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道路城市规划范文

道路城市规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道路城市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道路城市规划

篇1

【关键词】 城市规划道路;静态测量;施工放样;应用

一、引言

GPS技术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有差明显的优势。在控制测量中,由于GPS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定位精度,其测量减少了常规方法中的中间环节,速度快,精度高,但GPS定位也有其局限性,虽然GPS静态测量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但是需要较长的数据采集时间,而且测量数据需要后处理;RTK定位技术虽然很迅捷,但相邻点位精度较差,而且还存在数据链的可靠性问题,因此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长距离和高精度的放样测量。

通过在阿克苏西工业园区道路施工的实践,我们摸索出在GPS静态测量的基础上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它既能保证测量放样工作的迅捷性又能确保放样测量的精度。

二、原理

在GPS静态测量的基础上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相应的精度要求,利用GPS定位技术中的静态测量方法,在沿道路走向的适当位置按相应等级GPS控制网的要求,布测一定距离且相互通视的控制点,然后在该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坐标法进行测量放样。

三、 精度分析

1.误差计算式

由于测距有误差,将使放样点在放样距离的度度方向上产生位移,这种位移称为纵向中误差,相应的中误差称为纵向中误差,以ms表示。由于测角有误差,将使放样点在导线长度的垂直方向产生位移,这种位移称为横向误差,相应的中误差称为横向中误差,以mμ表示。

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其中误差计算式为

ms=a+bSAB (1)

式中,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

设放样角有误差dβ,则使放样点产生横向位移μ,而μ= SABdβ÷ρ,则放样点的横向中误差为

mμ= (2)

设起始坐标方位角误差为mα0,由于起始坐标方位角误差由已知点A,M引起,则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坐标方位角误差计算公式为

mα0= (3)

一般地,A,M点为同等级控制点,其中误差相等,设为 mA,则

mα0= (4)

此外,放样点还受到起始点点位中误差mA影响,以及由于起始坐标方位角中误差mα0而使放样点产生横向位移为的影响,还有前、后视棱镜照准误差mv、仪器对中误差mi。考虑到起始误差、测量中的偶然误差的综合影响,放样点的总误差为

MP= (5)

代入(4)式,则

MP= (6)

另外还有温度、气压、大气折光的影响,但是由于放样距离一般不太远,而且全站仪都有这方面的改正系数,所以这里不予考虑。

2.点位误差和相邻点位误差

点位误差指相对于控制网起算点的误差,相邻点位误差是指控制网点相对于相邻控制点的误差。道路中线放样的中线偏移位值一般可以认为是相对于最近控制点的放样误差,因此用于放样的测站宜按GPS二级网的精度施测且应该尽量靠近放样点,这样才可能达到放样精度。而GPS测量由于边长不受限制,在工程测量中就应强调逐级控制的原则,即在布测低等级控制点时应尽可能用最近的高等级点作为起算点,测量放样应以最近的控制点作为放样测站起算点。

放样时若取其2倍中误差为限差选取测角精度在2〃以内,测距精度在(2+2×10-6D)以上的全站仪,则在300m的距离以内,放样点的精度能够达到20以内。

四、在阿克苏西工业园区道路施工放线中的应用

阿克苏西工业园区道路是阿克苏市区西工业园区道路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下原因:

(1)西工业园区道路分2个标段施工建设,施工单位不统一;

(2)原来所布设的控制点已经有被破坏的点,地处戈壁荒漠郊区,控制点不便保存;

所以,我们根据工程特点,利用GPS静态测量方法计算平面坐标,并用全站仪完成西工业园区道路的施工放线工作。

1. 原理

(1)在中线转折点附近选取既符合GPS测量等级以便于全站仪放线布点,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点点相互通视。

(2)按相应控制网要求,用静态测量方法测设控制点,利用开发商提供的软件把静态测量成果解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

(3)在上述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坐标法进行测量放样。

2.实例

我们以西工业园区的长沙路至重庆路路段的测量放样为例,详细阐述阐述作业过程。

(1)坐标系统。为了与原市区道路的联接,坐标系统采用原来的阿克苏城市独立坐标系统。

(2)GPS测量。首先在路交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布设控制点P1、P2,然后按相应等级控制网的要求进行GPS静态测量作业。用随机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3)全站仪放样。放样时以P1(或P2)点为测站,以P2(或P1)点为后视,用全站仪输入坐标并反测其边长检查其正确性,然后按坐标法在实地上放样出设计的DJ1、DJ2点坐标。

(4)中线桩放样。在DJ1(或DJ2)架设全站仪,以DJ2(或DJ1)为照准方向,以钢尺量距,钉出里程桩即可。

西工业园区道路利用上述方法完成了全部的测量放样工作。由于全站仪放样的边长都较短,全部桩位放样精度为MP≤1.4cm.,全部满足高精度要求。这证明了用常规测量仪器配合GPS测量定位技术,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完成较高精度工程的测量放样任务。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的高速发展和GPS的普及使用,GPS定位技术是目前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其的推广使用,由于其边长不受传统导线测量的边长限制,布点灵活等优点,是提高测量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GPS配合传统的测量仪器在西工业园区道路的放样测量中,无疑其应用是非常成功的,它的动作模式为今后的城市工程测量施工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1]魏二虎,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过程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研究,并且实现景观布置的一个具体过程。具体而言,是对城市道路或者城市中某个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全面综合设计,根据城市道路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舒适、适宜的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追求。通过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进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对空间进行有效利用,进而促进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其中,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进行规划、对街区进行设计、对城市道路的历史文化要素进行规划设计等。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以及过程分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设计内容,是对城市景观功能进行实现的重要步骤。城市道路的规划与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城市道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为了使城市中的各种要素能够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2.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

2.1.1 城市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城市道路都有与其它城市不同的特色,这是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以及地貌等,都是自然环境要素的内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城市道路当地的特色进行设计,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比如,临海的城市道路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进行景观设计。靠山的城市道路,则可以充分利用山资源,加强对山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有特色的景观。

2.1.2 城市道路的建筑特色。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反映,建筑特色对景观设计也有很大影响,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的形象也决定了城市道路的景观特色。比如,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较大,在北方的建筑,一般是将就保温性能的保障,南方则主要考虑建筑的通风、隔热等,再加上南北方的环境差异,在北方的一些城市道路,其街区一般比较宽大、笔直。南方地区由于人比较多,地比较少,因此,很多城市道路的建筑比较密集,从而形成街道狭窄的景观形式。建筑物的风貌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和影响。

2.1.3 城市的人文特色。人文环境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文特色的形成,往往是由历史过程决定。城市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景观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文化历史以及人文特色的反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城市道路的人文特色进行充分体现,不仅要对传统进行传承,还要结合现代化的理念,对人文特色进行发扬。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都面临着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人文特色的保持以及发扬对于城市道路的个性化建设,以及城市内涵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准确把握城市道路的人文特征,才能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保持城市道路的灵性,彰显城市道路特色。

2.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

2.2.1 对景观进行分析。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理念,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损失进行估算。尽量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并且要对景观进行详细分析,制作相应的评价图,为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2.2.2 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城市道路的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将景观规划区域分成几个比较大的板块,每个板块承载不同的功能,如休闲区域可以进行公园规划设计;商业区域可以进行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等,要从整体环境的策划上进行景观规划,保证城市道路的功能有效发挥。此外,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对景观规划的内容进行具体反映。比如,对道路、道路两旁的草地、道路两旁的建筑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资源进行设计,营造一种适合生活、视觉效果良好的景观环境。

3 结语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配套工程,相应的规划设计部门要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智博,马力,杨岚,胡金萍.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断面要素布置与要求、道路断面样式选择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十”的顺利召开,城镇化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各大城市又吹响了新一轮“新型城市化”的号角。快速城镇化也使我国出现了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交通设施配套滞后、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相较其他国家我国城市交通显现出不同的特性——小汽车数量不断增多,自行车数量相对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公共交通日趋完善但仍未能满足大众出行要求。很多城市加强了道路建设和改造工作,但由于缺乏对城市交通全面的认识,道路断面设计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①旧城区道路改造单方面考虑机动车出行,侵占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空间;②新城区道路追求多车道宽马路,造成城市空间割裂;③缺少对沿线用地功能和交通出行的考虑。为克服上述问题,杭州市在旧区道路改造和新区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道路断面设计基本原则

