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范文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德育课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效果维度检测表达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的内涵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是指运用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对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加以变革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从性质来看.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从实践关系来看,它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结果之一,既是运用研究成果的产物,又是表明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

一般地说,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效果具有以下特点:

1.主题聚合性

效果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自然的衍生物,与课题有着天然的联系。它是课题研究假说正确与否、实践价值大小的重要证明。具体地说,研究者对课题的认识与实践是效果产生的基础,是引发效果的根本原因。效果的内容反映的是研究者对课题涉及的核心问题实施教育变革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并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课题的价值、意义,反映研究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合理程度。

2.客观有限性

效果是研究所引发的实际变化。这种变化是与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相关的,是有限度的,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它的产生、维持离不开必需的条件。其中,最根本的条件是实践干预。在实践中所采取的措施是相应的结果产生的重要前提,研究措施的科学性、实践性的有限性决定了效果的客观有限性。因此,任何效果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的科学程度、实践程度呈正相关。离开了以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的实践为基础的一切效果是虚假的。

3.具体可测性

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所产生的效果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以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获得,并运用数据、文字、事例等表达出来的。在实践中,它直接反映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研究措施所作用的学生的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对应素质、参研教师的思想观念与施教能力、学校的管理与风貌等方面,可以通过直接感知或运用工具测量明确相应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维度

明确效果究竟从哪些方面来体现,是全面收集和展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界定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既包括变化的主体.又包括变化的性质、内容、程度等,其中明白变化的主体是前提,把握变化的性质、内容是核心,测定变化的程度是关键。具体地说,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效果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问题解决的方式与状态

问题解决的方式作为直接促进研究主体、客体发生实际变化的具体思路、手段,是研究假说的实践化。因此,运用研究所得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产生的与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之间的差异当属效果的范畴,是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运行状态、运行结果,体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成熟程度,是其他效果产生的重要基础。

2.实践对象的变化

实践对象(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所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或教师,因此,这里通常是指研究措施所作用的学生或教师)发生的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变化是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体现。这种变化的实质是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或教师后.学生或教师的素质在特定方向、特定时段内的发展变化状态,它包括学生或教师的认识、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力、所达到的结果等。它是效果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研究的实践干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体现。

3.研究主体的变化

研究主体(即研究者)因课题研究而发生的变化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内容。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实状况来看,它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作为具体实施研究的研究者这一主体.即教师的变化;一方面是指作为研究的组织者的主体,主要是学校的变化。

教师的变化反映的是教师在特定方向、特定时段内的专业成长状态。一般来说,参研教师的与课题相关的思想观念、施教行为和能力、研究行为与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变化是他们在参与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所引起的,是效果的直接反映。这种变化往往能够迅速地转化为改造教育实践的实际生产力,有机地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的变化反映的是学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容。其中,主要是因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发展变化后而发生的相应的管理层面的变化、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通常,这种效果除了直接表现为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的提升及学校文化的发展外,还有可能转化为社会评价,如有关部门对教师、学校的各种肯定、奖励等外在表现。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的检测

效果检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和判断研究实践所产生的实际变化,其核心是鉴别。它是对效果进行客观表达的前提和基础。检测的任务在于对发生变化的全部主体、全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

(一)原则

1.求证性

课题研究所产生的变化既可能是积极的,亦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变化常常是研究者预先设计的、期望顺利达到的;消极的变化则是研究者希望克服的或者避免的,可能是出乎预料的。检测韵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确认课题所产生的变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将检测结果与研究方案中的事先设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此,效果检测应当包括证实与证伪两个方面。在检测过程中,应当鉴别这种变化与研究的实践干预特别是研究的具体措施之间存在多大的相关性,是否真正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2.全面性

研究效果常常可以通过多个层次、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全面完整地反映课题所产生的变化是对检测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效果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变化的内容和主体的全面判断、衡量。从内容来看,它应当覆盖研究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的全部外延。从主体来看,它应当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等。因此,其检测应当从课题本身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出发,设计科学的检测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测定其变化。

3.客观性

研究的效果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了解变化是什么及其达到的程度,并将其与研究措施进行归因分析是对效果做出客观判断的重要基础。检测过程中,对于变化是什么及其达到的程度,应当借助于一定的科学工具和方法、手段作用于检测对象,引发其反应,做出初步的内容判断,进而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明其真伪,做到去伪存真,从而在内容与程度两个维度完成对效果的实事判断。

(二)方法

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效果检测的具体方式主要是听、看、查、测、议等,进一步分析.又可以分为考证类和复现类。

1.考证类

考证,即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入手,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其基本原理是“事实一判断”,即通过对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后,对其实践性、真实性、可靠性做出相关判断。考证的关键是判断研究措施与研究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并揭示这种因果关系。一般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听、查、议。

听,主要是听取研究者的汇报,了解研究者的所思、所做,了解研究者的工作与课题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措施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考查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查,主要是通过查阅研究者保存下来的过程性、实践性研究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在判断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措施与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判断效果是否真实可靠。

议,主要是对研究者提供的资料进行讨论与分析,去伪存真,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地考证,将与研究无关或者关联不大的、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内容剔除,进而判明其实际变化,分析真实的实践干预与实际变化之间的关系。

2.复现类

复现,即在一定的情境中再现实践干预可能引发的变化及其达到的程度。其基本原理是“刺激一反应”。即通过在特定情境中呈现事先设计的某些刺激,引起受测者的反应,然后分析这种反应与研究措施的关系。复现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检测情境。一般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测、看。

