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采购管理的定义范文

采购管理的定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采购管理的定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采购管理的定义

篇1

【关键词】闭环管理;采购订单;物资管理系统

1前言

随着医改的深入,药品加成已经取消,传统以药养医的医院应收方式逐渐不可行,另一方面医院等级评审又对耗材管理有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对产品进行资质、效期管理,并能做到使用追溯,这些新的要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已经无法实现。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物资平台、条形码设置、资质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多级库管理、高值耗材管理、供应室消毒包管理以及报表管理等九大部分。如图1所示。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实现了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但是在采购订单跟供货商之间的交接上,即如何将已经生成好的采购订单发送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订单如何处理,处理完之后生成发货单如何进入物流管理系统这段流程上,没有很好的解决。以我们医院的一些经验,抛砖引玉,提供一些浅陋的意见。

2解决流程曾经用过的几种方法及优缺点

2.1原始方法

流程: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由医院采购中心的采购员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清单以后,按照清单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送到医院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库管员再按照发货单上的信息进行录入。最初的流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缺点很多:(1)需要采购员来跟供货商进行联系,工作任务重。(2)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容易造成供货商理解不清,发错物品。(3)高值和介入物品必须需要条码,其他一些需要条码管理的物品也存在需要条码的情况,这些都由采购中心库管员录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错误率。(4)采购员无法跟踪到供货商是否供货等详细情况。

2.2通过预入库方法

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由医院采购中心的采购员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清单以后,按照清单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根据医院提供的模板做成统一格式的电子发货单发送给采购中心库管员,库管员将电子发货单导入到系统中,生成入库单,然后由库管员或供货商对条码管理的物品进行条码验证,验证完成之后通过审核即可。改进之后的流程。优点是:入库单主要由供货商制成的电子发货单生成,电子发货单上附带了物品的条码,物资编码,品名,数量等信息,库管员只要直接导入就可以了,大大减轻了库管员的工作,直接就可以生成入库单。缺点是:(1)采购订单仍旧需要采购员来跟供货商进行联系。(2)仍旧会造成供货商的理解错误。(3)采购员仍然无法跟踪供货商供货情况。(4)供货商虽然按照模板操作,但是做的电子发货单会存在错误,导致无法入库的情况。

2.3通过网站或者APP方法

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直接发送到医院的物流网站或者APP,并短信或微信提醒供货商,供货商登录网站或者APP以后,按照网站或app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直接在APP或者网站上操作,生成电子发货单,然后由网站或者APP自动导入到物流管理系统。采购员可以实时追踪供货商供货情况。目前采用的流程。优点是:解决了前面2种方法的缺点,实现了和医院内部的物流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并且可以对供货商供货情况进行评价。

3效果评价

3.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概率

(1)以往都是供货商提供纸质的发货单,然后由采购中心的库管员进行录入,不仅库管员造成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发生错误,遗漏,非常不方便。采用最新流程之后,采购单都是网上进行流转,供货商做了以前库管员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和遗漏的发生,使库管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验收审核工作当中。(2)以往采购订单都是由采购员电话联系供货商,难免发生错误。采用最新流程之后,采购订单直接由系统生成之后发送到APP或网站上,避免了错误的发生,采购员只是进行审核,大大减轻了采购员的工作,提高采购效率。

3.2方便采购员了解供货商供货实时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网上采购之后,我们可以对供货商进行评价。采购订单发出之后,根据供货商的供货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例如分析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合格率和退货率等,既有货比三家的进行横向评估,又有价格趋势的纵向评估,不断提升采购电子化的应用等级。

3.3实现物流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

好多医院虽然在物资内部管理上实现全程跟踪,但缺乏采购订单与供货商交互之间的管理,使采购订单无法实现跟踪,无法实现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加入这一环节之后,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就实现了闭环管理。物资管理系统——》生成采购订单——》供货商——》入库这一流程上就形成了闭环,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综上所述,采用新的流程,采购订单通过网站的形式或者APP形式传递给供货商,使得供货商能及时得到订单信息,然后从网上进行操作形成发货单,进而进入物资管理系统形成出库单,大大减轻了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物资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采购订单与供货商进行了比较友好的交互。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闭环管理 采购订单 物资管理系统

1 前言

随着医改的深入,药品加成已经取消,传统以药养医的医院应收方式逐渐不可行,另一方面医院等级评审又对耗材管理有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对产品进行资质、效期管理,并能做到使用追溯,这些新的要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已经无法实现。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物资平台、条形码设置、资质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多级库管理、高值耗材管理、供应室消毒包管理以及报表管理等九大部分。如图1所示。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实现了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但是在采购订单跟供货商之间的交接上,即如何将已经生成好的采购订单发送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订单如何处理,处理完之后生成发货单如何进入物流管理系统这段流程上,没有很好的解决。以我们医院的一些经验,抛砖引玉,提供一些浅陋的意见。

2 解决流程曾经用过的几种方法及优缺点

2.1 原始方法

流程: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由医院采购中心的采购员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清单以后,按照清单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送到医院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库管员再按照发货单上的信息进行录入。

最初的流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缺点很多:

(1)需要采购员来跟供货商进行联系,工作任务重。

(2)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容易造成供货商理解不清,发错物品。

(3)高值和介入物品必须需要条码,其他一些需要条码管理的物品也存在需要条码的情况,这些都由采购中心库管员录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错误率。

(4)采购员无法跟踪到供货商是否供货等详细情况。

2.2 通过预入库方法

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由医院采购中心的采购员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清单以后,按照清单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根据医院提供的模板做成统一格式的电子发货单发送给采购中心库管员,库管员将电子发货单导入到系统中,生成入库单,然后由库管员或供货商对条码管理的物品进行条码验证,验证完成之后通过审核即可。

改进之后的流程。优点是:入库单主要由供货商制成的电子发货单生成,电子发货单上附带了物品的条码,物资编码,品名,数量等信息,库管员只要直接导入就可以了,大大减轻了库管员的工作,直接就可以生成入库单。缺点是:

(1)采购订单仍旧需要采购员来跟供货商进行联系。

(2)仍旧会造成供货商的理解错误。

(3)采购员仍然无法跟踪供货商供货情况。

(4)供货商虽然按照模板操作,但是做的电子发货单会存在错误,导致无法入库的情况。

2.3 通过网站或者APP方法

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直接发送到医院的物流网站或者APP,并短信或微信提醒供货商,供货商登录网站或者APP以后,按照网站或app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直接在APP或者网站上操作,生成电子发货单,然后由网站或者APP自动导入到物流管理系统。采购员可以实时追踪供货商供货情况。

目前采用的流程。优点是:解决了前面2种方法的缺点,实现了和医院内部的物流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并且可以对供货商供货情况进行评价。

3 效果评价

3.1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概率

(1)以往都是供货商提供纸质的发货单,然后由采购中心的库管员进行录入,不仅库管员造成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发生错误,遗漏,非常不方便。采用最新流程之后,采购单都是网上进行流转,供货商做了以前库管员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和遗漏的发生,使库管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验收审核工作当中。

(2)以往采购订单都是由采购员电话联系供货商,难免发生错误。采用最新流程之后,采购订单直接由系统生成之后发送到APP或网站上,避免了错误的发生,采购员只是进行审核,大大减轻了采购员的工作,提高采购效率。

3.2 方便采购员了解供货商供货实时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网上采购之后,我们可以对供货商M行评价。采购订单发出之后,根据供货商的供货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例如分析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合格率和退货率等,既有货比三家的进行横向评估,又有价格趋势的纵向评估,不断提升采购电子化的应用等级。

3.3 实现物流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

好多医院虽然在物资内部管理上实现全程跟踪,但缺乏采购订单与供货商交互之间的管理,使采购订单无法实现跟踪,无法实现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加入这一环节之后,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就实现了闭环管理。物资管理系统――》生成采购订单――》供货商――》入库这一流程上就形成了闭环,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采用新的流程,采购订单通过网站的形式或者APP形式传递给供货商,使得供货商能及时得到订单信息,然后从网上进行操作形成发货单,进而进入物资管理系统形成出库单,大大减轻了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物资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采购订单与供货商进行了比较友好的交互。

