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土地利用工程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篇1

关键词:工程底图;利用效益;底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154-02

工程底图的档案管理是一项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的工作,作为记录各工程设计原则、过程、经验的文字或图纸档案,工程底图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开展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结合目前的管理现状进行适当的改进。笔者将简要地分析底图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为相关工作者提供

借鉴。

1 工程底图管理重要性分析

1.1 工程底图特点的决定性

工程底图的形成是在各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由施工各环节经验和实际情况的具体记录形成的图纸。这一图纸产生于现场施工环境下,其文字或图形内容都反映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与当时建筑的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科研性,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工程底图开展后期的维护等工程

建设。

电力设计底图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存档文字档案或图形档案,对该设计底图进行管理十分必要。其一,电力设计底图是产生于电力工程中的,是电力工程优秀经验的总结以及先进理念的体现;其二,电力设计底图在电力施工中的作用较大。设计人员可根据已有的底图解决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形成规范的底图应用模式,确保底图的安全。

工程底图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既为施工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设计进度提供了保障,其利用价值是值得工程建设者肯定的。

我国在建工程多,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迅猛,电力工程底图也相对较多和庞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工程底图的管理,确保其利用的时效性和价值。做好工程底图管理也是各大企业和机构能力的体现。

1.2 工程底图管理工作的实用性

工程底图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工程底图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设计团队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档案管理知识并根据底图特点开展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进行对工程底图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加强工程底图的管理有利于相关单位工程设计的开展。电力工程底图大部分都为图纸档案,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简洁明了的施工设计图参考,方便了设计人员对设计图纸的改进工作的进行,从而确保电力施工的质量。

第二,做好工程底图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底图不仅是一份工程设计图,更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借鉴图,对其进行管理有利于后期工程设计理念的充实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

2 做好工程底图管理,提高利用效益

工程底图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工程底图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现状开展工作,保障管理工作的到位,从而提高工程底图的利用效益。

2.1 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型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项目建设逐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底图管理工作的任务量,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展工程底图管理需要工作人员结合社会的发展,积极地采用新技术和新型管理理念。

新技术必须符合底图管理安全性能的要求,保障存档档案的防火防潮;而新型管理理念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进行灵活的创新,从之前固定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根据底图重要性的不同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案的形式,并且积极为底图应用做好数据和业务准备,方便其后期使用。

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工程底图管理部门能够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加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程底图整理工作的耗时,提高底图利用率,更加能够确保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与合理,确保底图利用的规范。首先,工作人员要建立完善的工程底图查询平台和数字图书馆系统,强大这两项功能,提高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其次,工作人员要积极地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与维护,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管理理念,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是社会发展对工程底图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管理工作人员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动态,对已有的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分析,摒弃旧式管理模式的不合理,引进新型管理模式,并集合机构内部工程底图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新管理理念适合该管理工作。依据工程底图重要性的高低合理地安排管理时间和管理人员,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成本开支。

2.2 做好底图管理工作的基本安全防护

工程底图的管理与一般性的档案管理不尽相同。工程底图的纸张都是硫酸纸,其特性要求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归档、编号,放置在专业底图柜内。管理人员在进行归档管理时,要确保编号的有效性,并且进行顺序排放,方便设计人员的利用。另外,工程底图大多都是孤本,不具备复制性,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丢失或损坏现象。

底图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为严格。

第一,档案管理部门要对部门人员进行系统的底图管理工作流程和内容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同时,制定责任制,确保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力度,并且安排工作人员对底图管理的流程进行监管,确保工作的落实。

第二,工程底图的管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工程底图的安全防护。工程底图的管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方面,对工程底图的存放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确保存放空间的温度和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做好防潮、防火等工作,积极地完善相关设备的购进制度,加强工程底图的管理力度。

2.3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培训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工程底图管理与一般性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区别,以电力工程底图为例,该档案内容的承载形式大多以图纸为主,文字内容较少,同时其专业性较高,对其进行管理就需要有了解电力工程知识的工作人员对这些电力设计底图进行分类存档,按电力工程门类的不同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底图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了解工程底图的重要性。档案馆需要结合不同工程底图的特点来选择管理人员,确保各管理人员对其所负责的项目内容有较充分的了解,进而推动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底图的特殊性确保自身工作的质量。底图管理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充分做好档案的分类、登记等工作,还需要确保该档案的安全,为其后期的使用建立专业的数据记录。工作人员需要将工程底图管理工作做细致的划分,按工作内容量的大小合理安排工作时长,同时,管理的落实要根据基本的工作流程进行,减少工作失误。

3 结语

工程底图管理工作是目前需要档案管理部门重点管理的工作,做好工程底图管理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工程建设理论的完善,同时,对各大项目的施工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加强管理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管理技术的革新,也需要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只有这两者相结合,工程底图的利用效益才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绯.做好工程底图档案管理——以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底图档案管理为例[J].机电兵船档案,2012,(4).

[2] 刘书群.浅谈企业底图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J].四川档案,2012,(2).

篇2

关键词:二调成果;土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54-1

1 土地调查概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和省市下发文件的要求,自2006年9月至2009年第一次实点变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早在九十年代用了近十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相对落后,加之政策因素的影响,使有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土地家底不清。因此,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随着3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充分应用了“3S”技术,使我国地籍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完成,农村土地调查于2009年通过验收,城镇土地调查也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土地调查办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

2 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成果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从工作范围来说可分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基本农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等。

从成果指向来说可分为基础控制测量成果、土地利用数据成果、土地权属数据成果、各类影像数据成果及其集成的数据库及地籍信息系统等。

从成果类型来说可分为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等。

3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

3.1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

3.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要通过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进一步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保障修编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真实、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3.1.2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自1996年开展以来,每年进行一次,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变更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不强。自2009年第一次实点变更上报后,每年的变更工作都是提取变化图斑,并经现场核实,作为本年度变更调查流量数据,进一步确保了变更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

3.1.3 全国“一张图”工程 自2009年开始全国“一张图”工程,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生产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正射影像图;以区级行政辖区为单位,采用最新遥感正射影像图与上一年度影像或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相比较方式,监测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地类变化,保障数据的现势性和真实性,维护调查成果的生命力。

“一张图”工程,特别是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实现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转变;完善国土资源监管系统。

3.1.4 土地复垦整理开发 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形成的后备资源数据库作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立项的科学依据,为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奠定坚实基础。

3.1.5 耕地保护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物质保障。二次调查把查清基本农田和耕地的真实状况作为调查首要任务,彻底查清基本农田和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真实、可靠基础数据。

3.1.6 农村村集体组织发证工作 依据二调数据库成果对我农村村集体组织发放村集体土地使用证。这也是市局在地区的试点项目,区里已下发文件,正在进行中。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区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确定有重大的意义。

3.2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持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现势性,而且为确权和权属变更提供依据。是土地资产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是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全面贯彻落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基本国策的基础工作,更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特别是为政府决策及城市各项管理事业服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2.1 地籍调查成果为城市规划服务 有了地籍调查成果的支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会大幅度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将得到加强。

3.2.2 地籍调查成果为土地管理服务 准确的地籍资料在城镇地籍变更调中起到重大作用,我区借这次农村土地调查契机对城镇地籍也进行了重新调查,所有数据已测绘入库,农村数据库城镇数据库的连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这项工作完成后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将对城镇地籍工作中国有土地的出让与转让管理和土地开发的管理等地政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3 地籍调查成果为房地产管理服务 地籍调查成果既有准确性、现势性,又具有法律意义,连贯的地籍又记载了宗地的历史变迁。因此,地籍调查成果能为土地及其附着物为主题的产权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能有效地避免土地权属纠纷。

篇3

关键词:第三方监测;监测管理;地铁土木工程;项目监测;经济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的地位逐渐上升。并且交通工具也逐渐变得多样化,正在朝着高速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地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相对快捷、相对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正在被人们所追捧。另一方面,为了迎合人们的需要,地铁的建设逐渐紧张起来,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城市发展,快速建设步伐的上升,第三方监测管理在地铁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正逐渐熟热化。

1地铁土木工程中第三方监测管理的作用

1.1工程开始前的决策依据

地铁土木工程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好详细的前期调查,这是工程开始前最基本的工作。第三方监测,在此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是针对将要施工的路段进行调查。将已经做好的施工方案与第三方监测所做的调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最优的实施方案,确保实施的顺利性。这也是表现出第三方监测是施工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决策依据。

