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核算的范围,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3)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规范 意见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而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是其他相关会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变化,适时地增加或减少会计科目,调整相关账户对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必然应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而做出相关调整。
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一)事业单位管理不规范
1、管理过程中将财务和会计核算分离
二者的分离使得单位事物管理和账簿的管理无法有效结合,从而导致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规范的时候容易忽视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
2、原始凭证填写有误
信息表述不清晰,相关栏目说明不完整,数据随意更改等都是当今会计核算过程中违背会计核算制度要求的表现。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会影响到记账凭证等后续会计工作,从而影响整个会计工作的进行。
3、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目前依靠的会计核算制度与配比原则相违背,容易造成财务混乱,使得单位真正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不清不楚,同时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结余情况数据不准确。
(二)会计制度不完善,适应范围不全面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依托的管理制度,而事业单位作为国有单位,它的会计核算依据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中由于科目和内容的缺失,使得核算过程的难度加大。同时,对事业单位监管的不到位和其内部管理不善,使得一些单位擅自挪用国家资金,做出一些不合法律规范的事情。
(三)资产核算存在偏差
事业单位购买以前的固定资产,其资产科目体现为它的原值,而基金科目则表示它的净值,二者有差别,类似的问题在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同样存在。而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往往由于核算人员的忽视使得无形资产的核算也不准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二、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有了保证,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二)可行性
根据事业单位自身会计核算发展的情况,结合外国会计核算改革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
三、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举措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监管资金流向,进一步改革会计核算制度,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向更加合理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
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财务,计算盈亏的会计核算制度,而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常常在经营性收支业务使用。基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信息的特点,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有效结合更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进行,在财政拨款和一些收入部分,使用收付实现制,而在现金、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的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便合理规避风险。
(二)严格落实会计核算制度
修改制定好了会计核算制度仅仅是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切实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制度的落实以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固定资产账套建立和卡片设置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以免造成财产的损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强化预算管理
由于新的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得采用原有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处理财务管理的难度以及工作量有所增加。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环境,深化务实财政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排,认真执行,严格监督,并且做到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单位预算经上级批准后,要及时根据上级所批复的预算调整预算计划,对于所批准的项目支出,制定科学的计划,提高经费利用的效率。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得到增强,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国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同时我们还应当积极的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欣.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
[2]徐远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N].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张立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4]徐远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关键词: 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现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是国有财政资金的拨款,受到传统制度的管制和约束。事业单位进行的资金的规划完全依赖于财政资金的多少。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薄弱,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不科学也不严谨。即便是有,也没有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操作,执行力度过低。在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很多的盲点,使得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影响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有些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往往只体现为形式,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却反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相互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和互相检查,导致了会计核算没有按照规则进行,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得到提高,甚至会产生违法、舞弊等现象。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之间常常存在着一个人担任多个会计职位,不相容的职位没有相互分开。而事业单位领导又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的经验知识,对于会计工作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检查,这样会计的监管就会产生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单位不但不认真执行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还借工作之便进行专项资金的挪用,公款私用,给事业单位有效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虽然在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集中首付和集中管理,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分散管理的现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制度仍旧不完善,在预算的编制或者执行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事业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使得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使财务预算的执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困难。有的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中,对于支出控制的力度不严格,超支和浪费的现象普遍的出现。并且在资金的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定不清,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监管制度也不完善,使得预算执行力度相当的薄弱。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
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只有会计制度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的一项明智的决定。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会计制度,在能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混乱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要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等方面出发进行完善。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建设必须完善财务会计的运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科学的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规划监督的各项内容,落实“收支两条线”的政策。根据国家规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对人员在岗职责的规定、账务处理的程序、内部相应的牵制制度、财务审批的制度等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分级别进行授权。同时建立内部相应的稽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反应出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案。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
