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的内容范文

知识管理的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知识管理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知识管理的内容

篇1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内容管理,知识库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界对知识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随着高科技及服务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体会到以企业的知识作为竞争武器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可以说,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管理。教育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大量的满足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无疑,科学的具体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强信息化教育和知识管理,即在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利用知识管理技术,配置、汇集、投资、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尽可能地把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习者。

二、基础理论

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知识的产生(包括知识的获取、合成和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学校和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知识需要管理。我们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将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隐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设法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1)外化,即从隐性转化为显性。把每个人在头脑中的潜在能力通过教学中的情景化学习和案例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化为可用文档表述的显性知识。(2)内化,即从显性转化为隐性。人们通过阅读、聆听、体验、操作等学习实践把文档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3)综合化,即从显性到显性。人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零散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综合,建成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以实现资源共享。(4)社会化,即从隐性到隐性。一个人可以不必通过正规化的语言和查阅文档,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正如徒弟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从师傅那里学到手艺一样。教育中的虚拟教学和模拟实验,就是强调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共享他人的知识,使他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

三、内容管理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技术的核心是内容管理,即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及实施围绕什么样的框架来进行。我们把高校知识管理分为 :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三部分:

(一)内容管理之教学

内容包括:

·教学计划知识库,利于了解培养体系。

·教学大纲知识库 ,利于交叉学科课程设置。

·教育资源知识库 ,包括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网上资源等和课程教材资源 ,利于学生学习和选定教材。

·课程及教学评价知识库,每学期由学生和同行对课程及其教师进行评价,并提供十佳教师范例。

·课程梯队知识库,包括课程领域的授课教师资料等。

·课程修订知识库,包括课程发展方向等。利于对课程前沿把握和课程修订。

·建立交流论坛 ,包括 :学习经验交流、教学经验交流。

(二)内容管理之科研

内容包括:

·研究机构知识库 ,包括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人员组成和合作组织等基本情况。

·研究成果知识库,包括成果的核心思想、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手段等,利于他人借鉴。

·成果范例知识库,列举有代表性范例。

·项目申报通知。

建立科研技术交流论坛。

(三)内容管理之学生管理

内容包括:

·日常管理知识库,包含入学、注册、贷款、缴费、住宿、饮食和其他服务的政策和操作流程。

·就业指导知识库,包括就业常识、就业信息、董事单位等信息。

·毕业校友知识库,包括已毕业校友信息和对学校各个方面建议。

四、实施理念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实施决不仅仅是某个流程的规划管理,而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小到某一节课都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内容 ,所以做知识管理决策时必须慎而又慎 ,决不能轻言知识管理。我们认为,在实施前应该具备以下思想

(一)树立现代开放新观念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前提

知识经济时代是开放的时代 ,高校是开放大学,面对的是整个开放的世界。因此,高校教育理念必须把开放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从校园走向社会 ,去吸取有利于管理更新的知识、观念和技术。

(二)领导的重视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保障

在知识经济时代 ,领导和员工的角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建立共同远景,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领导团队学习 ,倡导和建立学习型组织。

(三)信息技术和人员是施行知识管理的两块基石

施行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协同工作与互动,二者缺一不可。其关系如下:

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软件平台,是一个具有知识库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软件系统 ,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

知识管理系统关系图

(四)建立激励机制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催化剂

左美云教授曾提到 ,知识拥有者为了规避风险、回收投资,自然会对拥有的知识有意“垄断”,而这与知识只有通过大范围的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形成冲突。必须设计一套知识管理激励系统 ,使员工乐于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

(五)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的开发、传播、管理、共享和利用。因此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教育资源;另一方面 ,根据自身的实际和教学的特点 ,从知识管理的思路出发,把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作为知识开发、积累、更新、传播的过程。

(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举措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学习支持服务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 ,要做好资源供应服务。这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第二 ,是提供上网学习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第三 ,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结合个人特点制定学习计划。

五、结语

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很好建立,可是如何才能使得知识管理贯彻执行才是高校知识管理的难点。归根到底,知识管理还是人的管理。只有充分发挥知 识管理群体中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管理才能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1〕 叶茂林 ,刘宇,王斌 .知识管理理论与运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朱礼军,陈虔,基于知识本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框架设计与实现[R]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 ,第11期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知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40-02

一、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指对知识的生产、学习、交流、利用、评价和改进等过程进行管理。其中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最大的内容是如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以促进知识创新,从而挖掘和共享其隐性知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知识管理的知识战略和知识经营管理的策略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要想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需要从宏观上制定组织的知识战略,而知识战略必须要符合组织总体发展战略。对于国家来说,知识战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总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知识战略服务于企业总战略,特别是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

(二)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这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组织结构,它不仅涉及部门设置、职能划分和权限控制等,如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及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员(首席知识官、知识管理项目经理、知识工程师等),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2)知识管理系统所依赖的技术及相关设备,如关系数据库、知识仓库、决策支持、多库协调系统、内部网络,以及多态交流和统一渠道等。

(三)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结合

业务流程是指以客户需求为起点,组织输入各种资源,创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终实现组织价值的过程。在一个组织中,业务流程决定其运行的效率,因此,对业务流程相同或相似步骤的知识进行横向交流与整合融通,或直接搜集和整理各流程步骤知识并通过整合实现流程的纵向重组,使组织的知识资源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的知识的同时,都能为组织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四)知识管理的办法

知识管理的方法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指,运用人本管理思想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建立灵活的扁平化组织来弱化等级,营造一种平等竞争的气氛;创立一种知识共享文化,形成一个能够让知识自由流动的环境。微观方面主要指知识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如知识挖掘与检索方法、知识组织与存储方法、知识传输与共享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动员内部的各种力量去获取各种知识资源,并对知识加以组织和处理,使其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五)知识的获取和检索

知识的获取和检索是指组织或个人的知识收集活动,是组织或个人知识的来源。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动员内部的各种力量去获取各种知识资源,加以组织和处理,使其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它可以通过利用知识管理的具体工具,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等,从内部、外部、合作伙伴乃至竞争对手处获得有用的知识。它要求在现有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创新,以建立、更新、扩充知识库,从而充分利用内外各种知识资源。

(六)知识的传递

知识传递是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组织之间以及不同组织和个体之间的有效传送问题,其传递途径包括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直接交流、会议等知识媒介。知识传递是知识管理的动力,是实现知识流通和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只有在流通中才能不断产生价值。为促进知识流通,应该建立有利于知识传递的体制,创新知识流通的技术条件。

(七)知识共享和评测

知识共享就是打破不同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壁垒,实现知识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自由使用。知识共享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良好的组织文化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励员工参加知识共享。知识评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评价、计量知识价值的方法,为知识管理提供价值依据;二是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体系,为组织目标的改进提供依据。

(八)保存、保护和经营好知识资产与知识资本

对现有的知识资产,无论是有形的的还是无形的,都要加以保存,建立知识库。要经营知识资本,使其增值,同时还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知识管理的模式

正如知识管理有诸多的定义一样,知识管理模式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如下三类定义模式。

(一)以“人”和“技术”为维度

知识管理模式分为信息化模式、人性化模式和综合化模式。

1.信息化模式只从“技术”维度考察知识管理策略,生产和经营活动主要依靠显性知识,一般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重复性的生产或经营活动。

2.人性化模式只从“人”这个维度来进行知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公司现有的显性知识。

3.综合化模式同时从“技术”和“人”两个维度管理知识,强调从“人”到“人”的隐性知识分享,同时又开发虚拟会议以及知识地图以方便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强调技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从“人”到“知识库”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知识库”到“知识库”显性知识的集中化为主。

(二)以“产品”和“过程”为参数

知识管理分为“以产品为中心”模式和“以过程为中心”模式。

1.“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够定位和操作的对象,或是一种能够创建、存储、分发知识的库存,它集中于显性知识产品的创建、存储以及再使用。

2.“以过程为中心”的模式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促进、鼓励、培育以及引导学习过程才能被有效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社会化的交流过程。该模式强调群件系统的建设、知识社区的建制等。

(三)以“合作程度”和“工作复杂程度”为维度

知识管理模式分为事物模式、集成模式、协作模式和专家模式。

1.事物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核心业务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它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运作的自动化,工作的常规化、操作的程序化和员工行为的标准化,不需要太多创造性的员工。这种模式在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上都比较低。

2.集成模式着眼于“整体最优”,着重于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通过业务集成的方式促使掌握相关知识的各部门形成统一的运作规则和行动标准,充分发挥共享目标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的作用,使各部门的功能性决策建立在整体运营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之上。这种模式相互依赖程度相对高,但工作复杂程度相对低。

3.协作模式注重从全局角度来综合各种知识,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尤其强调学习型组织“共同超越”理念的挖掘,建立起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共同关注个人和集体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在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上都比较高。

4.专家模式注重从专家的工作中获取核心业务发展的推动力,发挥“明星效应”,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特别的激励手段吸收具有专业知识的个人,鼓励他们进行价值增值活动,把知识管理重点放在知识资本的“内部运营”,通过长期的职业发展方案培养企业内部的骨干。这种模式相互依赖程度相对低,但工作复杂程度相对高。

参考文献:

[1] 倪宝华.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J].科技信息,2010,(18).

