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范文

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

篇1

关键词 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现状;问题;对策;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42-01

有机蔬菜是严格按照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出来,且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鉴定后颁发有机食品证书的蔬菜产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有机蔬菜这种环保、无污染的食品深受消费者的追捧,发展前景广阔。

1 发展现状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气温日较差大,积温有效性高,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农业基础条件良好,劳动力资源充足,具备发展有机蔬菜行业的相对优势和有利条件。近几年,安徽省通过调整优化品质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各地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鼓励申报更多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虽然安徽北部有机蔬菜种植的总体规模和产量正在持续增加,但与全国有机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山东省相比,发展空间很大。如宿州市桥区截至2015年底设施蔬菜面积1.47万hm2,其中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面积为4 000 hm2。

2 有机蔬菜种植关键技术

2.1 选择种植基地

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要具备完整性,其间不能夹有常规生产的地块[1];有机蔬菜基地与常规地块之间要有明显标记,设置山川、河流、或人为装置等缓冲带;严格执行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的转变,通常需要2年的转换期,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应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

2.2 种植过程化管理

一是选择蔬菜品种。选择适合种植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的蔬菜品种,且无任何转基因。二是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注重轮作和清洁田地,同一块基地上不适宜长期种植同种蔬菜,可采取轮流种植方式。充分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以及培育壮苗、嫁接换根、地膜覆盖、起垄栽培、合理密植、植株调整等集成配套栽培措施,提高有机蔬菜质量和产量[1]。三是施肥技术。施肥过程中要有效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频率,尽量选用粪便、秸秆堆肥、草木灰等有机肥和苕子等豆科绿肥及其他非豆科绿肥。

2.3 病虫草害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选用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如诱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虫措施;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使用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蔬菜病害;采用轮作、种植绿肥、休耕、秸秆覆盖等方法有效限制杂草生长,但不能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2]。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小,成果推广不到位

目前,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有机蔬菜生产规模依然较小,种植区域较为分散,品种偏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品牌带动作用,生产规模有待提高。另外,政府对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发展蔬菜生产融资难,风险高,缺少蔬菜生产方面的农业保险。

3.2 价格普遍较高,销路不佳

据调查,多家大型精品超市有机蔬菜的销售价格为普通蔬菜价格的3倍左右。有机蔬菜价格较高的原因:对种植环境要求苛刻,从选种、种植技术、管理到运输,再到有机认证等过程的投入成本较高。

3.3 市场混乱,监督管理不规范

在有机蔬菜销售市场,有些有机蔬菜标识不规范,即使真正的有机蔬菜也没有贴上“国家有机产品标志”标签;一些商家为获得高额利润,以次充好;有关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对有机蔬菜的抽查检测落实不到位,有机蔬菜认证难、认证环节监管管理缺位等现象也时常出现,上述原因都让消费者对有机蔬菜市场产生不信任。

4 对策

4.1 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实现产业化经营

利用安徽省平原地区劳动力优势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打造品牌突出的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头作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建立蔬菜生产基地,提高种植面积,统一生产管理,实现产业化经营[3]。

4.2 采取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宽销售渠道

针对有机蔬菜市场价格普遍较高的现状,依托科研院校技术优势,提高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科技支撑力度,降低种植成本;创新互联网+物联网市场运营模式,加快从传统市场向网络渠道销售的转变,构建蔬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如宿州市桥区在2012年探索创建了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通过联合体的有效联结机制实现节本增效。截至2015年底宿州市桥区发展蔬菜产业联合体15家,可实现节本增效10%以上。

4.3 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整顿市场秩序

政府部门应加强有机蔬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严厉打击假冒有机蔬菜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规范有机产品第三方认证机构,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扩大市场供应量,满足人们对有机蔬菜的需求。加强有机蔬菜产品质量检测管理,建立企业自检与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推行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4]。

5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有机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运筹[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35-3536.

[2] 王利敏.有机蔬菜种植技术[J].河南农业,2013(13):53.

篇2

关键词:武汉;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运作模式;市场培植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组在研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时指出,现阶段我国蔬菜产业规模基本满足需求,但产业内涵发展不足,在1.2亿hm2耕地红线下蔬菜与粮、棉、油存在争地问题的情况下,蔬菜发展应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为主[1]。有机蔬菜作为发展产业内涵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有机蔬菜。

1 武汉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及市场发展现状

1.1 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蔬菜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目前,武汉市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机蔬菜基地有2个,分别为新洲区涨渡湖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和东西湖区慈惠有机蔬菜基地,分别占地

35.3 hm2和13.3 hm2。此外,占地33.3 hm2的黄陂雨台山有机蔬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已通过环评,正按有机蔬菜种植要求进行种植和申报。其中慈惠有机蔬菜基地是华中五省第一家有机蔬菜基地,自2005年开始有机蔬菜的开发,经过3 a有机转换,2008年1月通过北京五岳华夏技术管理中心认证,认证蔬菜种类从开始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而涨渡湖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则是华中地区认证品种最多、规划面积最大的有机蔬菜基地之一,从2006年起步,2008年7月22种蔬菜获得了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证书,到2011年已经有40余种蔬菜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个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表现为认证蔬菜品种大幅增加,还表现为特色优势品种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已有莲藕、马齿苋、红菜薹、芋头等17个武汉特色优势品种获得认证,使武汉有机蔬菜结构不断优化,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正在做申报准备的雨台山有机蔬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不仅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猪―沼液―菜”循环农业模式,还建立了有机产品追溯体系和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被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2 基地运作模式因地制宜

