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习研讨交流范文

学习研讨交流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习研讨交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习研讨交流

篇1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逐渐发现,就试教育已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只会拿满分的书呆子.原先的课堂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设计的,不管学生智力水平有多种高低差异,要求一委向满分看齐.填鸭式教学充斥课堂.今天,我们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交流研讨中学习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就运而生的.

一、注重发挥学生民主性,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教育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鼓励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发挥学生的民主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让低智商的学生回答最基本的答案,说最初应有的想法,调动其积极性,鼓励中高智商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做到认真听,及时反馈,对的给予鼓励,错的让其继续努力,让中高智商的同学的成功的兴奋感,让低智商的同学有成功的喜悦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最主要的,在这种交流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看到别人思维的闪光点,养成虚心求教的好习惯.

二、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有“法”可用,成为会学习的人,通过教师的宏观调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学生更乐于接受,且记得牢,用得快.

小学教学中的规律,定律或方法等,除个别教师介绍外,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例题和教师引导,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总结出来.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能力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方法学到之后,做到学有所用,避免有的学生只知道理论而不应用于实践.

三、练习形式多样,体现交流研讨的团结精神.

篇2

一、目标任务 :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根本,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全面提升局党组班子整体在事业改革、经济转型、交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思想认识和思想高度,以专题研讨确立的内容方向为重点,通过集思广益、研究讨论的方式,真正形成有助于推动交通运输良性发展的理论指导,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二、活动时间:第一次召开时间:9月25日;第二次召开时间:9月27日;第三次召开时间:10月11日;第四次召开时间:10月25日。

三、活动地点:局三楼会议室

四、参会人员:党组班子成员。

五、具体要求: 

篇3

聚焦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贯彻执行以及“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针对科技创新、精准扶贫、“263”专项行动、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开展专题视察调研30多次,提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我市科技贡献份额》《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等意见建议,得到xx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

二、以提案督办为手段,拓展民主监督深度

换届以来,提案工作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收到各类提案595件,立案461件。开展“提案督办月”活动,坚持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界别提案和重点提案,综合运用视察督办、会议督办、跟踪督办等方法,使督办提案的过程成为实施民主监督的过程,促进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三、以专题监督为重点,加大民主监督强度

加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专题监督力度。今年以来,紧盯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60个分项目的责任落实、项目进度和经费保障,通过走访、视察、座谈等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助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把 “化工、印染行业”整治工作作为专题监督的重中之重。制订《“化工、印染行业”整治专题民主监督工作方案》,政协主席挂帅,分管副主席牵头负责,按月督查,有效促进了化工、印染行业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民主评议为渠道,体现民主监督精度

围绕xx职业教育、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等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将民主评议结果整改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评范围。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评议工作,搭建群众与评议组的平台。开展“回头看”,进行回访视察,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篇4

6月4日上午,我镇语文教师在中心小学举行学习交流活动,参加淮安学习的五名骨干教师以还原专家的课堂教学、听课研讨、教学报告等形式请进了先进教育经验。季友志老师执教了《数星星的孩子》,全镇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听评。王超老师执教了《桂林山水》,全镇四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听评。五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举办了精彩的讲座,全体语文教师收获多多。

6月4日下午,全镇数学教师在中心小学进行学习交流活动。首先听评研讨了王文龙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周德花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两位教师很好的把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请回来,和全体教师一起分享。高报、臧守金、周德花和王文龙四位教师的讲座,思想前沿,理念先进,让广大教师享受了精神大餐。

王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模仿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教学,能把华老师的课堂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在课堂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期待学生问题的生成。让学生在玩中慢慢的进入思考数学的境界,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王老师用了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四年级的内容,有些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些不流畅。但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让我们收获很多。

周老师作为年轻的教师,能在工作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结合了专家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大家很好的分享她的教学艺术。

篇5

论文摘要: 就如何提高留学生生理实验教学质量,从实验前准备、实验课的实施和实验教学体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留学生生理实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医科留学生增长速度很快,如何做好留学生教育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医学留学生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种[1]:第一种是传统的全汉语教学模式,一般留学生要单独学习汉语1~2年,再加上5年的医学本科教育,学制较长;第二种是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生源;第三种是全英语教学模式,针对来自使用英语的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生源。我院自2003年开始招收来自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医学留学生,考虑到英语在这些国家是官方语言或者通用语言,而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仅能维持日常交流,故我院采用了全英语教学模式。生理学教研室自2004年开始陆续承担了留学生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任务,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教研室成功完成了留学生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得到了留学生们的肯定。现就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实验前的准备

1.1 教材的准备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和依据,选择教材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国内外有一些英文版本的生理学教材,但主要是针对理论教学内容编著,实验教学却几乎无英文教材可参考。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制定了留学生实验教学大纲,然后由多位教师分工编写了英文实验教学讲义,最后教研室全体教师经过讨论改进,制定了留学生生理实验指导,作为实验教材使用。

1.2 教师的准备

全英语授课模式对教研室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虽然阅读英文文献游刃有余,但口语交流能力相对薄弱,因此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前教师的充分准备是成功的关键。我院留学生授课教师统一接受了学校组织的由外教授课的英语培训学习和考试,考试通过后方可取得授课资格。在此基础上,教研室主要启用英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和有过英语国家留学经历的教师授课,带教教师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在每次实验课前都要经过试讲和集体备课,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通过后,确定每次实验的教学安排。

1.3 学生的准备

在每次实验前我们分发给留学生实验讲义,要求他们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从而促进了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2 实验课的实施