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意义;策略

1 供应链管理概述

1.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关于供应链(Supply Chain, SC)的定义有很多,其中,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解释为: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包含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向前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以一切向后的关系,供应链是一种关系的集成;我国学者马士华对供应链的解释则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的链条结构。不论怎么去解释,供应链均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价值链,这个价值链包含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它是从客户需要开始,到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结束,所以,这也是一条增值链。供应链管理将相对松散、独立的群体联系起来,通过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增值链。

顾名思义,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这条增值链进行有效管理。严格地说,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各种信息流的汇总分析,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最终用户整体模式的综合管理。有学者曾总结:20世纪的70~80年代,得市场者得天下;90年代,得物流者得天下;21世纪则是做好供应链管理者得天下,谁的供应链管理做得好,谁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供应链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加强供应商管理,节约交易成本和采购成本;促进企业完善库存管理,降低存货数量和循环周期;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可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1.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原则与困境

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涉及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四个方面,包含供应商、用户的合作关系管理,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物料供需管理,产品涉及与制造管理,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内外兼顾。外部企业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同等重要。第二,纵横联合。材料供应商和最终用户同为关系处理对象。第三,信息畅通。不论是库存管理还是物流管理,甚或是产品需求预测等,都要保持信息畅通。第四,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供应链管理基于合作与信任,链条上的各方共同承担风险、风险收益。

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同样存在许多困难,如:(1)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较高。企业打造供应链,实施管理的成本较高,普通企业难以承受。(2)部门间的协调难度较大。供应链管理对企业间的内部协调提出了较高要求,实际操作中,会因为部门职能、利益的不一致而增加难度。(3)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增强。供应链管理强调产品的单一性和规模性,面对客户需求的多样性,调整难度较大。

2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2.1 采购管理的意义

采购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实施有效的采购管理,最直接的成效就是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从第一环节,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据有关数据显示,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平均比率为60%,具体如零售业占60~85,计算机业占60~80,汽车业占60~80,电子产品业占50~70,制药业占25~50,服务业占10~40,钢铁业占75%,轻工业占80%,在有色金属工业中甚至达到90%。采购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建立合适的采购方案和价格监测体系,及时调整采购数量,降低库存占有率。

(2)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采购管理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材料需求信息进行了整合,并依据产品的需求、销售情况制定了细致地生产计划,强化了内部资源的运转效率。各个部门在沟通协调中,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3)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采购管理促进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就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举措。除此之外,采购管理使企业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对产品市场的分析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是企业外部竞争力增强的重要推动力。

由于传统采购审批环节多、内部组织成本高、采购周期延长,容易导致存货积压和待料停产等不利影响,强化供应链管理十分必要。

2.2 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策略

(1)完善企业内部的采购流程构造。目前部分制造企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即根据总、分/子公司的不同权限,分为总部集中采购,分、子公司分散收货分散付款;分、子公司分散采购、分散收货分散付款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但对企业采购管理效率提出较高要求;后一种模式便于分、子公司及时进行采购,但不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采购成本,容易各自为战。因此,完善企业内部的采购流程,把两种模式的优点进行整合,提升内部组织的运转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发展方向。

(2)加强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供应链管理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从博弈走向合作,与供应商之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是主要特点。供应商与采购方基于合作互信的基础上,共同面对市场风险,最小化交易成本、极大化收益,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现实竞争中,供应商有寻求采购方进行战略合作的需要。在经济形势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风险,稳定生产,供应商愿意与采购方进行战略合作,既可以明确市场,又可以减小生产成本,一举两得。同理,当采购方向另外一方供应原料时,也应该积极与对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战略合作关系的建设,有利于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加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达到共赢。

(3)坚决实现JIT为主要管理目标。所谓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制)是指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数量,及时采购物品,这是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举措。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应该以实现JIT为主要目标。通过JIT的实现,降低企业的库存率和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另外,JIT还广泛运用于企业向客户配送产品中,达到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

3 结语

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源泉,采购管理是其中降低成本的关键一环,所以,企业还应健全采购管理的制度保障,形成良好地绩效激励机制;应增强相关人员培训,配备足够的人员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艳娜.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流程的优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4

新年伊始,运营商集团公司“力量大厦”战略对终端业务提出新要求: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发挥终端产品对CHBN(移动、家庭、政企、新兴市场)业务的大力支撑,提升终端价值贡献,推动数智化转型发展。据此,集团公司在终端领域推进组织运营体系改革,要求其专业子公司(该企业承接终端统筹采销的任务)扩大终端销量和行业销售份额、有效提升该运营商在终端行业内引领作用,增强对上游供应商谈判能力,保证质优价优的终端供应,强化对下游渠道掌控,在供应链中创造更大价值。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当前采购管理的文献,从企业运营中的痛点出发,赋能新型采购模式,助力终端采销产业链健康发展,结合现阶段改国企的采购管理实践进行以下研究。

二、国有通信企业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问题及对策

背负集团公司期望,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该专业子公司的供应链采购环节中举步维艰,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痛点

痛点一:经营环境快速变化(芯片价格上涨、新兴品牌迭代、智能技术发展)、终端品类不断扩充(从手机拓展到多形态终端,从硬件拓展到服务软件或集成模式的ICT产品),传统采购制度(即原有的终端采购手册仅局限于手机和非手机类的硬件、不包括软件服务等)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痛点二:随着电子信息化发展,运营商YD公司开发了自身采购与招标系统(ES系统),而该系统操作要求高,如投标前供应商需支付相应费用办理CA证书、投标时需加密上传应答文件,一次性全部操作正确难度大。而该系统仅是YD公司独家系统、不能与其他运营商及其他国企兼容,导致供应商配合度不高。

(二)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企业对症下药,采取如下对策:对策一:明确贸易型采购的定义。复盘全流程、全面穿越,大胆提出“贸易型采购”定义,它与传统采购3个显著区别在于:①买来直接对外销售,②需满足毛利率管控,③扩充产品品类(硬件含泛智能终端、家电、日用品,服务包括权益、安装、售后服务,软件含app软件包、软件服务等)。对策二:简化ES系统操作流程。针对ES系统操作复杂的痛点,该专业子公司申请在ES系统中增加贸易型采购报备场景,报备项目由采购操作,无须供应商介入。

三、创新型贸易型采购体系建设的实施举措

在集团公司批复后,创新型采购的“赋能行动”——贸易型采购体系建设,在该采销一体化的专业子公司内部,系统性的全面推进和展开。

(一)明确贸易型采购定义并为其量身打造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创新采购的前提是合法合规,根基牢固。若定义不明,那实施中会出现各种偏差,若没有严谨的风险管理,则面临漏洞百出的异常或瑕疵。国有企业的采购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在摸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但需要的是安全的、有措施保障、有风险预警和探索,而不应该是浑水摸鱼的盲目前行。对此,该专业子公司做了以下3点行动。1.《贸易型采购管理操作手册》的。在手册中:(1)明确贸易型集中采购管理体系的架构,如下图1。(2)明确采购结果达成审核层级,如针对9000万元以上采购项目,由总部审批,在(9000万,1000万)一、二类公司的项目,由总部采购分管领导专题会审批,在1000万以下的项目,分公司相应层级等。2.《采购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手册》的。风险防控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创新型贸易型采购模式产生后,合规地图需要重新梳理,据此企业适时风险防控机制分册,并在手册中梳理出全阶段的贸易型采购工作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如下鱼骨图(图2)所示;针对具体的风险点,企业在手册中明确了风险等级、责任部门、具体场景、防控措施等(如下具体合规地图样本,样本1),并将手册宣贯、公文下发至各分公司采购部门,以得到更有力的落实和执行。

