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9: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印刷技术基本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印刷材料是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高校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印刷材料与适性”是印刷工程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印刷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印刷技术得到了迅猛提升,传统胶印的市场需求正逐渐下降,而环保柔性版印刷、包装印刷、数字印刷等市场正在逐步扩大。结合印刷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全球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教学内容主要着重于纸张和油墨的“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教学体系已存在内容较滞后、评价手段单一以及创新启发性较差等问题。着眼于未来的印刷工程高等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课程综合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从“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出发,对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启发、考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课程改革定位和教学目标
“印刷材料与适性”是讲授纸张、塑料、油墨、印刷助剂等常用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印刷适性等基本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常用印刷材料基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检测分析方法以及印刷适性的学习,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印刷材料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进一步加深,为进一步研发改进印刷材料奠定一定的基础。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1.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纸张、塑料等常见承印材料的基本结构和特性,掌握印刷纸张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表面特性等综合应用性能,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分析、评价印刷材料的能力。通过对油墨发展历程、主要组分以及性能的讲解,使学生熟悉印刷油墨的制备过程,掌握油墨的组成、特性以及印刷适性。通过对塑料、金属、玻璃等其他承印材料的讲解,拓展学生对印刷材料的学习范围。通过讲授印刷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学生初步建立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环节,以团队合作方式让学生掌握纸张性能检测方法,并对不同种类的纸张特性进行比较,了解纸张性能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工作总结与汇报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及优化目前,西安理工大学“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34学时,实验教学为6学时。多年以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纸张和油墨两大方面,涉及两种主要印刷材料的组成、基本物化性能以及印刷适性,而且大量课时都集中在以胶印为典型印刷工艺的纸张和油墨的学习上。课堂讲解主要强调印刷材料性能和印刷适性,缺乏对材料组成,尤其是结构的充分介绍,课堂教学内容形式较单一、学习氛围往往比较枯燥。基于以上诸多问题,学校对该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系统性,课程内容更新将着重突出印刷材料表观及微观结构、物理及化学性能对印刷适性的影响,对纸张、油墨、塑料等其他印刷材料模块单独形成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际的系统性教学,培养学生深层次理解课程内容的能力。二是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新颖性,随着数字印刷、环保柔性版印刷、包装印刷等印刷技术市场份额逐渐加大,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胶印材料,讲解领域将进一步囊括新型数字印刷材料、包装印刷材料等领域。三是加强实用性和创新性,结合课堂讲解、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合理鉴别、选用印刷材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创新以及后续研发创新能力。四是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绿色印刷包装材料以及印刷包装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印刷材料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课程体系创新,明确教学思路根据印刷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要求以及印刷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动态更新教材、教案及教学内容,以“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突出能力、面向市场”为基本思路,将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着力构建突出理论基础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适应新时期印刷行业发展需求。
2.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内容涉及纸张、油墨、塑料、橡皮布、润版液等方面,具体知识点包括植物纤维、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光学等学科领域,涉及面广泛,知识点繁多。如何充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是主讲教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一系列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强化课程教学效果。首先,从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上下工夫,高度重视基于课程大纲的教学日历、课堂教案、授课PPT、板书内容精心设计以及课堂时间精确安排等基础工作;通过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引领并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讲解,更要适当突出“创新发散思维”,例如,在讲解第一章纸张内容时,在讲课教材内容如纸张组成、植物纤维原料类型及结构的基础上,突破课本内容局限,适当讲解各类纸张研究发展历史、现状、植物纤维的其他最新前沿应用研究领域及发现现状和前景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创新发散思维。再次,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采取分组预习并总结汇报的学习模式,将选课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每个小组课后通过教材、查阅资料、调研等方式对不同的内容进行预习,课程系统讲解完成后,再要求每个小组对所负责的内容进行总结汇报,并将各小组总结内容补充完善后分发给全体学生,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解决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印刷材料的热情,近年来课堂出席率均在98%以上,上课期间学生表现积极,期末考核成绩优良比例在70%以上,学生对课程的反响和评价很高。
3.基于创新思维开发的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在工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补充环节。“印刷材料与适性”传统实验教学主要注重于要求学生熟悉印刷材料基本性能(如纸张定量、厚度、白度、光泽度、平滑度以及油墨黏性、黏度、吸墨性等)的检测方法,实验过程相对简单,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在西安理工大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主讲教师对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创新模式改革和实践。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本着提高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基本想法,首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开发了“纸张成型及印刷适性综合性实验”。学生突破传统被动式检测试样的实验模式,主动设计实验,在实验室完成从纸张成型、纸张性能到印刷适性的系统检测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进一步补充了除纸张和油墨之外的其他印刷包装材料性能分析实验,在西安理工大学实验建设项目的支持下,采购并建设了塑料类材料以及薄膜类材料物理性能、微观性能检测与分析设备,并对应开发新型印刷材料特性分析及检测实验。这一系列新的综合型实验的开发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课程实验教学效果。
4.基于课程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和研究深入钻研课程重点难点内容,并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笔者围绕印刷包装材料相关知识点,凝练研究方向,引导选课学生参与到科学项目研究实践中,并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年来,笔者指导选课学生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项,省级项目4项。学生通过亲自参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研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而且初步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参与学生均表示受益匪浅。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可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印刷包装专业知识,而且也为其进一步攻读相关领域研究生奠定理论基础。5.考核方法系统化课程考核方法对于评价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也是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加权值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由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很高,容易促使某些平时并未认真听课的学生突击学习甚至作弊,导致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效果。课程改革后,基于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课程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措施,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注重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实验参与及主动性、创新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查阅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建立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结语
设计师在制作出一个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后,所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将其生产出来,做出成品。然而,由于印前知识不足的原因,许多设计师在将作品提交印刷工厂制作时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常常被退回,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印刷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它按材料的不同还可分为:纸品印刷、塑料印刷、金属材料印刷、玻璃制品印刷、特殊材料印刷等种种。由于平面设计师常常碰到的是纸品的印刷,那么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必须掌握基本的印刷知识。
一、输出前必需了解的知识
一般的输出公司都能够很好地兼容PC、MAC机,输出途径多样化:CD、DCD、DVD、MO、SDK、QQ、msn、移动硬盘、在线输出。输出软件:phtoshop、CorelDraw、FreeHand、IIIustrator、Fit、Page-Make、InDesign等,已包括了我们常用的平面软件,而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Wps、Excel等由于其主要针对的是文字方面的排版,因此虽然也可进行输出,但输出后的效果很难掌握,应尽量避免。
二、数据输出时必须掌握的知识
(一)文字
由于现在国内字库种类繁多,输出中心并不一定能齐备。因此,无论是PC或MAC制作的文件,在字体的使用上,我们都建议使用常用的如方正、汉仪、文鼎等字库。必须使用且较少使用的字体应随文件拷贝到输出中心。矢量文件的字体可进行转曲后再传,但要注意由于字体使用不当造成笔划相交的地方出现空心或乱码。笔划较细的文字应尽量避免是用三个以上的颜色,同样道理在四色的底图上也应尽量避免出现白色的细笔划的文字。
(二)页面
页面应按成品尺寸开,出血应做在页面以外,宣传单页的出血一般为3mm,书籍类的出血应质询印刷公司,包装盒类的出血至少在5mm以上。遇到拼大版时,更是要根据实际纸张的大小进行拼接以免加大成本。如想确保成品内的图文在裁切时不被裁到,其必须离裁切线3mm以上。
(三)色彩
由于胶印机的印刷多为四色印刷,因此,我们在制作文稿时应将图片的色彩选定为CMYK色,RGB色在输出时会难以控制。如果因设计的需要有专色(专金、专银、专色等)时,必须与出片公司加以沟通,防止出错。色块的运用上尽量少使用满版的色块或深色块,浅色的底图或底纹的使用上网点最好大于10%。
(四)拼版
几年前,由于没有拼版软件,许多设计师对画册的拼版问题极为头痛,随着技术的进步,此项工作已可交由电脑完成。但设计师在制作前应与印刷厂加以沟通,最好的方法是由印刷厂提供拼版折手。
三、印刷时注意的内容
我们许多设计者常抱怨,印刷出来的印品与自己设计的东西相差悬殊,认为是印刷厂在印刷时出了错,没能按照自己提供的样稿进行印刷。实际上他并不知道不同的纸张、不同的油墨、不同的印刷机、不同的印刷师傅、甚至不同的晒版机做出的印品都各不相同。特别是数码打样的普及,使得多数设计师过份的依赖数码样,但由于数码打样墨与传统印刷墨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理成分,印刷品是不可能与数码样完全一致的。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差异,在打样上如时间、价格允许,我们应尽量打传统样,特别是对纸张要求较特殊的印品(双胶纸上印四色,图案色彩较灰暗,铜版纸上印四色,图案较光亮,如图案印在硫酸纸、金银卡等特种纸上时效果更难掌握)。在印刷时,如有可能最好上机签样。
也许我总结的内容还不够全面,但我认为作为平面设计的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印刷基本知识已是不争的事实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数码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凭借其短、平、快的优势不断地冲击着传统胶印市场。设计师的作品在设计好后如无印后加工程序,已可以达到按需印刷,也就是说,我想要多少就可印多少,印数精确到个位数,许多传统印刷的工序已可抛弃不用。像我所处的城市传统打样已完全被淘汰了,但是由于数码印刷的价格及印力相对于传统印刷机来说还是有不足之处。而且,一切的印刷品始终是要通过印刷设备这个终端进行输出,因此,平面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除对传统印刷的注意事项必须加以掌握,还是需要对印刷行业的发展变化加以了解。
参考文献
用Photoshop软件设计的平面设计作品一部分用于网页设计,很多时候是通过现代印刷实现其传达目的的。长期以来,印刷已成为平面设计实现传播目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因而,掌握一定的印刷工艺知识已成为平面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印刷技术本身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我们所谈及的印刷工艺是从平面设计专业角度出发,即在实现平面设计作品印刷输出时所涉及到的如纸张选择、印刷原理、印刷流程、印刷字体、编排输出等知识,是平面设计与印刷结合的交叉知识点的学习。
2印刷工艺知识点的渗透
根据自己在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任教情况,现总结如下相关印刷工艺知识点要随着软件的讲解一同讲授给学生。
2.1理论知识的学习
主要介绍印刷种类及其原理,以平版印刷为主、印刷纸张的种类克度及其特征、印刷流程及相关工艺,RGB模式与CMYK模式的区别。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包括图片、PPT、视频,对印刷工作原理与流程较抽象的知识点用模拟视频或生产现场拍摄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了解分色制版 到印刷成品的全过程,以避免理论知识点学习的枯燥与乏味。RGB与CMYK模式的区别运用更要重点讲解,以避免实际工作中由于模式选择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课后,可以让同学们到网上自行寻找关于印刷流程与制版的相关解释与讲解视频,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基础。
2.2几个操作知识点的重点讲解
(1)分辨率的正确设置。分辨率的设置不能太随意,目的不同,分辨率的大小也不同。单位面积内包含的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文件占用空间也就越大,对电脑配置的要求越高。要让学生知道72像素/英寸(ppi)的分辨率是系统默认的,72和96的分辨率用于电脑显示时使用,如果是制作图书封面、画册等进行商业印刷的彩色图像分辨率应更高,达到300ppi。区别如下:画册:普通的300-350像素/英寸(ppi)。高档的要达400像素/英寸(ppi)杂志:彩色的300像素/英寸(ppi)、时尚类350像素/英寸(ppi)黑白的200-250像素/英寸(ppi)报纸:80-150像素/英寸(ppi)喷绘:40像素/英寸(ppi)教师要讲清楚为什么时尚类杂志的分辨率要达到350像素,而喷绘的分辨率40像素就可以,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讲授要通过演示图片示例给同学们比对,然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些印刷平面的视觉效果,这样学生才会对分辨率掌握其真正的含义。
(2)正确设置文件尺寸、出血位。对于出血位这个概念,估计很多学生是没有听到过的。教师在讲解何为出血位概念的同时,可以通过图片演示,先出示一个做了出血设置,再出示一个没有做出血设置的不同图片,然后做切割比较看最后效果如何。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教师也可以现场示范,如做一个设计尺寸宽度为100mm*高度为80mm的宣传画,由于要留出血位,最后的成品尺寸为106mm*86mm。如果没有留出血,切钢刀时就可能出现白边,导致印刷错误而造成经济损失。
