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道路建设成就范文

道路建设成就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道路建设成就,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道路建设成就

篇1

经济建设:

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人造卫星、大型喷气客机、铁路机车、现代海船、微电子、卫星回收、计算机、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计算机研制成功、CPU、神5载人宇宙飞船技术、"远望号"系列船技术。2万多公里的铁路,折合万亿元GDP。8万4千座水库、1万公里江堤、17万公里河道堤坝,新增3亿亩灌溉面积,折合几万亿GDP。红旗渠,折合几百亿GDP。 文化建设: 不知道,但对传统文化建设肯定比较忽视。外交建设:

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1956年的25个猛增至1979年的121个。从当初我国被排挤在联合国之外,到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改扩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city expanded, making the original highway must extension become meet current city planning, city roads meet people travel requir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ro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more and mor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 brief study on the design method of highway to the city road reconstruction.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ity road; design; extension;

0引言

改革开放30余年,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城市规划不断调整,城区面积迅速扩大,早些年修建的出入城市的公路,因无配套管线、宽度不足、路面破坏、等级过低、无人行系统等原因,需要改造为城市道路,因此扩建城区内原有公路的面临着功能及定位的转变,改造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较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1公路与城市道路功能和构造的异同

1.1功能的区别

公路位于城际之间,为长距离客货运输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动车,兼有少量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城市道路除了服务机动车外,还为非机动车及行人服务。由于城市道路为公共设施,其它配套市政公用设施与之伴行,如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热力等,虽然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客观上已构成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城市道路是这些附属设施的载体。

1.2构造的异同

公路交通流方向简单,干扰较少,车速较高,为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公路横断面主要由土路肩、硬路肩、车行道、中央分隔带等组成;城市道路为满足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交通需求,横断面由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设施带、车行道、中央分隔带、绿化带等组成。同时还要埋设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等管线附属设施。人行道设置绿化景观、导盲带、垃圾桶、照明等市政设施。

1.3分级

公路技术标准中按照使用任务、功能、路网规划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城市道路按照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在进行公路改建城市道路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应交通量,道路功能等级及相应的规划对改建城市道路进行等级确定,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2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原则

(1)公路改造成城市道路,必须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

(2)公路改造成城市道路,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保证机动车通行的同时,考虑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篇3

关键词:城镇道路;道路改造;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 U448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s and later for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oad traffic. Optim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roads from the road plane, profiles, sections, subgrade, pavement, road intersections, etc.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late urban road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Urban roads; Road re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涪陵区江南片区作为城市老城区,是城市传统的政治、经济、交通、商贸中心。根据总体规划的定位,未来江南片区重点发展商务办公、旅游服务和商贸居住功能,是城市未来双核之一,保持商贸中心的地位,并继续承担主要居住生活功能。交通问题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涪陵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涪陵区江南片区的基础设施已逐渐不能满通需求。据交通预测,2015 年到2025 年由于交通量的增加,现状路网的服务水平将大幅度下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江南片区,虽然近年来实施改造了一大批城市交通设施,但受现状和地形的限制,城市交通容量依然有限,在应对城市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时,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对江南片区的发展造成直接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涪陵区通过一系列道路改造项目的实施将逐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道路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过性,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道路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实现“畅通涪陵” 和“宜居涪陵”。

本次研究以涪陵区兴华中路道路改造工程为例,从满通运输、道路网走向、居住环境、景观、地面排水、工程管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道路交通现状

涪陵区江南片区作为城市老城区,城市道路受地形、现状的限制存在以下特点:

(1)坡陡弯急,路面狭窄 道路技术指标偏低

江南片区各台地间的高差在30―50米左右,各台地间联系通道坡度偏大,局部路段的坡度达到14%;受现状影响,大量道路路面狭窄,部分干道如乌江路、望州路承担干道功能,却只有两车道。

(2)密度过低,级差不合理

现状建成区路网密度约为4.71公里/平方公里,低于规范最低值5.4公里/平方公里,且干道所占比例远大于支路,与规范要求的路网级差正好相反,级差构成极为不合理。

(3)系统性差

城市路网整体系统性较差,现状东西向仅太极大道―迎宾大道和滨江大道两条贯通性通道。南北向缺乏高等级通道,现状纵向道路等级低,间距大,导致体育南路、武泰路等低等级道路被迫承担干道功能。干道系统存在一定的交织,兴华中路高笋塘至工行段即为横向、纵向通道重叠路段,导致此路段易出现交通拥堵。

(4)建设滞后 ,可挖潜力有限

2008年至今仅建成翔正路和中山路局部路段,年道路建设量不足1公里,相对城市开发进度和车辆保有量增长严重滞后。

兴华中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涪陵区江南片区内,为城市主干路(兴华路)的一段,道路现为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车行道宽14~16m,人行道宽5~10m。兴华中路道路改造工程西起实验路转盘,东至高笋塘转盘,全长约2.2公里,现有道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由原来的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路面完好无损。

涪陵区为重庆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山地重丘陵地区,导致兴华中路的平面线形较差,最小平曲线半径为70m,道路的纵坡较大。沿线主要交通节点:兴华中路与实验路交叉口(实验转盘)、兴华中路与黎明路交叉口(黎明转盘)、兴华中路与高笋塘路交叉口(高笋塘转盘)均采用环形平交,是兴华中路交通运行的主要堵点。

图 1a江南片区现状路网结构图

2区域发展及道路功能定位

区域规划定位方面:根据《重庆市涪陵区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涪陵老城区(江南片区)为商贸、商务、旅游服务、食品加工、化学医药和居住为主的城市综合片区。规划功能概括为:二心三轴七大片区。二心指商业中心、商务中心;三轴指滨江发展轴、生活功能轴和新城市中轴线;七大片区指五个城市居住片区和两个现代工业片区。二心和七大片区为成片状的城市用地;三轴为带状的城市用地。

路网结构定位方面:根据涪陵交通改善规划,优化后江南片区主干路系统由“四横四纵”变为“五横五纵”如图1b所示,五横分别是滨江大道、桥南路―中山路东西段、人民路、兴华路、太极大道;五纵分别是兴涪路、百花路、实验路―黎明路―通江路、高笋塘路―广场路、中山南路―巨柳路―顺江大道。

兴华中路为规划路网中“五横五纵”中的“一横”,位于江南片区中“二心三轴七片区”中的一轴,该轴为涪陵区生活功能轴,是城市沿兴华路、桥南路布局的功能带,沿该轴带的土地使用性质(沿道路地块)以商业金融为主。兴华中路是涪陵区江南片区内东西向联系的重要通道,是涪陵区江南片区东西向的主动脉。因此该道路是涪陵区江南片区服务功能为主、交通功能为辅的城市主干路。

3设计理念及原则

3.1 总体设计理念

以“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为设计总体目标[1],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新理念,力争把工程建设成“安全畅通、贴近自然、资源节约、兼顾发展”的绿色之路。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建设“以人为本”的道路系统[2],处理好机动车、行人的关系,适应涪陵区城市环境建设的需求,重视道路景观设计,使道路布局、绿化与今后规划建筑总体和谐、布置美观。

(2)坚持质量第一,树立公众满意的理念;

(3)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4)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5)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

(6)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3.1 总体设计原则

(1)充分结合道路现状,保证改造方案可实施性的原则

根据现有道路车行道及人行道的宽度,道路改造成双向6车道。人行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保证2m~7m。对于局部路段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一侧无法拓宽一个车道,而另一侧的人行道较宽,本次设计将道路中心线作调整,保证道路拓宽为双向6车道。

(2)保证交通功能,改造方案近期远期结合的原则。

结合现有交通流量对几个重要交叉口改造,减少对地下商场等构筑物的影响,设计中兼顾远期改造成立交的可能性、可行性,做相应预留空间。

(3)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由于道路现有管网较大,搬迁量较大,且部分路段人行道较窄,不能满足所有管网均布置在人行道下,本次在路面结构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基层,既保证了路面的质量,又可保护敷设在车行道下的现有或新建管网,从而节约工程投资。

4设计要点

4.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起于实验转盘,终点位于高笋塘转盘。本次道路改造设计由于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平面基本遵循现有道路平面。道路全长2168.94m,全线共设7个平曲线半径,最小半径为70m。本次设计在半径小于500m的平曲线设置35m长的缓和曲线。