1.2与施工地外部环境的协调性管理

这里的施工地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地铁的“地基”以及周围牵扯到的各因素。第三方监测管理,会对施工措施与施工地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共存的状况作出预测。地铁的建设必须要重视地基,这是最基础的施工措施。另外,地铁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地铁的建设必须要发挥其良好的作用、有用的作用,这就要求地铁建设与周遭环境不发生冲突,协调、互进。

1.3实施方案的完善化

第三方检测管理对于地铁土木工程实施方案而言,是其在实际中实践的结合体,也只有经过第三方监测管理才能让方案更符合实际,实现它的最佳效果。为了使得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第三方检测管理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预测实施方案进行完善化,让方案更符合实际,也能让工程如期甚至提前完成,提高做事效率,更快的投入使用,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1.4提供经验

第三方监测管理的全程会将相关的数据详细的记录下来,对每一次的地铁土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详备的记载,这样为以后相似工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可靠、更优质的参考文献,提供经验,提高实施效率。

1.5提供法律依据

工程的实施难免会有意外的出现,但是责任方是谁会很难判断,而第三方监测管理的全程数据的记录,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法律的判决,找到真正的“凶手”。

1.6工程规划的依据

工程实施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投入上,都是一项比较大的实施措施,只有合理、科学的规划才能让工程更具质量。第三方监测是以实际为基础,相关精准数据为内容,这就为工程规划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地铁土木工程中第三方监测的内容

第三方监测管理在工程实施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我们前面也列举了很多,并且,这些作用的发挥都是通过第三方监测的工作内容来表现的。第三方监测的工作内容也因为人员的划分而不同。

2.1承包方

对于承包方方面,第三方检测主要是对他们的实施方案以及所用到的相关专业设备等进行评测,指出不足之处进行改善,设备运用是否合理等;大多数时候是配合承包方的工作,对实施现场的情况掌握的情况下及时反馈给承包方方面;承包方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要对工程安全方面负责,这就委托了第三方检测,进行安全方面的监督;当然承包方通过第三方检测来计划施工的时间,保证工程的不逾期。

2.2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第三方检测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指导施工的步骤、安全等方面。并且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必须要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必须遵守的施工制度、方案,为他们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提供对比对象,从而促进施工的质量。

2.3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也就是指第三方检测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以上行为的实施者,是对整个监测管理的负责人,身上背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他们被要求熟知相关技术要领,按时参加检测会议,实施现场的数据记录,确保工期等多方面。

3第三方检测管理在地铁土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第三方检测管理被大力提倡、普遍实施,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第三方检测管理在现实中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3.1准备工作的不足

在第三方检测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施工现场的了解,包括现场的地质、天气气候、人文文化等多个影响因素。

3.2线路策划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地铁土木工程的实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造更为方便的交通路线,促进线路的交流,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每一条线路的建造都要考虑到多个外部条件,主要是指与其他线路(包括已建成的和会被建造的线路)之间的关系、线路两边大小城市的分布以及工厂机场等的分布等各方面。

3.3各个人员之间的冲突

这里的“各个人员”主要是指承包商、施工人员、监测人员等相关的工作人员,虽然他们的工作不同,第三方监测管理的人物也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他们的统一合作,才能让工程更顺利的进行。工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性的实施,先进行方案的设计。然后进行实际的勘察、最后实施。这就要求所有的人员积极配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配合其他工程实施者。

4结语

随着实践,第三方监测管理的前景更为宽广,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地铁土木工程中,随着第三方监测管理的配合,地铁建设更为顺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在拉动经济的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客观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总结,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徐顺明.地铁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管理探讨[J].铁道勘察,2008,01:85-87.

篇4

关键词:遥感监测技术;国土资源;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除采用强有力的法律 、行政、经济、规划等手段严格治本之外 ,还需要采用高新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随着近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大规模、实时、动态的土地等地球资源信息的采集已成为可能 。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 ,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1.土地利用监测技术方法

我国土地利用监测的传统方法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等,主要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地实际利用情况,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随着土地利用变化日趋频繁,利用常规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满足快速准确监测土地资源变化的要求,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我国2007-2009年开始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传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分县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制度以及土地基础信息系统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之后每年开展的土地变更调查及时客观地反映了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为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及全面落实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职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1.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上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耕地及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定期监测的目的。与其他监测手段相比,遥感监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等特点。自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至今,建立了在充分利用3S以及地面调查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基础上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进行了连续、多周期、多目标的遥感监测,实现了对重点地区、特定目标土地利用状况的快速监测。

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点有:

1)监测成果具有精度高、现势性强、可视化程度高、客观反映现状、检索查询便捷等优点,体现了客观性、及时性,弥补了人工巡查的时间与人力不足的缺陷。

2)克服了常规巡查的人为性偏差,实现了优势互补,扩大了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对违法违规用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纠正的快速反应。

2.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能全面准确的反映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现势性的基础资料,在土地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1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为保持二次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从2010年起,国家将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统一起来,全面启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程。其技术路线是:各地以遥感监测发现的变化图斑为引导,将“大范围”土地变更调查转变为目标明确的“点线”调查,提高了准确性,通过应用监测结果复核土地变更调查,发现土地变更调查的错漏现象,抽取部分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组织开展国家级外业实地核实工作。

2.1.1减少人为干预,保障数据真实

以往国家单纯对数据流量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外业实地核实量很小,人为干预调查成果的空间较大。新形势下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全覆盖的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遥感动态监测成果,对数据质量总体掌控,辅以对数据流量的合理性审核,可以全面核查每一变化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尤其国家级外业核查手段的采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干预调查数据的现象,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2.1.2数据覆盖广,整合度高

对照遥感监测影像,对国家下发遥感监测图斑逐一核实,并将规划、耕保、执法和地籍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整合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执行情况资料,基本农田补划、调整等相关图件、数据资料,年度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资料,违法用地的数量、范围、位置及查处资料,全面摸清了辖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尤其是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克服过去主要依据用地批文进行土地变更的局限性,保证了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完整性、现势性。

2.2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的应用

卫片执法检查是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国家级外业核查后,依据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及遥感监测成果,对照遥感监测影像,从监测图斑中抽点图斑,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工作。遥感影像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持久的解译数据源,数据结果具有重现,是土地执法检查部门事前发现、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的基础数据来源,最大限度地及早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包括因交通不便不易通过巡查及时发现或因检查不到位而隐藏的土地违法行为,威慑了各种不规范用地行为,遏制了违法用地现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3在用地审批业务中的应用

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客观反映监测区耕地、建设用地变化情况,使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范围得到直观体现。应用季度监测、半年监测以及年度监测的动态监测数据成果可以快速发现监测区域范围内用地现状、耕地变化情况和地类变化情况,对于需要审批的建设用地通过高分辨率监测成果数据可以客观的确认其合法性、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实地验证,即获取到土地利用的现势性数据,减少了资金浪费,使土地管理决策机构根据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决策用地指标,制定用地管理措施,并对建设用地的审批、利用、开发、管理实现动态监督。

2.4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利用最新的遥感成果资料,修正规划区内各类用地与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不一致部分,客观的反映现势的用地情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基础图件和信息。

3. 国土资源管理利用遥感监测取得的成果及建议

通过规划实施动态遥感监测,可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监测未经批准的建设工程及检查规划批准项目的落实情况,如规划项目的完成情况。这对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和执行力度上起到非常有效的震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加大对规划的执行力度。同时,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是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批开发区非法圈地,盲目建设占用耕地,“征而不开”、“开而不发”,造成大量耕地闲置撂荒。

建议扩大遥感监测成果的应用社会化水平,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数据应用和共享机制建设的认识,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和数据汇交办法,加强部门协调。再次要扩大数据成果应用范围,监测成果在立足于国土资源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要面向社会公益性,逐步扩大遥感监测信息成果的可查询度,以满足更多使用单位的需求,促进成果应用社会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在土地管理及土地督察中的作用明显且意义重大,在对土地规划的执行力度、土地批后监管和地类管理等工作上越来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经济效益方面,能有效减少由于违法违规用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轩宇,周卫军,黄利红,等.基于R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和应用[J].经济地理,2008,28(4).

[2]张银辉,赵庚星.试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18(3).