(3)警惕四色文字的陷阱。当文字在Photoshop中被存储为JPG、TIFF格式时,将会被栅格化,变为图像,不仅无法再次编辑,而且会降低文字的品质。如果较小的文字包含了多种颜色,很容易套印(指多色印刷时要求各色版图案印刷时重叠套准)不准而导致文字模糊。在设计过程中同学们经常随意选择一个自认为的黑色作为黑色,这是导致四色黑文字的最常用的原因。演示错误的做法:在工具箱中单击一黑色为前景色,选择文字工具输入“HELLO”。打开通道调板,可以看到,在青、洋红、黄、黑四个通道中都有相应的颜色信息,说明该文字是四色文字,如果是较小的文字,很容易发生套印不准。单击“拾色器”可以看到,Photoshop默认的黑色是一个四色的黑,数值为“C=64,M=53,Y=51,K=97”所以在制作印刷品时,设定颜色要慎用随意选择的黑色,演示正确的做法:在拾色器颜色调板下输入CMYK数值来确定颜色。单色黑的颜色数值为:C=0,M=0,Y=0,K=100。在青、洋红、黄三个通道中没有颜色信息,只有黑色通道有信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小文字带来的印刷事故,如图2所示。图2如果文字字号小于6号字,建议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矢量软件编辑,然后转换为曲线保存以备使用。
(4)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Photoshop中常见的输出格式很多,根据排版物的要求不同,图片存储的格式也是有差异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凡设计的作品都要使用PSD格式进行存储,因为这种格式可以保存图层、通道、蒙版,方便过后调整和修改。然后为了方便携带和打开,如果需要无损压缩,减小图片大小的同时不破坏图片的质量,又便于应用程序之间和计算机平台之间图像数据交换可以选择LZW压缩的TIFF作为存储格式。如果需要文件小些,存储快,方便拷贝,可以选择压缩比率最高的JPEG格式进行存储,但它不适合高档印刷品的印刷保存。BMP格式是无损压缩,但不支持CMYK模式,无法用于印刷。以上知识讲解之后,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来制作尝试,可以让学生制作名片。让学生要注意与印刷相关知识点的设置,如名片的尺寸大小、出血位、色彩模式的选择、字体字号的选择、基本的排版常识等。在交上来的作业中,教师要重点讲评知识点运用得当以及不得当的地方,区别比较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是哪里出现问题,以便于学生及时认识不足、改正不足。学生在顺利学完前面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设计作业中选出较好且有意义的作业投入实际印刷。如有机会去印刷厂参与分色制版、晒版、印刷、最后出成品的全过程更好。有了亲历亲为,亲眼目睹制作过程,相信学生不仅会感到喜悦,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
3总结与反思
(1)平面设计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印刷工艺知识点很多,不止上述,仅仅通过课堂传授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实践道路上不断总结积累。
(2)教授Photoshop或其他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师首先提高自己对印刷工艺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拓宽知识层面,增长实际经验,才能在教学中传递知识给学生,做到运用自如。
关键词:平面设计专业;改革;教学探索
面对我国设计教育当前的形势,平面设计专业应以整体、客观、发展的理念,立足于国内经济、地域经济及艺术院校的教学规律,从设计资源、设计生态、设计能力等方面出发,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是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使平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服务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并以能否适应社会服务岗位的设计素质要求、专业课设置能否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能否顺利实施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等因素来确定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之路。其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现实意义。
一、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主要课程介绍
1.设计构成主要内容: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上,通过实例训练进一步提高设计技巧和方法。能力:掌握设计构成的技法。
2.计算机平面设计主要内容:在学习设计软件的基础上,掌握Photoshop、Coreldaw、PageMaker等操作方法。能力:熟练掌握设计软件技术。
3.广告设计主要内容:广告设计概论、广告设计创意、广告文字编排、图形创意表现、广告文案策划等。能力:掌握各类广告设计创意、制作。
4.包装设计主要内容:包装设计基本知识、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材料及工艺、中外包装设计作品欣赏。能力:掌握包装设计创意制作。
5.书籍装帧设计主要内容:书籍的封面、版式与插图设计编排、装饰材料与印刷工艺等。能力:胜任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的工作。
6.VI设计主要内容:对企业品牌VI设计中的要素、构成、技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对所需图文信息、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进行创意的设计训练及实际的应用。能力:完成专业核心任务,获得综合专业能力推广宣传工作。
二、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课程质量课程是对一定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培养过程,包括课堂专业知识讲授、课外自学、创意设计、实训制作及专业考试等环节,课程的质量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
2.课程原则专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学生参与优先,技术教育与考证相结合。另外,注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综合的培养及传授。
3.课堂文化大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建议,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弊端。实际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着更多的、更深的意义。现在提出的“课堂文化”,就是指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其它相关信息和教育,也就是说课堂文化有时比专业知识授课本身更重要。
4.课程衔接一方面是指一个课程的各项环节顺序安排,另方面是指课程中的讲授、课程设计、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何安排得最佳。由于平面设计专业每门课的性质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讲课前特别要做好准备和安排。
5.课程细节是指不仅注重课程的目标,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各个细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市场调查、创意构思、讨论、设计制作、表达自我设计意念和意见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设立创造学、广告学、美学、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讲座等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养。
6. 课程形式将课堂上课桌围绕着一圈或摆成设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生提出相互独立的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讨论,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7.课堂记录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把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其中包括讲课计划、重点难关、采用方式、作品分析、点评以及学生考勤和成绩登录、接受课外指导、考试分析等等,等课程结束后交相关部门存储信息,并随时接受上一级部门的检查。
三、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的提出,有利于科学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实现发展。
1.就业方向面向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报纸、杂志、出版社、图片社等;电视台、视频制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品牌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2.专业能力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具备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两方面:第一,公共素质方面有政治理论表现、身体素质、信息交流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等;第二,专业核心能力方面有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视觉传达设计和网页设计、创意制作的能力;包装设计与VI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等。
3.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构成、设计软件的应用、图形创意、手绘和绘画技法、摄影摄像技术等;第二阶段,标志和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面编排设计、设计软件技巧运用、网页设计技术等;第三阶段,印刷技术及工艺、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第四阶段,包装造型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此外还包括和权威认证机构合作,推出职业培训证书体系,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国际设计师等相关设计师证书。
论文关键词:印刷工程印后加工技术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印后加工技术》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印刷工程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该课程整体知识理论布局的基础上,认真探究提高《印后加工技术》课程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分析了课程的特点,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印后加工技术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了印后加工技术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功能性与操作性共存的综合特点。因此,探索并采用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1印后加工技术课程的特点,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
印后加工技术是一门工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理联系工艺,使学生对印后加工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在印后加工技术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印刷技术中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内容融人到课程中。建立适应现代印刷本科教育的合理的印后加工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紧密结合前沿技术,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做好该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衔接。尝试将实验课程建设成为演示、验证和实际操作三种类型实验模块,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教师的一些科研成果融人课堂教学中。为此,要制定较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内容反映学科新发展的教学大纲,并能依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适时修订。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合理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印后加工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功能性与操作性共存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必须重点考虑这些因素:既可以深化理论教学,为学生奠定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强化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性,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印后加工技术课程所设置的基本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运用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总结,根据课程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1)启发式教学。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求解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书籍裁切这一工艺时,简装书和精装书都可需要,但由于涉及的工艺安排不同,裁切在简装书和精装书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课程的内容安排是先讲授简装书的裁切工艺,在后续课程中讲到精装书的裁切工艺时,就要启发学生简装书的裁切与此处的裁切有何不同?为何这样处理?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给学生以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行案例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发现、分析、处置、解决面对的具体问题。案例教学的具体功能表现为:一是案例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最佳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从课堂到社会的距离,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实践”锤炼的机会;二是案例教学能够深化学生知识理论体系的获得。适宜的案例可以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在获得逼真“实感”乐趣的同时,可以透过现象探寻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二是案例教学可以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具。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进而有的放矢地将其与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融为一体,进行模拟“演练”,获得“理论指导实践”的特殊体验。
(3)现场教学与模拟教学。采用部分现场教学的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适当地选择一些章节内容,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结合设备具体讲解,让学生动手从实践中学习,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学习热情。此外,模拟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录像和模拟仿真工作过程等,使学生对印后加工的工艺流程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弥补因到生产现场实践可能遇到的“知识节点”难以全面展现等实际问题。
3利用多种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讲授、板书,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采用的方式是黑板加粉笔的形式,这种教学信息量较少,不能满足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些课程内容用语言和粉笔很难表述清楚,且学生实践知识薄弱,造成了难于理解,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教学手段也必须进行改革,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也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板书、实物、多媒体教学软件三位一体的方法,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取长补短,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教学效果,深化了学生对印后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
4结语
关键词: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韩伟(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GJXHB21111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27-02
项目化课程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化课程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把课程教学从以理论讲解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以项目引领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把课程从以学科体系的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将课程从以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教学顺序按照项目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展开,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打破了原有知识的结构顺序。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被动听讲转变成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标准从以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准。