要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改革,合理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其使用规定,实行部门的预算制度,建立国库的单一的账户制度,构架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框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增加,则意味着财务管理的内容将会更加的丰富,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中心的内容,财务预算将贯穿于整个财务工作之中。加强预算管理,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执行,对于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部门要根据上级的收支规模的批复进行预算的编制,对于批复的项目支出,要科学的制定项目的进度,保证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有预算。办理好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的进度制定,并且根据执行情况,及时对于支出明细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各种的成本核算体制,便于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消耗,并及时进行补给,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只有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体制,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收益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够采取相应的财税政策。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资金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121-123.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以及账户设置,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成本计算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这些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联系,形成了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但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重建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一)丰富了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模式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多方面。第一,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虽然仍以传统的会计核算为基准,但是在核算内容及报表内容方面有所调整。其次,相同的会计核素目标,可应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更为多样化,比如总账核算中现可通过记账凭证、汇总表等多种模式实现总账核算的目标,切实提升核算能力。
(二)丰富了会计核算内容。当会计核算将信息技术纳入到核算体系范畴内时,会计核算信息的内容就只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因而,只需在做好信息技术的研究实现工作后,就能够轻易地完成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三)扩展了会计核算范围。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是对核算信息以及核算规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核算范围受到多方面的约束。而进入信息时代后,会计核算范围得以大范围地扩展,已扩展到人力、货币等多方面的内容。核算范围的大范围扩大,使得大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变为现实,丰富多样的信息应用渠道提升了核算效率及核算质量。
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发展方向
(一)零级核算模式。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里,一级科目为总账科目,同时也是级别最高的核算科目层级。根据一级会计核算科目进行汇总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持续出现新型的经济模式,经济业务活动也趋向于复杂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所需的总账科目日益增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零级核算模式便是会计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核算特点:1、采用随机核算制。在零级核算模式下,可以更为随机地开展各种零级核算任务,更具灵活性。2、在当前一级科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够构建全新的零级科目,并可在业务现场进行指定,更能够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3、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单单为汇总模式,同样还体现出逐笔计算的核算方式;4、在满足编码方式的一级科目的核算方法基础上,形成更新、更具概况性的核算指标。5、受复式记账以及会计恒等的约束,进行会计核算时符合基本的会计核算原理性特性。
(二)实时核算模式。实时核算,主要是指于会计核算期间内及时地响应。实时核算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核算特点:1、应用实时核算模式,更能够及时地提供满足国家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核算数据;2、严格根据当前科目编码以及核算单位进行核算,并在数据化的编码体系中存储企业会计核算所需的会计编码;3、按照汇总模式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再应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式,这是与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最大的差异点;4、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受到复式核算、账账相符等会计基本原则的约束,并体现出典型的原理性会计核算特性。
(三)分组核算模式。根据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的需求,对当前不同会计科目进行随机性地分组或汇总时,进而汇总成为不同的会计科目时,这些会计科目可以称为分组科目,而按照分组科目进行的会计核算模式便是分组核算模式,此种核算模式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可突破传统的科目分级体系,重新按照企业业务规则进行核算,进而为企业提供完全不同的明细分类核算体系。分组核算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核算特点:1、应用随机核算体系,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不同的明细核算体系;2、在当前的明细科目基础上重新进行科目的分组操作,从而构成不同的分组科目,并据此进行核算操作,并且所进行核算的会计编码大多均是在作业现场马上指定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3、此种会计核算模式不采取应用汇总的会计核算模式,而应用逐笔序时的会计核算体系;4、在进行会计核算操作时,受账账相符等方面的约束,符合特定的原理性会计核算的特性要求。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与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逐渐趋于稳定。随着我国住房 政策的变化,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与支柱产业。而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逐渐发展,新的会计核算标准与要求逐渐被提出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房地产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时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会影响和制约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因 此,重视解决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点与难点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也是帮助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的路径与手段。
一、分析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重点
在房地产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收入、成本与费用这三大核算类别,其核算的重点也在这三大类别下的明细会计科目当中。
分析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重点
一)收入与成本核算内容是重点。房地产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业务时,收入与成本的会计核算一直都是其核算的 中心与重点。强化对房地产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资金与效益的核算,结合国家相关税务政策与会计核算标准,正确且全面地认知房地产收入核算的范围。而在税务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容易出现收入标准不明确等问题,这会大大地增加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的难度。而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项目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其核算的重点,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和流程。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要具有全局意识,将整个房地产开发或者建设项目当成核算的整体或者主体,这也会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的成本项目还涉及成本分摊的重点问题,如公共建设成本、开发拆迁补偿成本等等,这些成本都是房地产企业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应该重 视的重点核算内容。
二)费用核算的重点。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费用核算的相关内容时,主要涉及借款费用与预交税费等重点核算工作。而在借款费用核算时,由于会计准则环境发生变化,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时要确定好借款费用核算情况,将原始成本与费用配比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来优化借款费用核算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房地产企业在建设与开发房产之前,要用到 大量的资金,也会涉及更多的资金支出,而银行贷款会是房地产企业产生借款费用的主要来源与形式。在银行贷款的借款费用产生形势下,借款利息的产生与增加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企业借款费用会分为资本化与费用化两个部分,在具体会计核算时,分清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借款利息也是会计核算的重点,也会给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的经营规模较大、涉及的开发项目也很多,在具体经营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税费项目需要承担,如常见的有日常经营所负担的增值税、增值税附加、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小税种,还有房产税、土地增 值税等等。通常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在收到客户的预付房款后要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税款缴纳。由于涉税种类较多,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在税费科目核算过程中,要准确地对当期的税费情况进行核算与缴纳,其涉及到预交税费的会计核算处理,这也是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二、分析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
在开展会计核算业务时,确认收入、相关业务的核算以 及核算周期的确定与把控是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
一)确认收入难点分析。房地产企业在确认收入时,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核算准则,在开发房地产时,房企必须要获取预售许可证才能够预售房屋。很多消费者通常也会选择运用分期付款等方法或者形式来进行购房。而在我国税收管理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房地产企业无论以 分期付款或者定金的方式收取的房款,都视同销售并在当期缴纳相关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与会计核算的收入实现制相符。但是在房地产企业实际的会计核算准则中,确认收入时要待房地产开发或者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结束以后才能够确认收入,这属于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与税法两大原则在房地产企业确认收入方面存在差异,这会大大地增加房地产企 业确认收入核算的难度,因此,确认收入是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之一。
二)业务核算难点分析。房地产企业与其他经营企业之间比较,其特殊性、繁琐性更强,其涉及的项目与内容较多,因而核算企业也比较复杂和困难。企业在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区域房产开发是其主要业务与内容,其不仅涉及房屋的外观与框架建造,还涉及房屋室内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电、煤气管道等。与此同时,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能够扩大经营与销售收入,一般会退出精装房出售,因而房屋的装饰、装修也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主要项目与内容,随着房地产企业项目与内容的逐渐变化与增多,其核算的内容与范围也逐渐增加和扩大,核算的繁琐性与复杂性更强,这也会增加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困难。
