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装配实训范文

电子装配实训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子装配实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装配实训

篇1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装配;测试;技能

随着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电子小制作和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时,就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好动手、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致。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把这些归纳总结为点、段、线三个方面。

点:各个元器件的结构、原理与作用如图1、图2电路中包含各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二极管(含稳压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解电容)、电阻、可控硅、单结晶体管等。其中晶体管(含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单结晶体管)均为P型与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在结构上都是由不同数目的PN结构成,其作用也都不相同。二极管主要用于限幅、整流;三极管用于电流放大;可控硅(晶体闸流管)用于控制强电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单结晶体管常作为可控硅脉冲电压的触发器件。特别是小功率的元器件从其外形很难区分,这就要求学生利用万用表进行测试,区分其类型与管脚极性,对于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

段:电子装配,综合测试(波形检测和故障检测)在完全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结构、作用与测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电子装配,主要元器件的放置、电路的布局和焊接工艺必须按照焊接的工艺要求并结合电路结构综合考虑。故障检测则利用万用表、示波器对电路中的各个元器件、各个测试点进行测试。万用表测电压或电位、测电阻、测电流、判断管脚极性,示波器测试各点的波形形状。图1中各测试点的波形测试则需要利用示波器进行,1点处的波形为平顶半波,2点处的波形为锯齿波,3点处的波形为尖顶波。对于这些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反复练习较容易掌握。

线:电路原理、故障分析与调试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了各元器件的作用,电路的组成(即电路结构),信号的流程,及电路的特点。如图1所示的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它主要结构包括主电路、同步电路、移相控制电路、脉冲形成以及输出环节几部分。交(直)流信号的流程在图1中,通过变压器整流把交流220V降压为50V,通过二极管的半波整流、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变成25V左右的直流电压,经过RP与R2对电容C充电,而VD2、VD3与V的作用是对电容C加速充电,当电容C上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使单结晶体管VS导通,电容C上的电压VC通过VS、R3放电并在R3上产生尖顶脉冲信号,触发可控硅VT导通,从而使强电电流通过可控硅,使灯泡EL发光。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电子装配焊接;手工焊接;焊接质量

电子产品的电气连接,是通过对元器件的装配与焊接来实现的,安装与连接是按照设计要求制造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操作环节。产品的装配过程是否合理,焊接质量是否可靠,对整机性能指标的影响是很大的。经常听到,一些精密仪器因为一个焊点的虚焊、一个螺钉的松动而不能正常工作。在焊接当中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元器件,或引起焊接不良。据统计,在一般电子产品的故障中,有高达90%的故障与焊接有关。所以从事焊接作业的人员必须对焊接原理有一定的了解,熟练掌握焊接过程、焊接方法和焊接质量要求。特别是对于中职生来讲,一开始就应该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来实习训练。

在电子装配实训中典型的电子产品其结构及原理相对简单,突出趣味性,学生对口岗位是产品装配、检测及维修等,动手能力强、焊接技术高的学生更受青睐,因此如何提高焊接质量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焊接原理

锡焊的原理:通过加热的烙铁将固态焊锡丝加热熔化,再借助助焊剂的作用,使其流入被焊金属之间,待冷却后形成牢固可靠的焊接点。

锡焊的过程:焊料先对焊接表面产生润湿,伴随着润湿现象的发生,爆料逐渐向金属铜扩散,在焊料与金属铜的接触面形成附着层(金属化合物),使两者牢固地结合起来。所以锡焊是通过润湿、扩散和形成金属化合物三个阶段来完成的。润湿是形成良好焊点的先决条件。

锡焊必须具备的条件。

1、焊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锡焊实现连接,只有一部分金属如铜及其合金、金银、锌、镍等具有较好的可焊性,而铝、不锈钢、铸铁等的可焊性较差,一般需要采用特殊焊剂及方法才能锡焊。

2、焊剂表面保持清洁

为了使熔化的焊锡能良好地润湿固体金属表面,要求被焊金属表面一定要清洁,以便使焊锡与焊件表面原子间的距离最小,彼此间充分吸引扩散,形成合金层。即使是可焊性好的焊件,由于长期存储和污染等原因,焊件的表面可能产生氧化膜、油污等。所以,在实施焊接前必须清洁焊件表面,否则难以保证焊接质量。

3、合格的焊料和合适的助焊剂

铅锡焊料成分不合格或杂质超标都会影响锡焊的质量。焊接不同的材料要选用不同的助焊剂,即使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工艺时也往往要用不同的助焊剂。

