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范文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德育课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效果维度检测表达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的内涵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是指运用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对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加以变革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从性质来看.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从实践关系来看,它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结果之一,既是运用研究成果的产物,又是表明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

一般地说,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效果具有以下特点:

1.主题聚合性

效果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自然的衍生物,与课题有着天然的联系。它是课题研究假说正确与否、实践价值大小的重要证明。具体地说,研究者对课题的认识与实践是效果产生的基础,是引发效果的根本原因。效果的内容反映的是研究者对课题涉及的核心问题实施教育变革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并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课题的价值、意义,反映研究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合理程度。

2.客观有限性

效果是研究所引发的实际变化。这种变化是与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相关的,是有限度的,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它的产生、维持离不开必需的条件。其中,最根本的条件是实践干预。在实践中所采取的措施是相应的结果产生的重要前提,研究措施的科学性、实践性的有限性决定了效果的客观有限性。因此,任何效果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的科学程度、实践程度呈正相关。离开了以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的实践为基础的一切效果是虚假的。

3.具体可测性

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所产生的效果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以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获得,并运用数据、文字、事例等表达出来的。在实践中,它直接反映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研究措施所作用的学生的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对应素质、参研教师的思想观念与施教能力、学校的管理与风貌等方面,可以通过直接感知或运用工具测量明确相应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维度

明确效果究竟从哪些方面来体现,是全面收集和展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界定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既包括变化的主体.又包括变化的性质、内容、程度等,其中明白变化的主体是前提,把握变化的性质、内容是核心,测定变化的程度是关键。具体地说,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效果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问题解决的方式与状态

问题解决的方式作为直接促进研究主体、客体发生实际变化的具体思路、手段,是研究假说的实践化。因此,运用研究所得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产生的与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之间的差异当属效果的范畴,是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运行状态、运行结果,体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成熟程度,是其他效果产生的重要基础。

2.实践对象的变化

实践对象(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所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或教师,因此,这里通常是指研究措施所作用的学生或教师)发生的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变化是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体现。这种变化的实质是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或教师后.学生或教师的素质在特定方向、特定时段内的发展变化状态,它包括学生或教师的认识、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力、所达到的结果等。它是效果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研究的实践干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体现。

3.研究主体的变化

研究主体(即研究者)因课题研究而发生的变化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内容。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实状况来看,它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作为具体实施研究的研究者这一主体.即教师的变化;一方面是指作为研究的组织者的主体,主要是学校的变化。

教师的变化反映的是教师在特定方向、特定时段内的专业成长状态。一般来说,参研教师的与课题相关的思想观念、施教行为和能力、研究行为与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变化是他们在参与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所引起的,是效果的直接反映。这种变化往往能够迅速地转化为改造教育实践的实际生产力,有机地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的变化反映的是学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容。其中,主要是因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发展变化后而发生的相应的管理层面的变化、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通常,这种效果除了直接表现为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的提升及学校文化的发展外,还有可能转化为社会评价,如有关部门对教师、学校的各种肯定、奖励等外在表现。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的检测

效果检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和判断研究实践所产生的实际变化,其核心是鉴别。它是对效果进行客观表达的前提和基础。检测的任务在于对发生变化的全部主体、全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

(一)原则

1.求证性

课题研究所产生的变化既可能是积极的,亦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变化常常是研究者预先设计的、期望顺利达到的;消极的变化则是研究者希望克服的或者避免的,可能是出乎预料的。检测韵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确认课题所产生的变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将检测结果与研究方案中的事先设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此,效果检测应当包括证实与证伪两个方面。在检测过程中,应当鉴别这种变化与研究的实践干预特别是研究的具体措施之间存在多大的相关性,是否真正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2.全面性

研究效果常常可以通过多个层次、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全面完整地反映课题所产生的变化是对检测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效果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变化的内容和主体的全面判断、衡量。从内容来看,它应当覆盖研究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的全部外延。从主体来看,它应当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等。因此,其检测应当从课题本身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出发,设计科学的检测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测定其变化。

