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 音乐 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韩颖慧. 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09(36)

[2] 刘红梅.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 文教资料. 2005(29)

[3] 齐明英. 浅谈识谱教学的兴趣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7(02)

篇2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篇3

一、运用歌唱形式,激发识谱兴趣

俗话说得好,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开始是多么的重要,它往往会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它将音谱知识引出来。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小燕子》这首歌导入课堂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乐器引进课堂,提高识谱效率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学习了其他乐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演奏音符时值、音高的同时,训练他们听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谱效率。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课外学习了电子琴、钢琴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弹奏,寻找识别音符的方式,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节奏训练,掌握乐谱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非常重要。由于每首歌曲都有他们不同的节奏,而通过节奏的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节奏这一独立的功能来激发学生对于识谱知识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运用节奏来帮助学生学习识谱知识。

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用手演示一下这首歌的拍子,再引导学生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与此同时,在涉及旋律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节奏训练,这样既能避免一遍遍重复演唱的繁琐训练,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掌握音乐中的相关知识。

同样,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大赛,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里的演唱指打拍子)。在一个小组“演唱”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据此写出这首歌的识谱知识,最后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拍子中掌握音乐知识,学会通过拍子找出相关乐谱,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又能将知识渗透给每个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熟练曲目,掌握识谱技能

在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知识之前,总会在其他地方听过一些曲目,并且还能哼上几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运用这些曲目,这样在传授识谱知识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即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歌,然后写出其中的乐谱知识,上交给老师批改。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严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通过实际练习,巩固识谱能力

学习就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增加和巩固知识。如可以围绕音乐开展类似识谱大赛、节奏大赛、歌唱比赛等竞赛,让学生充分地接触音乐,帮助学生巩固乐谱知识,培养他们的乐感,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篇4

[关键词] 小学音乐;乐谱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小学生审美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身心健康的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识读乐谱。识谱能辅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内涵,表现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领悟“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开拓思维,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情绪;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打造精彩生动的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教师还要提高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做到“教之有道,学有所成”。

一、创设和谐情境,打造快乐课堂

1.问题导入,焕发活力

新课的导入是音乐课堂开展的前奏,如同一本书的“序言”,对课堂内容的讲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酝酿学生的情绪,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没有足够的认知,乐谱知识又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很好地认识和理解音阶。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研究课本内容,综合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素材,以问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音的高低时,教师可以问:“我模仿两种声音,同学们猜一猜我模仿的是哪两种动物的叫声好吗?”教师可以先模仿一下猫的叫声“喵喵喵”,再模仿一下狗的叫声“汪汪汪”。然后问学生:“我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学生很容易就能答出:“猫和狗。”接下来再问:“你们认为我模仿的这两种动物哪一种叫的音高,哪一种叫的音低呢?”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然后再问:“同学们想不想认识音的高低?”答:“想!”随着问题的一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逐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课堂内容的讲解做好感情铺垫。

2.音乐游戏,增加兴致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知识水平特点出发,创设和谐有趣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小学生既喜欢又经常参与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通过游戏让小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进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游戏是以音乐为核心,以发展小学生音乐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游戏活动,小学生在伴随着音乐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感受音乐的意境,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它能使学生在玩耍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音乐游戏也为沉闷的课堂投下一颗石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小学生认识音符时,教师在上课前先准备好七种不同颜色的小旗子,根据学生人数,七个人一横排站队,第一横排每人拿一面旗子,不同颜色的旗子分别代表1(do)、2(re)、3(mi)、4(fa)、5(sol)、6(la)、7(si)这七个音符。游戏规则是教师在钢琴上弹奏这七个音符,弹到哪个音符,手拿代表这一音符旗子的学生就把手中的旗子举起来并唱出这一音符,直到七个音符都举起来,全班学生拍手一起唱一遍。哪位学生站错了位置,或者听错了音,就请其跟着教师弹奏的琴声唱一遍音阶。第一排结束后,第二排重复一遍,依此类推,让全班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这样,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七个基本音名以及其排列顺序,并且记忆深刻。

二、营造快乐氛围,感悟音乐魅力

1.联系生活,提高认知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中,以小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基础,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课堂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营造既平等民主又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愉悦身心的目的。例如《你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歌曲节奏简单,容易掌握,唱起来朗朗上口。而新生刚刚进入学校都急于知道对方的名字,因此以音乐的方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更容易帮助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上名字并配上音符等,教师拍手唱节奏,学生跟唱,然后把歌词内容唱出来,教师在教室里边带唱边来回走动,随机指一位学生,教师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跟着节奏回答。在重复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2.角色扮演,张扬个性

