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范文

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1)-0069-05

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用以为彼此提供服务。如今,在全球的主要发达国家,其经济重心发生了倾斜,逐渐开始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发达国家之中,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逾越了60%,甚至有一些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重几乎逾越80%。部分国家这一比重甚至接近80%。研究服务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迄今为止,我国的服务贸易蒸蒸日上,博取了长足的进步,规模及领域也在持续的扩展,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7.7%,远远赶超了世界服务贸易年平均8.4%[]的增长速率。1982 年,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仍暂处于下风,以 44 亿美元的数值落后于发达国家,而2015年到达7130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1980年的0.6%,增加到2015年的15.4%。尽管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始终持续着增长,但其发展的品质、服务贸易的总额、以及占全球的百分比同发达国家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与稳稳站立在世界服务贸易之首的美国相比,2014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仅仅占据了4.52%,而美国则达14.36%,是中国的3.17倍。在世界排名前10的服务贸易国家里,发达经济体占其中之8。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凭借其亘古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跻身服务贸易全球化的历程,扭转着列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这些现状都体现出当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仍然略低,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结构有待优化,服务质量亟待实现向更高的层次的飞跃。

二、我服务贸易发展的劣势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与海外交流的程度愈发密切,服务贸易市场的发展进程愈发迅猛,也获得了一些不同凡响的、令国人引以为荣的成就。然而,不可避免的,我国服务贸易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质量不高,发展迟缓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打开了一扇使人欢欣鼓舞的新大门,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服务业仍呈现着前进速度相对迟缓的状况。一方面体现在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在几个传统的服务业上,如交通运输、旅游、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或资源禀赋占于上风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然而若与发达国家作对比,仍旧存有相当之大的差别。在2015年,中国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第一次超过50%,但仍远远低于美国的比例80%。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活动中(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比重从2001年的12.36%下降到2005年的9.82%,从2009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到2015年增长至l2 .36%,中国服务贸易占据的比例始终不高。而由服务贸易的出口情况观之,2003年服务贸易出口占据的比例为11%,2014年减到了8.52%。与货物贸易所占的比重作对照,中国的服务贸易算占据的份额是比较小的。因此,从总的进出口量和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据的比例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比较迟缓,这也预示着我国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道路还很遥远。2007―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和比重均超过10%,其中2009年和2013年分别达到11.49%和11.48%。纵向比较,有了值得骄傲的进步;然横向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未能赶上其发展脚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还具有很宽广的提升空间和机会。

(二)我国服务贸易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目前世界服务贸易正向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目标演进,与科技相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术为技术措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长期以来是以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为主,现代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晚。我国的三大传统服务(旅游、建筑服务和运输服务),在2014年的进出口总计为3765.5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62.6%的比例,亦存在一些低比例的高附加值服务,如金融、保险等;从服务贸易地域发展情形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沿海城市以绝对优势走在前列,GDP比重的75%为北京的服务贸易所占据,中部和西部的部分二线或三线城市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非常低,甚至在一些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不到10%。从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状况来看,2015年出口方面,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9.47%、26.53%及8.04%,而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分别占出口总额的0.44%、6.67%及2.19%;进口方面,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3.77%、30.49%及1.55%,而计算机、金融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0.29%、1.60%及1.18%(如图1、图2所示)。我国这类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服务贸易结构已经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而发展步伐处于当今世界前端的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例如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萌芽,发展整体质量较低下,竞争力水平略低,因此导致现代服务业贸易在中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对世界水平而言,始终处于劣势,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得到转型和改善。

