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9: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变电知识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50-2
广西灌阳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公司有14个变电站,有110名变电运行工人,员工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面对着变电站的快速增长与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不同步的阵痛,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电网迅猛发展的变电队伍,是当前必须重视的工作课题。因此,需要通过对现有培训工作的总结与思考来完善变电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适应电网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1 变电运行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新站不断建成投运,运行人员相对缺员
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运行工,因年龄原因面临退休,年轻运行工缺乏相应实际工作经验,变电站运行工队伍在技术层次上面临青黄不接现象。
1.2 根据工业项目的分布和区域负荷的特点,大多数变电站建在郊区及外县乡镇偏远的地方,变电运行生活单调乏味,尤其是女职工的小孩在当地入托、就学上存有诸多不便,多数的孩子放在家中,由爷奶照护,现实生活压力重,自学精力不集中。同时,因各站配备的人员较少,集中轮训难度较大。
1.3 新投变电站,由于高新设备、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有些专业技术超过运行工的实际接受能力,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运行工在常规保护的变电站值班时间较长,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原理的学习兴趣不大,急需在方法上合理引导在新技术知识上充电。
1.4 常规培训流于形式
过去的定期考问讲解、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曾促进过运行
工业务的提高,但年年用这种方法培训,人员易产生疲劳厌烦心理,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能按时按计划完成,但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应付上级检查现象,其最终效果是要我做好而不是我要做好。是被动的而不是自觉的用心来做好上述工作。再者由于平时电气设备运行稳定,事故发生较少,运行实践经验匮乏。在进行事故预想时对事故象征及处理措施不能结合现场设备及运行结线实际情况而有的放矢,所制定的预案可操作性较差。
运行值班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原始学历专业对口的大、中专生的占少数,大多数是八零后和九零后的技校毕业生或复转军人,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2培训变电运行人员的意义
在电力企业员工队伍中,变电运行值班员占有不小比例,是变电站运行系统的主控力量,运行人员对专业技术掌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因而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值班人员对系统安全运行的了解程度,对变电运行岗位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如:签订师徒合同、反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考问讲解、技术问答、专题培训、举办学习班等。方法虽多,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除由客观条件造成的制度流产外,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因此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必须被不断审视,培训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培训工作必须时刻受到重视。
3变电运人员培训方式改进的建议
3.1 重视培训前的调研、准备工作
3.1.1充分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因为现有的变电运行人员在运行经验、学历、岗位上都不同,所以制作培训计划前必须在与变电培训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需求,知道其所欠缺的部分,才能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变电部门需要与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急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3.1.2 对培训后进行有效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有效反映员工某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状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而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检验培训的效果,必须及时进行考核。通过对员工比较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知道员工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企业的要求,哪些还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据此便可以有的放矢。此外,还开展一系列的竞岗比武活动,既检验了培训效果,也让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3.1.3 培训效果评估。每次的培训效果总是不尽相同,员工对自己所可接受的培训有着自己不同的意见,培训教师也在培训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这些意见与感受正是我们在培训效果评估中需要了解的,只有我们结合这些意见和感受,通过对培训满意度、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成本等方面的评估,才能为有效制作下一次的培训计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3.2 狠抓变电职工岗前培训
大量大学生的进入为运行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使分配到运行工区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电力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和变电运行值班员必须掌握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针对新员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第一,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第二,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第三,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
第一,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第二,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第三,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
一、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我对便利店的发展历史、管理体制、总体规划等概况有了大体的认识,并且对贵烟跨越和贵烟萃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明确了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加强便利店专业知识的学习。就应该对便利店销售知识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在公司培训中,我做到“本不离手、问不离口”,把培训中的要点、难点进行记录,并通过积极提问进行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加强行业理论及行业技能的学习,努力成为一名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人。
(二)脚踏实地,从细节做起。培训中,通过与公司同事的交流。我觉得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虚心学习,工作中,无论事情大小,都踏踏实实去完成。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5号楼启达大厦1-2层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培训;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评估
作者简介:张洪波(1982-),女,河南郑州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5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81-02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节点,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智能变电站较传统变电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一键顺控等高级应用功能,实现智能化运行。这些新设备、技术和应用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掌握智能变电站技术的高素质人员成为日益紧迫亟待解决。
智能站知识主要来源于理论学习、参观学习、现场设备安装调试跟踪学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知识来源有限,应对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经验缺乏,迫切需要后续培训。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真实再现了现场环境,使学员能够熟悉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结构和先进设备,掌握正常操作、异常处理和事故分析处理过程,培养员工的实践技能。因此,利用仿真培训系统成为当前智能变电站人员和后续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为一名电力企业培训师,应结合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岗位需求和现有的仿真培训系统研究策划开发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智能变电站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做好咨询和培训。[1]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进行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
一、了解培训对象,确定培训需求
1.了解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调研
以智能变电站运行人员为例,虽然工作岗位仍然是变电运行,但由于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应用,其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培训需求自然也会变化。即使来自同一岗位,有着相似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但由于他们年龄、学历、经验等自身因素的差距决定了培训面对的学员培训需求的不同,使得培训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作为培训师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进行深入调研。
了解培训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个人需求、组织需求。个体需求就是学员站在自身发展或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角度来确定自己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等。个体需求调查多采用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同时要了解学员的特点,以便针对不同学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组织需求就是要了解企业某一方面的发展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就智能变电站运行岗位而言,目前调控一体化模式相比以往的运行方式在监控系统、一次设备以及操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这种差距就是一种企业培训需求。作为培训师,必须要能够迅速地掌握这种差距和变化才能预测出企业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内容,才能为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前提依据。
2.分析调研结果,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需要从多维度来进行,[2]包括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首先,进行企业分析。要立足企业培训的实际,确定企业培训需求,保证培训计划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的要求。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员工为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比较,当员工的水平不能达到岗位技能水平时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还需从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更新和特点上综合考虑,一方面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训人员的主要能动性与现实目标的有效结合。
二、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
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培训越来越需要贴近现场实际,企业培训更加重视技能培训,尤其注重岗位实践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师必须要承担辅导、培训的责任,通过对培训对象的授课、训练、指导,使培训对象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必须深入实际工作,掌握具体岗位工作内容,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内容。[3]
以智能变电站培训为例,可以按照智能变电站的知识把多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模块化的培训内容。这样以仿真培训系统为平台的智能变电站培训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方面:
1.熟悉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一种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能真实再现现场运行环境,并具有可随意操作性,使用方法简单。作为一种培训工具,需要熟悉该系统以便更好地学习。包括: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熟悉主接线及一次设备,了解保护配置。
2.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对于电力供电企业,电网的安全运行是第一位的,因此,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是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安规》、“两票”管理规定等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3.学习智能变电站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智能变电站涉及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是运行人员急需学习的内容。包括: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变电站“三层两网”网络结构的配置、网络数据的传输和监测;智能化保护装置。
