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

间接融资的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间接融资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间接融资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 间接融资体系

1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的运行可以概括为政策机构引导、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支持下,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融资体系。政府通过政策金融及信用补充作为调控、扶持的手段,利用竞争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成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主体,以保证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

目前,我国以银行性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到了整个融资总额的75%左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融资仅25%。其中,银行融资占到了我国银行性金融机构融资总额的90%以上,而国有银行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从国民的流程和运行结构的变化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见附图)。“居民储蓄存款—银行贷款给企业—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

央行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5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约为7万亿元。截至2001年9月底,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为15 178亿元。显然,银行是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相当一部分应当来自于银行。从人民银行2000年4月12日公布的当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来看,当年3月底。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65 456.0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593.24亿元,仅占0.9%。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触资是严重不足的。据调查,60.5%的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16%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

2 企业间接融资存在的障碍因素

2.1 企业间接融资的信息不对称

企业筹资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与真实程度远高于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银行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中小企业贷款。另外,信用的缺失,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国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市场交易的顺利实现要依赖于交易双方实现所承诺的信用,即对已达成合同条款的全面履行。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刚刚出现,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感,经济运行效率,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为了减少银行的坏账率,从1998年起,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

在间接融资方面,就高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资金而言,商业银行和其他盈利性金融机构坚持成本核算、稳健经营的原则,往往积极性较低。主要原因是:

第一,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项目往往超前、风险大,尽管成功后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但成功的概率却很小,这样就会与银行稳健经营原则相悖,正是高科技企业所特有的高风险性,以安全为前提的银行业大都不会提供借贷性资本。即使有担保企业,担保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应小于申请贷款企业的固定资产,以防止今后形成的呆帐、坏帐。但由于企业之间透明度不高,担保企业如临深渊,每走一步都小心谨慎。甚至在协议签署之前,就单方面终止与企业的再次接触,这就形成了“银行有钱不敢贷,企业缺钱却贷不出”的局面。

第二,企业尽管拥有非常好的项目,其前景也被看好,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就会给金融机构造成了一种错觉,使之无法判别这个项目的前景终究是好还是坏。

第三,高科技中小企业,大部分都处于创业阶段,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都很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与良好的商业信誉,企业的知名度及产品的品牌还得不到市场的广泛认同,金融机构也就无法了解到企业的资信状况。

银行是中小企业参加信用评级的主要机构,参加评级的企业近90%通过银行进行资信评级,通过银行获得资信评级AA级及以上企业,可获得不同程度的银行信用优惠,但在企业需要贷款时能满足要求的也不到1/3,这与企业参加评级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弱化了信用评级的作用。于是多数企业就不愿参加评级。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为66.6%和38.9%。信用贷款比例较低,仅为22.8%。2001年中小企业获得金融贷款的渠道中,各类商业银行占73%,农业信用社占16.76%,民间借贷占14.6%,占压其它企业资金占14.3%,其它渠道均在7%以内。

此外,国家金融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目前,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65.7%依靠各类商业银行的贷款,33.3%来自权益性投资,其他占16.4%。这反映了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在被调查的企业中,51.6%认为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比以前更大,融资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同时中小企业又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于是融资渠道就变得更为狭窄。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从多方面寻求治本良策。

2.2 间接融资的风险和成本偏高

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估计。有近23.7%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相应地我国小企业的命运也肯定不会太好。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要得急,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量少,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的特点,这也造成贷款成本过高和贷款风险过大。据统计,国家银行对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高于大企业,银行理所当然的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中小企业贷款。

银行贷款手续繁琐。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量小、频率高,而部门无论贷款多少,都必须履行完整的融资手续,这些繁琐的手续,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另外,银行对环境下中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和不够,为了控制投资风险,只好简单地将企业拒之门外。

3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行选择

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不足的,关键还是建立和培养愿意为之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而现有国家“大银行垄断的机制显然是不可能解决这一困境的。因此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不可少,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小金融机构。与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带有社区性质。这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对资产信用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在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权力集中、机构收缩留下金融服务空白的情况下,适当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步伐,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

扩大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办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对非国有金融机构开放市场、以增加金融体系中竞争的程度;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督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督促它们改善自己的经营;对现行中小金融机构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其目的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促使金融机构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

为了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可使利率调节具有一定弹性,在适当情况下允许部分中小企业以低于或高于市场利率的利率进行贷款、适当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目前我国国有银行正在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部门,加强银行业务的创新和拓展。由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讲究对策,要求银行与中小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对其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必须及时跟踪。在国有银行设立类似部门、其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与—般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作方式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对该业务有新的制度规定。在具体业务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在商业票据、短期融资等方面做新的变动。在商业票据上,要针对中小企业特殊的财务状况提供特殊的承兑担保和贴现业务;在短期融资上,可借鉴英、美银行的经验,采用“透支管理”方式(给这种账户的合格申请者一个可透支额度),并相应规定好利率水平和归还时限等;还可以建立专项贷款基金.如再就业基金、西部开发基金等。

1 王佩,李芸.企业间接融资制度的变迁与优化[J].审计与经济,2001(11)

篇2

关键词: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 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 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 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 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政策性融资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inancing problem facing the majority of SMEs in General. Capital is a key strategy for suppor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are critical to the busines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ore new ways of financing ongoing, diversifie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aced with numerous forms of financing, should contact their own size characteristic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financing methods, analy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 after the financing decision.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Es,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capacities of SME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Keywords :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method Internal financing Direct financing Indirect financing Financing policy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有企业内源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四种。

内源融资一般来自三方面:一是企业和企业主自身的积累;二是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包括折旧费及非付现费用、保留盈余等;三是企业内部集资。

间接融资是由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与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资金提供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企业融资。该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银行抵押贷款,直接贷给企业;对个人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贷款,贷给企业股东个人;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还包括在金融危机之前十分流行的投资银行融资。此外,融资租赁、票据、典当等也都属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基金融资。

政策性融资主要来自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及贷款担保基金。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

内源融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管理不成熟,负债能力低,并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很难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到企业。因此,中小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主要是依靠内源融资。通过企业自身发展形成的利润累积以及国家优惠政策带来的利润增加,是中小企业在不改变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前提下实现稳定发展的首要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内源融资的特点是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缺点是风险大。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主的积累和对其朋友亲戚的借贷、内部集资等,除了资金有限,不能发挥债务杠杆作用之外,企业往往承载着企营之外的较多压力,一旦投资出现问题,难以以此方式继续融资,信用丧失、债务纠纷等一系列问题比较严重。

间接融资 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贷款。相对其他外源性融资手段,银行贷款速度比较快,利率偏低,但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几率小得多。而银行一般不会承担较大风险,只愿意向规模大、收益或现金流相对稳定的企业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借款跟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缺点在于:第一,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比例小。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比较短。中小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大多发放短期贷款。第二,银行收取的费用名目多,数额大。诸如“财务顾问费”、“贷款安排费”、“风险保证金”等费用名目繁多,收取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

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融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建立,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仍是少数。股权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显然,这种筹资方式只有极少数符合严格条件的公司制中小企业才能使用。股票的流动性比出资证明书的流动性大。股份公司的股票经过批准后可以上市流通,流动性大,使得股票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发行股票可以筹集不用承担偿还风险的融资方式。而有限责任公司只能通过股权转让或增加新股东而实现资金的融集。其转让只能协议转让,发行也只能协议发行。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资本市场,因而只能有少数符合条件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才能通过中小企业板进行直接融资。目前科技型企业日益兴起,这些有前景的企业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股票上市也有不利之处:首先是上市的条件严格,门槛较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满足上市条件;第二是上市时间跨度长,竞争激烈,无法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三是信息公开成本较高,加上信息公开的面临商业秘密的泄漏等等。所以,企业上市成本是比较高的。

