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范文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中段语文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

篇1

关键词:知识梳理;测试训练;课堂调控

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整理、归类,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原先在学生头脑里简单的知识积累重构,最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的过程,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短短2~3周的复习时间内,面对整册教材涵盖的知识点,可谓千头万绪,加之语文测试的开放性,很多教师往往束手无策,要么面面俱到再讲一遍教材,要么一头扎进复习资料大搞“题海战”,累了老师,苦了孩子,广种薄收。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有以下几条策略途径:

一、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复习阶段,通过教师的有序组织,学生不仅可以温习部分已经遗忘的知识,还可以在教师的点拨下拓宽思路,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再作延伸,形成学习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宏观把握、调控整册教材的基础上,将知识点分割成线,引领学生“厚书读薄”,提高复习效率。

(1)理清知识点。“词语盘点”无疑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这部分内容词汇量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可以尝试创新听写方法,如根据词义理解听写,借助“录音”记忆听写,寻找规律归纳听写,借助课文推理听写等方法,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旧知识新复习。 “日积月累”的考查更多是在具体运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内容上作细致的归类,如有关人的精神品质的成语,有关战争、军事的成语,有关田园风光的诗句,有关气象、农事的谚语,有关真诚待人的名言等,让学生建立起积累运用的“资源库”,随时提取相关知识。除此以外,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系统整理多音字、背诵段落、古诗词等知识点,还可以自主结合生字表整理形近字比较,从整体上把握全册内容,让复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分析易错点。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记录下学生出错率高的知识点,主要来自于听写词语和古诗词的积累。复习强化阶段,单靠死记硬背学生印象是不够深刻的,教师需要利用字音、字形等特点,结合实际加以区分引导,让学生烙下深刻的印象。如“庭、蜒”,学生很容易将右边部分混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放大右边部分,首先是区分字音的不同,再作形象化解释,朝廷里有很多士兵为国家效力,所以里面是“士”,而“蜿蜒”是延伸不尽的意思,因此右下部分是“止”的变体,想着意思写就不会出错了。“拔、拨”是出错频率很高的两个字,可引导学生比较:“拔河、拔萝卜”都需要朋友来帮忙,把他们的汗滴都累出来了,因此右边是“友”多了一点。而拨打电话时经常发现号码有误,因此有点是“发”。类似这样的比较区别还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结合自己平常爱犯的错误,提醒同学注意,既加深了自我反思,又强化巩固了知识,一举两得。基于反思的记忆才能夯实基础,强化运用,不断提升。此外,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里分次安排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训练,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语言形式的特点,大胆仿造、创新,积累语言。

(3)抓准训练点。教师要重视对单元主题的二次解读,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将基础知识、写作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使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提高复习效率。如复习《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引导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坚持正义、不屈不挠、为人类造福的英雄形象时,重点抓住“坚定”“虽然……有可能……但是”句式以及描写普罗米修斯语言的标点符号去品味,人物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采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这样的复习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将方法转化为技能的必要途径是习作训练。教师在复习阶段可以以模拟考试的作文题目为依托,分类归纳出叙事、写景、写人、想象类作文的写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习作讲评时,可以采用互动探究式,引导学生讨论写作素材,表达方法;可以采用教师“即兴下水”的方法给学生以示范,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还可以对学生现有习作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朗读学生佳作,大面积地呈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词句,“送”给其他学生,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透过语言现象去领悟“写作的秘密”。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同类作文的“入格过关”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二、测试训练蓄势待发

