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范文

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篇1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 独立性 职业谨慎

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这里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以通过降低不准确信息的流传时间或阻止其传播,以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效果。

1 独立性的含义与应用

1.1 独立性的含义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独立性是指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按照一定之规行事。独立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业务期间和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独立于审计客户。业务期间是指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的期间;考虑审计业务具有连续性,业务期间结束日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两者时间孰晚为准。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守则规定的独立性要求,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可以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使其在执业过程中能够做出合理的符合执业准则要求的职业判断。

1.2 独立性原则的应用 形式上的独立又称为“形体独立性”、“外在独立性”或“表面独立性”,是从非注册会计师的外界人士来看的,具体表现就是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的情形。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职业精神,这是注册会计师本身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能够始终如一遵循独立性原则;但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忽视独立性,甚至接受可能是错误的陈述,并帮助被审计单位掩饰舞弊。

为更好地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前提或一般原则,独立性是其中最重要的要求。独立概念框架准则要求按“①识别对独立的不利影响;②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③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思路和方法解决处理审计独立性问题。

为了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签证业务;执行审计或其他签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下列利害关系,应当向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主动声明,并实行回避:

1.2.1 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的。

1.2.2 持有委托单位股票、债券或在委托单位有其他经济利益的。

1.2.3 与委托单位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董事或委托事项的当事人有近亲关系的(直系三代以内的)。

1.2.4 担任委托单位常年会计顾问或代为办理会计事项的。

1.2.5 其他为保持独立性而应回避的事项 另外,事务所与委托单位存在除业务收费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关系时,也应实行回避。

2 职业谨慎的含义与应用

2.1 职业谨慎的含义 谨慎,从词义上讲就是慎重、小心、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审计职业谨慎,就是注册会计师履行专业职责时,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门学识、职业经验、专业训练和业务能力),执行业务应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按照执业规范提供专业服务。

2.2 职业谨慎的应用 在所有的审计过失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谨慎引起的。但是保持职业谨慎并不是要求职业会计师过于谨慎,而是要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即要求在执行整个专业业务过程中,特别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心态,充分发挥职业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获取和评价的审计证据,以便作出恰当的职业决策,把握好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等职业要求的遵守程度,恰当处理有关涉及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易于发生的职业问题,以提高职业质量和防止故意违规执业出具不实审计报告。

2.2.1 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签约确认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按照业务约定书准则要求与客户签订约定书。不承接不能胜任的业务。如果不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则应考虑通过向专家咨询加以解决,或拒绝接受委托。在决策接受业务前,为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事务所应执行一些与接受和保持的程序,以获取特定客户的控股股东、管理层的诚信度,特定客户是否陷入复杂的诉讼纠纷或严重的财务危机等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还应客观评价该业务的能力要求、事务所胜任能力及时间资源安排等能否满足,相关职业道德要求能否很好的恪守等,以便作出有依据的判断。

对于已承接的审计业务,如果发现上述未识别的情况存在,应当重新考虑事务所能否应对这一情况,并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否则,应终止解除业务约定,必要时向被审计单位治理层通告这一情况。

2.2.2 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客户财务信息异常的情况,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业务,不能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而应在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将客户报告期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多纬度的对比分析,并注意客户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当性。还应关注客户是否存在人为改变正常经营活动,以影响报告年度利润的行为。严格按照职业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马虎、敷衍了事,不放过任何“疑点”,不存在过失和欺诈行为。

2.2.3 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对有关客户的问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合理保证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此外,不得向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特别应注意不得对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作用(如审计报告的作用等)作出保证。

2.2.4 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处理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法律问题,注意保密客户商业秘密,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不在公共场所谈论业务事项,以免给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及注册会计师造成不利影响,或招惹不必要的诉讼麻烦。

2.2.5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以合理保证执业质量。事务所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手册,应并传达至事务所全体人员,包括聘请的专家和配备的助理人员。应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承担最终责任,委派适当的人员并授予必要的权限负责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正确履行。职业会计师的责任心和能动性都源于有效实施的人力资源政策。职业会计师的技能和知识的提高、经验的形成与积累,都要依赖职业会计师的勤奋学习与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别应注意接受后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职业后续教育贯穿于注册会计师的整个执业生涯。业务执行控制则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众多制约审计职业谨慎合理性的有效方法。比如通过对业务执行的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政策和程序,能保证业务质量的一致性;通过向适当项目组外部人士咨询可解决业务执行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通过解决意见分歧的质量控制机制可妥善解决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被咨询者之间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复核人之间的意见分歧。

