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3: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多维开发;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多维开发,以此充实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更能体现小学语文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资源的多维开发,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

一、开发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开发手段。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要通过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制作多媒体网络课程,以丰富课堂教学。

1.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大多以文字为主,具有抽象性。教师可以开发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课文情境,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比如,在讲解《司马光砸缸》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司马光砸缸”的动画片,让学生将动画片中的场景与文章中的文字结合起来,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文字。

2.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添加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去搜集作者的生平或者时代背景知识,充实学生的头脑,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比如,在讲解《赠汪伦》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电子课件向小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或者播放一些关于此二人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导小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朋友情谊。网络资源的开发十分方便且丰富,有利于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二、开发小学语文教学社会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要与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相连。

1.教师要积极开发生活资源,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去帮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更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引导小学生明确写作主题。比如,在以“小小创意广告牌”为写作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搜集一些他们认为有创意的广告牌,让学生在课堂中分享他们搜集到的生活学习资源,也就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教师挑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意广告语,引导小学生进行改写,有利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

2.教师要积极开发时事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时事资源,能够促进语文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让小学生关注时代的变化。比如,在讲解《粗心的小画家》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时事资源。近期发生了很多粗心家长将孩子丢在车中的新闻,教师用这样的新闻开始语文教学,让学生思考这类事件的严重性。再提出“如果画家粗心会发生什么事?”这类问题,使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得以利用,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开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资源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动态化的过程。对课堂生成资源进行利用,能够促使课堂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特征。

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提问

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总是会在学习中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内容。比如,在讲解《寄给青蛙的信》时,小学生提出“信是谁寄的?为什么要寄信啊?”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利用课堂生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运动,有利于教学自然性的加强。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想法适当改变教学计划,将课堂还给学生

当小学生提出要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创新使用方法,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教材是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研读。其次,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在学习《春晓》这篇古诗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仔细分析词句,挖掘诗句中隐藏的深层次意义,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此,才能够达到教材资源最大化的利益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让教学思想与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教学资源也不断丰富,教师能否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影响着教学活动现代化与否。重视教学资源的意义,结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需求开发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协作式教学模式;建设探析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多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要表现得积极活跃,而且语文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须被“协作式”教学模式所替代。协作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经过教师长时间不断探索和检验的,是值得被引入语文课堂,也是值得借鉴和吸收的。以下是笔者基于协作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建设探析。

一、科学合理分组

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以及性格差异等方面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客观分配的原则。不仅要遵循整体学生的意愿,而且要以学生为中心。有一种分层分组的分配方法,是值得教师借鉴和提倡的,但是教师如果采用这种分组方法,首先是要经过学生的同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分组之后的组内成员必须有一个可以带领大家的组长,他必须起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督促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二、创设协作契机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式探究活动,同时这个契机创设得要很自然。在小学阶段,学生都是比较天真的,他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充满着好奇,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一种协作式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导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叔叔在自己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可不可以简单地讨论一下,借助学生讨论的契机,让学生比较一下叔叔于勒和你自己的叔叔的差异,这样大家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协作任务合理

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离不开协作式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协作式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学生年龄还小,有的问题是无法讨论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协作式探究任务的时候,布置的任务必须要合理,在学生这个人生阶段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稍微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在执教《故乡》这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故乡是怎样的,你是否喜欢自己的故乡,为什么喜欢,教师的这些任务都是比较简单的,也符合常理。

四、营造学习氛围

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处在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当中,大家都可以和睦相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在课堂上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抒己见,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存在偏见,尤其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多多给予鼓励,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同时,在协作式的教学环境当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当中,也要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提出的问题。同时讨论结束以后,大家都要展示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教师要给予客观评价,好的予以表扬,其余的给予鼓励,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当中,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学习氛围也在不断改善,因此,这种协作式教学模式是适合学生教育发展的,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运用在诸多的课堂之上,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小开始培养,不断锻炼,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常态化: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2]曾晓红.基于BLOG的协作学习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篇3

