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银行的发展范文

银行的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银行的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银行的发展

篇1

“影子银行”一词最先出现在2007年,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才引发经济学家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影子银行,简单的说,是指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与美国等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影子银行虽然才正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在快速地发展之中,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强,对我国传统银行的“双刃剑”影响也日益明显。这就要求对影子银行也要以科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客观的看待。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的产物,同时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分散风险很多人一提到影子银行,首先想到的就是高风险、不好的方面,其实影子银行并不是高风险的代名词,甚至有很多影子银行业务具有很好的风险缓释作用和风险分散作用。(3)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促进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实际上是推动了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不利影响

(1)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影子银行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挑战,与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形成竞争,我国本来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加上近几年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形式上更加灵活、对信息的了解也更加充分,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和短期融资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这对于传统银行来讲,相关方面的业务将受到很大冲击。(2)扭曲商业银行的内部脱媒,放大了银行的流动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的脱媒形式之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开端。所谓银行脱媒是指在进行金融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环节而直接在双方进行的交易。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的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系统性的风险也开始显现。银行对此不得已推出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实际上还是发放的信贷,此时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钻了监管的漏洞,这种金融创新虚增了银行业务量,并非真正的业务结构。(3)加剧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既是适应了目前的金融环境,又是借助了商业银行的资源。例如: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的担保公司为银行客户提供了贷款担保,是依托商业银行的贷款为基础,通过对客户进行担保而赢利。客户—银行—担保公司三方为担保贷款的组成,担保公司目前不受存款保险制度和不缴纳存款准备金而没有央行的最后保护,若担保公司破产,其破产造成了损失最终将有银行承担,由此影子银行会加剧商业银行的违约率。

三、对策

篇2

国外直销银行发展概述

所谓直销银行是指没有实体网络,而是通过互联网、电话、ATMs、信件和手机等渠道提供远距离金融服务。由于没有实体网点的巨大成本,直销银行能够以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更低的服务费吸引大量的客户存款 。

优势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直销银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便利性优势。

首先,直销银行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直销银行完全没有实体网点(即使有也很少),不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节约大量物理网点所需的运营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因此,直销银行可以为客户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在比传统的有物理网点的银行较低的利差水平上实现相差盈利。以ING Direct为例,其净息差水平低于母公司20bp左右(成立之初,由于规模扩张的需要低于母公司50bp左右)。

其次,直销银行还具有传统商业银行难以企及的便利性优势。对于零售银行来说,便利为王,完善、便捷的服务网络一直以来是传统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一种新的银行业务模式,直销银行正在逐步削弱传统银行在便利性方面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直销银行打破了时间、地域和网点等的限制,客户可以通过网站、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远程渠道获得银行产品和服务。而且,直销银行也开始设立少量分支机构,在最大限度保留低成本优势的前提下满足部分客户对于传统实体银行安全感的偏好。如Capital One 360的咖啡银行,更多的是满足部分客户社交和交流的需要。

发展成果

由于成本和便利性方面显著的优势,直销银行正在日益为广大客户所接收,市场份额在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不断扩大。根据美国银行家协会(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2013年的调查,偏爱直销银行的客户已经从2007年的21%增加到2013年的61%,而偏爱实体网点的客户比例则从39%下降到18%。TNS公司2012年的研究报告《直销银行与未来的消费者银行(Direct Banks and the Future of Consumer Banking)》表明,之前的5年里直销银行是美国银行业市场中唯一的赢家。四家最大直销银行的存款规模增长超过一倍,增长速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更重要的是,直销银行正在逐步侵蚀传统银行最优质的客户基础,其客户群更加年轻、平均收入水平更高,拥有更多的可投资资产。

德国的直销银行也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据统计,德国直销银行的客户规模在2000年到2012年间扩大了3倍,从400万增长至约1600万;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1820万人。

中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

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宣布开通国内首家直销银行;2014年2月28日,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上线。目前,国内已有12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推出了直销银行(见表1)。但当前国内的直销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独立的运营机制。由于监管法规限制,我国的直销银行尚无法成立独立的法人机构。目前,12家银行的直销银行中的大部分是作为特定部门或二级部门运作,不仅无法实现独立运营,部分甚至可能都无法实现独立核算。这样会造成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由于成本收入核算都是与传统银行混为一体,无法体现直销银行的成本优势。即使直销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定价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也会被理解为牺牲传统银行渠道收益的结果。二是难以跳出传统银行发展的思维定势,无法脱离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最多是传统商业银行多元化渠道中的一个次要补充甚至是重叠建设部分。

缺少完善的产品体系。目前,我国直销银行的产品尚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没有一家直销银行具备完整的产品线。当前,12家直销银行推出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几类:第一大类是货币基金业务,属于类余额宝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面对余额宝冲击的应激反应。第二类是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和汇兑业务。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其定价与传统银行的实体渠道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其功能也完全没有超出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的范围。第三类是少量的互联网创新业务。如包商银行“小马bank”的P2P模式,重庆银行的“DIY贷”。总体而言,目前的直销银行还只能算是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与集中。

获客能力面临严重挑战。目前,12家银行的直销银行中,大部分采用银行官网(PC+移动终端)和独立APP两个接入端口,拥有独立品牌的只有6家。与传统渠道区分不明显,仍然遵循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缺乏独立品牌,必然使直销银行的获客能力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银行官网的客户流量规模普遍较小,即使有也主要是以银行原有客户为主,如何将这些已有客户转化为直销银行客户,如何将直销银行向这些客户以外的潜在客户进行推介,都是直销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独立APP的宣传、推广与运营,更多的是是传统银行业务网络化、移动互联化的简单延伸,并没有完全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直销银行如果不能在获客能力方面实现突破,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规模经济,就很难实现经营上的可持续性,只能沦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之外的一个补充渠道,甚至是重复建设部分。

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策略

从国外比较成功的经验看,直销银行是新市场进入者拓展目标市场有效工具。但对我国的中小银行来说,要充分发挥直销银行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明确直销银行战略定位。直销银行不仅仅是传统银行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与集中,而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中小商业银行在开展直销银行业务之前,必须要对如下问题有清醒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直销银行是原有渠道(包括实体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的补充,还是新的独立渠道?直销银行的目标是以更好的满足银行已有客户的需求为主,还是要以开发获取新的客户群为主?直销银行将如何处理与银行已有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的关系?如何在本地市场和异地市场采取差异化的推广策略?不同的定位意味着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投入,最终也将带来不同的产出。

选择独立运营模式。虽然受监管政策的限制,我国的直销银行目前不具备成立独立法人机构的可行性,但这应该是直销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采用独立的事业部机制运作,其目标是成为独立法人机构;北京银行董事会已经通过《关于设立法人直销银行的议案》,同意设立法人直销银行。在无法成为独立法人的情况下,直销银行可以采取独立运营的模式,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这既是直销银行发挥成本优势的必要条件,也是引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保障。

发挥多渠道整合优势。多渠道整合首先是线上与线下渠道的协调问题。直销银行提供的一般是标准化的、简单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多的复杂的、高增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提高客户粘性。这些正是传统银行线下实体网点的优势。目前,国际上的直销银行已经开始由线上走向线下,如Capital One 360的“咖啡银行”。其次是如何打通直销银行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其它各种虚拟渠道之间的区隔。这既有利于提高客户体验,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既有的资源优势。

完善更新技术和流程。短期看,制约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的主要是监管政策等外部因素,比如面签制度导致直销银行难以直接落地,非独立法人导致直销银行不能独立运营,利率非市场化导致直销银行无法自主利率定价等。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利率市场化和银行准入政策的放宽,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而从长期来看,直销银行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技术与流程的更新与完善才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直销银行进行精准的市场营销、精确的风险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而未来,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用于改造银行业务流程,实现互联网技术与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才是直销银行发展的关键。

篇3

【关键词】跨境银行 银行资产 金融债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了一份全球银行业发展的分析报告,在该报告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全球184个国家从1978年到2009年的时间区间内跨境银行借贷数据,以此来描述全球金融市场跨境交易的特征,作为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和政策调整的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全球银行业网络是相对不稳定的,而且在结构上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在2002年-2008年的全球资本流动中,金砖国家(BRIC)和高速发展的东欧经济体成为了全球银行网络中的主要借贷方。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极大的冲击了21世纪上半段较为稳定的全球银行业借贷结构,当发达经济体受到危机冲击的时候,全球银行业的资本流动结构也会变得极为不稳定,而这种状况又反过来阻碍了全球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总体而言,全球银行业需要结构性的改革,防止金融危机冲击资本流动的结构,造成实体经济的衰退。IMF的这份报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全球银行业跨境经营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了对全球银行业具体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议依据,就需要从微观角度,对银行业跨境经营的状况加以说明,主要包括三个指标:银行的法律实体、资产以及金融债权的跨境分布。

一、跨境银行法律实体的全球分布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分散风险,跨境银行集团跨境设置复杂的组织结构的目标之一是降低集团的运营风险,因此是一种管理风险的安排。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跨境银行集团的组织机构十分的复杂,如表1所示。

表1 2007年全球15个最大的复杂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Cited from Christine Cumming and Robert A. Eisenbeis, Resolving Troubled Systemically Important Cross-Bord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Is a New Corporate Organizational Form Required?,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 No. 457, 2010.

