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印刷技术实施方案范文

印刷技术实施方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印刷技术实施方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印刷技术实施方案

篇1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的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是上海市精品特色专业,为上海印刷行业培养了万余名中、高级印刷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印刷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对后备人才的需求。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是上海最早开设印刷技术专业的院校,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历年来,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为了加快培养适应上海印刷行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2013年起,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和上海版专合作,开始试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在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根据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和综合型技能人才要求的特点,重新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对原中高职各自独立承担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标准,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的课程改革试验,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对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递进式专业课程教学,如图文制作、印刷品后加工等课程,按照技能学习与掌握的规律,进行课程安排与教学。自2013年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实施以来,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根据实施情况和市教委要求,每年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印刷行业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数字资产管理、印刷媒体信息加工、跨媒体制作等很多新的专业课程,并且逐步改进和完善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印刷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数字印刷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2.大力改善实训条件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平版印刷实训室拥有多台单色胶印机和四色胶印机,其中海德堡速霸SM52四色胶印机是印刷企业广泛使用的设备系列。该印刷机生产速度高,自动换版,高速自动化,配置智能导航系统,操作极为人性化,印通EasyControl色彩量测系统与印控中心整合,可以实现优异的印刷品质,实训环境与印刷生产环境基本一致。海德堡SM52四色胶印机也是全国技能大赛和世界媒体印刷技能大赛所用机型,与印刷企业生产实际接轨。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印刷行业的发展形势,学校还引进了惠普数字印刷机,可以达到与胶印相媲美的印刷品质,使学生能够跟上印刷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为满足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突出数字化与互联网+的特点,上海新闻出版学校还对现有的畅流数字印前制版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将其升级为畅流混合印刷流程,与行业企业工艺技术发展相同步。同时,学校还引进印通印刷印前接口系统,引进印刷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印刷云平台)和连机式密度计系统,逐步形成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生产条件相一致的实训环境,为进一步提升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人才质量提供良好的教学装备条件,为对接岗位新工艺、新技术创造条件。

3.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按照新闻出版行业技术技能人才规格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年学分管理制度,通过对核心课程的过程评价,搭建与职业资格鉴定相通的课程评价体系,努力探索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4.教学改革成果明显

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已连续3年招生,通过逐年完善,现已形成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方案,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改进、配套实训室建设及考核方案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本着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求和审慎试点原则,经过认真调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决定开始新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试点。2015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选择与上海版专共同的优势专业——出版与发行作为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招收40名左右学生,学习年限为5年。目前,首届招生已经完成,进入“一年甄别、三年转段、五年毕业”的学习程序。根据计划,在出版与发行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过程中,2015年9月—2016年8月,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创新教学评价机制,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及时掌握信息,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教材建设,重点开发和完善公共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通过对首届学生进行调查,掌握该专业受众的第一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库,为日后跟踪调查研究创造条件;首次“一年甄别”,个别学生退出试点,进入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出版与发行专业学习;到2018年6月,学校将首次执行“三年转段”程序;2020年6月,出版与发行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学生将完成全部5年的教学计划,成为首批毕业生。

二、“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教学“变脸”

随着新媒体、新介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业不仅告别了“铅与火”走入了“光与电”的时代,还迎来了以数字出版、数字印刷为主体的新型业态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有些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与生产过程相对应,一部分课程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工艺技术上,教师还习惯于按传统工艺讲授,如评判印刷质量,现在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设备检测,按标准数据进行产品印刷与质量评定,那种靠经验来评判产品印刷质量的传统方式正逐渐被淘汰。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2014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抓住上海市开展“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契机,在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中实施“双证融通”,把印刷行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把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衔接,确保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平版印刷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平版印刷工(四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

1.课程结构与课程标准“变脸”

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的要求,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要与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相同步的思路,上海新闻出版学校项目团队大胆改革,对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课程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开发编写。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课程结构与生产过程、印刷工艺流程和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涵盖了平版印刷工(四、五级)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功能,如表1所示。在新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四门“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标准,在每一门专业课程标准中都结合了行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标准,重点体现了数字化、标准化行业印刷工艺新变化。同时,把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内容要求也纳入到相关课程标准中,使教师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衔接。

2.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变脸”

根据“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标准要求,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革新,“双证融通”专业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采用“模块+分组”形式。以印刷实施专业课程中印刷操作技能教学为例,学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印刷操作技能,在专业教学实施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模拟实景软件操作与实际印刷设备操作两个课程模块交替授课,并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6~7名学生),实现小班化教学。专业教师授课内容采用模拟+实际操作的办法,可以反复训练学生印刷机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其熟练程度,并通过分组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及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在“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只要教学资源条件允许,一般都采用了“模块+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评价考核方式“变脸”

相比之前,评价考核方式趋向于客观评价、职业素养过程性评价及技能操作模块化评价,每门专业课程鉴定内容与分数比如表2所示。表3为专业技能操作评价考核模块对比,“双证融通”专业改革后,依据“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技能操作评价考核采用模块化分别考核,改变了以前一次终结性考核三部分内容的方式,同时考核操作上尽可能采用仪器设备采集数据,既能使评价考核更客观,又能使考核过程与最新印刷工艺要求相一致。这样的专业课程学习评价考核方式,既能与学生技能学习过程相衔接,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又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按生产工艺流程来学习与评价考核,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同时,职业素养评价已渗透到教学内容的每个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要同步认识并遵循与工作生产相关的规范、纪律和安全等要求,通过学生的互评起到相互促进作用。教师在每次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完成考核,更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014学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有序展开,完成了鉴定平台系统教学文件和班级学生基本信息等上报以及考核安排等工作,对课程教学加强监督,为“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2015—2016学年,“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主要工作有:除日常教学管理、鉴定平台系统等基本工作外,还需完成印刷检测课程的教学和鉴定方案以及印刷机结构调节、印刷实施和印刷检测3门课程的考核(职业素养、理论和技能)鉴定工作;继续做好“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印刷前准备课程考核(职业素养、理论和技能)鉴定工作。

三、结语

篇2

面对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已经初具实力的中国印刷装备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创新主导下的产业升级以及政策有利导向的情势下,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加速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印刷装备业的竞争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印刷市场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多年来,我国印刷业一直保持着高出同期全国GDP年增长率的增长速度,截至2011年底,经历了30年高速成长的中国印刷工业产值已发展到8611亿元,相比改革开放前的48亿元,增长180倍之多。印刷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印刷装备业也随之经历了飞跃式的成长。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印刷装备业保持了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自主创新有所进展,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结构有所调整。据行业协会统计,中国目前有印刷服务商10.2万多家,资产总值9200多亿元;印刷设备器材制造商约800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设备年产值约400多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目前,在我国印刷装备行业,大部分主导产品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中低档产品市场基本实现国产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在逐步推进中。

随着中国印刷装备业的成长,我国该领域的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逐步占据优势,也已经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产品加速向高端转型,设备和器材出口逐年增长。这一点在印刷设备的进出口数据的变化中,得到了证实。

截止到2012年11月,印刷设备、器材(不含制版软片)累计进口25.37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8%。其中,印刷设备进口21.6975亿美元,同比下降5.84%;印刷器材进口3.6822亿美元,同比下降6.84%。

印刷设备中最大降幅的是印前设备,降幅为21.51%。影响最大的是印刷机,其中,胶印机下滑11.31%、其他常规印刷机下滑12.15%、印刷器材整体下滑6.84%。

在进口设备出现小幅下滑的情况下,印刷设备的出口成为了2012年最大的亮点。2012年1~11月印刷设备、器材累计出口18.4357亿美元,同比上升11.33%。其中印刷设备出口12.9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11%;印刷器材出口5.4814亿美元,同比上升3.31%。