4.学习智能变电站技能操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以纯软件形式再现智能站的新技术、新应用,详细模拟智能一、二次设备,可以实现正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分析及处理三方面的培训功能。
(1)正常操作。通过正常操作培训一方面可以学习操作票的开取、修改、执行等常规的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一键顺控操作功能。
(2)设备巡视。培训学员查找设备缺陷、发现设备异常的能力,提高学员处理、隔离异常设备、恢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3)事故分析和处理。培训学员进行处理、切除或隔离故障点,恢复送电,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培训学员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5.对学员提出的研讨问题组织研讨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都是来自各供电公司的现场技术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与现场实际结合紧密,通过对其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大家集思广益,能够开阔思路,解决存在的疑惑,同时对培训教师来说也是收集培训案例的一个机会。
三、根据现场实际编写培训教材
教材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培训都离不开培训教材,培训教材要与现场实际和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培训内容息息相关,突出技能,其形式可以采用章节式、模块式、表格加注解式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紧紧贴合实际,最大限度地适应培训要求,满足培训所需,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另外,教材可以借助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文字教材相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可以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并使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同时还能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也是较好的一种教材形式。总之,教材要注意讲究实效、实用。
四、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工作
1.合理安排时间,确定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制定培训计划的重要部分,培训时间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安排,不能因为培训时间过长而影响企业生产,也不能因为培训时间不充分而影响培训效果。所以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安排合理的时间,一旦时间确定才能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培训方式主要是培训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如在职或脱产培训等方式;培训方法是指培训教学工作采用的具体技巧与手段,如案例法或讲授法,企业培训所面对的学员参差不齐,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如互动式、讲解式、体验式等等。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例如多媒体教材等。因此,好的培训方式方法对培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边实践、边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2.结合培训目标,确定考核方式
每个培训项目实施后均要对受训人员进行考评,这也是对培训效果的一个检验。考核方式一般分为笔试、面试、操作三种方式。笔试又分为闭卷和开卷等。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通常采用笔试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对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采用操作的方式,通过两种方式的结合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评。
3.掌握培训技巧,实施培训工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的实施可以包括组织培训、导入课程、讲授知识、操作训练、课程结束等内容。[4]在课程的教授环节应广泛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结合培训具有岗位针对性的特点,可以针对培训项目采用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此外,在培训中还需要遵循激发与鼓励原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能力和素质,使之满足岗位要求。
五、了解培训效果,进行培训评估
任何一项培训的效果如何,学员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广泛征求和了解学员的反馈情况。[5]在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参培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内容设计、内容安排、师资配备、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态度、培训班组织管理的综合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形式通常以综合评估表、问卷等形式为主。培训评估的意义是可以采纳学员合理的建议,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使培训活动持续改善,使培训更具有生命力;通过整理总结学员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轮培训提供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六、结束语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智能变电站新设备、新技术、新应用将成为电力员工必备的知识。开展好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既可以满足学习智能变电站知识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专业人员深入、系统学习的需求,使运行维护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2]王成,王海蓉.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J].宁夏电力,2007,(2):67-69.
[3]李欣.做合格的电力系统企业培训师[J].中国电力教育,2009,
(2):263-264.
[4]刘翔.企业培训师工作能力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8,(2):13-14.
关键词:变电运维;培训;班组建设;电网
作者简介:胡业红(1973-),女,安徽贵池人,铜陵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工区副书记兼副主任,工程师,政工师;叶良明(1972-),男,安徽铜陵人,铜陵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工程师。(安徽 铜陵 244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48-02
随着用电市场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变电运行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完善变电运行培训工作,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绩,加强变电站班组安全建设,是适应电网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面对人员结构由退伍军人、中专技校毕业生及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组成的复杂结构,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日益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的变电设备,将变电人员的培训工作列为工区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并就如何分层次、全方位、与时俱进的做好变电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积极采取相关配套培训措施,力争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好细处。
一、培训人员的结构层次及相应培训办法
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人员结构为:本科及以上人员19名,退伍军人12名,中专技校毕业人员37名,其他人员9名;技师34名,高级工29名,中级工12名,如图1所示。220kV集控站3座,500kV变电站1座,独立220kV变电站1座,其中在建220kV智能化变电站1座。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结合工区人员结构特点、变电设备发展趋势、变电专业人员所需重点知识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培训工作。
1.对大专院校学生的培训
(1)开展“青年阳光成长计划”。以建立《青年个人成长档案》为基础,每年对其成长档案进行一次考评修正,并竭力推荐优秀人才作为公司后备干部人选或入选公司青年人才库。此活动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次是三年阶段性计划,第二层次是年度个人发展计划。个人发展计划由青年个人与工区共同协商制定,以保证制定出切合青年员工自身实际,可实行、可持续、可完成的计划。
(2)实行“一抓、三推进”培训模式。“一抓、三推进”,即抓实际技能和强化、前推、实训三推进的培训管理模式,旨在使青年员工快速适应运行岗位需要,促使他们巩固理论水平,提升业务技能,将理论和现场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一抓:以抓新员工综合业务技能提升为重点。近年来进入变电的新员工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其基本理论水平已达到一定层次,但缺乏现场实际工作的业务技能。三推进:采取“强化、前推、实训”的培训模式,多途径提升新员工的综合业务技能。
(3)加强新员工思想教育。要注意新职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学历较高的职工,容易产生不安心本岗位工作、向往走上管理岗位的心态。作为工区层面,应当充分理解和明确支持他们想“挑大梁”的想法,同时要进行耐心、正确地引导。要使他们认识到路要一步一步走,想“挑大梁”、担重任是追求进步的表现,但必须先打好基础。懂业务、熟悉基层是栋梁人才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必须老老实实接受培训,认认真真学好业务,时时事事遵章守制。要使他们认识到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还有一定距离,书本知识学得再好也不应自以为是,还需要虚心向师傅们学习。
2.对复转军人的培训
(1)培训“起点要低”,要从最基础的点滴知识入手。在低起点安排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急用先学。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降低学习难度,让学员一学就会,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实施培训时“步幅要小、频率要高、讲解要透、回头要多”,即对复员专业军人的培训工作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增加讲课频次,每次讲解的内容要少,以利于记忆;讲课时要努力把问题讲清讲透,尽力使学员听清楚、弄明白。如果涉及专业理论,一时无法使学员明白,就要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员基本清楚就可以,甚至可以要求学员先记住如何做,千万不要因学员听不懂而放弃培训。对讲解过的问题要多复查,对学员没有掌握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补课。这样可以让学员对学习过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使他们感受到通过努力可以学会运行知识。
3.对中专技校生的培训
现在工区内的中专、技校人员皆为2005年以前毕业的人员,其工作年限大多较长,在班组可谓“老师傅”了。此类员工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为此,新老员工之间可以实行交叉培训,既由工区创造条件使他们共同探究问题,互为师徒,争取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培训的主要手段及成效
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根据工区人员情况及工作性质,在总结历年来培训工作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举措、大力度的培训手段,多管齐下,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培训的基础上全方位、多措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相较于往年取得了更大的收获(见表1)。
2011年以来,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加大了培训力度与幅度,从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与努力,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的员工培训工作有了明显成效,培训成果相比之前有了明显提升(见图2、图3)。
图3为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近三年来每季度培训次数的比较,可见,2011年每季度培训次数比往年明显增加,培训力度明显加大。
图4为自2007年至2011年以来的各年平均每次参加培训人数的比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的平均培训为9人/次,而2011年平均培训已达到20人/次。由此可见,现在培训的覆盖面大大扩大,受训人员持续增多,大幅度提升了培训的目的与效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其人数比例已从2007年的50.8%增加到2011年的73.3%,可见,通过培训增强了变电员工的业务技能,使得一批人走向了主值班员岗位,提升了变电工区的整体业务能力。
三、今后开展培训的重点与方向
1.智能化变电站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安徽省已建成2座智能化变电站,即合肥公司的110kV植物园变和淮北公司的110kV桓谭变,铜陵供电公司于2011年12月建设完成安徽省首座220kV智能化变电站滨江变,标志着铜陵供电公司已经迈入智能化进程。在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伟大构想与趋势下,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具备操作智能化设备、掌握智能设备原理、加强智能概念的相关能力,面对此种情况,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组织开展多次智能化变电站知识讲座,安排人员参加智能设备生产厂家的调试工作,并积极组织、倡导员工自主学习智能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相关资料到各个班组,全力开展智能化培训,为做好迎接即将投运的智能化220kV滨江变的战前准备,也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实现储备力量。
2.培训措施
(1)挑选业务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首先介入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中去,如参加厂家举办的培训课堂,参加厂家对设备的调试工作,积累丰富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经验,之后由其对班组其他成员开展培训。