对于涪陵区体育馆至高笋塘转盘段,考虑北斗隧道实施后,下行车辆通过北斗隧道,而不通过兴华中路,兴华中路该段车行道不考虑其拓宽。

4.2道路纵断面设计

兴华中路改造段,现状道路纵断面在最大纵坡、坡道长度限制、最小竖曲线半径等道路纵断面设计涉及到的参数上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本次道路改造设计将保持原有的纵断面设计不变。

4.3道路横断面设计

兴华中路为城市主干路Ⅱ级,设计车速为40km/h 。在规范允许前提下,本次设计小汽车车道宽度取3.25m,外侧大型车车道宽度取3.5m,考虑路缘带及双黄线,双向6车道的车行道宽度取21.5m。其路幅分配为:B=B1m(人行道)+0.25m(路缘带)+3.5m×2(车行道)+3.25(车行道)+0.5m(双黄线)+3.25(车行道)+3.5m×2(车行道)+ B2m(人行道)

对重要交叉口处,在交叉口进口道一侧拓宽一个宽3m的车道。其路幅分配为:B=B1m(人行道)+0.25m(路缘带)+3.5m×2(车行道)+3.25(车行道)+0.5m(双黄线)+3.25×3(车行道)+3.5m (车行道)+ B2m(人行道)。道路横坡采用单向1.5%,人行道横坡为2%[3]。

图 2a标准横断面图图 2b拓宽段横断面图

4.4道路路基设计

本次设计车行道拓宽的位置均为现有人行道,管网较多,在路基施工时必须注意到现有管网的保护。本次路基设计在秉承经济、耐用原则,注意环境保护兼顾工程景观效果的设计理念下,做到密实、均匀、稳定;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采用当地材料。

4.5路面设计

兴华中路作为城市主干路,且道路改造加宽宽度较窄,因此整体性较差,且加宽段地下现有管线较多,部分管网需敷设在加宽段下,为了保证道路的整体性及地下管网免受影响,基层采用钢筋混凝土,使其依靠钢筋及集料的嵌锁作用,增强混凝土强度,防止开裂,从而达到整体结构不被破坏及保护地下管网的目的。

本次设计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体设计为:4cm厚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6cm厚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0.7cm厚改性沥青稀浆封层;22cm厚C30钢筋混凝土基层;25cm厚6.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本次人行道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风格”的原则,使人行道更加安全、整洁、畅通,完善人行道市政设施。人行道建构设计采用透水砖250×150×60mm,2cm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cm厚C20混凝土基层。本次改造设计人行道铺装采用浅灰色透水砖打格子,中间铺砌深灰色透水砖。

4.6道路交叉口设计

兴华中路全线与7条现状道路相交,均为平面交叉口。本次改造设计主要解决兴华中路与实验路交叉口(实验转盘)、兴华中路与黎明路交叉口(黎明转盘)、兴华中路与高笋塘路交叉口(高笋塘转盘)等主要堵点优化设计。本文在此以实验转盘优化为例:

1)现状问题分析

兴华中路、兴华西路、实验路、黎明南路相交节点由于现状采用转盘的交通组织方式,转盘的通行能力有限造成现状堵塞现象较为严重,产生拥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兴华中路、兴华西路、实验路、黎明南路流量增长较快,高峰小时流率已超过4000pcu/h;各个进口道直行方向为主要流向,同时实验路和兴华中路进口道左转流量较大;(2)兴华中路、兴华西路、实验路、黎明南路入口道未展宽,导致通行能力不足;(3)无信号灯控制,造成人行随意过街,造成车辆拥堵;(4)消防队和人民银行附近存在占道停车导致进口道产生拥堵。

2)改造方案

秉承“节约用地,空间上寸土必争”优化理念[4],对交叉口进行合理展宽和渠化,明确车道功能,提高通行能力;合理组织行人交通,保证行人安全,缩短行人过街时间[5~7]。具体实施措施有:(1)将现有转盘取消,通过交叉口渠化和红绿灯控制来实现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2)将兴华中路和兴华西路进口道由现状两车道拓宽至四车道,四条车道分别为左转、直行、直行、右转车道;出口道拓宽至三车道。实验路和黎明南路进口道由现状两车道改为三车道,三条车道分别为左转、直行、右转车道;出口道为一车道;(3)人行过街横道根据交叉口渠化位置确定,过街信号结合路口灯控优化方案予以调整。

图 3a实验转盘现状流量流向分析图 图 3b实验转盘改造后效果图

5结语

论文通过深入地剖析涪陵区江南片区的路网结构,在梳理西南片区路网层次建构的基础上,确定改造工程涉及的兴华中路的道路功能定位。对兴华中路改造段在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道路交叉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优化改造。统筹思考确定兴华中路为一条服务功能为主、交通功能为辅的城市主干路。通过优化改造,江南片区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五横五纵”的路网构架形式,兴华中路改造完成,疏通了整个主干路网,避免主干路网上因局部瓶颈路段的存在,降低整体通行效率的现象,提升交通出行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汤铭潭,张全. 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的优化基础[J].城市交通,2005,3(3);49-52

[2] 李琼. 公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J]. 工程与建设,2011,12(4);76-80

[3] 武贤慧,沙爱民. 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研究[J].城区建筑大学学报,2007,29(6);15-18

[4] 翟忠民,景东升,陆化普.道路交通实战案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5] 郑发东. 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冲突特性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篇4

1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市普遍进行了大型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满足城市交通、民生、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进而使城市保持时刻更新的状态,并最终实现以强大的城市活力来保证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处于理想地位。当前的道路综合改造不仅路面状况需要优化,还要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整个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与调整,进而保证道路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景观上都能够达到规范、有序,同时能够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

2工程建设管理实践

2.1工程背景

该工程的道路综合改造是以全城区的核心主干道为基础,全长大约30km,总共跨越了6个行政区。建设内容主要有:对道路断面进行修复处理、调整更新地下综合管网、升级景观绿化、完善道路配套设备、沿线建筑立面整顿等。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交通通行环境的改善,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以及道路的景观效果,并最终建成文化、商业、旅游、办公、高校等多功能一体的城市纽带。

2.2工程的策划方向及设计

工程的策划以国内一些先进的规划理念作为指导方向,并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城市功能、交通定位等因素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并且对3个区段进行有效的功能定位和划分,同时进行了道路综合改造以及地下管网综合改造规划,并最终确定,地下管网改造规划应用的布置形式是分类铺设。在对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分单位进行还要求分专业进行,市政工程的专业设计院负责设计道路的排水,而园林专业设计院则负责城市道路的园林绿化工作,同时燃气、电力以及通讯都需要由不同专业的设计院分别负责,最后设计图纸必须统一交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核评估。

2.3工程的实施要点

工程进行分区段实施,这里着重分析第一区段。第一区段13km的道路进行了长达20个月的综合改造,改造后的道路交通其通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道路的绿化以及景观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综合改造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3方面的问题。1)管线迁建问题。因为该工程是以原有的核心主干道为基础,因此,其已存的电力、排水、通讯等设施已经经过改造,而在这过程中发现一些管道已经出现了老化的问题,所以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管网进行了严格的保护。2)交通阻碍。因为是核心主干道,因此车流量以及行人的通行量非常庞大,当进行道路综合改造时,必定会占用大面积的核心主干道,而因为车多人流量大,非常容易造成交通堵塞,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交通的疏解难度就大大增加,施工单位特意邀请有关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尽可能使交通阻碍降到最低。3)征地拆迁问题。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城市道路改造的难点,而该工程应用BT模式进行了项目的融资,有效克服了这一问题。

2.4存在问题

1)管网规划设计不尽人意。虽然工程道路改造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地下综合管网的功能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同时,各个管线分别设计与施工还带来了以前未曾遇到过的问题。2)疏忽了管理的作用。在进行道路工程改造的热潮中,“重视道路的整治工作,忽视管理的作用”一直都是各个城市存在的问题,当工程道路施工完毕后,因为缺少道路管理部门的有力管理,道路的设施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道路也被私自改造或占用。造成了虽然取得成效但难以维持的窘境。3)监督协调机制存在漏洞。道路的综合整治通常涉及政府以及很多行政单位,而这几者之间的协调以及效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道路改造推进的障碍[2],行政部门干预工程设计的问题也常常发生,如果政府或其他部门对已经设计完成的施工图纸进行设计调整,就会导致资源成本的浪费。

