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财务培训范文

事业单位财务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事业单位财务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事业单位财务培训

篇1

事业单位中针对特殊事项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很少,培训的方法较为落后,多数情况都会用会议的方式取而代之,根本无法满足单位业务方面的实质性需求。此外,如组织人员参加竞赛等培训方式,又显得过于沉重,人员在自学时收获的效果是很不固定的,所以缺乏规范的方向,同时这种方法还无法保证人员能够在后期中持续保持自学的态度。存在很大的不足和问题,亟需进行改善。

二、培训方法

根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于财务人员培训方面的筹划和安排,结合单位的实际特点和后续发展方向,需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机电要求:首先,开展一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计划,对于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制定一套系统的培训方案,其中包含出纳、核算、统计与分析等各个方面。将实际案例作为培训和教学的核心,以提高实用性为根本,使岗位的操作培训不断向常态化转变,建成一个合乎标准的培训模式。其次,专业化、制度化单位运营过程中的组织会议。依靠审计、财务以及监管等机构,对培训任务进行合理布置,把检查、统计、分析与理念的传播全部纳入到人员培训工作中,将传统意义上的会议型培训模式进行更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扩充。再次,创建新增与修订体系,在事业单位财务理论分析的全新时代中,新技术、系统、观念的推广应制定特殊的培训机制。

需对我国财务税收的实际变化,与理论上的改革进行广泛的关注,并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知识结构层次上的更新与优化。将国家政策的转变、经济理论对应的研究成果当作核心内容,展开分门别类的培训活动,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与国际和当代社会很好的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待提升单位管理效率而推行的服务型内容,比如GRP、网络银行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更应该开创全新的培训体系,推动财务相关的信息化发展,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好的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同时,开设各种考核的专题培训活动,由专业的教育人员进行组织,制定完善的课程,从而为需要进行考核的财务人员提供有效的培训与教育。最后,试图组织协调单位内高管人员的素质培训。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不断学习对于自身和工作方面的替身,而且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管理效果与工作效率。

三、总结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贯彻;实施;学习宣传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称“新规则”)第十二章“附则”最后第六十八条规定“本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而该“新规则”则是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批复》(国函〔1996〕81号)的规定,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修订后于2012年2月7日公布的。“新规则”从到实施仅仅两个月时间,在这短短两个月时间,作为事业单位应按照“新规则”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财政部门支持下,做好贯彻与实施工作。为此,笔者拟对“新规则”贯彻实施工作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新规则”的基本内容

(一)“新规则”的基本内容

“新规则”共十二章六十八条。

“新规则”第一章总则,主要规范“新规则”的制定目的及适用范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同时,还要求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新规则”第二章至第八章,主要规范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财务管理各要素的概念、每一要素包括内容、每一要素管理程序和方法等。

“新规则”第九章事业单位清算,主要规范事业单位需要清算的几种情况、清算体质和程序以及事业单位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批准,对事业单位各种清算情况的资产分别所进行的处理办法。

“新规则”第十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主要规范财务会计报告定义及其包括内容,财务会计报告报送对象及财务会计报告中有关指标的计算方法等。

“新规则”第十一章财务监督是新增加的章节,该章节突破性提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并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并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新规则”第十附则,除了要求该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外,还规范了以下要求:

第一,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也应当执行本规则,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另行制定规则。

第三,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依照本规则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规则的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特定项目有: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经营的接受外单位要求投资回报的项目;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具备条件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五,需要制定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特点突出行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或者根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事业单位具体财务管理办法。

(二)“新规则”的新增内容

“新规则”的新增内容主要是强化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内容。一方面,“新规则”在该规则各章节末尾部分,从“单位预算管理”,到“负债管理”等,大多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类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格相关程序,不得违背有关规定等财务管理要求。

最后,“新规则”再新增专门一章“财务监督”,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等三结合监督规范,同时还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二、“新规则”的学习宣传