银行集团子公司的数量指标反映了集团组织规模的复杂程度,其中子公司数量最多的是花旗集团,达到了2435个,而平均值是1005个。外国子公司所占子公司总数的比重以及所在国家数量指标放映了银行集团的跨境经营程度,其中外国子公司占集团法律实体比重最大的是瑞士银行,达到96%,而平均值是57%;集团实体所在国家数量最多的花旗集团,分布在全球84个国家,而平均值是44个。以上数据显示了银行集团的跨境经营的深化程度,在这15个银行集团中,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美林证券在危机中均发生了问题,尽管并未引发银行集团整体关闭清算的严重后果,对其进行危机管理的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以苏格兰皇家银行为例(其外国子公司数量占比以及实体分布国家在数量上,在15个银行集团样本中都是最低的),首先,苏格兰皇家银行在15个国家经营,意味着集团实体会面临15个国家在监管、税收、公司治理要求方面不同的要求,这是对其进行危机处置需要面临的首要事实问题。其次,当苏格兰银行发生问题时,在极端情况下,会有15种不同的危机处置方法和程序。在事实上,不同国家相互冲突的处置措施和程序往往会增加危机的成本,这种碎片化的处置安排是对其进行有效处置需要解决的最大制度困境。

二、银行资产的跨境分布

衡量银行跨境经营的第二个指标是境外资产占银行集团总资产的比重,如表2所示.

表2 (2008年底)全球主要银行资产的跨境分布

资料来源:Cited from Stijn Claessens,Richard J. Herring,Dirk Schoenmaker,Kimberly A. Summe,2010,“A Safer World Financial System: Improving the Resolution of Systemic Institutions”,Geneva Reports on the World Economy 12,p. 14.

表2描述了世界上目前主要的跨境银行的跨境资产和收益的分布情况。在北美洲的样本银行中,摩根大通的总资产规模最大,达到21750亿美元,然而在境外资产所占总资产比例这一项上,却并非排名第一。加拿大皇家银行是北美洲银行中境外资产所占比例最高的,达到46%。银行总利润来自境外占比最高的是花旗银行,占到74%。而在欧洲的样本银行中,由于欧盟的银行一体化程度较高,因而无论是境外资产的比重还是境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均高于北美洲的样本银行,这两个指标中,苏黎世银行均在欧盟银行中高居首位,分别占到96%和84%。而在亚洲样本银行中,境外资产分布以及境外利润贡献比重均低于北美洲和欧盟的银行,其中三菱东京银行的资产规模最大,且境外资产所占总资产比重也是最大的,占26%。而就境外利润来源占总利润比重这一指标,排名最高的是瑞惠银行,占30%。

篇4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体系”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他用“影子银行体系”概括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中使用“准银行”这一概念讨论类似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本文认为,“影子银行”是行使着银行的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其工具和产品。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他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他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三)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国民间借贷的余额已经达到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四)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一)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功能

与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交易类型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要职能。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通道,所以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同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一道,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效率问题。

(二)金融工具较为单一

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较为落后,所以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工具种类较少,设计也较简单,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他也包括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其杠杆率也不像美国金融衍生品那样高。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

(一)影子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

如前所述,从2011上半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53.7%,说明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较为分散的、风险较高的资金需求没有成熟的体系与之相对应,这部分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民间借贷的借款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利率限制,也不像银行那样需要繁杂的手续,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影子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

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巴塞尔条约的限制下,再加之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多,业务相似度较大,银行业竞争激烈,急需进行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一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民间借贷便捷、灵活、注重信用关系的操作方法,就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颇具借鉴意义。

五、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体系的不利影响

(一)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由于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转而将资金投向影子银行,这使得本就拥有巨大揽储压力的乡镇商业银行失去更多的储蓄资金,在存款严重不足的形势下,以另一种形式流转大量资金,对银行储蓄产生了冲击和损失。并且,大量的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和计算,这将直接削弱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

(二)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产生了挑战。影子银行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利差模式形成挑战。新型业务带来的高收益弥补了近年来息差逐渐收窄所导致的对于银行收入的冲击。实际上,这个过程通过改变银行的业务模式为银行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进行了铺垫。如果商业银行收入过于集中在利息收入,那么存款市场化改革会进一步被拖后。

六、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影子银行的管理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规律

在金融现代化历程中,我国作为“后发者”,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面对国际金融业所创造出的上万种金融产品和规避抵御金融风险的无数成功经验,完全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比较、总结等方法,从中找出既符合国情又能规避风险并带来利润的金融模式,缩短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直接进入较高阶段。这种借鉴性创新应该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主渠道和捷径。

篇5

自首家纯网络银行开业以来,网络银行的数目就如同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在1997年末可进行交易的金融网站有103个,这其中包括银行和存款机构;可是到1998年末已经跃升至1300个。根据美国Gartner Group‘s Dataquest公司的一份调查表明:截止1998年末,有7百万左右的家庭是通过家用计算机获得银行金融服务,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7%;在2001年底,约1830万家庭会这样做,而且几乎全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这意味每年的增长将达到41%.有些家则认为增长会比此快一倍。同时,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吉姆。库伯逊指出,1998年通过银行分行的交易量下降了三分之一。网络银行将凭借着自己存款利息高和实时、方便、快捷、成本低、功能多的24小时服务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其自身数目也会迅速增长,成为未来银行业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许网络银行的产生将彻底改变只有金融“恐龙”才能垄断银行业务的历史。《在线银行报告》提到的133家“真正的网络银行”中,就资产而言,有109家未能脐身于美国最大的100家银行之列。有鉴于此,在下文中,网络银行的模式将被分为:大银行发展模式、社区银行发展模式和纯网络银行发展模式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大银行的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对于大银行而言,网络银行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或者是银团控股的子公司,成为其发展新客户、稳定老客户的手段。实践中,这些虚拟机构几乎总是比大银行中其他部门发展快得多。以加拿大的历史最悠久银行——蒙特利尔银行为例:1997年,拥有34000名员工,1250个分支机构和700万名顾客。在1996年10月设立了名为Mbanx的网络银行,据预测在5年内,其网络银行的客户会达到1亿以上。

大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收购已有的纯网络银行;二是组建自已的网络银行分支机构。本文将分别举例说明:

1.收购现有的纯网络银行

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RBC)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好的银行之一。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加拿大皇家银行在美国只从事金融批发业务。199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千万美元收购了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分,此时该网络银行的客户户头有1万个,其存款余额早在97年就超过了4亿多美元。

在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时候,后者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停滞的迹象,那么为什么还要收购呢?加拿大皇家银行的战略目的,一是在于扩大其在美国金融市场的业务和份额。加拿大皇家银行以收购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方式步入了美国金融零售业务的市场,利用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吸收的存款投资于加拿大的中小,获取收益;更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皇家银行利用这次收购,将业务拓展至一个新兴的、飞速发展的领域。这次收购使加拿大皇家银行立即站在了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前沿,况且在美国设立一家传统型分行需要200万美元,而维持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这样一个10人机构的费用要远远低于任何一家传统分行,所以完全是一次低成本、高效益兼并的典范。

在收购之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加拿大皇家银行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市场营销方面采取了两种策略。首先,提高了支票帐户的存款利息。他们许诺最先申请网络银行帐户的10000名客户可以在年底之前享受6%的优惠利率。在信息公布后的前六个星期,帐户的申请者已经达到了6500人;第二,购买了超级服务器(fat server)。使客户可以在瞬时传输电子数据和检查帐户以及历史情况。尽管其它网络银行都以在开业后的第一年就盈利为战略目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PNB)却在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后连续两年亏损,在他们看来,盈利是几年后的事,毕竟客户是最重要的。

