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路路产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he already obvious importance, especially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way and archives, the protection,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in highway road highway driving the security of all play a crucial rol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to strengthen highway in road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he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Lk production file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现状
公路路产主要包括公路、公路用地以及一些附属设施,例如公路防护、养护、排水、监控、通信、照明、收费等设施和设备以及专用建筑物、构筑物等。公路路产的管理和保护是由高速公路路政执法部门进行的,路政工作人员通过对公路路产进行巡查、监控,防止公路路产遭到损坏或者盗窃,最大限度的维护公路的行车安全与畅通。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公路建设的“硬件”实力以及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在相应的“软件”管理措施以及方法上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路产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依然比较欠缺。以下就对我国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公路路产档案的管理手段落后
公路路产档案管理工作是路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真实记录,档案的内容涉及到公路主体工程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建设和维护信息,路产档案的内容复杂、信息量大,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样一来如果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仅在收集、整理以及保存等环节就会存在诸多不便,而后期的查找、更新以及维护工作则会消耗更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工作效率低。
(二)公路路产档案缺乏有效的保存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保密性强、系统性高以及周期性长的工作。而对公路工程来说,路产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一项动态的管理过程,要确保档案管理的完整性以及时效性,就需要在收集、整理文件档案的同时高度重视后期的保存工作。当从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公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虽然在路产资料以及文件的收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将大量的工作都集中在工程的实施方面,即只是片面的强调档案在工程实施中的使用,但却对这些文件和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归档,这也就极大的降低了路产档案在后期的利用率。
(三)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公路工程管理当中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由于对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保存工作无法与工程建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时甚至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会造成路产档案在需要它的时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监管部门在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路产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也会严重影响到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质量。
二、加强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措施
公路路产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路政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公路路政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而且通过对公路路产档案进行科学、合理以及有效地管理,对保护、维护公路路产以及保障公路行车的安全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各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对公路路产档案管理工作,以下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建立健全的公路路产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公路路产档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将公路路产档案的管理纳入到有关领导以及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实现路产档案的合理分工、科学管理目的。公路工程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应该制定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细则,确保在工程实施后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件以及数据资料进行及时收集和整理,确保做好公路路产文件以及资料的归档整理以及归档质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将公路路产档案管理与公路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确保公路路产档案准确、齐全、规范的同时还能够在需要使用时发挥公路路产档案的最大功效。
(二)提高公路路产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公路路产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素养是决定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公路路产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以及方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潮流,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吸收更多新鲜的档案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加强与公路路产相关的学科以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否则必将会被淘汰。
(三)加强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监管措施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以及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审查验收关,在公路路产档案收集、整理以及归档过程中,应该加强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监管措施,通过有效的监管将档案整理与公路档案规定标准的衔接问题,解决文件资料的积累管理程序与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一致性问题,同时针对平时公路路产档案收集、整理以及归档不到位、文件资料形成的质量差等问题进行全面补充、完善,使之形成的档案资料规范、统一、有序。在公路项目验收阶段,监管部门应该与档案部门的验收人员相互配合、严格把关,按照要求对各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文字资料、施工报告要进行认真审查,着重检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设计变更单的落实情况,认真审查竣工图以及文字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签证是否完备,组卷排列是否合理等等。并且知道资料编制人员正确整改,确保竣工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使其竣工档案资料在工程项目合同决算时,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并且达到收集整理公路路产档案的最终目的。
(四)进行现代化的公路路产档案管理
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公路路产档案管理工作,这不仅在于要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复合型档案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而且还需要在硬件方面还要逐步配置公路路产档案信息化基本设备,争取将电子计算机、光盘、缩微、声响等技术融入到公路路产档案管理中。具体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手段将传统的公路路产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电子的公路路产档案,系统的组织成为具有有序结构的公路路产档案信息库。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公路路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公路路产档案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要进一步提高公路路产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必须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人,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主动加强公路路产档案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其管理能力,积极探索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管理模式,除此以外,还应该树立新观念,大力开发公路路产档案信息资源,打破原有的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态度,积极开发利用公路路产档案的信息资源,充分的发挥公路路产档案的使用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公路工程具有规模宏大、建设周期长、工程结构以及工艺复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并且相关参与单位众多等特殊性,这也使得公路路产档案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公路路产档案管理对对保护、维护公路路产以及保障公路行车的安全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静娥.依托档案管理 促进大理公路交通建设[J].云南档案,2008年09期.
[2] 张世利.浅论公路工程内业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4期.
[3] 汪慧.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关键词】公路路产 国有资产管理 对策探讨
一、引言
公路是国家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和城郊、城际之间沟通的重要命脉,一条公路可能带领一个穷困的村庄走上致富之路,一个地区的公路网建设也标志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公路本身作为一种社会资产,却很少被使用者所重视。无论是城乡间的道路还是城市间的高速公路,都因为“收费”问题而备受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公路路产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进而导致运营方面的弊端。因此,本文将除城市道路之外的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路产资产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为公路运营提供帮助。
二、公路路产资产特征
(一)资产属性复杂
公路是供给人们生活之用,在我国国家制度下,公路的性质是社会性的、公益性的,而公民在使用公路的同时需要支付一定额度的维修、养护费用,以保证公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因此公路又可以说是资产性的存在;公路建筑在土地上,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土地国有,公路的建筑规划和投资有大部分属于国家行为,因此可以说公路是国有的,而私人和公司投资建设的情况,又使得公路资产展示出一定的私有特征。
(二)资产形式复杂
由于公路的资产属性复杂,使得公路资产形式也呈现较为复杂的状况。在国有资产意义上讲,公路资产除了固定的道路之外,还包括为维护公路网络而进行的电力、水利上的施工以及为了维护公路安全使用的警力等无形资产;从公路资产的私有性上来讲,除了建筑公路的投资之外,公路路产资产还包括一系列附加设施形成的资产,如高速公路服务区、由公路建设带动的沿线商业区等。
(三)资产产值结构复杂
公路路产资产的形式复杂,使资产产值的结构愈发复杂。按照公路的形成成本分类划分,公路的建设投资、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以及养护都应形成一定的资产产值;而公路的经营效益却只体现在经营性收费上,即公路分段的收费站收费,这使得公路资产产值在表面上看来只有“收费”一种,由各种无形资产带来的产值很难在整个产值中被完全估计出来。
三、公路路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路产资产维护不周
公路路产资产维护不周是公路路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不管是城市道路还是国、省道、高速公路的路面都面临着严重的破损问题,道路修补和翻修几乎是各种路面的常见状况,更有甚者,与桥梁相关的很多公路还需要完全封闭式的养护、维修,给来往车辆行驶造成巨大不便。据悉,公路维修和修护成为造成城市道路拥堵、高速公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元凶”之一,也使得人们对公路的“社会公益性”产生怀疑,“交了通行费还要忍受坑坑洼洼的路面和堵车”已经成为人们对交通主要的抱怨内容。除了对公路路产资产的日常维护不够之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公路在建设时就存在的质量隐患,即公路路产资产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就存在隐性的质量维护问题,而这种问题受到公路投资、经营和管理的分散性的影响,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公路路产财务核算问题导致资产状况不清
前文所述,公路路产资产产值结构十分复杂,仅从“收费”方面完全不能体现出资产产值状况,而这主要是由于公路路产财务核算问题导致的。从公路国有的角度上来讲,交通部门应对公路路产资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整理路产资产的结构,根据资产结构去统计资产产值,而交通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全面的财务核算制度去衡量公路的资产状况,被计入财务核算的大多都是实物的资产,而隐形资产并没有被计算在其中,而且,公路建设期的成本投入与公路使用期的收益并没有被同时计算,直接导致财务核算对公路资产状况的失真估计;而对于公路实际的管理单位来讲,大多数管理单位都将“收益”作为财务核算中的重点,并没有重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在财务核算制度中也缺少“风险规避成本”一项,往往是前期收益巨大,而后期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来养护路面,导致收支的严重失衡。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公路路产资产产值不清
前文所述,公路路产属于国有资产,但目前除城市道路之外,其他公路路产长期由现行的行业体制进行管理,非经营性高速公路和经营性高速公路的产权和所有权最终都属于国家。经营性高速公路一般投资主体多,投资目标不一致,收费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非经营性高速公路与经营性高速公路也有互相转化的情况。这些高速公路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多样性,造成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复杂性。高速公路资产的实物管理探讨的多,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方法与制度,但高速公路资产的价值管理研究的少,其理论研究的结论不一,尽管能够为公路路产管理提供制度建立上的借鉴,但由于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以及管理单位本身的忽视,我国始终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公路路产资产价值管理制度,这使得公路路产资产的产值始终不能得到科学的统计。
(四)公路路产资产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导致资产效益损失