(2)加强新进大学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可使其先了解、掌握智能化原理,再以点带面,在全站开展普及新知识。
(3)着重培训即将接手220kV滨江变的人员。大力加强其对智能化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能设备巡视、操作、验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起即将投运的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之后再以他们为中心在工区内全面开展智能化培训。
【关键词】变电运维;多层次培训模式;实施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急剧增加,而且电力用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对于变电运行和维护人员来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对变电运维人员实施卓有成效的培训,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1 培训人员的结构层次及相应培训办法
对本变电站的运维人员学历层次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构如下: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共32人,主要由中专院校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各级技师技工构成。其中中专技校毕业人员5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9名,中级工6名,高级工8名,技师4名。根据本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结构构成,人员特点、人员技能和知识储备情况等,对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做到了培训工作的有针对性,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1 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培训
1.1.1 开展青年阳光成长计划
针对本变电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每一个人建立青年阳光成长档案,对其工作业绩和各项评比获奖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每年年底根据其当年度的实际表现对其成长档案进行一次总结。对于档案记录优良的优秀人才,应当推荐作为企业后备干部进行重点的培养。青年阳光成长计划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一是三年阶段性计划,该计划由企业为员工个人量身定制,二是年度个人发展计划,由员工与企业一同制定。所有这些计划都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计划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1.2 一抓三推进培训模式
所谓一抓三推进的培训模式,就是重点抓业务能力的培养,前推、实训三推进的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能够迅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快速胜任自己所担负的职位。“一抓”就是抓员工业务能力,以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为第一要务。大部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的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但是普遍欠缺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重点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三推进就是通过“强化、前推、实训”的培训模式,多管齐下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1.1.3 加强新员工思想教育
要加强新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注员工的思想状态。尤其是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很容易眼高手低,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专注于自己手上的工作。在对这类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自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感,同时还要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他们认清现状,在目前阶段打好基础,做好手头的工作,充分表现自己,为以后发挥更大的贡献做好充足的准备。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精通业务流程以及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企业干部的重要性。
1.2 对中级工的培训
1.2.1 培训起点要合适
针对中级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知识架构不够完整,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的特点,对中级工的培训起点要合适,从中级工知识架构的薄弱点入手。在编制培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中级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1.2.2 步幅要小、频率要高、讲解要透、回头要多
针对中级工的特点,对其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减少每次培训的任务量,便于消化,增加培训的频次,以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培训时要充分照顾基础差的员工,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知识要点,致力于员工一听就懂,一懂就会。对于过于艰难深奥的专业内容,要使用员工能够听得懂的话语当时进行介绍,有些员工可能暂时无法完全理解,这时只要求他们先掌握住具体操作要点即可,理论方面的知识可以先放一放,让员工在日后的实践中慢慢摸索,避免因听不懂而放弃培训的现象。同时,还要引导员工及时复查以前接受培训过的内容,看看有没有遗漏点和错误点,对于员工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二次培训。通过上述这样的培训模式可以增强接受培训员工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的保证了培训的效果。
1.3 对中专技校生的培训
本变电站内的中专和技校人员多为2008年之前上岗的老职员,工龄相对而言比较大,实际经验十分丰富。然而,在中专技校生实践经验丰富的同时,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其理论知识严重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新老员工之间可以通过交叉培训的办法,由变电站创造条件使他们共同探究问题,互为师徒,争取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培训的主要手段及成效
本变电站根据员工的结构构成以后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过往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因材施教,多管齐下,分层培训,创新培训办法,增强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较之以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从2012年以来,我变电站转变了培训思路,开始摸索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变电站上下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 。
3 今后开展培训的重点与方向
3.1 智能化变电站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已经落成了多座智能化变电站,使得变电站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在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伟大构想与趋势下,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具备操作智能化设备、掌握智能设备原理、加强智能概念的相关能力,面对此种情况,我变电站组织开展多次智能化变电站知识讲座,安排人员参加智能设备生产厂家的调试工作,并积极组织、倡导员工自主学习智能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相关资料到各个班组,全力开展智能化培训。
3.2 培训措施
(1)挑选业务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首先介入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中去,如参加厂家举办的培训课堂,参加厂家对设备的调试工作,积累丰富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经验,之后由其对班组其他成员开展培训。(2)加强新进大学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可使其先了解、掌握智能化原理,再以点带面,在全站开展普及新知识。(3)大力加强变电运维人员对智能化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能设备巡视、操作、验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起即将投运的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之后再以他们为中心在变电站全面开展智能化培训。(4)针对县里的110KV变电站收归市局以后,县级变电运维人员面对110KV运维站到220KV运维站的转变,其技能水平和原先市局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有所差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通过讲座、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变电站的结构人员构成进行分析,在充分尊重员工个人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变电运维人员的多层次培训,取得了理想的培训效果,显著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理应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业红,叶良明.变电运维人员多层次培训秘史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
关键词:深度融入式;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创新力
1 概述
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一直以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各自拥有自己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与培训教育制度体系。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将电网生产中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专业分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难点就是实现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双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培养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思路、目标与原则,研究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纲要,并总结操作实践过程的重要经验,在实践中首次提出了以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2.1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目标
通过跨专业学习提高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培训效果,以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入式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跨专业综合性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2.2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组织各运行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实现对运维人员的考核评价由感性评价到理性考核的转变,对于考核优秀的运行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促使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效果。
2.3 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以运行和检修岗位人员互相借调、互相参与班组具体工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软管理作用。电力企业多为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特点,不利于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搭建一个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以利于基层班组技术人员价值的体现。
针对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交流,让运行人员参与检修工作,又让检修人员指导运行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定期培训、定期考试、定期总结,形成“培训有组织、效果有反馈”的机制,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了平台、有了载体,不再流于形式。
2.4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是顺境中的剂,是逆境中的粘合剂。先进的培训理念是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灵魂,也是运维一体化培训最重要的部分。开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首先要树立与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相适应的“培训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先进的培训理念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员工意识到不断自我超越,生命才更有意义。先进培训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个人特点最大化,转化为统一目标下的团体智慧。
3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主要做法
目前,临沂分部下辖变电运维一、二班两个运维班组,变电检修班一个检修班组,其中变电运维二班在日照市,结合实际情况,分部根据人员年龄结构特点,首次调整30岁以下运维人员到变电检修班学习,并调整3名变电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班指导维护类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在第一批培训结束后,开展第二批次培训,以调整中青年员工为主。根据培训情况,再开展第三批次培训,以调整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为主,做到培训无死角、覆盖全员,加快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同时力争培养出一批检修业务“一精多通”(本专业业务精湛,并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技能)、运维业务相辅相成(具备开展变电维护类检修工作能力,并熟练掌握原运行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的综合性人才。
4 培训效果
