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地信息管理范文

土地信息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土地信息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土地信息管理

篇1

关键词:GIS;土地信息管理;土地开发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程度地不断加深,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土地信息管理就是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土地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由土地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也频频发生,那么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对土地进行合理化管理。信息这个概念十分复杂,实质上指的就是食物或是物质特性的内在表征。将信息这个概念融合于土地管理之中,就是土地信息管理。本文主要基于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以GIS为软件基础)的建立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当前时期下我国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然后根据这一现象论述了如何在实际过程中加强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1 GIS概述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主义是基于GIS技术的。所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实质上是一个属性概念,它主要是对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各类与空间相关的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GIS技术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持和基础的,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验、显示以及综合性地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要上溯于20世纪60年代,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时在国外已经得以广泛地应用。GIS技术在我国推广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而且这个时候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那么GIS在我国的发展也十分地迅速。GIS技术将计算机软硬件、地理方面的数据(如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及个人设计等方面熔于一炉,高效地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搜集、储存、管理、显示以及更新等。GIS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功能十分强大,如它具有独特的数字高程模型、网络分析功能以及空间分析功能等,那么基于此优点,GIS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可以被广泛地运用于地质、环境、水利、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灾害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

2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地构建

2.1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

在对土地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际设计和构建时,一般需要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1.1 实用性原则

对土地信息管理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充分地了解,设计出简单、实用性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在设计之前,一定要综合分析其实际应用,并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的日常管理过程之中,加强对友好的用户界面进行有效地提供,进行简单地、灵活地操作,促使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2.1.2 节约性原则

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实际构建过程之中,应该加强对现有的数据资源以及软硬件资源,并能够很好地选择最佳的系统开发方式。然后根据本行业的相关经验,设计出科学、实用性较强的低成本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2.1.3 先进性的原则

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待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并对国内外相关设计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来对本系统进行设计、开发以及分析等。采用当前主流的GIS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先进的设计以及开发思想,设计出一个操作简便而且针对性强地面向整个区域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2.2 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目标及设计原则,整个系统由若干个功能模块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 将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管理之中

随着信息化程度地不断加深,使得计算机技术普遍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经研究发现,VPN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管理系统的构建之中,并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VPN的意思是“虚拟专用网络”,它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VPN技术指的就是一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的技术。根据以上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也可以将VPN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管理之中,具体的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目前我国的土地问题十分严峻,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土地管理过程中,要加强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至土地管理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朱煌武,谢庆胜,沈业龙,等.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森林防火的初步研究[J].中国减灾,1999,9(2).

[2] 高金萍,李应国。基于ArcGIS技术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J].林业资源管理 ,2003(2).

[3] 李海雯.上海市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信息系统构建与应Hj[D].华东师范人学,2007

[4] 谭坤龙,丁文源,傅炳荣.ArcSDE与Oraele9iSpatial空间数据转换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27(4):14-17.

篇2

【关键词】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一、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理念与技术

(一)理念分析

土地信息管理作业是完成土地测量后,测量机关经常性、永久性的土地信息管理、维护工作。依各地区地籍图资料的型态,有图解法地籍图信息管理与数值法信息管理两种作业方式。建立一套可在现场直接进行土地信息管理作业的数值法作业系统,是一非常重要的工作。理论上使用VBS-RTK测量的技术,可运用于基本控制测量及图根测量,或直接用于土地信息管理作业。因此,本文重点介绍e-GPS卫星定位基准系统,该系统整合适当测量仪器,配合VBS-RTK技术应用于图根点增、补建测量,定位精度基本能符合地籍测量实施规则的图根点测量规范,并有利于提升土地信息管理的精度。

(二)相应技术

在网络RTK的技术中,单站的GPS基准站误差模型将由区域性的GPS多基准站网络误差模型所取代。也即采用多个基准站所组成的GPS网络来评估该基准站网所涵盖地区的GPS误差模型,并以此建立虚拟基准站(VBS)的模型观测数据,提供该地区内RTK用户作为主站应用,该VBS的观测数据将会与RTK用户观测数据的误差模型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因此当进行虚拟基准站即时动态定位技术(VBS-RTK)的差分处理后,可消除系统误差,RTK定位精度因而得以提高。为提供土地信息管理高精度即时定位的需要,并扩大RTK有效作业范围,有必要通过网络高速、宽频的数据传输技术,建置电子化卫星定位基准网(e-GPS),就其连续定位观测资料,建构区域性定位误差内插模式,并配合VBS-RTK,从而获得高精度的定位成果。

