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调查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实习调查的公司负责人说:从前我们也只是一个小工厂,工人只有四五个,但经过10多年的奋斗,现在已拥有50多亩土地,400多位员工,产品也送到了国外。.......10多年,我不禁发起呆来,这10多年的时间里,会有多少困难、挫折摆在他们面前,如果换作我,早就已经另做打算了。但是他们经过奋斗,已经创出了一片天地。所以,我现在应该好好学习技能,不轻言放弃。
经过在企业的亲眼目睹,我感觉到了技术的重要性。生活需要技术,而技术就是从技校学到的。我将更加努力勤奋地把每一项技术都好好掌握,让它们成为我的骄傲。
所有的公司都不希望招收没有创新意识和不负责任的员工,同时他们对于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很重视。所以在高中三年我要好好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并在暑假外出实践去锻炼自己自立自强的能力,也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一、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有些企业将保卫工作与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对立开来,认为企业保卫工作不产生效益,视保卫工作可有可无,甚至撤消保卫组织,导致企业各项治安防范措施得不到落实,治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2、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关系分配机制的重大变化,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形成,企业内部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等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改革、改组、兼并、破产可能会给部分职工带来暂时困难,由此引发的各类不安定因素。
4、企业经营不善,生产不景气,工资发不出而引发的上访及闹事事件。
5、企业被盗窃、抢劫、诈骗,货款被拖久,国有资产损失严重。
6、一些企业保卫组织软弱涣散,内部防范薄弱,存在严重问题。
二、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实行三个转变,改革内部保卫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中。
1、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转变。企业保卫工作要转变观念,彻底打破过去那种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只单纯地管理治安的传统工作[本文转载自模式和只坐等在办公室静等问题上门再去处理解决的方法。保卫干部必须走出科室,深入到车间、部门、厂区参与现场管理服务,要根据企业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各生产部门建立以动态追踪管理为主的重点人口、帮教对象、安全、治安、消防隐患整改管理制度。版权所有
2、实现由被动处置转为超前控制服务,建立预测防控机制和“三级信息”管理网络制度。企业实行现代制度后,内部保卫工作就成了企业自身行为,企业保卫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结合企业改革的中心工作,自觉地把保卫工作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治安保卫责任机制,强化内部各项管理措施。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转岗、福利待遇
等问题面临矛盾突出和不安定因素增多。因此,保卫干部在深入各分厂生产车间、部门参与现场管理防范时,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把通过职工、班组、车间等各种渠道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的治安、消防、安全和闹事苗头,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
3、实现一岗多人向一人多岗的综合化管理转变。企业保卫部门要树立服务观念,明确在企业的位置,企业保卫工作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治安工作为中心向综合化安全管理为核心的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是现代企业工作的中心,企业所有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保卫工作也不例外,要以开展主动服务,参与生产,说办就办,为一线生产经营服务,当好配角,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突破旧习惯思维的束缚,自觉服从服
务于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需要,调整工作重心,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保卫干部主动深入各部门开展服务,为部门领导和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如一家私人企业租借某厂场地,拖欠租金及水电费8000余元,并准备悄悄溜走,该厂保卫部门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采取措施,追回欠款,为企业挽回了损失。保卫干部要用优质的服务与管理和无私奉献精神,才能赢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保卫工作有了自己的位置
,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和目标管理机制,提高队伍素质。
1、实行逐级聘用、竞争上岗制。企业保卫工作的职能,工作方式转变后,对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保卫工作顺利地开展,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效的保卫队伍,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转变原有保卫部门内部管理方式,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精干高效的原则出发,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逐级聘用,采取自荐、答辩、民主评议等形式聘用保卫处、科级领导和保卫干部,真正体现能者上
、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从而提高了保卫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
2、实行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为实现保卫工作目标的完成,保卫部门负责人应与企业签订年度保卫安全责任书,由保卫部门负责把各项保卫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到每个保卫干部,实行按月考核,同工资奖金挂钩,改变以往干好干坏一样的做法,同时还可以在工资总额中留取一定数额经费作为奖励资金,对在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做到上岗靠竞争,分配靠贡献,晋升靠实绩,以充分调动广大保卫干部主动性和积极性。版权所有
3、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企业保卫工作机制,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内部保卫工作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保卫工作已转向为企业自身服务,在客观上给保卫工作增加了艰巨性、复杂性,这就要求保卫干部不仅要熟悉保卫业务,而且要在动态管理中摸清本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知识和更新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技