3 结语

保持审计独立性会使有理性的且掌握了充分信息的第三方(这里通指社会公众),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提出审计结论时的职业判断未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认为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客观和公正原则,恰当地保持了职业怀疑态度,并妥善处理了财务报表审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减少审计过失,提高了审计质量,合理避免违规执业和出具不实报告。

参考文献:

[1]李春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审计职业判断及质量提高[J].财务与审计,2011(07).

[2]李宪智,王晓艳.审计职业怀疑与合理性约束[J].商业经济,2012(12).

[3]刘明辉,毕华书.论审计职业怀疑的合理边界[J].会计研究,2007(08).

篇2

整合审计概念的提出给国内大部分企业带来了经济与技术方面的巨大考验,但与此同时,也使得愈来愈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并重视审计建设,从而起到引导国内企管理念变革、推动企管向更先进方向发展的积极效应。所以,要想试行整合审计,就要做好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两者之间关联性分析的基本功,才能有的放矢地完成两者的有机融合。

1.1 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的主要区别

1.1.1 审计目标和对象不同

内控审计强调的是对企业经营运作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的审计与监督,而财务报表审计则将其目标定位于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有效性分析与审计,进而形成财务报告审计机制,故两者的审计目标与审计对象存在差异。

1.1.2 测试范围和目的不同

内控审计需要对企业内控的设计及运行进行全面测试,故涉及范围较大,样本容量及涉及内容也较多。而报表审计则相反,其一般只选取对企业列报的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事项,进而寻找可靠数据指标以形成审计意见,故其测试的范围、样本量和内容都相对较小。

1.1.3 评价深度和准确度不同

内控审计除需对内控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外,还需要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重大内控缺陷予以披露并对现存问题进行严格区分,从而形成精准的分析与评估,故对内审深度要求较高。而财务报表审计只是为了给后续实质性内控审计工作提供相应依据,所以,只需在做出必要分析的前提下,判断出它对内控有效性的实质影响即可,因而评价结论在准确度与深度上要求略低。

1.2 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的主要联系

谈到两者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两者在审计业务类型、风险导向理念、审计操作流程与方法等多方面体现出的一致性。毕竟,无论是基于何种指标的审计,其运用的审计理论都应具有高度适用性,另外,财务报表审计首先是针对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及自身行业特色,并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对企业现行报表数据进行评估,获取审计证据;而内控审计也是基于企业风险导向理念,特定领域存在缺陷的风险程度越高,审计关注则越多,再加上内控的日常审计主要是侧重于财务报表的审计,因此,两者在审计视角的确认等方面联系颇为密切。

2 整合审计可行性分析

虽然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存在差异,但两者在审计目标和技术操作上却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实现两者的整合审计十分可行。

2.1 整合审计具有理论基础

企业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最终服务对象都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即涵盖股东、债权人、监管部门等在内的各方人员,同时两者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通过提高他们对企业公布信息的信赖程度而维护和提高企业信息受众的整体利益,所以,两种审计在审计方法存在共性,在审计流程上亦有重叠。审计共性为整合审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理论上的可行将推动整合审计的发展。

2.2 整合审计具有实践基础

现阶段,部分企业实行两种审计并行,这势必要增加企业的审计成本,而将审计过程进行整合,终将大大削减像审计证据收集、整体情况了解等这些基础且重要的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各项耗费,对企业与事务所双方都将是利好消息。除了实现资源共享必然会节约时间成本外,双方资源的机会成本也大大提高,所以,有效降低审计成本为整合审计进一步实践提供良好基础。

