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alue chain business model, which can lock downstream customer resources through membership and value-added services, lock upstream resources of domestic workers through the company's operation, and ensure the steady growth of operating income by charging customer's membership fee, service charges and attendants management fees. It’s theoretical feasibility with some reference value. Although there are certain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is business model which is real value of the existence can withstand the test from the market.

关键词: 老年人;家政服务;价值链;商业模式

Key words: old people;home service;value chain;business model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96-02

0引言

萍乡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约2万人。未来15年,萍乡市老年人还将以年均2%的速度持续增长,平均每年净增老年人口0.4万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据统计,全市现有69所公办福利机构、21所民办福利机构,国有企业联办福利机构2所,共收养服务对象8053人,床位9600张,现有的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认真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保持家庭关系稳定和谐,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共处,也有利于促进萍乡市相关行业发展和扩大再就业。

1市场需求

1.1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带来的需求萍乡作为发展中城市,在主要解决温饱问题后,面临着全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服务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必然产生对家政服务的更多需求。

1.2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带来的需求由于多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特点日益突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满足老人服务的需求也将成为社会问题。未来的萍乡市,一对年轻夫妻可能至少要照顾4个老人,有的要照顾6个甚至更多。而目前萍乡市家政服务业的养老服务,基本介于社会与家庭之间,诸如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服务项目。今后,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和服务需求的细化,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顾和精神慰藉,这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

1.3 家政事业本身发展带来的需求家政作为一个事业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如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特别作为发展中城市的萍乡,家政服务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政服务需要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发展和更高的层次提升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1.4 不同层次家政消费带来的需求据调查,萍乡市中、高收入阶层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身于自身事业当中,迫切需要优质的家政服务来为他们照顾老人、分担家务和教育孩子,这样可以构建一个高级家政消费团体。另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能力,相当一部分市区居民已经有能力支付此类消费,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大众的普通家政消费团体。

由此可见,萍乡市老年家政服务市场将随着客户群的增多而出现更多的商业契机,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目前该产业的发展现状怎样呢?据了解,与发达城市相比,萍乡对老年家政服务还很落后,而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收入日渐充裕,老年人的消费力将逐年增强,但这个诱人的市场却存在着太多的空白,老年人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还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满足,真正意义上的老龄产业还远未形成。老年人认为这是一个真空地带,应该大力发展;而商家却认为这里是雷区,不敢轻易涉足。商家的态度一方面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另一方面又让我们看到了萍乡市老年家政服务市场的前景。

2商业模式

2.1 价值链商业模式的思路基于以上对萍乡市老年人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分析,文章提出了家政服务价值链商业模式,主要思路如下:

2.1.1 以会员制和增值服务锁定下游客户资源客户在家政服务公司注册会员,客户只与家政服务公司打交道,签订家政服务合同。客户如对服务质量不满,家政服务公司则无条件更换服务员直到客户满意。新进服务员需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为客户服务,以保证服务质量让客户接受。对于大规模使用服务员的客户来说,客户与家政服务公司合作,只需按时支付会员费即可解决管理上的难题。这样以来,家政服务公司对下游客户基本是锁定的,从而保证了下游客户资源。

2.1.2 以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家政服务员资源据调查,萍乡市目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基本上是自发的、松散的,大多数都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与客户形成合作关系,这种个体式的家政服务对于家政服务人员来说,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工作对象缺乏连续性、自身利益得不到保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家政服务公司将服务员变成了公司员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分配服务对象、按月发放工资福利,使服务员有了集体归属感。另外,家政服务公司能锁定下游客户,为服务员提供大量工作机会,规避了服务员的工作对象缺乏连续性的弊端。对于因客户原因,损害了家政服务人员的利益时,公司会以签订的合同为依据,为服务员进行维权,从而保护的服务员的权益。这样以来,家政服务员愿意加入公司,而不是选择个体经营。而从公司角度来说,公司能对上游的服务员资源进行锁定。

2.1.3 从偏远地区聘用服务员或从当地高校聘用在校大学生以降低运营成本,规避服务风险萍乡市周边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有大量家政服务员资源可以利用,一方面家政服务公司通过当地妇联筛选有一定条件的女服务员,公司、妇联与女服务员三方可签订合作协议;家政服务公司也可通过当地三所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推荐利用业余时间、有兴趣从事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公司、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三方也可签订合作协议。与市区的服务员相比,从偏远地区聘用服务员或从当地高校聘用在校大学生,公司的运营成本会相对降低一些。一方面,由于当地妇联有途径了解和有办法约束所推荐的服务员,高校共青团组织也有途径了解和有办法约束所推荐大学生的情况,因而家政服务公司通过当地妇联和高校共青团组织也有途径了解和有办法约束所聘用的服务员,在向客户提供家政服务时,就会有针对性分派服务员进行对点服务,从而回避了服务风险。

2.1.4 收取客户的会员费、服务费和服务员的管理费来保证运营收入的稳步增长家政服务公司的运营收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取:①客户的会员费和服务费。首先,客户要成为公司会员需交纳一定的会员费;其次,客户在获得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时需定期按约定价格向公司缴纳服务费。②服务员的管理费。公司在支付服务员的工资时可按事先签订的协议扣除一定金额的管理费。当家政服务公司刚开展业务时,由于有大量新会员入会,公司能获得一笔会员费收入;当公司走向正轨后,客户定期缴纳的服务费和服务员定期缴纳的管理费是公司收入的一部分,这种收入模式能够保证家政服务公司运营收入的稳定增长。

2.2 价值链商业模式实施的困难实施这种商业模式,虽然从理论上能给家政服务公司带来持久稳定的收入,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具体如下:

2.2.1 客户方面在公司刚开展业务时,客户并不真正了解家政服务公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机制,因而期望有大量的客户入会并非易事。

2.2.2 服务员方面如果采用个体式经营,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向家政服务公司定期缴纳的管理费,这种定期缴纳管理费的“付出”与从公司期待的“回报”是否划算是服务员忠诚公司的关键。

2.2.3 家政服务公司方面一方面,当地妇联和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公司聘用服务员的“下级机构”,虽然公司会给他们一定的利润分成,但并没有其他的约束机制,无法从机制上保证他们与公司的通力合作。另一方面,公司的收入来源于客户的会员费、服务费和服务员的管理费,支出途径有员工工资、相关部门的利润分成和公司的日常运转费用等,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才是公司的利润。如何做到收支平衡,这是公司能否长久生存的基础。

3结论

传统的家政服务公司通常属于中介公司,是在服务需求方(客户)和服务供给方(服务员)之间提供中介服务,从客户方或服务员方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来作为收入来源。其弊端在于:一是价值提供单一,难以锁定客户和服务员,持续运营有一定困难;二是盈利模式单一,利润空间减小,生存日益困难。文章提出的价值链商业模式,既能通过会员制和增值服务锁定下游客户资源,又能通过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家政服务员资源,还能通过收取客户的会员费、服务费和服务员的管理费来保证运营收入的稳步增长,理论上有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困难,但是这种商业模式是否有真正存在价值还取决于能否经受起市场的考验。

参考文献:

篇2

第一:无法化解服务风险,服务纠纷众多。

家政服务往往要到客户家里进行贴身服务,这意味着客户与服务员之间会有一些服务风险,首先是客户对服务员的服务质量的认可风险,然后是对一些照看小孩、老人的安全风险,最后是客户的财产毁损风险,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遇到许多关于此类纠纷的事情。客户逐渐意识到家政服务风险的问题,倾向于用法律武器来规避服务风险,这其实是把风险转移到家政公司,家政公司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往往不得不采取合同、押金、使用熟人等手段,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家政公司用的都是当地人,就是出于“出了事跑不了”的想法,但这却会造成服务员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二:家政公司提供的价值单一,无法锁定客户和服务员,无法形成规模。

大多数家政公司是面对家庭提供中介服务,如介绍保姆、介绍日常卫生、家务服务员等,他们为客户家庭提供的是服务员信息以供客户挑选,但客户往往在与服务员见面后却直接和服务员签订口头或书面合同,绕开了家政公司,因此,家政公司无法对下游客户提供特殊的价值以锁定下游客户。

同时,大多数家政公司与上游服务员都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家政公司无法为上游服务员提供除介绍客户外的价值,因为家政公司无法锁定上游客户,他们为服务员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服务员对家政公司的忠诚度仅是一个工作机会而已,这样一来,以传统商业模式运营的家政公司既锁定不了下游的客户,也锁定不了上游的客户,往往形成不了规模,这也是大多数家政公司都是夫妻小店的缘故。

第三,盈利模式单一,利润空间日益减小。

传统的家政公司盈利模式是通过向需方客户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其收入来源单一,经营收入随季节、市场需求大幅波动,同时由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非常激烈,中介服务费日益降低,大多数家政公司利润很薄,部分难以持续经营下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4+2+1”家庭(双方父母+夫妻+小孩)的日益增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以下方案,基本可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也可能会对家政行业走向正规化和规模化产生推动。总结起来是:在价值链中引入原本不存在的当地妇联,利用四方之间的三份合同来规避大部分服务风险,以会员制和增值服务锁定下游客户,以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家政服务员,从偏远地区聘用合适的服务员以降低成本,集中服务于高端客户和大客户,收取会员费和服务员管理费来保证运营收入的稳步增长。

与传统的家政公司相比,八九点家政这种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创新性的差异:

第一:引入了原本不在家政服务价值链上的当地妇联,并且重新定义了价值链中各个参与者的角色与关系,从而回避大部分的服务风险。

济南周边地区的偏远农村地区有大量家政服务员资源,公司从这些地区选择有一定文化、有过相关经验的女服务员,其成本比济南当地的服务员要便宜30-40%左右,但是公司并不直接去找服务员资源,而是与当地的妇联合作,让他们负责初步筛选和品行调查,如果合适的话,推荐到家政公司,家政公司看中后,当地妇联需要深入了解服务员的住址和家人,并和服务员家庭签订一份协议,该服务员承诺将会服从公司的管理并且赔偿任何对公司造成的损失。

同时,当地妇联与这家公司签订一份协议,承诺通过他们介绍的服务员如果出现服务失误和造成财产损失,当地妇联要承担完全责任。

最后,公司在为客户服务时,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承诺如果公司的服务员出现失误或造成财物、人身损害,公司将承担所有责任。

这种四方之间的三份合同基本上化解了服务风险,家政公司对客户承担完全责任,而当地妇联对家政公司承担完全责任,服务员对当地妇联承担完全责任,由于当地妇联对服务员知根知底,并且代表政府行为,对当地服务员来讲是具有震慑力的,这样一来,家政服务风险最终能够由服务员个人承担,家政公司能够控制服务风险,就能对客户承诺保证无风险服务了。