2.1 根据留学生学习特点,开展讨论式实验教学

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特点,体现在他们不太接受呆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喜欢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期望老师不断提问,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对于实验课,留学生们更习惯于自己去探索、实践,而不单纯局限于在带教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开展实验。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首先简明扼要地讲明实验目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在讲授过程中穿插提问留学生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他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带教教师给予解答,或者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在实验课时的安排上,我们给予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去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求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留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陈述实验现象、结果和简单的机制分析,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作总结陈述。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受到了留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2.2 实验教学中充分合理应用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近年来在高校教学中已基本普及的教学手段之一,在留学生生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讲授实验原理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时,通过多媒体授课,使用一些图片和三维动画可以形象地展示实验内容,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留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生理学知识。在讲授实验操作过程中,针对留学生更喜欢自己实践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减少了直接示教的次数,对于实验中的新操作、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录像。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给留学生播放多媒体录像,这样既节省了实验课的讲授时间,给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动手做实验,同时也避免了在直接示教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如动物状态、环境条件)对实验的影响。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完整的英文版生理学实验录像,我们应用的主要是中文版录像(包括本教研室自行录制的录像和其他高校录制的部分录像),在播放过程中删掉语音部分,由带教教师解说实验操作过程。另外,我院生理实验室在安装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基础上,还安装了模拟生理实验系统,留学生在完成本次实验后,还可以进入模拟生理实验系统学习,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范围。对于部分留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实验失败而又无法重新实验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观察实验结果,弥补实验失败造成的无法观察实验现象的情况。

2.3 运用综合教学反馈,调控实验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是开展留学生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这是教的反馈;学生根据获得的反馈与评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的反馈。实践证明,教学反馈非常有利于留学生实验教学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理实验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1提问反馈在实验课教师讲授过程中穿插提问一些相关知识,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控制讲课的深度和速度,并且留学生们也非常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2.3.2建议反馈每次生理实验课结束前5 min,我们会让留学生提一些建议或要求,比如他们希望下次实验如何更好地进行等等。对于合理的建议我们会在下次实验时予以采纳。

2.3.3实验报告反馈留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反映。留学生非常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成绩记录,他们书写的实验报告从整体上讲比中国本科生认真,对于每次教师批阅后的报告中的红线部分,他们如果不明白的话会直接来问带教教师。我们给予详细的解答后,针对实验报告出现的较多的问题,会在下次实验课上强调指出,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

2.3.4网络反馈在实验课后,留学生们如果对实验还有问题的话,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解决,带教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等解答疑问。

3 实验教学体会

3.1 实验教材的改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教研室最初自行编写了一套实验讲义,但讲义的编写过程主要是参考中文版的生理实验指导制定,对于实验中使用的一些仪器和器械名词的翻译不够准确,导致课堂上出现了留学生单凭教师的口语表达听不懂这些名词,必须结合实物才能搞清楚的情况。通过对先后来我院的四届留学生实验教学的摸索,我们不断修改实验讲义,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实验教材。

3.2 语言障碍的突破

尽管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了讨论式教学,但在最初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留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较高,因此他们完全能听懂我们的讲授过程,但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带教教师听力水平和随意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加上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留学生讲英语带有很浓的地方口音,所以课堂上出现了有时留学生提问题,教师答非所问,以及对于留学生上课即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很充分地解答的情况。对此,教研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强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留学生和中国本科生的部分集体备课过程中实行英语备课讨论,平时教师们的日常交流尝试尽量用英语表达等。此外,我们充分融入留学生的生活圈,课下与他们多交流,经常参加留学生们的聚会(比如留学生本国的一些重大节日)。通过与留学生的接触,教师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高,熟悉了他们的发音特点(比如他们常把清辅音“t、k、p”,读作浊辅音“d、g、b”等),教师们听力水平也迅速提高。目前,教研室的实验教学,全体带教教师已基本突破语言关,成功实施了讨论式教学模式。

总之,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将有更多国家的留学生进入我国医学院校学习,留学生英语教学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2],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是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我们在留学生生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能为其他医学院校开展留学生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篇6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在我国,本科医学教育阶段至今尚未开设专门的肿瘤学研究进展课程,仅仅讲授肿瘤学,而其内容分散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各个专科教学中,如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影像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3]。各授课教师讲授的内容仅涉及本专业相应肿瘤学知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基础与临床联系不强,学生获得的肿瘤学知识较为零散、陈旧,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有肿瘤学研究进展课程,但是在课程设置中比重过低,在开设肿瘤学课程的医学院校,也多是选修课程,普遍存在课时数不足的问题。而且,课程内容不够新颖,不能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系统地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仅仅是重复了本科的课程、学习了几门实验技术。

1.2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是研究进展课程,因此无法出台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材,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各自学科范围内的最新进展逐年更换教学大纲与课件,但是很多教师通常只是简单重复之前的学科内容,有的教师甚至重复7、8年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内容,除了讲述部分和肿瘤学相关的实验,还给学生讲述三羧酸循环等本科就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与研究进展毫不搭边,二维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和融会贯通,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国际国内对肿瘤治疗与研究的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肿瘤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此过程中,教学内容并未作出相应的调整,新理论和技术没有有效的整合到肿瘤学的教学中,不能反映当代肿瘤学的发展,并紧固了学生的思想,把一堂生动的研究进展课又变成了死记书本。

1.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教学内容的禁锢,教学方法也无法突破创新。由于课时较少,多数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仍然是老师满堂讲、学生抄笔记、开卷考试的模式,使教与学的效果都非常差。其实当今网络资源非常发达,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来弥补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不足。进展实验课仍以几种常规的实验,如免疫组化、RT-PCR、细胞培养为主要内容,实验之间各个独立、不能融会贯通。在教的过程中如果不融入创新的内容,学生也难于得到创新的启发。

