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标准范文

土木工程标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土木工程标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082-02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的基本知识以及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工程材料性质和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改善性能的途径,并获得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打下理论基础,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的相互关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标准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设计的理念及思路

该课程主要是为了使未来的建设工程师了解和掌握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贯彻工程应用和创新两种理念,加强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重视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和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科学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土木工程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应从工程事例出发,回归于工程应用,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演示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目标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组成以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并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利用理论知识知道改善材料性质的措施,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

3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及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可以以不同项目为教学组织主线[4],以不同任务作为教学模块,分为11个教学单元。

(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热性质、材料的耐久性。主要让学生熟悉材料的物理性质,掌握从材料物理性质分析材料的性质方法,会根据材料的结构构造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和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结构构造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了解材料的热性质。

(2)气硬性胶凝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石膏、石灰、水玻璃。主要让学生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特征,以及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了解石膏、石灰的种类及生产;了解其制备技术及制品的技术性质。掌握水玻璃的生产及特征,应用;掌握水泥的生产和水泥的组成材料,会根据胶凝材料的特征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3)水泥。主要内容包括通用硅酸盐水泥,其他品种水泥。主要让学生掌握水泥的生产和水泥的组成材料;掌握水泥水化硬化,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水泥的技术性质;掌握水泥石防止腐蚀的措施;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运输、储存,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简单了解其他品种水泥。

(4)混凝土。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质量波动与混凝土配制强度,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粉煤灰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其他品种混凝土。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掌握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分类、组成材料及对组成材料的要求,混凝土常加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特性。通过学习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会在实际中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调整;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了解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及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步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熟悉混凝土配制强度波动规律;了解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配合比设计及应用,熟练掌握粉煤灰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5)建筑砂浆。主要内容包括:静矩和形心、惯性矩与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矩、组合截面惯性矩的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及性质,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抹面砂浆的配制和应用。

(6)砌筑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其它建筑砂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砖、砌块、砌筑石材;掌握各种墙体材料的技术性质与特性。

(7)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主要内容包括沥青的分类及石油沥青的基本结构组成,沥青的基本性质,沥青的技术要求与性质,沥青的掺配、改性及主要制品,沥青混合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沥青的组成结构及石油沥青;熟练掌握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熟悉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能及其标准和选用;了解改性的沥青材料及其制品。

(8)金属材料。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钢材,铝合金及制品。主要让学生理解钢材的性能及应用。熟悉钢材的分类,掌握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熟练掌握钢材的拉伸性能,熟悉钢材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掌握钢材冷加工及r效。基本了解铝合金及其制品性能。

(9)木材及制品。主要内容包括木材的分类与构造,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防腐与防火,木材的综合应用。主要让学生理解木材的性质及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木材。掌握木材的主要性质,了解木材的分类与构造,了解土木工程中常用木材,了解木质材料制品和木材的防腐与防火。

(10)建筑功能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绝热材料、吸声材料。主要让学生了解绝热材料,吸声材料的概念;掌握绝热材料的特性,了解常用的绝热材料,掌握吸声材料的性质;掌握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了解常用的吸声材料。

参考文献

[1] 郭培英.浅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标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5):72-73.

[2] 任翔,石小平.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物流市场营销》课程标准设计[J].交通企业管理,2016,31(6):74-76.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标准;课程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类专业,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都是土木工程教学中的指导性文件,但功能作用不同,因此需要探究其内在联系和区别,明晰两者的辩证关系.课程标准放弃了课程大纲那种直接指明“辩证唯物主义因素”的做法,努力体现“实践性”在课程体系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编排、具体内容的处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上,尽量体现课程内容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这一原则,课程标准尽力体现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可以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全面、深刻的、整体的认识和理解[1].

1现有课程大纲的不足之处

1.1忽视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大纲只是片面地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对素质教育的倡导,我们必须抛弃这种传统观念,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教学受到束缚,忽视课程的其它环节

传统的教学大纲详细的规定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都只关注于教师如何传授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如何更快更好地使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这就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在教学上的创造性.

1.3限制了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教学大纲没有考虑保留一定的空间,使教材具有其专业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这是因为教学大纲过于严格地对教学内容作出详细的规定.而对于我国来说,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将教学要求统一地应用到所有的地域中,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教材来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水平的高校专业教学中.而教学大纲对教材作出了详尽的,教材编写也受到这一限制,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教材的特色化与个性化的发展.