二、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一)基本组成架构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即时动态定位系统是一套完整涵盖广范围且可达公分级精度的即时性动态卫星定位系统,其基本组成架构分述如下:一是卫星定位基准网。卫星定位基准站的最佳建置间距以不超过70公里为原则,主要功能是连续接收GPS观测资料、连续通过网络将GPS原始观测资料即时传输至控制及计算中心。二是控制及计算中心。建置控制及计算中心服务器的目的为集中管理各卫星基准站的GPS资料,其主要功能为连续进行GPS观测资料的品管、储存、处理与远端监控、连续计算产生区域性定位误差修正资料、组成VBS虚拟观测资料、通过行动电话GSM/GPRS及RTCM网络传输通讯协定(NTRIP),将VBS虚拟观测资料(RTCM格式)传送至移动站。三是移动站。采用虚拟基准站即时动态定位技术所须配合的基本配备,只要1组具有RTK解算功能的卫星定位接收仪、控制器及具有GSM/GPRS上网功能的PDA或其他相容的行动通讯设备,即可进行VBS-RTK定位解算,其作业流程为下载移动站GPS原始卫星观测资料并计算产生导航定位坐标、通过GSM/GPRS及NTRIP将导航定位坐标(NMEA格式)传输至控制及计算中心、联合移动站观测资料及VBS虚拟观测资料进行RTK定位解算。

(二)土地信息管理的精度规范

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的作业项目,计有鉴定测量、分割测量、合并测量、未登记土地信息管理、坍塌测量、调整地形及界址调整测量、他项权利位置测量、更正检查有关测量等项目。而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的作业方式,是根据图根点、界址点位的数值坐标档绘制土地信息管理参考图,然后根据依据图根点的已知坐标反算与界址点间的夹角与距离,在实地以全测站经纬仪依据相关的图根点或界址点测定测量土地的界址点。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实质上仅将原有测设计算的界址点坐标,复原测定于实地。

三、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验应用与发现

(一)实验应用

本研究选定某地区办理地籍图重测地区为研究范围,该地区位于是一个开发较早的城镇,区内除了有高楼大厦及公寓外,尚有农地、山坡地及林地,地形较为复杂,可针对各种遮蔽情况下进行定位研究,且实验分析所须的数值资料均已建立,故选此地区为实验范围。本研究采实验研究法,利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中的VBS-RTK某区服务网,对实验地区的四等控制点及图根点进行观测及界址点放样,综合观测值分别与重测公告坐标成果及面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应用VBS-RTK办理土地信息管理的精度及可行性。

(二)实验结论与建议

一是从实验数据结果,两次的观测成果与公告成果坐标值较差绝对值平均值与均方根误差值,均仅0.1公分,可见VBS-RTK即时动态定位的观测精度甚为平均,另从观测平均值的平面位置较差曲线分布情形,可知本实验区测得的坐标成果与公告成果存有约2~3公分的系统差,因此以VBS-RTK直接应用于图根测量及土地信息管理,得经坐标转换套合的程序。二是本实验以六参数坐标转换,转换后成果与公告成果的坐标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及均方根误差均较转换前低。且成果较差均符合界址点位置检查与原坐标值的比较差不得超过6公分的规定,其中除有1点位置较差为5.3公分外,其于点位也均符合图根点位置检查与原坐标值的比较差不得超过5公分的规定。因此,VBS-RTK观测成果,可利用坐标转换方式使观测的坐标成果较相似于公告成果,以减少系统误差。三是利用全国性e-GPS卫星定位基准网的VBS-RTK办理土地信息管理界址点放样,其中界址点因建筑物遮蔽或其他地形等外在因素影响,系统无法求出正确解(fixed解)时,须配合使用简易的测量工具辅助,若测量区的界址点受建筑物遮蔽情况严重,则尚须配合全测站经纬仪及其他测量工具作业,才能将全部界址点放样于实地。四是本实验区经以放样后重新测量计算的界址点坐标,再重新计算各宗地面积与登记簿面积比较分析结果,各宗地面积较差均符合地籍测量实施规则的容许误差范围,故VBS-RTK可直接用于办理土地信息管理作业。五是以VBS-RTK办理图根测量,虽可达到地籍测量实施规则的精度规范,但仍受限于点位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颗数及几何分布的影响,因此,办理时尽量使图根点的透明度良好,使成果正确可靠。另为确保成果可靠度,建议观测时应慎选最佳观测时段进行点位重复观测,两次重复观测的较差值可放宽为3公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WebGIS;土地利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the new plan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he big project, big project to continu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land, the area is wider and wider, more and more types, status i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land management work to bring great inconvenience.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land 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syste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feasibility of a statement, an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ata,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frame and the function design.