“深度融入式”培训是临沂分部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模式,为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在其它供电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培训,有力推进了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
4.1 加快了运维人员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运维人员直接参与检修工作,而不是在开展工作时请检修人员作指导,真正能接触到检修业务的核心内容,避免了课堂上讲得轰轰烈烈,现场干工作一筹莫展的现象发生。运维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并得到锻炼,切实提高运维班人员的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水平。
4.2 促进了变电运维、变电检修专业间的融合
运维人员学习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并积极投身到检修班组的建设当中,承担检修班组一系列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切实地了解到检修班组的工作模式,加深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运维人员的加入,也给检修班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运维、检修人员相互学习对方工作上的优点、亮点,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3 储备了“运检一体化”体系下的复合型人才
到站工作的检修人员不但对驻站人员开展培训,还要学习变电运行的知识并参与相关工作,使得检修人员更系统地掌握了运行知识,为大检修模式下运检一体化的实施做好了人才储备。
5 结束语
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需要大量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面广的人员,“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有效促进了运维和检修两大专业的融合、互助,在运维和检修班组涌现出一批“跨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员工又有力地推动了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蓬勃发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关键词 变电站;运行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35-01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已经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与工业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保证用电安全成了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变电运行中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管理者应改变传统观念,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应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条件,同时应该重视变电运行的安全,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阐述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同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 变电运行中的不安全性
1.1 操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隐患
变电站工作运用到较多物理学与最新科技的知识,对操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素养要求较高,必须保证操作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每一个环节做到无纰漏、无失误。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提高员工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制定相关奖惩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在操作上减少失误的发生。
1.2 管理者观念对变电运行造成的隐患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意识,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的故障,不能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改进。同时缺乏对变电运行安全的认识。所以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中,管理者需要改变管理观念,增强对专业人士的培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集中化管理设备与专业人才,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的合理开展。
1.3 设备使用隐患
首先,一些管理者追求利益,使用不合格产品,增加了设备故障的不安全性;其次由于变电站使用设备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化管理,所以导致管理者与维修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修理,从而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发生;最后,由于管理者对设备管理意识不强,无法做到设备定时维护,给设备造成安全隐患。
1.4 我国电网发展的局限性
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我国环状配电网还不可以局部停电,而人工操作不仅失误大大增加,更会延长检测、分析与维修的时间,影响工业与人民生活的正常用电。由于这个原因更加侧面反映出了发展变电运行安全,因为变电运行安全是运用自动化控制的技术,增加电压的稳定性,保证我国电网的供电平衡,增加输出电功率的利用率。
2 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
2.1 提高工作人员各方面的能力
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检查要做到严肃认真。在施工前,需要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知识储备状况等进行检查,减少施工人员因自身状况不适而造成操作失误,给他人和自身带来伤害,另外,应保证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对应的应急措施处理,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人员做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应该有着对专业化设备的一定了解,才能更好的驾驭机器设备。这就要求了企业领导干部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加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自身知识储备。管理者应对技术工人加大监督,聘用专业人士,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开展。
2.2 加强工作人员岗位培训
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为主,按照面生产、联系实际、按需培训、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
2.3 安全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形式来对运行人员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工作,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其实针对每个人岗位的特点,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与奖罚机制挂钩,再次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运行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的了解及掌握,并对技术能灵活运用。
3 具体实施中的改善
1)统筹规划,科学开展选型设计。首先需要管理者合理的规划管理,合理分配各个部门的分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多方了解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开展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产品展示会等,对自身电网进行合理的保护。其次,要对硬件把关严格,不要因为价格的低廉去选择不合格的元件,这不仅会大大增加电力系统的危险性,更会使电力自动化失误次数增加,运行成本增加并且对公民、企业用电造成不便。最后,经常对电力系统或保护系统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各个环节平稳运行。
2)完善调试安装,确保各设备协调配合。由于新装备的性能不稳,并且对相应的电力系统匹配程度不够了解,需要相关人员对新配的保护系统进行质检与效验,以保证所选择的保护系统可以发挥最大的能力来保护所匹配的电力系统。另外,由于是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难免会用到计算机,所以应该有按避雷针等安全措施。进行模拟实验是必要的检测两者是否匹配的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硬件软件设施进行严格把关,设置良好的运行环境。
3)依据安全保护要求强化验收投运及运行维护。电力系统是一个完整复杂的系统,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维护时用到多方专业的结合,如机械工程、工程绘图、电气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等,这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并且各个环节的严格要求,不能出一丝披露,否则可能出现蝴蝶效应。在强化验收的过程中做到严格有序。经过多次实验,在实践中寻找不足,改正不足发展保护系统的优点,发挥保护系统最大的潜能来保护电力系统,保证其系统的平稳运行。
4)丰富相关人员的知识储备。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需要多专业的协调与配合,所以需要多方人才的参与,无论是验收、投运还是运行维护,都少不了专业知识的运用。所以需要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善于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使用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耐心有毅力,使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技术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护变电运行的安全实施不是简单的一项操作,而是一项完整、有序的操作系统,保证变电运行的平稳与安全需要管理者、操作人员、规划者与监督者全方位共同努力。同时国家应完善各类法律法规,在维护变电运行安全的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管理者应做好管理工作,培养高新科技人才,加强操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与素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积极性,监督者应做好全方位监督工作。只有做到每一个环节的环环紧扣与无纰漏,才能使变电安全运行,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减少危险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
在供电局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新员工完成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局培训,其中包括了公司简介、人事制度、职业道德、员工素质和拓展训练等课程的学习。自新员工到局报到,局领导就十分重视新员工,祁寿枝书记出席新员工集体会议,并致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提出对我们的三点希望和要求。人力资源部王伟平主任主持整个会议的过程。为了办好本次的新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部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严格要求,制定了局级培训的详细计划。广东电网公司和供电局的培训的特点是时间长,内容丰富,课程新颖。首先是由政工部的何老师给我们上职业道德课程,何老师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这些新人们消除了紧张感,慢慢适应了上课的气氛,这堂课不仅让我知道了供电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和规范,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其后介绍公司人事制度,主要集中在劳动纪律、资薪情况、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初步了解公司的人事制度。
为期一个月的广东电网公司培训之后,我被分到了供电局变电一部,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我是读电力专业的,所以我十分热爱这个部门,而且部门的同事事踏实的作风和专业的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到变电一部之后,部门马上为我们定下了培训计划。各个班站的老师傅为我们新人讲解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点。变电一部在给我们介绍一些电力行业的基本知识时,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形象深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解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补充,以便我们理解,尤其是详细交接了变电站电网接线方式。变电一部的同事则是全图片解释,利用从现场环境下拍下的各种变电站使用一次设备图片及给我们解释变电站里运行设备和各种运行方式。《安规》课程让我了解到在高压设备的危险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最好措施就是学好和严守《安规》。
在变电一部只呆了一个星期,根据变电一部的培训计划,我九月初被分到了500kv横沥变电站进行为期二个月的集中培训。被安排到横沥站培训的一共有十个新同事,五男五女。培训采取参观与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变电站值班员工作的同时抽空做我们的授课老师。这次集中培训的内容有别与广东电网公司和局里的培训,我们来这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变电基础知识。由于是小班培训,加上变电站实地环境的影响,我们学得特别快。在摸清各个设备的名称、位置后,我们对变电系统的运作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培训打下了一个基矗变电一部对我们这个培训也是十分重视,早早制定了培训计划表,与横沥站的培训表相互结合,值班员正是根据这个培训日程表按部就班地为我们上课。我们的培训严格按变电站的规章进行,不可迟到早退,不可乱闯高压场地,不可乱碰设备,没有班长的批准,不能离开变电站。要求是严格的,因此我们培训之初都格外小心,生怕给横沥站添麻烦。我们的培训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开始和进行的。
由于横沥变电站采取四天一期班的工作方式,因此我们的培训也是四天一期这样开展着。第一期班由叶容慧副班长和叶洪清前辈为我们授课,介绍并让我们熟悉了本站的基本情况、结合《安规》讲述本站安全工作注意事项、介绍本站有关的规章制度、
介绍横沥站主接线图、介绍各种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简述本站现有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型号、特点、参数及日常巡视和特巡项目,讲述各种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等等。自第一期班开始,我们开始每个星期都默画一张一次接线图,由于熟练了,画图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快,从开始的一个上午,到后来,我们只用四十五分钟就可以画好一张图纸了。
