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设行业的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动力,一是行业内在的需要,二是行业外部的促进。当前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建设行业的内外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发挥建设行业的传统作用,创新建设行业的价值,必须将信息化结合到建设行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建设工程管理是建设行业工作的中心,是调节和规范建设行业的根本性工作,当前应该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打造出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新体系。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是系统工程,要对当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有所把握,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进而形成建设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措施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更能适应实际的需要,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各类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最终实现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一、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成果

我国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开展的时间晚于世界发达国家,但是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努力,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网络,形成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规范,并在一些建设领域与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验证了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价值,使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建立在行业和企业的管理工作之中。我们在看到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在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整个行业对于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还存在模糊的现象。大多数建设企业对于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在于简单地配备计算机和局域网构建,而对于深层次的价值、技术和方法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第二,缺乏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当前不同区域、不同体系、不同企业的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标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基础性公共信息化管理软件和信息标准还没有形成,这会导致各类信息在各区域和各企业间存在利用上的困难,不但容易出现不兼容的问题,而且会给后续的加工、处理和应用工作造成巨大的障碍。第三,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范围尚不能覆盖整个工作流程和体系。很多企业的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仍然以单机的信息录入与处理为主,这会影响建设工程信息的检索、加工与应用,同时没有接入网络的单机信息难于在电子商务、电子报表、电子采购中得到合理运用,不能对建设工程的过程、成本、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

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1、信息化管理在决策期的运用

信息化管理在工程决策期包括对工程建设环境的调查研究;对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分析论证,包括项目投资、建设进程、工程质量目标的分析,并且进一步明确建设项目的定义;对工程项目的结构的分析探究;对项目工程决策的组织与管理,对经济技术的研究论证与分析策划;对工程项目管理、决策、规划的风险分析。

2、信息化管理在实施期的运用

工程项目实施期指的是设计准备、设计、施工、施工前期准备、施工后的保修期阶段。工程项目实施期阶段总会有更多的单位参与其中,工程进展过程也随之产生了更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需要不同的单位共同参与到管理之中,不同的单位、繁杂的信息会使工程建设更为复杂,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完成建设工程的优化管理与效益的增值。

3、信息化管理在运营期的运用

工程项目运营期管理也司成为设施管理,比物业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要多厂运营期的项目管理应充分利用实施阶段积累卜的信息,运营期管理的相关单位应与实施阶段的参与单位进行协同合作及信息交流。因此,项目信息化管理同样为运营期提供着全面的设施管理服务。

三、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信息的整理

建设工程是一个劳动密集性强、工作繁琐的行业,整个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工作人员、大批的资金流动,有的工程甚至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建设工程的复杂度想必不用言明。在这么复杂的过程中,要将信息化管理贯彻到每一个部分,需要对信息进行一定分类整理,才能有效执行。一个建设工程,由于涉及内容的广泛,会有大量的合同,那么也就存在大量的合同信息。建设工程会有庞大的资金流动,因此,资金信息占整个工程信息量的很大一部分。资金信息也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形式,工程前期有各种预算文件,工程中期会存在大量资金流动信息,工程后期的资金结算,一定要对所有的资金信息进行仔细的分类整理,确保资金信息没有误差的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便于账目的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建设行业需要依靠技术的支撑,因此技术信息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一大内容。建设工程的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问题,就可在信息系统内快速查找到解决方案,让工程的运作能够保持正常。

2、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特征

建设工程的信息量非常大,包括工程各个阶段、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所有的信息,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并且这些信息的变动非常大,需要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工程的顺利开展。建设工程的完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的信息都在不断更新。随着建设工程进度的更新,信息也在变动。工人情况、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资金的流动等等,每天都会发生变化,需要每天更新数据,了解建设工程的进度,方便及时对工程进行计划调整。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建设工程信息种类的繁多,一个完整的建设工程包括管理信息、资金信息、技术信息,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整个工程的信息种类繁多,每一类信息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汇总,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

在建设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工程的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可以根据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符合工程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建立好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可以进行工程的数据录入,将已有的数据放进系统,便于工程开工后的信息查找工作以及信息对比工作的顺利进行。建工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准备工作,为后续工程的进展打好基础。建设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只有每一个部分都能够严格执行工程的实施标准,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每天的信息变化都很大,所以要做好信息的更新工作。这时信息化的工程管理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工作流程与信息有机结合,进行统一管理。

结束语

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是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共享,促进工程各参与方的沟通协作,实现各业务流程的顺利衔接,保证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提高项目业务的精确度,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项目成本,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工程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建设工程走向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道路,保障社会经济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英智,李书然.谈对建设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02).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一、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项目工程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计算机化,或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使用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作到资源共享、操作简便、速度快、可优化、效果好。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此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这种双向的流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我国的建筑企业与国外承包商的差距将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施工及管理方面,在项目现场施工技术、快速、有效、高质量的施工管理方法和信息决策手段等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我国的建筑业面对的巨大的外部压力。只有正确面对这种外部冲击和压力,切实采取有效对策,行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个国家内部来看,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同时也要求和促进建筑业必须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程。它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发展速度。

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准确,对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重视不足

企业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企业从领导到职工普遍存在一种思想。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配备几台电脑,能上网,或者建立自己的网页,宣传公司的业绩,用电脑代替手工劳动,通过电脑制作标书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等等,这就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显而易见,这种观念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严重阻碍了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而那些处于观望中的企业,鉴于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更是逐步放弃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二)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交易管理、市政公用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应用,譬如,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虽然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进行。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有的还存在文档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公共的基础数据编码不一致,子系统的编码方式也各有不同,同一数据“多处输入、多处使用”,而非“一处输入、多处使用”,导致数据重复输入、数据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数据共享和关联程度不够。从而产生了“信息孤岛”。这种孤岛不仅存在于各个企业内部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存在于建设项目的管理中。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遏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遏制网络平台及项目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三)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未能得到有效重视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往往以单机为主,把管理信息系统定位在信息检索和打印报表上,同时信息化的推广也仅仅停留在企业的管理层,有的甚至仅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在一定的范围形成网络和信息的共享平台,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企业的电子采购、电子商务也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有的即使开展起来,也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项目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极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随机处理能力。除个别企业外,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存在局限,多数企业及政府网站仅仅是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网页,或者以信息为主,或者是作为企业业绩的展示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还缺少合理的平台。因此,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而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的短视,其购买的软件功能单一,没有提供多接口,无法实现不同类别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便如无本之木。