在期末复习中,模拟考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小考看大考”的观念,让学生把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当做期末考试对待。为了增强学生的进取心、责任心,教师可以将班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设定为“学习对手”,征求学生意见制定学习竞赛规则,如每次考试赢的同学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就可以领取奖状、奖品,输的同学可以有适当的惩戒,如抄写错题,朗读试卷等。这样,学生会争取“自我解放”而格外用心地对待考试,出错率大大降低。每次考试以后,教师讲评试卷一定要有所侧重,重点关注新的难点,讲清讲透,拓展延伸,教给学生同类题目的作答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课堂调控收放自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复习课的引入应力求新颖性、有趣味性,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兴趣是一种精细而又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者着,给它提供滋养。”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寸培养兴趣的“潮湿的土壤”,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意趣、情趣、志趣且富有实效的兴趣世界,让学生时刻拥有盎然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质疑探究、趣味活动、幽默诙谐等形式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紧张的期末复习中,学生疲劳感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在复习中有序设计活动,调节紧张气氛,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课中适时采用“脑筋急转弯”比赛,讲冷笑话,做手指操训练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压力。注重复习过程的开放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出题考同学,考老师,创设和谐、灵动的课堂。

篇2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指导;有效性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文教学知识,在朗读中锻炼自身表达能力。朗读并不是简单的复述,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相应的朗读指导,使其感受朗读中蕴含的语感、情感、美感等内容,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朗读目标定准确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朗读也是如此,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科学制定具有层次性、规律性的朗读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朗读目标,以正确朗读为准,侧重于生僻字、词的学习;第二阶段朗读目标,以流利朗读为准,在清除朗读障碍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和基本思想;第三阶段朗读目标,以感情朗读为准,即在了解文章主要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第四阶段朗读目标,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主,即帮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语言积累。

二、感情范读师先行

就小学中段学生而言,对于教师存在较大的教学依赖,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的感情朗读行为,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范读等同于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学生在进行自我朗读练习时,会不自主的与教师范读进行对比,发现、提出并解决朗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逐句领读授要领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对于事物缺乏系统的学习认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朗读能力和习惯。教师可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将其分解对学生逐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包括咬字清晰、重音朗读指导、停顿朗读指导、语气和节奏的控制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处理等。通过这种逐句领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朗读技巧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耳听口述的训练下,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敏感性,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朗读习惯,在学习陌生的文章时,也可以参照以往的朗读学习经验,完成相应的文章朗读学习。

四、巧用齐读共成长

齐读是班级同学共同朗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在朗读表达的同时,对比他人的朗读,在对比中互相纠正错误、学习经验。齐读相对弱化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部分语感较差,个读表现不佳的学生,可以在齐读中放心地进行自我表达,从而不断提高个人朗读能力,消除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在和谐、轻松的集体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升。并且齐读作为课堂集体活动,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学生总结朗读规律、提高阅读技巧、以及感受朗读乐趣,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对于教师而言,齐读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整体朗读水平、发现学生朗读主要问题,从而对朗读教学做出针对性调整,以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五、创设情景入情读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新事物进行探索。事实上,教师范读、领读均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朗读学习探究,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表达,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通过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由境入情,通过自己的理解完成文章的朗读,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李广射虎》一文是由《塞下曲》一诗引出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古诗和故事设置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描绘的故事之中,使学生对于故事内容产生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教师在情境设置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故事环境气氛的设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披文入境进行朗读。

六、多种方法巧运用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对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表达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科学看待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行为,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朗读的乐趣,并逐渐养成爱好朗读、热爱朗读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3

2015年4月23日,有幸听了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曹老师的一堂古诗教学课――《望庐山瀑布》。

从整体上看,这堂课全程分为五个部分:根据诗人李白进行链接积累,积累李白的诗歌;按照学习诗歌的四个步骤进行古诗学习;根据新学古诗所描写的内容进行链接积累,积累复习描写自然景色和瀑布的古现代诗;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写的练习,花了10分钟。此外,执教老师的PPT做得很好,每一句诗与之对应的图片很准确,图片基本能够体现出诗句的内容,但如果能将对应的诗句附在图片旁边,不单独出现,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特别积极,曹庆红老师的课很有感染力,很有激情。语文教学要留下情感,首先老师就要有激情,老师所表现出的正能量,必定能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和氛围中。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难在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今后古诗在小学语文中的分量还要增大。不同年段古诗教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段古诗教学的要求课标上只有一句话,“诵读优秀诗文”,诵就是要反复读,熟读成诵,这就告诉我们古诗教学的一个策略,以读作为主线,然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这个情感不是读完了才来添尾巴,它是随着读的过程中穿去的。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中段不像高段要准确地理解每一句,只要大致了解它的诗意就可以了。