第二期班由翟前辈为我们授课,讲了500kvhgis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巡视项目、异常及事故处理;220kvgis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巡视项目、异常及事故处理。
第三期班为我们讲横沥站的变压器。通过课堂上两位前辈精彩的讲解和课后现场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变电站这一环节学得很透,变压器(主变及站用变)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巡视项目;主变主要技术参数;变压器的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我们都一一掌握了。
接下来由陈副值班长和周前辈为我们介绍横沥站主要的一次设备,这期班学到的东西还真不少:ct、cvt、pt构造原理、作用、巡视项目、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电抗器、电容器的构造原理、作用、巡视项目、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避雷器、阻波器、oy构造原理、作用、巡视项目、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为了我们更快更好掌握知识,值班的师兄也非常配合授课同事的工作,百忙中抽时间陪我们下高压区实地讲解,我们全体实习员工都非常感动。
时间过得很快,通过四期班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变电站一次部分。在进入二次部分学习前,由于上面要来检查,我们利用打扫清洁的机会有幸参观了继保室和布线房,密集的线路排布使我对二次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第五期班,庚师兄为我们讲解看二次图纸的基本方法(以《如何看二次图纸》为教材,结合本站一些简单图纸),同时,亦为我们介绍主变各保护配置及原理、保护范围,主变各保护及冷却系统二次接线图。
关键词:变电运行;岗位;培训
作者简介:周锋(1981-),男,湖北襄阳人,浙江杭州萧山供电局,助理工程师。(浙江萧山3112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36-02
萧山供电局运行工区共有运行人员160名,担负着萧山区境内76座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任务,其中220kV变电站10座。2003年以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增变电所38座,新进员工90余名,年轻职工占工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萧山运行工区步入了变电站数量和运行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经历了变电站的快速增长与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不同步的阵痛。
面对这个现实,2003年以来,该工区就紧紧抓住员工培训这个“牛鼻子”,向培训要人才、要安全、要和谐,多措并举鼓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电网迅猛发展的专业变电值班员队伍。笔者对该工区培训经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一直是运行工区管理上坚持的原则。为了改变多年来培训工作杂乱的局面,实现生产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和文明,萧山局运行工区及时修订并完善工区《变电运行工区技术培训管理标准》,设立1名副主任主抓培训工作。建立了工区、班组、师徒三级培训网络,不断规范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
二、把握源头,狠抓新工人岗前培训
大量大学生的进入为运行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工区的培训管理出了一个难题。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的时间短,岗前培训还有没有必要?面对这一问题,工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针对变电运行工作仍感陌生,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不强,岗前培训必不可少,而且入厂的前三年是员工成才的关键。为使分配到运行工区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电力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和变电运行值班员必须掌握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运行工区每年都会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
第二阶段是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在师傅指导下做些简单辅助工作,但不准操作设备、顶岗或进行运行业务联系。跟班学习期间,按阶段进行考问。学习期满,必须进行全面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试行值班学习。如考试不合格,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经补考仍不合格,则进行待岗处理。
第三阶段是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试行值班期间,班组加强对其实际能力考查。学习期满,须通过独立值班考试,履行审批手续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培训,使新员工初步掌握了生产知识和技能,增添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体会到了归属感,以更快适应变电运行值班员岗位。除此之外,工区领导还站在发展的高度,为新员工制定“三年成才计划”。在培训中发现人才,并重点关注和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不少新进的大学生在各种竞赛、竞岗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值长、技术员等重要岗位。
三、持之以恒,基础培训不放松
从工区和班组两个层面狠抓培训工作,工区组织大型培训活动,班组组织技术讲课。工区技术组根据计划,每月深入班组,对其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班组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每月进行一次脱离典票的手工开操作票测试、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技术问答;220kV操作站和变电所每月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月每值进行一次事故预想;110kV操作班每季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季每人进行一次事故预想。制订了各级岗位人员的现场考问内容,加大考问力度,认真指导班组的技术培训,努力夯实班组基础培训工作。
四、重点突出,专题培训结硕果
为使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多年来工区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及管理薄弱环节,专题研究部署、精心准备。制定了年度培训主题,推出培训主题年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年的工作确定目标。工区确立2008年为“技术培训管理年”,2009年为“人才培养年”,2010年为“管理创新年”。专题培训年活动意义丰富、指导思想鲜明、部署详细周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工作重点及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工区的技术规范化水平,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拉得出、顶得上的运行储备人才队伍。
五、百花齐放,丰富内容创新载体
随着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运行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电校短期脱产培训、工区专题培训和班组日常培训为主。这些培训应试性突出,缺乏持续性、应对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短期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培训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针对这一状况,工区与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多方面了解职工的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使员工培训方式丰富多彩。
1.开展青工“技术沙龙活动”
针对新工人理论知识丰富而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相对缺乏的特点,由工区组织,团支部负责实施,在2006年7月起开展每月2次的“技术沙龙”活动,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由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专家讲解,新工人提出问题再答疑的互动方式。工区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对当年的“技术沙龙”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确定下一年的活动思路和方案。工区组织开展的技术沙龙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市局团委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了技术沙龙提高班,由数名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新大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并设主讲人,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听课人提出问题、答疑,最后专家点评的新方式,起到了有效的互动作用。
2.制作多媒体培训教材
变电所数量的增多和设备种类、操作方法的日益复杂为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增加培训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减少现场培训的安全风险,提高变电运行的标准化作业程度。2008年开始工区申报了变电运行多媒体培训教材的科技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制作了标准化倒闸操作录像,丰富了培训载体,让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老工人理论基础普遍缺乏,知识结构日益老化,积极向上的动力日趋减少,且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也较弱,但仍担任正值等重要岗位;新工人虽然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不缺少向上的动力,但实际技能较差,工作经验缺乏。因此,在加强新工人培训的同时,积极考虑对老工人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针对两种人员的情况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要求和计划,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技术沙龙、名师带高徒、技术培训等各项技能活动,掀起学知识、比技能的学习。完善工区培训制度,建立学业务、比技术的常态机制。
4.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
工区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对业务素质相对薄弱的年轻人结对帮扶、签订师徒合同。同时工区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师徒同步考核,师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徒弟心里有了压力,师傅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所带的徒弟,并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徒弟做人做事。培训期满进行测试合格的,将给予师傅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则不予奖励。“师傅带徒弟”活动开展以来,多名大学生在各自师傅的精心教导和自觉努力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5.“走出去,请进来”,创新培训方法
工区领导把培训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尽力争取每一个培训机会,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培训;利用新建变电站和设备更换的良好契机,请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聘请浙西技校老师在工区内部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出人才,目前该工区已拥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12名。
六、从严考核,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这就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得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创立新型培训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建立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势在必行。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提出
运维一体化培训“234”模式的概念
为更好开展运维一体化培训创新工作,特提出“234”模式,其中:“2”是指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的“两化”管理;“3”是指培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岗前培训、试点研究、岗位技能提升;“4”是指培训的四个步骤,分别为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和试点带动、学习团队提升弱项业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策略
分析现有体制下运行、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培训管理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分阶段开展运维及检修人员技能培训;通过运维人员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等步骤,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范围和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指标体系
建立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创新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运维人员现场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确保培训取得成效。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工作流程
具体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培训模式的实施
(1)优化培训组织模式,实现“两化”管理。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培训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部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组织。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的培训职能归属同一班组,实现班组层面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实施。
通过部门和班组两个管理层面分别统一和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让员工有序进行现场实践培训,达到快速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C、D类检修维护的技能人才。
(2)创新技能培训三阶段四步骤的过程管理,快速培养运维人才。