(四)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改造滞后,企业管理与流程再造不匹配

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进行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是对企业传统管理体系直至产权体系的伤筋动骨式的根本性变革。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细节的改进、优化。一部分建筑企业尚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如:对其他部门信息的查询)不能算作为正式的沟通,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这样的状态不但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及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我国在进入WTO后与国际并轨

的步伐。而在一部分进行所谓流程改造的企业中,由于建筑行业多为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由于流程再造削弱了自身的权利,往往不能自觉遵守信息管理程序的要求,既想享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成果,又不愿改变企业的管理组织、管理模式,企业的业务流程成为虚设,最终成为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桎梏。

三、推进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是指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将各种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建筑工程信息依据建设工程的目标可划分为:

(1)投资管理信息

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质量管理信息

指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有关信息,如国家有关的质量法规、政策及质量标准、项目建设标准;质量目标体系和质量目标的分解;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风险分析;质量抽样检查的数据;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工程项目决策的质量、设计的质量、施工的质量);质量事故记录和处理报告等。

(3)进度管理信息指与进度相关的信息,如施工定额;项目总进度计划、进度目标分解、项目年度计划、工程总网络计划和子网络计划、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偏差;网络计划的优化、网络计划的调整情况;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进度控制的工作制度、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等。

(4)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2、信息化系统

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条件和可能。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一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二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三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四、结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问题总体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场管理革命,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变革,建筑企业信息化更应注重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信息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旧有组织模式未能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业务流程的改变而变革,因此,我们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思维模式实现对接。

参考文献:

[1]王红兵,车春鹂.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仲景冰,王红兵.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车春鹂,杜春艳. 工程造价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 工程造价 信息化 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设项目开始受到了普遍重视,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的环境下,各建设单位已经完全认识到向管理要效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已经毋庸置疑。

一、造价管理是建设单位的重要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建设项目前期、工程施工、工程竣工等全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就工程造价的含义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上,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种是狭义上,指工程价格,是为建设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即工程承发包价格。

二、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信息化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大势所趋。信息化动态管理的概念是随着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而逐渐被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所接受和重视的。与之相对的是静态管理,其所针对的情况是在各种条件参数都十分稳定的情况下,制定目标计划然后按照实施,很明显是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中,成本与产品售价基本稳定的环境。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可预测的或不能准确预测的变量常常导致事先的测算与计划,在实施中变得难有作为。因此许多建设单位,不能将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成果与开发过程的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使企业的造价控制目标难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实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就是建立方便快捷的统计分析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全程的、动态的造价管理、成本分析及风险预测,为项目决策层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准确而有效的参考依据。善于利用动态管理可以于在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销售控制、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发挥十分有价值的作用。

(一)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动态管理的作用

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是企业最关心的内容,而现实中建设方常常采用在项目立项之初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在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这种静态管理模式。但是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市场因素会随时发生变化,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往往背离最初的计划轨道,而使其失去指导意义,也因此会错过增加利润的时机,另外,对某些致命的风险因素不能及时的洞察。而动态管理的前提就是随着项目的进度,及时对其实现动态分析。项目开发期一般长达几年,即便是目前管理较好的企业离动态分析的目标和效果也还相差很远,我们希望随着项目的进展,随时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对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与风险的分析,其中的各种分析方法和指标是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在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应延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只是当初部分预测的数据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渐变成已知数据。

综合评价盈利能力是根据项目的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以及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间接效益和费用,衡量项目投资的盈利水平。通用的评价指标是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还有比较直观实用的预计总收益额、单方造价等项目评价指标。

在风险分析方面,因为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项目的盈利状况,所以及时的风险提示可以帮助决策人员有重点地加强防范和控制。例如,当实际发生的建安费用、融资成本等成本因素超过预期,就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分析,避免造成严重损失。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性分析几种。

(二)资金控制动态管理的作用

建设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而资金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资金的控制与使用是企业管理者经营水平的体现,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资金控制主要分为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控制。

(1)项目资金流入可以界定为项目开发而筹集的所有可支配的资金。一般包括自有资金、贷款、融资等。

对于高校的基本建设,很少有完全利用自有资金完成整个项目,主要因素是学校本身不是盈利性质的单位,这是融资市场存在的主要原因。合理的融资成本、融资比例、融资时间通常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对融资的管理也离不开动态核算分析,比如即将到期偿还的融资本金与当期应交利息的计算与计划,以免因缺乏计划而造成到期措手不及等情况。

(2)项目资金流出的项目正是造价管理所重视的成本控制内容。这些项目费用数额基本上是可以预计的,并且在时间上并不是集中发生。有的在项目启动阶段集中或分批支付,如土地费用、前期费用等;有的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发生,如建筑安装工程费;有的则贯穿整个开发期间,如管理费、财务费等;此外,考虑到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项目应储备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不可预见费。所有这些资金的合理调度安排是建设方实现节约成本的关键。这个安排就是资金流入的数量、流入的时间及可靠程度,能否满足项目资金流出的需要。即便是好项目,一旦资金供应出现问题也往往会导致严重经济损失。针对项目资金流出的预测与控制是管理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始终重点关注的内容,不仅要有长期的、笼统的资金使用计划,还要有中短期内的预计资金流出备忘录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各种资金的流向一般分散到各个环节,由各个部门负责,如果各部门能定期汇报未来一段时间的所需资金情况,通过汇总计算就可以制定中短期资金计划表,从而对原资金安排作出动态修正。

动态管理的几个方面实际上是紧密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对资金、进度、质量这最根本的三个方面的控制,贯穿了项目的全过程。

三、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系统目标

(1)利用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集中存储与造价有关的信息, 比如政策法规信息.材料价格信息.类似工程造价指标分析等,并随时进行查询和更新,使预算人员从繁重的数字中解放出来。

(2)利用计算机准确.及时地完成工程项目管理所需信息的处理,比如造价控制中动态分析和计算。

(3)通过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决策需要,方便.迅速地生成大量的控制报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支持。

(二)系统功能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管理功能模块,这些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政策法规信息模块。政策法规是项目必须遵循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规章.。

(2)定额及其配套文件信息模块。定额主要是现行消耗量定额及其补充定额,定额解释等,配套文件主要是国家及地方的规费,税金等调整文件。

(3)工程价格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人工。材料及设备。机械台班等各种要素价格信息和各类工程造价指数。人工价格含各类工种,不同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信息;建材信息包含了建材及设备价格,市场行情,价格涨跌趋势,物价指数等,其价格可以分为出厂价,供应价,工地价,零售价,批发价等形式;机械台班价格主要是各类机械型号租凭的市场价格。这些价格信息可以从可靠的劳务公司,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凭商收集过来并存储。