(二)执行毛利率管理及采购比价管理

毛利率管控和采购价比价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们是企业节约成本最为有效的方式。1.企业构建毛利率管理体系。贸易型采购的特点之一则是要求产品采购需满足毛利率管控,毛利率是产品的灵魂,企业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利润是企业常青树的源泉。如何良性执行贸易型采购的根本之一是对毛利率做出要求、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由总公司动态(如月度)给出毛利率参考值,分公司/总公司业务部门/采购部门据此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用合理的采购价/出货价操盘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以此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水位。2.建立健全采购价格比价体系。为在采购引入中获取合理的采购价格,公开采购项目,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确保价格合理性。单一来源,首次采购应通过搜集公开市场上产品成本信息,选择合适对标产品的价格全面评估,后期采购需持续关注并对标公开市场同期价格。3.多元化采购方式的建立。在采销模式下的终端产品采购,若合作方能取得自厂家/上游供应商出具的唯一授权,企业可据此与其进行单一来源采购,此方式的采购流程更简单、时效更快速。在无唯一授权的情况下,企业可做公开采购。但公开采购中,因市场上产品品牌/型号不断迭代、商层级不断动态变化,为更快速支撑市场,该企业集思广益,衍生出创新的供应商引入动态短名单的灵活机制。首先,该机制包括立项—方案—采购结果3个流程,其中若一家供应商对其合作的产品的商务条款均一致、仅是各款产品型号、数量上限、采购价格不确定,此情况下可先做框架供应商引入模式,即通过公开方式引入多家框架供应商,形成供应商短名单。后期有产品引入时,针对产品,邀请短名单内所有供应商报价,遵循价低者得的原则确定订单执行供应商。以此保证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和产品引入的高时效。

四、创新型贸易型采购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创新型贸易型采购实施后,该采销一体化专业子公司积极落实Y集团要求部门在执行贸易型采购过程中,遵循“能公开必须公开”的原则,通过合并决策、提前储备提升采购效率,通过价低者得的量化标准简化决策流程,制定出短名单公开方式的特色流程,通过合并决策,提前储备资源池,具体产品全流程从原有的12天加速至3-5天。

五、创新型贸易型采购的智能系统建设

该采销一体化企业需为运营商YD集团提供终端产品销售渠道,具有快消品分销和零售企业的特点,且上下游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对供应链的成本降低,库存降低,资金利用率提升、需求预测的精准度均具有较高要求。企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等技术,建设了独具特色的DPS(数字化采购管理)系统,通过采购需求数字化、采购流程自动化、业务过程可视化,实现供应商、产品、合同、价格、物料等采购关键要素集中化管理,支撑终端采购全流程在线运作,保证采购实施、采购管理全流程管控到位,且简化了采购操作环节,提升了集中采购效率、且成本控制和风险管控能力均得以加强。综上,本文以采销模式下采购创新在国有通信企业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对采购流程优化、采购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国有企业采购环节创新采购模式运作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实施对策,最终推动项目达到了提升采购效率、屏蔽采购风险的良好效果,本文可为国有通信企业、终端行业、运营商体系的采购环节采购创新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娄志俊.基于数据挖掘高校图书采购管理创新研究[J].经贸实践,2017(10):53.

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政府采购 效益

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后,对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采购制度,并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要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采购体系,就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将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与政府采购管理相结合,改善政府采购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才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理论视角下政府采购相关研究

在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逐渐完善,使得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生改变。供应链管理是时展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强调供应链上参与者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以此提高供应链效率。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与企业采购研究工作中,但是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却涉及较少,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探讨,将政府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并分析供应链管理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理论视角下政府采购研究就是将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到政府采购工作中,并采用比较法、数据法以及研究法等对政府采购模式、性质、流程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政府采购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此利用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推动政府采购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与精髓

供应链管理提倡将企业公共管理理念的方法引入政府管理中。供应链管理强调各个参与者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并以优化供应链上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的有效性与精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它是能够建立在通过上下节点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运作得以提高效率的信念之上,以此改善传统单一的竞争方式,而朝着竞争与合作相互发展的方向迈进。

第二,供应链管理能够体现出准确采购、快速响应以及同步运作的有效性。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交货准时、快速响应、成本降低以及资产管理的优越性等优势,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三,供应链管理能够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整合供应链战略管理层次。供应链不仅仅局限于物流与资金流的相互融合,还在信息资源流上高度集成。信息系统能够将供应链信息进行传递,而且安全性很高,从而减少信息出现不真实或错误的情况,以此保证供应链系统与消费者需求保持步调一致。

三、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

(一) 政府采购的定义

政府采购的定义没有实质性的规定,但大部分都是根据采购主体、对象、资金、采购流程以及目的等来划分的。政府采购就是政府各级机关单位为了组织开展,实现其行政管理或社会管理职能,并取得一定公共利益的需求,以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度,使用合理财政资金来获取资源的交易行为。政府采购管理意指政府为达到预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相关管理工作,以此获取供应商的产品或资源的活动。

(二) 分析政府采购的特点使其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

首先,政府采购的对象是以用户为主体、采购量小且品种多来满足用户需求;政府采购要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快速供货的能力。其次,实现政府采购信息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网上采购、电子采购等方式来改善传统采购方式,并以此为政府采购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政府采购管理目标是复杂性与多样性并存的一种管理模式。

(三) 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

在技术创新领域、企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等方面都涉及到采购供应链。政府采购各环节相互联系,其管理程序就是一条价值链。由此可见,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其充分证明政府采购中实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是可行的。但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政府采购与企业采购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要想利用企业采购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就需要建立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进一步证明在政府采购中采用供应链管理是具备可行性的。

四、政府采购中实行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首先,建立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能够提高政府采购管理水平,节省政府开支,降低采购商品的管理成本。另外,政府采购供应链可以促进政府公共预算支出透明化,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并扩大公用竞争力,提高商业交易的公正性,进而保证采购质量。

其次,政府采购能够落实各项社会政策目标。通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施加压力,也适当保护了民族工业。政府采购所落实的社会政策能够为民族工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采购工作的革新与发展是一场政府部门,也是全社会的改革运动。它转变了社会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这种转变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其可能形成的新观念、新秩序是值得人们研究和探索的。供应链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管理研究只是理论上的探索,希望政府采购未来发展的研究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并获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篇6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采购管理,企业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技术服务领域中的招标管理已有明确法律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但未达到招标条件和招标限额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肓区,使企业非招标管理存在如顶层设计不完善、理解不一致、操作不一致、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效率,对非招标采购领域容易生产腐败,成为影响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瓶颈。笔者通过对油田企业非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非招标采购方式;问题;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从法律层面进行了规定,已经成为降低采购成本,有效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之一,招标采购方式应用比较广泛和成熟,但其程序冗繁,效率低下,交易成本较高也是招标采购的缺点。与招标采购方式相对应的非招标采购方式,是对招标采购方式的有效补充,具有相对灵活性、交易成本较低的优势。加强对非招标采购管理和监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报,本文从非招标采购的定义、类型及适用范围入手,试对当前非招标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一、非招标采购定义、类型及适用范围

1.非招标采购定义。

非招标采购是指以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之外的方式取得货物、工程、服务所采用的采购方式和招标限额以下的大量的采购活动。

2.非招标采购方式。

非招标采购方式主要包括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

2.1竞争性谈判:是指采购人或者采购机构直接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方式。

2.2询价:采购人向3家以上供应商发出询价函,让其报价,在报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最后确定最优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2.3单一来源采购:采购来源渠道单一或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以保证原有采购项目货物的一致性等原因,采购人按规定程序向单一供应商直接购买的采购方式。

3.非招标采购适用范围。

3.1竞争性谈判适用范围: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没有合格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招标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非采购人所能预见的原因或者非采购人拖延造成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3.2询价适用范围:按有关规定,采购规格、标准统一,市场资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采购活动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可以采用询价方式采购。

3.3单一来源采购的适用条件: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

二、加强非招标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非招标采购管理是执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外部要求。

中石油作为中央企业,所有权属于政府,因此,只要是使用国有资金或国有资金占主体的资金来源的应该适用于政府采购法。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与之配套的《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后者从2014年2月1日起执行,实施非招标采购管理有法可依。

2.加强非招标采购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集团公司提出突出质量效益发展的总体目标,从过去注重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发展转型,现阶段规模速度的发展与质量效益不同步的矛盾较为突出,投资回报率较低,成本上升较快,因此,相对于招标管理的规范,加强非招标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符合集团公司质量效益原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规范非招标采购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应该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

3.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非招标采购活动健康发展。

在非招标领域中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不正之风,防范采购人员的不廉洁行为,加强对非招标领域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预防腐败,促进企业采购活动健康发展。

三、非招标采购方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化整为零,应招标项目未招标。

在实际采购中,存在以地域限制化整为零,肢解项目,规避招标,以非招标采购方式取代招标方式。如将钻前工程排障施工项目以区域划分为两个项目,标的总金额达到800万元,采用竞争性谈判确定承包商;油田大量使用的通用化学试剂未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等问题。