要学习好音乐,就需要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唱出来。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往往有一些学生很自卑,怕出错,不敢表现,只愿意站在角落里听别人唱歌,看别人表演。教师要更多地把目光放在这样的孩子身上,用微笑和赞美的眼神,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可选用有角色特点的歌曲,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表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教师要设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通过分析小学生的独特心理,了解小学生的心态,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乐谱,培养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张扬自己的个性。例如在教《闪烁的小星星》时,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室的空地上画上九个格子,每个格子中间贴上分别写有6(la)、1(do)、2(re)、3(mi)、4(fa)、5(sol),还有休止符(0)的卡片。活动开始前,教师在钢琴上弹不同的音,让小朋友自由地在格子上跳一跳、唱一唱,感受一下。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先让一个学生分别唱出几个音名,然后一组学生就根据音名跳到相应的格子中去,并且在跳的过程中可以做柯达伊手势模唱。教师还可以在琴上弹出单音,让学生听,学生迅速地跳到相应的格子中。通过这些亲身参与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和听音能力。

总之,小学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挖掘素材,创编多样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唱谱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小学生的识谱现状而言,普遍比较困难,一方面在于乐谱本身有一定的难度,面对各种复杂的音乐符号,学生比较难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歌曲,在演唱时大多是不出现乐谱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低而又不影响唱歌,所以导致学生对识谱教学并不重视。

一、不会识谱对于音乐学习的消极影响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不识谱也可以唱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并不那么重要。那么不会识谱对于音乐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理论知识支撑的音乐学习

对于一首歌,很多学生听着音乐和范唱经过许多次的熟悉到模仿,最后学会唱的一个过程。这种主要以模仿和练习为依托的学习方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换了一首歌,这个学生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模仿和练习,即使整个操作过程的时间因音乐熟练而减少,其本质依然是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支撑的。

不仅如此,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本身年龄较小,音准以及普通话的标准度都是有问题的。他们如果失去理论知识的支撑,无法理解音高音低以及节奏等乐曲必备因素,唱歌是非常容易跑调的,包括唱歌的速度也是几乎很难符合要求的。

2.不会识谱对于学生乐感的消极影响

不会识谱的学生除上述音乐实践中会遇到阻力以外,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识谱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识谱演唱。笔者所在学校的小学生有很多都被父母带去学乐器,一般乐器老师首先第一课就是会教授学生识谱,因为只有识谱才能理解乐谱所表现的音符与意义。光靠声带记忆或手指记忆所得到的声音并无法达到音乐教学所要求的标准。音乐强调严谨、准确,就如钢琴上的琴键,在演奏时是需要把握分寸的。

二、识谱对于音乐学习的意义

1.识谱是学习音乐应具备的一种技能

识谱是学习音乐的一个必要环节,不会识谱的音乐学习者,犹如在黑夜中摸索,没有固定的章法和方向,是注定会迷失的。尽管时下音乐事业本身的繁荣,各种音乐作品,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民谣、电子、蓝调等音乐异彩纷呈,越来越多的人对音乐感兴趣,也会唱歌,也逐渐出现了许多避开识谱教学学习唱歌的新学习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应科学的新课标要求及音乐本身对演奏者(演唱者)的要求,我们依然不能丢掉识谱这一技能。乐谱是对音乐最直观、最准确的表达。即使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有人可以表现音乐,可是若没有乐谱作为支撑,一切音乐都是杂乱无序的。那么音乐的美将无从谈起。识谱教学对于刚刚系统接触音乐学科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技能的传输,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将来学生在音乐学科上持续发展的基石。

2.识谱教学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目前人们广泛认为,识谱是影响一个人音乐学习兴趣的因素,但是如果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识谱教学,也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这就在于教师如何把握了。

以笔者总结的经验而言,教师可以把音乐课堂搬到教室之外,在户外学习有助于放松学生的心情,有助于避免学生在教室内的紧迫感与不适。包括制作一些标注有音乐符号的卡片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以游戏的方式接触乐谱的组成部分――音符。在逐个认识熟悉音乐符号之后,将卡片组合排列,形成一段较为简单的乐谱段落,此时识谱教学已经不再是枯燥的认识符号,在游戏之中渗透识谱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识谱教学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1.识谱教学有利于唱歌

小学生在初步掌握识谱以后,面对各类歌曲都可以尝试去演唱,因为有一定乐谱理论知识基础,对于音乐乐感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唱歌将会比以前更好听,音调也更准。

2.识谱教学有利于学习乐器

目前各类乐器的普及,学生对于新鲜乐器的兴趣也是与日俱增,包括对吉他、架子鼓、钢琴、电子琴等乐器的好奇心越来越强。这是好事,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识谱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不识谱就不可能演奏得了乐器。

3.在培育乐感的基础上愉悦身心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因,其内在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愉悦身心,希望陶冶学生情操。在识谱的基础上对乐曲有一定把握之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韵律以及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识谱教学的重要性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不论是唱歌还是乐器演奏,都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加以重视。