我国高速公路总体分为经营性高速公路和非经营性高速公路。部分经营性高速公路国有资产已脱离交通主管部门,被纳入当地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一省高速公路网的国有资产有两个以上的管理部门在管理,比较典型的是“控股”、“中心”和“集团”三种模式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分解为三部分,因此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养护管理模式、服务标准、管理目标等都不同。如此造成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不统一,管理部门多,由各部门各单位掌握资产的购建预算、占用和处置,跨部门跨地区的高速公路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不可能,且容易导致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流失。一些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考核目标忽视其显著的公益性,放弃社会责任,只追求财务效益,高速公路的国有资产权益模糊难以保障。少数企业以自主经营的名义游离于交通主管部门之外,使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损失。
四、应对公路路产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对公路路产资产进行科学评估
要应对公路路产资产管理中资产维护不周的问题,公路路产资产管理单位首先应该对公路路产资产状况进行评估,以此作为资产维护的根据,同时资产评估也是实行其他资产管理措施的首要步骤。在公路投入使用前,也就是在公路施工建设时期,对公路的资产评估应采用收益现值法,即在调查公路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车辆行驶状况之后,以期望价值理论作为基本原理,在合理确定年收益额度、年运营成本和投资收益率的基础上对公路未来预期收入进行估计。收益现值法不仅能够估算出公路路产资产的产值,还能为公路建设前的成本投入提供借鉴;在公路投入使用后,应使用重置成本法对公路路产资产进行评估,重置成本指的是在评估当前的时间点建设一条与评估对象相同的公路所需的成本,而重置成本与公路资产损耗的差额就是公路路产资产的实际情况。重置成本估计能够为公路养护风险估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完善公路路产资产财务核算制度
完善公路路产资产财务核算制度是解决由于财务核算疏漏导致资产状况不清的唯一方法。在合理估计公路路产资产价值的基础上,根据路产资产价值的现状,分析路产资产的组成成分,严格分析所有能够对公路路产资产使用造成影响的条件如公路沿线经济发展或景区建设带来的人流、车流等,以此为财务核算的基本内容;另外,应根据公路路产资产估计建立财务核算小组,聘任专家型人才针对公路资产结构划分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保证财务核算目标与实际相符合,使财务核算能够真真体现公路路产资产的使用状况。
(三)开发并固定公路路产资产管理制度
我们认为公路国有路产管理体制根据其目标应包括三个体系,首先是公路国有路产保值体系即公路养护体系,公路养护是路产管理的基础,其任务是经常保证公路及其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畅通。其次是公路国有路产增值体系即公路国有路产投资体系,是公路国有路产增值的物质基础,其任务是作好公路路网的规划,规范公路路产的投资行为,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建设优质工程,为路产保值体系交付工程质量优良的路产。第三是公路国有路产维护体系即路政管理体系,是公路国有路产保值增值的保证,能维护路产不受侵犯,确保路产的完整。从各公路路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这三个体系的建设为主要目标,就能够开发出适用于各地公路特征的路产资产管理制度,将管理制度固定并推行,进而能够实现省、市、乡镇一体化的公路路产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路产资产产值清晰明了。
(四)创新公路路产资产管理方式
目前的公路路产资产管理方式是完全分散的,作为国有资源的公路在交通部门有一定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则,受国家法律法规制约,而作为公路实际经营者的各个单位在交通部门和国家管理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又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管理方式。由于管理方式不一导致的管理混乱状况应该由创新管理方式来解决,可以作为借鉴的管理方式是交通部门介入型的管理,交通部门可以在征集公众的公路管理意见的基础上,在国家管理条例的框架内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公路管理办法,并公示给各段公路的经营管理者,然后通过公众对新的公路管理方式的反馈以及公路资产的盈利状况对公路管理方法进行调整,相信通过多次调整和改革,必然能够解决由于管理方式复杂导致的资产浪费等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产资产作为全社会资产,有着与其他社会资产截然不同的特点,公路路产资产的属性复杂、资产形势复杂、产值结构复杂,使公路路产资产管理工作显得十分棘手。目前公路路产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资产维护不周、资产产值模糊、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管理方法陈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公路路产资产评估为首要步骤,从财务核算方面下工夫,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核心,创新管理方式,才能使公路作为全社会资产,在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达成。
参考文献
[1]朱力河.公路路产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从国有资产管理角度探讨公路路产管理的新途径[J].交通财会,2008(05):147-149.
[2]陈光亮,扬政湘.浅谈如何积极有效的维护路产路权[J].公路运输文摘.2004(09):123-126.
[3]李永和.高速公路路产损失问题浅析[J].交通企业管理.1999(12):155-157.
[4]徐海成.公路资产的特征与评估[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5(01):12-15.
[5]胡钢.高速公路路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10-12.
[关键词] 公路施工;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73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49- 03
1 前 言
现阶段,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公路事业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作为重点阶段,该阶段工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但是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施工企业应当提高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将施工档案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现阶段,我国了一系列安全档案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应当贯穿在公路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这对于公路施工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公路工程施工生产档案的基本特征
2.1 档案内容及其形式的多样化
就公路施工来说,档案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在公路项目招标、设计、施工及其维护阶段,均会产生大量档案资料,尤其是某些工期较长的公路工程而言,档案资料内容涉及面较广,且形式趋于多样化发展。一般来说,常见的公路施工档案主要包括招标文件、施工方技术文件、工程调整档案、会议文件、质量检测文件及其验收档案等。所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且内容较多,这进一步增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
2.2 档案的专业化及其利用价值
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通常较为先进,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的施工档案的专业性及其技术性也较为突出。同时,为了保障各项工序的标准化、统一化开展,实行档案管理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需要明确的是,由于施工档案属于真实的、客观的文件资料,可以全面反映施工企业的管理质量及其施工水平,管理档案在其投标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3 公路工程施工生a档案的主要问题
3.1 档案资料编号不连贯
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通常来说,施工管理人员能够统一分类不同的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编号,这也是提高档案日后查询便捷性的必要途径,在编写档案编号的过程中,一般依照分类号、项目号或者案卷号进行制定及分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档案资料编号的连贯性较差,难以依据档案资料做出完整的判断,这对档案管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难以及时发现遗漏的档案,甚至存在档案缺失的情况,影响竣工阶段的结算[1]。
3.2 工程档案资料质量较差
逐步提升档案资料的管理质量是当前档案管理应当重视的一大问题,只有在保障档案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全面发挥档案资料的根本价值,提升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公路施工档案管理来说,大部分档案的质量无法满足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档案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难以按照标准化模式整理及其收集案卷资料,工作人员依照个人主观意志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等均极大的降低了工程档案资料的质量。
3.3 档案管理同公路施工不同步
在公路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只有保障档案管理同公路施工进度的一致性,才能保障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及其有效性,如果二者不同步,不仅会影响公路施工工程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目前来说,导致施工同档案管理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即人员紧张以及档案管理难度及其工作量较大,加之施工单位并未制定相关管理体制造成了管理人员的滞后性,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档案管理人员通常较为重视公路施工质量、成本方面的档案管理,未树立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意识,这一情况不利于施工单位施工的安全进行,且容易增大风险。
4 公路工程施工生产档案的完善策略
4.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公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公路建设项目的范围不断拓宽,在公路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施工资料,为了实现施工档案的有效管理,施工企业应当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一方面,施工企业应当在内部建设档案管理体制,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手法,实现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细化管理是各个领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案,公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管理质量,保障档案管理同施工进度一致的主要手段[2]。
4.2 实现档案的统一化管理
如果公路工程量较大,就应当在编制档案资料之前,同相关管控机构进行沟通与交流,明确档案管理的重点,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建设项目应当统一化编制档案,尽可能避免出现多种管理标准这一情况,以此才能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进行,保障档案的质量,为公路施工期间或者工程竣工期间的质量检测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也为管理人员的查找提供便捷性。
4.3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由于公路施工的技术性较强,所以公路施工档案具有一定专业性,在施工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保障档案的分类整理及其高效利用。施工单位应当意识到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水平,并且在招聘期间将人员的专业水平纳入重点考察范围,同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积极面对自身工作,重视个人管理,重点建设安全事故档案资料管理数据库,尤其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当进行事先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前制定安全档案管理的应对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将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
首先,针对公路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依据事故发生的地点、原因、时间等详细记录,并制定为专项性的专题目录。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对于安全事故信息的采集工作,将以往本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整理为文件,并依据其具体形式进行划分以目录形式呈现,然后依据档案目录制定专题,比如机械事故、运输事故、基坑事故等,为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同安全事故资料的查找奠定基础,保障自身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有效性[3]。
其次,针对施工企业或者相关公路施工单位所进行的公路施工安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将全面收集资料并纳入专题管理中。需要提出的是,档案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参与事故处理的全过程,一方面,主动收集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协助分析有效的理方案,避免偶然事件的发生阻碍施工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了解安全事故的基础上准确记录,避免主观意念,同时依据先后顺序将其编制入库,形成完善的档案管理库。
最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其同相关监管部门的联系,向其了解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要点,并向管理机构提交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然而,仅仅依靠公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并不能达到实际要求,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建设档案信息库,将信息采集工作纳入重点考察范围,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发挥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积极价值,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
4.4 安全专题档案教育作用
通过多种宣传模式凸显安全管理档案的基本作用,一方面,组织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法制讲座,在安全档案学习之后,使其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不断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能辅助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全员员工应当以安全生产档案作为依据,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明确事故隐患、安全的施工技术等,使工作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全面凸显安全专题档案的教育作用,这也是促进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的必要途径[4]。
5 结 语
一般来说,公路工程施工跨越周期较长,施工工程各个工序的也较为复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所以公路施工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较高。另外,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档案资料的管理重点也不同,档案管理的内容较为广泛,形式复杂,为了达到施工档案管理的根本目标,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明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完善,以此全面发挥档案管理在公路安全施工中的价值,促进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赖予莹.高速公路施工单位竣工档案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3).