Key words: WebGIS; land use; management system;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 U412.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土地利用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对土地相关信息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为盘活城市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土地招商引资,同时为领导掌控土地利用现状作出准确战略决策提供依据,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数据现状,最好的解决就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化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土地管理中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土地的全面控制和土地动态管理,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2.系统功能要求及可行性分析

直观、便捷地集成各种土地数据,实现土地的全面控制,高效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对各种资源信息加以提取、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保证土地管理工作高效的进行,以及提供土地登记信息在线服务,这是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出发点。

整个系统在技术上主要是利用了WebGIS的相关技术。WebGIS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具有客户/服务器结构,服务器端详客户端提供信息和服务,客户端具有获得各种空间信息和应用的功能。

由于WebGIS利用了网络技术,使客户端的访问范围更加广泛,使分布式的多数据源的数据管理和集成更易于实现。WebGIS通过浏览器就能进行地理信息的,在客户端无需安装专业GIS软件,减少了重复开发一些基本的地图操作,此外浏览器客户端维护更加简单,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当前开发WebGIS的方法,从软件角度来说,主要有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插入法、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及构建对象等;从硬件角度来说,主要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尽管WebGIS开发的各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但针对具体的应用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组织开发,扬长避短,能取到满意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整个系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和开发环境上是可行的。

3.数据分析

目前,基于B/S结构的真三维场景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二维平面地图展现空间数据又具有局限性,为了能在当前B/S系统上展现空间数据的三维立体效果,我们采用了2.5维地图。以二维地图为底图,采用建模手段建成2.5维地图模型,然后输出高品质2.5维地图,最后按照一定的方式制作成能够无级缩放的电子地图。如图1所示:

图1 2.5维电子地图展示图

为了便于业务的形象化管理,我们采用规划图作为辅助地图,将规划图与业务信息整合作为参照,此外,专题数据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GIS手段将业务相关专题数据展示到地图上,通过自定义的条件组合,可对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系统总体设计及功能设计

结合土地管理工作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管理方式、统一的数据管理、提供应用与Web服务,整个系统设计为分布式体系结构,采用B/S模式,利用WebGIS技术提供浏览器模式下的图形交互,实现专题分析,生成报表,通过用户角色设置访问权限,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系统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系统整体结构图

作为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要实现以下功能:

1)电子地图的展示:根据需要将土地专题地图分为7—8个比例。

2)地图基本操作功能:放大、缩小、平移、测距离、测面积等。

3)综合分析: 由于土地的空间位置具有客观性,而其本身又具有纷繁复杂的特性,除了具有自然特性以外,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通过图属挂接,在地图中集成各种土地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满足数据空间图形和属性信息的分析功能,达到形象直观表达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定义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图 3在地图中地块表达图

4)数据管理:空间信息的添加和删除及属性信息的录入和管理,能够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利用信息数据,能查询浏览图形和属性信息。

5) 专题分析: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指标下达情况分析、建设占用土地情况分析、新增耕地情况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以多种图表的方式显示,包括直方图、折线图、饼图、面积图等。

6) 土地登记信息在线服务:结合土地登记业务的自身特点,实现在线申请和网上审批,其中在线申请主要包括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网上审批是针对不同的在线申请内容进行审批。