测,主要是利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研究所作用的对象进行测查,以了解其变化及其程度。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测量工具的设计。一般地说,测量工具的内容应当以研究者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将核心概念所界定的外延具体化。对于内容的表达,要力求尊重受测对象的发展水平,注重检测目的的合理隐藏.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验对象的实质变化。对于结果的处理,要注重合理运用统计分析。

看,主要是通过对现场活动进行观摩考查,了解研究所作用的对象在特定方向、特定内容上达到的程度。现场活动观察的实质是一种情境检测,它的关键是要将情境自然化,通过自然化的情境考察受检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以进一步了解受检者在日常活动中的真实反应。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听、看、查、测、议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交织在一起作用于检测对象。因此,要重视不同方式所获得的信息的互相印证,以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泛化

将效果泛化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经常容易出现的_个问题。其实,教育科研是课题承担单位的全部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题研究仅属于教育科研的一部分。因此,某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仅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部分,其产生的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可以估量的,而不是无限扩大的。这种有限表现为它所涉及的主体有限、内容有限、程度有限等。在显示效果时,必须要选择那些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措施与结果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内容,即与研究内容、研究措施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变化结果。否则,会使研究措施与研究效果之间缺乏必然的因果关系,实践与结果之间牵强附会,留给别人“课题研究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印象。

2.避免夸张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所产生的效果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效果与实践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因果关系,研究实践是研究效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效果进行显示时,研究者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效果有所夸张。这种夸张既可能表现为夸大,又可能表现为夸小。其中,夸大更容易出现。它常常源于研究者的功利性目的或“教育科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等观念的影响,带有一定的主观有意性。夸小则常常是由于研究者对效果的承载主体、内容等的认识不足或检测的工具、手段的设计的缺陷而导致对有关效果的忽略。在实践中,避免夸张,一是要防止将其拔高,即将变化的程度、变化的内容无限制地扩大;二是要防止只报喜不报忧,回避甚至于美化研究中出现的消极变化。任何夸张,只会损害研究的真实性。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质量提高研究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学校的体育教育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者身体健康重任,在初中体育课中,应要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在运动中产生兴趣,从而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益终身。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娱乐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中学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些项目还需要保护与帮助(如体操),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能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立定跳远、篮球、羽毛球比赛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要多沟通,进行互帮、互学、互教,适时进行点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如完成动作的正确与否,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找出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这对于改进与提高动作技能起着积极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学习,不断积累体育运动经验,扩大体育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对于学生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在体育课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由教师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堂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活动,如学生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活动。因此,教学中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3.正确的动作示范。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体育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由此可见,教师的正确示范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有目的动作示范可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需要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和学生有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作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合和过程,再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有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这样,完整的示范就为重点示范做了必要的铺垫,使重点示范的动作更加突出和鲜明,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达到示范的教学目的。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

所以,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应该是动作的典范。一般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受到鼓舞。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体育质量的提高。

4.教师对教材除了做到深刻的理解外,应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班级体育的安排,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有次序地顺利进行。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充分了解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突出重点,言语精练,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对待体育课,在教学中应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同时,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部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健康知识、锻炼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重要影响。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应用研究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是教导学生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当前的初中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重视,也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这就需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让其真正成为一门培养学生健康和素质的课程。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具体情景的体验,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各项健康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一、体验式教学特点

1.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直接学习运用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具体情境直接教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直接学习运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模仿生活中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体验式教学这种具体情境的模仿是一种对生活情景的再现,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同时也使教学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纯粹地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学习,不仅知道了知识内容,更知道遇到这个知识该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是对教学的一种突破。

2.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在生活中的直接学习并运用到生活的教学方式。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然而,现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教授学生应该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导致学生一旦离开校园,什么都不会的状态,即使学校学习过的知识发生在生活中也很难运用到,这是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一大弊端。然而,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体验式教学通过模仿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明白了知识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运用能力。

3.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课;体验式教学则是教师与学生模仿具体情景进行对话,学生可以观察教师的说话、反应、行为等作出反应,同时也将自己对知识的不到之处进行反馈,告诉教师,进行学习。这种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师生间建立起更为亲密和谐的关系。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习的进行。

二、体验式教学与体育与健康课的结合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进行

1.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了知识。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提供前提和保障。身体是进行一切学习的根本,但是现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多的是教师像教授其他课程一样教授体育与健康课,忽视了体育与健康课实践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体育与健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以教授学生知识为主要目的。对于体育与健康课,健康知识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健康成长并学习。体验式教学的情景再现方式,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达到了健康的目的。

2.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有重要影响。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初中学生面临着较大地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虽然素质教育的实行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更为全面的发展。但是,在中考和升学的压力下,初中学生现在仍然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再加上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学生很难摆脱这种情况,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这种情景模仿或再现的特殊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

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可以将两者特点和优势有效结合。

体验式教学的情景再现或情景模仿是实践的一种方式,是生活和实践的结合,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运用。体育与健康课是为了教授学生健康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的课程。体验式教学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两者的结合,是将实践性的特点和健康的教学目的的有机结合,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健康的目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养成热爱学习、珍惜健康的良好习惯。