3.客观性

研究的效果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了解变化是什么及其达到的程度,并将其与研究措施进行归因分析是对效果做出客观判断的重要基础。检测过程中,对于变化是什么及其达到的程度,应当借助于一定的科学工具和方法、手段作用于检测对象,引发其反应,做出初步的内容判断,进而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明其真伪,做到去伪存真,从而在内容与程度两个维度完成对效果的实事判断。

(二)方法

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检测的具体方式主要是听、看、查、测、议等,进一步分析.又可以分为考证类和复现类。

1.考证类

考证,即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入手,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其基本原理是“事实一判断”,即通过对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后,对其实践性、真实性、可靠性做出相关判断。考证的关键是判断研究措施与研究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并揭示这种因果关系。一般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听、查、议。

听,主要是听取研究者的汇报,了解研究者的所思、所做,了解研究者的工作与课题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措施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考查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查,主要是通过查阅研究者保存下来的过程性、实践性研究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在判断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措施与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判断效果是否真实可靠。

议,主要是对研究者提供的资料进行讨论与分析,去伪存真,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地考证,将与研究无关或者关联不大的、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内容剔除,进而判明其实际变化,分析真实的实践干预与实际变化之间的关系。

2.复现类

复现,即在一定的情境中再现实践干预可能引发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其基本原理是“刺激一反应”。即通过在特定情境中呈现事先设计的某些刺激,引起受测者的反应,然后分析这种反应与研究措施的关系。复现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检测情境。一般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测、看。

测,主要是利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研究所作用的对象进行测查,以了解其变化及其程度。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测量工具的设计。一般地说,测量工具的内容应当以研究者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将核心概念所界定的外延具体化。对于内容的表达,要力求尊重受测对象的发展水平,注重检测目的的合理隐藏.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验对象的实质变化。对于结果的处理,要注重合理运用统计分析。

看,主要是通过对现场活动进行观摩考查,了解研究所作用的对象在特定方向、特定内容上达到的程度。现场活动观察的实质是一种情境检测,它的关键是要将情境自然化,通过自然化的情境考察受检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以进一步了解受检者在日常活动中的真实反应。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听、看、查、测、议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交织在一起作用于检测对象。因此,要重视不同方式所获得的信息的互相印证,以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泛化

将效果泛化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经常容易出现的_个问题。其实,教育科研是课题承担单位的全部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题研究仅属于教育科研的一部分。因此,某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仅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部分,其产生的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可以估量的,而不是无限扩大的。这种有限表现为它所涉及的主体有限、内容有限、程度有限等。在显示效果时,必须要选择那些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措施与结果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内容,即与研究内容、研究措施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变化结果。否则,会使研究措施与研究效果之间缺乏必然的因果关系,实践与结果之间牵强附会,留给别人“课题研究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印象。

2.避免夸张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所产生的效果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效果与实践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因果关系,研究实践是研究效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进行显示时,研究者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效果有所夸张。这种夸张既可能表现为夸大,又可能表现为夸小。其中,夸大更容易出现。它常常源于研究者的功利性目的或“教育科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等观念的影响,带有一定的主观有意性。夸小则常常是由于研究者对效果的承载主体、内容等的认识不足或检测的工具、手段的设计的缺陷而导致对有关效果的忽略。在实践中,避免夸张,一是要防止将其拔高,即将变化的程度、变化的内容无限制地扩大;二是要防止只报喜不报忧,回避甚至于美化研究中出现的消极变化。任何夸张,只会损害研究的真实性。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质量提高研究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学校的体育教育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者身体健康重任,在初中体育课中,应要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在运动中产生兴趣,从而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益终身。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娱乐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中学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些项目还需要保护与帮助(如体操),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能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立定跳远、篮球、羽毛球比赛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要多沟通,进行互帮、互学、互教,适时进行点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如完成动作的正确与否,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找出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这对于改进与提高动作技能起着积极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学习,不断积累体育运动经验,扩大体育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对于学生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在体育课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由教师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堂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活动,如学生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活动。因此,教学中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3.正确的动作示范。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体育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由此可见,教师的正确示范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有目的动作示范可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需要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和学生有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作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合和过程,再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有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这样,完整的示范就为重点示范做了必要的铺垫,使重点示范的动作更加突出和鲜明,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达到示范的教学目的。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