当地妇联是这一风险控制体系的关键角色,她们之所以会热心参与其中,主要是为当地妇女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当地妇联自然乐在其中,公司无需支付费用。

第二:集中服务于高端客户和饭店、酒店等大客户。

这家公司选择了两类客户,一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外籍人士的家庭客户,这些客户愿意多花些钱找到满意的家政服务。除了家庭客户外,公司还为酒店、饭店提供服务员,各家酒店、饭店都为找不到廉价、熟练、又不需管理的服务员发愁,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个空档,公司切入这样空白市场,很快就能抓住大客户,而且都是连锁性质的饭店,规模很快做大。

第三:会员制和增值服务能够锁定下游客户。

由于是公司化运作,客户只与公司打交道,并签有合同,客户对服务质量不满,公司无条件更换服务员直到客户满意,客户不用担心服务员会损坏财物,更不用担心服务员出事后开溜,所以客户没有后顾之忧。

公司能够使用偏远地区的服务员,其成本较低(比济南当地服务员低30-40%),客户在使用家政服务时,公司能为客户提供低于市场价10%的服务收费。

公司还为新服务员开设各种培训班,只有培训合格后,才能送到客户那里进行服务,服务质量一般都让客户赞不绝口,所以客户特别喜欢使用这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员。实际上公司并不需为这一培训投入资金而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服务熟手来进行培训。

另外,对于大规模使用服务员的饭店来说,服务员的管理是个头疼的问题,这家公司为饭店提供的服务员是由家政公司管理,饭店只需按时付费即可,无需投入精力管理这些员工,这又受到这些饭店客户的欢迎。

服务好、价格便宜还没有风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了远超出传统家政公司所能提供的价值,当然,这需要客户交一笔会员费成为公司的会员,从而获得终生在公司挑选服务员的资格。针对一般客户和大客户收取不同的会员费,对于一般家庭客户,收费在20-30%之间不等,考虑到已支付的会员费和公司所提供的价值,客户一般很愿意与公司合作并且很少流失,从这一层面,公司对下游客户基本是锁定的。

第四:服务员成为公司的员工,公司化运作锁定上游优质低价的服务员资源。

大凡打工在外的人都非常渴望能成为“有组织”、“有单位”的人,希望有人“管”他们,有人给他们按月发工资,特别是对于女性打工者来讲尤其如此。这家公司将服务员变成了自己的员工,统一管理,统一提供食宿(当然,大部分服务员的食宿是由客户负责的),按月给服务员发工资。服务员就有了归属感,觉得自己在上班,而不是做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加上公司能够锁定下游客户,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服务员一般愿意留在公司。在这一层面上,公司对上游的优质服务员资源也是锁定的。正是这一原因,公司也愿意对公司的服务员进行大力培训而不用担心员工跳槽的事发生。

第五:会员费与月度管理费的收入模式保证运营收入的稳定增长。

公司对客户设置了两步收费法,首先成为公司的会员,需交纳一定的会员费。另外,客户在使用家政服务时,公司每月向客户按约定的价格收取服务费,公司再从服务员身上收取服务费的10%作为管理费。所以公司能够获得两个相互弥补的收入机会,当这家公司刚开展业务时,由于有大量的新会员入会,一开始公司就能获得一笔收入;当业务走向正轨后,公司有大量的服务员,每月收取的管理费就成为收入的主要部分。这种收入模式能够保证运营收入的稳定增长,这家公司开始运作三个月,他们的收支就达到平衡,半年后公司就开始大幅盈利,客户遍及济南各大酒店、饭庄以及高端家庭。

篇3

关键词: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1共享经济的概述

1.1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协同消费,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简单地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与拥有闲置资产的供给者合作的方式,来和他人共同享用产品或服务,只享有短暂地使用权,却没有必要拥有所有权。

1.2共享经济的现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39450亿,较上一年增长76.4%。2016年共享经济通过网络平台创造劳动力共约585万人,比2015年增加85万人。而被提供服务的需求者更是高达6000万人,同比2015年增加了约1000万人次。据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创造的生产有望占据全国GDP的10%甚至更多。在国外,以加拿大、美国和英国为研究对象,截至2014年,美国有61%的人没有参与过共享经济,英国有47%的人未参与,加拿大有59%的人未使用过共享经济平台。从人数上看,参与共享经济的人数分别为1400万、1.2亿、3300万。由此看来,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共享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美国差距甚远。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升级,共享经济带来了消费生态的变化。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了出行、住宿、办公等各行各业,新兴行业不断兴起,共享服装、共享物流、共享车位等正以火热的态势进入市场。其中出行和住宿是两个发展较为迅速并令人广为接受的领域。在交通出行领域,以滴滴顺风车为代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越来越多地人愿意通过共享的方式出行,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顺风车已覆盖300多个城市,运送客流已达上亿人次。在2017年春节期间共有约400万人次使用共享顺风车出行,有闲置座位并参与共享的车主达200万人,已经成为春运的主力。在共享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共享衣橱、共享知识、共享物流将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共享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下仍处于萌芽阶段,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阻碍和问题亟待解决。

2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共享经济与租赁经济混淆概念

在资本市场下如火如荼形成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于共享单车,都属于租赁经济,却为自己包装上了共享经济的外衣。共享经济的重点在于“闲置”,被转让的使用权是供给者并不需要的,最早在国外产生的Uber其实就是共享经济的代表,两者分别是汽车和房子“闲置”。在中国,滴滴顺风车就是共享经济的代表,但是滴滴快车、专车已经不是单纯的共享经济,快车司机有很多都是专职司机,实际上在一方面抢占了出租车市场,是一种租赁经济,这会造成市场的紊乱。

2.2共享经济缺乏专利保护

共享经济产品的出现往往具有爆发性,行业竞争激烈,一款共享经济产品的出现,往往未申请专利就已经被同行业竞争者所模仿甚至超越。实际上一款产品的研发周期是较长的,研发企业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来研制新产品,由于法律的漏洞,未及时进行专利保护,会导致不公平竞争的产生。

2.3用户信息被利用问题的产生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一个人的需求行为习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并定位用户的消费习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共享经济的APP平台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出行习惯、支付方式、个人偏好等。以较火热的滴滴出行等APP为用户出具的“年终总结”来看,它掌握着消费者的出行轨迹和出行习惯以及出行时间,来为自己公司甚至是拥有闲置使用权的供给者提供数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用户信息被利用的表现,对使用者来说,个人信息的泄露必然会导致隐私被窥探,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接踵而至。

3共享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研究

3.1整顿以共享经济发展为由扰乱市场的租赁经济

国家应该对租赁经济进行把控,不能以共享之名地发展扰乱市场的租赁经济,以滴滴快车为例,是一个被企业融入到共享经济的一种租赁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不正当竞争,既没有调动闲置车辆,反而增加了新车,导致环境的污染,交通的堵塞,严重背离了“共享经济”的初衷。所以国家应当对车牌照及驾驶员户籍做出严格的要求。对于共享单车此类实质上是租赁经济的平台,由于对市场投入过剩、乱堆乱放的现象层出不穷、靠收取押金维持公司运营,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国家既要对公司排查,又要做好消费者被欺骗后的处理,对于监管部门,要根据城市发展情况控制投放量,避免企业因为追求利润而盲目增加产品数量,给行业造成压力,引领行业回归共享经济的初衷。

3.2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监管

国家发改委在《指导性意见》中强调,要加强部门与地方制定出台准入政策,开展行业指导的衔接协调,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审慎出台新的市场准入政策。不应推出法律法规闲置或禁止的商品或服务。对于共享产品的运营者,要严格进行主体资格审查,保护使用者合法权益。首先,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应符合法治要求,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快速兴起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对传统经营模式产生冲击,部分经营方式会触碰法律灰色地带。只有在法律约束下的商业模式才能得到稳定发展,所以要对每一种兴起的共享经济实行适当的法律约束,出台适应经济发展的法规细则。其次,政府在共享经济的作用中尤为重要,作为平台的应允者和监督者,监管共享经济是政府在新的时代下一项重要的挑战。政府应建立新的监督管理政策,在出现新的商业模式至未出台新规前,应具有敏锐的洞察性,紧密观察市场动态,以在合理范围内做适当引导,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虽然共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把控,但是市场才是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所以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切忌实行“一刀切”的管制措施,有专家提出,我国共享经济正处于婴幼儿发展阶段,不能出现打压创新的行为,这也要求国家能及时地对有前景的创新给予专利保护政策,对合法合规的平台给予帮助和鼓励。同时对于素质低下者在使用中蓄意破坏供给者闲置资产的行为以现有的法律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教育。

3.3加强私人信息保护

要确保数据安全,钻研数据加密技术,提高用户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制定互联网相关法律细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要求平台不可超越应当采集信息的合理范围,并告知用户的使用目的和范围,与用户签署必要的信息保密协议,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较长时间以来,用户通常会忽视在网络上签订的协议,其实此类协议同样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应该注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用户应该有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在填入个人信息时应谨慎填写,区分对待。

4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研究

4.1共享经济催促信用经济的到来

信用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一定阶段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由于共享经济是陌生人之间通过平台建立起来的交易,所以一些企业会以交付押金来确保交易的高质量性和安全性。但是这种只要注册的用户就要交付押金的方式,必然会积累大额的财富,但是如果用户发生集中要求退付押金就会使共享平台企业承受巨大压力,出现押金难退的现象。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共享经济领域押金数额高达150亿元,各行业对免押金的呼声越来越高。支付宝的芝麻信用随之赶追潮流,由此以信用共享的模式更使大众接受。

篇4

北京富平技术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富平”)400多名家政服务员、媒体和商界人士,近前共同庆祝富平建校10年。作为中国最早的社会企业,它践行着其建校时的初衷:为中西部贫困地区家庭开展非营利性的家政培训,创造改变生活的契机。

回顾扶贫西部十年的辛酸曲折路,北京富平学校经历过学校招生的生源难题、非典时期的经济危机、惹上官司的意外事件,也渡过了从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向拥有造血功能社会企业的艰难转型。如今,富平从初期的家政服务员培训学校,发展成拥有微型金融、生态信任农业、儿童早期教育、家政与社区服务四项核心业务的社企机构,致力于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

富平的创办者包括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汤敏等人,理事的名单更有吴敬琏、资中筠、张维迎、柳传志、任志强等经济界、企业界名人,用创新者的手段和社会企业的方法去做慈善,富平不仅仅关注商业模式在公益项目的运用。用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的话来说,富平追求的是新公益资本的推动和社会企业家精神与方法的传播。