三、结论

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还表现在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品质,那么空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也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初中教学在教育中至关重要,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外在世界和周围人的行为等都会影响到他们。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的应用虽然可以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目的,但是,教师需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篇4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八年级上册的Unit 2“School life”时,教师可事先寻找一段关于初中生学校生活的视频或录像,创设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然后顺势提问“What do they usually do after class?”“What about you? ”“Are their life habits the same as yours? ”“What's the difference?”由于视频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似,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课堂中来,并能够踊跃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提问“What shouldn't we do in school?”“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chool?”引导学生说出“I would like to play football after class”“We shouldn't smoke”等句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有关的句型,且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遵守纪律的思想渗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运用文本,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语言素材,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展开提问。比如,在教授牛津版八年级上册的Unit 1“Friends”时,教师可顺势提问“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What do you usually do?”“Have you ever played jokes on others?”并引导学生主动发言讲讲自己的经历,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如,在学习牛津版七年级上册的Unit 4“Food”时,教师可对学生的饮食习惯、喜好食物等进行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Why?”不但能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并在发言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合理设计任务,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对文本进行学习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了牛津版八年级下册的Unit 1“Past and present”该节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演讲赛,题为“About my past and present”,让学生在演讲时应尽量使用文中的句型,或适当使用一些从句,巩固已学知识。比如,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可使用“I think…”“In my opinion… ”等句型。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注意提问机会的均等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并兼顾少数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有时教师可采用多题联系提问法,即提出一个问题,可从座位左右或前后顺序提问,尽量让周围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Would you mind……”时,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名教师然后对其他学生提出打扫卫生的建议。此时,学生则会造出不同的句子,比如Would you mind sweeping the floor?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Would you mind getting some water for us?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可培养学生分工、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有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注意提问的态度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态度,应尽量给予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主动参与到问题回答的氛围中。在提问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比如使用“Would you like to …”“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May I ask you…”等句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适当给予表扬与肯定,可说“Good job”“Well done”等。对于表现不够好的学生或因为害怕答错以及未作答的学生,可用“Try it again”“It doesn't matter”等给予鼓励,消除其内心的自卑及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敢于作答的信心。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管理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时间来致力研究、探讨,努力解决的课题。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做策略分析,以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认真钻研体育《课标》和教材,科学合理制定各种计划。

体育《课标》是体育教学的灵魂,教材是实施教学任务的依托,只有认真踏实用心的钻研了《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到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工作。正是明确了这一点,我针对这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全年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例如:在制定初一年级全年教学计划时,笔者增加了投掷课的课时,加强了上肢及力量的练习。在制定初二年级全年教学计划时,增加了跑的练习课次和专项素质练习。使教学计划能充分保证素质差的项目,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以利于这些素质的提高。在制定单元计划时:我不仅要考虑教材特点,而且结合教学条件、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措施,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各单元的教学计划,以保障其科学性、实效性。在制定课时计划时:首先,要科学合理搭配主教材与辅教材。初一年级课时计划一般是主教材加游戏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玩中得到锻炼。初二年级课时计划一般是上下肢搭配开,使学生各项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其次,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以此来达成教学目标。

二、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具体如下:

1、课堂氛围要“活”。由于初一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的持久性也弱,教学中难免出现思想走神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实际教学的需要,创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方法,积极诱导学生以“我要学”的主人翁精神来投入课堂学习。

2、组织形式要“活”。教学中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但教师要有较好的调控能力,灵活掌握“收”与“放”,该“收”就“收”,该“放”就“放”,万不可以盲目地“一刀切”,从而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3、下放权限要“活”。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把管理权限灵活下放给学生。高年级下放权限为“信任”,由体育委员、组长或表现进步的学生组合管理小组,自主协商并提出管理班级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同时做好互相监督与评价。而低年级下放权限为“奖励”,请上课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参与班级管理及收放器械,且每节课变换不同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参与和锻炼。

三、抓住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抓住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心理上,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喜欢自我表现、活泼好动、喜欢好竞争等。生理上,学生初中生长发育的最快时期,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还都有待提高,运动能力一般,耐疲劳能力差。所以在一节课中,一方面,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时间不宜太长,安排的内容要新颖、有趣、有一定的竞争性,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其中,防止学生厌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练习时间上、运动负荷、间歇时间上都要科学考虑,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安排,防止学生出现疲劳的现象。

一般来讲,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而意志力、情绪在课的中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新的练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而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巩固、重复、有一定的运动负荷的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中充分发挥语言、肢体语言、示范、眼神”的作用,通过“语言激励、手势指挥、眼神暗示”等组织方法,队列队形组织方法体现灵活、多变,但井然有序,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注重老师本身的魅力优化体育课堂

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有主导作用,老师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体育老师结合教学特点,应在课堂中注意以下内容。

1、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老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老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老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2、老师在课堂级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老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释疑解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首先激励要适时。当在游戏竞赛中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时候,老师为他们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感到欣慰;当一名学生在运动中跌倒大家争先恐后上去搀扶的时候,老师对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加赞赏;当一名肥胖学生虽然最后一名但坚持跑完全程,老师及时提请同学们为他重在参与的精神而鼓掌。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励;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4]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可自由选择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可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培养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注重总结反思,让学生闪现思维的火花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教学总结与反思,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产生思维火花的空间。学生的疑问或想法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及时给予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后对学生“想要知道的”要认真对待并积极思考,努力使它成为下一次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全身心留意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大提高。

例如:每次课后我都会问自己: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学生学会了,哪些学生还没完全学会,课上到底提高了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可生存的资源,我捕捉到了没有,加以利用了没有,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下节课如何改进等等,并将这些想法形成文字――写成教学日记或随笔,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失败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总之,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国瑞.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新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0(3).