(4)典型工程实例信息模块。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型,如厂房,医院,办公楼,图书馆,商住楼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体结构,等;不同的建设时期,建设条件等建筑特征进行分类编码。每个工程按分部工程,主要材料单方指标含量,造价所占整个工程的造价比例等进行细化,便于类似工程比较分析。

(三)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分为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系统和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两个部分。

(1)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系统包括已完工程造价数据库,估算指标管理以及工程造价市场相关信息,该系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系统如何应用的问题。可以利用所建立的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通过不同的手段为投资决策和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

(2)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码,全面的状态追踪和及时的分类统计,致力于提高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和周转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储存在数据中的信息资源得到及时配置。

四、信息化技术在项目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虽然动态管理的应用给项目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其在项目实践活动中并不能充分实施和发挥作用,这也是由很多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动态管理所需的计算、统计等工作的工作量巨大,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持续和推广。信息化技术包括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正是用于解决繁杂的重复性劳动的问题和辅助完成计算的功能。通过适当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实施,可以大幅度提升建设方的管理水平,实现建设方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实施信息化管理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工作开展。

一是制定针对建设方的信息化管理规划方案。建设方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在对单位现状和工作流程的详尽分析及优化之后,制定出一整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应由单位领导负责组成方案策划小组,由专门指定的人员负责,做好流程图设计,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化技术培训等基础工作。

二是根据方案配置硬件资源。考虑到当今社会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以及建设方未来的发展,硬件资源的配置必须兼顾稳定性、通用性、和可升级潜力。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更能保证数据安全和更快捷便利通讯的硬件配置。

三是软件的选用与设计。由于涉及的管理内容十分专业,并且对造价动态管理理念的认识的尚未普及,所以软件市场上很难找到现成的合适软件来使用。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建筑企业

1在有关于建设的工作中,信息化的管理能起到什么作用

1.1对建筑工程行业之间的交易进行约束

可以通过网络,设置一个全民参与的监督网站,方便人们向网站检举一些不恰当不合法的行为,对建筑行业的市场、交易等操作进行监督和有效的管理,以及对反腐倡廉工作也起到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1.2有效地促进建筑施工的速率

为了维护建筑行业市场招标的透明性和公平性,通过网络招标比传统招标具有更大的优势,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领先于传统招标。信息技术方面的招标不仅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而且提升了工程的速度和效率。

1.3对建筑行业有关于招标的措施进行管制

在招标活动结束后,把招标结果放在招标网站上供人们查找和监督,更好的对招标结果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此期间,对网络公示招标的时间进行管理,时间段可以在一个周左右。同时应该设置上诉通道,如果有人对招标的结果不满意,可以根据这个连接进行上诉。招标结果在网络上的共享,更好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公开性、透明性。

2对建筑信息化的管理

2.1在建筑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地提升

建筑行业在经受过信息化技术的洗礼后,已经有一部分建筑方面的企业对信息化技术产生关注,开始着手搭建有关于信息化技术局域网络的搭建,以及开始创建自己公司方面的建筑网站。建筑方面的企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对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内部共享。

2.2建筑工程方面的公司对计算机信息的认知没有达到应有标准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建筑方面的公司开始对物联网信息化产生了犹豫态度。他们一边希望信息化能够给本公司的工程、办公、管理带来方便,提高公司运转的效率;另一边却在信息化的浪潮下,担忧公司大量引进信息化设备会增加公司人员的负担,导致工作压力增大。由于这方面的顾虑,大部分建筑方面的公司引入信息化的同时,只是对办公方式进行改革,加了几台电脑。而没有对整个工作模式进行改动,导致管理、办公、调度效率低下。

2.3信息化的管理的不平衡性

信息化的进程和地域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东部,信息化进程较快,人们受到大量的计算机文化的熏陶,对于计算机信息化的掌握更加得心应手。而在我国的西部,由于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导致信息化进程在那里进展较慢,导致信息化根据地域不同,无法达到平衡性。

3对于建筑工程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计划

3.1了解信息化的管理

在信息化逐渐融入建筑行业的同时,有很多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了解十分的粗浅,导致信息化管理的进展缓慢,信息化管理迟迟无法和建筑行业彻底合二为一。在这一点,对相关建筑行业的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尤为重要。第一,建筑方面的企业公司应该对相关建筑行业的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告诉他们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教导他们逐渐学会掌握信息化管理。让他们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和信息化的素养得到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公司信息化管理运行的水准和速率。第二,建筑方面的企业高层也应该对信息化管理有着一定的认知,要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和整个企业的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3.2使建筑方面的信息管理趋于统一性和一致性

建筑行业通常存储着庞大的信息量,比如建筑行业的实施计划、公司内部的一些数据、人员流动情况、资金流动、以及时间等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建筑行业这些庞大的信息转换成方便存储的数据或者图文,有效地节省了建筑方面企业的资源,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从而让各部门运行之间更加的协调以及充满默契。信息化技术通过对企业大型施工项目的管理,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使工程在短期内达到预定的目标,保障了企业的施工的速率以及质量。在此期间,面对着大量数据的涌入,计算机信息化也将极大的方便对数据的处理,提高了公司运转的效率。因此,信息化的普及是建筑行业的重点。

3.3关于管理建筑方面的信息化软件要选择合适的

一个对建筑行业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是对整个建筑企业工程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的一个很大的提升。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不但对建筑方面企业的管理提供方便,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促进管理企业施工效率的提升,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按需分配,还可以跟踪企业资源和资金动向,监督施工过程以及工程项目处理,统计企业的数据,计算工程的消耗,保障企业的资源都能用到刀尖上,规范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4结论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建筑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信息管理对于项目施工的便捷性,因此建筑企业应该不断的提高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意义重大,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前期定位、施工以及后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佳,从会悦.大型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现状与对策浅析[J].中小企业科技,2013(08).

[2]郭树元,王珍菊.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模式及实施策略[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1).