篇6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始终也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较难掌握的环节,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时却感到了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中基石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阶段入手。

1. 低年级培养学生识谱兴趣和意识 (1)音符唱名的模唱。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进行充分的“唱名音程感”的练习,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牢固地掌握“唱名音程感”,为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唱歌教学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要求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所有所学的歌曲的歌谱全部要进行“唱名背唱”。牢固地、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于以后(中、高年级和初中)的识谱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2)培养识谱兴趣。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例如:在对于一二年级的初学者来说,我以“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法,出示卡片音符,引导学生集体认读,有说对的,有说错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认读积极性很高。其实,只是很平常的教学行为,给它加上一个智力测试名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就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可见教师的灵活机智,教学的方法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行为的特点是多么重要。

2. 高年级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歌曲中提炼出简单小结师生互动。三年级的学生对着七个音符的歌唱及书写都非常熟悉了,所以三年级要把音符体现在旋律里。所以我把每首歌都写在歌篇上,简单小节学生唱,较难的小节老师唱。师生互动,这样较难的小节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在学生心里也有了大致的印象。在指导起来就容易多了。

(2)以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分句识谱。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所以,节奏、节拍的训练在学生识谱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进行识谱就更容易了。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视听结合,提高识谱能力 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给予鼓励,是识谱教学的动力 例如:歌曲《过新年》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当学生每次准确地唱出乐谱时,就给他们放出一张美丽的烟火图片,以示鼓励,学生每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烟火都是兴奋不已,甚至是欢呼。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识谱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识谱教学 音乐 审美教育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事实上,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

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

(二)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篇8

众所周知,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乐器演奏和创作活动都是需要乐谱加以记谱和表达,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也正因为如此,历来的音乐教学都把“识谱教学”做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且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谱读乐”的要求,这与以往相比降低; 识谱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更好的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在音乐实践中学习识谱�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识谱教学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活动密切结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可以使用模仿的方法学习演奏,还可以用即兴是方法创造音乐,把枯燥的音符转化成鲜活的音乐形象,这样一方面更加形象、具体,另一方面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现在世界上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专门研究儿童学习器乐从听入手,并不先教识谱再教弹琴,就是以听唱(奏)法进行识谱教学,这就意味着在进行歌曲教唱、演奏乐器、欣赏乐曲等活动时“捎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这些教学活动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听会唱的歌曲,是通过“听”会的多?还是通过识谱“学”会的多?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在唱歌课的教学中,先让他们把歌曲唱会,然后再唱曲谱。由于歌曲的曲调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印象,那么,他们便会很快反应过来:这个音应该唱多长;下一个音又应该唱多长;这个音应该唱多高;下一个音又应该唱多高……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头脑中会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音高和节奏的感觉。我想,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音高和节奏感(尤其在学生基础较差的阶段)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对这曲谱很熟悉了的时候,我们再把中间的识谱知识拣出来解释给他们听。这样的话,学生即能很轻松地理解这些概念,而且还能加深对概念的记忆。�

音乐课提倡乐器进课堂,这是识谱教学最好的实践活动。通过电子琴的演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课提倡乐器进课堂,这是识谱教学最好的实践活动。通过电子琴的演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提高识谱能力。�

二、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

《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的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1)小学低年级做为识谱教育的准备阶段,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并要求学生多做“背唱歌曲的唱名”,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就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正式识谱学习打下基础。2)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看谱唱歌,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会识谱。�

学生的识谱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材只给我们提供了素材,音乐老师如何运用好这些素材,需要根据每一年段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识谱计划,结合每一课创造性的来做好每一环节。�

三、结合学生实际 慎重选择简谱和五线谱�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曾有多次推动“简谱改五线谱”的努力,然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我国广泛使用简谱的现实倒得到了一些外国教育家的赞许。其实,衡量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不能以选择何种乐谱为依据,学习简谱未必就是“拖了音乐教育的后腿”,改学五线谱也未必能获得“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效果,因此,在选择使用何种乐谱的问题上,要注意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本地区、本校近年来使用谱种的具体情况,慎重做出选择。�

四、五线谱识谱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

篇9

关键词:小学识谱;创新教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54-01

音乐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仔细倾听,你会发现到处都充斥着美好的声音,无奈的是,很多遇见的音乐都转瞬即逝,当你想再一次沁心其中的美好时,才发现不是每一段音乐都具备重播的能力。单纯依靠记忆又无法保障其准确性,乐谱就是为此而存在的。为了将这种扑捉艺术的方式以科学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一直是教育机构不断追寻探索的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成功的突破。它相较传统概念、程序化的枯燥教学更为生活化、自由化、理解化。它在整个教学元素中,融合了幽默与兴趣,使原本难以铭记的识谱变得快乐简单。