第一,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结合自己工作情况采用自学和互学相结合的方法,自觉学习“新规则”。如前所述,尽管“新规则”有新增加内容,但毕竟以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基础进行修订的,变化内容相对较少,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抽时间自学,通过自学对“新规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对“新规则”的宣传有一定帮助。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互帮互学,大家共同对“新规则”讨论学习,尽快取得一致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制定本单位财务制度,实施财务制度打下基础。

第二,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本系统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集中培训学习,确实能够让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从中学到“新规则”的内涵和“真经”。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选配好教师,从源头做好“新规则”培训工作。教师应为从事“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理论的双师型教师,既懂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教学工作,又能够在事业单位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知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也知道学员“缺什么”和“补什么”。

篇3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强,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规范,不全面,会计报告没有把该表达的会计信息全部披露出来,也有一些??计事项难以在报表中表述等。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不合理,收入、支出、归纳不规范。最后,有的单位的报账员没有及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在记账时的记账凭证、摘要写的过于简单,甚至不记录真实情况,导致会计中心无法得知资产实有情况,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二)核算体系不合理,核算报表不完善

依我国目前情况来说,多数事业单位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而收付实现制存在很明显的弊端,以此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体现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以事业单位部分固定资产来说,随着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会依据市场变化有所损耗,而收付实现制并未将此部分固定资产纳入资产折旧中。其次,一些低值易耗的资产较容易被纳为固定资产而非低值易耗品,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并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变动情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财务报表要求,在一些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和不合理性,使得单位资产负债和实际资产报表存在较大的出入,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核算内容重复、核算内容遗漏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得资产报表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实用价值得不到体现。

(三)财务管理理念滞后,资产管理不善

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仍遵守以往的核算标准,延用以往的会计核算管理理念,并不能深刻认识到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对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这些事业单位并不能合理地规划、利用国家的财政拨款,进而使得资产财务管理紊乱、资产利用率低下,造成国家资产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工作往往会受到各种阻碍,不能顺利开展,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内部缺少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将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始终停留在表面。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实施集中会计核算之后,出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权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脱节的问题。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所开展的资金业务都应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统一集中的结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受到影响,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了。一些事业单位甚至认为,在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之后,事业单位就可以不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使得资产会计核算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相分离,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带来了国有资产流失等财务隐患。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创新分析

(一)依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创新优质的核算和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部门需要结合《会计法》等国家颁发的法律制度实施工作,构建全面的会计核算系统,有目标的进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源于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事业单位的自身获取,因此需要对其资金支出和获取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构建优质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

(二)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考察工作

预算核算也是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部分,需要确保事业单位中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同时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实施重点的考察工作,如编制、实施等。依据全面的预算考察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编制方案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事业单位可以全面的发展,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有效落实。

(三)提升会计核算的财务监管能力

在发展中监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核算工作实施的重点,有助于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实施。当然,需要依据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结合事前评价、事中评价等工作过程进行,从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实施全面的管理和审核,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四)完善会计凭证的管理

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凭证的格式,结合相关的会计科目实施划分,从而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这样有助于引导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运行。

(五)在会计核算中,不断完善资产和债务管理

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实施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有助于展现事业单位的资产变动,以此在实际发展中可以构件责任和权利发展管理制度,从而全面认识事业单位中资产的划分,同时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现实财产情况,有效降低风险问题,确保事业单位是有效、合理的发展。

(六)构建高能力水平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团队

为了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需要构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团队,以此对其实施全面化的培训教学工作。起初要关注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者具备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工作要求,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在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团队的质量。

(七)定期开展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定期开展财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财务人员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要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等财政会计法律法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有关制度。其次,要重视做好财务管理人员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最后,要扎实做好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财务管理知识培训、部门预算决算知识培训以及岗前培训、后续培训等培训学习,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篇4