与应用广泛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不同,武汉的3个基地均采用公司租赁经营的运作模式,涨渡湖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由武汉蔬安蔬菜有限公司(武汉市英才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从涨渡湖农场租赁土地,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田间示范,聘请农民作为农业工人进行基地生产;慈惠有机蔬菜基地则由武汉邴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慈惠农场租赁土地,与武汉奥格有机蔬菜研究所联合开发进行统一经营管理;而雨台山有机蔬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由武汉天露雨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武汉天种畜牧有限公司及一家销售企业共同组建)直接从天种公司在黄陂的流转土地上租赁33.3 hm2进行有机蔬菜生产经营。从以上基地的运作模式可以看出,3个基地均位于武汉市郊,其中有2个土地原本属于国有农场,土地本身为集体所有,另一个是已流转土地。这样的土地性质让公司租赁土地比较容易,无需与分散的农户打交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生产过程由公司统一管理,蔬菜质量比较容易控制。

1.3 市场培植初现成效

总体来讲,武汉有机蔬菜市场还处于培植期,消费人群主要是高端消费者,数量不大。据调查,消费群体一部分是30~40岁、对健康比较重视,且有经济承受能力的群体;一部分是60岁以上、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从武汉的基地建设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目前有机蔬菜种植面积不足100 hm2,年产量不足1万t(武汉市商务局统计数据),基本都在本地销售,加上少数超市从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地购进的一部分(占比较少),与普通蔬菜每年产量几千万吨相比,仍无法满足市民“胃口”。然而,武汉本地有机蔬菜销售一开始却表现出叫好不叫座的情形,刚开始在超市销售时基本是卖一半丢一半,有些外地品种甚至纷纷撤出武汉市场。但经过近2~3 a的市场培植,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认识逐步加深,市场消费量开始逐步增长,行情一年比一年好。据蔬安公司负责人称,从2010年开始,公司的产品就慢慢拥有了一批稳定的顾客,一周往超市送货2次,基本能卖完。武商量贩有关人士也称,近2 a,有机蔬菜在生鲜区所占比例已由以前的3%增加到5%,尽管每个月的销售量增长幅度不大,但总体仍呈增长趋势。

目前武汉市场上销售的本地有机蔬菜品牌主要有蔬安公司的“涨渡湖”、“农夫100”和邴氏公司的“尚原堂”,前2个品牌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中国(武汉)农博会上连续获得“全国知名品牌”、“地方畅销品牌”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称号。与外地品牌相比,这些品牌发展在本地市场可以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因减少了物流成本,价格通常比外地品牌便宜4~6元/kg。渠道建立也更加立体,除了像外地品牌一样在中百超市生活剧场、麦德龙、武商超级生活馆等高档超市开辟专柜销售外,还积极尝试各具特色的农业社区模式(CSA模式)。蔬安公司与餐饮企业及高档社区签订配送合同,定期配送(每周2~3次),近几年随着市场发展,配送范围越来越广。与此类似,邴氏公司的“年菜消费”模式也经营得有声有色,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签订“年菜消费”协议,公司每周配送2次,每次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配送5~10个品种,让消费者一年四季足不出户即可享用安全、放心的有机蔬菜。同时,积极开展“私家菜园耕种”模式,每年拿出1.33 hm2地供消费者认养,消费者可委托基地代种,也可在基地指导下自己耕种,享受成果的同时,还能体验耕种的乐趣。

2 武汉有机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武汉有机蔬菜事业在刚刚走过的第一个5 a里,基地建设和市场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城市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宏观规划与管理问题

①基地建设规模不够,种植面积偏小 尽管武汉的基地数量不少,但规模都不大,种植面积都在13.3~35.3 hm2,加起来不足100 hm2,年产量不足

1万t。据解卫华等[2]分析,发达国家有机蔬菜市场份额大多在10%左右,武汉目前不足1‰。武汉市常住人口达1 000万,即使只有2%的人即20万人吃有机蔬菜,以每人每天消费0.5 kg计,每天需求量近10万kg,每年需求量将达到3.6万t,每667 m2基地年产量2 t,武汉市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规模约

1 200 hm2左右才能满足市场需求[3]。据悉,武汉市计划未来5 a,全市有机蔬菜面积超过333.3 hm2。这样的发展及规划规模根本无法满足武汉本地的市场需求,更不能满足外地的市场需求。

另外从成本角度看,由于基地规模小,没有规模效应,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偏高,产品价格降不下来,在消费者感觉价格偏高的同时基地却在感叹自己在做亏本的买卖。本地品牌价格通常是普通蔬菜的3~5倍,比外地品牌便宜4~6元/kg,但武汉消费水平偏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因为价格高而放弃消费。

②市场监管标准不一,力度不足 随着有机市场的发展,有机认证机构也层出不穷,而不同的认证机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目前武汉已获认证的2个基地,由于认证机构不同,他们都在按自己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目前政府监管重点只是放在基地环境检测及出产蔬菜上,对蔬菜的生产过程及采后加工、分装过程则关注较少,没有统一的标准,追溯系统也不完善,再加上市场上经常还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所以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并没有与有机市场同步发展。这种局面不改变,随着市场的扩大,将会导致有机市场乱象丛生,更多的消费者会因为怀疑而放弃购买。

2.2 组织生产管理问题

①基地运作模式单一 目前武汉几个基地均采用租赁经营模式,尽管该模式组织化程度高,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也比较容易规范生产、控制产品质量,但不易调动农业工人的积极性,而且建设基地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特别是在政府扶持和投入有限时,需要企业投入更多,基地建设及其规模就会受到限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更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②生产技术滞后 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主要是土壤控制、培肥技术及病虫草害的控制。传统农业主要靠化肥、农药解决这些问题,而有机农业则依靠轮作、有机肥、人工、设施、种苗培植等方式进行控制,特别是利用设施抵抗灾害培育种苗往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武汉地区除冬季外,其他季节气温偏高,雨水较充沛,病虫草害比较多,但武汉的基地设施投入较少,种苗培植不足,许多病虫草害靠人工完成,而现在人力成本偏高,基地员工常年缺乏,比如按蔬安公司的基地规模,需要员工近100人,但经常只有20来个员工,导致虫草不能及时控制,影响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而邴氏公司也曾经发生基地蔬菜成熟却请不起人工收割,让消费者免费采摘的情况。