[2] 高胜光.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体育教学,2006(1)

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这与宋代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一语不谋而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以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

1. 初中英语课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结合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将英语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六类:

1.1 提问对象的随意,缺乏层次性

有些教师对提问的对象选择较为随意或过于集中,或者是偏向全体学生集体回答。提问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许多学生只是条件反射,随声附和而已。

[案例一]

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 3a-3c 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操作如下:

T: Do you like festivals?

Ss:Yes.

T: Do you usually eat any delicious food on that day?

Ss: Yes.

T: How about activities? Do you have any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Ss: Yes.

T: Do you have a good time?

S: Yes.

T: Then 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S1: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 Why do you like it?

S1: Because I like eating mooncakes

T: What do you think of mooncakes?

S1: They’re delicious!

...

案例分析:

教师在上课伊始便采用了全班回答的方式,所问问题均是一般疑问句,所以学生回答起来较为容易,课堂氛围给人的感觉还好。但此类问题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实效性不大。

提问建议:

在学生回答Because I like eating mooncakes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mooncakes?或者不问由自己说:I think most students like eating mooncakes.然后问其他学生:What do they like? What else can you do on that day? Why ...? 由多名学生回答。这样处理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问题的对象没有集中一人,人人都有可能被问到;又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体现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1.2 提问指令不明,缺乏目的性

许多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大,所提出的问题目的不明确,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案例二]

在教学八年级下《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Section B 2b 阅读部分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先问了如下几个问题:(1)What were you doing last Sunday night?(2) What was your father doing at 7:00 last night? (3) What was your mother doing at eight last night? 接着便播放了两个视频:一个是关于Martin Luther King 的演讲视频,另一个是关于美国9.11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问道:Do you know the person in the first video? 学生沉默。教师见学生没反应,便由自己花了2分钟对Martin Luther King 进行了介绍。随后,教师针对第二个视频又问了三个问题:When did it happen? Where did it happen? What’s the result of that event?

案例分析: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和内在的意图,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本单元在学过去进行时,但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二篇阅读,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运用,故开始的三个过去进行时的问题没必要出现;本篇阅读虽然围绕历史上的两件大事,但中心训练的语言点是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故教师对Martin Luther King 的介绍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案例建议:

此环节只要让学生知道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人即可;对于第二个视频的问题最后一个脱离本节的教学目标,可以删掉,换成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t happened? 可能更切合主题,也更能自然地引到本节要上的内容。

1.3 提问过于急躁,缺乏耐心

等待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许多教师经常为了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阅读、思考以及回答问题。教师思考的是下一个学习任务是什么,而没能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准备时间太短,因此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

[案例三]

如在教学Go For It (2013版) 八下Unit 7 Section B 中Reading 一课时,因讲述的是大熊猫,认为学生多多少少有所了解,故在呈现新词和学生扫读之后,教师向学生问了如下几个问题:(1)What is Lin Wei’s job? (2) What do the baby pandas eat for breakfast? (3) What dopandas eat? (4) 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5) What is one way of saving pandas? 所提的问题并不难,但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大,结果学生完成的相当不好。

案例分析:

为了完成余下的任务,教师便留给学生较少的时间去读,结果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错误较多,思维混乱,活动效果欠佳。

提问建议:

问题如果比较难以回答,可以将问题简化,或者是少提问题。或者是去掉教学中其他的环节,集中精力来解决核心问题。

1.4 提问难易失当,缺乏掌控

问题设计没有全盘考虑,整个课堂的问题难易度失当,课堂失控。

[案例四]

教授Go For It (2013版)八下Unit 1 Section B中的Reading 时,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know Aron Ralston? 本以为学生通过预习或其它途径对Aron Ralston有所了解,但问题一出,班上学生没人响应,为了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教师只有自问自答,一节课上下来感觉不是很好。

案例分析: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考虑教师的要求是否为学生语言能力所及,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问题的设置常常偏难或偏易,使其陷入难的问题没人来答,简单的问题学生不屑回答的尴尬境地。

提问建议:

可以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先出示一些关于Aron Ralston的图片,然后根据图片的内容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What’s he doing now from this picture? (2)Is he the same as other mountain climbers? (3) What’s the difference? (4) Is he still climbing mountains after losing his arm? 通过这样的改动,学生们答出了所提的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

2. 初中英语课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2.1 问出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提问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

如在教学Go For It(2013版)Unit 4第一课时时,本课时学习Why don’t you ...?的用法,围绕的话题是problems和give advice,因此话题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较为感兴趣,故在课前我设计了如下问题:Do you meet any problems in your life? What are they? When you meet these problems, what could you do? 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然后再问:Who would like to help him/ her? Could you give him / her some advice? 并暗示学生用Why don’t you …?给出建议, 学生踊跃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2.2 问在重点,强化目的性

教师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目的筛选问题。例如在Go For It (2013版)Unit 7 Section A 3a-3c 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读出achieve、succeed及challenge等新词并尝试着掌握force、in the face of 及nature等新词。在词汇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出示几张正在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图片)What are they doing ? 学生回答:They are climbing Mount Qomolangma.接着我便问道:Is that hard or easy?学生回答: It’s hard.接着问道:Why do you say that?(通过此问题想再现新词condition) 学生回答:Because the weather condition is very terrible.用系列问题引出新词,然后让学生完整地回答此问题再次训练新词。通过这样一步步地问学生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并层层递进,目的性较强,教学效果良好。

2.3 问有耐心,调控侯答时间

所有的问题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就算是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需要时间来组织语言。课堂上如果不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只会导致学生保持沉默或者答不出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提问的有效性。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侯答时间也不同。难度大的问题以及需要学生回忆、联想和组织语言等的问题,教师要做到有耐心,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且选择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而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候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可选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回答。