3对工程建设的建议

我国进行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建设的意义在于实现其功能以及景观的提升,因此作为道路使用的较为关键的综合管网基础设施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真正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发达先进的不是道路设施是否新奇,而在于设施是否实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具有规范带头作用的城市进行综合管网规划设计的经验,即采用综合管沟的方式进行建设。综合管沟同以往分段式的管沟相比更节省成本的投入,同时能够将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在城市道路的综合改造中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综合管沟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尴尬的局面,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来说综合管沟[3]的优点在于:1)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地应用地下空间资源。当前,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建筑的发展建设速度以及占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张,这就导致地下空间资源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资源,以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保证地下空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综合管沟能够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2)能够使市政行业的建设市场变得更加规范合理。这一优势体现在将政府干预程度降到合理程度,进而促进施工单位进行总承包管理,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把控。3)能够减少对于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的投资。以前的施工方式是多家管线进场挖,建设资金过于庞大,并且很难控制好施工期限,造成的社会干扰也非常大,而综合管沟同以前的施工方式相比较而言,资金大大降低,并且运用综合管理,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也能够控制整个工期。4)有利于协调工作的进行。道路改造的协调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管线的改迁以及施工,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在管线方面耗费太多的工作量,应用综合管沟的方式能够减少这一部分的协调工作量,从而降低整体协调工作量。5)利于维护管理。应用综合管沟能够做到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所以可以避免改造之后的道路难以长时间维持的尴尬局面。

4针对道路配套设施的建议

道路的配套设施对于城市来说起到的是实用以及装饰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的建设管理中也要突出实用和装饰两方面的特点。实用方面,要考虑到应用安置的实施是否能够切实起到作用,并针对群众的反馈进行改进;而装饰方面,在进行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道路配套设施的摆放及装饰风格进行全面考虑,道路配套设施既要符合该城市具备的文化特色,还需要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能够完美地融入到这个城市当中。

5结语

对城市的道路进行综合整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系统、长期的更新优化,在进行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听取民众的反馈意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并保持创新的设计规划理念,这样才能够保证道路改造与保护相结合,整顿与环境绿化相协调,进而使城市时刻保持新鲜的血液流通。

【参考文献】

【1】洪振军,高原.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与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4):157-159.

【2】陈得献.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管综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4(8):33-34,35.

篇5

关键词:旧城改造;道路景观;整治

随着我国经济保持的高速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也逐渐提高,城市化道路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原有弊端一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原有城市的布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旧城的道路问题也逐渐凸显,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增,进而导致人口分布不均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个因素中,道路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对旧城道路景观进行一定的改造能够使得上述一系列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对城市环境同时也进行一定的改善。

一、城市旧城道路景观现状

由于我国当前一些技术原因,导致我国在对旧城道路景观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都是由于技术落后以及旧城原有现状问题而造成。就当前旧城存在的一些原有问题而言,由于在进行城市建筑建造的过程中,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建筑设计不够合理,在进行构造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进行思考,使得建筑外观的呈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等等,这些都导致了现如今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因此,道路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吸取这些不足之处,进行一定的改善。

二、旧城改造中不同类型的道路景观整治重点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道路系统是由许多条道路所共同组成的,在这些各色的道路中,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呈现出一样的特色,而是不同的道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根据道路自身的性质而言,可以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种类,而在进行道路景观的改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道路,同样需要进行不同的改造,抓住道路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重点的改造过程,从而实现更好的改造成果。

(一)城市生活性道路

随着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正是因此,城市道路应用于生活中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表现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因此,车辆数量相比较以往有着明显的增加,城市交通变得更加拥挤,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陡增,就这一点而言,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交通仍旧是其中需要进行重点注意的环节,不断解决旧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当地特色。

(二)城市商业步行街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域是该城市商业最为繁华的地带,与此同时该地区同样也是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对于城市商业街而言,相比较城市中其他道路而言,更能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与城市特色。在对旧城商业街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留一定的当地城市特点,同时还需要突出现代化特点,让二者风格进行很好的融合。

(三)城市交通性道路

对于城市的各条道路而言,其中大多都担任着负责城市主要交通的职责,其中交通性道路更是城市交通的代表。在对城市中交通性道路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交通方面进行针对性改造,改造重点也相对城市中其他类型的道路有所区别。首先,对交通性道路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宽,以此来适应当前随着城市化进行而增加的人流量,以便于容纳更多的人流与车辆,其次,道路设施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在此基础之上再对道路进行景观改造。

三、改造过程中道路景观处理方法

(一)改造地下管网,净化道路空间和景观

由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相比较以往更加先进,因此,在对城市进行改造之时,可有有选择性的将城市电力设施与通讯设施等一些重要设备的线路铺设于道路之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美化城市的面貌,同样还可以尽可能保护重要的城市通讯线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城市的改造相比较旧城而言,具有更多的先进之处,城市的空间也随之增加,为此增加了更多的便利之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这样的现状不仅仅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还得益于对城市改造的优化设计。

(二)合理布置照明,提升景观照明效果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个城市不仅仅需要美化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同时还需要在夜晚中拥有一定的美景,而对于夜晚中的城市景观,则完全依赖于城市照明。对于城市照明而言,不仅能够将夜晚中的城市进行一定的装扮,使之变得五光十色,同时,夜晚照明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夜晚的交通更加明朗,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对城市中照明进行合理布置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照明效果,将各个细节考虑到照明设计之中,加强城市的照明效果。

(三)调整用地功能,整治道路界面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占地面积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城市面积之中将更多地建筑进行分布,就必须要对建筑布局进行一定的规划,对于不合格的建筑,应当将其进行拆除,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城市面积,还能够对当地道路景观进行一定的优化。同时在对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城市用地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城市的不断发展。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当前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道路景观的改造仍旧是其中需要进行重点注重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相应的努力,来对城市改造进行不断地探索,以此来将道路景观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工程质量;工程监理;责任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道路建设包含很多方面,而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城市交通不允许工期过长,地下、地面及空中管线、路面、过街地下通道或过街人行天桥立体分布,市内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这些都是其他道路所没有的特殊问题,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相应地,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问题。

1 城市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质量现状

1.1 市政工程建设违背建设程序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属地方政府行为,建设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的财税收入。其投资从本质上看,是辖区内广大纳税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作为社会公益性项目,工程主要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域,由于受到环境、场地、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一般具有“短、平、快”的建设性质。

1.2 市政工程监理不到位

1)监理徒有虚名。目前建设监理市场比较普遍地存在监理徒有虚名现象。

2)建设工程监理所处的设计环境错综复杂。目前监理能得到的设计图纸可谓“百花齐放”,其深度与细度不敢恭维,“错、漏、碰、缺”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由于人为原因,可能会经常改动设计方案,而这种经常被改动的设计又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设计单位的认可。

2 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提高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措施

国家专门召开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会议,提出了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此外,建设单位也应该有明确的制度,监理单位有明确的目标,施工单位有明确的措施,并在合同文件、监理规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明确、具体的体现。

2.1 依托市政道路工程目标责任体系,合理组织、管理、控制各工程要素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

(1)加强对工程要素的管理

从对人的管理方面讲,人是项目施工能否成功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人的素质与构成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与效益。施工现场中人的控制应先将人员划分为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项目中的劳动力,据各自的责任目标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每个个体的素质,最终提高整个项目组织的素质,同时要明确各个项目组织的目标,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力,对劳动力进行施工技术培训,加强劳动者的法制教育,提高综合技术素质。

从对材料的管理讲,开工前,应有供应备料计划,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和进度,随时调整进货的数量和进场时间。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储存保管必须核对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证件等, 做好验收记录,对不符合验收条件的一律不能进场使用。同时加强对材料的使用监督,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节约材料的活动。

从对机械的管理讲,建筑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机械运用到工程的施工建设上来,所以必须做到正确选用机械。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主导施工机械,各种辅助机械应与直接配套的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一致,当然为减少施工的投资额,应尽量选用现有机械。若选用新购机械,除应检查其质量合格与否,还应要求供应商辅助安装,指导或培训,协助解决安装中的问题。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做到无论新老机械都应实行人机操作证制度。