2.3 营销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有机蔬菜的营销管理问题与其他安全农产品的营销管理一样,总体来说缺乏市场营销观念,做的都是一种广种薄收的低效率、无差异的营销,武汉有机蔬菜更是如此。

①忽视市场细分 武汉市已开发的消费者主要是少数高端人群,数量不大,这与有机蔬菜价格高、武汉的渠道和推广大多只针对高端人群不无关系。但是,据调查,消费者放弃购买有机蔬菜,除了因为价格高,还因为对有机蔬菜不了解,不信任。而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看重的也不都是有机蔬菜的安全,比如蔬安公司就发现45岁左右的中年消费者吃蔬菜时,总是怀念一二十年前的那种味道。对于这些潜在的消费者,企业很少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所以市场增长缓慢。

②品牌形象不明确 尽管蔬安公司和邴氏公司分别在市场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涨渡湖”、“农夫100”和“尚原堂”,但它们的品牌形象并不明确。消费者可能知道这些品牌都是有机蔬菜,但却并不知道这些不同品牌之间有什么区别。做品牌营销并不是只给产品取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就万事大吉,关键是要让消费者明白此品牌与彼品牌的区别,否则消费者凭什么选择这一个而不去选择那一个呢?特别是随着有机市场的发展,市场上的品牌将会越来越多,如果本土品牌不能树立自己独有的形象,将无法长期立足。

③推广力度不够 尽管近年来有机蔬菜的消费者数量逐步增长,但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市民对有机蔬菜知之甚少,还有一部分尽管知道却总是持怀疑态度,说明武汉有机蔬菜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由于企业当前只把高端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所以经常到高端社区进行宣传和促销,或者借展会、餐饮企业向市民介绍和推广,或者将产品放在高档超市销售或直接配送,较少借助大众媒体宣传,也缺少专有的专业销售平台。

3 发展武汉有机蔬菜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政府扶持和投入的力度

目前,武汉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规模不够,种植面积偏小,而与普通蔬菜生产相比,有机蔬菜生产前期投入较大,一般有2~3 a的土地转换期、认证费用、设施费用,还要投入比普通农业更高的生产资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如果没有足够的政府扶持和投入,企业种植和开发的积极性会更低,即使有积极性仅靠企业投资,规模也会很有限。近2 a来,湖北省农业厅绿色食品办公室、蔬菜办公室、湖北省质监局、武汉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市农科院、新洲区、黄陂区等有关政府部门分别立项以资金和物质形式支持基地建设累计600多万元,但与武汉的发展需求及先进地区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设施、产品开发及监管体系的建设上需要增加投入。

3.2 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武汉市蔬菜基地特点不同、生产标准和规范不一、过程监管不统一等问题,迫切要求政府部门牵头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并成立专门的检测机构,在继续注重对环境和出产蔬菜进行检测的同时,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过程的监测。同时,进一步完善产品追溯体系,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严防以次充好、随意贴标签,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3.3 生产运作模式多元化

在建设初期,武汉有机蔬菜基地的租赁经营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其交易和谈判成本较低、统一经营、质量管理与控制等优势,借助于这些优势,建立了其品牌信誉。但随着市场发展,这种单一运作模式的劣势逐渐凸显,如不利于规模的扩张,不利于调动农业工人的积极性。而像“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尽管这2种模式也有自己的弊端,比如生产标准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易管理,但是有许多先进城市与地区应用得非常成功,比如广州和南京以“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立基地,基地规模大、市场广[4,5]。武汉市也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尝试用这样的模式建立新的基地,保持基地运作模式多元化,取长补短。

3.4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武汉有机蔬菜生产人工比重偏高,缺少标准化、机械化及其他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这一点可借鉴广州,大力采用设施栽培,结合适时的通风换气,控制设施内的温度和湿度,不仅可以阻止和减轻病害的发生,而且更容易实现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此外,还可以将工厂化无菌基质育苗与大棚栽培结合起来,实现高效快速的产出,这样不仅使人力减为原来的1/15,而且使草虫害大大减少,种植效率提高的同时,生产成本也降低[4]。

3.5 加强营销管理

市场开发与企业的营销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目前有机市场开发不足的情况来看,企业首先要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对人们消费和不消费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针对性地说服和促销;其次是要做品牌营销,特别要注意在推广品牌的同时,更要注重品牌信誉的树立和品牌形象的塑造;第三,要加大推广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有机蔬菜,并培养消费兴趣,在继续开发本地市场的同时逐步开拓外地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0(15):1-5.

[2] 解卫华,肖兴基,罗羽洧.国外有机蔬菜发展现状与启示[J].中国蔬菜,2009(15):1-5.

[3] 周国林,林处发,刘明.武汉市有机蔬菜发展现状及思路[J].长江蔬菜,2010(13):1-4.