篇5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伴随着近年来检测报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提升其检测工作质量中的重要性。

1 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1.1 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公正性、可靠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是向社会出具准确、客观、真实的检测结果,为建设工程质量的判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是评判建设工程内在质量好坏的最为基础的依据,检测报告不仅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有用,也对质量监督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仲裁机构也需要采用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就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检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其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基础性技术作用。

1.2 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依靠管理信息系统高效、方便的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检测报告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供全面的基础性技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既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也为各方进行质量控制、纠正偏差、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客观了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检测数据的科学管理。

1.2.2 检测数据报告信息化管理可以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控制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的监督手段,一方面维护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检测数据的客观全面性,遏制和杜绝施工单位随意抽撤不合格报告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质监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建设工程的质量信息,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化监督管理,有效促进参建各方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目前国内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在一些局部的检测技术处理上较好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检测信息管理方面则一直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绝大多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还只是简单地利用文字处理技术,既不能对检测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更不能让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部门的人员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工程质量情况。管理不到位也使得个人经验对检测工作质量影响很大,严重阻碍了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由于大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还没有采用自动采集处理,没有形成完整、统一、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得到在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数据,导致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难以全面到位。

2.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有信息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较为薄弱。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部,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信息管理人员都普遍缺乏现代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管理人员对相关检测信息所涉及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复合型人才的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不利于检测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2.3 国内现有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正在运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2.3.1 各应用系统大多是独立开发,低水平和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一些早期采用foxpro或vfp等普及性平台所开发的非专业性软件也被应急使用,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更换系统,造成浪费。

2.3.2 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各应用系统之间没有接口,数据不能共享,形成各应用系统之间、应用系统与试验机自动采集系统之间的数据障碍,造成数据管理不规范。

2.3.3 没有建立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平台。

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提升方法

3.1 加快转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信息管理理念

3.1.1 首先,在检测行业中树立“前端拉制”的信息管理理念,即从检测信息收集环节的源头开始,实施主动、有效的管理。应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基础性工作纳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各个相关业务环节,且在工程起步阶段就展开检测信息的采集、开发、分类工作,减少后续的重复性劳动,最大限度提高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内部的信息管理效率。

3.1.2 其次,在检测行业中树立“信息再造”理念,充分发挥检测信息资源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中的使用价值。传统的信息管理理念忽视信息资源潜在价值的发掘工作,一旦工程项目完工,检测信息数据和报告大都束之高阁,造成大量检测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充分发掘检测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建立标准化、实用性、先进性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检测机构自身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成熟的检测机构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运作管理模式。

3.2.1 标准化。将程序化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章制度融入系统,使各项工作规范、科学,将有关标准或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和处理方法以程序的形式存贮在计算机中,根据检测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3.2.2 实用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改善检测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检测机构自身的业务范围,将其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都得到具体的落实和体现,并以最为简洁实用的操作方式来实现。

3.2.3 先进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工程中应当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在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开放性,确保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适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

3.3 大力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而言,加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质检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检测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水平和工作质量,应将重点放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解决:

篇6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the Internet economy in knowledge economy and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21 st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 important part, as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method, the realization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nature to become the pursuit of the company dire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to point to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o projec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rganize and control,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n facilitate effective acquisition, storage,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informatio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author looks forward to enhancing the industry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management, speed up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ace, to obtain the better benefit; And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ability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offer solutions to the path and the operation mod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detec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伴随着近年来检测报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提升其检测工作质量中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检测系统

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严格把握好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环节。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的部分。而检测系统的完善程度又决定了其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检测的过程通常要用到检测系统: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等。广东省中山市大多数检测单位都在用粤建三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软件系统。

2工程检测的分类:

常见的工程检测有如下几类:

2.1大类:无损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见证取样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节能检测、防水材料检测等。

2.2细分:金属材料、化工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常规检验、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土工检验和桩基检测(高应变、低应变动测以及静载荷试验);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涂料、防水材料(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以及耐酸砖、耐火材料、粘接剂、钢渣(成分)、建筑防腐材料、减水剂、粉煤灰、石灰、水质的检验等。

3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3.1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就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检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其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基础性技术作用。

3.2 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依靠管理信息系统高效、方便的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

4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国内现有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正在运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设计思路;设计原则;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as part of the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plays a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busines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st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roject,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 laboratories, to reduce the cumbersome process become needs of resear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urpose is guarantee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link, improve efficien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information deman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cope of needs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idea and principl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for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mand analysis;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数量众多,每个实验室的情况都不一样,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的差异很大,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研究的需求分析要从实验室本身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合适实验室层次的质量体系信息化方向,并针对这个目的进行分析。

1.需求分析方法

(1)资料分析

针对现有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日常工作经验、依据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成型软件模式、相关技术论文和资料,并且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相关重要功能。

(2)实例参考

对已经在使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调查,记录优劣处,作为信息化研究的实践基础。

(3)访谈

针对特定实验室进行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各层次的使用者有什么需求,了解实验室客户、行政主管部门、认证认可组织和评审专家等各方面的需求。

(4)调查问卷

制定相关问卷,大范围进行发放,并回收,作为功能方案选择重要依据。

(5)实践总结

通过对完成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的使用,进行评价改进分析。

2.需求分析范围

首先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需要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必须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通过计量认证,还必须执行地方规章制度和省市行业管理办法,以浙江省为例,必须执行《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机构资质标准》通过建设厅的资质评审。我们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需求分析必须满足上述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这其中的需求分析需要针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逐个分析,将《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机构资质标准》融入到项目设置中。国家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是自愿性认可,但是它是国际互认的标准,具有国际公认性,对于高要求的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来说也需要将认可标准加入到需求分析的范围之中,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

需求分析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组织本身开展的,分析组织结构,包括员工结构、岗位结构等;分析组织质量管理工作中具体流程中的“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料”(材料样品)、“法”(方法标准)、“环”(试验环境)、“测”(品质检验)的管理;分析组织申报认证认可的具体环节;分析使组织不断质量改进的PDCA环等。

需求分析需要对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个人操作关节进行分析,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相关的各个岗位进行个性化分析,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环节和岗位相关的功能和权限。

需求分析还要针对与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相关的各方,包括:客户、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等等进行分析,作为提升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信息建设对外工作接口,进行需求进行分析,考虑扩展和提升的潜力。

3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设计思路及原则

3.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设计思路

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设计主要同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和维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首先要满足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的文件层次要求,主要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记录表格这4个方面设计进信息建设中。从原来质量管理以纸质为主中解脱出来,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快捷方便、分级授权、更改易的特点,使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和记录管理更为流畅。

(2)根据满足认证认可要求的质量手册进行分析,建立符合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组织结构的职能分配表。根据满足认证认可要求的程序文件,对各质量程序进行分析,设计相关的信息化主要功能范围,满足各关键节点的控制要求。配备符合体系要求的记录表格。

(3)制定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操作层次功能,分为:输入、输出、分类统计、更改等。总结建设工程全面质量控制流程,制定与建设公工程质量管理流程相结合的信息化功能,根据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本身特点要求,运用科学决策方法进行功能决策。

(4)分析业务流转过程,运用信息化新技术,使建设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效率,便捷服务,有效控制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检测/检查质量。

(5)根据现有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功能特点,分析其优缺点。

(6)分析质量管理工具,植入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建设,提高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水平。