7)图件输出: 可以根据相应报表格式输出数据统计报表,也可以直方图、饼状图和曲线图等输出数据分析报表。

8)系统功能维护:系统权限管理、数据库结构维护、数据检查与入库等。

5.结束语

WebGIS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地利用的相关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土地利用信息管理工作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土地登记的申请和审批。此外,通过对土地利用信息的集成管理,强化了土地动态管理的理念,为以土地为主的招商引资提供便利,并为领导决策和土地使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相方园.WebGIS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59

张秀英.基于GIS和RS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

刘光,唐大仕.WebGIS开发:ArcGIS Server与.NE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韩琼.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

蔡有良.WebGIS在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6):110-112

张立亭,祝国瑞等.基于WebGIS的土地信息技术[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26(4):379-382

篇4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应用研究;开发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和土地资源,使我国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及综合国力的全面性和快速性提高。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各大行业的全面性发展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成为了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及任务,而土地资源管理则是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关键,引来很多人的重视,地理信系统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并得到了不断研究与开发。

1概述

1.1基本概念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全面性分析和处理的综系统,应用到的技术不但包括了计算机和测绘遥感技术,还应用到了地理学、信息处理等技术,不同技术之间是相互配合应用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采集相关地理信息,并对采集而来的地理相关信息进行输入、存储、分析、查询和输出(显示)等,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优势的全面发挥,并快速检索和找到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对土地地理位置的确定,进而实现对土地地理空间里相邻关系及图层划分等的管理,最终充分发挥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及效率[1]。

1.2基本功能

1.2.1采集、存储、编辑和处理地理数据既可以根据存储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地理数据资料采集、编辑和整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检测、纠错和修改采集而来的地理数据资料。1.2.2管理地理数据不但对海量的地理数据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还可以根据土地资源管理要求调整GIS中的数据库,以实现数据库中各项数据指标的更新,并对相应的图片和文本进行合理分类,然后与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地理信息数据交换。1.2.3制图和处理图形地理信息系统因具有先进的制图软件,所以不但能够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还可以根据信息制作成相应的图形或图表,如果图形或图表制作不规范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编辑和修饰,以实现各项数据的直观展示,另外还方便不同用户对不同地图的绘制,其适用性和科学性较强。1.2.4输出与转化地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并将综合分析的数据结果转化成图形或图表输出,以便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研究,同时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地理树立分析、编辑、修改及评价能力,并转化客户所需要的形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2应用分析

2.1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籍管理

土地位置、土地权属、土地类型、土地数量等内容就是组成地籍的重要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地籍内容的记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手工记录法,而是更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信息化记录法,该记录法主要是通过在地籍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具有应用如下:(1)先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来提高地籍管理效率,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2)在地籍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时一定要将其作为管理的核心实体,然后逐渐开发出地籍信息输入功能、存储功能、检索功能和综合分析功能等,为后面地籍管理决策的提出提供依据;(3)要以实现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为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原则,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按照土壤肥沃程度、所处地段便利程度等标准分为不同的权属和等级,然后根据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居民分布情况、土地覆盖率情况等信息,实现对地籍的管理;(5)相关部门将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以完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实现地籍信息统计、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工作效率的提高[2]。

2.2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定级估价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定级估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用来建立健全图件数据库,以完善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实现估价信息的定级处理;(2)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扫描及时对比例地图进行了解,以及时发现比例数据等参数的问题,并地理信息系统中较为先进的图片处理技术实现对不正确参数的修正,以保证和提高地形图的准确性;(3)还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及图片操作功能,建立起相应的土地定级估价坐标,以实现对土地的准确性定级估价,并确定出精准的地理位置,然后对影响地质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土地的准确定价。

2.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实质上指的是通过遥感监测技术来分析和研究土地利用情况,一般含有绘制土地利用变更版图、历史与变更后数据的对比分析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给土地利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对土地数据进行录入,并对已经变更的土地数据进行分析输出等,其中土地数据变更分析是最重要的监测内容;(2)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分析及输出功能,了解到数据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数据变化规律实现对动态监控图表的制作,为编辑相关土地版图提供依据;(3)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变更图层,不但能够方便人们对地理数据信息的查询,还能够在土地变更现状图层操作错误时找到原有的资源,然后实现错误数据还原;(4)用来监督土地现场勘测,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以便于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和开发新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2-3]。