(2)做到分部分项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人员应能够熟练掌握份内的各项标准、规范,熟悉或了解份外的各项标准、规范,根据目标责任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协调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做好事前在工程任务层次化分解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详细的合适的施工质量计划。事中在操作过程中由相关质量责任管理者据委托书或任务单中的质量要求,检查监督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交底的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成品质量,减少返工返修的机率。事后对已成品的保护,要加强不同工种相互间的配合,在许可范围开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对成品进行私自处理和损坏,比如水电工在电管敷设时,不得随意凿墙开洞,影响成品质量的控制。

2.2 狠抓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监理环节

目前市政工程监理中存在诸多弊端,致使监理工作徒有虚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监理工作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工作繁重,加之业主经常改动设计方案,并不能及时反馈到监理部门,以及在部分政府、建设部门、建设商眼中,往往利润至上的原则,也给监理工作带来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所以,为保证路政工程的建设,必须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施工的监理环节。

(1)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监理工程师必须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以保证对所有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建立督促、检查承包人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承包人自检质保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各级分项工程自检质量负责人和工地试验,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其严格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及时更换和充实完善。

(2)划分质量单元。为了保证对所有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将工程细分解并明确地划分出各质量单元。要做到工程划分各质量单元不遗漏,单元划分要与交通部“质量评定标准”分部分项工程划分一致,并画出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部位、工序(工艺)流程监理框图,配以相应的各种检验、记录、试验的监理表式,以每道工序控制为基础,严格中间检验的报验项目和程序。

(3)完善质量监理程序。监理工程师在开工以前,向承包人提出一套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程序及说明,以供所有驻地监理人员、承包人的自检人员和施工工人共同遵循,使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化。质量控制按以下列程序进行:①审核单项工程开工报告;②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地旁站监理;③工程自检报告及中间检验;④工序检查认可;⑤中间交工报告及中间交工证书。

(4)质量检测

在工程质量监理工作中,应遵循“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监理试验、检测频率不少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频率。在承包人自检全频率试验和检测的基础上,监理按不低于15%~20%的频率独立进行取样试验或检测,以鉴定承包人的抽样试验或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当施工现场的旁站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或材料产生疑问时,专业监理工程师随时进行抽样试验或检测。按技术规范规定对承包人进行检测的试验及测量方案、设备及方法进行审查批准,对承包人的各种抽样频率、取样方法及试验或测量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5)解决监理领域现存问题的途径

1)应提高建设领域各方,尤其是业主方对建设工程监理的理解与认识;2)应进一步规范建设监理市场秩序;3)实行建设方主管人员资格准入制;4)建立业主付款保证担保制度;5)改善目前工程款支付方法;6)改变监理费支付办法。

我国的监理制度是在吸取了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西方实施监理制度的前提是法制相当健全、生产力发达和市场经济发育较成熟。而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法制建设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建设监理事业任重道远,只有在有关各方的关心支持下,群策群力地排除各种障碍,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结束语:

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状,建立起目标责任体系,控制好各项工程要素,强化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监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

参考文献:

[1] 苏宏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15.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 项目评估 模型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是城市发展的枢纽,其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城市道路投入建设之前需进行严密而精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进而在道路建成后发挥其最大作用。城市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枢纽,其主要功能在服务城市与联通外界之间更侧重于前者,这致使城市道路建设在项目评估过程中区别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其他类型的公路。目前,公路建设评估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大部分研究成果集中于高速公路项目评估、公路养护项目评估、普通公路项目评估等方面,对于城市道路项目的评估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借助弗兰克・费希尔的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构建了我国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评估模型,该模型针对一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投入建设,或是进行改善后实施。

一 多重框架项目评估理论

弗兰克・费希尔建构了将事实和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评估的多重框架结构,该评估结构包含四个层面上的不同形态,即项目验证,情景确认,社会论证和社会选择。[1]

项目验证是最基础的层面,针对项目结果的评估,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实证的角度来看项目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二是该项目是否产生了项目目标之外的未曾预料的效果,三是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目标。该层面上的项目评估采用实验项目研究方法和成本-效益评估方法进行项目验证。

情景确认是项目验证的上升层面,验证阶段要论证项目目标是否完成了,确认阶段则要知道这个政策目标是否适合特定问题的情景。该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项目目标与问题情景是否有关,二情景中是否有关于项目目标的例外情况,三是否有两个或更多的与问题情景有关的对等目标。该层面上的项目评估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例如案例研究、直接观察、现场采访、田野调查等。

社会论证将焦点从具体情景转移到社会系统整体,是对政策目标的方法性后果以及对现存社会整体标准假设的评估。评估的基本任务是政策目标是否和现存的社会格局相容或匹配,是否对现有的社会格局有帮助。论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政策目标对社会整体有方法性或者贡献性的价值吗?政策目标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具有重要社会后果的问题嘛?完成政策目标会导致被判断为公平分配的后果吗?该层面上的项目评估主要采用社会系统功能论和系统效果论两种逻辑分析方法。

社会选择是政治哲学家与思想家通常的着眼点,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构成可接受的社会秩序的根本思想(或意识形态)是否为公平合理地解决相冲突的观点提供了基础?如果此社会秩序不能解决根本的价值冲突,那么是否有其他的社会秩序为相冲突的利益和需求提供公正的解决之道?常规的想法和经验证据是否支持采用其他社会秩序所提供的备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该层面上的项目评估一般根据社会的信仰、价值、社会期望的转变过程来做出决策。

项目验证、情景确认、社会论证、社会选择这四个层面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全面的评估了某一项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普适性,适合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评估之中。

二 城市道路建设评估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城市道路建设关系到多个主体和多个层面,对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评估也需从各个层面进行。根据弗兰克・费希尔的多重框架项目评估理论,本文构建了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评估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模型所示,在某一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方案确定后,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评估模型从项目验证、情景确认、社会论证、社会选择四个层面对其进行评估。

首先,验证该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是否完成相关目标。需要验证该项目建成后其目标是否完成了,如新建道路,缓解城市某一区域的交通压力;重修道路,提高道路承载力等。确认可以完成项目目标后,检查该项目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噪音污染等,如若产生问题,积极解决,若不能解决则放弃该方案或将问题降至最小。之后,确认该项目是否会产生除项目目标外的其他积极影响,如拉动就业等,若产生积极影响,则将其发挥至最大。在确认该项目可完成相关目标后,在核查是否有其他项目方案可实现相同目标,若有,则将其进行对比,根据成本-利益等原则选择最合适的项目方案。

第二,确认该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符合城市整体发展需求。先确认该项目建成后能否解决该城市需要解决的道路问题,如联通外省市、方便边远地区居民出行、解决道路拥挤问题等;该项目建成后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处于何等地位,会不会妨碍城市发展新规划;该项目建成后与城市发展的其他目标是否相冲突,如因收费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等。若有问题,则应立刻修改完善该项目方案或制定新项目方案,然后重新进行评估。

第三,论证该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首先确认该项目是否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是否具有方法性或贡献性的价值,若有,则通过媒体、政府宣传等多种途径发挥其相应的价值;其次,确认该项目是否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如拆迁问题引发的冲突等,若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则在投入建设之前进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则应修改方案或重新制定方案后,从项目验证开始重新评估;再次,确认该项目建成后是否会产生不公平,如收费处位置的设置引发的不公等,若有,则需衡量利弊,尽量消除或减少社会不公。

第四,论证该项目是否符合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概念较为抽象,包括信仰、社会期望、社会基本原则等,就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来看,其需要符合的社会价值应是该城市居住者的普遍期望、社会基本准则等。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违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普遍的民意,则该项目都是可行的。

城市道路建设评估模型适用于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评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该模型包含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四个层面的评估,具有纵向的全面性。