装潢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品为中介,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在“包装设计”课程中依据项目化教学特点实施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加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生产的无缝对接。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包装设计”课程学习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或仿真项目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等形式,分阶段予以点评和讲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达到学生对职业技能逐步掌握和熟练的目的。
1.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目标
“包装设计”课程是装潢设计专业岗位技能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针对包装设计岗位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教学中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并结合企业设计生产流程,利用校内一体化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课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训练和培养。
知识目标:学生要了解包装的分类、包装的起源与发展及包装的功能等基础知识;了解包装设计市场调研的内容,并能够进行准确的设计定位;掌握包装造型、文字、图形、色彩、编排形式以及材料等构成要素的应用;掌握包装设计的制版技术;掌握系列包装的设计形式;了解与掌握包装的印刷流程与印刷技术。
专业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包装纸盒结构的知识,设计包装纸盒造型;能对旧包装进行改良设计制作;能设计制作系列式包装作品;能结合印前技术知识,熟练操作电脑软件,制作包装设计作品;能辨别包装设计作品的优劣,具有时尚意识;能对设计作品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并进行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
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学生能进行市场调研并搜集相关素材;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表达;能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客观的评定事物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2.构建“三大项目、五大任务、十大单元”课程整体框架
“包装设计”项目化课程中的关键是项目设计。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是课程项目化的重中之重。首先必须进行深入地市场调研,结合岗位能力的需求设计项目,并通过具体任务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所选项目,必须轮廓清晰,且工作内容典型,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结合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的特点,构建了“三大项目、五大任务、十大单元”。“三大项目”,即纸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商品包装改良设计项目、商品系列包装设计项目;“五大任务”,即牙膏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任务、礼品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任务、三颗针牙膏包装制作任务、商品包装改良设计任务、食品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系列包装设计任务;“十大单元”,即牙膏包装纸盒结构设计学习单元、牙膏包装纸盒结构成品制作学习单元、礼品包装纸盒结构设计学习单元、礼品包装纸盒结构成品制作学习单元、三颗针牙膏包装展开图制作学习单元、三颗针牙膏包装效果图制作学习单元、商品包装改良设计创意简报学习单元、商品包装改良设计学习单元、商品市场调研报告学习单元、商品系列包装设计学习单元。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形式,由易到难逐渐递进把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任务中,完成教学全过程。
“包装设计”课程项目设计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模拟项目。由教师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遵循职业教育培训的每个阶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由浅入深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例如:纸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和商品包装改良设计项目,由教师模仿企业真实项目环节和流程设计项目类型,学生自己确定选题,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另一种是企业真实项目。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使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商品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在课程教学中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林都”食用菌压缩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和小蜜蜂花粉片系列包装设计项目,通过真实或仿真的项目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学习和完成工作内容,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行为,以及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等能力。随着项目所承载的知识点的逐渐递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实施成果的最终评价由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以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实施项目化教学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项目任务承载知识点,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内容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完整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边学、边做,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任务布置与分析市场调研与资料搜集知识点讲解与技术支持制作与实施展示与评价。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不分先后,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必须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装潢设计专业搭建了多媒体教室、平面设计实训室和丝网印刷工艺实训室等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其中多媒体教室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绘制包装设计作品草图的教学场所。平面设计实训室占地面积55平方米,液晶屏电脑40台,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学生可以在此完成包装设计作品的电脑制图阶段。通过本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平面设计工作的流程,通过实验过程的项目引领,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丝网印刷工艺实训室是完成包装设计作品成品制作的实践教学场所,丝网印刷实训室配备成套丝网印刷设备,包括制网机、紫外线晒网机、多功能丝网印刷机等。能够提供丝网印刷工艺拓稿、制网、涂抹感光胶、感光胶干燥、晒版、冲网、印刷、脱胶所有工艺流程所需的一切必需品和设备。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企业真实项目
学校在“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如引进了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山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的“林都”食用菌压缩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学生设计了野生猴头蘑、野生榛蘑、野生黑木耳等产品的系列包装设计作品,获得了企业的好评,部分作品被企业采纳。引进了牡丹江小蜜蜂集团的小蜜蜂花粉片系列包装设计项目,企业采纳了部分学生的设计作品,并参与了教学全过程,提供了市场调研场所、设计资料并参与了课程考评,课程考评过程中,在被采纳的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由企业提供奖金和奖品,企业专家亲自颁奖,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校企深度融合,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校内建立了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哈尔滨鑫文阳印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孜闻传视企业形象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大鳄广告有限公司、哈尔滨格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哈尔滨传承和谐品牌设计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深入包装设计印刷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两个结合”的教学模式
1.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包装设计”课程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包装设计作品的设计;二是包装设计作品的制作。在艺术设计领域教学中一直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但由于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制约,很少有课程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的自身努力,“包装设计”课程真正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依托校内一体化教学平台,完成了制作,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2.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Pagemaker 高职教育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育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基本思路是在课程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课题,并为学生设计一个或多个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开展学知识、练技术、查资料、搞设计、加工制作、检测成果。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本门课程特点
Pagemaker课程是高职院校印刷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以计算机为硬件载体、软件操作为主,所以要求学生即要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软件的简单应用,而更重要的是达到熟练使用Pagemaker软件进行印前版面设计和排版的能力。
(二)高职学生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其接受书本知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要差一些。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为明显,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动力很强,而对枯燥的内容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可操作性的知识,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在《pagemaker》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被大家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项目的选取尤为重要。可以说这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之所在。
(2)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作用。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作为引路人,要积极指导和引导学生,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条件限制。从选题、创作、设计都让学生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权,教师更不能越越殂代疱。教师的作用是监控学生整个设计过程,引领学生能创作、愿创作、会创作。
(3)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作品的亮点所在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除了教师的评价外,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力求于在创作过程中教与学融为一体。项目教学法通常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企业调研、设计项目、制作作品、总结评价等五个基本步骤。
(1)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在设计项目前,要具备一定的操作Pagemaker软件的能力,否则舍本逐末。教师要简单的给学生简单讲解一下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己熟悉该软件使用。学完该软件后,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技术要求:了解Pagemaker的工作界面(包括菜单、工具面板、控制面板、浮动面板)和基本操作;学会文本和文字的基本操作;学会段落排式的定义和使用;学会图像的处理及操作;学会图形和图文框的使用,并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转化;学会颜色的使用方法;了解Pagemaker的增效工具使用;掌握Pagemaker中表格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知道整体出版物编排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包装合订、页码等的使用技巧。
(2)企业调研。企业调研是项目教学法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企业调研教师才知道企业使用该软件的频率、企业设计创作对象、设计的要求等。教师针对Pagemaker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知识技能去印刷厂或者广告公司去企业调研,通过调研教师才能在项目教学法中确定合适的选题、素材或题目。例如我在给学生设计文字和文本的项目中,我首先去广告公司、报社等出版单位去调研名片的制作、书籍的制作、报纸的制作并收集一些纸质的样张,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即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会知识,又不会因项目太简单而枯燥无味。
(3)设计项目。设计项目是项目教学法最为关键的一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趣味性。项目的选取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尽可能的贴近课程中的知识点、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和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所授受。
以Pagemaker中表格的应用设计项目为例,我选取让学生创作个人求职简历。该项目能被大多数同学所接受,并且之后毕业时也会使用。项目制作过程中,使用到了Pagemaker中所讲授的表格的创建、调整、美化等基本知识点。通过制作个人简历,巩固复习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亲自体验了的Pagemaker软件的使用价值
(4)制作作品。制作作品是由学生根据所设计的项目,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使用Pagemaker软件创作成电子文稿。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发挥主体创造作用,教师给予现场的技术指导,使学生明确项目创作的目标。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向教师请教,老师应该给予提示和指导,但不给出具体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项目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摸索总结出实践经验。
(5)项目的评价。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作品给予正确、适当、客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亮点在哪里、哪些地方欠缺,使学生知道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选用图片时,一定要选择清晰度高的大图片;整个版面要注意文字和图片的搭配;颜色的搭配等。
三、应用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Pagemaker》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而学生是主体。因此,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指导学生选题。选题不宜过大或过小,即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训练,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项目。项目在选题过程中,要选一些趣味性强、有价值性、可操作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
(2)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不是对学生放任自由,而是对学生整个创作过程进行监控。老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关乎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反映教学成效的衡量标准之一。构建评价体系时,要明确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手段、评价结果分析、改进措施等。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是一种进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必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愉快过程。
参考文献:
[1]开浩.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1).