需求旺盛的国内外市场

据预计,国内印业未来20年仍将保持高于全国GDP的增幅持续增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假如中国印刷业2011~2030年的年增长速度与中国经济GDP年增长速度相同(年平均增长速度6.5%),2015年中国印刷业的规模将达到11000亿元;2020年达到15700亿元;2030年29000亿元;假如我国印刷业2011年~2030年的年增长速度比我国经济GDP年增长速度高3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速度9.5%),2015年我国印刷业的规模将达到12000亿元;2020年将达到20000亿元;2030年将达到48000亿元。

印刷业的规模高速增长,意味着国内印刷市场的未来需求依然可观,对印刷装备的需求将持续扩大。内需作为在过去拉动我国印刷装备的主要力量,在未来依然发力强劲,将会继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全球印刷市场也曾一度消沉,而今,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最近公布的全球印刷设备器材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受喷墨打印机、数字彩色机和特种成像印刷机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数字印刷技术的市场需求正不断增长,全球印刷设备器材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15年达到212.2亿美元。这对于全球印刷装备行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印刷装备行业对此充满信心。在这场行业的盛宴中,中国印刷装备行业有能力分得更大的蛋糕。

技术创新主导下的产业转型

技术创新主导下的产业转型在现今中国的语境下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对于包括印刷装备在内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无论是外部环境还会企业发展都决定了技术创新是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3D打印、绿色打印、数字打印等科技热词层出不穷,中国印刷装备业在这场科技潮流中一直紧随潮流,不曾落后。中国印刷装备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上的成就,不可谓不丰硕。

2012年和2013年被誉为CTP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的爆发性增长之年。CTP系统是集精密仪器、光电技术、数码成像技术、新型版材技术于一体的全自动生产系统。该项技术的应用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无须显影处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制版。长期以来,我国CTP设备和版材市场被国际几大品牌所垄断,由于价格昂贵且居高不下,造成CTP生产成本高于CTF,这是CTP在我国普及迟缓最主要的原因。两年间,民族品牌CTP设备制造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也逐渐成长为印刷业创新技术中的主力。杭州科雷、中印周晋、北大方正、大族冠华等研制开发和生产出CTP机和乐凯二胶等企业实现CTP版材的国产化,市场上层出不穷地涌现出了CTcP、UVCTP等新技术和新型设备。至此,CTP的高速发展期终于到来,仅近两三年来国内装机量就增加了一千多台。

国产印刷设备在绿色印刷方面也有所进展。随着印机、油墨、印版等技术的不断提高,柔印和无水印刷正在快速向世界各地普及,被世界同行所采用。然而两大技术在欧美地区应用更为成熟,在国内发展却并不理想,目前仍主要用于包装印刷方面。乐凯华光作为老牌绿色印刷版材生产商,得到过多种荣誉,据透露,目前正在通过技术开发降低版材成本的方式推进柔性版印刷方式的覆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都新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无水印刷技术的推广充满信心。新图正在与东丽公司展开合作,联合向中国市场推出无水印刷版材技术,降低耗材成本。

在大幅面胶印机领域,新乡市新机创新机械有限公司是当之无愧的黑马。目前新机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技术34项,另有11项还在申报中。其自主研发的对开、大对开甚至是超大对开幅面的四色、五色乃至六色平版印刷机令其一“出生”就走在了行业前列。新机品牌的1180系列多色胶印机更荣获了“绿色技术大奖”。

通过与国外同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也不失为技术创新的有效办法。柯达公司和印后企业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亚洲首套POD数码连线生产系统在这方面正是典范。柯达公司为该套系统提供了前端数字印刷设备,精密达公司为该套系统提供了后道设备,开创了国内企业与国际厂商联手的先例。

数字印刷是印刷技术发展方向,是当今印刷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数字印刷的优势体现于个性化按需印刷,即时、小批量的可变数据印刷。目前数字印刷设备的需求正处于上升期,应用范围极广。美国数字印刷零售额年增长率为18%,欧洲的增长率为22%,世界其他地区平均年增长为8%,而我国数字印刷增长率却不足5%。喷墨数字印刷是业界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的发展近年来开始加快,预计未来5年内,这一势头仍将继续。我国印刷设备业已经将数字印刷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在不久的将来,或能实现技术突破。

政策导向有利

政策大环境对于我国印刷业以及印刷装备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利好。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掀起了文化产业建设的热潮,印刷装备业作为经济链式反应的一环,从中受益,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印刷装备业新的增长点。

2011年,国家各部委了各种宏观政策,印刷和印机业均能从中受益。印刷业享受的政策,主要体现在进口设备和出口产品的税收优惠上;印机业享受的政策,主要显示为国家对高端、数字、环保型等高新技术机型的扶持,印刷装备产业正在享受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

随着我国印刷装备行业技术的进步,国家对于业内出现技术突破的产品加大了保护力度。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与2012年相比,2013年设备印刷器材的进口关税有三个变化:一是将包括柔性印刷版在内的5种感光材料产品从实施从量税改为实施从价税,二是增加包括宽幅喷墨印刷设备在内的2种印刷设备器材商品税目,三是对3种印刷设备器材的征税方案进行调整。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标签印刷分会名誉理事长谭俊峤介绍,之所以调整这3种印刷设备器材的关税方案,是因为国内已有印刷装备企业因为技术突破的实现,可以达到2012年版关税实施方案规定的相应标准,出于对民族企业的保护而进行调整。

困难和应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于珍指出,尽管我国印刷设备器材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它主要依靠的是低成本扩张和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增长模式。

在于珍看来,这种模式为出口快速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行业内部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依然存在,从长期来看,难以支撑印刷设备出口的持续快速发展,难以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逐步向贸易强国根本转变。

他认为目前行业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集约凝聚程度较低,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尽管我国印刷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初具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但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在规模、效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素质潜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印刷及设备器材生产企业在市场中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和低价竞争策略,技术和管理创新上投入不足。致使国产印刷设备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相比,在科技含量,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同时,印刷企业多缺乏高素质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资质认证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在内部管理、资本运营、国际贸易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行业协会对处于转型期的印刷业,如何较好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快绿色印刷,大力调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在实施绿色印刷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扩大绿色印刷实施范围,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促使企业在奇形和无形力量的引导下,主动加大绿色环保技术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生产环境,向绿色印刷企业转变”从而促进印刷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增强竞争能力。为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具有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加强对印刷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区域优势,打造有特色、有潜力的印刷产业园区。

三是,加大创新改造投入,促进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方面的投入,重点抓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重大工程”和“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以重大项目带动印刷装备、技术的研发和改造,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印刷业转型升级。

四是,完善行业监督管理,创造健康环境。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策调节和市场监管,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为印刷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印刷市场趋势预测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市场构成方面,欧洲仍然是印刷设备器材最大的市场,美国和亚太紧随其后。未来5年中,亚太地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位居世界第一,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印刷业的高速发展是主因。功能丰富的印刷机是印刷设备器材行业最主要产品之一,其中,胶印和柔印机的市场需求最大,单张纸印刷机在2007~2015年之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位居各类印刷设备器材之首。

在行业方面,印刷机械行业的特点会随着市场因素、竞争程度和客户的多样性而有所变化。随着市场对印刷品需求的增加,更多的投资将被注入印刷媒体行业,印刷企业产能利用率将会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印刷厂会开始使用数字印前工作流程。