政府基金。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基金,但其比重很小。我国政府设立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这些基金的特点是利息低,偿还的期限长。但是要获得这些基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政策条件。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如典当融资和存货融资。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典当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鼻祖,在国外一直被称为国民的"第二银行"。典当行融资与银行信贷相比,有着优越性:第一,手续简便,能快速地获得资金;第二,当品的种类多样化,灵活性强。我国典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需要相关制度、法规的管理。保证典当融资的合法性,同时要公开办理程序,收费规定。使典当融资透明化,从而保证中小企业融资的安全性和维护自身利益。存货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将其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等存货作为担保物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但是,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通过存货担保来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不过这可以用来缓解短期的资金缺乏。

参考文献:

[1] 贾婷.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对策选择[J].内蒙古统计,2008(1).

[2] 程剑鸣,孙晓岭.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肖虹.公司融资决策行为价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王兆星.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08(20).

[5] 井华.关注4000万企业的命运[J].国际融资,2008(12).

[6] 陈亚楠.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喜与忧[J].中国金融,2009(1).

篇4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主体,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但资金的匮乏已经制约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多,只有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从政府、银行、社会力量和企业自身等多方面着手,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创新,形成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系统的金融支持格局,才能有效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创新性、高成长性的特点,成为我国现代经济系统中一支重要且活跃的力量,对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起着战略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过程中的难度系数大大高于传统产业,这就决定了其在解决发展资金方面将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困难。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名称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早期将那些由科技人员创办的、实行自负盈亏、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的中小企业叫做民营科技企业,后来又称之为中小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晚出现的一个概念,与上述两种企业形态的主要区别是研发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所占比例比较高。(1999)47号文《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为:

1、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

2、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3、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

作者简介:江洪(1974-)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讲师,硕士

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难

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困难,相当多的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发展后劲不足。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的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营周期短,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决定了其融资需求呈现出以下特征:

(1)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由于技术更新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2)融资需求时效性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有较强的时效性。

(3)单次融资量相对较小。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规模较小,单次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

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了满足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利用了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在融资渠道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各种融资方式都有其局限性:

(1)自筹资金。包括企业主个人财产、合伙人或股东的自有资金,以及向朋友借用的资金,还包括企业经营性融资资金。自筹资金虽然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但是来源来限,远远满足不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2)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市场如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取得资金,也包括引入风险投资资金。直接融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佳途径,但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融资成本较大。

(3)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典型的间接融资即是银行的存贷款活动。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时间短、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有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资产总体流动性高等原因,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4)政策性融资。主要包括创业投资和创新基金。目前我国创业投资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植和资助的规模、力度远远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作用十分有限。

3、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以及融资渠道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不够。面对科技投资的高风险,仅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创投资需求,而我国缺乏健全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制和政策性金融扶持体系,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

(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从自身利益出发,国有商业银行在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经办贷款业务时,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但产生的效益明显不同;再加上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了解程度相对较差,不会愿意过分冒险,就不愿为其提供贷款。

(3)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导致贷款困难。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自身规模小、有形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知名度和信誉度都不如大企业,而且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具有“急、频、险、高”的特点,与银行坚持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贷款原则是相违背的,所以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持“惜贷”或“慎贷”的态度。

(4)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得限制,没有足够得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必须依靠担保贷款,而我国目前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且难以有效的运作。

(5)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风险投资市场还不健全。风险投资是最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而我国风险投资的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较晚,总体规模偏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需求。

三、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要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拓宽筹资渠道,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金融创新。

1、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

我国当前的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还不够完整,因此政府在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顺利发展中必须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政府要通过立法为解决融资难题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同时制定相应的科技投资体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营造更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

2、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

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发展前景好、信用水平高、经营稳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实行倾斜政策;积极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如新兴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贴身的、专业的、多方位的金融服务;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专门的科技发展银行,有效解决金融和科技结合的难题,这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弱势的最直接方式。

3、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就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而言,需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强化财务管理,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真正成为的市场主体,从而加强资金的创造能力,赢得银行及投资者更多的信任与支持,吸纳更多投资。

4、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壮大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最佳融资方式,各地要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扩大风险投资的规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化、科学化的风险资金运作机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范围,提高风险投资的质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融资渠道。

5、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要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建立并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担保基金,完善和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发展,保证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运作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6、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作用

设立国家创新基金和地方创新资金,增加创新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除政府财政补贴以外新的创新基金来源,开展资本金注入、投资参股等多种新形式,使创新资金不断滚动,这样才能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业能力,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超常规发展。

7、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债务融资

在国家即将开办二板市场、专门解决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难的有利背景下,鼓励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到“二板市场”直接融资。债券融资也是重要的企业外源融资方式之一,要创造条件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筹集社会资金,让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直接融资的机会。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11-03

当前,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我国近6成的经济总量,提供近一半的财税收入及近8成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严重困境,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越发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抵御各种危机的一个瓶颈。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困境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化解上述困境的对策及建议。

一、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很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已经渐渐发展成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中小企业的数量大幅提升,素质逐渐增强,活力不断迸发,在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民众就业率、推动产品产业创新等方面,体现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主要渠道,更成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增长列为本行的重要发展指标。大力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发展是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大发展战略。在当前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下,努力维护已建立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客户、营销新的中小企业客户,是目前绝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工作要点之一,在这些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稳中有升。如2013年1季度末,某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吉林省分行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就增加了5.2亿元。

其次,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了崭新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模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9年便已经开始设立专门的内部机构大力推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发展。如,辽宁省某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省内最早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根据“专营化、专业化”的设置思路,倾力打造9大类、39款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产品。该行还为中小企业打造绿色通道式间接融资业务模型,尤其把握住中小企业的一些特点,比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等情况,通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新业务模型,引进包括律师事务所、担保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内的各类中介机构,显著拉升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速度。

再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内含“期限短、需求急、额度小、周转快”的要素。因此,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低风险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专用模型,在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大发展的同时,确保其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可控,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如建设银行辽宁省某分行实行的“信贷工场”模型,通过7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审批。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总量还比较小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不多,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对外融资的关键渠道。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部法人客户里,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很大,而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贷款总量中的占比反而较小。这种状况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客户中普遍存在,显然,伴随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他们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客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将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并且其给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未来的良好客户群体。不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因为运行机制、效益挂钩、风险偏好等因素一直更多地青睐大企业,从而疏忽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导致出现上述状况。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制约着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跨越发展

实践中,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是通过自己的资金缓慢积累,其不断壮大多数情况靠企业收益的积累和股东资本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选择通过直接融资解决资金困难,这些方法基本能够暂时实现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要求,但中小企业若要壮大,上述缓慢积累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支持。而操作实践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讲都比较遥远,由于信贷政策的限制、公司规模的不同、贷款流程较长等因素,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融资客户的选择有一定准入门槛,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存在许多障碍而很难达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从而限制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困境