[3]韩毅.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应用现状及信息共享策略[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6(02).

篇5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桩基选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153-02

1 前言

预应力管桩与传统的沉管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及现场预制方桩相比,具有桩身质量稳定可靠、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桩身耐打、检测方便等优点。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工程设计首选的比较成熟的基桩,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技术人员和建设业主的欢迎,它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与传统灌注桩剧烈竞争的产物。众所周知,预制桩的质量比灌注桩好,每立方砼的承载力也高于灌注桩,但预制桩的造价比灌注桩高,反之灌注桩的质量不及预制桩,但单方造价却比预制桩便宜,围绕钢筋砼桩成型工艺的不同,促使钢筋砼桩型快速的发展,预制桩的配筋首先满足工作条件下的桩身强度,同时还要验算桩在起吊运输、吊立和锤击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分析表明普通钢筋砼桩的配筋往往由起吊和吊立的强度控制,同时桩的承载力是通过桩的侧阻和桩的端阻向地基传递荷载因此把桩芯的砼抽出来,既不影响桩的承载力,还可节约砼,又能减轻起吊重量。锤击钢筋砼预制桩需要考虑沉桩的动应力,因而加大配筋量,如果沉桩工艺加以改进,将锤击沉桩改为静压沉桩,减少锤击沉桩的动应力,又能消除打桩噪音,改善城市施工中的环保因素,这样发展高强预应力薄壁空心管桩采用静压沉桩工艺应成为当前新桩型发展的必要趋势。

2 工程简介与地质概况

拟建工程为一栋带地下室的18层商住楼建筑,总建筑面积12165m2,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形式,地下室为设备机房,地上一、二层为商场,三层以上均为住宅。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为低山丘陵地带,山前洪积相与海积相交互作用的山前平原地貌单元,场地钻探揭示:

2.1土表面为杂填土,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局部有排洪淤积的塘泥,素土为灰黄色松散状以坡残积土与粘土为主,人工填合而成,均匀性差,部分地面尚未回填。

2.2粉质粘土②灰黄色、软塑一可塑,饱和标贯击数在2-13击间,平均5.6击。

2.3淤泥(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为主,全场分布海相淤积而成。

2.4粉质粘土④灰黄色,湿可望偏软~可塑偏硬,该层下部局部地段含有20-30%中级砂。

2.5残积砂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硬塑,属花岗岩风化残留,含石英、砾砂及中粗砂,手槎有粘感,浸水易崩解软化,标贯在30击左右。

2.6全风化,浅黄色,饱和硬塑,母岩为花岗岩,原岩结构已无法辨认,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裂缝节理极发育.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具残余结构强度,岩芯手捏呈散体砂土状,属极软岩,工程性能差,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2.7强风化,灰白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散体~碎块状构造,其强度大体随深度加深而渐强,岩芯由散体土状渐变为碎块状,完整性为极破碎,工程性能较好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2.8中风化,灰黄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裂隙不甚发育,岩芯呈块状-柱状,完整性较好,采取率为68-97%,属较硬岩,工程性能良好,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综述场地土层结构,岩面埋深起伏较大,在部份地质钻探中揭示,强风化层较薄或缺失,从软弱土层直接进入中风化岩层,中间缺少缓冲层,岩面覆盖层岩土风化程度不均,形成软硬不一,差异极大给桩基施工带来极为不利条件。

3 基础选型

根据场地各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估,天然浅基不能满足工程结构要求,必须采用桩基,地质钻探提供冲、钻孔灌注桩与予应力管桩方案可供选择。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以下优点,入土深度可根据地质岩层起伏变化采用不同桩径、桩长、刚度大,可以多孔同时施工,效率高,钻孔桩无挤土作用,单方砼价格较低,但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对其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如钻孔工艺,泥浆护壁配制、钢筋笼的上浮,水下砼的配制和浇注等都必须严格管理,稍有不慎往往造成塌孔、孔底沉渣过厚,影响承载力的发挥。而静压予应力管桩(PHC桩)基础则能充分发挥该桩型强度高(C80砼)、桩身质量可靠稳定,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经过分析比较,最后采用静压PHC桩较为经济合理。

4 静压予应力管桩的设计与施工

福建省2002年编制出版先张法予应力高强砼管桩(DBJTl2-57)和建筑予应力砼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l3-59-2004),对我省推广应用PHC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本工程基础采用静压PHC桩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和地质构造特点,着重对该工程的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4.1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提供的土的物理指标和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Quk=∑qsikLl+qpkAp-(1),式中各物理参数意义参见JGJ94-2008规范,据此设计计算的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远低于单桩静载试验得到的数值,从实际管桩基础工程实例反馈的信息表明已竣工建筑物的沉降量均较小,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因此管桩的单桩承载力不能简单按式(1)计算,否则将造成工程的巨大浪费。同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决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其它方法仅供参考。

预应力管桩给设计人员带来很大方便,因为管桩工厂化生产,桩长可根据埋深组合,设计人员选定桩径、长度后从工厂拉运工地试打,再不要像预制桩要在工地预制后需养护28天而拖延工期,打桩7天后即可试桩。本工程采用试打桩与工程桩相结合的试桩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工程桩平面放样好,先打几根有代表性的工程桩作试桩,将试桩结果(包括选桩径、桩长、承载力等)提供设计院进行图纸修正,待全部工程桩打完后再按规范规定检测数不少于总桩数1%,将试打桩可纳入总检测桩数中,这样做不因试打桩而增加额外试桩费用,很受业主欢迎。

4.2静压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静压管桩施工最困难的是碰到复杂岩土地基,本工程因持力层坡度起伏变化较大,故采用开口型桩尖以增加桩的嵌岩能力,以防桩尖滑动,采用开口桩尖的另一好处是桩端土会不断地被挤入桩腔内,上挤力与腔壁磨擦力达到平衡后形成土塞效应,也可以提高单桩承载力。考虑到桩的长短差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施工压桩力需进行调整,压桩时严格记录压桩时间和各节压力表读数、压桩深度,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在1—2m/min。本工程所选桩型为PHCS00—125AB型和PHC400—100AB型,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u达到4600kN和3600kN。本工地由于地表填土以下约2-10m左右淤泥层,受静压桩挤压影响,排水不易,造成土体产生过大的超孔隙压力不能及时消散,加剧挤土现象会把原先打到位的邻桩上抬,因此对该工程的打桩顺序应先打中间的桩,后打周边的桩;先打持力层较深的桩,后打持力层较浅的桩。沉桩速度要求严格控制,在相近地段连续沉桩不超过12根左右,速度过快同样会使土体产生很大的孔隙水压致使土体隆起带动桩体上浮。

5 工程桩的质量检测

桩的静载试验有二个目的,那就是在施工前做静载试验是为设计提供单桩承载力的依据,工程桩打完后做静载试验是为了检测工程桩的质量及为以后工程验收时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规范规定试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本工程检测结果桩基施工质量全部满足设计要求,静载试验检测曲线见图1。

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oguan area geotechnica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applications of grouting pipe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关键词:韶关特殊地区;特殊岩土;注浆钢管;岩土工程治理

Key words: Shaoguan special areas;special rock;grouting pipe;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96-02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建(构)筑物、基础工程建设对岩土的依存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引发的不良地质和地质灾害日益频繁,人们必须对预测到的或已形成的因岩土体被扰动引发的不良地质或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以减少或消除危害。本文指的韶关特殊地区是指在较偏远或狭小地段且具有特殊岩土的、较大型的施工机械设备难以到达或到达成本较高的具潜在或已形成地质灾害的工程地段,如偏远的山体滑坡、狭小的具有潜在或已形成地质灾害(如下沉)的建(构)筑物空间。

1韶关地区常见的特殊性岩土体特征及不良地质和地质灾害

1.1 韶关地区常见的特殊性岩土种类及其特征

1.1.1 红粘土(含原生与次生红粘土)和软土其覆盖于石灰岩之上,液限大于或等于50%,具高塑性,为原生红粘土,原生红粘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液限大于45%的粘土为次生红粘土,一般其特征为棕红或褐黄,摇振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高,在接近岩面及充填于溶洞的红粘土往往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呈流塑状,与淤泥等软土性质相同。据笔者在韶关地区多年的地质工作经验统计,该区大部分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特征为Ir