[2] 陈泳.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

[3] 高云燕.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

[4] 李有明.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

[5] 沈钊亮,张伟.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实践方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

[6] 李雪.知识管理影响下图书馆员的新角色[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7] 李风梅.试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与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

[8] 杨晓红.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and the mod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V Guang-yuan

(Library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篇3

【关键词】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建筑工程

项目工程的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过程,施工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涉及面非常广,比如材料、设计、地形、地域、水文、气象、操作方法、管理制度、地址、技术措施等等都会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算是使用的材料方面有很小的差异,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出现微小的变化、机械设备的磨损、施工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对项目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引发施工事故。所以如何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项目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论述,着重对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介绍,探究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的思路,从而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

1.1、 安全管理

一直以来,安全管理都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全面地落实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就必须要明确地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权、责、利,与各单位以及各级部门、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来逐级实现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便能够按照要求和责任来追求相关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奖惩和考核制度,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他们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增强对突发性、重大事故的救援体系建设,降低事故发生的危害,例如2010年发生在广州番禺区“508”高支模倒塌事故,就是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对高支模等危险性极大的危险源产生足够的重视,只是片面地追求工期,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从而造成了5人死亡,13人受伤的重大事故,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在建设施工管理中重要性。由于建筑项目的工期往往较长,施工现场条件差、露天作业工作量大,施工人员密集等因素,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成为了施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施工现场必须要做到加强和重视每一个施工环节,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比如在开挖基坑之前,需要结合施工区域的土质结构特点,基坑的深浅来制定出一套符合现场要求的支护方案,深基坑的周围必须要做好安全竟是以及防护栏的设置,及时地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不断地加强检测基坑壁,做到在第一时间查找到安全隐患并且处理好。在进行模板支护工作的时候,应该做好支撑和模版的设计工作以及合理安排拆除和安装工作,在此同时还应该制定出季节性的施工方案,加强制定泵送混凝土的方案。模板的拆除和安装工作应该依据事先制定好的程序进行,在拆除的时候应该安排专人进行监护,确保各项环节的安全。

1.2、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

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就是通过对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完善、做好施工过程中项目动态控制、检查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协调各级单位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好预防和处理索赔等事项,从而让实际的施工进度能够达到计划的要求。

1.2.2、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以及主要方法

主要采用行政控制的方法。利用行政的方法来控制进度,指的是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以及本单位领导,通过其行政权利进度指令,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协调、指导。这样最大的优点就是迅速、直接、有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防止出现片面地、武断地、主观地指导。

其次还可以使用经济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指的是有关单位和部门利用经济的手段来控制项目的进度。主要是以下几种银行通过项目投资的投放速度来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在合同中标明相关工期和进度的条款;建设单位利用延期罚款以及提前奖励的方式来控制施工进度,利用物质的供应情况来控制项目的进度等等。

还可以利用管理技术的方法来控制进度。所谓的管理技术方法指的是协调、控制和规划。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比较项目的计划进度以及实际进度,若是发现实际进度慢于计划进度则应该及时地采取措施来给予纠正,而协调指的是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施工进度关系。

1.2.2、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

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指从承包单位提交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开始到项目完成了为止。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出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细则,例如制定施工进度控制的过程分解图;与项目进度相关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时间安排;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以及具体的执行措施等等。制定和审核施工过程中对进度的执行情况。按照月、季、年等制定工程的综合计划。传达开工命令。协助承包商来实施项目的进度计划、监督施工过程中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的情况。组织和协调。督促承包商对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审核项目竣工的申请报告,协调相关组织对项目的验收工作等等。

1.3、项目的质量管理

项目工程一般大多涉及面很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操作方法、管理制度、技术措施、施工工艺、材料、机械、设计、地形等等,这些均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项目工程的位置相对固定,体积很大,而不同的项目的项目其施工地点也不同,这样便使得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这样就很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所以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好施工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要合理地安排施工计划,更是要做好技术准备,特别是一些技术要求高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储备。从而确保施工的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无误,让项目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施工的过程中若是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则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例如发生于2007年的广州黄埔大桥事故,就是因为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砂包的承载能力不够,而造成脚手架突然倒塌的事故,结果造成2死2伤的重大事故。

1.4、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比较数据有利于项目承包方对各个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积极的成本控制可以促进建设单位降低施工的造价。施工承包方需要制定出详细的成本控制方案,详细地列出项目需要的机械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等,尽可能军却低计算出施工所需要的经费。

1.5、项目后期的施工管理

项目工程的后期管理指的是项目主体在封顶以后的装修和安装工程的管理,后期的施工管理对整个项目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设计的工种多、工序多,施工的单位很多,所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求更加的细致和严格。所以,应该从经济、管理、技术、组织等多个方面来才去措施,并且根据项目的规模、特点、专业性质等建立一个有组织能力、权威的、高效率的领导机构,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工。

2、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

2.1、控制施工的进度

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明确其控制目标,做到重点控制和分段控制。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适应各种变化,做到在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没有影响的情况下能够科学地改变和规划项目的进度,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2.2、完善企业自身的评价体系

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施工方赢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说是相当的重要,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的评价体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2.3、完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能够顺利实施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施工方必须要按照施工方案,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制定出一套符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整个项目施工的安全性。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企业资源情况、施工方案以及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工程的特点做好施工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施工管理实施的科学性。同时要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预防工作,提高项目的管理质量。在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健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执行管理体系。

2.4、做好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

项目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是项目施工的最后一步,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项目的质量管理,其最终目的也是能够顺利通过工程的验收工作。项目在竣工的时候,纪检部门会与承建单位一同验收整个工程,同时会组织设计单位、政府的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对照图纸、根据相关的规定验收项目。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要立即整顿,直到项目合格以后为止,然后在组织相关的单位进行验收。同时还应该根据项目保修的相关规定,要求施工企业在完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建筑出现的问题进行保修。

3、 讨论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某一个具体的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建筑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地细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以不断学习的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地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以施工企业只有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建设处满足要求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恒.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8( 8) : 18-19.

[2]: 任淑敏.刘风华.小城镇供排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3]: 王洪连:《价值工程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价值工程,2009,(1):45-46 .

篇4

关键词 日本 国土规划 内容 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根据各国的发展水平和政治、行政体制的不同,国土规划的具体称谓、侧重点及管理体系也不同。日本因人口密度很高,相当重视国土规划,也已建立完整的规划及管理体制,通过日本国土规划管理体制的经验研究,可以为我国制定国土规划管理体制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国土规划管理体制基本情况

(一)日本国土规划与管理政策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产业结构变化,日本人口、产业快速往都市集中,形成都市土地问题,都市周边农地、林地泛滥开发,使都市无秩序发展,加上全国性土地投机、地价暴涨。为解决上述有关土地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将国土综合开发与土地交易管制结合,于1974 年制订《国土利用计划法》,在其第二条规定“国土乃现在与未来国民之有限资源,以及生活生产各项活动之共同基础,国土利用应以公共福祉为优先,保育自然环境,并考虑地域之自然、社会、经济及文化条件,以谋求确保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及国土均衡发展”。由于都市改革,土地利用及金融上的管制放宽,使得全国地价急剧暴涨,日本于1987 年修正国土利用计划法,并于1989年12月制定“土地基本法”,提出日本国土管理基本理念及土地政策的基本目标。

(1)土地应以公共福祉为优先;

(2)应依规划合理计划土地利用;

(3)抑制投机性土地交易;

(4)应就土地增值利益做适当调整。

其中“土地基本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土地应配合其所在地区之自然、社会、经济及文化等条件而为适当利用;并为谋求适当且合理的土地利用,应遵循国土规划。

(二)日本国土规划与管理体系。

现行日本国土规划体系,由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与国土利用计划两个体系所构成,而且,这两体系同时并立。

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就其种类而言,可分为:(1)全国综合开发计划;(2)都府县综合开发计划;(3)地方综合开发计划;(4)特定地域综合开发计划。

在1974 年审议通过的日本国土利用计划法,提出有关国土利用的行政方针,以指示将来实现的国土利用状况,其种类有三:(1)规定关于全国区域土地利用基本事项的“全国计划”,(2)规定各都道府县区域内土地利用必要事项的“都道府县计划”,(3)规定各市町村区域内土地利用必要事项的“市町村计划”。