(三)服务贸易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我国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方面,关于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中央和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服务业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情况不够明确。举例来说,存在着中央、地方多头管理、统一贸易政策实行的难度很大、有关职能部门在职务上应尽的责任不够明晰、交叉重复、交叉分散行政等现象和问题。以地方政府文化产业发展为例,相关部门包括宣传办公室、文化局、广电局等,协调难度大,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固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部门种类丰富,应有尽有,也委实面临较为分散和多头经营管理的局势,但关键环节是要完善协调机制,不得仅仅局限于各自部门的利益,这样不利于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海内服务贸易行业在一定程度出现了制约竞争的商业做法,如存在一些行业的垄断现象,一些服务业长期依靠垄断而获得角逐的优势,这不仅是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损坏,还直接或间接致使这些服务行业的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明显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受到阻碍,从而制约了服务贸易布局的调整和健康的发展。

(四)服务贸易专业人才不足

现代服务业很大程度上属于人才的竞争,并且已经逐渐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愈来愈需要大量专业基础深厚且素质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以中国的汽车服务行业举例说明,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原国企车队的修理职员加入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职员年岁较大,致使知识结构无从注入新内容;另外一些投身于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是由新设的4S企业而来,人员知识布局与人才结构的不甚合理限制了汽车服务业的迅速成长。由于汽车行业的相对快速发展和相关培训的不足,也造成了汽车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我国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上占据了相对来说较大的优势,只需要经过简易而并不复杂的培训,即使文化素质及水平一般的服务提供者也可上岗。从业员工素质一般不高,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处于低水平,条件限制下,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活动。因而外向型及复合型人才在服务贸易领域内明显缺失,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削弱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五)我国服务贸易制度条例亟待健全完善

近年来,为了使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得到健全,我国加速了立法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触及服务贸易范畴的重大法律及法规,如《海商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注册会计师法》《律师法》《保险法》及《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这对于开放而整齐划一、竞争有秩序的服务贸易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效用。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服务贸易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差距。首先,我国服务贸易的立法尚未水到渠成,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这一工作还未大功告成。一些相关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些许服务贸易领域还存在着法律空白点,一部分重要的服务部门存在较严重的法律短缺现象;另外,已然存在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部分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比较模糊和空洞,缺乏具体实践的意义,这使得服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失去了法律依赖和保障。这就要求国家、同时也要求政府和公司企业都要进一步调整规划与完善,从而使国际竞争力愈来愈高。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起一个以对外贸易法为中枢核心的、统一、配合得当的立法体系。

三、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首先,服务业市场准入的程度要扩大和放宽,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提供服务和参与竞争的权利应得到许可;同时降低服务业的进入成本,为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摒除窒碍。其次,有步骤地把工作中心放在支持重点服务行业上,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生产服务行业。在目前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的情况下,应引导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融合,积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例如科研与咨询机构、第三方物流等,由此可以为生产型企业供给技术技能与咨询支撑;二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备先导性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服务业,主要囊括交通运输、教育科研事业和公共事业等,;三是市场前景辽阔,规模较大、收益较高的服务业,此类服务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例如保险、金融及通讯服务业等等;四是兼备能耗较低、技术含量较高和附加值较高等特性的服务业,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五是持有竞争优势强,资源禀赋,并且足以鼎力拉动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如旅游和会展业等;六是积极踊跃发展特色服务贸易模式,如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并融合制造业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浙江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创建了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行的模式,北京建立了为带动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竞争力水平,撑持“总部经济”的模式,天津以生a业为突破口解决服务供给不足困境的模式,大连“官助民办”软件外包模式为服务贸易模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上升空间,深圳为服务贸易发展另辟蹊径,创新供应链服务为中枢的战略平台等。

(二)加快布局调配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生产业发展进程相对落后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议政府引导加速服务业由消费向生产的转化,使生产得以从企业内部得到分离,从而推进服务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既要努力追赶发达国家水平,又要同发展中国家竞争,前赴后继地扩大具备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贸易出口,要与积极地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同步,着重强化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生物技术、国际物流、保险、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出口能力,引导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均衡发展,使资源逐渐向具有多样化、高效率、低成本特点的高端服务贸易靠拢,构筑一个以供给链服务为核心的整合型对外贸易全程服务平台,通过为中小型服务企业提出解决方案,使外贸交易成本下降,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业,使我国服务贸易层次得到提升,也使对高端服务日益提升的需求获得满足。同时,进一步重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服务贸易在提升经济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企业融资体制,以相关政策来给予规范和引导,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与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促进发展的步伐。