一、用歌唱建立识谱的兴趣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结果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可见开始对结果的影响有多么重要。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为学生与乐谱的见面会营造一个有力的坏境,唱歌无疑是最佳选择。对于音乐的初步认识,就是歌唱,这也是小学生众多爱好的交集之一。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唱歌,让学生的兴趣成为认识乐谱的推动力、催化剂。这需要老师的引领,基本教材上都具备乐谱的标识。让学生任意演唱教材中喜欢的曲目,建立与乐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让识谱过程有一个快乐的开始。

二、通过学习节奏掌握识谱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由两个主要元素构成的,即节奏和旋律。但是这两者中节奏最具独立性,在贯彻识谱学习前,完全可以利用节奏的这种独立性来激发识谱的认识。首先节奏无需伴奏可以独自打拍子,在演唱涉及到旋律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节奏的训练,这样能够避免频繁重复演唱的繁琐。有针对性的提升技巧,是效率与质量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儿歌或者教材比较朗朗上口的乐章做起点,一边用手打拍子,一边读出拍子的识谱。这种节奏与识谱相互激发的方式,无疑是双向收益的教学方式。

三、在熟练的曲目中熟悉识谱

音乐的魅力在于在学生没有正式接触音乐学习前,都会有几首钟爱的歌曲,随时哼唱。这时学生的大脑以及对音乐旋律的储备奠定了基础,使得在在正式接触音乐教学时,能够很快吸收并铭记曲目,做到不用对照歌本就能演唱。虽然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学生对歌词没有记清记准,但是大体音乐节奏的走向已经完全记住了,可以随时哼唱。这时候当歌词记不住时,学生的哼唱会自动转向识谱。这样促进了识谱在旋律和节奏交织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以往的死记硬背法,通常会让学生对识谱有一个查数概念,即只能从头到尾的演唱,单独拿出一个识谱就反应不过来,但是用自己熟悉的歌曲来贯彻识谱的应用,能够使识谱的辨识度更加灵活敏捷。

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来继续识谱认知的道路

有一种现象作为教育方式的误区非常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教育机构,准确的说这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教育理念,即老师以“师”的身份,去为学生选择道路,出发点都是好的,每一个老师都说不会害了学生,但是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化,利弊失衡。举一个例子,一位爱花的园丁,他养了一盆仙人掌,他每天不辞辛苦的为仙人掌浇水施肥,可是在他的努力下,却加速了仙人掌的死亡。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教育方式与养花一样,中国也总是把新一代的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祖国的花朵,可是同为花朵却并不意味着都是同一品种,教学方式也应该更为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栽培每一个学生,回归到主题,教师不应当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曲目,来让学生演唱,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这首曲目被每一个学生所喜爱,更不能保证它适合每一个学生,强加试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因为一首本不适合自己的音乐而被迫离开了解音乐的世界。歌曲作为艺术的一种表演,有别于理性概念超强的数学,一加一就是等于二这种死道理,艺术是多样化的,光从音乐的种类就有通俗、流行、美声、戏剧、歌剧、说唱等等众多,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翅膀,而老师的义务,就是作为一个伯乐,去发现这些翅膀,而不是用剪刀肢解它们,然后为他们插上不属于它们的翅膀。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只有建立起兴趣的学习,才能有效吸收并飞速健康的成长,过于干涉与束缚,只会让生长缓慢且扭曲。这一点作为教育方式的重点,也是教育的核心,尤其在音乐这个挥发张扬个性的领域,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其本身,莎士比亚说过:郁金香就是郁金香,变不成紫罗兰。

结束语:

本文对学习识谱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方法做了示范参考,但归根结底,音乐毕竟是陶冶情操的一种形式,它的可贵在于真挚,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时,切记要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违背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方向,再这基础上,扶持学生自己选择的音乐之路,让他对感兴趣的乐谱有更深一步的认知。教学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主导这一切的无非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只要将努力用在核心上,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篇10

一、识谱教学缺失现象剖析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学生的识谱能力参差不齐。识谱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音乐教师虽对识谱教学有意识地关注,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识谱教学序列规程,实施较随意。教师往往只是在歌曲、欣赏、器乐教学中碰到相关音乐知识时加以讲解,缺乏循序渐进的、有梯度的教学思考。低段、中段、高段几乎都是一种方法,这就造成低段学习掌握困难、高段炒冷饭的尴尬局面。每到识谱环节,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音乐课堂识谱教学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教师对音乐教学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潜在状态、发展状态及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识谱困难与障碍,都缺少必要的了解和分析。第二,教师没有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编写的深层含义;没有对教学内容承载的识谱教学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没有进一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分析、加工或补充,并选择设计相应的识谱教学方法。第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考虑了具体某一课时目标,未能关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基础,缺少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读谱能力差异实际的问诊。