立足课堂教学,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借助教材所涉及的方面领域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课外天地窗口,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组织学生参与自主演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朗诵诗歌、表演话剧等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极大的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一个课堂上的口语交际主题是“保护大自然”,教师在组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时,可以插入以为主题的动画片,策划相关话剧,使学生扮演小动物表演话剧。这个过程既生动有趣,又实践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并且非常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保护小动物的爱心。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收获的成效。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起着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它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是传统教科书和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网络资源的开发更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起着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

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它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是传统教科书和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网络资源的开发更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网络、多媒体等资源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活跃了,内容丰富了,但有时候却冲淡了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选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时一定要慎重,根据学习需要,合理取舍,只选择一部分必不可少的用于辅助教学。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多练笔,也应当适当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习作课,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知识匮乏,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往往停留在表面认识,并不能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前播放有关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品味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写好这篇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们观看的都非常仔细,大家对于这些内容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短片观看完后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这既是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也能够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进而让学生在自己写作时能够保持思维的清晰。

提高语文评价能力,为正确评价小学的语文学习质量提供方法指导,并从三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握三年级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最佳结合点,使使教学实际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又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做到为每位学生评出自信、评出目标、评出动力,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适应了教改的需要,同时又可以促进与教改目标、教改内容相适应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达到以研究促评价,以评价助教改的目标。

篇4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小学语文;有效整合

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人文类的学科,培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能力、很好地与外界沟通。[1]语文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应时代的趋势,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教师依靠课本及板书形式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对于某一首诗歌意境进行分析,教师单纯靠口头表述很难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很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教师科学有效地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主人翁”的教学地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内容,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释放学生的天性,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将语文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们,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要勇于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思路。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可以使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掌握教学内容、体会教学思想,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其更加牢固;再次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进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基础,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高效地寻找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资源之前首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为小学语文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有效地拓宽知识渠道。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定期参加科学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充分地挖掘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有效地进行情景教学小学语文的学习,他不同于数学的抽象,但语文的灵活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目的,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人生经历、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或许不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学生的学习较为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3]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构建情景教学,教师将小学语文与情景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更直观的感受理解语文所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江雪”的这一内容时,这一首诗言简意赅,情感丰富,主要表现诗人在遭受打击后有深感孤寂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诗人孤寂又无可奈何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为学生创设这首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这首诗的内容“一座座山峰,却不见飞鸟的踪影,一条条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茫茫白雪覆盖大地,一位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渔翁,在一个小船上独自垂钓。”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所谓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教师科学有效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性、积极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使学生之间自由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以及怎样从自身做起,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研究,教师借用信息资源充分用数据、统计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环境的具体情况,包括森林树木逐年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然后根据学习主题,使学生充分探讨植树及节约用水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搜索节约用水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学生们共同分享,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的意义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参与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度,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发言,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并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地尝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转变为“主人翁”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在讲解“动手做做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手工制作,如折纸、卷纸、废旧物品改造等,学生通过观察教学视频,认真分析手工制作步骤,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向学生传递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篇5

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始终应该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和重要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要对学生资源产生正确的认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等待着开发的宝藏。一般来讲,教师对学生资源开发到什么程度就会利用到什么程度,但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在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资源”

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每个学生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会因为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对老师的设问、问题的探究而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这些都被称之为学生资源。学生资源是有待于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它包括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语文能力等等,在这些资源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时,就可以经过巧妙地运用,使其成为知识的形成点,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信息化的大环境为小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可以通过影视、网络、各种社会活动、师长等多种途径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每一个学生的信息都在不断的充实和深化之中,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见识和感悟。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解读学习的内容。

比如,在《蒲公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应充分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就“蒲公英”这一话题,设置一个自由发言的环节,如学生甲说:“我从网络上看到,如果我们宝贵的土地在继续遭受污染,像蒲公英这样的植物就会逐渐灭绝。”学生乙说:“蒲公英的种子如果在水里浸泡的时间长了,就会烂掉,不能生长,这是妈妈告诉我的,因为有一次妈妈把绿豆浸泡在水里,时间长了发现都发霉了。”学生丙说:“泥土中含有种子生长的水、空气和养料,只有在泥土中种子才能发芽、生长,这是我从科普书上看到的”……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们应对他们做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来自学生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开发,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使课堂教学萌生出无穷的、灵动的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事物的独特体验,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解读课文,体悟其中的内涵。