篇3

关键词:印刷 校企合作

随着新闻出版业、包装印刷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印刷人才的需求愈来旺盛,各印刷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工艺不断提升,对印刷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专业技术人才的事业和收入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这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强烈的市场需求形势下,我校应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合作要求,于2013年在山东技师学院正式举行了印刷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签约仪式,由此翻开了印刷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新篇章。

一.校企合作与方式

印刷企业投资给印刷院校,利用企业资金方面的优势与印刷院校在科研、教育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可以使二者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实现各自的需求。技术、人才是印刷企业和印刷学校的共同追求,双方志同道合,一拍即合,因此就产生了今天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成长模式——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2.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3.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4.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二.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

中闻印务的前身是中闻投资管理中心,在接收7家军队保障性企业的基础上,于2001年12月28日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2010年9月9日,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内,隆重举行了“中闻印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庆典仪式,人民日报社第一家文化企业集团正式成立。中闻印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系人民日报社独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3.8亿元人民币,主要开展与报社传媒主业相关联的印刷业、文化产业以及有关项目的投资业务。目前在南京、济南、西安、武汉、福州、青岛等6个城市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在册职工人数2679人。

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原人民日报社山东印务中心),始建于1996年3月,位于济南市经十东路31588号,占地98亩,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公司注册资本金5384万元,资产总额为1.2亿元,现有职工150余人。2010年,人民日报社成立“中闻印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人民日报社山东印务中心重新注册成立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现承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人民公安报》、《科技日报》、《山东商报》等多种中央与地方报纸,年印刷量近7亿对开张。

三.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直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山东省第一所全日制国办技师学院,创建于1980年,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实验实训前五强技工院校、山东省年度最具就业推动力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国家安全评价师定点培训单位、济南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院下设7个教学系部,开设40多个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图文设计与印刷专业,隶属于山东技师学院轻工工程与艺术设计系,被誉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名牌重点专业”、“山东省百强专业”。该专业多名教师、学生在历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

四.培养模式

据山东省印刷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省现有印刷企业15000余家。其中济南市有770家,企业在职人数3万余人。年产值30.5亿元,“十一五”期间产值将达到60亿元,今后5年企业在职人数增加近2 万余人,年均需求4000—5000人。济南市为书刊印刷基地;青岛市为包装印刷基地。在此发展趋势的带动下,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2013年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层层选拔,经面试合格后,共录取53名学生作为首批培养对象,并于9月份全部实现入学。经过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详细调研后,学院图文印刷专业课题组全体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详细讨论,制定了周密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具体如下:

本届学生采用订单培养模式,该班学制两年,招收对象为2013年中专、高中、职业高中毕业生。学生在校时间二年,共分为四个学期。前三个学期在校学习,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第四学期到企业带薪实习。实习期满后,全部安置到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就业。公司各岗位员工入职后,均由办公室及所属部门进行岗前统一培训。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高级技工毕业生在待遇上和大专毕业生同等对待,享受助理工程师、初级技术职务等相关待遇。在校期间,采取一体化教学,按由浅至深、工学集合的方式,学生主要学习印前、印刷、印后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基本满足企业需求。

校企合作是时代的需求,校企合作有利于印刷专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这次与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提高 了学校办学实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院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必将取得学校、学生、企业、等“多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办公室.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施方案.2011.12

作者简介:

周晓光,男,汉族,1962.06-,高级讲师,山东技师学院,轻工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主任。

篇4

交通提升促会展焕发生机

本次智博会观众群体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规模,更多来自福建、江西、广西、湖南等地的省外买家不远万里到场采购。除智博会外,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一大批国际级展览项目正不断壮大,并依托东莞区位优势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迎来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海量的国际买家。

今年五月,东莞地铁R2线正式通车,年底,穗莞深城际轨道建成,两线均在现代展览中心设站,无缝连接了火车站、高铁站与广深机场等便利交通枢纽。随着东莞交通便利性的大幅提升,今年在现代展览中心举办的B2C型消费展数量明显增加,除既有的一年两届的车交会外,茶博会、奇石展、农博会等多个消费展相继举办,以“华南工业展览基地”而闻名的现代展览中心正呈现专业展与消费展并行发展的趋势。

苦练内功增强承接重大展会能力

为满足既有展会不断扩容和国内外重大项目对展览场地的需求,作为东莞市会展基地,现代展览中心陆续扩建了1和4号馆,使室内展览总面积提升至15.1万平方米;先后打造了三条“空中走廊”连接1、3、7号馆和嘉华大酒店,实现了展览、商贸、酒店三个功能体的无缝衔接;拆除了展馆外墙,无缝衔接东莞地铁R2线,以更加开放、便利、美观的环境迎接各方来客。与此同时,现代展览中心升级配套设施,强化展馆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添置无线WIFI热点、iBeacons等设备,并结合“现代会展”微信公众号的上线,为观众提供展会查询、扫码入场、展位导航、展位亮点查询、展会活动参与、LBS服务等便捷功能。

现代展览中心还成立了呼叫中心,为各展会提供优质的采购商邀请服务的同时,对东莞会展业“大数据”进行构建、整理和挖掘利用,并通过对现场观众的消费习惯、参观路径、停留时间等精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参展商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实现精准营销和产品革新等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主办单位的下届展会规划提供了决策参考。

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专业群;人才培养;诉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4-0013-03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科技、教育的联结点,与经济的关系最为直接,在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创业人才、发展知识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资源作用。

一、顺德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得益于特殊的区位优势,顺德在同类经济发展区域内,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于前列。在创造出“顺德制造”神话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向“顺德创造”的转型,截至2012年底,顺德地区生产总值逾2000亿元大关。顺德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另一方面得益于新兴产业的培育与集聚,这已成为顺德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多年来,顺德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中,一直呈现“二产独大”的产业布局。2010年,顺德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935.57亿元,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5%、77.5%、22.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63.2:35.0[1]。在第二产业中,家电、电子信息占到整个工业的57.4%。2011年,顺德家电、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家具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包装印刷、电子信息和汽车配件等九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354.2亿元,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72.5%。

为了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顺德引入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光电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医药、绿色环保装备、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新兴产业联盟,同时引入一批大项目或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培植新兴产业集群。在未来五年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2015年顺德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培育销售超千亿元的传统产业集群2个以上,产值规模超千亿元新兴产业集群1个以上。

二、产业集群下的顺德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顺德作为一个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大区,人才紧缺是其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2]。截至2010年,顺德地区三次产业内从业人员数分别为0.04万人、29.14万人、26.89万人,远远满足不了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顺德职院是顺德当地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目前学校招生专业达37个,隶属于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分别有1个、8个、28个。

(一)专业设置不合理,反映支柱产业群的特色专业较少

顺德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要以服务于第三产业的电信、经管、酒管、艺术类专业为主,而第二产业对应的应用化工、汽车配件等专业相对较少,尤其是地方产业升级后的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设置更少,第二产业的专业数量及学生人数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在整个地区产值所占的比重。与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汽车配件等相适应的专业没有开设,这与顺德地区70%的产值来源于九大支柱产业不相适应。虽然学校根据产业转型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但设置的主要是第三产业一些投入低的专业,而投入多、技术要求高的制造类、技术类专业设置不足,致使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演越烈[3]。

(二)生源存在本土化情结及办学机制刚性化,适应产业群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紧缺

顺德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以本地学生为主,外省生源比例不到15%。虽然产业就业人员中,多层次的土生土长的人才多,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4],但是生源本土化使学生长期无法受到外来文化的洗礼,导致学生兼容并包的心态较弱,缺乏开放创新意识。此外,整个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刚性化,从学制、学籍管理,到教学管理制度的确定,都完全由学校安排确定,很多情况下难以有所变更,学生选课、毕业时间的安排灵活性较差。