近年来,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新技术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及时把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状况,了解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走向,为进一步扶持、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参考,我们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具体名单附后),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从事的技术领域涵盖了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新型纺织品、科学仪器仪表、环保设备、生物技术与新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7大领域。从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看,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分占前两位,分别为13家和4家;从地域分布看,市属企业6家,姜堰镇属企业6家,白米镇3家,蒋垛镇2家,梁徐镇2家,娄庄镇2家,俞垛镇2家,罡杨镇2家,溱潼镇1家,大伦镇1家,沈高镇1家,华港镇1家;从企业规模看,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年销售收入超3亿元的4家,超亿元的5家。周边地区相比,整体规模不大,缺少销售收入超1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
2、研发机构及技术研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的技术管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双登和苏中药业还在南京设立了研究院。相对于市内其它企业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较高,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32%,高于全市10%的平均值。2004年开发泰州市级以上新产品195项,占全市的50%以上,其中,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13项,占全市的85%,申请专利124项,占全市的44%。
3、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情况。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每个企业都与几家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助院校的科研力量研制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2004年,泰州组织的“企业院校行”活动中,高新技术企业与相关院校的会上签约项目5个,占全市的42%,全年与相关院校合作的项目有10个,占全市的38%。
二、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明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规模较小。我市还没有销售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2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缺少像春兰、扬子江和兴达钢帘线那样的大企业大集团。有些企业在全国整个行业中也许是老大,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也是最高,但由于这个行业本身的盘子较小,容量不大,因此,企业的规模也上不去。
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涵盖了7大领域,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带动一方经济的优势产业集群。我市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是优势产业,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内聚集了9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其产品也仅仅集中在齿轮、曲轴等一些单一的零件上,没有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带动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
三是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困难。虽然很多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整个泰州地区都缺少高等院校和省级以上科研院所的直接支撑,加之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所限,人才问题依然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大,基础薄弱,融资困难等原因,有些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使新品开发速度不快,也使研发出来的项目不能及时形成产品,不能及时形成规模,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后劲不强。
五是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不少人还缺乏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系统训练。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研究不够。使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扶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要以沿江大开发、长三角大融合、国际产业大转移为契机,以实施科技“五大工程”为撑竿,实现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撑杆跳”式的发展。
1、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
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规模企业,如:飞船、双登、曙光、苏中药业等,使之成为拉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加快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建设,将配套领域向中重型卡车、中高档轿车转移。各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增强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形成规模较大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
2、加强人才建设,构筑技术高地。
必须始终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放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首位。一是为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创造必要的条件,包括课题选择、资金筹措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配套服务,促使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挥其在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大胆采用“年薪制”、“项目招标制”、“专家组阁制”、“技术岗位薪金制”等形式,构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高地。三是通过高技术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转化、学术交流、外派培养等渠道,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
3、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在税前扣除;其中盈利企业该项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经税务部门审核,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包装上争力度,争取更多科技项目进入省级以上“笼子”,获取各类贴息和专项资金扶持。