二、焊接中常见的焊接质量缺陷

1、用力过大

焊接中放入了过多的焊料,形成的焊点较大,需要的热量也随之增大,导致电烙铁的温度达不到融化焊点的要求。这时学生往往会加大下压力度,结果导致焊盘翘起,PCB板出现白斑、分层现象。

2、烙铁头尺寸不合适

烙铁头尺寸比焊盘尺寸大,导致加热速度太快,大量的焊锡熔化,锡量控制困难,影响到周围。烙铁头尺寸过小则会导致焊料流动不充分。

3、温度过高

焊接时学生往往把温度调的很高,使局部过热变,损伤PCB内部的导电性、焊盘脱落。

4、加热时间过短或过长

加热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焊接的温度。加热时间过短,焊料不能充分浸润焊件,形成夹渣和虚焊。加热时间过久,焊盘表面不再浸润焊点失去光泽,形成颗粒及呈脆性的金属化合物,焊接强度低,导电性差。

5、焊桥不合适

焊接中没有将烙铁头、焊盘和引脚三者紧密结合,导致冷焊点或焊料流动不充分,没有良好的传热锡桥,有时焊锡根本不会熔化在焊盘上,只停留在烙铁头和引脚上。

三、正确的焊接方法

1、焊接前准备工作

(1)选择合适的电烙铁,合理的使用它,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根据焊接对象的不同,选择电烙铁时主要从种类、功率和烙铁头的形状三方面考虑。焊接前要对电烙铁进行安全检查,并且对烙铁头上锡处理,但是如果使用的是镀有合金的电烙铁,就不需要经常对烙铁头进行处理,更不能轻易用锉刀或砂纸打磨烙铁头。

(2)选择合适的助焊剂和阻焊剂。要形成一个好的焊点,被焊物必须要有一个完全无氧化层的表面,锡焊中常采用松香作为助焊剂,松香加热到70℃时熔化后就能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松香在反复使用变黑后,就失去了助焊的作用。

(3)在焊接前熟悉印制电路板的装配图,并检查元器件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符合图纸上的要求。

2、焊接要领

(1)电烙铁的握法。根据电烙铁的大小、形状和焊件的要求等不同情况,电烙铁的握法有三种,即正握法、反握法和握笔法。反握法焊接时动作稳定,长时间操作不易疲劳,适用于大功率的电烙铁和热容量大的焊件。正握法适用于弯烙铁头的操作。握笔法适用于印制电路板上的焊接,这种方法长时间操作容易疲劳。

(2)焊接操作步骤。电子焊接通常采用"五步焊接法"。即准备施焊、加热焊件、送入焊锡、移开焊锡丝和移开电烙铁。具体如下:准备好焊件,将烙铁加热到工作温度并吃好锡,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握电烙铁。烙铁头同时接触焊件引脚和印制电路板焊盘,根据引脚和焊盘体积相对大小调节加热位置,使它们同步升温,均匀受热。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锡的温度后,立即将左手中的焊锡丝放到被焊部位,让焊锡丝自由熔化。当焊锡丝熔化一定量后,迅速向左上45方向移扛慰焙肝丫哺且藕秃概毯螅蛴疑?5方向迅速移跨烙提矢接。

四、注意事项

1、烙铁头保持清洁

烙铁头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表面容易形成一层黑色氧化物,氧化物具有隔热作用,使得烙铁头难以对焊件加热。因此,要保证烙铁头清洁,但同时在烙铁头上应保留少量焊锡,起到在烙铁头和焊件之间的传热作用,使焊件很快受热,但保留量不能过多,否则影响焊点质量。

2、焊锡和助焊剂要适量

焊接时焊锡用量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焊锡量过多不仅浪费,而且容易造成电路短路;焊锡量过少则使焊接不牢固,容易造成焊件脱落。一般焊接较大器件时需要另加松香等助焊剂,但用量不宜过多。松香过量,焊接后需要对焊点周围进行清洗,否则影响美观;当加热不足时容易使松香夹杂在焊锡中形成"松香焊"的缺陷。

3、控制好电烙铁的温度和焊接时间

经过试验得出,烙铁头在焊件上停留的时间与焊件温度的升高是正比关系。因此要正确的控制电烙铁的温度。判断烙铁温度的简便方法:将烙铁头在松香里蘸一下,观察冒烟量和速度,判断其温度是否合适。温度低时,发烟量小,持续时间长;温度高时,烟量大,消散快;在中等发烟状态,6-8S消散时,温度约为300℃,这时是焊接的合适温度。