在我国的间接融资供应关系中存在着一对冲突:一边是中小企业无法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另一边则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有许多资金难以有效运用。克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品种,实现其经营结构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途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谁能够实现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收益、风险、成本等各层次的均衡发展,那么谁的融资业务的就能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加剧了融资难的困境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规模都较小,实力比较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且产品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由于设备、技术的落后,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法独立生存,而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其次,由于资信较差,小企业风险比较集中,对银行来讲小企业贷款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因此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再次,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劣势,就是其他成长性弱的内在原因。最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割状况没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形成了分属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严重障碍。另外,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发育度低,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履约率低,交易成本高,也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二)中小企业谈判议价水平有待提升,融资利率上浮大幅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上浮利率是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一般对价。以某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延边分行为例,2012年约有15%的中型企业能够获得基准利率的融资,相比之下,只有1%的小企业能够得到基准利率融资,绝大多数小企业获得的都是上浮利率的融资。而上浮利率的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造成较大影响。中小企业资金成本的抬升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有的中小企业本身就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其结果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同时体现出中小企业谈判议价能力有待提升。因为好企业都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营销的主要客户群,所以优质中小企业在挑选合作金融机构时有一些选择权,不过在谈判议价水平及能力上,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多少的周旋空间,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被执行了上浮融资利率。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执行方面缺乏灵活性

比如,个体工商户原则上不能按照微型企业贷款,客户想申请个人经营贷款又受收入还贷比制约无法办理,受此冲击最大的是餐饮娱乐业。企业贷款用途不符合要求,并且需求量明显高于实际使用量,实际用途多为偿还借款、购买房产、增加设备等。因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贷款资金大部分执行受托支付,客户实际交易对手多不具备受托支付条件。部分企业抵押物不符合条件或担保不足值,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必须是土地厂房、门市房及住宅,因第二还款来源风险较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予以贷款支持。另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制约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仍然不足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具有贷款额度小、工作量大、贷款发放成本高等特点,所以有的大型商业银行不愿深度介入,体现为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以某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春一支行为例,该行的大型企业平均贷款规模为34 300万元/户,中型企业为1 900万元/户,小型企业为1 000万元/户。不难发现,大中小型企业在融资额度上差距很远。大企业间接融资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相反,中小企业融资的比重很小。无论向大型企业发放一笔贷款还是向小企业发放一笔贷款,其操作流程、人力成本和耗费时间基本相似,但1亿元融资与100万元融资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则有天壤之别。银行业金融机构考虑到其绩效水平的攀升,更青睐向大型企业发放融资。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融资规模是一定的,其在大力挖掘大企业融资潜力的时候,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必然会被压制。

(五)担保机构的担保门槛高,担保程序烦琐

担保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担保机构逐渐扮演起银行敲门砖的角色。他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互担保。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补充,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下,由当地的工商联或其他机构作为发起人,金融机构积极协助,会员企业互助联合、小额入股、自我服务、自担风险、自我管理,其机构的法律形式一般为社团法人。二是政策性担保。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以省为单位组建,重新整合各级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等,共同组建一只专业担保基金。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从各国信用担保业发展实践来看,该类担保机构的职能不适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其使命仅为一定时期的拾遗补缺角色。但各担保机构都有明确的使用对象范围、担保的基本条件要求以及特定的担保办理流程,在目前我国单凭政策性担保、互担保机构一时还难以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主要原因还是体现在这些担保机构担保门槛高,嫌贫爱富。

三、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的对策及建议

导致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因素很多,有市场环境的因素、文化传统的因素、政策扶持的因素等,但关键点还是在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涉及的两方交易主体上,即中小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是否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否真正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潜力并努力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模式。

(一)中小企业要逐渐实现规范化管理,以实现自我救赎

融资难的解决,最核心的因素在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规范化是保证企业获得外部资源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由于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是通过转改制而出现的,因此,规范家族制企业的管理,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在政府正确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扶持以外,首先要积极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创新,实施专业化生产,实现“小而专”、“小而忧”、“小而强”,使得人力、物力、财力得以迅速集中、快速反应,将是企业具有参与合作资格以及实施敏捷制造的前提。家族制企业要转变思想,排除家长制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走科学、民主、创新求变的发展道路,用制度管理企业,规范生产流程。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认真审视各自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发展战略。尽管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着点多、面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风险有的时候难以把握等具体问题,但从间接融资业务仍将长期作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看,银行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潜力客户群,而未来银行的间接融资客户群就深藏于今天的中小企业中,银行需要从战略高度以及间接融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出专业的中小企业服务银行

中国目前不缺大银行,不缺中型银行,也不缺小银行,但是缺少的就是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缺少真正把中小企业服务当作发展战略的银行。第一,需要部分银行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将其作为银行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实际上越是各家银行都认为很难做的市场恰恰是具有高度增长潜力的市场。第二,要确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支持哪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低端客户,让他们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第三,要确立支持中小企业的比较系统的机制和体制,包括独立的资信调查、贷款审查、绩效考核系统。第四,要确立支持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最后,要确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人才和队伍。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改变自己的审贷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贴身的融资服务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定程度上也难在银行自身,是想不想贷、敢不敢贷、会不会贷的问题。目前,部分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没有财务报表、没有规范的管理,客观上讲这是小企业的特点,而不完全是小企业的缺点。要想做好小企业贷款,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打算真正进入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银行,要改变银行自身的文化,比如,招商银行近年提倡“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面对中小企业,不应等客户上门,要求客户提供各类资料,而是要求信贷员主动上门,自己进行现场调查,交叉检验,注重现金流的分析,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对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制作报表。经过这样一个技术分析,了解到小企业的真实情况,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到其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另一方面,真正想占有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做到改变不了企业,就要改变自己,要做到弱势群体强势服务。针对部分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没有财务报表、没有管理的“三没有”情况,银行就要做到“三不要”,银行要完全靠自己的分析,完全靠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能不能贷,能贷多少。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技术是开展好中小企业贷款的核心技术,如果不能形成这样一个成熟的技术,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可持续开展。

(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愈来愈大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信用担保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银行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会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且向银行申请贷款通常都会遭遇挫折,因而中小企业要能够运用信用担保融资融通资金为企业发展助力;信用担保融资最重要的风险防控模式是提供反担保措施,而担保机构也要不断创新担保模式,在融通资金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的增殖效应。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建立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世界商业评论,2008,(12).

[2] 朱庆伟,范伟军,付淑文.中小企业融资博弈问题的经济学研究[J].特区经济,2010,(8).