[2]林康权.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2011,(9).
[3]都飞.“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教法研究,2012,(13).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即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教学中应注意介绍科学发展历史中国内外主要科学成就,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古代化学发明与创造。如火药发明、印刷技术、造纸术、“湿法冶金”、制作陶器……等等。现代有结晶牛胰岛素合成、“候氏制碱法”及我国丰富化学资源。国家强大正需要同学们去努力,去开发。这些都是很好爱国主义教材,它能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奋斗。化学本身性质变化规律就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运动观的好题材。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变、白磷自燃等都是破除迷信观念、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好例子。
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是一种动力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知识的情感和意志往往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比单纯地追求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订阅《科学画报》、《国外科技动态》等高新技术成果刊物,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各领域的新进展、新趋势,如美国“探路者”登上火星过程,每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学家的成就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向他招手,产生向上拼搏攀登科学高峰的欲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执着的进取精神与博大的胸怀。
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卫生习惯以及掌握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科学方法。化学家们许多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百折不挠的实例,是这种心理素质的很好例子。如介绍元素周期表、苯结构由来等,使学生认识科学上进步的,道路是多么曲折。
通过对身边同学比较,分析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会发现不是智力因素。智商一般同学相差不大,不会影响学习质量,主要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只要有信心,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学过来,就自然会有兴趣。如化学奠基人——道尔顿出身贫穷家庭,刻苦自学,不断实验,在探索中建立了伟大学说——原子论。
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发展智力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如摩尔的引入设问:物质由什么构成?有多少个?如何把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科学家引入一个“物质的量”其标准为每摩尔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如铜锌原电池实验改为:锌与锌在稀H2SO4中、锌与铜在稀H2SO4中、锌与碳在稀H2SO中、锌与碳在酒精中,从而得出原电池构成三个条件。这样学生听起来有兴趣,思维活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组成、性质、结构等都是由实验确定的。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的各种能力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充分运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尊重事实和老老实实的作风,不仅是思想品质问题,也是科学精神、文化素质的基本特征和体现。要教育学生诚实,不说假话、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科学真理。拉瓦锚摆脱了传统的错误理论束缚,尊重事实,尊重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关系,对实验作了科学分析和判断,创立了燃烧的“氧化说”,了“燃素说”,使化学前进了一步。
四、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选修课、课外活动等,将化学知识和化学科技活动相结合,开阔视野,有利于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1.化学讲座:能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丰富化学学习内容。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保、化妆晶、候德榜与氨碱法等。
2.组织外出参观:社会调查是加强化学与生活联系重要形式,如参观化工厂、水泥厂、农场及科研单位,请有关人员在参观时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化学竞赛:以各种形式对学生分类辅导,定期举办校化学知识竞赛、智力竞赛;以年级为单位采用抢答、必答、抽签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色彩;企业色彩;色彩营销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表现要素,即色相、明度、彩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它是区别一种物质色彩的名称,如:红、黄、蓝等及相互混调的色彩(如:红+黄=橙,蓝+红=紫等)。明度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度,在无彩色上由白到灰至黑的整个过程都是明度,所以低明度色彩是指阴暗的颜色,高明度色彩是指明亮的颜色。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或饱和度,色彩越强则纯度越高。从理论上色彩可分为无色彩(白、灰、黑)与有色彩(红、橙、黄、绿)两大类别。根据人类的心理和视觉判断,色彩有冷暖之分,可分为三个类别:暖色系(红、橙、黄),冷色系(蓝、绿、蓝紫),中性色系(绿、紫、赤紫、 黄绿等)。
二、企业色彩的选择设计
色彩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企业形象色彩识别和产品包装色彩美化两个方面。虽然色彩是依附于各种形体的,但是色彩比形体对人更具有吸引力。色彩在视觉表现中是最敏感的因素,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根据有关的试验表明:人们所获信息的80%是从视觉得来的,但人们在看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形体感觉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多么迅速、深刻、持久。[1]产品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品牌竞争,而品牌与品牌在质量与功能上往往不分高低,最终企业与企业、产品与产品的比试往往是“功夫在品外”。色彩可以使产品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变化,也是改变产品面貌的最为直接和成本最低的方法,使人不断产生新的感觉,从而呈现出空前的、受欢迎的好产品。通过协调性、系统性、统一性的色彩体系,企业能快速地带来品牌效益,并通过色彩流行趋势与多元化色彩匹配成的企业产品,将锁定消费者的视线,使消费群对于统一、全面的色彩识别系统产生完全的信赖感和认同感。这就是色彩的力量、色彩的价值。[2]
企业应如何在设计、生产、宣传和销售产品时巧妙地运用色彩来为企业服务呢?从色彩心理的审美角度分析,色彩在视觉上容易使产品形象增强感染力,能强有力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色彩还有一种使人增强识别记忆力的作用,色彩能起到帮助识别商品并增强记忆的作用,而且还有引起回忆的价值,成为顾客下次选择某商品的重要依据;色彩的特征比形状设计更为令人深刻难忘,因此,要突出商品的个性,就必须通过独特的色彩来强化形象冲击力。在消费者中,产品的色彩与形状同样受到特别注意。一些机能优异,但外貌笨拙、色彩陈旧的产品受到冷落。而那些外观优美又实用的产品却颇受消费者喜爱。如孩子们喜爱的各种儿童玩具,若色调鲜艳、明快,对比强烈而统一协调,宝宝们一见就会笑逐颜开、爱不释手;反之,若将玩具设计成灰暗冷清的色调,就会被孩子们冷落。可见,色彩对于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色彩的选配要与产品本身的功能、使用范围、环境相适合。各种产品都有自身的特性、功效,对色彩的要求也多有不同。从共性角度看,食品强调清洁卫生,与食品相关的电冰箱、电饭锅、切向机、厨房用具大多要用象征清洁的白色等色;地毯、机械设备的设计强调安定稳重感,一般采用较深的暗色。
一提到企业色彩形象就不得不提到企业的标准色。标准色是象征经营理念或产品特性的指定颜色,是标志、标准字体及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在企业信息传递的整体色彩计划中,标准色是企业形象系统战略之一,具有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感情魅力。企业标准色具有科学化、差别化、系统化的特点。因此,进行任何设计活动和开发作业,必须根据各种特征,发挥色彩的传达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制订一套开发作业的程序,以便规划活动的顺利进行。
1.企业标准色的设定。根据企业经营理念或产品的内容特质,选择适合表现其突出概念和关键语的色彩。其中尤其要以表现企业的安定性、信赖感、成长性、生产技术性、商品的优异性为前提,达到通过色彩,间接的表现和塑造企业形象的目的。为扩大企业之间差异性,选择与众不同的色彩,以期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其中,应该以使用频率最高的传播媒体或视觉符号为标准,使其充分表现这一特定的色彩,造成条件反射的效果。为了能使企业的标准色能准确的再现而又方便管理,应该尽量选择理想的印刷技术,合理的分色制版方法,使之达到与标准色统一化的色彩。另外,避免选用特殊色彩,或多色印刷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制作成本。标准色的设定,可由上述三个方面来择取其一,或者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色彩。
2.企业标准色的结构设定。①单色标准色。指企业只指定一个颜色作为企业的标准色。单色标准色具有集中、强烈的视觉效果,方便传播,容易记忆,是最常见的企业标准色形式。②复合标准色。许多企业采用两种以上的色彩搭配,来追求色彩的组合效果。复合标准色不仅能增强色彩的韵律和美感,而且还能更好的传达企业的有关信息。③多色系统标准色。多色系统标准色,一般选择一个色彩为企业的标准色,再配以多个辅助色彩。其主次或主辅关系是为了表达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各自的身份和关系;或者表示企业内部的各个事业部门或品牌、产品的分类。通过色彩系统化条件下的差别性,产生独特的识别特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标准色结构,应该根据企业的文化传统、历史、形象战略、经营理念等因素来定。基本的原则应该是,突出企业风格,体现企业的性质、宗旨和经营方针;通过制造差别,展示企业的独特个性;与消费者心理相吻合;迎合国际化的潮流。
3.标准色设计理念。标准色设计尽可能单纯、明快,以最少的色彩表现最多的含意,达到精确快速地传达企业信息的目的。标准色设计应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合于该企业形象的色彩,表现企业的生产技术性和产品的内容实质。突出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标准色设计应适合消费心理。
4.标准色设计的步骤。标准色的开发设计,应该与标志、标准字的设计密切配合,将设计工作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目标顾客、营销策略和形象战略等基础之上。五个步骤简要说明如下:①确定企业理念。标准色的设计要以表现企业理念作为设计目标,这是标准色设计的基本指导方针。②拟定企业形象。本阶段是根据企业色彩的调查分析结果及形象战略的需要,来设定与企业理念相对应的表现概念,以创造企业形象。③色彩设计。依据色彩形象尺度将企业形象的概念与色彩形象做一客观、合理的表现概念的定位,以确定色彩的选择、颜色的搭配和配色调和的美感。④色彩管理。色彩设计决定之后,还需要制作用色规范和色彩传达过程的管理规范。同时,还要监督企业标准色彩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⑤反馈发展。指色彩设计出成果后,还需要追踪考察设计成效,将信息反馈资料作为再设计时的参考。企业经过专门设计选定的某种特定色彩或一组色彩系统,运用于该企业所有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体中,并通过这种色彩所制造的知觉刺激与心理反应,突出该企业的经营理念或产品的内容特质,这种特定的色彩称为企业的标准色或企业的色彩形象。当今著名的企业都在充分发掘企业色彩形象的价值。[3]
三、企业色彩的商业化运用
其实,色彩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已经引起很多商家的重视。比如,营销专家早就提出过,在商业上,色彩是第一卖点。在商品展览柜中,如果你的商品一眼没能给顾客以美的吸引,那一定是你没把商品的颜色搭配好,哪怕商品质量再好,也会削弱它们的风采。色彩是一把打开消费者心灵的钥匙。好的色彩不仅可以向消费者传达商品的信息,而且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现在色彩营销战略已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重视,商家们都认识到了色彩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功效。产品色彩应用要想成功,还要根据对不同地域、文化、民俗及产品功能、市场定位等因素详细调查后综合来确定。比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都有各自所喜欢的色彩。美国人较偏爱黄色,因此美国的商品常用黄色作为主色调,比如美国的柯达相纸包装采用黄色,麦当劳采用的是金黄色,美国的电话号码簿采用的是黄色,简称黄页。而日本人则更喜欢淡雅的色彩,显示出日本人是一个喜爱清洁、清爽、淡漠的色彩感觉。运用色彩营销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中国产品色彩应该向丰富性、时尚性和个性化、系列化发展。
恰当应用色彩达到营销目的,一般有这样几步:首先,要进行消费的色彩调查,明确你的目标顾客,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如咖啡馆、茶座以年轻人、情侣为主要消费者,他们追求浪漫、时尚,所以环境装饰以淡紫色为主、服务人员的服饰、产品包装、购物袋等也配以恰当的色彩。其次,在设定的商品形象和色彩形象基础上,展开销售计划,要能给顾客以深刻的印象,其成功运作要借助于商品本身的包装、宣传资料、说明书、商品陈列等色彩形象策略。最后,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资料,掌握什么东西最好卖和为什么好卖两个要点,验证色彩营销策略,同时建立商务信息资料系统,利用色彩营销积累的资料,更有效地为色彩营销策略提供帮助。如果我们坚持实施科学的色彩管理,精心选择企业色彩,做好企业色彩的形象推广,就能够合理的用色彩的物质功能创造出优美和有秩序企业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张洪德,等.色彩设计搭配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1-52.
1.最新科学技术,例如基因、纳米等。
2.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
3.科学与技术,科学精神及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注意热点事件所反应的科技知识及本学科的其他主要基本知识。
经典例题透析
例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
A.铜
B.铁
C.银
D.铅
【解析】答案为A。
相关链接: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土了较大型的青铜器。