[2]李彤彤.关于公路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策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5).
现阶段,在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解决。其问题主要在于:首先,从管理层的角度上来看,监督权不够明确,管理主体三方的关系处理不好,实施的是多头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容易产生管理上的矛盾,而且管理者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并不是很了解,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无人承担责任。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公路经营企业的内部体制并不够完整,缺乏企业凝聚力,而且在编制财务核算等内容的时候,并未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且公路经营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来执行工作;最后,将这两个部分结合来看,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经营企业之间的矛盾较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交通主管部门是管理者,而公路经营企业则是被管理的一方,却难以服从于管理者,也正是如此导致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二、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利弊
(一)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的有效作用
在公路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督机构,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高质量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工作,能够清楚地认识政府和企业的之间的关系。利用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能够将政府和企业的职能分开,协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以为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提供重要的保障。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出资人,而公路经营企业则是被出资人,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利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干预公路经营企业的现象。第二,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督工作的开展,备受人们的关注,能够增强人们的信心。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活动,可有效的改善当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二)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督的不利之处
虽然发挥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督作用,能够带来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却并未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此监督工作的开展缺乏法律的保障,不具备科学的依据。在开展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督工作的时候,影响了公路经营企业的工作,削弱了交通主管部门对其的管理,而且在此过程中主要以盈利为主,反而忽视了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
三、构建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明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确定正确的方向
在构建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时候,应当明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十分重要,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整个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制定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时候,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我国公路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结合我国公路国有资产自身的特点,来确定其目标。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应当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所制定的管理体制要能够保障公路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性,突显出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公益性;其次,要确保公路国有资产具有安全性,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要能够保证公路质量不受损害;最后,所制定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能够促进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公路国有资产效益的提高,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除此之外,还应当确定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方向。第一,要明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主体者,要将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相统一,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关系;第二,要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出资范围;第三,寻求最佳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方法,有效整合公路资源,严格按照相关立法来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把握公路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之处
在构建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时候,应当把握其关键之处。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出资人代表,将此工作落实到位,以保障出资人代表的权利,促使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加便捷,从而提高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完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实施两级出资政策。两级出资制度中涉及到了三个主体,一个是交通主管部门,一个是公路经营企业,最后一个则是公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企业。严格贯彻两级出资制度,有利于协调三方的出资关系,分配各自的职责和权利,能够避免行政干预,保障各方的权益。
(三)创新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为了保障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应当突破传统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以适应新时期下的要求,从而提高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在新的管理模式中,应当分配好各个主体的职能。可以实施具有层次性的职能管理工作。在第一层次中,主要是由交通主管部门来进行管理,将其作为公路国有资产出资人,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来明文规定。第二层次的管理则是由公路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来执行,其贯穿于整个国有资产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负责优化公路国有资产结构,促进公路行业的稳定发展。第三层次则是公路经营企业,其主要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实施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并且根据公路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应用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做好财务核算工作。
四、结束语
我区路政执法机构固定资产总值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快速递增,但在具体资产管理实践中,固定资产的建章立制、资产处置,以及管理执行力度等方面未能得到重视和规范,导致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中出现一些薄弱环节,制约着我区路政执法工作的良好发展。
当前路政执法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特殊的机构体制导致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当前,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行业管理对于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可谓不全,但是为什么在资产管理中路政执法机构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和问题?笔者认为最首要的原因是广西路政执法机构特殊的机构性质和管理体制不顺造成。
1.从执行管理职责方面分析:按照科室管理职责范围划分,自治区公路管理局(自治区路政执法监督局)的国有资产与票务管理科是路政执法机构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为了方便开展路政执法工作,自治区公路管理局(自治区路政执法监督局)的路政管理处同时兼管部分路政执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前者管理偏向建立健全资产制度、编报计划、资产报废、调拨等处置、公车治理、日常建卡立档和台账、报表等基础管理工作,后者管理偏向路政执法仪器设备、执法车辆的计划制定和采购调配、年审检测、日常数据统计等日常管理和站房建设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无法划清路政国有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落实执行管理责任主体,出现多头管理和权限重叠造成工作运行上的不顺畅。
2.从路政内设机构方面分析:市级和县级路政执法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配备资产专业人员,资产管理职能不凸显,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根据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广西路政执法机构编制等有关工作要求,全区各路政执法支队内设机构只有路政科和治超科。2012年,上级有关部门下文要求在各执法支队治超科下增挂综合科牌子,固定资产管理只是其中之一职责;路政执法大队也没有法定的资产管理科室和资产岗位设置。全区路政执法支队和大队的资产管理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且都是一身兼几职,无法从繁琐的日常执法工作中脱离出来专心、细心地进行资产管理工作。
3.从绩效责任考核方面分析:当前,全区路政执法机构的绩效责任考核目标是日常的路政和治超主要业务工作,而固定资产管理归属于后勤保障服务管理,列入各市级公路管理局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考核,正是这个原因,容易导致路政执法机构领导对固定资产采取粗放型管理状态,即重路政治超执法业务,而疏于对资产的细化、规范管理,由于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而产生诸多问题,如设备采购无计划、验收入库制度缺失、出现购非所需等的现象,且无法追溯责任。
(二)管理员业务知识不全面,政策把握不准确。财政部门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有严格规定的使用年限,一旦超过使用年限应该按规定程序申请报废或报损。但是,由于以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政策把握不够准确,致使现在许多征稽部门划转到路政机构的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至今仍“超龄”使用,其中1992年购置的资产至今仍在运作。早该报废和报损的资产,没有及时办理报废报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反映那些“带病”固定资产,特别是残旧、经常大修的公务执法车辆,既加大经费开支,无形中也给路政管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三)政府采购执行不严。固定资产的采购没能全面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对需购置的资产没能全部纳入部门预算,按照各级单位法人为编制单位,由“下(大队)”至“上(支队)”层层编报上来。目前更多的采购方式是由支队统编预算统一购置,所购资产容易脱离基层实际需要,发生预算外的办公设备购置现象;或者通过联系电脑公司利用维修的形式“偷梁换柱”进行购买,躲避政府采购程序,加大账外资产的风险。
(四)不建立资产转移使用登记制度,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部分路政执法机构对电脑、打印机、相机、摄像机等使用频率高、容易转移的办公设备,不建立资产转移使用登记制度,给清理工作造成难度大,而且无法追究遗失和损坏的相关责任。特别是对于机构和执法场所的变更、执法人员异地调动等,大部分办公设备使用方向发生转移变化,在不办理转移使用登记的情况下,容易给清查资产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且无法追究责任。
(五)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处置包括无偿调拨、对外捐赠、出租、出售、转让、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路政机构在处置时未办理财政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处置资产现象,特别是出租资产管理不规范,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合理或不规范。
(六)缺少部门间的监管和制约,会计核算滞后。账实相符和账账相符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日常对账和及时沟通的介质,造成账实、账账不相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跨几年账账不相符而双方没有发觉。
1.会计核算不及时如原某征稽处整体划拨到路政机构的一栋1997年建造的征稽所站房,竣工决算比预算超支了5762.06元,2004年该站房使用者——征稽所用自筹资产结平了超支款,但是一直没有列账通知征稽处机关进行基建账务处理,应入未入,该销未销,致使征稽处机关基建账一直挂到2011年底。
2.接受捐赠资产不入账路政执法机构在组建初期,接受一些外单位的资产捐赠,或者为了扩展业务购置大型执法仪器,商家经常会赠送一些达到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仪器,由于没有相应具体的购置发票,或者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许多单位对此类资产往往采取忽略态度不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外资产。
(七)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监督难以到位。目前,由于路政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庞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购置计划报送、审批、下达,资产采购、下发和调配,处置申报和批复,公务车车辆的配置、使用和报废情况等,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工统计往往花费大量工作时间,资产管理工作和路政执法工作经常同时对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开展“拉力战”抢时间完成工作,结果质量难以保证。上级管理部门对基层的资产管理无法随时了解和全面监督,对基层各种问题的产生也是被动地采取事后处理措施,监督难以落实到位。
加强路政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上述资产管理问题,暴露了当前我区路政执法机构管理工作上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加强资产管理势在必行。本文认为,要进一步夯实路政执法机构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堵塞管理漏洞,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机构设置和岗位配备。理顺我区路政执法机构管理体制,各级路政执法机构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职能管理范围,从自治区级到县级路政执法机构形成业务上的统一对口管理;配备相关专业资产管理人员,实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明确资产综合管理、归口管理和使用等不同部门、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防止职责不清带来的缺位或越位现象发生。