篇3

关键词:宁国市;“菜篮子”工程;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

“菜篮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宁国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安定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地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市场价格,取得了较好成效。

1 宁国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

宁国市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中,将蔬菜产业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五大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近3 a来先后兑现奖励100余万。2012年将蔬菜基地建设列入市本级民生工程予以资金扶持。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菜篮子”商品生产持续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品种丰富多彩,市场繁荣稳定。

1.1 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实现商品蔬菜播种面积约1 300 hm2,食用菌产量1 500万袋,高山瓜菜播种面积约200 hm2,西甜瓜播种面积约333.3 hm2。年产鲜笋约9万 t,山野菜5 000 t;生猪饲养量32.7万头,家禽饲养量3 420万羽,水产放养面积达4 800 hm2(其中名特优良种养殖面积1 000 hm2)。实现商品蔬菜产量

5.6万 t,肉类总产量61 150 t,水产品产量5 500 t,比2005年分别增长22.4%、19.6%、22.2%。

1.2 特色发展突出,品牌效益凸显

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保供增收”的目标,发挥资源、区位与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樱桃谷鸭、三黄鸡、高温香菇、高山蔬菜及竹笋、山野菜等产品成功打入苏浙沪等市场,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不仅丰富了城市“菜篮子”,还增加了地方农民收入。

1.3 组织化推动有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

全市有 7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投入蔬菜种植,水产、畜禽养殖及运销活动,在组织产品生产、销售及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53家龙头企业投入“菜篮子”产品生产、运销与精深加工,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8家,市级

13家。

1.4 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生态安全“菜篮子”得到保障

通过科技助推标准化,积极实施蔬菜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建立各类标准化示范区4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标准化基地3个(三黄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樱桃谷鸭标准化示范区、南美白对虾标准化生产基地)。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农业投入品、生产监督、动物检疫与产品检测等重点环节,为“菜篮子”产品流向餐桌构筑多道屏障,近年来,全市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有机蔬菜、有机猪、有机鸡蛋、有机鱼等有机“菜篮子”产品生产及认证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菜篮子”产品8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产品14个。

1.5 市场建设取得成效,营销方式加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善了大华市场交易功能,改扩建了中心农贸市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室内零售菜市场,农产品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菜篮子”生鲜超市、专卖店和配送中心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全市已建立生鲜超市、生鲜专柜和专卖店12家,定点屠宰5处,取消一批小作坊豆腐加工厂,投资2 000余万元建设的标准化金山豆制品加工厂已投入运营,市民购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6 政策调控充实完善,市场监控更加科学

建立健全了“菜篮子”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继续实行市长负责制;制定了物价、畜禽疫病及“菜篮子”食品安全等应急预案,确保淡季、灾期和节日市场稳定供应与消费安全;出台了若干优惠扶持政策,为引导“菜篮子”商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 宁国市“菜篮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宁国市“菜篮子”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城市及经济发展不同步,存在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2.1 蔬菜生产供应总量与市场消费需求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蔬菜需求量迅速增大。目前全市城区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大约为15万人,按人均每天消耗0.5 kg蔬菜计算,年需求量大约为2.74万t。农村人口23万人,按人均每天消耗0.5 kg蔬菜计算,年需求量约为4.2万t,考虑农户自产部分及乡村市场消费量,全市年商品蔬菜需求量约为4.8万t。当前宁国市地产蔬菜供应能力仅占市场需求量的43%,市场缺口57%,要靠外调蔬菜来填补。

2.2 蔬菜市场供应季节性波动较大

3~4月和7~8月,通常是本地蔬菜供应的“春淡”与“伏缺”季节。由于蔬菜设施条件薄弱,抗灾能力不强,本地标准设施大棚面积不足66.7 hm2,周年生产能力不足。很多菜地沟渠路不配套,排灌不畅,干旱、涝渍经常发生,遇特殊气候年份,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2.3 农民“卖菜难”与居民“买菜贵”并存

受交易市场的场地限制,仅有的交易场地大华市场也只能在夜晚至凌晨交易,而且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交通和周围居民生活,部分农户蔬菜未能进入交易场所或在规定时间内售出,造成菜源浪费,农民种菜积极性受挫。近年来,农民与市场管理人员关于卖菜场地的纠纷时有发生。

3 制约宁国市“菜篮子”发展的主要原因

篇4

[摘 要] 蔬菜产业是康保县主导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植规模、质量效益、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都发生了突破性变化,但也存在品种单调、销售体系不完善、附加值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提高在京津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 蔬菜产业;现状;对策

[关键词] 蔬菜产业;现状;对策

一、发展优势

一、发展优势

康保县属于高纬度,高海拔中温带气候区,平均海拔1500m,无霜期90—105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殊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蔬菜实现高产、优质、无公害。全县农业耕地145万亩,而且有100多万亩耕地基本未施用过化肥和农药,特别是土壤含钾较高,生产的蔬菜糖份含量高、口感好、品质好。康保县地处内蒙古高原,远离大中城市,境内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全县土壤、空气、水资源无污染,加上其属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尤其是胡萝卜、瓜类、生菜、豆角、马铃薯等作物,生长发育期基本不施农药。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理想地区之一。多万亩耕地基本未施用过化肥和农药,特别是土壤含钾较高,生产的蔬菜糖份含量高、口感好、品质好。康保县地处内蒙古高原,远离大中城市,境内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全县土壤、空气、水资源无污染,加上其属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尤其是胡萝卜、瓜类、生菜、豆角、马铃薯等作物,生长发育期基本不施农药。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理想地区之一。

二、发展历程

二、发展历程

康保县蔬菜开发分为四个阶段:

康保县蔬菜开发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为散户零星种植阶段,这一阶段蔬菜种植严格来说不能算做一个产业,蔬菜种植主要以庭院式及菜园式存在,并且相当部分为旱作田栽培,种植的蔬菜面积小,品种多以过去的农家品种如晚熟甘蓝、长白菜、本芹、胡萝卜、大萝卜、南瓜、土豆角、旱作大葱为主,良种率低,以国内品种为主,产品主要是农民自食自用,菜园种植多以满足周边未种植村食用。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为散户零星种植阶段,这一阶段蔬菜种植严格来说不能算做一个产业,蔬菜种植主要以庭院式及菜园式存在,并且相当部分为旱作田栽培,种植的蔬菜面积小,品种多以过去的农家品种如晚熟甘蓝、长白菜、本芹、胡萝卜、大萝卜、南瓜、土豆角、旱作大葱为主,良种率低,以国内品种为主,产品主要是农民自食自用,菜园种植多以满足周边未种植村食用。

