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

可持续土地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9: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可持续土地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可持续土地管理

篇1

关键词:土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现状 战略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9-01

土地作为人类从事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规划都是为了更好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来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讲,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能否做到可持续管理制度的确立和有关部门的认真落实管理工作就成为当前对土地可持续管理中的关键。

1 目前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面临的问题

(1)没有落实健全的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最近才被提及,本来土地可持续管理制度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目前社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所以该项政策的落实一直没有具体付诸行动。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大,且可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加上各地区土地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使用的需要情况有不相同,所以国家关于统一的土地可持续管理制度的制定比较复杂。

(2)相关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的指定人员对我国土地现状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土地的评估不能充分考虑到全方面,所以导致制定出来的相关政策制度也是比较片面,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实际性,实际管理工作落实中也不能做到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

(3)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落实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工作,而且在管理工作中,由于其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导致在管理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找出解决对策,也导致了土地的可持续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土地的可持续管理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目前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和分布不均匀,所以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就比较麻烦,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来完善各级管理工作,少了财政支持,对于土地可持续发展来说就没了力量源泉。

2 促进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对策

(1)土地管理部门加快建立健全的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中应全面覆盖到土地的分配和转让、经营使用标准、相关土地审批程序以及我国土地城乡规划不同等方面。制度是指导实践的标准,所以,要合理分析我国土地使用现状,找出土地现状的原因,根据我国土地的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使用规划,结合不同区域土地实际情况,在原有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的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使各区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具体管理工作中分工明确,实行工作责任到人的制度,对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标准指数做定期考核,对业绩不合格的管理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增加他们的危机感,促使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来加强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

(2)提高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水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落实也不能达到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最终目标。所以在对管理人员选拔时应严格按照管理素质标准要求,并不断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在管理工作前期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中应该注意到的事项的预测和解决突发问题的对策策划,在工作后及时对工作做出总结,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下一步改进方法的规划,并提交给上级部门存档。

(3)管理中应该做到将土地信息系统和土地开发利用系统统一起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土地的使用和规划现状统一到比较直接感受到的层面,便于对土地的使用情况做统一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对所涉及的各个事项的分析,对工作中的不足能及时纠正,对下一步工作开展具有借鉴作用。并且通过数据智能留档,掌握最近几年土地使用的演变,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做好可持续土地长远管理规划。

(4)肯定可持续土地管理对我国土地发展的积极作用,财政部门为此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切管理工作只有在财政支持下才能有效开展,所以可持续土地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土地管理标准制定出土地管理支出费用,按照程序向财政部门递交财政支出申请,财政支出也应该做好土地管理中各项工作的经费的审核,给予财政支持,并做好财政费用支出监督,为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 结语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所以对土地的使用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人类社会和土地使用的和谐。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土地可持续管理制度还没有健全,管理水平比较低,具体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所以不能有效做到保护我国土地资源和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在工作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切实落实每项管理工作,使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真正能够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土地管理;管理战略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资源,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土地占有面积较少,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战略作为土地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扩大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及提升土地管理工作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土地可持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有效的提升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资源环境也处于稳定的形势下,各方面都开始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恶化还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目标,在可持续发展中,土地资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维系着国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安全。陆地上自然资源需要依附于土地进行生存,一旦土地利用缺乏合理性,不仅会对土地资源自身带来较大的破坏,还会影响到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会对部分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土地会出现严重退化现象,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的生态灾难,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土地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资产,不仅其自身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会产生更高的经济附加值。因此,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有效的发挥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加快推进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实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措施

(一)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在当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中,需要采取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及行业等多种综合性手段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有效保证,确保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真正实现。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工作中,主要采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用途管理及土地市场调节等三种基本手段。其中首先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提前土地资源管理配置和科学配置的节点,通过全面评估和科学对土地资源进行预测,并利用动态管理、常态监测及有效预警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设计,确保土地规划设计的多角度、多目标及动态性。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耕地及农业用地的配置和用途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效的保证耕地的数量,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还需要充分的借助于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土地资源优化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在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数据和信息给予有效的支持,从而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做好土地调查、评价、监测和统计工作,通过土地调查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基础数据的准确掌握,特别是要做好了土地覆盖和土地变更的调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确保更好的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需要在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土地评价工作,特别是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中的土地适宜性进行开展评价,这不仅能够为集约利用土地提供重要的支撑,而且还能够为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强化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监测工作,做好土地日常统计工作,实时对土地数据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为土地各项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推进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而且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土地信息的利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为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加快创新的力度,特别是需要在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过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土地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对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可持续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调查评价的技术集成等方面的课题要进行重点研究,加快各种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有效应用,这不仅有利于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的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土地资源呈现出更为紧张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是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手段及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强化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有效的解决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伟丽.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53.