3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GIS,这里的开发是指组件式GIS的开发。

3.1组件式

GIS这里的组件式GIS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新型地理信息系统,与传统的单件式功能独立式地理信息系统存在很多不同,该系统主要是由多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并且不同功能模块上还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控件,每个不同的功能模块都由不同的控件进行控制和实现,进而实现信息的搜集、计算、分析、统计、管理和处理等。利用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对GIS控件间、GIS控件与非GIS控件间进行集成,就可以实现组件式GIS应用系统的组建。

3.2组件式GIS的特点

3.2.1小巧、灵活且价格便宜在组件模型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控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户的经济负担;组件化GIS平台具有空间数据管理和灵活连接数据库系统的能力。3.2.2可以直接嵌入MIS开发工具组件式GIS建立在严格的标准之上,不需要额外的GIS二次开发语言,只需实现GIS的基本功能函数,按照Microsoft的ActiveX控件标准开发接口。3.2.3GIS功能强大新的GIS组件都是基于32位系统平台的,采用InProc直接调用形式,使小小的GIS组件完全能提供拼接、裁剪、叠合、缓冲区等空间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空间查询与分析能力[3]。3.2.4开发简捷GIS组件因可以直接嵌入MIS开发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多数开发人员进行自己所熟悉领域的开发,因为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开发工具,从而提高了GIS开发速度及质量,同时GIS组件还可以提供API形式使之工具更接近于MIS工具功能,使土地资源管理人员能够对地图、地质参数等进行熟练管理,无需进行特殊培训。3.2.5更加大众化当下组件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GIS研究和开发中,并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业界的技术开发标准,很多先进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工具都是基于组件式技术开发者而来,其功能比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更为强大和多样化,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非专业用户使用,使非专业用户可以直接对GIS控件进行使用。

3.3组件式

GIS开发平台(1)基础组件开发平台:一般都先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然后进行基本信息的交互性共享,最后通过灵活性方式将空间数据信息连接到数据库系统,形成基础组件开发平台;(2)高级通用组件开发平台:其结构主要由多个基础性组件开发平台组件而成,也可以理解为由多个基础组件构造而成,其功能都比较通用,使用方法也比较简单,还可以简化用户的开发过程,实现更多功能模块的开发,如显示、选择、编辑、属性浏览器等基础工具组件,并且不同基础组件之间的协同控制消息都需要进行封装;(3)行业性组件结构:抽象出行业应用的特定算法,固化到组件中,进一步加速开发过程。

3.4GIS组件的构成及产品

构成:GIS软件模型包含空间数据获取、坐标转换、图形编辑、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所以设计时要遵循应用领域地需求原则。如ESRI地MapOb-jects就是以空间数据访问、查询、制图为主要目标的GIS构件。主要的GIS组件产品包括MapObjects和MapX。

4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性和有效性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农业、林业及渔业等行业的发展,可想而知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乃至我国经济及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要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不断开发和应用各种新的功能模块,其应用领域包括地籍管理方面、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土地定级估价方面和动态监测方面等,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

参考文献

[1]郭晓静.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8:232-233.

[2]李宗明.探析“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195.

篇5

1 研究的意义

现河采油厂现有油田生产用地面积分散,油井站点数量众多,土地的属性用途多样,原有土地管理系统对土地的图像特征描述模糊,信息交互不直观,对于土地的权属变化不能及时了解。因此需要采用高分辨率的航拍地图,以体现宗地周围的特征地貌,同时对于宗地属性能够跟随图像特征及时跟踪了解宗地面积的变化和使用情况。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油田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意义重大。

2 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土地管理系统侧重于图形、图像和一些基础性数据的录入、更新、编辑、查询及专题图片的管理。系统的具体目标包括:

2.1 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的共享数据库;

2.2 联网形成分布式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2.3 土地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以及数据的录入和更新;

2.4 数据的查询、分析以及专题图的生成;

2.5 结合航拍图显示地理位置;

2.6 系统的维护。

3 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软件的实现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B/S三层体系结构模式,即由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

3.2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利用SQL语言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底层核心,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所需要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目前本系统的数据库包含6个土地信息图库和1个用户信息表,可以分类管理和随时更新维护。