针对不同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评估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主要包含城市道路新建项目、城市道路改建项目、城市道路扩建项目、城市道路补修项目和城市道路养护项目等五种类型,此五类项目因其项目目标不同而对其评估的重点不同。城市道路新建项目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而投入建设的,一般情况下,是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社会公众期望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其评估重点应在项目验证阶段,确保新建项目可以以最优的方式实现其项目目标,同时不会产生负面效果。城市道路改建项目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新规划而作出的调整,[2]因此,需特别关注情景确认和社会论证方面的评估,一方面确保改建的项目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需求,另一方面确保社会公众,尤其是原道路附近的居民不会因道路改建而发生混乱。城市道路扩建项目是在原道路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其在项目验证和情景确认阶段都较其他项目更为容易,其评估重点应在社会论证阶段,因扩建项目会牵涉到原道路附近居民的搬迁问题,该类项目在评估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拆迁问题的难易度,提供备选方案和应急措施。城市道路补修项目一般情况下都是符合社会期望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其评估重点在项目验证阶段,重点利用成本-效益评估法验证该项目是否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城市道路养护项目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城市道路上的车辆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地运行,[3]其评估的重点在项目验证阶段,确保养护项目实现其项目目标,最大程度发挥其拉动就业等的积极影响,将其负面影响消除或降至最低。

不同的城市道路项目评估虽然各有重点,但必须保证其评估的全面性,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都应立即修改或重新制定项目方案,并从项目验证这一环节重新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而在项目建成实施后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 结语

城市道路建设在整体道路建设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因其所独有的城市属性而使得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评估区别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评估,需构建一套独特的全面的城市道路建设评估理论。本文依据城市道路建设的特性,以弗兰克・费希尔的项目评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城市道路建设评估模型,此模型虽理论层面较为完善,但缺乏具体的方法性指导,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故而,在城市道路建设评估的未来研究中,在继续完善理论的基础上,应特别关注方法性方面的研究,以更好的指导城市道路建设。

参考文献:

[1] 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项目建设;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现今,我国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形势下,城市道路的建设任务也就日益的紧迫。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施工,要从施工、设计到管理,都要尽量的做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管理,进而就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省项目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就城市道路施工的特点,对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在道路施工中路基常见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路基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路基沉陷和纵向裂缝两种情况。那么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成路基沉陷的原因:

1、在路基施工时,因为填土的含水量较大就会导致无法到达规范要求的压实程度;

2、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

3、软土地基没有经过加固处理或者是方法不适合而造成路基沉降;

4、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和路基衔接处因为使用的材料不当或碾压的不够充分,造成路基逐步下沉

(二)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清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边部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2、路基的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在填至一定高度时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有没有按照规定在填补镶边时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就导致了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3、在施工时对路基压实不到位,就导致了纵向裂缝的产生。

不论是路基沉陷还是纵向裂缝的危害都是极大的,它们会直对车速、车辆使用寿命、坐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还会使城市道路的维修养护费用增加及使用寿命缩短。最重要的是,有时还直接影响到路容,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如果边坡塌方特别严重时,还会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二、加强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严格的审核图纸、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施工前就对图纸进行审核,是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基本策略。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在拿到图纸后,就要细致的进行分析和审核,必须充分的理解设计的理念,然后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图纸进行分析,还要全面的考虑实际的机械设备的使用问题,并找出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或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和各个相关单位之间进行探讨,必要时可以修改施工方案,保证在施工之前就做好图纸的完善与方案相协调工作。准确的记录和保护城市道路上的所有监测点。施工单位负责测量的工作人员在确保设计单位所交的桩、点、线无误的前提下,再进行加密及基线辐射工作,为了保证其准确无误,那么就要进行闭合测量和复核测量。在道路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要按时的进行监测点的审查,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数据测量的准确性。

(二)对施工路段调查及自然条件考虑

在工程开工之前,就要对施工道路路段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为了防止不受居民行人干扰并且保证交通的通畅,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便施工顺利进行。还有就是要注意道路下所容纳的供热、煤气、上水、下水、通信等管线,在施工之前就要与相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当然,外界自然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到,比如,尽量减少在冬雨季施工,防止出现路槽被泡或施工管道被冻影响下一步道路施工的情况出现。

(三)必须注重路基施工过程的测量放样。路基施工测量放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经常会被施工单位忽视,在对路基的质量进行检查时,往往就会发现路基的中线偏位、填挖方边坡与设计不相符、路基的宽度不足等现象,这些都会造成路基的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那么就要求在道路施工时必须注中路基施工过程的测量放样,每层填土都要恢复边桩,监理工程师要随时进行抽查,检查桩位。

(四)对衔接处回填土的质量控制。有人把构造物衔接处的回填土压实称为特殊夯实区,它包括桥台背、通道墙身两侧的填土,如果在这些区域没有采用特殊的措施使它密实,就无法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工程竣工后就造成桥头跳车的问题。治理的关键在于配备好压实机具、选择合适的填筑材料及填筑时施工质量控制。

(五)加强碾压质量控制。碾压质量控制包含选取合适的压路机型号、吨位压实遍数、压实的方法及均匀性等。城市道路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和要求较高的压实度,那么这就要有大吨位的压路机和它相配套。不同种类的压路机对不同土质的压实有不同效果,同一种型号的压路机对不同土质的压实效果也是不同的。那么就要针对不同的土质,尽量选择与之相应的压路机,或者采用同一压路机碾压时应采用不同的压实遍数。

(六)加强路基填筑之前的质量控制。路基填筑之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有:第一是对原地面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查清淤和清表是否彻底;第二就是对下层路基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无软土地基;第三就是严格的控制路基碾压前的填土表面平整性。

(七)控制好路基的排水。路基水是道路工程施工的一个难点,路基遇水浸蚀软化,就会造成路基滑坡、下沉坍塌的事故,所以控制路基排水系统的质量对保证路基工程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路基排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路基与周围排水系统的相关联系,不能因汛期的到来而使路基长时间受水浸蚀,应该形成排水流畅的排水系统,保证路基不会受到雨水的浸泡;还有就是,道路本身的排水体系,比如边沟、截水沟、横坡、纵坡、中央分隔带的纵向及横向排水管等都要完善,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本身的雨水得到及时排出,保持路基干燥。

三、重点治理好几个问题

(一)彻底处理软弱路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失稳,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为此要抓好地表清淤和路基分层填筑及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二)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处。尽量的避免桥头涵顶跳车的情况发生。桥涵与路基施工一般不能同步进行,在路基与桥涵之间形成接头,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好那么就会造成跳车,一般设置桥头搭板,铺设土工隔栅或土工布,改换填料等,这些措施一旦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现场管理的重点是确保碾压到位,压实度符合质量标准。

(三)确保结构物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公路一般都是暴露在野外的线形构造物,不但要满足行车的需要,还要进和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满足行人的视觉要求,所以,必须要达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统一。满足结构物的内在质量,必须控制施工材料、关键的工序及关键工艺;满足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必须做到工艺精细、线条分明、线型顺适、层次清晰。

结束语:

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关系到整个社会和人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比如经济和民生,可想而知,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有多么的重要,高质量的管理就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9

1.1 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造成道路系统功能紊乱 

路网等级规划不合理是城市路网中常见问题。路网等级结构的不合理,就会使得整个道路系统紊乱,相应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实现。交通生成点和管路系统之间没有连着设施,对车辆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同类别的道路交通指挥系统功能失效,从而给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出行到来不便,不利于交通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发挥。 

1.2 路网节点不畅,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线路比较复杂,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设计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城市交通线路,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基础保障。现有的城市交通路线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论性指导,在交叉道路上时经常出现车流相互等待或者避让的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性。同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之间相互产生干扰,严重降低了交叉口服务水平,从而造成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浪费路网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交叉通进行改造,通过增加交叉口车道数量来减少相互等待的时间,进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发挥交叉口的应有功能。 

1.3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功能效率不能有效发挥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不合理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土地资源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只注重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忽略了对城市交通工程的设计,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其提出合理化的设计方案,结果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不合理,尤其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首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分析道路功能、交通流的构成。其次,缺乏对道路交通流组织、路段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行车速度与延误等定性的具体研究和考察。最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景观没有列入道路交通规划的范围之内,没有在交通规划设计时融入道路通行能力的环保、安全因素。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改进 

2.1 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的通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使交叉口的相应功能完美发挥,就要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严格根据城市的实际交通现状进行交叉口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第二,协调性原则。城市道路中的干路交叉口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渠化规划设计,以此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使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等待时间,实现路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统一性。第三,系统性原则。在改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性的改造,保障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原则,不可以单独改造某一方面,这样会对问题转移到其他路口,增加新的矛盾。第四,节约性原则。在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时,要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成本,防止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 