篇3

关键词: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观;辩证分析

前言

土地作为人类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开发利用模式。但土地作为一种相对固定且有限的自然资源,需要人类社会结合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开发。而所谓的土地整理指的是在不去额外开发新的土地资源的条件下,根据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规划,获得最大效益[1]。本文主要从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发展观之间的关系、推进可持续性土地整理的具体措施等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1土地整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于土地的利用贯穿整个人类的发展史。特别是在农业时代及农业时代之前,人类对于土地是极度依赖的,人类历史上关于部落或民族的扩张正好印证了土地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到了工业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始出现对于土地的紧张情况,人类的进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诉求使得自然资源在加速的缩减,这就逐渐导致了诸如荒漠化、泥石流、森林锐减、生物减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人类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更多的地区开始思考对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成为国家社会一直思考的话题,因此,如何在不扩大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议程。

1.2土地整理的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这种土地的可持续不仅是说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及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将后代对于土地的需求考虑进内,不至于当代人的土地利用对后代人造成威胁。这种土地的可持续其实就是通过土地的整理进行实现,土地整理的初衷就是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这种对于土地的整理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历史的长河里,土地整理的生命力正在于其发挥的独特价值,通过土地的整理利用来协调国民甚至外来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利益,最终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1.3落实土地整理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土地整理是将可持续发展观落实到土地领域的实际行动,而土地的整理也能够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提供服务。从历史上封建帝国推行的井田制,到建国后中国政府推行的“承包责任制”等等,这些措施也是国家在不同时期结合当时的国情推出来的。土地整理最重要的两点内含是,一是调整土地关系,二是组织土地的利用[2]。土地整理方面的内容有耕地利用调整、水利开发、居住地建设、废地开发、土地变更、道路建设等等方面,关于土地的整理涉及到农村及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必须将土地整理落实到实际。

2推进可持续性土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2.1制定有利于土地整理的政策法规

土地的有效整理离不开国家政策举措的实施,这种政策法规的制定同时也是对国家土地整理的一种规范和保护。因此,需要在政策制定上结合国家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土地管制体制,积极鼓励企业等加入到土地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当中,特别是对于土地进行合理的整理后生成的收益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处理。通过国家和个人之间的有效协商和按规则行事,最终保障投入者都能获得收益。

2.2实行土地管理的产业化模式

土地的整理产业化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再生产,另一种是扩大化再生产,前者是维持性再生产,即通过一些保护性措施确保土地的可再生;后者是一种提升性的,即通过一定的模式及治理使得土地质量得以提高,确保土地的利用程度得到最大化。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产业化模式主要有市场化管理模式、政府和企业联合管理模式、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企业实际运作模式等三大类[3]。这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因此需要实现主体管理的多元化,通过拓展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实现土地管理的产业化、效益化。

2.3建立具备专业素养的土地管理团队

土地的管理和规划对于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这就需要一支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队伍进行具体的操作落实,这也是土地管理高效益的前提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及策划人员的建设,通过定期的学习培训来加强队伍的综合素养能力。同时也需要定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土地管理经验,通过不同地区成功案例的借鉴,再结合本地的实际进行创新发展,最终能够建立可行的管理模式。因此,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建设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郑志林.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现代测绘,2011,34(4):40-42.

篇4

关键词:国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与自然生态有非常直接、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把自然对象按照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利用,使得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国有土地资源,在国有土地使用过程中,不能只单单追求土地生态平衡保护,要紧紧把握国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质,才能真正实现国有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一、维持国有土地健康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国有土地健康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决定整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与破坏都和人类日益扩大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社会对自然生态的作用表现为,通过土地政策、制度及土地价值观等影响经济活动,再通过经济活动影响自然。经济是可持续利用中的核心和主体决定因素。因此,土地保护应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的土地利用基础之上,维持土地健康是土地保护的目标是人地关系共荣的表现,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前提,而土地保护又要在土地利用过程的基础上得到实现,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那么在土地保护的社会实践中,有必要引入土地健康这一概念,以替代传统的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作为土地保护的目标。

(2)把土地健康确定为土地保护的目标,其对土地保护的实践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维持土地自身正常新陈代谢,保证土地自身恢复能力为核心,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不能为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所束缚,而应把土地自身恢复能力的限度(自然生态阀限)作为限制人们土地利用行为的标准。

(3)通过土地健康标准的制定,可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诊断。当某些指标超出健康标准时候,就说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行为破坏了土地健康,应予以制止和改进。对各项土地状况变化的定量描述,从而提高了对土地利用行为监督检查的可操作性。

(4)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带动了农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经济的发展又为村镇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加快建设投入,形成了村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滚动发展的势头。健康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去检查土地保护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了土地保护效果检查的客观性。

(5)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替代传统的用地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土地用途划分,确定各个地块或地段的基本用途,然后制定具体利用细则,依法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我国土地保护立法体系现状的完善对土地保护法律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拓展土地保护的范围,加强地方土地保护立法,完善土地保护相关法律,加强对土地污染的防治,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开发复垦制度。