3.3 系统功能介绍。

登陆系统后共包含8个功能模块,分别是“信息查询”、图片查看”、“新增信息”、“批量查询”、“其它工具”、“登录设置”、“航拍地图”以及“帮助”。

信息查询功能说明:根据需要从数据库中查出土地的详细文本信息,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定要显示的内容,并可以进行更改和删除指定信息的操作。此外,可以将查询出的结果以Excel的格式导出到本地客户端。目前本系统数据库共有6个可查询的表,分别是“电子库”、“土地协议书”、“报件”、“土地证”、“坐标库”和“井号库”。

图片查看功能说明:图片查看分为“土地图片”、“土地协议书”、“报件”、“土地证”四个部分。查询出的图片可以进行开窗、放大、缩小和平移等操作,以改变图形的显示范围,方便使用者更好地查看图片。查询图片的同时还能显示历史和现状宗地的图形。另外,本系统还可以进行图形与资料的双向查询,可以根据属性资料查询有关的图形资料,如由宗地名称查询宗地的属性资料,如土地证和土地协议书等资料并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自动定位显示,宗地所在位置及宗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可以由显示的图形进一步查询出该处宗地的其他土地图片和详细的土地信息与土地证、土地协议书等相关的资料。其中,点击“土地图片”可以结合航拍图和google地图查出土地的实际位置并且标注出来。

新增信息主要是从Excel中批量将新增数据导入指定数据库中,实现数据随时更新,此处需要按照指定的格式填写Excel。

批量查询功能说明:批量查询是方便用户一次性查询大量信息。该处通过导入指定格式的Excel文件模糊查询出Excel中的所有土地名称对应的土地信息,并且可以导出查询出的信息。

其他工具Google地图,此处可以添加一些用户所需的查询工具,目前加入的是google地球搜索功能,可以输入经纬度查出该位置。

坐标转换功能就是将采油厂油水井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大地经纬度坐标的坐标转换功能纳入其中。

登录设置功能说明,此处主要是实现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的更改,新增以及删除。

4 取得的效果

土地物联信息化系统一经建立,就在采油厂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出数据资源价值,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 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边建设、边应用,以用为先,才能实现行政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双赢。现河采油厂根据边建库、边利用的原则,充分考量档案中老井场打同台井、更新井,矿区建设首选老井场、报废站点进行建设。新井部署中,与地质所等部门加强沟通,优化井位布局,严格控制永久性用地征地范围,极大缓解了采油厂油气生产与城镇化建设对土地需求的矛盾。

据统计2010-2011年度采油厂根据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节约用地面积达三百多亩。根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鲁国土资字[2009]205号文件,计算节约各项补偿费用约三千多万元,做到了及时把握采油厂生产用地状态,降低企业风险,达到土地精细管理,为采油厂依法维护土地权益,及油田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2 社会效益。

理顺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采油厂充分认识到这是对土地历史资料进行仔细盘点的过程,是对各种征地资源数据关系、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重组的过程,是对不同生产部门协同合作的过程,是对采油厂生产运行一体化精细管理向纵深发展,专业部门自身能力提升,管理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

4.2.1 系统着眼于采油厂持续推进的“一体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这个总方向,综合开发地质信息,利用了从1964到2011年度的采油厂所辖四个县区六个开发油田的多方面的资料,构造出采油厂建厂以来最为全面详实的土地信息化管理模型,建立了厂、矿、队三级立体的查询共享平台,是对低效率的传统手工管理流程进行了根本性的再设计和重运行。

4.2.2 通过对6个油田自60年代初期到目前土地档案的系统查询,使各采油矿及四级土地地籍管理技术人员了解并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油田开发早期征地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等方面的资料,明确了油田各区块征地管理的历史进程,认识到国家在土地用量上的渐紧政策。

4.2.3 土地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对全厂工作进行整体优化,系统内一体优化,系统间配套优化,深入推进精细管理、基础管理、系统管理,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一级带一级、从下到上一级保一级,形成具有现河特色的精细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尝试,并为下一步局油地处土地信息系统网络的并网和与源头数据库网络的连接提供了的实践经验,也是对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功能扩展。做为采油厂生产运行的重要一环,为建设数字化采油厂生产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