3.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设计原则

广东省地方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1】,从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应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开放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可以参照作为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信息化总的设计原则。

4总结

本文通过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建立的思路总结,介绍了需求分析方法、设计原则,给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以及建设工程行业管理机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 广东省建设厅 2005

【2】 张志檩,王群,王海芹《化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北京 (59-157)页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对策;信息化建设化意义

0.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模式,推动着工程前进的脚步,从一开始的全面评估工程的造价,到中间的严格规范及落实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工程的承包工作、开发设计工作、工程的施工工作、工作的验工工作和最后的工程结算工作,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根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数据计算和分析进行实现。不可否认的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会使我国的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进一步使整个工程行业稳步发展起来。

1.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完善

工程投资的宏观决策计划手段太多,投资的总规模不断膨胀,总量的调控艰难;不合理的投资管理结构,不能轻松的去调整;工程建设的重复性,盲目建设工程的严重性;投资效益过于低下,回收资金的速度过于缓慢。

1.2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受重视

在我国建设工程行业中,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造价控制往往得不到企业的重视,精力大多投入在施工阶段的结算价款、细账结算上。虽然这样做也会有一些效果,但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事半功倍而已。对于工程造价大多人的理解是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当产生偏差时,再分析其中的原因,讨论决定接下来的对策。虽然做对于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种控制方法并不科学有效,它只能发现其中的偏离现象,却不能让其消失,也不能很好地预防偏离的在此发生,所以它只能被称为被动的工程造价控制。

1.3工程技术与信息偏离

如何去更大的降低工程项目投资的成本是国外技术人员一直考虑的问题,而我国的技术人员却认为那并不是自己的职责,投资的资金应该是属于财务人员管辖的范畴。但是财务人员又不具备专业的工程知识,对于工程开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关系了解的少之又少,他们只会按照财务的制度解决问题,简单地支付费用,根本不能高效的去控制工程的造价。要想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投资利益,就要让工程技术与信息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产生分离的现象,再经过信息的透彻分析、效果的考核评价及技术的比较,使它们两者的关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争取做到工程技术上创新先进,信息上合理分析,把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慢慢的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当中。

2.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2.1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更加准确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类工程都期望在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利用最少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工程。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会利用到更多复杂多样的工程物品,使用的施工设备也将随之增加,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工程的工作团队变得越来越庞大。这些确定的因素都会导致工程施工过程的不稳定性,随时会使工程出现问题停滞不前,这样也就增多了工程成本资金,让工程的资金管理工作变得举步维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现代化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体系管理的管理模式下能得到最大的需求。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对工程造价的全面评估、管理,不同于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工程预算评估,一方面加强了工程每个施工环节约束,经一系列科学合理管理,很大程度减少了工程施工的资金风险,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2.2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管理风险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企业的施工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提升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及工程结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企业工程施工的风险,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变得高效率又安全。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对各项影响造价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不断提升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确保企业工程资金在充足的前提下避免过度浪费,资金的充沛能有效的使整个施工工程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分配资源,合理的运用企业的物力、人力、资金,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避免了一切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系统的管理不断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消耗,加快了企业施工工程的进度,使施工工程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1]。

3.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明确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运用,将信息化管理所运用到的信息技术转化成为具备实质意义的生产力,实现信息化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机融合,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明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将信息化建设在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每一个环节得以显现。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引进到工程造价管理中,并不意味着信息化建设就完结了,要认识到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工程内部各个部门及各类相关工作人员,由此可见,务必要在工程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指挥下,提升工程企业内部各个点的交相呼应,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的功效。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不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应用与时俱进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工程企业内部每位工员相互协作的精神。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要求整个企业上下所有员工的参与及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和开展[2]。

3.2完善信息化管理应用

完善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企业整体相关的成本信息数据整合、归纳于一起,并建立起针对这些成本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程序,经电子计算机软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存在、潜伏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预防,一方面缓解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作压力,降低可工作时间;一方面很大程度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同时可通过将施工企业内部程序与市场动态变化相互联系,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形态、经济动态、政策颁布等有效信息,根据时事特征,施工企业做出有效及时的调整。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融入进施工工程项目的各个微小环节,要求企业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应用,对成本控制实施严格管理,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3加强工程技术与信息的相结合

为了实现工程项目造价的科学、合理控制,可以将技术与信息一手抓的方法,技术上要争取创新先进,信息上要讲究合理使用。技术上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技术的设计、设计多种方案的选择、施工组织的设计、施工图案的设计。信息上的具体对策方法包括:对于工程项目各项的费用支出严格审核,对于节约投资的行为采取奖励措施,通过动态比较工程造价的实际值及比较值。

4.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然是现如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经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能够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技术要求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急于求成,务必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情,切实、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建设工程 合同管理 信息化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合同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合同中不仅包含项目在建设阶段的整体目标,也关系到质量控制、进度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把握整个施工节奏,减少管理漏洞都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以往的工程合同管理方式过于老套,资料长时间的存放会出现纸质发黄的问题,且一旦信息丢失则没有恢复的可能,不便于查询和统计。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建设工程合同加以管理,有助于推进信息工程的建设,在突出技术优势的同时更好的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合同输入资料库,用信息化的手段保存下来,完善管理水平。

一、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深入推广和广泛实施,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上落实严格管控,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弥补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在市场经济活跃的状态下,减轻工作量,减少工作时长。

首先,信息化管理工程合同的方式,可以整合各类信息,做好资料的归档和整理,在保存纸质资料的同时以网络的形式保存下来,做好备份,防止出现丢失现象。

其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可以缩短工作时长,减少工作量,在查询数据和信息的时候也更加的便利和快捷。

最后,工程合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工期的进展发生一系列变化,建设材料、人员、维修进度等的变化也使得合同管理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因此,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与技术融合,动态监管施工,提高经济效益。

二、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一般

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实施信息化管控的方式,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和传统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应用于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还比较少,信息化水平不高。从审批工作上来看,一些建设单位没有明确审批的规范化流程,权利存在交叉和错位的现象,造成了信息化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二)信息化管理不规范

所谓的信息化管理不规范,一是说在整个工程合同管理中没有建立一个大的管理框架,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也就缺乏指导;二是说,在管理过程中,建设工程涉及到的材料、人员、设备等的合同没有分类保存,影响力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

(三)合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有了信息化管理合同方法,是能够实行的基础,还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在整个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建设工程资金多、管理严格,合同管理者基本上都接受过专业的学习,专业素养强,道德修养好。相反,有些小企业由于资金等原因的限制,合同信息管理人员常常找农民工替代,他们的专业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也差。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针对上述问题,要解决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在信息化技术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就必须结合实际,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合同管理的分类模块