1.1.2 含碎石粉质粘土(全风化岩及坡残积土)、煤系地层韶关地区三大岩类均有分布,地形地貌较复杂,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部分钾长花岗岩、灰岩等经差异风化后少部分搬运、大部分在原地形成含中等风化砂岩、花岗岩、灰岩碎石(角砾)的粉质粘土,一般呈浅黄、褐黄、灰褐等色,土质不均匀,粘粒成份具膨胀性,且由于碎石、角砾的分布不均,具弱~中等透水性。韶关地区煤系地层亦分布较广,如测水组煤系地层,其碳质页岩、劣质煤力学性质各向异性明显,粘聚力低,极易松散。

1.2 韶关地区易形成或潜在的不良地质和地质灾害

1.2.1 滑坡、崩塌、泥石流由于红粘土及含碎石粉质粘土的上述特征,若人工扰动或开挖后不及时封闭,富裂隙和含碎石的粘土浸水及暴晒失水,土体膨胀及收缩后均不能恢复到原位,同时水的作用使土体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大大降低,甚至形成流塑状,导致土体重力大于反向摩擦力形成崩塌、滑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甚至形成泥石流。(特别说明:由于顺层或断裂造成的岩体滑坡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此类地质灾害治理一般应用锚杆或锚索及抗滑桩)

1.2.2 岩溶、土洞、采空区由于韶关地区分布较广泛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等,所以岩溶普遍发育,特别是纯度(含碳酸钙)越高,岩溶发育越强烈;岩溶的发育也会形成土洞;采空区具有与土洞类似危害。岩溶、土洞、采空区对工程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塌陷、岩面起伏高差大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等。

2韶关特殊地区注浆钢管在岩土治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钢管的选择及布置根据围岩(竖向压力Pz=γH,γ为地层的容重,H从地面到单元体所处的深度)或构筑物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直径的钢管起横向杠抬及竖向支撑作用;一般隧道、边坡等可采用管棚、小导管等,其断面的选择应根据地质及埋深等条件,设定作用在1根钢管上的荷载,以支撑和前方围岩为支点,按梁模式,计算断面力,决定所需的断面性能,其计算图示如图1;经验上管棚钢间隔多采用管径的2.0~3.5倍,管棚的配置和形状多采用扇形、半园形、门形、一字形配置如图2;土质边坡支护中钢管(小导管)间距可参照锚杆的间距,即1.5~3m。竖向钢管的间距应根据构筑物受力情况确定,其布置如图3所示。

2.2 注浆的方法及作用本文指定注浆方法分两种:高压喷射注浆法和一般钢管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普遍,许多教材、规范均有介绍,作者认为一般注浆法更适合韶关特殊地区的岩土治理,所以一般钢管注浆法介绍时有所侧重,本文所举案例均为一般钢管注浆法。通常情况下使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即把注浆管钻入土层后,使用20~40Mpa的高压射流破坏地基土,注入的浆液将冲下的土置换或部分混合凝成固体,以达到改造土体的目的;可分为旋喷、定喷和摆喷三种类别,根据工程需要和土质条件,可分别采用单管法、双管法和三管法,加固形状可分为柱状、壁状、条状和块状。一般钢管注浆法注浆压力0.1~3MPa,可采用单液法(纯水泥浆)法,水泥标号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32.5R、42.5R、52.5R等,一般水灰比可采用1:0.3~1:1,根据工程地质的具体情况可加入速凝剂、减水剂等(如水玻璃),另外根据钢管大小还可选择注入M20~M30砂浆。注浆过程可作多次补注,注浆压力可逐渐增大,浆液可逐渐变稀,直至注入量小于0.5L/min,稳定半小时以上即可停注,总之一般钢管注浆方法较灵活,经济适用性强。在制定注浆方案时应搜集和掌握已有的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下水条件等),建筑物受力特性资料,周边环境资料(地下管线、地下建(构)筑物)。注浆法作用可概括为:①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土的变形;②作为防渗帷幕;③增大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防止小型塌方、滑坡,锚固基础;④挡土围堰及地下基(构)物、地下管道的保护,防止基坑隆起等。在岩溶发育情况下,应根据溶洞(土洞)、溶沟、地下河的分布、规模、充填(塌陷)物等具体条件结合构筑物受力情况选择钢管的间距、直径、注浆方法等灵活应用。

3韶关特殊地区注浆钢管在岩土治理中应用案例

案例一:韶关大道为市重点工程,投资七亿元左右,其中芙蓉山隧道为双洞双向六车道,两洞相隔仅40米,隧道净空(开挖断面)最大洞径达18.5米;以南洞口为例:地层岩性有石灰岩、石英砂岩与薄层状炭质页岩、劣质煤互层,洞口20米范围内为人工填土、坡残积含碎石亚粘土(按公路规范定名)、煤层,围岩级别右洞口为Ⅳ级左洞口为Ⅴ级,设计对左洞口采用明洞加管棚(间距40cm)注浆,右洞口采用管棚且注浆,开挖时已注意边坡的支护(锚杆),进洞较顺利(图4)。经监控量测一年后沉降和位移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案例二:韶关某工业园区,由于未作详勘,厂房基本建成时某承重墩(基础长×宽×厚为6×4×1)塌陷,经勘察后发现为溶洞,由于大型设备已很难进入(除非把已建厂房拆除),拆除钢筋混凝土的墩难度和成本也高,所以笔者建议用XY150型地质钻机在墩周围按0.8m米间距钻130mm孔至基岩面(钢管底部必须有完整基岩5米以上)后安置?准130mm钢花管内加三条?准25钢筋注入M30砂浆与基础墩结为一整体, 扩大墩台建至设计高程,经监测沉降和位移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案例三:韶关某私人买别人旧房约150平方米建房,在拆除地面建筑后采用50cm厚的大板基础建于旧基础上,在建至5层楼时整栋楼开始以3cm/d的速度向西南不均匀下沉!找到笔者时,笔者建议立即将第五层砖料御除,下沉速度降为3mm/d,进行勘察后发现西南角下伏地层为3m左右的粘性素填土和5~8的流塑状淤泥,基岩为微风化石灰岩,考虑周围(相隔不到50cm)为别人住宅,即用?准130mm开孔钻穿大板后按50cm间距干打入?准108钢管至基岩面,对西南角进行帷幕灌浆,然后进行压力灌浆将大板抬升后把钢管与大板焊接,其它不下沉处适当放宽间距打入钢管至基岩面,进行灌浆后把钢管与大板焊接,处理完毕,该楼建至设计高度楼层后依然稳固,经监测未发现再有下沉。

案例四:广东省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安全填埋场西南侧高边坡(近80米),每级边坡高10m,坡比1:1.5,坡上面4个坡面中部及东南侧出现滑塌现象,土质局部呈流塑状,滑坡壁后缘垂高0.5m~2m不等,平面滑动距0.5m~1.5m不等,挖机上不去。根据业主要求,主要对上面四个坡面面积约8041m2中已滑动的范围内进行喷锚支付,在保证治理效果良好的情况下节约费用。场区区域地形为低丘、中丘和低山三种,海拔为200~700米,坡度在15°~35°之间。场区地形总体南高北低,最大高差达350米。南面地形较陡坡度达35°,北坡地形相对较缓,平均地形坡度为15°。

滑坡体西南侧为一冲沟,疑为一断层,但1:20万地质图为一角度不整合界线,为寒武系地层变质砂岩(分布于西南),与D2灰岩、泥质灰岩、页岩(分布于北东)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贯穿滑坡体的为一北东走向断层,北西侧地层为C1砂岩、灰岩、炭质灰岩,C2-3白云质灰岩。地质情况复杂。

滑坡体为同类土质滑坡,土质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成份为上述母岩的强~弱风化岩石,主要为灰岩、砂岩,土质具有膨胀性,土体透水性较强,人工开挖改变了其自然稳定因素(如植被、支撑受力条件),加上雨水冲刷及渗透、地下水的渗透、泾流作用,加剧了土的膨胀及降低了土的内摩擦力,导至土体平衡力的破坏,受重力作用引起条块状土体滑坡。由于1~5月雨水连降不断,坡面呈流塑状土体无法用潜孔钻成孔,即改为用风动锤按1米间距打入?准50钢花管,每条打入稳定地层(深度12m左右)代替锚杆,按3米间距预留一条作为排水管,其它孔进行双液(按水:灰比为1:0.8左右加入适量水玻璃)灌浆,灌浆毕用彩条布盖住,待土体固结能上PC60挖机后进行坡面修整,再挂网与钢管焊接喷射C25混凝土厚度10cm。监测结果未发现沉降和位移,特别是经受了2010年5月6日那场50年一遇的大暴雨后边坡仍然稳定。