2.3 整合审计具有智力支持

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落实及对企业的卓越贡献,使得审计一词深入人心,再加上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逐步壮大,高精尖审计人才辈出,也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然而,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形下,分秒必争的从业心态也不容忽视,注会行业应拓宽自身从业范围,推陈出新,提升审计工作综合效率,因此,整合审计在人才储备方面应十分充足。此外,整合审计也并没有忽略注会独立性的体现,由于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本身都会对两个出具的审计意见负责,所以,根本不存在以一方面业务为主导倾向而甘愿牺牲另一方面审计业务的客观问题,这不仅体现了审计的特性,也迎合了企业的审计诉求。

3 企业整合审计协同机制构建

现阶段,整合审计构建与落实还需多方共同协作,才能铺平整合审计的前进道路,进而以此带动业务本身、行业本身及企业等多方的共同进步与长足发展。

3.1 构建执行规范与操作指南

目前,整合审计备受青睐,但现行整合审计却没有与之配套的专项指引与具体规范加以指导,使其在实际操作与实施中,仅存概括性总体要求及简易操作方法,从而呈现出一种重理念轻实际的现实问题。因此,要想使整合审计能够长久发展,亟须尽快出台针对整合审计计划、实施、程序等方方面面的细化指引、规范及操作方案,甚至还要依据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执行指南,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3.2 进一步加强注会素质建设

注册会计师是新型整合审计的主要执行者,其职业判断可谓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故审计质量的优劣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与操守有着紧密联系。一般而言,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进行整合审计时常采用分组合作方式,这就对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整体审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企业有些涉及商业机密方面的审计结果不便对外报告,故一些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也表现得只是走走过场,未能深入考察,这些做法都无法满足整合审计的要求。由此可见,目前事务所还缺乏整合审计方面的注册会计师,因此,未来的人才吸纳应多注意两种审计人才的平衡,才能帮助注会行业实现良好发展。

3.3 精细区分审计界限与范畴

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分别聘请不同审计人员对内控与财务报表进行单独审计是非常奏效的,但前述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如若这样进行将会大大加重企业成本负担。鉴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也应综合考量,采用整合审计方式进行两者的协同审计。这里有一点值得强调:就是在整合审计过程中需明确审计界限并保证双方彼此的独立性,同时,为了防止审计人员审计时的主观臆断,应明令禁止其直接引用报表审计的证据或结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划清财务报表与非财务报告两者之间的审计范畴与涉及的审计界限。

3.4 构建沟通协调的合作氛围

为了更好地完成整合审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可要求企业与审计单位之间各司其职,并强化双方及时而全面地沟通与协调的机制。具体地,企业应在保持彼此独立性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主动提供审计依据;同时,审计人员也应随时与企业相关部门沟通,避免闭门造车和主观倾向作祟,这样一来可使双方都能够更加积极、认真对待审计工作,二来也能使注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快落实与反馈,从而促进企业整改。

3.5 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管控

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已逐步实现了财务电算化,但信息化步伐却在审计应用上停滞不前。注会在内控审计时,需综合考察其设计与执行的贯彻一致性及合理性,设计的合理性可通过企业章程进行预判,但执行一贯性判断却存在困难。如若企业引进ERP系统就可对企业内控相关业务流、审批流及人员权限进行事先设定,以保证内控执行的一贯性,从而使注会在整合审计工作中的难度大为降低,同时信息化管控也为整合审计的资料提取等工作相应缩短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整合审计的总体目标。

4 企业整合审计执行着力点

整合审计可通过内控与财务报表两种审计间的相互利用与彼此验证降低了审计风险,并借着二者优势使审计质量大大提升。但审计人员在使用共享信息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不可盲目借鉴,否则可能会造成某项存在错误的审计影响性放大与延续,进而导致结论偏颇。故整合审计应保持高度的机动灵活性,每一步骤的继续推进均需大量的职业判断,才能切实保障审计的质量提升。

4.1 计划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风评、规模、工作量及协作程度等都应被看作是开展整合审计初始计划的关键因素,需重点考虑。另外,审计总体策略与具体方案也应在这一环节加以制定,主要包括审计范围、方向、时间及具体步骤等,才能保证环环相扣的连续性工作的信息聚集与分析判断,并对所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缺陷进行及时修正,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施行。