[3] 刘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篇6

电力行业向来带着垄断标签,行业融资的成本、效率和透明度受到质疑。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在限制垄断环节、市场化定价和丰富电源结构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结合金融行业自身改革发展需求,未来电力行业金融将呈现融资需求总量增加,融资成本有所降低,融资工具更加多样的局面。

一、电力行业间接融资比重偏高

我国电力行业民营企业占比出现过由高到低再回升的路径,目前民营企业办电占比仍十分有限。 从国有企业数据推断全部电力企业情况,电力行业目前融资规模约3万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约为1:3。电力和电网企业融资规模和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国有发电企业间接融资明显高于直接融资。五大央企发电集团和粤电集团合计,银行贷款和票据融资等占86%左右,债券融资只有14%(见下表)。间接融资中,绝大部分来自国有银行,仅国家开发银行就累计发放电力贷款2万亿元,支持建成水电、火电、核电装机容量3.84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3。 如果加上另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保守估计国有银行融资也将达80%左右。发电环节间接融资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发电企业利润水平决定,融资成本承受能力略高;国有企业对价格不敏感,加上国有银行经营考核机制决定其贷款更多投向国有企业。

二是输配售电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均衡。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分别占43.5%和56.5%,直接融资比重比发电企业高近30个百分点(见下表)。主观上,电网相对较低的利润水平无法承担过高的融资成本,有拓展直接融资的需求;客观上,两大电网的寡头垄断地位和较好的信用评级,能帮助企业在债券市场获得相对较低成本的融资。同样,贷款等间接融资资金来源更是基本被国有商业银行垄断。

三是非国有和新能源企业更倾向直接融资。首先,非国有发电企业直接融资占比明显较高。主营水力发电的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首发以来累计募集资金26.2亿元,其中首发、股权再融资、发债等直接融资占比达84.2%。 其次,新能源行业普遍注重直接融资。以上海超日为例,截至2014年6月末,银行贷款22.2亿元,债券9.9亿元,股票募集资金22.9亿元,直接融资占60%。这与国际规律一致,2013年全球新能源股票融资12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通过VC/PE融资43.2亿美元 。主要原因是,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一定程度面临银行贷款的“麦克米伦缺口”,新能源投入大周期长有风险,银行贷款期限短和风险规避的业务特点难以满足需要;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不高,进一步抬高民营企业和新能源行业融资门槛;资本市场和创投基金等则能较好满足新能源、市场化企业融资需求。最近6年我国创投资本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行业投资金额是传统行业的4倍,既预示未来产业结构,也说明未来金融服务发展方向。

二、电力体制改革升级电力行业融资需求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目前尚未出台。尽管在输配售分开与否、电网是否拆分、放开售电侧和电网定价次序等问题上的争论还存在。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中央新近提出能源革命的要求,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五号文件)确定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原则,以及最新传出的“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 等信息分析,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垄断最小化。2002年以来,厂网分开的改革进展较好,但输配分开没有实现,电网企业负责电网建设、配电、调度、交易等多环节,依然靠低买高卖的价差维持运营。电网的垄断影响上下游企业和居民利益,完全市场化又面临自然垄断行业规模不经济的制约。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具体到电力行业,新一轮改革核心是如何将电网限制在自然垄断这一最小范围,尽管改革可能采取渐进方式,但输配环节引入竞争,甚至包括社会资本,原有电网企业利润水平受限是必然趋势。

二是定价市场化。出于防止垄断提价等原因,我国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均有明显的政府定价痕迹,带来发电企业不满、电价结构不合理工业用电成本高、电价调整不能及时反映供求关系等问题。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指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以此为依据,电力行业的未来,保留政府定价的显然只有电网输电环节,以及用于基础设施等公用事业和医院、养老、学校等公益领域,其余的环节和领域都应该放开,让供求双方协商确定电价,如大用户直购电,或者建立电力交易市场平台,为市场交易提供参考。

三是电源多元化。长期以来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占全部发电量在75%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我国火力发电占比高,有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必然性和经济性,但同时面临排放严重,煤炭产销非对称分布提高电力运输成本等问题。

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和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今年五月中央提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按规划,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要从目前的9.8%提高到15%,其中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 电源多元化为社会资本进入电力行业提供了机遇,也客观上要求电网降低入网门槛,提供公平开放的电力输运环境。

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资本更多参与电力行业,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原有垄断企业的利润和运营模式面临调整,融资规模、期限和成本要求改变,发电端和配售电端的市场主体增加,对原有资产的整合和相应的融资需求增加,因而垄断和寡头垄断格局下的电力行业融资结构将发生变化。

三、电力行业融资发展方向

电力体制改革影响融资需求,金融环境变化影响金融服务供给,两者共同决定未来电力行业金融发展走向。综合判断,未来行业的融资特点是:融资需求增加,融资成本降低,融资工具多样化。

(一)发电企业金融需求增加。首先,水电、火电等重资产行业,以国有为主的电力生产业目前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社会资本进入上述行业面临资金制约,融资需求规模将增加。其次,风、光等新行业目前还处在技术待完善、制度不健全阶段,投入需求大且有一定风险,融资需求相应增加。再次,电力企业整合产业链增加融资需求,近几年电力企业盈利能力提高,煤炭市场低迷,电力企业迎来产业链整合的好时机,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及投资需求扩大。最后,由于电网垄断地位和电费结算方式,发电企业应收账款较高,2014年8月底,电力生产业应收账款2350亿元,接近电力供应业的3倍 ,大量应收账款影响企业正常运行,需要运用金融手段对其进行相应管理。综合上述因素预计,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融资需求即使年均增长5%,2020年也将达到2.5万亿元左右。

(二)输配售电企业要求降低融资成本。首先,目前电力供应业的平均毛利率略高于5%,比电力生产业低20个百分点左右。配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后,原有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电网企业或新成立的输配电企业在市场价格作用下,利润率回落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其次,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建设运营等,处在产业发展初期,有风险高、周期长、利润不稳定的特点,需要低成本多形式的融资服务。再次,改革将需要对原有电网企业部分资产进行整合,并购重组在所难免,而且新设立的配售电企业需要利用股票、债券、股权投资基金等拓宽融资渠道,并整合优秀的技术和管理资源,银行有条件介入直接融资服务。这对现在金融服务机构而言,既是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和转型机会。初步预计,配售电环节融资需求增速将超过电力企业,假设年均增长10%,2020年融资规模约达1.5万亿元左右,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三)综合化市场化金融供给进一步满足电力行业需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向多层次、市场化改革发展,债券市场、场外资本市场、消费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等多层次市场将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及金融脱媒加快,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资管、跨界竞争、资本市场深化和金融监管转型,传统商业银行将加快向综合化、信息化方向转型。

首先,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在未来电力行业融资中的比重将上升,保守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15%以上的增长。

其次,随着电力行业对低成本高效率直接融资需求的增加,能为企业创业、成长、上市前、并购、夹层、重振和上市后私募、不良债权处置等阶段提供融资需求的股权投资基金未来将加快发展。

篇7

关键词:微型企业 金融支持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微型企业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扶持,金融机构对微型企业的关注也不够,存在着政策性的忽视问题。从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发展来看,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急需要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支持,地区性的民营中小融资机构也有利于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微型企业及其融资相关理论

(一)微型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微型企业主要是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更为狭义的微型企业是指由10人以下的雇员组成的企业,该企业一般生产的产品类型单一,只有一个管理者进行经营和分配,企业生产规模极其小。传统的微型企业主要处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这些企业是由家族成员组成的,生产设备不够完善,基本上不设立具体的组织职能部门。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型企业表现出一些与时俱进的特征,如微型企业开始突破家庭关系的限制,把生产合作范围拓展到几个家族或是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大背景中,开始致力于企业治理能力的改善,采用先进的集群化运作模式,逐步改善企业内部的文化内涵、职能部门设置管理等,在新的环境中,微型企业逐步有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更加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以弥补自身福利的不足。微型企业在对员工的工资支付和福利保障方面没有大型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具有的竞争优势,这是由微型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本规模决定的。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微型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以其它的方式关心员工以及员工的家属,这样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强的凝聚力,获得员工的认同感,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也随之降低,企业的员工会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更多地向行业协会寻求帮助,增强谈判力量。微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如生产规模小、资金少、投资力量小、员工少等,大多数不具有很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发展也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及金融企业的融资帮助,因而微型企业倾向于抱成一团,实现资源的共同分享,交流学习,互相扶持。微型企业开始寻求在同一行业内进行联合,组建行业协会,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与那些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竞争,这样也有利于向政府提出一些政策优惠的建议,提高话语权。