2.4 问出梯度,掌控难易度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将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问题过难,会使学生畏难而退;问题太易,学生则不屑回答。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旧引新的原则,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搭设的“脚手架”,让学生步步攀升,问题的解决也像“剥笋”一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例如,在Go For It(2013版)Unit 9 Section B Reading 这一课,我围绕学生熟悉的杭州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Where is Hangzhou? How’s the weather in Hangzhou? Are there 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Hangzhou? What are they? How’s the food in Hangzhou? 学生回答出这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后,我便把问题提高一个层次问道:How about Singapore? Do you know that country? Can you say anything about this country? 因为有前面几个问题的铺垫,学生便尝试着从地理位置、天气以及美食等方面进行回答,此时就有话可说了。

篇7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目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

(1)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初中英语的主要授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进行交流,与教学软件直接交互,学生通过教师的替代作用与教学软件间接交互,学生与同伴间通过教师的组织实施直接的协作学习。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无论是多媒体课堂教学还是个别化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网络系统集多媒体,网络,音频等技术于一体,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种交流,是以上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未来教育模式的主流。

二、制作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件

( 1) 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多媒体是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模式的教学技术,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靠平台.但是,在多媒体语言教学材料的设计中,必须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以他们的认知规律为基础,才能设计出合乎学习者信息加工特点的多媒体课件.这已成为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课件设计中,这个原则却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贯彻.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搬进课堂,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没有将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到课件的设计思想中去,而是凭感觉,想当然地将原来幻灯教学的模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来,以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加上声音的幻灯教学,这实际上是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种误解。

(2) 英语教师应该参与课件设计

大多数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演示型课件,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贯穿于课件中的思想,行进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的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使用这类课件时能根据自己的课型,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一定的取舍,提高多媒体课件的针对性。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艺术研究

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多媒体四个因素,在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中教学艺术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1) 坚持适量信息适度运用的原则

适量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适度运用原则就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 目前演示型多媒体课堂教学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受到制约,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 只能回避学生的临时问题,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总之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适度运用,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

(2) 注重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6-088-1

一、研究目的

传统的体育课通常是衡量全体学生的一把尺子,这种和素质教育思想严重背离的作法,使先天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吊儿浪当也能得高分,而另外一些学生无论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学习表现、态度和努力程度都很好,但由于先天的身体素质、协调性较差等原因,最后的学期考核成绩仍较差甚至不及格,从而造成与评价目标的脱节,评价偏离重心的失衡。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和合作意识,忽视了学生在遗传素质影响下的进步程度。为此,本人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了一套新的考核评价模式,并对我校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笔者采访了我市部分体育教师,了解他们对考核评价模式的看法。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作好准备。

3.问卷调查法。2010年9月,在我校初二年级(14个班)实施这种新的评价模式,并于2011年6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这种新的评价模式的认可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对这种考核评价模式表示赞赏。本人通过采访我市24位初中体育教师,得知他们都对本人设计的这套考核评价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无论从学习成绩的评定内容、学习成绩的评定标准,还是从学习成绩的评定形式上看,都非常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2.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考核评价模式。下表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新的考核评价模式,说明学生在这种新的评价机制下能充分展示自己在体育学习方面的长处,自身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结论与建议

1.科学制定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基于以上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本人确定了六个学习领域为评定内容的新的评价模式,即运动知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

(1)运动知识(占10%)。指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及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等,具体包括运动基础知识、健康基础知识及运动安全基础知识三个方面。对运动知识的考查主要依据每学期的理论考试。

(2)运动参考(占15%)。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评价时主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活动课、早操或课间操出勤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其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如参加校运会、参加体训队训练、参加冬季三项赛等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或组织。

(3)运动技能(占25%)。主要包括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并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我反馈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及救助他人的本领。评价时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运动技能考核成绩。

(4)身体健康(占25%)。指学生的体能发展情况,是否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学生是否具有独立锻炼的能力及该项目的运动成绩如何。身体健康考核的具体内容主要依据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成绩。(对于特殊学生,如心脏病、特别肥胖或矮小的学生,经本人申请提交有关证明,学校体育卫生领导小组研究审批后可酌情进行降低几项或某项的成绩标准,或者免试。)

(5)心理健康(占10%)。具体包含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尊、自信,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学生对身心发展的认识情况等。考查时主要依据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和其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6)社会适应(占15%)。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即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考查时主要根据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和其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篇9

我们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数据比对等研究方法对大庄中学一至三年级在校师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指导研究。

学生方面: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如八(3)班张敏把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比作快乐的学习乐园,八(1)班吕小洁等同学更把课外体育活动当做一个学习、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将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所带来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跳绳规则、踢毽子规则、羽毛球规则、健身操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协调、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小裁判,让学生体会到了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了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学校方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研究是我校学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13年,我校学生代表沂南县参加了临沂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参加了跳绳、踢毽子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展示了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2014年临沂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沂南县中小学生运动会都将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阳光体育项目纳为运动会的内容,我校将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把这些项目力争做得更好。学校也加强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了一个由副校长主管、团委负责检查督促。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4%,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2%。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学生有98%。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

教师调查结果: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6%提高到100%,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4%。

对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研究对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课外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规律。

第三,结果表明,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领导、学生家长均对此项活动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了明显影响。