2.发展自己的网络银行

威尔士。法戈银行(Wells Fargo)是这方面典型的例证。这个位于加尼福利亚州的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10个州拥有营业机构,管理着1009亿美元的资产。早在1992年,威尔士。法戈银行就开始建设其自己的作为网络和以网络银行服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实际上,威尔士。法戈银行真正的网络银行开业要比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要早几个月,至1997年12月,通过网络与威尔士。法戈银行交易的客户已超过43万,远远多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威尔士。法戈银行建立网络银行的战略目的在于适应客户变化了的交易偏好和降低经营成本。在开发其网络银行业务时,威尔士。法戈银行通过调查发观,客户不仅需要查询帐户余额、交易记录、转帐、支付票据、申请新帐户和签发支票等基本网络银行业务,还需要一种有关帐簿管理、税收和财务预算的服务。他们便在1995年,与微软货币(Microsoft Money)、直觉(Intult)和快讯(Quicken)建立战略联盟,利用他们的软件包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在降低成本方面,每天有40多万客户通过网络与威尔士,法戈银行进行交易,据银行自己估计,每200万笔交易从银行柜面服务转向网络服务将节省1500万美元,即每笔交易节省7.5美元。至2000年末,威尔士。法戈银行预计将拥有100万的网络用户,随着客户从分行向低成本的网络转移,他们将节约大量的费用。

二、杜区银行的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信托银行(Intrust Bank)是一家位于肯萨斯州的社区银行,现在该行的价值为17亿美元。

信托银行建立网络银行的战略目的是为了与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等大银行在竞争中维持均衡态势。他们建立网络银行是为了起到战略防御作用,并仅将网络银行视为其防止当地客户流失的一种手段。信托银行作为一家社区银行,一直将目标客户市场定义为当地的客户。当新兴的网络银行出现,并对以地理位置确定目标客户市场的策略产生强大冲击时,发展自己的网络银行以保证在目标客户市场中的份额,是信托银行最好的选择。今天他们的网络客户可以进行远程交易,并实时检查交易情况。不久,客户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自己信用卡的使用情况,而且可以看到该行经纪人服务所提供的投资计划。信托银行还打算将语言识别系统投入网络服务,以便对使用远程交易零售商的身份进行鉴别,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布恩还认为,运用新的人将获得市场的馈赠,这种馈赠并不是新技术本身,而是客户的信赖——这是最有价值的回报.

三、纯银行的模式

对于纯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而言,也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是以印第安那州第一网络银行(First Internet Bank of Indiana,FIBI)为代表的全方位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休斯敦的康普银行(CompuBank)为代表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1.全方位发展模式

对于这种发展模式的网络银行而言,他们并不认为纯网络银行具有局限性。他们认为随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一步完善,纯网络银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银行。这些纯网络银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为了吸引客户和中小,纯网络银行必须提供传统型银行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服务。印第安那州第一网络银行正准备推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改变纯网络银行没有企业在线贷款的。

2.特色化发展模式

持有这种观点的纯网络银行也许更多一些。他们承认纯网络银行具有局限性,与传统型银行相比,纯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要少得多,例如,因为缺乏分支机构,他们无法为小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也不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保管箱。纯网络银行若想在竞争中获取生存必须提供特色化的服务。这类银行的代表就是康普银行,这家位于休斯敦的纯网络银行只提供在线存款服务。在康普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看来,纯网络银行应该专注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至于其他的业务可以让客户在别的银行获得。他们认为,客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发现想要的一切,如果一家银行想将客户局限在自己提供的业务中是绝对错误的。

除这种极端的情况以外,其他纯网络银行的特色化发展模式也很具有借鉴价值。耐特银行(Net,B@nt)是仅次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纯网络银行,在1999年一季度末,存款已经达到3,327亿美元,在后者被收购以后,它成为纯网络银行业的领头羊。他们服务的特色在于以较高的利息吸引更多的客户。最高执行官葛利姆斯(G.R.Grimes)认为,每一个纯网络银行的客户都是从其他银行吸引过来的,所以吸引客户在纯网络银行的战略中应是第一位的,而利息则是吸引客户的最佳手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在1999的一季度末,他们的客户接近25000人,是前一年的三倍。而且这个增长速度还在加快,耐特银行在Gomez的综合排名栏中仅次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和威尔士。法戈银行,位列第三,在其他项目中也表现不俗。

四、启示

1.信息大银行的发展趋势——网络银行。随着数字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型大银行300年来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互联网将全世界的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利用虚拟方式发展金融业务的新途径。大多数的金融业务在这里都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同时一切金融信息和资金结算都可以在这里传输与交流。事实在已使用网络银行业务的客户中只有不到10%的人大于65岁,另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小于35岁的,他们将是未来银行业未来的主流客户。所以。任何银行无论资金多么雄厚、实力多么强大,如果忽视网络银行的发展,都将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受到惩罚。与之相反,如果能利用这个机遇,将自己的优势与网络银行相结合,也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对于大银行而言,总是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不管是收购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还是自我组建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都是不错的选择。我国有实力的银行也可以借鉴加拿大皇家银行的模式,收购一家西方的网络银行,不仅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与人才,还可以将业务拓展出去,以点代面,无论如何,在网络中客户是无国界的。

2.小银行服务要强调金融服务特色化。鉴于网络银行投资少、维持费用低、辐射范围广、随时随地的接入、业务功能强大、信息传递快捷等优势,其产生为小银行战胜大型的金融集团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由于网络银行业务的差异性小,所以行业的进入壁垒很低,在此情况下,一定要强调自己的服务特色。只有特色化的服务才可以赢得市。场制胜的法宝——客户。对小银行来说,市场定位一定要清晰,才能在与大银行的竞争中维持均势。

3.我国银行业要重视网络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同时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培养。网络银行业务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完备的金融知识,更需要具备充分的网络知识。在网络银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网络硬件知识的人才;在网络银行网页和网络金融新产品开发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和具备银行业务知识的人才。威尔士。法戈银行在自己的网络银行开业前的2-3年就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工作。我国的银行业如果想及时加入这一行业,必须现在就开始做人才的储备工作。对于小银行而言,单独进行人才储备的成本也许会很高,可以通过人才的外协或战略联盟的形式,获取外部的软件包,以降低成本。

篇6

1.网络银行的概念和特点

1.1 网络银行的概念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传统银行已开始着手电子化服务建设,他们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客户服务和公司管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业务和管理的电子化管理,建成了全方位的电子化银行体系。网络银行的阐述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机构的角度,指银行基于互联网和消费者客户端开办业务;另外,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看,传统银行或者新兴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服务,也包括互联网创新带来新的金融业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对网络银行更多的认识是基于业务的角度,即网上银行服务。

1.2 网络银行的兴起原因

笔者认为,网络银行的产生并取得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创新。由于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银行和企业客户,个人客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大量的、经常性的联系,这些量大面广,重复繁琐的交易操作,继续采用人工方法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高企,运营效率降低,而且容易出错,从而导致金融交易的失败。

1.2.2科技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同时引发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的变革,这些都给银行服务的传统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并占领市场是银行的必然选择。

1.2.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演变。随着上网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通过网购平台足不出户购物的宅男宅女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消费习惯。甚至总理也以“消费时点”来形容网络的影响力。

1.3 网络银行的基本特点

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与互联网、互联网公司和社交网络存在众多联系。其特点归纳来说有以下几点:

1.3.1差别化服务。网络银行能够提供互动式的沟通方式,客户访问网络银行办理业务时,可以提出具体的业务需求或购买一个具体的金融解决方案,网络银行也一直在互动方面进行努力。

1.3.2业务办理更高效。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其他银行业务,享受在线银行优质,快捷,准确,方便的服务,实现了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快捷支付。

1.3.3衍生新的金融产品。网上银行能够集中利用其价优势和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企业信用评级,财务信息,投资分析等服务创新,不断改进,提高附加值信息,加强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2.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2.1 网络银行的业务概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深度都在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完善。大体上,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业务,这类业务只是把传统银行的业务从现实中的柜台搬到了网上办理。另一类是完全针对互联网多媒体能够实现互动的特性来设计提供的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这类业务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基础,真正体现了按照市场的要求“量身定做”的个特色。

截至目前,网络银行已经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多达上百种,下面简单列举几家银行的网银业务:

2.1.1北京银行:查询账户信息、查询境外交易、查询网上购物记录、短信天使服务、收款人名册管理、缴纳水费、供暖费、手机话费、网上基金、网上贵金属业务、网上国债、电子杂志等。

2.1.2民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小区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同业金融业务、直销银行业务等等。

2.1.3交通银行:理财、基金、缴费、黄金、外汇、保险、网上购物等等。

2.2 发达国家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迅速。和20世纪后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美国是网络银行的诞生地。20世纪90年代,在克林顿总统的强力推动下,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和网络进入普通家庭的普及,为网络银行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95年10月,美国建立了第一家网络银行SFNB,据统计,在1997年5月27日,美国网络银行家数仅为26家,到2000年3月14日,这个数量达到了1930家,到2010年底美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4200万。在亚洲,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网络银行也正发展到一个,并仍已相当的速度继续发展着。