2.2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与道路交叉口设计相比,同等重要,也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重要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有效保证,要想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就要熟练掌握其中的关键点。首先,在设计城市交通线路时,要对道路的通行能力、机动车等的行驶速度,以及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客观要求,以此对道路的宽度进行合理设置。其次,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管理是实现道路通畅性的重要内容,事先预测道路交通量,根据实际通行能力进行设计,调整原有的车道数。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明显增加,车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要合理分配车道的种类以及分隔带,优化道路断面的分配比例。然后,道路上的附属设施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会发生破损。因此,要考虑到设施的养护需求,适当地调整断面的各部分比例,使其满足各种因素的需求。最后,在减少城市交通规划成本的基础上,还要节约土地资源,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期改造。 

3 加强道路工程建设管理 

3.1 制定安全方案 

道路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建设水平提供坚实基础。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之前,要根据道路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以此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道路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安全施工,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标准进行道路制定安全方案,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道路建设安全体系,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施工,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施工速度,降低道路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实际施工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道路工程论文建设质量。 

3.2 加强道路建设施工的管理 

管理环节是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占有主导地位,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加大力度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管理。(1)在施工环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对施工方向进行引导,重视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掌握各个施工环节的进度。在道路工程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控制,优化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施工信息,这样可以保障在施工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立岗位责任机制,防止在发生问题时没有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施工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序、正常进行,还要制定清晰透明的奖罚机制,激发全体工程人员的施工积极性,从而确保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目标得以实现。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设计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透彻地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有效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因此,对相关部门与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与要求。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出有效的安全实施方案,加大施工组织的管理力度,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篇10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创业能力;课程建设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等通知精神,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作为一门课程给学生讲授,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如何将其建成一门适合自身发展的、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是必须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是实现事业成功的关键。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与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需要相一致。而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地方师范院校连年大幅度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超常规发展以致其无论在生源质量,还是在办学特色、培养口径、专业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与名牌大学和一些社会影响大、专业强的综合类大学相比都差距较大,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再加上地方师范院校较之部属或地处省会的师范院校在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信息灵敏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这都会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时遇到种种障碍。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时,就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这一根本目标来进行。

二、传授就业创业知识是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的传授,帮助大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大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价值观、情商、智能等个性特征,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协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增强职业意识,进行职业训练,掌握就业创业基本技能,实现顺利就业和创业。

三、实现“三个结合”是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1.实现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的结合。课堂教学是课程建设的主要渠道,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与其他比如专业课、“两课”、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相比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太高,再加上授课学时、教学手段、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专题讲座由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本课程的开设应通过邀请一些校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企事业单位领导、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等来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就业形势,知晓就业政策,熟悉就业法规,进行科学择业。因此,在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时要注重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学到真本领,以便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2.实现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能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就业创业和适应今后工作以有效的指导。因此,加强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一方面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求职择业知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求职择业实践训练,通过顶岗实习、假期实践、参观考察、就业创业沙龙、观摩大型人才招聘会、举办系列求职大赛等活动,模拟求职过程,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帮助他们提高求职择业的技巧和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实现常规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常规教学是把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具有现实性。而科学研究则强调远景,强调要认清时展的主题,紧扣时展的脉搏,做到与时俱进。可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科学研究,不仅是准确预测人才发展方向及社会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更是本门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当前就业创业指导课上课教师已经开始较为重视本门课程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的科学研究才刚刚起步。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时,要特别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以便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四、加强体系建设是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可靠保障

1.加强环境体系建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是就业工作系统的一部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等环境因素都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该门课程顺利开展和较好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校要通过校园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报刊、宣传橱窗、大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来宣传高尚的职业道德、弘扬奋进的职业精神、倡导高超的职业能力,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全员参与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较早地树立职业意识,促使其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环境,就必须使就业创业教育思想在校园内达到“宣传媒介中有、师生意识中有、人文景观中有、实际行动中有”,使就业创业文化氛围充满校园,让大学真正成为大学生充分展示人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家园。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从课程的属性上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应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应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专业的有机融合、教学评估等。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地方师范院校特别要将有关就业创业的内容和因素与专业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既不打乱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和秩序,又通过专业教育的渗透,丰富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协助大学生完成大学生活,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时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有一定目标、相应内容与活动,还要有高质量的教材、完整的教学大纲、全程化的教学计划、标准化的教学课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规范化的教学管理、针对性的实践环节,更要在教学模式上大力推行体验式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当中,明确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其主体意识,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体系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是一项涉及学科门类多、知识面广、时效性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上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就业指导知识与扎实的就业指导技能,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知识,更要具备与时俱进,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洞悉行业发展动向,特别要具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实战经验。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是本门课程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根据“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教育部[2002]18号文件)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时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好教材的重要性,更要清楚地看到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师资队伍的核心地位。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校内师资的培养。主要从学校目前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当中,选拔一批就业指导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并热衷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研究的人员组成骨干师资队伍,采取送培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深造、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他们到学生、用人单位、其他高校中去调研和学习提供帮助。二是聘请就业创业指导客座教授。学校要从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等领域聘请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干部、党政领导、社会成功人士、人力资源专家学者等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中来,充分利用他们所拥有的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来促进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德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思路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7):120-122.

[2] 夏星,何艾兵,龙艳.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07,(8):80-82.

篇11

 

0 引 言

 

国外在推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特别重视积累规划建设的经验。经过努力,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城乡差别已基本消失。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也获得了巨大成功。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然而城市的过快发展也带来了弊病,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问题。作为城市和乡村的枢纽,城乡结合部的存在及特点决定了其区域内的交通建设必须有别于城市和乡村。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对于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建设重视不够,设置方法也表现为将城市道路建设与乡村道路建设的简单组合。城乡结合部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交通问题,沿街道路被侵占,卫生脏乱差,绿化率极低,道路规划不清晰等等。近来,各地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城乡结合部发展的重视。因此,研究城乡结合部交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和相应对策、优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1 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问题概述

 

城乡结合部是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地带,在其地域空间内,城市与乡村要素相互作用,交叉共存,并由其特殊性形成了它独特的社会经济特征。而道路交通运输长期以来都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保障前提,道路交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要保证城乡结合部经济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必须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完善的道路体系。

 

良好的交通道路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良好的交通对经济的促进不仅表现在支持经济的发展上,更表现在对产业结构的改善上。随着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终有一天,城乡结合部会转变为城市,而它的产业结构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状况,并且其产业结构的转变将对其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城乡结合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其交通特性,使得便捷的交通运输在促进整个城乡结合部发中的地位更加基础、重要、牢固。所以,深入地分析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不统一性、社会属性的交叉性和管理体制的交叉性、空间的动态性和人员构成的复杂性等决定了城乡结合部“边缘社区”特性。其存在的问题使得道路工程建设如期保质完成受到很大挑战。例如:

 

①国家相关法制不健全。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缺陷。②政府农民利益关系难处理。这一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极大地阻碍结合部道路建设工程的推进,严重影响建设工作的进行。③交叉管理体制行政效率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批准一拖再拖,政府监督见效差,道路建设工期和质量难以保障,最终导致城乡结合部在发展初期难以获得全面发展的极大动力,难以快速形成城市新的发展极。④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不健全。例如垃圾桶的设置、环卫工人的安排等。

 

2 济南市两街道办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针对交通道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我们选取了济南市党家和兴隆街道办事处管辖两地作为调研地点,分析交通道路建设情况以及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小组成员实地调查和对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民的采访中,了解到两地的交通建设情况和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总体来说,党家道路建设体系较为完善,交通比较便利,驻地商铺较多;而兴隆由于一些外力因素,截止到我们实地考察时,仍有大部分面积都在维修中,造成可使用道路狭窄,卫生条件差,交通较为拥挤,居民多已搬迁,沿路商铺生意阑珊。研究交通道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帮助解决在城乡结合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以下几点是我们针对兴隆街道和党家街道道路建设和对经济影响中发现的问题:

 