2提高肿瘤学研究进展教学质量的探讨

目前我国肿瘤学教学明显滞后于现代肿瘤学发展,如何适应21 世纪肿瘤学科发展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从2008年开始教授肿瘤学研究进展这门课程,主讲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部分,通过与研究生之间进行反复探讨沟通交流、创立了自己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对于硕士研究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课题思路的启发都有很大裨益。下面笔者对如何提高肿瘤学研究进展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

2.1增加肿瘤学研究进展课时数 肿瘤学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在有限时间内,教师很难将最新的研究进展讲得清楚、透彻,学生也无法全面掌握。要解决这个问题则必须要提高肿瘤学的教学权重,增加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肿瘤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让课程设置更合理、更规范,更能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在研究生教育中须将肿瘤学研究进展课时数增加,势在必行。

2.2提高教师科研素质,追踪最新研究进展,给学生以最新的知识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理论上将,讲授进展课的教师应是本专业科研能力较强、较能够接受新知识、新进展的骨干教师。但是目前我国肿瘤学教师资源极度匮乏,当务之急是加强肿瘤学教师队伍建设,对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射科医生及科研人员进行系统培养,建立一支以肿瘤学专科医生及科研人员为主的教师队伍。目前的专科医生培训计划是一条可行之路[3]。研究进展课不需要规定的课本,因为课本的知识总是滞后于研究进展,因此,讲授教师要首先对本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实时跟踪,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学术会议、查阅最新的高水平英文文献等手段,随时了解、掌握本专业及交叉学科的最新进展,结合个人的课题研究情况讲解,让学生对新知识、新思路有最深入及全面的了解。

转贴于 3教学方法的改进

3.1 提纲式课件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 根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教师, 课件所起的应是辅助作用, 不可依赖于课件, 甚至是根据课件的文字照本宣科, 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改进后的课件是提纲式的, 以标题和图片为主, 简明的文字、连接符号,

3.2 增加图片与视频课件

通过动画、视频、大量的图片等制作生动的课件,并借

助动画、变静态为动态、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进行演示,使抽象难懂的微观生命过程具体化、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3.3 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进展并进行课堂展示及讨论

学科进展如无边大海,从不同的角度总能有不同的认知,因此鼓励、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文献了解相关进展是对授课教师的较大考验和压力,但也是令授课教师能力快速提高的过程,促使授课教师必须对本专业的进展尽可能地去了解,这也是教学相长的具体体现。

3.4 加强实习课的设计性和系统性,增加系统性课题设计内容

笔者在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方面,首先用最短的时间,将基础的实验方法的原理进行讲授,其次,讲近2-3年的实验方法新进展,包括实验中涉及的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等。通过不断地提出科研问题,例如,“在某某肿瘤中如何研究一个新的未知基因的功能?需要从哪些层面考虑问题?能够用到哪些传统的及新的实验方法?”来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将他们刚刚了解的实验技术系统地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接收到得是严谨的科研思路,而不是零散的实验方法。学生各抒己见,能够想到的是如首先检测肿瘤组织中其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观察其与肿瘤之间有无相互关系,其次在细胞水平研究其过表达或者表达缺失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后续的功能实验学生可以列出很多,如果再深入,还可能讨论到表达调控的机制,这都是十分顺其自然的交流,通过学生和教师这种七嘴八舌的课堂交流,很快与能够一起制定好课题计划,当然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完成这个课题的话,就将关键实验在实习课上重点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其实这一个流程下来,教给学生的知识非常多,如在讲述核酸表达实验的时候,引物的设计这部分就是对学生如何应用电子资源及网上的各种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一教学方法深得学生喜爱,也是笔者几年来在肿瘤学进展教改方面能够主管调控的、改进获得最大成绩的部分。

目前,国内外肿瘤治疗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肿瘤学教学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笔者通过自行调节教学方案及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当然,在教学中一定要舍得对学生付出,才会收获更多的教学成果,提高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各学科教师一起进一步探索总结,寻求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肿瘤防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增益新.肿瘤学(第二版)[M],2003,1

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154-02

Research Study i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Ma Huanli

(1.Qinhuangdao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2.Ba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s teaching shouldbe to nurture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capacity andcapability for practice as the goal. A research study is mainlyto students, mainly students cultivate innovative new teachingmodel, from learning goals, learning, learning strategies, studyevaluation of four area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o specializedresearch study design.

Key Words: research study;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s;innovative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物流管理产业来说,技术创新更是产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物流管理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使人类主体的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认识世界,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学习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不能很好地将人类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研究性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实践方式看,传统教学主要是演练式、实验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认知、主动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验证―体验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主动、愉快、积极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治学之道、知晓做人之理。治学之道与做人之理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们治学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学的互补,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对物流管理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物流管理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物流管理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2.学习内容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它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这符合物流管理专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设置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 S 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方向,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策略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研究或调查对象;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物流管理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主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或其他程序规则的限制,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信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上的变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为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四、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正在面对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在专业课中通过设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处理教室以外的实际问题,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3-7.

[2]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11-23.