2.3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着后发优势,从2013年起,腾讯、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申请涉足银行业务的消息就已经尽人皆知。支付宝、微信也开通了理财服务,高过一般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上亿的用户。

就在2014年7月,银监会披露了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的消息。这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由腾讯、百业源公司、立业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由正泰集团、华峰氨纶为主发起人在设立的温州民商银行,由华北集团、麦购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天津金城银行。我们注意到,腾讯成为了这批获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的互联网公司,这无疑实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军银行业的梦想。我们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银行业。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以及提供差别化服务的能力都是令其他行业望其项背的。

银监会表示,上述三家试点银行将在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各具特色。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3.网络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篇7

【摘要】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三农”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软科学项目“现代农业与农民增收视角下的新疆农村金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2013421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贺贻,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创新与管理;李季刚,新疆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创新与管理。

一、引言

根据银监会2007年1月22日颁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从我国银监会2006年12月20日《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的村镇银行发展卓有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071家,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其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亟待从各个层面给予指导和规范,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 经营机构数量增长较快

截至2013 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071家,其中2013 年组建195 家,比2012 年增加45家,其中开业987家,筹建84家。

1.机构覆盖面稳步提升。全国有31个省份设立村镇银行,覆盖1083 个县(市),占县(市)总数的57.6%,较2012年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

2.区域布局趋于合理。1071家村镇银行中,分布在中西部省份的665家,占62.1%,比2012年底提高了0.9个百分点;分布在国定贫困县182个,占国定贫困县总数的31%。

3.发起行适度集中。由农村银行机构发起的有498家,占比47%;由城市商业银行发起的有378家,占比35%;由大型银行发起的有105家,占比10%;由股份制银行发起的有65家,占比6%;由外资银行发起的有25家,占比2%。由13家银行集约发起的有20家,共设立379家村镇银行,占总数的35.4%,比2012年底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二) 各项业务发展较快

1.资产负债扩大。截至2013年年底,村镇银行资产余额6289亿元,比年初增长44.6%;负债余额5413亿元,比年初增长46.4%,分别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出31.8个百分点和33.9个百分点。

2.存贷款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村镇银行存款余额4631亿元,比年初增长51.5%;贷款余额3632亿元,比年初增长55.8%,分别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出37.6个百分点和43.2个百分点。

3.所有者权益增加。截至2013年年底,所有者权益余额876亿元,比年初增长34.8%,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出17.6个百分点。

(三) 支农支小成效显著

1.支农支小贷款占主导地位。截至2013年年底,农户贷款1455亿元,小企业贷款1825亿元,两者之和占比90%,比2012年年底的88%提高了2个百分点。

2.支农支小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并实施了“事前股东承诺,事中定期考核,事后正向激励”的监管制度,使村镇银行支农服务内在动力得以增强。

(四) 盈利能力明显改善,资产利润率有所上升。

截至2013年9月底,共有739家村镇银行实现了盈利,盈利面占比88%,较2012年年底提高了12个百分点。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1.71%,较年初提高0.05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为11.5%,较年初提高0.74个百分点。

(五) 各项主要监管指标良好,抗风险能力较强。

截至2013年9月底,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23.6%,高于审慎监管标准13.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475%,高于审慎监管标准325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为0.5%,资产利润率为1.71%。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SWOT 分析

(一) 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S) 分析

1.虽然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但是与其他银行分支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灵活性要大得多。村镇银行的贷款额度小、利率低,无须担保且审批程序简便。同时,村镇银行准入门槛和注册资本要求低,机制灵活,市场反应速度快。这些特点使村镇银行相比其他银行分支机构具有决策链短、决策效率高的优势。

2.只有银行才能成为主发起人成立村镇银行。一是银行具有强大的资源,可以给村镇银行带来人、财、制度、经验等一系列的金融基础,确保村镇银行尽快设立并顺利运行。二是发起银行承担村镇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相当于为村镇银行设置了一道防火墙。三是民间资本在我国监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民间资本要成为发起人还存在很多风险,比如道德风险、监管风险等。

3.村镇银行资产质量较好。村镇银行不用承担国家政策性业务,不良贷款少,受政府的干预也较少,因此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比较好,盈利潜力也比较大。截至2013年9月末,全国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5%,较年初提高了0.17个百分点,整体水平较低。从被评估的278家村镇银行来看,共有不良贷款3.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38%,而且只有15家村镇银行高于1.5%。

(二) 村镇银行发展的劣势(W) 分析

1.村镇银行分布不均匀。纵观全国村镇银行的分布情况,东部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总数的37.9%,其中辽宁、浙江、江苏、山东4省尤为突出。中部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共占总数的30.4%,其中河南最多,有112家。西部设立的村镇银行约占总数的31.7%。尽管村镇银行在中西部率先试点,但中西部地区的数量都没有东部多。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偏向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设立,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动力不足。

2.村镇银行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资产质量、监管指标、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的存贷比率明显低于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全国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受经营控制的力度大于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

3.村镇银行易出现贷多存少现象。首先,由于村镇银行之间没有联网, 导致存取不便, 因而降低了农民到村镇银行存钱的意愿。除此之外,群众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低。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农村居民又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村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大。这些都影响了村镇银行吸收存款、拓展业务。

4.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过度干预。各主发起行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多种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弊端,特别是部分主发起行将村镇银行视同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和中层干部全部由其委派,甚至直接干预其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经营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村镇银行简单复制母行商业模式,客户群体雷同,缺乏特色产品。

(三) 村镇银行发展的机会(O) 分析

1.需求方面。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信贷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需求的多元化、信贷资金需求规模的增加,所有这些都必将带来农村经济及金融生态的进一步改善,为村镇银行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供给方面。我国在农村建立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由于金融机构面对不同信贷需求主体的时候,需要审核资金需求主体的经济能力、抵押品等,这就使得大型金融机构比较偏向于经济规模较大的企业,这无疑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

3.政策方面。国家要求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适当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这必将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除此之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有效发展保驾护航,例如,银监会自村镇银行成立以来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放宽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加大村镇银行发展的扶持力度等。

(四) 村镇银行发展的威胁(T) 分析

1.与银行同业相比较。我国银行业的主导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之相比,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规模小、网点少、业务单一、赢利模式单一。在各项评价指标中,村镇银行与行业平均值差距较大。这主要由于村镇银行正处于扩张期,同时经营成本初期投入高,短期资产回报受到影响。

2.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较。村镇银行在同地区的竞争者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大部分村镇银行无法与农村信用社一样开展支农再贷款支持,且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村镇银行是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经营时间长、网点分布广的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处于相对弱势。

3.村镇银行之间相比较。各村镇银行在经营决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除此之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金融“脱媒”的加快和互联网金融的突起,农村金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村镇银行遭受的冲击可能会更大。

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 缩小区域差异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条例的实施,村镇银行的发展比较稳定,要审慎调整村镇银行的设立分布,继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组建村镇银行,提高村镇银行的质量,以中西部及贫困地区、小微企业聚集地区为重点,逐步提升村镇银行的覆盖面。

(二) 扩大银行业务内容

村镇银行想要在未来经济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有一整套能够吸引资金汇聚进入的业务,树立“草根银行”的品牌形象。对于较为基础的村镇银行而言,在实施金融业务的时候,应当植根于农村实际情况,将现代化的金融观念运用于拓展惠民的业务中去。

(三) 加快打造民营化股权结构

积极引进当地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种养大户,逐步提升民间资本的持股比例。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持股超过60%的,需要制定调整股比计划。对于新设立的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要合理安排股权结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其他股份应由民间资本出资。

(四) 坚定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

引导村镇银行实施“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经营团队和产品服务的“本土化”,提高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探索专业化的支农模式,创造个性化、包容性的金融产品,提高村镇银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水平。

(五)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篇8

一、民营银行的定义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后来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的“民营银行”也陆续成立,如台州市商业银行、浙商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

实际上,这些“民营银行”与目前试点的民营银行还有着实质性的差别,以民生银行为例,第一,民生银行是由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向国务院提交申请、59家民营企业作为发起人出资成立,它的成立有着很强的政治意义;第二,虽然民生银行的股东是民营企业,但是民生银行的高层任免都是由政府决定;第三,民生银行曾出现大量坏账几乎崩盘,当时也是靠政府的力量渡过的难关。

对于民营银行的概念,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个是从股权构成的角度划分,姜应祥(2003)认为股权构成中一半以上是民间资本的商业银行就是民营银行,不应考虑其经营方式或者资产结构;另一个是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划分,巴曙松、徐滇庆(2002)认为民营银行的定义应强调公司的治理结构,看民营银行是否采取市场化机制来经营。广义的民营银行采用第一种观点进行定义,而狭义的民营银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应结合两种观点进行定义,即民间资本占主体地位,公司的治理采用市场化机制,且不受政府管理及控制的商业银行。