2.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理由不充分。

目前,未达到招标限额的工程、物资采购和技术报务项目基本上选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有的单位单一来源方式高达92.42%,如钻前工程现场监理、管线防腐施工、无损检测、安全验收评价等施工和技术服务项目,单一来源采购理由不充分,对相关供应商因专利、专有技术等原因具有唯一性的具体论证不足,采购方式的单一性造成采购成本较高,也易存在腐败现象。

3.将比选作为非招标采购方式之一。

《政府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非招标采购只有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三种方式。部分单位将比选作为非招标采购方式之一,比选应该是采购中遵循的一种基本原则,比选这种方式没有法律上的定义,是市场为了避开公开、邀请、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法定方式而创立的一种采购方式,因此,不能构成法定非招标采购方式的一种。

4.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选择不恰当。

在选用非招标采购方式,对于竞争性谈判、询价的选择不恰当,《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中明确询价采购方式不适用于工程和服务采购项目。对于项目较复杂的维修工程,项目维修型号较多,对应的价格也不相同,采用询价的方式不利用价格的谈判和服务项目的确定;询价适用于价格比较单一的物资采购。如天然气装置维修项目采用询价方式,设备维护型号较多,辅助材料也较多,采用一次性报价,不能达到竞争性谈判的效果。

5.未建立非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就目前而言,集团公司制定了招标采购等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对非招标采购方式仅在《合同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承包商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中简单提及,但未按照业务分类统一制定非招标采购相关规定,明确非招标采购方式的范围、标准、适用条件、谈判实质性内容、具体工作流程等内容,造成各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非招标采购,如成立谈判小组的时间、竞争性谈判文件的编制要求、确定供应商名单的方式、谈判中是否公布供应商报价执行不一致等不规范的问题。

6.采购信息不够公开。

集团公司对招标信息公开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采购信息未明确信息渠道、采购公告内容、采购公告公示期的时间、成交公告公示期的时间等内容。

7.供应商评定的标准操作性不强。

非招标采购的成交原则应该是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但在项目实践中,“质量与服务相同的情况下”这一原则较难判断,不同品牌的产品质量有差异,不同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商的水平也有差异,因此,如何衡量质量和服务标准难以确定,以“最低报价法”原则成交,可能会导致低价低质的采购;以服务和质量采购又可能造成价格不是最低的现象。

8.以不恰当方式排斥潜在服务商。

在油气田企业,技术服务领域选商方式大量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如土地复垦技术方案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标段规避招标,也以行政区域选择服务商,而不是按照服务商所持有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所规定的资质等级来确定服务商。

9.以行政干预确定承包商、供应商和服务商。

部分单位、部门以会议纪要等行政方式干预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和技术服务的承包商、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选择,未进行公开、公正和公正的选商。10.承包商库准入不够,可供选择的承包商竞争不充分。如定期检验FD1、FD2(含在线校验)在油田企业仅准入一家,且此家没有取得HSE准入资格;如化工、净化装置、炉窑工程施工,车辆GPS导航定位服务等仅2家准入施工单位,套管防磨技术服务仅1家准入单位,承包商库准入不够,不能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

四、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有监督措施不得力的原因,有的则和领导干部不能廉洁自律、相关人员与供应商内外勾结腐败有关。

1.油田企业快投快建是影响非招标采购管理行为遵循规范性的客观因素。

当前,市场对天然气的刚性需求,使油田企业采取超常措施加快产能建设,一方面狠抓老气田稳产,另一方面勘探开发快速高效推进产能配套和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为达到快投快建保障天然气供应,在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和技术服务等采购中存在应招标项目未招标,选商方式不符合规定、提前做完成未进行竞争性选商等逾越、简化程序的问题,使企业在非招标采购管理的规范性受到一定影响。

2.企业管理理念不到位,主观上不愿意采用竞争性选商。

部分单位领导对竞争性选商的理念认识不到位,业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有“货比三家”的竞争性意识,习惯于“随用随购”,认为单一选商方便实用,主观上存在不愿意采用竞争性谈判和询价等有利于企业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的采购方式。

3.企业管理存在管理缺位,未从顶层设计建立非招标管理制度。

国家财政部第74号令颁布了《政府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明确了非招标采购方式的管理,但集团公司未建立非招标管理制度,仅在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承包商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中简单提及,没有建立制度和业务流程,存在管理缺位,油田公司也未建立非招标管理制度,采购业务部门对非招标采购的认识不足,操作规程不熟悉,造成非招标采购方式的不规范。

4.个人私利益驱动,单方选商易于操作。

个别领导和业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动,以此方式灵活、周期短、程序少、工作量小、易操作可以有效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和技术服务采购为理由,大量采用单方谈判选商,搞意向内定、达到个人获取利益的目的。

五、对策

1.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缺位,建立健全顶层设计。

集团公司执行《政府采购法》、《政府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法律的同时,对非招标采购活动中制定实施细则和一系统规章制度,将法律法规一些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增强其可操作性。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采购信息公开渠道管理、采购程序、供应商确定、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违规违纪处罚规定以及业务流程等进行具体规定,从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使非招标采购管理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用制度保障采购活动的阳光操作。

2.加大对非招标采购方式应用的考核检查,促进管理的规范。

采购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的考核检查,充分运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采购到性价比最优的货物和服务;规范使用询价采购方式,采用最低报价与综合评审相结合,合理确定成交供应商;谨慎选择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对于此方式应严格审批程序,规定公示内容,杜绝腐败现象,对于各种方式应加大考核力度,将竞争性谈判比率纳入物资采购管理的考核指标,提高竞争选商的比率,降低采购成本,让采购在阳光下规范运作。

3.加强对非招标采购管理的持续监管,有效提升监督效果。

对非招标采购要由现在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由披露问题向预防问题、控制风险转变,由阶段性审计向持续性监督转变。借助集团公司现有的合同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对非招标采购活动过程进行在线适时、连贯的监测和修改,将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利用审计查证和审计咨询相结合的方式,由披露问题向预防问题、控制风险转变。通过持续监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预防和警示作用,改善非招标采购的内部控制管理,使企业问题越来越少,问题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实现审计监督的“免疫”功能作用。

4.以完善和构建资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探索建立物资采购廉政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实行廉政风险评估和预警,有利于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物资廉政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处理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怀问题,及早提出对策、完善和构建物资采购管理惩治和防治措施。

5.实行供应商分类管理,形成供应商竞争机制。

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源库,在保证充分竞争的前提下,每年按业务类型补充一定比例的优秀供应商,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对供应商考核实行“黑名单”制度。同时,采取ABC分类管理法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按照油田公司物资供应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对不同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供应商管理策略,一方面通过竞争机制激励供应商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采购方也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和需要在供应商名单内自主选择供应商,合理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保证物资供应稳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6.强化培训力度,提高采购人员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采购人员专业化水平的培训,现有采购人员对非招标采购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理解不到位,习惯型、经验型采购人员居多,对非招标采购的操作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采购人员专业化水平培训力度,促进采购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作者:刘锦屏 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审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建边.建设项目项目采购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张栋天.非招标采购项目的信息如何公开[J].中国招标,2007(2):22-24.

[3]陈世龙.竞争性谈判需把握15个”节点”[J].中国政府采购,2007(8):63-67.PMT.