2.开发利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中正确的信息,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各种错误,因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基于初步观察和较为单一的经验,产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对这些错误的分析,转化为更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指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就的学习时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使其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比如,在《滥竽充数》这篇课文的听课过程中,有位学生甲突然举手说:“老师,其实我感觉南郭先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这让我们都感到非常的惊讶,老师问道:“你的见解很独特,有什么理由呢?”学生甲说道:“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是他混到队伍里却没有一个人发现,还能装出很会吹的样子,这不是很有计谋吗?还有他抓住了齐宣王喜欢听吹竽的机会混入皇宫骗取报酬,更说明他是很有智慧的。”这位同学的畅说欲言,引来了很多同学的赞同,于是,大家围绕南郭先生是不是真有智慧的人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最后,大家基本同意了南郭先生不是一个有智慧而是一个喜欢耍小聪明、不学无术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没有急于给予学生判断,而是身临其境地引导学生对“错误”的观点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使南郭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由此使学生的错误认识转化为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加深入、有效。

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使其生成为教学的财富,只要正确、巧妙地运用,课堂教学也能因此而精彩纷呈。

3.尊重学生有效运用个体差异资源

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丰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其兴趣领域、认知特点等各不相同,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个体的差异也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视为宝贵的资源,并要创造条件为这种资源的利用提供机会,由此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语文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擅长朗读,有的喜欢造句,有的喜欢记叙文……为了让这些学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需要教师做发现学生长处的有心人,用其所长,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我在听《黄河的主人》这节公开课时发现,一位老师把生字教学这一环节交给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也很高兴地带领学生学习了其中的生字,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得知老师早就观察到这位同学的生字总是掌握得很好,在课文还没有学习之前,他就牢牢记住了文中的生字。于是,老师就用了上课的方式让这位学生当了一回“小老师”,而这种教学方式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这个暂时的“小老师”,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差异这一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生取长补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1.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学生资源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生资源意识,要通过对自己的实践总结和反思,形成对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2.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敞开心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尤其要注意吸引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的参与,因为这些学生往往会生成更为独特,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在成功的愉悦中获得全面的提升。

3.教学中做到科学预设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科学、全面的预设才能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留下充分的时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资源的生成又是难以完全预料的,因此,在备课时,要结合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的需求,突出预设的科学化、灵活化、弹性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地深入实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自身价值,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生机无限。

参考文献:

[1]赵一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探索,2011(02).

篇7

关键词: 远程资源 语文教学 教育资源 创新教学方式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现代化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将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笔者以《》一课为例作探讨。

一、利用远程资源,课前读书

当今语文教学不仅是教教材上的课文,还要超越文本,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靠平时多读和多种阅读方法实现。如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行在网上查看与有关的资料,读写的有关的其他诗歌,如《清平乐六盘山》等,再读五遍课文:第一遍要求学生在网上阅读,整体感知教材;第二遍要求学生读通课文,把生字读准确;第三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顺畅;第四遍要求学生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用所学方法弄懂后,读流利;第五遍要求学生听录音后用自己认为该有的感情朗读课文。然后才开始正式学习课文内容。只有这样,读书才会落到实处,语感才能得到培养。

二、利用远程资源,引导发现

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才能读得深、悟得透。如教学《》时,我让学生积极交流自己读到的网上资料,如诗歌、故事、图片、趣事等,再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出示),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说:“我发现真伟大!”有的说:“是把中国人民解救出苦海!”有的说:“没有,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有的说:“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人真了不起!”“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当这个问题被提出来后,同学们的兴趣更高了,读书更用心了。在汇报时有的说:“我发现作者写的战士很豪迈。”有的说:“作者重点抓住五岭、两山、两水进行描写,以突出的艰难。”有的说:“作者在用词造句上是很讲究,用了‘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中心句统领全文。”有的说:“全文洋溢着快乐的激情,很有青春活力。”学生的这些发现是建立在读书基础上的,如果不认真读书就发现不了这么多值得吸取的知识。