三)核算周期难点分析。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一个房屋建设项目时,其从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都会经历很长的时间。由于房地产的开发规模较大,建设的周期也很长,通常土地竞标就会耗费一年至两年的时间,有的时间会更长,因为其涉及到土地征用审批,建筑拆迁等相关工作的处理,在此之后才能够逐步开展房屋建筑的建设工作,在此期间可以开展房屋预售工作,其会计核算周期较长、跨度较大,对于资金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周期与资金准备都是房地产企业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核算的难点。
三、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重难点优化与解决的方略探究
房地产企业在面对当前会计核算的重难点时,要寻求更好、更科学、更高效的会计核算方法化解与解决重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使其核算的全面性、 准确性得以更好提高。
一)重视会计科目的细化与合理设置。当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会计科目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高效开展与进行。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重难点,重视会计科目的细化与合理设置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也是增强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效果与水平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科学、合理设置或者设定会计核算科目时,会计核算人员要对房地产企业整体运营状态、发展情况、未来业务发展与经营趋势进行认知与分析,强化会计核算时间的缩短,推动会计核算流程的简化,提升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一些房地产企业会有很多子公司,其在会计核算时不要应用独立的会计核算方式,只需要在总账核算科目下设置子账目即可,这样既能够提升会计核算整体性,又能够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此外,由于会计业务核算的重难点问题较为凸出,通过会计核算科目的明细设置与合理安排,能够对房地产各项费用明细展开会计核算,使其核算的真实性、精准性得以更好保障,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
二)收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明确。由于房地产企业在收入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问题,因此,在优化与解决收入会计核算问题时,要重视收入核算范围的明确。在销售房地产产品之前,所有交定金或者分期付款的收入都应该确认为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的内容,纳入到收入核算范围当中。 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核算的范围会涵盖旧城改造的回迁房、 出售的周转房等,但是销售的自用房地产不能列入到收入核算的范围当中。与此同时,要重视房地产收入确认标准的明确,在销售合同或者预售合同签署时,房企要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与要求来开展合同会签业务,这样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范围的明确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提升收入核算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三)重视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机制与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与其他运营企业比较,房地产企业的运营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会计核算时就不能够按照其他企业的常规会计核算科目来进行核算与记账。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重视自身会计核算机制的健全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结合房地产企业自身运营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应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来进行科目记账与处理。一旦选择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或者变动。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 计核算时,面对各项业务核算问题,如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预提税费的处理等,都要纳入到会计日常核算体系与工作中,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化管理,最大化地消除管理与核算风险,引导与要求所有会计核算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的体系与标准来展开各项明细科目的核算,提升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经营活动不同,其涉及的建设周期较长,涉及的核算内容较多且复杂,其会计核算的重点与难点较多。因此,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在开展相关业务核算时,不仅要正确认知会计、税法的相关准则,要合理增加与设置会计核算相关科目,对整个建设周期的会计核算内容与业务要进行一个全局的把握,并将每项明细科目进行细化核算,重视核算方法的多元化创新与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健全,从而保障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更加精准,会计核算的效果更好、精准性与核算效率更高,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更加综合、全面与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徐鹤.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J].现代经济信息,2018,34:245,247
[2]王纯荣.试论新时期房地产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中外企业家,2020,1:5 ~6
[3]张春研.房地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会计,2019,9:132 ~133
[4]金孝华.探究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及优化建议[J].财经界,2020,29:195 ~196
[5]顾秀敏.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研究[J].纳税,2018,7
[6]刘启靖.新税改助力企业腾飞[N].贵州政协报,2018 -12 -20
[7]王钊.电子商务在房地产销售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6,8
本文从企业会计核算的定义入手,从会计核算的特点、设计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分析,为后续企业会计管理提供经验。
[关键词]
会计核算;监督体系;会计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日渐提上日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创新企业管理方式,优化会计管理程序,是企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管理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围绕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分析,从社会上对企业会计核算普遍关注的情况入手,提出改善措施。
1企业会计核算概述
了解企业会计核算,首先要了解中小企业的概念。所谓中小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
1.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所谓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就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部分的各个步骤,严格管理,科学划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处理。更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
1.2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度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安排有三种形式:独立的机构,独立的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有独立的人员;既无独立的机构,又无独立的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记账。到底采用何种形式,有关人员在其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应当在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业务量大小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
1.3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会计核算的现状和会计核算的基本问题
2.1成本核算范围不全,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由于利益的驱使和专业上的不足,企业只关注生产制造过程的会计核算,忽视产品设计、开发和后续服务等环节的会计核算。由于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造成企业后续发展受到限制,制约了企业的生命力。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上。2.2成本核算会计账目设置机构混乱、会计核算内容不全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明确的机构设置。核算应对各个核算步骤分别进行设置核算科目,并按照原材料的采购流程等分别进行核算,中小企业由于人力和资源限制,容易不设置明细账,使会计核算变为笼统的传统核算。
2.3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人工成本归集对象的核算范围不清在企业的核算内容上,很多企业对于众多资产种类没有进行分门核算。一些可能给企业带来特殊效益的资源,企业会计人员未对其进行准确的计量,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对人工成本归集对象的核算范围也不清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忽略了生产过程的庞大和复杂特性,简单地将成本归集对象的核算范围限定在一线生产的工人上,对于企业的研发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没有列入人工成本,这导致了成本信息没有如实地对人工资本的消耗进行反映。
2.4核算方法不合理目前,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选用的是分步法和品种法两种核算方法,而对于分批法则很少采用。首先,很多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大清楚各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其次,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没有进行充分详细的考虑,对于各种成本费用归集没有做到准确与完整。
2.5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规模受到限制,就如中小企业来说,他业务相对单一,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在财务核算的流程上很难严格执行,成本核算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较大一些的企业多是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其会计人员虽然相对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资历比较深厚,但是对现代会计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接受较慢,难以及时跟上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而新进会计人员虽然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快,但是会计从业经验比较缺乏,综合以上种种,企业会计人员的从业能力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态。
2.6企业会计成本指导思想整体不够科学企业活动离不开科学的知道思想。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具有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的指导思想也日渐匮乏。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产前、产中、产后构成的链条。企业的生产周期逐渐缩短,使得制造成本在企业成本构成中的比重开始降低,而非制造成本,例如研发成本以及营销成本所占的比重开始上升。