二、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国务院批准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如表1所示,它们分别由不同行业的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成立的有微众银行和华瑞银行,其他三家银行仍在筹备当中。五家民营银行大都定位于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客户,在经营模式上各具特色。

(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定位于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客户。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其逐渐涉足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金融行业。以腾讯为主发起人的微众银行自然将网络银行作为其主打模式,微众银行将不再设立物理网点和柜台,并将腾讯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充分运用到银行的风控体系内。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微众银行,其高管大多来自平安集团、深圳银监局等当地机构,具有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2014年12月12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银监会的开业批复,12月16日,微众银行在深圳完成注册登记。

(二)上海华瑞银行

美邦服饰与上海均瑶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成立了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定位于服务上海自贸区的中小企业,高管也大多具有当地金融机构的任职经历,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对华瑞银行今后的发展想必是如虎添翼。2015年1月27日,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上海银监局的开业批复。

(三)温州民商银行

温州民商银行是以正泰集团、华峰氢纶等温州本土民营企业为主发起人,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会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温州民商银行的开业筹备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仍在等待有关部门的开业批复。

(四)天津金城银行

在最初批准的试点方案中,天津金城银行由商汇和华北作为主要发起人,但最终批准的主发起人是华北和麦购。金城银行首先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对公业务,未来有可能考虑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天津金城银行也已向天津银监局提交了开业申请,仍在等待批复。

(五)浙江网商银行

浙江网商银行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与微众银行类似,网商银行也将网络银行作为主打模式,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并主要为这些客户提供20万元的存款产品和500元以下的贷款产品。网商银行的开业筹备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三、民营银行的发展策略

除了上述五家民营银行获批外,还有数家民营企业也申请要设立民营银行,仍在等待批复。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各自具有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获批成立,民营银行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以下总结出专业银行、网络银行和社区银行三种民营银行可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提供专业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的专业银行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其中三家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办的,为政府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有效工具。

民营银行选择专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可以摆脱政府的监督管理,使专业银行不仅仅为宏观经济政策服务,而是将服务范围拓宽到经济政策未涉及的行业。民营银行基于对特定行业的了解而服务于该行业,优化了资源配置,一定程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民营银行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民营银行是由多个民营企业出资组建的,这些企业也往往来自不同行业,对本行业更加了解,能够得到相关的行业内部信息。以华瑞银行为例,因为其股东有均瑶集团和美邦服饰等企业,相应的它们对航空运输业和服装制造加工业就比较了解,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航空运输业和服装制造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外,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也会降低信贷风险。

(二)网络银行

2013年,各大电商平台涉水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获得快速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也纷纷完善网上银行业务。金融业务的网络化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转账、支付等银行业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创新的空间还很大,网络银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发展模式。继腾讯、阿里巴巴进军民营银行后,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加快了布局互联网金融的步伐,国家工商局已通过了对苏宁银行、京东银行等名称的核准,将来更多的电商企业组建民营银行成为可能。它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具有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这些民营银行最有可能采取就是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

网络银行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很多优势:第一,互联网企业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能不断进行创新使得特色化、个性化的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银行正缺乏这种意识。第二,由于网络银行不需设立物理网点,可以省去大量人力物力的费用,节约成本。第三,互联网技术可以优化和简化业务程序,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例如,传统的贷款业务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审核程序,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而网络贷款就减少了许多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第四,借助大数据,网络银行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从中挖掘商业价值。金融业也正是产生海量数据的行业,大数据的挖掘能够使金融机构在产品定价、市场预测、交易决策、客户管理等方面带来新的突破。民营银行如果能利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必将会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三)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是指资产规模较小,具有特定服务范围的商业银行,是一种区域性银行的概念。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属于县域银行,但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资产的规模相对偏大;二是网点数量相对于人口数量较少;三是政府对其干预较强。因此,我国的城商行并不是真正的社区银行。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2013年以来,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中小型商业银行纷纷布局社区银行,但大多仍然属于区域试点状态。

民营银行采取社区银行的发展策略,一方面满足了社区银行在资产规模上的要求,另外,更重要的是,民营银行的经营十分自由,避免了行政的管理和控制。民营银行将社区银行作为发展模式,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对当地企业及文化的了解,提供更加适合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社区银行的理念是便民利民,应该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吸引客户,增加客户黏性。而不是一味增加营业网点,这样不仅可能带来恶性竞争也会增加银行成本。

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中,有将服务范围限定在某一区域的,例如,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但是,真正成为社区银行还需更注重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需要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服务。

篇9

一、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一)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完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的需要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清理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金融机构结构发生了不小变化。经过几年的整顿改革,四大银行县城分支机构被撤并三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是国家控股或变相的国家控股,城市信用社被强制合并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关闭。金融机构的整顿改革固然带来了集约化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基层地区金融机构体系不合理,基层融资出现真空现象等负面影响。而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步伐,将有利于完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和满足不同地区各类企业和农民的融资服务需求。

(二)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需要

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垄断性越强,竞争性越弱,而没有竞争的市场就没有活力。目前四大银行牢牢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表示市场集中度的几项指标中,除利润额指标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几项指标之和都超过了70%的水平。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相对规模过大,市场集中度过高,而且市场集中度与资产利润率相背离,表现出了明显的规模不经济。笔者认为,打破金融这种垄断的要害就是在已设立的民营银行的基础上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通过大量生机勃勃的民营金融机构来改善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给体制僵化和效率低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施加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产生提高效率和进行机制转换的动力。

(三)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需要

可以说,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中小企业的强有力增长,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并没有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一方面,因中小企业经营上的自身缺陷,其提供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很难被大型金融机构经理人所接受,从而无法获得大银行的有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受资金规模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于是中小企业在两难之下只好求助“地下钱庄”,从而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较高的困难。这不仅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民营银行的出现则可以弥补这一点。民营银行以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为主,它们分散各地,对各地的中小企业情况比较了解,取得信息的成本低,运作比较灵活,可以补充大银行留下的死角,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四)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加强国内外金融机构抗争的需要

根据我国人世时所作的承诺,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中国的金融业天门将向外敞开。截至2007年底,在华外资银行已达90家(不含下设分行),其中21家被银监会批准改制为内地法人银行。外资银行凭借其各方面的优势与我国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对内开放不足,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历史包袱沉重,盈利能力不足,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这些不利因素都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处于劣势,很难与外资银行抗衡。相反,具有“小、快、灵”体制优势的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容易吸收外资银行的优点和长处,更容易适应环境,更具有竞争力,能增强国内金融业的活力和实力,最大限度填补国内金融业存在的市场间隙。因此,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而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营银行,有助于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缓和加入WTO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

二、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

民营银行制度成熟的国家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民营银行首先需要产权明晰的产权硬约束的制度环境。而我国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没有彻底实现政企分开,产权依然存在软约束问题。这一点在金融业中显得尤为严重。就拿最为接近“产权明晰”的民生银行来看,资金来源虽来自民间,但因按“民有、党管、国营”模式组建,银行的控制权、人事权其实不同程度地掌握在政府手中,那么银行就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开展业务寻求发展、形成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这一状况阻碍着我国民营银行的规范化发展。

(二)缺乏充分和统一的金融监管规则

因我国长期实行民营银行阻入政策,对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及监管缺乏充分和统一规范的规则约束,行政管制色彩相对浓厚。一家银行能否组建及如何组建均无法可依,无规则可循,主要取决于行政指令,并由行政部门主持组建。退出方式也相类似。金融监管无论在法规、制度和措施方面,还是在基层监管机构设置、监管手段和技术方面都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状态使民营银行缺乏在规范规则条件下健康发展。

(三)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

从存款业务来看,民营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而这些资金偏好追求较高的风险收益率。如果民营银行按现行相对固定且较低的利率与国有银行竞争,要吸收这部分存款是不可能的。从贷款业务来看,民营银行的贷款客户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透明度较低、可供贷款担保或抵押的资产不足等问题,民营银行提供贷款自然需要更高的风险补偿,收取相对较高的利率。这要求民营银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决定存贷款利率。而这一点又与现行利率管制相悖。

(四)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民营银行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高度市场化和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同业之间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而在我国,国有银行凭借特殊的产权性质;就享有国家的隐含担保,不用担心破产,所以公众对其信任百般。相比之下,民营银行没有那么幸运,它们一无国家信誉担保,二元存款保险体系,三无法律保护、政策的有力扶持,四无规模,必然影响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任度,从而形成不利于民营银行经营的制度环境。

三、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就我国目前的民营银行政策环境来说,虽然民营银行是金融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目前国家并没有对民营银行释放出足够的官方信息,国家政策还不够明朗,缺乏力度。所以,民营银行目前并未享有金融业国民待遇,并没有被一视同仁。民营银行得不到国家有力政策支持就得不到大