二、国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

我们要对国有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开发,尽最大可能的取消重复建设,减少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把国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引入土地保护之中,作为土地保护的行动准则明确了土地保护的内在实质也指明了土地保护的努力方向,而且为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行为提出了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制定各种土地类型的健康指标内容、标准,只有明确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内容、标准之后,才能真正发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土地保护中的应有作用。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旨在通过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在观念上改变传统的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的土地保护概念,进而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1)加强对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大力发展宣传土地生态教育,使各地区在土地可承载的范围内指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土地资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因此严格控制我国人口增长是解决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同时要全面提高全民的国土意识以及综合文化素质,让每个人都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2)大力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要时刻按照《土地法》执法,严禁土地资源滥用,充分做好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做长远规划。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提地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力,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能转换,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更好更完善的程序保障。

(3)将强农业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林、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主要途径就是中低产田改造每种中低产田的改造都需要水利工程的投入,加强商品粮、优质等基地的建设,方便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可以有效地应付各种意外困难。

(4)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建设。通过现有的技术条件拟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规划,通过项目建设来改善宏观生态环境,从而对土地沙化有效防治,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干旱地区土地生产力。

篇5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思考对策

1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现实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方面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快速发展,经济工业化、农村城市化,造成了我国的土地资源遭到大肆的开发与使用,并且对于土地的使用也存在着浪费现象,土地使用率极低,进而造成那一段时间的土地资源消耗巨大,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周转不灵。关于提地资源的实际开发区规划的问题提上,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就比如征地补偿费用没有及时到位,进而导致了一些矛盾开始出现。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同样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是逐步增高,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情况下,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据,通过多种方面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规模以及使用量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土地资源平白浪费的情况出现,市土地资源的使用率提高,使社会的高效和谐发展得以促进。我国的农村地区,土地的使用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以至于土地资源受到极大的浪费。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一个地不同得现实状况市行政区的土地分配方案,使农村的土地的使用更加的科学合理。在未来,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发展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却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其却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重视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以及合理利用,对于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办法进行优化调整,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2为了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提出的应对措施

2.1为了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提高,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

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切入,对于农业用地的整体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规划,以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使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得以不断的优化与完整,使徒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群众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人民群众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出现误区,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及开发带来积极性的影响。

2.2对土地制度进行深化规格,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加强管理

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土地观念里政策,当然,必须要以国家和中央的政策以及方针为参考依据,将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每一处,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得以强化,用本质上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预防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出现。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使自身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科学化的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程中国,必须以环境、人口以及资源作为绝对依据标准,对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的土地资源分配必须要合理化,科学化。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具有全局意识与观念,需要以国家的政策以及方针的要求作为工作重点,以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规划,并且将相关政策积极落实,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发展。严格预防工作的形式化,制定出覆盖全面包含广泛的合理化得规划方案。使工作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高校的解决,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国家的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并且积极创新与开辟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的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方案。在这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构造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持。详细来说应当加强每一寸土地的使用率,将土地不断的循环利用,做到不浪费一寸一厘,将各项相关的政策实际落实,是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促进,让人与土地互助互利,促进社会的各项水平高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浩.灌云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2]赵静.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尾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3]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3.

[4]陈红宇.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资源供需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

篇6

关键词: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62-02

1 概 述

自从我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发展对土地提出了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激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县城边界不断外扩,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增加,但县城内部同时存在严重的土地浪费、粗放式利用的现象,土地利用不集约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县域经济和范围占我国的经济总量比例较大,县域土地粗放利用直接地导致我国整体土地的不集约利用。因此,亟需开展有关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高效利用的研究,在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2.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李嘉图。整体而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

第二,强化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学评估土地产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效率;

第三,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的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已有研究认为,土地节约集约区别于粗放式开发模式,其以单位面积内产出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通过调整投入产出,有效地控制土地利用规模,逐步提升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同时也改善土地资源的使用能力。

因此可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体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从广义上看,指的是通过规划和分类布局,实现区域内部最优的土地利用配置,通过创新管理,提升水平,盘活土地,提高利用率。从狭义上看,就是指单位面积内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产出。

2.2 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按照这一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所掌握的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统筹的规划,明确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进行整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短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2.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剩余价值都来源于土地。对于县域发展而言,土地资源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条件,尤其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对于要想获得更好发展的地区,就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改变单纯依靠人力投入、消耗能源、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方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加值、增加工业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效益,与此同时,这种增长方式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不谋而合。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开展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不断提高土地投入,严格保护耕地数量,不断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保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密不可分。也只有保护将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好、开发好,才能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耦合协调的关系。

土地是支撑各项经济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将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目标,要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统一和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此外,土地可持续发展与土地集约发展有不同之处,首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求以高效效率、集约用地为基本利用方式,促进土地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点是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期保护,所以必须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要求从区域的具体情况出发,开展科学、合理的调研,科学统筹规划现有的发展资源,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践行区域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和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静态的含义,它关注某一阶段,它的目标是短期内的土地利用效率。但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长期的发展和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说,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而土地节约利用并不能代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

3 协调县域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土地统一规划,优化用地布局

根据公共利益理论,干预市场、对企业进行监管是对市场失灵的调控,这一理论的前提假定是政府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改善社会福利,并假定政府管理者只追求这目标。因此,据此理论而言,县级政府对土地市场进行的监管是对公共需要的一种反应,它大体上都包含这样的前提,即政府干预与监管是针对私人行为和其他商业利益集团的公共行政政策,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政策,最终目的是控制市场失灵行为,纠正违背公共利益的行为。