中国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铜器还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纹多为线条的兽面纹。1939年在安阳市出土的礼器“司母戊鼎”是殷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商王为其母铸造的,重达875kg,高133cm,横长110cm,宽78cm。经检测,铜占8411%,锡占1164%,铅占279%,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取代,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的新途径,这一方法以我国为最早,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
在现代,铜仍旧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铜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居金属中的第二位,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铜和铁、锰、铝、硼、锌、钴等元素都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糖、淀粉、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酶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铜在生命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人体中有30多种蛋白质和酶含有铜元素,现已知铜的最重要生理功能是人血清中的铜蓝蛋白,它有催化铁的生理代谢过程功能。铜还可以提高白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力,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铜虽然是生命攸关的元素,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例2.电话的发明者是()。
A.摩尔
B.爱迪生
C.贝尔
D.法拉第
【解析】答案为C。
例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解析】答案为C。
例4.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氟利昂
C.一氧化二氮
D.臭氧
【解析】答案为A。
相关链接: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以下几种恶果: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实战演习
1.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其叶子都比较小,而根却极深,其原因主要是()。
A.沙漠中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叶小是为了减少蒸发,根深利于吸收水分
B.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品种都是那种叶小根深的
C.叶小有利减少日晒面积,不会被晒死
D.根深不会被风吹倒
2.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电子商务正在悄然兴起,但差不多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在亏损,这主要原因是因为()。
A.顾客太少,没有人上网购物
B.初期投资巨大,短期难以实现盈利
C.商品过于便宜,低于成本
D.税务负担沉重,增加了成本
3.在冰箱产业中,无氟冰箱似乎正成为主流产品,厂家纷纷上马无氟冰箱生产线,消费者对无氟冰箱也很青睐,其主要原因是()。
A.无氟冰箱的功能更先进
B.无氟冰箱的技术含量高
C.由于氟对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我国的公众与产业界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D.生产无氟冰箱比较低,因而销售价值也比较低
4.冬天人们用煤炉取暖,而且窗户紧闭时有时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原因是()。
A.煤燃烧用去了大部公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人窒息
B.由于各种原因,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阻止人的血液与氧的结合
C.煤炭中会含有少量的硫等矿物质,其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有剧毒
D.有些人对煤燃烧后的气体过敏
5.近几年,电信业对电话等通信费用不断下调,这样做的原因是()。
A.电信行为为人民利益着想
B.电信部门在中国有巨大垄断利益,这种不合理现象招致全国范围的不满,同时通信费用下调幅度不足危及其自身利益和地位
C.电信业属国家所有
D.中外合资合作的结果
6.在晴朗的夜晚,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我们可能发现星星在“眨眼睛”,星星为会什么会眨眼睛呢?()
A.星星在不同时刻释放的能量不同
B.亮度不同的星星的光线相互影响的结果
C.人们的眼睛要不停的眨,所以看起来星星是在眨眼睛了
D.星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折射的结果
7.走路或坐在车上时,不适合看书,是因为()。
A.车太拥挤,不方便看书
B.因为不断震动,对眼睛的刺激较大,不利于眼睛
C.车内太暗,看不清字
D.走路的时候应该听音乐,而不是看书
8.在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却面临着气候方面的危机——“温室效应”,这种“温室效应”的最终原因是()。
A.人类大量砍伐树木
B.工业生产当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层中
C.全球的植被面积的减少
D.人口的增多
9.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化学中的()现象。
A.焰色反应
B.自燃
C.潮解
D.熔化
10.目前环境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对能源的利用引起的,这主要是()。
A.化石资源利用
B.煤炭资源利用
C.电磁能利用
D.核裂变能利用
11.人们在谈到计算机的时候,往往要谈到计算机的386、486或586,那么X86到底代表什么呢?简单的说,它代表着计算机的()。
A.主机板
B.硬盘
C.内存
D.CPU(中央处理器)
12.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一起构成现代化的光电子印刷技术,从而彻底取代了铅字手工排版的是()。
A.打字机
B.计算机
C.激光照排机
D.激光印刷机
13.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
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采集者退散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14.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用了3.5个小时,而从乌鲁木齐返航北京时,飞行速度不变,却只需要3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高空西风的影响
D.飞行线路的影响
15.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通俗拍手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关键词:美术作品;欣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22-02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课,使学生从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之美、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使学生从欣赏认识中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掌握运用语言、汉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而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形式,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充分发挥美术欣赏的优势。
一、美术欣赏的方式
由于现代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强调发展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加上教科书印刷技术的提高,目前美术课本中美术欣赏的内容尽可能挑选有代表性的世界名作,体现出教材的审美价值。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分为专题美术欣赏、随堂美术欣赏和参观欣赏三种方式。
1.专题美术欣赏是利用整节课时,围绕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美术种类进行全面的介绍、赏析、使学生较系统、较深入地了解有关这一美术类别作品的特点、相关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2.随堂美术欣赏。随堂美术欣赏,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环环相扣。随堂欣赏课流程:首先,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确定教学重难点;最后,选择随堂欣赏的作品,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感悟欣赏。上好一节随堂欣赏课实为不易。所以随堂欣赏有效与否,对一节课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随堂欣赏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包括:实物、图片、文字、影像的欣赏内容。这些内容对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参观美术欣赏。参观欣赏是组织学生参观美展、博物馆,或参观城市建筑,依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可组织不同的参观点。有的重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的重在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等等。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目前参观欣赏仅在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
那么,欣赏课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握应用的时机与尺度。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实施:
1.比较法。将实物照片与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发现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等表现方法的应用。将写实与非写实作品进行比较,启发开阔学生思路。通过比较同一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作品欣赏后,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比如,达・芬奇所绘制具有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与达达主义画派代表画家杜尚的《长胡子的蒙娜丽莎》,两幅作品通过教师引导比较,让学生区分理解两者的异同。
2.归类法。将所欣赏的内容归类出示,让学生自己找寻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清明上河图》与《簪花仕女图》同列之下总感觉没什么联系,可其实两幅作品都说明了美术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信息的载体。诚如我们从《清明河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宋代的社会风俗、建筑制式、贸易的方式等。同样也可以从《簪花仕女图》中看到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某个侧面,通过服装、发式进而体会其生活方式、社会时尚和审美趣味。
3.电教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从不同角度选用不同作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对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的解读,可利用phtoshop软件来分析画家的这一经典名作。具体可以将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的面部进行分解,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块面,再用PPT课件中的动画动态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们较为轻松地理解毕加索作品的构成规律,既而读懂立体绘画,这种直观的演示胜过语言的多种描述。
二、美术欣赏的教学
1.教学设计。一节美术欣赏课中有许多美术作品,而课程的时间有限,只能有所侧重地去选择、分析作品,可围绕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构图等进行分析。围绕作品的题材进行赏析。平铺直叙地逐一分析既不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也不受学生欢迎。因此需要找出一个欣赏的侧重点,并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同样是美术欣赏教材,可以有所侧重或侧重于一个画种的发展演变史,如中国画欣赏中可以结合中国画由人物到山水到花鸟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突出分析某一流派的某几个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如突出介绍后印象主义的塞尚、高更、凡高三位艺术家,而简述其前后的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或着重介绍某一国家某一时代最有造诣的几位人物画家,而简述其他静物、风景画家等。所以,教师要整体地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中各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一节课的中心,是贯穿于一节课的灵魂和主线。重点内容往往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掌握了重点,这节课就算成功了。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
(1)课前认真备课、抓教材重点。美术欣赏课不像美术常识课那样强调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更富有情感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为此,美术教师要能很好地掌握美术史的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也需要深入地钻研教师参考用书、熟悉教材,找出课中的要点。同时还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在上课前应先“吃透教材”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抓住教材重点,使知识系统化。再“吃透学生”,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发展水平,有了课前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提供有力的条件。(2)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课堂中学生一眼看到,所以就能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例如: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课的知识点为例,从课程中提炼出最关键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①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②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③欣赏古代绘画与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一般说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也要按照教学目标的四个领域来设计,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创造性目标和情感目标。以一节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课为例,这样来设定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主要特点。(2)选择一件你喜爱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可以从课本中或其他地方选择绘画或雕塑作品),写出从形式、内容以及文化层面等方面的赏析短文。(3)通过学习后,谈谈对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成就的感想。这三条教学目标全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四个领域。其中都包含了美术欣赏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而对美术作品的全面欣赏并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同时体现出创造性目标和情感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中国古代艺术欣赏,又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该课中最为深刻而崇高的情感目标。