的发展。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取消各种不必要的歧视,使更多的民营银行尽快进入金融市场,发挥其对金融业的作用。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政府行为

我国银行企业存在严重产权约束软化的问题,这使民营银行难以规范发展。因此,办民营银行必须规范政府行为:一方面要求彻底实现政企分开,实现产权明晰,做到不能让政府控股,或者最好不让政府参股,以避免政府行为的干扰;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行为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行使管理职能,以形成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机制,减少民营银行在发展中不应有的政策性负担,使民营银行轻松上阵,稳健快速发展。

(三)在定价方面,应率先实行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

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规范民间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应率先实行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即允许民营银行在央行规定的浮动幅度范围内适当上调企业和个人的存款利率,允许民营银行自主地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和贷款种类,适当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这样可以带来三种功效:一是适当提高存款利率水平,有利于增加民营银行的存款客户及资金来源,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相应调整贷款利率水平,提高盈利率,可扭转民营银行当前的竞争劣势;三是通过扩大民营银行利率决定权,可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合法、合规的金融市场,使非法的地下资金转变为民营银行的合法运营资金,进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

(四)建立、完善民营银行金融监管法规

1、建立并严格执行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准入原则。对申请开业的民营银行进行严格审批是实现有效金融监管的起点,也是民营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因此,要求申报单位必须提交各种详细而真实的文件资料。

2、应按市场化的原则建立经营监管法规。为了入市后的民营银行有一个正常经营的保障,除了靠银行自律、自控之外,监管部门要备一套经营监管法规。而经营监管的基础在于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设计出一套机制来快速准确获得银行运行的真实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应按市场化的原则建立退出法规。为了保证整个金融体制的稳定,必须有民营银行的退出法规。应当建立明确的金融纪律和对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特别是要有一整套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程序,必须非常清楚地规定由谁来执行银行的破产清算,必须在破产程序中保证广大储户的利益,防止把民营银行的风险集中到中央银行,避免在金融业出现道德风险。

(五)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基石。由于民营银行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信誉度偏低。民营银行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分析信息的能力均有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民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高的风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自觉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在我国,守信氛围还没有形成,单靠企业本身自觉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政府应组织成立专业机构,建立一个真实可靠的信用评级制度,向银行提供有关企业信誉的信用资历和信用证明;同时建立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增强企业守信意识、树立守信形象以增强民营银行贷款信心。

(六)加强国家投入,增强民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篇10

摘 要 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诸如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更受高层及商业银行的青睐。根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2011年将会是村镇银行设立的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探讨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村镇银行 经济学分析 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年7月份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做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把村镇银行的设立推向了。根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表》,至2011年底,国内村镇银行的数量要达到1027家。足见高层对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决心。那么,现实是否真如高层所希望的那样呢?本文将根据公开披露的村镇银行的信息对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初步探讨。

一、村镇银行现状――关于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经济学分析

根据2006年12月底的《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而笔者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及计量分析从中得到不少有规律的分布。

1.注册资本与年份及注册地的关系①

2007年至2010年已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依次为1580万、4590万、7655万、8139万。

注册资本金逐年递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盈亏平衡点,注册资本金低于一定数量的村镇银行不具有商业可持续的基础。因为考虑资本充足率这个重要监管指标,一旦资本金没有一定的基础,其贷款也无法形成规模,在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点的中国银行业,这就意味着利润无法得到保障。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为例,该行初期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按8%的资本充足来算(目前国内大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0%以上,当然,这里以8%来算可以放大贷款量),假定其所有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存在,那么其最多贷款额为2500万元,按一年期存贷净利差3.5%来算,净利息收入为2500*3.5%=87.5万元,而固定成本加所有可变成本至少也要上百万,显然是无法盈利的。事实上,该行2007年和2008年确实分别亏损20万元和30万元,于是2008年底增资扩股至3000万元,2009年才首次实现税后盈利270万元。

因而考虑地域因素,越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应该越高,因为其租金等固定成本以及人力费用也应该越高,那么其盈亏平衡点自然也更高了。可以很合理的推断,随着先行者的经验教训的累积,后面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自然会随之上涨。

各参数回归结果均显著(相伴概率为0.000),表明各参数均独立对因变量的变化起显著影响;F值等于29.03,相伴概率为0.0000,表明各参数联合对因变量的变化也起显著作用,因而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结果较好。

对结果的分析如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平均每年增加1646.991万元;而在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的资本金平均说来要比中部欠发达地区的高2435.356万元,比西部不发达地区高4870.712万元。

2.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与主发起人性质的关系

这里主发起人性质指的是外资银行(汇丰、渣打、澳新三家)、大型国有银行(国开行及四大)、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招商、民生等)、城商行(城市信用社)及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分别以0~4表示。为了统计方便,这里将注册资本金按照200~1000、1000~2000、2000~5000、5000~10000、10000~15000、15000~30000、30000~50000(单位为万元)七档分类,分别以1~7七个数字代表。

从上表分项来看,由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72%的银行其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1亿之间,而由城商行及城市信用社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57%以上的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足见这些城商行(合作社)之“不差钱”(虽然很多村镇银行并不是由这些城商行独资的,但是在主发起金融机构控股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越大其所出资也越大),而农商(合)行(农信社)也是如此,这个比例也达到58.67%。

事实上真正不差钱的“主”――外资及国有四大行在这方面反面显得谨慎,多数在2000-5000万,外资银行有60%处在这个区间,四大行也有近35%位于这个区间。

从年份来看,2010年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有70%处在5000万以上级别,其中尤以5000~10000万居多,2009年也是如此,而在这之前的2007及2008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则有60%以上处于5000万以内。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年度差异相当明显。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预测未来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二、村镇银行发展趋势

1.村镇银行规模巨型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多在5000万以上,2010年3月份开业的由东莞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长安村镇银行更是高达3亿元;而注册资本2亿的村镇银行更是不在少数,由杭州联合银行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嘉善联合及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都达到2亿元,而由九江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5亿,今年12月份由长沙银行发起设立的国内第一家地市级村镇银行――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也达到2亿,由天津农商行发起筹建的南阳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更是高达5个亿。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及农商行(农合行)的积极性极高,表现相当抢眼。

2.村镇银行注册地发达化

如图4所示,2007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处在发达地区,其余都处于不发达地区,真正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而到2008年,虽然不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增加到42家,但发达地区设立数量也剧增,所占比例剧增到35.38%。这一趋势在2009年表现更为明显,设立在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数量比例进一步增长,达到57.14%,为最高值。

当然,这种分布有其合理性。监管层更多地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村镇银行的设立,希望设立的村镇银行能够解决金融生态不健全的贫困村镇地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的境地,能够起“鲶鱼效应”。但是作为商业银行的发起主体,加之其他商业性发起人的利润导向,单纯支持国家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也不现实。设立村镇银行需要谨慎考察当地的存款能力、运营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及农业发展程度等。希望发起主体只尽社会责任而无盈利显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累计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及比例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显然,发达地区是村镇银行设立的聚集地。无论从市场规模、收入水平,还是发展程度,东部沿海地区都更具持续发展基础,因此,村镇银行注册地的发达化也就在所难免了。

3.中小商业银行积极性高

如图所示,城商行(城信社)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高达50%,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由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比为28%,仅此两类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近八成,足见其积极性之高。反观四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明显较弱。当然,随着国家各项鼓励措施的出台,允许设立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设立控股公司或集团,四大行特别是建行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建行计划未来建设200多家村镇银行,其他大银行及城商行也有类似想法,显然,政策激励机制在此发挥很大作用。

4.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性的动力所在

相比于大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城商行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就十分不足。于是众多城商行寻求突破,期望实现由“地方银行”向“区域性银行”乃至“全国性银行”的转变。然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特别是分行的条件限制较多,在中国核准制情况下,金融牌照十分稀缺。因此,在政策利好之下,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各地监管机构也顺势而为,设立激励。比如四川银监局提出,外地城商行要到成都开分行,原则上“先下乡后进城”,包商银行先在四川广元剑阁县开设了包商贵民村镇银行,其成都分行才获批。而目前包商系村镇银行数量暂居各银行之首,仅2010年就新设7家,并筹建1家,数量超过之前年份设立总和,总计达15家,地区遍布东、中、西部,涉及9省(自治区、直辖市),真正实现跨区域、全国布局。农商行中江阴农商行的积极性最高,到目前为止共设立5家村镇银行,涉及4个省份。

5.村镇银行经营渐入佳境

随着各村镇银行资本规模的大幅提高,村镇银行也慢慢走出初期资本不足的亏损状态。以河南省最早成立的栾川县民丰村镇银行(洛阳商行为主发起人)为例,该行注册资本2000万,成立21个月以来,已经实现盈利244万元,股东回报率达到12%。截至2009年年底,其总资产达4.92亿元,各项存款3.23亿元,各项贷款1.68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44万元。