篇7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战略伙伴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24-02

企业的竞争力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时至今日,竞争力的要求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上,企业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快速生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作为采购供应部门在这种瞬息万变的需求环境中担任着保障供应的艰巨任务,使企业从资源约束中得以解脱。因而必须对采购管理投入力度,保这种供应的持续稳定性。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能脱离其他企业而独立存在,因而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起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来参与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实现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信息和资源共享,为达客户需求发挥各自的能力。这代表着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升级到了供应链之间,供应链的出现是集成管理思想的体现。由此可将供应链定义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采购、制造、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物流、信息、资金的控制来形成整体功能网络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不仅仅是所销产品的管理,还包括链条中的合作伙伴间关系管理,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竞争力来进行环节分配和资源整合,实现双赢。对参与企业的意义在于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周转时间,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利润增长。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地位变化

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使得采购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上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模式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已经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由采购在供应中的决定性地位而使供应链的优化政策从采购开始。采购这项工作是贯穿于生产始终的,所占的成本比重较大,控制好成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另外采购产品的耐用程度和消耗量都会影响生产质量,耐用的产品产出量大,自然可以保证利润。如果忽略对采购的管理,不提升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那么就使采购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助益白白流失了。

由此可以看出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同时采购管理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加快供应链的管理改革势必从整体上提高采购的运作效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来对采购现状进行解读,增加采购的策略,使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策略

3.1 全面采购策略

全面采购策略是从25项次策略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可用3种提炼而出的策略予以说明,分别是:支持供应策略、确保供应策略以及环境变动策略。其中支持供应策略是指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供需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及时沟通,在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邀请供应商参加企业举行的讲座、培训等,使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能够始终符合企业的水准要求;确保供应策略是指采购工作能够跟上企业对生产物料的需求,并保证这种供应是经济有效的,影响供应策略的因素包括议价方法的改变和供需状态的改变,要求采购者必须具备及时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环境变动策略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法律及企业利益等,采购工作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具有预见能力,感知到环境因素会对工作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

3.2 分层采购策略

分层采购战略的提出者是知名学者史培曼,这种战略的观点是企业内不同阶层会对采购有不同的任务。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出发,他们追求的是市场竞争力,这就对采购者的议价能力提出要求。提高了议价水平,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事业部阶层关注的则是特定事业的竞争力,他们的工作着力于进行供应商及产品价值分析,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采用系统策略来予以监管。再深入到部门阶层,就是绩效策略在发挥作用,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把握采购资源,控制采购费用,使采购满足单位的需求。

3.3 竞争导向策略

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的对抗会催生三种结果:采购者居主导、供应商居主导、两者势均力敌。由此发展出的三种竞争策略分别是:压榨策略、多角化策略和平衡策略。压榨策略是当供过于求时,供应商受到压力而不得不接受降价的现实,从而使得采购企业获取较大利润,但采购者不能凭借这种优势对供应商过度压榨,以免破坏长期供应关系;多角化策略是供应商实施的一种防御性的策略,凭借优势抬高供应价格,采购者就要做好信息收集,进行市场研究,找到价格更加合理的供应商或是替代材料;平衡策略是当两者力量持衡时,供需双方采用中庸的方式进行过度,协商价格和存货量,保证材料的持续供给。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实施方法

4.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企业的物料需求较大,很多供应商都希望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来说,确定好关键材料后就要进行最适宜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可以将所有部门都调动起来,成立一个小组,涉及采购、研发、生产、质检等多个方面。此联合小组要将供应商的成本控制、生产运作、技术开发等信息都集中起来,依靠这些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看供应商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合作标准。假如供应商的各方面条件可以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的长期合作意向进一步确定,从而确定好合作关系,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4.2 加强对采购物料的分类管理

长期合作关系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物料供应,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用到的材料以千万计,如果每一种都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会消耗很多精力与时间。因而企业可以对物料进行分类,根据类别来确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分类时要考虑材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供应市场是否存在风险,材料是否容易获得,材料来源是否可靠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对比等,以这些因素为依据进行材料分类,从而确定与哪些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4.3 培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要将目光放长远,与优秀的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当然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高层的支持,并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供需双方要在良好沟通之下对自身进行结构改进和文化塑造,以适应对方的要求,减少合作的障碍。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必须分析对方的期望和需求,给出好的合作态度,并采取信息共享,利润共存的合作方式,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握,只有每个部分都健康持续地运行才能带来企业总体利润的增长。采购管理凭借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加强采购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作为企业要扩展视野,广开言路,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静宇,李冰漪.流程、人和技术优化的艺术——业内人士谈供应链[J].中国储运,2011(8).

[2]胡斌,柴旻.“夯实施工企业‘十二五’发展之基”系列之八——怎样赢在供应链[J].施工企业管理,2011(19).

[3]张东梅.供应链环境下零售企业采购模式的优化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6).

[4]李志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篇8

[关键词] 工作流 ERP 业务流程重组

一、引言

通用ERP采购管理系统即要适应不同中小业务流程,特别是采购业务中的不定性比较多企业中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采购、变化比较大这个现象,又要增强系统的柔性,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所以,有必要在ERP采购管理系统中应用业务流程重组(BRP)和工作流技术来解决以上问题。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BPR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改善。ERP采购系统需要不断地优化它的业务流程,使整个经营活动更加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因此,实施BRP是ERP采购系统具有柔性的保证。

工作流技术通常是实施BRP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因为工作流提供了经营过程逻辑与它的信息支撑系统的分离,并实现了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分离,这种方式在进行企业实际应用时具有显著的优点。它可以在不修改具体功能模块实现方式(硬件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编程语言、应用开发工具、用户界面)的情况下,通过修改过程模型来改进系统性能,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部分或全部的集成管理,有效的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的组织在一起,提高软件的重用率,发挥系统的最大性能。

二、基于工作流的ERP采购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构造了三层模式,这种系统结构除了具有三层结构的可伸缩性好、可管理性强、安全性高、软件重用性好以及节省开发时间等诸多优点外,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企业中和采购相关的部门连接,使采购供应链的参与者方便地参与企业的采购过程,从而为企业提高采购的效率创造了前提。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现上一般将定义时功能和运行时功能进行相对独立的实现。我们在系统设计中继承了这一思想,在体系结构上,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定义环境和运行环境。在定义环境下,定义者定义和维护过程定义数据,即工作流过程的执行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然后在运行环境下,执行这些工作流过程。系统的体系结构下如右图所示。

三、基于工作流的ERP采购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目前在采购订单审批和付款管理两个主要的流程中设计实现了工作流的应用,能够较了的支持采购的业务流程重组。本采购系统能够实现公司内部基本的采购工作和不同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采购订单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能很好的规范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并且拥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良好的人机界面。本系统主要分为过程建模、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查询管理、系统维护五个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左图。

1.建模工具WFMT下嵌入到本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实现过程定义的功能。

2.供应商管理是用来对供应商的详细信息进行录入、编辑等操作,以便于采购员中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完成订单申请,以及在付款管理中更好地与供应商协调。

3.订单申请是供用户来完成订单的内容,对订单中的详细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其中,申请单编号是根据系统当前的日期和当前的订单数自动生成;申请人和申请时间是系统根据当前的使用的用户和当前时间自动输入,不能由用户更改。当用户完成订单后,如果选择提交,则启动了订单的审批流程。如果没有提交,则该订单会以未提交订单保存起来,留待以后编辑提交。

4.订单审核是供用户对订单进行审核的界面。当审核员审核完订单后,按“提交”按钮,则该订单的审核信息会被系统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并根据订单的审批模型开始流转到下一个结点。

5.订单跟踪是为了便于了解订单的审核情况而设计的。当拥有该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便可通过此窗口来了解某项订单的审批情况,并可对滞留在某个结点的订单发出催办通知。

6.查询管理主要是对订单进行查询。在查询管理界面中,几个固定查询是方便可进行常用的查询。另外,还支持将综合查询,报表打印和生成Excel表三项功能。

7.人员管理界面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的详细信息(如人员所在的部门、名称、密码等)进行编辑、录入等操作,特别是对人员角色的定义以方便过程定义的流转。

8.权限管理界面是用来设置人员的权限,系统根据此权限赋予用户相应的系统功能。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拥有此权限。

四、总结

工作流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工作流技术构建的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良好的可扩展性等。本文对系统的体系机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建立了采购申请单审批工作流模型和付款管理工作流模型,并介绍了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化;采购;ERP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利润最大化”永远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更多的挑战: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信息化建设的困惑,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冲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利润目标已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采购是企业的成本中心,通常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普遍在60%以上。对于现代企业,采购不再是简单的购买,已上升到战略管理层面。随着企业对采购的重视以及采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采购效率日益增强,采购反而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又一源泉。尤其是生产型的企业,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

一、传统采购的弊端

传统采购管理存在许多不良的现状: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采购过程消耗过多人力、物力,同供应商的关系紧张,采购方式单一等等问题,其问题根源是:

1.物料采购与物料管理为一体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行使采购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供应部(科),也有企业将销售职能与采购职能并在一起,称为供销科。在这种模式下,其管理流程是:先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要求,然后由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定单、询价/处理报价、下发运输通知、检验入库、通知财务付款。

该流程主要缺点是: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完成,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2.业务信息共享程度差