富平在做“不一样的公益”。

社企领路人

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富平技术职业学校,随处可见茅于轼先生的题词:“摆脱贫困,开拓新的人生。”

“富平”二字取谐音“扶贫”,寄托了创办者的期盼,“我最高兴的就是听到某人因富平提供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茅于轼说。

茅于轼希望通过富平这个跳板,有更多的人能跳出贫困的生活,开启新的人生。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90后”靳秀芳,在离开富平之后,自己创办了一个家政公司。五年前,来自甘肃的她与姐妹通过富平来到北京做家政,一年下来,三姐妹可以给家里寄去四万元。2010年,她们家里盖起了新房子,弟弟也顺利考上了高中。通过自学,她能与外国客户用汉语、英语和德语三种语言交流。

今年25岁的吕亚妮,被富平称为“家政行业的英语迷”。七年前,她从家乡甘肃高台来到北京。初中学历的她,在2006年富平互助小组组织的一期英语培训班开始热衷学习英语。今年,她参加了高等教育自考,“这几年的打算是念完专科,再念本科,以后希望能从事英语老师或英语相关的工作。”

富平鼓励学员去追寻家政以外更广阔的天空,通过努力,第72期学员杜欣美在2008年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50期学员何晓芳在2007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

《新商务周刊》记者从富平学校处得知,富平家政与社区服务项目自2002年启动之后,至今共培训了23000多名学员,其中75%来自中西部偏远地区,累计为12000户北京市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约合1亿元人民币。

富平学校副校长陈祖培说:“富平家政是很小的,在北京市近40万家政服务员中每年2500人的培训与就业规模显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富平家政又是很大的,她以创新、实践,并在市家政协会和业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了政府对家政服务员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十年坚持

2001年,在山西临县龙水头镇崎岖的山路上,富平学校雏形初现。

当年冬天,茅于轼与汤敏在临县考察完扶贫小贷基金后,汤敏在路上提出:“光有小额贷款还解决不了农村的贫困问题,从根本上看农民必须变成城里人才能彻底脱贫。”经过与当地干部的咨询,茅于轼了解到从事家政服务是一条农民进城的有效途径。

“在郭金凤、王皓、丁晋川等人的合作下,大家凑了30万元,请到了合适的专业人士,学校就简陋地开办起来了。”茅于轼说。

陈祖培回忆富平初创,仍如昨日光景,“在通州区张家湾的一所农村小学校,那时只有四间教室、两排宿舍、一个食堂和一个操场。2002年3月,学校共8名员工,55名学员,在小小的校园举行了富平职业技术学校第一期的开学典礼。”

好景不长,由于生源不足,一两个月之后,校园变得冷清了。茅于轼曾回忆说,在招了三四期学员后,就招不到学生了。

时任招生办负责人的陈祖培心里很是焦急,“茅先生之前在山西做小额贷款,累积了一些社会资源,但这些资源很快就用完了。”

陈祖培开始四处奔波寻找生源。在副乡长的带领下,他来到张家口张北县找寻合适的学员。“当地人根本就不信有那么好的事儿,那个地方是真穷,当地人一户人家年收入为800元左右,而当时我们的保姆保底月薪是500元,年收入能有6000元。我晚上住宾馆,他们都来查我是不是人贩子。”

陈祖培也着急了,当时有一户人家,由于观念问题不愿意让女儿出来“伺候”城里有钱人。一户不来,之前动员的几户人家也开始动摇了。他辗转几个地方,都遇到类似的情况。近半年时间过去,他从山东枣庄、山西临汾、江西宜春、河北张家口等地招来的学员总共只有75名,用陈祖德的话来说,学校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危机。

沈东曙的出现,给富平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2002年4月,刚刚结束自己创业生涯的沈东曙,正在寻找新的职业方向,有一天他碰巧在杂志上得知茅于轼创办的富平学校面临招生和经营的困难,于是就辗转联系到茅先生,希望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沈东曙曾经在中信集团工作过,也创办过自己的互联网公司,有着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他提出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解决招生的问题。

篇5

学术界对跨界一词说的不算多也不算少,跨界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都能崭露头角。大家说的往往比实际做的要多一些,说其实比做容易一些。在当今世界发展一日千里,一项技术刚刚问世,就有可能已经面临滞后。不是你行动的慢,而是你沉睡的时间太长。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现实就是这样让你防不胜防。做企业不容易,做好企业更是难上加难。尤其,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销售人员身兼重任。每一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干好营销。或许,这也是营销人苦苦思索的问题。

活学活用善于变通

有时候不需要你弄明白一个做工业品的企业把一个不想干的终端企业整合,也许你会说做工业品的企业财大气粗,在战略上布局收购整合一些企业属于正常。那么当你经常光顾的快餐店突然赚了大钱,而且赚钱的渠道不是快餐而是化妆品。也许,你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这就是跨界思维。如果按照以前的套路钉是钉卯是卯干快餐的买化妆品,你想连想也不会想。瞬息万变的商界如同战场,反应慢的就要吃亏甚至全军覆没。朋友的朋友在某2线城市开了一家健康理疗馆,其商业模式是先免费三个月使用,如有效果体验者再掏钱买。在常人眼里每天白白体验三个月,这样不亏大了吗。可事实并未如此,朋友在给客户免费做体验的同时顺便给他们讲解养生知识经营保健类产品。日子久了朋友人缘好,口碑好。相信他的人品自然相信他的产品,在不刻意营销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做足了营销。不到三个月他的医疗器械买的特火,这种连锁反应客户给引荐朋友朋友给引荐客户,这样形成了良性的生态链。朋友做的不仅仅如此,他又整合了家政服务公司、整合了旅行社、整合了银行。整合家政服务公司是让家政公司给老年人如何搞好服务,整合旅行社是让旅行社组织老年人旅游,整合银行是让银行给老年人存款理财。总之,无论做什么有一点朋友输出的是上述这些机构所需的客户信息。收获的不仅仅是获利机构反馈的金钱回报,更是广泛的人际网络圈。这个圈子有普通的市民、也有退休的官员、也有功成名就的商人。营销是不是也是如此,合理的跨界就是超强的商业模式。用不着动不动就谈高、大、上的模式,跨界思维就是最实用模式。活学活用善于变通,如何把人脉变成钱脉脑袋决定口袋,你帮我,我就会帮你。天上飘过的云彩,你知道那一块会下雨。

分享快乐,收获吉祥。

在企业里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各部门各自为政各干各的协调事情表面上一套,背地里又一套。这种现象在许多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在企业内部如此同事之间也是如此非正常竞争。同行是冤家,同事之间没有真诚可言。这就是网上经常看到的和传播的负能量,人与人之间没有情感相互妒忌相互攀比和拆台。到最后弄得双方都伤痕累累,部门之间a部门做的好,b部门就妒忌。这样的团队能打胜仗吗?显而易见肯定不会。营销工作更是如此,做为营销人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能说是全才也是通才,不是精英中的精英也是人才中的人才。懂得处理各种关系,在公司内部是好好先生,在公司外部也是游刃有余。我的一个朋友是做保险的,他有一个嗜好特别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流。比如说,他要和老年人交往自己就学广场舞。一有时间就到广场上和老年人一起学跳舞,时间久了日子长了。他和老年人成了朋友,他经常给老年人讲些养生方面的常识和戏曲幽默。自己却从来不向老年人推销保险,这样一天一天他成了大家的开心果。日久生情,他不厌其烦的分享获得了老人们的开心。知道朋友是做保险的,而从来不提保险的事情,老年说这样人最值得信赖于是一下子获得了好多保单。古人云:人找钱者难,钱找人者易。该是你的你就得,不是你的别强求。命里有的总归有。分享快乐,收获吉祥。微信;yidianchuanmei 289708910@qq.com

篇6

为什么做这款产品?

e家洁是两位创始人云涛(CEO)和孙磊(CTO)在3年内的第三次创业。两人是大学同学,都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云涛在360做过产品经理,孙磊先后在Myspace、乐元素做技术经理。合伙创业后,团队最开始的项目是租车应用,打算把Zipcar的私车共享模式移植到中国,但发现在国内跟汽车租赁公司合作非常困难,这种模式很“重”。于是团队又转型做了一款打车App,却在2013年被政策限制,与一大批打车App一起被“一刀切”。云涛想起以前与出租车司机师傅聊天时,发现很多司机的家人在家政公司做小时工,又听到有司机询问,“你们的模式挺好的,为什么不能用在我老婆的工作上?”云涛记住了这句话,公司展开了市场调研。

团队调研了北京百子湾小区对面的一片村庄,发现光是做过小时工的阿姨就有200多个;而市场端则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有近60人关注微信后下单。“转换率非常高,说明线下资源庞大,需求也高。”

它解决了哪些痛点?

北京有4000多家家政公司,e家洁发现传统的家政公司还在用原始的方法解决两端需求,阿姨辗转挂靠在多个家政服务公司下。用户家中有打扫需求时,通过门店约阿姨上门,但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几次服务之后,服务质量开始下降,迟到、磨洋工等现象出现;家政公司管理松散,还要对阿姨提取高达30%的抽成,也影响了阿姨的收入。

e家洁通过App把小时工和需求匹配起来。此外,它还多做了两件事。首先是培训,“阿姨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低,还要用传统的方式去和他们交流,线下门店专门用来培训和管控。”云涛说。e家洁目前在北京、上海共有8家线下门店,不接待用户,只做招募培训。门店与阿姨签订合作协议,虽然不是雇佣关系,但是会约束阿姨的行为,阿姨自带工具上门,服务质量更高、更专业;其次是创建点评和验证系统,将阿姨的信息,如身份证、照片等全部录入,用户可以对阿姨的服务质量进行点评,每位阿姨都有相应的星级和分数。

难点有哪些?