第二阶段(1991—1995年)为产业成型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初步成型,随着农业生态开发力度加大,全县水浇地规模迅速扩大,从1990年的5万亩扩大到1995年的10万亩,蔬菜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作物,而是被政府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以基地及专业村方式生产,已引进一些国外优良品种,种类有早熟甘蓝、韩国白菜、日本五寸参、美国西芹等,但品种较为单调。而且种植时段多为传统时段,上市时间短而集中,蔬菜产品主要是外销,但由于产业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常出现滞销现象,价格与种植面积常大起大落。

第二阶段(1991—1995年)为产业成型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初步成型,随着农业生态开发力度加大,全县水浇地规模迅速扩大,从1990年的5万亩扩大到1995年的10万亩,蔬菜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作物,而是被政府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以基地及专业村方式生产,已引进一些国外优良品种,种类有早熟甘蓝、韩国白菜、日本五寸参、美国西芹等,但品种较为单调。而且种植时段多为传统时段,上市时间短而集中,蔬菜产品主要是外销,但由于产业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常出现滞销现象,价格与种植面积常大起大落。

第三阶段(1996-2006年)为产业壮大阶段,这一时期产业扩模基本完成,坝上地区被列入河北省规划的蔬菜优势产业区之一,2004年康保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食用菌之乡”。由于蔬菜种植比较效益高,农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发打井种菜现象大规模出现,全县蔬菜面积迅速由1995年的5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17万亩。并且种类日益丰富。莴笋、生菜、菜花、西兰花已开始种植,但特色蔬菜比例较低。设施蔬菜如彩椒、西红柿、黄瓜面积迅速增加,面积一度超过1万亩。露地蔬菜品种经过升级,品种十分多样,通过设施育苗及分期播种,上市时间明显提前并延长。由于知名度提高,市场销售范围扩大迅速,滞销现象逐步减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蔬菜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但规模较小。

第三阶段(1996-2006年)为产业壮大阶段,这一时期产业扩模基本完成,坝上地区被列入河北省规划的蔬菜优势产业区之一,2004年康保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食用菌之乡”。由于蔬菜种植比较效益高,农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发打井种菜现象大规模出现,全县蔬菜面积迅速由1995年的5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17万亩。并且种类日益丰富。莴笋、生菜、菜花、西兰花已开始种植,但特色蔬菜比例较低。设施蔬菜如彩椒、西红柿、黄瓜面积迅速增加,面积一度超过1万亩。露地蔬菜品种经过升级,品种十分多样,通过设施育苗及分期播种,上市时间明显提前并延长。由于知名度提高,市场销售范围扩大迅速,滞销现象逐步减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蔬菜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但规模较小。

第四阶段(2006年以后)为产业升级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由注重规模向着力提质转型,主要表现在蔬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1年蔬菜面积保持在18万亩。坝上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已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水浇地开发步伐变缓,节水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全县达到10万亩以上,各种节水设施在我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产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成为共识,“三品一标”工作全面展开,蔬菜加工企业扩模迅速,土地流转加快,一些龙头公司开始落户康保,蔬菜基地化种植、专业化种植、订单化种植趋势明显加快。

第四阶段(2006年以后)为产业升级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由注重规模向着力提质转型,主要表现在蔬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1年蔬菜面积保持在18万亩。坝上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已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水浇地开发步伐变缓,节水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全县达到10万亩以上,各种节水设施在我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产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成为共识,“三品一标”工作全面展开,蔬菜加工企业扩模迅速,土地流转加快,一些龙头公司开始落户康保,蔬菜基地化种植、专业化种植、订单化种植趋势明显加快。

三、发展现状

三、发展现状

康保县蔬菜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康保县产值与效益最大的农业产业之一。2004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省食用菌之乡”,同时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口蘑之乡”,产品远销长三角洲、珠三角洲、山东、河南等省区的各大蔬菜市场及加工出口企业,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有关国家及港澳地区。2011年,康保县蔬菜总播面18.3万亩,主要蔬菜品种有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莴笋等,实现总产量82万t,总产值8.3亿元:食用菌栽培面积40万平米,产量2300t,产值2100万元。康保县全境现有蔬菜恒温库322座,年可销售蔬菜50万t以上,累计注册了金农、康巴诺尔、惠风、塞星、康盛5个蔬菜商标,其中金农公司注册的“益百加”牌蔬菜有40多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康巴诺尔”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惠丰”通过绿色认证,并成成河北省著名商标,境内的顺达公司年可销售蔬菜20万t以上,佳维蔬菜有限责任蔬菜公司、宏达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立群食品有限公司3家蔬菜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鲜菜2.2万t,康保口蘑开发有限公司年可加工鲜菇80万kg。

康保县蔬菜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康保县产值与效益最大的农业产业之一。2004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省食用菌之乡”,同时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口蘑之乡”,产品远销长三角洲、珠三角洲、山东、河南等省区的各大蔬菜市场及加工出口企业,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有关国家及港澳地区。2011年,康保县蔬菜总播面18.3万亩,主要蔬菜品种有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莴笋等,实现总产量82万t,总产值8.3亿元:食用菌栽培面积40万平米,产量2300t,产值2100万元。康保县全境现有蔬菜恒温库322座,年可销售蔬菜50万t以上,累计注册了金农、康巴诺尔、惠风、塞星、康盛5个蔬菜商标,其中金农公司注册的“益百加”牌蔬菜有40多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康巴诺尔”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惠丰”通过绿色认证,并成成河北省著名商标,境内的顺达公司年可销售蔬菜20万t以上,佳维蔬菜有限责任蔬菜公司、宏达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立群食品有限公司3家蔬菜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鲜菜2.2万t,康保口蘑开发有限公司年可加工鲜菇80万kg。