二、识谱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一)识谱教学要合情

所谓“合情学习”是指识谱学习要合乎音乐作品的“情”。这一过程应在音乐的情感中顺带融洽地进行,而不是把“识谱教学”当作目的本身。

(二)识谱教学要合理

识谱学习要安排在合理的地方、选择合理的时间呈现。学唱歌谱要在音乐表达中自然而然地拓展,为学生搭建识读乐谱、感悟审美情感的平台,而不应游离于音乐表现之外去学唱;安排的唱谱要在音乐情感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而不应游离于教学情感氛围之外去操作。

(三)识谱教学要“合规”

所谓“合规”指的是识谱教学的目标体系要科学,合乎学生识谱的发展规律,避免出现识谱的学习要求过高和过低的现象。另外,对曲谱知识技能点的推进需要讲求方法,循序渐进。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作品的亮点层层递进地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每一次学习都有所得。教师应避免在学习中忽略学生原有基础及学生自身掌握情况盲目地进行教学。

三、各学段识谱教学的有效推进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识谱教学活动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低段应主要采用直观学习模式,以操作、活动、游戏为主要学习手段,避免批评,让学生乐学。对中段则要呵护学生,扶持他们参与识谱学习,鼓励探究学习,发现、归纳乐谱中的规律,让学生巧学。对高段要正确认识差异,满足学生合作、探究的愿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合作识谱、自主学习。总之,应让识谱教学在有趣、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快乐进行。

(一)低段学生游戏识谱,让学生乐学

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及读谱能力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生活经验少、形象思维活跃。因此在识谱教学中应该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歌曲,理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乐于参与音乐体验活动,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并乐于接受音乐知识的传授。

1.用小动物冠名模唱音高

“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小学低年级学生应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并让学生经常“背唱歌曲的唱名(曲调)”,促使学生具有大量乐谱的感性积累,从小建立起比较牢固的“唱名音高感”。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学生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这就有效加深了学生对唱名的记忆。

2.用大自然的音响模仿节奏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音响。从大自然的音响中可以模拟出各种节奏,这对学生学习节奏很有帮助,既有趣又直观形象。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识谱能力,需要找到直观的事物通过迁移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各种时值、长短不一的节奏,在模拟音响的同时学习音符时值,建立音响与识谱的联系。

3.在游戏中建立音高与节奏概念

低年级学生的识谱技能重在听觉的建立,也就是要能对do到si一个八度内的音高建立听觉概念,不要求会识谱。学生应能根据音乐用肢体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及高低起伏变化。这种能力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来进行训练。

(二)中段学生随歌识谱,让学生巧学

中段是学生识谱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时期。中段学生对识谱具备一些基础,但单纯的识谱教学,是将学生置于一种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之中。所以识谱与视唱不应该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而应该是形象生动、动静结合、讲练结合、深入浅出。教师还应注意将难点分散,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以歌曲为载体、随歌唱谱是非常好的一种识谱教学方法。

1.先歌词,后歌谱,借助乐感识谱

大多数学生的歌词模唱能力要强于识谱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这一强项,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唱歌,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降低识谱难度,这样能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其对音乐的热爱。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演唱就更加完美。

2.作比较,找异同,寻找规律识谱

针对一些有规律的歌曲,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乐句节奏、旋律上的异同点。遇到完全相同的乐句可以放在一起练习;节奏相同的乐句比较它们的音高再唱;对略有变化的乐句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处再唱,降低歌唱的难度。

3.有选择,降难度,突出重难点识谱

中段学生的识谱教学要有选择性。一首歌的曲谱不一定要从头到尾全部教学,应根据歌曲的重点难点选择学习。如碰到一些大跳音程、难以把握的切分节奏、学生难以把握音准的变化乐句等,可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降低难度解决重难点。

(三)高段学生合作识谱,让学生自主学

高段学生已建立了基本的读谱知识和一定的识谱能力,这为合作识谱、自主学谱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在识谱教学中留有空间让学生自学,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作用共同解决歌曲识谱的难点,是高段学生接受挑战、主动识谱的一个有效的学习策略。

1.优生引领,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识谱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课外学习乐器的同学识谱能力普遍较强,让他们引领其他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学习氛围和效果都非常理想。此外,还可采用“特长生带动合作”“小老师教唱”“一帮一”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分组合作,体现自主识谱的层次

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即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围坐在一起,合作学习歌曲的其中一个声部,每组由若干识谱能手担任“小老师”,教师参与其中,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能。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融洽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3.师生合作,攻破自主识谱的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地找到识谱学唱的难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可以将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会的旋律交给学生自己学,把难句暂时交给教师。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师唱难处,生接易处。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在初学时降低识谱的难度,学生易于接受,不会产生识谱的畏难情绪。