(三)优化服务贸易管理方法和手段

首先,将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从一方面讲,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服务业市场的准入制度,维护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对于新型服务业的关键支撑和发展,政府部门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实行有利于其发展的战略,鼓励服务标新立异,调动服务贸易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遵守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市场在服务贸易范畴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一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应依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变更进行调整。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增强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在现代化服务业的关键支撑下,选择一批潜在优势或实力的企业,通过鼓励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方式来进行定向扶持;进行定向扶持;并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节奏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非国有经济涉足和参与服务业的竞争加以鼓励、加快各类企业联合重组来抓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集团等方式来提升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使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议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相结合,坚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偕同发展的战略方针,使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发挥货物贸易总量优势,带动服务贸易发展;使服务贸易高附加值优势得以施展,货物贸易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得以提升,货物贸易价值链得以延伸。最大程度上追求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后,服务贸易的总量增长应与其结构的优化相结合。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加速度较迅猛,然而服务贸易部门间发展不协调,如在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持有异常突出的竞争力,而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文化等方面较为薄弱。建议促进服务贸易各个部门的协调稳定发展,实现服务贸易总量的逐渐增长,使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注重服务贸易人才的大力培养

为从速改善我国高质量的服务贸易人才适用性差且人才匮乏的现状、解决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建议加大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鼎力扶植各种层次、各种门类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育工作,特别是服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建议多管齐下,实现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三方共同参与的机制。一是在高等教育中增强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意识与观念,引领学生改变择业就业观念,勉励学生积极投身服务贸易行业的同时,根据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细化专业方向的培训,动态设置各类专业课程,以栽培国际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为宗旨,注重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提高,培养能适应全球化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等高质量人才,不但要在理论知识、外语使用和服务技能达到要求,同时,还需要熟知和把握先进的管理知识,熟悉服务行业的宣扬与推广。二是相关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学生的实习训练基地,还可以将其业务融入高校的服务贸易专业课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培训课程体系,提升培训层次和水平;在对现有从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上,既要包括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相关WTO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熟悉,又包括对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快培育高端服务贸易技术人才,进一步创立激励机制,大力创设和构建国际服务业人才队伍,减少高端服务贸易的流失。三是踊跃地大力引入当前我国紧缺型的服务贸易高端技术人才,设立服务外包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战略,拓宽引进渠道,坚持开展“海外引智”工程,多渠道、多方式地引进能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服务业专业性先进人才。聘请海外出类拔萃的杰出服务贸易人才归国进行全方位指导或开展讲学活动,议定各类优惠制度及政策,提高对国际服务业尖端先进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力度引进国外谙熟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并且具有多年从事服务贸易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五)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建设

因服务贸易触及到服务业的各个行业,建议逐渐完善和落实该行业和其他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转变当前以部门规定来规范行业发展为主要途径的情势,落实以法律为重的行业规范体系的建设,进而为服务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加强规范力度,贯彻使服务贸易真实彻底地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策略。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属于无形贸易的这一特点,使得对服务贸易的管理控制不能简单地依靠关税或配额等手段来进行,而是要依靠适应的贸易体制和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调控。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提升阶段,面对着愈发激烈的国际市场角逐。因此,建h继续完善服务贸易体制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行业的竞争秩序和为服务贸易的稳步前进营造尽善尽美的政策环境。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体系,以落实统一和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方针和集中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部门协调部际委员会机制等。在不违背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和协议的前提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取得的服务贸易立法上取得成就的宝贵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建立“圆桌会议”制度举措,使其成为联邦政府服务贸易无可取代的权威的经验。另外,统筹协调发展服务贸易,防止多头管理的紊乱局势出现,加强对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已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检查并进行修正和增补,从而适应服务贸易长足发展的需要,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体系,使其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胡心宇.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3,(27):66-69。