(三)师资配置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产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当前顺德职业院校师资主要以学校自身的专任教师为主,辅之以外聘兼职教师,由于兼职教师时间有限,很难完整地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产业转型升级后,具备新兴专业精深理论与精湛技术的教师严重匮乏,造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受阻。

(四)教学模式单一,无法体现地方产业集群特色

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顺德职业技术院校虽然每年都在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生均设备值也在不断增加,但实训岗位仍然不足,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训场地过于单一化,使课堂内容难以反映地方产业集群的特色。

三、顺德高职教育应对策略

(一)根据产业结构规划学校的专业设置

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合理布局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以产业集群特色形成专业群特色。根据产业在地方产值中的贡献大小以及就业人群的多寡设置相应的专业群,依托地方支柱产业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根据顺德九大支柱产业的特点,鉴于汽车配件、包装印刷、纺织服装产业方面技术工人的短缺情况,应该考虑设置印刷类专业和汽车类专业,如印刷技术与设计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印刷设备及工艺专业、汽车改装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等。对应产值较高的“两家一花”传统支柱产业,增设相关的专业方向,如园林技术专业下增设观光农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增设图文信息技术方向、微电子技术方向等,在家具设计专业下增设产品造型设计方向、电脑艺术设计方向等。

由于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因此职业院校设置专业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增强专业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度,侧重于对新兴产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形成对接新兴产业的专业布局。顺德提出“阳光经济”产业转型战略后,其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汽车配件与制造等,当地职业院校的新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向这些产业对应的专业倾斜。

(二)拓宽学生培养口径,引入弹性办学机制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复合型方向发展,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采取“宽口径、多模块”的课程模式,使学校有限的专业能够覆盖尽可能多的职业岗位,可以考虑在某一个专业下设置专业方向,强化专业间的融合渗透,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的方式,专业下设珠宝店连锁管理与社会组织管理两个方向。

学校要建立弹性办学机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诉求。一方面,顺德职业院校应该扩大外省招生比例,引入外省优秀的学生资源,形成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基于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性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者推迟毕业,并允许学生选学第二专业;同时,建立灵活的选修课制度,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桥梁作用

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行业未来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规划。行业协会要参与到顺德当地人才的培养中,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作用,把市场人才需求预测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地方高等职业院校。

(四)适应区域产业转型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新专业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践技能培养等各环节,都应该引进行业或企业中的能工巧匠,赋予其较大的教学自。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及时了解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实际。

(五)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形成教学特色

通过对产业集群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加强各个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任务的市场调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相应职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课程建设与产业工作任务相衔接方面,按照各集群产业职业领域的特点,明晰人才培养方案,并将职业岗位的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佛 山 市 顺 德 区 发 展 规 划 和 统计局.

2010年佛山市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g.shunde.go

/data/main.php?id=1756-7200125.

[2]区政协经济委员会.有效发挥“南方智谷”和“产业新城”在顺德产业转型中的作用[EB/OL].http:///data/main.php?id=8022-50002.

[3]马瑞.顺德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的共融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60-63.

[4]黄志宁.基于广州市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发展对策[J].教育导刊,2011(1):74-77.

The Strategies Responding to the Demand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Shunde

MA Rui

(Shun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shan Guangdong 528333, China)

篇6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解读“融合”的概念,如何梳理“融合”的历史发展脉络,如何寻找到新一轮“融合”的具体路径,成为出版业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全面理解出版的基本概念

在探寻出版业的未来之前,有必要先行梳理出版的基本概念。透过各种表象看清出版业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从本质的、基础的概念出发,去寻找更远的未来。

(一)出版=思想的(表达+表现+传播)

这主要是从文化的属性来理解出版的概念。以印刷技术为基础的传统出版业形态下,出版业务流程通常被概括为“编、印、发”,可以表现为以下流程:

思想是主观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感悟后形成的。经历“对思想的表达”以及“对表达的表现”的过程,最终的表现结果会形成宏观概念的文化。表达的结果是内容,表现的结果是内容产品,传播的结果是内容服务。表达、表现、传播,都需要按一定的标准与规范,需要借助有形或无形、物质或非物质的介质(载体)来承载。

(二)出版= 信息的(描述+记录+传播)=信息+数据+服务

这是从信息属性来理解出版的概念。完成对世界的描述与记录是人类的历史使命。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用笨拙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记录。直到印刷技术普及,出版业成为履行该使命的重要参与部门。

出版业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按一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方法,对信息进行描述与复制,并以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方式将信息重组,记录为数据。描述的结果是数据,记录的结果是数据产品。描述、记录的过程中会形成标准与规则,即描述规则与记录规则。

(三)出版=内容(生产+传播+服务)

这个公式是对出版本质概念的高度概括,也说明出版文化属性与信息属性的高度统一。

在文化属性角度,内容的概念被强调为思想的表达,这里的思想表达既可以是人对具象的客观事物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抽象的主观世界的感悟;在信息属性角度,内容的概念被强调为客观的数据,客观数据既可以是非人力所控的客观世界的数据,也可以是人的活动带来的客观性结果数据。无论从哪个视角考察,出版活动的核心都将落到“内容”上。

(四)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含出版业)

出版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实际上是文化产业(包含了出版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包含了出版业的文化产业是体,包含了信息技术业的信息产业是用。“体”与“用”的紧密关系靠着“内容”来维系。由此,基于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产业可以划分为信息技术产业与信息内容产业,而出版业正是信息内容产业的组成部分。

出版业不只是简单的对人类存量知识的传承、对人类增量知识的不断积累,更是要起到解放人类智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出版业最终要推动建立并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的知识累进模式”。

二、从四个维度理解出版业融合

融合,是不同领域的要素之间互相渗透、形成一种全新形态。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的融合,必定是传统的要走到新兴(未来)去,传统业态发展为新兴业态。

融合绝不是简单的传统产业主体与新兴产业主体的融合,而是有多层级、各方面的角色参与。融合是新兴业态对传统业态的继承、扬弃。比如技术公司、网络公司与出版企业之间的融合,就不仅仅是浅层的资本联姻,而是要在产业要素层面实现融合,实现进化。

融合最底层、最基础的维度是出版与科技的融合。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从产业内与产业外两种视角、四个维度来理解融合。

产业链各环节的要素融合

这是基于出版业的产业链将发生变化的判断。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方式是线性的,产业内部的要素也是线性地分布在产业链上。编辑、印刷、发行,不是循环的闭环,而是产业要素单一方向的流动。但是互联网发展以后,打破了这个线性,用户(阅读者)借助网络技术可能成为一次生产活动的主动发起者,而不再是被动的、只能在产业链终端等待接收(接受)内容的消费者。于是,所有的产业要素,在技术的支持下,同一时间展现在终端阅读者面前,并根据受众需求重新进行产业链的临时组合。

例如,图书馆用户基于对数字资源的重新整合的需求,提炼相关素材,形成一个新的个性化内容产品,具体表现为一本“书”,利用馆内POD印刷线,当场打印装订成书,这就打破原有的出版业产业链。用户站到生产活动的启动环节,用户自主性得到体现,是用户端发起的自出版行为。

再例如,作者进入线上社区(web时代社交网络),或是建立线上社群(移动时代社交网络),用生活化的日常交流、靠用户口碑与口味圈定相对稳定的社群对象,通过不断推送中短篇幅文章,对用户标签化,进而寻找用户其他需求、构建模式,形成线下活动。这是生产端发起的自出版行为。