四、发展对策

四、发展对策

1.丰富蔬菜品种

1.丰富蔬菜品种

依据京津市场需求,尽快压缩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等大路蔬菜品种,积极发展绿菜花、菜花、豆角、黄瓜、西红柿、甜椒、生菜等素食、生食口感较好的品种;适度发展小葱、香菜、苘蒿、菠菜等京津消费者喜食的小品种蔬菜;大力发展娃娃白菜、草莓、细杆西芹、小南瓜等迷你型蔬菜品种;利用本地夏季气候冷凉的优势,克服本地水资源匮乏的劣势,视情发展口蘑、葫芦、西瓜、甜瓜等节水型蔬菜瓜果;充分发挥本地无工业污染及病虫害发展频度低的优势,迅速发展有机蔬菜品种。多方筹资,加快设施蔬菜发展,延长蔬菜供应周期,增加蔬菜供应品种。争取用2-3年时间全县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的蔬菜供应局面。

依据京津市场需求,尽快压缩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等大路蔬菜品种,积极发展绿菜花、菜花、豆角、黄瓜、西红柿、甜椒、生菜等素食、生食口感较好的品种;适度发展小葱、香菜、苘蒿、菠菜等京津消费者喜食的小品种蔬菜;大力发展娃娃白菜、草莓、细杆西芹、小南瓜等迷你型蔬菜品种;利用本地夏季气候冷凉的优势,克服本地水资源匮乏的劣势,视情发展口蘑、葫芦、西瓜、甜瓜等节水型蔬菜瓜果;充分发挥本地无工业污染及病虫害发展频度低的优势,迅速发展有机蔬菜品种。多方筹资,加快设施蔬菜发展,延长蔬菜供应周期,增加蔬菜供应品种。争取用2-3年时间全县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的蔬菜供应局面。

2.壮大销售组织

2.壮大销售组织

一是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向上级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协助其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蔬菜附加值。二是积极实施品牌分散战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单独注册商标,并让商标变为资产,之后视发展情况开展知名品牌的整合培育。三是鼓励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建设工作,尽快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种植大户”的生产营销体系。四是针对开拓北京市场,大力培育佳维、宏达、立群3家蔬菜加工企业,提高蔬菜产品转化率,实现加工产品直接销售北京市场。

一是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向上级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协助其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蔬菜附加值。二是积极实施品牌分散战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单独注册商标,并让商标变为资产,之后视发展情况开展知名品牌的整合培育。三是鼓励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建设工作,尽快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种植大户”的生产营销体系。四是针对开拓北京市场,大力培育佳维、宏达、立群3家蔬菜加工企业,提高蔬菜产品转化率,实现加工产品直接销售北京市场。

3.发展流动销售

3.发展流动销售

由市、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蔬菜龙头销售企业及专业合作社配置统一的、符合北京环保要求的小型蔬菜运输销售车,统一标志(车上标记企业自已的标志),有序管理,与北京方面协调,获得准入许可,使直销车能在较大区域内流动销售蔬菜,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资本投入,缩短运销时间,提高市场知名度、产品透明度和产销工作效率。

由市、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蔬菜龙头销售企业及专业合作社配置统一的、符合北京环保要求的小型蔬菜运输销售车,统一标志(车上标记企业自已的标志),有序管理,与北京方面协调,获得准入许可,使直销车能在较大区域内流动销售蔬菜,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资本投入,缩短运销时间,提高市场知名度、产品透明度和产销工作效率。

4.发展安全销售

4.发展安全销售

(1)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1)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重点是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迅速提升蔬菜品质。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应用新型栽培管理技术,强化农民科技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县蔬菜品质、单位产量和销售效益。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18万亩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其中5万亩通过绿色蔬菜基地认证、5000亩通过有机蔬菜基地认证。

重点是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迅速提升蔬菜品质。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应用新型栽培管理技术,强化农民科技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县蔬菜品质、单位产量和销售效益。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18万亩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其中5万亩通过绿色蔬菜基地认证、5000亩通过有机蔬菜基地认证。

(2)强化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2)强化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依托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建设项目,加快建设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5个乡级农产品质检分站、90个村级检测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安全质检体系,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依托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建设项目,加快建设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5个乡级农产品质检分站、90个村级检测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安全质检体系,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

(3)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

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学校、协会合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形成产、学、研安全体系,提升全县蔬菜安全生产、持续增效水平,赢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学校、协会合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形成产、学、研安全体系,提升全县蔬菜安全生产、持续增效水平,赢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5.完善信息体系

5.完善信息体系

(1)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1)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依托康保县农业信息网、康保县金农网、康保县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平台,搭建连接京津市场、大型加工企业、出口企业与乡镇、专业村的信息网络联接体系,根据市场供需,适时调整种植和品种结构布局,促进生产与消费平衡。

依托康保县农业信息网、康保县金农网、康保县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平台,搭建连接京津市场、大型加工企业、出口企业与乡镇、专业村的信息网络联接体系,根据市场供需,适时调整种植和品种结构布局,促进生产与消费平衡。