与租车、打车O2O相比,家政O2O比前两个领域更“重”。“租车业务的好处是跑单少,服务又标准;打车市场大,但政府有管制;家政虽然没有管制,但存在跑单,也不好管理。”云涛说,“它不是一个容易标准化的行业。”

这带来两个困难:一方面是线下非常分散,出租车司机每周都会去机场几次,但阿姨则遍布在全北京几千个小区,这对地推团队是个挑战;另一方面,传统家政公司不会培训小时工,小时工都处在散养状态,每家门店养十几个小时工,用户一次不满意就更换小时工,没有必要培训。“我们会进行培训和安全验证,让家政O2O有了更大的价值。但这套体系的建立会非常漫长。”

篇7

社群就是一群人的集合;社区是包含社群和场景的集合:社区是虚拟的且具备一定承载力的场所,它能提供一定的场景服务。(PS.这里讲的社区当然是互联网社区即在线社区而非传统的社群就是居民小区之类的。)

1.什么是社群,互联网时代的社群

先具体解释一下社群,社群即人的群聚:从人的属性上而言,人是一种群居的社会动物,因而有社交需求。人与人之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现实的或虚拟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产生社会关系和连接,就形成了社群,它既可以存在于地域空间上,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空间中。

互联网时代以来,由于互联网本身具备的特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快,基于互联网的一个个虚拟社区比如贴吧、论坛、知乎被建立起来,形成了人的聚集进而形成社群的聚集。

在PC Web时代,社群的体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网络聚集在一些在线社区中,比如天涯社区、豆瓣、贴吧、各种论坛、BBS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微信、手Q、nice、same等一系列的可以形成人聚集的地方都形成了社群,比如QQ群、微信群以及一系列的兴趣小组。

互联网时代的社群通过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把每个互联网用户连接到一起形成互联网社群,这些社群都有着其特定的场景,并且都是以场景主题为中心的即去中心化的(以人为中心的中心化),比如工作、学习、考研、购物、老乡等等场景都可以实现人与人的规模连接从而形成社群,这里场景就是社群中每一个人的信仰。比如前一阵子,伏牛堂的张天一做了一场号称覆盖50万的讲座,就是通过建立了某一种场景(分享及其主题)并使其成为共同的信仰聚集了50万人,并连接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社群。

互联网技术本质上就是降低了连接的成本,所以在互联网出现后社群才有机会井喷发展。

接下来分别从社群发展分两个阶段来说明社群的加法和减法。

2.社群的加法:定义符合社群的场景群

解释完了社群,那我们知道形成社群是因为大家拥有共同的信仰或者兴趣之类的,并且通过种种方式连接到了一起。

社群的加法是应用于一个发展历程的0到1或1到10的阶段(这里需要辩证的看),一方面社群本身在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定义符合社群的场景,另一方面,长出更多符合社群的场景来延伸来吸纳更多用户连接,形成更大规模的社群。

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吸引来一批用户的时候,产品提供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形成社群连接的形式。例如小米社区最早以为发烧而生的slogan吸引来用户,那么围绕它定义的这个场景长出的就是一个发烧友的社群,在这个生态里面,小米推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并迅速的发展。这里就是定义了一个发烧友的场景,然后成为可以让一群发烧友产生连接,做社群的加法,也是场景的加法,不断让用户更好的接受、感知并参与到小米的生态中。

当形成一个社群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个加法的问题。社群下的场景是多元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小米,软件硬件都推出了,社区用户也非常喜欢,这就是通过增加可以体验的场景即发散去做社群的加法,定义符合社群的场景,不断巩固社群的场景和用户。

场景就如同支撑社群的一个个元素,元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举个例子,百度贴吧中的魔兽世界吧当年可以说是社群界一哥,不同于其他游戏贴吧,它曾一度保持着非常高的活跃度,其原因并非来自贴吧本身,而来自背后的强大游戏元素即场景支撑点,就是暴雪号称开发10年的魔兽世界。但我们同样看到魔兽这个社群在坚挺9年后也还是衰落了,任何有限量的玩法构筑的社群距离完蛋都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如何找到符合社群的场景,并维持其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做好一个社群肯定不是一个单一场景就可以解决好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一味地扩充场景,一直做加法,给用户好的体验就好了呢?当然也不是这样。

3.社群的减法:定义符合场景的社群

这一次的主题叫做:社群下的场景和场景下的社群,这是两种不同的包含关系:

社群下的场景是要求找到满足社群的场景;场景下的社群则是要求找到满足场景的社群。

在社群的加法中提到了满足社群的场景,这个时候相应的场景是否真的足以支撑一个社群生态即商业模式的形成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需要考虑做减法了,就像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先快速做加法,小步快跑(试错),到了一定的时候开始做减法,聚焦在某几个点上发力。这里就是通过现有的场景得到的社群进行逆推,找到符合场景的社群,做场景的减法,聚焦在某几个场景上给社群提供高质量且精准的解决方案。

社群的减法

减法的意义就在于对加法的一种优化和补充,对原有场景设定的某种扬弃和提升,聚焦在更精准的服务于场景下该服务的社群,为下一次做更好的加法而准备。

社群的加法和减法不是绝对的,不是说社群做完加法就要做减法,这个过程应该是循环往复不断修正的,社群的加法找到新的场景来扩大社群,而社群的减法是找到商业模式即支持社群生态的场景以聚焦落地,而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以能够达到一个社群和场景的平衡为前提和目的的。

4.场景:社易的场所——变现

场景这个概念是需要辩证的看的,举个例子,一开始提到伏牛堂张天一的分享,场景就是分享及其主题,载体是各种群,通过这个场景连接集结了50万人的听众,但是这个社群的持久性就比较差,除非分享做成了系列形式而且这些听众形成的社群能够接受这种形式的场景且能够长期参与和喜欢(还得考虑落地成社区产品做承载容器),但很明显,这很困难。所以场景也是讲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并且场景是需要落地的,即社区,这个后面会提到。

接下来提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变现”,我们在做产品时候一定会想这个问题的。当一个社群无论是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通过某些场景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场景本身就是连接社群中人与人之间的载体,那么,是否能够把具体的场景理解为可以形成交易的场所呢?

举个例子,社会化招聘,有一款职场社交软件叫脉脉,通过定义各种符合它所标的的社群的场景即一系列功能/服务:如职场行业的群、人才市场、聚会、招聘、投资对接等等,增加这一系列的场景以扩大补充其承载的社群,职场社交这个主题本身所囊括的就是一个很大的社群,我们可以理解为所有在脉脉上的使用者所连接成的就是一个社群,再找到能够服务于这个社群的一系列场景即刚才提的一系列功能,形成用户更高频的连接,找到场景中可以变现的环节。注意关键词“高频”。

再比如脉脉提供了猎头服务和付费约人服务,这就是基于职场这个主题的社群找到的变现场景,即提供支持变现的交易服务,服务场景中的社群,从而形成交易,这点非常重要。

小结一下所以,大家会发现,做社群的时候,做加法就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减法就是narrow down一个具体的精准的场景下,去服务产品所标的的社群,然后,再通过场景构建出来的场所,进行一系列的变现。

5.场景:社区类产品的用户、场景、服务

回到做产品本身,包括小米社区、百度贴吧、脉脉等产品,都是社区类产品,那么社区作为承载社群的载体,提供具体的场景形成社群中用户的连接。社群不是一个单一概念,我认为社群不是单一场景或单类场景的聚合体,比如如果有地球村,那么所有地球人就形成了一个社群,各种各样的场景把每个人连接到一块又形成了一个个社群,这些社群的概念都并不冲突——找到场景,形成连接,构建社群。

并且一个产品里面聚集的所有人都可以在产品提供的场景中形成连接,而非单一场景与社群的对应关系,在场景中提供服务,从而将场景落地。

现在很多O2O产品比如上门家政,就只是提供了一个服务,让家政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本质上只提供了服务,没有社区属性,不具备承载社群的能力。但如果有一个社区叫做给家政服务人员打分,即家政服务版的大众点评,并且可以形成讨论,那么这个社区就是为了找更好的家政服务,找家政服务、评价家政服务人员是场景,那么社群就会在这个社区上面形成。

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社区是可以让人具备虚拟身份的,这点要识别清楚,所以才会形成社群。否则如果不能够提供虚拟身份的平台,他是没有办法形成社群的,因为无法支撑场景,就像为什么比如手Q、微信这些大的平台上或有那么多不同主题的群,那就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份是OK的,无论是的还是虚拟的,都可以让大家形成连接聚集到一起,并且有机会认识和交流。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虚拟养老 虚拟养老院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34-01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2009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1.67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每年新增老龄人口将达到800万,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汹涌而来的白潮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各种影响,也对传统的养老模式发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即“未富先老”,经济上、组织上和管理上的准备都严重不足,中国的社会养老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老年人口的基数大、老化速度快、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决定了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道路。[1]

随着“4+2+1”和“丁克”家庭的不断增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养老和经济能力有限的矛盾愈发凸现。而机构养老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养老设施和服务人员不完备,许多地方出现人多院少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收费与质量等问题,让一些养老机构陷入了“人去院空”的窘境。显然,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都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历来是养老的一个主要载体,家庭养老是中国居民的模式。但是,随着中国家庭户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正面临新的挑战。

虚拟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实践中逐步为人们所认可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网络为依托、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虚拟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互补结合。

虚拟养老相比传统服务机构具有更加快捷多样的销售渠道和信息平台,消费者能够随时查询信息并享受人性化的定制服务,切身感受“物”美价廉。

建立虚拟养老院,利用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在老人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可以给信息服务拨一个电话,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虚拟养老院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体运营,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通过虚拟养老院的运作模式的探索,最终能够实现降低政府养老成本、减轻子女养老负担、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虚拟养老院将企业虚拟化,不受规模限制,不占用土地,充分利用信息空间,运营成本低,风险小,服务收费与其他养老机制低,消费者容易接受。提供即时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符合老人心理需求,与家政公司相比,呼叫和选择服务更方便快捷,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信息平台高效管理,掌握客户详细需求信息,提供服务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项目全面,数十项服务惠及人文关怀,服务全程监控,有保障。

虚拟养老院开启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创新在于消除传统养老院的基础设施成本,降低传统家政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浪费,找回养老行业失去的利益,即细分市场,按需满足,以技术优势代替大量的用地用人投资,并将利益通过优质低价的方式还给市场。

初期将目标顾客定位为中低收入缺乏照顾的老人,通过广播、报纸、上门、活动等较低成本宣传接触顾客,从服务项目、质量、渠道、品牌、人员、定价等方面差异化,形成独特优势,确立以“高效”、“专业”、“低价”为卖点的“负责的居家养老”的服务定位,规避与传统养老院和家政服务机构的竞争。充分利用虚拟养老的投资潜力和社会支持,建立信息网络和公关网络,配合不同的渠道做不同的服务包装,确保服务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适当调节价格,以低投入换取高增长。同时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改进信息平台,从基础技术过渡向更优技术。在人才方面,引入的同时更注重实践中培养新人。

虚拟养老院的设想和建立,加强了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同时营造健康老龄化理念,重新构建大众的老年观念。虚拟养老充分考虑了老龄群体的养老要求,这对于我国今后的养老问题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9

消费由人产生,商业区和社区是聚拢人的重要场景。近几年,团购网站的兴起使得互联网渗透到了商业区消费的大多数领域,诞生了美团、大众点评等明星公司。而在社区这一场景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陆续涌入,借着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的东风,掀起了一场名为“社区O2O”的创业大潮。