摘 要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状态。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情况来看,依据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从整体发展状态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熟悉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因此使得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职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缺少职能分工,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缺少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使用等财务方面的有效管理,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缺少正确的认识,有些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于预算编制方法没有进行限定,这些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中,没有对预算外收入与支出进行有力的监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审计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做好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有的事业单位缺少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能保证内审的质量。此外,有些领导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没有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出现失真等情况,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理财的理念非常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有些财务人员对于收付款凭证的审核不严格,各种账目处理存在交叉的混乱现象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了事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加成本管理理念,树立成本意识,能够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风险的规避。市场经济中竞争日益加剧,管理者要树立市场化的管理观念,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运行资金的规范化,提高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管理环节中的预算管理决定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所以可以将收入和支出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管理,在预算编制时进行详细资料的收集,进行收支的细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健全收入分配制度。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的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对资产运行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了解资产状况;其次,确立“钱物分离、互相牵制、职权明确”的管理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划分职责范围;再次,进行采购形式的改革,采用公开招投标制度,增加采购环节的透明度;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从硬件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通过单位组织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用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规范化事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重点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此外,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政运行的预警保障作用。

三、结语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加强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的建设,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月.论新经济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2):150-151.

[2]张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财经界.2011(24):195.

[3]来丽娜,朱明华.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商业经济.2012(4):108-109.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呈现出如下特点:(1)涉及范围广泛。事业单位涵盖的服务类型广泛,相对应的业务活动也很多,除了一般的收入支出、资产管理、商品购买等经济活动,还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执法检查等活动。(2)会计核算体系复杂。事业单位的性质包括企业运营模式和政府运营模式,采用的是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比起单纯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模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复杂。(3)内部控制侧重点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更侧重于实现经营、战略目标,而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质,更侧重于自身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态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部门预算、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新的制度规范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规范化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尽管如此,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突出经费使用,轻视效益分析的各类问题:(1)资金使用效率低。事业单位更多属于公益性质组织,部门预算容易出现不规范情况,没有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对于经费收支的考核更多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奇。(2)内部控制不到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实现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现阶段事业单位存在着内控制度不完善或者不落实的问题。个别事业单位出现了财务岗位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的情况,财务对于单位决策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规范作用。(3)财会人员水平有待提升。一些事业单位欠缺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缺乏系统性,精细化程度不高,财务人才梯队建设相对薄弱,整体人才素质有待提升。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革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实现科学化、创新化发展,必须以管理实效性和规范性作为重点,对此应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对“收入―支出―分配”结构进行深入调整,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合理设置各科室的财务管理机制,以保证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同时要结合自身性质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细化,把财务控制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个人,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在支付程序、资金管理、领导决策监督方面切实有效体现内控价值。财务内部控制要随着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发展而覆盖到更多领域,将所有涉及资金收支的工作及事项都纳入监管范围。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效力,充分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弥补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漏洞。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利于统筹安排资金,提升资金的合理化利用水平,并对财务活动进行约束控制。事业单位应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充分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创新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设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对收支进行整体的统筹和管理。同时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定期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相关人员实施激励和惩罚措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确保证预算目标的全面落实。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做好资产管理至关重要,对此,事业单位应当积极转变资产管理的观念,规范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要做好资产核算、采购、保管、维修、转让、报废、更新等的账目录入,确保各环节有据可依;建立并健全“三账一卡制度”,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坚决杜绝资产的少计、漏计、错计;对一些重大研究项目和设备引进,提前进行精确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效益论证,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

(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快财会队伍建设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财政集中支付已经成为趋势,财务工作有机融入信息化技术对于财务信息准确性和财务管理持续化开展具有积极意义。事业单位应重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加大财务信息化的资源投入,将信息与网络技术引入财务管理系统,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为财务风险管理和单位管理决策提供保障。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渗透重在落实,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是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和教育培训,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财务制度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技术水平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根据信息化应用和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掌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国库直接支付等制度及方法,强化技能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在内部控制管理和日常会计业务中发挥应有作用。