三、利用远程资源,质疑解难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关键。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是智慧的明灯。如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上网阅读相关资料,再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有的学生问:“云崖怎么会暖呢?”有的学生问:“铁索寒是什么意思?”要想让学生搞明白这些问题,光靠教师一张嘴,是不容易的。我通过投影展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学生感悟到不费一枪一弹巧渡金沙江后欢欣鼓舞的心情,从而懂得“云崖暖”表达的是欢喜愉悦的感受;再投影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场面,让学生感悟战斗的悲壮,从而体会“铁索寒”中的“寒”,既写出桥上十三根铁索寒光闪闪的样子,又写出夺桥之战的惊心动魄,还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这时学生脸上都不见了刚才的疑惑,真是一举多得。

四、利用远程资源,主动探究

篇8

关键词: 影视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运用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尝试。现阶段,影视资源教学成为全新概念,影视资源和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针对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论述。

一、影视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利用影视资源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逐渐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充分挖掘把教学资源,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构建一个多元化阅读教学平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课前播放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以讲授《西沙群岛》为例,可在课前播放西沙群岛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欣赏西沙群岛的海水、湛蓝的天空等美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影片播放结束后,教师顺利导入新课。

2.通过影视资源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语文教学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文学作品和影视关系密切,不同的导演、编剧对同一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会呈现出不同意味的影视作品。通过观看不同的解读范本,可调动学生拜读原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以学习《小桥流水人家》为例,网上有很多表现江南小桥流水的视频,教师可以选择三组不同角度的视频在课前播放,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三组视频的拍摄角度和表达的理念。这样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了江南小桥流水的各种韵致,为接下来进行文本阅读做好了铺垫。

二、影视资源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影视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行为模仿训练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乐于模仿的特点,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模仿训练。教师应结合口语交际的主题,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影视片断,为学生的模仿提供良好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模仿中,获得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层次的效仿。以一年级《该怎么办》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遇到陌生人来访》、《家里来客人》两个片断,请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情景进行模仿表演。既可以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高年级的口语交际中,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影视素材进行高层次的模仿。以讲授《学会赞美》为例,教师可以播放2012年中国感动十大感动人物之一刘伟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认真聆听推选委员的赞美词。观看完毕之后,让学生参照视频中的赞美词赞美班上的某位同学,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2.利用影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影视作品运用精练的语言为人们展示了各种生活情境和故事情节,为口语交际的训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在口语交际中灵活运用影视资源,激活教学环节,丰富语言储备,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讲授《小小新闻会》时,播放《新闻联播》主播说新闻和新闻中记者现场采访的片断,然后,组织学生上台模仿新闻主播的语气、语速进行新闻播报,并进行现场采访。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获得间接体验,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影视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利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影视资源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教师应灵活运用影视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打开作文写作的大门。例如,在教学“编童话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这种集形、声于一体的动态画面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他们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为学生写作提供灵感,编写出自己心中的童话故事。

2.利用影视资源丰富写作题材

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简单,对生活的体悟不足,导致学生的作文题材狭隘、思想空洞无物。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影视资源,通过影视作品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和广泛的写作题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组织学生对某一社会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学生感悟,从而拓展思想深度。

语文课程教学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逐渐被集色、形、图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取代。影视资源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丰富课堂形式的同时,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必将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教与学的时空被无限地放大延伸。小学语文教师不再是依靠教材、教学参考等有限的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了。同时,教师们对网络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网络上各种形式的资源库为小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无疑推动了广大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然而,仅依赖于这些共享式的资源库很难满足教学的全部需求,教材体系不同,评价机制不同,以及每个教师的教学特色不同,决定了构建教师个人资源库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必将走向信息化。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多渠道获取各类数字化资源,创建个人教学资源库,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二、构建小学语文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思路

1.以教材为基础,建立资源库目录分类

科学的分类是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教学资源库的前提,也是教师建立资源库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依据资源素材类型将教育资源分为以下九种类别: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然而,就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而言,可将这些分类作为子目录归于两大文件夹之中:年级教学资源库和通用资源库(具体子目录如下图所示),努力做到层次分明、格式统一、内容详尽。这样的文件夹便于以后的使用和查找。