[2]焦晋鹏,杨慧瀛,齐福.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3,(4):26-33。

[3]李晓峰,左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4)38-42。

[4]刘文奇.我国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分析[J].商业经济,2013,(2):59-60。

[5]罗丽英,刘柳著.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60-66。

[6]徐晓玲.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7):151-154。

[7]杨振.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3,(9):24-25。

[8]张畅,杨瀚森.中国服务贸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3):37-38。

[9]朱宏达.浅谈中国服务贸易[J].中国外贸,2014,(2):11-11。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Suggestions

QIN Yifei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篇2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实际情况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在服务贸易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到国家,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业仍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几乎占据着服务贸易行业的一半以上。基础性运输服务,是我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贸易行业,运输服务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发挥着支撑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国际服务贸易在国内发展的不足

(一)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十余年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增长速率达到了16%,出口量平均年增长为6%,是国际上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但我国在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明显落后。

(二)服务贸易体系没有形成平衡的结构

服务贸易行业是在世界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产生的新兴行业,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服务贸易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自21世开始,整个世界范围内保险行业、金融行业部、技术服务行业、数据处理行业、通讯服务行业、广告业行业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服务贸易已经明显失去竞争优势。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过于依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服务贸易的弊端更加明显,虽然以运输、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信息服务等领域没能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三)没有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

发展到今天,国内尚没有出台关于服务贸易方面的完整法律,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对外贸易法》等,但这些法律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够完整,没有形成系统。很多服务行业像电信行业、旅游行业等,至今缺少立法,没有构建与行业配套的相关法律;国内政府部门在对国际服务贸易纠纷处理时,基本上依靠自上至下传达的红头文件与通知来化解矛盾。而依靠这种方式势必会产生很多问题,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大多十分宽泛,配套的相关法律条款处于空缺状态,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过于抽象,普遍立法层次不够高,缺乏可协调性与可操作性,受国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制约,国际化水平较低,因此难以对需要保护的服务行业给予真正有效的保护,而且和别的国家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容隐发生纠纷。

三、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开放与保护相结合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国际贸易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更好的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技术,拓展新的服务贸易渠道与行业,从而带动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向世界先进行列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行业的水平与竞争力。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起步晚、水平低,但很多服务行业已经萌芽并在茁壮成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前景更好。由于服务贸易行业的性质独特,目前国际上还有很多国家都没有固定的相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这也导致了国际服务贸易机构无法协调统一各国家的服务贸易政策,这也形成了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贸易各方更多的通过谈判来协调合作条件、达成合作协议。我国是世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因此,我国在制定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上,也考虑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服务贸易原则与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互惠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服务贸易谈判将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形式。

(二)优化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急需摆脱过于依赖传统的旅游、运输服务业的现状,加大对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投入,扶持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网络咨询等现代服务行业,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渠道,大力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优化整体行业结构,进而推动我国服务行业的产业升级,使我国服务贸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深化对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改革,鼓励与加强对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积极引导传统行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我国传统服务行业的经营与发展水平。

(三)优化政府管理机制,加快行业体制变革

21世纪以来,我国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强调:必须“加强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大力改进”,“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在此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对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等都予以了最大化的公开,这就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清除了很多不合理的障碍,方便国际服务业企业了解我国当前服务业市场的现状,有利于我国服务企业寻求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

四、总结

总体来看,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飞快,但对外贸易的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我国就已经跃升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虽全球排名第三,但贸易逆差并没能得到根本性好转。因此,要想消除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首先必须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这就要求我国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与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施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3(08).

[2]王小玲.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18).