如表2所示,日本国土利用计划体系可分为:

1、全国计划。

由内阁总理大臣制定全国计划草案,征求内阁会议的裁决。全国计划规定的事项主要有:有关国土利用的基本构想,配合国土利用目的的区域规划目标,以及各区域的概要,为达成前项所列事项所需措施的概要。

2、都道府县计划。

依照政令的规定,对各都道府县辖区内有关国土利用的必要事项,制定都道府县计划。其制定必须以全国计划为基础。

3、市町村计划。

依照政令的规定,对各市町村辖区内有关国土利用的必要事项,制定市町村计划。在制定市町村计划时,如已制定都道府县计划者应以都道府县计划为基础,同时必须符合地方自治法所制定的基本构想。

二、日本国土规划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一)开展国土规划的内在原因分析。

尽管各个国家有各自的国土空间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也尽不同,国土规划无论是在规划编制方式还是在规划内容上都有很大不同,但通过对比研究日本国土规划的沿革,可以发现,日本与我国在开展国土规划的内在原因、国土规划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目标等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随着日本居民聚居空间不断扩张,生态空间大量减少,空间浪费现象严重;水、土地、矿产等资源过渡消耗,生物多样性消失、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部分地区人口、经济过于集中,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而同时却存在着部分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低、居民失业率较高、治安条件差等社会问题严重,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区域之间缺少协调和合作,整体效益较低等等。日本编制空间规划的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就要解决各种日益严峻的问题。经验表明,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对于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的就是通过公共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动态协调和局部平衡,达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土规划管理政策目标的明确性。

各国国土规划目标的形成多以解决当时社会、自然、经济的问题,并以勾勒未来国家的空间秩序的蓝图,期望能配合国家的发展政策,提供人民“健康、安全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促进全民福祉”。如日本经过60年的国土开发规划,规划的目标已经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历了近60年的国土开发之后,日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和后城市化时代,其国土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形成,目前日本新的国土规划目标已经不再是大规模的开发,而是由开发转型为维持和管理,从谋求产业发展、宜居生活到谋求如何将有限的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从谋求一极一轴、一极四轴,到谋求广域地方圈自立协作发展的国土结构。同时,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和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国家经济已经将近20年衰退,国家没有大量资金来继续主导大规模的国土开发,其开发主体也从国家主导、地方主导,变成了多样化的主体参与国土开发,提出要依靠“新型行政主体”。

(三)国土规划体系层级分明性。

国土规划体系中上级计划应为下级计划的指导计划,下级计划承上衔接上级计划的目标,落实于国土空间秩序的建立。

日本国土规划体系看似复杂,国土利用计划体系与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体系的关系复杂,规划范围似有重叠,难以厘清。除此之外,尚有各区域及大都市圈的开发促进计划(如:首都圈整备计划、近畿圈整备计划、东北开发促进计划、大阪湾临海地域建设计划等)与国土综合开发计划重叠订定。但实际上由上而下可分成全国、区域、地方三层次,虽未拟定全国性土地规划,但制订空间秩序法,揭示空间规划的目标与基本原则,供次级规划有所依循,而空间规划及县市或乡镇的建设引导规划,分别订定邦规划法,建筑法典,并制定了区域计划,建设引导计划,因此,各上下级计划间,可以督导协调,相互配合。

(四)国土规划的合法性。

规划执行的依据,必是使计划合法化,规划推行时要具有约束下级的效力。综观各国在三层级的规划体系下,有的另外制订法律,有的提出指导纲要计划,都明确了下级规划的性质、内容、协调关系等内容。如在日本首先要搞国土立法,按法做规划,没有法,无法编制规划。从1949年到1998年先后颁发了《国土综合开发法》、《国土利用规划法》、《国土调查法》、《土地基本法》等涉及国土规划的法律法规约79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土规划法律体系。由于及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确保了国土开发整治工作的不断完善、深入,使其发挥了应有作用。

(作者:大连市现代城市与国土规划研究中心,学士,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土地规划、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Armstrong, Thomas D, Jacobs, Harvey M. 2010.Centralized growth management policy and local land-use decision making-Learning from Tokyo’s experience.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4)..285-288.

篇5

“知识就是力量”如今正成为巨大的现实,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即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被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一知识经济所取代。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从20世纪中叶开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根本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整个人类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一方面表现在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另一方面,则突出表现在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和知识密集服务业如信息的高速发展。因此,即将到来的21世纪,知识经济将在国际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观念和内容也正面临着挑战,传统经济列知识经济这一质的飞跃,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需要思考研究的新问题,现就财务管理的观念与内容,谈一点自

己粗浅的认识。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1、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资金为中心;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人的管理与发展观,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因为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2、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当代市场竞争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原来相互竞争的企业之间,纷纷掀起了合作的浪潮;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先进的行业,如电子产品领域中美国的ibm与日本东芝公司的联盟汽车行业中美国的福特与日本丰田、马自达公司的联盟等。这些事实表明,在这些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取代竞争,也

不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的1+1=2,因为它们各自仍然是独立的公司,有独立的利益,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为了各自企业的长期发展,彼此在技术、人才、产品开发等方面又相互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均越来越快,这就必然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哪个企业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抢先一步,便会获得竞争的优势;而另一方面,信息的网络化、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又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要相互沟通和协作。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要不断增强善于抓住机遇,从容应付挑战的能力,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以来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风险理财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客观上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将会更加增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尉氏限度。

4、信息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信息表现出来,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5、知识化的理财观念。这里所

提到的知识,除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外,还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与此相适应,未来的财务

管理,要将是一种知识化管理,其知识含量,将成为决定财务管理是否创新的关键性因素。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内容的变化。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物资运动为基础的物资资本运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管、计算机软件、人才引进与开发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据97中国品牌价值报告知晓,中国第一品牌一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已达353亿元人民币。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必须调整旧的投资决策指标,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投入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2、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导致企业风险加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财务信息披露中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于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抉择风险。②知识的快速更新,加大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人类所应用的知识有90%现在尚未创造出来,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企业及其职工,不能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其知识及结构,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③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变化大,它不像传统投资那样,能清楚地划分出

期限与阶段,从而使得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企业如何在追求不断创新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的成功,便是财务管理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实问题。

3、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者,他们作为企业的员工,实际上是给企业带来了人力资本。如果没有对人力资本的有效运作,与之相对应的物资资本是难以增值的。因此,物资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资资本更具有增值性。例如: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几个亿的资本,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而现代经济巨子比尔盖茨则用了不到20年时间,其资本总额已高达510亿元,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产值,所以,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即使没有直接投入物资资本,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这说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

篇6

【关键词】跨文化组织;融合式管理;机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7-0046-04

一、融合式管理概念的提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跨国并购规模持续增长。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中,除了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障碍外,还有海外被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文化认同度低的问题。

根据被并购企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程度及并购企业文化吸引力的不同,文化整合的模式可以分为四种。在“整合”的情况下,被并购方对自身文化和对方的文化都有很高的认同感,企业文化整合的结果是双方基本保持文化上的相对独立,但在组织及业务上双方的整合是完全的。在“同化”的情况下,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相对不成熟或不利于企业发展,被并购企业放弃自身的文化,完全接受了并购企业的文化。在“迷茫”的情况下,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对自身文化认同度低,但又不愿意接受新的文化。这时的员工处于一种孤立、困惑的状态。虽然被并购企业的文化会迅速解体,但新文化的建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独立”的情况下,被并购方有着文化优越感,对并购方的文化认同度低,因此,双方在整合上是十分困难的,被并购方不愿意以任何形式与并购方进行整合(如图-1所示)。

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被并购企业多是欧美的成熟企业,这些企业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同度和自豪感。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文化发展不成熟,被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和包容度低。被并购方不愿意以任何形式与并购方进行整合。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则并购双方往往出现“独立”的各持己见的状态。这样会使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碍,整合的难度将大幅度增加。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条适合企业文化弱势企业并购强势企业的文化“整合”之路——融合式管理模式。

文化的融合式管理,指的是在共同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并购双方独立经营管理,被并购企业保留原有的企业文化,并购企业主动学习被并购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完善自身企业文化,取长补短,互相合作,营造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学习环境,在之后的发展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双方企业文化,使之有利于双方企业的发展,最后形成一个较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合式管理要求企业对文化的管理以有利于双方企业发展为核心,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对企业文化的调整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否则情愿不做任何改变。