2.以网络为平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

目前,网上教学资源无限丰富,创建个人教学资源库自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的途径很多,如搜狐、网易、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K12网等教育网站;百度、Google等通用搜索引擎;hao123、5566、2345等通用网址导航;电子杂志、博客等搜索功能。教师通过网络搜索获得所需资源后,经过处理保存到相应的目录中。在收集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增值原有资源,对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方向。

3.以苏教版为基础,涵盖多种教材版本

全国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网络教案试题等版本自然也很多。因此,在构建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时候,应按照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本地所用的苏教版教材基础上,博采众长,及时吸纳其他主流教材版本的同步资源。资源库的生命力在于更新,所以,要加强对教学资源库的更新管理。

三、构建小学语文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1.有利于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首先,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讲解说教。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能够在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提供典型而又有操作性的各种资源,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无疑能够激发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其次,构建教师个人资源库还要求构建者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用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再次,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要求教师注意平时积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的信息越多越好,无论是上网搜寻信息,还是阅读有关纸质材料,都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这是对教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锻炼。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已有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创造性地策划、再加工。

2.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素材。那些贴合教材内容的图片,甚至是视频资料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直观冲击力,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不断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调动起学生的认知心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相应的知识。利用视觉、听觉的直观性,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领悟教材的思想,这是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之一。实践证明,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3-0177-01

作者简介:卓玛草(1984-),女,藏族,甘肃迭部人,小学一级教师

我国的民族地区因为地理条件、教育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有了显著发展,但是,总体上还存在诸多未能克服的问题,比如,教学中的资源问题,试验课程中的设备问题等。所以,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剖析,重点讨论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将这些资源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有效地将其应用在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中。

一、概述

通过网络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脑软件、电信通讯等的应用,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创新的形式,多元、有趣、直观的内容充实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采用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的特点包括传播快、易于学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资源丰富等。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实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角认识世界,给教师足够的资源尽情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正所谓“一网在手,学遍天下”。这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改善教育环境,转变教学模式,拓展师生视野。

(一)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这需要电信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设备方面通力合作;其次,要求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不仅是资源的搜索,还需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相关程序的维护等;第三,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上,分享众多教学经验,扩大教育资源的点、线、面;第四,进行网络培训,使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设备,可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也可鼓励教师自己摸索学习。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应清晰地认识到网络资源应用的问题。首先,应该将网络资源的搜索与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课件的创新。可以通过网络作家、案例、典范文章的选择等,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课件设计。其次,需要改变教学主体,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引导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准,设计课程应注重高度与层次感,引领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第三,制作课件与教学中,通过PPT、表格、图片、视频、影像资料、文字等展示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重点、难点,并对细微的部分加以讲解。第四,在教学中,坚持系统化的原则,将小学语文教学投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探索,一种解决诸多“人生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的方法。

(三)合理创设情境

以《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人教版)为例,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图片,配上文字,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设置好的幻灯片,注意把文字与图片相配合,并采用配音或伴读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学习的困苦、艰难,当图片显示孩子们的身影时,配上音乐、文字鉴赏,从而增加直观与形象感。其次,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探讨式教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能力训练,课前课后培养其自我表达、阅读和思考能力;在该课的教学中,应配以充满希望的“快乐脸庞”,让艰难与希望、困厄与快乐相对应,突出对比,提高学生的敬佩之心,让其了解“珍惜”的真实意义;从课文教学延伸到情感深处,增加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印象与刺激,使其从学习中获得人生感悟。第三,采用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主题内容;播放《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经典影片,让学生了解那些孩子生活困苦,但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水平。

三、结语

在民族地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共享,应完善基础设备配置,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增添、网络线路的搭设、应用人才的培养,设计与新型的网络资源相适应的教学课件,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另外,还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突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资源共同享,创设情境,促进教学,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君.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优化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4(1):97-100.