篇10

一、课堂上的充分互动

以往的初中课堂都是教师独自一人在上面讲课,学生很少进行互动,课堂气氛自然也就低下,学生听得内容觉得死板无趣,降低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课堂气氛,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要一味讲解课堂上的死知识。通过互动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误区,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同时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内容向老师反映,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理解了物理的内容,感受到物理学科给他们带来的无穷魅力,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探讨物理问题,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物理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团队协作的能力,营造出轻松活跃的物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进行互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二、小实验的练习

由于物理相对于其他科目的特殊性质,需要许多的实验和研究。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多进行几个小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小实验,让学生在完成小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感受到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在物理实验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小实验,比如,在讲解磁场的时候可以拿出吸铁石和一些小的磁针,引起学生的好奇,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小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进入课堂的内容,这样的小实验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热情。这样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间接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效率。丰富的实验,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每次实验过后,教师也要注重课后的总结,将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的课堂知识进行有效梳理,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不会忘记书本上的内容。

三、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篇11

[关键词]初中科学 每日一题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9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是这种主体性的表现。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学生成绩提高、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消除上述原因的一个有效方法。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认为,兴趣与智力相比,兴趣更重要,兴趣较浓的学生比智力较高的学生在学业上更占优势。正如杜威提出的,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途径很多,我们从初中科学“每日一题”活动入手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每日一题”活动的意义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如上课走神、多动、不与老师互动,作业拖拉、马虎,仅仅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应付了事,不会做的题目稍作思考就放弃,缺少“钻”的精神。他们在学习上总是碰壁,学习带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挫折、沮丧和对自我的否定,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而“每日一题”活动则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课堂活动参与和做作业也更加积极主动了。

二、“每日一题”活动的开展流程

第一阶段:小组做,老师出题老师讲。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强制学生参加“每日一题”活动,而是以自愿的形式组成“科学兴趣小组”。这里的“讲”指的是选讲“每日一题”中的部分优质题目,有引导参与的意味。

第二阶段:全班做,学生出题老师讲。有了前期的铺垫,而且考试时偶尔也会碰到“每日一题”中的题目,推行起来阻力不大。全组成员推选一位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组长安排出题顺序,周一到周四小组成员轮流出题――一天一人一题,并写到黑板上。

第三阶段:主动做,学生出题学生讲。出题人讲题目,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讲完题目,同学提出疑问,讲题人予以解答。“学生讲”,这有挑战,讲题前学生要猜测大家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钻研知识点,挖掘题目的内涵,解答完,有强烈的成就感。

三、“每日一题”活动中的题目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规定“每日一题”题目的类型和内容。所选题目有的是对知识的巩固、复习、预习,有的是作业、考试中错误率高的题,也有竞赛题,还有学生改编的做过的题和学生自己编的题。这些题目大部分短小精悍,适合写在黑板上。组长反映常有组员自荐出题,可见学生对“每日一题”有浓厚的兴趣。

选题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为了挑选出一道好题,学生会翻好几本辅导书,反复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把被动地做作业变成了主动地选题目。选题和做作业是不同的,选题时需要考虑的方面更多,如考查的知识点、题目难度、是否严谨等。选题在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站在另一高度审视题目。每道好题都会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那些改编题目、自编题目的学生得到的掌声更为热烈,这时他们很自豪,信心满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每日一题”活动中的题目讲解

活动初期,主要是由教师讲“每日一题”活动中的题目。有次考试考到刚做过的“每日一题”中的题目,但正确率只比没做过的班级稍高。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把“每日一题”当做普通的作业,没有挖掘出它应有的价值。

学校推出作业课后,就改为“出题――讲解――回答同学提问”的一条龙形式,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讲解透彻和从容应对同学的提问,学生选好题后,会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不同解法,这有助于学生整理思路、钻研题目,帮助浮躁的学生静心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题时,要求上讲台讲,脱稿,言简意赅,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个女同学第一次讲得过于

简略,大部分同学都听不懂,一个男同学帮她解了围。原因是关键的地方她一带而过,之后学生就听不懂了。她善于思考总结,第三次讲了一道光学题,这次她抓住关键点只用寥寥数语就让大家有豁然开朗之感,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讲题,往往只讲应该怎么做,不分析题目,所以平时问同学后,也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碰到类似的题可能还是不会做。鉴于此,我增加了“分析题目――讲解方法”的环节,要求说出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考查哪方面的能力、展示思考过程(包括失败的尝试)、解释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解法的依据、分享出题心得。同时引导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看法,或者完善解法,讲题人可以进行辩护,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对学生课下的讨论也有引导作用。“每日一题”活动有点游戏的意味,所以学生兴致盎然。卢梭认为,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甚至是热爱,并不需要教师去要求,便能积极而愉快地完成任务。

五、开展“每日一题”活动的收获

经过实践和对活动形式的不断改进,

除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外,

开展“每日一题”活动

还有其他意外的收获。现简要列举如下:

1.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在“选题――讲题――解答”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有了换位思考的意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上课听讲也更认真。

2.提高学生甄别题目的能力。选的题目不好,学生们或多或少会表现出来,压力之下,为了找到一道满意的题目,学生们会多方查找,反复比较。适当的挑战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甄别题目的能力。

3.学生学会改编题目。只有对题目理解透彻,才能进行改编,这促使学生钻研原题,有助于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做题时更易把握题目主旨。

4.给学生创造当“小老师”的机会。平时受课时所限,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讲题,当“小老师”,而“每日一题”活动给平时不大有表现机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六、对开展“每日一题”活动的反思