(2)成立专门信息机构

(2)成立专门信息机构

县政府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调研整理北京及全国蔬菜市场信息,不定期地对内市场供需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信息,同时瞄准北京市场,加强产地、产品网上宣传推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县政府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调研整理北京及全国蔬菜市场信息,不定期地对内市场供需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信息,同时瞄准北京市场,加强产地、产品网上宣传推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3)搞好信息分析

(3)搞好信息分析

通过信息调研分析,重点是准确地把握北京市场导向,指导全县蔬菜生产基地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保证货源充足、质量安全、供应及时,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通过信息调研分析,重点是准确地把握北京市场导向,指导全县蔬菜生产基地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保证货源充足、质量安全、供应及时,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6.发展分级销售

6.发展分级销售

随首城市化进程推过,人口构成成分复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口味千差万别,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消费品,必需满足这些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除了在蔬菜生产上做到品种丰富外,还要在同一品种中划分等次,分级销售,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树立优质优价观念,充分调动蔬菜生产者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积极性。

随首城市化进程推过,人口构成成分复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口味千差万别,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消费品,必需满足这些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除了在蔬菜生产上做到品种丰富外,还要在同一品种中划分等次,分级销售,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树立优质优价观念,充分调动蔬菜生产者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积极性。

五、结束

五、结束

本文对康保县蔬菜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完善信息体系,推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以丰富蔬菜品种;通过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分散战略,以逐步培育知名品牌;通过发展流动销售、分级销售、安全生产,以提升全县蔬菜在京津市场的竞争力。

篇5

目 录

一、前言 3

二、调查计划 3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 3

(三)调查方法 3

(四)调研时间 4

(五)调研地点 4

(六)调研计划 4

三、调研结果分析 4

(一)数据分析 4

(二)调研项目 5

(三)SWOT分析 7

(四)总结与建议 12

四、附件 13

一、前言

天蓝地绿生态农庄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张皋庄,该项目由无锡市天蓝地绿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农庄总设计面积1250亩,共分三期实施。农庄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以生态农业为轴心,依据生物链原理,把园区中的种植业、水产业、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会议等产业构建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互为资源的循环封闭系统,实现生态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有机生态蔬菜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市场需求也在变大,需要挖掘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无锡优越的自然资源适合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应该抓住机遇,开发有机生态蔬菜市场。为此我们公司对无锡市场做了一个关于有机生态蔬菜市场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计划

(一)调查目的

1、向市民宣传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普及“食用有机生态蔬菜,惠及锡州子孙后代”的思想,做有机餐桌工程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2、了解目前无锡蔬菜市场的现状,已制定一份合理的营销方案,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并食用天蓝地绿有机生态蔬菜,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

(二)调查对象

无锡市崇安区中大颐和湾小区居民 超市购物者

(三)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 问卷调卷

(四)调研时间 (五)调研地点

中大颐和湾 家乐福超市 沃尔玛超市

(六)调研计划

时间 负责人 任务 备注

3月18号~3月19号 全体组员 制订工作计划及工作进度安排表 全体成员讨论,陈娜娜编写 3月20号~3月21号 全体组员 问卷设计 助理编写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3月21号~3月22号:中大颐和湾发放问卷。

3月23号: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发放问卷。

2、实地考察

走访地区:中大颐和湾小区、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

走访人员:中大颐和湾小区居民及物业负责人、超市购物者

走访时间:3月25号~3月28号

结果:根据销售人员走访调查了解到:很对消费者知道生态蔬菜,并愿意尝试购买,他们认为生态蔬菜健康营养,很多上班族很乐意送货上门这种服务。天蓝地绿生态蔬菜很少有人知道,消费者建议在小区宣传栏里进行广告宣传,加大广告力度,打响品牌。

(二)调研项目

1、购买行为调查

(1)消费者为何购买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有机生态蔬菜已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标志。为了家人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有机产品,新鲜、安全营养、健康的生态蔬菜逐渐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据问卷调查显示:有63%常生活中有接触过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或有机蔬菜。有37%在接触的过程中有食用过有机蔬菜的经历,很多消费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健康绿色的有机生态蔬菜。天蓝地绿生态蔬菜作为无锡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点项目,也在积极地建设有机餐桌工程,普及有机生活方式,许多人都在积极的加入到有机生活中。

(2)消费者何时购买

对大部分的上班族会选择在下班后去大型的超市或小区附近的菜场购买蔬菜。有些人甚至没有时间去买蔬菜,有时会选择周末购买。他们会一次购买很多蔬菜放在家里,一般都会错过购买新鲜蔬菜的时间。导致蔬菜营养方面的流失,不利于家人的健康。

(3)消费者何处购买

据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平常购买蔬菜一般去超市或菜场(如右图)所示。有机生态蔬菜很少在周边的菜场出售,主要在一些大型超市出售,在有机蔬菜直营店也可购买到,价格比普通的蔬菜贵。现在大部分消费者主要在菜场或超市里购买普通蔬菜或精品蔬菜。目前有机生态蔬菜的销售渠道还不够广泛。

2、影响因素调查

(1)影响消费者购买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在消费者对有机生态蔬菜只是初步了解的情况下,价格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消费者会关心蔬菜的新鲜程度、是否安全健康营养,购买地点是否能方便地购买到新鲜的蔬菜(如左图)所示。上班族对时间也有特殊的要求。对有机生态蔬菜,消费者会注重蔬菜是否使用的是有机无污染的肥料。一个好的品牌对销售也有很大的帮助。相应的售后服务对上班族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2)销售人员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

销售人有必要向消费者传达有机生活的观念,努力传播“食用有机生态蔬菜,惠及锡州子孙后代”的思想。销售人员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不了解有机生态蔬菜的消费群体是更有必要的,对有了解的群体更是起到强化的作用。对于销售会有一定的作用。销售人员的态度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一定影响,要发挥销售人员正确的销售促进作用。