今天的古诗教学值得学习的有:读,读时引导学生质疑,读中质疑,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图画让学生读;读中积累,课前引入做了一个作者链接,复白的相关诗歌,课后又从景物的角度,从内容的角度进行链接,链接的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古文诗歌,一种是现代文,体现了语文古诗教学的开放性,但还不够,其实课前、课后、课中都可以开发。借助图画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想象。积累,如课后的写都是积累的体现。学法指导,中段古诗教学中应有古诗学法指导。

这个课怎样才能上得更好?还要在读上下工夫,研究读来组织整个的教学,怎么读,读的层次,每一次读的目标都不一样。比如第一次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难点就是个别难点字的字音和节奏读不出来,每一次读都要检查,都要达标;第二次读,在此基础上读出节奏、音韵美,七言怎么读,五言怎么读,有很多种读法,每一读都要检查;第三次读,展开想象,读出画面,今天是先出的图,再出的文,其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先出图还是先读文,可以读中质疑,重点词的理解,读出个性化的理解,每一句诗都要进行设计;第四次读,内化,这时可以把图画连起来,给图背诗,背诵,指导书写,适度拓展。

篇4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

对于小学中段时期的语文教学而言,读赏式成为教学的重要所在,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有利于日后的发展。阅读作为小学中段的基础内容,语文读赏式教学则是通过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读的方式,赏的媒介,良好的语文教学在认字、写作及阅读当中,展现出教学的体会与感受。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位置的内容,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探寻新的领域。可是,因为读赏式教学属于全新的教学方式,还具有诸多欠缺,老师则应当不断在教学中给予改善,从而加快教学范畴的发展,让学生在阅读时较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要传达的内涵。

一、以生为本,正确挑选作品

只有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准、心理特点、审美情趣才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需带领学生进行观察,用脑思考,通过嘴传达,获取自我满足。所以,以生为本的读赏方法,把热情调动起来,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学生所处的空间有限,内心却向往自由,从而产生的智慧以及快乐则会源源不断,有形课堂学习的完成也体现出无形课堂学习的开启。

小学生具备充沛的活力与想象力。在阅读当中出现故事时,学生会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角。因此,在挑选文学作品时,应当为学生挑选美好的童话故事。如《小王子》《昆虫记》等富有深意的文章应当极力推荐,也许在初看时学生们无法看懂,可是会有一天突然在学生的头脑中意识到眼前的星辰可能在亿万年以前则已经不存在,而此刻所见则是十分美丽的意外。因此,这些文学书籍均饱含丰沛的情感,用心体会、用心阅读。与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一同学习和探讨,则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只要建立了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体现出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状况下,通过老师的带领,自发阅读,积极融入到社会交往当中,通过实践思考和创造[1]。

二、正确理解读赏式教学

读赏式教学并非需要学生阅读过文章后写出读后感,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时常会使用这一方式,此方式令学生具有较大的抵抗心理,从而令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读赏式教学在实际使用中需为学生表现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文学作品,如此则能够令学生透过文学作品展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则成为最关键的方面,读赏式教学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分析学生自主文学作品的阅读,在阅读中需不断思索文学作品内的作用,如果学生无法对阅读引发兴趣,则不能较好地体会到文学作品内展现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挑选文学作品时,必须挑选出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符合小学中段的作品进行阅读。

三、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

对于读赏式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则为老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则是通过老师将生字、词语、成语及课文传授给学生,如此则可以确定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可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饱含了诸多诗歌美文,假如学生仅简单学习生字、词语或文章,则无法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学生的美好。