产业分类层面的要素融合

这是基于资源层面的深度管理能力提升趋势做出的判断。通过政府、行业机构、出版企业与技术企业几年的努力,出版界的数字化生产技术装备配备水平正在不断提高。2013年央企转型升级项目实施后,一多半的中央文化企业配置了相关工具与系统,其中就包括数字化资源管理软件。2014年央企转型升级项目继续推进,在2013年基础上开始支持部分出版社先行开展资源库建设。出版企业的资源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对这些出版企业而言,在传统时代,资源的概念就是把单本书入库,现在则是能够实现把一本一本书的介质去掉,从内容层面做分解,通过一定的标引规则实现资源的分类、分层级管理,还要实现知识分类体系,进行知识角度的资源管理。这样一来,就具备了可以将内容分解,还原到数据、信息层面,进而不再区分大众、教育、专业的分类。

当要基于资源整合出素材、再重新组装成产品的时候,终端接收的内容产品会根据用户的消费需求进行主题投送,从主题的角度不再区分大众、教育、专业,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看,同一主题的内容在资源层面出自同一个资源库。在最终的内容产品出口的地方,改为根据用户身份进行投送,而不再从生产者角度将内容分类。

内容产品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内外有别”,向“服务为重”转型。“内”是从生产环节内部(出版社内部),做好内容资源库,按内容的主题,做好不同主题内容的知识分类体系,对资源库进行结构处理,聚集过程中要对内容资源分出层次与层级;“外”是从消费环节(阅读行为)的用户角度,根据用户身份不同、同一用户的不同需求,划分层次与层级,设定产品最终呈现的内容范围,根据需求在生产端调取资源组装成不同的教育、专业、大众类的内容产品,但在同一端口投送;同时,设定好用户消费场景与付费模式。

出版业与其他内容产业的融合

从内容产品形态的发展趋势看,出版业与其他内容产业的融合是必然趋势。这是基于对新的信息技术时代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更深层次的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判断。

信息技术使得不同种类的内容产业之间打破了原有的边界,可以被直观理解的最简单的现象是,纸张、光盘这些外在的物理介质是出版业、音乐业、电影业所依赖的底层载体,但恰恰是因为这些载体的存在,只能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载体流动,带动内容流动,如果内容要跨界,会受到载体的束缚。当新的信息技术出现后,出版业、音乐业、电影业的核心内容被抽象出来,回归到《著作权法》文字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等“作品”的概念上,不再受限于载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成为可以交融的元素。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技术将改变人类社会。如果从科学的角度看,人脑在发生变化,人与外界信息的互动方式在发生变化,人体内部相关信息接收、分析、转化、消化、再生产、产出、传递、交流的器官也发生着变化。人对信息与知识获取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出现全新的需求。人眼需要同时查阅一个屏幕范围内的所有信息,需要不断跳转、链接,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同时,“兴趣点转化为知识需求点”,对内容产品形态的需求在发生变化。

近年来,众多网络作品版权拍售,成为下游电影、游戏市场的源动力。这是生产端主动发起的衍生形态,以同一主题为核心,形成立体的内容产品形态。国内作家出版社等部分出版社、盛大文学等网络企业已经开始实践此类项目。但是,目前仍然有一定的限制,包括政策上的、资本层面的、市场运作机制上的。

可以被即时吐槽的电影、电视剧,满屏幕滚动的是观众的吐槽。这些评论(吐槽)活动是什么?如前所述,同样是思想的表达,借助一定技术,表现出来并在用户面前呈现,这是大概念之下的出版活动,是消费端发起的新的内容产品衍生形态。传统出版机构应该得到的启发是,内容产品可以直接做到下游的其他衍生产品形态中,从而融为一体。

出版业与国民经济外部产业的跨界融合

这是出版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出版史上已经确定的角色定位。出版业靠内容产品、内容服务融入其他产业的具体生产、营销环节,进而对其他产业的产品及服务带来“内容转换成价值――价值不断提升――内容消费数据转换为生产需求――支撑文化产品及其他产品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与外部产业的真正融合。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品。互联网具有颠覆性,可以将信息传递效率最大化,从而使很多产业原有的产业环节被取消,减少大量的中间环节,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透明。但传统产业部门一定存在互联网企业无法颠覆的环节,出版业就是要找到这一门槛。

同时,由于出版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同属于信息产业的范畴,所以出版业和信息技术之间并不是冲突关系,信息技术的出现与进化本来就是为信息的传递提供支撑的。所以,当互联网对其他产业领域造成颠覆的时候,出版业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以破茧重生,更好地融入其他外部产业。

三、政策关键词解读:从转型升级到融合发展

在深入理解出版的基本概念、出版领域融合的概念之后,我们回顾一下2014年从中央到部委的相关文件,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来解读出版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转型升级

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是、财政部、总局基于出版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审时度势共同提出总体方向,在深入沟通基础上形成的一份文件,虽然并未作为发文单位,但相关部门对转型升级工作的认识与具体的指导与推动,是文件最终出台的原动力,文件内容的编写也有领导和同志们的参与。

1.文件指明了转型升级对新闻出版业的作用

文件提出,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进一步巩固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主阵地主力军地位的客观需要,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途径。

2.文件提出宏观方向与目标

在宏观方向上,文件指出,要提高新闻出版业在数字时代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人民群众的知识学习、信息消费提供服务,为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知识支撑,更好更多地提供生活与生产,推动新闻出版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和骨干。文件最终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总体目标上,文件提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盘活出版资源、再造数字出版流程、丰富产品表现形式、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实现行业信息数据共享、促进新闻出版业建立全新服务模式。

3.文件明确了实施原则与工作步骤

文件归纳了实施原则:改革先行、扶优助强、鼓励创新、示范推广;分步启动、并行实施、迭加推进、市场调节。在实践中,财政部与总局依据该文件,采取中央企业先行探索转型升级路线,再推广至全行业的工作方式。

4.文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式与重点任务

文件表明,财政部、总局作为政府部门,将在未来三年内,采取“补需方”的方式对新闻出版业提供经费扶持,鼓励、支持出版业通过标准应用、技术升级、模式升级、人才升级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关键词:融合发展

8月,中央深改小组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强调,要通过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信息需求;文件指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文件提出,要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根据这一文件,总局目前正在酝酿推动传统出版业态与新兴出版业态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体制改革

10月,《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是对深改小组指导意见精神的延续和贯彻。

文件提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二是增强新闻出版单位发展活力,其中提到“鼓励和支持传统出版传媒与新兴出版传媒融合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出版产品和要素市场,其中提到“建立全国统一的出版产品信息交换平台”,还提到“促进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四是推进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五是提高新闻出版开放水平,提出“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社会化、本土化”的目标。

篇7

一、五十周年校庆的意义

回顾我院半个世纪以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总结我院五十年来为自治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所作的贡献,展示我院五十年的办学成果,扩大学院在自治区及全国的影响;通过校庆活动广泛联络历届校友,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为母校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振奋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凝聚力量,为建成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奋斗。总之,校庆的目标是:总结经验,展示成就;联络校友,共谋发展;促进建设,扩大影响;凝聚人心,再铸辉煌!