4结论

针对韶关特殊地区工程岩土特性,做好事先勘测,提出经济合理的岩土治理方案,提前预警控制治理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及进行事后处理,注浆钢管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且施工操作较为方便、节约经费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篇7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理论;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相关的理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理论体系,在岩土工程施工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指导性作用和意义。根据目前已经形成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来看,完整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理论内容主要有,水文与工程地质理论、环境水文与环境工程地质理论、岩土工程地质理论、生态水文与工程地质理论、生态岩土工程地质理论等,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中的各种理论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中具有相对广泛的应用实现,并且各理论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现象也比较突出。

一、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

对于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要从世界性的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形成和我国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形成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概述。而世界性和我国的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包括水文地质核心理论、工程地质核心理论、环境地质核心理论。首先,世界上水文地质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是以19世纪50年代中期达西定律的建立为标志,发展至今,水文地质理论的形成建立已经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我国水文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在解放之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都是空白,后来随着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地质学院的成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别才在我国首次进行建立和实现,并且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建立初期使用的教材是前苏联教材,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有了自己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材,并逐渐的发展成熟起来。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水文地质的核心理论是科学技术找水理论,到80年代逐渐转移到地下水开采上,后来随着地下水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在面临国家经济发展与地下水资源消耗过大的情况下,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水文地质的核心理论正式进入到了生态环境水文地质阶段中。

二、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与发展

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是我国的地质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目前地质勘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依据。为了能够使其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我国很多地质高校都将水工环地质理论课程作为重要的必修课,并培养了大批优秀地质勘探人才,同时也做出了很多科学研究,以进一步丰富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具体来讲,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自身的发展方向主要如下所示:

(一)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发展

由于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向逐渐开始转变,向着更加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且随着信息科技等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工环地质的工作技术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这在促进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为其注入了一些新的科技理论,促使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当前的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其重点发展内容依然是地质勘探,并且发展方向逐渐体现在三个阶段上,即初测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术设计阶段。水工环地质理论发展在初测阶段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勘测位置准确度的提升、覆盖地区范围的扩大和水下测量精度的提升。水工环地质理论在初步设计阶段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设计技术与应用水平的提升如磁性勘测技术的应用等。水工环地质理论在技术设计阶段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矿体及围岩稳定性的确定、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及径流情况,地下水渗透活动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及提出解决方案等。这三个阶段促进并完善了水工环地质理论的发展,对于相关技术勘查的进行、综合测试结果精准度的提升、勘测误差的减小的重要意义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开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工环地质工作开始由早期无节制的开发各种资源,开始逐渐转变为节能环保的重要基础工作环节。现如今的水工环地质工作更多的是注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的解决以及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污染监测、土地规划设计等领域中具有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尽管当前水工环地质工作逐渐转移了工作重心,但是其在地质勘探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并未受到影响。从整体来看,当前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应用最多的领域仍然是地质勘探领域和工程建设领域中。例如矿藏探明、采矿技术条件分析、工程水文地质评价、水利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

三、当代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发展

水工环地质理论和岩土工程理论在当代的应用为相关的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的研究者还应当对其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当代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一)当代岩土工程理论发展

岩土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进步离不开岩土工程理论发展的支持。在学科设定上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因此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发展。岩土工程理论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与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在完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促进学科适用性的不断提升,并且在岩石、土木工程的相关技术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岩土工程理论发展主要可以使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环节得到很大收益,其提升范围涉及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当代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对于房屋、市政、能源、水利、道路、航运、矿山等基础设施的高效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发展

随着我国地质学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通常而言,地质矿产勘探是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发展的主要应用方向。水工环地质理论在地质勘探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初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等三个环节上。水工环地质理论发展在初测环境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勘测位置准确度的提升、覆盖地区范围的扩大和水下测量精度的提升。水工环地质理论在初步设计上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设计技术与应用水平的提升如磁性勘测技术的应用等。水工环地质理论在技术设计环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矿体及围岩稳定性的确定、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及迳流情况,地下水渗透活动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及提出解决方案等。通过对以上三个环节完善水工环地质理论的发展,对于相关技术勘查的进行、综合测试结果精准度的提升、勘测误差的减小的重要意义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作为地质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与地质勘探相关的社会发展行业领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使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并丰富其理论体系,将一些新兴科技理论融入到现有的地质研究理论体系中,在提高地质勘探技术水平的同时,促进其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楷. 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J]. 硅谷,2013,21:113+116.

篇8

关键词:动力排水固结法;土体沉降;侧向位移;软土地基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及觉降变形要求的软地基,此时就必须对软地基进行处理,针对软土所有的含水量高,渗透性小等特点,动力排水固结法是较为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排水固结是指给地基预先施加荷载, 以加快地基中水分的排出速度,同时在地基中设置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使土体不断固结并发生沉降,同时提高土体的强度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其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将强夯法与排水系统相结合来处理软土地基,与其余的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动力排水固结法具有节约工期,造价低廉等优点,因而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本文就动力排水固结法来进行探讨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分析。

1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

当土体受到夯击时,在强大的冲击能量作用下,土体被压缩,土体中的气相体积减少、孔隙水压力增大,同时,夯击点周围的土体出现裂缝,致使土体的渗透性能发生变化,在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气体和孔隙水沿着这些裂缝排出土体旧。但是,由于这些裂缝并不是规则和连续贯通的,因而气体和孔隙水的排出并非很畅通,土体受扰动后强度降低,且需经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强夯加固效果不佳,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对土体进行强夯之前将塑料排水板插入土体至强夯影响达到的深度,即在土体中增加了一个垂直的排水通道。当土体受到冲击荷载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孔隙水可渗透到塑料排水板内,沿塑料排水板排出土体.通过缩短排水距离加快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地基的沉降,防止土体产生液化,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2 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占地面积12.8 万平方米,地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场地地基分布有第四纪海陆沉积的耕土,淤泥,粉粘土及细中砂组成的软土层,具体的土层分布见表1所示

若不对该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则在建筑荷载及软土自重的双重作用下,临近地面18 米内土层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相应的会给建筑桩基造成较大的负摩擦影响,使建筑出现沉陷事故,考虑到本工程的复杂程度以及软土层含有砂层,易于进行排水固结法的施作,故最终选择动力排水固结法对本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

3淤泥软基处理方案设计

本工程淤泥质软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结构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软土地基稳定问题和次固结变形问题非常突出。经过经济技术对比分析,选择对地基土体扰动小(与强夯

法比)、工期短(与静力排水固结法比)、费用低的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方案。将强夯法的夯击机具与排水固结法中快速的排水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但又不是“插板+强夯”的简单组合(叠加)。通过设置水平排水体系和竖向排水体系,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软土在适量的静力(覆盖)、变化的动力荷载及其持续的后效力作用下,形成高水平的孔隙水压力梯度,在人工排水体系及土体微裂隙排水系统下,孔隙水压力发生多次升降,随着孔隙水不断排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不断增长,孔隙体积减小,土的抗剪强度提高,工后沉降大大降低,地基土达到超固结状态。

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结合本工程地质情况与《地基处理手册》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拟采用水平及竖向排水系统,水平排水系统包括以下各部分:

1)砂垫层,采用中砂及石粉进行铺设,厚度选为0.8 米。

2)排水盲沟,采用布包碎石制成,在场地的中轴线处设一纵向的排水盲沟,并沿场地的横

向每隔一定距离(本工程选为50米)设置一横向排水盲沟,盲沟的坡度一般取为1%-2%,其底面最高处应低于砂垫层的底部10cm。

3)集水井,集水井是用于汇集横纵盲沟的排水量,故一般设置于纵横盲沟交接处,采用Φ12@200 箍筋与Φ12 纵筋形成钢筋滤水笼,滤料采用外填的砾石,滤网采用铁纱网或塑料网,滤水笼高于填土顶面的高度不应小于30cm,集水井的底部应低于盲沟至少30cm。集水井中的水采用抽水泵抽出,排至场地范围外50m 处,在完成地基的夯实后应持续抽水20天。横向排水系统采用SPD-II型排水板,插板机选用液压式,导管采用菱形导管,排水板的插入深度应到达淤泥层以下,间距不大于一米。考虑到本工程地质特性,拟采用少击多遍,逐级加能的强夯方法,先采用点夯式进行强夯,然后再采用普夯式进行强夯,点夯的间距按5mX5m 的正方形布置,夯击能由800 kN・m 逐步加大至1500kN・m,夯数次数选为两次,普夯的夯击能为1000 kN・m,夯数选为3次,在夯击的的过程中,应始终保证夯坑周围部分不会出现明显的隆起。在第一遍点夯击结束后应填入相应厚度的填土料,一般选用含砂量较多的土料,不得使用含生活垃圾的土料,在夯击整体结束后,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对地基土进行碾压。