四、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而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持续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能和质量成为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事业单位要全面认识财务管理控制,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以此构建现代化管理制度,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葛颖霞.现行事业会计制度中的弊端及改进[J].现代商业,2014(36).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质量 监管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事业单位仅仅依靠政府已经很难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因此事业单位逐渐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进行理财观念的转变,不断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机制,更好地与市场融合,不断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只有规范财政资金的供应范围,进行财政资金供应方式改革,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有些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这些表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就是财务管理的范围不够明确,管理的目的和手段存在偏差,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够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造成事业单位中的资金使用的浪费。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些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也非常随意,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相当混乱。例如,在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核算项目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往来帐目记录,对于货币资金等款项账目不完整,从而给财务管理工作带了相当大的困扰。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管制,专款专项资金预算模糊,滥用专项资金,缺少专业的项目备查机制。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在项目资金预算以及其他的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预算编制计划和安排,但是在真正涉及到资金支出却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使得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职能。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管控,不利于事业单位财政状况的良性运转。

(四)事业单位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限,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少财务工作从业应具有的水平。合格的财务人员要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职业素养。而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少业务处理能力,有的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在业务处理中应对能力较差。甚至有的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业务素质不能得以提高,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缺少规范性,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管理者要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不断进行理念的创新,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管理者要认识到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确保依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办事,不能由管理者一个人说了算,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为管理人员要进行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学习,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和审查力度。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技能考核,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否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考评体系,对预算编报质量、信息资料、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财务信息进行系统的考评,督促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或者利用单位外部的监管机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管,约束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因此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基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有限,进行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事业单位要定期的举办相关技能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并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结论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并且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机制建设,从而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步前进,发挥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志丹.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探索[J]. 会计师, 2010, (5): 67-68

[2]陈宏.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1, (36): 86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问题 解决措施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是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评价体系维护着企业的资产,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对于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内涵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以及会计资料进行必要的审核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性目的的一种工作。事业单位相对于外企和私企而言,财务管理较为轻松,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利用率。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点。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资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审计工作在我国历史发展比较短暂,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作出具体说明。

(一)内部审计意识观念淡薄

内部审计意识观念淡薄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重要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都不能正确认知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审计工作的意识。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作为相对特殊的行业不具备相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功能,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做出记录。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相对简单,加之事业单位又经常接受行政财务收支审计、 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等审计工作。因此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或者相关管理人员就认为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这种内部审计意识淡薄就导致今后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遇到障碍,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结构设置不合理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虽然表面上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并没有安排相关审计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工作。相反,他们则是采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审计。试想,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反过来又让财务人员自身对财务进行审计,这样的审计能够查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吗?

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还表现在过度重视领导的意见。有的事业单位往往在查出问题时,汇报给领导,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这在很多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审计工作特有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关键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种专业性强的特点就要求相关的统计人员必须是相关专业的人才。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担当,他们缺乏相关审计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做好相关审计工作。

部门审计人员仅仅把安排给自己的审计工作当做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得过且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做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笔者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一)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

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是做好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基础。这里提到的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领导提高自身的审计意识。只有领导从主观上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工作计划中安排并重视相应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下属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工作。领导重视审计工作,下属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才会真正脚踏实地地做好相关审计工作,客观事实地进行工作审计,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真正发挥审计工作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外在保障。这里提到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单独设置一个与财务部分无关的审计机构进行企业内的财务审计。审计部门永远独立的审计权,不受其他部门约束,也不受领导的影响独立行使审计权,一旦发现问题,全权处理。另一方面主要是审计部门的相关成员需要由审计部门专业的人才来担当。审计人才是审计部门的重要组成人员,如果只从表面设置了审计部门,并且审计部门拥有了审计权利,但是如果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也很难发现问题。因此,要通过专业的审计人才参与审计工作来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发现审计问题,发挥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是审计部分的重要执行人物,只有审计人员专业过硬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里提到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措施:一方面在招聘时,事业单位领导要招聘相关审计专业本科生以上的人才,从源头上做好审计人员的选聘工作。而不是随便招一个非本专业但是有背景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重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这种培训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培训也包括与外界合作的培训。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可以与外部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方面的合作培训。只有加强他们的培训,才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而做好相关的审计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对于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从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这方面做好审计工作。只有真正做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41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74- 02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及主要任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各级事业单位的事业费和预算外收入,在预算、分配、调剂和使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它为我国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可靠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理财理念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思想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科学知识和业务培训,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多数事业单位经费短缺,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仍然较大,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在有效地降低我国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和制度。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财务管理体制和理念落后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管理活动,但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认识不到位,管理粗放,没有发挥财会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职能,没有与单位其他管理活动融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协调职能,不能实现财务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全过程监控。