1.1 与道路功能等级相匹配

城市道路断面设计综合考虑道路功能等级、各交通流出行需求等因素,不同道路作针对性的断面设计。

1.2 完善交通分流机制

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流的特性,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设置公交专用线体现“公交先行”的理念,保证道路交通通达有序、安全舒适。

1.3 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

兼顾交通发展趋势,满足近期出行需求,并为远期预留拓展空间。

1.4 考虑部分道路路边停车

生活性、商业性道路断面设计考虑路边停车需求,弥补城市配套停车位不足。

2、道路断面要素布置

2.1 机动车道的布置

(1)服务对象:据观测,杭州城区机动车以私家小汽车和公交车为主;货运交通限制在夜间。

(2)车道宽度和数量

根据规范,车行道宽度与车型及行驶状态以及行车速度有关,相关技术规定见下表:

机动车车道宽度表

自05年开始,杭州针对老城区拥堵的问题实施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车行道宽度由3.75m降至3.5m甚至3m来增加车道数量,得到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借鉴杭州整治经验,随之出台的《浙江省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对全省城市机动车道宽度做如下规定:快速路3.50m-3.75m,主干道3.25m-3.50m,次干道3.00m-3.25m,支路2.75m-3.25m。

2.2 非机动车道的布置

(1)布置方式:“机非共板”布置或是设置分隔带布置成独立行驶空间。在扩宽困难、慢行交通较少的路段可采用“人非共板”形式,节省道路用地。

(2)非机动车宽度:单条非机动车道宽1.5m,每增加一条车道宽度增加1m,总体宽度视非机动车流量而定:一块板道路设置于机动车道两侧时,单侧宽度建议不少于3.5m;三块板道路单独设置时,宽度建议不少于5m;当考虑借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右转车道或沿街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时,宽度建议不少于7m,满足机动车道远期拓宽的要求。

2.3 人行道的布置

(1)人行道有效宽度:首先应确立人行道有效宽度的概念,指扣除被城市构筑物、绿化和非机车停放占据后的实际宽度。据调查显示,有效宽度在1.8m以下的人行道不便于行人出行,有效宽度小于1m的人行道较少有人通行。

(2)人行道宽度:每条步行道的宽度为0.75m,人行道的宽度应与沿街用地性质和人行交通量相适应,总宽度适宜控制在3~5m(即保证除去自行车停放后有效宽度不小于1m)。

2.4 分隔带的布置

(1)分隔带的类型:按分隔带样式可分为绿化分隔带和以栏杆形式的物理分隔带。按设置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分隔带和机非分隔带。

(2)分隔带(此处特指绿化分隔带)的宽度

①中央分隔带:根据规范,双向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考虑行人过街安全、道路景观和对向机动车行驶安全,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宜少于自行车车身2m。若利用中央绿化分隔带设置左转弯车道时,宽度可设置为5m或8m,即一条或两条3m车道加2m安全岛。

②机非分隔带:没有严格的宽度要求,考虑市政电力管线和道路绿化景观要求,一般认为机非隔带不适宜少于1m。

3、道路断面样式的选择

3.1 基于道路功能的断面样式

城市道路依据功能特点可以划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

3.1.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承担着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区各功能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呈现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因此,道路断面的设计应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出行的要求,保证足量的机动车道数和必要的分隔设施,道路断面形式适宜三块板和四块板,达到人车分流、双向分流保障交通安全。若道路两侧的用地车行出入口较多,可以考虑设置主副路断面解决常速交通与快速交通的转换。

杭州市文一西路东西向交通道路,城区段为三块板,延伸段为四块板,较好的满足了交通分流与快速出行的要求。

3.1.2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是指以依附有众多生活服务设施,满足生活交通出行的道路。交通特点: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机动车交通相对较少,道路两侧穿行交通量较大。此类道路断面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实现机非分流,构建完善的步行系统,保障人行安全;控制道路红线宽度,营造尺度适宜的城市生活空间;设置路边停车泊位,解决临时购物停车需求。

根据交通强度,此类道路又可分为生活性主干道、生活性次干道和生活性支路。其中,生活性主干道宜布置为三块板或两块板;生活性次干道、支路适宜布置为一块板。

3.1.3商业性道路

商业性道路两侧用地以商业功能为主,其交通特点与生活性道路相近,更注重道路两侧的互动联系,一般不宜采用不利于过街的横断面形式,可采用一块板或两块板的断面形式。商业性道路应保证足够宽的人行道,在用地开发时增加建筑退让来增加步行空间,同时注重城市绿化景观的塑造和城市游憩设施的配置。若道路交通性较强,应增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

杭州延安路商业发达,设置了与机动车等宽的人行道;同时又是城区南北向的交通道路,在重要路口设置了过街天桥,保证了人行过街安全。

3.1.4景观性道路

景观性道路为特殊功能的城市道路,突出道路绿化景观,绿化率一般不小于40%,道路的景观性主要通过设置较宽的中央绿化带和机非分隔带来体现,因此此类道路通常为多路幅的三块板和四块板断面。

杭州天目山路为东西向重要的交通道路和城市形象展示道路,设置有较宽的绿化分隔带,沿运河等水系建设有大面积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十分突出。

3.2 基于旧区改造的断面样式

城市旧区道路较窄、沿街建筑退让空间不足,道路拓宽改造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针对这个矛盾,杭州市在治理旧城区的道路拥堵过程中,与沿街建筑一起改造,将底层建筑门面往内收缩改造成骑楼,作为人行空间,解决了道路拓宽空间不足的问题又极大的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对旧区道路拥堵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4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范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城乡区域整合,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连接乡镇,工业对接农业的重要纽带,是城市规划的规范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世界各个国家对其定义各不相同。作者认为国内的城市规划是综合运用各学科,以促进城市发展为中心,通过区域化的合理建设和合理配置方式,打造适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所的手段。综合来说,城市规划最终是服务于使用者,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间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从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1、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规范的模式: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来自多种形态赋予,有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必须要做到规范设计,规范规划。从一个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城市规划在本质上就是对城市功能区域进行规范划分,根据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城市发展的需要、人口居住的密集度,规范的划分出对应的功能区间,譬如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等,进一步推动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发展。

2、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的布局:

如上述,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规范的划分城市功能区域,所划分出来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功能区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布局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各项活动的基础手段之一,譬如休闲广场、购物商场、饮食饭店作为生活、娱乐活动场所,三者必须考虑合理的布局构成商业休闲中心区域,从而产生区域经济效益,扩大区域经济辐射,且对城市规划反作用,使得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符合自然生活规律的进化。

3、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来自统一筹划,既要为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留足空间,又要为今后城市发展谋划预留空间。作者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天时”代表城市规划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要考虑城市与乡镇,乡镇与社区,社区与村组之间的联系,以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谋求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乡镇、社区走特色创新之路,创造改革试点机遇,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地利”代表城市规划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要考虑“因地制宜”,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村镇发展,通过上述的规范模式、合理布局,围绕先天的地理位置、地域条件,坚持向城市中心外环发展,坚持向城郊结合部发展,减少城区与郊区建设差距,改变城市仅一个中心圈的格局;“人和”代表城市规划的“添加剂”,要充分考虑人口聚集区所处的位置,聚集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人”这一主观要素,有针对性的统一建设,统一筹划,统一调配,促进城市规划的成果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居”。因此,“天时、地利、人和”营造了城市规划上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城市、乡镇发展中的差距进一步缩短。

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建设包含城区道路建设、城郊道路建设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投入力度,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居住环境拥挤现状,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道路建设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处于建设路程最长,道路建设量最大的国家,所以城市道路建设必须要有超前意识。

1、城区道路建设

城区道路是城市商业区、公共场所、写字楼等城市功能场所的联系纽带,决定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便捷性和效率性,城区道路建设必须要超前规划,超前设计。以南京为例,至2002年底,南京市城市道路总长度为5368.53公里,全市人均道路面积11.31平方米,主城以绕城公路、内环路以及八条放射状连接线的“两环八射”快速路系统初具雏形,“经五纬八”的主干道网络已经形成[[1] 解读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N].扬子晚报,2004年2月25日 ][1]。但是南京城区道路建设仍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区域交通道路瓶颈尚未消除,缺乏建设的超前意识。