二、融合式管理的原则

文化的融合式管理要遵循“尊重、学习、开放、合作”的原则。

(一)尊重原则

跨国并购双方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引发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尊重对方的文化是消除文化冲突的基本态度。并购方在无形中会有一种强势企业的优越感,而在弱势企业并购强势企业的并购中,被并购方对自身企业文化的忠诚度和优越感以及对并购企业弱势企业文化的不信任感,会加强被并购企业员工对并购企业的排斥感,容易造成人员的流失。尊重对方的企业文化,让对方感受到并购方对被并购方企业文化的尊重,有利于减弱被并购企业员工对并购活动带来的变化的不安和排斥。

(二)学习原则

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学习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对方优秀企业文化的学习上。被并购方企业文化优于并购方,对于并购方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并购方应主动学习对方优秀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在吸收的同时加以创新,使之适应并购方自身的发展,实现文化的协同效应。通过学习,并购企业可以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学习原则更多地体现在了解并购企业上,尤其是在并购初期。被并购企业作为强势企业,其企业文化比较成熟,员工对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并希望保持甚至发展自身企业文化。因此,被并购企业员工学习目的主要在于了解并购企业,提高员工对其的认同度,培养其归属感。在这之后,才考虑需不需要对被并购企业文化进行变动。

(三)开放原则

开放原则体现在并购双方无保留地互相交流学习。独立经营不代表各自为政,并购双方不时组织人员到对方企业了解学习,加强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流,时刻了解对方情况,营造一个开放的相互学习的环境。开放原则讲究不拘于形式,一切以并购双方企业的利益为重。并购双方要不要改变企业文化、怎么改变,都由双方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当前阶段的发展状况而定,并不拘泥于计划政策。当企业需要变的时候就变,不需要变的时候就不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企业双方的文化管理方案。

(四)合作原则

融合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并购双方各自独立经营,各自有自己的文化、目标和定位。被并购企业按原有方式独立经营,由被并购方的管理人员自己管理,并定时报告给并购企业即可。并购企业仅在大的企业目标和战略层面予以干涉。故并购双方与其说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不如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关系也能够消除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排斥感,缓和并购带来的紧张气氛,有利于留住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

三、文化融合式管理的机理分析

(一)并购双方企业独立经营管理

并购双方企业独立经营管理是融合式管理的核心。独立经营是在共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指导下,被并购企业保留原有的企业文化,独立经营管理企业,并购企业只负责监督和宏观战略管理。独立经营要有一个有效的沟通监督机制作保证。被并购企业定期向并购企业报告经营管理情况。并购企业指定专人完全负责双方的沟通,负责听取报告,随时了解对方管理经营情况。双方以合作的形态结合在一起。这样,被并购企业可以从并购企业中得到资源支持,再结合其原有的文化优势,形成新的发展局面。独立经营管理尽量减少被并购企业的变动,能够稳定被并购企业员工在企业易主后产生的不安,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留住被并购企业优秀员工。同时,还免去了企业派遣人员掌管被并购企业的难题,减少了由于管理人员不熟悉外国业务而产生的经营风险。

(二)并购方学习被并购方的优秀企业文化

并购方学习被并购方的优秀企业文化是文化融合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融合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并购方不整合被并购方,而是让被并购方的文化影响并购方的文化转变。被并购方作为强势企业,有着更成熟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而我国企业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沿革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多种原因,企业文化发展不成熟,对方成熟的优秀企业文化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资源。并购企业应将被并购企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系统化、理论化,然后纳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中,实现目标企业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与中国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获得文化的协同效应。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企业可以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减小两个企业企业文化的差距,带领企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能赢得被并购企业员工的尊重、好感和支持,减弱他们在被并购后的不安和排斥感,保证被并购企业的人员和业务稳定。这对于中国企业提升自身的能力、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十分有利。

(三)被并购企业学习了解并购方企业文化

被并购企业学习了解并购方企业文化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正如在学习原则中说的,被并购企业学习并购方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了解并购企业,提高其对并购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其归属感。安排被并购企业员工学习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但不要求被并购企业贯彻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只需要员工能够多了解并购企业,认识并购企业,不时安排两个企业间的交流,慢慢消除被并购企业员工的负面情绪,培养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并购双方企业的合作关系

并购双方企业的关系定位为“兄弟式”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传统的“父子”关系,也是融合式管理的一个特色。由于并购方处于弱势地位,若以一种胜利者的姿势出现在被并购企业面前,容易加剧被并购企业对并购企业的排斥。相反,若以合作者的身份处理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把对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反而能够缓和两者间的气氛,表达了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尊重,有利于赢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确保并购后的人员稳定和业务稳定,有利于双方更好地进行沟通,更容易达成一致的目标。

(五)管理以利于企业发展为准则

这是企业管理者须牢记的准则。融合式管理要求把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作为管理企业文化的标准。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也好,保持企业文化不变也好,都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双方企业的发展。此处选择保持被并购方企业文化不变,由其独立管理,也是因为被并购企业文化更成熟,与其加入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如保持其原有企业文化更利于企业发展,同时还能大大减少双方文化的冲突,减少资源的消耗,因此才选择这样一种管理方式。若发现被并购企业存在企业文化需要调整的情况,也是应该积极面对、积极调整的,而不是死守保持原企业文化不变的方针。总之,管理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六)融合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融合式管理不是静止的,而是贯穿于之后两个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融合式管理讲究在之后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目标、发展规划的改变,随时做相应的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随着企业的发展,两个企业之间总会出现需要调整以适应双方发展的情况出现,此时,改变是必需的。尤其是在被并购企业逐渐接受并购企业,并形成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之后,这种改变更容易被被并购企业所接受。融合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较统一的企业文化。因此,融合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并购整合初期的文化管理方式。

(一)准备阶段

这是并购前到刚完成并购时的阶段。企业在进行并购前对于并购企业都有一定的了解,选择被并购企业也是为了满足其业务或发展需要。因此,在并购之前,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将来在其发展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刚完成并购或并购之前,并购企业就需要规划并购后两企业的共同愿景和战略规划。因为在并购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大多会感到企业和自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恐惧、不安和安全感的丧失会对员工工作效率及情绪产生影响,由此会加剧对收购方的抵制。只有在新企业的发展愿景非常明确,并且通过沟通能够被企业中的员工所接受认可,才有助于减少整合过程中的阻力和整合战略的实施。尤其对于独立管理的被并购方,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企业愿景,被并购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偏离并购企业的控制。只有确定了企业共同目标,被并购企业才能朝着并购企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二)学习阶段

在并购完成初期,从主观上来说,被并购企业员工处于不安期,对并购企业具有不信任感,并对自身企业有高度的认同感,认为自身企业文化优于并购企业,没有改变自身企业文化的意愿。从客观上看,并购企业文化确实处于弱势,需要完善。因此,在此阶段,并购与被并购双方不需急于整合双方文化,而是营造一个沟通交流、相互了解以减少摩擦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被并购企业在战略规划指导下,保留原有的企业文化,由被并购企业管理团队独立经营。同时,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一方面,方便并购企业学习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自身企业文化,减小与被并购企业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为被并购企业更好地了解并购企业提供平台,加强两个企业的相互交流,增加相互间的了解。该阶段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完善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减小两个企业间的差距;二是消除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排斥感,培养其认同感。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三)融合阶段

这是文化进行融合的一个阶段。双方企业文化的差距在学习阶段逐渐拉近,被并购企业员工在相互沟通了解的过程中也消除了对并购企业的排斥,对并购企业也产生了认同感。在此阶段进行文化的变革所受的阻力将要小很多。融合阶段是一个求“大同”存“小异”的过程。以在学习阶段寻找到的两企业文化的相似点为突破口,提炼适应两国文化具有新企业特点,并为两国管理者和员工所接纳的核心文化。同时,对于不影响发展大局的细微差异可以予以忽视,即存“小异”。建立一个以共同企业文化为核心、发挥差异文化优势的企业文化体系。

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融合式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文化交流要在并购前就开始

消除文化隔阂应该要在并购前就开始,在并购企业表达其并购意向时,就要注意与对方的文化交流,要表达己方对对方的尊重,通过各种渠道将己方企业好的形象展现给被并购企业,在并购之前就争取到对方企业一定程度的好感和认同感。文化融合不限于在并购之后,而是贯穿于并购交易的全过程。交易前的文化融合是战略准备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双方核心人物的交流、沟通和相互认同上。尊重不是用说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在整个并购过程中,时时体现我方对被并购企业的尊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赢得对方企业的信任。有了好的开端,对于并购后的文化管理,必定会减少一定的阻力。

(二)增加交流,建立沟通渠道

跨国并购企业由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对时间、空间、风俗习惯、价值观的认识不同,以及一些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的差异,往往会加深沟通的难度或导致沟通误会。因此,管理者应有意识地在双方企业间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跨文化传播组织和跨文化沟通渠道,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在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员工理解并购企业的理念、创业历程、发展远景和收购意图,并且及时公布高管人员及员工留用计划,使海外员工增加对新股东的理解与认同。主动增加各种文化接触的机会,加强文化交流,不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而且有助于发现隐藏的文化问题,共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