所以,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应该是动作的典范。一般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受到鼓舞。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体育质量的提高。

4.教师对教材除了做到深刻的理解外,应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班级体育的安排,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有次序地顺利进行。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充分了解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突出重点,言语精练,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对待体育课,在教学中应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同时,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部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健康知识、锻炼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重要影响。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应用研究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是教导学生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当前的初中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重视,也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这就需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让其真正成为一门培养学生健康和素质的课程。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具体情景的体验,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各项健康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一、体验式教学特点

1.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直接学习运用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具体情境直接教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直接学习运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模仿生活中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体验式教学这种具体情境的模仿是一种对生活情景的再现,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同时也使教学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纯粹地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学习,不仅知道了知识内容,更知道遇到这个知识该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是对教学的一种突破。

2.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在生活中的直接学习并运用到生活的教学方式。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然而,现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教授学生应该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导致学生一旦离开校园,什么都不会的状态,即使学校学习过的知识发生在生活中也很难运用到,这是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一大弊端。然而,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体验式教学通过模仿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明白了知识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运用能力。

3.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课;体验式教学则是教师与学生模仿具体情景进行对话,学生可以观察教师的说话、反应、行为等作出反应,同时也将自己对知识的不到之处进行反馈,告诉教师,进行学习。这种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师生间建立起更为亲密和谐的关系。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习的进行。

二、体验式教学与体育与健康课的结合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进行

1.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了知识。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提供前提和保障。身体是进行一切学习的根本,但是现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多的是教师像教授其他课程一样教授体育与健康课,忽视了体育与健康课实践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体育与健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以教授学生知识为主要目的。对于体育与健康课,健康知识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健康成长并学习。体验式教学的情景再现方式,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达到了健康的目的。

2.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有重要影响。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初中学生面临着较大地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虽然素质教育的实行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更为全面的发展。但是,在中考和升学的压力下,初中学生现在仍然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再加上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学生很难摆脱这种情况,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这种情景模仿或再现的特殊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

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可以将两者特点和优势有效结合。

体验式教学的情景再现或情景模仿是实践的一种方式,是生活和实践的结合,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运用。体育与健康课是为了教授学生健康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的课程。体验式教学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两者的结合,是将实践性的特点和健康的教学目的的有机结合,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健康的目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养成热爱学习、珍惜健康的良好习惯。

三、结论

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还表现在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品质,那么空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也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初中教学在教育中至关重要,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外在世界和周围人的行为等都会影响到他们。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的应用虽然可以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目的,但是,教师需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篇4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八年级上册的Unit 2“School life”时,教师可事先寻找一段关于初中生学校生活的视频或录像,创设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然后顺势提问“What do they usually do after class?”“What about you? ”“Are their life habits the same as yours? ”“What's the difference?”由于视频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似,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课堂中来,并能够踊跃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提问“What shouldn't we do in school?”“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chool?”引导学生说出“I would like to play football after class”“We shouldn't smoke”等句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有关的句型,且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遵守纪律的思想渗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运用文本,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语言素材,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展开提问。比如,在教授牛津版八年级上册的Unit 1“Friends”时,教师可顺势提问“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What do you usually do?”“Have you ever played jokes on others?”并引导学生主动发言讲讲自己的经历,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如,在学习牛津版七年级上册的Unit 4“Food”时,教师可对学生的饮食习惯、喜好食物等进行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Why?”不但能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并在发言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合理设计任务,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对文本进行学习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了牛津版八年级下册的Unit 1“Past and present”该节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演讲赛,题为“About my past and present”,让学生在演讲时应尽量使用文中的句型,或适当使用一些从句,巩固已学知识。比如,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可使用“I think…”“In my opinion… ”等句型。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注意提问机会的均等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并兼顾少数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有时教师可采用多题联系提问法,即提出一个问题,可从座位左右或前后顺序提问,尽量让周围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Would you mind……”时,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名教师然后对其他学生提出打扫卫生的建议。此时,学生则会造出不同的句子,比如Would you mind sweeping the floor?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Would you mind getting some water for us?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可培养学生分工、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有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注意提问的态度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态度,应尽量给予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主动参与到问题回答的氛围中。在提问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比如使用“Would you like to …”“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May I ask you…”等句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适当给予表扬与肯定,可说“Good job”“Well done”等。对于表现不够好的学生或因为害怕答错以及未作答的学生,可用“Try it again”“It doesn't matter”等给予鼓励,消除其内心的自卑及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敢于作答的信心。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管理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时间来致力研究、探讨,努力解决的课题。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做策略分析,以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认真钻研体育《课标》和教材,科学合理制定各种计划。