篇3

[关键词]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依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1)过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性存在:通过一成员的法人在另一成员境内的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由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服务贸易涉及范围很广,根据IMF编制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11个部分:(1)运输:(2)旅行;(3)通讯服务;(4)建筑服务;(5)保险服务;(6)金融服务;(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8)特许权的使用和许可费用;(9)其他商业服务;(10)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11)别处未包括的政府服务。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2.05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443.52亿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1020.40亿美元。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45.67亿美元。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 730.14 亿美元。从1990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8%,其间增长了13.12倍。1990年~2004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每年增长8.71%,我国的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就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而言,2004年出口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8%,进口仅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无足轻重。

二、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出现逆差。1995年为-60.92亿美元。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依次分别为 -56.00亿美元、-59.31亿美元、-67.83亿美元、-85.72亿美元、-96.99亿美元和-39.32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增加的情况下,贸易逆差的增加总的比较稳定,但并没有改变不利的局面(2005年上半年逆差缩小,但由于时间较短,难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得以改善)。

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通常使用两种指数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比较优势指数(NER)。前者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TC的绝对值小于1,当其值为正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当其值为负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弱。后者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

王国安等(2005)计算了1998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各年TC指数依次为:-0.05、-0.09、-0.08、-0.08、-0.08、-0.07。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无论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结果还是从比较优势指数的结果看,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体上都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总进出口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位是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2001年~2004年旅游和运输的进出口(除2003年的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均超过60%。扣除其他商业服务,其他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出口所占的比重却比较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

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反映了服务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来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产业结构。2001年~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服务贸易的逆差则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领域。近年来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进口增长比较明显,比重逐年增加,成为贸易逆差主要的新增来源。而其他服务行业的进出口变化不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或资源密集型服务,进口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尽管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出口也有所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无论是从总进出口结构看还是从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看,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都处于比较劣势。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

3.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1998-2000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3年平均值,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为13.2%;超过5%的只有社会服务业,为6.1%;其他行业都很低,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3.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2.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0.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为0.2%。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然而于商业性存在方面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尽管运输业中的海运运输和速递业务、会计服务业和分销业中的零售业已有很高的开放程度,但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4.是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和《律师法》等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立足比较优势,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国际产业体系中的定位理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专门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等优势行业倾斜,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使我们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一国要确定自身的对外贸易优势,仅仅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竞争优势。为此,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必须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重点发展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服务。与此同时,应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提升各种服务的内在价值。

2.合理利用WTO规则,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逐步开放零售服务业、物流运输、电信、银行业、保险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服务。中国应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开放问题上,采取有计划、逐步开放的灵活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WTO规则和条款,实行渐进的开放政策。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TS),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在GTS原则下,我国应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的处于劣势的服务行业,根据李斯特的幼稚产业理论,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加以保护,进而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同时,按照入世承诺和各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优先开放一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行业。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与国外同业的充分竞争,发展和壮大这些行业。利用率先开放的服务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滞后开放的服务行业发展,从而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3.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大部分服务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十分严格,国有企业占绝对主体地位。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完全形成。

国有资本垄断大部分服务行业,由于缺乏竞争,其结果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服务价格高,创新不足,服务效率低下、透明度低。近年来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仅限于在原有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开展竞争。但效率提高并不十分明显。垄断行业的改革必须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以促进竞争为手段,不断增强服务业活力。

篇4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1(C)-0278-01

引言:旅游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较具有天然的创汇优势,因此我们有必要清楚的了解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旅游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本文就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总规模(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7.69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07亿美元,同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也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58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74倍。

我国从2009年开始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了逆差,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2009年逆差规模为40亿美元,2010年逆差进一步扩大到91亿美元,我们应对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引起重视,因为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而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占中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重,也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中国要扭转服务贸易的长期逆差状态,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不规范,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旅游立法滞后,立法体系尚未形成,立法层次低,现行的旅游服务立法全部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范,还有一些是地方性法规和内部规定,这使得这些法规的法律效力下降,对旅游市场的约束力较低。导致了旅行社违规现象普遍,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而且有损我国国际形象。主要表现在强买强卖、随意加收费用、更改旅游路线、欺骗顾客购买质次价高的旅游纪念品收取回扣等现象上。