3会计核算的有效改善措施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2)科学规范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责任分工明确。根据企业规模科学设置会计机构岗位,避免责任交叉,使责任落实到个人。科学统筹管理,建立企业领导责任制,跟踪监督、科学评价管理,并定期总结经验,完善机构设置,简化机构流程。(3)定期培训会计从业人员,增强职业道德和行业认同感。定期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企业认同度。参与拓展训练,锻炼团队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增强社会认同度、职业责任感。使爱岗敬业不再成为一句空话。(4)增加现有企业会计工作者提升专业技能机会,严格控制新进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规范会计人事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在岗会计人员,定期做专业培训,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交流工作心得。对新进会计人员要严格把握专业关,聘用会计专业人才,连续引进人才,直至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完善企业会计工作,使工作进入正轨,具有长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
[2]赵莲鸿.浅析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2(5).
[3]张冬敏.论当前时期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2).
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存在不协调的原因与状况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两者的核算时点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即会计核算主要以经济活动中能够直接引起资金变动的因素为依据,在拥有或收到货款权利时才可以将其纳入到收入中,而统计核算主要以收支货币的权利为核算时点,货币是否兑现需以净产值所应该得到的销售利润为核算依据;二是核算的经济指标存在不协调问题,如人工造林核算,会计核算主要以实际的作业面积为计算指标,以在荒地、荒山等新造林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工时费、种苗费等资金费用为依据,而统计核算则是以人工造林的面积为核心,对成活率达到85%及以上的人造林面积进行科学性统计;三是核算方法在中间消耗方面存在不协调问题,即会计核算主要根据费用性质进行归集,且核算结果归入到费用支出项中,统计核算则根据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要求进行核算,将中间消耗划分为非物质品与物质品的消耗;四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指标核算范围存在不协调问题,即会计核算的核算范围为附营与主营经营活动在内的整体收支。林业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体系缺少内在的联系,各种经济指标核算资料的组合性、相互性、共享性较差,没有形成一套可全方位反应林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分类指标与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发挥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的长处。
针对完善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研究
(一)明确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目标
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目标:一是统一核算林业经济指标的口径以便于协调统一、相互利用,两者所核算的经济指标的范围、内容、计算方法、时间保持一致;如人工造林核算,等秋季造林验收后对成活率达到标准的新造林再拨付资金,即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又能和统计口径协调一致,二是构建完善的原始记录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提升国民经济在核算中所需的统计数据资料的质量,且原始记录需根据统一的表式与要求对林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进行初期记载,是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前提与基础。
(二)确定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协调性原则
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原则:会计核算需依据统计上宏观经济的需求,调整或者增设一系列会计账户并补充会计报表,帮助会计冲破微观经济中经济指标核算的范围,逐步向宏观经济方面延伸发展。在两者经济指标核算的协调性关系中,统计核算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统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为丰富。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会计核算可以充分满足统计核算的要求标准,同时可有效探索总体经济现象在数量关系中的规律。
(三)改革林业经济指标的统计指标
要改革林业经济指标的统计指标,需做到:统计核算的林业生产经济成果需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跟踪企业的购销活动并以林业产品的销售收入为核心来统一计算现价的产值。这种方法的优势包括:一是统一计算林业工业总产值的方法与范围口径并有效优化工业总产值的核算程序;二是可以清晰反映林业产品的总产值;三是对于未销售的林业成品根据成本价进行核算,对税金与应得的利润不进行计算。
(四)添加中间劳务消耗核算
要添加中间劳务的消耗核算,需做到:在林业经济会计核算的生产费用表中的“其他支出”下的“非物质消耗”项目之下添加对居民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支付分组,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重新归集。而对于不同支付对象且用途相同的项目,需根据物质与个人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进行分别支付。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方法
一方面,我们了解到会计核算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贯穿于全过程的基本职能之一,又称作反映职能。货币是它的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它的三个环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物流成本核算的定义,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的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物流环节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物流会计核算同样要遵循一般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物流成本核算在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加强,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效益的增加以及物流成本的节约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清晰,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明确,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合理等。接下来本文将逐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讨论。
一、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必须明确
物流成本核算是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系统的计算,准确表现出物流成本的大小以便控制,从而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也能促进企业内部认识到物流重要性。计算出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提供给决策者比较准确的物流信息,反映出物流活动所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物流成本的构成,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物流部门的成本分析,反映各部门的业绩,以此促进各部门优化物流方式,提高物流效益和业绩。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的分析和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需求制定不同的计划,有利于优化对客户需求的管理。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得出员工的工作绩效。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计算出物流成本在本期与上期以及每个环节的同比差异,弄清产生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促进物流成本管理的提高,为企业年终的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
二、保证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正确性
为了给企业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必须明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和记录着物流成本信息。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有按支付形态、功能计算物、适用对象、物流作业四种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隐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它包括标准成本制订、隐性物流成本的计算与账务处理三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完善,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物流成本项目,确定企业物流成本不同级别的具体核算项目,它的参考依据就是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但是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所有的成本费用。其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物流成本项目,根据物流成本项目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选择采用单轨制或是双轨制两种模式,通过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的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模式。最终,根据所得出的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真正目的在于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给予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决策依据。
三、全面完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
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过于狭隘的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范围。只涉及着部分的物流信息,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在核算内容方面不但异常混乱,而且非常不全面,在企业设定的会计科目中,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只是在支付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企业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方面进行核算,而忽视了甚至没有列入成本核算的企业内部的其他物流成本的核算,实际上计算的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而隐藏起来的部分却包含了很大的物流成本。这就使得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客观性和真实性,最终会影响企业物流管理者对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支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想要提高物流成本核算效益,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制度,全面完善会计核算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拒绝疏漏和死角,扩大会计核算范围,扩大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实际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除去浮在水面的一角冰山之外的,隐藏于水面之下的物流成本,避免疏漏,因小失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作出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算。
四、合理规范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