由于大部分的采购操作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来进行的,没有必要的文字记录,采购信息和供应商信息基本上由每个业务人员自己掌握,信息没有共享。其带来的影响是:业务的可追溯性弱,一旦出了问题,难以调查;同时采购任务的执行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人员的岗位变动对业务的影响大。

3.采购控制通常是事后控制

其实不仅是采购环节,许多企业对大部分业务环节基本上都是事后控制。虽然我们承认事后控制也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前控制毕竟能够为企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一个企业的业务横跨多个区域,其事前控制的意义将更为明显。

上述传统采购管理的弊端,导致企业采购工作效率低下,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管理职能混淆不清,采购控制系统反应迟钝等等,如何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

信息化提供商结合现代采购管理新理论研发了一些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中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本文以ERP系统的实施作为采购管理信息化的典型解决方案,分析信息化对采购管理的作用。

二、信息化对采购管理的作用

1.提高了采购效率

实施了ERP,通过产品结构和物料清单,定义了每个物料的期量标准,把企业的产供销三项主要业务信息集成起来,同步地将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一次生成。如果需求有了变化,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将上千种物料的计划重新编排。采购计划员从忙碌的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

2.降低了采购成本

采购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响应效率,更重要的是见到效益。采购管理要见效益,首先要改变采购管理观念、规范采购工作。ERP系统通过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化,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其具体表现在:

(1)争取优惠。通过物料分类查询,对每一类物料,按需用的频度规定优选原则、简化物料的品种规格,保持一定批量,争取优惠。

(2)周密计划。ERP的计划可以延续到未来某个任意日期,这样不但可以按需采购,而且可以保证有足够的采购提前期和采购预算,防止因突发性采购而增加额外的采购费用。

(3)设置目标成本。企业通过运行ERP的模拟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的限额。

(4)控制库存量。ERP规定了每一种物料的最大储存量和最长储存期限。超过最大值时,系统会发出提示信号,以便管理人员采取纠正措施。

(5)严格控制付款程序。付款前,系统将自动进行全面对帐,如物料规格性能、合格数量、交货日期是否与采购单一致,报价单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只有全部相符才能执行付款程序,严格控制资金流出。

3.建立了完备的控制体系

ERP系统运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理念,建立了完备的控制体系:

(1)审批严格。虽然在传统模式下,我们也强调采购管理要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点非常难。通过ERP系统建立采购单据的审批控制流程,可以控制不同职责的员工可以采购哪种物料,其采购金额上限是多少,超过一定的金额必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否则ERP系统中将无法继续处理该单据。

(2)监督有方。系统提供了多种查询途径,如采购单编码、物料号、供应商号、采购员代码、交货日期等进行查询,及时跟踪采购合同执行情况。如发现业务处理有问题,则可以终止或暂停业务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如若发现某定单属于重复定单,可以将其暂停,查明原因,或取消该定单。

(3)分析预测。ERP系统可以随时运行需要的报表,来反映某一时期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包括趋势分析等,为下一阶段工作改善提供及时的信息。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物资管理;物资采购计划;企业效益

引言

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是整个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可以有效的降低市场风险性,指明企业物资采购方向,促进物资供应程序有条不紊的开展,为企业节省物资采购成本,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物资采购计划有着深刻的认知,对企业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举措有着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的定义

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的定义指的是,企业物资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物资采购计划,在物资采购计划管理中需要进行市场调研、质量监督调查、物资品控、考核总结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同时从物资的货源选取、比价、采购等过程也需要进行管理。要想做好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做好物资计划分配,从而确保企业生产所需物资能够实现综合平衡。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物资配置综合平衡

物资采购计划管理会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物资采购计划工作,可以实时把控企业物资供需关系,然后进行有计划的采买工作,避免公司出现盲目采买物资现象,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有利于企业物资配置综合平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监管力度

物资采购计划管理会在整个物资采购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各部门、各环节的实时监管和跟踪,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的个别采购员非法牟利,损坏企业经济利益等现象,加强物资采购监管力度,可以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真正落实,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的风险性。(三)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必须要把控好源头物资方面的管理,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可以有效的把控企业对物资采购方面的费用开支,根据企业生产活动,把握物资市场行情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合理的计划采购,有效的为企业采购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的具体举措

(一)改变传统的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观念

目前,很多企业对物资采购计划方面的管理认知存在误区,管理层次分级很少,不注重对物资采购计划工作方面的严格管理,认知制定采购计划没有实际的意义,从而导致出现物资采购计划不够精准,盲目采购物资情况屡见不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此,企业要改变对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软、硬件设施的大力支持,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更加具有弹性和灵活性。

(二)制定详尽的物资采购计划

企业要做好日常的物资采购计划,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严格经济核算、实行择优选购的原则,制定详尽的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计划主要包括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要求、计划单价、进货时间、采购地点,以及采购成本的考核等,如表1所示,详尽的企业物资采购计划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推算,做好监督指导作用,减少企业物资采购的盲目性。

(三)提升物资采购计划的精准度

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物资管理方面必须要提升物资采购计划的进准度,对物资采买的时间的合理性、物资的质量把控、物资的价格对比、物资运输的跟踪和物资存储的监督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有着精准的把握,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当企业物资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如煤炭在冬季的价格高于夏季,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在物资采购时间上选择夏季,节省一部分企业采买物资的成本。

(四)发挥物资采购计划执行中的监督力度

企业在实施物资采购计划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其监督管理的职能,对各部门、各环节都应进行实时的监管和跟踪,确保物资采购计划是否落实到位,如大体对物资采购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主要有三个部分,即订单的执行、合同的签订以及物资入库,还要对物资采购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对于违规者严惩不贷。同时还要对于物资采购过程中隐藏的潜在风险上,要及时的调整和规避,确保物资采购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篇11

[关键词]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影响;对策

企业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环节。我国《标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现代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驱动下,积极主动优化企业采购管理,进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供应链中,采购使得供应链的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对于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供应链模式对企业采购的影响

1.企业由为库存采购转变成为订单采购。在以往采购模式中,采购部门仅仅是执行生产部门确定的采购任务,目的也只是为了及时补充库存,防止库存缺货,而没有从整体上考虑生产、销售,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甚至丧失市场机会。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企业采购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企业从内部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在供应链管理下,企业打破了原有的竞争界限,从内部采购管理开始向外部资源的管理转变,建立了一种新的、不同层次的、精而优的供应商网络管理体系。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数量的供应商,逐步优化网络结构,更多地参与到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协调供应商计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资源共享目的,从而保证供应链的正常供应关系,维护企业的利益。

3.企业从采购商品管理转变为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共赢。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形成了上下游企业战略联盟。采购商、供应商不再是单一的买卖关系,而是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有效地降低库存积压成本,解决处理产品成本与质量等有关问题,同心协力降低采购成本。

4.企业采购从单一的计算机运用转变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给物资采购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扩大了采购渠道,制约了采购风险。采购工作已经不是单纯的采购,而是基于完整的、健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多重采购系统,大大提高了采购管理的效率。

二、供应链模式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对策

1.实施战略采购。战略采购是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提高企业能力开展,以实现企业的远景计划。实施战略采购是企业适应环境的必然,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因而企业应当在供应链模式下进一步充实完善企业采购战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效配置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加快采购信息化建设。采购信息化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采购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要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和ERP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搭建起采购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对企业采购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帮助供求双方实现信息共享,完成采购行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以适时生产订单驱动采购。随着供大于求的市场变化,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为订单而采购,减少库存。适时生产的订单驱动方式将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各个工序实现同步化生产,采购原材料直接配送到制造部门,减少采购部门的成本费用与库存积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同时企业要让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共享制造部门的信息,提高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在订货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反馈,修正订货计划,使订货与需求有机协调配合起来,最终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4.建立战略联盟。企业要与供应商之间保持长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通过给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反馈物资使用情况、加强对供应商的业务培训,共同制定有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促使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让供应商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简化采购流程,降低交易费用和采购风险,真正实现以“双赢”为目的的战略联盟。

供应链管理模式督促企业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库存,从而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流程运作,以取得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采购管理要适应供应链环境的要求,不断优化采购模式,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康贤刚.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模式

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10,(6).

[2]叶志阳,谢林海.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

管理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2011,(2).