4、建立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切实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合理调整投资结构,改进投资方式,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发挥其引导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吸引银行资金,激活民间资金,引进国外资金,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尽快设立科技创业基金,进一步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并逐步建立以创业投资资金、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资金、创业孵化资金和担保资金为重要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雪10-0062-03
一、兴安盟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兴安盟位于东部,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全盟6个旗县市中4个属贫困旗县(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2个),贫困人口达43万,占比26%。2008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为178亿元,占自治区平均水平的2.3%;财政收入为15.4亿元,占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4%,两项均列全区末位,是典型的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实力不强,第三产业发育滞后,截至目前全盟没有形成一家符合国家标准的大型企业,现有企业均属中小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盟中小企业(含个体、私营企业)有近4万户,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为106户,占比0.2%,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达34.1亿元,占全盟第二产业增加值近70%。反映出本地区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效能粗放经营,小规模零散发展的阶段。从经济贡献率分析,全盟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8%,不足三分之一,中小企业规模小、发展慢、效益差,对地区经济贡献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情况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企业逐年减少,企业信贷需求“弃行投社”趋势明显
典型调查显示,2008年全盟10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有37家,比2006年末减少11家,比年初减少4家,比同期减少6家。在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户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的同时,在农村信用社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户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调查,近几年全盟6个旗县市农村信用社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户数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呈逐渐上升趋势。
(二)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减弱
尽管近几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出台许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但是在兴安盟这样落后地区,此项政策措施落实极不理想。据对盟内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工行2002年以来,对盟内中小企业贷款采取收回旧贷和限制新贷的政策措施;建行尽管成立了小企业经营中心,但是今年以来,无一笔新增贷款投入;农行对中小企业支持上态度积极,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但“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支持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投入贷款额度甚微;中行从2005年以来,对存量中心企业贷款采取授信额度内循环发放、不再新增的政策。如:2008年中行对中蒙制药等4户企业累计放贷1825万元,今年同比少放100万元。
(三)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向效益好、风险低的行业集中
据调查,工行2005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8.5亿元,其中8亿元投向了省际通道项目;农行2007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近1亿元,其中7200万元贷款投向了兴安热电公司;中行2005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1.3亿元,其中9100万元贷款投向了兴安热电公司;建行2005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11亿元,其中10.3亿元投向了省际通道项目,有3000万元投向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建设项目。由此可以看出,兴安盟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贷款主要投向了效益好、风险低的行业和企业,使广大中小企业虽然“嗷嗷待哺”,但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只能“望资兴叹”。
(四)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整体上仍然较低
据对盟内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调查统计,2008年,中小企业共向银行和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389笔,金额52350万元,实际贷款笔数211笔,金额36358万元,分别占54%和69%。如果考虑众多企业因长期被排除在信贷支持对象之外,本来资金短缺但是想申请而无法申请因素,企业贷款满足率就更低。
三、影响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主要症结
(一)企业自身原因――经营随意性,管理家族式
一方面,辖区中小企业多处于创业及成长期,从事小型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居多。与大型企业相比管理经验匮乏、经营手段原始、经营规模弱小、经营品种单一、经营信息透明度不高,导致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都不健全,尤其是不少小企业受思想观念落后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制约,以及经营者自身素质、能力、修养等因素的限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没有法人治理架构,无明确可信的现金流量,无法获得银行正常评级,发展规模、层次难以健康拓展。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原因――金融机构萎缩,条件限制过多,政策传导不畅
1.金融机构萎缩,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主体残缺不全、严重缺位。在兴安盟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行在全盟6个旗县市从未设置分支机构,建行在5个旗县市撤销分支机构,工行在2个旗县市撤销分支机构;其他金融机构只有农发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全盟没有1家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金融主体残缺不全、严重缺位是兴安盟金融环境之显著特点。