4.2 执行阶段

在审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同等重要,应先对企业内控环境加以评估和判断,以识别出重要信息,据此了解错报来源。当然,对企业整合审计还应以内控审计要求为蓝本,在研究内控制度前提下,对企业内控流程进行精心设计,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运行更加有效。

4.3 评价阶段

大量实例表明,现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对报表审计关注度较高。而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国家已在相关文件中规定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缺陷的类型,即为设计与运行缺陷,并按影响程度具体细化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与一般缺陷等,所以,审计人员在此方面可能发挥的主观作用较小。而在整合审计评价阶段,需发挥人为主观作用对各项缺陷进行严格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规避缺陷和连锁效应的恶性循环。

4.4 报告阶段

篇3

关键词: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内容

投融资企业主要是通过投融资的运行来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运用这样的方式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发展。而投融资企业中财务管理是整个内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全球化发展,会计职能也应该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消除传统观念的弊端,使财务会计管理方式更符合当代的经济发展形势。财务会计报表是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投融资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所以只有详细审核投融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才能够保障企业账目的准确性,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在投融资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会计报表在投融资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容、形式、呈报数据以及相关资料等方面审核。投融资企业在报表核算上工作的严谨状态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检查、管理、核算以及控制等工作的质量。同时,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核工作中需要对报表进行适当的汇总和合并,而这些工作也要基于科学、准确的财务报表审核,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报表汇总和合并的重复性,提高报表审核工作的效率,为投融资企业报表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一定的保障。此外,投融资企业的业务经营和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的信誉支持,而投融资企业的科学、准确、透明的财务报表审核工作对企业的信誉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在投融资行业中的信誉,而投融资企业只有得到合作方的信任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投融资企业中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方法和内容分析

(一)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录的审核

1.审核财务会计报表的名称,需要保证报表的名称与明文规定的命名相统一。2.对正式财务会计报表的审核,审核该报表编制单位是否属于专门的编制机构,并要求报表上要有正式的公章证明。3.在报表提交前进行审核,审核报表的提交是否得到编制人员和相关负责人的同意,如果已经得到同意,需要具有相关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4.对报表相关资料的备份或者运用进行审核,保证报表相关资料的备份齐全,保证报表在运用上符合要求。5.对报表中的会计科目进行审核,在报表审核中需要注意由于特殊原因产生的会计科目,对这些科目的具体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准确的问题。

(二)合并审核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1.确定财务会计报表是否是汇总的报表。2.对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进行详细的核查和分析,并保证其符合相关规定。3.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报表,确保该报表中的合并差价和少数股东的权益是否明确列出。4.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利润报表进行审查时,需要确定少数股东的收益是否明确列出。

三、投融资企业中对各财务报表关系间的审核

在投融资企业中各财务报表间都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等科目的对应关系,报表间的勾稽关系也是报表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营业执照和资产负债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

在投融资企业的营业执照中和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存在企业的注册资本项目和企业的实收资本,这两者间的勾稽关系审核是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重点内容,必须保证二者间相等。

(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净利润与期末未分配利润勾稽关系审核

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净利润与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间的勾稽关系也是财务报表审核中的内容,在对二者进行审核时需要依据公式进行:期末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初末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或资本部分。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利润表的勾稽审查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利润表的勾稽审查同样是财务会计报表中的主要审查内容。该审查项目需要依据相关的公式进行,具体公式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售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内部往来+预付账款-(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80%。(其中待摊费用、存货、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内部往来以及预付账款等款项都是用期末值-期初值。)上述公式中需要添加大量的数据,所以在审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根据财务会计报表中的重要性原则,按照公式计算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数据间的误差小于20%即可认为勾稽关系相符,如果高于20%就需要针对审核项目和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在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过程中,实际数据与审核结果出现不符的情况,需要提供导致数据出现偏差的原因和具体操作事项。

(四)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获取现金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审核

财务会计表中经营活动获取现金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科目勾稽关系审核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X1×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7%)+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3%)+(1-X1-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其他业务利润+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20%营业外收入-当期坏账核销额+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上述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在计算中都是用期初-期末,X1、X2分别表示当期业务销售中的增值税销项税率在按17%和13%计算时业务所占的比例。在公式的计算中同样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所以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数据间的误差小于20%即可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