篇12

【关键词】教育装备;采购管理;政府采购

一、教育装备与采购管理

1.教育装备

近几年教育装备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04年开始至今对其各方面研究开始广泛。艾伦(2006)教授认为教育装备学是教育学与装备学的交叉学科,来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1]。吕波(2006)从辞海、发展历史、军事等角度对教育装备进行定义。他对于教育装备的定义为: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为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而配备的各种资源总和以及对其进行相应配置、配备的行为与过程。并且认为该定义包括两部分内涵,名次形式与动词形式[2]。殷常泓(2006)并提出“教育装备管理”定义: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装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3]。

本人基于XX政府长期采购实际情况,将学校一般采购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分成以下类别: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交互电子白板、触摸电视、相关微机室设备等;

网络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综合布线等;

其他辅助设备:监控系统、音响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的学校组织会对不同的设备有着不同的分类,而以上分类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普及实用性。

本文主要采取以上研究者观点,这也是目前教育装备比较权威的观点。

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众多的文献认为有效地采购能够对公司起到促进作用。如,Cousins,P.D.,Spekman,R.,(2003)论述采购管理中的关系,认为有效的采购能够促进企业发展[4]。沈小静(2003)等在采购管理一书中定义采购管理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任务进行的管理活动。为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所需的物料对购买、储蓄、供应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5]。董刚(2010)中论述采购时,广义的含义为泛指企业在一定条件对所需资源的购买。采购是连接供应商与外部企业重要的节点,它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资源需求,更加强了整个供应链的完整与流通[6]。

由此可见,由于行业、企业的特殊性,不同的企业会采取相适应的采购管理。其特点、采购环节、采购管理系统都不尽相同。本文所指为教育装备在采购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教育装备的采购管理

目前对教育装备的采购管理还没有较为广泛的研究,对于教育装备的研究基本上局限在教育装备的范畴、教育装备的管理体制、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

本文以XX市对教育装备的采购管理为例进行流程论述与理论研究。

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定自身所需要的相关仪器设备,并生成申请报告交付政府管委会,然后管委会根据财务预计等相关政策决策后通过政府采购进行公开招标,具体招标由招标办负责。招标后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条件选取,最后签订合同,进行交付即可。

将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几步主体活动:

1.学校

学校是需求的发起人也是整个采购过程的最终用户。首先,学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列举出需要购买的设备,此项包括基本设施,如视听设备、pc机、显示设备、主机等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软件平台、软件系统开发等。

然后学校根据所需情况填写教育装备采购申请报告,并在学校内公示,得到学校方面领导决策然后提交。

再次环节,学校作为需求的发起方,需要注意需求的正确性。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财务预算的合理情况下设立需要采购目标,切不可盲目追随其他高校,而更多地是根据同类学校的教育条件、教育需求设立相关采购计划。学校应当在采购计划设定的同时注意自身的教育装备的管理,如教育设备使用规章制度,教育装备管理制度,维护、更新负责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促进教育装备对教学的发展、教育效率的提高起到作用。

2.管委会

政府管委会的任务是根据各个学校提交的采购申请计划表格进行统一分类,并根据政府财政预算对各个学校教育装备采购计划进行初步把关。在这一环节中,管委会应当提出不切实际采购行为,对过高要求的采购进行否决。在对各个学校采购计划申请详细信息考核完毕后,得出初步的采购决策方案,提交到上层得到有关部门的决策同意后便可以进行采购行为。这一环节中,管委会作为采购整个过程中的控制者,需要及时明确各个学校采购情况,对不同学校提出的采购行为进行预判,控制采购金额、规范采购数目,做到合理审批、规范采购等行为。

3.政府招标办

目前本地对于教育装备的采购采取的是政府招标形式,政府招标办便是执行主体。招标办根据管委会提交采购具体情况,拟定采购招标,经过核实便可在政府网站或者相关采购平台,如中国教育装备网、慧聪教育装备等进行招标。然后,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招标信息进行分析评比,得到最终的供应商方案。

在此环节中,招标办需要尽可能的扩大招标范围,尤其在达到采购需求的同时选取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一直以来是采购环节中的重要问题,也是采购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招标办需要考核供应商的资质、品牌效应、服务、产品质量、环境等一系列指标。

三、采购管理建议

在采购环节中往往涉及的主体较多,会产生复杂的管理关系,因此应当注意处理跟踪、控制等环节。以下是本文对采购管理中的相关建议:

1.控制与跟踪管理要做好

整个环节中学校基本不需要进行对采购流程的监控等,其他如管委会、招标办及政府相关部门都会对采购进行必要的控制欲跟踪管理。由于采购所牵扯的财力、人力较多,为达到采购目标政府应当采取监控措施。定时汇报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环节负责制、监督平台设立、评议小组成立这些措施都能有效的对采购流程进行监控。

2.做好合同档案管理工作

由于学校、政府、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涉及教育装备信息较为繁杂,因此做好合同档案的管理需要引起重视。对于政府与供应商签订的购买合同、学校向政府提交的采购申请档案、政府采购决策、政府控制评定档案等一系列涉及合同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专人、专部对此进行整理,并进行存档。这样可约束供应商、政府相关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能促进政府通过教育装备的采购情况了解学校教育水平,对促进教育教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论

本文以XX市本地教育装备的采购管理为例,论述了教育装备采购的一般管理流程,并对其环节中所涉及的步骤进行说明,对参与主体进行了描述性建议。教育装备的采购作为政府采购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政府相关部门、供应商等通力合作。根绝各地实际情况,恰当的学校教育装备采购需求、控制严密合理的政府采购、服务到位质量保证的供应商选择都是保证教育装备采购行为实施的成功保障。

参考文献:

[1]艾伦,许成果.教育装备学的发展与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06(1):5-7.

[2]吕波.提高高校教育装备采购效益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殷常鸿.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4]Cousins,P.D.,Spekman,R.,2003.Strategic supply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ter-and intra-organisational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9,19-29.

篇13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现状;措施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新一轮改革,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化企业的管理质量愈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企业采购效率与质量,成为当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采购管理是一项涉及到众多理论分支的研究内容,采购管理的改革需要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营销执行、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倾力配合。只有在实现集团各个子公司、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组织整合,才能完成跨越式的资源调配,提升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效率。

一、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1.集团化企业管理概念

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将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纳入集团管理的整体战略还需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Dean•S•Ammer提出的集团化采购管理流程理论。集团化采购的具体概念有很多,结合当前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发展现状,应该被定义为通过规划和设计采购控制战略、执行采购实施战略的采购决策和管理过程。

2.集团化采购管理相关过程

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行支撑,并且明确对采购各阶段的战略任务、涉及的组织机构、执行的具体工作进行划分,并根据流程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动态管理和静态分析。根据管理学相关研究,集团化企业的采购与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组成(见下图)。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是集团化企业采购战略管理的基础阶段,该阶段企业主要针对集团企业采购的事前信息进行基础性的准备,包括采购战略的制定、部门采购计划的申请以及采购信息的汇总。有采购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梳理和规范后提交集团的采购管理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正式进入该事项的采购操作。阶段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需要按照采购部门需求和采购物标的将采购计划进行划分,分为普通型物资和战略型物资两种。普通型物资包括办公用品、福利用品必要的损耗等。这部分物资是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要的消耗,并且有着数额小、采购渠道固定、采购渠道透明的特点,采购者只需要按照计划值向固定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即可。战略型物资包则是企业制造、经营中依靠的主要原材料等供应物资,其价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状态。对于这部分物资,则需要企业根据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物资价格,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通过严密的手段圈定供应商,并且签订严格的物资采购合同,配合物资质量检查技术手段。采购过程中需要监督和审计人员对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阶段三:改进阶段该阶段是对采购准备和实施阶段的重要总结。包括采购结果的审计监督,采购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评定、采购流程的优化、采购战略的动态调整和采购组织的调整等。

二、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集团化采购管理缺少“新”认识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并因此而引入了更多的工业制造理念,比如德国的“工业4.0”体系,就是工业制造与信息网络的完美结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冗余资源。但是在物资采购管理上,很多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物资采购的新趋势,对于“采购=信息”的新理念认识不透彻,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2.组织结构管理混乱