4.教学创新。传统教学冠以“贴标签”牵强的说教方法并不是高明的教学手段。同时也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代学生喜欢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希望在愉悦中接受知识。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除了欣赏教学之外,如果还能加以让学生动动手,画一画、做一做、参加集体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大胆地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利于培养创造力。
三、美术欣赏的问题
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欣赏,对教师来说是赏析。因此,美术作品欣赏课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系列的审美活动,其中,作为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阶段。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需要教师的介绍和分析。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尝试分析。
2.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情感。欣赏美术作品始终伴随着欣赏者的情感,教师的讲述会不由自主地带有个人的感彩,会影响左右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不要对作品作过多的评述,更不能带有太浓重的情感色彩,而应该比较客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和分析,通过讨论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
3.教师要设计好一系列问题。欣赏美术作品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去补充、丰富作品的内涵。为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教师根据所欣赏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事先设计好一系列有趣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讲授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学会欣赏。
4.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生自身观赏、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或评价。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绝对不要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无统一的标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学生会慢慢懂得作品真正的内涵。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通过以上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实践,认识到: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时也不能成为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同时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知,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水平,尽我所能地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最新科学技术,例如基因、纳米等。
2.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
3.科学与技术,科学精神及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注意热点事件所反应的科技知识及本学科的其他主要基本知识。
经典例题透析
例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
A.铜
B.铁
C.银
D.铅
【解析】答案为A。
相关链接: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土了较大型的青铜器。
中国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铜器还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纹多为线条的兽面纹。1939年在安阳市出土的礼器“司母戊鼎”是殷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商王为其母铸造的,重达875kg,高133cm,横长110cm,宽78cm。经检测,铜占8411%,锡占1164%,铅占279%,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取代,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的新途径,这一方法以我国为最早,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
在现代,铜仍旧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铜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居金属中的第二位,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铜和铁、锰、铝、硼、锌、钴等元素都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糖、淀粉、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酶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铜在生命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人体中有30多种蛋白质和酶含有铜元素,现已知铜的最重要生理功能是人血清中的铜蓝蛋白,它有催化铁的生理代谢过程功能。铜还可以提高白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力,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铜虽然是生命攸关的元素,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例2.电话的发明者是()。
A.摩尔
B.爱迪生
C.贝尔
D.法拉第
【解析】答案为C。
例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解析】答案为C。
例4.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氟利昂
C.一氧化二氮
D.臭氧
【解析】答案为A。
相关链接: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以下几种恶果: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实战演习
1.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其叶子都比较小,而根却极深,其原因主要是()。
A.沙漠中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叶小是为了减少蒸发,根深利于吸收水分
B.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品种都是那种叶小根深的
C.叶小有利减少日晒面积,不会被晒死
D.根深不会被风吹倒
2.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电子商务正在悄然兴起,但差不多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在亏损,这主要原因是因为()。
A.顾客太少,没有人上网购物
B.初期投资巨大,短期难以实现盈利
C.商品过于便宜,低于成本
D.税务负担沉重,增加了成本
3.在冰箱产业中,无氟冰箱似乎正成为主流产品,厂家纷纷上马无氟冰箱生产线,消费者对无氟冰箱也很青睐,其主要原因是()。
A.无氟冰箱的功能更先进
B.无氟冰箱的技术含量高
C.由于氟对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我国的公众与产业界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D.生产无氟冰箱比较低,因而销售价值也比较低
4.冬天人们用煤炉取暖,而且窗户紧闭时有时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原因是()。
A.煤燃烧用去了大部公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人窒息
B.由于各种原因,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阻止人的血液与氧的结合
C.煤炭中会含有少量的硫等矿物质,其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有剧毒
D.有些人对煤燃烧后的气体过敏
5.近几年,电信业对电话等通信费用不断下调,这样做的原因是()。
A.电信行为为人民利益着想
B.电信部门在中国有巨大垄断利益,这种不合理现象招致全国范围的不满,同时通信费用下调幅度不足危及其自身利益和地位
C.电信业属国家所有
D.中外合资合作的结果
6.在晴朗的夜晚,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我们可能发现星星在“眨眼睛”,星星为会什么会眨眼睛呢?()
A.星星在不同时刻释放的能量不同
B.亮度不同的星星的光线相互影响的结果
C.人们的眼睛要不停的眨,所以看起来星星是在眨眼睛了
D.星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折射的结果
7.走路或坐在车上时,不适合看书,是因为()。
A.车太拥挤,不方便看书
B.因为不断震动,对眼睛的刺激较大,不利于眼睛
C.车内太暗,看不清字
D.走路的时候应该听音乐,而不是看书
8.在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却面临着气候方面的危机——“温室效应”,这种“温室效应”的最终原因是()。
A.人类大量砍伐树木
B.工业生产当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层中
C.全球的植被面积的减少
D.人口的增多
9.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化学中的()现象。
A.焰色反应
B.自燃
C.潮解
D.熔化
10.目前环境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对能源的利用引起的,这主要是()。
A.化石资源利用
B.煤炭资源利用
C.电磁能利用
D.核裂变能利用
11.人们在谈到计算机的时候,往往要谈到计算机的386、486或586,那么X86到底代表什么呢?简单的说,它代表着计算机的()。
A.主机板
B.硬盘
C.内存
D.CPU(中央处理器)
12.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一起构成现代化的光电子印刷技术,从而彻底取代了铅字手工排版的是()。
A.打字机
B.计算机
C.激光照排机
D.激光印刷机
13.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
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采集者退散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14.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用了3.5个小时,而从乌鲁木齐返航北京时,飞行速度不变,却只需要3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高空西风的影响
D.飞行线路的影响
15.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通俗拍手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16.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顿
17.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绿色革命”的含义是()。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产量
B.抓好育苗,培育新品种
C.改造沙漠,营造人工牧场
D.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
18.我国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计划是()。
A.“火炬”计划
B.“星火”计划
C.“863”计划
D.“信息”计划来源:考试大
19.在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中,被称之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明是()。
A.工厂制度的建立
B.以纺织机为代表的工具的革新
C.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D.机床的发明和应用
20.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
A.细胞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信息的获取、传递技术
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1.月球表面之所以没有空气主要是因为()。
A.月球离地球太远,越是高空的位置空气越稀薄
B.月球体积小,其引力不足以吸引住太空中的气体
C.月球上温度太低,空气都以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
D.月球上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用不着空气
22.航天飞机以很高的速度绕地球飞行,宇航员能够离开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行走而不被甩掉的原因是()。
A.宇航员用一根绳子与航天飞机相连
B.这种传闻是错误的,人不可能在太空行走
C.他们身上都背着一个火箭助推器,使他们的速度与航天飞机同步
D.太空中没有阻力,他们在太空中仍然保持着与航天飞机相同的速度
23.炎热的夏季使人难以忍受,年轻的王龙躲进有空调的小汽车里过夜,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时,他已死在车里多时,经法医解剖,排除了王龙因疾病死亡的可能和被人谋杀的可能。那么王龙是怎么死的()
A.汽车里缺氧而死
B.温度调得太低冻死
C.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D.不能确定
24.把带有水分的钢片,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拿开,钢片上会有一层蓝色的光,这是因为()。
A.火苗是蓝色的
B.铁和水在高温下发生化合,生成蓝色的四氧化三铁
C.人的视觉在钢片加热后产生错觉
D.火光照耀下的铁片上的蓝色特别显眼
25.“月有阴晴圆缺”,用科学的观点看待这件事,原因是()。
A.人有悲欢离合
B.地球绕太阳转动,月球绕地球转动,两者转速不一样,出现偏角,使地球掩住了月球的一部分
C.地球绕月球转动偏角不同
D.太阳光照射不均匀
26.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形成是因为()。
A.太阳光太强
B.南极太冷
C.人类活动中排放大量氟化合物的缘故