2.银行信贷政策限制,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难以开展。一是近几年各国有银行自治区分行将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和鄂尔多斯等五个城市划为中小企业贷款重点投放区,大力开展信贷服务试点工作,而将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步萎缩的兴安盟等地区列为非重点投放区,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限和授信权限。二是辖区较高的不良贷款占比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有效开展。由于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户普遍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不佳,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
3.银行贷款审批条件限制,制约了银行机构和企业两方面积极性。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责任人实施责任终身追究制,导致银行信贷人员消极谨慎操作,形成了“慎贷”、“惜贷”现象。二是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相对于基层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过高、审批时间过长、手续繁琐,不少中小企业只得“知难而退”。
4.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一是“窗口指导”过于原则,“强制”不足。1999年以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意见”,制定了不少原则和措施,近几年银监会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措施,但是商业银行对央行和银监会的指导意见落实不力,而基层央行对此也表现得无可奈何。二是再贴现、再贷款手段难施其效。从1999年以来,兴安盟票据业务持续萎缩,至今商业银行没有提出过办理再贴现业务的要求,因此基层央行通过再贴现手段支持中小企业成了“纸上谈兵”;至于再贷款,中支一级人民银行已有多年无权通过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尽管可以通过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但是兴安盟没有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或城市信用社,即便有大量的农村信用社,但通过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要求只能向农户发放贷款,因此,在兴安盟地区中央银行想利用再贷款手段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缺乏“中介平台”。
(三)社会环境原因――担保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较差,融资渠道狭窄
其一,担保机构缺乏担保能力,小企业难以获得担保。兴安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运营的只有鑫晟担保有限责任公司1家,该公司由自治区鑫晟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原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参股。由于规模较小,投向分散,加之资金有限,担保能力不足,绝大部分小企业难以获得及时有效担保。目前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组建时投入的980万元资金、鑫晟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投入的1200万元以及借入的1600万元担保资金共计3780万元,均已被承保、委托贷款及投资项目所占用,无法继续开展担保业务。
其二,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一是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地方个别部门抛开银行直接介入,致使银行债权得不到落实,并且受到上级行的授信制裁。如兴安电力的“厂网”分家、乌钢的托管等。二是部分市政等基础设施贷款贷后归还无期,致使银行不良贷款急剧上升,银行利益得不到保障,如乌兰浩特天起市政公司贷款等。三是部分企业贷款偿还意识差,甚至有意逃废银行债务。四是打击逃废债力度不够,银行依法维权难度大。执行费用高、胜诉案件执行难等现象均不同程度存在,加大了银行的维权成本。
四、改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要围绕积极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的专项法规和政策落实措施。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目前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的法律法规数量不少,然而这些法规大多属于部门规章,效力层次不高,加上部门认识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在宪法、法律层面的立法工作。目前在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同时,我国应借鉴国外有关中小企业立法的做法和经验,着手研究和制定更加权威的《中小企业基本法》。
(二)加快建立功能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
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应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并对中小企业专门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实施倾斜优惠的财税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多渠道融资方式的发展。三是加快推进规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有效发挥现有担保机构的作用,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担保基金来源,逐步扩大其服务功能。其次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包括统一抵押品登记、评估操作程序,降低收费标准,缩短登记评估时间。再次要建立中小企业财务监督服务系统。即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
(三)着力构建层次多样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窗口指导”和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入,对有关的货币信贷政策要赋予中央银行检查监督和处罚权,以树立货币政策的权威性。在当前转型期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向商业银行增加一定数量的具有引导性质的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再贷款,而且利率优惠;同时积极利用再贴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拓展票据业务,努力把票据业务发展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二是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当前要结合我国国情考虑实行适度行政推动与积极引导推动相结合的政策。所谓“适度行政推动”,即建议有关部门用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其将所吸收当地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地方中小企业贷款。所谓“积极引导推动”,即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以及税收优惠等手段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支持、引导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向中小企业融资。