当前大部分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在组织结构上采用混合组织结构,即将职能式组织结构与指令型组织结构混合布置,缺少矩阵型组织结构的标准化设置。导致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组织结构混乱,不同指令源的指令相互矛盾时工作人员难以借助评价指标确定指令优先级,必须经过固定的请示程序来确定指令内容。这种混乱的组织结构模式制约了集团化企业采购部门的人均利润率提升。

3.采购方式单一,审计监督效用弱

当前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和采购规模制定采购方式,相比于国外灵活多变的自动化采购信息网络,国内的采购方式较为单一,大多采购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在无形中增加了采购的流程和时间,对于不同规模的物资采购也缺少灵活的变通手段,提升了采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对于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中的审计工作,首先是审计工作管理不严格,监督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其次是对内部审计“重视”态度的来源上,不少部门和个人对待审计“畏之如虎”,怕审计、不愿接受审计,想方设法躲避审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新时期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质量提升措施

1.转变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理念管理

对于新时期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质量的提高,还需要从转变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理念上着手。大型集团化企业在采购管理上,首先要树立时效意识,提前针对集团的采购战略进行物资储备管理,包括物资采购方式战略、渠道战略、数量战略、品质战略和价格战略。利用新型的数字化集成采购系统完成集团采购的上下游沟通,理顺产业链,调整资源配置,实现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规范化。让集团的各个子公司、项目部、办公室都能针对自己的发展需要获得适当的资源支持,提高办公、经营和生产效率。

2.理顺集团化企业采购组织结构管理

当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就是理顺集团化企业采购组织结构的管理。集团化企业体量大、部门多、业务复杂,采购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为绝大多数部门服务,难免接受不同部门的指令。对此集团化企业应当设立自己的组织管理模式,结合组织轮中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采用横竖两条指令线完成指令的输入和判定,当指令发生冲突时,自动判定优先级并完成沟通。实现采购管理部门的高效化、自动化办公。最终提升采购管理组织效率。

3.完善集团化企业采购方式管理

对于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方式,应当结合企业的采购内容与规模生成相应的采购方式。但是也并非绝对按照既定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管理。比如针专用的行政法规和别地方政府法规,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方式进行采购。再有就是结合供应商选择范围、数量和供货渠道、付款方式选择采购方式,灵活掌握招标、谈判、询价、网上竞价、协议采购等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实现采购方式的多样化和供货方选择的适用性。

4.创新集团化企业的“审计增加价值”作用

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增加企业的效益。因此,在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中,必须创新审计形式,采用“审计增加价值”理念指导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单纯监督管理变为预防风险,提升企业管理价值的工作部门。提高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甚至企业整体的人均利润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需要结合市场的现实状况和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来完成改革和管理。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多样化的采购方式、高效严格的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对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要增强企业的采购管理监督审计,让采购管理在阳光和规范下运行,提高集团的经济效益。

作者:张彦君 单位: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龙.公司采购成本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7):78-80.

篇14

关键词:印刷制造业 供应链管理 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75-01

1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及采购管理的定义

简单的讲采购就是等价交换,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定好合适的对象和合适的物资进行等价交换的过程。从深层次来讲通过除了以等价交换的方式来获得物资之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物资的使用权,以达到满足自我需求的目的。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更全面的了解其含义:(1)采购是一种经济活动。(2)采购是从资源市场获取资源的过程。(3)采购是物流和商流过程的统一。

2 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的特点

(1)协同采购。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可以通过合并共同采购需求加以实现采购优势。

(2)采购物流的整合。一体化要求销售、生产计划、库存、采购和质量控制之间紧密合作,各部门不能只遵循自身的原则。

(3)采购管理集中化。采购管理集中化可以集中整个集团的采购力,对供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增加采购商务谈判的筹码,使采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便于公司主体资源的优化。

(4)采购管理专业化和职能化。许多公司将采购部门从生产部门独立出来,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管理并配备专业的团队,对其相应地管理。采购部门职能越发的完善,既要满足生产所需、又要做好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资金供应计划、控制和形成采购供应战略等等,达到节约资金、降低库存指标等一系列管理战略资源和供应商资源。

(5)即时采购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率的增长得到企业越来越关注。企业内部实行即时采购和全面质量管理。为能保证即时生产的顺利运行,严把质量关。

3 我国印刷制造型企业采购管理现状

3.1 分级、多头采购,一致性差

印刷制造业采用职能管理模式,企业确定了当年的产销计划后,报上级公司审批。而上级公司审批时,只关注投资是否超限,大型项目是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宏观进行控制;企业又分为不同的产品,除了资金规模、项目大小界定不同外,管理模式相同。由于实行分散式采购,企业在实施采购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采购的价格和以何种方式与供应商进行交易。一般而言,是通过多个供应商进行报价,充分利用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作为合作者。与价格比起来采购的质量、数量和交货及时率却处于次要地位,而且这些问题都是通过一些事后验证和控制的方法来实现,及时性很差,经常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

3.2 高度关注采购“杀价”,综合效益意识淡薄

企业根据自己想要采购的相同或功能相近的项目,组织采购而不是统一调度或筹集资金进行一次性的安排,无法从源头上给予“通盘的、宏观上的”考虑,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3.3 采购成本高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采购模式,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许多资源浪费,包括人员、物流、供应商等等,造成了整个集团采购成本的居高不下。就全集团而言,对相同或功能相近的采购项目,出现分散进行多次、重复采购相同类别的问题,重复劳动增大了工作量,又不能获得更大的规模采购效益,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4 事后把关,质量控制不及时

由于采购由企业单独实施,企业很难参与众多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在采购之前很难被知晓,往往只有在采购后的验收过程中才能知道所购商品的质量是否符合预订的标准,这时再换货、退货或另外寻找其他供应商有可能给企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缺乏合作的质量控制会加大采购商品质量控制的难度。

4 供应链管理下印刷企业采购管理面临的挑战

4.1 需要完善并规范供应商管理体系

对于供应商的评估在后评估环节做得不够,缺少具体的应对措施,往往只停留在根据权威人士评估的排序上;各部门之间往往得不到评估结果的有效分享,不能实现供应商的动态循环和对供应商做出比较客观、全面、具体、动态的评估;其实对供应商的规范管理我们应该还是从头抓起,从基础落实,从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骜远,什么奖什么牌的,其实真正做到了,企业的地位、影响力会随之而来。

4.2 需要加强供应商管理环节的衔接

对于供应商的管理,每个企业也有自己管理供应商的一套办法。比如: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估;技术部门会对产品进行技术交底;制造部门会对产品的使用质量和服务质量有一定的评价等等。目前上述环节没有形成一个管理的闭环结构,要把这些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应产生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有机地将各个环节衔接到一起,还要利用上下环节有效地结合。

4.3 建立供应商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信息共享管理

由于供应商管理中的重要信息涉及到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而每个部门提供的信息又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合同执行、运行质量、供货及时性、服务到位等信息可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而这些信息需要信息管理机制来追踪和采集并完善的。其中信息共享和利用尤为重要。目前,从横向层面来讲: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收集到供应商管理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实现共享。

4.4 供应商选择方法需要补充和完善

(1)传统的供应商评估指标已不健全、不适应集团发展要求;(2)供应商评估方法认为因素太浓,主要缺乏定量分析。(3)供应商评估程序有待改进。只注重为评估而评估,缺乏对供应商评估的长效机制,缺少实时监控以及事后评估。

4.5 供应商管理模式需要补充和完善

根据目前供应商情况和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情况。可以采取多元化的供应商管理模式来分门别类的管理不同种类的供应商,从而更大限度的激发供应商的积极性。供应商管理的特点以及供应商管理现状来看:采购的产品基本用于产品,最终消费者就是企业本身,而采购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供应商。另一方面,正面临从采购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这种采购模式虽然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但是采购风险在客观提高了,对供应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需解决下面两个关键问题:(1)供应商管理体系的构建,从战略高度构建集团供应商管理体系以及落实具体实施步骤,包括供应商管理的体系框架、支撑环节、关键环节等。(2)急需建立基于产品的供应商选择评估方法和模型。

所以,在采购管理集中化、职能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下,印刷制造业应由传统采购方式,将逐步建立企业发展战略的供应链,坚持全生命周期采购,由“按需定采”向“按需定采”、“按存定采”、“按实际供货能力定采”相结合的供应链采购策略值得印刷制造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忠宗.采购管理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