1.4课程大纲的弹性化不足

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了极其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并来指导教学,可是这种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不能满足教学工作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一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模式.以上所列的不足之处显示了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说明其被课程标准所代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的对比分析

2.1目标不同

课程标准制定的目的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课程大纲制定的目的则是编排和确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应掌握的基本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包含了国家对学生接受了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后所应达到的要求的具体描述.而教学大纲则主要包含教学重点、难点、学时等具体内容.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的本质区别在于,课程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注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考虑了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另外,课程标准中也对教学的要求、建议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课程标准中不再涉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如何进行时间分配等一系列的具体内容[3].传统的教学大纲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途径以及策略.而新的课程标准不忘关注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同事也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自觉的独立思考、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4].

2.2课程标准向多元化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中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发展过程,表现出多种模式的多元化的趋势,即课程标准将学生模式、教师模式与课程模式融为一体.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不再只考虑最终评价和评价评判功能,而是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发展功能.

2.3课程标准向弹性化发展

传统的教学大纲不仅明确的规定了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而且还规定了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的要求及深度、难易度指标.此外,一般的教学大纲都对教学顺序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如章节、课时等.这些规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新的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为教材的编写者、教师的教学留下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2.4对待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认识上的差异

课程大纲对土木专业课程的基本定位是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课程标准认为,课程的设置及目标应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论课程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培养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知识技能而且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真正成为能够为全社会服务的有用人才.另外,从课程的广度上来说,课程大纲主要是从学科的角度作出要求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而课程标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

3两者的辩证关系

3.1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比课程大纲在理念和课程目标具有先进性.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的制定的思想基础,也是是构建整个课程标准的中心思想.课程标准的每部分的具体规定和具体内容都是依据这些理念而进行的,课程标准与基本理念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总的来说,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够展示土木专业课程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大纲的修订、课程标准的研制,是这一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

3.2课程目标

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者的基本思想都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但是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个性的发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4结语

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上可以看出,课程大纲对基本理念是没有明确论述的,而课程标准却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基本理念.它是课程标准的基石和理论支撑.与课程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是本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这一理念规范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土木工程课程大纲的目标体现在其教学目的中.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可以阐述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4个层次.课程大纲在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作出详尽和具体的规定,而课程标准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的态度作出规定.所以,对于课程标准来说,不仅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的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目的即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亲身实践、灵活地处理问题、不断地自我更新、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它是使用社会发展的表现,也是实现培养具有良好质素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2.

[2]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49-52.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85-286.

[4]张中华.高等教育专题新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343-363.

篇3

关键词:浅析,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 实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career development. Civil engineering many is the guarantee People's Daily life of normal engineer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to be carried or engineering, but,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so have many problem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is about to seek civil engineering new management methods, along with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vide opportunities, through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etc.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 and implementing way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analyses,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目前,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时代是21世纪最显著的标志,它利用互联网,描绘了一个现实世界以外的虚拟信息时代,使知识和信息得到快速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在土木工程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信息技术的因素,使土木工程信息化的脚步加快。就现在的形势看,土木工程信息化在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仅仅表现在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尚未对实际产业产生规模效应。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如整体发展水平低、工作模式粗放等,严重影响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作为一门新学科和新产业,它的建设尤为紧迫,建成后对我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1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内涵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实施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对土木工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和安排。土木工程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虚拟系统,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网络技术的知识,又有土木工程建设的内容,同时还有管理方面的知识。利用土木工程信息化系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的管理和监管。不但如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全国各行业之间能实现工程建设和设计管理等信息的共享,土木工程的各个单位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工程各项内容的开展,例如,招标、投标、设计、监督等等,而企业的个人用户为了方便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可以从网上获取相关的资料和技术,遇到问题还可以寻求专家的帮助。所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建设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专家系统。从而使得土木工程的建设单位各人员可以互相的协调沟通,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土木工程的管理更科学、系统、有效。也使得土木工程的整个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不断完善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这一新业务。 2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对策 目前,国内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了土木工程建设系统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为我国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一些高科技公司为土木工程建筑领域研制了一些高质量的软件,为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再加之大规模、强需求的行业形势,促使土木工程信息化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在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实施中要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2.1转变观念,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总框架

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时代的产物,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其中蕴藏着有利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能墨守陈规,要转变观念,不能满足于目前已取得的成绩,而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更好的构建我国的土木工程信息化系统,争取超越外国先进水平。尤其是管理者要构建一个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总框架,这是进行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起到纲领性、方向性的作用。