2.2 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和监督,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的岗位,但却安排一些不懂财务和审计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这使得内部审计监督无法得以保证。一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除了存在正常利益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从而使得主管部门监管功能缺失,放松了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

2.3 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单位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许多单位对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单位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2.4 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学习不够,对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年龄老化、无专职会计人员,并且会计人员很少接受会计教育培训,对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运用不熟练,甚至有的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这些都可能造成在会计数据处理上的错误,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是国家实施有关方针、政策,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预算,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使财政资金得到最有效使用。

3.2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

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要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同时要建立健全防止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从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到各股室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奖罚分明。

3.3 完善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在非办公自动化条件下,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事业单位领导要有现代管理理念,为财务部门提供必要的设备,其中要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财务管理中,及时更新财务软件,为财务管理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提供技术手段。其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列支必要的经费,为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提高素质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3.4 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

篇9

【关键词】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情况概述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所在单位依据政府或物价部门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项行政性收费,然后按当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资金用于本单位的日常开支及工资发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编制与其他全额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一样都要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批准,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

二、当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实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人事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新进的会计人员总体上还能满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代化、信息化会计工作的需要,但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会计不能很好地操作现代化的会计办公系统,仍然处于传统的工作模式。以常熟日报社为例,报社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大部分都是在改制之前进入单位的,这些财务会计人员在实施现代化的财务会计操作系统时,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

(二)在执行财务制度过程中不够严格和谨慎

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始终处于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地位,尤其是像改制后的县级报社单位,更是要高度重视改制之后的财务制度建设,但是在实际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思路和操作规范上不能适应改制后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依然按照改制之前的操作规范进行。即使制定了新的财务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不严谨、不严格的现象。例如,对原始凭证不能做到严格审核把关,出现了原始凭证内容空缺等一些低端失误。

(三)预算编制不严谨

受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特殊社会功能和特殊财务会计管理机制的影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做财务预算时,出现瞒报、虚报,套取国家财政资金,或者是按照国家规定严密进行财务预算,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却又执行另外一套路线,发放名目繁多的各种补助、各种津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和财务执行上不规范、不严谨的状况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业务能力建设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对当前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深度剖析,深刻认识会计工作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在加强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应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设备设施的水平;要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对日常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流程实施严格管理;建立明确的考核机制,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专业道德情况和专业业务进行定期考核,对于不能满足单位现有工作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尝试采用停岗培训的措施。以常熟日报社为例,日报社在完成转企改制之后,社党委班子对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尤其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和专业业务能力建设。针对当前日报社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对现代化会计办公系统不熟悉的实际,日报社积极采取培训措施,与专业财务管理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期、轮流培训,确保原有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悉现代化的办公系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广大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得以普遍提升。

(二)不断规范和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及相关机制,确保执行效果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要求,从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机制。尤其要高度重视自身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报销管理制度等。只有从制度上予以加强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更有效地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果。例如,可以建立授权批准制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配套的自我评估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发现的隐患和缺陷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纠正。重点做好对单位中专项资金、重大资金的分配与使用。