篇8

论文摘要: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使音乐教学发生了变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流行音乐作品必须有利于青少年发展、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且富有内涵。

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相比较而言,流行音乐更重视个体性、时代性、通俗性,这些特征恰恰符合了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张扬、好奇的性格特征。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怎么都“抵挡不住”流行音乐。与其一味压制、贬抑,倒不如进行细致科学的研究,引导学生“扬弃”式接受,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流行音乐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

一、流行音乐的教学目标

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完全等同于传统音乐教学的目标,除了音乐教育的共性要求之外,应该有它自己的特殊目标。对于流行音乐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1.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开展流行音乐教学,首先应当把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作为首要出发点,提高学生热爱音乐,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最终实现他们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人格,成为具有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渗入和影响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渗入和影响。因此,流行音乐教学还应当通过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现状音乐特征及其文化特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及其社会性,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和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学习,体会作品中富含的情感教育内容,触动他们的情感中枢;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大多贴近生活,因而更能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更加合理、有效地价值观体系。流行音乐之所以广受学生的喜爱,除了旋律、音响效果等外在特点之外,其内在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宣泄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方面。正如崔健本人所言:“宣泄乃是人的一种自然需要,正如吃饭一样。所有的宣泄都只是象征,是一种暂时疏导。它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宣泄仍是必需的,它可以使积水流出去,而不至酿成灾难”。

3.知识和技能目标的正确把握。笔者认为,应把握三个方面:直接目标、发展性目标、可持续性目标。以歌曲《唱脸谱》为例,这是一首带有京韵味的流行歌曲,教学的直接目标应当是让学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了解京剧的脸谱知识。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应把它规定在歌曲演唱形式的创新上,老师通过一定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演绎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能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持续性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激发对“国粹”一京剧的热爱之情。把培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持续性目标提出,可见音乐兴趣对于音乐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流行音乐的学习更应抓住这一点。

二、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题材广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辨别流行音乐的优劣,是有难度的。因此,对作品进行认真的筛选工作,选择合适的作品是音乐教师上好流行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基础之基础;对流行音乐的选择,必须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富有内涵的作品。如《中国人》、《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蜗牛》等。对于哪些思想不健康的流行音乐,音乐老师应当明确态度,坚决拒之音乐课堂之外。例如,《那一夜》、《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马桶》、《爱的初体验》等。那么,什么样的流行音乐可以引入课堂呢?

此外,还应注重所选作品的音乐性和风格多样性,挑选的标准应该是“思想性与音乐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多样性的风格特点,可以从旋律、音响、色彩、和声、风格等多方面来衡量所要挑选作品的音乐性,同时更应展现流行音乐风格多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引入流行音乐

这里讲的引入形式和单纯的课堂导入新课是不同的,就其本质来说更具艺术性和内涵。简单说就是老师在推荐一曲流行音乐之前,应当从各个层次和方面挖掘它的内涵,让学生有兴趣的同时,也能有目的去学习。也可以说是具体的教学方式,下面列举几种。

1.从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引入。每一个优秀音乐作品都有自身的背景,流行音乐也不例外。大多数优秀的流行音乐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例如:《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以发生在一个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而失去生命的女孩身上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的,同时作品也反映了提倡环保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注重流行音乐与其创作背景的结合,不失为一个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对作品认识的极佳形式。

2.从不同音乐体裁的交融点引入。一些流行歌曲由于吸收了民间音乐中戏曲、民歌的音乐元素,增添了几分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同样也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例如:《阿姐鼓》、腾格尔的《蒙古人》、李娜的《青藏高原》等。这些歌曲虽然不同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但也不乏民族的韵味。在课堂上引入这一类型的音乐,不仅能够拉近青少年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距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主动地去研究音乐的内涵和相关文化联系的本质。

3.从流行音乐的特点和优势引入。流行音乐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它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例如,节奏教学中,恰当利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其节奏清晰明了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创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流行歌曲曲调的简易,词的浅显易懂,一目了然及演唱的口语化自然化等特点,让学生尝试音乐创作。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非常有益的。

4.从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引入。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聆听的流行音乐在课间和课外活动播放,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学生在课外培养了良好的兴趣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使音乐课也轻松许多。同时,可在学校举办流行歌曲卡拉OK比赛,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也可以举办“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知识问答”竞赛活动,这样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

四、引入流行音乐要适度

1.在质量上有适度。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在质量上有高低之分,甚至同一个流行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也有优劣之别。例如网络上曾经十分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单从歌曲的旋律上看,确实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但是从歌词上看难免有低俗,过于直白的缺陷,难登大雅之堂。

2.在数量上要适度。流行音乐毕竟是浩瀚的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音乐课上流行音乐的引入要适量。既不能拒流行音乐于千里之外,也不能让流行音乐替代民族传统音乐和世界古典音乐,让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泛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一节课的主题思想,使当地选择相关的流行音乐参与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流行音乐作为音乐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理所应当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与不可忽视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为培养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邦飞.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篇9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的动态过程组成。只有两者同步展开、同步发展,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理想境界。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教材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教师对这种思维活动起着组织、领导和指导的作用。为了使这种思维活动卓有成效,教师必须在充分认识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并以民主教育的精神浸入交流、研讨中;摆正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定位在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融入学生中间,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宽松情境,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将思维的热情彻底点燃,积极动脑、动手并动口,大胆地发表对所议问题的看法。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受到教师、同学的充分尊重,其所思所想就能得到充分的阐释与交流,并在民主、平等情景下得到修正、提高并产生“共振效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充分感受学识产生、发展的过程。[3]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宽松的教学环境,就谈不上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成功。

2.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属于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主角、主体,教师退居幕后,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学长、导师。[4]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交流、研讨中要着力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在这样条件和环境下,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极为活跃,并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每组成员的发言,并运用智慧抓准时机恰当评价、点拨、引领、调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又善于与同学合作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必须掌握好“四度”

(1)“交流•研讨”题的难度。设疑、解惑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能力和知识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在教学中要依据“交流•研讨”题的不同难度,设置两人或更多人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如教材第49页“交流•研讨”[5]的第1问可以设置两人一组完全可以解决。对有一定难度的“交流•研讨”题如第2问和第3问可以设置多人一组,通过这样分组交流讨论,既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优势。