建立合同实施控制模块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M用以及进度等多个方面信息不间断地分析与进行动态的监督与管理,将合同计划目标作为标准,对合同实施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其中不同的地方,进而对合同实施计划进行调整的方法和策略。合同变更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的合同变更,可以自动化地生成变更清单,并对其中变更费用进行计算,再生成变更后的详情表,对变更净值进行计算,同时变更与原合同的对照表,及时将变更后总投资变动情况反映出来。

(二)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为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建筑工程企业要在合同管理中大力引进计算机技术,加大软件#硬件设施的应用力度,并在分步推行的基础上开发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然后以点带面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进而建立合同管理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效率和应用效率,强化对建筑工程现场的监控和管理,进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保证建设工程合同严格管理的基础,也是落实好相关制度的根本。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与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对此,企业要做好人员的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学习,让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此外,在招聘中也要选择有经验的、接受过专业学习的学生进入合同管理部门,培养先进的管理者。

结束语

推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传统企业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做到紧密结合,巧妙地找到和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契合点。在推广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相关制度为基础,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合同的归档和分类工作,从而减少工作量、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文民.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9:211.

[2] 胡季英,关柯,李忠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3:35-37.

[3] 张伟,刘海青,秦崇仁.建设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中的合同管理计算机软件[J].中国港湾建设,1999,05:64-66.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现代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助于企业对项目的整体进行客观的把握和风险的防范,更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令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内涵与意义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其中,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包括:(一)组织类工程信息。如行业组织信息、项目参与方的组织信息等;(二)管理类工程信息。如与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有关的信息等;(三)技术类工程信息。如与设计、施工和物资有关的技术信息等。

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强、发展快,以及工程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便于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增进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使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减轻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同时,项目管理信息化能够为各项目参建各方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可以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极大地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便于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能实时采集各种项目管理活动中的信息数据,并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了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还可以促进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技术含量越来越大,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等特点,使得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越来越大。而现代信息技术给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项目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尤其重要的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和工程企业管理变革相辅相成,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实现企业远程、动态式的实时量化管理,实现企业业务信息化,从而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概括起来说,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包括:项目信息管理、施工过程监控、施工工艺控制、施工方案优化以及网络化统一管理共五个方面。

1、项目信息管理

项目信息管理包括工程概况、作业队伍及劳动工资、工期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施工合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公文管理等。实现项目信息管理的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自动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竣工图纸绘制系统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等。

2、施工过程监控

施工过程监控是指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如液压提升作业计算机控制、提升模板脚手架计算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计算机控制监测、施工现场电视监控、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施工过程视觉仿真、利用GIS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可视化管理等。

3、施工工艺控制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都可以采用自动控制技术。

4、施工方案优化

要按时保质地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节约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就要对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也就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因此,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开发和引进计算机应用软件,对项目上的工程预决算、施工进度、工程技术、工程成本、工程资料、人力、财务、材料设备等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例如土石方调配优化,物资材料运输调配,线材或板材下料优化及统计等。

5、网络化统一管理

利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及相关外设、网络设施、项目管理软件以及各类工程信息库等)。对项目的信息化进行全面管理。利用Internet将工程项目的局域网与总部的局域网相连。较大范围地进行数据共享和远程信息服务,实现项目信息集中、统一的管理。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在这个知识、经济、科技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中国建筑企业不仅要与国内的企业进行抗衡,更要直面跨国企业的挑战,因此对国内外现代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进程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尝试摸索的开发阶段,一方面,国产的一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与国外的一些著名软件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对于一些引进的软件也存在消极使用的状况或者处于只能利用其个别功能的阶段。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大企业还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数据的共享等但总体来讲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较国外而言仍然不高,管理模式单一等。

国外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非常迅速。日本近年来主要大力推进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这表明项目的招标、投标、过程管理信息的提交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且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美国方面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相当优秀,如:P3/MSProject软件等。美国对于项目管理软件使用面非常广泛并且普及率也特别高,如:美国的McDonnellDouglas(麦道)、Coca-Cola(可口可乐)、Boeing(波音)等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了P3系列软件。

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信息化人才

要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必须具备人才,即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具备优异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也要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理论,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策划并实施各种方案,为企业谋福利。但是如今这种复合型技术骨干极度匮乏,要想对项目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因此,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招聘这类复合型人才。

2、意识上存在问题

很多大型企业都没有意识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管理的软件太过昂贵,短时间内是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只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所以他们不愿意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花费财力物力。对大型企业如此,那些中小企业,因为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更不可能有对项目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3、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参与方相互独立

一个项目包含了施工、管理、业主、咨询等多个方面,他们各自为政,流程不一样,相互独立的数据也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不便。虽然信息化建设的参与方参与的都是同一个项目,但是他们都是在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以整个项目的最优为考量,这样的模式不利于项目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行。

4、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改造滞后,企业管理与流程再造不匹配。

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进行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是对企业传统管理体系直至产权体系的伤筋动骨式的根本性变革。一部分建筑企业尚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

5、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

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虽然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进行等。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软件间尤其是刁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有的还存在文档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公共的基础数据编码不一致,子系统的编码方式也各有不同,导致数据重复输入、数据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数据共享和关联程度不够等等,从而产生“信息孤岛”。

五、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工作,诸如进度、质量、风险、财务等,而信息化建设则是一个包含了人才培训、法案设计、网络建设、应用选型等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上述谈到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建立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的发展。

1、加大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

“项目管理信息化”还不是很普及,但是却对企业有着很独特的意义,所以有必要推广和普及项目管理信息化,要推广和普及它就必须关注两个方面:首先是要让从业人员消除对计算机和项目软件的不信任感,这就到了政府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政府要制定出信息化标准,广泛地普及信息化技术,让从业人员信任感油然而生;其次是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避免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不仅要授予他们相关软件的知识,使用他们的技巧,也要教授组织双方人员如何进行相互沟通,同时也可以对软件进行优化,使它们接近使用者的习惯,更易被接受。

2、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投资,任何项目都没有办法顺利进行,所以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它是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取决于参与者的盈利情况,所以成本核算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费用是不能忽略的。民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是极其重要的,要积极引导他们对此进行投资。

3、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应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的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项目管理信息流程和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规章。在网络平台上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还必须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企业和项目信息整合与标准化问题。这一套系统的有效运作是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过于追求计算机、网络和项目管理应用软件的先进性,而不在项目管理系统上花时间和费用是无法实现管理现代化目标的。