二、校庆筹备委员会

主 任: 敖旭鹏 安如林

副主任: 董全进 杜瑞喜 侯建平 刘善琳

总指挥、协调:董全进

成 员: 张延明 王 春 薛 富 武建新 辛利民

燕合义 禹文龙 闫永平 高晓松 白·巴根那 陈 芳

多文志 武 瑛 宋茂林 石占生 孟忠忠 于 俊

邓树君 翁鸿珍 张云龙 董善中 梁永利

三、校庆工作机构及主要任务

(一)校庆办公室

主 任:薛 富

常务副主任: 吕林旺

副主任:张 鹏 陈 芳 乔晓东

主要工作任务:

1.主要负责校庆活动的组织、协调、联络和督办校庆筹备的各项工作及日常事务。

2. 负责庆典大会的总体设计、会场布置、庆典大会的文稿起草、主持词的撰写。

3. 发放邀请函与纪念品,安排嘉宾的宴请及座次。

4.制定筹备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进度表,统筹安排学院及各系校庆活动。编制学院50年校庆活动指南,安排学院领导主持、参与专项活动计划。

5.编制校庆活动的经费预算,负责校庆纪念品的订制与发放。

6.负责教职工服装的制作。

7.负责有关单位及个人贺电、贺函、礼品、礼金的接收登记工作。

8. 制定企事业单位和校友个人捐资助学鸣谢办法,确定赞助纪念碑和纪念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赞助纪念碑工程。

9. 收集领导和名人题词。

(二)宣传部

部 长:陈 芳

副部长:郑新民

主要工作任务:

1. 建立学院校庆专题网页,在学院网站和新闻媒体上适时公布校庆公告、校庆信息及有关校庆活动的各种通知、章程、办法等。

2. 校史展览的设计、制作与布展。

3. 校庆画册的编辑:总体设计方案(开本、页数、印数),版面图片及文字说明,编制经费预算计划。

4. 校史资料片:编写脚本、资料收集、现场录制、编辑、光盘制作、各级电视台播放计划;编制经费预算计划。

5. 在距校庆100天时,设立倒计时牌。

6. 负责制定院内外媒体宣传策划方案。

7. 确定邀请新闻单位的名单,负责学院各项活动的摄影、录像,负责制定自治区、包头市及学院电视台资料片、校庆新闻的播放计划。

8. 庆典大会现场及校内外校庆气氛的营造。

9. 拟定校庆活动的标语口号。

10. 负责校史展览、书画艺术展解说员的配备及培训。

11. 负责安排校庆活动期间的电视节目与电影晚会。

12. 回忆录的约稿、征集、编辑、发表在院报专刊上。

13. 联系确定同贺单位。

(三)对外联络部

部 长:燕合义

副部长:武 瑛 任树棠 各系主任

主要工作任务:

1. 制定本部的工作计划及进程。

2. 起草致校友的一封信。

3. 牵头并与校庆办、各系联系,协调在校庆网页上录入校友的原始资料,收集校友反馈的最新个人信息,并按学院制定的有关条件编撰《部分校友录》。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友可录入《部分校友录》:

(1)受到自治区级各类奖励的;

(2)有科技专利和地厅级技术成果的;

(3)参加全国或行业竞赛活动并获得奖励的技术能手;

(4)获得地级及以上单位表彰的劳动模范;

(5)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副处级及以上职务的;

(6)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

(7)继续学习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8)在国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自主创业、个体经营,对社会和学院有较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员。

4. 制定校友会成立的办法及章程,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友会,确定校友会的负责人及联系办法,到各地区举行校友联谊活动。

5. 制定校友奖励基金评选使用办法。

6. 举办网上“校友论坛”,邀请校友到学校交流、座谈。

7.联络嘉宾;协助筹划庆典方案。

(四)礼仪接待部

部 长:乔晓东

副部长:林 青

主要工作任务:

1. 负责确定学院庆典活动特邀嘉宾的名单,与校庆办联系收集外地嘉宾参加庆典的反馈信息,安排来宾的接站、住宿、就餐,负责车辆的调度。

2. 负责学院特邀嘉宾的接待签到。

3. 负责接待人员、礼仪队、军乐队的人员安排、服装选定及培训,负责安排军乐团的演奏日程。

4. 负责上级领导及来宾的接待工作,协调各系的校友接待工作。

(五)校庆活动部

部 长:

副部长:梁永利

主要工作任务:

1. 负责组织、筹划校庆50周年庆典专题文艺演出。

2. 举办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

3. 举办“校庆杯”各类球赛。

4. 举办“五十周年校庆校园文化艺术节”。

(六)后勤服务部

部 长:辛利民

副部长:刘 皓 兰可敬

主要工作任务:

1.负责校庆期间学院的绿化、美化及灯饰设计并组织实施。

2. 负责校庆专题文艺演出的舞台搭建与音响的租赁及安装。

3.负责校庆期间学院的卫生保洁工作。

4.负责与协调庆典大会的医疗保障工作。

5. 夫这部分来宾、校友的用餐接待工作。

6.负责校庆期间改善学生伙食,增加花色品种。

(七)礼物管理部

部 长:董善中

副部长:白国庆 杜润芸

主要工作任务:

1.收取单位及校友的捐资,筹备单位及校友捐资助学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2. 负责礼物的临时保管工作。

(八)安全保卫部

部 长:石占生

副部长:杨 勇

主要工作任务:

1. 负责制定并实施学院校庆活动期间安全保卫工作预案。

2. 负责庆典大会人员交通安全,车辆管理。

3. 负责联系协调校庆庆典时校外道路交通。

(九)各系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单 位所含专业及班级组 长副组长联系电话乳品工程系乳品工艺、乳品品控、乳品机械、制冷专业、乳机班武建新雒亚洲 郭丽华0472-4198239 0472-4198029生物工程系 发酵工艺、食品工艺、酒品生产与营销、啤酒工艺、食品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及应用、发乳班、食发班翁鸿珍张邦建 纪铁鹏0472-4195136机电工程系糖机专业、轻工机械专业、盐机专业、机热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器维修专业、制冷空调专业、机动车专业、仪表自动化、机制专业、仪热班闫永平任树棠 柏劲松0472-4198023 0472-4198653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应用技术张云龙刘丽君 刘际平0472-4195016 0472-4195199轻化工工程系制糖工艺、制盐及盐化、热力工程、制浆造纸、轻工分析、印刷技术、环保、糖乳班、糖发班、盐运销高晓松吴永平 陈建华0472-4198018 0472-4198418经济管理系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商务英语于 俊张 健 孙宏勤0472-4198030 0472-4198600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电脑美术服装专业、印陶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邓树君李浩哲 罗 峥0472-4198040 0472-4198072

主要工作任务:

1. 制定本系校庆筹备工作计划及进程表。

2. 建立本系校庆活动网页,或在学院校庆专题网页上发表本系校庆活动信息。

3. 根据本系实际,组织开展本系在校学生迎5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1)负责策划与组织杰出校友创业事迹报告会。

(2)负责策划与组织专题学术报告会。

(3)负责策划与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国内外兄弟院校的技术合作、技术攻关、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协议签订大会。

4. 制定本系校友接待方案并组织实施。

5. 与校庆办和专门工作小组沟通,与本系校友沟通,建立校友原始档案,收集校友与部分校友最新信息资料,编制本系校友通讯录,于10月8日完成。

6. 开展本系筹资工作。

要求: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一、生源现状迫使中职院校改进教学方法

近几年,由于大学的扩招以及初中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减少,各中职院校的招生工作竞争异常激烈,招生标准一再降低,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零要求”:只要你是初中毕业生,中考考了几分都无所谓,你只要愿意来我们学校我们就鼓掌表示欢迎。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使得中职校教师上一节课就像打一场仗一样艰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当今的教学形势下,中职教师的职责若还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恐怕教学工作也就只剩下我们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早被闹翻天了。现在的中职生,大多都是被中考淘汰下来的不愿学习或者说是不好好学习甚至有些是不会学习的主儿,进入中职院校就读是他们迫不得已的一项选择,真正想着掌握一门手艺的学生“珠可粒粒数也”。当前的中职教育工作,要求中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更需要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迅速反应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具备后面几种能力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前面的几种能力。课堂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处理好的话,教学过程根本就没法往下进行,并且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影响以后的上课或给其它班级的上课,所以说,当今的中职校教学工作就是一场战斗,是和学生“斗智斗勇”。作为“战斗”的一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式,如果对他们进行机械的灌输,结果恐怕就像“南辕北辙”里讲得一样,你教师讲得再多,再辛苦,学生也不会领你的情多学一点,只剩下你独自驾着马车驰骋……