(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落后,自主创新意识薄弱。我国旅游企业经营手段落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旅游市场的能力不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而我国从事旅游服务贸易的企业却未能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以及宣传旅游服务项目和产品,这使得企业成本高,效益差;旅游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意识薄弱,旅游产品开发没有规模效应,存在“撒胡椒面”式投资开发导致旅游产品雷同等浪费现象。

(三)旅游资源开发过度,保护力度不够。我国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有的地方资源开发不合理,不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盲目采取大力招商引资的办法予以开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人造景观水平低,不注意景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景区的整体旅游价值下降。有些旅游区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只顾旅游收入的增长,不重视区内配套的环保卫生设施建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健全旅游法规,强化行业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旅游立法力度,并根据WTO规则补充、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旅游服务立法,建立起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规范旅游市场行为,约束国内旅游企业的行为。全面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旅游者的消费环境。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自主创新意识

现代科技对旅游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旅游企业要积极引进和运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如目的地信息系统、饭店管理系统、计算机预定系统、销售现场系统和银行结算系统等,增加服务的科技含量,提高效率。另外企业还要加强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其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旅游。

(三)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对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制定合理规划,重视区内配套的环保卫生设施建设,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处理废弃物,尽快达到国际标准,一方面保证了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改善了旅游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

(四)加大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

国际旅游业不仅需要一支在理论知识、外语运用和服务技能上达到相当水平的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同时还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懂得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熟悉国际旅游和善于旅游宣传促销的管理人才,要建立和健全旅游人力资源的开放和管理机制,改革现行旅游专业教育体制,使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机制更加健全。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学

作者简介:陶玲(1988― ),女,汉族,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李彦勇,郭昌欣.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对外经贸实务.2006.(6).

[2]袁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0.(22).

[3]沈月荃.我国旅游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视角.2011.(3).

[4]张莉.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2007(2):56―58.

篇5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 竞争力

所谓国际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是相对于国际货物贸易(International Goods Trade)而言的,在国际间进行服务的输出与输入的贸易形式。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因国际货物贸易发展而产生并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和旅游等无形商品贸易;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除了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传统服务贸易之外的新兴的如劳动力输出、卫星传送、咨询及通信等无形商品贸易。人们日常提及的及本文所论述的是广义上的国际服务贸易。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服务贸易而言,虽然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展迅速,结构得到调整,但始终无法摆脱巨大的贸易逆差: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906亿美元,与2011年的549.2亿美元相比,增加了近一倍。中国该如何应对日渐复杂和残酷的贸易竞争,在一直较为薄弱的服务产业上与世界接轨,不断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实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贸易大国地位,必将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本一直被忽视的服务业日渐受到重视,在恢复国内服务产业的同时,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在入世之后,更是势头强劲。然而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中国无论在服务贸易的规模还是在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方面都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看清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额在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19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4%;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2010年比2001年增长了654.52%。同时,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升至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额排名则升至第3位。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快速扩大,整体呈良好趋势。

2.服务业基础差、总量不足,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中国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约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2.16%;而美国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20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693亿美元,约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8.00%。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服务贸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再看和我国货物贸易相比的情况,从2004至2011年,我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与服务出口占全球份额虽均有所增加,但服务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货物出口增长速度,同时,服务出口占全球份额还不及货物出口的一半。由此可见,虽然在纵向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产业上发展较快,但是在同时期的横向比较上,中国的服务业总量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发展水平也远远不及货物贸易。而且,除了旅游等少数服务行业外,我国大多数的国际贸易服务领域均存在着巨大的国际贸易逆差。自加入WTO以来,服务贸易逆差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更加阻碍了中国进一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3.服务贸易结构落后,缺乏合理规划