这些创业者围绕社区,从超市、外卖、物业、家政服务等垂直领域切入,甚至连开锁、维修、保洁这样的小生意也成为他们跑马圈地、寻求整合的目标。

社区O2O创业者的普遍做法是:用APP聚拢消费者,通过合作笼络商家,再加入自身的服务使其形成闭环。虽然与团购相比,社区里的商家和用户比较分散,线上线下连接的难度很大。但多数社区O2O创业者认为,这一领域也有机会诞生出像美团、大众点评一样的平台。

未来,社区里的居民可能通过一个APP,足不出户就完成所有的社区消费行为。平台因拥有社区商家和消费者的数据,从而具备触达和影响他们的能力,除了从导流(量)、促成交易中获取提成外,平台本身还蕴藏着巨大的广告价值。

参与掘金者,除了为数众多的创业公司外,还有百度、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因为社区O2O包括的品类众多,地域性很强,流量主要来自线下,所以短时间内这场较量还难见分晓,市场上会呈现出多股竞争力量盘根错节、相互交叉的局面。

随着跨品类、跨区域整合的进度加快,社区O2O领域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当年团购“”的局面。不同的是,社区O2O的团队更多,淘汰过程更加惨烈,或许形容为“千团大战”更为合适。到时候,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的团队会被清洗出去,幸存下来的,将被装进一个新巨头的业务口袋里。 创业公司赛跑

社区商业受到互联网创业者如此追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根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的相关统计,2013年中国家庭服务业有从业企业60多万家,从业人数约2500万人,年产值超万亿元。如果把社区周边的餐饮、超市等业态也算上,总量将更加庞大。

今年初,已经有一些项目在这个市场上脱颖而出。5月,社区APP“叮咚小区”对外透露拿到了1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6月,社区服务运营商“彩生活”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这两个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项目,只是社区O2O地图上的冰山一角。一位投资人告诉《财经》记者,社区O2O领域的创业团队数量众多,目前已经拿到投资的就有几十个。

《财经》记者观察发现,社区O2O的创业团队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的小区数量多,智能手机普及度较高,是社区O2O服务试点的最佳地点。

因为要与社区周边的商家谈合作,要从线下挖掘潜在的社区用户,甚至还得自建地面物流队伍,所以社区O2O的模式普遍较“重”,地域性差异又导致其复制难度很大。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创业团队都会以某一垂直品类作为切入点,比如做社区超市的社区001,做外卖的生活半径、到家美食会,做家政的云家政,做物业的彩生活和社宝网,当然,也有最开始就尝试做综合平台类的叮咚小区和小区无忧。

这些创业者深耕的每个类别也都有成熟的硅谷模式可以参照,比如Instacart(社区超市)、Nextdoor(小区社交)、(家政服务),后者都已经拿到了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级别的融资。但多数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创业者表示,因为中美两地社区形态和生活习惯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单纯复制硅谷模式成功的几率很小。

在做社区O2O的商业模式选择时,以社区001为代表的小型创业公司,更像是一个本地化的开放平台,所有的商品都来自下单用户社区周边的大型超市,由社区001提供1小时快速配送的服务。

社区001的CEO邵元元对《财经》记者表示,在社区超市方面,社区001已经形成了和电商巨头们差异化竞争的态势,短时间内并不害怕巨头们争抢自己的地盘。“他们还在说O2O概念,我们已推进了三年。”邵元元目前正在把业务范围扩大到更多的一线城市。

与社区001一样,生活半径目前也处在快速扩张阶段,但外卖这一市场的竞争状况有点激烈。阿里旗下的淘点点、百度旗下的百度外卖,还有美团外卖,以及今年5月被大众点评网8000万元入股的外卖网站“饿了么”,均涉足其中。虽然这些业务并非巨头们的主投方向,但再小的骆驼也比马大,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少创业团队已被迫出局。生活半径因为做得足够深入,不仅生存了下来,还成为上述巨头们的合作伙伴。

生活半径的CEO徐伟昊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讲其他概念,就讲快,45分钟保证送到。”为了在配送环节建立起足够高的竞争优势,生活半径把30%-40%的支出投到技术上,用来优化流程和节点。

目前,百度外卖等平台已经把部分订单的配送交给生活半径来做。徐伟昊认为,创业团队一定要做到极致,才能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不管是社区001还是生活半径,都把成为社区O2O综合平台当成了自己的最终目标,超市和外卖只是它们达成目的的手段。徐伟昊说:“我们要切入社区,获得用户,在此基础上搭建平台、提供其他服务,到时候就能体现自己的渠道价值和媒体价值。” 社区入口之争

“社区的媒体价值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邵元元告诉《财经》记者,从公司创立至今,他们没有花一分钱用于市场推广。他认为,巨头的流量对社区001“没有价值”,社区001需要更加精准和本地化的流量,而这些流量的最佳入口在社区,而不是线上。

在社区做活动、立展牌、发传单,以及在合作商家放置二维码,是社区O2O创业者聚拢用户更有效率的手段。以超市和外卖品类为例,团购是把用户带到店里去消费,社区O2O做的事情是把店带到了用户家里。而在社区这个决策场景和最终的消费场景里,广告、口碑往往是影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

这就是说,对社区O2O来说,O2O不仅仅是Online To Offline,把线上的流量往线下的商家导;O2O还是Offline To Online,从线下获得用户,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来服务用户。

但无论从哪个垂直品类切入,社区O2O的所有服务最终都会被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这个平台会成为社区商业的入口,起到聚集消费者和分发流量的作用。在这样的平台真正出现之前,每个创业团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社区O2O的主角。

除了超市和外卖,家政、物业也是创业团队扎堆的两个重要领域。

云家政是一家从上海起步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其联合创始人孙黎告诉《财经》记者,云家政用了很长的时间去积累家政商户资源,目前在上海已经与近1000家家政中介达成了合作,旗下拥有超过11万名的实名制阿姨(家政服务从业者)。在做精家政服务之后,云家政计划向其他品类扩张,希望能够成为社区的重要入口。

成立于2002年、今年6月上市的彩生活则把突破点选在了物业服务上。其控股公司花样年的董事会主席潘军认为,地产毛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转型社区服务、盘活物业资源、挖掘“房产后市场”是房地产企业最好的出路。“社区消费才是真正刚性的消费。2012年,彩生活服务集团服务的人群约400万,400万人口一年的总消费接近500亿元。我们不想让这500亿元的现金从我们门前流过。”潘军说。

与彩生活做类似事情的还有一家名为社宝网的网站,其CEO陈兴文告诉《财经》记者,社宝网的模式比较轻,通过与大量的物业公司合作而非资本收购的方式来进入社区。社宝网帮助物业公司搭建服务平台,对接周边商户。

陈兴文认为,要做社区O2O,物业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过去物业和业主的关系是对立的。业主认为,你收了钱,但是没有提供服务;而对物业来说,自身没有造血功能,所以只能通过压缩开支来勉强生存。”社宝网要做的便是改善二者的关系,帮助物业进行商业化。一旦做到这一点,“社区就是一座金矿”。

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巨头也已经意识到了物业公司在社区商业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久前,万科地产宣布,开始在旗下十几个小区上线“云上城”,这是一款智能APP,包含一键开门、快速服务、物业账单、社区商城等多项功能。

在上述创业公司和房地产企业的势力之外,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的积极入围也让O2O平台最终鹿死谁手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阿里旗下的天猫物流事业部曾在2012年10月推出“天猫社区服务站”,2013年又将之划归到菜鸟集团,据称目前服务站的数量已超1.3万个,分布在全国64个城市。在线上,淘宝生活服务也耕耘已久,服务项目涵盖了多个类别。

京东也在社区电商进行了布局,宣布与万家便利店合作,打通库存和供应链,打造“1小时生活圈”;而在银行界,民生、兴业、中信、浦发、平安等也在2013年纷纷试水社区银行。有报道称,民生总行将投资300亿元推动小区金融战略,目标是三年要布局1万家。

小区无忧的CEO唐皓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这些玩家以什么方式切入社区服务,“最终多种模式一定会进行融合”。

所以,小区无忧和叮咚小区从最开始就想打造一个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社区平台,但因为涉及面太广,这些服务能不能黏住用户还有待观察。

亿瓯网联合创始人、O2O分析师黄渊普告诉《财经》记者,把诸多的切入领域按照用户使用的频率划分,高频的服务(比如超市、外卖)可以带动低频的服务,更有机会发展成为平台。而且垂直整合的优势强于浅层铺开,扎扎实实做好线下服务,才有可能成为社区O2O的未来入口。 行业洗牌在即

眼下,社区O2O的创业大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也存在创业团队功能重合、投资重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而且,大多数项目的盈利空间小,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为其发展蒙上了一层阴云。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行业大整合,将会有一批创业项目应声而倒。

为了完成闭环、把控服务质量,超市、外卖这些领域的创业公司,很多都建设了自己的配送队伍。往往在一个小区,经常能看到好几家公司的配送人员来来往往。众所周知,配送环节的人力成本、沟通成本很高,商户提成和向用户收取运费很难覆盖成本。特别是在外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创业团队的这些“人力重资产”就会成为拖累。

除此之外,在十几个垂直品类下面聚集了上百家的创业团队,其功能重合问题也不容忽视。很多团队在同一个地区做同样的事情,形不成差异化,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往往是一种模式火了,就会有无数的团队跟风效仿。一旦有明星项目出现,利用资本和品牌快速整合市场,模式相近的团队将面临很大的生存难题。

生活半径CEO徐伟昊告诉《财经》记者,在其公司创立伊始曾经认真地研究过各个品类的消费频次、刚需程度和现金流问题。超市、外卖这些刚需品类,通过精细化运作,盈利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像物业、家政等低频服务行业,平台方很难把控服务质量,且形不成有规模的现金流量,倘若不能顺利向其他品类延伸,形成自我造血能力不足,风险就会加大。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决定创业团队成败的将是其服务能力。社区O2O的商品就是服务,服务由人提供,被人感知,因此一定不能忽视“人”这个关键因素。这也启示创业者,每一个冷冰冰的业务数据背后都有一张活生生的脸,每一次服务质量的好坏将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篇10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互联网+

正文:

前言:

众所周知,现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很多事情,比如购物、点餐、缴费等,可以说互联网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探究与创新不仅能提高业主的服务质量,而且还有助于物业行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高。因此,对该话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物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收支不平衡物业公司的服务收入与服务支出间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物业公司的发展。物业公司的服务支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人力资源方面成本投入占据的比例最高;而服务收入费用主要包括法定税费、物业服务成本及利润三部分。近年来,很多物业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转型与改革,然而收效甚微。在房价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一般小区的物业费仍然保持在原地,也有一些住宅小区试图在收费标准上进行调整,但遭遇到了多重阻力。有研究表明,2016年全国物业公司调价成功的比例不到10%,而绝大多数物业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依然保持不变,从而造成了物业公司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2、管理手段落后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起步较晚,在物业管理的经验和手段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一问题,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物业管理手段和技术,然而这些先进的手段和技术被引进后却显得水土不服,所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入职即上岗,更不用说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了。目前,我国物业管理的重点在于手工操作,在管理技术方面强调的较少,从而使服务效率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还有,大多数人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物业的主要工作是绿化养护、维修养护、秩序维护及卫生清洁等,从而导致了物业从业人员较为密集。3、沟通不足在物业市场逐渐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大多数业主存在着不满情绪。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存在不足,致使业主对服务产品信息了解不够。电话沟通和当面沟通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素质、时间、空间等),严重影响了两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效果。4、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已无法满足业主的需求。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相关场地、房屋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养护和维修,也有部分企业经营一些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特约维修、代缴费等,然而收益人群比较少,同时也比较简单。因此,产品单一也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存在着主要问题之一。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分析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融入了物业管理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分为O2O模式和B2F模式两种,下面本文进行进一步介绍:O2O模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O2O模式并不陌生,在各种媒体上都有这种模式的介绍。该模式应用于物业管理中,主要是借助社区服务电商平台,实现社区业主线下提货和体验,线上进行服务和商品的选择和购买。物业服务企业通过O2O模式,实现了线下服务与线上商业的相互补充,将消费直接送到业主的家门口,使业主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此外,还使传统模式下所产生的时间和交通等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B2F模式:B2F模式是指物业公司借助互联网将社会间资源(养老养生、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与自身相整合,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实现多方共赢的一种转型模式。彩生活物业公司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这也是物业公司跨界经营战略和物业管理差异化的典型体现。

(三)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上必然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创新中,一定要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因为物业基础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基础,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也是满足业主需求的根本,一旦物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依托房地产的物业公司,更应注重物业基础服务,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2、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价值链、产品、用户、市场及更大范围的商业变化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和用户思维等。

3、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天下没有最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最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句话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同样适合。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资源,尝试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物业管理模式,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4、加强资源整合和商业合作物业管理企业属于实体,本身互联网基因比较缺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距离社区消费群体是最近的。因此,物业公司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与众多商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物业公司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问题,比如收支不平衡、管理手段滞后、沟通问题和服务产品种类单一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血液和方向。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创新中,应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树立互联网思维、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和多种商业间的合作。最终借助互联网平台思维,结合自身优势,线下、线上资源的整合,打造一个多方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1]马云燕.“互联网+”背景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253-254.

篇11

上门送餐、上门美甲、上门洗车、上门家政……这些2015渗透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热词,标志着O2O到家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服务方式。

“懒人经济”、“网宅经济”酝酿的新型移动电商平台消费越来越火爆,继社区001、爱鲜蜂、雅各库克提供上门服务,京东到家攻势迅猛,美团、58和赶集、大众点评,就连360也进驻O2O到家服务市场。

然而,不断被深耕的社区O2O市场,一些同质化竞争的业态也不免遇到合并,甚至出现倒闭的“红海”。2016年伊始,社区O2O几家欢喜几家忧,出路何在?

本质:社区商业体系的去中间化

社区O2O,即O2O到家服务是指消费者在线上选择相应服务,由服务提供商或者在平台进行注册的服务提供者上门到家提供服务。

基于社区这个地理位置的生活服务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服务的本质并未因互联网的出现带来改变。但传统的社区服务通常由中小型服务个体以及物业对接,可能存在效率低下,无法达到个性化服务的要求等问题。

业内普遍将2014年当做社区O2O的元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的普及,围绕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近两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解决方式。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梳理归纳2015年社区O2O的企业与项目,发现其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维持传统社区服务经营实体,譬如家政、洗衣公司主动向线上迁移,借力互联网获得更快的增速,和更高效的运营方式。另一种,大多属于新兴的互联网创业者的作品,利用移动互联网自建新的平台,引入原本积累的用户流量,对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

实际上早在2010年前后,随着外卖O2O模式的出现,O2O已经开始落地社区;2011年7月云家政的上线,则标志着专注服务于社区的家政O2O开始出现,2012年到2014年先后出现的商超宅配、上门送洗以及上门美护等O2O下的新型业态,则继续扩大着社区O2O的服务边界。

据艾瑞咨询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2014年社区O2O市场的投融资事件占整个O2O行业的20.5%。当这些资本流入2015年的社区O2O市场,既曾造势“蓝海”风暴,亦不乏哀鸿遍野。

势头迅猛的代表当属58到家、京东到家等。58到家发力社区O2O市场至今正好一年,已经在全国数十个城市提供包括保洁、美甲、搬家等多项上门生活服务。58同城CEO姚劲波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未来3年将投入3亿美金,支持58到家业务。

京东到家则主要在消费频次高的商超和生鲜上发力。如今已上线商超、生鲜、外卖美食、鲜花蛋糕、医药健康、家政、洗衣和按摩美业等8个业务板块。京东到家的野心在于快速整合――整合大街小巷能提供品质商品和服务的连锁品牌商家,利用它们提供的库存资源,发动更多的社会闲散运力做配送,3公里内生活服务消费圈的商品实现2小时内送达。

大众点评也宣布推出到家服务,首批接入了美甲、美睫、推拿、洗衣、家政等品类,未来还将拓展美容、代驾、厨师、汽车保养等其他品类。

之前,大众点评专注于本地吃喝玩乐,主要以“到店”消费为核心。此次《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接触大众点评相关人士得到消息,随着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后,会加大力度进军到家服务市场,将用户使用场景延伸到了居家生活领域,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本地生活需求。

但2015年的冬天依然来临,整个O2O市场还是遭遇了资本寒冬。原本社区001、顺丰嘿客等明星企业的出现才让舆论意识到社区O2O市场的存在和其所潜藏的市场价值。如今叮咚小区倒了,尽管仍在上海坚持,但早已无力回天;嘿客半死不活撑着,倘若不倚仗顺丰的底子,可能也会大批关店;2015年10月社区001也垮掉了,最受舆论追捧的几家社区O2O公司接连折戟。

可以预见的是,在“懒人经济”的催化下,社区O2O因其切入了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的刚性需求,亦为消费者、服务商和平台商三方皆带来共赢。

目前,已经有多项服务可以提供上门到家服务,具体包括:家政、洗衣、装修、教育、按摩、美容、美甲、美发、厨师等。

易观智库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社区O2O本质上是社区的互联网化,特别是社区商业体系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通过整合线上线下两端资源,将线下的零售、物业、生活服务信息集成到线上,以社区为依托把服务推向社区居民,从而实现将线上流量导向线下商户。社区O2O对社区商业体系进一步去中间化,拉近服务和居民的距离,从而完成对社区商业模式的重塑。

两种玩法:做自营or做平台

服务质量,是社区O2O商业模式的核心。作为新兴经济业态,各家企业和项目的商业模式尚处于摸索形成阶段。

在各家力图抢占市场先机时,人力成本的控制与人力素质的提升,也成为现在以及2016年实践和探索的焦点。如今无非两种玩法,是单纯做好自己的平台,还是搞统一招募、培训的自营,轻重模式的问题,已经成为社区O2O创业者们最迫在眉睫的抉择。

58到家和河狸家在2015年的博弈,一定程度上展现着做自营和做平台两种重、轻模式的优劣。

在市场推广上,58到家的美甲业务从2014年12月开始进行0元上门美甲服务推广;2015年1月,又继续推送“贺岁款美甲限时半价”活动。河狸家也是在2014年末推出“美甲套餐免费申领”活动,以及各种礼盒尊享等优惠活动。也就是说两家几乎同时开始“烧钱”补贴大战。

然而,两家走的商业路线完全不同。58到家的服务人员全职化比例较高,并通过招聘筛选、专业培训、底薪制度等,力图保证服务人员素质。这也意味着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保证服务人员的规模和质量。

反之,河狸家只做整合线下服务商资源的平台生意,几乎零人力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人员流动率较高的问题。但由于不掌握线下服务人员,因此服务人员的线上渠道使用率、到岗率、服务质量等均难以得到保障。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走访58到家办公大楼,除了58到家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最具特色的是各种课室的设立。透明的玻璃空间里,近三四十人一间课室,他们正在为对方模拟进行美甲服务。据58到家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姚劲波的3亿美元,很大一部分将投资于劳动者的招募和培训。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姚劲波财报时仍有表示:“58同城将继续加大对创新O2O业务58到家的扶植力度。”

58到家总经理郭义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介绍,负责美甲的丽人部在招聘时,除了招收有经验的美甲师以外,还专设了“白纸班”,即零基础美甲师,培训一两个月后便可上岗。“目前我们现有的美护、保洁、搬家等自营业务的服务人员,都是58到家的员工。”郭义说。

“一般都是由客服派活,工作完成后还会有客服致电用户询问体验情况。”58到家的美甲师常凝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由此可见,58到家对于其服务人员的把控力度较高,在服务监督管理方面要求更严格。

而与河狸家合作的美甲师吴悠悠则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河狸家有两种用工方法,一种是与美甲师签订劳务合同,给美甲师固定薪资;另一种只是签订合作协议,美甲师只是利用平台作为入口,赚多少均属自有。而大多数美甲师更倾向于选择第二种。至于后续追踪服务质量方面,似乎并未给出明确规定。

艾瑞咨询O2O分析师张毅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O2O企业与第三方进行合作,是目前普遍的选择。“自营太重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还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和控制力,否则很可能出现辛苦栽培的服务人员落跑单飞的情况。”

但郭义认为58到家在这一年的摸索当中,有几点判断都将预示着2016年社区O2O领域的发展趋势。首要被郭义强调的就是:服务“标准化”。“服务要标准,越容易标准越好。”郭义举例58到家的家政服务在培训中会有详细的步骤指导和最终成果要求的明细。

其次就是刚性需求能够被重复激发。“有一个阿姨上门3、4小时可以把房间收拾的像新的一样,这个需求可以被重复激发。”在郭义看来,补贴战不是长久之计,只是在一开始为用户营造服务场景,最终的目的自然是通过良好的服务体验,让用户形成这一消费习惯,从而心甘情愿地被“黏”在平台上。