在县域范围内,为维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协调,政府应该充分全面的发挥政府的强制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在管控进入、协调价格、保障服务质量、违法违规治理措施及制度相应的规定方面加强管理,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对土地市场及土地利用、保护、开发机制等作出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3.2 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市场遵循着同样的价值规律,并且以价值的评判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规律,对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市场开发进行调节。土地市场上,受限于供求关系,土地使用者需要根据自身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出计算土地使用者利用土地资源的分摊成本,一般情况下,土地拥有者会根据市场平均价值作为标准、并且结合土地地理位置等属性计算得到土地价格。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分摊成本与所用者的提出的土地价格运用价格杠杆在价值的上下波动,土地使用者不会选择超出自身实际经营所得和利润的土地,并且会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土地所有者不会选择明显低于土地成本的交易行为,并且会最大化自身收益。这就最终导致土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不断地较量,最终在价值、供求、竞争规律的互相作用下,促成一种最合理的而且符合两者最大利益化的交易价格。

为此,县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土地绿色信贷,在融资渠道间接地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应该给予优惠性的低利率;对于浪费土地资源的企业要供应惩罚性高的利率,并且限制贷款额度。

在直接融资渠道方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行股票时,证券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针对两高企业的具体对策,如果企业保护土地措施不合理、执行标准不严格的企业要加大对其融资上市和再融资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反之,还要提供行之有效的便利。

3.3 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县级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控机制,建立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高效执法体系,发挥监管作用,主动提高服务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要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职能和权力区间,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统一的协调,全面做好具体的统筹安排。在明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监督管理责任的同时,彻底打破分割状态,不断理顺关系,建立统一的沟通协调体制机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法律和具体的监督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另外,监督还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外部力量可以有效监督政府管理部门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土地管理部门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执行相关法律、依法行政执法,开展各种有效途径,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处理群众根据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提出的违法违规案件,对申请人提请的申诉、控告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审议和批复,自觉主动的接受群众监督。对政府部门的内部监督,要求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合合法的程序开展行政管理活动、进行行政行为,全方位地监督政府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法律赋予的相关职权,科学合理履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 财经大学,2015.

[2] 刘文俭,张传翔.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 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6,(5).

篇7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管理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土地资源实施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日益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也日趋科学化和合理化,但现实中土地资源被浪费的现象还依然非常严重。如何加强科学认识和正确管理,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课题。

1.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1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我国的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很多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土地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我国的城市和农村都在大规模地填沟伐木和兴建住房,但因为初始规划不合理或者施工质量不过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建筑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被拆除,这些被拆除建筑所占用的土地一般都很难再进行农业种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1.2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因为长久以来受到的一些错误观念影响,很多农业种植者都存在只重视产量却轻视维护投入的问题,这样会造成土地肥力的下降,不仅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最终造成的恶果就是农作物的减产和土地贫瘠化速度的加快。1.3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少,后备资源不足现实中,虽然我国的土地资源总拥有量排在世界前列,但由于并非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而且我国的人口又多,从而造成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用于农牧业的人均土地资源数量还低于一些亚非国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多,可以预见到,未来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匮乏情况还会加剧。1.4土地被不合理利用,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因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退化严重。一些地区还存在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的现象,致使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阻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有四分之一的草场出现退化现象,土地荒漠化的趋势非常严峻。此外,很多地区在进行垦殖作业时缺乏长远规划,乱施化肥的现象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这些地区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最后,虽然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被进行了开发和利用,但因为开发程度不高的关系,导致一部分土地的产出较低,土地的使用效益低下。

2.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管理强调的是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应用价值的保持。从微观角度来说,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对土地质量加强维护,加强公民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责任意识,可以促使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更顺畅地进行;从宏观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更加长远、更加全面以及更加科学的管理措施,进而提升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

3.对土地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建议

3.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不断加强在土地立法和监督制度方面的建设力度,通过不断健全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要做好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切实解决好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进而确保土地资源可以达到被合理利用的目的。从地方政府来说,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并做好对所辖区域土地资源的实际管理工作。3.2积极采取土地质量维护措施首先,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使用进行积极治理,要尽量增大植被面积,对于荒漠化问题更是要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以达到缩减荒漠面积的目的。其次,土地治理维护要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的策略。对容易出现自然灾害的地区要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尽量降低洪水等灾害对土地质量的损害;对于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问题,更是要加大惩戒力度。3.3加强对公民环保意识和用地意识的宣传对于普通城市居民,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土地的共有特征和公民责任权利方面,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关注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于农村人口和林业、建筑业等相关的单位和组织,宣传重点要放在环保行为的约束方面。3.4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加强管理现实中,在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时,可以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建设并应用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来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静梅.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15,30(3):81-82.