所以,使用读赏式教学策略时,老师应当把文章内的思想情感以及学习相结合,不可仅刻板地让学生背诵课文以及学习生字、词语,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内的情感所在,以此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且,老师在上课时还应当设定提问环节,针对文章中的内容与情感进行提问,之后让学生进行回答,并奖励回答好的学生,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老师讲课时应当掌握好上课的时间,预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尽情想象和阅读。并在阅读后为学生布置读后感的作业,这也成为赏析式教学中无法欠缺的方面。并且在读后感中的内容必须是学生的亲身感受,不可直接在文章内摘取。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令学生进行巩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2]。

四、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可行性分析

读赏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获得了显著的效果。透过读赏式教学,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时,可以体会到文学的精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人格与情操,从而对阅读产生较大的热情与兴趣。并且,语文教育影响到民族和语言的传递。语言文字成为民族十分关键的文化体现。当前,提升所有人的语文素养变得十分关键,面对这些,应当从小做起,透过读赏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传承与热情,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所以,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则属于良好的新生语文教学方式,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兴趣十分有效,成为值得推广及深入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方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当中持续创新的产物,作为全新的教学方法,还应当持续探寻及实践。可以相信,语文读赏式教学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水准,还会为其主动学习不同文化知识建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预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66-01

当前,在小学生进入到中段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的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小学中段学习中,小学生的课前预习已经渐渐成为了学生依据学习任务与要求来阅读语文教材,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找到自己认为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分享预习的体会,让学生能够更加的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听课。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得到诸多好处,渐渐就会形成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第一,初读法。小学生在初次读课文的时候要先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掌握这些字词并进行拼读,从而全面地了解课文中所讲的内容。第二,通读法。教师将学习生词、语段及课文内容等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对课文进行通读,形成对课文的表面印象。第三,默读法。让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眼睛看到的地方,省略发音与听力,因此学习效率较高,在默读的同时还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旁注。第四,朗读法。朗读法注重有声的朗读,尤其是在学习一些诗歌、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进入到中段学习的小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课文的魅力所在。

三、对语文课前预习的步骤进行指导

1、整体了解文章作者与写作背景

学生在接触到新课文时往往都对课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比较陌生,如果不了解作者与写作的背景将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作者进行了解,可以通过课文注释或者课外参考资料、互联网等方式来进行。在预习的过程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了文章的作者与写作背景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进行指导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预习,减少预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要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这部分内容大都是对课文的总结或者是课文学习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按照这些内容进行预习;另一方面是课后习题,习题大都是按照课文的重点内容设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对课后习题进行思考。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导致预习没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这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3、生字生词的学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比较注重生字与生词的学习,教师在这方面的注意力却较少。很多学生在实际的课文预习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大意等出现马虎对待的现象。教师要针对这个环节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要自学生词的读音、字形与字义,还要学会生词感彩的辨析。针对一些有典故的成语或者词语要让学生找到出处,明确这些词语的原意、引申义。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4、段落层次的划分与内容归纳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部分,对于大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第二学段的小学生来讲,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将段落层次划分与内容归纳的方法交给学生,例如中心句的寻找、层次的细分等,让学生在思考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文章段落层次内容。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候也要注重这个环节的检查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滴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概况能力。

四、拓宽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范围

语文课前预习一般意义上都是指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预习。但是在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在拿到语文新教材之后就会迫不及待的翻看。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情况,指导小学生对新教材进行熟悉与预览,让小学生明确该本教材的学习目标。此外,在一个单元学习之后也可以指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明确该单元的学习重点及各项要求。

五、运用评价方式巩固课前预习习惯

首先,中段小学生自制能力不强,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在上课之前用一下段时间抽查学生生字、生词的预习情况,之后对预习情况进行评比。其次,要进行小组之间的互评,通过分组让学生对预习情况进行交流,之后组与组之间对预习的情况进行评测,让课堂成为生动的学习竞赛。最后,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评价中只有教师一个评价主体,要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通过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差距,从而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将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纳入到小学生中段的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树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在中段培养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与预习能力将对未来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课前预习指导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 运. 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01)11:74-81.