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范文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

篇1

(一)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

深圳龙岗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也就是强制性变迁,政府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优势、资本市场、城市化进程以及借鉴国内外经验,运用自身的权力积极推动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规模经济,缩短了制度变迁的时间,减少了制度改革的费用,同时抑制了“搭便车”的现象。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产生于民众间的制度变迁模式,也就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居民自治、居民自发组成的协会等组织都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推进社区土地资源整合优化

龙岗区政府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参与土地整备,有效推进社区集体用地集约化利用;引导社区按照城市区域规划,通过置换、土地物业入股等方式,整合社区内非农建设用地资源和物业资源,形成连片可开发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经营;支持社区参与由政府主导的土地整备,采取回购、合作、租赁、入股等方式,高效、集约利用社区土地特别是重点产业园区内的土地。通过政府、企业、社区合作,将旧厂房转化为优质物业,以稳定的租金收益替代异地安置,持续增加社区经济收入,同时保障产业规划项目及时落地。

(三)采取资本联合方式探索转型新模式

资本的积累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资金投入不足,资产储备不够,势必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龙岗区采取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联合、港资不断投入的方式处理资金投资和使用的问题,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合作改造旧工业园区、旧屋村的发展模式,其中包括为辖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管理人员交叉挂职锻炼等16种合作方式,并在政策上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倾斜,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地铁三号线等项目的融资及购买街属企业改制后退出的物业,壮大了集体资产。

(四)让“物业管理进社区”形成普遍态势

搞好社区物业管理,不仅能优化社区环境,还能给原居民带来就业机会。社区的环境、治安等交由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负责,可理顺社区工作站、股份合作公司、居委会的关系,进而减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负担。龙岗区结合实际创新模式,在全区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主要采取政府扶持与股份合作公司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社区物业管理。目前,龙岗区“物业管理进社区”已实现“全覆盖”。

二、龙岗社区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为推动龙岗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方面

1 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在小农经济意识作用下,为增加原籍居民就业,同时防止因引进“外员”而被“分享”了经济成果,社区集体企业往往堵塞了人才进入渠道,最终造成了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短缺、经营管理乏力的被动局面。

2 现代法人治理意识不强。许多社区集体企业实行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治理架构流于形式,没能真正形成民主决策、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科学治理机制。

3 经营风险意识不强。社区集体企业的管理层缺少对法人治理民主性、组织形式合理性、投资经营多元性、内部管理科学性等状况的审视评估,加强综合管理、增强风险防范的动力不足。

4 经营观念保守陈旧。一是没有长期发展规划意识。不愿意尝试非租赁经济的发展模式,错失许多发展的大好机遇。二是持有错误的分红观念。不关心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并且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影响社区集体企业的积累和发展。三是缺乏政策意识。对现有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充分用好已有的政策资源。

(二)管理体制方面

1 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社区集体经济独立发展空间受限。社区工作站、居委会与社区集体企业不脱钩,政企、居企不分,造成大部分社区集体企业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使得企业的经营带有浓厚的行政干预因素,严重影响了其市场化、效益化运作。

2 企业管理机制难以适应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新要求。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乏民主决策、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科学治理机制。二是没有适当的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缺少对组织形式和股权分配的改革动力。

(三)政策制度方面

1 产权政策不完善。面对众多社区集体土地和物业产权不明的状况,在发展的压力下,许多社区为寻求“出路”,干起了“违建”勾当,不仅加大了政府管理和执法成本,还使得新老产权问题交错,让明晰社区土地和物业产权的探索陷入困境。

2 土地补偿机制不足。在土地功能规划定位上,通常政府部门处于主导地位,而社区集体企业则是弱势的,加上管理层缺乏熟知土地功能规划政策的专门人才,造成了社区集体企业在土地利用上的被动局面。

三、龙岗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龙岗区社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突破管理体制、政策制度等瓶颈,而这同样也是其他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推进社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逐步将基层公共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让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经济上与社区集体企业相脱离,彻底实现社区集体企业与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经济脱钩、机构分设、人员分离,确保社区集体经济走上独立发展的市场化道路。

(二)深化社区集体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1 推进社区集体企业组织形式改革。由现行的“总分公司制”改革为“母子公司制”。子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有利于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也有利于母公司规避防范经营风险。

2 探索推行大社区股份合作制。由现行的以单个社区为单元的社区集体企业转变为由多个社区联合组建的股份合作制集体企业。这种打破村界地界,实现跨区域、社区、居民小组的联合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实现土地、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整合,增补优势、取长补短。