第三,组织形式的范围更为多样化和全面化。过去的微型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以家庭为起点的,更少的有一个人的微型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合作制,在合作制下,微型企业往往由业主个人和拥有稀缺资源、能力的相关人员出资并共同具有所有权,共同经营,共同实现企业的发展,共同承担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

(二)微型企业的发展意义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曾大力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因为微型企业有利于推进社会整体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改善和支持民生,扩大就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大力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是力求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的不利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民众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引导这些就业人群创办微型企业对解决就业、促进交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发展微型企业还有利于激活民间创业激情和活力,保持民族特色工艺和产业的兴旺发达。一般的微型企业都主要从事于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这些微型企业的发展能够让地区的文化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两种: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盈余的转化为内在投资,是从企业内部得到的资金。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吸收企业外部主体的投资所形成的借款。外源性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都经历了由内源性融资为主到外源性融资为主的转变过程。

1.发达国家微型企业融资方式简述。美国拥有着发达的市场和健全的机制,微型企业利用金融支持获得融资的难度相对较小,微型企业采用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美国有许多可以直接对微型企业进行融资的非银行机构,微型企业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和成本进行直接融资,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对相关融资公司的政策性支持和倾斜,这是美国政府大力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的结果。间接融资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由于商业银行一般对微型企业借款的限制比较多,美国政府帮助微型企业进行担保,这样使得微型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的难度也大为降低。

日本微型企业的融资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逐步形成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补充三者相结合的模式。日本的微型企业融资选择与美国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企业较多的采用间接融资,即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因为日本证券交易市场不如美国发达,所以政府在对间接融资的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方面做出的努力更多。从发达国家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可看出,微型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方式比较适合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而微型企业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如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或是政府直接、间接地提供政策性融资的模式主要适合于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国家。

2.我国微型企业信贷方式选择。根据以上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由于我国的证券和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所以我国微型企业信贷可行性路径应该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为了推动微型企业的融资进程,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微型企业的融资过程,对微型企业融资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政府可以利用财政的力量直接建立金融机构,这是一种不接受存入款项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对微型企业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项目可行时,对微型企业进行融资。政府也可以间接支持金融机构,政府为专门服务于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微型企业融资的门槛放低。民间融资微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小、短期性强、频率高、周转速度快,企业大都从亲朋好友或他人处获取贷款,这种民间融资方式可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微型企业也可以通过民间融资方式获得借款。一种是指个人高利率借贷,这种方式借贷的利率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且能够借贷到的款项数额很小,通常需要微型企业进行大量的抵押。二是互融资,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微型企业有足够广阔的人脉,请求有关系的个人加入企业的运作,相互帮助,当企业的资源很广、项目盈利性好时,通常能够快速得到融资,借款人也可以得到相关的分红性质的收益。

微型企业取得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

(一)证券交易和融资市场不发达

由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微型企业融资路径可知,微型企业要想顺利通畅地取得直接融资支持,就必须依附于强大的证券交易和融资市场。然而我国真正面向微型企业融资的证券交易和融资市场并不发达,我国的金融体系和融资环境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有所进步和发展,但是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我国融资政策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却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 所有资本市场制度的设计都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而来,所以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展,如在债券市场融资制度上,政府对发行主体的准入条件作了严格的限制,并且配有繁杂的审核批准手续流程,微型企业想要通过直接融资是很困难的。我国的微型企业只能通过间接方式融资,因此得到的贷款非常有限,融资手段极度缺乏,融资的成本很高,融资需求也不能够迅速地得到满足。

(二)银行与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对称机制

由于微型企业比较分散,规模小,社会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和体系能够对微型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发展潜能做出一个有效、可信的评估,也没有机构能够对微型企业的借款提供强有力的担保,加上微型企业的管理机制并不是很健全,财务和经营信息并没有明确的披露机制,所以这就导致了信任关系很难在银行与微型企业之间建立,银行与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对称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金融机构一般会要求微型企业进行资产的抵质押,银行对抵质押的资产的评估一般实施严格的准入程序,这导致了微型企业很难满足银行抵押担保的要求,微型企业也存在着许多机制不健全的地方,所以进行抵质押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这将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四)体制障碍

从企业的所有制方面来讲,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很大,相反,对非国有企业的融资限制大,支持很小。我国长期实行的信贷市场利率管制,就证明了这一点,由于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额度是有限的,银行对公有制经济通常都实施最大限度的帮助,这直接导致了微型企业的融资市场份额极其弱小。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例,在四大银行的贷款对象中,国有性质的企业占到了一半以上,而且贷款的限制较少,准入条件少,而对微型企业的贷款很少,基本上没有达到10%,其中还附加了很多借款限制,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微型企业的正常运作。

微型企业融资约束化解路径

(一)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

银行与企业无法建立信息对称机制而导致急需资金的企业往往会得不到银行贷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或者是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把微型企业的经营信息和发展状况实时地传递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终端上,这样可以使双方实现信息的对称,增强信任与合作,增加微型企业贷款的可能性。

(二)加大政府扶持以破解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难题

发达国家政府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微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天然弱势,政府必须对微型企业的融资进行大量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微型企业的融资设立专项担保、对微型企业融资普遍实行扶持和优惠政策等,这样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善融资的制度环境。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组织机构

这是推行微型企业直接融资的强有力的手段,设立专门面向微型企业融资的非银行系统金融组织机构有利于对银行系统的融资进行有效地补充,以满足微型企业对资金的不同需求。

微型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稳定,对我国整体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发展环境赋予了微型企业新的特点,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微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制度和金融发展环境所造成的。微型企业在取得金融支持方面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所以银行系统和政府都要做出相关的努力,帮助微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6)

2.李日新.欠发达地区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金融经济,2007(4)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

4.张杰,尚长风.资本结构、融资渠道与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科学,2006(3)

5.贾丽萍.网络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及效应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9(8)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间接融资 后危机时代 融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92-02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之时,我国的政府部门就出台了很多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如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发起的“银政企项目”,九大银行参与项目合作,共同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推出了多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贷款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任重道远。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任何企业要想高速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都必须要融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国家一次投资而完成,中小企业则只有完全靠自己,因而中小企业必须要有十分妥当的融资战略。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的,融资难已成为当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的中小企业至今无法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1.融资渠道不畅通。在我国,不论是作为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还是企业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都是主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因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银行和某些金融机构,对这类企业存在着信贷的心理障碍,容易采取信贷歧视政策,即使对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银行也较少考虑。同时证券市场的建立,更大程度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壁垒很高。

2.融资成本高。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规范,增加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成本。许多中小企业在万般无奈之下,被迫引入高成本资金。这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透明、资信程度低、存活率不高、风险较大等情况,这是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内因。

(1)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制度,财务报告随意性大,真实性差,信息透明度不高,使得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增加。

(2)中小企业普遍信用经营理念匮乏,信誉观念淡薄,资信等级较差。加之个别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现象频发,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

(3)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自有资本、偿债能力有限,抵御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存活率不高,经常是昙花一现,导致中小企业借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落实。