(二)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并转变管理观念。
1.增强路政执法机构单位法人的责任意识《会计法》规定“负责人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认真执行好《会计法》,增强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意识,使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路政、轻资产”、“重资金、轻实物”,这是解决固定资产管理薄弱问题的关键所在。
2.加大培训力度,转变管理观念,提高资产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政治素养,培养全局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更新,提高业务水平、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等综合业务能力。切实转变资产管理观念,要从传统的实物管理向注重价值管理转变,围绕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理念,增强资产成本观念,能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症结所在,向领导提出改进资产管理的建议,促进执法机构资产社会效益的提高,全力提升全区路政行政执法能力。
3.加强资产使用者的责任意识,明确奖惩责任。加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国有资产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广大资产使用者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明确遗失或被盗资产所承担的责任和后果,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个人原因造成资产遗失和被盗的,应责令责任人赔偿损失,涉及金额较大的资产,应严肃处理。
(三)实行独立的路政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路政执法机构是个独特管理模式的执法部门,只有明确路政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落实有效的奖惩措施,才能充分调动路政执法工作人员共同管好、用好公共经济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路政固定资产的部门预算编制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从“下”至“上”编制合理的预算计划。根据需要业务部门提出的具体采购申请,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再考虑购置新资产。对于纳入计划的资产,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合法采购手续。
(五)围绕监管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
1.申购审批和验收入库制度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环节应由不同的人来担任,避免编计划、招标采购、验收入库都集权于一人身上,明确各环节责任、相互稽核、职权分离,严格审批权限,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杜绝滋生腐败现象。
2.建立部门之间对账制度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能脱离财务管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密切联系,明确责任分工,充分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加强实物账和财务账的日常核对,有效的防止资产流失,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资产与财务部门之间对账制度,前提是资产与财务管理部门要对新增资产必须做到及时建卡立档、按时入账。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原值、净值、增减数与财务账进行核对,根据实际情况,可按月(季)为时点按资产类别分别编制核对表格,采用倒查、回溯、询问等方式,查看两边是否一致,是否疏漏某项业务,哪一方工作出漏误,资产和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对核对结果的真实性签名,且对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和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最后提交给单位法人阅示。建立对账制度有助于执法机构法人定期掌握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避免会计核算滞后现象。
3.建立固定资产转移使用登记制度对单位内部使用方向转移频繁的固定资产,要建立资产实物转移使用登记制度,以便管理者全面了解资产使用变化情况和划清使用责任权限,对将来工作中的问题有了查找追溯的依据。资产实物转移使用登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密切关注人员调动和岗位的变化对资产使用方向的影响,或结合定期清查制度,对资产原使用人员和资产使用状态、变更人员、变更时间等内容详列备案,资产原使用人和接手人要到资产管理员处办理交接登记手续,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移交使用,防止资产人为原因流失。
4.固定资产维护制度除了个别执法仪器需要送到规定部门进行检修,在日常管理中,资产管理部门也要经常组织路政和治超等有关业务部门对各类称重仪器、车轮锁、地磅等执法仪器开展日常维护和检修,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保证执法仪器的安全完整,杜绝仪器的计量和检测不准确给行政执法取证工作带来司法争议和社会负面影响。
(六)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路政执法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遵循“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原则,及时办理调拨、处置手续,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做好报废设备的处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对资产出租和出借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财政部门审批,对处置所得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七)建立全区路政固定资产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固定资产联网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科技手段,上级管理部门可以在信息系统上统一布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及时批复下级部门上传资产的计划、报废和处置等申报手续;更好地全面了解全区路政资产管理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基层管理部门可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简化资产各项上报手续,统一格式打印资产调拨、增减单据和账簿,进一步规范路政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断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把全区固定资产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与推广,加强与财政厅信息网络的链接,实现便捷无纸化办公程序,提高机关办事效能。
关键词:高速公路 资产管理 资产信息化
高速公路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交通道路建设,对于城市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投资较大的建设工程,能否对其中存在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高速公路现展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实现资产信息化能够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同时提升高速公路发展的经济效益。
一、高速公路资产管理
高速公路企业经营资产是企业创办和经营过程中,以市场形成或通过国家划拨,为企业所占有的资源。企业借助资源进行高速公路的经营活动,以其资产对自身债务承担责任。经济的管理、计划及资源的分配决策是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的核心,是高速公路维护优化、公路运输系统监测的重要基础。广义上看待高速公路的具体资产,可以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资产寿命期、资产需求及资源分配、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通过经济学方法与工程学原理的充分结合,建立经济决策程序,以寻求管理有效、降低成本的工作成果。高速公路资产管理就是借助对经济学原理与工程学的运用,利用管理方法对高速公路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从而提高高速公路资产性能,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目前,分析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现状,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类标准不统一。财务部门采用主流管理软件,依据国家财政部制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进行单位资产的分类。依据功能特性进行资产的分类使得同一类资产重复出现,不利于管理的有效实施。所以,从性质和综合功能进行资产的分类,导致资产分类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第二,分类结果不一致。资产分类的标准不统一影响资产分类结果不一致是必然趋势,由于受此影响对其价值管理造成问题,特别是财务账与实物账的对账过程中,固定资产清产等会比较繁杂。第三,管理软件不对接。实物管理主要采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价值管理采用财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不预留接口,两套软件无法集成或对接,影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将各自的资产数据从系统中导出或进行打印,之后通过人工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对,使信息化工作效率不断降低。此外,固定资产分类结果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核对工作量,不利于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一)建立以及完善相应的资产信息化数据库,增强社会服务的有效性
资产信息化数据库是高速公路实现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要依据国家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高速公路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资产信息化数据库,以此增强社会服务的有效性,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即:依据资产信息数据库资产的流通,建立相应的网站系统,将资产信息化作为主要手段,以网站建立为媒介,以此实现与高速公路资产相关的信息资料能够有效地和高速公路资产信息网站同时公布和更新。提供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便于社会大众高速公路对道路情况的了解以及对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进行监督,特别是出现恶劣天气情况时,对高速公路信心进行及时更新和公布,增强其服务功能;拓展资产信息的采集和公布途径,利用资产信息化数据库的网络化技术,从各个渠道对高速公路资产信息的情况进行采集,然后整理公布出来,便于社会大众的出行安全,可以对各个高速公路的信息情况进行整理,通过语音和视频等途径进行发展;设置相应的资产信息管理的预警系统,利用资产信息进行引导,减少社会大众出行时间的浪费,及时更新资产信息支持决策发展;设置相应的物资和设备的救援体系,及时应对高速公路运营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有效疏导交通拥堵,增强对高速公路的管理。
(二)促使资产信息化技术和时展相适应,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社会发展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断促进科学技术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促使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必须要加强资产信息化技术和时展相适应,就需要对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和推广发展。在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中,能够实现网上远程实现资产的采购、配置、使用以及维修等。同时运营单位相应的工作人员可以对一部分资产的信心进行查询和管理,达到网络信息化办公和业务开展的目的,以及及时对基础设施和基础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更新,对出现的故障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维修和上报,促进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一体化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维修的准则和流程,采取信息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三)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共享化发展,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
信息资源的共享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之间的流通,在企业发展中,便于各部门所掌握信息的一致性,减少工作的误差和不足,在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共享化发展,能够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引进新型的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应信息资源共享的体系,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者网络消息实现资产管理信息之间的共享,提升运营开展的工作效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可以安装外网或者局域网,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在线传送,降低资源的消耗,节省相应的办公费用,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
(四)对资产管理信息化进行严格监管,奠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对资产管理信息化进行严格监管,是保证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够奠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在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数据库建立完成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做好完善的规避措施,避免出现系统破坏或者出现安全漏洞的情形,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即:将网络和局域内的网络进行安全隔离处理,探戈控制两者的连接;制定相应安全网络的解决措施,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被盗取或者丢失的现象;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促进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各个工作人员设置独立的账户和密码,加强安全管理权限,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可靠性。
三、设计合理的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计划
基于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探讨和发展,设计相应合理的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计划,不断满足实际工作、社会大众、社会经济的需求和发展,形成规范化的系统,主要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设置相应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化体系
信息的统一性能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设计中,必须要保证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一致性,保证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所获取信息的有效性,能够及时为社会大众提供准确且有效的信息服务。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采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资产实现在线管理,便于业务的开展和进行。
(二)实现开放性业务的管理
在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设计中,开放性业务指在网络信息管理中公开的信息,能够快速的实现信息的传递,并且在发展中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整体出发,保证各个部门资源信息之间的共享,避免出现数据冗余的现象,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三)创建相应的保障系统