篇7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所谓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经济、高效地建造出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及用户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企业各部门对施工各环节、各阶段所采取的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手段的总称。本文将简要的阐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与有效的方法。

引言

虽然建筑市场经过治理整顿,目前工程质量下降的状况已基本得到抑制,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决定了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因此,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而决定了施工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内容

1.1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的管理

方法管理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管理。

技术文件是建设项目施工的依据。为了确保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工程管理人员应建立技术文件资料目录清单,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文件资料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文件的可追溯性。施工图纸是组织建设项目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依据。每个项目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施工图审查,在施工过程中应将图纸会审贯穿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之中,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图纸会审后必须详细整理及确认,并分发给图纸持有人,让施工图在变成成型产品的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为施工生产提供准确的依据。

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选择,其前提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目的是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技术方案交底是工序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必须将技术方案交底作为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控制。

1.2 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管理

这里的环境管理是指工程技术环境的监控及现场管理环境的监控。由于环境因素具有多样性,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所以施工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十分的显著,复杂多变,如临近河边或水源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暴雨、酷暑、严寒都使地下水位发生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前一工序人工挖孔就是后一工序浇筑成桩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另外,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又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布置,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实现文明施工,从而达到环境的监控,以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 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2.1 设计质量的控制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合理的地方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1)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2)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3)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查。(4)加强图纸设计方案的审核。 转贴于

2.2 施工质量的控制

程质量主要由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构成。对于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监理及施工确立了力争实现“零误差”的质量目标,并在施工中通过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检查验收基本得到了实现,工程所包含的全部分项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了优良标准。施工过程中要求做到:

2.2.1 抓好各施工阶段,防患于未然。

2.2.2 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或带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

2.2.3 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3 严格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严格的质量检验,往往是建筑物完美竣工的保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维护资金的投入,从而节约了成本。

2.3.1 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指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针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等,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主要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的,另外,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2.3.2 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交验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特别是建筑物结构中的基础等隐蔽工程,须及时进行检验、检查,从而确保关键部分工程质量的合格。

2.3.3 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工程建设中,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不能迁就,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时的消灭。检查和评定,评估和建议,都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的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指导在事先、检查在中间、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偏重事后把关的习惯。

3 结论

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市场、赢得市场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发展。这是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子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究[J].硅谷,2009(6).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财务管理 目标创新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创新、融资管理创新、无形资产投资创新、资本结构优化创新、财务分析内容创新、财务分配方式创新、财务报告内容创新等。

一、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其一,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人员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其二,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实际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其三,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二、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知识资本的取得上,财务管理要关注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识资本,如何降低知识资本的取得成本,怎样优化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的结构;在知识资本的运用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如何结合运用,如何有效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提高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识资本收益分配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三、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表现在:(1)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会扩大投资开发风险。(2)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如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知识资产推销方法的选择,会使现有资本结构不稳定,技术资本的泄密、流失、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3)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据统计,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成功率一般只有15%~20%,而有些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率只有3%,高技术产业一旦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几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巨额收益。据世界电信联盟测算,信息技术每投入100美元可以获得1000美元的产出,相反一旦失败,则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三个过程。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风险识别、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判断能力,对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断。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机系统等现代分析工具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进行分析和评价。采取适当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或将风险合理地转移到投资的其他方面。二是提高风险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风险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素质。他们必须对企业经营及所处的行业、部门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经历和体验;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三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有机结合。风险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作为企业,应提供一种合适的组织形式,以使风险管理者能定期与其他管理人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商讨,如企业重大事项的决定、企业财产安全的切实保护措施和内部审计、库存现金管理等。

四、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创新

传统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规模、收益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财务管理中一直把项目投资管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发展动力和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体现知识和技术的“无形资产”将超过“有形资产”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美国网景公司仅因为开发了可同微软公司的因特网浏览器相媲美的导航者浏览器,便成为唯一能与微软在这个领域一争高下的公司,而它的所有资产就是导航者浏览器这一软件。同样,世界驰名的耐克公司本身没有一家工厂,却称霸于世界运动鞋市场,它的所有财产就是:“耐克”商标、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销售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资战略将从过去主要投资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调整到大量投资于无形资产上,财务管理也将把无形资产投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必须强化无形资产意识,用法律保护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的投资。其次,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为企业资产的流动创造产权量化条件。再次,企业要加大无形资产投资,积累和扩大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断扩展无形资产的范围,特别要注意对知识产权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开发使用,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率和增值能力。总之,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变化,以无形资产的增量去改造和带动有形资产存量效能的提高。

五、融资管理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的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因为:(1)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一些发达国家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资本量化为企业产权已成为现实。(2)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经济趋向全球化、市场化、拓宽可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3)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工具。

六、资本结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不同资本形式、不同层次及不同时间长度的各种资本成分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具体来说:(1)合理确定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2)合理调整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结构。(3)明确知识资本证券化和种类及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本的权益形式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通过对资本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

七、财务分析内容创新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对知识资本的分析,即评估知识资本的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同时,应设立一系列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知识资本成本率、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指标。

八、财务分配方式创新

财务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在工业经济时代,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利润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成为财务分配的轴心,因此财务分配方式也必须创新,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利润分配中的地位,使掌握知识及利用知识能力较强的职员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利润。

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 知识资本 内容扩展

一、 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新时代的概念,是以知识和知识的创新运用为基础的经济。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知识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逐渐构成人们的新的消费基础,企业的关键资产也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知识资本”这一崭新的概念。知识资本最早是由加尔布雷斯提出来的,在他看来,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是一种动态资本,而不是固定形式的资本。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斯图加特的HSC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之中。

知识经济有以下特征:(1)知识资本具有高度增值性。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增值性。知识资本的增值性和财务资本相比,其增值性远高于财务资本。知识资本的形式具有动态无形性。(2)知识资本具有较高的贡献率,但整体上却以动态的方式存在。(3)知识资本的产权界定具有多重性。企业员工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人力资本具有完全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企业虽可借助于各种有效的内外关系影响顾客资本,但无法对顾客忠诚、营销网络等实施控制;而结构性资本在企业整体环境体系中,实现上是一种可能共享的财产,因为供应商、中间商等都可能通过学习、模仿从中获利。(4)知识资本的度量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甚至总体知识资本,其资本存量难以精确计算;另一方面在知识资本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的相互整合,会使知识资本的价值不断增值。

二、知识经济下知识资本成为财务管理的对象

1.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对象:

知识资本传统财务管理的资本(仅指财务资本、货币、实物资产等),务管理研究的对象也局限于财务资本的运营上,即集中在财务资的筹集、投放与管理、资本增值后的分配等方面,从根本上忽视知识资本的研究。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本已经成为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时若再不重视知识资本的作,则会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时代的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对象进行拓展,即把知识资本纳入财务管理的对象,对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特点、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益评价等加以研究。这既要求企业把知识资本的运作学成企业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又需要企业把培育和发展知识资本作为重要的理财战略。

2. 知识资本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知识资本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性资产,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变化与财务资本相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资本将逐渐取代财务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改变一切,使传统的以厂房、资本、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成以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在知识经济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资本,已不再是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财务资本,而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由于高投入的刺激而不断扩张,企业的资产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在知识经济企业中尤为突出。因此,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筹资范围,使独立于财务资本又可转化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正在取代财务资本和能源而成为企业财富增值的主要源泉。

(2) 知识资本将逐渐控制与支配财务资本,这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运作的基本模式。知识经济是知识产品占主要地位的经济,但并不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就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物质生产,而是指知识产品将成为知识经济下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知识产品的价值依据商品和服务中所含的知识量来决定。由于知识资本可以重复使用,故知识产品将超过物质产品的生产,成为最典型的产品。企业的价值不再体现在企业的规模大小及物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而是体现在知识资本的质量与数量上。知识资本的存量与分布已逐步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市场与分配资源的能力。在这一层面上,企业获取的财务资本是从属于知识资本的,企业能够获得的财务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资本的拥有及控制上。在当今的股市上“风险投资”的兴起,正是投资者对知识资本能够带来价值增长的这种期望的认同。知识资本将取代财务资本而成为企业获取市场资源的重要砝码。

(3)知识资本将成为财务管理中利润分配的主要要素。由于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与价值决定因素,它理所当然要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常常以土地和财务资本为分配的依据,这不但忽视了员工和管理者的利益,更是轻视了知识资本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财务资本让位于知识资本。这一变化,日益改变着企业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更应该归属于知识资本的所有者。所以,与其说是劳动和财务资本雇佣了知识资本,倒不如说是知识资本雇佣了劳动和财务资本,因为劳动的主体一人一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才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4)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有关知识资本的认识也在加深。普遍认为,尽管知识资本的地位日益重要,知识资本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已开始大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但大多数的知识资本要素无法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必须与其他要素结合,相互合作,知识资本才能在财务资本的辅佐下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