现阶段,由于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各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不得不依据本企业自我的理解和分类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各企业间无法进行比较、借鉴和相互促进,致使我国的物流没有办法统一稳定的发展,最终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只有统一了会计核算标准,才能使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时,少走弯路,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想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抓住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保障,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保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企业物流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01:179-181.
[2]方桂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探讨[J].中国商贸,2012,11:163-164.
一、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现状
(一)信息统一性较低
首先,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收入支出核算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存在,给统一口径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带来了难度。财政部门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管理,而在《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出让收入该如何纳入管理进行了回避。这必然导致不同口径的计算过程中带来巨大的会计差异。割裂性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在同一参考体系中进行比较和核算,为国家整体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也没有办法满足国家对土地进行监控管理的基本需求。例如,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该地财政部门采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遵循的会计假设不同,造成信息最终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信息共享,也给该地财政部门了解一手信息带来一定难度。
(二)难以反映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
国家出台《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目的是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把握我国土地储备状况。但是,当前由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导致土地储备资金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综合反映。首先,根据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会计核算时,土地储备机构既不需要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会计核算,也不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应收土地出让款进行会计核算,而只是通过最后将土地出让金上交国库时通过财政预算的会计核算进行反映。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并没有办法全面有效反映土地储备的供求阶段,而只是简单反映土地储备在进行土地采购和开发及最终交付使用的会计核算。
(三)对政策全面实行困难
当前虽然我国出台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在进行土地储备时存在一些客观难题,造成我国土地储备机构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这给我国全面把控土地储备资金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我国部分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收入的利息难以有效分摊。这主要是于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利息收入的分摊规定不够全面造成的,造成不同的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利息分摊手段各不相同。除此之外,对于土地储备机构而言,其自身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和其自身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因此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的基本会计信息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与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必然给土地储备机构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得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造成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局面。
二、改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现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
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虽然已经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项目进行了一定限制和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较小,难以全面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逐步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范围。这就需要将当期未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会计核算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中,造成土地储备过程中采购土地、开发土地和最终销售交付土地出现分离,难以完整反映每一土地储备项目的基本会计信息状况发展。这样也便于我国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交换,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必然会促使土地储备资金的信息可靠性上升,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过程中原先存在的差异得以消除,降低了之前国家通过土地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和难度,也使得国家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对于土地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控制。
(二)通过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及税费扣除的方法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由于我国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中只对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资金收入利息分摊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未进行详细说明,造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利息处理时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而税费扣除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一定需要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和税费扣除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首先,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为了收购储备土地的贷款利息支出应通过分摊方式计入储备土地的成本项目中,不可直接在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当期费用扣除。同时,对于利息支出的分摊时点也需要进行有关明确,其分摊时点应为土地购入直至土地开采结束交付供出。其次,对于某一土地储备机构存在多个通过外部贷款融资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项目后分多次将土地交付的情况,应先将已经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和后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进行相应比例的配比分摊,减少相同地段相同面积土地因交付时间短期不同而造成的巨大成本差异。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扣除的税费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减小机构的纳税风险,也可以使得机构进行会计项目扣除时有规则可循。
(三)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核算能力有效执行《核算办法》
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仍然存在着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目前为止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仍然指引着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核算管理。因此,有必要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核算能力,有效执行当前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首先,土地储备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机制,严格执行《核算办法》,其次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出现的难以判断如何处理的会计核算项目可以通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方式探讨处理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来对土地储备机构存在问题进行了解,降低土地储备机构风险。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因素。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地位以及我国的法律政策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不仅会影响企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还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取更加的市场经济优势必须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方面应该要更加谨慎,因为企业的核算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左右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和决策,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与企业的经营特征密切相关,企业只有根基自身经营的状况和特点来选择更加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但是,由于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较为多样,企业必须要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进行综合考虑。
一、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