(2)“交流•研讨”题的跨度。“交流•研讨”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也就是知识块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如教材第98页的“交流•研讨”就要联系《化学1(必修)》及初中化学的有关知识来归纳和总结,既对已学反应进行复习,又提出了新问题,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3)“交流•研讨”题的梯度。所谓梯度,就是提问题时应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一个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沉潜其中,并不断向纵深发展。[6]“交流•研讨”题的设置应有一定梯度,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兼顾到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达到攻破难点目的。如教材第36页“交流•研讨:你已知道,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它们溶解的过程与焓变有关吗?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的梯度: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和蔗糖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如何?它们的溶解过程都是自发过程,它们的溶解过程与焓变有关吗?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思考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这样设置对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剖析,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篇10

大学本科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学者都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寻求教学改革的道路,其中研讨式教学在大学本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该种模式存在考核不准确、教师“管”得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者积极性不高、师生间交流不多等不足,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研讨式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不足。

实践过程

1.研讨内容的确定

主题由教师选择,多为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难点、热点与前沿问题,以及一些理论授课无法展开而又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再提交学习研讨小组集体讨论确定。

2.分组

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6~8人,每一研讨小组要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学习研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分解与分配等事宜。

3.制定规则

小组研讨活动的基本规则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维护和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不在网络上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小组成员应就所讨论课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避免无关信息;每位小组成员均应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4.讨论过程

整个研讨过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每个小组建一个论坛,论坛内容只有本小组成员可见。主持人负责主持本次小组讨论会。讨论可以是指定时间同时在线讨论,也可以以留言的方式异时讨论,各成员的发言时间、内容都记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便于教师评定成绩。

每次研讨活动,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该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须在综合小组课余研讨活动中的主要观点、参考小组学习研讨记录和每一组员的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一份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并在课堂上发言,这也弥补了网络以文字交流为主的不足。指导教师应就本次学习研讨活动做一简短的整体评价。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需要将学习研讨活动相关资料汇集、整理并上传,各小组研讨活动的发言人应于本次研讨活动结束后,在小组组长及组员的配合下,将本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电子文稿按要求加以汇集整理,并制作本次《学习研讨活动材料汇编》,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中。

5.考核

小组成员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最终成绩(百分制)=个人成绩(50%)+小组成绩(50%)。各项目成绩的评定都有详细的标准。因篇幅限制,这里只是简要列出评价指标及其比重(如下页表所示)。

6.开放小组的研讨内容

小组的研讨过程完全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也是“全封闭”进行的,即只有本小组的成员才可以查看组内发言并参与主题讨论,在研讨结束后,教师会在教学平台中,将小组的讨论内容开放,供全班学生、甚至后续低年级学生共享、交流、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两大环节全部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实现,相对传统模式的研讨式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下列五方面。

1.学生获取资源更方便、快捷、有效

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获取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研讨式教学,学生查阅资料往往通过图书馆、访谈、实地查看、网络搜寻等途径。这样,获得资料的周期较长,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资料不一定有效。而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精心制作的网络课程,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和相关的链接等,使得学生不至于在网络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再配合传统途径的查阅、筛选,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有效的资料,使研讨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同时,学习者可以上传自己获得的优质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2.研讨过程打破时空限制,更便于组织和监控

传统的研讨式教学,小组讨论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才能进行,教师也难做到参与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而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研讨式教学,可以在同一时间集中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小组成员自己的安排,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讨论,易于组织,教师也可以同时监控每个小组讨论的进行情况,并进行指导。同时,也有效地延长了研讨学习时间。

3.突破面对面,学生发言更踊跃积极

传统的研讨式教学,讨论都是面对面进行的,很多学生因怕出错而不敢说话,也有的学生更善于文字表达,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突破了面对面的约束,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学生的讨论时间也是充分的,讨论可以更加深入。

4.多渠道的沟通和讨论,使得研讨更深入

学习者可利用网络进行多向交流,包括文字交流和语音交流、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等,共同探讨,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掌握学习方法。

5.充分记录每位学生的讨论过程,便于考核

传统的研讨式教学,或者是各个小组分别找时间、地点进行讨论,或者教师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地点讨论,均难以记录各个成员所做的贡献,小组提交的研讨报告,也经常是小组中一两个人的成果。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研讨式教学,清晰地记录了每个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考核依据更加充足,考核结果更加客观。

篇11

一、“交流・研讨”遵循的原则

1、“民主和谐”原则。过去的教学课堂,“唯师独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交流研讨”是“互相倾听和充分表达自我”的充满民主的互动行为,教师与学生都是共同活动的参与者,成为问题解决的合作伙伴。教师再也不是一个唯教参之论,唯圣人之道的所谓拿出真理的人,而是帮助发现矛盾的人,善于倾听的人,与人论辩的人:学生不再是一个唯书之言、唯师之说的只会接受的“容器”,而是勇于发现、热于质疑、善于论辩、乐于表达的人。这样构建起来的民主和谐的交流研讨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和信息交流,形成满意、愉快、互助、互动的积极学习氛围。

2、“主动参与”的原则。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了,在课堂上参与教学的热情也不及小学生。如果高中老师仅仅是从过去课堂的主宰者,降职为组织者,是不能让个个高中生互动起来的。要让高中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就要大量研读挖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矛盾冲突,让学生触景生情,互动争鸣,联想类比,轻松学习。