篇11

关键词: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 孩子们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 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一、设置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一门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学习识谱知识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把识谱知识的学习与音乐情境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过程的难度,也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故事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经验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嘀哩嘀哩》歌曲中,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春天”美丽的画面,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春天的意境中来,接着用“报春鸟”在森林中自由自在欢快的歌唱声,让学生有意的欣赏这首歌曲的旋律,目的在于学生能在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起到熟悉旋律和节奏的作用。教师只要通过精心的设计,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直观的教具引导,就能让孩子们轻松的掌握知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如:在学习《钻山洞》这首歌时,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例如:五年级歌曲《 彩云追月》。这首歌曲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柯达伊手势来提高识谱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对音高这一抽象概念是很难理解的。为了让学生们记住音高,我用柯达伊手势创编了一个手势游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在手势游戏中学生们边做手势边唱音高。这要学生们不但很快的记住了音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根据小朋友好动的特点,我带着小朋友学习了柯达伊手势中的“Mi Re Do” 三个动作指挥学生唱了几句他们熟悉的歌曲旋律“ mi re do re mi mi mi re re re mi mi mi mi re do re mi mido re re mi re do (选自歌曲《玛丽的小羊羔 》),学生边唱边做手势,很有成就感。

篇12

【摘 要】众所周知,音乐知识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思维与逻辑思考能力的要求都较高。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甚成熟,如何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征间寻得一个平衡,就十分凸显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这方面,笔者觉得运用音乐图谱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它不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具体化,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繁琐复杂的知识系统条理化,对于升华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中,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音乐;图谱教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就连音乐教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开最新出版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很多音乐图谱扑面而来。如何很好地优化运用这些音乐图谱,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多年来,笔者在进行图谱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心得与体验,现在总结出如下几点,望各位不吝赐教。

一、巧用图形谱,建立音高感和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长短、音节的强弱、旋律线条的走向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适宜地运用图谱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些教学重点。譬如,笔者在教授《新年好》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利用孩子们喜欢在除夕夜点蜡烛守岁的习惯,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图谱,以烛光的忽明忽灭、上下跳动来展示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的长短,音节的强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时,笔者也精心制作了音乐图谱,配合其中的歌词进行教学,同样,不但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更是深刻理解了歌词的内涵,记住了国旗、金星、红云、蓝天这些美丽的词汇,对于孩子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有好处。

二、图谱在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重轻的重要地位,是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坚持的时间较短,仅仅让学生“聆听”,他们很容易走神,影响我们欣赏教学的课堂效果,削弱了音乐欣赏的教学魅力。鉴于此,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图谱进行辅助,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与内驱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升,升华他们的审美意识与思想境界。譬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的时候,笔者精心设计了大象、老虎、兔子、猴子、野猪等动物的图谱,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想象不同的音乐段可能是表达哪种动物的狂欢。之后,还鼓励孩子们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指导学生参与演奏活动,培养音乐的音色感

教师们可以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活用图形谱,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尤其是乐器的音色特点、配器的编排等,通过运用联想类比的方式将听觉的表象转换成视觉的表象,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例如:在教学补充内容——欣赏贝多芬的乐曲《土耳其进行曲》时,首先选用图形“,”、“~~~~”、“”来分别表示打击乐器中的碰铃、铃鼓和木鱼,请学生根据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将乐器与图形一一相配。其次,师生共同设计与乐器声相配的模仿性语音,如碰铃——“叮”、木鱼——“哒”、铃鼓——“哗啦啦啦”等。然后,教师出示乐曲的图形谱,接着组织学生听音乐的时候,有节奏地用选定的模仿性语音朗读图形谱。最后用相配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让学生在伴奏活动中感受和理解乐曲的节奏特点及音色。

四、不同类型图谱有着不同方面的运用

1.利用情景图谱,强化歌词记忆。小学生不但音乐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对于歌词的理解也不甚成熟,因为他们的语文能力也有所欠缺。所以,利用情景图谱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对于强化学生的歌词记忆也大有好处。如在教唱歌曲《两只小象》的时候,通过借助形象生动的图谱符号,栩栩如生地表达出“两只小象”、“河边走”、“扬起鼻子”、“勾一勾”等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2.巧设填空图谱,提供思考空间。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空图谱,更会多层次地,多元化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给他们以充裕的思考空间,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如在欣赏《牧童短笛》的过程中,教材展示了一组示意图,让学生用相应的图谱将旋律记录下来,给他们自我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再将学生创作的较为突出的图谱出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与修改,最后让学生优选图谱为《牧童短笛》创作伴奏图谱,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创编能力。

总之,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听觉能力的课堂,还可以以适当的图谱进行视觉辅助。这样,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契合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音乐素养,是我们必须重视、研究的一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和小春.小学音乐教学图谱有效设计方法例谈[J].儿童音乐,2011(07):78-79.