2、城郊道路建设

城郊道路是城区通往乡镇,乡镇联系城区的重要通道,城郊道路建设必须要跟上城市发展需要,必须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以及规划布局。以南京新城区江宁区为例,作为南京中心城区南向发展走廊的主要城郊道路,南京老城区进入江宁区的最主要交通枢纽,江宁区仅有两条城郊道路将军路、宁溧路。伴随着南京市城市圈范围的扩大,城郊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建设比例失调,阻碍了南京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在南京南站建设后配套建设高架路等支干道,仍不能达到城区快速通行的要求和缓解日益增大的通行压力。

3、农村道路建设

农村道路建设是满足乡镇第一、第二产业服务城市发展的重要道路保障,为乡镇居民“衣食住行”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为乡镇居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输出的“生命线”,为乡镇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机遇。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代表农村,农村代表农民。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推算,大陆范围农业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绝大部分农民还处于生产资料匮乏、生产力中下的环境当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道路建设落后于生产活动的需要,从某方面也助长了城乡差距的增大。有句俗语:“要致富,先修路”,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管理,必将为引进现代化生产工具增加农副产品产值,提高农民收入和缩短城乡差距带来便捷。

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两者的影响和利用

据世界银行研究,通常发展中国家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以上,城市交通普遍落后于城市化进程,解决交通问题将是我们长期面对的艰巨任务。作者认为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的衔接,加大道路建设投入,让城市规划服务于道路网络建设,让道路网络建设来规范城市规划,两者相结合来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加快。

城市规划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如果不考虑城市规划的影响,遇阻修路,遇山开路,势必造成城市格局条块分割,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阻碍城市转变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需要。所以,规范、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运用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加强对城市道路建设管理,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道路建设制约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性。如果为了城市发展,为了区域经济平衡,盲目的跟风学习欧美发达国家,规划营造出花园城市,风景城市,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城市没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所以,利用自然风景、天然环境通过城市道路建设的延伸,展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的同时转移城市中心圈,加快城市发展。

结语

自古有人活动的地方形成村落,逐步发展成乡镇,再而发展城市,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始终围绕“人”这一根本;又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写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城市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都是“以人为本”,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为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道路绿化;园林;设计原则

1 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的意义

①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形象。城市建设包含因素复杂,其中现代交通工具已然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之一,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关系人们乘车的外部景观环境,它同城市的建筑物和风景融为一体,共同承担着建设城市公共环境的责任。②城市整体规划影响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的风格。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要符合一个城市的特有内涵和风格,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规划,风格一致,融为一体。同时,要考虑城市规划的用地范围,根据相应的地形和地貌,土质和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确定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和形式。

2 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原则

2.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的前提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时,要做好城市道路的定位,充分考虑到纵断面的形式,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气温气候,土壤植被,风俗历史等多方面综合了解城市建设的条件,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直接客观的反映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恰如其分的展示城市形象。与此同时,要对土地的使用性质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地内的地下设施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提供有力的前提。

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的原则

2.2.1 生态性。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中,在植物选择上要考虑以乔木为主体,灌木和地被植物有益补充,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在搭配空间上力求创造植物的整体美,确保横纵分明,植物群明显,在有限的道路空间内创造完美的艺术品,保证植物多样,尽可能的塑造道路景观的优美和层次。在植物选择时可以充分考虑到植物改善土壤的作用,遵循适土适树的原则,能够对环境适应强,抗虫病害能力强,管理粗放并可以抗污染的树种,比如,杨树,柳树,榆树,丁香,连翘以及云杉等,在提升绿化的基础上,改善环境,防风固沙,减少扬沙天气,配合以乔灌木,形成道路景观特色化,一年四季不凋零,实现季节与色彩的完美组合。

2.2.2 可识别性。城市道路绿化要将安全因素纳入其中,它不仅增加城市美观,还承担视线引导以及指示性作用,要力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所选择的植被防止出现眩晕,尤其要在交叉路口处,充分考虑驾驶员安全,符合安全视距要求的范畴之内,栽种低矮灌木或者地被,植物高度控制在0.8m范围内,实现安全和可别性的双重需要。

2.2.3 文脉延续性。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要与城市的风格保持一致,充分体现城市的风情、文脉以及特色。割裂了文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就会打破规划一体性,失去规划的目的,成为城市的败笔。植物景观设计要与城市的文脉相结合,与历史相结合,将景观资源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有意识的对其进行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景观设计将城市的自然、人文融为一体,将城市历史和风土人情融为植物景观中,地域性文化明显,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和特色。比如,荷兰的郁金香,日本的樱花,洛阳的牡丹等等,无不显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它已经作为城市的符号和标志,记载着城市发展的轨迹和对文化的传承。

2.2.4 协调性。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要同城市交通相联结,符合行车视线的具体要求,确保交通安全性。在道路交叉的路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以及弯道转弯处,树木的栽种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过,要将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的栽种,借助植物栽种的标准预警道路线形的变化,进而引导司机行车的视线。要充分利用道路绿地的蛤蜊、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2.2.5 服务性。城市道路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要体现城市道路的价值就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促进城市绿化更好的为城市居民服务,对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及文明起到助推作用。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城市人群的实际需要,根据群体人的行为方式和需求合理的布置植物群落的大小,即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规划目标,又能在功能上服务于民,还能够满足景观上整体需求。

3 总结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缩影,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再创造,它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形象,是城市意境的体现,因此,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要符合时代性,生态性,具有地域性和创造性,服务于人,以人为本,才能在营造生态廊道的同时打造城市的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自21 世纪开始,国际汽车市场全面开放,汽车价格也一降再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私人购车,近几年我国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造成城市交通严重拥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正因为太过重视经济的进步,而忽略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而导致车辆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的不断滞后,这样供给和需求之间就必然产生矛盾,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的问题,它也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1.2 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在我国城市中,大型城市道路主要分四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中小城市往往没有设置快速路。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直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道路交通设计也是如此,我们要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有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工作健康持续的进行,不能盲目。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将规划和管理统筹结合,但是这点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而且一部分工作人员对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还各有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一直以来的对各类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不一,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使得道路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一些失误。不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也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

1.3 道路规划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建设主次关系不合理

长久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规划建设中只重视主干道及立交桥的建设而忽视支路或次干路的建设。这种规划建设,在车流量增大之后,得到的必然是交通拥堵,在我国城市道路支路网的密度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正是由于这种主路网与支路网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城市交通不得不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这就容易造成车辆过多而形成交通堵塞。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从最近几年的交通规划工作来看,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非常常见的,也是规划中较为普遍的,但是往往正因为这样而忽视了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不通畅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原因就在于没有专用车道,各类车辆会相互干扰。还有原因就是环境、经济等带来的影响,所以单单只依靠拓宽现有的道路,又或者加大路网密度都是对于解决交通拥堵方面不太现实的做法。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1.5 道路建设对人居环境的破坏

由于道路规划建设的规程中需要拆掉现状道路两边的房屋,而往往这些需要拆迁的房屋是城市的风貌或者文物古迹;另外需要拆迁的有些居民区是体现城市建筑特色或者城市环境风格的重要保护区;同时道路建设往往是通过减小道路绿岛、人行岛或者非机动车道来增加机动车道宽度,便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在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上下班、节假日更是堵上加堵,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就要从交通现状出发,做好深入的调查,这是根本。在调查中,要对到手的资料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查阅,例如:位于重要交通地带的小区划分、经济区域划分、土地利用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往年的交通道路的车流量、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等。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下几个特点,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由此可见,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在一些有价值的方面我们在规划中要给予重视。

2.2 积极做好交通需求预测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积极的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它是决定交通规划工作的“开路先锋”,也是基础性工作,交通需求预测的进行第一要务就是对城市交通出行量做一个事先预测,当然这个预测不是随意编造的,要考察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每个路段在一定时间内的行车状况等等。其次就是要对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

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2.3 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我国的交通规划及管理的水平其实还相对落后,交通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都还有待提高。一是交通组织不合理,客流分布不均,影响交叉口路段的通行效率,导致路网交通拥堵;二是缺乏交通需求管理,大部分城市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发展滞后的交通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的发展,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形成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高效、安全、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4 增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范道路功能

道桥设施是交通的前提,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基础保障。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的背景下,我国将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密度,特别是支路和次干路的路网密度。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道路规范标准的理解,确保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2.5 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且高效途径。ITS 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6 引导居民低碳出行

低碳出行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运用交通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居民在出行中选择低碳交通方式,倡导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鼓励和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自北京迎办奥运会以来,北京的低碳出行政策就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包括使用无污染公交系统,鼓励小距离步行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应。北京在低碳绿色交通建设上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有条件的城市。

三、结束语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使得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所想象的“畅通工程”也在加快着运行,要保证这些工作都有序进行,就要各地市积极响应,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在众多的实例研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整个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城市的发展所服务。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 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J]. 交通工程通讯,2000(2).