体育《课标》是体育教学的灵魂,教材是实施教学任务的依托,只有认真踏实用心的钻研了《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到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工作。正是明确了这一点,我针对这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全年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例如:在制定初一年级全年教学计划时,笔者增加了投掷课的课时,加强了上肢及力量的练习。在制定初二年级全年教学计划时,增加了跑的练习课次和专项素质练习。使教学计划能充分保证素质差的项目,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以利于这些素质的提高。在制定单元计划时:我不仅要考虑教材特点,而且结合教学条件、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措施,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各单元的教学计划,以保障其科学性、实效性。在制定课时计划时:首先,要科学合理搭配主教材与辅教材。初一年级课时计划一般是主教材加游戏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玩中得到锻炼。初二年级课时计划一般是上下肢搭配开,使学生各项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其次,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以此来达成教学目标。

二、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具体如下:

1、课堂氛围要“活”。由于初一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的持久性也弱,教学中难免出现思想走神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实际教学的需要,创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方法,积极诱导学生以“我要学”的主人翁精神来投入课堂学习。

2、组织形式要“活”。教学中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但教师要有较好的调控能力,灵活掌握“收”与“放”,该“收”就“收”,该“放”就“放”,万不可以盲目地“一刀切”,从而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3、下放权限要“活”。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把管理权限灵活下放给学生。高年级下放权限为“信任”,由体育委员、组长或表现进步的学生组合管理小组,自主协商并提出管理班级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同时做好互相监督与评价。而低年级下放权限为“奖励”,请上课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参与班级管理及收放器械,且每节课变换不同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参与和锻炼。

三、抓住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抓住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心理上,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喜欢自我表现、活泼好动、喜欢好竞争等。生理上,学生初中生长发育的最快时期,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还都有待提高,运动能力一般,耐疲劳能力差。所以在一节课中,一方面,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时间不宜太长,安排的内容要新颖、有趣、有一定的竞争性,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其中,防止学生厌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练习时间上、运动负荷、间歇时间上都要科学考虑,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安排,防止学生出现疲劳的现象。

一般来讲,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而意志力、情绪在课的中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新的练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而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巩固、重复、有一定的运动负荷的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中充分发挥语言、肢体语言、示范、眼神”的作用,通过“语言激励、手势指挥、眼神暗示”等组织方法,队列队形组织方法体现灵活、多变,但井然有序,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注重老师本身的魅力优化体育课堂

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有主导作用,老师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体育老师结合教学特点,应在课堂中注意以下内容。

1、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老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老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老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2、老师在课堂级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老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释疑解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首先激励要适时。当在游戏竞赛中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时候,老师为他们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感到欣慰;当一名学生在运动中跌倒大家争先恐后上去搀扶的时候,老师对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加赞赏;当一名肥胖学生虽然最后一名但坚持跑完全程,老师及时提请同学们为他重在参与的精神而鼓掌。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励;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4]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可自由选择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可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培养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注重总结反思,让学生闪现思维的火花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教学总结与反思,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产生思维火花的空间。学生的疑问或想法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及时给予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后对学生“想要知道的”要认真对待并积极思考,努力使它成为下一次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全身心留意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大提高。

例如:每次课后我都会问自己: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学生学会了,哪些学生还没完全学会,课上到底提高了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可生存的资源,我捕捉到了没有,加以利用了没有,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下节课如何改进等等,并将这些想法形成文字――写成教学日记或随笔,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失败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总之,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国瑞.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新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0(3).

[2] 高胜光.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体育教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