“矛盾冲突”是师生、生生之间对化学知识和问题的体验与思考的不同,产生疑问,产生冲突。“矛盾冲突”是激发个个学生参与”交流研讨”的诱发剂。

“联想对比”则以在理解体验知识时需借助联想与类比。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时,能从旧知识或有感性基础的生活实例中去联想对比而迁移,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3、“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陶行知先生的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他给“做”下了定义:“做”是劳力是劳心,“做”有以下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价值观之产生。他在《创造教育》中写道:“由行动而产生思想,由思想而产生新的价值,这就是创造”,“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的目的”。他还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因为同一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是学,对人是教”,“教学做都以做为中心”。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做”凸显重要。因此,既要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读取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也要让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进行隐流,真正落实以“做”为中心学习,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4、“情感体验”原则。情感体验是”交流研讨”的基础。高中化学新教材,一改过去教材的沉闷、繁杂,而呈现大量学科史资料、科学家简介、学科前沿以及大量栩栩如生的插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虚拟仿真”创设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消化这些材料和插图,于情境中体验,于想象中体验,情感世界丰富了、思想空间拓宽了。这样的情感体验,虽然没有直接呈现于外,但心灵在交流,是极其重要的隐流,是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得以实实在在的落实。

二、“交流・研讨”的方法

篇12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研活动 网络教研

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是基于当下网络教研与校本研修的理念,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于教研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它是指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构建生态和谐、科学有效的教学研究环境,通过多元化网络平台让教师以主动参与、互动共享的方式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的教学研究活动。

一、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优越性

网络教研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研手段,其教研方式是传统教研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

(一)网络教研完全突破了教研的地域限制。

网络技术使教研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老师不必中断工作也不必集中时间进行教研学习,解决了工作和教学的矛盾。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计划安排自己的教研学习。

(二)网络教研增加了教研的时间灵活性。

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与教研员及其他教师一起学习交流材料。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随时可通过网络教研进行沟通,从而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也提高了教研的质量。

(三)网络教研创新了课堂教研的形式。

网络教研的规模效益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最优秀的教师,充分利用最优秀、最先进的教研内容。而不受优秀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限制。网络教研可以给教师更多时间搞教学精品,把精品教研的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迅速有效地建立学习型社会,为全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各类优秀人才。

(四)网络教研能够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

网络教研就是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使有声语言和文字说明,图、像、文、声并茂,能够比较形象地实现老师间的交流。

(五)网络教研实现了与专家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网络教研,可以向教育界的专家学习交流取经,专家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六)为教师留下了再学习、再思考的无限空间。

网络教研中,教师的发言、观点、成果有“雁过留声”的效果,教师可通过语言文字,对他人的观点、成果进行再学习、再思考,这一优势,又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所不能及的。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是根据教研工作的实际要求,结合教研组教师自身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自主互动有效教研的新型教研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在传统教研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力求达到两者最佳的合力。

(一)个体层面:基于教师博客,实现个体自主成长和互动分享。

网络的多元性是它最大的优势,博客(Blog)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网络平台,更是能帮助教师们积累许多科学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我们利用校园网站开设的教师博客,鼓励和引导教师每周定期上传个人的教学反思和案例及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信息。教师通过教师博客表达了自己的教学观点;与其他教师交流自己教学和研究中的所思所得;通过反思与分析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通过教师博客的实时性与交互性,我们建立起了一个个学习型教学研究实体,并以之为基石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面上开展自主互动式教研活动,促进多方合作、实现专业发展。

(二)群体层面:基于校园网络,实现群体共同参与、互动交流。

教师博客虽然帮助建立起了一个个教研实体,但相对回应比较滞后,同步互动与交互性不足,且不易组织主题式的讨论与互动,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网站、论坛和QQ群等来实现教研活动实时互动。

1.自主式主题研讨

教师从自身教学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校园网络论坛或参与的主题研讨活动。例如年轻教师对于教材把握上可以存在不足,就可以通过论坛教材分析的专题研讨,请求同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难点可以提出探讨破解教学难点方法专题研讨,听取大家建议来改进教学方法。自主式专题研讨,克服了传统教研的尴尬,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实现多项的交流互动,打破了原来唱“独角戏”的格局。研讨的主题是从教师需求出发,让每位教师都能主动地发起并参与研讨。此外自主式主题研讨也可以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好好针对研讨的问题认真思考,随时研讨,增强了研讨效果。

2.互动式课例分析

教师通过论坛运用网上集体备课、评课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式网上研讨,一改以往教学研讨中单纯的即时性效应,使教研组全体参与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从教材分析、重难点处理、教学设计与说课,到课后点评的全程。教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合作中互动交流。群体间对话互动面不断增大,思想交流也具有广度与深度,教师教学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极大提高。

3.即时式在线交流

通过即时式在线交流如QQ、MSN。教研组建立QQ群,利用QQ群进行在线交流,可以开展即兴式互动,临时发现问题,临时讨论;自助式活动,请求教师在线上帮助解答疑难问题;资源共享,文件互传,对教研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分析、共享提供了最为便捷实时的方式。即时式在线交流作为自主式主题研讨和互动式课例分析的补充,能够更灵活方便地帮助教师实时地开展互动交流,可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网络环境下自主互动式教研是一个新的话题,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新尝试。我们要利用好网络教研的独特优势,使有志于探索网络教研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形成更有凝聚力的团队,使更多的研究成果有效地进行合理整合,形成更完善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教学改革

0 引言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读懂,教师角色就是传授知识,学生任务就是接收知识。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知识的传授而展开,成为向学生灌输教师消化好的知识的过程[1],学生复制教师传授的知识几乎成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和任务[2]。在这种理念下,讲授法大行其道,并被逐渐打磨的愈加精致化、技术化和模式化[3],教学如同工厂工人按既定程序施工一样呆板和僵化,这既限制教师特长的自由发挥,也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难以体会到教学应有的意义和快乐,学生也失去了对学习应有的热忱与追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如何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创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周远清也指出,教学改革是核心,所有改革都要围绕教学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4]。在此背景下,许多高校围绕着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初见成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借鉴其他高校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自主-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并将其引入到营销学相关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自主-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1 随机分组