[2]盖春英,裴玉龙. 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 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 系统规划 交通规化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交通问题日趋复杂。引起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失衡。

一方面,城市化发展快速,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需求总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城市规化与城市交通规划没有很好衔接,在总体规划阶段没有深入分析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交通系统变化趋势,而仅仅只是把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配套部分来考虑,在规划阶段就给城市交通发展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隐患,以致城市交通在许多城市存在着先天不足现象。

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化的意义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阶段都会对城市交通带来影响,只有将规划、建设、管理等有机衔接起来,形成良性的互馈机制,才能较好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其中,规划得好不好将会对城市交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从近期交通整治和改善的角度,审视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理论,以寻求从规划阶段缓解和改善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道路系统和交通存在的问题

1.公交线路过分集中于某条道路 

对于城市存在的塞车现象,几乎在众多理由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就是在某些道路上公交

车的停靠影响。我们知道,一般道路流量接近饱和之后,即使一辆车的阻隔已可以造成一条车道的塞车,因为流量饱和后的转移,必然会导致整条道路的交通拥挤与行车缓慢。道路上即使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一般按规范设计,最多也只能同时驳靠三、四辆标准公交车,而现有公交线路如此过份密集的布,根据现有的发车频率,这样在一个公交车站,一般几乎同时有10辆或更多地公交车同时到达,为了争取先入为主,车辆互相顶牛,常常造成现有划定的公交车道长时间塞车,同时也使得邻近车道的车流备受影响,由以上可以看出,公交线路过密已确实成为交通阻塞的一个主因之一。反过来看,是否这么多公交车同时靠站,会造成各车客流下降呢?但据观察,正常站点的客车上座率几乎没有低于90%的(个别车除外)。这充分反映了市民的出行需要。    

① 道路网络不均衡

东西向的公交线路均全部布置在两条主干道上。如果能在上述三条主干道之间规划建设两条东西向的次干道或支路,则公交线路的布置就不必全部集中在一条道路上,同时,可以使各条公交线路的服务半径更加清晰,更加方便附近的居民出行。

② 管理部门不统一,造成问题延误解决

目前,以交通规划的角度,道路的网络建设,公交的布线、公交站的建设都应该在规划的统一管理之下,然而,实际的情形是道路网络设计由规划部门负责,公交的布线、场站建设及运营由交委负责,而道路的建设则由建设市政部门负责,上述问题早已在几年前已暴露出来,然而,调整公交线路、公交车站,加密道路网络的问题却由于相关工作的难以协调,时至今日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2.道路交叉口过分拥挤 

如今,道路拥挤已是大城市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有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的专家学者指出:阻塞的主要原因除道路容量不能满足机动车的需求外,主要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够。

① 由于之前的道路交叉口未进行规划的拓宽控制,致使路口用地紧张,拆迁困难而无法采用拓宽方式渠化组织交通。

② 信号灯配时未能全面实现,现有的路口红绿灯配时多根据交警实地经验配置,各相邻路口无法协调,造成相邻路口一个畅顺,一个堵塞严重的反差局面。

3.噪音扰人 

在大城市居住的人,尤其是干道、铁路两旁的住户,对城市交通噪音感受颇深。无怪乎近年来,集中开发的居住小区(远离干道)的房地产销售势头良好,而靠近快速干线两侧和铁路的房地产使用了各种促销手段,便利的交通条件并未使其不甚理想的销售有所起色。 

4.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施工的交通组织已是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一,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和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频繁的道路施工对本已拥挤的城市交通的困扰,已是城市交通的主课题之一。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化

1.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应以城市用地规划为基础,组织主次分明又完整的道路网系统,使城市各要素之间以城市道路为骨架,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并具有生机的整体。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出行、职工上下班的人流,以及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货流需求,确保城市道路上每天的人流及货运的安全、便捷和畅通。路网规划中对新开辟的道路既要考虑线型走向又要考虑道路沿线的景观,并应尽量避开已建的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筑,切实保护文化古迹和宗教建筑。要充分考虑旧城现状道路的利用和合理改造,既要有科学发展观的远见,又不可盲目地大拆大建。应使规划新建区、扩建区地道路网与旧城区地道路有很好的衔接。要设法消除旧城

区部分道路交通的瓶颈。在改建旧区路网的过程中应反映城市历史、城市文化传统。并兼顾民族风貌的展现,对有保存价值的建筑和街道应切实予以保护。

2.城市道路性质和功能分级

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在全面分析城市交通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先对每一条道路的性质进行界定,再确定道路的功能和等级。

2.1 城市道路按道路性质分:

① 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是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各类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解决通向对外交通口岸和交通枢纽之间联系的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辆往返频繁,行车速度高,以机动车交通为主,车道宽、人流少、沿线大型公共建筑不多,道路线型要求确保行车速度。

② 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内各区之间居民生活活动服务的道路。其特点是:以客运和人行交通为主,一般行车速度较低,道路断面上侧重人行道的宽度及公交停车站的场位,道路两侧布置有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类设施、公共建筑和停车场。

2.2 按道路通行等级分

① 快速路

一般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城市用地窄长(长度超过30kln);的带状城市,可设置快速路。快速路应与其他干路形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便捷地联系。快速路的断面原则上不设非机动车道,即不允许非机动车通行。对外交通量大的路段,为确保行车安全,可在双向车道之间,设置中央隔离带.应尽量控制和减少快速路与其他道路交汇的数量。另外,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大型公共建筑,如必须设置时,其出人口应设在次干路上,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段,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② 主干路

主干路一般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干路,其道路断面应分别设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让它们分道行驶,其分隔带在两个交叉口路段之间宜连续,以防止人行经非机动车道横跨机动车道。主干路两侧不宜或尽可能减少设置公共建筑的出人口。必需设置时,要经过交通管理部门的审批。

③ 次干路

次干路相当于城市地区级或居住区级的道路,其道路两侧可以设置公共建筑,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以及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

④ 支路

支路可以与平行快速路的次、主干路相接,但不可以与快速路直接相接,对于不得已必须与快速路相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或下沉式立体交叉穿过快速路。支路允许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内部的道路相接。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的正常通行的要求。

结束语

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是正确进行路网规划最重要的一步,而在建立了良好的体系后,还应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对于城市道路系统体系,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方法进行管理,一个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对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和运行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规划;管线布设;设计布置;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城市设施的基础建设进行提高,城市道路管线的施工设计也逐渐复杂化。为了能够使道路空间被合理利用,防止城市道路管线在空间建设上发生冲突,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进行整体布置设计,对管线的具置进行确定,结合有关施工人员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城市道路的管线布设规划工程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是城市道路建设平稳、快速的发展。

1 城市道路工程规划中市政管线整体设计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大踏步发展,为城市的崛起带来巨大空间,城市中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使各种管线需求量加大,其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对城市道路管线的整体设计规划产生困难。在城市道路管线布设的规划过程中,经常出现二次挖掘现象,为城市道路交通以及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麻烦,怎样对城市道路的管线进行有效规划布设,成为有关政府和广大民众重点关注的话题。在城市道路管线布置规划设计中,有关政府部门对其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布设规划时要遵守的原则。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布置设计时要有原则性,确保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可以平稳快速的进行。①对城市道路的路上管线进行布置设计,然后在对道路下的管线进行布置设计;⑦在对道路管线进行布置设计时要由深处向上逐步建设;③在管线设计中,压力管线要避让自流管线;④小口径管线要避让大口径管线;⑤可以弯曲的管线要避让不可以弯曲的管线;⑥临时搭建的管线要避让永久安置的管线;⑦还没有竣工的管线要避让已经完工的管线。