曾经有位数学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发现有几个学生解题的步骤写错了,结果在前,过程在后,她觉得很纳闷,怎么会有这种事呢?于是把这几个学生叫来询问原因,学生告诉她,考试前突击背诵,没记好所以写错了,教师当场无语。试想想,如果数学也要靠背诵来掌握的话,那我们其它的专业技术课怎么学?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毕竟历史上我们的先辈们曾经靠这种一支笔、一块黑板,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了无数的杰出儿女。在这里我只是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已不完全适合当前中职校的教学,或者说是不适合某些课程的教学,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中职校要想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生存,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及流程介绍

近年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出了一系列适合我校实情的教学方法,其中项目教学法经实践证明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以及印刷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呢?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因此我个人觉得,做一个项目就是完成一次任务的过程。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生产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整个教学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直接的演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行动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自主评价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下面就以使用方正飞腾软件排一张报纸为例来说明在计算机软件课中如何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假设本班有24名学生,他们已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了Photoshop和方正飞腾两个软件的各项操作功能,掌握了一定的排版基础知识。)

1.项目的准备阶段

教师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明确要求,鼓励学生从中寻找素材。

在本人的教学中,本人将全班24人分成四组,每6人一组,组员由抽签确定。

要求如下:

每组编排一张展示本班丰采的报纸,只排头版,内容自己定,也可以从相关书上或网络上收集,但要与我们学生生活或学习有关。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

版面编排要形式多样。

需要扫描图片的话和本人联系到计算机中心去扫。

报纸的名称由各小组自己确定。

报纸的大小为4开,但要求正文部分文章篇数不得少于8篇,最后要打印出来。

小组内成员间的分工由学生自已安排,每个人至少承担一到二项任务。

(以上任务我提前2周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准备资料并设计出具体方案。)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排这张报纸的话,可能我要一项项给学生讲解,如4开的报纸尺寸是多少,报头占多大的版面,正文用几号字体排等等一系列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后,这些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寻找答案,即使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也会在同组同学的安排下主动去分担一些任务。而我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

2.项目的论证和修订。(2节课)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述各自的设计方案,其他的同学和教师在旁边听,然后就相应的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小组修订设计方案。

3.项目的实施。(2节课)

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并完成报纸的排版。

4.项目成果评估。(2节课)

报纸打印出来后,请各小组交流实施方案时碰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进行自评和互评。为了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本人根据版面具体项目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学生先通过评分标准自测、自评,这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然后互评,使学生在共享劳动成果的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在这一阶段本人请了美术教师、图像处理课的教师,还有教版式设计课的教师及相关课程的教师给各小组的作品打分及评价作品。

5.学生再次修改并完善作品,最后将修改好的报纸打印出来并张贴在校园的橱窗中展示。(1节课)

至此,一个教学项目就完成了,本人就以上任务多次实验比较,发现学生通过顶目教学法获得的知识印象要比通过传统教学法深刻,而且操作技能大大提高,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另外,本人也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师生间是一种互惠双赢的关系。

三、项目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2.教师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具体的任务、时间安排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项目教学法带给教师的挑战

1.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学习者自发的兴趣是项目活动开始和展开的原动力。

2.要善于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使项目的分配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制定适当的且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目标规划。

3.要实现由教学的主导者向“主持人”的角色的转变。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站在台上讲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以促使学生独立学习,并承担责任。

4.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要使学生能够获得社会能力。

篇9

【关键词】机房管理;IC卡计费管理;机房计费管理系统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status quo of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icing systems of the cyber café on campus, and propose ways on the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pric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standards required by the school.

Key words: the management of cyber café;IC Pricing System;The Pricing System of campus cyber café

1、校园机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计算机技术已日益成为现代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使用工具。为了满足学校学生或者社会学员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需求,许多计算机机房都纷纷对外开放,实行计时收费。随着上机人数的不断增加,管理人员却仍有限等因素,随之而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和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总体来说,目前许多高等院校机房管理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管理工作量大

在整个上机过程中,管理人员需随时进行上下机查卡登记、人数核查、超时检查等工作,特别是在上下机高峰或机房较大、微机台数较多的情况下,更是忙做一团,往往要安排多人值班才行,造成管理混乱和费用增大的问题。各种专业课程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统及软件环境,使管理人员的计费、维护及管理更加困难。另外分批购买的PC品牌、型号、配置复杂,地点分散,也难于统一管理。

(2).机房安排较为困难

机房排课表工作量大、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人数将每天的课表落实到适合的机房并注意到经常课时变化的问题。手工安排上机课表,因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每天机房安排课时上机情况,易造成冲突,调度不方便,费时费人费力。另外公共课、正常学时上机与自由上机随时会产生冲突,选修课程的增多也使预约排课、机房安排和学生考勤变的十分复杂。

(3).不方便学生上机和收费管理

由于记时和费用换算问题,购机票和人工登记划卡不适用于随上随下和根据不同时间、机型等条件实行不同收费标准的管理方式,往往造成学生对机房管理产生不满的情绪,比如不到整时按整时计算,加之校园周围有那么多的网吧,从而影响学生到学校机房上机的积极性。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形成巨大反差,也有损于机房管理部门形象。

(4).财务漏洞较多

由于课外上机大多是收费服务的,所以少不了要进行经济方面的核算。不论是上机票还是人工划卡登记,都极大可能地存在着伪造、逃费和人为因素的徇私舞弊行为,无法进行有效、准确、方便的财务核查和统计工作,必然造成经济损失和管理混乱。特别是在跨校区、多部门中如何解决统一的财务管理成为一大难题。

(5).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由于监管功能不完善,即使机房有空余的计算机,也较难对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时间,无法实现机房的全天侯开放,导致机房电脑真实的利用率不高;学生不能方便地支配自己的上机时间;学校无法灵活调整不同类型学生上机的时间配额,学生不按规定的时间离开机房。

(6).难于统计查询

Internet的应用使得对学生上网的记录查询与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因缺乏完备的上课以及上机档案记录,学校无法对机房的运作进行便捷的统计分析,对学生的上课、上机情况进行随意查询。

综上,面对学校计算机房的高数量和高投入,机房走向开放必须结合各自的具体管理情况,配合一套功能完整且实用、维护简便、安全性高、价格实惠的记费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房的科学管理,提高机房管理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并及时处理机房发生的故障。

2、目前各学校采用的机房计费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各地学校机房计费系统主要分为前主要有3种计费方式:纯软件计费、纯硬件计费、软硬件结合计费。下面分别谈谈各种计费方式的优劣。

(1).纯软件计费

它在各台PC的操作系统中安装一套计费客户端软件,通过局域网络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进行通讯,验证使用者身份,实现对使用者计费。软件的最大优势是安装简易,费用较低,维护简单,大大减轻管理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电子记帐,方便了帐务管理,并且电脑计费可以精确到分钟,所以不易出现纠纷,但是这种计费方式也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同类型的计费软件数量众多,网上就有很多可轻松下载,如《美萍网管大师》与《网吧管理专家》等,学校在选择时要分辨其优劣很困难;其次,安全性很差,很容易被学生绕过或者破解;再次,在操作系统安装客户端也会有很多麻烦,一直占用电脑的资源,电脑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并不适合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使用。