为了避免分组不当造成个别小组是强强联合,个别小组是弱弱凑合,必须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的进行分组,分组要求如下:(1)每个小组不超过6人为宜,各小组男生和女生尽量保持一致,男女搭配有助于活跃学习气氛,例如将学生和男生分开,通过新韵全能抽奖软件随机分组。(2)民主推荐小组长,明确其职责,小组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有一定的领导能力。(3)明确组内分工,小组成员每人承担某个角色,包括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每周进行一次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1.2 课前探究

1.2.1 自主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课程和学生情况,提前将授课计划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授课进程,并根据各章内容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书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每次课程开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一份自主学习报告,包括温故与课程相关的旧知识,自主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的那些方面密切相关(具体例子),自学后产生的问题或困惑,即希望与其他学生或老师交流、研讨的问题。

1.2.2 小组研讨

在授课计划中每次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各小组要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完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为了保证小组研讨的效果,小组长可以要求轮流发言,适当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后发言,安排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先发言以保证其有话可说,并要求认真倾听、不得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在每个人发言之后方可就发言内容进行提问、讨论,以尊重每个人发言的权力和机会。

1.2.3 师生研讨

为了检查各小组学习的成果,提高学习探究的效率和课堂汇报展示的效果,每个小组必须在完成既定案例分析之后,根据授课计划安排提前一周发给老师,老师会随机抽取1-2组(每次尽量避免重复),在每次课前一周内安排1次师生小范围研讨,帮助抽取的小组修改完善他们的案例分析报告,并要求其制作PPT课件,做好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的准备。

1.3 教师精讲

在完成课前探究后,教师根据授课计划每次课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讲解,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精讲,就是以核心知识为主线来构筑结构简单、线条清晰、简明扼要的课堂教学样式,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内耗、垃圾与修饰品,为课堂展示、交流和互动留足时间[5]。核心知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所有东西,是建构复杂认知技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6]。它是课程体系中每个单元或每次课要让学生掌握、理解、深化的主体内容与知识主干,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轴与焦点,把零碎的课堂知识串联起来,使之融为一体、有机关联的内线与铰链,是联系全部教学活动的轴心骨,是教学活动之魂的栖息地。因此,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核心知识讲解每次授课内容的框架逻辑、重点难点,并回答学生的疑问困惑。

1.4 汇报展示

汇报展示就是根据授课计划,每次课安排与教师讨论过的1-2个小组讲解案例分析,通过课堂汇报展示小组学习和教师交流互动的成果,并通过进一步的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感悟和提炼,重构师生的知识体系化和思维模式。当某个小组汇报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或发表不同看法,对于大家都有困惑或疑惑的问题,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寻找问题的解答,该过程要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课程结束,每个小组至少讲2次案例分析,对于没有完成或敷衍应付的小组,小组组长本次课程记为不及格,其他成员成绩视课堂表现记为及格或不及格。

1.5 交流互动

从环节上看可分为课前交流互动、课堂交流互动和课后交流互动。课前交流互动表现为课前小组研讨、师生研讨以及学生向同学、老师、长辈等非正式请教、交流和讨论等等。课堂交流互动主要表现为小组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和教师点评,以及围绕汇报内容、学生的困惑或问题共同进行研讨等。课后交流互动表现为课后的学习、实践、研讨活动等。

交流互动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或隐形,或显形,或当堂,或书面,或网上,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7]。例如,结合当代大学生经常使用网络的特点,构建课程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开辟课外阅读、经典案例、学生作品、师生研讨等一些交流互动的窗口,提供丰富多彩的“教”与“学”的内容,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和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8]。

另外,交流互动的关键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是衡量其成效的主要指标[9],因此,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认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他人观点和用发展的眼光来吸纳他人意见,取长补短、修生养性。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使知识在对话中分享,在交流中重组,在互动中创新,使交流互动成为师生教学相长、智慧交融的催化剂,成为学生与同学、教师、长辈等开展精神生活和生命对话的孵化器[10]。

1.6 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分享他人的成果,学习知识,启迪智慧。要求每个小组每个成员每堂课简单总结自己认为学到的最终的知识,要求每个学生每堂课简单总结,不超过三句话,一定要写下来,记录在书本上或专门的课堂笔记上。

1.7 考核激励

1.7.1 小组命名与口号

结合当代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自我的特性,鼓励每个小组自拟名称,例如滚滚红尘,SKY-baby等。每个小组可以提出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在每次交流互动或汇报展示时齐声呼喊以鼓舞士气,增强团队向心力。比如,激情滚滚、穿越红尘;今天我讲课,你看行不行等。

1.7.2 成绩计分

包括小组表现分和个人表现分,其中:小组表现分根据小组研讨、师生研讨、汇报展示、交流互动等情况计分;个人表现分则根据课堂出勤情况、完成分工任务情况、回答问题、汇报发言、总结发言、提出问题、分享礼物等课堂表现计分。

1.7.3 奖项设立

包括团队奖和个人奖,其中:团队奖又分为最佳团队奖(小组总分最高者)和优秀团队奖(小组总分第二高者);个人奖分为最佳个人表现奖(全班个人总分最高者),和优秀个人表现奖(各小组个人总分最高者)。

1.7.4 感恩与分享

为了鼓励各小组之间互相帮助,鼓励并支持相互帮助的小组之间分享礼物,可以是一张卡片、一支笔、一封信、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每学期最后一次课,由于教师组织一次课内感恩分享活动。

2 自主-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表1 自主-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测评结果

我们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09级和2010级《工业品营销》和《营销渠道》两门课程中对自主-交流-互动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并每次课程结束后都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同学对自主-交流-互动教学方法的各教学环节及其效果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对每个小组标新立异、追求个性自我命名的满意度最高,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合计为99%;对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每周进行角色互换的满意度最低,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合计为69%。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自主-交流-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例如有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在大一大二就开始推行教学改革,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大三、大四阶段,由于学生准备考证、考研、实习或找工作等多种原因,无法全心全意配合老师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另外,部分同学在大一、大二已经养成了“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听讲、课后不复习、考前报佛脚”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会在客观和主观上影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龙宝新.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3):19-24.