在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设计中,创建相应的保障系统,能够对高速公路资产实现有效地管理和安全保证,是实现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降低资源的损耗,促进资产管理和正确决策的进行,同时还能避免资产管理信息化中的不足,降低意外事件出现的频率,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提升高速公路资产管理运营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对实现高速公路资产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设计合理的高速公路资产信息化计划,提升高速公路发展的经济效益,促进高速公路资产信息化的发展。实现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高速公路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同时促进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振莲,赵莎,马德家等.高速公路服务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1,(11):44-45
[2]侯宝柱.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2,27(4):46-47
关键词:公路工程原因分析安全管理
在企业不断快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在业务急剧膨胀的过程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压力。由于管理力量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在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上难免存在力不从心的状况,安全生产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心有余而力不足人员配置也是有职无位,或者一人多职。可以说公司的安全生产是“形势严峻、责任重大”。
大量的农民工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劳动力主体,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可怕的隐患:一是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务市场的培育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弃农务工的农民都是才出农田就上工地,在意识和角色的转换上难以达到有效缓冲;二是绝大多数民工文化少,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生产技能低,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培训完全达到国家有关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作业要求;三是经过多年培训,在技术和技能上有所提高,基本达到要求的熟练工,又难有效控制其随意流动。
1.公路工程发生事故的诱因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是诱发事故的主要成因,因此安全教育既要从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也要从增强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方面着手。考虑到目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安全生产教育应在施工企业内部和施工工程项目上同时抓,同时管。前者的重点是抓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教育;后者是抓行为、技术、管理措施的应用和自我与群体保护能力的提高。应特别注重民工教育。现在许多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一线施工人员大部分是民工,这些人如果不经过正规培训,往往事故会增多。本着谁使用谁负责安全的原则,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对民工的教育。实行安全培训考核上岗制,建立健全民工安全培训档案制度。
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1)野外作业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2)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环境特殊、变化大;(3)多工种混合作业,相互配合不易协调;(4)临时工程多,容易产生疏忽或事故隐患;(5)使用的机械相对较多,运输及移动不规则;(6)使用的材料量大、型号多。以上这些都是施工现场存在事故隐患的原因,必须进行系统的预防。
2.施工安全管理
2.1加强队伍教育,规范施工作业
高速公路系全封闭、全立交,行驶车辆速度快,要求施工人员须具有高度安全意识,严格按规范操作,但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员是农民工,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故养护和路政部门每月都召开一次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施工车辆驾驶员会议,学习高速公路有关法律、法规,并把会议精神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个工人,以形成人人守规则,处处讲安全的局面;要求施工人员按规范操作,穿戴统一的反光标志服,严禁随意出入施工作业区域或穿越高速公路,坚决杜绝人为事故。
2.2规范施工现场标示牌,及时提供道路信息
为确保车辆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以下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要求执行:
2.2.1专项工程或大中修工程现场安全标志严格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实施;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总长不得少于1500m,该区间内统一设置“前方施工”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禁止通行”标志、“导向”标志及“限制速度”标志等。标志牌按GB5768—1999标准制作。缓冲区应设置路障、隔离墩;作业区是施工人员作业和施工物资堆放处,施工物资必须整齐堆放,不能过高和占用过往车辆行驶车道,施工机械须按标准涂上桔黄颜色,作业区与车道间也一定要设置隔离墩;③终止区长度不应小于50m,在终止区的末端一定要设置解除标志。在路肩护栏以外设置统一颜色的安全施工棚。
2.2.2小修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当需要占用车道时,应按上述规定执行;否则,应设置方形“警示牌”、“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导向”标志和车道隔离墩等,标志摆放距离不得少于300m;
2.2.3若需在夜间施工,应在上游过渡区内设置黄色频闪灯警视信号,作业区内设置照明灯。一般禁止夜晚,雨、雾等不良天气施工;
2.2.4施工全部结束,先将作业区清理干净,然后逆车流方向快速拆除所有标志。
2.3加强施工地段道路巡查,保证安全标志规范摆放路政人员加强施工地段标志牌摆放规范,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学习、分析典型案例,增强责任心,杜绝事故发生;
(2)实行四班三运转巡罗制度,尤其是夜间巡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减少事故隐患;
(3)建立责任制,严格标志管理,由专人分工负责,加强路政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
(4)制定执行《施工路段违章行为通知书》,对标志违规摆放不符合要求的,由养护部门及时检查,限期整治。
2.4实行奖惩制度
对施工单位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做得差的给予处罚。由此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律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并视情节管理处扣罚其全年完成施工量的1.5%安全费,责令停工整顿;若事故严重,则立即取消其施工资格。
2.5加强施工车辆管理,避免事故
高速公路施工车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须是农用车以上、正常行驶速度不少于70km/h的自卸车,且拉运材料相对固定;
(2)禁止无牌、证车辆上路,并经年检合格、车况良好、灯光齐全;
(3)驾驶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素质高。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还必须办理《养护施工车辆许可证》并领取标志牌,悬挂在车辆明显部位,以便有关管理部门随时检查。此外,施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必须匀速行驶,不准占道、倒车或逆行,不准强行超车、紧急停车,随意调头或横向装卸材料。总之,必须听从指挥,遵守规定,按章操作以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发生事故。而过去这方面的事例教训履见不鲜,发人深省。
3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3.1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一定要从国家、社会、人民的角度,去认识和关注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只有高度重视员工生命的企业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是一个能不断做大做强的企业。
3.2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一定要破除“项目越多越好、产值越大越好”的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企业自身资源条件的“好大喜功”思想,生产经营不能贪多求大,更不能没有金刚钻忙着接瓷器活。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接一个工程干一项精品。
3.3针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不断细化, 要做好让从业人员学法懂法、遵章照律这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培训、教育等工作,扎实锻造一支“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以讲安全为荣、不讲安全为耻”的过硬队伍。
3.4切实加强制度落实十分重要。在制度完善、规章齐备、加大宣传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大落实的工作力度,将各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及操作规程在具体的项目施工管理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工程 原因分析 安全管理
在企业不断快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在业务急剧膨胀的过程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压力。由于管理力量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在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上难免存在力不从心的状况,安全生产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心有余而力不足人员配置也是有职无位,或者一人多职。可以说公司的安全生产是“形势严峻、责任重大”。
大量的农民工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劳动力主体,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可怕的隐患:一是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务市场的培育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弃农务工的农民都是才出农田就上工地,在意识和角色的转换上难以达到有效缓冲;二是绝大多数民工文化少,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生产技能低,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培训完全达到国家有关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作业要求;三是经过多年培训,在技术和技能上有所提高,基本达到要求的熟练工,又难有效控制其随意流动。
1.公路工程发生事故的诱因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是诱发事故的主要成因,因此安全教育既要从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也要从增强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方面着手。考虑到目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安全生产教育应在施工企业内部和施工工程项目上同时抓,同时管。前者的重点是抓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教育;后者是抓行为、技术、管理措施的应用和自我与群体保护能力的提高。应特别注重民工教育。现在许多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一线施工人员大部分是民工,这些人如果不经过正规培训,往往事故会增多。本着谁使用谁负责安全的原则,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对民工的教育。实行安全培训考核上岗制,建立健全民工安全培训档案制度。
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1)野外作业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2)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环境特殊、变化大;(3)多工种混合作业,相互配合不易协调;(4)临时工程多,容易产生疏忽或事故隐患;(5)使用的机械相对较多,运输及移动不规则;(6)使用的材料量大、型号多。以上这些都是施工现场存在事故隐患的原因,必须进行系统的预防。
2.施工安全管理
2.1加强队伍教育,规范施工作业
高速公路系全封闭、全立交,行驶车辆速度快,要求施工人员须具有高度安全意识,严格按规范操作,但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员是农民工,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故养护和路政部门每月都召开一次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施工车辆驾驶员会议,学习高速公路有关法律、法规,并把会议精神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个工人,以形成人人守规则,处处讲安全的局面;要求施工人员按规范操作,穿戴统一的反光标志服,严禁随意出入施工作业区域或穿越高速公路,坚决杜绝人为事故。
2.2规范施工现场标示牌,及时提供道路信息
为确保车辆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以下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要求执行:
2.2.1专项工程或大中修工程现场安全标志严格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实施;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总长不得少于1500m,该区间内统一设置“前方施工”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禁止通行”标志、“导向”标志及“限制速度”标志等。标志牌按GB5768—1999标准制作。缓冲区应设置路障、隔离墩;作业区是施工人员作业和施工物资堆放处,施工物资必须整齐堆放,不能过高和占用过往车辆行驶车道,施工机械须按标准涂上桔黄颜色,作业区与车道间也一定要设置隔离墩;③终止区长度不应小于50m,在终止区的末端一定要设置解除标志。在路肩护栏以外设置统一颜色的安全施工棚。
2.2.2小修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当需要占用车道时,应按上述规定执行;否则,应设置方形“警示牌”、“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导向”标志和车道隔离墩等,标志摆放距离不得少于300m;
2.2.3若需在夜间施工,应在上游过渡区内设置黄色频闪灯警视信号,作业区内设置照明灯。一般禁止夜晚,雨、雾等不良天气施工;
2.2.4施工全部结束,先将作业区清理干净,然后逆车流方向快速拆除所有标志。
2.3加强施工地段道路巡查,保证安全标志规范摆放路政人员加强施工地段标志牌摆放规范,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学习、分析典型案例,增强责任心,杜绝事故发生;
(2)实行四班三运转巡罗制度,尤其是夜间巡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减少事故隐患;
(3)建立责任制,严格标志管理,由专人分工负责,加强路政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
(4)制定执行《施工路段违章行为通知书》,对标志违规摆放不符合要求的,由养护部门及时检查,限期整治。
2.4实行奖惩制度
对施工单位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做得差的给予处罚。由此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律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并视情节管理处扣罚其全年完成施工量的1.5%安全费,责令停工整顿;若事故严重,则立即取消其施工资格。
2.5加强施工车辆管理,避免事故
高速公路施工车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须是农用车以上、正常行驶速度不少于70km/h的自卸车,且拉运材料相对固定;
(2)禁止无牌、证车辆上路,并经年检合格、车况良好、灯光齐全;