篇11

关键词:网络教育 资源整合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发展前景

一、学校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网络资源平台

多媒体环境是中等技术水平的(如电脑加投影、电视,投影加公共机房),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在不断地完善,技术不断增强,于2002年装配了多媒体网络教室,2003年装配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平台,接收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资源有效运用

这些年来,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教育资源课堂应用的活动,鼓励学科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在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教师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课件制作并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8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大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高年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农村家庭的电脑也越来越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发展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1.使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1)用图片再现情境。图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网络中众多的视频和图片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尤其是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更需要创设这样的情境。

(2)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用视频体会情境。①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②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氛围,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信息,促进自主学习

网络教育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将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科学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为他们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更让他们在获取的信息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3.发挥网络优势,优化教学模式

(1)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识字教学。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网络教育资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

(2)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品词品句,深化学生阅读情感。

(3)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由此我们可根据动画编“课本剧”,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习作教学。①指导观察,培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网络教育资源创设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②网络查寻,启发迁移。网络中有大量的习作例文以及名家名句,这些习作例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这样让学生通过网络查寻积累词语,能从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③网络评析,总结提高。网络教育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习作,发现问题可以与学生通过耳机直接对话,也可以在其习作上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

总之,网络教育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借助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改革时要抛弃一切不合理的东西,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丰富,推陈出新,实现交互式学习,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2

一、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备课

自从国家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后,我们学校开展了全面的培训学习,我便开始用接收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来备课了。备课时,除了可以用电脑来写备课教案,还寻思着怎样制作教学课件,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要使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使我的备课变得新颖了。对于我这样操作电脑不太熟练的人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自己虚心地、努力地学习,制作教学课件将不会是一件难事。目前,我已能运用电脑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给学生上课,正努力做一些更好的课件。说它简单,原因就是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里有许多优秀的课件、课案,我下载后做一些,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通过搜集与整合,备课越来越丰厚、充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上课

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对所学习的内容记忆更为深刻,能够完成一些平时我们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在给学生上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九课《鲸》时,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到过海边,更不用说见到鲸了。所以在上课前,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里有关鲸的图片先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先对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再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但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在给学生上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录像,让这些从未经历地震的学生如同亲临地震现场一样,不但让学生认识到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还从情感上博得了学生的同情,从而使他们更加投人地学习课文。

三、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布置作业

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到了快要结束课程时,我总要再找一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里有的课堂练习来和学生一起完成。当然设计这套练习的初衷,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是,因为我们学校现在还没有能力配学生微机室,为了让学生也能及时得到这套资源的学习,不让资源白白浪费掉,所以也把这部分资源找了出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学生既得到练习,也知道了如何操作多媒体设备完成练习。因为只有供教师操作的一台电脑,所以在给学生进行多媒体练习时,学生说什么答案,老师就打什么答案。当出现有意见分歧的答案时,老师可让学生举手表决,赞成哪种答案的学生多,老师就选择哪种答案,系统在检查做题答案时正确与否便可见分晓。这种练习的方式,不同于平时的作业本练习。平时的作业本练习可以不与同学交流,自己独立完成;而这种练习的方式,除了自己的意见,还可以适当参考别人的意见,综合后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这个结果如果是正确的,他会和同学们同喜同乐;这个结果如果是不正确的,他也不会太失落,因为也有同学和他一起承受这个结果。所以说,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课堂练习,我的语文练习课更丰富了,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成性资源 开发运用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生成性课程资源是在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可为语文课堂增添生命力。[1]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教学理念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做好对其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即对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问题予以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理论分析

生成性资源是一种超出预设范围的特殊素材类型,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对话和交流等形成的。[2]生成性资源是发展变化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创造性。对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同样涉及到大量的生成性资源,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包括人文性和开放性、审美性以及生活性等。

(一)活用各种和谐动态资源

和谐动态资源指的是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及匹配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的出现,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闪光点”。[3]因此,对教师而言,要注意及时地抓住这些资源,并予以灵活运用。

(二)妙用各种情境动态资源

在教学的时候,在不同的情境环境下,存在不同的资源和生成点。教师要注意及时捕捉这些亮点,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情境,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善用歧路动态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认识差异和理解水平等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学生还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对教师而言,便要注意合理地利用这些歧路动态资源,围绕学生的相关错误理解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问题。[4]