(2)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布设中的重点内容。城市管线的中了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包含:燃气管线、供热管线、污水管线、电力管道、有线通信管道、给水管线以及其它多种特殊管线。政府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的重点规划布设内容主要涵盖:①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管线的位置进行确定,对道路管线工程在城市道路下的具体空间分布以及管线与管线之间的水平最小距离以及垂直时的最小距离进行确定;②对城市道路中管线规划工程的具体深度进行确定,确保管道施工现场的安全;③对城市道路管线建设时架空铺设的管线以及管线平面问的位置、管线周围的道路、建筑物、相邻管线问的水平最小距离以及垂直时的最小距离进行确定;④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的布设以及它与路面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进行建设时要确保城市环境在受到其影响的基础上开展;⑤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进行建设时要确保城市道路和环境绿化的协调性。

(3)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布设规划的终极目标。政府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指的是对城市规划中道路下的有限空间中的各种类型管线进行整体设计安排,防止各类管线工程(给水工程、城市整体环境、电力工程、电信工程、人防工程、防洪工程、排水工程、城市交通、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等)在垂直与平行的空间位置上产生干扰以及冲突,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布设规划是现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经过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合理安排、规划,确保各种管线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合理,以便对下个阶段的管线工程施工设计进行指导,使城市道路管线在规划、布设中更加合理、科学,为城市道路管线工程的规划、布设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 城市道路工程规划设计中政府有关部门对管线整体布设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布设是一项政府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整体工程,在整体划分和分区划分的前提下,对各个区域中的联系规划进详细密切的控制,对城市整体环境、电力工程、给水工程、电信工程、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燃气工程、排水工程、城市交通、供热工程等项目间的管道工程进行相互协调,更深层的研究与细致的对城市道路管线由政府部门进行整体规划,只有将城市道路管线的整体规划和管线工程的施工现状相互协调。才能在规划布设时编制出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

有关政府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与布设时需要对以下几点问题进行注意:

(1)首先要注意加强与有关管线规划设计人员间的交流,确保城市道理管线工程的交底工作顺利开展。对上一阶段管线的规划内容进行剖析是政府对管线整体规划安排的基础。对管线问的衔接工作进行加强,政府部门在对城市道路的管线进行编制规划时,注意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划并整理,对产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应加强与管线管理单位的沟通和交流。

(2)在城市道路管线的实际安装过程中,根据规划严格进行,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在对管线进行安装时,注意对每项安装工作是怎样实际操作的,制定出细致的工作内容安排表,在对管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失误,否则可能会影响整个管线工程的正常工作。

篇9

关键词:道路规划;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道路是城市的动脉,道路规划的合理与否更是关系着一个城市未来交通的便捷以及经济分腾飞,合理的规划能清晰的将城市划分,反过来为道路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以及环境,因此,二者之间是双赢互惠的关系。本文针对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道路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1)道路规划一方面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通水也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规划,可以全面的利用并有机的融合城市的各项资源,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并有效的整合城市周边的资源,更广阔的拓展城市的影响空间,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决定行的作用。

(2)便利的城市交通环境,尤其在现在的环境下,对于一个城市的准投资者来讲,是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交通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甚至克服一些生产中因所处环境而造成的资源瓶颈,实现经济的扩张,并且,便捷的交通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娱乐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宽城市发展的思路,也从另一层面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3)除了直接的经济影响以为,道路规划还能够影响城市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例如厦门环岛路宽60米,双向6车道,依山傍海而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设中考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旅游景观等多种因素,使长达43公里的道路建设成为厦门美丽的滨海风景带。环岛路之美和环岛路之长也使它成为世界上少有而最漂亮的马拉松跑道。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众多历史悠久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被国际田径联合会评为国际金牌赛事。可以看出,道路的规划促进了城市设施附属功能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城市现代文明和社会经济价值。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1)城市发展目标的研究与确定;

2)安排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

3)确立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

4)城市各建设的部署和安排。

这些内容决定了城市规划具有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和长期性。根据城市规划的上述特性.城市规划应当立足长呢故事的实际,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着眼,对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发展实行统筹兼顾的,综合部署,以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整体综合效益。

三、城市规划工作的上述特性

要求它在制定规划与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以2O年为期,同时要求对三、五十年以后城市发展有远景设想。有无远见。是衡量规划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2)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既要有科学预见.又要充分考虑显示的可能性,是规划尽量切合实际。

3)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准则。各局部区域是城市的有机构成部分。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大系统中,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信、防洪、防洪、消防等系统.必须全市“一盘棋”。

4)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城市是经济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是长呢故事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比如:要求排放污染大气物质的企业和单位必须建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位.一切恶臭、严重噪声的单位不得健在城市居民稠密区。

5)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城市发展中合理用地是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这一国策。

6)处理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灾害。特别注意供水、供电、通信等防灾减灾“生命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应将防灾与减灾作为重要任务,力求城市安全。

7)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我国是历史文化大国.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古建筑、传统街区等应当认真加以保护。

8)处理好城市功能与城币形象的关系:在充分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注意形象建设,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相结合。

四、当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规划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具体来讲:

1.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北方一些旧城市的交通规划问题,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其一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新旧交替的发展时期,城市原因交通系统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难在新的规划中予以一次性取缔,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过程。其二是由于城市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及合理性。如对于影响到交通发展的政策未给予充分的考虑,对整个城市及城市间的交通规划缺乏整体协调性。

2.随着城市交通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容量不足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同时大部分城市的交通运输仍没有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及时的整顿,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难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得不到明显的缓解,交通压力巨大。交通堵塞问题必将直接影响到运输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于城市形象建设和宣传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3.城市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支持。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首先,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发展失衡的问题,使得我国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对于城市交通发展重视明显不到位,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城市交通的不发达,城市交通的落后及不完善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难度。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一个大的难题。其次,我国部分地区政府直接忽视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的更高要求,政府财政收入用于诸如形象性工程的建设方面,城市交通发展难以得到持续发展。

五、道路规划与城市发展的思考

1.加大城市规划投入力度。

针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落后的情况,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大城市交通、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和专项的自己费用,加强资金的管理以及使用,从而积极推展城市规划的发展。应重点针对扩大城市道路容量、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系统,为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的商品流通、扩大市场等提供便利的基础服务,以便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另外,鉴于城市规划及交通建设的特殊性,可以再保证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私人机构资金的参与,从而共同推进城市规划的发展。

2.要进行规划层面的思考。

加强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在考虑城市长期生态质量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将先进的通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同先进的交通管理理论结合在一起,规划并建立一套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样既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又能协调处理城市生态发展的问题,还人们以健康、生态的城市交通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一些和谐的元素。

3.合理的建设方式。

道路交通地面建设的原则为,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道路的面积。并非道路越宽对于行驶的性能越好。据研究资料表明:2.7-3.2m是车行道最合适的宽度,道路过宽反而会影响交通的流畅。合理的道路宽度与充足的绿地空间,降低道路对于城市温度的影响,并且建设完善的道路和地下排水问题,才能实现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又可能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城市道路建设的生态化规划,以实现城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是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的主要项目,在城市规划与管理设计中,管理辖区与具体的区域划分都要按照道路为标准进行划分,进行交通区域的运输网络项目规划和具体细节的设计,将一系列的城市道路组成部分进行联系,并相互协调,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可以帮助城市美化环境,提高城市艺术设计风格,提高城市美化效果,让一个城市展现出其魅力与特点。城市中的道路规划与道路系统设计需要针对城市具有使用和功能组织情况进行细节划分,制定城市发展特殊的规划布局,城市道路系统中,满足城市交通的设计需要,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面貌,对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形象设计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道路规划与设计,提高对城市道路的设计需求也很有必要。加强城市道路规划的秩序,改善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布局,按照一些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标准化建设。其要求为:①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②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③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的用地情况组成不同的道路系统;④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干道路线走向,减少工程量;⑤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⑥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地铁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二)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景观设计、人文景观设计、创意景观设计等内容。在景观设计与规划道路的过程中,生态景观的主要内容要满足地理、文化、区域等因素的标准,满足现实需求。在不同学科中研究城市景观设计,要满足城市园林景观的需求,要满足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的要求,在自然景观中,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设计内容,其中有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中,主要的景观设计价值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服务能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考虑将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相互结合,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城市公园规划形成配比,加强城市内公园规划、滨水绿地的相互规划,加强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三)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城市道路规划指的是城市交通、休憩道路详细设计、建造、使用、反馈的整体过程,然而城市景观设计包含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建设项目中,城市景观设计更多的指的是城市公园、绿化带、湖边、河边的一系列绿化景观设计。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城市绿化本身与城市建设本身结合在一起,为了帮助城市道路建设更好的完成绿化覆盖,保证城市道路的使用美观效果,城市景观设计必须要保证持续改进道路规划的细节,改进绿化与休憩带的细节处理,设计更为人性化的城市道路空间,保证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性设计和发展。在道路上拥有不同的种植林木、丛林设计要有层次感、例如在混凝土浇筑的树木景观,灌木丛设计,人行道树木等等,丰富了城市的面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策略