①第一阶段:运维人员岗前培训――对运维人员开展以检修基本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1步:分批次开展运维人员跟班学习,每批次分别从各变电运维站安排1-2人到检修班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采用“师带徒”的“一对一”帮带、组建学习型技能攻关团队等形式,检修部门为跟班学习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表”,详细安排每个培训阶段的学习安排,并为每位跟班人员安排一位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师傅负责每个培训项目作业卡编制以及作业卡内容理论讲解培训、现场实际技能操作培训,在每个培训项目完成后对所带徒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培训项目的学习。每个检修班组的师带徒成绩纳入班组月度培训统计。修试中心负责提取每对帮带人员技能难点,由本批次人员组成学习型团队,对技能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由运检部相应专责组织对学习型团队进行技能考问或考核,实行逐个过关考试。
第2步:以业务帮带为手段,开展全体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培训。在跟班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运维人员C、D类检修单元制、模块化培训课程。参加检修班组跟班学习的两名变电运维人员,培训结束后,负责对本运维站其余人员C、D类检修维护项目110个单元制、模块化课程的培训,通过单元制、模块化培训后,开展每个项目考核,直到使每位变电运维人员均能掌握C、D类检修维护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中心组织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至变电维护班的人员进行变电运行业务的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内容包括各级调度规程、安规、两票实施细则、变电站运行基本知识、倒闸操作技能等,并指定正值以上人员与变电维护班人员签订师徒培训协议,并严格按照明细表的培训内容及完成时限进行培训,使检修人员逐步掌握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技能。达到变电站副值班员水平后,由变电运维中心组织考试,并经人资部确认相应任职资格。同时,变电维护班人员对运维人员进行维护性检修业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现场技能等。
②第二阶段:建立试点研究,以点带面。
第3步:以班组为单位,通过试点带动,开展技能实践。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以清运维站为现场培训的试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6名检修工作负责人(一次专业2人、二次专业2人、试验专业2人),加上清运维站原值班人员24人,共30人成立变电维护班,与清运维站合署办公,归属变电运维中心管辖;变电维护班人员会同清运维站运维人员,共同开展清运维站所管辖10个变电站(5个220kV站、5个110kV站)的110项单元制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等业务。变电维护班开展维护性检修工作时,由检修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由运维站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开展倒闸操作时,由变电人员担任工作监护人,检修人员担任操作人员,通过交叉实践培训,以工作带培训,促进检修及运行专业相互融合。
其余各运维站同其组建帮带关系,由清运维站带动其它运维站人员的110项检修维护项目的单元制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帮带培训,全面促成运维业务的开展。
③第三阶段:岗位技能提升――重点攻克运维、检修人员知识及技能的薄弱环节。
第4步:建立帮带团队,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清运维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梳理运维、检修人员在运维体系工作中的业务薄弱项目,建立“专责(运检)+专业人员(检修)+运维人员”分专业团队帮带队伍,对变电维护班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集中授课:采取“每周、每月”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专责和专业人员每月汇编典型运维消缺项目案例库,对团队内运维人员开展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项活动。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各专业团队分批次到检修基地开展部分维护性检修项目的实战演练。结合现场缺陷处理,开展省公司2013年82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实战演练。
专项培训后通过组织各运维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按计划,周期性调整各变电运维站人员到运维站,继续深入学习掌握110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内容。
构建现场培训考核体系
(1)现场培训激励政策。现场培训过程中,以“月”为单位,由各供电公司专业部室组成考核小组,对培训学员进行月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月度培训计划中所列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技能操作,对于连续3个月考核优秀者,按个人年度绩效+1分嘉奖;2次优秀,1次良好者,按个人年度绩效加0.5分嘉奖;考核1次不合格年度绩效扣0.5分。对每一位参与现场培训授课的人员,根据国网公司、国网福建电力等有关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定,发放授课津贴。
(2)优秀“师带徒”团队评选。成立评选小组:现场培训结束后,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运维检修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评选小组,负责运维一体化现场培训优秀“师带徒”团队的评选工作。
评选方式:由评选小组根据培训学员的月度考核成绩,以及班组、部门评价意见,选出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带徒”帮带团队,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颁发“优秀师带徒”证书。结果应用:获得优秀“师带徒”的帮带团队,优先推荐参与部门年度评先评优,且“师傅”在兼职教师选聘上享有优先权。
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
(1)成立培训沟通反馈小组。各变电运维中心、检修试验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培训沟通反馈小组,负责制定现场培训方案、政策,组织、协调现场培训事宜。
(2)评估反馈方式。现场培训过程中,“师傅”负责以“月”为单位,填写《师徒协议跟踪监督卡》,每月反馈上个月的培训情况至沟通反馈小组处;
培训沟通反馈小组根据每月帮带团队反馈的月度培训及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月度培训报告,根据报告分析结果,调整下一个月的培训计划。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方法
在“两化三阶段四步”的培训过程中,定期对每个培训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参培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提升情况,由专业部室领导对培训人员及参培人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总结出经验,用于下一阶段的培训。
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每月定期评估生产运行各项指标,评估运维一体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的改善成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改进
针对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对运维人员开展设备结构、原理、检修工艺培训,同时将运维人员送到厂家,开展厂家带客户培训,全面提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调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运维人员开展不同负荷潮流、运行方式下电网运行的特点,同时开展操作票填写,促进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
开展技术规程、技术标准专场培训,由省公司相关专家担任讲师,开展技术规程和标准培训与讨论,推动规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开展成效
精简人员及用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变电运行人员从所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行管理工作,转变为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一次设备维护性检修、二次设备维护性检修等工作。检修人员从过去的只管检修、消缺,转变为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掌握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使运维人员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以一个常规缺陷的处理为例,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2名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停电操作2-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电保护或一次设备消缺处理运行人员验收”等最少6个流程步骤,实行运维一体后,变电运维人员仅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进行现场处理”4个工作流程即可完成整个缺陷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专业管理前后流程的优化对比如图2所示。
缩短停电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新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30-02
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省内乃至全国在建设、已投运的智能化变电站不断增加,从事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也将逐年增加。但是,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普遍缺乏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急需进行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新技术、新技能培训。
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对当前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应加强培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新技术培训以及相关培训打下基础。
一、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了极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应用,这也使变电站中应用系统日益众多。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挑战。因此,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智能变电站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1.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常规一次设备+智能单元方式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通过智能终端完成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跳合闸回路、位置信号采集回路等。通过一次设备的状态在线监测,变人工巡视与定期检修为自动检测状态检修,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提高效率。主要包括:主变压器采用“主变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方式实现智能化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采用直流供电,提高电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智能终端接受保护装置跳合闸命令、测控手合/手分命令及闸刀、接地闸刀GOOSE分合命令;输入开关位置、闸刀及地刀位置、开关本体信号;跳合闸自保持功能等;实现了一次设备的数字接口功能;一次设备状态实现在线监测等功能。
2.二次设备数字化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器实现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将二次设备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合并单元实现电子式互感器电流、电压量的采集,并通过光纤或SV网传输将二次信号变为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化信息。保护装置保护动作后通过保护装置内的GOOSE跳闸软压板出口,再通过GOOSE直跳口将光信号经光纤输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A、B、C相跳闸接点闭合后通过A、B、C相保护跳闸压板将电信号传至智能终端内的A、B、C相跳闸保持继电器并最终传至开关操作机构箱实现跳闸。监控后台遥控操作发出的断路器控制信号通过MMS网传至保护测控一体装置,以光信号通过GOOSE网传输至智能终端,再完成对断路器的分合控制。保护跳闸示意如图2所示。
全站所有信息交换均依托于GOOSE报文和MMS报文,GOOSE服务通过广播方式传送报文数据,实现IED装置之间互相通信及信息共享;保护测控装置不设置功能硬压板,通过在装置上设置软压板的方式以投退保护功能,为远程维护和无人值班提供了条件。
3.网络结构标准化
按照IEC61850及DL/T860中的系统结构,实现了信息建模与共享传输、通信网络的标准化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全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网络系统构成分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分别设置GOOSE网和MMS网保护直接采样(或网采),直接跳断路器。
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等相关功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站内直流、交流、逆变、UPS、通信等电源采用一体化监控,通过全站MMS网络统一上送到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控制自动化、信息可视化、配置标准化。
4.高级应用功能
实现了一键式顺序控制、故障信息分析决策与智能告警、与上级调度的源端维护、网络报文记录分析、智能辅助系统等高级应用功能。
二、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新技术培训
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之间连接介质由光缆替代了传统的电缆,电磁信号被转换成了数字信号,二次回路成为了“虚回路”。相对于传统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其运行维护必然带来一些改变。对运维人员而言,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存在较大区别,他们面临着知识的更新与挑战。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智能变电站快速的要求,需要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加强培训。
1.智能变电站的理论知识培训
智能变电站和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存在差异,故需对运维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IEC61850、DL/T860标准及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模型、设计方案、工程配置和实施的基本办法。