知识资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对象后,也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对传统的筹资、投资、盈利、分配等财务活动赋予新的内涵:

1、筹资管理的扩展。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的筹集“物质资本”扩展为筹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知识资本的筹集通常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筹集和人力资本的筹集。由于知识资本具有动态无形性、产权多重性、度量不确定性等特点,使知识资本的筹集活动变得较复杂。首先从知识产权来看,主要包括专制权、非专利技术、商标、应用软件等,对这些知识资本的筹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价,以合理确定其价值。其次从人力资本来看,劳动者以其知识和技术投给了企业,企业就应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筹集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对人力资本的筹集同样需要合理确定其价值。人力资本的计价可采用公允价值,其公允价值等于企业未来付给员工工资的贴现额,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智力投资额。在知识资本的筹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该项知识资本是否企业所急需,力争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到企业所必需的知识资本。

2、投资管理的扩展。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投资战略将作出重大调整。大批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智力资本投资管理将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由于期望的高投资收益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更加重要。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制度;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42-02

1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

1. 1 企业资金的筹集

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体现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现代企业主要表现为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公司。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具体的出资人不会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当中,企业的运行完全是按照企业成立时所设立的章程、约定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具体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合理的安排与运用资金。

(1)企业资本金筹集到位。资本金:一般由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其他资金组成,其载体必须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

(2)生产过程中资金的筹集。在企业的正常生产中,资本金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来筹措资金,而筹措资金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借、贷款或鼓励职工参股。

1. 2 建筑施工企业其他自有资金的管理

(1)建筑施工企业其他自有资金主要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的利润;折旧费用;应付账款中内部债务项目的沉淀等。

(2)资本公积的来源:接受的投资数超过资本份额的部分,公司资产评估增值及接受捐赠资产的拨入,资金及应付账款项目沉淀债务转入的资金等。

(3)盈余公积的来源:公司获得的利润,通过合法分配的方式转入的部分资金。

(4)未分配利润:是税后利润分配留作期后处理的企业净收益部分资金。

(5)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的利润:资金来源,国家都有严格的规定,其运用也有明确的政策要求,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可以用于转增公司的资本金,但转增后的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金的25%;若企业出现亏损时:可以运用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进行弥补。

(6)未分配利润还可以按公司章程的规定,向公司股东分配红利。

(7)折旧费是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转移,是企业的专项资金之一。其表现形式:可能是货币资金等其他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必须是财税部门认可的符合施工企业生产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

(8)应付账款中内部债务项目的沉淀等,是指应付职工福利费,应付教育经费,应付工会经费,应付住公积金,应付劳动保险费等科目的余额,是企业的内部债务。常常由于内部职工不知情,外部不相关,形成了企业的沉淀资金,这类资金在企业资金总额仍然占一定比例。某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用这部分资金添置了施工机械、设备,增加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在经营中疏于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使得这部分资金被企业的不良行为所侵蚀。如某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改制前,账面拥有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300多万元。但到了该企业清算时,只剩了一组阿拉伯数字形态的不良资产。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沉淀资金管理,也必须做到:加强核算,严格控制,确保安全。

1. 3 企业资金的投资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除了具有满足自身经营活动的资金外,还有了一部分相对剩余的资金,如将这部分相对剩余的资金用到一定的投资项目或将能获得比起自身更高的利润。合法、合理的投资活动也是企业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投资项目也是企业主营活动外获得财富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资金投资运作,常常可以为企业赢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如资金数额控制不好或投资项目选择错误,也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首先,投资前一定要考察该项目是否违反国家的相关政策,如有违反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坚决不参与该项目的投资;其次,投资的规模与方式要与企业自身的财力相适应,不要盲目投入过多的资金;再次,投出的成本与收益要便于计量与控制;最后,当企业急需资金时,其投资可以随时转让变成现金而又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 4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产管理

企业资金的主要载体是公司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安全与否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与资金的增值。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做到:合法、有序、规范。如固定资产折旧,必须按财政、税务部门核定的方法进行折旧;资产的评估必须按合法的方式评估与确认,做到客观、公正、计价准确,手续完备。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建立制度,专人负责,准确核算,定期清查、考核,保证资产的安全、有效,其功能能满足施工生产经营需要。

1. 5 强化债权管理,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储备物资和市场扩张需要向供货单位预支出订货款、准予购货单位赊购产成品、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业主拖欠工程款是经常发生的、也是占用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很多的,这些业务的存在,形成了施工企业的债权。如果疏于管理,可能产生坏账或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加强控制、堵塞漏洞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之一。

为了使企业的资金不受损失,在产生交易行为时必须合法、规范、债权的确认要手续完备、计算准确,定期按合同清收,责任到人,落实奖、赔责任制。如遇债务人破产或消亡,要及时办理手续转为流动资产损失,确保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可信,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1. 6 加强利润管理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也是评价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国家参与企业资金分配的价值基础。企业经营过程中利润的管理是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是协调企业生产的主线,体现在成本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收入管理、财产管理、结算管理、资金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利润因素都必须精心策划、测算、控制、监督,确保利润份额的形成与实现。

1. 7 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无所不在。风险种类主要有:经营风险、财务安全风险等。经营风险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流出或企业损失。如来自外部的诉讼失败,或来自内部的工作人员舞弊,都会给企业资金造成损失。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新课题,也是不可逾越的难题。虽然有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经济秩序和利益,但来自企业外部与企业内部的敢于以身试法的不法分子还是存在的。因此,风险管理的课题已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风险管理不得不纳入资金管理的范畴。

2 财务管理的方法

2. 1 计划控制

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容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工程项目、按序时、时间、阶段制订、落实到生产单位与管理部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磋商,联系实际和行业平均水平来确定,制订出基本计划与竞争性指标,做到:头脑里有目标,操作时求质量。

2. 2 机构监督

将施工生产、计划、供应、会计、审计等部门分设,从服务生产的全局出发,适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对计划的制订、实施、实现进行核算、验证、监督,保证财务目标实现并进行审计确认,正确反映财务成果和经验教训,并适时调整与修正资金管理计划。

2. 3 定期检查

第一,按自然工程进度检查资金管理计划收入与支出的完成程度;第二,定时间、分阶段、按进度检查资金管理计划收入与支出的完成状况。

2. 4 公众测评

对产品的实现,销售实现工程结算收入的实现,在自身检查核算准确的基础上,聘请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对财务成果进行测评、验证,发现问题与偏差,及时纠正、调整,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财务目标考核,是财务目标实现的检测,有外部考核与内部考核等多种方式。财务目标是建立在产品实现前提之下的。没有产品的实现,那考核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从工程承包筹划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是个较长的时期区间,工程交付后工程保修期满,质量无返修问题,保修金(建工程造价2%~5%),结算收妥又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区间(1~2年),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结算时间跨度之长是显而易见的。从承包筹划到收回最后一笔工程款,这么长的期间内,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是可想而知的。财务考核必须细化,分部项目、分阶段、分工种,而财务兑现的时间必须与财务款项收入的时间相互对称,否则也会出现结算差错,也会引起削减企业收益。因此,财务考核,对于施工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法的承包方式,才能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基础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相互关联。资金管理尤为重要,一定要依靠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遵守《公司法》和经济规律,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管理,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和实现资产增值,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嫣. 浅谈施工企业实行资金统一管理[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10).