虽然焊接时一般采用"五步焊接法",但是通常我们焊接整个过程要求在3S内完成,如果超过3S焊接没完成,应停止焊接,等到冷却后再进行第二次焊接。

4、焊接时焊件不能晃动

在焊锡凝固前不要使焊件晃动,焊件一旦晃动会使焊点表面无光泽且呈豆渣状,焊点内部结构松散有空隙,造成焊点强度降低和导电性能变差。

中职学校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焊接是电子装配实训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们必须熟练掌握。要想保证焊接的质量除了上面的各种因素外,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熟练掌握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越.刘海燕.电子装配工艺实训--项目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婉云.焊接结构装焊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篇3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状况与培训需求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68份,剔除1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55份。被调查对象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所中职学校,覆盖面较广。能够代表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样本为随机发放,满足统计学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师资状况分析

(1)样本中职师资学历分布。

被调查教师绝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以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为主力。

(2)中职教师年龄段分布。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体上随着年龄段的增加人数递减,有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并且任课教师大都在40岁以下,这与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设置较晚是一致的。

(3)中职教师教龄以及电子商务教龄分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教龄在5年以上的约占总数的74%,教龄在10年以下的约占总数50%。并且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课教龄很短,专业课教龄在3年以下的占到总数的52.26%,而专业教龄在6年以上的只占不到总数的13%,这可能会对专业课教学经验有不利影响。

(4)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教师比例。

在被调查的155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只有10名毕业前所学专业为电子商务,约占总数的6.45%;计算机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为52名,约占总数的33.55%, 有高达66.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与电子商务无关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教师严重缺乏。

(5)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经历。

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5人中只有18人有过企业工作经历,而其中只有3人在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工作,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习经历。由此可见,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缺乏了解。

2.学校专业基本信息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受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师资状况等有关内容,以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状况。

问卷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校是在2000年之后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并且有近1/3的学校是最近五年(2005-2009)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中31-40年龄段的最多,20-30及40以上年龄段的教师略少。从职称等级来看,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电子商务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3.教师专业教学基本状况

(1)课堂教学内容。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课堂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与技术操作类内容为主,对其他电子商务内容讲授较少,如电子商务高级专门技术和电子商务设计等。

(2)实践教学内容。

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实训、网页设计、网络使用等基础操作性内容为主。同课堂教学内容一致,一些需要较高专业技能的内容则较少。这一方面可能与专业师资薄弱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也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联系。

4.教学能力调查

从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评测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专业任课教师基本满足以上10条要求,但是只有较少部分教师能够完全达到上述能力要求。

5.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从教学方法来看,最常采用的三个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许多老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回答是基本能,少数老师回答不能。

6.专业师资培训现状

被调研的155教师中只有27人有过3次以上的培训经历,约占总人数的17.4%,其他被接受调查者大都只有很少次甚至没有接受任何正规的培训。而专业培训的内容以电子商务理论、电子商务实训以及职业教育理论为主,其次是专业教学法以及企业实习。

培训的形式有在职培训、假期培训与脱产培训,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脱产培训为最少。就培训的等级而言,国家级、省级培训较少,出国培训几乎没有,其他大多是其他类型的非正规培训。调研发现国家级培训时间最长为8周,而省级培训为4周,其他类型的培训时间更短,大都在一周以下。总体来说,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接受的培训较少,培训时间较短,正规的培训机会不多,并且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

7.专业师资培训培训需求

被调查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需求如下:

(1)急需培训的课程类别。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实践、电子商务实务、电子商务设计和电子商务前沿是最需要培训的课程类别;大部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只对教学研究、电子商务管理、考察调研以及职教理论有较小的培训需求,其中又以职教理论培训需求为最小。这表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加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的课程,同时对于开展职教研究也有所侧重,而对于职教理论培训不太感兴趣。但并不说明职教理论不重要。

(2)急需培训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最需要培训的五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管理和Web2.0技术。而对于电子商务概念、电子商务设计、电子商务管理、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网页设计和电子支付也有不少的培训需求。

(3)急需培训的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培训需求最多的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为电子商务职业定位与培养需求、电子商务实践指导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实践设计能力。对于把握课改动态能力、职教质量测评能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认识能力的培训需求为最少。其他职教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大体相当,均有要求。

(4)急需培训的专业教学方法与技能。

就急需培训的专业教学方法与技能来说,最急需的是课外实践活动指导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专业培养方案开发能力、课程设计和开发和课程教学方案设方面的培训。学生心理指导能力、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等也有部分培训需求。而课程教学评价和专业研究能力方面的培训需求最少。

(5)急需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最需要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理论指导和职业技术教学研究论文撰写也需要加以培训。

问卷调查结论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基本上了解了目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状况和培训需求的基本状况:

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大多都在40岁以下,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课教龄很短,155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只有10名毕业前所学专业为电子商务,约占总数的6.45%;计算机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为52名,约占总数的33.55%,有高达66.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与电子商务无关的专业;155人中只有18人有过企业工作经历,而其中只有3人在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工作,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习经历。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电子商务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课堂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与技术操作类内容为主,对其他电子商务内容讲授较少,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实训、网页设计、网络使用等基础操作性内容为主。

在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方面,50%以上的教师不能完全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状况与职业定位、在教学中融入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知识、独立设计教学内容和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估方案、提供职业指导与开展创业教育、独立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50%以上的教师对大多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不能完全掌握。

篇4

关键词:电子整机装配;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89-03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步骤

项目教学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用项目法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有: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工作计划,设想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承受能力,把学生引入项目工作中后退居到次要位置。

二、目前电子整机装配实训存在的问题

在实训教学上注重强调元器件的特点、操作要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可看出当前的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

2.理论课太多,实训课太少。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与企业需求脱轨。学校、教师对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的关注不够,技能训练的内容跟不上企业需求,无法体现电子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

三、电子整机装配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确定项目、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学习评价几个环节。

1.确定项目。这个环节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训条件、学生基础安排实训内容。

2.制订计划。根据项目的内容、目标和任务,学校实训条件、学生基础、专业特征制订详细的计划,教师可带领学生从电路原理图到PCB版制作、元件的选择和焊接等几个方面制订详细计划,从元器件选择开始,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线进行设计。

3.实施。教师将电子整机装配的技能训练可分为: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手工焊接实训、整机装配实训三大模块。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每进行一模块,教师要自己先动手操作一遍,并把整个过程操作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分解成多个每两节课能够完成的训练任务。在训练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按自愿、互补原则进行组合。每个小组组合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将爱动手的与不爱动手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每组人数不能太多,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因任务过少而无事可干、说话、打闹等现象。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必须每次按训练项目进行,要相互检查,共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小组的材料发放、工具保管、质量检查、情况汇报、安全监督、卫生清扫等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各组的进度和存在困难,对检查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模块。可具体分为阻容元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两模块。①阻容元器件模块(4课时):要求学生了解电阻器、电容器的识别、标志和检测方法。将不同种类电阻和电容发放给各小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快速识别阻值和偏差及容量大小、极性,用万用表进行核对,各组员要进行交换检查评比,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基本掌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识别和检测方法;②半导体分立器件模块(4课时):将不同种类二极管和三极管发放给各小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两种万用表分别对晶体二极管极性、管型、材料;三极管的三个管脚、管型、材料进行识别、测量、等内容训练,各小组选出一名判别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学生,然后小组之间可进行比赛,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快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测量方法、质量判别、极性判别等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将以上各种元器件混合放在一起,发给各小组,要求各组长在规定时间内负责考核该组成员对元器件的识别、检测等训练内容。

(2)焊接实训模块。该模块由常用装配、焊接工具的正确使用、元器件引脚成型、手工焊接三模块组成。①常用装配、焊接工具的正确使用(4~6课时):将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用途和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并将各种工具的正确拿法、使用等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对某些工具进行操作练习,比如学生练习如何用尖嘴钳、斜口钳、电工刀剥离粗细不同导线的绝缘层;如何用镊子取放元器件、引脚成型和进行拆焊;如何正确握电烙铁及撤离电烙铁;如何用电烙铁剥离细导线的绝缘层等;②元器件引脚成型(4课时):各种元器件发放给小组,将元器件引脚成型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再将各种元器件引脚成型演示一遍后,要求各小组进行操作训练,在实训结束时要求各组员将自己的板子和样板上元器件的引脚进行比较,找出差距;③手工焊接模块(30~36课时): 焊接是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每个焊接点的质量都关系着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每个焊接点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电器性能,所以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模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三步操作法”和“五步操作法”及焊点质量好坏的检查。先将样板发给各小组,让学生观看样板的焊点形状、光泽、覆盖引脚或导线的情况等,再把“三步操作法”和“五步操作法”分别演示一遍,剩下时间学生按要求在训练板上进行焊接练习。每次训练中都要预留一定时间要求学生将自己焊接的元器件拆掉,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拆焊能力,还可以节约成本。在本模块训练结束之前小组成员要相互考核,教师针对小组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整机装配实训(24~30课时)。这一模块主要安排了管超外差式收音机装配调试、串联直流稳压电源安装、音乐门铃、功放。管超外差式收音机装配调试是建议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训练项目,因为管超外差式收音机装配,这个实训项目涉及常见元件种类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等,元器件个数近40个左右,对学生来说通过本次实训不仅可以检测前期所学的知识要点掌握如何,还可以了解整机组装的程序和企业生产线的大概过程和要求。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小组成员可以先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看是否有虚焊、拉尖、桥接、漏焊、错焊、管脚和装配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等,教师根据上交的作品再给予评价。教师评价时应指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也应指出作品中出现的瑕疵。