D.空气中二氧化碳太多,形成温室效应
27.出海远行的船,在视线中最后消失的是船的桅杆,既然水是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A.船越走越远,人的眼看不清楚
B.船下沉了
C.海平面并不是平的,它和地球表面是平行的,是一个平滑的球面
D.是类似于海市蜃楼的一种错觉
28.因为坚持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的科学家是()。
A.哥伦布
B.布鲁诺
C.伽利略
D.达尔文
29.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D.火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30.本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蓝色革命”新构想,其含义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向蓝色海洋乃至内陆水域索取人们所需要的众多的优质水产品。提出蓝色革命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31.纳米是一种()。
A.水稻的一种
B.长度单位
C.粒子
D.时间单位
32.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正午时分
B.午时2时前后
C.上午8.9点钟
D.日落之时
33.计算机的运算采用()。
A.十进位制
B.八进位制
C.二进位制
D.六十进位制
34.当炉火快要熄灭时,往里面撤一把盐,火将变旺起来,其原因是()。
A.盐里的水分能燃烧
B.盐能助燃
C.盐能燃烧;
D.盐里的水分助燃
参考答案
1.A2.B3.C4.B5.B6.D7.B8.B9.B10.A
关键字:德国;职业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年
德国是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享誉盛名。其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完善,形式多样,效率较高。经职业教育培育的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支柱”。职业基础教育年(Berufsgrundbildungsjahr)①是德国职业学校教育的第一年,其任务明确、定位合理、课程设置广泛、授课形式灵活,为学生未来的专业深造与职场就业奠定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对因技术升级、产业革新可能导致的职业变化有较强、较快的适应能力。在目前我国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产业革新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对德国职业基础教育年的研究,能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指导下的我国职业教育有借鉴意义。
一、历史轨迹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最初萌芽可追溯至19世纪初的进修学校。1816年北德意志联邦颁布工商条例,规定18岁以下的学徒必须接受进修学校教育,培养读、写、算等文化能力,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肇始于此。进修学校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发展成为在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场所。1919年《魏玛宪法》第145条规定了普及进修学校义务教育至18岁的原则。1920年,德国全国学校大会将进修学校定名为“职业学校”。[1]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政府把职业学校作为法定的义务教育场所。
1958年起,德国在各州开始试设一年制职业基础学校,社会各界反映良好。1969年8月14日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第一年作了法律上的阐述:学制一年,属三年职业义务教育中的第一年,称为“职业基础教育年”。这是“职业基础教育年”第一次正式见诸法律条文。
进入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关于职业基础教育政策与理论方面的大讨论,教育界、工商界都普遍意识到要加强职业基础教育。1970年,联邦和各州共同委任的德国教育审议会制定了《教育结构计划》,就德国教育发展提出了“四个目标”、“七个建议”,其中第六条建议就是“在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后的第十一学级设职业基础教育年”。[2]1973年以后,德国又陆续颁布了《教育总体计划》、《联邦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要点》以及《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这三个对后来德国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政策法规。其中《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1978年5月19日,德国政府通过修正协议,正式在全国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同年,德国政府规定给已完成九年或十年义务教育的青年以全日制职业基础训练。职业基础教育年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
二、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办学特色
(一)入学条件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招生对象是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入学资格作了规定:所有离开普通教育学校、中学教育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十年级毕业生。也就是说在学制系统的第十一年强制实施职业基础教育。依此规定,在德国,任何离开普通教育的毕业生都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职业教育,在第十一年强制实施职业基础教育,这一规定既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实现了无缝衔接,又为受教育者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任务与定位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就是要教给学习者共通的基本职业技能,为以后从事多样的职业活动打好基础。它介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被赋予了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之间的“连接”功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专业职业教育作铺垫。
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在德国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对此表述为:“职业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应该视为为进一步实施的职业专业教育打下宽广基础的阶段,向受教育者传授尽可能广泛的职业活动领域所共同具有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行为方式,从而为从事多样的职业活动做准备”。[3]这一表述在德国职业教育史上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职业基础教育。
(三)课程设置
《教育体系结构计划》中关于职业基础教育的设想是:“职业教育应该为通向更高水平(层次)的不同的专业化的道路打下宽广的专业与文化教育的基础”,[4]基于这种构想,职业基础教育年的课程设置广泛。入读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学习分属13个职业领域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课程,即经济与管理、金工技术、电工学、建筑技术、木工技术、纺织技术与服装加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印刷技术、裱糊技术和房间布置、保健、营养与家政、农业等,共涉及220门职业。各职业领域的课程分为三个方面:(1)普通课,包括德语、社会学、体育、宗教;(2)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3)选修课。目的是在各职业领域中,介绍一个宽广的、具亲缘关系的、职业共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判断能力,并加深普通教育,为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打好共同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使学习者具有职业上的应变能力和适应不断提高的、训练职业的专业要求。[5]为他们进一步选择和接受各种专业职业教育作好准备,打好基础。
(四)授课形式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别强调实践活动,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基本功,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每个学生不但都要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习训练。职业基础教育年通常由全时制职业学校②或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元制”形式来完成。实施学校与企业协作式职业基础教育的学校,采用部分时间制教学,每周教学2天,其余时间则接受企业培训。
职业基础教育年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它对培育“口径宽”、“基础厚”的职业工人是大有裨益的。虽然职业教育基础年的某些授课内容,也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部门生产要求不断变化,目前出现了职前培训跟不上要求的问题,这也是整个德国职业教育目前所处的困境。德国职业教育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弥补,如在职业教育中增设普通教育课程内容。总体而言,职业基础教育年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将因其课程设置的相对广泛,任务与定位明确,确定职业培训的“关键性素养”(Schlussequalifikation),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因技术升级、产业革新对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必将继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欢迎。
三、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几点评价
职业基础教育年作为德国三年职业义务教育的第一年,为学生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观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与定位、课程设置与授课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优势所在:
(一)通过实施职业基础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未来的就业体系的需要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可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传授职业中的“关键性因素”,培训各种职业共通的“核心技能”,避免过早的专业化,确保在未来的职场上,从业人员的通用能力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内容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职业基础教育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取的方式方法。
(二)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职业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特别是在技术升级、产业革新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不同技术相互交织在一起,经过职业基础教育年培训的学生,在完成三年职业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无需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教育与培训,就可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因职业结构的变动而造成的工种变化,企业也可缩短对职业工人的培训时间,从而有效降低培训成本,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社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三)秉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职业基础教育年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职业基础教育年接受教育,每个学生不但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习训练,在实际操作技术方面,都比较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能从根本上杜绝理论脱离实践,如“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现象的发生。经过职业基础教育年培训的学生,在三年职业义务教育结束后,无需再经过长时间的熟悉业务过程,就可直接作为一个熟练工人或技术工人参加工作。
(四)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因所学内容广泛,不但能独立胜任工作,而且可以成为多面手“德国的机器操作员和其他车间工人承担的任务,要比他们的英国同行广泛得多,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质量标准,并且能一以贯之。”[6]即使可能因一时某一工种人才饱和,也可在其他领域谋得一职,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职业基础教育年的课程设置可使离开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签订合同的机会。[7]
(五)职业基础教育年有助于学生为将要进行的专业职业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做好实践准备职业基础教育年不是中等教育的“死胡同”,它属于三年职业义务教育中的第一年,处于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二阶段。“它确实为教育水平较低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可以使这些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并且为他们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提供了条件。”[8]学生在职业基础教育年所学的内容相对浅显,但涉及面广,这为日后的“专、精、尖”专业职业教育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比较而言,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急功近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学的内容、技能,往往囿于某一工种或职业,针对性太强。而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盛行的“订单”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受到技术升级、产业革新的冲击,其求职领域将大受限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职教课程理念,“多工种,职业群”的非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基础教育年中的可取之处,必将有助于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注释:
①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职业预备教育年”或“职业基础学年”.