(五)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间的勾稽关系核算

现金流量附表与经营性应收项目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减少(减:增加)科目中的勾稽关系核算需按照其标准公式进行,公式如下: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期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期末应收账款、应收据、其他应收据)+(期末预收账款-期初预收账款)。与上述计算相同,计算出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低于20%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如果在实际审核中发现数据差距过大,需要提供出现差距的原因和具体事项。

(六)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与同资产负债表间勾稽关系审核

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的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同资产负债表中科目的勾稽关系在审核过程中同样需要依据一定的公式进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期初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付税费、其他应付款)+(期初预付账款-期末预付账款)。以上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数据间的误差在20%以内即可以认为勾稽关系相符。

四、对财务会计报表中异常情况的审核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比率好转具有突然性或者比率优秀具有极端性等,遇到这种状况,财务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分析,核查报表的真实度,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运行。

(一)比率好转具有突然性

财务会计报表中的比率突然性好转的判断,主要依据本行业的标准值区间进行衡量,利用其中的一个指标在本期和上期的标准值差值进行分析,当本期行业标准区间-上期行业标准区间大于2,就可以确定该项指标存在异常。而这种异常现象极容易影响企业活动的正常运行。在财务会计报表中的区间相关确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评判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当数据低于极差值时可以划分到区间1的范围内,当处于极差值和较低值之间时可以划分到区域2的范围内,当处于较低值和平均值之间时可以划分为区域3的范围内,当处于平均值和良好值之间时可以划分为区域4的范围内,当处于良好值和优秀值之间时,可以划分为区间5的范围内,当数值超过优秀值需要划分到区间6的范围内。其实际的对比指标包括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比率等。

(二)比率优秀程度过于极端

比率优秀程度过于极端的判断标准主要通过本行业的相关优秀值来划分和衡量。当投融资企业的一项指标明显优于行业中的优秀值,而且(该指标值/该行业优秀值)-11大于40%时,就可以判断这个指标出现异常。其具体的考察指标包括业务增长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

五、投融资企业对相关工程的核算管理

(一)投融资企业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

投融资企业在对投融资项目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有序开展,但是举债资金进行的投资项目例外,在管理中需要遵循企业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投融资企业的融资计划编写

为了使投融资企业的融资工作顺利进行,投融资企业需要在每年的年末对下一年度的融资方案进行编写,并交予企业财务部门,经过财务部门审核和汇总后,与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确定最终的融资方案。在融资计划管理中要注意对融资的成本进行控制,如果贷款利息+银行收取贷款的费用﹥20%×银行同期的贷款利率,必须要组织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开会研讨进行最终定夺。

(三)投融资企业对工程付款情况的核算

投融资企业财务部门需要每个月对投融资工程的付款情况进行汇总核算,然后根据核算的数据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资金的流向,并将分析的过程和结果编制报表报备给相关部门,并对接下来的工程量进行预算,根据预算的结果来计算工程的资金需求量,从而为投融资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经济保证。

(四)投融资企业日常公用费用的管理

投融资企业的日常支出费用包括租赁费、水电费等,在管理中需要实行总额控制管理。对于专项的款项支出,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按照各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每个项目的预算额度支出需要按照批准的用途以及范围进行明确的记录和列表。

六、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投融资企业进行战略目标设定、企业投资筹措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在投融资企业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是保障企业经济利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由此可见,投融资企业的管理中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而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报表的审核工作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报表的有效审核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制定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云芳.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内容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2014(33).

[2]曹云丽.试析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J].现代商业,2013(06).

篇4

以“四精”理念抓班组管理,努力打造一流化验室

几年来,她为使化验室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她年年组织编写化验室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相应岗位责任制,仪器操作规程、数据处理、环境及安全等各种规章制度,使化验室各项工作都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有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化验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

为了缩短与兄弟单位化验室之间的差距,她提出开展争创“管理先进化验室”活动,她与化验室里兄弟姐妹一致感到这是一次进一步提升化验室管理水平的难得机遇。为此,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她从“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统一管理创新管理”四个管理层面入手,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狠下功夫,大到资料填写、仪器摆放、物品整理,小到员工的穿衣戴帽,卫生分担区死角无不留下她检查、整改的身影,在她的感染下,大家自觉按照“事事高标准,处处严要求”的理念,精心操作、精细管理,化验室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的管理走在公司班组管理的前列,成为班组管理的样板在全司推广。