(三)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和体系,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力度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定要从自身做起,高度重视内部监督制度和监督体系建设,对自身在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开展自纠、自查。对于出现的财务管理漏洞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建立适合单位自身实际的财务监督管理部门和领导小组,对财务管理进行独立监督管理,强化自我监管。

四、结语

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必须要不断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业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和体系,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全球时事发展的不断变化,我国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形势、文化形势以及生态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社会发展正向新的方向前进。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财政改革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管理机构,在新形势下更应该积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加快推动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事业?挝狐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7.html" title="财务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利用自身管理知识和技能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再加上一些财务管理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无法根据实际科学部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计划,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的问题。此外,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难以突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质量无法保障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阻碍因素,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管理培训和教育,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此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主动学习能力差,对新知识的接收和消化不足,难以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进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低下。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1.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是确保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他们树立财务管理理念,正确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履行好岗位职责,最大限度的降低事业单位财务运行风险。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等内容。其中人员管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管理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降低财务管理失误的发生几率。同时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国家财务会计管理规定,加大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严格规范资金凭证流转程序,细化财务审批工作,减少或避免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建立科学的责任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避免财务管理人员逃避责任状况的发生。

3.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果,因此,需切实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在选拔财务管理人员时应遵循择优录取的选择,尽量选择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过强的管理人员。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员奖惩和监督体系,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篇11

(1)财务管理内控意识薄弱。事业单位虽为公益型的国有单位,大部分只有财务制度,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活动出现问题时,缺乏决策、判定奖惩的标准。部分单位领导层认为财务人员只是负责具体的财务执行情况,无权参与单位的决策和管理过程,否认财会人员在内控方面的作用。在当前财务管理中,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内控意识,仍沿袭传统的管理制度,认为内控制度并不重要,以单位领导的意志来处理财务事宜,只是单纯的处理类似收付现金、银行支付、收支记账、开发票等基础工作。财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然而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更多的是着眼当前,没有制定能使单位长久正常经营的理财管理。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具有内控意识,然而此前并无内控的经验,而使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停留于空想。

(2)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素质不高。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薄弱,对财务部门也不够重视,导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首先,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小,其财务人员也较少变更,绝大部分财务人员是在一个单位就职到退休。身处于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财务管理早已今时不同往日,而事业单位内大部分在职的财务人员其财务知识仍拘泥于传统,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概念,缺乏内控意识,也缺乏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积极性,因此他们的工作多停滞不前。

(3)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监管力度不足。自古严师出高徒,事业单位理想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有国家到位的监管制度来辅助。而实际上,当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制度力度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更是虚有形式。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没有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较为随意,缺少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收支平衡,这就使得各单位想方设法将从财政取得的拨款在年终用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花销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更有部分事业单位因规模小,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内部没有形成牵制,造成漏洞,如公款私用等,使事业单位乃至国家利益受损。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1)提升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的合理开展,其基础在于事业单位内部正确的内控意识,能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明确内控的主要目的。就当前现状而言,大部分事业单位显然不具有应有的内控意识。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由财务人员负责,而单位负责人才具有对重大事物的决定权,因此,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应先从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开展。对此,国家可对各个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关于内控知识的讲座,让各单位负责人了解大的内控方向,以逐渐强化事业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内控已愈发重要,而国家尚缺乏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对此,国家应制定易于实行且合理到位的内控制度,首先应明确事业单位其内部部门的职能及人员职责,以合理分工,进而明确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工作内容。同时,内控制度应具有内部核查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的来源合法且数额真实,事业单位的内部支出符合效益性。此外,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适应其实际情况且符合国家内控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3)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的监管制度。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健全的监管制度,对此应对事业单位的部门设定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应增加对财务管理内控进行监管的部门,可通过增设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业务和内控制度进行独立的评价,了解当前业务和制度的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相应的改正建议,以使事业单位经济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为使内部审计达到更好的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篇12