社区O2O的线下业务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自营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服务质量,弊端在于不仅会让整个盈利模式变“重”,且容易与线下已有的实体小商户形成竞争吞并的态势,而中国市场庞大,各个城市都要有绝对掌控力,易分散企业精力。

张毅提出,效仿中国移动客服的方法,O2O企业可以有统一的管理、设定统一的服务标准,但服务人员可以不必招入公司旗下,以减少公司的人力成本,也能加强服务监管。

幕后靠山:BAT布局这盘棋

随着O2O市场资本寒冬的冲击,投资、并购接连发生,汰洗过一大批O2O创业泡沫之后,许多O2O企业纷纷寻求BAT作为靠山。即使是实力不错的O2O小巨头们也开始抱团取暖,合纵连横的背后依然躲不过BAT的运转与操控。时至今日,BAT已然成为所有细分领域的绝对领导者,2016年的棋局已经开盘。

张毅指出,2016年百度、阿里、腾讯三方将继续以资本、技术、用户等为纽带向出行、餐饮、社区、旅游、教育、医疗等O2O各个领域不断完善着各自的生态链条。

BAT在社区O2O领域的布局,2015年最受瞩目的合并当属58和赶集。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及4.122亿美元现金。至此,中国两大生活服务类信息平台牵手。

58同城的背后实际上是腾讯,2014年腾讯通过投资已经获得其19.9%的股份。58赶集合并后,腾讯通过认购58新发股票,占股比例增加至26.36%,一举成为最大的机构股东。这也意味着,三大信息分类网站中的前两大58、赶集都已归入腾讯麾下。

随后的卡位战愈演愈烈,阿里60亿元重新启动了当年收购的本地生活信息平台,打造了“新口碑”,本地生活成为2015年O2O大战兵家之争最激烈的一块阵地。彼时,美团、大众点评仍在缠斗,美团甚至号称要做BAT之后的第四极。然而百度的200亿元追资糯米瞬间将整个市场推向一边倒的局面,也倒逼促成了腾讯阿里携手合并美团点评。

BAT三大巨头布局生活信息服务类平台,背后最终的目的是在抢夺各类社区O2O上门服务资源。

58同城旗下的58到家,辛苦耕耘一年。目前自营家政、搬家、美业类上门O2O服务,也在引入其他一些垂直细分类的上门服务社区O2O团队。腾讯此时大可坐收渔翁之利。

百度则通过投资百姓网深耕于很多垂直细分类的上门生活服务,全面开放自己的社区O2O生态体系,自营百度外卖,并打通百度糯米、手机百度、百度地图三大入口体系。

阿里的口碑网是后起新秀,但也正在全面吸引商家入驻口碑网,同时并入淘点点这个外卖服务。

篇12

关键词:社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发展优势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技术作为推动的电子商务革命性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社会生活和经济模式正经历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革命。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消费模式也必将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以家庭为基本服务对象,以满足家庭用户各种现实要求为目的的新一代互联网商业模式――社区电子商务,以不可抵挡的趋势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1 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概述

1.1 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1.2 社区电子商务概述

社区电子商务是以成片的物理社区单位或多社区联盟为服务对象,针对社区住户,依托社区电子商务数字化网络平台,以“集成消费为经营理念”,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为目的商业运营模式。

2 社区电子商务发展的优缺势

2.1 社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社区电子商务模式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向广大居民提供操作上的方便性和简易型。这就要求这就要求每家用户都需要配备一台电脑,并且需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而如今大部分的居民都普遍存在着计算机水平低等现象,如何让对电脑不熟悉的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电子商务的行列中是普及社区电子商务的关键。社区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交易不同,传统的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球的消费者,对用户而言是遥远而且模糊的,难免会对其安全性有担忧,而社区电子商务面对的是明确的社区中的居民,商品的供应来源都是本地区每个用户都熟悉的大中小型超市以及零售商店,消费者不用担心产品的安全性。无论是传统的电子商务还是社区型的电子商务,都需要建立在技术和人才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才构建,才能使得社区电子商务稳步的发展下去。眼前社区电子商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更是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支撑其发展,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社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开发出适合开展的电子商务服务项目。这就对信息化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

2.2 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

2.2.1 产品和市场定位明确

由于社区电子商务针对的是固定的社区居民,提品的商家都是本地区消费者熟悉的超市,零售商店,顾客明确其产品的来源,这样便减少了顾客对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2.2.2 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

在零售方面,区分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社区电子商务在兼顾了其经营产品的同时,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产品,如大米,油盐,啤酒,饮料等。并且以往人们不敢购买的蔬菜、牛奶、水果等,这些社区电子商务中都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在社区社会化功能方面,社区电子社区电子商务还可以提供水电费缴、紧急水电维修、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现实了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功能。

2.2.3 顾客交流多,有利于建立互信机制

传统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群体都比较模糊,不同于社区电子商务是明确的居民消费群体,由于都是居住在同一社区,或是相邻区域的居民,消费者可以相互交流消费心得,相比起传统电子商务中顾客对商品的评价更值得信任,有利于建立互信机制,提高社区电子商务的知名度。

2.2.4 物流配送的便捷性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配送体系还不够完善,经常会出现收不到货物,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问题,而社区电子商务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消费群体集中,距离相对较近,可以进行统一配送,达到高效、快捷的目标,能在最短的时间为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3 社区电子商务实例

北京社区电子商务工程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它由北京市民政局牵头,依托首都的公用信息平台和原有的社区服务资源,到2003年年初,在169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169个社区服务网站,聚集了3000多家,14大类服务商。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免费注册成为会员后,就可以通过在家中免费上网或是小区专用服务亭以其唯一的识别码上网、打电话、或直接到社区网络服务站订购商品。目前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要提供社区居民经常需要的,重复购买的生活日用品,共约有1500种。包括蔬菜水果,粮油食品,副食调料,蛋糕,饮料水酒,乳制品等,以及日常百货用品,家用电器,以及一些家政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传统电子商务;OTO;社区服务

OTO即OnlineToOffline,是将线下销售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商家的店面。如此可实现线上揽客、线下服务,利用无限的线上时间和空间来节约有限的线下资源,达到成交和电子结算。OTO商业模式核心很简单,就是利用互联网将消费者带到实体商店中去,在线了解商品信息、取得优惠凭证,订立订单,直至电子支付,再到商家去享受商品及服务。并且将折扣、优惠、体验、试听等活动,及时、精准地推送给线上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增加黏合度、形成闭环、循环消费,由于交易都在线上订立,其效果可查。

“OTO模式立足抓准商户本地化的需求,并真正去解决需求。”电子商务本土化趋势不可逆转,而OTO模式更是必须从本土化切入,OTO商家所针对的客户大部分是周边群体,必须通过本地化营销手段,才能有实际效果,这是OTO的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如今OTO大潮中,垂直细分只是切入,最终成为规模化OTO平台才是最终目标。

一、社区OTO的基础

除京东、苏宁等已具规模的电子商务平台可成为OTO平台外,最有可能成为OTO平台的将来自社区服务。社区OTO区域化特征明显,即是大家的居住空间,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更是购物环节中的最小单元。社区服务则可成为OTO平台的市场切入点。

商圈集中的消费场所是OTO起步发展的基础,有人又有商,需要的是通过电商搭建消费渠道。如今OTO的市场发展趋于成熟,OTO已经不局限于餐饮、娱乐等本地消费服务。京东、苏宁等巨头正在集中精力抢占OTO市场主导权,小商家不具备与他们竞争的实力,社区OTO已成为中小创业者最关注的焦点。

社区服务OTO不能仅局限于消费领域,应当融入更多生活活动,发现并解决类似维修、家政等只能发生在社区生活当中的需求,社区服务OTO必须找到更多与社区活动的结合机会,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传统网络社区依靠OTO发掘潜在商机,生活类OTO给予创业者市场机会,通过以OTO形式为居民提供增值服务,社区物业可创造新的营收点。

生活类OTO将社区划分为单元,以提供生活服务为主项,所以“社区服务OTO”名称更贴切。社区服务OTO的服务模式大概划分为以下五种:

(1)社区广告营销。社区广告营销是通过在社区树立宣传栏,包括墙体外宣传栏、楼内广告牌,将社区公告信息与商家广告整合。企业利用宣传栏为物业免费通知公告,为客户商业广告。

(2)周边生活服务。以社区为点,覆盖范围为面,集合周边生活服务,包括饭店、美容、美发、干洗以及服务场所等,与现有的团购内容重叠。

(3)物业增值服务。物业与业主矛盾重重,传统的盈利模式已无法满足物业公司生存发展,更多的物业公司开始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增值服务挖掘新的营收点,在OTO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物业公司都在考虑基于OTO的转型发展。例如,深圳彩生活,就是典型的推出“0”物业费,通过将社区服务打造成精品及特色的连锁物业公司。

(4)网络社区论坛。很多如西祠胡同、化龙巷等地方网络社区论坛,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都是通过网络形式收集流量、聚拢人气,为民众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广告位出租、出售或者线上商品促销来实现盈利。

(5)社区交友及服务。逐步建立社交平台,增加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依赖信任关系开展更丰富的生活服务、物业反馈、社区信息交流等业务,类似微信朋友圈营销,但融入商业内容不应操之过急。

二、社区服务OTO的切入点

社区服务OTO的切入方式有两种“聚人气”和“聚商品”。周边生活服务、社区广告营销、社区电商都是从聚商品方向切入;而增值服务、社区论坛、社区交友及服务的切入点是聚人气。

相比来讲,以提供商品方式切入OTO,进入门槛不高,难度不大,但竞争激烈,寡头市场已初步建立,从这方面看,已提供本地生活服务更具潜力。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的物业增值服务,网络社区论坛已经摸索出一条可行的盈利模式,而社区交友还是一片蓝海。社交需求比消费需求更强烈,社交行为可以聚拢人气而消费行为显然不行,在用户数量少的大前提下,商业价值的体现就在于用户的参与和响应程度如何。社区社交平台的关键是吸引力,把人气聚拢后才能考虑开展其他服务。正因如此,我们更倾向以社区交友的形式切入社区服务OTO。其先天具备的社交元素在可以让更多的如居民技能发挥、互帮互助、拼车、社区公益活动等得以很好开展。

三、社区服务OTO的市场分析

本地化生活服务易操作,直接投资回报率相对较短和稳定,如外卖及家政服务等。消费类市场已被证实可行,如过去两年疯狂扩张的团购、优惠等。传媒企业在社区广告营销中可借鉴已成功的盈利模式,投入之后即可获得产出。而社区交友方式资金投入量巨大,回报率不确定,尤其是想将社区交友发展成为平台级别,则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对于没有品牌背景、启动资金不足的创业者来说,以社区交友为切入点的OTO还是暂缓进入,盲目进入无异于作吃螃蟹的先驱者,这方面叮咚小区就是一个先例。