①道路规划不够完全切合实际,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大部分生活需要,忽略了当地居民的真实需要。②道路建设中受到阻碍,不能及时完成建设任务。在道路建设之前,规划者没有细致周密的考虑到方方面面,不能应对突发状况,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导致任务延时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③道路建成后,没有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道路的好坏取决于道路的方方面面,所以道路的建设不仅仅是路的修建,还有配套的基础设施。④道路使用过程中,不能及时养护。道路每天都在使用中,难免会损坏,所以路的养护及修缮也十分重要。⑤对道路两边的经济发展,政府吸引投资力度不够,从而不能带动经济的迅速增长。

 

基于本次调研的意图,要保证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的顺畅和便捷,本小组成员根据党家街道和兴隆街道在道路交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现存的问题做出的具体分析,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①在道路规划前,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规划者应该不但要考虑到整体利益,而且要做相应调查或者搜集当地的实际情况来了解掌握居民的需求。②在规划时,规划者要周全的考虑到各种突发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规划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在建设中出现的阻碍道路建设进程的各种因素,通过各种有效措施避免或者解决好它们,保证道路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③在建设时,道路建设者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道路建设时,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道路建设者作为基层建设者,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④道路建设后,维持好道路的卫生状况。要合理安排环卫工人,并在适当的距离设置垃圾箱,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从控制垃圾源头环节就开始保护道路卫生。⑤道路建设应与路灯、红绿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完成。建设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路灯和红绿灯的建设数量,在合适的位置加以设立,维持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⑥在道路建设时,要注意绿化带的规模。在调研时我们发现,兴隆街道由于正在施工,到处尘土飞扬,而且绿化率不足。因此,要改善这种情况,建设者应当拓宽绿化带的建设面积,加大道路的绿化力度。⑦道路建成之后,要对道路破损处进行及时的修补养护。此次调研时发现兴隆街道有的地方泥泞不堪,阻碍交通。因此,道路破损要及时的修护,使车辆能够顺畅通过,否则破损情况会愈加严重,从而阻碍交通与经济的发展。⑧道路建设前,政府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⑨道路建设后,要增加公交车的线路。兴隆街道只有2条公交车线路经过,公共交通十分欠缺,因此,要增加公交车的线路,多通车,多增加公交车站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联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⑩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投资,来发展当地的经济。应多加宣传,将兴隆街道和党家街道宣传出去,提高大众认知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加大立法力度,强化规划实施,使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发展处于有序状态。

 

3 结 论

 

通过查阅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走访政府部门了解道路规划建设的历程、经济发展状况,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其对身边道路经济发展的切身体验。我们能够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道路基础设施存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过来,拥堵的道路基础设施会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道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道路的通畅和快捷能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有效地减缓了城乡结合部“乡”贫困的问题。运用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可以对城乡结合部道路基础设施的优化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结合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的发展既为城乡结合部所属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硬环境”,还为城乡结合部的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好的“软环境”。完善的交通设施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高 ,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城乡结合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动中去;使厂商更愿意在城乡结合部投资,从而加快农村向城市的发展步伐。

 

(2)政府在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尽量采用制度创新,以较少的投入产出较高的效益,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如,可以采用出售广告权、投标招标、BOT等方式引进内资或外资。

 

(3)加强城乡结合部道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管理,使得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中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如企业群落的论证和建设,工厂的布局和选址等等,这无不需要考虑在内。

篇12

【关键词】道路工程 工民建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37-01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简称工民建方向)和交通土建工程(简称交建方向)是土木工程专业下面两个重要的方向分支,也是广大高校都要设置的两个方向[1-2]。作为中国矿业大学新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也设置了上述专业及两个方向。

不同的是,在课程开设方面,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就业面,在办学之初,学院领导就决定对工民建方向的学生开设《道路工程》这门交建方向的专业课程,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背景,分析该校上述安排的必要性,并通过12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上述安排所取得的效果。

1.工民建方向《道路工程》开设必要性分析

1.1建筑行业逐渐衰退

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的失误,建筑行业逐年衰退成为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长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行业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二战结束一直到现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房地产所创造的价值占各国GDP的比重平均在5%左右,而在中国,仅住宅类创造的财富就达到GDP的9%,算上办公楼,上述比重达到1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发展中国家步入发达国家是必然的事实,故长期来看,建筑行业前景将逐渐下行。

(2)短期来看,建筑行业整体库存偏高,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截止到2015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m2,其中住宅面积44093万m2,占比约63.32%[3],数据非常庞大。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国家加快城镇化速度,以每年1900万人口进城的平均速度来算,假定三口之家,每家都买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仍需要八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消化掉现在在建房地产存量,考虑到待建房地产,上述时间还要增加,可见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峻。

1.2交通建设前景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但全国还有900多个县没有国道连接,有18个新增的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和29个地级行政中心未实现与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10万公里普通国道网需升级改造。

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在未来17年之间,新建普通国道8000公里、高速公路2.5万公里;升级改造国道里程10万公里。总投资大约是4.7万亿元,其中普通国道大概是2.2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约2.5万亿元。

加上与之配套的地方政府规划的省、市、县公路网,未来几十年,道路工程的市场十分美好。

鉴于以上两节分析,对工民建方向学生开设《道路工程》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2.工民建方向《道路工程》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工民建和交建两个方向学生共同授课,考虑到前者在课程学习之前的一些基础课程的缺失,比如《道路勘察与规划设计》等,在教学中,采取“重实例、夯基础、强实践”的教学方法。

(1)重实例

路是我们出行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结构,在讲课过程中,不断引入学生经常见到的校园道路、学校周边道路和其他市区道路,依此来使路肩、路缘带、路拱等抽象名词形象化,增加学生的接受程度。

(2)夯基础

讲课前期,放慢《道路工程》课程内容的讲解速度,及时补充工民建方向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夯实学生基础,对于交建方向学生来说,上述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巩固过程。

(3)强实践

《道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讲课过程中,安排了8个课时的实验,实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交建方向学生任组长,带领工民建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同时,教师对关键步骤加以讲解,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3.工民建方向《道路工程》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结束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评价12级182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道路工程》课程的学习情况,对考试成绩加以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高分方面,公民建方向90及以上人数占到了12.4%,而交建方向仅占4.8%,并且,专业最高分出现在工民建方向的学生之中。

低分方面,工民建方向8个学生不及格,占该方向总人数的5.0%,与交建方向相比,总人数较多,但所占百分比较少。

4.总结

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背景,分析了该校对工民建方向学生开设《道路工程》课程的必要性,提出“重实例、夯基础、强实践”的教学方法,12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表明,尽管缺少基础,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工民建方向学生《道路工程》成绩并不比交建方向的差,对前者今后从事道路工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亚兰.道路工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126-127.

[2]郝伟.构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73-74.

[3]中商情报网: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及2016年展望(行业篇)[OL].2015-12-31.http:///news/chanye/2015/12/31/1430580bn6.shtml.

篇13

关键词: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道路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城市景观道路空间也就是城市空间中最具活力和艺术的空间形态,不仅可以直接呈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丰富内容,还可以彰显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所以,城市景观道路以上这些优点使其具备了丰富的景观衬托和人文背景,具有独特的意境。城市景观道路是相对于城市内单纯的交通道路而言的,不仅包括了像古代清明上河图内显示的生活性场景,还包括体现城市文化、历史和自然面貌的风景道路。

1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呈现着规则或不规则的艺术形态。其中,规则形态是指经过人为的规划设计使其具备艺术上的美感。不规则的形态通常是自然形成的,由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条件所决定,如古镇的街道等。但是,不管哪一种景观道路形态,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分析,都可以突出城市的特点,凭借着正确的规划设计理念,才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道路。笔者认为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可以简单分为静态景观要素和动态景观要素。

1.1 静态要素

城市景观道路的空间静态要素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

(1)自然景观要素。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山川、河流、古镇、街路等,我们只有充分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才能使城市景观道路更加优美,突出城市的文化与内涵。

道路的合理布局是一种线性空间,景观道路更加注重这种空间布局,人们随着道路的蜿蜒、转折和起伏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直线形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连续性,沿途平行于道路的环境要素,可以有效加强道路的形态特征。

水是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分为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如果把江河、湖海水源引入到城市景观或者依水建设滨水大道,将会使道路空间的景观更为丰富,有利于改善城市气候和提高环境质量。城市景观道路借助水源的设计重点是要体现水体的特殊艺术效果,并借助周边的绿色植被和建筑群体,呈现优美的空间景象。

