾其他农业从业者和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和高中毕业生等。由市、县(区)农业部门按照省农业厅根据产业规模经营发展水平拟定的分产业培养人数、推荐条件和推荐程序组织生源。基层推荐名额不足时,由学院再组织生源,按相同条件招生补足。同时做好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确保招生对象符合报考资格。

3.3.3 教学条件。依托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丰富的教学和实训资源,同时引进外部师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教学。为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安排专用多媒体教室;除了聘请本院教师进行授课,还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厅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与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在面授期间安排学员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开展网络教学,为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线咨询、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开放性平台。

3.3.4 后勤保障。面授期间,做好学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从新型职业农民经费中拨出款项对学员进行食宿补贴,学员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餐厅就餐,保证饭菜卫生、可口,住宿安排在培训楼标准间,外出参观实训安排专车接送。班主任和辅导员在课余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需求,对于学员食宿生活方面的问题尽力沟通解决。

3.4 实际成果与成效

2013―2016年,共招收5批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顺利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各年度的面授计划,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质,使W员全面掌握了农业实用新技术。如2013级新型职业农民茶叶大专班优秀毕业生简红亮,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育的南靖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为主体成立“漳农公社”,作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校外培训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和技术咨询推广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把钱赚”的道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共同创业,共同发展新农村,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赞许。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班共6期(福州市罗源县3期、漳州市南靖县3期),培训3 494人。完成“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网络支持平台搭建、后台功能建设、前台页面设计、学员信息导入、班级建设等内容。学员可登录网站进行沟通交流,但优质教学资源库还在建设中,还未能执行网络教学任务。

4 体会与思考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从年龄结构看,学员中最小的为25岁左右,最大的将近50 岁;从学员成分看,学员中有的刚毕业不久,从事农业生产才几年时间,有的已经在农业产业相关领域奋斗了许多年;从学历层次看,有高中、中专毕业多年,对于学校集中学习的方式已很陌生的学员,也有已拿到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为了提升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依然来参加培训的学员。这种多元化的生源和年龄构成的班级使管理难度和教学难度大幅增加。第二,面授时间不够灵活。每年2次集中面授,每次10 d。大部分学员很难有这么长的闲暇时间,学员的工作业务都很繁忙,即使来参加集中面授也存在部分学员因农忙而中途请假的现象。不能参加面授的学员错过了集中面授的时间也没有办法进行补课,影响面授教学秩序和学习成效。第三,在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非面授期间,对各地学员生产实践的跟踪服务做得还不到位。第四,“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内容较少,未能丰富完善。改进方向与措施:今后将重点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自建和引进2种方式,逐步将其扩充完善,为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乃至全省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站资源库完善后,考虑改变现有培养模式,采用网络教学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丰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徐和昆.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2):73-76.

[2] 龚健敏.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3] 饶细丽,曾剑,陈小影.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探寻农科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6):81-82.

[4] 徐军,周敏,杜广平.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农科教结合中的优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探索农科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95-196.

[5] 冯克诚.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上卷)[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篇14

一、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分类

(一)高中历史教育学专业网站

可以为历史教师提供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案、学案、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的高中历史教学专业网站如中学历史在线、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资源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的星空、中学历史教学世界、中学历史教学教研网。此外还有历史家园、跨越时空——云峰历史在线、高中历史、历史教学交流网等中学历史教学网站等。

(二)考试网站中涉及高中历史教学的板块

这类网站中也有大量的与高中历史教学有关的历史教案、课件、教学设计等,如高中教育网、学科教育资源网、中国高中、综合教育资源网、高中试卷网、高考168网、中小学学业测评网、21世纪教育、21世纪高考网、21世纪考试网等。

(三)政府兴办的教师培训网站涉及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政府兴办的教师培训网站里有大量的专家学者的讲课资料如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中国教师研修网、浙江教师研修网、中国教育科研网 、 江苏教育资源网、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网等。

(四)拓宽历史教师视野的历史研究网站

1、史学专业类网站:(此类网站主要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发展的思路和教学素材)如中国史学网、学术批评网、学术交流网、史学评论网、史学研究网。此外还有如中国历史人物、文史天地、历史百科网、中国史学网、历史千年、历史风云网、历史书籍、中华文史网、史学研究网、史学理论、史学史、海外中国史学研究网站、中国近代研究中心等。

2、网上博物馆:博物馆中珍藏的大量历史文物、文献资料是历史事件最感性的体现,用好博物馆的历史资料无疑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网上博物馆主要有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馆、中华博物、网上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数字化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3、国内外高校历史院系网站、历史研究相关机构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有利于教师掌握历史研究的最新进展,使中学历史教学有更好的知识理论支持,主要有清华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华东师大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等。

4、社区论坛:社区论坛里也不乏关于历史教学方面的有效素材,思想比较新颖,对历史教师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先锋国家历史、凤凰历史频道、历史帝国博客、启蒙历史网、历史论坛、文史天地等。

(五)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教学改革信息的综合网络资

1、新思考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前卫性,实力强大,且定期组织全国新课程教育培训。

2、教育在线:观点前卫、内容丰富。

3、中学教研网:主要有新闻广角、课题研究、教学研究、课改沙龙、精品教案、精品课件、精品课堂、观点争鸣、教育论坛等栏目。

4、中国教育资源网:有教育新闻、学科教育、图书馆、交流中心、个性教师等。

5、中国基础教育网:历史教师可以浏览“课程改革”、“交流讨论”,“历史”等栏目。

6、人教社网:特色栏目为“历史天地”、“历史论坛”、“课程研究”;最值得关注的是其“课程研究”栏目,该栏目贴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利用

网上历史教学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好的充实完善,但是网络资源即使是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历史教师、每一节历史课堂。在利用时,要注重甄别和精选,选用的材料要有利于实现历史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活泼性和开放性,避免消极错误的信息。同时必须指出的是,丰富的网络资源并不是说在历史教学中用得越多越好,要考虑具体的历史教学目标、计划,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兴趣等因素,要把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改善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探究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前,教师首先要研究资源的分布、可调用的程度,明确教学中使用历史网络的目的与程度,同时对比非网络资源以及其他课程资源和它的不同适用性,达到资源组合的优化。

具体而言,主要让网络资源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提供新的问题情境,提供问题冲突的角度上发挥有效作用。提供新的问题情境,才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是要发挥网络资源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的作用。网络资源中可供历史教学、学习的资源丰富,与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相比,有巨大的差别。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中的相关材料有利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三是要减轻教师无效低效备课的工作量,比如网上有许多优秀教案、课件,完全可以进行适当改编后加以运用,让历史教师的精力更多的用于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