(四)寓教于乐,开展语文教学小活动

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亟待活泼教育方式的注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群思想不成熟、爱玩、爱动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大多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语文互动小游戏,如将语文教材中人物的经典动作及精神面貌用现代的表演形式演绎出来,使得学生利用现代的认知来解构语文的思想情怀,便能更加容易地理解和释然,才能更加深刻地领悟语文、学习语文。[5]另外,寓教于乐,符合小学生学习状态,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实践能力,使得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被充分应用起来。

(五)开发学生的语文想象力,鼓励学生疑点、难点及时提问

想象是创造的动力,学生对语文的想象能力,能够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并且能够升华语文的学习,对于语文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读、去理解。且在语文的想象中,学生对学习疑点、难点的及时提问会变得更加主动,教师对其及时的答疑解惑,便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想象是一个主观能动性极强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将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化成想象的细节,从而推进教学的成功。[6]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实例分析

(一)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缺乏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经验,难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语文教师的预设会错意、表错情,甚至产生荒谬的信息。此时,教师不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抓住学生错误信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反的结果,并从体验中真正领会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给予及时纠正,以免下次再犯,同时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四年级上册《观潮》内容时,有这样一段教学。

师:(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同学们,观看完这一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

生1:潮很美丽、很壮观、很雄伟……

生2:如同日本鬼子进村扫荡一样。

师:嗯?你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日本鬼子扫荡是这样的吗?

生2:刚看到这一视频时,不是见到很多人在飞跑吗?不是为了躲避潮浪吗?并且听爸爸妈妈说每年都有因为观潮而出事故的人。

师:我们快点逃跑吧,潮来了!

生3:(哄堂大笑)老师,观潮的人都是站在指定的观潮区里的,且观潮的人都是做好思想准备的。

师:那我们再试想一下,当潮来临时,观潮的人会是什么表情呢?或喊出什么呢?

生4:有的人哇哇大叫,有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

在这一过程中,这位教师并没有对学生所提出的感受给予立即否定,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对其加以引导、点拨,从而使学生体会观潮的真正感受。

(二)故擒,推波助澜――创造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在生理、心理、知识、经验及其他各种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在语文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其他学生并未意识到该问题的价值性。此时,教师应将个别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提出,并让学生共同讨论,深化问题,从而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使其成为有用的课程资源。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燕子》课文时,一位教师这样教学:

生:老师,我们平常都说几根线,为什么文章中说是“几痕细线”呢?细线怎么能用“痕”字来形容呢?是不是印刷出问题了?

师:(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问得非常好,老师都没有注意到,平常好像也没说到“几痕细线”,都是说“几根线”,是不是大家也想问了?那大家共同讨论一下这里的“细线”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生:确实是指电线。

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说是“几痕细线”呢?那请同学们再联系着上下文重新阅读课文,和老师一起找出其中的原因。那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会让小组学生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一番讨论后)课文中没有写错。

师:那是什么原因呢?有谁告诉老师呢?

生:因为与“根”相比,“痕”更能够体现出电线“细”。

师:形容“细”的词还有很多啊,为什么非要用“痕”呢?

生:因为电线原本都是非常细的,当架在电线杆时,从远处看,不就显得更细了吗?如果不仔细看,有的人就会看不出那是电线。并且,我们在字典中查到“痕”是表示“物体留下的印记”,可以理解为“少的有一点痕迹”的意思。刚好课文中使用“痕”来表示“电线”非常贴近,同时课文中也说了是“细线”,更能够体现出电线“淡淡的、细细的”特点。

师:嗯,解释得非常好,老师明白了。那大家也明白了吗?