篇11

【关键词】会计 管理 现状 企业

一、当前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后在我国开始应用,并不断吸收新的管理科学方法,促进了理论与方法的成熟。特别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阶段,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预测方面大都是将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预测。在决策方面是借鉴管理会计的方法与理论,财会人员根据成本性态愿力,结合机会成本等进行决策。一般来说,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都是选择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付出的成本代价最小的机会。如邯郸钢铁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邯钢这个国有企业面临着挑战与竞争,但邯钢正确把握市场动态,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企业战略,增强了企业管理。邯钢在实行内部核算的基础上,增添了模拟市场与成本否决,建立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提高了邯钢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企业应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机制不配套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乏力,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经营机制不配套。就国企而言,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国国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革,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自和独立的经济利益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但却未从根本上动摇原有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企业责权利没有真正统一,缺乏应有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企业的经营目标仍然是注重短期效益, 因而企业也就难以产生自觉运用特别具有中长期效益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央和地方选择的 2500 多家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在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工作,这些试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包括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均明显高于非试点企业。这充分说明, 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与其经营机制紧密相关,应用管理会计必须有配套的经营机制。

(二)缺乏适合的理论指导

我国管理会计的弊病,一是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缺乏认真的考察和分析,不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操作方法,片面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 如预测和决策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 以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管理会计教材和论著的共同特征是基本上照搬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管理会计的实践相脱节; 二是对我国土生土长或洋为中用的成功经验缺乏及时的总结和推广[3]。这两方面的弊端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也直接制约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

三、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环境制约着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这就需要确定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应用制定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应用,有关研究机构组织编写出适合各个不同层次需要的规范实用 便于具体操作的教材是必要的,并以此为指导,展开相关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广泛研究和探讨。

(二)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尽管中国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仍然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管理会计一般要涉及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会计软件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 只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应用与推广,与管理会计人员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强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在管理会计应用中企业领导者是关键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管理会计意识,他们不会意识到会计人员在预测、规划中的作用,限制会计人员水平的发挥,所以要强化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知识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得到了大力发展,要成为跨专业具有广博知识的管理顾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师具有战略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思路等。

(三)改进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技术手段

应用管理会计, 是转变会计职能的重要体现, 要求会计人员从记账、算账、报账和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经营管理,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对会计核算手段进行变革,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实现会计核算手段的转化。其次要从计算机技术与管理会计有机融合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完善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 。

四、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进行科学管理 通过对市场环境的综合分析,把握自身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中国管理会计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随着中国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中国管理会计就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王怡心.成本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篇12

【关键词】windows环境 LED图文 控制器 显示屏

利用自制组件库对图文信息进行比较好的动态效果模拟,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体验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效果。按照相关协议对用户编辑完成的图文信息进行编译,并通过串口通讯对下位机可读的二进制文件进行传输处理。从而对下位机的LED硬件实现定时开关、亮度调节、设定驱动方式、分区设置等一系列地操作。异步LED图文显示控制器显示屏内容管理软件,结束了显示屏只能在唯一的始终处于运行中的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操作的历史。

1 绪论

目前市场上的LED电子显示屏由无数的LED发光二极管、单片机IC电路、不锈钢外框、通讯线等部件组成。 运用光电显示技术、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针对室内外各种使用环境而设计,显示信息元素的屏幕[1]。使用专用的控制技术,用于显示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股票行情等各种信息以及电视、录像信号,由LED器件阵列排步组成的显示屏幕。 由于其显示界面大,亮度高,非常适合机场、火车站、证券、广场、体育馆等公共场所。

显示屏和其后部的单片机、电子部件构成下位机系统,实现电子显示的功能。显示屏显示信息的动态变换、刷新,就得通过数据通讯,由计算机来控制。异步LED图文显示控制器显示屏内容管理软件就是专门为此而设计的上位机应用软件,能方便实现图文信息的内容输入、编辑排版、动态显示等全部功能,力图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2 系统架构

单机操作模式的上位机架构。

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各种信号变化。上位机的分析能力较强,处理速度快,扩展功能相对完善,可维护性强,但是上位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要求比较苛刻。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的计算机,一般是PLC/单片机之类的。下位机虽然功能相对简单,却使用起来安全方便,能适应较恶劣的环境。

上位机发出的命令首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应设备。下位机不时读取设备状态数据(一般模拟量),转化成数字信号反馈给上位机[2]。上下位机都需要编程,都有专门的开发平台。

本系统的下位机为:MALAND公司的LED控制卡和显示屏。

3 系统功能

(1)项目工程模块。a.项目属性模块设计是为了能够方便的管理多个屏幕信息以及屏幕下的分区信息。项目信息中包含了该项目中管理的屏幕总个数以及屏幕名称,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控制系统装载屏幕信息。b.屏幕属性模块设计是为了管理好属于该屏幕下的分区信息。通过读取屏幕属性信息得到当前需要装载的是哪一个分区,以及该屏幕有多少个分区、各个分区的名称。c.分区属性模块设计用于保存当前正被系统装载并模拟显示的分区的参数值。

(2)图文组件模块设计各种不同用处、不同种类的模拟显示屏效果的组件。设计组件与设计其他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在软件完成后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来完善模拟显示屏效果的组件库。

(3)界面管理模块。a.项目管理器不仅可以让用户对项目中的屏幕和分区有个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可以使用户能够快速的在多个显示屏或分区之间来回的切换进行编辑处理。b.屏幕分区模拟窗口使用户可以进行可视化的内容编辑、添加删除组件、组件的拖拉操作、组件的效果处理、组件的复制粘贴、图层管理等一系列的编辑操作。而系统也是通过屏幕分区模拟窗口来显示出模拟效果,达到和用户进行交互的目的。c.组件属性栏是为了方便用户可以实时地更改组件的属性值。

(4)编译文件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编辑完成的图文效果信息进行编译,使这些效果可以被LED硬件系统正确的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编译的文件对LED硬件系统的系统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设置。

(5)串口通讯模块利用Spcomm控件把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通过串口传输至LED控制卡,使LED控制卡控制显示屏进行相应的显示处理。

4 系统关键技术

本系统选用Delphi开发平台,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之上。以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形式实现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灵活运用Object Pascal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实现图文组件库的设计,利用线程实现组件的动态效果展示,并按照自定义数据协议通过Spcomm控件编程,实现系统与异步LED硬件之间的串口数据通讯。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阐述了基于单机操作模式的上位机架构的异步LED图文显示控制器显示屏内容管理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一个较重要的目标是使用户体验到“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方式,因此用户界面、屏幕分区模拟和可视组件等方面的设计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系统的大多数代码都是围绕这个方面实现的,使用户无需考虑底层的实现,只需通过鼠标操作以及一些必要的属性赋值即可得到一个十分出色的显示效果。

而在后台处理中,包括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显示效果的编译和编译文件的传输三部分。主要涉及的都是文件的生成、组织等操作和文件数据的传输,在代码中必须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尽管设计基本满足系统的要求,但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组件库还需要进行更加丰富的扩充。无线方式将是今后数据传输发展的趋势,因此今后上、下位机系统研发共同努力的方向是使用GPRS或WIFI技术[4],实现数据的通讯传输。

参考文献

[1]彭妙颜,周锡韬.信息化音视频设备与系统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4-25.

[2]Stankovic.J.Real-time and Embedded System[J].ACM Computing Surveys,1996,28(1):31-32.

[3]黄军.Delphi 串口通信编程[M].北京:P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33-35.

[4]蔡学静,张剑,刘晶.无线数据采集器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信息术,2009(16):284-285.

篇13

关键词:特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2000年以来,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更加宏观,偏向发展战略和方向制定,针对该类城市总体规划与对具体建设项目的指导性减弱等,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开始探索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以远粗近细的思路来重新思考近期建设规划的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目前,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已基本确立, 但学术界关于大中小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探讨还在不断深入。因此, 本文尝试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面向规划管理视角探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期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空间布局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1年,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随后全国特大城市掀起了新一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热潮。

综合分析有一定代表性的规划成果,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突击应付式,把总体规划目标等简单分解,对现状问题研究不深入,针对性差;②理想蓝图式,对发展目标论述较多,对实施时序及路径缺少研究;③闭门造车式,与相关部门结合较少,陷入了技术理性的陷阱,缺乏社会认同。

上述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克服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同时结合现状,面向实施,需要充分考虑了现状条件, 兼顾各方利益,使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

三、 面向规划管理的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

“十二五”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及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为有效贯彻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建设的指导与统筹,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落实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具体讲,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如下:

1、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及现状问题分析

全面剖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自2008年纲要批复以来实施绩效及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落实已批的城市总体规划,但近期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对总体规划目标的简单分解,更需要从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突破口,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至2010年底,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372万人,建设用地312.4平方公里。通过对现状综合分析,结合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本规划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发展用地空间亟待整合,市域城镇序列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中心城区内部因现状基础、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呈现典型的空间分化,需要差别化的空间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三是中心城区城市居住用地比例偏高,人口向老城区快速集聚趋势明显,与总体规划提出的疏散老城区人口目标相悖;四是部分产业空间重组重构进程缓慢,不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和国家现代物流商贸中心的构建;五是新区快速扩张和老城区高强度更新,导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阶段性不足,民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六是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严峻,交通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建设任重道远;七是市政基础设施面临旧城设施老化以及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巨大缺口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八是公共安全设施欠帐较多,地下空间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2、外地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经验借鉴

分析研究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点:

(1)“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滚动编制方式。

(2)规划内容方面强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着眼于关键问题,重点突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土地供应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为抓手强化政府引导;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加强前期策划和分析,将带动性强项目与土地投放时序、投融资计划进行统筹协调;开门做规划,将技术成果向公共政策转变。