成绩的获得并没有使她停步,她认为先进的理念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先导条件,,在总结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用“四精”理念即“精心操作、精确数据、精细管理、精湛技能”进一步创新化验室管理工作,核心理念提出后,得到化验室人员的认同和赞许,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化验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她和化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化验室获得三峡水务公司创示范型企业先进班组,并获得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使化验室的各项工作又迈上了新台阶。

业精于勤,努力提高班组整体素质

在抓好化验室全过程管理的同时,她没有因为日常管理而影响在化验技术上的钻研,她更认识到作为技术骨干的责任,要抓好化验室管理工作,自己要通业务、有专长,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要过得硬,才具有示范带头作用。在公司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班组”和“和谐型班组”活动中,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以班组活动为载体,开展安全学习活动、师带徒活动、班组经验交流活动、技术练兵活动,努力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

几年来,她从没有间断对水质化验技术的学习、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她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针对厂化验工操作水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她想法设法利用各种形式对化验员进行充电,骋请区环保局水质监测专家对化验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为提高化验工业务能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近几年累计培训化验人员200多学时。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质标准的提高,而各类超标排放污水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为生产工艺的调整带来的难度,因此化验室为生产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显得尤为重要,给化验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刘娟没有因此而畏惧,而是知难而进,用顽强的毅力和对工作的执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难题,打开了工作的局面,使班组建设一年一个样,年年有变化,各项工作都有新起色。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思想工作优势抓好班组管理

自担任化验组长以来,她常常提醒自己,凡事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要从集体荣誉、群众利益出发,心系群众冷暖、心系单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期盼,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室同志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由于每天都要给生产提供化验数据,因此每天化验室都要上班,一年365天都是工作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她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孩子没人照顾,现又进入高三这个非常时期,正是她该多给孩子关注、关心、心灵安慰的时候,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而拉下过工作,始终把单位的事放在第一位,能够把家庭和事业两者处理得恰如其分,这其中吃的苦、受的累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在孩子和事业之间权衡她选择了后者。

在平时工作中,她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真诚和理解与所属人员进行着心与心的沟通,做好所属人员的思想工作,她总结的思想工作要做“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即:“知道所属人员在哪里、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存在什么困难,思想工作要跟上”,这些实践中总结出的管理小窍门在实际工作很受用,不仅把化验室的姐妹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而且也得到别人的无比信任,有什么困难和心事都主动向她倾诉并请她支招。新接收的城南化验组人员因为水质业务不懂,使她们对工作和生活失去了信心,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靠上去做她们的思想工作,时常不分休息时间的给她们讲解,使她们很快的就熟悉了业务,掌握技了术,并喜欢上水质分析这项工作,并都能独立操作各项指标分析,现在当她们提及此事对都心怀感激,她们说:“自身都还有很多家庭和工作上的事务缠身,然而她把别人的困难始终牵挂,总想为别人做点什么,这颗金子般的心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只是在这种种取舍之间,更多地化小爱为大爱,化小家为大家,正因为她懂得理解人的分量,因此,她只能将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了心底。为什么她会如此付出,就因为她对这份工得太深、太沉。

篇5

摘 要 “舞弊”指的是管理层、负责监管企业的人员、雇员或第三方中的一人或多人的故意行为,包括使用欺骗行为获得不正当或非法的利益。由于舞弊通常包括企图掩盖的行为,例如串通,伪造,故意漏记交易,或是有意造成审计师的误解,对因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失察的风险比因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失察的风险更高。此外,由于负责监管企业的人员及管理当局处于一个须诚实的并可逾越正常设定的控制程序的位置,对管理当局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失察的风险比雇员舞弊更大。某些层次的管理人员可以违反为防止其他雇员进行类似舞弊而设计的控制程序,比如,指派下属作假账并隐瞒它们。由于其在企业内的权力地位,管理当局有能力指示雇员执行某些事情或要求他们的帮助以进行舞弊行为,无论员工是否知晓该情况。