云、雨、雾、雪等都可以成为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可利用的自然要素。景观道路可以凭借浮云成为一种移动景观,还可以借助蓝天白云作为背景,冬季的霜挂、雾气弥漫的朦胧美,都可以创造优美的城市道路景观。

(2)人工景观要素。城市景观道路的人工要素是道路空间构成的主要要素,直接影响了道路空间的外观。主要包括建筑空间、路面的铺设、道路基础设施等。

1.2 动态要素

主要包括交通景观要素和人的活动要素。二者分别从不同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

(1)交通景观要素。这一要素具备了交通、环境生态和景观形象三种功能。但前提条件必须满通运输的基本功能,然后在凭借道路两侧和周边的绿化环境、水土保护等发挥道路的环境生态作用。在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的景观形象。

(2)人的活动要素。每座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多样,有的令人向往,喜爱,有的令人望而生厌,感到呆板。欧洲有着许多优美景色的城市景观道路,而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却很少。我国大多城市景观道路两侧都建设了不同的建筑物,给人以“墙”的感觉,而自然形成的民间村落的道路景观却让人喜爱。因此,城市景观道路的形态设计要关注人们生活,体会人的感受,这样才能满足大众需要。

2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的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

人们日常出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是城市景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景观道路规划设计的成功、水平高低和适用程度,归根到底都是看其能是否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和行为需求。但是对于道路景观的艺术效果来讲,主要针对大众群体,所有个人喜爱要让步于大众追求。因此,在早期设计规划时,要充分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和想法,重点考虑人们的共有行为,这也是现阶段城市景观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2.2 尊重历史

城市景观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包含了悠久的历史内涵。除少数开发区和人造城市不具备自然环境或者历史意义,大多城市景观道路都和历史文脉联系紧密,在特定的历史意义下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产生历史文化上的认同感。城市景观道路设计人员应尊重城市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生活需求和行为特征等做出正确分析,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新功能,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让城市景观道路具备时间上的连续性。

2.3 整体原则

城市景观道路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城市的整体协调性,表现城市的个性。这就要求规划设计人员要从道路的空间组合方面深入、具体分析,不仅要研究道路的实际情况,还要综合考虑道路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尤其是两侧的建筑物,不仅要在形态和尺寸上搭配,更要在色彩上协调,突出当地文化和历史,体现城市的整体统一。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景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中要充分落实生态理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仅要充分保证人们居住、工作、娱乐休闲等生活质量,还应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内容。

2.5 个性原则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除了地域等自然因素形成的城市特色外,随着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发展,设计师们一直追求创造全新的城市个性,赋予城市新的内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化的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认真分析研究其构成要素,并遵循设计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贤芬.城市高架道路景观的尺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篇14

关键词:安全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芜湖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69-02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皖南重要的门户城市。城市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关系到芜湖市未来的发展,对于芜湖市城市地位、形象等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芜湖市中心城区的城市主干道呈“六纵十横”的方格网状,城市交通安全设施状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布局不尽合理

(一)芜湖市中心城区现状

芜湖市中心城区现状为南北跨度较大,而东西相对狭窄,城市形态特征决定了芜湖道路系统优化布局的困难,同时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如市区内存在的河流和湖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交通的畅通运行。还有,芜湖市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城北,而城北居住用地相对缺乏,造成大量的城北和城南、城中的交通通勤,从而造成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

(二)芜湖市路网是典型的带状结构

城市路网为典型的带状结构,南北向主干道仅有长江路、银湖路、九华山路和弋江路。其中,弋江路主要担负过境公路的作用,城区南北交通主要靠前三条道路,而九华山路包括中江桥的负担最重。如果城区再向南延伸势必加剧这几条道路的负担,尤其是九华山路和中江桥将会成为制约南北交通的瓶颈。特别中江桥附近是芜湖市步行街和镜湖公园所在地,这里汇聚了大量的人口,因而中心城区道路不畅,南北“蜂腰”,部分道路宽度、走向的不合理,也加剧了交通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二、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

芜湖市部分事故“黑点”没有治理、治理不达标或治理不彻底,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如芜南路仍未设中间隔离设施,省道320线路面摩擦系数小,市区九华中路开口过多且标志线不全,一些小区内道路都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减速标志,也没有道路中心线,大型住宅小区内虽建立了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等,但这些监控设施都是为了防范盗窃等治安案件,维护交通安全的高科技设置几乎没有,如南瑞新城这样的大型住宅小区,公交车、出租车、行人等在小区内部道路上来回穿梭,络绎不绝,可是小区里却很少见到信号灯。

三、交通监管存在薄弱点

高校园区是芜湖市城南重要的科教区域,其所在地紧临出入城区的交通主干道――九华南路、峨山路。九华南路是行经该市,通往黄山、九华山的必经之路;峨山路往铜陵、安庆、武汉西行唯一通道,每天行经上述两条道路的各类车辆达2万余辆次,周边道路繁忙,交通流量大。园内有多所高校和其他学校。近些年来,一些居住小区也相继建成,包括都宝花园、中央城、汇成名郡、柏庄、港新镇、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诸多大型在建的生活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由此带来的人流必定带来交通的增加,并必然对于高校园区的交通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安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这样的安全重地,各路口机动车闯红灯、驶经高校区域路段的车辆超速现象较为严重,交通警察人员不足,严重影响着城南高校园区道路交通安全。

四、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违章现象依然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严重超载等。一些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闯红灯、逆向骑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特别是一些出租车和行人抢道现象突出,在这两种交通流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城市道路安全受到严重干扰。

针对以上芜湖市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现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

(一)城市道路的优化可以改善道路的畅通性,为道路安全创造更好的条件

1.芜湖市南北向主干道仅有长江路、银湖路、九华山路和弋江路。其中,弋江路主要担负过境公路的作用,城区南北交通主要靠前三条道路,而九华山路包括中江桥的负担最重。如果城区再向南延伸势必加剧这几条道路的负担,尤其是九华山路和中江桥将会成为制约南北交通的瓶颈。未来的金马桥、花津桥即便通车,进入青弋江北岸后均是“断头路”,充其量将吉和路经未来的滨江桥往杨毛埂方向延伸;城东由于受神山丘陵地势和众多水系湖泊的影响,所以,目前芜湖市需要“长胖”,而不能再“长个子”。

2.在主要交通口,特别是交通流量集中的地区,设置立交桥、高架人行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道。如安徽师范大学及中小学校门口,这些路段人流特别集中,易造成交通阻塞,且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应建设立交桥、高架人行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道。一方面保证车辆畅流,另一方面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二)大力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1.对于芜湖市某些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加强道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如在某些路段需安装电子设施,实时监控;对市区某些路段实施亮化工程,确保夜间行驶安全;某些丢失或者损坏的道路安全标牌需要更换或者维护,确保行人掌握路况信息;对某些交通安全设施需要及时建设,特别是红绿灯等道路信号设施,需要及时安装,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一些傍山险路、窄桥、窄路、铁路道口、路面滑溜、隧道、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等危险地点前应设置警告标志;对道路进行施工,需设置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应设置在道路施工路段前后;在市中心道路交叉口或人流量大的地区人行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应用护栏隔开,各行其道,确保道路畅行,特别是近年来公交站台的布置,一方面不影响道路交通的通行顺畅,另一方面也保证市民的人身安全。

2.加强设施管理,确保安全设施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好、齐备对预防交通事故起着重要作用,保护好、维护好交通安全设施是各级政府和公安、公路、建设部门的职责,广大市民更需要对道路安全设施进行保护,对破坏道路安全设施的情况予以举报。

3.学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特别是高校园区学生集中地段,更要做好安全设施建设。首先,完善高校内外、门口、区域内各条道路中各类交通标识、设备等设施,加大交通人力投入,在一些人多流量大的路口可以增派交管人员,坚决杜绝机动车闯红灯。其次,规范流动摊贩管理,对学生有需求的摊点等,给予统一管理,保证学生安全。最好加大高教园区内公共交通的投入,减少学生长时间逗留路面的情况。

(三)大力宣扬道路安全知识,普及市民道路安全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