3 探索社区集体企业股权改革。在条件成熟时,对社会开放一定比例的股权,通过股权的流通来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流转,让外部的人才、资本能参与到社区集体经济的经营运作,为社区集体经济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探索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

篇2

[关键词] 社区经济 经济增长点 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倡导发展运动后,世界各国的社区发展运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从以美国的经济发展为领头羊的新经济形态来看,社区经济的优势已展露无遗。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意识却萌芽较晚,在传言,人们只知道有单位而不知有社区,只把社区当作单纯的居住的场所,而很少将其看作社区成员的一种利益共同体予以关心和关注;就政府和社会组织层面而言,社区只有服务功能和社会控制、管理职能,至于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则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事,社区则处于被动地位,无所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在当前形势下,社区服务业更是作为最具吸纳空间和最少投资需求的产业。特别是社区体育这种最受大众欢迎的社区服务业。可以为再就业工程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为多种经济形态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为启动和完善住宅消费市场提供更现实的购买动力。

一、社区体育消费的差异性

体育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以及对社会生活多方面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地增大。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体育健身事业在我国社会综合持续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的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基础和体育健身消费观念是关键环节。

在经济基础雄厚、体育意识较强的欧美国家,体育健身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占有家庭消费的相当比重。消费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必须通过消费保持生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创造能力。消费是满足人们生存活动的各种需要,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关键,也是社区体育可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依据。

二、社区体育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认识

1.带动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社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和关联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可以促进商业、饮食、文娱、信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既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第一产业中极具有发展潜力的综合性行业。社区体育以其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兴趣爱好人群的服务为中心,以健身、娱乐消费为特点。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活质量大为改观,人们的体质在增强,技能在发展,心理状态在改善,余暇生活趋向健康和充实,人际关系得到建设性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体育事业统计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1994年~1998年,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消费增加了115%,1998年的城市社区体育消费额是1994年的2.1倍,达到1000亿元。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城市的社区体育已成为提高城市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也就成为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社区体育服务成为再就业工程的重要解困措施之一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来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逐步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逐步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将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导部门。在第三产业中,对于再就业人员来说,最具吸纳空间和最少投资需求的就是社区服务业,而社区服务业中体育服务市场最有前途。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内容而成为服务性经济,也就是说,运动健身、娱乐观赏和经济三者经过有机整合而构成发展体育产业的权力。

3.社区体育服务对推进住宅商品化、市场化、启动住房消费市场起积极作用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决策。据统计,在总需求中,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占三分之一的份额,而消费则占一半甚至更多,其中住房消费成为政府寄予厚望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因此,要想加快城镇经济商品化改革步伐,启动住房消费市场,必须抓好居民住宅区的配套建设,加强发展社区文化和各项事业,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教育、文化、健身运动、娱乐、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三、社区体育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社会发展体育,体育促进社会建设,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这既是已往社会实践中可以观察到的规律,也是对社会生活建设未来建设的合理预期。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当口,强调社区体育建设,对促进社会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社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文化中体育消费观念的自我发展和合理引导。(2)运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城市社区稳定特色的合理形成。其中包括:中青年男子和妇女运动形式的稳定特色;老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儿童、少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婴幼儿体育的启蒙和开发;社区之间或社区内运动竞赛的组织和管理。(3)资金投入的长短流程与习俗和体育馆等硬件建设发展的合理引导;(4)社区体育服务市场的合理引导以及建立与发展,包括业余体育服务人员的因时、因机培训和专业体育工作者及专业体育服务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05

篇3

【关键词】四川藏区;经济发展;困境;对策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藏族是一个大的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的第二大聚居地,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等多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在经济方面大都落后于汉族,同样藏族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家对藏区经济发展的重视,特别是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对藏区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使得藏区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四川藏区总体上来看,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基本实施差,经济效益差,贫困面积大。由此,充分发挥四川藏区的天然环境优势,克服藏区诸多不利劣势,使藏区的经济发展尽快得到转型成为藏区今后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这些地区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交通运输、知识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一)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藏区特有的自然条件,使藏区交通不便,基本设施落后,藏区人民和外界联系的途径主要是靠汽车公路,但由于藏区大多处于高原地区,山高路险,造成公路等修缮成本大,且自然灾害频发,阻碍了藏区交通设施的完善,严重影响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藏区内公共基本设施薄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完善,有些地区连基本的卫生所都没有,只能靠流动的赤脚医生保证基本医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