篇13

(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过,我们一定要在学校里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柯达伊理论也主张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理性上,而应放在感性上。“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也的确应了这句话。

【关键词】音乐课堂;图形谱;音乐活动;教学尝试

什么是图形谱?就是一种新的音乐记录符号体系,是用图形试图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高低、长短等要素的可视觉形式。图形谱包含了结构、乐句、音型、旋律特征走向、是陈述句还是经过句还是连接句、是重复还是变化重复还是新的材料等。图形之间不能混淆,有鲜明的对比,结构要清晰。

据查资料,早在公元5世纪,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某些曲调就开始采用图形谱的方式进行记录;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经常采用图形谱,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图形谱具有独特的直观性等特征,为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营造了活泼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走进音乐,感受和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图形谱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听懂音乐,进而融入音乐呢?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妙用点线图形谱,帮助学生感知旋律的走向,捕捉音乐之灵魂。

《三个和尚》是人音版第一册的一首欣赏曲。全曲总长7分多钟。初入学的孩子还没有积累一定的音高、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知识,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听懂并爱上这段经典的动画片音乐呢?我以执教前后两次《三个和尚》欣赏课例进行反思与评析:

第一次执教《三个和尚》欣赏课教学特写:

播放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民乐合奏音乐(不告诉学生欣赏曲目的名称)。

听后请学生向大家说说听到了什么?好像看见了什么?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说出乐曲是《三个和尚》。

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

学生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经过。

教师评价。 《三个和尚》动画片播放。

提问: “喜欢哪个和尚走路的样子?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表演?”

布置学生进行小组故事创编活动。

进行点评和让学生谈收获、体会和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我上完了课后,感到十分的轻松,想起课堂气氛是那么热热闹闹的,学生们那种积极参与、勇于表现扮演胖和尚、瘦和尚的可笑样子,心里感到美滋滋的,甭提多满足啊!这时,班里的同学纷纷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把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告诉我。小冰同学说: “老师,这节音乐课我感觉真愉快,因为表演真是太好玩啦,我最喜欢表演了。”我顺势说: “你有这么好的表演能力,老师为你感受到高兴,如果老师再次播放这首音乐,你能把三个和尚的音乐旋律辨别出来吗?”她遥遥小脑袋,满脸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老师,我听的出小和尚那段,我会表演,但是,胖和尚和瘦和尚那段还没听出来,如果再听多几次就好啦。”小冰同学们的话让我惊醒了。

通过和学生的沟通让我发现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过于注重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过于注重表演、创造,而忽略了新课程中提倡的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经过反思与学习,我在备课设计中重新对《三个和尚》欣赏课注入新的要素——图形谱。

小和尚:

长和尚是音色的区别,旋律的走向和小和尚是基本相同的。

胖和尚:胖和尚的大肚子是此图形谱的导入点,让孩子和我一起画一画大大的肚子,正好是管子长长的音符。孩子乐呵呵的记住了胖和尚的旋律,既形象又有趣。

图形谱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孩子们深深地记住了音乐的旋律性,并更好地帮助了音乐形象的辨析。我心中充满了成功感。在实践中让我知道图形谱是适合孩子们的。它对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妙用曲线图形谱,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层次,把握音乐之形

音乐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当我们仔细听音乐时我们会发现,音乐中的旋律犹如丝线般交织、缠绕在一起,在我们的心里建起一幢看不见的房子,这房子或许填满快乐,或许编织忧伤。乐曲的旋律是音乐作品的脉络,了解乐曲的旋律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在欣赏教学中如果要求小学生在欣赏中不借助任何形象的事物,要他们感知乐曲的旋律层次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图形谱往往可以将旋律的层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更加方便学生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

例:《雨滴》

《雨滴》人音版第九册欣赏曲,即《降D大调前奏曲》,它的得名,是伴奏部中一个bA(#G)音,几乎从头至尾在八分音符平稳的律动上,持续不停,恰似从屋檐上滴下的雨珠,滴滴答答不绝于耳,行板中雨滴声衬托出恬静,心中升出高尚、美丽的歌:随着雨滴声,慢慢地,思绪转向沉重,在低音区出现了小调的曲调,雨滴声化为了宏亮的钟声,心情激动起来。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安静,仍在雨滴声中结束。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乐曲真的需要静静的聆听,但是,若只一味地单纯聆听,形式单一会让孩子无法把握音乐的灵魂。于是我借助图形谱来帮助孩子寻找音乐中的两种层次。以上的图形谱就形象而直观地把《雨滴》的旋律层次表现了出来,下面是钢琴在低音区模仿的雨滴声,而上面的旋律犹如人的思绪漂浮着,带着些许的忧伤和彷徨。学生们在图形谱的帮助下去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去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加明白一个道理:音乐源于生活。