四、反思

1.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目标实现。从当前的中职各专业课程设计现状来看,其合理性有待增强。目前,中职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对枯燥的理论课程的设置,枯燥难懂的理论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不够扎实,学生到生产线上后难以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子整机装配课程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明确地任务,操作热情高涨。

2.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工作量翻番。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至少了解仿真软件、PCB版制作和掌握焊接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训环境中进入岗位角色,充分体现老教育学家叶圣陶的教育观点。

3.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训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操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4.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存在的问题。学生基础层次不齐,给教师的在选择项目及项目实施中困难很大,不能很好地安排实训任务,还有部分学生喜欢“冒进”,不能按照教师指定的项目进行训练,恨不得一节课就完成整个任务。项目教学的目的不是为获得一件成品,而是在于整个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全方位地锻炼,急于求成只会使自己丧失许多有益的训练机会。

只要尽量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努力探索在电子整机装配实训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都会体会到该课程实训教学、学习的成就感。项目教学法使的学习成为人人参与的过程,它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全方位地锻炼。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解放思想,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骄人成绩。

参考文献:

[1]颜廷财.项目教学法在高三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2011,(33).

[2]葛金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法讲座,2007,(7).

篇5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积极探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从实训环境、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教学实践证明,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计划资助项目“高级访问工程师” (编号:FG13①的科研成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多家电子企业合作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战实训环境,建设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为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经过近五年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在实训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无线电技术等电子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陶在学院“新四块”课程体系中属于岗位能力课程。课程依据电子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专业所面向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课程以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依据企业调研、行业发展需要并参照“无线电装接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实践操作从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获得,注重操作规范、装配技巧和检测流程,充分展现职业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等特点。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承担各类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通过电子生产与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理念。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引企人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自2009年起,学院与南京新联电讯仪器有限公司、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调整原有的焊接装配实训室、调试与检验实训室和维修实训室,按照企业生产实训要求设立了产品装配生产车间、产品调试维修车间、仓库、管理办公室,由公司出资装修和营造企业氛围。

同时,企业提供了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扫频仪、失真度测试仪,数字存储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电子测量调试仪器设备59台套,总价值约320万元。“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承担学院的教学任务,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同时, “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任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每年安排2-3名专任教师到“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截止目前已经有14名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习了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同时在基地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训任务,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引企人教,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根据“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学院派出H名专职实训教师、2-3名企业实践专任教师、1名管理人员,企业派出1名副总工艺师、3名助理工艺师、3名工艺员、1名助理工艺员、2名检验人员、2名管理人员、3名生产辅助人员,形成了一支20多名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 闽混编师资团队构成后,校企联合对混编师资团队进行培训,提升专任教师在实际生产流水线上的时间指导能力,提高企业技师,工程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在课程教学中,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装配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训等实战教学,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基本装配焊接技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用焊接工具的使用等基础教学,两种师资根据各自优势,通过实训项目相互结合,协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并实施教学。通过深入南京新联电子、泰之联、爱立信、三宝科技等企业,与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访谈以及毕业生问卷调查,明确了电子制造类岗位对学生电子产品生产技能的要求,并确定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教材的建设,通过与企业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以企业真实典型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仪器设备)为载体,选取满足工程性、实战性实训要求的项目内容,将企业生产工艺及管理、调试测试知识融人教材,撰写校企合作教材。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实训类课程,总学时为56课时,实训2周。课程教学第1周安排在校内电子产品装配实训室,主要进行电子产品装配技能的基础训练,第2周安排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及以企业真实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为载体的生产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战训练。

4.校企共评,完善课程考核机制。课程考核改变以往学校教师作为单一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考核机制,形成校内教师考核和企业工程师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机制,问根据实训环节,按项目完成情况、操作规范性分别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在不同实训环节进行评分,制定合适的校企合作考核方案,并通过2年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比例的分配和考核指标的细化。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考核按阶段进行,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考核。第,周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实训的基础能力考核,占50%。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平时表现占5%,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考核占20%,焊接质量考核占加%;实习报告占5%。第2周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的综合能力考核,占50%。由企业工程师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给出。其中,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占10%,安全文明生产占5%,装配工艺文件制作占5%,装配工艺过程占15%,规范操作占10%,交验合格率占5%。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通过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从校企共建实训环境、混编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