1.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位我国开机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我国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发展师弟啊,该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广泛不断增大,会计核算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首先,从会计核算的范围来讲。传统的会计核算范围主要包括对企业会计核算相关指标的核算和处理、会计核算的标准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该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的核算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信息的审计以及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与核算等内容。换句话说,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在制作财务会计报表时不仅需要统计好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还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甚至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工作人员还需要按照各国不同的货币原则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制定和信息的披露;其次,对于会计核算的模式而言。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则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已经将明细核算、会计报表等模式更加细化,增加了多日记核算、记账凭证等多种方式。会计核算范围的加大和核算模式的更加优化使得我国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程序化和简易化,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使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核算职能转变为了管理职能,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全面发展。
2.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
首先,从会计核算内容丰富的程度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了棋盘式的报表提示。该种报表体系的确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相对传统的科目编码记账模式而言,其会计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也更加灵活化;其次,就会计核算的灵活性而言。现代化企业会计核算主要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程序编码的帮助下自动实现会计核算,且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大大提高了核算的灵活性。当然,这也是相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而言的。我国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实行的是定时的核算,核算方式较为单一且固定,灵活性较差。市场经济的变化较快,企业咋发簪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与决策。这一点传统的会计核算必然难以做到,但是现代化会计核算更加灵活和全面,能够及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经营者经营决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要素分析
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分析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应该要从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着手。首先,从准确性角度分析,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属于电算化模式,该模式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在不考虑会计核算任务量的多少时,精确程度的高低成为了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精确性指的是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当会计核算的精确度越高,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做出的经营决策才能更加全面,也才能够更好的保持相关利益主体的实际利益;其次,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分析。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的开放性、智能性和实时性等。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能够方便企业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促进会计核算信息的流通,为企业相关利益主体提供更多的信息收集途径;最后,就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分析。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着市场信息更换速度的加快,企业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的财务会计现状。
2.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就目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现状来看,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分配法、集权平均法、实际成本法等多种。这些会计核算方法部分是针对成本的分配和处理而制定的,部分需要依靠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配合,另外一部分则需要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国际国内关于会计核算方法种类较多,经济行为的而差异性也会导致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且目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的多为组合形式的核算方法,如将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进行联合分析和核算的方法即是组合方法。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根据会计核算方法的要素或者相关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例如,在成本核算方面来看,企业有计划成本法、交互分配法以及直接分配法等多种选择。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分析
1.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分析
法律法规是影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应该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跨级信息系统的建立,而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背景下,企业能够明确掌握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的特征进行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相关信息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法律法规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作用最大,企业需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核算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除了法律法规因素外,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也是企业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时也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
2.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分析
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除了一般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其潜在因素。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潜在承诺。潜在承诺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为了与相关的利益主体保持密切的联系,且有需要在合同规定以外对利益主体进行潜在承诺。具体来说,企业对销售客户的口头承诺、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承诺以及对供应商、债权人等的非正式承诺等均属于潜在承诺;第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企业会计核算的本质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而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需要依靠一定的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所依赖的环境因素包括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治理环境,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的披露不仅能够反应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同时还能够反应企业的外部治理环境现状。只有当会计核算反应出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根据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经营与决策。目前我国企业主要依靠制定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外部治理环境选择灵活的、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法。
3.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影响我国企业核算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有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等。首先,从企业的税收情况方面看,税收是企业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收越多,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本越高,企业收取的经济效益越低。因此,就企业的所得税而言,企业必须要采用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使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处理。加速折旧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当企业所用的生产设备效率较高时,企业可以多提折旧费,相应的,若企业生产设备的效率越低,企业可以少提取折旧费。同时加速折旧法较为重视对经营资产的回收,利用回收的资金进行科技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税收部分而言,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推迟一部分税款,相当于实现无息贷款,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次,就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股份企业来说,要衡量它们的市场价值就需要企业对每股的盈余进行密切的关注。折旧计提方式和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会导致每股的盈余出现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价值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最后,就企业的生产成本来说,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市场的经济波动有一定的关联。当物价开始上涨或者下降,企业的存货价值必然会相应的受到影响。企业的存货价值如果降低则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该种情况下则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为: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需要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要素进行分析,本文就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会计核算方法需要遵循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三方面原则,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加速折旧法、平均分配法等,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有企业的潜在承诺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等,而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则包括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企业在综合考虑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课恰当选择可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合理、准确及有效。
作者:李旭晋熔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单海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129-130.