②在德国,凡整周(星期日除外)全天安排课的学校称为全日制学校;凡一周仅有一两天上课的学校称为部分时间制学校;凡整周仅在下午一两点以前安排上课的学校称为全时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1.
[2]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32.
[3][4]徐涵.德国关于职业基础教育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的讨论[J].职教论坛,2004(2)上:63,64.
[5]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30.
[6]T·胡森.教育大百科全书(第4卷)[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32,833.
关键字:德国;职业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年
德国是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享誉盛名。其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完善,形式多样,效率较高。经职业教育培育的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支柱”。职业基础教育年(Berufsgrundbildungsjahr)①是德国职业学校教育的第一年,其任务明确、定位合理、课程设置广泛、授课形式灵活,为学生未来的专业深造与职场就业奠定厚实的基础, 并使学生对因技术升级、产业革新可能导致的职业变化有较强、较快的适应能力。在目前我国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产业革新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对德国职业基础教育年的研究,能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办学方针指导下的我国职业教育有借鉴意义。
一、历史轨迹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最初萌芽可追溯至19 世纪初的进修学校。1816 年北德意志联邦颁布工商条例,规定18 岁以下的学徒必须接受进修学校教育,培养读、写、算等文化能力,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肇始于此。进修学校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逐渐发展成为在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场所。1919 年《魏玛宪法》第145 条规定了普及进修学校义务教育至18 岁的原则。1920 年,德国全国学校大会将进修学校定名为“职业学校”。[1]1949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 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政府把职业学校作为法定的义务教育场所。
1958 年起, 德国在各州开始试设一年制职业基础学校,社会各界反映良好。1969 年8 月14 日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第一年作了法律上的阐述:学制一年,属三年职业义务教育中的第一年,称为“职业基础教育年”。这是“职业基础教育年”第一次正式见诸法律条文。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 德国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关于职业基础教育政策与理论方面的大讨论,教育界、工商界都普遍意识到要加强职业基础教育。1970 年,联邦和各州共同委任的德国教育审议会制定了《教育结构计划》,就德国教育发展提出了“四个目标”、“七个建议”,其中第六条建议就是“在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后的第十一学级设职业基础教育年”。[2]1973 年以后,德国又陆续颁布了《教育总体计划》、《联邦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要点》以及《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这三个对后来德国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政策法规。其中《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1978 年5 月19 日,德国政府通过修正协议,正式在全国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同年,德国政府规定给已完成九年或十年义务教育的青年以全日制职业基础训练。职业基础教育年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
二、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办学特色
(一)入学条件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招生对象是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入学资格作了规定:所有离开普通教育学校、中学教育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十年级毕业生。也就是说在学制系统的第十一年强制实施职业基础教育。依此规定,在德国,任何离开普通教育的毕业生都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职业教育,在第十一年强制实施职业基础教育,这一规定既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实现了无缝衔接,又为受教育者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任务与定位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就是要教给学习者共通的基本职业技能,为以后从事多样的职业活动打好基础。它介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被赋予了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之间的“连接”功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专业职业教育作铺垫。
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在德国1969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对此表述为:“职业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应该视为为进一步实施的职业专业教育打下宽广基础的阶段,向受教育者传授尽可能广泛的职业活动领域所共同具有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行为方式,从而为从事多样的职业活动做准备”。[3]这一表述在德国职业教育史上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职业基础教育。[ LunWenDataCom]
(三)课程设置
《教育体系结构计划》中关于职业基础教育的设想是:“职业教育应该为通向更高水平(层次)的不同的专业化的道路打下宽广的专业与文化教育的基础”,[4]基于这种构想,职业基础教育年的课程设置广泛。入读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学习分属13 个职业领域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课程, 即经济与管理、金工技术、电工学、建筑技术、木工技术、纺织技术与服装加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印刷技术、裱糊技术和房间布置、保健、营养与家政、农业等,共涉及220 门职业。各职业领域的课程分为三个方面:(1)普通课,包括德语、社会学、体育、宗教;(2)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3)选修课。目的是在各职业领域中,介绍一个宽广的、具亲缘关系的、职业共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判断能力,并加深普通教育, 为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打好共同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使学习者具有职业上的应变能力和适应不断提高的、训练职业的专业要求。[5]为他们进一步选择和接受各种专业职业教育作好准备,打好基础。
(四)授课形式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别强调实践活动,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基本功,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每个学生不但都要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习训练。职业基础教育年通常由全时制职业学校②或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元制”形式来完成。实施学校与企业协作式职业基础教育的学校,采用部分时间制教学,每周教学2 天,其余时间则接受企业培训。
职业基础教育年近200 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它对培育“口径宽”、“基础厚”的职业工人是大有裨益的。虽然职业教育基础年的某些授课内容,也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企业部门生产要求不断变化,目前出现了职前培训跟不上要求的问题,这也是整个德国职业教育目前所处的困境。德国职业教育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弥补,如在职业教育中增设普通教育课程内容。总体而言,职业基础教育年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将因其课程设置的相对广泛,任务与定位明确,确定职业培训的“关键性素养”(Schlussequalifikation),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因技术升级、产业革新对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必将继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欢迎。
三、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几点评价
职业基础教育年作为德国三年职业义务教育的第一年,为学生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观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与定位、课程设置与授课形式, 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优势所在:
(一)通过实施职业基础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未来的就业体系的需要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可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传授职业中的“关键性因素”,培训各种职业共通的“核心技能”,避免过早的专业化,确保在未来的职场上, 从业人员的通用能力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内容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职业基础教育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取的方式方法。
(二)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职业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特别是在技术升级、产业革新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不同技术相互交织在一起,经过职业基础教育年培训的学生,在完成三年职业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无需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教育与培训,就可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因职业结构的变动而造成的工种变化,企业也可缩短对职业工人的培训时间,从而有效降低培训成本,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社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三)秉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职业基础教育年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职业基础教育年接受教育,每个学生不但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习训练,在实际操作技术方面,都比较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能从根本上杜绝理论脱离实践,如“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现象的发生。经过职业基础教育年培训的学生,在三年职业义务教育结束后,无需再经过长时间的熟悉业务过程,就可直接作为一个熟练工人或技术工人参加工作。
(四)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因所学内容广泛,不但能独立胜任工作,而且可以成为多面手“德国的机器操作员和其他车间工人承担的任务,要比他们的英国同行广泛得多,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质量标准,并且能一以贯之。”[6]即使可能因一时某一工种人才饱和,也可在其他领域谋得一职,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职业基础教育年的课程设置可使离开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签订合同的机会。[7]
(五)职业基础教育年有助于学生为将要进行的专业职业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做好实践准备职业基础教育年不是中等教育的“死胡同”,它属于三年职业义务教育中的第一年,处于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二阶段。“它确实为教育水平较低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可以使这些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并且为他们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提供了条件。”[8]学生在职业基础教育年所学的内容相对浅显,但涉及面广,这为日后的“专、精、尖”专业职业教育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比较而言, 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急功近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学的内容、技能,往往囿于某一工种或职业,针对性太强。而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盛行的“订单”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受到技术升级、产业革新的冲击,其求职领域将大受限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02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职教课程理念,“多工种,职业群”的非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基础教育年中的可取之处,必将有助于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论/文/网 LunWenData/Com]
注释:
①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职业预备教育年”或“职业基础学年”.
②在德国,凡整周(星期日除外)全天安排课的学校称为全日制学校; 凡一周仅有一两天上课的学校称为部分时间制学校; 凡整周仅在下午一两点以前安排上课的学校称为全时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1.
[2]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32.
[3][4]徐涵.德国关于职业基础教育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的讨论[J].职教论坛,2004(2)上:63,64.
[5]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30.
[6]T·胡森.教育大百科全书(第4 卷)[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