(一)重视道路规划的前期分析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中,需要重视道路规划的前期分析,在注重分析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在设计阶段要了解好施工和城市规划的方向,掌握具体的成本投入以及损失数量,从而对即将施工的道路建设成本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在具体的前期规划内容中要注意几个工作内容:第一,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整体状况以及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其中的定位,这样在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全局出发,掌握相关资料与信息,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第二,对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城市进行详细的了解,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人文环境以及建设条件等。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就是这一城市形象的展示,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各项因素,并将相关信息融入到设计之中,从而展现出城市特色。

(二)坚持最优化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第二个重要创新,是要掌握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包括对最优化设计和科学设计的重视。要考虑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城市道路规划的新趋势,在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重点工作中,认识到低碳节能的重要性,要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本地的地理风貌和环境因素,考虑到具体城市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考虑到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群落的设计,要符合本地区的要求,还要考虑到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的规划,营造出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在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中根据绿化情况实事求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的设计,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等因素,不然所有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都一样,那么就无法展现出这个城市的独特风貌与文化特色,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坚持最优化设计除了让城市环境达到最美的效果外,还要让城市具有活力,展示出城市的特色和地理风情,改善城市本身的风貌除了在道路傍边的园林设计上进行创新外,还要在人文、历史角度进行本土化改进。

(三)加强关键设计点的监督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准确掌握设计要点,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充分考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周围环境,城市道路的设计是离不开城市环境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设计是否与周围的建筑与环境相协调,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比例关系。要配合之间完整的协调关系,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的合理组成,从形式上规划道路的布局,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道路的创新规划要保证车辆和人之间的分流,要完善通行效果。在视觉效果上要让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融合为一体,让城市道路规划成为一条动态序列的景观廊道。第二,确定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结合生态建设风格,让道路规划与绿色景观设计形式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根据不同城市规划的地域特点,确定绿化形式。

三、结语

篇11

关键词:城市道路网;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和利用程度的提高,我们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使城市发展达到最优化。如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城市道路网规划,成为我们不断完善、探讨的一个问题。

1、我国常见城市道路网种类分析

1.1自由式道路网

自由式道路主要特征是依托所在城市的地形,各条道路弯扭曲折而无法形成特定的某种几何图形。自由式的道路网在山区城市比较常见,山区城市的道路网结构一般都属于自由式道路网。许多沿海城市由于以上特殊地理因素,其城市道路系统的发展往往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规则的自由式道路网。青岛、重庆、珠海、九江等城市都属于自由式道路网城市。

1.2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放射的道路网结构就是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的非直线系数较小,有利于连接城市中心与外圈区域的密切联系;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有利于避免过境交通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阻碍因素。但该种类型的道路网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我国大多数大城市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的城市交通。成都市是我国典型的环形放射式路网的城市,该城市道路网的整体布局是“井”字与环状放射形道路相结而合形成。

1.3方格网式道路网

方格网道路一般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比较常见,方格道路网往往与城市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考虑到城市的历史因素,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应该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出发点将二者统筹兼顾。方格网道路不仅有利于城市建筑物合理布局,还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灵活组织。方格网主要存在于地势平坦、面积宽广的城市,西安市城市道路网以九宫格为主纵横交错,是我国典型的方格网道路的代表。

1.4综合式道路网

综合式道路网是以上三种类型道路网的衍生,是我国未来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大城市拥有较多工业、口岸、交通枢纽,单一的道路网结构无法满足大城市多功能的道路系统发展需求。综合式道路网的发展必须结合城市原有道路网的基本特征,进而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发挥各道路网的不同优势推动城市向前发展。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就是典型的综合式路网的城市。

2、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复杂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道路网规划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与地形紧密结合,对道路网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城市的路网形式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用地性质、发展方向。所以,在规划城市路网的时候需要灵活掌握影响道路路线的各个因素。如果道路网设计不合理,城市规划中其他的规划设计做得再好也都没有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变动城市路网结构,那其他的规划工作也就作废了。很多规划人员都认为道路网的确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它影响着接下来各个规划项目的进行。有不少规划者认为路网规划只是进行简单的平面设计,意思就是只要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按一定距离、一定比例简单地横纵排列起来就是路网了。这种观点在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影响因素的理想状态下是可行的。但是,在一些复杂地形地貌的城市,为了使城市健康发展,就必须把路网的规划与复杂地形结合起来。形成适合城市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这样才能带动城市的发展,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3、对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复杂地形结合的认识

3.1尊重地形地貌

减少城市道路工程造价,在城市路网竖向规划中尽量顺应地貌,注重道路工程与场地工程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在自然坡度较大的区域编制道路网规划,要适当采用规范允许的上限。

3.2利用地形高差

合理组织交通系统路网规划中注意道路竖向与排水系统的设计,避免由于道路竖向不合理增加排水泵站或形成洼地。充分考虑山洪的影响,通过排水涵洞、管沟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将地面雨水、山洪等直接排入江河流域。

4、某城区路网规划实例

该城区地处此县域中北部,位于山谷内,四周山峦环绕,地势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东北部为山地和丘陵地形,东高西低,西南部大部分地段地势较为平坦。

该城区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道路系统不完善,交通不便,道路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道路功能,完善了道路系统,打通了镇区内的街巷,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原来的规划道路系统不完善,路况较差,断头路和“丁”字路多,交通组织不畅;镇区道路硬化率较低,部分路段的路况较差,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影响正常通行;京建公路为过境公路,从镇区中部穿过,由于缺乏良好的交通管制,道路功能不明确,使得过境交通与镇区交通相互干扰。由于沿街公建退红不够,缺乏停车场地,车辆沿街停放,影响交通。

遵循该城区相关规划发展战略,结合工业区与生活区的个性化交通发展模式和自身特点,规划区交通发展战略与模式为:以促进城镇建设、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为基本指导原则。以构建高效、环保、有序、体现人文与科技精神的现代交通系统为基本发展目标,重视自行车在现代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积极倡导环保型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适度发展出租车,积极建设动静态交通设施,最终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导。以小汽车、自行车交通为辅助,以出租车为补充的现代化的城镇交通模式。

规划路网结构为方格网状布局。横向和纵向主干道系统与区内整体路网结构有机融合,服务于生活区内部及与北部工业片区之间的客货运交通联系。根据大巫岚相关规划,大巫岚新路网规划采用综合现状、地形地貌等传统分析手段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影像资料,通过对基地内植被分布、水系构成等生态敏感性,以及景观要素和人文环境等多因子分析和评价,对基地建构了客观的认识与数据支撑。综合考虑规划布局、道路骨架、城市形态和景观塑造等方面,优先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将规划区道路等级分为四级:对外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对外干道是规划区以连接外部交通为主,承担对外交通疏导及规划区内长距离出行,强调大运量、快速,服务对象以汽车为主,红线控制在40~50m,设计时速60~80km,主干路是规划区主要道路,联系规划区次干路,承担片区间和片区内的中长距离出行,服务于多种交通方式,设计时速40~60km。次干道平行于主干道布置,为片区内部服务性道路,是对外干道和主干道的交通集散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支路作为次干道的补充,平行于主、次干道布置成网状,设计时速为30km。考虑到该地区的复杂地形条件和当地的经济实力,规划在竖向工程设计方面进行了谨慎的复核。通过分区土石方工程总体平衡估算和重要道路必选方案设计等技术手段来确保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

5、结束语

总之,我们不能否认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地形特点对其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它关系到整个城市规划的好与坏,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性和舒适性。所以,在城市路网规划的时候需要认真仔细地考虑好地形特点,不断地进行完善来保证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吴海俊等.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2011(11).