(二)经济基础薄弱

近年来,四川藏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是由于中央财政和四川省市的支持和建设投入拉动的,出自于藏区自身经济积累的成分不多。薄弱的经济基础和天然的地理环境使藏区内的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农、轻、重的比例构成不合理,虽比过去有所进步,但同先进的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畜牧业依然是藏区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轻重工业基本力量薄弱。

(三)人民文化水平低,科技落后

由于藏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导致藏区内公共文化建设较为落后,无法为人民配备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初中文化水平,同时,藏区内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和文化馆较少,使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减少,人们意识不到教育对自身及地区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文化建设落后导致了藏区科学技术发展极其缓慢,高等院校的缺少使得藏区的人力培养力度不足,再加上落后的地区使很多在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愿回到家乡做贡献,造成人才的流失,使得藏区在人才培养上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造成恶性循环。

二、藏区经济发展落后原因分析

(一)自然原因

四川藏区基本都是出于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地理条件恶劣,气候干燥,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山脉绵延不绝,所占区域大,众多河流穿杂其中,地形复杂。正是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了藏区的交通建设,使通往藏区的交通运输困难,社会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

(二)藏区自身经济积累少,对外界援助依赖性强

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藏区经济得到了较大程度发展,但这些发展大多是靠政府的鼓励和其他地区对藏区大力支持获得的,藏区内没有形成自身完善的工业或技术设施,畜牧业依然占据藏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对外界援助较强的依赖性,使很多藏区同胞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这种思想和发展模式无疑是弊大于利的。

(三)人民文化素质不高,传统观念的束缚

藏区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影响了人们接受现代教育的程度,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使人民的教育意识薄弱,对教育对未来的影响认识不到位。藏区的人民依然崇尚的是风水迷信,推崇“因果”学说,传统的价值取向和观念严重束缚了人民的思想意识,造成对先进技术和观念的排斥,使地区的经济能不到快速有效发展。

三、藏区经济发展途径

“内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突破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还得要转变藏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方式转型

光靠外在输血式的发展模式不能够构成藏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藏区必须在接受国家政策鼓励和外界其他省市给予帮助的条件下,发掘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以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

首先,要大力鼓励人民自主创业,使有创业想法和实力的人们活起来,带动其他人共同想致富之路。

其次,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四川藏区虽然地理环境恶劣,但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却给人们送来了不少特色产品,藏区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采取精加工的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

最后,根据本地天然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人文民族风情,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积极开发有创意,有特色和民族风味的旅游产品。

(二)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要加大对藏区交通设施的建设。虽然藏区的恶劣的地理环境影响了藏区的交通建设,但也应该看到交通对藏区社会经济和藏区人民的重要意义,要加大藏区交通建设的力度,开山路,通公路,使藏区不再是与世隔绝的高原荒地,只有这样,才能加大藏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才能促进藏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完善藏区卫生医疗事业,不仅包括居民的卫生保障,同时也要涵盖畜牧等牲畜的卫生。首先完善医疗卫生,在交通可以到达的地方设立基本的医疗卫生所,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救助。在地区偏远地应定时定点为藏区人们提供及时基本的救助,不断完善藏区医疗体系。其次,要按标准设立畜牧兽医站,配齐人员和设备,为藏区畜牧人民提供及时可靠帮助,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藏传佛教和藏区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藏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在藏区宣传现代文化,发展教育事业,要注重与传统藏文化相结合,积极吸取藏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摈弃消极不良因素,以人民可以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人民接触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为藏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培育高等优秀人才。同时着力有效增加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等在藏区教育中的比例,调整学习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积极引导藏区人民走上科技和文化致富之路。

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以调整藏区自身内部结构为重点,四川的藏区必将实现和谐繁荣发展,使每个藏区人民都公平公正的享受到开放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登全.试论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我国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0):14-15,17-18.