(2)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系统结构、通讯机制、传输信号、对时方式、交换机接口对应表、GOOSE断链告警二维表、网络报文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工作原理;合并单元传输规约、采集信息图及二维表;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巡视要点;交换机、网络的的基本工作原理,巡视要点及异常处理方法;交换机故障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危险点控制。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原理、告警信息含义、软压板功能、运行操作说明、故障处理原则、巡视要点;上级职能部门制订的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及运行管理规范。
(5)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SCD文件、CID文件的解读,装置保护虚端子的配置情况及信息流,各继电保护的跳闸逻辑及各类遥测、遥信信号的上送机制,智能变电站内各IED之间的信息流向。
(6)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工作原理,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巡视要点、运行管理规范。
(7)监控后台常规操作、顺序控制操作、保护整定值的调取打印、保护动作事件报告的调取打印、保护定值区的切换等操作的方法,顺序控制操作的运行规定。
(8)各级部门关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设备运行维护导则、巡视技术规范、交接验收规范的规章制度。
2.智能变电站的操作技能培训
智能化变电站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安全问题的出现对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层面,还需要了解在智能化变电站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的安全措施,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等;运维人员必须掌握在新技术下如何做好运行巡视、规范倒闸操作,还必须掌握对智能化设备异常的分析和应急处理,掌握如何做好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以及动态危险点的预防工作。因此,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的变化,他们除了具备传统站的技术技能要求外,还必须进行相关操作技能培训。我中心有110kV智能变电站,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1)设备监视。智能化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监视对象、内容、重点和手段上都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传统站一次设备告警以及保护动作信号外,必须监视保护装置的遥测信息、通道信息、软压板状态;交换机信息、GOOSE跳闸链路信息、保护MMS通信信息;户外柜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变化信息;时钟同步、对时系统工况;光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采样信息等。
(2)设备巡视。智能变电站现场设备巡视工作重点与传统变电站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智能站中全站运行信息均上送监控后台,异常或缺陷情况在监控后台实现实时报警,因此,监控后台巡视数据可以指导现场设备的巡查,例如:后台报智能终端温湿度越限,则现场必须重点检查箱体内散热、除湿是否正常工作。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推进,辅助巡视手段也会不断出现。
因此,根据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制订适用于智能站运行巡视指导书,研究辅助巡视系统的巡视策略,以及如何开展智能化变电站运行分析等都是运行需要解决的课题及现场培训的重点内容。
(3)倒闸操作。
1)智能化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应用:由于智能化变电所中的一、二次设备具备遥控操作的技术条件,通过在监控后台预先设定操作顺序、操作对象、执行条件和执行成功校验,由后台自动实现一系列的批操作。程序化操作在给倒闸操作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给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带来风险,典型操作票库维护工作难度加剧,一旦设置错误极易造成误操作。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使用,也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同时必须能处理程序化操作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2)保护压板操作方式的改变。传统变电站保护屏“硬压板”操作被后台监控系统界面上的“软压板”操作所取代。如何有效执行软压板的监护操作也是运维人员遇到的课题之一。同时必须解决一旦在软压板五防遥控,必须在装置上进行软压板操作时操作规范的问题。因此,软压板操作规范的培训也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的区别之一。
(4)工作许可安全措施。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相比,工作许可安全措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二次回路的工作上,运维人员操作软压板将保护改信号,并未在物理上实现保护装置的二次隔离,保护的GOOSE光纤出口(相当于传统的二次回路)仍与运行系统相连。在检修保护上试验时,仍有误发出口报文的危险。
(5)二次设备异常处理。智能化变电站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微机设备出现异常,调度或主管部门往往希望运维人员进行初期处理,例如:采用重启装置的方法尝试使设备恢复正常。同时,针对“大检修”改革的方向,运维人员也必须学会分析处理简单的缺陷异常等。
三、结论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将贯穿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个过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引领技术发展,制定标准规范,从而占领世界电网技术制高点。建设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特征的智能变电站已成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分析与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差异,如架构体系、通讯标准、高级应用等,并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面临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相关培训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电运行 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
一、变电运行安全隐患
(一)变电运行中的操作隐患
在变电运行中,变电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的直接操作者,他们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变电设备比较多,变电工作比较繁琐乏味,变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容易精神不集中,缺少安全意识,造成变电工作人员在执行中发生错误操作,这些错误操作,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安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首先无票操作,或者为了应付检查,使操作票流于形式;其次未执行逐项打钩和复诵的操作程序,跳项或漏项操作造成事故;再次对系统运行方式不清楚,没有按模拟图核进行设备运行:最后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
(二)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隐患
在我国变电工作中,由于变电运行管理的失误,导致了许多变电的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变电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在实际交电中。主要表现为管理比较混乱,管理制度不科学,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不足,发现安全隐患时,处理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得力,从而导致了各种安全管理隐思。再次是变电所运行管理工作没有贯彻落实国家的各种规程和各级岗位责任制,没有培养合格的运行人员。变电所运行管理没有全面完成各项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没有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没有保证生产运行的正常进行。变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在―切生产、基建和经营活动中,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位,从而为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
(三)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故障隐患
电气设备生产的不合格,质量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而应用到变电设备中,再者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许多设备需要及时更换,而变电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更新,以至设备不能满足变电安全运行的需要,从而导致了变电运行的各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没有认真做好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其次没有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和实用:再次没有对安装调试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没有把好验收关;最后是没有对已经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替换。
二、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一)操作隐患的解决
首先是母线的操作,母线的操作是指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问的倒换等。母线是设备的汇合场所,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时严格按序进行。其次是直流回路操作。直流网路操作是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查找接地点的检查,某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临时性的检查、退出、投入等。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存在危险点,如操作方法不正确,也将造成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因此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应遵守―些规定。
(二)安全运行管理隐患的解决
所谓安全运行方式是为达到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要求。人们根据系统主接线的形式,排列出的各种可行的运行形式,在每个可行的运行形式中,规定了各具体设备及元件的运行状态。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首先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其次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架设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析,对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列也应进行分析。再次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如严重故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最后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变电设备隐患的解决
为了使变电设备能够稳定运行,除了每天例行的巡视外,还需要设备进行各种等级的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每周的避雷器查,开关液压油压检查,蓄电池测量,根据检查获得的第―手材料做综合判断,对于需要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要及时的组织人员进行处理以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三、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的教育
(一)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的知识的培训
变电运行安全培训重点是培训职工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熟设备的性能、结构,正确使用设备。学习设备维护知识,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了解自己管辖设备。找出易损部件位置,进行经常查,不漏检查的项目,检查方法要标准。要把握设备特点,懂得注意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做―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排除,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报告。变电运行人员要严格遵守持证操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野蛮操作,经常清扫管辖设备,保持设备清洁,遵守接班制度,管理好工作台帐,不得遗失,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同时配合检修人员处理好故障。
(二)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进行各种技术培训
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为主,按照面生产、联系实际、按需培训、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
(三)加强培训教育是防止事故的重要保证
首先加强运行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利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进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讨沦会,同时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进行变电运行人员安全教育,增强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套完备的责任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四、安全是变电运行管理的核心
坚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反习惯性违章、安全通报、会议精神、各种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并结合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查找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措施及时处理,使安全活动具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锻炼值班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及应能力,充分发挥站长的组织指挥才能。突出其“主心骨”的作用,做到事故来时临危不乱,能快速、正确地处理事故,坚持开展运行分析制度。全面准确分析变电站一月来的生产工作情况、设备运行状况运行缺陷统计,找出存在的设备缺陷和隐患,为有关部门及时消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分析;培训;实践;发展