四、社区服务OTO困境

不光社区交友发展困难,社区服务OTO所遇到的困境也不小,具体有:

(1)受众人群少。社区常住人口基本在一千到两千人,人数决定了单个社区的市场价值不够大。

(2)物业竞争。更多的物业公司已经发现OTO的潜在市场,而且迫切地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物业公司与OTO企业之间的业务冲突。

(3)电子商务企业市场竞争。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企业对社区服务市场存在隐性竞争。

(4)认可度不足,聚拢人气难度大。在无规模、无知名度,信任度不高的情况下,聚人气难度可想而知。

(5)社区环境不同,无法规范化,复制套用难度较大。限于成本条件,开发团队技术实力欠缺,不能满足需求增长的要求。

(6)吸引力不足,商户不够积极。相比较已经成熟的团购所聚集的大量消费者,社区服务OTO的用户量有限,对商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反应平淡。

(7)盈利遥遥无期。整个OTO市场都处于探索、投入期,没有稳定的营收,更谈不上盈利。

虽然负面因素众多,但不能否认其所表现出来市场潜力,当这个行业逐渐规范化、规模化后,必将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

五、社区服务OTO平台经营方式

例如,淘宝不断上线新业务一样,当社区服务OTO成为平台,可发展的业务也就多种多样。作为平台,开放是必须具备的,通过合作可实现居民、平台、第三方共赢的局面。社区生活服务OTO的地域性非常强,聚拢人气是其最核心的工作,腾讯可以立于不败就在于不可撼动的社交基因,想做社区服务OTO平台,社交才是最强立足点。

六、结语

社区服务OTO非常具有价值。商圈OTO与生活OTO都具备成为OTO平台级的体量,在团购和传统(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电商的培养下,商圈类OTO市场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而生活类OTO才刚刚开始,随着更多企业投身于此,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居民接受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互联网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同样可以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 O2O服务模式为智慧社区服务加速度[J].杭州(生活品质),2014(4).

篇14

关键词:延安市;产业选择标准;优势产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15-03

良好的产业组合能够带动整个城市的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其中,优势产业识别和选择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那些能够具备优势地位的产业而言,通常需要满足特定的技术原则,如关联强度大、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市场容量、具有较快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吸纳先进技术的潜力以及能够发挥本地拥有的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等。因此,本文围绕优势产业的技术特征,通过设定产业选择标准,对延安市主要的传统产业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和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选择标准

对于确定未来延安市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集群,需要先梳理出相应的重点产业,在此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构建产业集群,而对于重点产业的选取则需要从发展基础、成长速度、利润水平、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产业转入的可能性以及地方政府的战略愿景六个角度来理解,其中发展基础提供了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成长速度可以衡量产业发展潜力,利润水平则用来体现该产业的成长空间,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反映该产业在区域的影响力,相关产业转入的可能性反映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配套环境,而政府的战略愿景则用来衡量政府的资源倾斜(包括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1.发展基础

重点产业的选择和主导产业的形成,取决于当地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而且考虑到五年规划的短期性,很多要素并不能实现快速转换,因此发展基础构成了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具体地,考虑数据可得性和一致性,使用该产业营业收入占延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

2.成长速度

除了发展基础这一因素,还有一部分产业虽然发展基础较差,但是成长速度很快,这部分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生产要素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转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带动地区经济结构的转换。具体地,使用该产业营业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其发展潜力。

3.产业利润情况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产业发展是经济主体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抉择,当某个产业利润率水平持续上升,说明该产业存在发展空间;而当某产业利润水平开始下降,则表明该产业成长空间有限。具体地,通过考察特定产业的利润率水平来衡量产业发展空间。

4.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除上所述,重点产业还必须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些产业尽管规模和速度在当地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但其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同类行业中影响力却不断增加。具体地,使用该产业营业收入在陕西省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进行衡量。

5.产业转入的可能性

根据自身情况,围绕国家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结合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现实资源,考虑相关产业转入的可能性,具体地,采用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进行赋分。

6.地方政府的战略愿景

即使在发达国家,政府仍然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适时适度采取措施对相关产业发展给予影响与支持,确实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地,根据延安市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赋分。

二、备选产业分析

根据上述产业选择标准,对延安市主要传统产业(包括餐饮、酒店、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及仓储、建筑房地产、装备制造、食品、建材、手工艺、医药、家政服务)逐一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赋分,为下一步确定重点产业提供依据。

1.餐饮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餐饮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41.97%,在所有产业中增速最高;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97家增加到2014年的296家,净增加199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 285人增加到2014年的5 445人,增加就业人数4 160人;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0.09%上升到2014年的0.25%,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0.29%上升到2014年的0.76%。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餐饮业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但是餐饮业的利润率却在下降,从2010年的13.83%下降到2014年的13.75%。

2.酒店产业

2014年延安市酒店业企业511家,相比2010年的385家净增加126家;酒店产业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4 802人增加到2014年的7 830人,增加就业人数3 028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31 411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90 342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0.35%上升到0.65%;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20 005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29 832万元,年均增速达到23.57%,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36%上升到2.02%;与此同时,酒店产业的利润率也在上升,从2010年的13.60%提高到2014年的16.21%。

3.批发零售产业

2014年延安市批发零售业企业2 724家,相比2010年的2 034家净增加690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29 207人增加到2014年的33 125人,增加就业人数3 918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179 429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374 256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2.03%上升到2.70%;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869 86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 851 023万元,年均增速达到20.78%,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9.82%上升到9.35%;但受新兴电商的冲击,传统批发零售产业的利润率不断下滑,从2010年的11.63%下降到2014年的10.06%。

4.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2014年延安市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企业294家,相比2010年的242家净增加52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6 912人增加到2014年的8 059人,增加就业人数1 147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116 497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41 889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32%下降到1.02%;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390 67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529 334万元,年均增速为7.89%,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4.41%下降到3.82%;尽管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其利润率有所上升,从2010年的14.12%提高到2014年的14.95%。

5.建筑、房地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建筑和房地产企业数量从264家增加到401家,净增加137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2 827人增加到2014年的16 233人,增加就业人数3 406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191 053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430 759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2.16%提高到3.11%;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652 518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 559 897万元,年均增速24.34%,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7.37%提高到11.25%;但是受资源型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房地产价格回落,相应的其利润率亦有所下滑,从2010年的13.23%下降到2014年的12.61%。

6.装备制造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从432家整合到335家,经营主体减少97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3 432人增加到2014年的4 269人,增加就业人数837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83 932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64 425万元,年均增速为18.31%,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0.95%上升到1.19%;在陕西省装备制造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0.32%上升到2012年的0.59%;但是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红利,以及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延安市装备制造产业利润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2010年的10.73%提高到2014年的12.59%。

7.食品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食品企业从1 396家增加到1 695家,净增加299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7 369人增加到2014年的11 045人,增加就业人数3 676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22 754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02 530万元,年均增速为25.29%,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39%增加到2.18%;在陕西省食品制造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1.39%上升到2012年的1.52%;受国内消费升级对高端食品需求增长的拉动,延安市食品产业利润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2010年的11.62%提高到2014年的13.49%。

8.建材产业

2014年延安市建材企业627家,相比2010年的500家净增加127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1 192人增加到2014年的11 335人,增加就业人数143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38 831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68 308万元,年均增速为17.91%,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57%增加到1.94%;在陕西省建材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3.64%下降到2012年的2.69%;尽管如此,但产业利润率却从2010年的12.36%提高到2014年的15.22%。

9.医药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医药企业从1家增加到2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12人增加到2014年的449人,增加就业人数337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2 535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8 378万元,年均增速为34.83%,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0.03%增加到0.06%;在陕西省医药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0.13%上升到2012年的0.28%,产业利润率从2010年的6.00%略微下降到2014年的5.58%。

10.手工艺产业

在手工艺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延安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用传统民间手工艺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手工艺品合作组织日益壮大。粗略统计,延安市具有一定手工艺品制作能力的妇女达10多万人,其中以安塞县、延川县、延长县、洛川县最具代表性。在当地妇联组织下,各合作社定期为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妇女提供手工艺术培训,学成后她们既可专职创作,也可在种地干家务活之余创作,合作社则负责产品的开发、包装、销售等。目前,延安共成立了各类手工艺品合作社13个、公司3家,培训妇女手工艺骨干1 000多人,推动了延安手工艺品走向商品化、市场化和规模化,进一步提升了延安市的文化软实力。

11.家政服务产业

随着延安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为延安市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服务于个人或家庭的新兴行业迅速发展,同时面向一般居民家庭和个人的保洁、保姆等家政服务以其低成本投入吸引了众多创业者,许多新开办家政服务公司将目光瞄准了这一巨大的个人市场,开展诸如居室保洁、新房开荒、清洗家电等针对个人或家庭的业务。在延安市家政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拓宽市场发展思路,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家政服务企业效益和从业人员素质,增强家政服务行业综合竞争力;同时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建立和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制定行业行规及公约,规范家庭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2013年12月,延安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首批会员单位51家,涉及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社区卫生服务等各类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别,为延安市家政服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重点产业确定

通过对延安市传统产业的分析,探讨相关产业未来发展态势,结合延安市在陕西省的主要功能定位以及延安市的经济运行情况,从延安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成长速度、产业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相关产业转入延安的可能性、地方政府的战略愿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表1),结合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形成的一般规律,确定酒店餐饮、现代物流、建筑房地产与建材、装备制造、食品产业作为延安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重点方向,对于手工艺和家政服务业则可以考虑作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对待,并不一定要按照产业集群化的方式进行。

1.酒店餐饮业

根据上面的分析,餐饮业得分为三颗星,酒店业得分为四颗半星,考虑到延安市的实际情况,以及餐饮酒店产业的自身关联关系,拟将餐饮酒店业一起作为延安红色文化大旅游战略的重要环节,在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上协同推进。

2.现代物流业

如上所述,批发零售业得分三颗半星,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得分三颗半星,考虑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传统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因此,拟将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一起整合为现代物流业,如此不但有利于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还可以集中资源共同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传统物流产业运行效率。

3.建筑、房地产与建材业

在上面的分析中,建筑、房地产业得分四颗星,建材业得分三颗星,由于建筑、房地产与建材产业之间的天然关联性及其之间的相互依赖,拟将二者合并作为延安市“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如此既可以集中有限资源,又有利于政策的协调统一。

4.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根据上述标准得分为四颗星,是延安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环,亦是推进延安市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延安市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通过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实现技术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