篇4

关键词 生产经营 经济运行质量 社区

0引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关系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质上是解决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对社区自身来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发展质量,为实现油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1提升社区经济运行质量的必要性

1.1提高社区经济运行质量面临难得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有望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石油石化行业正处于事业发展的上升期、综合实力的跨越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正处在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机遇期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期。这是社区经济发展必须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的最大发展机遇。当前社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管理与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已经进入了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服务优质、生活便利”新家园的新时期。因此,提高社区发展质量,至关重要。

1.2提高发展质量是建设大本营的必然要求

胜利油田对社区板块在稳定队伍、保障原油生产上寄予厚望,对社区工作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快了胜利大本营建设步伐。改善职工生活条件,方便职工群众生活,维护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营造文明祥和的生活氛围,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让职工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打造上游长板上来,是社区工作的应有之义。建设大本营,关键在于保证工作质量。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优质的服务,大本营就很难真正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1.3提高发展质量是社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必然要求

社区经济运行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一定要以更高标准看待自己的工作,用放大镜审视自己的不足,用显微镜看待别人的经验和长处,用望远镜对待社区经济发展的长远发展趋势,自己与自己比找准优势,自己与他人比找出努力方向,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虚心学习借鉴油田内外同行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解决好固步自封、自我满足,要求不高、标准不严的问题;切实解决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彻底、不给力,工作有安排、有要求、有落实,无回音、无反馈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开拓思路,让优点更优,让短板变长,以精细管理保经济发展、以优质服务促经济发展。

2提高社区经济运行质量的几点对策

2.1要强化管理精细、机制灵活、责权明晰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要对成本与投资实行全过程监控,实现透明化操作。要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严控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社区生产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ERP、内控为切入点,以“建标、对标、追标、创标”为抓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细化成本核算单元,实施成本过程管理,责任主体细化到基层队、班组和个人,构建标准成本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实施月度成本发生情况通报制度,成本费用不仅要控制好,而且要运行合理、合规、合法,严禁出现变通使用、违规使用情况发生。要完善预警、分析、跟踪督查制度,形成责任逐级清晰、管理逐级下沉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的编制、预算审核平衡、预算执行与调整、预算监控与分析等流程实施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成本费用不超。要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项目、政策,为社区创造更加宽广的空间。

2.2要强化招投标、合同管理于一体的市场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内部市场队伍准入制度,全面落实归口管理、分级运作、逐级负责制度,规范招投标管理。加大内控制度执行力度,规范合同管理,加强财务稽查,加强重大资金、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审计监察,从源头上控制经营风险。

2.3要强化节点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工作环节的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

要从梳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职能定位入手,科学分级分类,建立精细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和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涵盖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监督的全方位闭环管理流程和标准化运行机制。要推进以法律合同管理、投资决策审批、全面预算和月度工作报表为主要手段的经营管理标准化流程建设和以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监控、成本项目管理与审计、纪检监察为主要手段的风险监控标准化流程建设。要根据“建标形规范,对标找差距,追标提质量,创标争一流”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系统、各行业、各岗位的管理节点,人人有节点管理责任,层层有节点管理标准,使节点管理覆盖整个社区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依责任考核”的精细管理体系,消除管理死角和管理盲点,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2.4要全面实施绩效考核,以绩效定收益,以贡献取报酬,发挥好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作用

薪酬激励虽然不是激励职工的唯一手段,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运用的方法。要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好薪酬的激励作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以此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激发全员“我要干”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全员的主动性缓解社区人员严重短缺的压力。要严格落实管理局的政策,稳妥实施劳动家属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保障职工的收入水平逐步提升。

3结语

篇5

从内部而言,主要是因为大量依靠投资、外贸的传统发展模式的缺陷在国际金融形势低迷的情况下逐渐暴露,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投资效益下降、环境污染、通货膨胀、地方政府债务迅速增加、资产泡沫形成等问题,都对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一定要转变发展方式,挤出GDP中的水分,并做好准备经历“阵痛”。

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是只要调整成功,经济发展后劲仍然很足,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依然可以实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现代服务业,而金融服务业则是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中之重。

谈到金融,必然要提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密不可分。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并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如果说实体经济是经济中的硬件,那么虚拟经济就是经济中的软件。实体经济的基础不好,只做虚拟经济,就会导致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就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结果,最终导致虚拟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

这些年来,美国实体经济的比重从81%下降到了42%,已经下降到一半以下,所以现在美国号召“制造业回归”,希望恢复美国的实体经济优势。中国实体经济比重从87%下降到了71.5%,下降的原因很简单,实体经济不划算,不如去做虚拟经济,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状况。当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比重还会下降,但是不应该下降太多。

我们要注意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比方说股市,股市是虚拟经济,它本身并不能够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好的企业股价的上涨,可以使它通过比较低的成本进行融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而业绩糟糕的企业,则会通过市场选择被淘汰。但在我国,股市并没有完全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