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探讨

1前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资源,针对土地资源采取有效的管理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采取有效的管理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而从目前来看目前来看,土地资源的使用仍较为紧张,有些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仍较低的利用率仍较低,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2.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源的配置中,农村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恰恰忽视了对农村耕地的重视程度地的重视程度,而将土地资源大面积用于城镇用地的开发以及城市化的扩建及城市化的扩建,最终造成土地资源的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合理的规划现象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合理的规划现象;其次,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制宜的原则,而目前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原则重要的原则,针对土地的使用出现滥用、错用等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致土地资源的浪费,使物不能尽其用。2.2土地资源的质量有所下降。土地资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土地资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思想观念出现错误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思想观念出现错误,在进行农耕时,人们只重视农作物的产量重视农作物的产量,而忽视对土地资源的维护,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每况愈下的质量每况愈下,这就使土地的生产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除此之外,对林区大量的砍伐也造成了植被以及其他生态资源的破坏源的破坏,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结果。2.3土地资源的后备力量不足。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实际可使用土地资源面积较为有限用土地资源面积较为有限,部分土地面积根本无法使用,并且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造成可使用的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常少,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总量的增多多,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后备力量不足。2.4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随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我国可使用的耕地面积锐减面积锐减,并且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有些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滥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现象存在严重的滥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现象,这些都导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出现土地荒漠化出现,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严重的阻碍,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5%的草场出现非常严重的退化常严重的退化,并且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还在继续出现,这种形势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出现非常严峻的荒漠化趋势势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出现非常严峻的荒漠化趋势,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济效益。

3土地资源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分析地资源管理方面分析,坚持对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用,有利于体现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从土地资源管理的微观角度分析观角度分析,对土地资源进行强化管理,有利于土地资源质量的维护的维护,使公民能够具备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角度分析资源管理的宏观角度分析,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使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加长远和全面可以使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加长远和全面,所采取的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更加科学合理资源管理的措施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土地资源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水平得到提高。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由于土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土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因此,国家机关单位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并通过土地立法以及制定土地资源使用监督的制度来对其管理进行加强强,从而保证土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宏观调控门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宏观调控,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耕地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节用地和农业耕地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节,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4.2重视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维护工作。若要对土地资源质量进行有效的维护若要对土地资源质量进行有效的维护,必须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管理态度去进行管理,针对目前土地资源出现的植被破坏和荒漠化问题化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土地资源质量维护的投入该加大对土地资源质量维护的投入,以使土地资源的现存严重问题得以减轻重问题得以减轻。持此之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重视土地资源破坏的人为因素,对于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破坏的人为因素于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破坏的人为因素,应对其进行严惩。4.3强化公民用地意识。公民在享有使用土地资源权利的同时公民在享有使用土地资源权利的同时,还需要履行保护土地资源的义务土地资源的义务,对土地资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公民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使用持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使用,对于一些耕区、林区、牧区,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保护。4.4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已逐步走向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过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力够提高生产力,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由于土地资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对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现,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积极采取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措施采取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措施,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只有做到这些到这些,才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优化配置,使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得以体现,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读发展国社会经济的快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梅.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152015(3):81~82.

2李淑惠.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5(22):19~20.

篇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是人民生活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2公顷。因此切实保护耕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推进博兴县土地合理利用谈几点看法:

一、科学规划各类用地总量指标,形成宜人的城市空间。

科学制定工业用地、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三类土地总量和结构,在确保博兴县下一步产业持续发展用地的基础上,推进郊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使整个开发区既有“产业基地”又有“郊区森林”和耕作农田,使我县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疏密宜人城市形态。

二、强化土地供应,发挥土地供应的中观调节作用,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1、根据博兴县实际的经济景气情况,调控土地供应量。可通过调控土地供应量来保征博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政府调控力度,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的计划安排,确保土地供应中观调控机制作用的发挥。

3、进一步推进土地公开招标,真正确保包括旧区改造开发、小城镇开发建设、郊区片林建设在内的涉及六类经营用地范围的用地,都纳人公开招标范围。

三、坚持土地集约利用,保证土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县城区的不断发展和郊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要从外延扩展型转变为内涵挖潜型,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化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对各类工业用地、集体用地和在建在征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普查、清理,了解土地利用结构情况,为制定新的土地供应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违规用地进行查处。

2、加快推进“三个集中”,提高郊区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化集中、民居向城镇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真正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制定农村土地基准地价,促进来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

篇10

一、土地管理文化体系的构建

以“土地法学”课程为例,不应从纯法理学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而应该以土地管理的具体工作为导向,分析每项法律、制度、政策产生的背景、实施状况,要让学生明白在“土地法学”这门课中,包含了土地管理的文化,如土地产权保护文化、耕地保护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科学合理规划文化、可持续利用文化。

(一)土地产权保护文化

土地产权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权属主体不清,权责不明导致的矛盾与纠纷层出不穷,可见土地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在“土地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物权法》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土地产权的保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土地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的认同感,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碰到与土地产权相关的问题时,切实保护产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产权保护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耕地保护文化