2.外部原因。

(1)银行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考虑。中小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其经营风险和市场淘汰率相对较高,这些因素决定了其负担过重,效益不佳。在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原则的经营信条下,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了极慎重的态度。贷款给大企业和小企业、贷款10亿元和贷款1000万元,其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而有可能产生的效益是不同的,这就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宁可做“批发”而不愿意做“零售”业务。

(2)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使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并且大部分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导致其为了自身利益不愿对缺乏抵押、担保而自身信用度不高的中小企业贷款。

(3)所有制不兼容的问题。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扶持国有经济的发展,应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准则。在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虽然近几年银行在发放贷款中很大程度上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总体上讲,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在同等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投放天平是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

(4)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由于对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的滞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保证。加之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一些地方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院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也多有发生,加剧了银行“恐贷”心理,从而也造成“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局面。

二、间接融资方式是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突破口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同,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1.从发展类型上看,我国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新技术型以及社区型等几种类型。(1)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面较宽,资金周转较慢,资金需求量较大,融资难度相应大一些;(2)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周期短、随机性大,相对其它中小企业而言,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3)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按照国际惯例,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4)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较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另外社区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2.从发展阶段上看,中小企业在创办阶段的资金一般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取得,债务融资占比很小;投入经营阶段的流动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以贷款的方式获得,但主要部分的资金仍是从各方面增加产权资金;进入增长发展阶段后,外部融资成为关键,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投资公司以债务资金的形式获得;开始成熟阶段则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形式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资金。

(二)间接融资方式更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靠扩大直接融资,也要靠间接融资,既要有股权融资,也要靠债务融资,但各种形式的侧重点不同。直接融资、股权融资较适合具备高成长性,同时承担高风险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债务融资较适合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但回报比较稳定的服务业、制造业型中小企业。

纵观我国的中小企业:(1)绝大多数分布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相对偏低;(2)出现融资难问题的多为处于投入经营阶段或进入增长发展阶段后的中小企业。

同时由于:第一,我国目前企业直接融资还处于发展初期,根据2003年的统计,全部非金融部门(主要是企业部门)的融资来源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渠道的来源高达97%,这表明企业融资还是通过银行,以间接融资方式取得的;第二,虽然深交所已推出中小企业板,但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少、门槛较高,所以还难以从整体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因此,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无论选择何种具体形式,都必须着眼于利用或分流银行资金,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大面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而,尽快完善以银行为主渠道的间接融资机制就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当务之急。

三、对策性建议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信用缺失是问题产生的症结,因此围绕如何重塑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使间接融资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担保机构运作存在不规范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尽快加大资金支持和补偿力度,引导民间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税收政策扶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担保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用担保行业的维权与自律,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改善、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社会化,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建立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推动试点工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地方中小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看,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目前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要是四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近几年来,四大银行在集约化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减少了县以下分支机构,或上收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而农村信用社虽然数量众多,但经营亏损,风险突出,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机构,包括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地方中小银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

4.加强间接融资的外部环境建设。包括加大政策扶持与行业维权、建立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立法、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措施,以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9

一、英美融资模式

综观英美融资模式演进与发展,其形成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有着深层次的渊源。英国在18世纪成功进行了工业革命,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充分条件,企业自有资金拥有率很高。美国的工业也比较发达,19世纪后半叶,证券市场已经在从事政府证券交易和公共事业股票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并且后来居上超过英国而居世界首位,这两国的特点是企业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均很强。因此,政府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限制银行业。

美国的法律规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贷款,不允许经营7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基于此,美国公司的长期资本无法通过银行间接融资,而只能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直到1999年11月美国才将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废除。

概括地说,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行为高度市场化、证券市场充分发展为直接融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英美企业主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中筹集长期资本,证券融资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主导方式。

资本市场是英美融资模式的基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英美两国都形成了发达的、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两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众多,交易规模巨大,交易种类繁多,交易工具齐全。考察美国的资本市场,可以看到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股票市场,这里是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主要场所。

在企业融资模式中银行处于非主导地位,银行与企业属于松散型的信用结构,银行竞争力强。以英国为例,银行业专业化分工严格。对于企业来说,英美两国的商业银行更多地是其中短期资金的重要供给者,而其大规模的长期资金则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中处于非主导的地位。企业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与银行相比要高很多。

二、德日融资模式

资本市场的相对不发达而银行服务网络发达是德日采取银行主导融资模式的主要原因。由于银行的发达和银行服务的快捷周到,通过银行贷款融资,资金成本较低,而资本市场不发达则使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成本较高。

以日本的融资模式为例,商业银行作为融资模式的核心,企业外源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来实现,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持股、借贷、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明治维新奠定了日本金融体制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颁布了《军需公司法》,政府指定了专门为军需企业服务的一些金融机构,即主办银行。主办银行制度逐渐成为日本银行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它负责融资企业的存贷款、红利分配、认购公司债等业务,掌握该企业的金融交易、资金流动,甚至有权干涉企业的人事安排。

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变了从前对间接融资的依赖性,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债务,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另外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国债。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债余额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30%以上,促进了有价证券市场的发展。这样日本的金融体制也从单纯依靠主办银行制开始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共同发展的方向过渡。

随着企业筹集资金方式的改变,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开始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化。二战后,日本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禁止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混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机构及企业资金供求也都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政府开始同意金融机构打破各种业务范围的界限,允许一个机构既可以经营银行业务,又可以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和信托业务。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证券市场是发展历史最短、潜力极大的资本市场,也是管制最多、国内市场保护最强和国际化步伐较晚的市场。因此,日本的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的作用只是在近年来开始显现。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外部融资总量中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占80%以上,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仅占10%稍多。德国也是类似的情况,银行贷款占外部融资70―80%,证券融资只占20%左右。

三、对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的评价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不仅与政治、经济背景相关,也与其历史、文化、法律密切相关。

英美市场主导型的融资模式的发展,有赖于发达的信用制度和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发达的信用制度表现在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发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灵活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发达的货币市场。它具有明显的优势:英美模式通过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双重约束的机制,强化了企业的竞争意识,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资本市场使得融资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在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中,企业的融资选择与银行的信贷活动均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有利于企业自主安排资本结构,减少银行的制约性,而同时有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资产负债率低。

德日两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在企业融资中处于非主导的地位,而银行在企业融资中起主导作用,且银企关系密切。银行在金融体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德国是全能银行制。由于允许银行持有企业5%,乃至10%的股份,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对企业的约束主要通过以银行为主导性力量的内部机制进行。日本政府主导型间接融资模式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企业与银行间的竞争是充分的,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的,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优化了企业的结构。

但德日融资模式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育,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的应有发展受到抑制,以至于企业信息极具内部占有性,降低外部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良好结构形态的形成,使得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金融性基础脆弱;同时,银企之间的密切关联性,致使银企联合模式易形成垄断,减弱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因素,使国家金融稳定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虽然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各有利弊,但应当看到调整、改革与完善是两种融资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我国融资模式的演进与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在“大一统”的财政体制下,储蓄由政府“有形的手”调控,企业所需资金由财政包下来,财政拨款基本上是企业获取资金的唯一来源。20世纪80年代初,在制定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时,确定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体制。大量居民部门的储蓄迅速转成金融机构的存款,为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体制奠定了资金基础。随着证券市场的从无到有,直接融资则有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90后期年代中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了直接融资比重。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间接融资主导模式的金融体系。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为:政府进行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主导金融资源的分配,使得国有银行成为融资的主要渠道,企业对银行资金有很强的依赖性,直接融资虽然发展很快,仍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