2.2建立土木工程信息化的三大系统

(1)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建筑师的创新设计需求,他们可以利用系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的构思,可以跨越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创作设计出传统方法做不出来的新成果。此外利用系统可以节约成本,节约时间给工程节省很多的开支。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经济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在整个建筑行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样,因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出现漏洞而导致的事故也逐年增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为了减少这一现象,就要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能够在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前提下,还能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建筑成本,这对于整个土木工程行业设计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现状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会影响到后期工程施工的进度,还直接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不良后果。近几年来,大型桥梁的建设以及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都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这就促使土木工程建设中的结构设计人员能够充分地考虑各种因素,来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不规范。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现有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标准较低,也不规范,比如说,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土木工程结构的牢固性和实际承载力等这些相关的标准都低于其他国家,这就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从根本上就达不到安全使用的标准,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差。在一些土木工程的安全事故中,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差就是重要原因之一。结构设计的稳定性,是整个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结构设计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出现稳定性差的问题,根据土木工程结构自身具有的延展性,就会对整个土木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缺乏耐久性。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耐久度不高,也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域差异大,而气候的差异也直接提高了对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行业的要求。而有些设计人员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忽视了环境气候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使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4)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效果差。近年来,我国的地震灾害时有发生,所以,为了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能力,国家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系数又有了新规定。但在实际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性,而忽视了对承重墙荷载力的实际测试,一旦发生地震,这些工程结构根本无法抵抗剧烈的震动,造成墙体开裂甚至是坍塌,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2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措施

(1)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前,应该选择行业内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单位往往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先进的设计设备,设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他们能够充分考虑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为以后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2)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应当对已有的设计理念进行反复的论证和提高,并且对一些概念性设计随时保持思路清晰。目前,概念结构设计已经成为保证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的主要设计思想。打个比方来说,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同时,可以利用精准的计算对概念结构设计进行核对,以此来获得更具有可行性的结构模式,进而提高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对涉及到的所有数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计算。要运用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项目进行细致划分,并且逐个的对所有子项目进行核对,争取不遗漏任何一个项目的计算内容。这就使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4)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简单而准确的对设计文件进行细节说明。由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针对一些重要的提示内容或细节,设计人员应该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设计,更应该将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设计思路和施工工艺加以说明,进而在后期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中,保证安全性和设计人员的安全预期相一致。

(5)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出现的变更。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系统工程,其中每一个结构之间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某一个结构因为客观因素需要改变时,不仅会影响这个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性能,还会对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结构造成影响。所以,在设计之初,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尽可能的适应现有的施工条件,以此来减少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损失。

3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经济性的措施

(1)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的经济性,可以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之初就对整个成本进行控制,最常见的就是招投标,它可以利用设计方案、施工成本等综合性评估来选择最能实现经济性预想的施工单位,以此来降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成本。选择一些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尽量避免假公济私的行为,并且综合考量它的结构设计方案,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保证低成本,极大地减少了土木工程的总体投资,提高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2)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采用灵活的设计思路以及方式。尽量避免使用标准图来作为设计的参考资料,尽管参照这些标准图可以大大减少设计的难度和时间,并能够有效规避设计错误带来的风险,但是,由于这些标准图往往都建立在高标准的基础上,而高标准就代表着高成本。因此,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应当利用本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在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设计出合理的结构方式,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

(3)在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到所涉及的安全因素和数据参数,比如材料、面积、布局、所需钢筋数量等,这些因素单独拿出来可能很微小,但是却会对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的安全质量和经济性造成影响。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对施工材料的价格或者数量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会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造成材料的浪费或者影响。而关于结构构件,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它本身的极限载荷量和其他参数,并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所有参数尽可能的进行合并和统一,以此来控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4)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不仅仅会涉及到单纯的施工环节,还会需要大量的辅资料和工作。比如说地质勘探获得的资料和数据、材料检验检测数据等等,这些环境气候、地质结构等客观因素会对结构设计的标准化和安全需要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保证结构设计的经济性,需要设计人员能够与各个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合作,并获取设计所需的全面性资料和数据,来辅助提高整个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4结语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保证整个土木工程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也是整个土木工程项目耗费资源最大的体系。因此,在当今土木工程建设行业中,就要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能够在保证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到整个结构设计的经济性。所以说,只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保障,才能使整个土木工程建设行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倩,林红利,许龙等.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措施[J].四川水泥,2015(5):209.