耕地保护意义重大,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保护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耕地数量保护;二是耕地质量保护;三是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国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耕地的数量,还要保证这18亿亩耕地的质量及生态环境。数量保护是基础,质量保护是关键,生态环境保护是升华。如何加强耕地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并且把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但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行政的手段来推动的,耕地保护观念尚未真正深入人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强调土地管理工作中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了解保护耕地不仅是耕地数量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耕地质量的保护及耕地生态环境建设。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当今土地管理工作的主题,并且已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升到了优先战略的高度。土地作为一种资源,面临着禀赋的差异和供给的瓶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剧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控,大量的优质耕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呈现高度粗放趋势。在农村,耕地粗放利用、撂荒及非农建设现象也层出不穷。粗放利用的背后是制度的缺失,归根到底,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的缺失。因此,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非常重要,这是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要真正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就应切实执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减少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

(四)科学规划文化

目前,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接近尾声,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坚持了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严格遵循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坚持“双保”方针,体现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思想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但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多种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在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干预,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但在修编过程中,对规划目标的平衡也是科学性的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应体现科学性,但是其执行必须是严肃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因此,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严肃认真地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一种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才能确保土地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五)可持续利用文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土地利用管理的最高目标。要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做好前述四方面的工作,即要加强土地产权保护,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具体来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经济效益可持续、社会效益可持续及生态效益可持续。这三种效益同时贯穿于土地产权保护、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土地利用科学规划之中。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相对比较宏观,统领土地管理的各项文化,是属于更高层次的文化。

二、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途径

土地管理文化的传播可以贯穿整个专业课教育的始终,除了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外,还可以由有学生向学生传播、由学生向外界传播。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包括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活动,从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效果来看,这四个途径是逐渐递进的。

(一)案例教学

教师在“土地法学”的课堂上向学生传播土地管理文化,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案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便教师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土地管理文化的总结。另外,采用案例教学,其教学的过程相对比较生动,学生很快就能接受。教师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将其中蕴含的土地管理文化传授给学生,可以将土地管理文化更加具象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土地管理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这些案例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是视频、音频类的。

(二)情景模拟

课堂的案例教学是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基础阶段,是对具体土地管理文化的认知层面,而课堂情景模拟则是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理解层面。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情景剧,加深对土地管理文化的认知,逐渐上升到理解层面,同时也是土地管理文化开始向外传播的阶段,主要是在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传播。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教师的继续指导与点评,及时纠正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出现的认知与理解偏差,进一步加深对土地管理文化的理解。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主题多与土地征收、农村土地流转、耕地保护及土地违法调处相关。

(三)校园文化推动

土地管理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推动其传播。例如,在中国地质大学,地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土地文化及土地管理文化成为了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地学文化传播的平台来推动土地管理文化的传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使土地管理文化在校园内进行传播,这是土地管理文化向外传播的阶段,同时也是逐步认可相关土地管理文化的阶段。“土地日”宣传活动成为了“土地法学”课程宣传土地管理文化重要的阵地。结合每年“土地日”的主题,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张贴宣传海报、条幅签名、咨询解答等方式来宣传“土地日”的主题,将国家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融入到宣传活动中,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这个过程就是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过程,对于参与活动的学生而言,也是土地管理文化认同的过程。

篇11

Centre for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Land Use Research(ZALF),

Germany (E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

2003, 286pp.

Hardcover EUR 89.95

ISBN 3-540-00008-9

K 海尔明,H 韦格润编

2002年3月,来自欧洲各地的科学家建立了“景观未来”的研究合作网络,旨在以全欧洲的视角迎接未来可持续土地发展研究的挑战。本书是“景观未来”研究合作的第一项成果。编者精选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不同领域的相关文章,内容涉及:景观多功能性一般概念的分析,景观特征和农业、林业土地管理的可持续评价方法;可持续土地管理策略的科学依据,针对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的政治、规划和管理层次上的决策支持。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多功能景观和可持续发展(共6篇文章):1.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性概念;2.作为多维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欧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3.关于农村发展的景观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功能性;4.多功能景观特征的多学科环境研究;5.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故事的精神;6.景观理解和形成潜在的驱动力。第二部分景观的特征和评价(共5篇文章):1.欧洲景观层次的形成反映了河网密度;2.以模型方法对景观的综合时空分析;3.作为农业用地质量功能的波兰的景观结构;4.景观评价中的压力、状态和反应指标;5.作为农业-环境规划地域基础的综合土地利用分区系统。第三部分是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发展(共6篇文章):1.挪威关于农业管理的景观功能;2.英国可持续景观管理评论;3.转型期的波兰土地管理;4.波兰西部平原的农业景观研究;5.农业、自然和经济的相互作用的管理;6.德国Ostprignitz-Ruppin地区木材的可持续管理。第四部分介绍了“景观未来”,多功能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网络的情况。

现在的欧洲,越来越多的土地利用需求是和景观相结合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一步就是识别土地多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分析景观如何实现,深刻理解全球和区域的景观功能和农村发展过程,认识土地发展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规律。在未来的农村景观管理中,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识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适合从事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管理学研究的人员阅读,并且对于相关政策制定者具有参考价值。