“每日一题”活动,对所选题目的内容、题型不做要求,集好玩和学习于一身,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亲切地把“T/日”作为活动标记;借助学校选修课的平台,在形式上做了进一步尝试,挖掘出更多潜力。我们会继续丰富题目的内容,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取将来做成小册子。不仅科学学科有这个活动,我校语文学科也有过“每日两词”活动,希望能与其他教师探讨并推广到其他学科,给学生提供更多当“小老师”的机会。

也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开始的时候强行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每日一题抄在作业本上,不做者作业评价降低一个档次。没有这种硬性规定之后,有些学生就不做了。如何让这部分学生主动参与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些章节不大容易找到合适的题目,是坚持找、如何找,还是干脆巩固以前章节的难点知识,如何安排这时候的“每日一题”也是需要思考的。学生对每日一题的兴趣、积极性有多少能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如果取消这个活动,学生是否仍然能一如既往地积极主动,

也是值得关注的。

总体而言,“每日一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不仅成绩有进步,而且综合能力有提升,我们相信这会慢慢渗透为内在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宋风宁,苏良亿.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5(1):23-25.

篇12

关键词:初中低英语;英语课堂;提问;调查;研究

课堂提问对于初中的英语课堂来讲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教学方式,它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交流,将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作为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巩固中去,要通过英语来进行交流。老师透过问题的设计指引学生进行任务的完成,将自身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不断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开口练习。所以,怎样完全运用课堂提问这个关键性的教学方式,认真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更有意义的去进行探索。

一、课堂提问现状具备的问题

1.过于单一的“是非”问题

很多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将气氛活跃起来,将问题过于单一的提出YES或者NO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进行答复时往往只简单的回答YES或者NO,成绩越不理想的学生反而回答得越大声,让很多看起来有乐趣的提问丢掉了原有的成效。学生的思。维训练通常体现在表面,过于形式化,老师的提问仅仅是以提问为前提而提出的,课堂的合理性会随着降低。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的教学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提问要落实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训及认知的落脚点。

2.变味变形的惩罚式提问

通过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的集中力程度,有些老师展开了一些惩处学生的方式。老师透过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来为难学生,让学生当众为难,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出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可是惩罚会让课堂提问变味变形,不停地运用这样的方式,会将提问的原有能力大量的消弱,也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种抵触感。另外,惩罚通常都会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学习的乐趣,出现反效果。

3.毫无疑问的明知故问

很多老师通过课堂热身的环节,经常运用一些非常无聊的提 问进行教学的组件,像这样的毫无疑问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情,失去了交际的欲望,也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二、课堂提问注意的方式及技巧的研究

1.通过英语的教学,发现课堂提问大多属于封闭式提问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主动开发出来?只有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同持续的教学活动进行融合,才会实现这个问题。它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见解都相融合,让学生具有回答问题、参与问题的冲动,让学生可以主动的进行思考。并且,课堂提问不单单局限在老师提问、学生答复的状态里,还可以通过学生向老师进行提问或者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为了让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让学生将自身的疑虑提出来,并组织其他同学进行参与,最后在进行总结和归纳。

2.通过真实的环境进行学习

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希望不要以提问为目的进行提问,而是应当同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出真实的环境进行学习并提问。例如,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让学生用英文的形式给英语老师写一封信,这样的情景虽然是假设的,但是这样的情况总好过学生对其他科任老师写一封英文格式的信件要真实的许多。而且当前的教育形式比以往灵活了很多,在教育放面也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老师可以通过组建学生同国外的留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置身于相对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更加浓厚的语言熏陶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的学习好英语,并且也会通过不断的交流而产生对国外人文、环境等等的兴趣。

3.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提问

课堂提问目前应当将复杂的语句避免掉,以防学生在这样复杂的问题上消耗掉过多的时间。通过问题的难度,掌握好学生讨论或者思索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点名或者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老师应当通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来掌控人数、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创建出有层次、有内涵的简洁明了的问题。

4.提问的技巧

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要通过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相对内向、不敢于回答问题或者是不喜欢开口说话的学生来讲,老师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让他们回答问题。一旦这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老师不要采取被动的态度,而是应当积极主动的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或提示,否则学生很容易在如此尴尬的环境里失去信心。而面对一些急于表现的同学,老师应当通过保证其积极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老师要认清自身的位置,要知道自己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导、进行回答问题的过程。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英语课堂内老师的提问,要掌握好时间点,精心规划好每一个环节的提问,以便创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展现出课堂教学提问的形式和目的。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发现,课堂提问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来讲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创新,所以不断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给学生恰当的评语作激励,组建老师参与到课堂提问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当中,让老师巧妙的运用方式进行提问,将课堂提问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袁春艳.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Mod-e1 4 UIutl Women of achievement[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

[2]胡晓敏.谈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掌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

[3]康宁.基于语料库的中、英、美网站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评价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篇13

摘 要 分层教学法能够对各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发挥出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与体能,如何通过情境教学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出采呢?一、合理的划分教学层次;二、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三、进行教学方法的分层;四、进行教学评价的分层。

关键词 初中体育选项课 分层教学 实践研究

在新课改的深化下,初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体育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区别的进行教学,并针对性的对各类型学生进行指导、检测与评价的一种教学方式,层次教学法能够创造出完善的教学环境,令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能与个性均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那么在初中体育选项课中如何开展分层教学呢?