生:老师,我也明白了,“几痕”与“几根”的表达都是正确的,都能够形容电线,只是“痕”更能够体现出细线的特点,也更能够突出蓝天的蓝。

通过这一节教学,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突如其来的疑问问倒,而是欲擒故纵,推波助澜,将其深化,引起全班学生的共同讨论,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了解到作者用“痕”的巧妙之处,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创造思维。

(三)放大问题,拓展延伸――创设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遇到不懂或不知的知识,难免会向老师提出。有的问题可单独告知,但有的问题则是大家所不知的,就需要教师将该问题放大,使问题目标更为清楚,并将个别的创造转换为全班创造,实现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为课堂增添活力,同时也使该问题成为课堂中高质量及高层次的课程资源。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师生对话:

生:老师,我觉得奥楚蔑洛夫非常可怜。

师:嗯?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学生说他可怜的。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他也是为了生存,在那样的条件下,不得已丧失人格换取生存的空间。

师:那你的意思是说是由那时的环境决定他成为那样的人吗?

生:对,正是由于当时丑恶的沙皇社会,使奥楚蔑洛夫成为那样的人。

师:嗯,本篇课文不仅仅告诉我们,有一群如同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奴才,而且还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麻木,这也是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主题思想。

在这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给予肯定,并将其放大,引导全班学生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全班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是动态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生成与预设目标不同的资源,此时,就需要教师大胆放弃已有教学方案,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开发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引导,将其转变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资源,从而使语文课堂富有张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好的预设也无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所有情况予以预测。而通过巧妙地开发并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 增加课堂的活力和生机,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双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7).

[2]郑梦丹.课堂内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以小学语文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陈玉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祖国(教育版),2014 (02).

[4]季晓华.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4(38).

篇14

关键词:影视资源;小学语文教学;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6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影视资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图画有声音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也更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影视资源在课堂中被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影视资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影视资源,就能丰富课堂教学,并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让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影视资源的教育功能

影视资源是电影资源和电视资源的总称。教学中所用的影视资源要求和教学目标一致,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视频和影视作品。

1、身心教育功能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家里都有电脑,可以从互联网上汲取各种资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爱着,是众星拱月般的角色,可是现在网上信息稂莠不齐,而小学生心智还没发展成熟,缺乏基本的判别能力,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能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正确认识对自身发展有积极影响的资源,例如《建国大业》、《小兵张嘎》等爱国教育影片能让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妈妈再爱我一次》、《母女情深》等体现母爱的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想到自己的父母,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感恩。《阿甘正传》、《风雨哈佛路》等励志电影让学生被主人公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感受到坚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2、审美教育功能

经典的艺术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内容的充实,也会感受到画面和题材的美。大多数影片都集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术于一体,《跳出我天地》就是讲述一个11岁的男孩冲破困难,追求梦想的跳芭蕾之路。在感受到主人公坚持不放弃精神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芭蕾的艺术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所改编的影视剧能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从恢宏的背景、富有深意的语言和打动人心的情节中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美。通过耳濡目染的教育,让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

1、听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方式,听说就是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利用影视资源对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例如根据播放《家里来客人》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知道如果你家里来了客人该怎么办,然后让学生角色扮演模仿相关场景,实际表演,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礼仪知识和安全意识。也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学习,爱表演,爱说话。

2、阅读能力

利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阅读可课外读物能丰富学生的眼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书中找到共鸣点。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通过播放影视片段,增加学习的立体感和形象感,让学生对诸葛亮产生兴趣,想要走进了解这位智者,大部分学生就会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明白当时的赤壁之战背景,“周瑜打黄盖”、“火烧连营”等。在下个课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的事情,更是在课后的知识积累,培养阅读兴趣,增加知识含量。

3、写作能力

写作是用形象的语言来反映事物客观规律和自己内心情感,也是语文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体现。在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学生在认真细致的观看时,也同样在积累素材,而且课后也会阅读相关资料,不会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例如在描写人物时,《背影》就是很好的素材,朱自清对于父亲买橘子时的衣着、语言、动作描写,《少年闰土》中鲁迅对闰土在瓜地中刺猹的情景,对圆月、沙地、西瓜等环境的描写,顺序由近到远,天空中的圆月,西瓜地的西瓜,闰土的刺猹。这些在讲课时观看过的场景都会让学生记忆犹新,描写人物时也会着重细节描写,提高写作能力。

在影视资源的运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看热闹”,而且在观看过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观看,从中学习到了什么,和本节课知识的结合点在哪里。运用影视资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影视资源是为了教育而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影视资源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影视资源,巧妙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一刚.影视资源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J].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