王铮,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篇12

关键词:土地管理;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也逐步从对传统资源的占有转移到对智力资源的占有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主导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传统资源的土地资源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土地管理作为协调人与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的纽带,也必然面临着调整和改革的需求,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下土地利用情况展开研究,对于探索土地管理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知识经济时代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1 对土地利用观念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能被利用的土地才称之为土地资源,由于知识经济时代更加强调知识的作用,使得土地等自然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弱化,虽然知识资源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附于自然资源之上,但自然资源本身的决定性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在土地利用上,通过知识资源可降低土地资源的消耗,一方面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的科技含量,使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的可利用资源来部分替代土地资源,从而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可见,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土地本身的依赖程度将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土地利用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对土地利用的能力对于土地资源利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科技含量的提升弥补土地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从而导致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观念不再局限于自然价值的评价,而转向对土地的经济评价。

1.2 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农业生产为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追求生产的批量化、单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规模性较强但灵活性较差,规模化生产虽然便于管理,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却无法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完美对接,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则更多的是以市场需求为指引,通过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生产来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土地产品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但同样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权衡利弊、协调矛盾,并逐步适应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1.3 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土地利用者的知识非常丰富,因此在有限的土地上可获取比工业时代更多的产品,虽然土地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大,土地潜力被深度开发,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对于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也不断增大,土地自身的调节功能不断减弱,土地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协调提高土地收益与保护土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人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 知识经济时代下土地管理的改革措施

2.1 土地管理思维的改革

我国的国情与国外发达的工业国家不一样,我国的起点更低,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就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因此对于土地管理来说应当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土地现状,切不可急功近利,而要步步为营,逐步改革,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奠定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需要充分考虑人地关系的变化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两个方面。

在一定意义上说,土地管理就是处理和协调好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智力载体的人的作用被不断放大,因此人地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人们对于土地的效益期许不断提高,人类改造土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土地功能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上,而是更多样化,例如景观、生态等。在土地产权制度方面,如果不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主体的所有权不够明确,就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强度的过度增加,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虽然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产权主体不明确导致的资源浪费,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明确土地产权的主体,使土地管理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2.2 土地管理方式的改革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方式还是主要以数量变化监测为主,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的要求。如前文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对土地的利用具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即不断利用高科技以提高土地的产出和对土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巨大隐患,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的方式要与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相适应,将土地管理方式从数量变化监测转变到质量变化监测上来,使之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通过对土地质量变化的监测,防止土地使用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土地而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土地质量的不可逆破坏,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土地的管理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兼顾其生态效益。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系统的开放性不断增强,因此土地管理要从传统的分割管理方式转变到资源共享的统筹管理上来。

2.3 土地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想获得高产出,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其中投入包括物质的投入和知识的投入两方面,物质的投入终究是有限的,且投入成本是巨大的,而知识投入却是无限的,通过不断的知识投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土地管理来说,传统的管理手段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精度较差,而通过知识的投入,将现代化的技术与土地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例如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不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精度极高,对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土地利用的新特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结束语

综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土地管理具有新的特征,因此无论是土地管理的观念、方式和手段都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一方面使知识经济时代的土地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在新的时期人们用地的盲目性,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促进社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地基测量;棚户区改造,可持续发展;土地权属;利用发展;[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ity plan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quatter settlements is a complex city building renovation projec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 with the cadastre, cadastral survey cadastr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squatter settlemen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dastral management. The method of cadastral shantytowns in measurement, and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cadastral survey in the shanty towns of city planning as well as social significance.

[Keyword]: Ground measurement; transformation of squatter settlemen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ownership; the development of;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 前言

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历史形成、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使得棚户区改造中的地籍管理非常复杂,在改造中形成很多阻力和困难,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搞好城市发展规划,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必须要做细做好,协调好开发利用的关系,从而促进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地籍管理中的测量工作,有效的利用地籍管理方法做好棚户区的改造工程中的土地测量,是目前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化解社会纠纷,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 地籍测量的概念与应用

地籍测量是在对地籍的信息统计过程中进行的具有政府行为的基础性测绘工作,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也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地籍测量是以土地权属为基础,对每宗土地进行权属界线位置的测量,计算宗地面积,从而形成一整套基础资料和地理参考系统。它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以及在规划开发时的有关测量工作。其服务宗旨是为土地管理服务、为保障土地权属服务、为国家生产和建设服务、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服务、为城镇房地产交易服务,地籍测量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是对土地这种自然要素,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具有利用价值,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在法律规定中,土地资产是作为一种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和排他性,是土地经济形态的表现和资本物的表现。现在城市建筑中,民居建筑的土地资源管理在城市规划改造中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房屋建筑的土地资源一方面是由市民个人出资有偿使用的土地,另一方面它又经过了复杂的环境、人文、历史等发展,其地籍价值不能依据单一标准衡量,因此,就使得城市规划中的棚户区改造时,土地管理工作异常复杂。