[2]黄小新.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6260-6261.

[3]黄樊薇,孙远亮,李国钰等.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10141.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S969 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本身的内涵和具有的特色

1、土木工程信息化本身的内涵

单就从技术形式上来说,土木工程本身的含义是说在我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以开发运用土木工程信息的资源和技术为重心,以靠网络电子技术和通信方面的先进手段为基础,将新型的技术进行扩散,将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共享,达到可以随时随地的提供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行业的影响上来说,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奖土木工程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一过程就叫做土木工程信息化。它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包括了:政府的监察、公司的管理、培训、监察,监督,施工等等,特别是对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更好地解决了工程量大和信息分布不均的问题,将我国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水平进行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特色

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特色就是明显的知识经济性。在其中所涉及到的不同的信息、管理和技术就是其核心的生产要素,土木工程信息化在本质上的表现形式是依托互联网将土木工程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共享。

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三大属性:及时性、远程性以及互动性。也就是说可以随时随地的为需要者提供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没有时间,地域等的限制,达到完全自由的状态。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意义

土木工程信息化是顺应目前项目建设量日趋扩大和技术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土木工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是促进土木工程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我国今后土木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以信息系统的出现为标志,该系统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管理中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中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组织内部更多地通过对等的信息传递方式来沟通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1、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的形成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土木工程进行变革,在信息方面实现互通和互联、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化,最终开启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的大门。

2、形成廉政的政府监察体系

采用在网络上办公、远程办理政务、信息公开化等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一个更加廉政、有效率、透明化的政府监察系统的形成。它一方面可以帮助相关行政部门在决策、管理以及为公众服务方面的水平的提高,还对催生一个全新的公正的建设市场有着深远影响。

3、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国国内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快,土木工程又是其支柱性的行业,土木工程信息化可以为这个行业带来进步,并会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建立新的经济提高点,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柴加火。

四、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战略方针

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制定完善系统的方针政策,以下几点主要是土木信息工程的战略目标。

1、在传统土木工工程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达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兴产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2、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高效透明的政府监管系统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网络版办公、远程政务、信息公开等方法来实现。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决策水平和服务水平,还可以树立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与亲民性,这也将最终催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建设市场的加快到来。

3、我国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之一是土木工程行业,土木工程行业的兴衰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必将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以此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现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出力。

五、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实施方案

经过对众多建筑工程信息化项目的实际调研,信息资源规划、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3个模块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构建建筑工程工程信息化实施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信息技术、土木信息学科、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

图2 建筑工程信息化实施的总体框架

1、土木信息技术

土木信息技术以信息接收终端、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考虑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及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目的和特点,意在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建设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土木工程信息网。土木工程信息网主要由各种局域网和国家土木工程公众网组成,局域网是由某个企业和某个具体工程设立,包括工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和企业管理体系等,目的是实现生产的高效运转和企业管理,公众网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土木工程信息的共享。

②土木工程信息接收终端。包括台式或手持式终端,而手持式终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基本功能是工程人员可以通过其随时与土木工程信息网进行信息交换,得以获取技术支持。

③土木工程信息的网络传输标准。首先,在现有电子产品生产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土木信息移动接收终端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研发和生产的标准,保证信息能够准确、迅速地传输,包括移动终端与土木信息网间的传输、移动终端与PC机间的传输以及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等。其次,根据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现有信息技术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对所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并对每类信息制定其传输的实现格式与标准,保证土木工程信息可与移动通讯网络兼容,同时,保证不同土木工程信息网之间、信息网与接收终端之间能够进行顺畅的信息交换。

2、土木信息学科

土木信息学科是将传统现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边缘交叉学科,任务是在土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学科建设,并对土木工程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研究,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培养专业人才。

3、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

土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整个土木工程产业的结构调整,可以有效地解决制约土木工程发展的若干问题,使粗放型的产业结构得以整体优化。

①形成土木信息技术服务新行业,用以承担土木工程信息生产、维护及传输的任务,为整个土木工程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②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的大量渗透,可以极大提高土木工程的劳动生产率。

③形成法制、法规环境和土木信息人才培训教育体制,为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④土木建设市场的信息化和透明化,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⑤建设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政府监管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构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与控制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有利于提升土木工程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方便、快捷地了解行业标准及发展态势,促进整个土木工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峰编著.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