作者简介:罗艳娟(1972-),女,云南大理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副教授;周宏宇(198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工程师。(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62-02
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多年来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发、输、变、配、调五大专业。而变电专业又发展为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变电运行是供电企业主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之一,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1]而变电检修[2]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最基本的保证。所谓变电运行人员主要指的是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而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对应着变电运行与检修两个专业,各地有着相应的劳动组织构进行管理,并按照以上两个专业分别从安全工作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调度规程等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为保障快速发展的电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3]所谓运维一体化,[4]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5]
一、国内外变电运行与检修模式分析
发达国家电网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澳大利亚越网公司、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新加坡新能源电网公司等国际先进的电网公司调研发现,这些公司普遍建立了扁平化的设备运维组织体系,电网运行实行集中监控,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合一,设备专项检修工作实现社会化,电网企业生产核心业务精简而高效。
我国电力系统形成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的模式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主要是历史上我国电网基础薄弱,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运行倒闸操作频繁,生产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高技能人员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我国电网有了较大的发展,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2万亿千瓦·时,是1980年的14倍。总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是1980年的14.6倍。改革开放以来变电容量的飞速发展带给变电专业的深刻影响令人关注,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国电力系统运维管理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专业面临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变电站数量大量增加。据初步估算,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35千伏变电站数量达到了25000座以上。二是变电站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35千伏及以上具备无人值班条件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比率超过80%,而且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提升。三是变电设备的制造运行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变电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从过去的不足10年提升到20~30年,变电设备可用系数也达到99.9%以上。四是变电人员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技能水平仍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近年来新进电力系统的变电人员原始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大学生比例高达70%以上,但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电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内容与模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对工作技能的需求。五是变电运行人员数量普遍紧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变电站人均运行人员数量不足3人,一些企业反馈变电运行人员严重不足的比例高达78%以上。综合以上分析,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电网企业现有的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电力运维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员工的人数与业务素质等方面均不能满足需要,但基本的文化程度是具备各类技能提升的基础,必须通过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借助社会化力量,缓解人力资源矛盾。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有资料显示,未来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研究表明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0亿千瓦、14亿千瓦、19亿千瓦,分别相当于2010年的1.5倍、2.1倍、3倍,期间变电容量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因此变电专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对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用2~3年时间逐步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80%的运维单位由变电运维班(站)统一负责实施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维护性检修业务,以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并确立了“确保安全,稳步推进;培训先行,素质提升;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工作原则。以上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无疑是积极主动的,将有利于国家电网迅速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创造先进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大大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劳动生产效率,值得相关电力企业借鉴。
四、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研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有人值班和无人值班模式。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无人值班的比例将高达90%以上。变电运行的模式大部分也已由有人值班变化为一个维操队负责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区域集中运维管理模式。实施运维一体化变革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调整专业管理模式,在现有区域维操队的基础上调整充实现有的检修人员,形成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组,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而现有的模式是一项生产任务,首先是运行人员完成倒闸操作,然后交由检修人员实施检修工作。因此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有的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对原有的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需要指出的,受制于变电运维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主要精力限制,所谓变电检修技能的培训主要指维护性检修技能的培训。所谓维护性检修指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而专业化的检修(大修改造类)则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完成,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源于电力系统内部专业化的综合检修机构及社会化的各大设备类型厂商。通过以上的变革形成了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一体化、检修专业化的新型劳动组织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专业化与精益化管理水平,满足我国电力系统特别是电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实践经验
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思路、目标、原则及任务的提出确定了变电运维一体培训的主体内容。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主动适应运维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从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开始,多年前就开展了无人值班改造、变电运维一体的劳动组织模式创新与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训等实质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良好效益,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适应湖南主电网的快速发展。总结运维一体的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带电检测部分,主要掌握红外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测试、SF6电气设备气体检漏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一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及辅助设备、漏电保安器等一次设备检测与维护知识与技能。三是二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各类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修改、保护装置程序升级与更新、故障录波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以及二次专业化特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三是变电运行部分,主要掌握倒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异常及处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变电运维一体的推广过程中培训工作所获得的主要经验如下:一是运维一体化的开展可以大大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二是运维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要确定运维一体的主要任务与核心工作内容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进行运检双能的培训。把过去检修专业人员培训成为运维一体化专业人员的难度要比预想得要低。运行人员经过培训也能迅速掌握维护性检修技能。四是经过运检双能培训后将原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按适当比例编在同一运维班组工作,通过结对子、互帮互学提高人员技能水平。五是确定运维人员技能等级。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新定义岗位工种,综合原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继电保护专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立一至六级“运维工”工种,确定能力规范和岗位岗级。六是运维一体化培训的难点是熟悉各类运行与检修的制度要求,并养成很好的工作习惯。七是在一些快速发展地区,因基建投产或设备改造导致倒闸操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受人员精力影响,继续维持运行与检修专业独立设置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各地区因按照差异化原则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
六、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展望
要迅速建立运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需要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电网发展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展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须着力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快速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水平,提高调度远方操作能力,大力运用计算机程序化操作、一键式操作等技术手段把运行人员从繁重的倒闸操作任务与高风险的防误操作中解放出来,为快速推进运维一体化提供技术保障;二是要建立运维一体化专业发展规划,确立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逐步要将简单的维护检修能力发展为具备有较高级的设备状态诊断与检修消缺能力;三是开展运维一体的专家队伍建设,建立运维一体的多层次技能等级标准,并建立起技能等级标准与不同复杂程度的运维一体任务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向更高技术层面发展;四是修改完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管理规程与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支持和规范运维一体化的健康发展;五是开展针对性的运维一体化模块化培训,满足现有转岗人员与新进人员的培训需求,并支撑运维技能等级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需要的人力资源将进一步紧张。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核心专业,技术要求高,知识要求广、工作作风要求严,其承担的任务将更加重要,必将成为保障我国电力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宏,张怡.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专业培训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
[2]马野.浅谈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1,(8).
[3]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