一、合理的划分教学层次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决定着分层教学的效果,新课改明确规定,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提升出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分层教学前制定好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基础、日常爱好等。

在体育选项课教学时一般按照学生技能水平与学生体能按照A级、B级、C级进行分级,分级可以由学生自行选定,也可以由教师指定。

A层次指在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组织纪律好、思维活跃,也是教师的好帮手,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增加教学难度、明确发展目标,同时进行严格要求,防止这类学生出现自满情绪。

B层次指身体素质好,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娴熟的掌握体育技能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比例较大,约占60%-70%,B层次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是具有普遍性的学生群体,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考虑B层次学生的数量众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引导他们正确的开展学习。

C层次指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协调性、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的教育重点就是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逐渐的走出学习困境。在使用分层教学法后,这类学生大多会出现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多加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学习中蕴含的乐趣。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阶段,叛逆心较重,也有着不同的运动习惯与兴趣,学习体育的习惯与兴趣是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制定教学内容。

例如,在进行投篮教学时,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篮球左侧与右侧慢跑,模仿摸篮板与篮网的动作,逐渐的掌握好上肢与下肢的协调规律;也可以让学生站在篮网下,左脚向前,右脚向后进行练习,双手上举,右膝屈膝、右肩抬起练习投篮动作。对于B层次学生,可以让学生站在球篮两侧自己运球练习,并适当的增加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增加如技术分析等层次较深的内容,并适当的增加练习密度与难度,开展超前教学,可以改变投篮方向、投篮角度、加快跑动速度、进行各种运球、传球的半场或者全场投篮练习。

三、进行教学方法的分层

教学方法的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重点环节,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的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例如,在进行蹲踞式跳远的教学时,对于A层次学生,应该指导他们将助跑、起跑、腾空、落地的重点环节协调起来,提升腾空动作的优美性,解决落地时收腹难的问题;对于B层次学生,可以重点进行助跑锻炼,为他们创造初步练习的机会;对于C层次的学生,应该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模仿为主,并采用科学的手段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进行教学评价的分层

学习成果的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忽略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特别的注意,单一片面的评价难以反应出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会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感。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包含学习态度、体能、技能、知识、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这样即可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要重视评价中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积极的去探索,完成高层次的学习;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肯定为主,同时指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于C层次的学生应该多进行表扬,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可以进行赞美,这样就能够有效消除这类学生的自卑感,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体育选项课开展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该种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调动起每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玉花.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09).

篇14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课堂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5-01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是在模式化的场所内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简单地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但是这样的交流对教师和学生而言的要求并不简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通语言,而且要懂得把握整体的课堂环节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地把握语言艺术,懂得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才能确保教师的教学过程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能够牢固有效地掌握知识确保学习效率是初中生课堂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提高效率是学生的愿望、是教师责任也是学生家长的目标。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

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一直以来收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桎梏,造成英语死记硬背式的灌输,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强迫学生死板地学习,为了应试而苦战在题海之中,不仅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教师也很辛苦。这样的课堂教学集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以教材为重,死板的以教定学

教师教学的过程是借助教材为辅助,完成知识的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看重教师和教材,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教学内容刻板,讲解也是围绕着教材内容,毫无新意和毫无特点,教师成了“教材阅读者”,并不是真正的“传道”者,学生的学也是以教材为主,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教材内容,大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2.教学方法单一,不知变通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采取的主要是讲授式,这一种单一的方式。教师为主的,教师控制整个教学环节不容许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任何不符合课堂教学模式的事情,学生的提问不可以影响教师教学,学生要在教师设计的提问环节才能提问,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要掌控安排,若学生有问题要在下课提问,学生得不到相应知识点的点拨和问题的解答,久而久之学生也形成了少问问题,多做背诵的模式。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潜质,在封闭的课堂中不假思索的学习。

3.教学过程刻板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单一,课堂教学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一成不变地每节课的内容都是学生复制教师的知识点,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状态好,准备的内容多,就多讲一些,学生也就多学一些。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谈不到兴趣。

4.教学评价单一

教师在英语了课堂教学的的效果判断上片面单一,教师在授课之后会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思考的也仅仅是找到预期的答案,教师镇对这些简单的可以在授课内容中得到的答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答对了就会受到表扬,教师也根据这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验证。处理问题之外教师还会借助习题来进行评价,这些习题包括是课后联系、课后作业、课堂考试等,学生只要是答对了这些问题就意味着教学实现了既定目标,也就是教师教学收到了效果。但是这样的评价重视成果并不重视学习过程。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只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本身,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主导课堂教学,确保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启发是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灵活控制英语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参照教材,以教材内容为线索,灵活地讲授内容蕴含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等凡是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知识内容。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的学不是在于知识点的掌握上而是在于不同状况和不同分为下处理好教材内容,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教材研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以及综合、融汇相关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教学教学更有效,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教师也要不断调整自己,尽量不要因为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任何的教学策略中都会以兴趣为依托,特别是英语学习,听话所读写,没有能离开兴趣和自主学习可以实现的,死记硬背以应付应试教育是最不可取的英语课堂教学。

3.运用恰当的教师教学方法,辅助多种教学设施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的基础,符合学生个体状况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才是最能提高课堂效果的方法。将讲授法、演绎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综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以及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够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学环节设计时恰当运用英语图片解说、原声电影等不仅有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我们教学的效率,英语教学中口语、听力、阅读等能力的训练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更好地实现。还能为学生创造更接近于英美的语言环境。

4.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初中英语教学教学时在特定的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知识的交流的过程,因此初中英语课堂评价就要摒弃应试教育只看重结果、只重考试的课堂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听、说、演、练只要符合课堂内容都是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彩云.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