(3)驾驶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素质高。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还必须办理《养护施工车辆许可证》并领取标志牌,悬挂在车辆明显部位,以便有关管理部门随时检查。此外,施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必须匀速行驶,不准占道、倒车或逆行,不准强行超车、紧急停车,随意调头或横向装卸材料。总之,必须听从指挥,遵守规定,按章操作以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发生事故。而过去这方面的事例教训履见不鲜,发人深省。
3.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3.1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一定要从国家、社会、人民的角度,去认识和关注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只有高度重视员工生命的企业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是一个能不断做大做强的企业。
3.2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一定要破除“项目越多越好、产值越大越好”的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企业自身资源条件的“好大喜功”思想,生产经营不能贪多求大,更不能没有金刚钻忙着接瓷器活。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接一个工程干一项精品。
3.3针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不断细化, 要做好让从业人员学法懂法、遵章照律这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培训、教育等工作,扎实锻造一支“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以讲安全为荣、不讲安全为耻”的过硬队伍。
3.4切实加强制度落实十分重要。在制度完善、规章齐备、加大宣传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大落实的工作力度,将各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及操作规程在具体的项目施工管理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一)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缺乏合理采购的采购计划
近年来,公路施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得以如火如荼的展开,形成了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激烈的发展形势。资质是建筑企业公司具备能接工程项目的能力,而生产设备是影响企业资质的重要因素。公路施工企业由于其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对固定资产具有较高依赖程度。许多企业为了获得工程项目的中标,提高企业的资质,盲目的购进大量的固定资产、生产设备。特别是对于刚进入某个新领域或者涉猎多个领域的公路施工企业而言,一旦企业在竞标中失利,就会造成生产设备、固定置产的闲置,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的断裂,增加项目资金的使用成本和风险,进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公路施工企业所实现的利润。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漏洞,管理部门过多
众所周知,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种类众多,主要包括项目基地建设、机械设备和行政部门的固定资产等等,如:生产设备、运输设备、办公设备、电子设备等等。公路施工企业生产和运行所需固定资产种类的多样化,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分散和臃肿,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在购置审批、使用记录和盘点规定等管理流程和方法上的不统一,不利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统筹安排,优化固定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将闲置的资产、设备及时的调拨到其生产项目所需要施工中。其次,对于闲置的资产、设备,企业还需要定期的对其进行计提折旧,并支付较大的维修保养费用。另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过多,公路施工企业要维持各个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通常需要支付大额的管理费用。
二、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折旧方法单一
计提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公路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大部分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中的折旧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够有效的体现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比如说,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即是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但是在资产使用实际情况中,资产、设备在使用初期,由于性能、质量好,出现故障的可能小较小,设备所需的维修保养成本较低,造成其生产效率高的现状。因此,对于期初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费用就应当大于后期,而直线法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的方式就忽视了企业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反应不出资产实际的使用价值。另外,平均年限法下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会造成企业愿意购置新设备、资产的现状,或者提前处置和报废固定资产,导致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挤压和浪费。
(二)固定资产账面数与实际数不相符
现阶段,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众多,项目多头的管理容易使资产挑拨上过于繁琐,当财务部门来不及进行资产盘点处理活动时,就很容易出现账面数与实际数不相符的情况。另外,各部门对资产、设备的评估标准不一,也容易造成账账数不相等。比如说,低于3000元的资产财务部门认定为不是固定资产,不按照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而物资设备部门有可能根据该资产对施工建设重要性程度,将其纳入到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中。由此可知,财务部门和物资设备部门对固定资产评价标准的不一样,价值管理部门与实务管理部门判别标准存在差异,直接导致对该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出现完全不同状况,容易引发固定资产流失。
三、加强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管理,优化预算管理方案,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的控制。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于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企业在设计相关购置预算方案时,要紧密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状况,从企业项目中标与否这一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经济效益、资产预算额度等等。第二,在预算方案实施执行之后,要分析、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将固定资产购置现状与预算情况做详细对比,进而找出其中的差距,并探讨差距产生的原因,为下次预算方案的编制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思路。第三,对于预算之外的固定资产的购置,需要加大在各级部门审批力度,做好对其购置金额、购置程序等购置报告的检查工作。
(二)采用资产租赁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现场管理;施工管理;路桥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present situation of road and bridge project management,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road and bridg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new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sit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中图分类号: U448.1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路桥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1.1材料问题
任何路桥施工,都离不开材料,有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较多,且需求量很大,并且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经常有许多新材料、新规范应用的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设计方确定所需用材料的型号、规格等,在拿到图纸后组织做好工料分析,精心算所需各类材料的数及进货时间,以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材料进场,确保现场材料供应。并应结合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进场材料及时进行验收,同时按要求向业主、监理单位报检,进行抽样检验,将不合格的材料清退出场,并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按要求将材料放于不同场地。对于易燃品、易爆品的采购、保管及发放应按地方法规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及防范措施。
1.2 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路桥工程项目,点多线长,施工工序往往较多,施工工艺也较为复杂,现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机械设备,各类施工工种班组多且工作面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这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工序。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洞悉具体的施工现场、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各方面突况准备好处理方案,以按时保质地完成每道工序。
1.3 质量问题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的根基,是对项目负责的重要指标。建立工程质量问题追究制度,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直接责任人员和把关的质量检验人员必须明确其相应质量责任及处理规定,使得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作为一个路桥工程项目而言,不论是路基、桥梁、涵洞等构筑物,均为露天作业,且点多线长,受天气因素影响极大,同时各种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对于这种千变万化情况,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地确定方案,合理安排施工。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确定科学的质检手段,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是否达到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1.4 安全问题
路桥的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由于路桥施工线路长,交叉作业面多,设备投入量大,人员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多,且均为露天作业,所以管理难度极大。安全是效益之本,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岗位职责,将有关的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除了靠制度约束以外,安全监督检查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经常进行专业检查,如防火、防爆、防盗、用电安全、高空作业、交通安全、机械设备的检查等,同时不定期的进行安全突击检查,也是对安全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
2 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传递沟通问题
在路桥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部需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项目经理向技术科发出进度、质量要求、指令,技术科向合同预算科抄送技术方案等。纵向沟通(上、下级沟通)。因个人的理解偏差、着重程度不同、过程延误等而形成信息漏斗,造成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失真。如技术科向劳务分包队伍进行技术交底时常常与初衷存在偏差;而横向沟通也因部门之间专业水平、组织性壁垒的存在等而缺乏信息通道。
2.2效率问题
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效率;而现在很多路桥企业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严重,工资拉不开档次,绩效工资常停留在形式上,人情关、派系、争斗仍然存在,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组织的效率,弱化项目经理部实现进度目标、 质量目标、成本目标等的能力。究其原因,由于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调配机制的缺失,从而导致了效率问题。
2.3团队建设问题
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建立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渠道,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和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团队建设得好,可以形成整体力量的汇聚和放大效应,否则,就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甚至造成力量相互抵消的“窝里斗”局面。应努力将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个人目标同个人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组织最大限度的协同。
3 加强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材料管理任何路桥施工,都离不开材料,有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较多,且需求量很大,并且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经常有许多新材料、新规范应用的问题。针对材料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管理:
(1)材料的供应及其采购。我们必须针对设计方确定所需用材料的型号、规格等,在拿到图纸后组织做好工料分析,精心算所需各类材料的数及进货时间,以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材料进场,确保现场材料供应。对于材料采购单,必须尽早进行市场调查,按工料分析提供的材料数量含实际损耗、型号、规格、产地等一一进行核查,尽早定货,并避免材料订购规格不符、数量不足,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2)材料的分类、堆放及其发放。关于材料的堆放和分类,应结合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进场材料及时进行验收,同时按要求向业主、监理单位报检,进行抽样检验,将不合格的材料清退出场,并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按要求将材料放于不同场地。
同时,在工程施工中,为了做好成本的控制,针对到场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对型材这一环节应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易燃品、易爆品的采购、保管及发放应按地方法规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及防范措施。
3.2 建立技术保证措施
(1)建立技术质量责任制
(2)不断优化专项施工方案
(3)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3.3 加强对工程队和承包作业队的管理按照“四能建制、分层管理、动态组合、微型承包”的原则,工程队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分担的施工项目,自行组织管理力量,组成承包作业队。并按工程网络计划要求,组织生产要素进场施工,在施工中严执行定额标准,核算项目投入产出,从而促使各项目管理围绕总体目标运行。
3.4 强化路桥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是项目的生命。