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往往有过度回避风险的倾向,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中,重视股东收益和短期利益演变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主流;融资偏好倾向在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成为弱势群体发展的桎梏,不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另外,商业性金融对经济信号有趋同趋势的认可度,越是发展过热的行业对银行资金越具有吸引力。

五、两种融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考察英美与德日融资体系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以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国家,他们有特别具有流动性的市场,如美国。由于直接融资可以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供给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监督企业行为等,随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直接融资将发展成资本形成的主要路径。在日德法等国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发达国家,同样在逐步扩大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这是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融资模式选择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市场化、银行商业化、企业治理公司化。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并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因此我国的融资模式也相应的需从间接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向资本市场主导型的融资模式过渡,并最终确立市场主导型的融资模式,适应经济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我国长期以来直接融资缺乏,融资结构单调,已成为制约宏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对待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要有耐心和信心。中国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关系是非市场机制的,中国非市场型占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虽然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宏观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并且给银行经营带来隐患。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状态是利率尚未市场化,货币市场化不健全,生产要素市场不发达,结构调整面临困境,这些因素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直接融资为间接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利于为银行间接融资提供具有硬约束力的微观融资主体,解决中国间接融资的制度缺陷。

金融体系发展取向是要改变融资结构现状,当前金融改革的一大任务是进一步规范发展股票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以吸引居民储蓄更多向直接融资市场流动,减少这些资金进入到银行体系,减缓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压力。

直接融资模式的驱动因素须赖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基本条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加强市场透明度是当务之急,目前市场发生的积极变化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市场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仍待夯实。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够帮助潜在的投资者对自己的产权及投票权具有信息,不必担心腐败,如果外部投资者能够获得有关企业的全面、高质量的信息,那么,金融体系则具有以市场为主的倾向。审慎性监管可有望促进系统的稳定性,由于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建立国际银行监管标准,改善银行监管势在必行。

概括地说,目前国际上已有的先例表明,对于直接融资在交易成本、现金管理和流动性的良好构架等方面都已形成广泛的共识。我国目前的运行模式与国际融资模式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它反映了一个基本趋势,就是趋同化倾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目前调整的方向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篇10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失衡。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结构有很大关系,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失衡,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存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单一,基本依靠内源融资,但是内源融资受到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能力的制约,仅依靠内源融资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外源融资中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为主,如天使融资、风险基金等的股权融资渠道较少,中小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中取得贷款较为困难。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规模扩张。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表现

1.较高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由用资费用以及筹资费用组成,因为我国中小企业信誉较低,所以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支付的筹资费用便相对较高,所以随之而来的融资成本也有所增加。考虑到抵押贷款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的利率一般都比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利率高许多。如果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采用担保的形式,就需要支付给担保公司一定比例的担保金,大约占贷款额度的1.5%―2%,而且还需要企业进行反担保,这更加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2.单一的融资渠道。现有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般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对企业有诸多严格的限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不能满足发行条件,导致直接融资十分困难。间接融资方面,由于现行的金融体制、企业自身不规范及融资环境等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纵使项目很好也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并且现在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常常要求企业以自身资产进行抵押,但是抵押的手续繁琐、耗时较长、费用较高,使得间接融资也十分困难。

3.单一的银行金融服务。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主要提供存贷业务的金融服务,而且在这些存贷业务中又以短期流动资金的贷款为主,这样单一的金融服务不能够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4.滞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担保,我国的很多地区成立了一些相关机构,但没有能够取得显着的成效,主要因为各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已存在许久,对于这项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S-W模型(由Stiglitz和Weiss提出)认为产生信贷配给最基本的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和[1]。格雷戈里和塔涅夫针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认为银行的激励问题、银行手续、抵押担保条件、信息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2]。耿宏玉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时提到两点:一、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信用低的特点,导致通过向银行借贷融资较为困难;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偿债保证低,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不愿贷款给高风险的中小企业[3]。在解决措施方面,林毅夫和李永军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中小型的金融机构,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4]。曹凤岐认为政府应该对于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用评级制度予以完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5]。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特点。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薄弱,难以满足担保条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时,通常都会要求提供担保。中小企业大多起步阶段或发展初期,自身拥有的可供担保的资产并不多。而且,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可信度低,增加了贷款风险。

(2)直接融资处于边缘化状态。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由于《公司法》《证券法》对公司发债规定苛刻,债券市场目前基本上是没有对中小企业开放的。中小企业想要进行公募股权融资基本依赖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但是板块的监管和上市条件较高,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无法得到有效融资。

(3)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现有银行运行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信贷审批的复杂性与灵活的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矛盾;信用评级系统存在缺陷,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亲大远小”倾向突出,都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并且,现在我国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设立之初的出发点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虽然其服务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但它的组织结构的设置上也受到了很严格的限制。民间金融机构虽然其运作模式对中小企业较为有利,但因缺少监管,往往存在潜在的风险。

四、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讨

(1)自身经营改革。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产生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后续各种政策措施发挥作用的前提。引导中小企业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吸收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予以改善;财务制度予以规范化,财务予以透明化;以诚信为本为基石,使自身的资信情况得到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上升,有利于金融机构投入更多的资金,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2)完善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同步发展有利于企业融资途径的多样化选择。我国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发挥的很不充分,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想要改变这种局势,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另外,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另一重要途径。债券市场的开放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因此要加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尽快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

(3)完善间接融资体系。中小企业在我国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即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融资特点与现行的银行融资体系严重不匹配,所以,在改善企业自身缺陷的同时,应对银行融资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股份制大银行可以设立小企业服务部门。另外,可以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金融机构。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作用巨大,近几年,民间资本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应该合理利用这笔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03-01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超过l亿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80%的城镇就业人数和超过50%的税收。中小企业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曾多次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2011年6月,国家公布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如工业企业,按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划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型企业,而建筑业则是按营业收入和资产额来划分,营业收入和资产额均在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型企业。本文所指中小企业是按新的划分标准界定的。

二、融资渠道比较分析

融资渠道即企业取得资金的途径。从资金的来源看,企业的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渠道。外源性融资按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内源性融资——自有资本

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积累获得所需资本,实质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内部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主要来源有留存盈余、折旧准备金、固定资产变现和利用暂时在企业内部流动的各种应付款项等。这种融资方式具有自主性强、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仅靠内部积累是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信用度不够、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并不理想,利用自有资本进行内源融资仍是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二)外源性直接融资——股票和企业债券

由于股权融资不会使企业承担还本付息和红利支付的强制性义务,通过股票发行在资本市场上实现直接融资是很多中小企业积极谋求的融资方式。但是股权融资的标准很高,对企业的资本规模、持续经营时间、经营业绩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只能满足一小部分规模较大、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债券虽然具有成本相对较低、不分散股东控股权的优势,还具有抵税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但企业债券的发行的标准也很高。不仅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还必须担保到位并达一定的规模,这些条件对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四)外源性间接融资——银行贷款

外源性间接融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银行贷款,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产生资金需求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即便如此,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申请到银行贷款也不容易。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其一是出于利益的考虑,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一般不大,贷款运作成本相对较高,收益率不大,商业银行更愿意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其二是出于风险的考虑,中小企业一般信用度不够,银行往往要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提供抵押,而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银行要求的足够的抵押物;各商业银行虽然成立了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但由于上述原因,普遍存在“惜贷”情况。