三是组建专门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借鉴国外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验,通过组建这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在资金来源上,可由中央财政拨款,也可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还可考虑发行一部分金融债券。在融资方式上,要以长期的信贷资金融通为主,也应考虑设立投资性机构,通过认购中小企业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融资。四是探索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直接依存关系。相对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比较优势。金融服务应根据企业多层次特点,向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两边分化,国有商业银行重点将金融服务定位于大企业,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其服务定位于中小企业,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各自最能发挥自身功能优势、服务需求特点各异的服务领域。这种分工明确的金融体系,既避免了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不经济和不适应,又避免了中小金融机构与大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的尴尬局面。
(四)重视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信用意识、责任意识
中小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规范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的盈亏,增强信用意识,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准则,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赖和支持。
课题组组长:关永军
关键词:薪酬管理 薪酬调查 薪酬工资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267-02
企业薪酬调查是由政府定期组织实施的以企业中不同职业劳动者工资报酬水平和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状况为调查内容的抽样调查。它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薪酬调查中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薪酬调查的岗位与实际岗位存在差异。这个实际上牵扯到企业特征和职位匹配的问题,很多企业调查往往就是很简单地统计一下该岗位的薪酬水平,没有具体去考虑所调查岗位在职责方面的差异。其次是调查的薪酬信息不全。很多企业参与薪酬调查,为了更省钱,只是调查一下相关岗位的市场薪酬水平。企业不仅需要了解岗位的薪酬水平,而且还要了解具体的薪酬结构,包括福利信息、薪酬激励项目等。另外,调薪应该说是很多企业中的难点,但是又是必须进行的工作内容,这时候企业在进行薪酬调查的时候就不妨了解一些市场中相关企业的调薪幅度、时间、周期和方式等,只有全面地了解市场薪酬数据信息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自身的薪酬设计。最后是调查方式不合理。这种情况在大型企业一般很少见,但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较常见。
现以某企业为例论述此次薪酬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2016年6月某市开发区劳动局要求某企业上报企业薪酬调查系统中的薪酬两表。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2016年此次企业调查的人数确定难:因合并重组等原因,某企业报地方上1000多人,报税务局700多人。企业决定此次收集范围人数200多人,用工形式为合同制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两种。其中合同制用工人数60多人,劳务派遣用工100多人,分布在20多个实体中上岗。调查中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统计局没给发通知)也统计在该企业中,此次按劳动局要求单位人数250人以内的可抽样调查50人,此次上报薪酬工资抽样调查人数53人,企业人工成本表由财务部提供。二是参加工作的时间确定难:有的工人反映在企业上班已好多年,但直到2013年才和劳务派遣公司签了合同。还有2014年和企业签了合同,但2015年企业才安排上班。最后决定以签合同的时间定为上班时间。以上两点同时反映出企业管理决策出现了困难。三是薪酬调查中发现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不规范,有的单位绩效工资发放过高,有的人员劳动报酬达不到最低工资(休息期间),工资中个人所得税问题,奖金发放的归类问题,工资发放中有的实体没有规范薪酬管理。如没有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分项做表,加大了此次统计上报的难度。四是从事工资发放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时学习的素质差,给此次统计上报增大了难度。如工资表中不及时更新缴费基数、不按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工资发放,其它加班加点工资的归类、奖励绩效所占比例等问题都有待高水平专业性人才来解决。五是企业人工成本表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各实体财务上没有完全对应的分科目记账,大多实体没有快速提供薪酬工资统计的能力。企业应加强对会计、统计从业人员的实时培训,以便今后更快更好地提供薪酬工资统计资料。六是各科室内、各实体内部分工明确,但缺乏相互配合,部分单位在此次调查中还有扯皮现象。从完成任务上来说各实体虽都能及时上报,但工作效率不是太高,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七是在不同的企业中岗位的职责和分工是不相同的,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岗位之间的差异和匹配度,否则就是调查出来的薪酬数据也是不准确的。企业人工成本表和薪酬工资表如表1和表2(见第267页)。
此次调查报出时间为2016年7月,为了便于各单位上报,企业从2016年6月开始由专人收集薪酬调查资料以便及时上报劳动局。由于企业所涉及实体较多且所处地理位置分散(有的单位常年在野外),所以为了方便大家企业由专人建立了工作群和工作邮箱,这样各单位的联系便利起来。统计人员有时为了收集资料还要到野外一线去,企业中统计人员的这种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这里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以及统计人员相互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各单位统计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互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长期形成的工作经验以及应变能力,决定了他完成工作任务的成败。企业今后一定要重视培养员工的忠诚、敬业、积极、负责、效率、结果、沟通、团队、进取、低调、成本、感恩意识,以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希望企业今后多加重视人力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招录有一定人力专业水平的员工和提升高层管理的人力专业知识以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2016年企业薪酬调查培训手册[c].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6.5
[2] 做一名让领导很舍不得的员工[z].远达人力资源,2016(5)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五地质队 山西晋中 0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