随着现代财政预算改革工作的逐渐进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预算工作编制之上,会计核算工作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被逐渐淡化和削弱,还出现了预算单位主体现象受到撤销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难以实现与制度改革的同步进行。
(一)预算单位难以实现会计监督
根据《会计法》相关规定来分析,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单位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给予一定的监督和核算,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搜集、储存、处理、输送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单位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和指导等有效的工作制方式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法、合理、有效的评价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影响,从根本上达到前期制定的工作目标。目前,很多基层预算单位所开展的会计工作大都是把核算作为主要方法,受到不规范基础工作、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虚假会计信息的影响,导致会计核算地位受到影响,严重阻碍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基层预算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随着现代基层预算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其各项收支预算、决算已经开始实现逐步公开,因为预算单位所设置的会计核算科目较为简单,预算编制口径和核算口径难以实现一致,有的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难以给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还有的单位领导仅仅把预算数据看成会计核算数据,从而导致预算单位管理阶层难以对其信任。
(三)会计核算信息难以实现共享
为了能够保证会计结算相关信息达到安全性的标准要求,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很少能够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较为孤立的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只有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因为有的信息较为滞后,很难在预算决策或者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多有效的作用和价值。
二、提升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
在基层预算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行影响下,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地位给予规定,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开展。
(一)明确会计核算工作重点
基层预算单位在对用款额度进行申请之前,需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要求以及用款的具体性质、用途来申请财政授权和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会计核算工作重点需要进一步转移到核算预算资金之上,还要对实际运行成本加以核算。在全面预算工作逐步开展的影响下,基层预算单位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把行政事业性收费、各项税收、罚没收入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都纳入到“应缴财政专户”以及“应缴预算款”体系中给予核算。对于预算单位各项没有实际控制的收入则需要交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的安排,所以,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重点就是需要能够全面、准确地对预算单位的运行成本进行反映。在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能够把核算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监督、核算共同实施的层面之上。在预算单位收支预算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影响下,社会有关部门开始注重预算单位各项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绩效。会计核算工作在提供相关核算信息的基础之上,需要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以建立,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工作的实际职能,通过指导、调节以及控制等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对相关的经济活动给予合法、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并采取实际的措施加以干涉,从而保证实现财政性资金支出的实际预期目标。
(二)扩大权责发生制使用范围、明细会计核算工作职责
我国现阶段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所使用的权责发生制明确指出财政应返还额,并将其限制在正常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范围之内。在政府采购范围逐渐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逐渐深入的影响下,预算单位因为接受劳务、商品形成了更多的债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预算单位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反映,只有扩大全责发生制的会计事项范围,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预算管理改革工作逐渐深入的印象下,预算单位会计工作执行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就需要立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满足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的实际需求,从而合理、科学地对预算单位实际收支预算的执行进行全面反应,给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力依据,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需要结合财政批复的实际收支预算来对各个明细科目加以核算,从而为预算单位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力信息和数据支持。
(三)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信息公开和共享
在基层预算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实施的影响下,为了能够满足财务公开和财政预决算提出的相关工作需求,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可以他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实现社会公开,会计信息也不再作为预算单位的独有秘密,会计信息的公开化也对核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只有保证科目核算、设置内容达到统一、规范的需求,并将不需要保密的信息及时阳光公开,才能够为其他部门所制定的发展计划以及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并非孤立的个体,需要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发展的影响下,会计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要求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并改变孤立系统的角色和地位,成为预算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会计核算系统尽可能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会计核算系统利用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自动形成相关数据和会计凭证。其他的管理系统可以利用、查询会计核算系统的有力信息,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在管理决策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运用和使用效率。
(四)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会计人员作为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影响者,其综合素质将会对整个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强化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引导他们对先进的核算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财政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利用原有的信息平台,融入新的管理工作方法,有效结合集中支付和会计核算两种不同工作方法,从而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三、结束语
关键词:新医改环境;医院;会计核算;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医院的整体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会计数据的错误,使医院的经济受到影响。在新的医改环境下,传统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关于具体的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策略,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
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内部经济运行重要保障。医院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监督医院的经营情况,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院的自身发展相平衡,保持医院运营节奏的协调性,完成医院的自我约束。医院在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活动的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损失,因此,除了对风险进行预测及控制外,还要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等会计核算活动。同时,医院若想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采用科学的会计审核方法,正确处理医院的财务信息以及医院的经营情况[1]。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促进医院各个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核算工作也将顺应发展的要求,走向信息化的道路,在医院的发展结构治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
(一)正确对待医院会计核算工作
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医疗活动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并不是由外部相关审计法规强制性制定的,而是由医院内部的管理层制定的一种会计核算工作,辅助医院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医院会计审核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医院的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单一,在新医改环境的工作要求下,必须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进行提高,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资。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提高对队伍的管理,即使培训新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2]。