(3)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开始追求产品的品牌。品牌代表一个公司产品品质的保证。经调查,有部分人还是很注重产品的品牌的。公司有必要塑造产品的品牌。相应的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要通过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保证产品质量,在一定的时间内打响产品的品牌,促进产品销售。

(4)价格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

价格一直是影响产品销售的主要原因。价格是企业赢得利益的部分。同时价格也是制约产品销售的因素。消费者会因为价格而放弃购买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是很重要的。选择消费者在能接受的范围去制定价格。据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是很关注价格情况,我们的价格还是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3、广告因素调查

(1)消费者获取天蓝地绿生态蔬菜信息的主要渠道

我们通过和无锡音乐台合作,免费送有机生态蔬菜给获奖听众品尝。同时我们在周末会去各大小区散发传单和免费送蔬菜。也会做些活动宣传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也会组织意向客户去参观天蓝地绿的生态农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朋友或邻居介绍,因此对天蓝地绿有机生态蔬菜有了解。

(三)SWOT分析

1、优势

(1) Price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市场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据实地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价格是他们很看重的要素。他们在平常生活中偶尔吃生态蔬菜,因为价格相对较贵。 天蓝地绿生态蔬菜在价格比普通的蔬菜每斤贵的不是很多,也是其优势所在。还可以享受配送上门的超值服务。据对中大颐和湾实地调查了解到,中大是一个中高档小区,里面的消费者他们有能力购买生态蔬菜,他们认为我们的蔬菜相比市场上的蔬菜价格上相对便宜,而且提供配送,比较方便。因此我们的有机生态蔬菜的价格还是可以被中高档小区居民接受的。

(2)Place

据实地调查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有机蔬菜时会考虑到地区因素,我们的农庄就在无锡本地,这样可以保证蔬菜的新鲜安全,营养价值高,可以方便快捷及时的把新鲜蔬菜配送到您的餐桌,向大型超市里的有机蔬菜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在运输途中营养会有所流失,而且为了保证他们的新鲜,会对蔬菜进行洒水,导致蔬菜不新鲜,营养价值不高。蔬菜是人们每天必需食用的,消费者平常购买蔬菜一般去超市或菜场,对于一些工作的人来说,白天是没有时间买菜。配送上门服务就可以解决他们买菜的时间问题。及时、快捷的将新鲜的蔬菜配送到客户的餐桌。因此我们的这项服务可以吸引一部份消费者选择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

(3)Product

据实地调查了解到消费者在选择有机蔬菜时最注重的是新鲜程度和安全。A、科学管理优势

天蓝地绿生态蔬菜有一套科学的种植管理体系,主要指种植过程、采收加工、物流配送等几个环节的严格管理,保证产品在各个环节都做到零污染,真正体现有机生态的理念。

B、种植体系优势

采用防虫网、捕虫器、黄粘板等物理防虫措施,杜绝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无农残”。

采用有机肥、农家肥等生物肥料,杜绝化肥的使用,保证“无化残”。

种植时令蔬菜,杜绝激素的使用,保证“无激残”。

C、品质承诺

我们有一套蔬菜追踪服务系统,就是利用电话、网扫描仪等工具,通过条形码对产品进行追踪,可以追踪到产品的来产品种植工序及采收加工过程,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到它的品质及其有机健康的原因。通过这个系统,消费者明白了我们的产品品质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触摸到的。

D、品种多样性

我们提供的蔬菜包括稀有菜品、常规菜品,品种丰富齐全,能满 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我们每周会为您配送两次蔬菜,每次配送5-6个品种,一次约合6--9斤,平均每天两斤,满足了家庭每天所需的蔬菜量。

我们农庄还提供蔬菜礼盒、草禽蛋礼盒、五谷杂粮礼盒,是走亲访友、的单

位福利的最佳选择。

E、膳食指导服务

根据农庄配送的蔬菜品种,同时还带给您一份温暖、健康的菜谱推荐(包括菜的的营养价值、适用人群、食疗作用、菜肴做法推荐),全方位为您的健康服务。

F、蔬菜追踪系统服务

为您增加了一道保险,我们称其为第六险。常规的蔬菜吃了以后,若有健康上面的问题,谁负责?我想只有消费者承担,而我们的蔬菜有了追踪系统就等于有了“身份证”,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公司甚至是责任人。同时为您了解蔬菜的安全种植过程也提供了参考,让你买的放心,吃的更放心!

G、一站式服务

客户咨询服务:专职的客服人员时刻为您答疑解惑

农庄体验服务:成为我们的会员后,不仅可以吃到有机的生态蔬菜,还可以不定期的体验到更多的有机生活,比如:亲子游、田园劳动、鱼塘垂钓、瓜果采摘等有趣活动。

这就说明:在产品的品质方面,天蓝地绿的有机生态蔬菜相对普通的蔬菜占有很大的优势。消费者会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会选择我们的产品。

(4)promotion

配送上门服务, 及时、快捷的将新鲜的蔬菜配送到您的餐桌,提供点对点的服务。所有配送的蔬菜,自然干处理,不泡水,营养流失小,将蔬菜的营养价值最大化配送到餐桌。

我们还为客户提供一个月398元的生态蔬菜上门体验送100元的农庄现金抵用卷,同时还可以玩转农庄(竹园烧烤、越野体验、菜园采菜、鱼塘垂钓、餐厅就餐、桃园住宿)。平时我们还开展活动组织意向顾客免费游玩生态农庄,亲身体验我们的有机生态蔬菜生产和加工的环境以及配送的过程。因此,对于初次体验的意向客户还是有很大优惠的。一个月的适用体验,可以让客户享受到我们的超值的服务,实现双赢,并有机会实现双方的长期的订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