5填土垫层设计

在软黏土顶面设置一定厚度的表层硬壳层或者填筑一定厚度的填土作为施压垫层,作用是避免夯锤与软土直接接触,避免软土层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同时保证土体在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上升,随后在动静荷载联合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快速消散。施压垫层厚度≥1.0 m,采用砾质黏土或山土,也可采用砂或石粉;当采用晾干后再填筑的冲填土(含水量≤16%)时,要求其含泥量≤18%。

6 施工检测结果

在强夯完成后,对强夯后的地基土进行及时的监测,同时采取钻探取样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各方面的强度及荷载试验检测,地基处理效果分析如下:

3.1 孔隙水压力

在加固区内的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各土层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此确定最佳的夯击间歇时间及加固深度。

3.3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比较在经过动力排水固结法对地基土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前后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经由动力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后,各层地基土的含水量降低,隙比减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增大,压缩系数降低,压缩模量增大,这说明了动力排水固结法不仅可以对浅层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也使得较深层的粉砂层土质得到了一定的加固效果。

7加固深度变化规律分析

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时,软土上部静力覆盖垫层削弱了冲击力对淤泥土层的扰动、侧向挤出和剪切破坏作用,对土的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保证施工机械和人员的行走安全。在夯击过程中,夯击能由浅向深传播和扩散,由于阻尼作用,夯击能的作用深度范围,称为影响深度,即此深度范围内孔压、土压、土体强度均有明显的变化深度。跟据研究,软黏土的有效加固深度指达到承载力设计要求与完成主固结沉降和减小次固结沉降确定的深度。由于软土含水量高、结构性强、灵敏度高,采用“先轻后重、逐级加载,逐层加固”的施工工艺,在浅层土体在静力和动力残余后效力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消散,土层固结。加大夯击能量,使夯能向深层传播,促使深层淤泥排水固结。因此,在夯击过程中,随着夯击遍数和夯击能量的增加,其影响深度也在不断扩大果。

8 结语

动力排水固结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大幅度减小地基土质的含水量,降低孔隙比,增大土体粘聚力,同时动力排水固结法又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以及效果显著等优点,这使得动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片时工程中具备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当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动力排水固结法理论体系,故而在当今的工程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在动力排水固结的计算方法上,很多工程人员因作了过多的简化而导致工程实施结果与计算出入很大,另外,土中的孔隙水具备粘滞特性,而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则是将它作为理想流体考虑,这些都会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的相偏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做出一套较完善的动力排水固结方案的理论体系,仍是一个值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贾敏才;王磊;周健砂性土宏细观强夯加固机制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增1)

2.董伟;闫澍旺;冯守中采用强夯置换墩加固湿地中高速公路路基的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增

1)

3.周红波;卢剑华;蒋建军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浦东机场促淤地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5(11

4.李彰明;林军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淤泥软基振动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8(09)

篇9

关键词:地基处理;管井降水;强夯

中图分类号:TU44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 言

强夯法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得到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饱和软土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基处理中,直接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并不适用。由于在这些含水量高类土中、强夯能量几乎全部被超静孔隙水压力吸收,不能对地基起到加固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强夯法在这类土中的加固效果,必须解决土中地下水的排出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问题。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作为一种经济适用的技术被提出。

利用管井进行抽排水主要有三方面作用:1、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减小土层中含水量,从而降低强夯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2、连续布置管井,阻断外部水源对施工区域进行补给;3、减少土层含水率后,土层产生的有效应力可以对深部土层形成预压固结。

本文结合在曹妃甸地区某明渠边坡加固工程中采用的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对该方法加固的应用进行说明。

二、工程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表水为海水。勘探深度内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及微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大,渗透性较强,富水性良好。地下水位埋深为0.55~1.70m,地下水标高0.95~3.55m。地下水与海水呈交替互补,地下水径流缓慢,排泄以侧向径流为主,属垂直补给侧向径流循环类型,潜水和海水相互联通,水力联系强烈。各土层的渗透系数见表2-1。

表2-1 土层渗透系数一览表

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勘探深度内的地层为吹填土和第四系全新统滨海相沉积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粉土、粉质粘土,多为层状土。依据地质时代、岩性、分布规律和物理力学性质,将勘探深度内地层分为11 个工程地质层或亚层,各层特征分述如下:

土层编号 岩性 标贯击数 顶标高(m) 层厚(m)

①1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3.5 4.3 1.4

①2层 粉砂粉土 7.0 3.98 3.7

②层 粉土 6.5 0.14 2.4

②1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 6.5 0.58 2.53

③层 粉砂 19.7 -2.02 6.32

③1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5.0 -6.29 1.5

④层 粉质粘土 5.9 -8.83 5.51

④1层 粉砂 29 -14.25 2.4

④2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4.5 -11.03 1.29

④3层 粉土 12 -15.29 2.6

⑤层 粉土 26.4 -19.47 1.71

说明:以上数据均为平均数。

三、施工步骤

设计结构底标高高程为2.1米,结合现场强夯试验本工程预留140厘米,故开挖至3.5米,作为开挖标高,并在此高程进行地基处理。

管井布置间隔7米,深度14.6米。管井采用开挖时使用泥浆护壁。管井材料采用无砂混凝土管,直径50厘米。管井以500米为一个施工作业段进行抽排水施工。抽排水使用1千瓦的小型潜水泵作业。开始时需要连续抽排,后期抽排水作业稳定后现场实际每小时开启15分钟即可抽干。抽排水作业时要留意抽干后水泵的空转损伤,需要派专人循环检查各井点水泵运转情况。

第一遍管井降水地下水位降低到地面以下3 m后进行第一遍强夯,击数3 击,单点夯击能1500kN.m;第二遍管井降水,降至地面以下3.0m;平整场地,进行第二遍强夯,击数4 击,单点夯击能2000kN.m;第三遍管井降水,降至地面以下3.0m;平整场地,进行第三遍强夯,击数4 击,单点夯击能2000kN.m。

强夯使用10吨重带气孔夯锤,直径2米。夯击能量通过调整起吊高度的方式进行调整,吊机使用履带式起重机并装备自动脱钩机构。1500kN.m夯击能要求时夯锤吊起高度为15米,2000kN.m夯击能要求时夯锤吊起高度为20米。

夯点间距4米布置,夯点平面布置图如下:

四、检测结果

经静力触探检测后结果如下:检测深度为7米,自标高2.5米至-4.5米。平均2000检测一点,抽取20点进行统计分析。在砂土质情况下平均锥头阻力大于8MPa;在软土情况下层厚0.5米以内时锥头阻力约为1.2MPa;软土层厚度约2米时,锥头阻力约为0.5MPa.