(三)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改革
首先,只有把医院会计核算机构独立出来,才能够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医院会计核算机构与医院其他职能部门应该是互相独立的,要由直接的负责人领导,独立行使会计核算部门的权利,对医院领导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报告。其次,在医院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中,要多征求各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及时发现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实施。
(四)完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模式
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目的是协同医院管理层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向前延伸,对医院管理层的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医院监督管理制度,核实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3]。同时,对医院已经建立的相关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查看其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否真正地贯彻执行,进一步审核相关制度的有效性。
(五)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业务领域进行拓展
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才能够适应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内部审计要求。医院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应该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积极开展医院经济效益的创新审计方式、经济责任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核算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领导干部的内部管理,对领导干部的权利范围进行有效制约,从经济发展的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现象,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解决管理上的问题,调动医院整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提出新的医院会计核算方式
目前,我们要提出新的医院会计核算方式,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随着网络技术在医院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逐渐完善,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应该由传统的手动控制转向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核算方式,积极参与会计核算辅助应用软件的研发,加速建立合理的计算机核算监督制度,提高对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利用共享网络平台,实现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完成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控制。
三、结论
在新的医改环境下,势必会对医院的经济管理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保证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前的新医改条件,是我们目前制定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将现在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向新医改方案逐渐靠拢,推动我国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为医院的改革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韩晓莉.新医改环境下医院的收入核算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1):54-55.
[2]张苏燕.新医改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245.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影响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生的变化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主体以及会计要素的改变
从会计要素这方面来看,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其划分不清晰。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将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等同起来,因此,原来的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主要包括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以及资金的结存这三大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支出、资产、净资产、负债这些方面,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是以坚定的理论依据为基础的。由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资金管理上,从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难以得到真实可靠地反映,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因此,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除此之外,从会计主体来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体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它更能够体现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体是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并且它渗透到的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因此,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在会计核算中能够得到全面而又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
对于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通过固定的资产以及固定基金来反映,这种核算方式核算固定资产计量不精确,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通过去掉固定基金这科目,增设相对应的科目,并且核算固定资产时,进行相对应的冲减。除此之外,通过引入“虚提”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摊销,使非流动基金有所冲减,并且将其不计入支出中。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加
就财政补贴以及非财政补助的结余核算方面来说,原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对这两种方式的结余核算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增加了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在新的会计核算中增添了这些内容,比如国有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等,这样就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国家财经法规之间搭建起了桥梁。除此之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了对非财政资金进行单独核算,从而增加非财政以及财政个别账户,这样就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向精细化发展。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的影响
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来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生了变化,会计核算内容包括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外部投资核算更加细化。除此之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增设累计折旧,拨款会计科目取消,并且行政管理特点也消除了。会计核算范围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常用的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会计核算,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式需改变。在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将因短期投资获得短期投资现金股利作为事业单位增加的利润。但是,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下,短期投资现金股利并不能算作是事业单位的投资收益,只是作为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而事业单位的投资收益是在短期投资出现转让的情况下才被确认。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这方面的变化,从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出现变化,对核算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的影响
随着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间的变化,财务报告方面也相应有些变化,从而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料以及依据的财务报告,它是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提供了保障。就财务报告来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要求多,因此,其核算过程与原核算过程有着很大的出入,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主要是通过报表向上级或者拨款单位进行财务汇报,从而使得相关单位能够全面而充分的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管理情况,因此,报表并不具有公开性。但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则是公开的、透明的,这增添了编制的难度,相应提高了核算内容的要求。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主体的变化,从而使账目处理工作发生了变化。在每月的账目处理过程中,实现了事业单位基建账目与会计大帐的统一核算,并且会计核算受到这种账目处理方式的影响,这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由于这种并账处理必须每月按时完成,因此,会计核算人员受其限制,必须定期完成核算工作;二是在将事业单位基建账目与会计大帐的统一核算时,为了实现并账的质量与效率,必须采取高效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这整体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给会计核算方面带来诸多的变化,并且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应该不断地研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中不断落实新会计制度,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姜红梅.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1
[2]彭静.试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时代金融(下旬),2015,4
[3]惠迎.探讨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