关键词:新制度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折旧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06-02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比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这一重要举措减少了事业单位因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等现象的发生,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更加公平、公正、真实、有效,提高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计提折旧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折旧计提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如果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会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使用开始到寿命结束都保持原始固定的价值,不能很好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甚至会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重复购买、松懈管理、购非所需等问题;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这样既不能确保国家资金的高效利用,也不能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个别事业单位员工利用其自身权利谋取利益,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私自变卖或出租,用来盈利,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责权不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事业单位会计新制度》实施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磨损和价值损耗是必然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可能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反了会计工作的客观、真实性的工作要求,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当实施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后,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的每一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需要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从而将准确地掌握每项活动的实际情况,所以购进固定资产时也要进行会计核算,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反映在账面上,保证财务人员所记的账面与实际情况相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单位的各项经济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有利于和国家会计政策保持一致

以前,我国只针对企业实施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推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政策,使得经济市场上的不同会计主体之间无法进行政策比较、信息交流。现在,我国推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得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政策能够进行横向比较,而通过比较,总结出更加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我国整体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思路

基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以及和国家会计政策保持一致的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努力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

(一)及时登记核算固定资产

单位财会部门要严格按规定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要每个月都计提折旧:本月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个月起计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要从下个月起不计提折旧;对于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不是再使用都不再计提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一致的会计政策计提折旧。要根据事业单位履行职责需要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繁多,而且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很高,再加上其他资产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工作压力很大,手工操作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而且在庞大的数据下,手工形式很容易出现错误。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财务工作人员只需在前期将固定资产相关数据输入系统中,系统就会自动地进行计提折旧计算,从而大大地提高计提折旧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计算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节约人力资源,提供更准确的会计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

加强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参差不齐,有的人员没有会计上岗证,也不具备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和知识;有的人员身兼数职,还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总体上会计人员工作繁忙,学习积极性较小。相关部门应加强各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各单位也应重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促进财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自身水平,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使财务人员想做好、也有能力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

(四)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会计质量的高低、资产管理的好坏、折旧核算的是否准确,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序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保证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确保固定资产折旧和资产后续核算工作正常开展。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正确核算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上,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现行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保证资产折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严谨性。

参考文献:

[1] 王栋一,杨华.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13(3):20-22.

[2] 赵冬梅.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122-124.

[3] 李敏.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6-27.

[4] 赵竹明,神瑞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解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3(9):23-25.

[5] 蔡海霞.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困境及对策[J].会计师,2016(16):35-36.

篇1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1前言

我国各事业单位除了国家财政拨款的资金以外,便是单位自身的部分盈利。由此看来,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单一的。正因如此,导致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却并没有引起事业单位内部以及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分析。因此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其形象,甚至致使事业单位的公信度也大大降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成为各个事业单位争相研究、探讨的焦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如果得到健全与完善,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也能节约国家资源。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用性方案。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在财务处理以及票据方面管理不当

某些事业单位会发生领导或是一些财务人员贪污单位财务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管理以及票据方面的管理措施不严谨造成的。包括重要印章不分开保管,票据与开具统归一处放置等。这也是贪污、挪用公款等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在财务处理以及票据方面管理不当,致使单位内部一些员工可以利用职务便利对原始票据进行造假。利用虚假发票骗取报销的行为也屡见不鲜,但是却无人举报或进行管理。从而致使单位甚至国家的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也会造成部分会计信息有失真实性。

2.2对于预算方面的控制有待提高

各事业单位在意识到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后,虽然对预算方面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预算的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预算制定的一些计划和策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只是简单的依靠当年收入与去年支出情况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来制定预算的方法,并不能保障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会计人员普遍偏低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会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顺利实施。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招聘相关会计人员的时候没有到被招录者的个人素质问题,从而造成从招聘阶段开始时员工的素质就出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二是,在员工正式上岗之前,事业单位没有给予工作人员相关的培训,因此,许多员工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与此同时,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不会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因此,很多会计报表中会存在很多明显的错误。这种工作中的纰漏的出现直接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前进与发展。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实行授权审批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实行授权审批制度,规定每笔支出及其相关的支付情况都必须交由专人审批签字。保障单据以及相关附件齐全完备,实现每笔支出都有据可查。建立完备的责任系统,使每单细节都能具体到相关的责任人。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比较重大的支出条目,须由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共同商议、签署,协商同意后方可执行,以减少资金损失。