三、比较分析的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内源融资比例

由于中小企业资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从其自身来说,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是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注重科学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本积累能力,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扩大内源融资的比例,构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并得以发展。

(二)培育良好信用形象,提高融资能力

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最可利用的融资方式。要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规范和完善财务管理与制度建设,提高盈利能力,扩大公司经营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更高效地利用商业信用获取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

篇12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中,外源融资因为在筹资环境上的差异使得筹资方式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主要有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两种。在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的情况下,企业逐渐采取更多的融资方式,不少企业在筹资时开始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这将成为企业获取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直接筹资方式一般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前者属于私募,在企业未上市的时候做好融资工作,这样就能够为企业上市成功提供更大的把握。后者主要是指在一定期限满后企业连本带息一起偿还的融资方式。债权性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因为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的风险比较大,这样他们就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不管是在经营业绩上,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间接筹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兼并和重组以及租赁融资。银行贷款则是间接筹资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很多企业的资金主要都是来自于银行。近些年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兼并、重组的情况,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从现在的市场经济状况来看,企业正在不断的走向集约化、大型化,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生产的规模性是一个重要条件。企业采取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可快速筹集资金的同时,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更迅速、效率更高[15]。租赁融资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然后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及时交予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在租期内向出租人支付租赁费的使用业务。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于租赁灵活,不仅能够融资还能融物。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较高的融资成本。现在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但是这些中介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不容易筹措到资金,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给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启示

篇13

关键词:期权价值投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option value investment theory,three financing patterns are discussed:“Qiaosui Pattern”,“Guarantee Exchange Option Pattern”and“Luqu Pattern”. It is found that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derivatives are effective to connect the credit and capital markets and balance the risk and return. Thus,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E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ggests an innovative financing pattern for SMEs in PRD:Based on the credit derivative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it introduces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FII)into the system as the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exchanges CDOs in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Key Words:option value investment theory,SMEs,financing pattern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8-0028-0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弱点以及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导致了银行普遍存在惜贷心理,而其主要靠内源融资来支撑企业的资金需求,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因而,寻求间接融资渠道的创新模式成为关键。本文运用期权价值投资的思想,探讨我国各地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创新模式,并以珠三角中小企业为例,探讨如何有效疏通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一、期权价值投资基本理论

价值投资理论在二十世纪30年代由格雷厄姆和多德(Benjamin Graham和David Dodd)提出,在股票投资中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运用。1977年,迈尔斯(Stewart Myers)提出了实物期权理论,将期权理论运用到实物资产中,为资产的内在价值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定价理论,并使得价值投资理论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使其不再局限于股票投资,而广泛运用于各种实体投资领域,例如项目投资和企业并购等。

期权价值投资与一般的套利投资方式不同。期权价值投资基于不确定性和未来的信息带来的不可预计的收益,而一般的套利投资是在预计了未来收益的基础上做出的投资选择。如果某项资产在市场上的价格只体现其现金流价值,一个套利投资者可能因其高风险而放弃,转而选择具有同样现金流价值的金融产品,如债券;但一个价值投资者则会因其高不确定性而做出投资,因为买下该项资产不仅获得其未来现金流,还免费获得其相关的期权,长期持有至到期所包含的期权价值逐步实现。其核心在于构造一项期权,限定风险,获取其时间价值。

企业作为一项资产,包含了一项实物期权,其价值在于拥有各项“能力”克服不确定性,从而创造新价值。对企业的定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准确地预期现金流,二是企业所具有的各种技术、生产、管理和资源等“能力”可视为一套期权组合。企业的现金流源于盈利、分红、库存净值、现金等,企业经营越稳定,其现金流价值越大;而企业的期权价值来源于技术、品牌、资源、核心竞争力、专利等,企业发展越快,期权价值越高。从这一角度看,高增长的中小企业有较低的现金流价值,但是其期权价值却很高。通常来讲,期权投资所带来的投资回报会大大超过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因而,把处于高增长的中小企业作为一项期权价值投资,将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者,获得各方游资的青睐。

期权价值投资思想运用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是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的有效途径(孙鑫、张启文,2010)。在我国民间金融创新中,浙江的“桥隧模式”、“路衢模式”以及深圳的“担保换期权”模式是该理论应用的范例,特别是“路衢模式”,采用信用衍生品CDO的运作方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重大突破。

二、民间创新融资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一)“桥隧模式”的期权价值投资分析

篇1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

作者简介:何琼(1975-),女,四川成都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5.00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5-008-02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但企业内部积累能力有限,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方式融资。间接融资一般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当资金中介进行融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有:企业内部职工集资、民间集资或借款(包括家庭和亲友)、短期拆借、企业投资公司(基金)投资或贷款、债券融资及股权融资等。间接融资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担保融资、信托融资等。从企业规模分析,小企业受自身条件所限偏好于直接融资方式,并以民间借贷包括企业间借贷为主。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由于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原始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主要寻求间接融资方式,并以银行贷款为主。规模较大、持续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以股权融资为主。从企业发展阶段分析,在创业阶段,企业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在成熟阶段,企业则会选择高一层次的直接融资方式,开展大规模的股权融资或债券融资。

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比间接融资渠道更广泛,但各种直接融资方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而间接融资方式受到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金融信贷政策的限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分析

由于融资渠道不同,对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机构也不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的种类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投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大型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创业板市场融资等。比如股票上市融资,目前我国的主板市场是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而设立的,因此所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只能为很小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直接融资机会。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它们很难充分利用股票市场这一筹资渠道。另一类是间接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咨询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这些机构自身不具有直接投资能力,需要接到客户的融资合同后现找投资者。比如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银行体系高度集中,致使商业银行的门槛过高。目前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两者合计占我国银行总资金的95%。他们一直为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服务,而为中小企业服务很少,从而严重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加之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现有担保机构分散,规模小,成长缓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抵押手续繁琐、抵押困难、成本偏高等问题,使中小企业难堪重负。

三、我国中小企业正确选择投融资服务机构的策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股票和债券两种,随着创业板市场的改革和推进,达到国家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就可以上市融资,对服务机构的选择自不大。相对间接融资报务机构,中小企业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应该选择最匹配的服务机构。目前,向我国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所谓“最匹配”,是指真正适合自己的银行而非心目中最好的银行,即银行的经营体制、价值取向、规模大小和特色定位等能够长期稳定地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就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本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或许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大量研究表明,银行规模及其对中小企业贷款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即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小银行优势”假说。从总量考察,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中小金融机构均无法与超大型银行相比,但他们有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中会逐渐发展壮大。具体来说,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具有如下比较优势:(1)区域优势。受国家法律或资本的限制,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只能在特定区域内从事金融业务,其分支机构数量比较少,经营业务也不全面。但由于熟悉所在地区的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它们能够针对本地客户的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容易和客户形成“关系型”的投融资联系。(2)信息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土生土长的身份,发挥其在当地的人缘、地缘和网点等优势,低成本地获取本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这能够为其节省大量的调研费用并可以有效监督贷款使用情况,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从而降低交易成本。(3)组织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其简单、灵活的组织架构,因应市场变化调整营销战略,比较适合居民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要求,在创新金融产品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4)定位优势。通常,中小金融机构以其周边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往往采取质优价廉的策略。而且,中小金融机构服务门槛低,即使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或个人、低收入家庭等也可以获得同样的金融服务。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对内开放的步伐,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相关改革也不断向纵深推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成功,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运作模式的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会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会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肖新军.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

[2]潘立雪.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