篇12

【关键词】城市道路;合理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居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理想中的道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的需要,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城市道路也不仅仅只是发挥它的运输和交通方面的使用功能,它更应该体现出城市的特色。

1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在资金的方面

对比国外的城市道路建设,国外在资金的筹集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例如他们对非交通的设施使用者进行收费、对收取一些特殊的收益费、还有从一些金融机构或者是私人那里筹款等一系列的资金筹集措施。但是我国的道路建设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政府的财政,这就不能满足道路设中方方面面的资金需求,我们急需要从多个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工作。

1.2在政策的方面

在政策方面,我们缺少对城市交通的总容量和总需求进行相关的预测,也缺乏对城市道路的基础性的研究,这主要包括了交通政策的研究、城市道路的规划以及道路的发展战略等。

1.3在城市规划与道路规划相互协调的方面

就目前而言,对于我国的城市道路问题,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存在着一个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利用以及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平衡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与我们缺乏相关的城市道路的规划机构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们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对道路规划的基础性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整理和研究,这就很难保证道路的规划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难以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2 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

2.1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

城市的道路是在方便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城市景观的特色与人文特色的一个重要的通道,因此,城市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涉及到了环境的心理学和园林绿化设计和道路美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要想搞好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首先就要做好城市景观的绿化。

2.1.1城市道路中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

在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其艺术效果和主要的功能,比如灌木一般都栽种在绿化带中,而绿化带又位于车行道的边缘,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弱噪音,遮挡视线,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枝叶比较丰满的,再通过人工的修剪对树的形状进行控制,实现阻挡灰尘和路面辐射的效果。

2.1.2对植物进行配置

植物的配置应该能够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充分的利用植物本身的特色,再结合路面和路段的特点,从而形成特定的环境效果。

2.1.3对于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点

首先我们要考虑到绿化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设计,同时能够很好的和其他专业的领域进行融合,做到设计和专业领域的整体化和综合化。第二就是要对道路的景观进行整体的定位,确定道路的空间以及其风格样貌等特征,再充分的考虑到影响道路景观的因素。第三就是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要讲求丰富性和整体性,景观的设计要随着周围环境的转变而变化,突出其丰富性。

2.2城市道路平面的线形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与规划当中,由于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就需要在平面上设置好盘线。因此,道路的平面线形是由曲线和直线构成的。道路平面的线形设计就是要满足景观能够达到协调和安全舒适的目的。

2.2.1进行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地形要相互适应

在设计时能够设计出与地形适应的路线的线形不仅能够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很好诱导,同时还能满足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动态的视觉要求,从而更好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2.2.2在进行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要满足足够的视距的要求

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竖曲线与平曲线在视距上的不足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避免在小半径的平曲线上设置出比较大的纵坡,同时也要尽量的避免在上下坡的连接处设置出短曲线或者是竖曲线的小半径,从而使得离心力过于大和行车的时间过于短等一些因素从而造成视距的不足。

2.2.3线形的设计要与运行的速到相符

我们要以运行的速度作为设计的车速来进行线形的设计,就是要在现有的设计环节中加一个设计的检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通过对运行速度要领的掌握然后对设计进行初步的检验以及调整,从而实现行车的安全性。

3 总结:

对于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我们要力求做到全面和完善,我们要详尽的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使得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并且努力的把城市道路的建设和规划工作朝着城市化、环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所发展。

篇13

关键词:规划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54—02

道路是自行车、行人与车流行驶用地的统称,位于城市范围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是展现一个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有着: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交通量大、道路交叉点多、沿线两侧建筑密集、景观要求高等特点。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繁杂的工作。评价一条道路好坏,不仅看其在交通方面的作用,还应看其规划设计中对“人”的关心,从宏观控制到细部处理的精心程度。而所谓“人性化”含义即: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如何把车、人、周围环境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从而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快速、经济、便利、舒适的要求。

一、道路规划现状与规划宽度——前提条件

(一)道路规划历史与现状

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是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1995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此外还有公交专用道、商业步行街等。而在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规划文件中可以看到“商业性干道”、“综合性干道”、“交通性干道”的术语。可见城市道路规划从分类上发生了改变。“道路一旦建成即固定,并占据城市用地,沿街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有关市政设施也都跟着道路的布局而相应固定下来”,这说明规范可以修订,规划可以修正,而已规划并建设的道路的性质、红线宽大多是固定下来了。

有关道路规划的问题源于对城市道路称之为“路”还是“街”的思考,应如何协调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环境的问题。“自盛唐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种植地带,使古代城市道路的面貌起了重大变化。”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街”的来由。“我国习惯将主干道建设得很宽,中间车行道上的汽车交通量很大,在主干道的两旁设置大型商店和公共建筑,吸引大量人流,目前许多城市采用几道栅纵向分隔的办法,以阻止行人穿越道路,来提高车速并保证交通安全,但对商店顾客和公共交通乘客形成很大不便。为此,希望将吸引人流多的商店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次干路上,使主干路主要发挥通行车辆的交通功能”。新规范明确早期规划建设的“商业性主干道”的事实,和把“街”式的道路加纵栅改造成兼有交通性主干道的弊端,对城市经济和风貌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道路规划中应慎重考虑商业、公建中心区的道路定位,而对城区商业性主干道在采用“加纵栅”法改造道路时,应特别关心行人、自行车过街、公交换乘的需求,合理地设置人行过街地道或过街天桥。把行人、自行车交通组织在另一个连续的层面内。使市民的步行交通不再干扰快速的车辆交通。

(二)道路规划宽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和经济水平巨大变化,交通流量远远超出早期规划的预测。道路设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以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车道、分隔带宽度和道路绿化率不能满足要求。

早期规划的城市道路宽度往往较小,如Ⅰ级主干双向6车道有的规划宽仅40m,可知与规范要求悬殊很大,道路用地紧张,道路设计前提条件就受到限制。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人性化设计重要部分。道路横断设计中首先应确定行车安全的需要和行人安全的需要,应结合平、纵面线形来确定横断面形式,以确保人(车)安全。这是设计体现人性化设计的最重要步骤。在我国大城市有很多三、四块板形式的主、次干道,但一块板式道路横断面在一些城市的主干道上仍然沿用着,如:安阳市平原路中间只设双黄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实线分隔且无绿化带。像这种形式横断面要保证安全的条件有四条:(一)市民交通意识强,遵守交规;(二)平面线形好,视距通畅;(三)机、非车流饱和度低,交通服务水平高;(四)非机动车量少。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隔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从工程实践出发,当平面线形有会车视距不足的小半径弯道路段时,应设中央分隔,以确保行车安全。如前所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规划红线宽度不足以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的情况,许多大城市出现高架路式道路,而一些城市在市中心区街道上则采用设纵栅分隔,加大通行能力,同时用压缩绿化、人行和自行车道宽度的方法来增加机动车道。有些城市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并道,使行人缺乏安全感,不符合人性化设计,同时亦不符合自行车族的需要。

目前,许多城市小轿车作为私家交通工具迅速增长,自行车交通占总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自行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将客观大量地存在。可见道路横断面设计仍应保留传统式自行车道。对于城市快速路横断面,主路与辅路之间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也可在局部路段采用阶梯式横断面,这种变化的断面有利于半通视过街地道的布设。

三、行人过街安全

(一)行人过街通道的设置

行人过街通道有斑马线式和人行天桥或地道的形式,人行过街通道的位置应结合行人过街的需要,一般在道路两旁吸引大量人流的学校、商场、剧院等公用建筑的附近应布置,同时要考虑公交换乘的需要。行人过街通道间距应根据需要确定,如布置不当,必然给行人过街带来不便,甚至发生“翻栅栏过街”的不文明和不安全的现象和“打的士过街”的笑话。因此,合理地设置行人过街通道是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

(二)行人过街通道的细节设计

无信号灯班马线通道应在来车方向给人、车一个安全视距,视距区内绿化应配合种植低灌木或草坪,车道数大于等于双向6车道时应在中央画出黄线待行区,使行人过街不必一口气通过,尤其对老幼过街有一个安全感。