4、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建立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和统一信息编码体系,规范和统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报表,规范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流,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5、大力培养跨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现如今很多的行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如计算机技能、通信网络技能、数据库技能等之外,还应该具备一些综合素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国家,为企业,更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因此,企业应该大力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培训班,也可以通过建立培训基地,甚至是网上培训及知识普及等多种方式,加强从业人员的方方面面的技能,使他们成为专业知识过硬,其他方面也出色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

6、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如果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那么对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所以强化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保证。对那些信息化意识薄弱的人员,要加强教育,用事实证明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即能提高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收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误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管理过程中,要大力倡导信息化技术,用事实说话,让业主接受并认可信息化的重要性。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思想(理念)、人员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需要多方协调和考虑才能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当中去,从而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只有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根源,掌握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信息技术真正的为工程项目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存斌,刘婷婷.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

篇11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建筑工程

近些年来,我国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至今多数业主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水平相当落后。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提升建筑行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是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企业管理不再是对人、财、物的某一单方面的强化管理,而是发展到人、财、物、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全面综合管理。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

1)信息管理在项目决策期的应用。①建设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②项目建设目标论证(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与确定项目定义;③项目结构分析;④与项目决策有关的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论证与策划;⑤项目决策的风险分析等。

2)信息管理在项目实施期的应用。项目实施期包括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在整个项目实施期往往有比项目决策期更多的国内外单位参与工作,工作过程中有更多信息交流,文档管理和共同工作的任务,项目信息化的应用为项目实施期的建设工程管理增值无可置疑。

3)信息管理在项目运营期的应用。项目运营期建设工程管理在国际上称为设施管理,它比我国现行的物业管理工作范围深广得多。在整个设施管理中要利用大量项目实施期形成和积累的信息,设施管理过程中,设施管理单位需要和项目实施期的参与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因此,项目信息管理不仅是项目决策期和实施期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也同样可为项目运营期的设施管理服务。

2强化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建立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技术和控制信息管理系统。1)在高层建筑物及高耸构筑物施工中的垂直度偏差监测中,可以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定位高新技术,不仅可以把观测结果准确、直观的显示在屏幕上,而且可以实现连续观测的动态管理,以及预测垂直度偏差的发展趋势;2)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应用计算机和传感器自动测温的新技术对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内部应力变化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对混凝土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温差进行分析,通过迅速、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及时指导混凝土施工和采取养护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与质量控制;3)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4)建筑物的爆破、拆除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5)幕墙工程的制作、安装质量控制等。

2.2建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家标准、行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行业涉及的专业门类较多,例如房屋建筑工程、设备管线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以及相关的房地产、勘察设计行业、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等,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为了使建设工程项目各个行业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必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

2.3建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基于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的信息系统。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设项目和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各项目参与方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信息的不公开状态,同时增加了透明度,从而规范了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

在材料设备采购方面,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及机具的采购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领域,使需方对供货方提供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和市场的信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信息采购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方的采购成本,即材料成本的降低无非可以使工程项目的成本节约与降低,使承包商能够得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网上交易提高了供方与购方的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果,对双方长期合作经营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利控制,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3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现状

篇12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应用,其影响已波及到传统建筑业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准确、完整信息,可以使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可以对管理目标进行更好的评估、预测和控制,可以使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及相关单位更加重视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

通过质量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用公正、公平的监督标准来保证整个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与程序化,强化监管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可以使监督人员耳聪目明,卓有成效地开展监督工作,近而推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提高。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工程质量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基本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而且是从事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单位,企业,个人生死存亡的大事,它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国家对于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一向高度重视。从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始,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建设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和试生产等工作及所涉及的对象主体必须进行监督、控制和约束。而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涉及对象的社会范围广,其工作过程涵盖由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始,直至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结束、投入生产运行的建设工程项目生产活动全过程。因此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所要收集、处理和反馈的信息量巨大,使得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量巨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要求高[1].如何对建筑质量监控“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减轻工程质量监督日常事务工作的负担,提高建筑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实现建筑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手段的现代化问题是急待研究解决。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是解决这一实际课题的有效工具,它对促进政府或其他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建设部于2003年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也随之进入政府规划的快车道阶段。伴随着“纲要”的出台,各地陆续推出了建筑业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意见。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上海、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区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整体水平和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发达国家(日本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利用市场化手段研发相关软件方面、信息化标准制定方面、相关数据库建设方面及整体规划方面。因此,全面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互联网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信息,包括文字、图形文档和声音、视频资料实现有效存储和快速查询。

2、先进检测系统的应用,采用摄像监视系统,覆盖整个施工现场,用以监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消防等工作,降低施工现场管理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3、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对建设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将系统行为和形态、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及其时空表现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求解,然后进行纠偏校正,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问题

针对某一个单项或分项工程,系统通过随身电脑的嵌入式软件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以国家和建设部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法规文件为依据,引导确定监督检查的内容。

2、解决监督检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标准问题

系统通过随身电脑的嵌入式软件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提供向导性的监督检查程序和强大的现场帮助支持查询计算系统,引导监督人员在施工现场完成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测评,并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给出处理意见。

3、解决监督检查结果的管理运用问题

整个信息化系统要建立一个与随身电脑或其它形式的客户终端可进行实时信息传递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数据库,方便管理者对监督检查信息和监督人员的实时管理控制。

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的主要功能

1、硬件及底层软件系统

硬件及底层软件子系统由服务器端、客户终端及两者间的信息传输体系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整个系统提供硬件及底层软件支持。

2、网络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功能为:①接受建设工程网上报监,划拨分配监督任务,制定监督计划。②实现政务公开,各项管理职能、动态信息,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文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查询及监督。③接受网上投诉,并将处理结果上网,供投诉人实时查询。④实行网上备案,网上创优申报,网上通知、公告等,便利企业及下属单位的工作方式,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公开办事程序结果,节约办事成本,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⑤接受工地检查系统上传的工地现场监督信息,进行工程建设各环节质量数据的登记、储存。⑥对监督检查工作进行实时的管理控制。⑦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执法管理。⑧监督检查工作的报表统计。

3、工地检查系统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可以开发出直接面向工地,执行工地现场监督检查的客户终端。

五、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行业指导和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

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 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设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推进信息化规划的实施。

2、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3、研究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1)加强建筑业信息化法制建设,制定有关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制度,改革不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

(2)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逐步提高执业资格者和相关岗位人员使用本专业的主要软件的比例。

(3)制定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在监督机构资质条件审核中逐步增加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4)整顿和规范软件市场和网站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商和信息技术集成商资质管理机制,促进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软件的产业化。

(5)制定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软科学课题研究,在建设过程中提高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思茂。新时期的工程质量监督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3:56