6.村镇银行任重道远

设立之初,村镇银行就被寄予厚望。“村镇银行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贷款审批机制灵活,为农村经济和农户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支持;其较低和灵活的利率定价抑制了民间高利贷发展;而在许多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延伸的地区,更为农村提供了必需的基本金融服务。”监管层期待村镇银行能够像鱼箱里的“鲶鱼”一样激发农村地区金融生态,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

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村镇银行无法开办新业务。目前村镇银行的电脑系统往往无法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致使资金结算手续繁、费用高、速度慢、查询难。村镇银行不能加入银联,不能发银行卡。客户存取款项都必须到网点办。这些成为制约村镇银行业务扩展的最大瓶颈。加之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规模及声誉等方面暂时都无法与经验丰富的邮储及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可谓任重道远。

注释:

①数据说明:截止2010年6月末,全国已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214家,其中2007年底前开业的村镇银行19家,2008年底前开业的累积91家,2009年底前开业的累积148家;下面的分析所涉及的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6月末共计197家,样本覆盖率达92.06%,完全能够满足样本的代表性.所有数据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银监会.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2006.12.20.

[2]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印发的通知.银监发(2007)5号.2007.1.22.

[3]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做好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72号.2009.7.23.

[4]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监发(2010)27号.2010.4.22.

篇11

关键词:国有银行;现代化发展战略;民营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00-01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在五年之后将要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制定21世纪的现展战略,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奋力加快发展,努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建成现代化的商业银行。

一、产权股份化

21世纪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会逐渐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改革,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繁重的政策性任务,真正商业银行是责任有限的股份公司,而不是特殊类型的政府独资企业。中国加入WTO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股份化改造。鉴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履行必须采取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国家资本可以采取二种不同的控股形式:绝对控股,国有股占整个商业银行股本的50%以上;相对控股,国有股在整个商业银行总股本中虽然不足50%,由于股权分散,国有股仍然处于控股地位。股份化改造之后的商业银行必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行长(总经理)之间相互制衡的职责。董事会的职责是制定银行的目标和政策,挑选和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监督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等。监事会的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银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行长(总经理)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定,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协调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

二、员工知识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的员工必须是知识化的员工。当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的素质与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国内业务、又懂国际业务,具有丰富知识、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级、高级管理人才。

必须切实抓好员工教育,包括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终生教育,改进教育方式,坚持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原则,脱产与不脱产相结合,定向与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注重实效。鼓励员工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获得多个专业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鼓励员工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创造经验。

三、市场营销特色化

21世纪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特色营销,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慎重选择市场营销战略。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特色化营销战略。一是发展模式特色化,选择与其它商业银行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海外实施进攻性战略,通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服务多样化、增设分支机构、拓展营销网络、收购或兼并当地机构等措施,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实施合理化战略,通过调整分支机构、营业机构布局,按经济区划设置分行,收缩甚至撤销业务量小、经营亏损、无发展前景的分支机构;扩充业务量大、经营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分支机构;压缩管理费用,以成本优势来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地位与形象。二是发展重点特色化,市场竞争目标由总体市场占有率转变为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市场营销组合差异化,尽量提供有差别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四、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商业银行必须高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一是建立和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柜台业务处理与自动服务系统、跨行业务与清算系统、金融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保证各项决策和业务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基础上。二是以加快信息高速处理为重点,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重组,减少管理层次,实行网络化管理,使组织机构更加精简和专业化,调动更加灵活;有效地解决银行内部信息交换瓶颈,提供信息处理效率。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业务创新,加大在产品服务及应用方面创新的力度,并对传统产品的形式、内容赋予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拓展其表现空间。四是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及时向客户有关政策、利率、汇率的变化、新服务等信息。五是领导方法科学化,注重银行利益与员工利益的相互平衡关系,改善员工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内部沟通,经常向员工征求合理化建设。

五、经营国际化

21世纪的商业银行是国际化的银行,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勇敢地迈向国际金融市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除外)的国际业务刚刚起步,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策略在适当的地区设立海外机构进行跨国经营。利用人民币业务优势,发挥本外币业务联动效应,积极吸引外资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同业往来账户,有选择地与外资银行开展银团贷款或联合贷款,力求成为行。在地区战略上,做到四个倾斜:向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城市倾斜;向业务往来量大的国家和地区倾斜;向周边贸易国家、世界贸易中心倾斜;向华侨聚居的地区倾斜。亚太地区、欧共体、北美地区、拉美的巴拿马、开曼群岛以及中东的巴林等地可以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经营的重点区域;而尚处于经济调整阶段的独联体和东欧市场中的大多数国家,虽然对外汇管制较少,但是风险较大,进入这些地区应持谨慎态度。

六、内控法制化

21世纪的商业银行是法治化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必须按照《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健全内控机制。内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结构(职责的界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分离和决策程序);会计规则(对账,控制单,定期试算等);“双人原则”(不同职责的分类,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等);对资产和投资的实物控制。这些原则概括地描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点,其具体内容如下:建立组织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监控环节;职责分离原则;授权有限原则;银行档案;安全保卫措施;会计销账。

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健全组织结构。实行合理的职责分离;实行严格的授权与审批制度;健全独立的规范的会计核算体制;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实行利率敏感性管理;建立内部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

篇12

关键词:村镇银行 健康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55-01

一、村镇银行的定位

1.客户定位。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是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而大中型商业银行则主要面向城市高中端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村镇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信贷需求特点与村镇银行规模小,贷款资金来源于当地的特点相吻合,而且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三农”,这在服务过程中容易建立共存共荣的关系。

村镇银行的基本体制特征在于村镇银行的“村镇性”,集中表现在它是依托所在村镇社会地缘人格信任关系网络开展信用活动,利用有利的人缘和地缘,充分了解客户各方面情况,从而能更顺利地开展信贷业务,解决客户的需求。

村镇银行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农村企业、农户能否顺利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而农村企业、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是支撑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2.地域定位。村镇银行以县城域乡镇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地,容易获得人缘地缘优势。

首先,村镇银行是县城域乡镇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而且这些县城域乡镇可能经济不发达,所以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更易同客户沟通,在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具有优势。

其次,村镇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县城域乡镇的涉农企业和农户,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有所波动,但是长期相对稳定。这部分活期存款为村镇银行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村镇银行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成立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银行,更容易得到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支持。

再次,村镇银行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使资金继续留在农村,在维护金融债权等方面易于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协助。

3.产品定位。村镇银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村镇区域内小额存款,同时又要服务农村,提供小额信贷。村镇银行的产品服务应充分考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需求,比如小微企业或农户的经营特点,货款期限、贷款方式等因素,通过服务对象分析,就能“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同时利用自身的人缘地缘优势,更易开展产品服务。

二、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国家对于村镇银行的定位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从客户、竞争地及产品三方面来看,村镇银行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村镇银行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存一些问题和不足。

1.追求利润与支农目标的矛盾。村镇银行是为服务三农而存在的,但村镇银行要生存下去必须要盈利,而农户贷款的风险高、成本高、利润低,单靠农户贷款基本无法实现盈利,县城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很多,利润也比较高,所以出现服务三农的村镇银行,农户贷款倒居次要地位,个体工商户、村镇居民发放贷款比重较高。

2.吸储难度高,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营。村镇银行中部分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受地域开放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3.金融风险相对较大。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城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涉农贷款的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的收入来源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同时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银行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

三、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村镇银行的产品服务应该充分考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需求,分析自身服务对象,比如小微企业或农户的经营特点,贷款期限、贷款投向、贷款方式等因素,通过服务对象分析,就能“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加强风险管理。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资本额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服务对象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审慎经营才能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村镇银行从建立初期就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2.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能。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必要政策支持:(1)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解决支农信贷资金不足的困难;(2)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允许村镇银行开展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试点;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增强涉农贷款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J].武汉金融,2008(4)

2.林俊国.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机遇和挑战[J].商业时代,2007(18)

篇13

关键词:电子银行;智能:安全;信用体系

进入21世纪,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的发展,也为金融提供了新的服务发展方向及服务模式。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金融发展都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为客户提供更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并且将金融服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平台――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电子银行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声讯设备以及电信网络开展的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应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业务,如自助终端、ATM、POS等。

电子银行业务渠道为人们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如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具有实时优势,同时也为银行大大降低了人力边际成本及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的优势。电子银行的发展依赖于电子科技发展而创造出的硬件设备、应用软件、通讯传输技术等各个领域的技术水平。如今,金融资本已融入各个产业,转账结算已渐渐代替现金交易,资金划转的频繁程度越来越高,债权债务复杂关系亦愈加复杂,票据交换及清算迫切需要更及时、合理的处理,这与电子银行本身的服务功能全、业务市场大等优势不谋而合。这些优势使电子银行日渐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一、我国电子银行现状