天桥与地道坡道设计直接关系到行人的舒适性,建议自行车过街时一般采用坡道与梯道结合。

四、道路设计与城市环境相关因素

(一)交通要顺畅

城市路网是城市平面的骨架,道路功能首先是交通,所有景观因素均要在道路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即交通顺畅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试想在人车处于拥堵状态之下,有谁还有心情欣赏景观,因此城市环境景观首先是交通要顺畅。

(二)道路绿化率

当一个城市的道路绿化率能达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即道路绿化将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道路上的构造物

构造物主要有立体交叉、高架道路、人行天桥等。立体交叉选型首先考虑交通需求,但同时应考虑立交规模对城市的影响,一般立交规模越大,对其周边环境影响越大,如果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心区建一座大型立交,这肯定会使市民感到突兀,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在大城市中心地带结合地形修建中小型互通型立交,即解决了交通问题又改善周边环境。高架道路设在城市中心区,应重视其对环境的影响,注意高架桥的宽度、跨度、高度对地面道路上人、车视觉的协调。如广州的内环高架,桥下净空7—9m,高架桥下可建人行天桥。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某些高架路由于净高低、占路宽比例大,对地面上的人、车造成压抑感。人行天桥对城市空间环境是有影响的,中心区街道上不宜布设很密集,而采用地道对环境影响较小。

(四)路面结构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路面结构形式分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两大类。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形式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许多城市道路在选择路面结构类型时侧重经济效益而选用刚性路面,如北京的三环、四环路都采用了刚性路面结构。

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大中城市建设的经验使决策和设计工作者选用路面结构时,更加注重路面结构对城市环境影响和行车的舒适性,多数采用柔性路面结构。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多数采用“白加黑”的方法,即加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随着工业产品的不断出新,各种改性剂和路用工程纤维对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性能的改善,使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都是提升城市道路品质,体现城市人性化设计的进步。

(五)城市道路应注重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大城市把中心城“街”式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划分出来,由绿化、景观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带、景观道路栏杆、桥梁栏杆、道路构造物景观、人行道铺装,人行道上小品设计等。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化设计,使现代城市道路更加美化,配上两侧现代建筑、高档的店面“街”更加富含人性化的韵味,对美化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0295)[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篇14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以人为本;设计

1、引言

道路是行人跟汽车等行驶用地的一个统称。通常处于城市规划建设范围内的道路被称为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也是体现一个城市风貌和民俗文化的的重要部分跟寄托。城市道路有以下诸多特点:功能作用多样,组成灵活多样,结构复杂百变;车流人流量等都较大,道路之间的交接点多;沿路两侧的建筑物密集,对沿路的景观要求高。

由以上特点中不难看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项内容复杂且繁锁的工作。评价一条城市道路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在交通方面的作用和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还应看它在规划设计中是否够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的含义即:在一个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把人,车和环境三者有机的结合,从而使道路交通水平达到安全、快捷、舒适的标准的同时,也为城市生活营造一个优良的氛围。

2、道路规划性质与规划宽度

2.1道路规划性质

道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在城市道路规划设汁规范中,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如下四类不同的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下道;支路。此外还有商业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道等。有关城市道路性质的问题,最开始其实是对城市道路应被称之为街还是路的思考,以及如何将交通需求于城市环境协调好等问题。自盛唐以后,在商业和手工业逐步兴起的形式下,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同时在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绿色的种植带,这一重大改变使古时的城市道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常将主干道建设的很宽,中间车行道上的行车量很大,将大型商店和公共建筑设置于主干道的两侧,不止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而且对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很多城市都在采用道栅纵向分隔这种办法,在阻止行人穿越道路的同时,也提高了车速,更重要的是能保证交通安全。其中应多加考虑的是,在城区商业性主干道按照加纵栅的办法对道路进行改造的同时,多关注行人过街公交换乘的需求。因此合理地设置人行过街地道(或天桥),把行人组织在另一个连续层面内,使市民的步行交通不再受快速行驶的车辆的干扰。还有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是,把吸引人流的商店,公共建筑等移至次干路上,使主干路能够发挥其通行车辆的交通功能。

2.2关于道路规划宽度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筑跨越性的进步,道路交通的流量远远的超出了早期规划的预测。道路设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以满足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规划规范的规定。主要表现在,车道宽度,分隔带宽度和道路绿化率都不能满足要求。现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于大城市主、次干道不同设计车速所对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宽度均有相应的严格规定。

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人性化设计的重要部分。在道路横断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确定行车安全的保障和行人通畅安全的保障,因此结合平、纵面实际的线形来确定横断面形式,才能更好的确保人(车)安全。

3.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实例

在我国多数城市中有非常多的三、四块板形式的主、次车道,但一块板式的道路横断面在某些城市的主干道上仍用着,如:杭州市虎跑路至引渠路段仍然采用一块板式道路横断面,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实线分隔,宽阔的绿化带集中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看上去给人以舒适开阔的视觉感受。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4.3.2条规定:主干路中间应设分隔带,困难时亦可采用分隔物进行隔离。从实践出发,当平面线形遇到造成车视距较小的小半径弯道路段时,应设中央分隔带,以确保行车的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小轿车作为便利的私家交通工具迅速增长,自行车占交通总量的比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但是出于健康的的生活理念,自行车这种既节能又环保的交通工具,将大量地存在。因此道路的横断面设计中,应保留传统的自行车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规划的红线宽度不能满足现代需求的情况,因此有一些城市在市中心区的街道上则会采用设纵栅分隔的办法尽量加大通行的能力,同时也会压缩绿化、人行和自行车道来加宽机动车道。甚至更有些城市已经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合并,使行人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不符合自行车族们的需要。

3.2 行人过街安全

1)人行过街通道的设置

行人过街的主要通道有:地面斑马线,人行天桥等。所以对通道的位置应充分考虑行人的需要,通常,会在易滞留大量人口的学校、商场、剧院等等的公用建筑的附近设置,也要考虑到公交地铁等快捷交通工具换乘的需要。行人过街通道的间距廊应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如布置不当,必然会给行人过街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发生翻栅栏过街的不文明和不安全的现象。因此,合理地设置行人过街通道是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行人过街通道的细节设计

车道数大于等于双向6车道时应在中央画出黄线待行区,使行人过街时不必急于一口气通过,尤其对老幼过街这样的设计会提供一种非常贴心的安全感。天桥与地道的坡道设计直接关系到行人行走的舒适性,若兼顾自行车过街时,一般会采用坡道与梯道结合的形式,设计两侧的坡道时,宽度取0.4m,即可让行动困难的行人很容易的抓握到扶手;若设置为中间设坡道形式,当自行车通过量大时,应在两侧设置坡道,据科学调查表明:斜度为25°的坡道较接近人行走习惯的步幅。

3.3 道路设计与城市环境相关因素

1)交通要顺畅

道路的功能首先是交通,所有的景观因素必须要在道路功能发挥正常的前提之下进行添加,试想在车流处于拥堵的状态之下,还有啥心思去欣赏景观,因此城市环境景观建设,乃至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过程中,交通顺畅是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2)道路绿化率

当城市道路的绿化率达到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第3.1.2条的要求时,就能提供很好条件,这样一来,绿化后的道路就成为城市建设中亮丽的风景线。

3)道路上的构造物

构造物得分类主要有:立体交叉,高架道路,人行天桥等。立体交叉选型,在考虑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立交桥的占地规模对城市的影响,规模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越大。试想,如果在小城市的中心区设置一座大型立交桥,肯定会令市民感到突兀,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高架道路应该建造于城市的中心区,在重视它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高架桥的宽度、高度等于地面道路上行人形成比较和谐的视觉感受。如杭州市德胜快速路西延段高架桥,桥下的净空达到30多m,高架桥下建着人行天桥,这样的合理利用对环境影响对行人的视觉都很小。

4)城市道路应注重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带设计、桥梁栏杆设计、道路构造物景观设计、人行道铺装设计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景观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许多城市的中心城道路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均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的设计,使现代城市道路变得更加美丽,再配上两侧现代化的建筑,道路不仅融入了人性化的元素,对美化城市环境也起到重要作用。

4、结语

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展现人性化的设计,使整个道路网络与行人,车辆,周围环境恰当的融合到一起,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快捷、便利和舒适的条件要求,并为整个城市营造一种优良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邵永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改进方法[J].建筑与装饰:下旬.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