首先,从行业上来说,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分布不平衡:出口主要集中于诸如旅游、运输等劳动密集型行业,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和旅游两类就在出口贸易额中占46.1%,在进口贸易额中占到64.5%;而附加价值较高的金融、咨询等新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较少且现存的也较为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历史中一直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偏低;另一方面,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其次,从地域方面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的选择比较狭窄。目前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仍然是我国内地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2011 年服务贸易额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的64%。其中,中国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双边服务贸易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四分之一,这种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情况,导致我国的服务贸易缺乏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抗打击能力也很差。

二、中国服务贸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健全合理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缺乏一部可以倚靠的基本法典

与近年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制建设显得较为薄弱,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相当一部分服务贸易领域仍然存在法律法规的真空现象,大多数服务部门没有专项法规予以规范,部分重要的服务部门虽有专项规定,但是并没有具体可行的行业性法律。面对目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局面,如果在电信、航空、金融等涉及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没有完善的立法,将很难规范这些服务行业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对于发生的争议与纠纷也不能得到合理公正的解决,这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将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2.服务贸易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科技创新能力羸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着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劳务输出、国际运输等劳动力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长期忽视,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从业人才极度匮乏,现存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直接导致了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低下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而目前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受到资源与劳动力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知识、技术及创新能力的较高要求。在这方面的软肋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致使我国在知识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在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上统筹规划,逐步有序升级

首先,从行业上来说,对于劳务输出和旅游产业这种优势产业,应该继续加大开放力度,争取更多外汇收入;对于金融、咨询、信息等我国目前实力尚不雄厚,仍处于较为幼稚状态但是又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应该采取诸如加大财政政策支持、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各种措施予以扶持,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适当的贸易保护。

其次,从地域结构方面来看,应该对于不同地区进行区别对待。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的经济较为发达,港口众多,基础条件较好,应当先行一步,率先进行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力发展新兴行业,提高服务贸易的科学技术含量。而条件较为落后的内陆地区,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先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进行试点,确有成效之后再进行推广。对于劳动密集型及对知识技术要求不高的部门,应该鼓励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开放,尤其要扶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扩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改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差距悬殊的现状,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2.推进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管理体制的落后以及法律的缺失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协调机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统筹安排我国服务贸易的各项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大服务业立法执法的透明度,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拓宽对外信息和提供咨询的渠道。另外,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加强政府间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是我国目前应着重考虑实施的措施。

同时,在立法方面应按照WTO的有关规则,逐步完善各项基本法律,对于航空、金融、通信等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服务行业更应该尽快出备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对于不同服务行业之间的联系也应该构建层次不同、内容齐备的整体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当外资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造成损害和威胁时,能按照相关法律保护我国服务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服务贸易企业的境外维权,为自主品牌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为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

3.加大科技投入,保持比较优势产业,促进新兴行业发展

国际贸易的利益机制在于发挥贸易双方的比较优势,由于成本低廉且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务输出和旅游产业一直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我们需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在我国运输服务及旅游等优势贸易项目上充分利用利用国际规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战略,并在这两个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输出的劳动力质量,改善我国旅游环境。[3]同时,对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更应加大,大力发展诸如咨询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各类与经济、科技进步相关的技术服务产业。

4.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对于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的质量,服务贸易的竞争更加体现了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而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恰恰较为缺乏。因此,能否培养并长期输送拥有丰富知识和较强的技术水平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的服务贸易人才是我国突破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瓶颈的关键。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对于教育及科研的投资力量,重视高校中有关服务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实践和科创能力,增大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储备;对于各企业来说,应该建立健全员工的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获利能力,更能在我国形成层次完整,梯度丰富的人力资源队伍,为我国服务贸易奠定坚实而长远的人才资本。

参考文献:

[1]王 清,林晓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年第10期 P26—P29

[2]万励.我国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N].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4 期(总8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