五、结论

基于曹妃甸区排水明渠工程地基处理试验区现场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篇10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需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陆续上报国务院审批。为使审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做好协调工作。同级有关部门应包括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国土资发〔1998〕257号文件转发)中列出的有关部门的相应部门。

《规划》上报前,各有关部门意见应协调一致,如部门间有不同意见,应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裁定,形成一致意见后再组织上报。

篇11

广东省国土厅粤国土(建用)字(1990)92号《关于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的若干问题的请示》及四川省国土局(1990)川国土法字第8号《关于贯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几个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土地使用者依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开发建设后,原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更改或换发土地证书。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它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以这类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一概适用《条例》第七章的规定,但在依照《条例》规定要求土地使用者补交出让金时,可以视其取得权利的不同情况具体确定。

三、依照《条例》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选择部分城镇先行试点。由于这一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行尚需一个过程,因此,目前在多数地方只能是行政划拨和出让两种方式并存,但在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可以进行出让方式的全面试点工作。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土地管理;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Information Age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in Lan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ang Yue

(Guili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Guilin541001,China)

Abstract:The era of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the combined strengths of office automation capabilities of its lan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pplication goals,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ideas,the promotion of 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ith the orderly conduct of scientific land management,efficient,automated,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Land management;Urban planning

一、信息时代对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强烈冲击

从广义角度讲,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化、先进性与持续性发展,从宏观整体层面来看,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则主要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各类空间关系作为主体处理对象。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时代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的最强烈与直接的冲击便体现在其是现代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有力工具,能有效推进各类设施的整全建设、优化基础配置,协调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为广大人民提供人性化服务,充分满足他们的各类丰富需求,令生态环境得到最合理的保护,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成熟化发展,当前众多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均朝着应用多样化的方向不断提升,令承担的服务事项日趋复杂,集成化水平远远超过传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服务范畴,综合了人、物、财、知识与信息等诸多优势的企业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纳入员工办公、各职能部门中层管理与领导层决策管理的协同知识平台。

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旨在全面实现规划管理相关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令其各项行政公文的查询、收发、督办管理能高效进行,通过部门内部的消息、邮件及文档信息化管理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及无纸化办公的科学目标。在各项规划业务开展中图文一体化的综合审批主力包含一书两证的审批、批后管理、综合监督检查等业务,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辅助下该业务可实现全过程的带图作业,令管理人员全面开展针对业务图形的形象化浏览、实时查询、综合编辑、精细化计算机全面分析,当然该系统同时包含针对图形操作的权限管理功能。另外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具有针对复杂业务数据强大灵活的统计查询功能,可根据管理者、操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将各类资料按照既定文档格式进行打印及输出。同时其具备综合的自动建立归档的档案管理功能,可将各类行政办公及业务审批构成的资料、文档、图形等重要的文件进行自动归档处理,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查询、调阅及统计处理。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兼具对土地管理及城市规划各类图形、审批业务数据、局内信息的,为相关规划部门构建门户平台,创设动态新闻、服务指南、规章制度、办事规程等综合栏目,从而充分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浏览查询的丰富需求。依据规划数据的相关建库规范及要求,我们可利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各类规划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综合应用,展开空间层面的信息统计、查询、浏览及分析编辑处理,对各项编制及研究起到科学辅助作用,并提供丰富的图形信息综合等优势功能。

三、计算机技术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适应性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人性化发展,其为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实现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及审批的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力条件。例如C/S模式结构的科学应用,令计算机系统各类瓶颈问题得以合理解决,与B/S模式结构相比,前者应用的一大优势在于不过分依赖企业的外网环境,即无论能否连接外部网络,其均会正常发挥自动化服务职能,因此我们应依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及功能需求进行适应性应用。Visual Basic是一类集可视性、面向对象技术与实践驱动方式于一身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可广泛应用于Windows环境的程序中,具有效率高、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可快速、准确的开发既定环境下图形界面生动、丰富、功能强大的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因此在城市规划及土地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及综合开发。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令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全面融合了知识、协同管理、门户等精髓内容。由此不难看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再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全面纳入了崭新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思想,重新展现了优势价值,因此我们只有用发展、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其应用管理,才能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建设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3S技术;动态监测;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e of 3 S technique land dynamic monitoring and the rural land survey database updating of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s an example of the change in some county in the analysis.

Keywords: 3 S technique; Dynamic monitor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的变更调查方法存在更新周期长、精度低、不能准确全面地反应变更情况等缺点, 会导致图、数、实地三者的不一致。“3S”技术即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3S”技术的集成和应用,GIS、RS和GPS 三者集成利用,构成为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系统, 能够及时、快捷、准确地发现变化并更新数据。

一.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由于经费和人力限制,以往全国各市(县)土地年度变更调查主要根据基层士管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这种调查方式存在统计数据准确性难以核实、不能产生土地利用变更图和现势性较强的现状图等问题。

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光谱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高、数据费用低、应用技术成熟等优势,但一般仅可满足l:5万比例尺的制图精度。为此,为满足土地详查精度,提出了应用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下简称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思想。

总体思路是通过遥感影像数据与上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叠加和复合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的可能变化区域。应用遥感影像数据发现士地利用变化区域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实时定位的能力,可以用来对土地利用变化区域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这些空间定位数据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在GIS支持下进行数据的变更处理、分析和成果输出。

二.3S技术进行土地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与关键技术

按照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将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划分为遥感发现变化区、GPS补测、GPS数据处理、GIS支持下的GPS数据编辑和GIS变更处理与成果输出五个阶段。

1.遥感技术发现变化区

选取适宜时相和波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影像增强和几何纠正等图像处理。现今采用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以县区为单位,加工制作年度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将本年度遥感影像底图和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叠加,以人机交互方式在叠加图上查找土地利用可能发生变化的区域,叠合上年度变更调查提取的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对照最新影像,扣除已拆除的建设用地图斑,形成本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分发各地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各县(市、区)依据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情况、基本农田调整、土地违法及查处等各类用地管理信息的批准文件、范围界线等相关资料,与本年度遥感监测影像、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图斑及上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等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形成外业调查底图。

2.GPS补测

对于影像不清晰或影像未反映的新增地物,地方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用实测坐标法、直接补测法、间接补测法等多种补测方法开展补充调查,详细记录变化图斑的形状、范围以及变化地类等内容;确认和补测的信息,作为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依据。实地对每个区域进行核实,对确实变化了的用地,应用GPS进行测量,并辅以必要的文字记录,如记录用地类型、变更时间等。同时,在实地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进一步寻找变化的用地。GPS测量采用动态测量方式。实地测量路线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对整个变化区域进行测量或仅测量未变化地块:当变化地块比较规则时,还可以测量地块的拐点。

3.GPS数据处理

GPS数据处理包括GPS后处理动态差分、坐标转化、投影变换和文件格式转换。GPS测量受美国SA和AS技术及其它误差源的影响,需要利用差分技术对GPS测量数据予以纠正。经后处理动态差分后的GPS数据精度在2-5米,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详查的要求。

GPS测量采用WGS84坐标系,我国土地详查是北京54坐标系,因此要对GPS数据进行由WGS84坐标向北京54坐标的转换。同时利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变换程序将大地坐标变换为平面直角坐标。最后,将数据文件格式转换为与土地利用详查图的文件格式一致。

GPS数据编辑在GIS环境下进行,主要工作包括多边形封闭、按野外记录从土地详查图上提取点、线复制到GPS测量数据图层中、删除因道路不畅绕行采集的数据等,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变更图形数据层,并建立拓扑关系及属性数据库。

5.GIS数据分析与成果输出

在GIS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统计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对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最后,按照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规程,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表格和成果图的输出。

应用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环节的工程。其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遥感与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复合技术、变化区识别、GPS选型、野外测量方式、GPS数据异常处理与GPS数据的编辑规范等。

6. 数据库更新

数据库的更新可以利用MapGis,也可以应用ArcGis,这里以MapGis软件为例介绍一下GIS在数据库更新中的作用及流程。MapGis软件作为国土资源部指定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建设采用的主要软件之一,应用于全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中。它采用工程管理模式,具备数据升级、属性数据录入、坐标转换、接边处理、拓扑成区、椭球面积计算、面积核查、矢量数据导入、DEM数据入库、元数据编辑、数据检查、数据上载等功能。数据库的更新基于二次调查数据库,继续延用

MapGis软件进行变更,避免了不同软件进行数据间转换造成的数据丢失等错误。利用遥感监测可疑图斑和GPS补测数据提取变更范围线,采集的变更范围线一般需要在MapGis平台进行内业加工,尽量按照图斑边界线进行编辑,这样可避免产生碎图斑或者图斑净面积为负的问题,后就可以利用变更范围线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更新上报应用的是Map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下是更新上报总体的流程图:

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变更的优点在于:

1、 自动维护图形的拓扑关系,包括自动由线造区、自动分割合并区、自动剪断线、自动剪断弧段等等;

2、 自动维护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自动编图斑号和地籍号、自动计算椭球面积、自动填写扣除信息、自动根据空间位置赋属性值、杜绝关键属性错填漏填;