在路桥施工中,注重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预防为主,对质量实行超前控制。在组织形式和职能上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不同专业性质和管理职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每个部门层次和个人的质量责任,同时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以及施工条件和要求,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及验收,保证每一分项目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质量。
3.5 抓好施工安全管理
路桥的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由于路桥施工线路长,交叉作业面多,设备投人量大,人员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多,且均为露天作业,所以管理难度极大。坚决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没有施工安全,进度、质量、效益根本无从谈起,所以抓好安全工作是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
4 结语
在路桥工程中,工程管理是其核心,是决定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只有做好现场的安全、质量及进度控制,环环相扣,并根据现场情况或工程进度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相应措施,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聂志林.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on how to strengthen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1、公路施工管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我国的公路施工管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管理效率不够理想。公路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施工工期拖延现象普遍,尤其是是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施工管理有着密切关系,都是因为施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1.1建设工程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他在管理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样造成工程产品种类不同,使用功能相同、工程类型相同,但在不同的区域建造,也因建设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1.2公路建设流动性较大,提高了公路管理的难度,因为公路建设项目没有相对固定的生活场所,项目人员在一年内或者几年内就要跨地区甚至跨省区进行作业,项目流动性大给员工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与困难,同时公路项目通常都是在乡村僻野进行,员工生活比较单调和枯躁,工作积极性很难被调动,不易于提高施工效益。
2、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我国公路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许多公路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中,还有很多公路在等待审批和开工。但是,与这种繁重工作任务不对称的是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测绘管理方式还相当的落后,属于粗放式管理模式。
2.2项目设计变更较多,给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因为公路工程跨度比较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对公路工程的施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在公路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对各方面施工条件的考虑通常不是非常的全面,这就造成了很多公路工程施工设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完善或者不尽合理的地方。
2.3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施工的效果。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非常复杂,对施工管理涉及到的质量、成本、安全和文档管理等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在实际情况中,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通常都是粗放型的,造成了管理水平不高,最终也影响了施工的效果。
3、加强公路施工管理的研究措施
3.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
3.1.1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把宣传工作、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非常有效的,也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鉴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所以必须要宣传天天抓、月月说、年年讲,这样才能把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入耳、进心,使得工程质量过关争优。加强全员的质量和责任意识,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如同一个PDCA 质量管理循环一样,只有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
3.1.2工程施工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1)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2)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
3)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
4)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5)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
6)建立工地试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7)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
8)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3.2合理配置施工资源,适时机械调整。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完全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
3.3加强施工机械管理。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是紧密相连的,在技术上它是解决各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手段的工艺问题,因此施工机械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施工方法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2)施工机械的适用性与多用性应相互兼顾,尽可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和利用程度;3)施工单位的技术特点和施工习惯以及现有机械的可利用情况。
3.4加强现场质量管理。
3.4.1认真做好试验段和结构物首件。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和结构物首件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
3.4.2重点治理质量通病。公路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有:桥头涵顶跳车,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平整度差,结构物内在和外观质量差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桥涵与路基施工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在路基与桥涵之间形成接头,若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跳车,一般设置桥头搭板,铺设土工隔栅或土工布,改换填料等,这些措施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仍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现场管理的重点是确保碾压到位,压实度符合质量标准。2)彻底处理软弱路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失稳,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为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地表清淤和路基分层填筑及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3)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与标高。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直接影响公路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品质,故这些问题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检查验收,达不到要求及时返工,谨防积重难返。4)公路是暴露在野外的线形构造物,要达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统一就必须控制关键材料、关键工序、关键工艺;满足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必须做到工艺精细、线条分明、线型顺适、层次清晰。
3.4.3工程质量管理中所采取的措施。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
3.5明确质量管理与进度、成本的辩证关系。很多施工单位往往过度重视速度和效率,而忽视了质量。他们常常认为只要强调工程质量,过程的进度和综合效益就会大大受影响。其实,注重质量和注重进度、效益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1)加强进度控制。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2)搞好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导致工程干的越多亏得越大。
关键词:公路;施工;质量;管理
一、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明天却忘记了。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监管不能仅仅依据质量监理单位进行,要结合施工企业自检,让质量意识深入到施工企业自身,让其自觉之中去完成,让质量作为施工企业形象荣辱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同时将质量意识灌输到业主思想意识之中,质量终身制,要让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不能让业主光有权利,没有责任,什么都由业主说了算,监理形同虚设。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理的作用,政府作出正确的引导,并将社会监理作为重要的补充, 形成一个有效质量管理体系。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天下没有木头脑袋和石头脑袋,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相信质量这根弦会绷紧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二、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的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一种现象产生,认为毁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路面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有些工程根本没有必要打倒重来,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来解决,不留下遗憾工程,砸掉一部分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结构物,这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和轻重缓急,敲砸成风,那就应该好好深思了。所以,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敲、砸和返工证明你质量管理没有做好或做过头了。为什么不在发生质量问题的前期,采取预防措施?为什么非要等既成事实之后,再来兴师问罪?因此,质量管理措施过左不好,过右也不行,我们一定要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做到提前预防,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心服口服。质量管理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发出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在不少公路施工中就发生了类似的现象。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无尽的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质量管理措施要分层次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部门要各尽其职,业主要从宏观把握。简单说一下,现在有些工程采用低价中标,这为豆腐渣工程奠定了基础,任何单位或个人无不为利而来。不赚钱,他们是不可能干的,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想办法,什么变更、索赔等花样也就层出不穷,这是非常正常的,同时质量也是无法保证的,所以业主在质量控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理也应做重要的补充,充分地发动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真正给予有可操作性权利,说明如何去做,也就是宣传尽可能到位,政府监督要公布监督电话,而不是敷衍了事,只要哪里有举报,就认真调查,我相信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企业质量控制是最关键的一环,他只要有利润,他们也希望把工程干好,工程质量不但取决于指挥部、项目经理技术水平,也取决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当然也包括临工操作水平,一个好的施工企业制定目标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既要大目标,又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
三、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前哨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试验室的房屋简陋,试验仪器残缺不全,完全不能适应公路建设的需要。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施工人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但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人员工资可以少开一点,但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密实度该是达到95%的,94.9%就绝对不行。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也比被抽查出来不合格后,再返工要好,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之前就做好,其试验结果将指导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做这些试验时,要特别谨慎小心,有时要做多组试验,才能和实际相吻合。
四、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五、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某公路互通立交的施工中,由于设计地质地形资料与实际地质地形情况不相吻合,致使挖孔桩长与设计挖孔桩长都不相同,原定计划施工完的项目,结果搞不完。这不仅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施工进度,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质量检查没有问题时,我们必然产生疑问,是不是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盖板涵由于地区地质情况变化,设计勘探中不可能对每座盖板涵都做地基承载力试验,而施工单位也不可能在施工前对每座盖板涵都做地基试验,而是按图施工。所以,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影响。目前盖板涵基础的设计,对基础的加固考虑不充分,未设计用碎石、砂砾垫层等补强处理方案,所以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发生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致使沉降处产生裂缝。最后只有返工,重新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不但影响工期,而且还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对基础设计要严密谨慎。返工处理后的质量,肯定不如一次浇筑完成的质量。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公路上马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一道关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桥从基础、下部结构到上部结构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关键词:铁路,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为了适应铁路现代化和高速化的要求,我国铁路业提高了铁路施工技术的标准,这就使得铁路施工过程中铁路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管理问题。因此,铁路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当前的技术管理现状,积极的转变思维方法,采取有效的方法,以此全方位做好铁路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提高铁路施工技术的质量,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铁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概述与原则