(2). 纯硬件的计费方式

每台PC中插一块硬件的计费终端卡,同时外部接有一台读卡器,通过对卡的读写实现对本台机器的使用的计费。它的优点是:不依赖于网络,系统比较安全,客户端不需要安装软件;缺点是:读卡机和IC卡使用频率非常高,硬件磨损很快,故障较多,容易影响教学;正常的上课时间也需要学生插卡,使用和维护起来比较麻烦,每天的维护量太大;纯硬件的管理功能非常薄弱,可设置收费标准非常少,只有两三种;而且它的前期安装麻烦、后期维护费用非常高。

(3). 软硬件结合的计费方式

软硬件结合的计费方式,综合了以上两种计费方式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了缺点。它只在机房或者入口处设刷卡机,每台计算机的管理,通过软件来实现。收费通过硬件来收取,而管理通过软件来管理,这就集中了硬件的安全性和软件的灵活性的优点,性价比最高,只需一次投资,管理便可实现无人化、自动化,后期的维护几乎为零,大大的降低管理老师的工作量,管理最方便,无疑应该是学校管理的最佳选择。

3、学校对机房计费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从几年来的使用和管理经验来看,学校需要的“机房计费管理系统”管理端与客户端应能达到和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可以支持所有的操作系统的计费;

计费客户端尽可能脱离操作系统运行,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破解的可能性,增加安全性,增强系统稳定性,减少维护量;

实现跨网段、跨路由,突破网段的限制;

能满足大校区/多校区的要求,支持大数量PC,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

刷卡上机,学生一次只能开启一台PC,对其他机器无使用权;

学生下机注销自动关闭计算机,否则无法刷卡退出;

门禁机可显示各个机房状态和机房的预约状态;

可设定指定学生上机位置,或随意上机;

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机房或不同的电脑设定不同的费率和收费系数;

预约和自由上机记费模式可自动切换;

可提供刷卡上机、临时上机、帐号上机等多种模式,且各模式可同时并存;

可将用户原有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方便学生数据维护与生成;

可将公共消息到学生电脑上去的公告版消息理;

提供机房管理与机房财产管理功能;

学生打印自动计费管理功能;

提供机房排课和预约管理功能;

全面完善的查询统计打印报表功能;

安全的管理员权限管理,可以细分每个管理员的管理权限;

机房网络不通或服务器暂无法使用时,提供特殊计费密码继续保证正常教学;

可与已有的校园网一卡通计费系统或银行卡系统集成;

可对学校提供部分的二次开发接口;

可以与射频卡、IC卡、磁卡、条形码等多种外设挂接。

4、现代校园机房计费管理系统的选择

当前IC卡机房自动计费管理系统众多,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对该系统的功能需求,合理选择一种能满足该功能需求的机房计费管理系统。在经过充分调研各大中专院校的机房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研发状况,我们觉得选择当前比较成熟的商品化的软硬件结合的机房IC卡计费管理系统,是相对较好的一种形式。典型的产品有“泰利德机房自动收费管理系统”、 “万欣计费大师――校园开放式机房计费管理系统”等。它是利用现代智能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所开发的一种公用开放机房计费、管理和监控软硬件系统。其强大的管理功能完全满足了上述多种管理要求。

该系统配合目前技术性能安全、稳定的IC卡管理,通过在机房门口刷卡,开机验卡来实现机房教学上机管理和业余机房开放计费管理。根据各大学校机房管理的实际情况,可设置一台发卡管理工作机,完成发卡、加钱、修改信息、机房课表安排、信息查询、每日结算、报表等功能。在中心机房楼道入口处设置一台或多台刷卡机让学生刷卡进机房。学生刷卡后,进入机房开机验卡登录方可使用,系统并能应付机房各种突发事件而免于损失。在学生使用过程中,管理端的“网络监控”可随意选取机房中任一台学生电脑进行屏幕监看,掌握机房学生上机情况。服务器程序采用与SQL数据库的无缝链接,数据存放在服务器和IC卡中,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它具备功能齐全、管理模式多且灵活合理、稳定实用、易安装、易维护、易学易用等特点,可满足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机房、电子阅览室、网吧等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1).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服务器端:采用大型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 ,其固有的安全性能,保障收费系统有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

学生机端:采用底层登录的方法,保证注册系统安全,不容易被学生破坏。

刷卡机端:与服务器连接,本地不存储数据,重要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刷卡屏幕界面锁定,显示信息直观,采用进口读卡头,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稳定性好:

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与IC卡技术的无缝结合,高度的保密性、安全性以及先进性;

3).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系统通过预留的接口,可以同不同的图书馆、门禁、食堂、小卖部等系统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与“校园一卡通”项目的无缝衔接。

4).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本管理系统不限用户数量,采用流行的服务器/客户机方式,实现多用户端、多机房统一管理,可把学校所有的计算机管理起来,仅是硬件投资的约1/10;软件终身免费升级,保证用户以后不再二次投资。

5).易学、易用性:

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快捷的在线帮助,易安装、易管理、易维护、易拓展。智能区分教学上课和业余上机,自动扣费;灵活的课表功能;方便的在线数据备份功能,确保数据安全。

5、校园机房计费管理系统的实施

1).系统投资分析

如果采用非接触感应式EMID薄卡(1.05mm),则预计的投资成本和回收资金如下表所示:

假设目前学校有近3000名在校生,按采购2000张卡计算(其中预留小部分卡作备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或系里根本不需要初次投入,而从教学和开放管理机房上来讲又达到了当前无法达到的经济与教学相接合的效果!

2).运作模式

方式一:统一让学生按卡一定的工本费购买,学校或系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建立上机奖励制度(即:当学生上机累积机时达到一定量时奖励学生若干机时)此做法比较规范,学生也较易接受,不存在退押金带来的不便。

方式二:ID卡采取预收押金及存入相关金额,毕业后根据使用ID卡的时限来扣使用费(如每使用一学年折价5元)以此降低学生负担,方式如上所述;

方式三:根据学生一次性存入金额多少,决定上机卡是免费赠送还是适当降低费用返还给学生,但不建立上机奖励制度也不退押金;此做法易于让学生接受,对学校也免除退卡时带来不便。一般建议学校采用此做法。

3).实施步骤

第一步:先完成对机房网络的统筹安排工作,如整理机房网络及系统软件;规划网络IP配置;整理出用于计费管理系统的管理服务器和刷卡机;提供IC卡片正面图案和背面文字信息;

第二步:完成学生档案信息的输入或转换工作;安排专门的计费管理系统的管理员;

第三步:安装服务器、教师管理机和刷卡机的相关系统软件,安装学生端系统软件。

4).可预计效益

上机排课调度方便,量化机房管理,提高机房的利用率,增加机房收入,减轻机房管理员的工作负担,缩减管理人员,提高个人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机房全天开放,提供充足的上机实践时间,学生上机时间长短便于计算、监控;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增强无形的学校形象财富,提高学校的社会价值;

纪念意义,精美的卡面印刷技术配以表现学校风格的卡面设计可为毕业学生保留美好的回忆,增强学校社会凝聚力;也为学校的招生提供较为理想的宣传效应;

管理有效、有序,避免上机及售票漏洞,有利于形成良好素质的教学和管理队伍。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