关键词 会计报表 审计 舞弊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在计划和执行审计时,应该意识到管理层可能作出违反控制的可能性,追踪任何令审计人员感到怀疑的情况。审计人员对于内控的理解有助于确定可能发生的舞弊与错误的类型。然而,由于内控的固有限制,即使存在有效的内控制度也无法排除舞弊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审计人员对每个重要账户至少执行几项实质性测试(即分析和/或详细测试),而并非完全依赖于控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清楚舞弊与错误可能发生在执行基本审计程序的领域,例如销售和存货截止,以及在复杂或不寻常交易的情况下。

一、审计计划阶段的讨论

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应该就由于舞弊与错误造成会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同参与审计的组员进行讨论。基于这些讨论,组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分派给他们的特定领域中的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潜在性,以及他们所执行的审计程序结果将如何影响审计的其他方面。

审计人员应该就舞弊与错误询问管理层,以了解管理层对舞弊造成的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评估,以及管理层针对此风险而设置的会计和内控制度;了解管理层对现行的用以防止和发现错误的会计和内控制度的知晓情况;确定管理层是否知晓任何已知的已影响企业的舞弊,或正在调查的可疑舞弊;确定管理层是否已发现任何重大错误。

通常审计人员应在制定审计计划的早期进行询问,应由业务经理询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如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另外,审计人员更应该与负责监管企业的人员讨论,寻求他们对现行的用以防止和发现舞弊与错误的会计和内控制度的充分性、舞弊与错误的风险、以及对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的意见。

二、有迹象表明可能出现错报时的程序

当审计人员遇到情况显示由于舞弊而使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时,审计人员应执行恰当的程序以确定该会计报表是否被严重错报。这些额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取决于审计小组对以下事项的判断:认定舞弊的种类,发生的可能性及某一特定类型舞弊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应考虑是否需修改综合风险评估以及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三、评价舞弊与错误的影响

审计人员应考虑已发现的误报是否预示着舞弊行为。如确有这种情况,应考虑误报对审计的其他方面意味着什么,尤其是管理当局声明书的可靠性。当审计人员确定误报的确是或可能是由舞弊造成的,应评估其牵涉面,特别是涉及的一人或数人在企业内担任的职务。举例来说,涉及从少量备用金中挪用现金的舞弊通常对审计人员评估舞弊造成的重大误报风险并不十分重要。这是由于资金的运作方式以及它的规模决定的,涉及的资金规模较小限制了潜在损失的上限,而且备用金的监管职责通常赋予授权级别较低的人员。如果涉及有较高级别授权的管理人员,即使涉及的资金金额对会计报表来说并不重要,也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时,审计人员应重新考虑先前取得的证据的可靠性,因为审计人员可能对管理当局声明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对会计记录和文件记录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在重新考虑证据的可靠性时,也须考虑涉及雇员、管理层或第三方串谋的可能。如果管理层,特别是最高级别的人员与舞弊有所牵连,审计人员可能无法获得完成审计和报告所必需的证据。

四、关于舞弊和错误的交流

当审计人员发现由于舞弊、可疑舞弊行为造成的误报时,审计人员考虑有责任将此信息与管理层、负责监管企业的人员进行交流,在有些情况下,应当与监管和执行机关进行交流。

确定哪个级别的管理层是适当的交流对象是需要专业判断的,做出这些判断要受到诸如误报或可疑舞弊的性质,重要性和发生频率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来说,适当级别的管理层至少比涉及误报或可疑舞弊人员高一个级别。审计人员所交流的事项一般包括:

・ 有关管理层能力和诚信的疑问;

・ 涉及管理层的舞弊;

・ 其它造成会计报表重大误报的舞弊;

・ 表明内控制度有重大缺陷的误报,包括企业会计报告流程的设计和运作;

・ 可能会造成将来会计报表重大误报的误报。

审计人员也与管理层交流任何审计人员所注意到的,有关防止和发现舞弊和错误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审计人员也应确保负责监管企业的人员获知任何有关防止与发现舞弊和错误的内控制度重大缺陷,不论这些缺陷是管理层告知审计人员的还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的。

以上,为我们进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针对企业的舞弊行为而应该采取的审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