3.2增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会计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降低因入职时参差不齐的文化素质造成的工作上的失误。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关系到该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效果是否有效,也关系到单位的公信度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的管理、执行能力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员工的职业操守以及诚信品质的培养,以提高个人的诚信水平,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公信度。

3.3有效控制预算

预算对于一个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了解到相关的支出数据以及支出方向的问题,以保障资金的应用方向科学、正确。不管是预算的執行还是编制、整理以及分析等都需要在有效控制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对预算进行严格控制与把关才能使预算的编制更为有效。预算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资金命脉,一定要加强控制,避免资金的流失。同时需加强各执行部门的联系,以达到为各项预算提供有效信息的目的。

4结语

篇1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类型,其主要职责是服务群众,传达贯彻党的各项方针路线。而财务会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能够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对现阶段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分析

1.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较于企业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依然依据传统形式开展管理工作。如没有合理设置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设要求没有真正落实,没有明确划分职责等,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没有规范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够严谨设置账目,这样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很容易出现。

2.对财务会计管理不够重视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属性限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充分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人民,国家财政直接下拨运行经费,因此,一些领导、基层人员就不够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且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很多会计人员没有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将会计记账、报账作为全部工作内容,不能及时创新工作方法,造成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3.使用单位预算控制不足

经济活动的顺利实施要以预算管理工作为基础。但是受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预算控制能力不强,导致较多问题出现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方面:财务支出随意性较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报销或支出只需要有领导签字即可,这样就影响到财务控制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计划,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开展,而且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

财务会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其工作水平会对单位、部门的整体生存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具体来讲,财务会计管理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资金有计划、合理的筹集与使用,有效监督、核算、控制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以便能够顺利完成各项计划与任务。从大局角度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开展质量可以将我国财政秩序状况反映出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财务会计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效强化,以便更加有序的开展各项财务活动,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策略

财务会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占主导地位。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创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深化改革,将有限的财务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发挥最大效益。

1.健全完善财务资金绩效考核制度

要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对财务资金绩效考核制度大力革新与完善,提升公共资金使用效益,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收入支出的预算管理,监督预算具体实施过程,发挥制度机制的约束作用。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讲,则需要紧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对财政资金有效节约,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国有资金流失问题出现,扩大社会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有序进步。

2.强化审计监督作用

进入新时期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与不足突显出来,因此,就需要做好财务会计审计监督工作。相关机构部门可以与专业的审计部门联合起来,定期、不定期抽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找出来并予以纠正,充分发挥监督效用。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机构要构建密切合作关系,打破部门壁垒,积极共享信息资源,发挥合力,促使审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建立完善的单位财政报告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工作的实施,主要以财务报告为依据。因此建立详细的、完整的、全面的财政报告制度体系是一个单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各种财务会计管理活动,提升效益回报、风险控制分配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要对各种预算项目大力改革和优化,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

4.构建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时展的需要,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不仅可以进行高效的系统的财务分析,还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堵住漏洞,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5.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行政事业单位要有针对性的定期经常的举办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增强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与能力,避免流于形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对业务培训考核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及时更换,对不参加培训考核者,需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运用,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学习意识,能够自我努力,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质、法制意识等。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综合运用一系列方式方法,包括外部审计、财政检查等,对本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积极了解,对会计预算编制合理、核算规范并且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增加其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管理水平。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管理创新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结合现阶段工作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严格落实各项财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收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对于会计财务人员来讲,要增强自身责任意识,结合时展脚步,不断学习与创新,积极掌握与使用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提升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