三、妙用象形图形谱,帮助学生区别旋律的变化,体验音乐之美

形象图形谱的运用,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更深刻地领略到音乐之美。

当然,在使用形象图形谱时要实现“两同步”,即边聆听、边划图,这样才能突显图形谱的作用。

例:《森林的歌声》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第八册欣赏曲。那些乐曲中的可爱精灵们——树蟾、秧鸡、腹斑蛙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全曲由ABC三个主题音乐交织而成。

以上的图形谱是我根据《森林的歌声》自行创作的。《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仿佛一股山泉滋润心田,听来让人心情舒畅,于是我根据乐曲的乐句设计了这样一个形似小鸟的图形谱,让学生边听边画。并通过图形谱展现出旋律的高低变化、节奏变化。通过A、B、C三个主题的对比,使学生在听昕画画的过程中,理清了乐曲的结构,记忆了音乐的旋律,体验了音乐的美丽。

四、妙用自创图形谱,指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开创音乐之能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现行的新教材中巧设了很多填空图谱和创作图形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图形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这是一种培养学生音乐技能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得对音乐作品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抓住音响特征,分析段落、层次及各种对比变化,然后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来选择贴近音乐的符号标记,或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线条或图形来表现音乐。

例:《创作活动》

篇14

关键词 音乐 小学 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126-02

简谱从日本传入我国,在音乐教育的发展中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和五线谱比较,简谱的记录方式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为了能与国际音乐文化接轨,促进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的音乐教学应该逐步采用五线谱。

五线谱是由中世纪的纽姆谱逐步演变发展而成,是一种相对准确、完美的记谱形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国音乐记谱和教学中。由于简谱存在较多弊端,目前很少有国家再采用简谱,而采用五线谱教学。无可厚非,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改变简谱作为音乐文化普及的手段也显得非常的迫切和必要。因为我国的戏曲和民乐以及歌曲大多采用简谱记录,传播乐谱也多采用首调唱名法。但是在开放的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音乐教育也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经济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应该高起点,并与时代同步,走在世界的前列。五线谱是目前最先进的记谱方式,我们应该让现在的学生在音乐课中学习五线谱,进而普及。但五线谱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晦涩难懂的,如何有效,高效的进行五线谱(如图一)教学,成了音乐教师们一个崭新的课题。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设计制作了“音符代金券”。这是五线谱音符的一种识记卡片,把经常用的这些音符分别印制在纸张上,然后在每讲一个音符之后就发给学生,之后在恰当的时机作为一种奖励或者鼓励随机发放给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重视音符代金券,就要赋予音符代金券价值。学生可以使用音符代金券来购买“心愿卡片”,在调查完学生的愿望后,选取一些制成“心愿卡片”,例如,上课时想坐到某某同学身边的心愿卡片,想要当一次老师,想要替换掉某个组员等。这些心愿卡片需要不同的音符代金券来购买。有可能需要3个“fa”和2个”mi”来购买一张心愿卡,也有可能要把所有类型的音符代金券全部收集齐才能购买一张心愿卡。在赋予了音符代金券价值后,学生对音符代金券就非常喜爱了。时常想着要多收集一些音符代金券,好完成自己的心愿。

因为音符代金券是随机发的,想要购买心愿卡片光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太能实现,所以需要在课下学生们自己交流和交换。在交流和交换中,学生们就互相监督复习巩固了一遍音符知识。如果有人识记错误了,其他学生也会非常热情的帮助对方纠正错误,保证了学生们在课下自主复习中不会发生识记错误的现象。在学生们自由地交流和交换的过程中,音符代金券让学生实现了自主的复习巩固,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精神力量。兴趣不是先天而来的,而是产生与后天的需要。需要时行为最本源的动力,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对音符代金券的好奇心和喜爱则是学生们对五线谱学习兴趣的来源。兴趣一旦形成,便会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去参与、从事和认知某种活动。对音符代金券收集的渴望成为了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心理因素。这种来自学生自身内部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内驱力,是学生能够保持继续学习的最稳定的动机。因此,音符代金券对于学生对五线谱学习的兴趣来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活动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因此,历来的音乐教学都把“识读乐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识谱知识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对音乐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对识谱教学的过高要求和过分“投入”,只会给音乐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音符代金券利用学生们游戏的时间,交流沟通的时间,就教会了学生们识读五线谱,不但不会因为过度强调识谱在教学中的地位,而把识读五线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技术操练,影响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也不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音符代金券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情趣,学生和老师劳逸结合,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教育应该是符合儿童天性的,当教育一旦适合儿童,就会同他们与生俱来的学习天性发生巨大的“共振”。音符代金券高度地尊重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摆脱了过去从书本出发,而是从儿童出发,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学生们都得到了积极愉快和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桑青松.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