铁路施工技术的重点主要是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由基础技术工作、铁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的开发和技术的总结四部分组成。按照施工专业划分可以将施工技术划分为桥涵、隧道、轨道等12项施工技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相应的原则,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科学,保证质量”。
2铁路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的铁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尚且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则直接影响着铁路事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铁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管理层和施工层相分离是铁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管理层和施工层在施工时没有进行应有的沟通,各个部门均独立的在各自的岗位工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缺乏必要的联系,对铁路的正常施工带来了负面性影响。2)整个铁路施工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受到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施工的质量降低,引发一系列的技术管理问题。3)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利于铁路的施工。在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的影响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减缓整个铁路施工的进度。上述问题在我国铁路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由此引发的施工问题和质量问题可谓是屡见不鲜,所以,铁路施工企业要想最大限度的保证铁路施工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就必须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此强化及完善铁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为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3加强铁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3.1施工前的技术管理
铁路施工前的技术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技术文件及相关图表。铁路施工过程中主要参考的资料便是技术文件以及相关的图表等数据资料,编辑技术文件、搜集数据资料的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将这些文件或数据资料损坏或者丢失,会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所以应当保存好相关文件和数据资料。施工企业要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来保管施工所需的各项文件,并根据施工需求对这些文件和图表加以分类、保存,以便在需要时尽快找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数据资料审核。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因素导致技术问题的出现,所以要对和施工相关的设计资料进行审核,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不仅要真正弄懂和施工相关的图纸,明确设计意图,如有不懂立刻和设计人员联系,保证施工的准确性;还要将施工中所需要的图纸准备齐,对施工的材料、铁路工程的结构尺寸了解清楚。3)施工技术交底。对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技术人员在技术交底时,铁路施工工程的工作人员应当全部到场,充分掌握施工中水准点、桩点的具置。同时,在交底时应当对整个过程做记录,并对记录进行保存。4)施工计划安排的管理。在施工之前,应当合理有序的安排整个施工计划,促使施工的有序开展,对施工的项目、材料加以全面核查,系统化的安排施工的周期、人员等,为下一步施工打好基础。5)测量技术管理。测量技术是整个施工的关键,务必要对工程的技术人员及技术水平实施管理。技术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要有高度的岗位责任感。在施工前,应当对施工的路线、基桩的位置、工程的数量等进行详细核查,全方位的管理好各项测量仪器,根据施工要求,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以此减少或避免测量误差。
3.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铁路施工是整个铁路工程的关键环节,由于整个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周期较长,所以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成为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施工企业总的负责人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安排,从整体着眼,使整个铁路施工过程在良好的秩序中进行。①对施工技术组织、质量保证体系、工程的进度等进行合理的规划。②要及时将工程的开工报告送到施工者手中,及时跟进工程的进度,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记录。③铁路施工项目总的负责人要经常到施工现场,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督,确保整个铁路施工的质量,在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应对,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案。2)加强工程实验技术的管理。工程实验技术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因而要求施工总的负责人对工程实验进行实时监督,记录并保存实验数据。工程实验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使施工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同时,还应当对混凝土等材料进行试验,使其配合比切实符合施工要求,并且记录并保存各项实验数据。3)强化验工工作的技术管理。在铁路施工一段时间后,应当定期检验施工情况,通过验工找出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检验好已竣工的施工段之后,应当及时上报施工进度,以便为下个结算的施工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3施工结束后的技术管
理对于施工结束后的技术管理,一方面,在铁路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后,相关负责人要搜集数据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同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编写铁路工程和技术总结。在整个铁路工程完全竣工后,应当及时整理最原始的数据和资料,根据这些数据和资料编写文件,将这些文件和数据交给相关部门审核。另一方面,因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施工完成后会遗留一部分工作,这便需要做好遗留工作的交接。在交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出示交接证明,相关负责人要签字盖章,以明确责任。
3.4强化团队管理
所有的项目工程都是通过人组织材料而创造出的。只有纪律严明、富有创造力的施工队伍才能够完成一项优良质量的项目工程。所以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营造出荣辱与共的环境,职责分明却又不失亲和力,使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要做到奖罚分明,多鼓励、多开展各类生活生产活动,从物质、精神上双管齐下,打造团队凝聚力。同时明确各施工队伍管理体制和各岗位的职责,明确权利。只有纪律严明的施工团队,面对技术复杂、工期紧逼的工程,坚决地服从指挥协调作业,才能实现按质按期完成。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铁路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铁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铁路施工企业应当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铁路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铁路施工问题,降低铁路施工经济损失,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工程施工由于其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影响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中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产生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安全生产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通常说来,企业或项目是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但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是保障,严格地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无安全事故就是效益。我认为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从重视人的生命、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清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做好应急管理。
一、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不论是企业还是项目的安全管理理念都应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工程进度、经济利益等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都应当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违规操作(比如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护壁厚度、强度等)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知道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由于觉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小、按照正规操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增加一定的投入就对其违规行为不加以纠正甚至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提倡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终目的。然而,以人为本的另一个体现也在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也是以人为主。纵观安全事故,不外乎三个重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所占比例最重的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抓好安全要以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把如何抓好人的行为列为重中之重。
二、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应当在思想认识上有足够的提高,应当时时刻刻把它和我们的生命、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项目、对企业甚至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经济效益。在实际安全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并不组织相应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中标,就会把作业工作分包给相关的专业队伍,以包代管,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防范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忽视安全,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责任;我们也不能不要效益,这是企业的使命。没有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会不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实践中,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便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不应该是负担,它所产生的也绝不是一种负效益。我们都知道安全投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成本的增加,但是,究其本质,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地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企业效益就有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也才有保障,从而就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它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因此,安全投入并不是纯粹的支出,只是它的产出总是间接地反映出来。安全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增长。但是,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变成了无谓的浪费,甚至可能降低效益。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该在安全失稳点与安全保障点之间,超过安全保障点的安全投入可能就是盲目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但会增加安全管理难度,还可能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在安全投入上,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审计、监督监察等手段,对安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做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五、做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安全应急管理是指针对安全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管理。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和永恒的主题。尽管亡羊补牢很重要,但我们不提倡亡羊补牢的安全管理。咱可以回忆一下,在不发生事故时,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没发生事故时,就是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接受,出了事故后,似乎到处都是隐患。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及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预防和消除危机源。危机源是指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它有可能是人为的,也有可能不是人为的。比如隧道施工中瓦斯、坍塌、涌水,施工用电、脚手架存在质量问题或搭设不符合要求,突然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都属于危险源。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险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险源(自然灾害)的预测。针对固定的危险源和始终存在的安全隐患编制合理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员工面对突发事件控制能力和处理能力。如发生爆炸等事故后人员如何撤离,发生触电事故后如何救护等等。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