地籍资料在统计整理过程中,必须具有可靠性、精确性、概括性和完整性。在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中,首先要对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例如地理位置、范围、行政隶属、用地概况等进行详尽的调查,才能更好的做好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由于城市棚户区的复杂性,调查内容包括变更地籍资料、土地利用分类、初始权属、地籍的区域划分、宗地划分等内容要充分考虑调查摸清,界址认定过程中把握宗地的相邻精度、几何条件等因素。在测量工作中,从事地籍测量的人员应该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必须坚持“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的原则,对统计数据相互校核,准确无误。地籍测量完成后要进行地籍图的绘制,绘制内容包括:宗地编号、利用类别、等级、面积、权属界线、界地点、以及行政区划界线与房产情况,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的最终结果。

三 地籍测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意义

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在棚户区改造中,测量内容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对地籍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以及在地籍测量与调查中的其他信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正确理解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的角度看,在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中,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棚户区建筑老旧程度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危旧房屋改造的需要,也是实现城市布局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对实现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维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基础上,有利于有效协调人与土地关系,把握社会生活中人类社会和土地之间关系的平衡,实现人与人之间、代际之间及地区之间的关系和谐;有利于土地流转之间的平衡;避免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协调;把土地的支配和使用本着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目标来开发,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带动经济的可持续性。

2.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对于土地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中加强土地管理,使得土地价值再实现,保护耕地的总量维持平衡,在城市规划中以棚户区改造代替新建土地开发建筑,对于提高土地质量、利用率和生产率等方面,起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的目的。

3.在城市改造中,对规划区域的土地数量、质量进行详细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有利于控制建设用地、农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和质量及其变化,通过严格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临界水平,并建立科学的地籍管理档案,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控制和纠正。

4.对城区发展规划用地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土地资产核算制度,科学地评价土地的资产价值,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按照会计核算体系,在进行成本、效益核算时,充分考虑旧区改造的社会价值,除将土地占用成本计入土地资产成本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损失,将其计入成本核算,从而得出土地利用的真实效益。

5.通过科学严谨的地籍测量技术实现了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土地再利用与土地权属变更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在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中有效化解社会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四 结语

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法律依据,是一套从实际出发,涵盖变更地籍资料、土地利用分类、初始权属、地籍的区域划分、宗地划分等内容的测绘技术,为改造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权属变更提供了公平合理的法律依据,是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发挥好地籍测量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为土地管理服务、为保障土地权属服务、为国家生产和建设服务、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服务、为城镇房地产交易服务的宗旨,指导棚户区改造的土地权属再分配关系,切实保障改造区域内居民的土地利益和合法权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种宝贵的有限资源,滥用土地资源来获取短暂发展的做法不可取,会威胁到一个国家和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做好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二、城市土地资源和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

城市土地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属于城市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的建设规划、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以城市土地为载体来进行的。城市土地资源同样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分配,对其进行控制及监督。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管理、建设规划管理关系密切。

在现阶段,改善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同时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对于一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处于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相关方面的管理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关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很多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很混乱,亟待规范。笔者总结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市用地越发紧张,同时土地使用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的使用面积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公园体育活动场所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很多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管理不当,在开发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过度使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还存在土地使用铺张浪费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不遵守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规定,私自乱征乱批土地,或者为了业绩盲目开发,出现很多闲置空闲的土地。

第二,城市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速度很快,然而原有的城市土地规划开发政策显得有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城市的总体规划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问题,因此如果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不能协调一致,那么将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重大项目土地的审批问题,城市重复建设等等,给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混乱。

第三,土地市场化运作尚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土地市场化运作想想越来越多,合理的土地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现实中却存在很多没有按照法律法制操作的问题。例如很多城市为了眼前发展利益,开展拍卖土地,或者减少绿化用地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城市的长远发展。

第四,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不协调。土地管理和建设管理两者关系密切,然而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配合不协调,导致很多工作出现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建设。因此,完善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四、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竞争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规范,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

一个城市的土地规划应该和这个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并且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执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制定城市的土地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合理规定各种用地的比重分配、空间布局、规模标准等,然后确保各项工作在此约束下合理有序的展开。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相关工作,例如土地审批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规范来执行,杜绝乱征乱批等现象。

(二)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使用土地时要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限度,充分发挥其价值。在途观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使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提高土地使用率,地尽其利。

首先要对城市的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地尽其力,尽量发挥不同类型土地的优势;其次,对土地使用情况和现存土地做好统计;第三,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上以及地下的空间,例如地铁,地下通道,高架桥等等;第四,走科技发展之路,组织专家学者对城市土地进行研究,也为城市土地管理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这一政策,最近几年备受关注,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在关注眼前利益的时候考虑长远利益。那么在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中,要杜绝过度使用土地等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在有效正确利用土地的同时做好保护措施,例如保护绿地,严防土地使用过度等情况,保护土地生态系统,防止新的破环,这样才可以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长远发展。

(五)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

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离不开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检查土地用途,并且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向观众更测的落实。

五、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人地矛盾加剧。再加上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因此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提高土地使用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改善和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田庆昌.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思考.河南国土资源.2006(12).

[2]赵岩荔.论土地管理的焦点问题——土地征用.科技资讯.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