篇13

关键词:现状;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

建筑企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建筑业已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1]。在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工程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工程进步缓慢、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建筑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化融入工程管理中,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管理的效率,促进建设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1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的主体较多,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各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经常会出现各方管理相互脱节、管理目标不一致等现象。再加上建设行业的企业众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更是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

1.2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建设工程管理混乱、不规范。建筑市场仍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工程并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甚至有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对建设管理工作有严重的影响。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规范建筑市场,加快建筑业的立法,加大建筑行业的执法力度,使建筑业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1.3信息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装配式建筑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管理工作却没有质的发展,BIM、广联达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这些信息技术为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没有普及,导致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下[2-4]。

2信息化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

2.1由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

建设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不确定性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困难而复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工程管理中,能够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建设工程的各方主体搭建一个信息数据共享的平台。通过大数据的对比分析,实时有效地开展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使烦琐的工作简单化,还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2.2实现信息共享的需求

建设工程涉及的主体较多,各主体之间相互独立,所以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工程管理最后形成的纸质文件和资料较多,不利于各主体进行查阅。针对此情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能有效节约资源、节省劳动力。通过信息技术搭建工程数据平台,各方主体可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进行线上讨论和交流,大大减小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2.3社会进步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使建筑行业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推广力度大,在建设工程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调整与创新,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3信息化应用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对策

3.1明确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要点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业中,但这种技术并不能实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可以智能实现多种图形模式以及多种构件模型之间的联动。在BIM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该技术推动了建筑设计、建造、管理流程的发展。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实行首先要明确各项管理业务的管理要点,如表1所示。

3.2构建信息协同服务平台

CAD和REVIT等信息技术软件偏重于设计、施工和造价管理,无法实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信息管理。施工阶段一般还是采用人工记录工程数据,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不易查找和保存。建筑工程的各单位之间有着较多的业务关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各单位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此背景下,急需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同服务公共平台,这是基于项目自身的集成平台,侧重于不同组织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整合,涉及项目的各方主体可登录该平台处理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也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与项目相关的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每个项目都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内不仅有项目构件的所有信息,也有与项目相关的历史记录。网络协同服务平台不仅能节约资源,还有利于实现各参与单位的高效率协作。

3.3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为顺应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筑工程管理的框架体系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求在信息技术上有更高水平,还要求企业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重点围绕工程管理的各大领域,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成本、进度、质量目标。在此框架体系中,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系统则是针对经营性业务、生产性业务和综合性业务的管理要点所设计的全面系统,将此应用在实际工程管理中,有利于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企业在增强信息化意识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信息技术人才,适当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形式,保证该框架体系能够稳定运行。

3.4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信息化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因此政府要重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一场建筑业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必将会遇到很多问题,政府只有足够支持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正常推进。政府部门也可以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研发和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和软件。信息技术人才应定期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从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保障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够有序推进。

篇14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

1引言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建筑领域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效的实行工程管理信息化十分重要。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包含了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项目可行性研究、合同定价确定等一系列经济管理。其管理项目涉及人员广、经历时间长,并且贯穿整个工程始终。因此在管理上十分琐碎和复杂。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在工程管理方面,可以将制定定额、投标报价等一系列数据管控部分经营监控和计算,使整个工程管理流程高效简便,因此,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法规政策依据需要建立完善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信息化管理的直接相关立法。即使出台了《关于做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关于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规定办法。因此无法做到统一管理和打造规范化的工程信息管理平台,这也造成了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无法深入推进和普及。

2.2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加强

标准化作业是所有工作流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操作,就连工程管理信息的整体分类都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这导致独立的建筑工程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这就导致全国建筑行业的信息无法实现整体流通。因此需要进行以政府为首的工程管理标准化制定,对项目划分编码、网络接口、数据格式等信息化管理进行统一规范。

2.3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不高

目前,各地政府和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并不理想。其思想观念之间的落差也比较大,这就造成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过于落后,并且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各地政府在相关信息化平台建设中,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并且平台所涉及的相关信息也过于单一和滞后,甚至无法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使得信息化平台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摆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造成了劳动资源的浪费。

2.4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指出,要建立法制管理的工程信息化,规范性的工程信息化,让工程信息化真正的服务于建筑工程管理。但是目前的真实现象是理论大于实践。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划,建筑行业在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上缺乏规范性的实施步骤和标准,使得整个市场的信息化管理过于凌乱,管理方式主要根据个人想法和需求制定,无法协调统一。

2.5信息工作专项经费不足

任何项目的启动和推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尤其是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目前,很多地区将这部分资金费用划分到公益类过参公单位,由政府统一进行资金管理和拨放。但是这部分资金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或发放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这些管理机构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进行资金补充,长期以往,各方均以自身利益为主,使得管理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不利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3.1重视信息化法规政策环境的构建

建立统一的数据备案库。要对整个行业的数据管理进行统一备案,改变当前数据管理过于分散的现象。通过建立健全的备案管理系统,将管理信息化数据统一划分,同时增加诚信评价,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便社会各界监督核查。制定合理的经费制度。制定合理的经费发放制度,保证信息管理的正常维护与运行,同时制定相应措施禁止相关机构私自进行经营创收等其他资金活动。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制度。优化管理,制度先行。要用明确的管理条例规范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用法律政策约束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执行。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确定自己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用规范的管理条例管控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方向,使工程管理信息化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3.2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标准化程度

确立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工程管理信息化分类的制定,应该以相关信息化技术标准为参考,根据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具体需求,制定目标明确、分级清晰的分类标准,使之与各行各业均可相连接,使全国建筑行业和相关产业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数据标准化建设。在当前有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对建筑工程用料、计算单位、价格标准等进行细化分类和统一标准的制定,全面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对相关技术等级、技术规范指标和人员任用专业资质要求进行标准化的硬性要求。

3.3建造权威的典型的工程管理数据库

进行工程相关数据及标准化的规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之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标准,其中应该包括一些典型的工程项目以及相关的编码分类,甚至是一些工程资料的规范描述以及数据格式等。这样才能保证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搜集于工程质量相关的一些数据。扩大数据手收集范围。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数据的积累,因此,数据获得的途径和数据的可用性十分重要。相关协会组织可以根据需要,以“信息联盟”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分利政策,鼓励工程相关方进行数据备案,以此增加有效数据的积累。在工程项目上,首先应该针对政府工程的一些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再向一些大型建设项目进行扩展,紧紧抓住数据获取的源头,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一些典型的工程项目数据,应该建立系统的数据库,经过规范处理后,存入标准的工程管理数据库,供全社会共享。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