3、 每个项目提交前自动对数据的属性一致性、逻辑一致性进行检查,防止数据错误。

在MapGis平台或者建库系统里进行变更,将无法维护图斑号、面积等关键属性的正确性。以图形发生变更的情况为例,这里的变更是指数据的图形和属性同时发生变化的变更,如一个旱地图斑经批准部分变更为农村居民点用地,使原图斑变为两个图斑;在几个果园图斑中间位置建立旅游度假村、新建农村道路等。利用管理系统中数据变更—土地利用编辑中的分割、合并、复杂变更、添加点、删除点、添加线、删除线等功能可以实现这类变更。变更完后经过导出增量数据、编辑变化属性、增量汇总或全库汇总,最后可输出增量报表。

三.动态监测数据分析

数据库更新利用Map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变更功能对上一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变化部分的图形和属性进行变更,生成当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包和相关统计报表,通过输出的增量报表,可以得出土地利用变更总体情况,如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耕地变化情况、变更数据与各类土地管理数据比较分析等等。下面以某县的变更调查为例, 对该县的数据进行变更分析。表1 反应了该县的地类变化情况。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从上表可见,本年度土地变化净流量除了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呈增加趋势,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用地呈减少趋势。 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修路、建厂等工程引起了交通运输用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增加, 必然要占据一定的耕地、水域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

通过年度变更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等资料。

四.结束语

遥感发现变化区并辅以野外核实与进一步发现变化的方法及GPS定位精度等在技术、经济和精度上都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应用3S进行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马洪滨等,35 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 2008.

篇14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市区县(自治县、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渝国土房管发〔2002〕98号)、《**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渝国土房管发〔2005〕97号)等有关法律、规章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实现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而自行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批准入库的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

第四条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国土房管局)负责项目监督管理初步审查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县地质环境土地整理中心)负责项目的选址、踏勘、入库报批、项目实施管理工作,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项目成果管护和利用工作。

第二章项目入库申报

第五条项目库建设原则

(一)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科学安排,规范审查;

(三)实事求是,严格办事程序。

第六条项目入库,原则上按年度一次性申报,一般不超过当年六月三十日;国家级和市级投资的项目,除救灾以外,一般应当在当年六月三十日前完成次年的申报。

第七条项目入库申报应坚持的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以土地整理为主,适当开发未利用土地。

第八条项目入库申报的程序

(一)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向县国土房管局提出申请;

(二)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提出踏勘意见书;

(三)经踏勘同意项目选址的,项目承担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1:2000的地形图测量和1:2000现状图调绘;

(四)测量成果出来以后,项目承担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

(五)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送市国土房管局进行评审;

(六)评审通过以后,项目承担单位按市国土房管局要求,整理项目入库上报所需资料,经县国土房管局审查同意后,上报市国土房管局入库;

(七)入库资料经市国土房管局审查合格后,由市国土房管局下达项目入库通知。

第九条现场踏勘应准备的资料

(一)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1:10000标准分幅地形图;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表;

(四)最新的权属变更资料;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踏勘意见书。

第十条项目踏勘,应采取实地踏勘和对相关图件、资料核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内容包括:

(一)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状况、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新增耕地潜力;

(三)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四)项目区范围和面积等。

县级投资的单个整理项目应相对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00公顷,片块数不超过5块,单片面积不少于50公顷;开发和复垦项目建设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0公顷,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片块数不超过5块。

第十一条项目入库应提交的资料

(一)县级的项目入库申请(注明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则);

(二)项目现场踏勘报告;

(三)县林业部门关于项目区不属退耕还林范围意见;

(四)项目区土地权利登记状况表和地类面积统计表(测量单位提供);

(五)项目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及预算);

(六)项目区规划图。规划图依据实测的1:2000现状图、地形图编制,采用国家高程和平面坐标系统并在图上标明以下内容:

1、项目建设区边界、地类界和符号、土地权属界限、所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

2、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基础设施与外界的联系;

3、土地利用变更日期(应能反映项目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并与变更后的土地统计台帐对应);

4、规划的沟、路、林、渠、建(构)筑物等各项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类型和数量要和实施方案描述一致,所有沟渠应有水流方向;

5、图例和制图单位、人员、制图日期,并加盖印章;图件均应微机成图。

(七)土地开发面积20—150公顷的,附大足县人民政府土地开发用地批准文件;150公顷以上(含150公顷)的,应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八)涉及水利工程的,提交县水利部门关于同意项目中水利工程实施的意见;

(九)项目资金来源说明。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十二条县国土房管局在接到市国土房管局下达的入库通知书后,通知项目所在街镇乡、村、社召开动员大会。项目区所涉及的农户均应在同意项目实施的承诺书上签字确认,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项目实施必须执行“五制”管理。即:项目公示公告制、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管理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

(一)项目公示公告制:项目实施前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立项批复将意图、目标、实施方案、项目工期、投资额度、建设总规模、土地权属状况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项目法人制:项目工程的施工应当由具有合法资质和组织能力的项目法人承担。项目法人的确定,原则上以招投标方式进行;对招投标确有困难的工程,可由项目建设单位确定,但须报经县政府批准同意。

(三)项目合同管理制:项目实施采取合同管理方式,项目确定后,县地质环境土地整理中心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规定项目实施范围、规模、方案、新增耕地面积、投资额、工程质量、工期、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合同双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严格管理和执行。

(四)项目招投标制:按照《招投标法》及相关规定,实行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寻求最佳工程施工、建设监理等单位,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五)项目监理制:在项目施工单位确定后,应当确定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依据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监理合同,对项目工程实施进行全过程工程监理,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对项目工程负责。

第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大足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中标的施工单位在接到开工通知书后方能进入现场施工。

第十五条项目监理单位必须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如发现弄虚作假、的行为,项目承担单位将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竣工后,县国土房管局会同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等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市国土房管局提出正式验收申请。

第十七条项目竣工验收依据

(一)项目入库通知确定的建设规模及评审通过的规划设计、预算或实施方案;

(二)项目工程监理单位提供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和质量核定情况表。

第十八条项目竣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变更调查和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工程管理措施等。

第十九条项目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及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二十条项目验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县国土房管局对项目竣工验收的申请;

(二)项目入库申请及入库通知书;

(三)项目竣工报告及相关统计表格等附件

竣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工程管护措施、投资预期效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附件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情况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和新增耕地质量评定表(由县农业部门填写并加盖公章);

(四)项目竣工验收图、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籍图;

(五)有审计乙级资质以上条件的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

(六)有资质单位出具的新增耕地测算报告。新增耕地样方测量应有不同坡度、不同地类、每类样方数不少于2个,单个样方面积不小于1公顷,样方总面积不低于建设规模的3%;

(七)工程监理报告;

(八)土地权属调整资料;

(九)新增耕地补划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表册;

(十)项目实施前后10组以上对比照片(必须具有相同的参照物);

(十一)项目合同、协议书及任务委托书;

(十二)项目招投标资料;

(十三)项目工程、质量检验资料。

第二十一条市国土房管局受理竣工验收申请后,会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工程技术、农技、财务、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竣工验收组实施验收。

第二十二条项目竣工验收应提供以下备查资料

(一)基本农田补划资料;

(二)会计帐薄和原始凭证;

(三)有关影像资料;

(四)其他资料。

第二十三条项目竣工验收程序

(一)项目业主、监理单位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二)实地查验项目工程建设、新增耕地和土地权属调整等情况,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

(三)查阅项目相关资料;

(四)形成项目竣工验收意见。

验收人员填写项目竣工验收评价表,并对其评价结果负责。

第二十四条项目竣工验收中如发现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规模、范围、工程质量等重大问题,应中止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根据验收组的意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整改结束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验收。

第二十五条项目经市国土房管局验收合格的,市国土房管局颁发《**市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整理合格证》。《**市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整理合格证》上确认的新增耕地面积为打折后的面积或按新增耕地分等定级系数确定的面积,用于冲抵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第五章成果管理

第二十六条验收合格认定的新增耕地,项目承担单位应移交县国土房管局登记造册,并按规定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和基本农田补划工作。

第二十七条项目业主应做好项目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入库到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附表,应认真收集整理,以项目为单位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八条项目新增耕地应确定土地使用权,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经营使用。按照“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严格加以利用保护。各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必须制定严格的管护措施,层层落实,管理和利用好项目成果。县国土房管局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检查,发现对项目新增耕地利用管护不好,甚至造成撂荒的,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