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中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引导者。1998年3月,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在国内率先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1999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启动了网上银行,这标志着我国网上银行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后,中行、建行、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等陆续推出网上银行,开通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缴费、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初步实现了真正的在线金融服务,至此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展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2009年全年,中国银行业全行业电子银行交易达243.28亿笔,交易额达402.69亿元,业务收入(包括年费收入、手续费等)137.07亿元,平均业务替代率为28.14%。根据报告,电子银行交易笔数最高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约为105.1亿笔,工行和建行分别约为77.6亿和42.3亿笔:但交易额工行位列首位,约为181.3万亿,几乎占到行业总交易额的一半,建行和农行分别为80.3万亿和41.5万亿元:而在电子银行交易中的业务收入方面,工行为47.1亿元,农行和建行分别为46.3亿元和18.9亿元。目前全球电子支付年交易量达到2100亿,2010年将翻1倍,复合增长率是各地区GDP增长率的4倍。

“智能性”、“安全性”、“服务支持意识”已渐渐成为电子银行产品竞争的三大关键要素,各大银行都在逐步加大对电子银行的研发投资和推广力度,力争在这个新兴产业中分得一杯羹。网上银行作为电子银行的一个重要载体、主要渠道,其业务量在电子银行总业务量中占有较高比例。以工行为例,2009年网上银行交易金额占电子银行业务总量的70%。

智能性主要体现在网上银行功能对金融服务的覆盖程度:产品是否便于操作甚至是否可以做到“傻瓜化”操作: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电子银行本身优势实现特有业务的拓展,如电子商务、银行互联等。简而言之,即是否能做好客户的好会计、好管家、好的理财顾问。

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对客户合法身份鉴别机制的鲁棒性:对非法、恶意入侵的拦截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对客户失误操作进行甄别并进行提醒,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总而言之,即是否能对客户资金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服务支持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离柜性质的网络交易活动,在发生网银交易不可用、个人资金账目混乱或客户因其他事宜需要咨询时,相关银行能否提供服务支持平台,为客户答疑解惑、跟踪金额流向、发生错误操作时为客户及时止损,确保客户权益不予侵犯。

二、我国电子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备,极大制约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金融机构经营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完善的信用为基础,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冲击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业务就要求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征信架构的搭建,即社会信用体系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信用体系的发展速度、规范程度、信用奖惩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影响电子银行的发展。以B2C业务来说,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一旦产生纠纷,将极大影响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

2、电子银行业务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更加复杂和难以进行界定。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要确保规范和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3、安全性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成败的重要筹码

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

然电子银行已经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直接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从目前几起实际案例看,如何不断提高电子银行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即成也安全性,败也安全性。

4、银行内部业务与科技部门思想认识存在差异

银行部门较多,存款流量及信贷资金量是各级省、市行、部门考核的主要依据,许多同志包括部分基层的领导对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仍缺乏认识,有的甚至还存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会造成柜面无法控制存款流失和信贷资金元序流动的片面认识,因此把电子银行业务并入其他传统业。纳入考核是解决此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统一组织,统一目标,协调一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共同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5、业务推广和支持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电子银行科技含量较高,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因此对推广和支持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如需要具备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等。因此,制定产品线上人员上岗标准、开展全面培训、创建优质的科技一线队伍是电子银行业务健康、有序、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

6、电子业务产品有待创新

开发独树一帜的产品,创造品牌产品应作为电子银行发展遵循的一条原则。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如充分利用手机银行客户群体年龄轻、素质高、学历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充分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早创新。早抢占市场。

7、加强风险防范工作,严防内部控制风险

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因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也要在面对原来存在的信用风险、客户道德风险及自身员工的内部风险的基础上,还要面对其新增的独特技术风险,主要包含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个方面。外部风险不仅包含对外的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以监测防范黑客等外来风险的攻击,还必须保证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和授权,保证网上交易数据传输的保密性、真实性,保证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f认证机制和加密原理)。

如何通过电子银行网络系统清楚表达业务需求,满足客户需求,通过网络以及其他电子渠道真实快速地传输数据?从技术层面考虑,就是如何确保传输信息的真实、可靠、保密以及快速,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备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再复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操作和开发,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是否过硬,是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通过他们编制的业务程序、搭建的业务环境质量才高,才能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抗风险能力才强:二是提高设备质量。电子银行业务对技术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设备质量要尽量达到安全运行标准:三是提高软件系统的严密性。组织软件技术人员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现有缺陷,尽可能防止因操作系统某些环节的缺陷而引发不良后果,

三、我国电子银行的未来发展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必不可少的渠道和内容,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迅速增长,电子银行客户数、交易额、交易量等主要指标成倍增长,电子银行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战略性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它不只是传统银行业务在电子渠道上的简单移植,更多的是银行业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满足客户各种金融服务需求的创新型业务。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电子支付环境的改善、新兴渠道的建立,将为电子银行发展带来大量的业务需求和价值增长机会。未来的电子银行,是国内外银行竞争的一个主要战场,也是争夺客户的一个重要武器。电子银行渠道在巩固稳定、发展客户,提高服务效率,改善银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和业务开拓能力,降低成本,为银行业务发展创造价值、增加利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未来银行竞争将采取多样化策略,电子银行业务逐渐走向客户分级管理,更为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与电子银行的安全相协调。例如更高安全性能的产品会给客户带来操作上的繁琐与不便,因此对新产品的推广产生了制约,就需要改善产品、业务以及客户的易操作性:按照客户自助操作的特征设计电子银行渠道业务操作流程,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满足电子银行渠道信息量大、流程简便、操作灵活、使用快捷、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

2、网上支付将成为网上银行的主流应用。手机银行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产品升级的重点方向,可能成为替代网上银行、银行卡的新型支付、清算电子银行渠道。

篇14

关键词:影子银行;隐蔽性;对策

一、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含义

影子银行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被广泛关注却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金融产品类别相对有限,因此,关于我国是否存在影子银行仍没有达成共识。但从是否承担正规金融功能来看,我国确实存在影子银行,比如民间借贷、委托贷款等。本文将具有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行使与传统银行类似功能、会在一定程度引发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定义为中国式影子银行。除此之外,将有上述特点的非金融机构也归入其中。

二、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系统构成

从2010年开始,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开始呈现爆发式发展,根据社会科学院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已有27万亿人民币的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各类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将我国影子银行分类如下。

1.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为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提高行业竞争力而发行的金融产品,属于表外业务,在通货膨胀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实际负利率的今天,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可观的投资渠道。自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后,银行界刮起一股开发理财产品的旋风,理财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中国社科院资料整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由2005年的598只到2013年的44492只,增长了近75倍,募集资金规模由2000亿元增长到288000亿元,其惊人的增长速度,标志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壮大,银行理财产品无疑成为其核心内容。然而快速增长的背后,金融风险也逐渐凸显。

2.信托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信托业的诞生。信托的发展伴随着法律的一步步规范。当前,商业银行为规避贷款管制等问题开始和信托投资机构合作。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为12.95万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银信合作产品的数量还是规模都有巨大地增长,银信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使投资者趋之若鹜,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是在法律体系、监管制度不完善及信用资质不健全的当下,银信合作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3.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是由于利率管制、信贷配给不足而产生的,与正规金融相对。民间金融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其内生性,不由政府主导建立;二是处于监管阴影区。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称2013年底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32.7万亿元,其中民间借贷7.4万亿元,占其规模的22.7%。毫无疑问,民间金融已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民间金融不仅发展了民间经济,而且优化了资源利用。但由于缺乏金融监管、与社会接触面广,一旦出现问题,其风险将会传至正规金融机构,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三、推动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影子银行体系,我国金融衍生品不多、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不是很大,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可以放松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1.健全金融立法、维护市场秩序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保证影子银行能够平稳发展的重要外部保障,只有将影子银行纳入整个法律法规体系范围内,才能保证对其监管有章可循。

2.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

因其特有的隐蔽性,对于影子银行的真实状况,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者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因此,为防范金融风险,重中之重是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体系,以提高信息透明度。

3.推进利率市场化

影子银行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完全放开市场利率,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瓦解影子银行风险存在的基础、杜绝监管套利,只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取消银行信贷管制和存款利率上限,让资产价格能够完全代表市场的供求。

4.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

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的惊人传播速度及多样的传播途径等原因,使一国金融的稳定,不仅要依靠本国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澜飚,宫跃欣.影子银行问题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2(2):128-133.

[2]周卫江.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9-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