(3)保障机制方面建立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使规划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3、与“十二五”规划协同,搭建调控城市发展的“空间整合平台”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该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视角的考虑问题偏弱。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均需要从城市规划所擅长的空间资源分配角度出发,以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协调为切入点。本次规划深入研究“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并综合协调各部门建设计划,近期建设规划建立从空间上统筹各类城市建设的规划平台,引导各项投资规模效应发挥及在空间上的协同,构建统筹协调各项城市建设行为的“空间整合平台”。

规划期末,城市“两轴八片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至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3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80平方公里。

4、确定城市重点发展区,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优化

城市重点发展区包括重点开发地区、重点完善地区、重点提升地区和重点生态建设地区四类,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对城市近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区域。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了郑州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部署,确定了郑州东站交通枢纽中心地区等作为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在规划期内,将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投入,加大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迅速形成投资规模效应,使得该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土地投放量优先保证,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保持适当超前。

郑州市近期用地发展主要沿两条轴线拓展,以东向为主。规划六个重点开发地区、三个重点完善地区、三个重点提升地区和两个重点生态建设地区。

5、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库和行动计划

重大建设项目是政府主导以财政投入和实体开发的方式引导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的重要抓手。郑州市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在空间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政府各部门发展的设想,凝聚城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共识,确定项目规模、投资估算、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城市近期建设的重大项目库。同时,为完善规划的“滚动”实施机制,将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逐年分解年度规划目标,形成年度建设项目库,使规划行动计划由五年近期向年度转变。

以面向规划管理为导向,制定如下十二大行动计划:

(1)区域城乡统筹推进计划: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地位,形成“十”字形高铁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等城际铁路。

(2)居住及住宅建设发展计划:加快龙湖等新区居住区建设,通过旧城有机更新,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善各类设施,促进老城区居住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

(3)园区建设和功能整合计划:近期更新改造旧工业用地约12.64平方千米,新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10.78平方千米。重点建设国际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商贸服务业发展计划:初步形成区域、城市、片区和社区四级商业服务中心体系,逐步推进三环以内现状批发市场向城市的疏解,提升郑东新区CBD金融商务区功能。

(5)包括保障房建设、医疗、体育等的和谐民生计划:完成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规划独立保障性住房用地732.36公顷。新建小学179所,中学80所,九年制学校15所,高中15所。

(6)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计划:近期重点建设6处遗址公园、3处寺庙、4处历史博物馆。

(7)碧水蓝天计划:疏通连接贯穿城市的魏河等主要河渠,建设龙湖、龙子湖与西流湖公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到2015年,空气质量好于II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8)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计划:完成三环快速化、四环快速化,建成京沙快速路、陇海路高架桥、农业路高架桥,构建主城区“环形加十字”快速路系统。公共交通建设计划,轨道交通:轨道1、2号线一期建成运营,新建9条快速公交走廊,总长117千米。

(9)市政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计划:给水、排水项目及计划,至2015年,新建刘湾水厂等3座水厂,新建南三环污水厂、双桥污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能源工程项目及计划方面,新建桥南热源厂等。扩容2座220千伏变电站 ,新建8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6座,规划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

(10)城市安全防灾建设计划:加快黄河等标准化堤防建设级贾鲁河、魏河、七里河、潮河、金水河、枯河的治理任务以及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近期人防工程人均建筑面积达到0.5平方米;新建消防站54座。

(11)地下空间开发计划:重点推进以依托轨道交通沿线、绿地和城市核心区的“两线、三区、多点”为重点的公共地下空间开发。

(12)低碳城市建设计划:控制城市生态绿地,形成“两带、一环、四楔、两湖、七链”的绿地系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广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加大新能源开发使用。

6、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探索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常态化模式,完善规划跟踪机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配套,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机制。

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其它相关部门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和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面向规划管理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该内容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篇幅所限,笔者仅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制定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引起学术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8月

[2] 邹兵. 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变革趋势的判断[J].城市规划,2003,(5).

[3] 杨恢武,郑文辉,刘志成.新时期近期建设规划的特殊定位与工作思路的革新[J].现代城市研究,2013,(1)

篇14

关键词:文化素质选修课程;课程考核;考核方式;课程讲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18-02

随着竞争的加剧,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各高校各专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能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找准专业定位,突出自身特点,办出自己特色,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享有一定声誉,是各大高校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主要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有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文化背景、敬业态度等;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包括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其他驱动力等。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组织者的教育思想出发,认为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二者共同的作用。

一、专业文化素质选修课考核方式的现状

课程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同时,也是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考核教学效果的手段。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文化素质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有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考试主要通过卷面形式进行,教师判定成绩。考试这种形式存在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是课程考核最常用手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它主要检查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以及熟练程度,出题的主要依据为课程所属教学大纲,同时,也能对教师教学活动起到检查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这种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书面考试成绩为目的课程考核模式却存在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

1.考核内容大多囿于教材范围,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造成所谓的重知识轻能力。

2.忽视学生个性特长,仅仅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闭卷、开卷或闭、开卷结合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个人潜力与能力无法挖掘,评价形式单一死板。

3.考核时间过于机械、死板。考试通常安排在期末进行,而考试成绩又关乎着学生方方面面的利益,比如升降级、优秀学生评选、奖学金评选等,都以这么一张试卷作为判定标准。学生平时的表现、其他方面的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等等则无从考查,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考前备战、挑灯夜读,甚至不惜携带小抄等违规现象。

4.考核内容有限,涉及到的知识狭窄。出题依据以及试题出处就是一本教材,造成了学生天天啃书本、死读书的局面,其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所学所知有限。这种考试形式只能对学生学习起到负面的影响,而不是正确的指引。

5.试卷中主客观题目比例失调,客观题较多,主观题较少。众所周知,客观题虽然便于判卷,但是形式死板,非此即彼,难以考出学生真实水平,无法真正检验一个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更无法判别学生实际能力的高低,偏离了正确评价学生的初衷。

6.考查的知识本末倒置。目前,考试中所有的侧重点都是注重对某些知识点的考核以及某种解题技巧的掌握,而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则少之又少,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二、发达国家高校的考核方式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学生考核,教师多数不会进行闭卷考试,而是要求学生提交论文、设计、宣读ppt然后答辩等等。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很难出现作弊现象,因为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刚好能够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论文或课程设计,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进行另一份课题,避免了抄袭、替考等行为,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完成一项课业,就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图书馆,翻阅足够的参考文献,甚至咨询其他相关业内专家,而不会抄袭他人。在美国是严禁抄袭拼凑、敷衍应付的,一旦发现会有十分严格的惩罚措施。在美国,大学考试并无固定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希望看到的是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阐述一个问题,那么在教师眼里他就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会获得更高的分数。综上所述,美国大学是通过各种途径考查学生能力的,学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倡导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尊重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自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挥,从而更具有创新能力。

三、我国高等教育中水利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的探索

以水利专业文化选修课为例,说明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的灵活安排。对于总学时为32学时的课程,可以以讲座形式开课,平均每次讲座约4学时,每期课程七次讲座,第八次讲座时间为考核时间。以下所列前五讲中为每期课程必定安排的内容,其他内容会视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1.水利工程学科简介。本次讲座主要介绍水利工程学科涉及的范围、研究的方向及学科前沿动态,可以安排学识渊博的老专家教授进行。

2.中国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本次讲座主要介绍我国总体水资源概况及水力发电感慨,普及水利常识,提高学习兴趣。

3.主要水工建筑物。本次讲座主要讲授水利工程中的挡水建筑物及泄水建筑,可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

4.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及类型。本次讲座主要讲授水电站引水发电的过程并结合实例介绍典型水电站,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安排长期从事水电站管理、设计的教师进行。

5.水电工程施工。本次讲座以大中型水电站施工为主要内容,实践性强,对教师要求高,需要有长期实践经验及工程经历的教师讲解。

6.水利水电工程历史。本次讲座主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的历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普及水利知识,拓展文化素质。

7.我国各高校水利学科及水工专业概况。本次讲座主要介绍一下全国各大知名水利高校的基本概况,属于拓展内容。讲座完毕可试行的几种具体考核方式:(1)开卷。可以给学生一个案例,学生自己准备应考资料来完成答题,但是不应该参考其他同学的。而其准备的资料则不限范围。(2)任务分组。比如将全部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论文。由此,每个小组的学生会自主地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协作来完成这个论文,最终进行答辩。而教师则根据该组整体表现的优劣来给小组成员打出成绩。(3)在线考核。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教育技术开始出现。网络在线考试能够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考试信息,及时地反馈考试成绩,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资源,规范课程考核环节,真正地实现教考分离,尤其能够很好地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总之,恰当的考核方式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自身能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了发挥好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必须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在减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程燕珠.高等农林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72-75.

[2]苗晋峰,王争,常永青.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2,(21):186-187.

[3]徐蕾艳.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2,(1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