[2]杨大伟.从知识的“灌输”到促进发展――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课堂教学改革及新模式的形成[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3-9.

[3]刘万海.真正教学的意味――基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延展性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9):9-12.

[4]周远清.提升教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力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2(9):4-7.

[5]龙宝新.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3):19-24.

[6]陆建身.美国核心知识课程与生物学课程改革[J].生物教学,2002(2):8-10.

[7]朱作宾,金涛,贺秉元,胡建梅.以问题引领、多维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探讨――基于宁波大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5):82-84.

[8]杨泽学.运用“四有”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2012(2):2-3.

篇14

一、培训面临的困境

笔者自2002年起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徐州地区的培训工作,先后培训教师达千余人,参训教师有的来自相对发达的城市,也有的来自信息技术欠发达的农村,培训形式基本上采用“面对面”的讲授式培训,通过每次培训反馈来看,参训教师不论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反思整个“面对面”讲授式的培训过程,仍然凸显以下两个问题:

1.案例资源匮乏,优秀案例示范性不够

“案例式学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一个特色,教师在制作个人的单元作品集之前,一般需要先参考一些优秀案例,然后模仿制作,称之为“做中学”。目前,学员参考的案例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于优秀案例光盘,另一个是来自于网络,优秀案例光盘中的案例资源,是教师参考的主要来源,是由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从历年来主讲教师推荐的优秀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该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是更新周期慢,大部分的优秀案例为2005年以前制作的作品,个别作品甚至更早,在目前培训环境下,这些案例有些陈旧,参考作用不大;二是科目不全,没有涵盖所有科目的案例;三是有的案例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存在示范性不足等问题。网络中的案例资源虽然有很多,但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查找资源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从网上下载的案例,由于没有得到专家的论证与认可,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参考这些案例,有时反而起到一些负面作用。

2.研讨内容不深入,研讨质量掌控不力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为促进学员间的协作交流,设置了许多交流研讨活动,如结对共享、教法研讨、头脑风暴等。活动的开展一般由任课教师组织,全体学员参与。活动组织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性格不同,有些教师因性格内向不喜欢公开发言,而有些教师比较外向,愿意表露个人的观点,这种情况下研讨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位教师中,不能综合所有教师的观点,导致内容研讨的不深入。

(2)因为研讨过程是一种面对面的随堂研讨,研讨内容得不到及时保存,不便于教师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影响教师对研讨结论的认知。

(3)在面对面的培训中,研讨的范围仅局限于本班学员,这些学员可能是来自于同一所学校,也可能是来自于同一个地区,由于地区相同、水平相近,研讨结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基于网络课程化解培训困境

针对以上凸显的两个问题,笔者通过建立网络课程的方式,组织网络学习,作为面对面培训的一种补充,较好地解决“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面对面培训+网络化学习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师教学的组织、学员的学习开展,以及对“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应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利用Moodle系统建立“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课程,基于Moodle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网络课程遵从建构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具有理论基础先进,使用简单方便的优势,它能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支持,使网络培训过程成为有效而持续的互动过程,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与成果共享。通过1年的实践应用,笔者认为其主要优势如下:

1.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整合与积累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在我国开展多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主讲教师及学科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学科辅导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与时俱进教学应用案例,这些资源都是可供学员借鉴与学习的。借助网络课程,可以有效地整合与积累这些方面的资源。有了资源的辅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时就不会感到资源匮乏,学科辅导教师在培训中就会有更多的案例供学员参考,通过网络课程整合的资源可以包含:

(1)优秀单元作品集案例:除了光盘中的优秀案例外,可以分学科放置主讲教师与学科辅导教师积累的优秀作品案例资源。

(2)教学课件:把教学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可以让学员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流程,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查看课件开展自主学习。

(3)优秀应用案例:应用案例不仅包含文字案例,更重要的是要有视频案例,学员通过查看应用案例,不仅有助于培训理念的理解,而且对于将来的教学应用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员在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之后,会更加增强学习的信心。

(4)技术精华:由于学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除一部分学员技术水平较高,还有一部分学员,如中、老年教师对技术的应用有排斥情绪,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添加一些技术精华学习与答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可以通过查看这些教程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2.有利于开展更加广泛的主题研论等活动

为加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在网络课程中需要设置一个讨论区,将面对面教学中的一些教法研讨活动、头脑风暴活动或结对共享等活动,移置到网络课程中,让学员把面对面的交流延续到网络交流。在网络交流中,由于是匿名交流,每位学员均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呈现全体或小组学员的观点,以保证研讨内容的深入性。在研讨过程中,每次研讨的过程和研讨的内容都可以及时保留下来,有利于学员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与对研讨内容的理解。另外,借助讨论区,讲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更为广泛的主题研讨,研讨的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可以延伸到全国各地。研讨的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期的学员,可以延伸到全体教师,包括已经学习结业的教师,正在学习的教师或是尚未参加学习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